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专业论文)当前我国伤残农民工维权障碍因素分析.pdf_第1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当前我国伤残农民工维权障碍因素分析.pdf_第2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当前我国伤残农民工维权障碍因素分析.pdf_第3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当前我国伤残农民工维权障碍因素分析.pdf_第4页
(社会保障专业论文)当前我国伤残农民工维权障碍因素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摘 要要 农民工就是只具有农村户籍,而在城市务工的群体。该群体是中国由计划经济 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而催生出的一 个群体,同时也是中国城乡二元分割型社会体制的产物。他们在获得史无前例的发 展机遇的同时,也遭遇了诸如肢残、职业病、矿难等之类的巨大风险,甚至以付出 生命为代价。 面对愈益完备的法律和越发涌现的事故,许多人百思不得其解。为什么经济越 发展、社会越文明,生命越遭遇漠视?面对求助无门的伤残农民工,政府及其职能 部门到底都干了些什么,应该干什么?以伤残农民工为代表的弱势群体的利益如何 才能从根本上得到保护?他们的弱势地位如何才能得到有效提高?等等这一系列问 题不能不引起稍有良知的公民的思考。这正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共分五大 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包括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的类型与方 法和本文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等。 第二部分具体描述了农民工的伤残情况,包括肢体伤残、罹患职业病和遭遇矿 难等,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列举的部分个案来说明一个问题 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 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第三部分首先介绍了伤残农民工权益的支持情况。其次详细描述了政府及其职 能部门以及医疗机构是如何结合在一起,利用法律的弹性空间,置伦理道德于不顾, 为伤残农民工的维权之路蓄意设置障碍。 第四部分通过对几种悖论现象进行分析,揭示了伤残农民工遭遇维权障碍的原 因。第五部分提出了在当前的复杂局势下,政府应如何适当节制资本扶助劳工,以 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伦理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政府伦理责任问题,从而为广 大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良好的伦理基础。 在文章的最后部分指出了本研究的结论与不足。 关键词关键词:伤残农民工 维权 政府伦理 企业伦理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the peasant workers are the couple who only have the countryside nationality but work at cities. this group is in the course of which form the planed economy to market economy and with the height of the produce force and the course of urbanization. at the same time, it is the substances of rural and urban two yuan are divided. when they gained the opportunity of they never had before they also had suffered gravity crisis such as disabled of arms or legs, disease of occupations and disasters of mineral etc., even lost the lives. faced with the perfect laws and the more accidents, people dont understand why the developer of economy and the modernizer of society, the lives have been looked down? faced on the wounded or disabled peasants without any help, what and should that the government and their departments had done? the fundamental profit of weak force couple that standard by wounded and disabled peasants workers how to be protected efficiently? how to improve their weak status efficiently? all the series of problems should be weakened the people who have little good ethics. this exactly is the main contents that this paper wants to study. this article content five parts: the first part include the background and significant of select the title, the situation that study the relative issues, styles and methods and importance difficulties innovations etc. the second part described the detail of peasants workers was wounded or disabled; include arms and legs, diseases of occupation, disasters of minerals. by many figures and single cases to points out only problem-the protection of peasant workers rights and profits become very serious. in the third part, firstly to introduce the case of sustain of this. then described how the government and department connected with the medical organizations, and use the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i spaces of laws, ignorance of ethics and normal, make loads on the ways that the wounded and disabled parents workers. at the forth par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double mistakes phenomenon, relaved under the complex situations, the government should limited the capitals and help the labors. at the last part, point ou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market economy, the importance of enhanced the construction of ethics and normal and the governmental ethics responsibilities. to make the good environment to protect the parents workers rights and profits. to found the good basic of ethics to construction the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 wounded or disabled parent workers; protect rights; government ethics; business ethics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 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 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 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 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 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导导 论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改革开放 20 多年来,我国社会已经基本实现了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纷纷流向 城市。农民工已成为中国目前人数最多、标志性最强、彰显出社会状况的一个阶层, 这个阶层的命运是一个社会真实状况的晴雨表。根据劳动保障部 2003 年度中国的 就业状况和政策白皮书显示,2003 年有 9800 多万农民工离开家乡外出打工,这个 数字是 1990 年的六倍,而且目前,中国农村仍有 1.5 亿剩余劳动力准备转移到城镇。 20 多年来, 中国农民工为国家经济的迅猛增长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不享有中心话语 权,他们所做的贡献往往被社会所忽视),但农民工自己却受惠不多,犹如他们在城 市建起一座座富丽堂皇的高楼大厦,最终却必须离去,让别人来享用。这些农民工 一方面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养活了自己和家庭,另一方面也为城市创造了大量财富, 为所在地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他们在劳动力市场所完成 的初次分配中只能获得较小的份额,在市场之外的社会支持、社会救助、社会福利、 社会保障、慈善事业、ngo 组织等与市场无关的再分配制度体系更是与之无缘1。福 利收入的多少以及社会地位的高低对农民工来说固然重要,但生命和身体的伤害是 万劫不复的。对于这些仅仅拥有身体劳动力资本的打工者来说,身体的伤害带来的 后果是一连串的。当一个健健康康、四肢健全的人让突发的灾难夺走了健康,夺走 了手或脚,以前的理想随之破灭,一系列的幸福快乐都离自己远去,但他仍要面临 以后的生活。 广大的农民工以年轻健康之躯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之后,城市 却将这些拖着病残之体的农民工又赶回了农村,这是极不公平的。据统计,2003 年 全国死于工伤的各类人员高达 13.6 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农民工,特别是在矿山开采、 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 3 个农民工集中的行业,农民工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 80 中国劳动保障报2005,04,0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以上。作为弱势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伤残农民工的权益保护问题及其所产生的“扩 大效应”,已经成为不可忽视的严重的社会问题。因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是任何一 个国家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如果对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不予惩治和规范,将对 国家的安定团结带来重大隐患。这不仅给政府正常管理造成影响,而且还会破坏一 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2 对此,党中央、国务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仅就工 伤而言,就涉及到劳动法 、 职业病防治法 、 工伤保险条例 、 工伤认定办法 、 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等。随之,各级司法、执法部门也开 展了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活动,所有这些努力,构成了一个看似完备的针对农民工 的劳动法律保护和政策体系。 然而,让人们始料未及的是,在这种越来越完备的劳动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下, 农民工尤其是伤残农民工的命运却依然悲惨,他们的生存状况依然没有多大改观, 他们在维权路上依然颠沛流离。这到底是为什么?是政府的失察、法律的缺失?抑或 道德的沦丧、正义的蜕化?如果单从制度文本本身来查找问题的结症,我们往往会 有补不完的漏洞,甚至陷入一个“剪不断、理还乱”的怪圈,笔者尝试着从伦理学的 角度,对这一复杂的社会现象加以剖析,并试图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案。 1.2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农民工工伤问题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各类乡镇企业、私营企业的 迅速兴起而日渐显露的社会问题。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关于劳工权益的维护方面,全国人大常委、劳动保障专家郑功成教授著述颇丰、 言论颇多。郑功成认为,对于劳工权益的维护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他认 为:一是劳动监察制度应当真正得到落实,尤其是劳动用工的规范化、契约化和劳 动部门的日常监督管理应当引起政府的足够重视,目前在某些地方接连发生恶性工 伤事件表明有关部门难逃失职责任;二要建立相应的社会援助机制,如劳工权益法 中国青年报 2004,06,19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律援助中心等。同时他还主张尽快制定雇主赔偿法 。关于劳资关系,郑功成从强 资本弱劳工这一国际局势对新时期的劳资关系的影响作了阐述。他说,劳工地位弱 化将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阶层之间的一定程度的对抗。如果政府不关注劳工的权益, 目前的某些态势已经揭示出劳资之间的对抗性将不断强化,最终必然导致严重的社 会危机。因此,对政府而言,需要考虑的即是如何在实现经济目标与维护社会公平 及劳工福利、保障权益之间求得适当的平衡。他还说,社会保障的宗旨就是坚持创 造并维护社会公平,起码是有利于缩小社会的不公平(郑功成,2004) 。 关于公司社会责任运动 (sa8000)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所长常凯认为, 首先要了解和把握企业社会责任的状况和性质。要认识到这一浪潮是中国入世后必 须要面对的,不论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是从落实劳工权益保护出发,都需 要我们积极去参与,并将其引导到我国的劳动法律体系中来(常凯,2004) 。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ngo 研究所副所长邓国胜认为,维护农民工的权益,仅 仅依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来参与,但是怎么 样来整合各种力量,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邓国胜,2005) 。 关于工伤事故频发的原因,深圳当代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认为有三:一是企 业的安全意识淡薄;二是职工的安全培训缺失;三是政府的监管惩罚不力(刘开明, 2004) 。 对于农民工组织分散, 不易团结起来搞集体协商这一现象, 中山大学劳工研究与 服务中心主任刘林平认为,农民工人力资本的缺乏和职业化程度太低,加上他们在 劳动力市场上的劣势,使得他们难以团结起来,即使有团结,也容易被分化瓦解。 因此,一个松散的群体尽管人数众多,却只能是弱势的(刘林平,2004) 。 经济学家盛洪认为,一个社会是否合理,主要看它对穷人、对弱势群体的态度, 看它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是否及时到位(洪盛,2005) 。 经济学家茅于轼主张,契约必须确立在信用可靠的基础之上,缺乏信用而光有法 律保障的契约,其作用即使不等于零也要大打折扣(茅于轼,2003)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徐浩然、王子龙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利益群体、社 会组织以及个人之间产生利益矛盾和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关键要有表达利益诉求的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顺畅渠道和及时解决利益冲突的有效机制, 特别是对弱势群体予以更多的话语权 (徐 浩然、王子龙,2005) 。 广东商学院谢泽宪教授通过调查认为,农民工工伤成灾,其主要原因不是天灾 而是人祸,而最核心的原因是农民工过于“廉价”。农民工的“廉价”导致生命的廉价, 导致对劳工生命和健康权利的漠视,导致企业不重视安全生产,导致职工不能参与 安全生产和有效维护自身权益 。 1.3 研究的类型与方法研究的类型与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描述性研究。 研究方法主要是文献法以及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以理论研究为 主、实证研究为辅。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同时,本 研究在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的基础上,运用伦理学的有关原理,对伤残农民工维 权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本研究一方面参阅了大量的有关文献资料,同时还在劳动 仲裁部门和司法部门查阅了部分案卷,另外还走访了部分当事人。 1.4 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研究的重点、难点及创新点 本研究的重点是伤残农民工在维权过程中所遭遇的一系列障碍以及所涉及到的 伦理问题。本研究的难点是关于农民工遭遇人身伤害或者罹患职业病以后,一方面, 政府应该怎样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职能,来制定更加符合“德性”的法律法规,以维护 农民工的权益;另一方面,怎样才能更有效地唤起雇主等各利益主体的良知,共筑 社会公平正义之大厦。 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一是能够站在公平正义的伦理角度对农民工工伤问题进 行理性分析,并试图找出更有效地解决问题的办法。二是对于资方、医方和执法(包 括司法)部门怎样结合在一起,为伤残农民工维权来制造各种障碍这一深层次问题 进行了比较深入的探讨;三是着重提倡对企业主进行道德教育,以弥补法制的缺欠, 使其从主观上提升社会责任感。 谢泽宪:珠三角“伤情”报告中国社会保障2005(3) 。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2 农民工伤情状况农民工伤情状况 2.1 肢残情况肢残情况 “东西南北中,打工到广东。”这是上世纪 80 年代流行的一句顺口溜。它曾把数 以千万计的人送到那片改革开放的热土珠三角。当人的意识还滞留在那片熟悉 的被称为盲流的“民工潮”时, 从 2004 年开始突如其来的“民工荒”也许会带来一些“莫 名惊诧”。惊诧之余,自然是分析与反思。 有调查这样分析“民工荒”出现的原因:“工资水平低且长期得不到提高、长期加 班、劳动条件恶劣、生活质量不高、合法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等,导致许多企业 无法留住老员工和招不到新员工。”深圳社会观察研究所的刘开明博士写过一本书 身体的价格 ,它让我们看到这样一个事实:在改革开放的热土上,伴随着各式各 样的厂房雨后春笋般地涌现,数目众多的手外科医院也到处衍生;当人们还沉醉于 “世界工厂”的美誉时,接踵而来的却是“血汗工厂”的骂名。有资料显示,全国每年因 工伤被轧掉手指的事故超过 5 万起,仅广东发生的工伤事故一年就超过 2 万起。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吸纳了全世界最大规模外来人口的珠江三角洲 20 年来经济 腾飞的关键是一种被称为“三来一补(来料加工、来件装配、来样加工、补偿贸易)” 的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的显著特征就是跨国公司下订单,香港或台湾人出资, 本地政府提供廉价的土地、水电、劳动力,是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机器多是二 手货,工人一天工作 12 个小时很正常。这种企业的管理也是非常的粗糙,企业主只 顾埋头掘金,至于岗前培训、提供劳动保护用品乃至劳动合同、社会保险都成了奢 侈品。正是这样一些密如蜂巢的制造业造成了珠江三角洲大量的断指断掌事故。据 统计,在该地区每年发生的断指事故个案至少有三万宗,被机器切断的手指头超过 4 万只。以替打工者维权闻名的周立太律师曾经代理了 800 多宗案子,足迹遍布珠三 角,打的大多都是“断指官司”。 谢泽宪:珠三角“伤情”报告中国社会保障2005(3) 。 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07,0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下面通过几宗案例来对上述情况加以证明: 案例案例 1: 2000 年 5 月 17 日,对于来自四川的 21 岁的党建军来说是个黑色的日子。那天, 他正在东莞一家五金配件厂打工,突然感觉自己的双臂被死死缠住。醒来后,他发 现自己的双臂已被机器活生生绞断。“如果不是老板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而将机器上的 安全挡板人为拆除,我的双臂也不会被绞断。”几年来党建军每每提及此事仍痛恨不 已(参阅郑功成: 关注民生 ,人民出版社) 。 案例案例 2: 湖南人程晓刚,在家乡挖过几年铁矿、煤矿。因为私采小矿经常出事故,就想出 来打工。1999 年 9 月 7 日,他来到深圳。经老乡介绍,小程第二天就找到了工作, 在办公室领到一张厂牌儿,他就上班了。可是不到三个月,就因为拉一匹打皱的布 匹,他的整个右手就被卷进了以每分钟 60 米速度运行的机器里(参阅谢泽宪: 珠 三角“伤情”报告 ) 。 案例案例 3: 四川人曹贤毅,深圳龙岗区某梳棉厂工人。1996 年 3 月 29 日,在生产过程中右 手被机器压断,后因伤口感染,整个右臂截肢。治疗终结后继续在厂内当保安,但 因为有关部门要求厂方负担 50%的康复器材费而遭解雇(参阅谢泽宪: 珠三角“伤 情”报告 ) 。 案例案例 4: 湖北襄樊人徐某, 在广州一家磨具厂打工。 2003 年 11 月份, 在一次操作车床时, 由于工厂安全措施不到位,机器一下子将其右手的拇指、食指、中指压成粉碎性骨 折。老板把他送到当地一家医院做了简单处理,花去 200 多元。随后,医院让他再 缴 8000 元住院动手术,老板一听便不管他了,说他是在工作中自己失误造成的。而 他当初进厂时也没签劳动合同。没办法,为了省钱,也为了护理方便,徐某只好连 夜坐车赶回老家就诊(参阅中国社会报2005,08,22) 。 据深圳当代观察研究所所长刘开明博士讲, 现在珠三角地区每年的工伤数字大概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有三、四万,且有稳步增长之势。因为虽然总体上工人的状况在改善,但工厂的总 体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他还说,这样的工伤状况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高的,其严重 程度超过了同一发展阶段的欧洲任一国家。至于造成如此严重的工伤问题的原因, 刘开明讲主要有三个:第一,企业的安全意识不够;第二,工人的职业培训严重缺 失;第三,政府的监管不力,处罚力度也不够。 2.2 职业病情况职业病情况 由于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对工伤、职业病的认识相对滞后,相关法规建设也较缓 慢。在这个过程中,由于进城务工的农民工中绝大多数没有接受任何职业技能培训; 其所在的许多生产企业技术水准低,工艺落后;工作场所条件差,缺乏职业防护设 施;从而使农民工成为易遭受职业安全事故侵害的最脆弱的目标群体。 与有形的伤残相比,无形而缓慢的侵蚀更显得可怕。2002 年,“江苏宜兴硅肺 病夺命事件”致使159名民工身患硅肺病, 尽管他们平均每人得到了3万多元的赔款, 但专家为民工们诊断后提出,10 年内,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将不在人世。而在河南朱 裴店村,便有近 200 人身染职业病,几乎都是二三十岁的壮年男性,这个数字,是 朱裴店村全部成年男劳力的一半。这对于一个人均年纯收入不过千元的贫困村庄, 意味着今后 1020 年,将有可能是一个死寂的村庄。这种“死寂的村庄”绝不仅仅是 一个朱裴店村。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高桥新庄村、夏家村和古庵,聚居着 50 多名来 自重庆忠县身患尘肺的蔺草编织工人,因而被叫做“尘肺村”。来自国家卫生部的统 计显示,广东省有 1000 万人具备了患职业病的基本条件3。 一次又一次职业病病人写真见诸报端,一次又一次职业病病人与雇主的冲突出 现在人们的视野,职业病危害已经成为一个影响社会和谐发展的大问题。 据卫生部门近日透露,目前,我国有毒有害企业超过 1600 万家,受到职业病危 害的人数超过 2 个亿,职业病已经成为重大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 是,职业病集中的重点人群主要有两个:一是约 1 亿在中小企业就业的农村进城务 中新网 2004 年 5 月 14 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工的流动劳动者,二是 1.36 亿在乡镇企业从事工业劳动的农村劳动力。在现阶段, 这些人群已经是我国的劳动力主体,也是职业卫生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 据统计,2004 年,有重工业基地之称的辽宁省,存在职业病危害的用人单位有 5900 家,涉及行业 30 多个,其中以煤炭、冶金、建材、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最为 突出。作为长三角龙头之上海,在一次例行检查中,查出了鲜为人知的潜在的职业 病危害:长期在加油站工作和从事家庭装潢的劳动者没有被列入职业病范围。在职 业病高发区的广东、福建等地更是经常发生由于职业病病人申请救治无果而与老板 对簿公堂的事情。 在 2005 年 4 月底结束的第十届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国际会议上,卫生部门通告 了我国目前职业病危害以及职业病状况,在全国报告的各类职业病中,尘肺病占 80%,其他急慢性中毒症约占 20%。而且, 随着加工制造业如制鞋、箱包、装潢等企 业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对职业病危害缺乏应有的重视,确切地说,他们不愿意关 注利润之外的事情。因此这些行业的产业工人的健康正在或已经受到严重地摧残。 有报告显示, 我国累计尘肺病例约 54 万人, 尚存活 41 万人, 每年新增约 1 万例, 每年约有 5000 名尘肺病人死亡。数字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尘肺病最为严重的 国家。不仅职业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且发病和死亡者均呈现年轻化、接尘时 间短等特点。有专家说,我国的职业病发病情况,在一定程度上是个机密,这也是 为维护国家形象考虑4。 而且,随着我国宏观经济调控规模的加大,职业病危害也呈现出三大转移趋势: 由城市工业区向农村转移,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由大中型企业向中小型 企业转移。 通常情况下, 职业病给伤病者及其家属所造成的伤害是难以用货币计量的。 当你 看到一瓶瓶从矽肺病人肺中洗出的黑水,当你看到中毒病人牙龈不断出血时,当花 季少女由于打工走上不归路,当一家主力由于打工而病入膏肓,职业病危害通过一 个个事实逐渐走入人们视野的时候,人们才会意识到职业病就像魔鬼打开了潘多拉 的盒子而深感触目惊心。 中国劳动保障报2004,04,0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案例案例 5: 怀着对幸福生活的种种向往, 他们从乡村来到城市, 然后懵懵懂懂地来到有毒有 害企业务工,染上甚至还叫不出名儿的职业病。他们又无奈地回到故乡,美好的希 望破灭。本已困难的生活更是雪上加霜。 西河口,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所辖的一个乡。上世纪 80 年代初,西河口等乡镇 的 2000 多名民工抱着改变贫穷命运的美好梦想,结伴到几千里外的海南去淘金。然 而,噩梦也从此开始。2005 年 5 月,西河口乡去海南打工的诸多民工经安徽省疾病 控制中心鉴定,有 65 人被确诊患上尘肺病,其中三期 16 人,二期 32 人,一期 17 人。目前已有 19 人死亡。 据调查, 这些民工一直长期在海南乐东的一家金矿从事井下风钻工、 破损工等接 触粉尘的工作。在开采期间,老板未向矿工提供任何有效的防尘护具,加之没有通 风设备,工作时坑道内粉尘弥漫,环境十分恶劣。下班时工人们一个个灰头土脸的, 连吐出来的痰都满含砂石。 经检查,这些人由于吸入大量矿石粉,通过呼吸道在人的肺泡上发生堆积,影响 气体交换。该病变为不可逆的破坏性病理性组织改变。日久不愈,可并发肺气肿、 肺纤维化和肺心病,最后整个肺就变得像一个水泥疙瘩。在治疗时,病人需全身麻 醉,往肺里灌水冲洗,洗出来的水乌黑混浊,静置一会儿便分为水和泥沙两层。就 是这种令人极为痛苦的灌洗疗法,也只能解决症状最轻的一期尘肺病人的部分问题。 目前,尚无治愈尘肺的药物。 当裕安区政府组成维权调查取证小组前往当年的矿井取证时,由于当时无用工 合同,所以证据收集难度很大。而且,据知情人讲,早几年该矿井就已封井,现在 由某矿业公司挂黄金部队的牌子继续开采, 根本无法靠近 (参阅 中国社会报 2005, 06,01) 。 西河口事件无疑是个悲剧,那些把金钱看得比工人生命更重要的企业经营者, 漠视的不仅仅是工人的健康权利,更是对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推卸,对法律的冷 漠、蔑视。这个悲剧提醒我们的政府主管部门,在劳务输出前要组织民工进行相关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的技能培训、法律法规和政策培训,知道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 同时, 政府管理部门不妨换一种思路抓职业病防治, 可以考虑根据企业有毒有害 程度情况和这些岗位从业人员的数量,从这些企业中强制收取职业病体检和治疗费 用,由政府组织工人定期进行体检。这样做虽然政府部门工作量增加了不少,但职 工的体检健康权有了切实保障。 劳动者的劳动环境太差,而一些有毒有害企业老板又故意不与工人签订劳动合 同,每隔几年工人“大换血”。比如,一般尘肺病潜伏期为七年,老板就每两、三年 轮换一批工人,以规避可能出现的职业病赔偿。千千万万工伤职业病患者的命运最 终在 2002 年催生了我国两部全面规范安全生产、职业病防治的法律中华人民 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为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 (以下简称为职业病防治法)。但是,作为中国第一部安全生产法和职业病防治法, 它们的诞生不是一种象征,而应该带来对劳动者实实在在的保护。无论从法治角度, 抑或在人权层面,其意义应该愈益得到彰显。 “职业病防治法是目前国内立法中最好的,立法质量很高,但执行方面却很 不理想,业内人士对此有不少意见。”北京市卫生法学会秘书长张云林教授道出了职 业病患者的心声5。 出现上述问题的首要原因,就是一些用人单位无视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没 有采取有效的职业卫生防护措施;有些地方政府竞相降低招商引资门槛,使一些未 经职业卫生审查的项目违法立项建设,甚至继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的落后工 艺、技术和材料;对职业危害严重的企业惩处不力;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对职业病防 治投入严重不足,防治技术装备得不到补充和更新;职业卫生技术服务能力严重不 足等等。 显然,制定一部好的法律不易,要把它真正执行好更难。 安全生产法和职 业病防治法能否为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一方面固然取决于 广大劳动者必须“知法、用法”,更为重要的是它的执行必须超越地方、集团的利益。 通过对农民工遭遇严重职业病的现状的考察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造成农民工职业 中国劳动保障报 2005,09,1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安全健康权利缺失的主要原因,是片面强调经济效益与速度的发展观长期占据主导 地位,而农民工的健康对整个社会长远发展的作用被掩盖、忽视。这背后,既有培 训滞后、信息不透明造成的农民工个人“保护意识差”的原因,更重要的是地方政府 部门、企业乃至社会舆论对职业安全危害的态度问题。 2.3 矿难情况矿难情况 2004 年, 中国因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 6024 人, 占全世界煤矿死亡者总数的 80%, 而同期生产总量相同的美国煤矿仅死 27 人。而且,在这些遇难的矿工中,农民工又 占有 80%以上6。从年初至年终,透水、垮塌、爆炸 几乎每天都有工伤事件 的报道见诸于各类新闻媒体,每每让国人心悸不已,甚而至于到了见怪不怪、习以 为常的境地。国家安监总局局长李毅中曾经深有感触地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半 夜来电话半夜来电话肯定没什么好事情。 自进入 21 世纪以后,我国工矿企业事故持续不断,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工伤事 故最严重的国家。不断攀升的职业伤亡数字记录,已经成为笼罩在 gdp 增长数字背 后挥之不去的阴影。频发的工矿事故,造成大量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损失,造 成许多家庭的悲剧,并且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社会问题,目前这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增 长的高昂的社会成本。 那么, 究竟是什么原因酿就一系列的特大恶性事故?如果仅仅从自然灾害、 技术 落后、技术培训不到位等客观原因来加以解释还不足以服众。其根本原因可归纳为 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设备变“硬”,管理变“软”。以辽宁孙家湾煤矿为例,近几年来用于该矿的 安全技术改造资金达 5700 多万元,而且其中相当一部分来自国家和省里下拨的安全 生产补助,按说矿井安全装备水平应有较大提高,但是这些先进设备仅为应付检查 的装饰而已,在日常的实际作业时仍不能严格按照有关规程操作执行。另外在河南 大平煤矿事故后的有关调查结果表明,该矿大部分通风设施管理混乱,通风科长擅 河南日报 2005,12,16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离职守,调度员责任意识麻木,矿长值班室内的有关人员竟然在作业时间打牌。 其次,“以煤为本”导致安全主体缺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我国几十年前就 提出的煤炭生产方针。要做到安全生产就必须“以人为本”,然而在种种因素影响之 下,不少煤矿包括国有大矿,在煤炭生产中却变为“以煤为本”。比如,在孙家湾矿 区的宣传牌上醒目地写着“经济效益争第一、降低成本争第一、质量标准化争第一、 职工收入争第一、三个文明建设争第一”,就偏偏没有“安全第一”。这些矿主们满脑 子皆是效益成本之类而把关乎人命的安全抛于九霄云外。 再次,安全教育严重缺失。还以孙家湾矿难为例,这起死亡 214 人的特大事故, 被国务院事故调查组认定为责任事故。据了解,工人带电检修产生的火花,是引发 这起矿难的主要原因,而此次矿难违章作业引爆瓦斯的电工,是矿上外包队的民工, 竟然未经培训就违章上岗。在 2005 年 12 月 7 日的唐山刘官屯矿难中,当班下井的 15 个临时工除一人逃生外,其他遇难的 14 人都是入矿不到 4 天的新矿工,有 8 人入 矿的第二天就遇难了,其中还有一人是遇难当天刚入矿。矿主急于发财,漠视生命 的心态由此可见一斑7。 最后, 政府责任不可推卸。 几乎每次矿难之后, 全国就立即开展煤矿安全大检查。 实际上,这种“急雨湿地皮”式的检查在官煤勾结的情况下往往容易走过场,所以很 难查出真正的隐患,即使查出来,也难以根治。 另外,许多重点煤矿已经到了 50 岁的“高龄”,进入衰老报废高峰期,但在高煤 价的刺激之下,这些煤矿“老牛拉快车”,超强度开采,这或许正是几年以前矿难稀 少而现在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新闻网,2005 年 8 月 15 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3 伤残农民工的维权状况伤残农民工的维权状况 3.1 权益的支持状况权益的支持状况 由于各种发生在农民工身上的工伤事故已经到了充塞视听甚至对经济的发展、 社 会的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的地步,在这种情况下,针对这些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 问题,逐渐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于是,政府、立法及司法体系在这方面做出了积 极的努力,各种中央政策不断出台,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不断制定或完善,各级司 法和政府执法部门也开展了声势浩大的专项整治活动。 3.1.1 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支持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的支持 1995 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正式实施,以此为标志,一系列配套法规逐 步出台。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农民工权益问题的日渐凸现,各种与农民工劳动保 护有关的法规和政策更加完备,工伤、医疗、养老等分类法规也非常具体。仅就工 伤而言,就涉及到劳动法 、 职业病防治法 、 工伤保险条例 、 工伤鉴定办法 、 因工死亡职工亲属范围规定 、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和关 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的意见等规定。比如,在劳动法中就涉及到进城务 工的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无故拖欠和克扣农民工工资、强迫农民工超时加班加点、 不提供应有的劳动保护条件、危及农民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处罚办法等条款。 在职业病防治法中规定对于患职业病的劳动者尤其是雇佣农民工,卫生行政部 门要认真组织好职业病诊断、鉴定和治疗,简化手续,方便劳动者就诊,使职业病 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等。 针对农民工的权益问题, 不仅体现在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上, 也体现在中央文件、 政府报告上。2004 年的“中央 1 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 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同年的政 府工作报告中也多次提到农民工的权益问题,提出了“改善农民进城就业的环境”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和“切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按时足额支付”等具体措施。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2004 年 3 月 30 日发表的题为2003 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的白皮书中明确提到了保障工伤人员的合法权益的各种措 施。 3.1.2 劳动监察力度的加大劳动监察力度的加大 2004 年 11 月 1 日劳动保障监察条例 ,由国务院 423 号令发布实施。按照该 条例规定,各级劳动部门补充了劳动监察的力量,壮大了监察队伍。同时要求各级 劳动监察部门积极开展有关的执法行动和突击检查活动。检查范围主要包括:非法 职介、劳动合同的签订、非法使用童工、企业用工环境、劳动保护以及工资兑现情 况等。 3.1.3 工伤保险的开展工伤保险的开展 目前,全国外出务工的农民工总量巨大,其规模不低于 1 亿人。从农民工进城的 职业结构来看,吸纳农民工最多的是建筑业,占 41.4%,其次是工业企业,占 17.6%。 从总体上看,这些企业都属于劳动密集型,且职业风险较高。调查显示,有 91.6% 的工伤者是农民工。在社会保险的几项险种中,企业和农民工对参加工伤保险最积 极。8 2004 年 1 月 1 日实施的工伤保险条例与 1996 年国家劳动部颁布的企业职 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相比,其适用范围扩大到包括农民工在内的所有用人单位的 职工。 鉴于农民工流动性大, 岗位变动频繁且主要集中于建筑、 矿山等工伤风险较大的 行业这一特点,劳动保障部又专门下发了关于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有关问题的通 知 (劳社部发200418 号) ,并于 2004 年 6 月 1 日实施。 通知强调要重点推进 建筑、矿山等工伤风险较大、职业危害较重行业的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 中国劳动保障报 ,2005,03,08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3.1.4 社会组织等的支持社会组织等的支持 当今社会是一个利益多元化的社会, 如何表达各种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 或者说, 让不同的利益群体有表达利益的渠道,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问题。 作为劳资矛盾产物的工会,在目前的形势下,正在或即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以广东省为例,针对外来工、农民工遭受侵权伤害事件不断增多的情况,深入开展 了专项维权活动。如对 2002 年 6 月的东莞安加鞋厂女工中毒事件,当地工会坚持在 有基本事实、有法律依据、有处理措施的前提下进行新闻曝光,坚决地维护职工权 益。 在农民工维权活动中,各地共青团、妇联,以及各种非政府组织(ngo)在媒 体的大力协助下,弘扬正义,鞭挞邪恶。 3.1.5 来自国际的影响来自国际的影响 为了与国际惯例接轨,1997 年 10 月,中国政府正式签署经济、社会及文化权 利国际公约 ,并于 2001 年 3 月,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予以批准。按照国际法的规 定,凡经本国立法机构批准的国际公约,具有国内法的同等法律效力。这说明,中 国的法律已经承认并履行国际核心劳工标准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我国陆续制定 的最低工资制度、工时制度、禁止童工、对妇女和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等一系列制 度都借鉴了国际劳工公约的精神。应该说,中国的劳工标准立法,除自由结社和强 迫劳动问题与国际社会存在着一定的分歧外,其他内容与国际社会的要求并无大的 差别(常凯,2002;谭深,2003) 。 同时,中国的劳工权益还受到了来自跨国公司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的影响。 sa8000 是 1997 年由总部设在美国的社会责任国际(sai)发起,并联合欧、美跨国 公司和其他非政府组织所制定的企业社会责任标准。它依据国际劳工组织宪章 、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和世界人权宣言等国际条约制定的,主要内容涉及童 工、强迫性劳动、健康与安全、结社自由、集体谈判、歧视、惩戒性措施和劳动时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间、工资等9,其宗旨是确保供应商所提供的产品要符合社会责任标准要求。 早在 2002 年 3 月,沃尔玛、家乐福、麦德龙等跨国零售集团就先后在天津、南 京、和上海等地举行的大型全球采购交易会上,不仅设立了质量和价格门槛,劳工 标准也成为取得订单的主要条件。这些跨国公司还在我国检查了 10000 多家工厂, 50000 多家工厂被要求随时接受检查。一些劳资关系和谐、遵守劳工标准的工厂得到 了更多订单;一些违反劳动法规,劳资关系紧张的工厂被取消供应商资格,甚至被 迫关闭。 sa8000 的推行,虽含有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压制成份,但它倡导的却是生产 与消费人道的产品、守法的产品、文明的产品,从这个意义上讲,sa8000 代表着人 类社会的进步。在目前强资本弱劳工以及劳资关系失衡的情形下,推行 sa8000 或者 类似的劳工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起到节制资本、扶助劳工的作用,有利于改善 劳动者的地位。这项标准有利于企业家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可以促进 其履行其法定的义务,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郑功成,2004) 。 3.2 伤残农民工的维权障碍伤残农民工的维权障碍 上述各种因素和力量的聚合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