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的方法.doc_第1页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的方法.doc_第2页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的方法.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鉴赏的方法(一)如何把握诗词的文意:鉴赏古典诗歌,必须读懂字面意思,了解诗在写些什么,才谈得上欣赏、分析、评价。我们在理解字面意思的时候,需要借助于文言的基础来读,如实词的意思、词类活用、文学常识等等,此外,还要了解古典诗歌本身的特点。1. 诗有凝练、跳跃的特点诗歌不同于文章,作者经过组织、裁剪,往往选取感受最深的一个片段、一个场景、一个画面来入诗,事件的前因后果略去不谈,只凸现作者的情感,而且诗句之间意思跳跃非常大,这就需要我们在读诗歌的时候要前后句子勾连,上下文贯穿,合理地联想、想象,补充(或领会)出事件的大致内容。如: 横江词李白横江馆前津吏迎,向余东指海云生。郎今欲渡缘何事?如此风波不可行。这首诗凝炼而又自然,我们把四句勾连起来,可以补充出这样的事件:风起云涌之际,作者急欲渡江,在横江馆前,老津吏急切而委婉地阻止他过江。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再进一步分析其内容和艺术特色。再如: 月夜杜甫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注:当时正处“安史之乱”之际,杜甫企图为平叛出力,却被困已沦陷的长安,其妻小寄居鄜州) 杜甫在长安思念远在鄜州的妻子、儿女,他不直接表达自己的思念,却从想象妻子独自在夜深不寐之时,望月而思念自己写起(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离乱带来的忧虑、思念、惊恐、痛苦、煎熬,最后表达结束这种痛苦生活的希望: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2. 词类活用、成分省略、倒装句的运用(1)诗的语言特别凝练,词的活用就特别有表现力,因而诗中极其常用。但是,同学在读诗歌时,往往因不了解诗词的这个特点而造成字面意思理解的困难。如: 泊船瓜洲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绿”字就极富表现力,形容词用如动词,还是使动用法,把看不见的春风转换成鲜明的视觉形象:阔大的千里江岸,莺飞草长、绿意盎然。这就写出了春风的精神。再如: 如梦令李清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绿肥红瘦”是说,暮春时节,经过一夜的风雨,红花凋零了,绿叶肥硕了。“红”与“绿”均为形容词作名词。读诗在语句生涩的地方,要考虑活用来读通上下文。(2)省略在诗歌中运用非常灵活,限制少,甚至可以把关联词语和动词全部略去,只剩下一串名词、名词性短语排列在一起,让读者凭前后文创造的情景去意会诗词的意思,这种方法常能受到非词语所能表达的结果。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桃花流水鳜鱼肥”。词语(意象)之间的不确定关系,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它们之间的关系既要你去想象、补充,你又不会把它们凝固起来,所谓模糊,正是艺术的魅力所在。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诗写一次普通的狩猎活动,但是激情洋溢,刻画出了将军骑猎的英姿和意气风发、英姿飒爽的形象。“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两句,言简意丰,给我们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们可以补充理解为:鹰眼因为草木尽枯而更加锐利,马蹄因为雪尽而无滞碍;“疾”:猎物很快被发现,“轻”猎骑迅速追踪而至。(3)倒装句运用在诗中,一方面是为适应字数、声调、对偶、平仄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增强语气,营造诗的氛围,求新、求陌生感、求诗意。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首诗写出了初秋傍晚山中幽清明净的自然之美。“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就用了倒装句法,“归浣女”即为“浣女归”。这两句技巧极高,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开始未见,等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摇动,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诗意盎然。3. 注意诗中的对偶、互文(二)如何领会主旨1. 借助题目、注解、对作者生平、思想等背景材料的了解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主旨 题目点明写作的真实意图近试上张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初看,好像是写一位新婚的女子等待见公婆的忐忑心情。古人写诗,有时用含蓄的写法,用一件好像和主旨并无关系的事,婉转地透露自己的意思。这首诗就是这样,题目“近试上张水部”,告诉我们这是临近科举考试,朱庆馀在投“诗”问路,他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水部,以公婆比主考,委婉地征询张水部的意见,表现了靠前期待与不安的心情。 题目指出诗句所表现的事件,因事而感 注意“咏怀”“咏史”“感遇”“戏作”等往往曲折隐晦的手法来表现,或者为了显得含蓄、蕴藉,用比兴的手法来表现。戏答元珍欧阳修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注:这是诗人由洛阳任西京留守推官,后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时,惠赠友人元珍的一首诗)了解写作的背景,作者被贬到僻远之地,其心境绝不轻松,“戏答元珍”的“戏”字是“随便”的意思,古人常常故意以反映其真实思想的严肃作品称为“戏作”。2. 用典的作用类似于比喻,先弄清楚典故的意思,再看它在句中表达什么内容,什么意思。江城子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当挽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这首词描写了打猎时的壮阔场景,同时也表现了他要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其中用了三处典故。“左牵黄,右擎苍”,出自梁书 张充传:“ 充少年时出猎,左手臂鹰,右手牵狗。”作者用典,意在说明自己有少年人的豪情,与“聊发少年狂”一致。“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孙郎指孙权。孙权曾亲自射虎,马被虎伤,孙权用双戟掷过去,虎为倒退。用这个典故,作者以大英雄孙权自比表现其雄心豪情。“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是用汉书 冯唐传的故事。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获罪被削职,冯唐谏文帝不应该为了小过失罢免魏尚,汉文帝就派他持节去赦免魏尚。苏轼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把边境之事委托给他。3. 词语的连缀,其实也可看作是意象的组合。捕捉意象,调动联想和想象来感悟意境,揣摩主旨。古人说“峰断云连,词断意属”,意象看来是跳跃的,隔离的,其实深层上互相关联着,意起着纽带的作用。我们要善于把握这个意情感,主旨。我们以一首熟悉的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