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胡安顺第十一单元.doc_第1页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十一单元.doc_第2页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十一单元.doc_第3页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十一单元.doc_第4页
古代汉语胡安顺第十一单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汉语教案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古代汉语教研室 第十一单元文 选 黄 帝 史記 【史記簡介】史記,西漢 司馬遷著,自名太史公書,漢書中稱太史公或太史公記,三國時始改用今名。史記的記事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迄漢武帝 太初年間,跨度近三千年,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全書一百三十篇,包括十二本紀、十表、八書、三十世家、七十列傳,共五十二萬餘字,其中少數篇目是西漢褚少孫補寫的。本紀是關於帝王政事的記載,表是表現歷代世系、列國關係、職官更迭等內容的表格,書是有關典章制度、天文、曆法、水利、地理、經濟等內容的記載,世家是先秦諸侯國的興亡史和漢代重要功臣的傳記,列傳是歷代著名人物的傳記。史記始撰於漢武帝 太初元年(公元前一四年,司馬遷時年四十二歲),五年後因為李陵辯護被捕下獄而中斷,於武帝太始元年(公元前九十六年,時約五十歲)出獄後繼續堅持撰寫,大約一直寫到漢昭帝 始元元年(公元前八十六年,時年約六十歲,據王國維太史公行年考)前後去世時為止,歷時約十八年(包括獄中三年)。其材料來源主要有四:一、前代典籍;二、司馬遷父司馬談收集整理的史料;三、司馬遷遊歷全國時採集到的史料和見聞;四、宮廷的檔案圖書資料。史記一書全面記載了西漢中期以前的中國古代史和一些鄰國史,描繪出了許多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不僅是史學著作的典範,而且是傳記文學的法式,對後世的史學和文學均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書中所創立的紀傳體史書編寫體例以及“善序事理、辨而不華、質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虛美、不隱惡”(漢書司馬遷傳)的記事風格是中國古代歷史學成熟的標誌,同時也反映出了一個偉大史學家卓越的才華和無所畏懼的戰鬥精神。 史記的通行注本是三家注本,即南朝 劉宋 裴駰史記集解、唐 司馬貞史記索隱和唐 張守節史記正義。今人的注譯本主要有王伯祥史記選、王利器主編史記注譯、臺灣六十教授白話史記等。 【題解】黄帝是傳説中的五帝之首,华夏族共同的祖先。本文記載了黄帝统一各部族、治理自然災害和教化人民的事迹,反映了遠古时期华夏族的生產生活狀況,歌頌了黄帝的智慧、勇武和美德。本文选自史記五帝本纪。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曰軒轅。生而神靈,弱而能言,幼而徇齊,長而敦(dn)敏,成而聰明。黃帝:號有熊,本爲有熊部落的首領,後成爲華夏及周邊各族的共同祖先。少典:有熊部落的首領。軒轅:皇甫謐帝王世紀:“黃帝生於壽丘(今山東 曲阜縣東北),長於姬水,因以爲姓。居軒轅之丘(在今河南 新鄭縣西北),因以爲名,又以爲號。”神靈:指神異。傳説黃帝母附寶在野外見到大雷電繞北斗樞星,感而懷孕,二十四個月後才在壽丘(曲阜縣東北)生下黃帝,出世不久即會說話,且相貌出衆,頭額如太陽,眉宇如龍骨,周圍有彩雲環繞。徇齊:通“迅速”,指反應敏捷。敦:誠實。敏:勤勉。成:指成年。軒轅之時,神農氏世衰1。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農氏弗能征。於是軒轅乃習用干戈,以征不享,諸侯咸來賓從2。而蚩尤最爲暴3,莫能伐。炎帝欲侵陵諸侯,諸侯咸歸軒轅。軒轅乃修德振兵,治五氣,蓺五種,撫萬民,度(du)四方4,教熊羆貔貅(pxi)貙(ch)虎,以與炎帝戰於阪泉之野5。三戰,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亂,不用帝命6。於是黃帝乃徵師諸侯,與蚩尤戰於涿鹿之野,遂禽殺蚩尤7。而諸侯咸尊軒轅爲天子,代神農氏,是爲黃帝。天下有不順者,黃帝從而征之,平者去之8。神農氏:傳説中的古帝王,姜姓,即炎帝,教民耕種,故號神農。世衰:指神農氏的後世子孫已經衰敗。據國語晉語四,黃帝、炎帝同出少典。黃帝成長於姬水,炎帝成長於姜水。不享:不朝貢的諸侯。享,進獻;貢獻。賓從:服從;歸附。蚩尤:傳説為九黎族的首領。有兄弟八十一人。 振兵:整頓軍隊。治:指研究。五氣:指五行之氣。蓺:種植。五種:即五穀。五穀指黍、稷、菽、麥、稻。度:謀劃;規劃。貔貅:似虎的猛獸。貙:似狸而大的猛獸。或以爲以上六種猛獸是六個部族的圖騰。阪泉:地名,在今河北 涿鹿縣東南。用:聽從;服從。帝:指黃帝。徵:召集。涿鹿:山名,在今河北 涿鹿縣東南。山旁建有軒轅城,傳說為黃帝之都。從:隨後;緊接着。平:媾和。這裏義為“順服”。去:離開。 披山通道,未嘗寧居。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1。西至于空桐,登雞頭 2。南至于江,登熊、湘3。北逐葷粥(xny),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4。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爲營衛5。官名皆以雲命,爲雲師6。置左右大監,監于萬國7。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爲多焉8。獲寶鼎,迎日推筴(c)9。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10。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11。時播百榖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12,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13,故號黃帝。丸山:山名,在今山東臨朐縣東北。岱宗:即泰山。空桐:即崆峒山,在今甘肅 平涼縣西北。雞頭:山名,在今平涼縣西。江:長江。熊:熊耳山,在今河南 盧氏縣南,或說在今湖南 益陽縣。湘:湘山,即今湖南 岳陽 洞庭湖中的君山。葷粥:古族名,周時稱獫狁,漢時稱匈奴。合符釜山:在釜山會合諸侯。合符,合驗符信,這裏指會合諸侯。釜山,在今河北 懷來縣北。阿:山下。以:率領。師兵:軍隊。爲營衛:作為軍營的護衛。官名句:百官都用雲命名。裴駰集解引應劭說:“黃帝受命,有雲瑞,故以雲紀事也。春官爲青雲,夏官爲縉雲,秋官爲白雲,冬官爲黑雲,中官爲黃雲。”爲雲師:建立軍隊。雲師,即軍隊,以雲為名。大監:官職名,總管監督。 監於萬國:監督各諸侯國。而鬼句:大意為,祭告鬼神山川的大典和以往相比舉行得較多。封禪,帝王祭告天地宣揚政績並祈福的盛典。在泰山頂上築土為壇,報天之功稱封;在泰山下的梁父山上辟場祭地,報地之德稱禪。所謂“封泰山,禪梁父”。與爲:舉行。獲寶鼎:傳說黃帝曾得到上天賜予的寶鼎。迎日句:推算時辰節氣。迎日, 推算日月時辰。迎,逆推。推筴:用蓍草推算曆數。筴,同“策”,古代卜筮用的蓍草。傳説黃帝得神策,命大撓造甲子,容成造曆法(即黃帝曆)。風後、力牧、常先、大鴻:均黃帝的大臣。順:順應;明白。紀:規律。幽明:即陰陽。占:占卜的結果。死生之說:生死合於天道的學說。存亡之難:存亡艱難的道理。時:按時。淳化:馴養;繁殖。旁羅句:大意為,觀察範圍涉及到日月星辰山川土石等。旁羅,遍及。旁,廣泛;羅,包羅。土德:古代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說附會王朝的命運,以土取勝者稱土德。據史記封禪書,黃帝時有黃龍地蚓出現,土色黃,故號黃帝。瑞,吉兆。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爲嫘(li)祖。嫘祖爲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爲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惪焉。黃帝崩,葬橋山。得姓:指建立氏族。姓,標誌家族系統的稱號。左傳隱公八年:“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國語晉語四:“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爲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zhn)、任、荀、僖、姞(j)、儇(xun)、依是也。”韋昭注:“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賜之姓。謂十四人而內二人為姬,二人為己,故十二姓。”西陵:傳說中的古部族名。嫘祖:黃帝的嫡妻,傳說是她發明了養蠶。降居:下封爲諸侯。江水:指江國,地在今河南 安陽地區。若水:古水名,即今四川西部的雅礱江,這裏指若水流域。蜀山氏:居於今四川西部的古部族名。高陽:本封地名,在今河南 杞縣西,顓頊為帝後便以高陽爲號。惪:同“德”。橋山:山名,在今陝西 黃陵縣西北,上有黃帝衣冠塚。 仲尼弟子列傳 史記 【題解】相傳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賢者七十餘人。仲尼弟子列傳記載了部分孔門弟子的事蹟,是了解“七十賢人”生平活動、思想言論、才藝專長的重要文獻,從中同時可看到孔子的思想觀念、行為準則、因材施教的教育方式以及對每個學生的評價等。本文選自中華書局標點本史記,有刪節。孔子曰:“受業身通者七十有七人”,皆異能之士也。德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政事:冉有、季路。言語:宰我、子貢。文學:子游、子夏。師也辟(p),參(shn)也魯,柴也愚,由也喭(yn),回也屢空。賜不受命而貨殖焉,億則屢中。孔子(公元前五五一-前四七九年):名丘,字仲尼,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學的創立者。通:指精通六藝,六藝指禮、樂、射、禦、書、數。七十有七人:孔子家語作“七十二弟子。言語:指善於辭令。文學:指文獻典籍,包括詩經尚書周易等。師:顓孫師。辟:“僻”的古字,不正,指不注意仁義的修養。參:曾參。魯:遲鈍。柴:高柴。愚:愚笨。由:仲由。喭:粗魯。回:顏回。空:貧困。賜:端木賜。不受命:指不從師命。貨殖:經商。億:預測;猜測。中:指猜中行情,或說指行為合於道。顏回者,魯人也,字子淵。少孔子三十歲。顏淵問仁,孔子曰:“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孔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回也如愚;退而省(xng)其私,亦足以發,回也不愚。”“用之則行,捨之則藏,唯我與爾有是夫!”克己:克制自己。復禮:返回到周禮,即遵循周禮做事。裴駰集解:“馬融曰:克己,約身也。孔安國曰:復,反也。身能反禮,則爲仁矣。”簞:古代盛飯的圓形竹器。不堪其憂:不堪忍受其苦。如愚:指聽課時顯得愚笨。省:觀察。私:指私下的言行。亦足以發:却完全能發揮所學的知識。亦,副词,完全。是:指“用之則行、捨之則藏”的達觀思想。裴駰集解:“孔安國曰:言可行則行,可止則止,唯我與顏回同也。”回年二十九,發盡白,蚤死。孔子哭之慟(tng),曰:“自吾有回,門人益親。”魯哀公問:“弟子孰爲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w)。”魯哀公:春秋末期魯國國君。遷怒:不把怒氣轉發到別人身上。貳過:第二次犯同樣的過錯。冉耕字伯牛。孔子以爲有德行。伯牛有惡疾,孔子往問之,自牖(yu)執其手,曰:“命也夫!斯人也而有斯疾,命也夫!”冉耕:魯國人。惡疾:難治的病。牖:窗戶。執其手:表示慰問。裴駰集解:“包氏(包咸)曰:牛有惡疾,不欲見人,孔子從牖執其手。”冉雍字仲弓。仲弓問政,孔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在邦無怨,在家無怨。”孔子以仲弓爲有德行,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父,賤人。孔子曰:“犁牛之子騂(xng)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冉雍:魯國人。出門句:待人要像會見重大的賓客一樣恭敬,使用人民要像舉舉重大的祭祀一樣謹慎。承:舉行。邦:指諸侯國。家:指卿大夫的封邑。使:任職於。南面:面向南。古以坐北朝南爲尊,諸侯聽政均坐北朝南面,句意指冉雍有能力輔佐諸侯理政。賤人:地位低賤。犁牛三句:雜色牛的牛仔是純紅色並且角很正,即使人不想用它作祭品,山川之神難道會放棄它嗎?。犁:雜文。騂:赤紅色。角:指角長端正。其,語氣副詞,表反問,難道。諸,兼詞,“之乎”的合音。這幾句比喻,社會是不會因為父親的低賤而不用其優秀的兒子的。冉求字子有,少孔子二十九歲。爲季氏宰。季康子問孔子曰:“冉求仁乎?”曰:“千室之邑,百乘之家,求也皆可使治其賦。仁則吾不知也。”復問:“子路仁乎?”孔子對曰:“如求。”冉求:魯國人。季氏:季孫氏,春秋時魯國的三大卿族(季孫、孟孫、叔孫)之一。宰:卿大夫采邑的管家,即家臣。季康子:名肥,時為季孫氏家族的繼承人,魯國的執政大臣。百乘之家:指卿大夫的采邑。裴駰集解:“孔安國曰:千室,卿大夫之邑。卿大夫稱家。諸侯千乘,大夫故曰百乘。”治其賦:指進行治理。賦,指賦稅、軍政等工作。求問曰:“聞斯行諸?”子曰:“行之。”子路問:“聞斯行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聞斯行之?”子華怪之,“敢問問同而答異?”孔子曰:“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聞斯句:聽到了應該做的事馬上就去做嗎?。斯:副詞,表示緊接前一事,義同“就”。子華:孔子學生,即公西赤,比孔子小四十二歲。退:遇事退縮不前。進之:鼓勵他勇敢前進。進,使動用法。兼人:勝過他人;膽量能力倍於他人。仲由字子路,卞人也。少孔子九歲。子路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冠雄雞,佩豭豚(jitn),陵暴孔子。孔子設禮稍誘子路,子路後儒服委質,因門人請爲弟子。仲由:魯國卞(今山東 泗水縣東)人,或稱季路。鄙:質樸。伉直:剛直。冠雄雞:喜歡戴雄雞羽裝飾的帽子。佩豭豚: 佩戴的是用公豬做的裝飾物。豭:公豬。豚:小豬,泛指豬。按:公雞、公豬皆好勝,子路佩之以示其勇。陵暴:欺侮。稍誘:逐漸誘導。委質:送上禮物,拜人爲師。因:通過。門人:孔子的學生。子路問政,孔子曰:“先之,勞之。”請益。曰:“無倦。”先之:先於民勞作,或釋為先以德教民。勞之:然後役使民。無倦:不要懈怠,即要長期堅持下去。無,通“毋”。子路問:“君子尚勇乎?”孔子曰:“義之爲上1。君子好(ho)勇而無義則亂,小人好勇而無義則盜。”1尚勇:崇尚勇武。義之爲上:使所做的事情合乎義為上。義,使動用法。之,指體現勇武的事情。孔子曰:“片言可以折獄者,其由也與?”“由也好勇過我,無所取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衣(y)敝緼(yn)袍與衣狐貉(h)者立而不恥者,其由也與?”“由也升堂矣,未入於室也。”片言:指一面之辭。片:偏。折獄:斷獄,判案。其:語氣副詞,表推測,義為“大概”。與,語氣詞,表推測,義為“吧”。由也二句:子路除好勇勝過我外,別無所取用。材,使用。或說通“哉”。不得其死然:不得壽終的;不得好死的。然,語氣詞,表肯定。敝緼袍:破舊的綿袍。緼:舊絮。貉:一種外形似狐的動物,其皮毛很珍貴。立:站在一起。此句言子路不能明辨是非。堂:正廳。室:內室。此二句通過比喻是說,子路的道德學問已經到了較高的階段,但還不到家。季康子問:“仲由仁乎?”孔子曰:“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不知其仁。”子路喜從游,遇長沮、桀溺、荷蓧(dio)丈人。子路爲季氏宰,季孫問曰:“子路可謂大臣與?”孔子曰:“可謂具臣矣。”子路爲蒲大夫,辭孔子。孔子曰:“蒲多壯士,又難治。然吾語汝:恭以敬,可以執勇;寬以正,可以比衆;恭正以靜,可以報上。”從遊:指跟隨孔子周遊列國。長沮、桀溺、荷蓧丈人:皆隱仕。荷,扛着。蓧:古代鋤草的農具。具臣:有級別而無實權的備位充數之臣。子路為季氏家臣,孔子認為他沒有起到糾正季氏過失的作用,蓋因此而發。蒲:衛國邑名,地在今河南 長垣縣。以:連詞,作用同“而”。執用:制服勇猛的人。比眾:團結民眾。比,親近。靜:遇事沉着冷靜。 報上:完成上司交給的任務。報,復命。按:子路在衛期間,發生了衛莊公與其子出公爭位的內亂,子路因不識時務而白白戰死。宰予字子我。利口辯辭。既受業,問:“三年之喪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爲禮,禮必壞;三年不爲樂,樂必崩。舊榖既没,新榖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於汝安乎?”曰:“安。”“汝安則爲之。君子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故弗爲也。”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義也。”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圬(w)也。”宰我問五帝之德,子曰:“予非其人也。”宰我爲臨菑大夫,與田常作亂,以夷其族,孔子恥之。宰予:魯國人。三年之喪:指為父母守孝三年。已:副詞,表程度高,義同“太”。不為二句:君子三年不去學習和實踐禮儀,一定會荒廢禮儀。崩:敗壞。此二句言官員和貴族如果堅持在家中守孝三年,則必然會影響到禮樂制度。既沒:指已經吃完。既升:指已經收穫。升,稻穀登場。此二句指一年時間。鑽燧改火:即鑽木取火。改火,古代鑽木取火四季分別換用不同的木料,故名改火。此句亦代表一年。斯可句:服喪一年就可以了。期,一年。已,止。免:離開。圬:涂墙,粉刷。圬本为涂墙的工具。非其人:指不是需要明白五帝之德的那種人。臨菑:即臨淄,春秋時齊國都城,在今山東 淄博市東北。田常:名恒,即陳恒,齊國權臣,於魯哀公十四年(公元前四八一年)殺死齊簡公而立平公。夷其族:被滅族。端沐賜,衛人,字子貢。少孔子三十一歲。子貢利口巧辭,孔子常黜其辯。問曰:“汝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貢既已受業,問曰:“賜何人也?”孔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璉也。”端沐:複姓,或作“端木”。黜其辯:壓制他的言論。瑚璉:古代祭祀時盛穀物的器皿。此喻子貢之才有大用場。裴駰集解:“包氏曰:瑚璉,黍稷器。夏曰瑚,殷曰璉,周曰簠簋,宗廟之貴器。” 陳子禽問子貢曰:“仲尼焉學?”子貢曰:“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不賢者識其小者,莫不有文武之道。夫子焉不學,而亦何常師之有?”又問曰:“孔子適是國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也。”陳子禽:此人情况不详,可能不是孔子的学生。文 武之道:指周文王、武王所創建的礼仪制度和文化道德等。未墜於地:指没有消亡。在人:存在于人间。焉不學:在哪里不学,即无处不学。焉:疑問代詞,哪里。此處表示反問,常師:固定的老師。其諸:语气副词,表测度,义为“或许”。子貢問曰:“富而無驕,貧而無諂(chn),何如?”孔子曰:“可也。不如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諂:奉承;献媚田常欲作亂於齊,憚高、國、鮑、顏,故移其兵欲以伐魯。孔子聞之,謂門弟子曰:“夫魯,墳墓所處,父母之國,國危如此,二三子何爲莫出?”子路請出,孔子止之。子張、子石請行,孔子弗許。子貢請行,孔子許之。高、國、鮑、晏:均齊國的卿族,居於重要地位。二三子:猶言“諸君”。莫出:沒有人出去想辦法救國。莫,無指代詞,沒有人。子張:顓孫師的字。子石:公孫龍的字。故子貢一出,存魯,亂齊,破吳,彊晉而霸越。子貢一使,使勢相破,十年之中,五國各有變。子貢好廢舉,與時轉貨貲(z)。喜揚人之美,不能匿人之過。常相魯衛,家累千金,卒終於齊。按:子貢離開魯國後,先使齊說服田常停止攻魯,接着使說服吳王伐齊,敗齊後與晉爭霸,繼而使越說服越国跟隨吳國伐齊,最後使晉說服晉國嚴陣以待吳兵。結果導致齊國被吳國打敗,吳國又被晉國打敗,越國趁機滅掉吳國稱霸,魯國則在這幾個國家的攻戰中得到了保全。廢舉:賤買貴賣。廢,出賣。舉,買進。與時:隨時。轉:轉手。貨貲:貨物錢財。貲,通“資”。常:通“嘗”。相魯 衛:做魯國 衛國的國相,此事不詳。卜商,字子夏。少孔子四十四歲。子夏問:“巧笑倩(qin)兮,美目盼兮,素以爲絢(xun)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後素。”曰:“禮後乎?”孔子曰:“商始可與言詩已矣。”子貢問:“師與商孰賢?”子曰:“師也過,商也不及。”“然則師愈與?”曰:“過猶不及。”子謂子夏曰:“汝爲君子儒,無爲小人儒。”孔子既沒,子夏居西河教授,爲魏文侯師。其子死,哭之失明。卜商:晉國 溫(今河南 溫縣西南)人。巧笑: 笑得很美。倩:笑靨美貌。盼:眼睛黑白分明貌。素以爲絢:就像在潔白的底子上畫上彩繪。素以,介詞結構。素,本為白色的生絹,這裏指白底。引詩原意是描寫衛莊公夫人的美貌,其中前兩句見於詩經衛風碩人,後一句今本無。繪事後素:即繪事後於素,意思是繪畫先需要有好的底色。禮後乎:禮儀也是在(仁義)後面嗎?禮,指禮的表現形式。後,省去其賓語“仁義”,這是儒家學說的核心。西河:魏國地名,在今陝西中部黃河西岸,即今韓城、大荔一帶。教授:教徒授業。魏文侯:戰國時魏國國君。顓孫師,陳人,字子張。少孔子四十八歲。子張問干(gn)祿,孔子曰:“多聞闕(qu)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闕疑:遇到疑惑的問題,暫時放着不作決定。闕,空着。尤,過錯。闕殆:不做危險的事。殆,危險。 曾參,南武城人,字子輿。少孔子四十六歲。孔子以爲能通孝道,故授之業。作孝經,死於魯。曾參:魯國人,以孝著稱。南武城:即武城,地在今山東 費縣西南。孝經:儒家經典之一。漢書藝文志:“孝經者,孔子爲曾子陳孝道者也。”澹(tn)台滅明,武城人,字子羽。少孔子三十九歲。狀貌甚惡。欲事孔子,孔子以爲材薄。既已受業,退而修行,行不由徑,非公事不見卿大夫。南游至江,從弟子三百人,設取予去就,名施乎諸侯。孔子聞之,曰:“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澹台:複姓。武城:見前注。惡:醜陋。行不由徑:走路不走邪道。徑,本義為小路,比喻不正當的門路。非公句:意指與卿大夫無私交。江:江南,指吳 楚一帶。從遊句:追隨子羽的弟子有三百人。設:制定。取予去就:指索取與給予、致仕與棄官的行為準則。施:揚。 以言四句:我用言辭來判斷人,結果看錯了宰予;用容貌來判斷人,結果看錯了子羽。按:前兩句是批評宰予,後兩句是讚揚子羽。宰予能說會道,孔子認為自己原先據此器重宰予是看錯了人。原憲字子思。子思問恥。孔子曰:“國有道,榖;國無道,榖,恥也。”子思曰:“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爲仁乎?”孔子曰:“可以爲難矣,仁則吾弗知也。”孔子卒,原憲遂亡在草澤中。子貢相衛,而結駟連騎,排藜藿(hu)入窮閻,過謝原憲。憲攝敝衣冠見子貢。子貢恥之,曰:“夫子豈病乎?”原憲曰:“吾聞之,無財者謂之貧,學道而不能行者謂之病。若憲,貧也,非病也。”子貢惭,不懌(y)而去,終身恥其言之過也。原憲:魯國人,或說宋國人。據孔子家語,在孔子任魯司寇期間,原憲曾為孔子家臣,孔子死後,隱居於衛,終身不仕。國有四句:一個國家施行仁道時,出仕接受其俸祿;一個國家施行暴政時,出仕接受其俸祿,就是可恥的。穀,官俸。上古的官俸常以穀物計算。克伐句:一個人把好勝、自誇、怨恨、貪欲等弊病都克服了。克:好勝;忌刻。伐:自誇。怨:恨。為難:(能做到這四個方面)可以說是很難了。裴駰集解:“包氏曰:四者行之難,未足以為仁。”結駟連騎:高車大馬連成隊。結駟,四馬並轡駕一車。排:分開;壓倒。藜藿:兩種植物,“藜”為灰菜,“藿”為藿香,這裏指小路邊的雜草。閻:里巷。過謝:探望;拜訪。攝:整理。豈:語氣副詞,難道。病:困苦。司馬耕,字子牛。牛多言而躁。問仁於孔子,孔子曰:“仁者其言也訒(rn)。”曰:“其言也訒,斯可謂之仁乎?”子曰:“爲之難,言之得無訒乎?”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可謂之君子乎?”子曰:“内省不疚,夫何憂何懼?”司馬耕:宋國人。裴駰集解:“牛是桓魋(tu)之弟,以魋爲宋司馬,故牛遂以司馬爲氏也。”訒:語言遲緩,難出口。引申指説話謹慎。孔子是針對司馬牛話多且急躁的缺點作答的。為之句:做到仁很難,説到仁難道能不謹慎嗎?得無:語氣副詞。難道;莫非。樊須,字子遲。少孔子三十六歲。樊遲請學稼,孔子曰:“吾不如老農。”請學圃,曰:“吾不如老圃。”樊遲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須也!上好禮,則民莫敢不敬;上好義,則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則民莫敢不用情。夫如是,則四方之民襁負其子而至矣,焉用稼?”樊遲問仁,子曰:“愛人。”問智,曰:“知人。”樊須:齊國人,或說為魯國人。莫:無指代詞,沒有人。不用情:不拿出真情,即不誠信。繈負其子:背上自己的小孩。繈:背小孩的寬帶子。修 辭“修辭”一詞最早見於周易乾文言:“子曰: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進德也;修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原義指加強文教,即加強禮樂教化,和我們今天所說的修辭有聯繫,但還不是一碼事。唐 孔穎達解釋說:“辭謂文教,誠謂誠實也。外則修理文教,內則立其誠,內外相成,則有功業可居,故云居業也。”“修辭”一詞作為修辭概念被使用是晚近的事情。修辞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修辞格。陳望道先生在修辭學發凡一書中共列舉了三十八種修辭格,張弓在中國修辭學中列舉了六十七種修辭格,這說明漢語的修辭格是很豐富的。下面介紹十种在古漢語中常见的辭格。一、起興先言他物、藉以引起所詠之物的修辭方式,即“托物起興”。所托之物多為草木鳥獸、雨雪風霜、日月星辰之類。這種方式在古代的詩歌中很常見,例如: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周南關雎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於歸,宜其室家。 詩經周南桃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詩經秦風蒹葭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詩經小雅鹿鳴鬱鬱澗底松,離離山上苗。以彼徑寸莖,蔭此百尺條。世胄躡高位,英俊沈下僚。地勢使之然,由來非一朝。 左思詠史八首起興的作用主要是烘托陪襯,便於借物抒情或聯想。所托之物與所詠之物的內容有些聯繫比較緊密,如例、;有些聯繫則比較鬆散,若即若離,貌離神合,即所謂“托物發端”,如例、。二、比喻用一種事物去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辭方式,或稱“譬喻”,俗稱打比方。比喻在結構上一般分為三個部分,即本體、喻體和喻詞。本體和喻體之間存在着某種相似點,但各屬於本質不同的事物。根據本體和喻詞的異同及隱現情況,比喻一般細分爲明喻、暗喻、借喻三類。如果喻體有多個,則又有“博喻”一說。(一)明喻 也稱作“直喻、明比”等,就是明顯的比喻。明喻的特點是本體、喻體、喻詞都出現,古漢語中常用的喻詞有“如、若、猶、似、類、譬若”等。例如:白茅純束,有女如玉。 詩經召南野有死麕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莊子山木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 莊子逍遙遊 如欲以寬緩之政治急世之民,猶無轡策而禦駻馬。 韓非子五蠹孔子獨立郭東門。鄭人或謂子貢曰:“東門有人,其顙似堯,其項類皋陶,其肩類子產,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 史記孔子世家(二)暗喻 或稱“隱喻、暗比”等,把本體直接說成喻體,表面上看不出是比喻。在古漢語中,本體和喻體之間常用“為、作”一類的詞連接,或乾脆不用,以判斷句的形式出現。例如:如今人方爲刀俎,我爲魚肉,何辭爲? 史記項羽本紀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 孔雀東南飛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荀子王制夫刑,百姓之命也。 曹操選軍中典獄令長史張昭等曰:“曹公,豺虎也,挾天子以征四方。” 資治通鑒漢紀例中“君”與“舟”、“庶人”與“水”、“刑”與“百姓之命”、“曹公”與“豺虎”均屬暗喻關係而不用喻詞。(三)借喻 或稱“借比”,其特點是本體、喻詞都不出現,直接用喻體代替本體。例如: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 尚書湯誓碩鼠碩鼠,無食我黍。 詩經魏風碩鼠宰予晝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牆不可杇也;於予與何誅?” 論語公冶長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彫也!” 論語子罕陳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 史記陳涉世家顏淵雖篤學,附驥尾而行益顯。 史記伯夷列傳例中借“日”喻夏桀,中借“碩鼠”喻統治者,中借“朽木”、“糞土之牆”喻宰予,中借“松柏”喻君子,中借“燕雀”喻胸無大志的人,借“鴻鵠”喻志向遠大的人。中“驥尾”喻聖人之後。(四)博喻 或稱“連比、連喻、聯喻”等,其特點是連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去說明一個本體。例如:是以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眾庶,故能明其德。 李斯諫逐客書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 蘇軾百步洪二首其一試問閒情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賀鑄青玉案例中連用“太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大”等三個比喻說明秦國應該廣納人才。中連用“有如兔走鷹隼落”等四個比喻說明百步洪流水湍急壯觀,千奇百態。中連用“一川煙草”等三個比喻說明閒愁煩亂而長久。三、誇張 描述人或事物時故意言過其實的修辭方式,或稱作“誇飾”。例如: 誰謂河廣?一葦杭之。誰謂宋遠?跂(q)予望之。誰謂河廣?曾不容刀。誰謂宋遠?曾(zng。乃)不崇朝。 詩經衛風河廣晏子對曰:“齊之臨淄三百閭,張袂成陰,揮汗成雨,比肩繼踵而在,何為無人?” 晏子春秋晏子使楚夫眾喣(x;吹氣)漂山,聚蟁(同蚊)成雷。眾口鑠金,積毀銷骨。 漢書景十三王傳彼守不足,我攻有餘。有餘者動於九天之上,不足者陷於九地之下。 後漢書皇甫嵩列傳 舉動回山海,呼吸變霜露,阿旨曲求,則寵光三族,直情忤意,則參夷五宗。 范蔚宗宦者傳論一首誇張雖然言過其實,但都有一定的事實作基礎,而非完全背離事實的無中生有。正確使用誇張,可以突出事物的本質和特徵,增強語言的感染力,啟發讀者思考。四、引用為了增強說服力而在說話或寫作中徵引一些材料的修辭方式,或稱“引語”。引用的內容一般分為引言、引文、引事三類。(一)引言 指引用的內容是人們口頭流傳的格言、俗語、諺語、歌謠等。例如:遲任有言曰:“人惟求舊,器非求舊,惟新。” 尚書盤庚上諺所謂“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 左傳僖公五年王曰:“善哉!”吾未之聞也。反之,可乎?對曰:“可哉!吾儕小人所謂取諸其懷而與之也。” 左傳宣公十一年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陳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顛而不扶,則將焉用彼相矣?” 論語季氏顧以爲身殘處穢,動而見尤,欲益反損,是以獨鬱悒而誰與語?諺曰:“誰爲爲之?孰令聽之?” 司馬遷報任安書)語曰:“白頭如新,傾蓋如故。”何則?知與不知也。 鄒陽獄中上樑王書(二)引文 指引用的內容是典籍中的文句。在上古,被引用最多的文獻是詩經,其次是尚書、周易等經書。又有“明引、暗引、化引”之分。例如:甲、明引 是指引文時說明瞭出處,例如: (士季)稽首而對曰:“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詩曰: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夫如是,則能補過者鮮矣。” 左傳宣公二年(祁奚)曰:“詩曰:惠我無疆,子孫保之。書曰:聖有謩(m)勳,明徵定保。夫謀而鮮過,惠訓不倦者,叔向有焉,社稷之固也。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詩曰:“屍鳩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儀一兮。其儀一兮,心如結兮。”故君子結於一也。 荀子勸學易曰:“履虎尾。”詩曰:“如履薄冰。”不亦危乎? 新序雜事管子曰:“倉廩實而知禮節。”民不足而可治者,自古及今,未之嘗聞。賈誼論積貯疏此五例中的引文均說明瞭引自的書名,其中例所引詩取自詩經大雅蕩,例所引詩分別取自詩經周頌烈文和逸書,例所引詩取自詩經曹鳳鳲鳩,例所引文、詩分別取自周易履、詩經小雅小旻,例所引文取自管子牧民。乙、暗引 是指引文時沒有說明出處,直接引用。例如:賓戲主人曰:蓋聞聖人有一定之論,烈士有不易之分,亦雲名而已矣。故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夫德不得後身而特盛,功不得背時而獨彰。 班固答賓戲一首並序陽子將為祿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為貧,而有時乎為貧,謂祿仕者也。 韓愈爭臣論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爲君故,沈吟至今。 曹操短歌行此三例的引文均未說明出處,其中例所引“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一語出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例所引“仕不為貧,而有時乎為貧”一語出自孟子萬章下,例所引“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一語出自詩經鄭風子衿。丙、化引 或稱“化用”,指對所引原文、願意進行了改造,使之融化在自己話中。“化引”對直引而言。直引無論明引暗引都用的是原意,化引則不一定符合原意,甚或反原意而用之。例如: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還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陶淵明雜詩二首其一三日哭於都亭,三年囚於別館。天道周星,物極不反。 庾信哀江南賦序百憂感其心,萬事勞其形。有動乎中,必搖其精。 歐陽修秋聲賦例“飛鳥相與還”等三句分別化用管子楚辭莊子中的語句,說明真心歸隱和歸隱的樂趣。管子宙合:“夫鳥之飛也,必還山集穀。” 楚辭哀郢:“狐死必首丘,念舊居也。”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例“物極不反”反用鶡冠子環流“物極則反,命曰環流”一語。侯景之亂時,庾信奉梁元帝之命出使西魏,結果被強留於長安。周星即歲星,十二年繞天運行一周。庾信感念自己被留多年,國家長期衰敗,歲星周而復始而命運如故,因反用“物極則反”之意。例化用莊子在宥“心靜必清,無勞女形,無搖女精,乃可以長生”數語,立意不同。(三)引事 或稱“稽古、用典”,指引用歷史故事、寓言故事或人物事迹等。有“明引、化引”之分。甲、明引 雖然不一定說明出處,但可以明顯看出是引用。例如:鯀殛而禹興。伊尹放大甲而相之,卒無怨色。管、蔡為戮,周公右王。 左傳襄公二十一年例中所引分別指舜流放鯀而用禹、大甲被伊尹流放而無怨恨、管叔蔡叔被戮而周公輔佐成王三事。乙、化引 將所引的人或事融進自己的話中,表面上是普通的語句,如果不熟悉有關歷史則很難看出其中的引用。例如:日暮途遠,人間何世。將軍一去,大樹飄零。 庾信哀江南賦玄鶴降浮雲,鱏(xn)魚躍中河 張華輕薄篇燕啄皇孫,知漢祚之將盡。 駱賓王爲李敬業討武曌檄例“日暮途遠”化引春秋時楚臣伍子胥出奔的故事,比喻力竭計窮。史記伍子胥列傳:“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例化引韓非子淮南子中的兩個故事,形容音樂動聽。韓非子十過:“師曠不得已,援琴而鼓。一奏之,有玄鶴二八道南方來,集于郎門之垝;再奏之,而列;三奏之,延頸而鳴,舒翼而舞。”淮南子說山訓:“瓠巴鼓瑟,而鱏魚聽之。”例“燕啄皇孫”化引漢成帝皇后趙飛燕爲了專寵而害死許多皇子的故事。 五、借代不直接說出事物的名稱而借用其他相關名稱來代替的修辭方式,或叫“代稱、換名”。借代的使用可以突出事物的特點,增強語言的簡潔性和新穎感,或者達到委婉等效果。借代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一)以事物的材料、特徵、標誌、工具、數量、功能、性狀等指代事物本身。例如:(季隗)對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則就木焉。” 左傳僖公二十三年許子以釜甑爨,以鐵耕乎? 孟子滕文公上古之伐國,不殺黃口,不獲二毛。 淮南子氾論訓紈袴不餓死,儒冠多誤身。 杜甫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今竊聞大王之卒,武士二十萬,蒼頭二十萬。史記蘇秦列傳舉賢而授能兮,循繩墨而不頗。 楚辭離騷車服不維,刀鋸不加。 韓愈送李願歸盤穀序例、中分別以材料“木、鐵”代“棺材、鐵制的農具”。、中以特徵“黃口、二毛、紈絝、儒冠”代“兒童、老人、富家子弟、儒生”。中以標誌 “蒼頭”(以青巾裹頭)代士兵。、中以工具“繩墨、刀鋸”代“法令、刑法”。(二)用特稱代泛稱(或稱以個別代一般、以具體代抽象),或以部分代整體。例如:人皆可以爲堯 舜。 孟子告子在於王所者,長幼卑尊皆薛居州也,王誰與為不善? 孟子滕文公下今之仲連,求之不難。 曹丕與楊德祖書一首竭誠則吳越為一體。 魏征諫太宗十思疏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誰陳? 李白古風一日不見,如三秋兮。 詩經王風采葛居有頃,倚柱彈其劍,歌曰:“長鋏歸來乎,食無魚。” 戰國策齊策惲家方隆盛時,乘朱輪者十人。 楊惲報孫會宗書例均屬於以特稱代泛稱。中以“堯舜”代聖人,中以“薛居州”代賢人,中以“仲連”代仗義而善辯的人,中以“吳越”代敵對的國家,以“大雅”(詩經的內容之一)代優秀古詩。均屬於以部分代整體。中以“秋”代年,中以“鋏”(劍把)代劍,中以“朱輪”代車。(三)用泛稱代特稱,或整體代部分。例如:(繞朝)曰:“子無謂秦無人,吾謀適不用也。” 左傳文公十三年是故聖人齊滋味而時動靜,御正六氣之變,禁止聲色之淫,邪行亡乎體,違言不存口。 管子戒沛公居山東時,貪於財貨,好美姬。今入關,財物無所取,婦女無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史記項羽本紀梁惠王曰:“晉國,天下莫強焉。” 孟子梁惠王上例中“人”代能人。中的“聲色”代淫聲和女色。中“婦女”代女色。中“晉國”代戰國時的魏國,屬整體代部分。春秋時的晉國到戰國時分成韓、趙、魏三國。(四)以官名、爵名、地名指代人,或以人名、地名指代事物。例如:驃騎發迹於祁連。 揚雄解嘲絳侯為丞相,朝罷趨出,意得甚。上禮之恭,常自送之。 史記袁盎晁錯列傳太尉始爲涇州刺史時,汾陽王以副元帥居蒲。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狀翰林風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 歐陽修贈王介甫亮曰:“豫州軍雖敗於長阪,今戰士還者及關羽水軍精甲萬人。”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例中以將軍名號“驃騎”代霍去病。中以爵名“絳侯”代周勃。中以官名 “太尉”代段秀實,以爵名“汾陽王”代郭子儀。中分別以官名“翰林”、“吏部”代李白、謝眺。李白曾供奉翰林,謝眺曾做過南朝 齊尚書吏部郎。中以地名“豫州”代劉備,劉備曾領豫州牧。(五)以結果代原因。例如:(郅都)至則族滅瞷(xin)氏首惡,餘皆股栗。 史記酷吏列傳子夫婦不能相保,誠可為酸鼻。 漢書鮑宣傳則曳裾戎幕之下,專弄文墨,為壯夫捧腹,甚未可也! 柳宗元送邠甯獨孤書記赴辟命序例中以“股栗”代“恐懼”。中以“酸鼻”代“傷心”。中以“捧腹”代“恥笑”。六、變文為了避復或求異,使語言富有變化,搖曳多姿,對同一意思換用不同的詞語來表達,這種修辭手法叫變文,或稱作“變化、變用”。例如:君子見兆則退,不與亂國俱滅,不與暴君偕亡。 晏子春秋內篇諫上第四是以桀索崏山之女,紂求比干之心,而天下離。 韓非子難四然則所重者在於色樂珠玉,而所輕者在乎人民也。 李斯諫逐客書故女無美惡,入宮見妒;士無賢不肖,入朝見嫉。 史記鄒陽列傳老當益壯,甯知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王勃滕王閣序例中“俱滅”與“偕亡”變文。中“索”與“求”變文。中“於”與“乎”變文。中“妒”與“嫉”變文。中“心”與“志”變文。七、互文兩個句子或兩個片語在意思上互為補充和呼應的一種修辭方式,即“互文見義”。 互文實際上是把一句話拆成兩個部分來說,故閱讀時應把兩個部分合起來理解,如果去掉其一,則另一部分的意思是不完整的。例如:公入而賦:“大隧之中,其樂也融融。”姜出而賦:“大隧之外,其樂也洩洩。” 左傳隱公元年國危則無樂君,國安則無憂民。 荀子王霸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 諸葛亮前出師表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 樂府詩集木蘭詩秦時明月漢時關,萬裏長征人未還。 王昌齡出塞)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例中的兩句應理解成“莊公和姜氏同時賦詩進入大隧並同時走出大隧”。例中的兩句應理解成“國家危難時沒有快樂的國君和百姓,國家太平時沒有憂愁的百姓和國君”。意即全國上下同憂樂。例中的兩句應理解成“在軍事失敗國家處於危難之時受命”。例中的兩句應理解成“將軍與壯士身經百戰,有的戰死在疆場,有的十年後活着歸來”。例中“秦時明月”與“漢時關”兩個片語應理解成“秦 漢時的明月和邊關”。例中“煙籠寒水”與“月籠沙”兩個片語應理解成“煙霧和月色籠罩著寒水和沙岸”。八、並提把兩句話合成一句話,讓相同的成分並列在一起,這種修辭方式就叫並提,或稱“合敘、合說”。例如:夫種、 蠡無一罪,身死亡。 史記韓信盧綰列傳封故御史大夫周苛、周昌孫子爲列侯。 漢書景帝紀勁弩長戟,射疏及遠。 漢書爰盎晁錯傳王有孽子不害,最長,王弗愛。王后、太子皆不以為子兄數。 漢書淮南衡山列傳齊 楚遣項它、田巴將兵。 漢書魏豹傳儒者或以旦暮日出入為近,日中為遠。 論衡說日耳目聰明,齒牙完堅。 後漢書華佗傳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諸葛亮出師表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林則渠對聯 取自雅堂文集卷四例的意思是“種無一罪身死,蠡無一罪身亡(出奔)”,句中分別讓“種、蠡”、“死、亡”並列。“例的意思是“故御史大夫周苛之子被封為列侯,故御史大夫周昌之孫被封爲列侯”,句中分別讓“周苛、周昌”、“孫、子”並列。例的意思是“勁弩射疏,長戟及遠”,句中分別讓“勁弩、長戟”、“射疏、及遠”並列。例中後一句的意思是“王后不把他當子看待,太子不把他當兄看待”,句中分別讓“王后、太子”、“子、兄”並列。例的意思是“齊遣項它將兵,楚遣田巴將兵”,句中分別讓“齊、楚”、“項它、田巴”並列。例中前一句的意思是“儒者或以為早晨日出為近,傍晚日入為近”,句中分別讓“旦、暮”、“出、入”並列。例中前一句的意思是“耳聰,目明”,句中分別讓“耳、目”、“聰、明”並列。例的意思是“若有作奸犯科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若有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賞”。句中分別讓“作奸犯科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