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语义、语法、语用三结合辨析几组常用近义虚词.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义、语法、语用三结合辨析几组常用近义虚词 摘要 本文从留学生学习汉语虚词和中国人运用虚词的角度切入,结合语义、 语法、语用三方面,运用比较的方法,具体辨析几组常用的近义虚词。不 仅从语法功能角度来辨析汉语近义虚词,而且从语用意义的角度对汉语的 近义虚词进行分析辨析,补充语法研究的不足。并由此提出:无论在虚词 学习还是运用中,我们都不仅要重视虚词的用法,而且还要重视虚词使用 的意义,特别是虚词的语用意义。 本文主要论及四个方面的问题: ( 一) 研究近义虚词的意义。这部分从虚词在汉语中的地位和研究近 义虚词的作用两方面进行阐述,包括虚词在汉语里的作用、比重、研究难 度,以及对对外汉语教学、中国人使用虚词的影响等方面。 ( 二) 研究近义虚词的方法。要辨析近义虚词,不仅从语法、语义的 角度,而且要运用语用学的方法进行辨析研究。 ( 三) 实例分析。本文选择了四组近义虚词进行比较:“一直”与“从 来”、“几乎”与“简直”、“但”与“却”以及“太”与“多仫) ”。 ( 四) 运用语义、语法、语用三结合研究汉语近义虚词的意义。语义、 语法、语用三结合的运用有利于对外汉语教学、有利于现代汉语中的虚词 教学以及有利干交际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语义语法语用辨析近义虚词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i o no fs o m ec o m m o ns i m i l a r a t i v e f u n c t l 0 nw o r d sf r o mt h ea s p e c t so fs e m a n t i c s g r a m m a ra n dp r a g m a t i c s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叩e r f r o mb o t ht l l ea s p e c to ff o 代i g ns t l i d e n bk a r n i n gc h i n e s ef u n c t i o w o r d sa n dc h i n e s ep e o p l eu s i n gc h i n e s ef u n c 如nw o r d s ,w m 邺e m p a 朋t i v em e t h o d s t od i a 卫r 蛐t i a t ec o m o s i m n a r a t i v ef h n c 6 0 nw o r d sf o mt h r e i - o n ec o m b i n a i i o no f _ e m 蛐t c s ,g m m m a r 栅dp n g m a t i c 量t h ep a p c rc o m p a r 瞄a da n a l y s e s c h i e s e s i m i l a r a 峙v ef u n c 如nw o r d sw i mw a y so f p 髓g m a t i c s i no r d e rt o s u p p l e m e n t g r a m m t i c a jn s e a 比ko n 山i sb a s i s ,a n e n t i o ns h o u l db ep a i dn o to n l y 协u s a g eo f f n c “o nw o r d sb u ta l s om a k ea c c o u n to fu s e d m e a n i n g ,鹤p e c i a 晦p 阳g m a 6 c o i g n i 6 c a n c e t h i sp a p 盯m a i i yd i s 棚蚪e sf o u rp m b l e m 轧 t h es i 印塌c a n c eo fm s e a r h i n gs i m i l a r 越i v ef u n c t i o nw o r d s :i n 恤缸s e c t i o ,t h i 嚣 p a p e rc o n s i d e n 恤e “a t i so ff u n c t i o nw o r d s 棚i dt h c re i f e e t sw i t h 缸恤ec h i n e 辩 l a n g u a g e ,i n c l u d i n gf l i n c t i o nw o r d s e f r e c t p r o p o r t i o n ,d e g 阳eo fd i f n c u i t yw i t hr e 酗f d s t ot e a c h i n gf o 代睡n 吼u d e n t sc h i n e s e 鼬t h e ts 钾叫dl 叠n g u a g ea dt h ew 町mw h i c h c h i n e s ep e o p l eu s e 如n c t i o nw o r d s t h em “h o d so f 仲s e a 咒h i n gs i m i l a r a t i v ef u n c t i o nw o r d $ :t b j sp a p e r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 s c o m m o ns i m i l a 憎t i v ef u n n i o nw o r d gi nt e 珊so fs e m a n t i c s ,g r a m m a r a n d 黜p e d a l l yi p r a g m a t i a a n a i y s i so fs e l e c t e dc o n c m t ee x a m p l e s :t h ep a p e rc h o o s e sa n dc o m p a r e sf o u r g m u p so f f u n c t i o w o r d s :y i z h i ( 一直) a n dc o n g l a i ( 从来) 、j i h u ( 几乎) a n dj i 盎n z b j ( 简直) 、d a n s h i ) ( 但( 是) ) d q u e ( 却) 、t a i ( 太) a n d d u o ( m e ) ( 多( 么) ) , ac o n s i d e r a t i o o ft h ep o t e n t i a ib e n e 矗t so f 懈e a r c h i n gs i m j l a r a t i v ef u n c t i o nw o r d s f 岫l t h e 锄p 协o f s e m a n l i c s g r a m m a r a n dp m g m a t i c s :i t w m b e o f b e n e m t o “a c h i n g i t i - d e n 缸c h i n 哪ea s 鼻f 0 砷i g ni a n g u a g e ,t 船c h i gf u n c “o nw o r d s 如m o d e mc h i n 姻e l a n g u a g ea n di m p m “n gi t e 。p e 礴o n 础s “l i s i i k e yw o r d s : s e m a t i c s ; 旷a m m 矗r p r a g m a t i c s ; d i f f e 坤n t i a t e s i m i l a r a t j v ef h n c n o nw o r d 3 i 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语义、语诂、语用三结台辨析凡组常用近义虚词 引言 吕叔湘先生和朱德熙先生在语法修辞讲话中指出:“虚字的数目远不及实字多, 可是重要性远在它之上。一则虚字比实字用得频繁。比如吃饭的吃、走路的走, 算是很常用的字了,平均一千字里头能用上几回昵? 可是了字、的字、和字 这些,一千字里头能用上好几十。其次,也是更重要的分别,实字的作用以它本身为限, 虚字的作用在它本身之外;用错一个实字只是错一个字而已,用错一个虚字就可能影响 很大。”【l 】这里的“实字”,“虚字”即实词、虚词。那“虚字的作用在它本身之外”中的 “之外”所指何意? 笔者认为,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指虚词的语法功能,即它们能够 配合实词造句,与实词结合表达意义,帮助句子或分句表达关系,是汉语重要的语法手 段。这已为大多数语言学者所注意,并从多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二层指虚词的语境 意义,即语用意义。这一方面的研究还较为零散。事实上,在日常言语交际和文学文本 中,虚词在语境中产生丰富的话语含义这一现象是大量存在的,只是不甚为人们汀意, 更为重要的原斟是虚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认识根深蒂固,阻塞了研究者的思路:虚词表示 的是抽象的语法意义,即使在语境中也还是语法手段,不可能也不能另做他用。这使得 在虚词研究中长期存在着只重语法和语义、忽视语用的现象,尽管上世纪8 0 年代初分 析研究人的语言心理、关乎语言哲学的语用学已经被中国语言学界引进。事实上,语法、 语义的研究内容最初都产生于语言应用的实践中脚,如果不在意虚词语用对语法、语义 的冲击力,也就不可能真正掌握好虚词。 陆俭明先生也曾指出:“虚词的意义实际有两方面,一是虚词本身所表示的语法 意义,一是虚词使用的语用意义。所谓研究虚词的意义,具体说,就是既要研究虚词本 身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又要研究虚词使用的语用意义。这两者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 “要正确把握某个虚词的意义,有时还需注意考察这个虚词使用的语义背景,或者说这 个虚词出现的语用环境。”【3 】 在进行“在桂留学生口语追踪分析”的项目时,本人发现近义虚词的学习和掌握是 外国留学生的难点。尽管学生们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些近义虚词的语法功能,并且也了解 了它们之间语法区别,但是说出来和写出来的语句还是不大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尤 其是在具体的言语环境中,往往不能选择合适得体的虚词进行交际。例如: 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语义、语法、语用三结台辨析几组常用近史虚词 有一留学生邀请汉语老师去他宿舍做客。在宿舍罩,学生请老师吃苹果,老师已经 吃了一个了,学生说道: 一一你又吃一个!( 正确的是:你再吃一个! ) 听到这话,汉语老师很是尴尬:不知是冒犯了他们的风俗还是太贪心了而招学生的 讨厌。 又如:老师让学生说明昨天上课缺席的原因。学生解释说: 一一对不起,我昨天再生病了,去了医院( 正确的是:对不起,我昨天又生病 了,去了医院。) 另外,我们中国人在说话和写作时也常常出现因混淆了近义虚词( 该用这个却用了 那个) 而产生的病句,带来的结果是:不但语义不通,有时还会使听读者误会,让交际 阻塞甚至中断。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说写者不了解这些近义虚词之间的 语用差别。例如: 一一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7 一会儿,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符号,然 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再看了一阵( 1 9 9 9 年全国高考题) ( 正确的是:他拿起望远镜看了一阵,想了一会几,接着在地图上飞快地画了一些 符号,然后用望远镜仔细地又看了一阵) 。 出现的这些问题不仅仅是语义、语法方面的,而且也涉及到了语用方面。因此研究 辨析近义虚词不仅是重要的,而且是汉语教学与研究中亟待解决的事情。 本文试图从留学生学习虚词和中国人运用虚词的角度切入,从语义、语法、语用f 4 】 三方面入手,运用比较的方法,具体辨析几组常用的近义虚词,并由此提出:无论在虚 词学习还是运用中,都不仅要掌握虚词的用法,而且还要掌握虚词使用的意义,特别是 虚词的语用意义。 2 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语义语法、语用三结合辨析几组常用近义虚词 1 研究近义虚词的意义 1 1 虚词在汉语中的地位 1 1 1 语法意义 马真先生在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中指出,“由于汉语缺乏严格意义的形态 标志和形态变化,虚词在汉语中成了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在汉语语法中占有极为 重要的地位。川”那么,这里的“极为重要的地位”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为什么虚词 的重要性远在实词之上呢? 那是因为,我们的汉语,就语法特征来说,是属于分析型的 语言,“缺少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嘲我们的汉语既没有日语、韩语等语言的那种黏着 形式,也没有英语、法语等语言的那种屈折标记和形态的变化。汉语中名词没有性、数、 格的区别,代词没有性和格的区别,动词没有形态变化等等。这样,汉语的虚词就要担 负更为繁重的语法任务,起着更为重要的语法作用。【刀 1 1 1 1 虚词在汉语中占的比重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是一个规范性的汉语水平词汇和汉字大纲,是我 国基础汉语水平、初中等汉语水平、高等汉语水平和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总体设计、教材 编写、课堂教学以及成绩测试的主要依据,作为我国各少数民族汉语教学以及中小学语 文教学的重要参考,也作为编制汉语水平四级通用字典及其他辞书编撰的框架范围。我 们以此大纲来分析虚词在汉语中的比重。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中共收录词 语8 8 2 2 个( 包括一部分短语和句武) ,虚词5 1 4 个,其中4 5 7 个是单词性,5 7 个是兼类 词。虚词在各等级词汇中所占比例如下表: 类型 词献 虚词数量词汇数量 占总词汇百分比 占虚词百分比 甲级 1 0 61 0 3 31 0 32 0 6 乙级 1 6 62 0 1 88 23 2 3 丙级 1 3 32 2 0 26 0 42 5 9 丁级 1 0 93 5 6 9 3 1 2 1 2 总计 5 1 48 8 2 25 8 广西大学硕士论文语义、语法、语用三结合辨析几组常用近义虚词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词汇等级的确定主要依据使用的频率。由于虚词 表达各种语法意义起着各种语法作用,因此很多虚词都是高频率词。从上表中我们看 到,甲、乙两级虚词占大纲中虚词的5 2 9 ,几乎是一半多了。 为了更直观地看到虚词所占的比重,我们使用柱形图来表示: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虚词占各等级词汇的百分比是:词汇等级越低,虚词所 占的总词汇越高。也就是说,从甲级词汇到丁级词汇等级在逐渐升高,而虚词数量所占 比例逐渐下降。一般而言,甲级、乙级词汇中的虚词数量应该是比较多,使用得较频繁, 经常混淆的词语也较多,因此辨析常用的汉语近义虚词就显得很重要。 由此可见,虚词虽然相对于实词而言数量极其的少,而且没有实词那样具有兼容 并包的开放性。但是虚词所表达的重要语法意义起着重要语法作用的价值,这是难以估 量的。 1 1 1 2 虚词本身的复杂性 现代汉语虚词系统本身并不单一的,而是一个复杂的体系。从纵向来看,有不少的 文言虚词的保留。这使得我们现在所用的虚词中有些小的类别数量较多。还有些语法意 义可以用其他类别的虚词表达,数量也较多。另外,它们各自的语体色彩、用法难易度 差异比较大。从横向来说,既有词义、语法、语用、个人或地域习惯、临时例外活用又 有方言色彩的不同等等。另外,近义虚词的意义比较虚灵。不好捉摸,这就增加了学习 和研究的难度。 1 1 2 语用意义 陆俭明先生曾指出:“虚词的意义实际有两方面,一是虚词本身所表示的语法意义, 4 广西大学硕士论文语义,语法语用一鲔合辨析凡组常用近义虚词 一是虚词使用的语用意义。所谓研究虚词的意义,具体说,就是既要研究虚词本身所表 示的语法意义,又要研究虚词使用的语用意义。这两者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要 正确把握某个虚词的意义,有时还需注意考察这个虚词使用的语义背景,或者说这个虚 词出现的语用环境。具体说,就是指某个虚词能在什么样的上下文,或者说语境里出现 或使用,不能在什么样的上下文,或者说语境里出现或使用。”【8 1 在日常对话中,人们许多时候对虚词的使用不甚精心,却花大量的时问和精力致力 于实词的选用,希望实词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意图,产生适量的话语含义,使交际达到 最佳效果。因为虚词没有词汇意义,只相当于建房的泥灰或剪贴画的胶水,而实词却拥 有实在的词汇意义,理所当然应该主要运用实词来表情达意,这是一些接受了现代汉语 教育的人的惯常想法。是的,实词在交际中的确充当着主力军的作用,没有它们,大多 数情况下是句不像句、文不成文。但是,难道虚词就永远只是“配角”、“地方军”? 难 道虚词就只具有语法功能? 并非如此简单绝对。事实上,人们在交际中已经自觉或不自 觉地使用着大量的虚词来增加自己话语的意义,表达情感的酸甜苦辣。在一些具体的语 境中,虚词甚至能够淡出“语法功能”,摇身取代实词袁实义。可以这样说。虚词在语 境中产生的语用意义,非实词所能完全替代、完全传达的,又非虚词的词典意义所能完 全涵盖、完全规约的。例如: “。 甲:睬太太今天穿得挺得体的 乙:是啊,她穿得太得体了 乙话语中的讽刺意味,甲一听便知,这源于副词“太”的出现。乙仅以一个“太” 宇,就把自己对甲的评价的否定和认为陈太太今天穿着非常糟糕这两层意思部表述出来 了,而且是以相对委婉的语气。若是不使用“太”,代以直接描述陈太太的衣着,然后 再评价一番,这样的效果又会怎样呢? 。大红的披肩,大绿的百折裙,纯白色的靴子 这样能够称得上得体吗? 我认为非常难看。”诸如此类。意思自然也能表述清楚,只怕 是太清楚了:乙这样过于直接的陈述违反了会话得体原则中的礼貌准则,第一伤害了陈 太太:第二直接否定甲的意见。令甲感到尴尬下不了台。远不及使用“太”字的语用 效果好,既间接阐明了自己的意见,又顾及了甲和陈太太的感情。而现代汉语词典 对副词“太”的释义是:a ) 表示程度过分、b ) 表示程度极高( 用于赞叹) 、c ) 很( 用 于否定) ,又没有它的语用意义这么丰富。 再比如: 甲同学:。我过英语六级了” 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语义、语法、语用三结合辨析几组常用近义虚词 乙同学:“你也能过? ” “你能过? ”与“你也能过? ”的差别虽然只是在有无“也”字上,但是在语用效 果上却截然不同:前者仅仅是一般的反问语气,对甲同学能够通过六级考试有些意外罢 了;后者是溶反问、讽刺、震惊于一炉,。也”字埋伏了乙的预设:甲同学是根本不可 能通过六级考试的,同时突显了乙同学对甲竟然能通过六级的超乎意料之状。 1 2 研究近义虚词的作用 1 2 1 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影响 本人在广西大学国际交流处汉语教学中心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已经有一年多。在 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在说话或者做作业时总是虚词方面偏测”较多另外,在进行 “在桂留学生口语追踪分析”的项目时我们也发现近义虚词的学习和掌握是外国留学 生的难点。尽管学生们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些近义虚词的语法功能,并且也了解了它们之 间语法区别,但是说出来和写出来的语句还是不大符合中国人的语言习惯,尤其是在具 体的言语环境中,往往不能选择合适得体的虚词进行交际。例如;表示强调否定语气的 “并”和“又”、表示重复、继续的“再”和“又”等等。他们会造出下面的一些句子: ( 1 ) 一一玛丽,你再跑一圈操场吧。 一一我并不能再跑了 外国留学生原本就不知道汉语里的语气副词“并”和。又”到底怎么用,看了词典 上对“并”和“又”的解释,他们就以为,( a ) 作为语气副词,“并”和“又”的用法是 一样的# ( ”当需要加强否定语气时,就可以在否定词前边用“并”或“又”了。 ( 2 ) 今天再发烧了,还不能去上课。 老师,我没有听清楚,请又说一遍。 这两句“再”和“又”的误用,是混淆了已然和未然的典型例子。 应该改为: 今天又发烧了,还不能去上课 老师,我没有听清楚,请再说一遍 对我们汉族人来说,可以凭自己的习惯和语感去用,不需要去问老师,也不需要去 查阅语法书或工具书。但是,留学生们就可能生搬书本和词典的解释,机械地按照词典 上所说的去类推、运用,结果就说出或写出了上面的病句。 6 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语义、语法、语用三结合辨析几组常用近义虚词 这些句子里的“并”字和“又”字都用得不合适。例( 1 ) “并”如果真要加强否定 语气的话,句子应该这样改:例( 1 ) 宜将“并”改为“确实”,说成“我确实不能再跑了”。 例( 1 ) “又”真要表示“继续”,应改为“你再吃一个! ” 1 2 2 对中国人使用虚词的影响 我们中国人在说话和写作时也常常出现因错用虚词或混淆近义虚词而产生病句,带 来的结果是:不但语义不通,有时还会使听读者误会,让交际阻塞甚至中断。 在吕叔湘、朱德熙编写的语法修辞讲话一书中总共引病例1 1 1 2 个( 练习中所 引的病例未统计在内) ,其中属于语法方面的病例6 5 8 个,其中虚词运用不当的达3 3 7 个,占了病例总数的3 0 3 ,占了语法方面病例总数的5 1 2 。语法修辞讲话注重语 言的实际运用,它所引用的病例大致反映了我们在语言语用中实际存在的实际问题。【1 0 】 这些事实说明,虚词是汉语学习中的难点。而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说 写者不了解这些虚词的意义、用法或近义虚词之间的语用差别。 由此可见,虚词研究虽然在汉语语法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但是前人和时贤 对虚词的研究还远远不够。汉语虚词的个性很强,特别是一些常用的虚词,需要逐个地 去研究因为,一般来说,使用频率高的虚词,它的语法意义、句法结构和语用意义往 往比较复杂。现有的研究结论和书本解释还远未达到学习者,特别是外国的汉语学习者 的学习需求。因此,汉语虚词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继续探索。 7 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语义,语法、语用三结合辨析几组常用近史虚词 2 研究近义虚词的方法 我国古代有一句话叫“因比而显”,这句古语解释了比较方法的作用所在。事实告 诉我们,比较是最基本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从科学研究的角度说,比较分析是一种对照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和相异点的逻辑方法,它是科学研究中建立 起各种概念的基本方法。【】l l 要把握好一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最主要的还是使用比较的方法。通过比较,虚词 的用法和意义就会显现出来。我们知道,虚词的意义有两方面,一是本身的语法意义, 二是虚词在语境中的语用意义。这两个意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不了解虚词的 语法意义,就不能很好的把握它的语用意义:反过来,不理解虚词的语用意义,就不能 掌握好其语法意义但目前的书本和词典都忽视了虚词的语用意义,有的干脆回避它。 因为第一,语法意义比较虚灵,很难分析把握;第二,一个虚词根据其所在的语境,就 可以分析出形形式式的各种语用意义出来。不要说不以汉语为母语的人,即便是以汉语 为母语者,甚至语言学家,也难详尽穷举每个虚词的上述各种意义。 尽管如此,马真先生在她的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中指出:“研究虚词意义 难,但如果方法得当,就可以准确了解、掌握虚词的意义。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无论 研究虚词本身所表示的语法意义,还是研究虚词使用的语用意义,最基本、最有效的方 法也仍然是t b 较。比较分析,是语法研究中最基本的分析手段之一,更是虚词研究最基 本、最有效的一种分析手段。”她提出了五种比较的方法,其中最常见的就是近义虚词 的比较。因此,本人试图从近义虚词这个角度来,运用语义、语法、语用的知识来探讨 汉语虚词,以求教于方家。 2 1 近义虚词研究的现状 我国历来重视对虚词的研究。但是在八十年代以前对虚词的研究都是比较孤立地分 析语义特征,或者是单从意义和出现的条件出发进行分析和研究。从八十年代开始,虚 词的研究取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出版、发表了不少好的论著,对具体个别的虚词进行穷 尽性研究,不仅揭示很多鲜为人知的规律和特点,而且在研究方法上也有了很大的突破。 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语义,语法语用三结合辨析几组常用近义虚词 2 _ 1 1 语法、语义方面的研究 到目前为止,现代汉语词语辨析类的工具书国内已出版了几部,最有代表性的要算 ( 1 ) 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作为我国第一部描写汉语用法的词典,其对虚 词的描写深入细腻,尤其对一些常见的用法分析精细入微。( 2 ) 北京大学中文系1 9 5 5 、 1 9 5 7 级语言班编的现代汉语虚词例释,收虚词近8 0 0 条,说明比较细致确切,并注 意将用法和功能结合起来;重视近义虚词和反义虚词的辨析比较。( 3 ) 武克忠等主编的 现代汉语常用虚词词典,其特点是,词语解释言简意赅,举例贴切规范,说明和揭 示规律比较准确。( 4 ) 侯学超编著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充分利用了收集的语料,吸 收了前人和时贤的合理观点,例证丰富自然,是目前为止解释和举例最为完备的汉语虚 词词典。( 5 ) 王还主编的新编汉英虚词词典既吸收了前人研究的成果,又有自己的 创见。它的注解采用汉语英语双解。为了方便外国读者,例句都用汉语拼音方案注音, 是一本简明实用的虚词词典。( 6 ) 张斌主编的现代汉语虚词词典收集了现代汉语口 语和书面语中绝大部分常用的虚词。每个条目下,先解释意义和用法,再举实例,对于。 有些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有同有异,放在一起比较,便于理解。 在专著和教材方面,最有代表性的要数( 1 ) 陆俭明和马真现代汉语虚词散论, 作者对现代汉语的部分虚词的意义、功能和用法,联系语言实际进行了透辟的剖析,提 出了不少新见解,同时对虚词的研究方法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2 ) 刘公望汉语助 词论对汉语的部分助词的意义、功能和用法进行了详细的解释。( 3 ) 金昌吉的汉语 介词和介词短语对汉语的介词的意义、功能和用法和介词短语的分析准确恰当,举例 规范得当。( 4 ) 张谊生现代汉语副词研究和现代汉语虚词对虚词的意义、功 能和用法各方面结合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进行了较深入的讨论和分析。( 5 ) 杨寄洲主编 的汉语教程,主要从语法方面对虚词进行解释,一定程度上适合学生的需要,但是 讲解过于简单粗糙,而且没有引入语用学理论。( 6 ) 卢福波教授著的对外汉语教学实 用语法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较为详细地说明了虚词的用法,摆出了使用的条件,讲 明各种使用限制,将易错之处提出来了。( 7 ) 马真著的现代汉语虚词研究方法论从 多个角度运用比较的方法,并结合语义背景分析对虚词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 在论文方面,从笔者收集的资料来看,较有影响的有( 1 ) 王明铭的也谈现代汉 语的虚词研究( 1 9 9 0 ) ,范开泰的现代汉语虚词功能探新( 2 0 0 0 ) ,均对虚词的概括 性研究发表了看法。( 2 ) 白梅丽的现代汉语“就”和“才”的语义分析( 1 9 8 7 ) ,史 锡尧的副词“才”与“都”、“就”语义的对立和配合( 1 9 9 1 ) ,郭风岚的论副词“在” 9 广西大学预士论文 语义语法,语用三结合辨析几组常用近义虚词 与“正”的语义特征( 1 9 9 8 ) ,史金生的时间副词“就、再、才”的语义语法分析 ( 1 9 9 3 ) ,张谊生的现代汉语副词“才”的句式与搭配( 1 9 9 6 ) 、现代汉语副词“才” 的共时比较( 1 9 9 9 ) ,郭春贵的时间副词“已经”和“都”的异同( 1 9 9 7 ) ,都对时 间副词的比较做出了深入的研究。( 3 ) 马真的普通话里的程度副词“很、挺、怪、 老”( 1 9 9 1 ) ,白兆麟的“有点”和“有些,( 1 9 8 2 ) ,选择了相近的绝对程度副词来 进行比较的。( 4 ) 陆俭明的“还”和“更”( 1 9 8 0 ) 、“更加”和“越发,( 1 9 8 1 ) , 黄祥年的比较句中的“更”和“还”( 1 9 8 4 ) ,肖奚强的“更”字歧义句及其相关句 式( 1 9 9 3 ) 等,都深入地比较了相近的相对程度副词。( 5 ) 马真的铲稍微”和。多 少”( 1 9 8 5 ) ,宋玉珂的程度副词“最”和“很”的用法( 1 9 8 0 ) ,王宗联的程度 副词“很”和“最,( 1 9 9 3 ) ,将相近的绝对程度副词和相近的相对程度副词进行比较, 不但注意到程度副词的“同”,更挖掘出它们之间的“异”。 以上这些工具书、著作、教材、论文对虚词,特别是近义虚词所做出的分析研究, 大多是在语法、语义的层面上展开的。 2 1 2 语义、语用方面的研究 中国语言学界对语用学理论的引进始于上世纪8 0 年代初。进入9 0 年代以来,语用学 理论备受注目,成为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的热点,主要集中于语用理论对交际的影响。 例如:周荆芳的谈对外汉语副词教学中的语境利用主要讨论了上下文和言语情境在 对外汉语副词教学中的作用。吴中伟论副词“再”的“推延”义兼论加强对汉语 副词的语用研究以“再”为例,把副词的意义、用法的研究与语句的主述结构、信息 结构,与参与者的态度、情感、意志,与说话人的口气、语气结合起来,加强副词语用 平面的分析和研究。于奉知的“更”字句的语义、语用分析( 1 9 9 8 ) 探讨了。更”字 句的分类和语义、语用特点及其表达效果,以期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这种句子。李宏的 副词“反正”的语义语用分析( 1 9 9 9 ) 通过对“反正”句的具体分析来得到对“反 正”这个副词的正确的语义和语用解释。王红语气副词“都”的语义、语用分析( 2 0 0 1 ) 对作语气副词的“都”从语义、语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丁险峰的试论“简直+ ” 结构的句法、语义、语用( 2 0 0 2 ) 以语法化理论为基础,把。简直+ 是”结构在共时平 面上假设为“简直句”系统的典型形式,对“简直句”的语义、语用进行深入地探讨。 董付兰“毕竟”的语义语用分析( 2 0 0 2 ) 认为“毕竟”的使用受语句形式、语用预设 和语体的制约。葛文杰、张静从来”旬的语义语用分析( 2 0 0 4 ) 认为;“从来”句 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语义、语法、语用三结合辨析几组常用瑶义虚词 有强烈的主观色彩,无论在否定句还是肯定句中,说话人对前文或隐或现的某种个人看 法或公认看法的积极否定提供了“从来”句的语用前提和背景。田旭红语气副词“并” 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北京语言大学2 0 0 j 年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运用描写和解释相 结合的方法,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来考察其特征。这些论著主要以单个虚词为 研究对象,从语义、语用的角度进行的深入分析。 而利用语境来研究近义虚词的个案还不是很多,发表的论文也较少并且零散,主要 有:马真的表加强否定语气的副词“并”和“又”兼谈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 2 0 0 1 ) 从语义背景这个视角出发,具体描写说明语气副词“并”和“又”的用法,并由此提出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无论在词语教学中或语法教学中都要 重视向学生说清楚词语使用的语义背景。 2 1 3 本文所选取几组近义虚词的研究现状 刘清平的“却”与“但是”的语义、句法和语用比较( 2 0 0 0 ) 从对例句的分析出 发,比较了“却”与“但是”在语义、句法和语用方面的区别。文章首先分析了二者在 语法意义上的不同:“但是”表示的是转折关系,“却”突出的是对比关系。然后指出 二者在句法、语用方面的区别:“却”在单句和句群中的位置都比“但是”要灵活; “但是”句与。却”句的句子功能和语义重心也有所不同。冯传强、方颐的现代汉语 副词“几乎”和“简直”的语义、语用差异( 2 0 0 2 ) 主要从语义、语用角度分两者的 差异和两者能否换用的原因,并对其在副词中的次类问题做了探讨。高永奇的感叹句 中的。多( 么) ”、“太”的语义、句法、语用分析( 1 9 9 9 ) 从语义、句法、语用几个方 面比较分析了感叹句中“多( 么) ”和“太”的差别。任海波的“一直”与。从来”的 比较分析( 2 0 0 5 ) 在大规模语料的基础上,比较分析现代汉语副词“一直”与“从来” 在句法特征和语义特征上的差异,同时也说明两者所处句子的句式语义的差异通过分 析认为:“一直”表示持续,“从来”表示历程;“一直”所处的句子表示对行为在空间 的延伸或在时间上延续的描述,“从来”所处的句子表示对行为在一个历程中出现概率 的陈述。 2 1 4 l 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虽然前辈和时贤已经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仍然 有许多问题值得我们去深入探讨。例如副词,虽然对它是属于实词还是虚词,汉语语法 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语义、语法、语用三结合辨析几组常用近义虚词 界一直有争论。但就其实际使用来说,特别是从学习者的角度考虑,分析、描写好每一 个副词,尤其是辨析清楚容易混淆的近义虚词间的语义、语法,语用方面的异同,则更 为重要。像“从来”、“一直”的结构搭配、语法意义和语用含义是有区别的。那么,它 们的区别在哪儿? 在什么情况下,只能用“从来”,不能用“一直”,什么情况下只能用 “一直”,不能用“从来”? 类似这样的同义副词,现代汉语中有很多,仍需要进一步 探究。 而且,从前文的分析可以看出,虚词的语用意义在言语变际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事实上,人们在交际中已经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着大量的虚词来增加自己的话语含意, 表达情感的酸甜苦辣。丽虚词的语用意义在辨析近义虚词时,更有着语法意义无可替代 的重要区分作用:语义、语法层面的区别在实际的言语运用中却时常难以对号入座,无 法切合言语的千变万化。即使是在语法上看来是准确无误的,但是在语用上还是不符合 人们的语言习惯。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 近义虚词的语用差别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交际的需要并不是以语言已经具备的功能为限制、转移的,虚词尤为如此,而虚词的这 种语用差别又是依语法和语义修订的词典所没有列举的。所以这也是本文不仅仅从语法 功能的角度,而且从语用意义的角度来进行近义虚词辨析的关键所在,试图以此来补充- 语义,语法研究的不足。 2 2 本文的研究思路 2 2 1 语义、语法、语用三结合的重要性 一般都认为语法学研究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语义学研究符号与所指事物之间的 关系,语用学研究符号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语法、语义,语用之间的关系是 非常密切的,而且只有把三者结合起来进行研究,人们( 语言使用者) 才能很好地按照 语法规律组织语句来表达他们所要表达的意思( 语义) 使语言充分发挥它作为交际工 具的作用。1 1 2 】 第一、语法一语义 语法是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语法是对言语 进行分析,总结出结构规律和搭配格式。语义是研究意义及其演变规律。如果不论语义, 我们只能看着干巴巴的语法结构,而不懂得意义。比如:( 本例为史锡尧语法语义语 用p 1 ) 1 2 广西大学硕士论文语义、语法、语用三结合辨析几组常用近义虚词 n l + v + n 2 这是“名+ 动+ 名”的格式,也是“主+ 动+ 宾”的格式。了解了汉语中有这一个格式, 但不了解它的语义,那问题就来了:别人不知道“他打猫”、“猫打他”和“他打枪”、。他 打拳”“他打先锋”等句子的意思。那么,外国留学生更会依葫芦画瓢,生搬硬套地造 出句子来:“大树倒下我”,“桌子疼痛你”。 , 第二、语法一语用 我们拿“几乎”与“简直”为例,它们都是副词,使用的频率很高。请看句子: “嗓子几乎不行了”和。嗓子简直不行了”它们的语法结构都是一样的,所说的事 情也是一样的单独这样看一般觉得没有什么差别。但是,我们在每个句子后面加上一 个句子,情况就完全变了。我们借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的一个例子: “嗓子几乎不行了,可总算是勉强唱完了。” “嗓子简直不行了,投法唱下去了。”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这两句是不一样的,它们的差别不在于语法结构,而在于相 同语法结构下的不同的语用意义。“几乎”句一般表示的是说话人在向听话人传递一种 相对客观的信息,大多不带有主观的情绪;而“简直”句通常是情感强烈的时候主体对 客体的主观评价。 第三、语用语义 语用,简单地说,就是言语运用。语用学研究的是语言使用者是如何使用句子成功 进行交际的。它不是孤立地去研究语义,而是把语义置于使用语境中去研究的一门学科。 语用学和语义学既有相关性又有相异性。两者都是对意义的研究。传统语义学把语义看 成是抽象的,内在的,是语言本身的特性,不受语境的影响。因此传统语义学只研究语 义的内在特征,不把语义研究置于语境中来考察。语用学研究的是交际过程中语言意义 的表达和理解。 句子意义是抽象的,是句子的语义内容,它孤立于语境之外。句子意义一旦与语境 结合,它所含的语义要比句子的语义丰富得多。如:”y o u w e a m a c l l i n e ”句子的意思是 “你是机器。”但是一旦与具体的语境相结合,就会产生不同的话语语义,如说话人可 能是说听话人没有情感,或说听话人不知疲倦地工作,或者说听话人做事比较机械等。 2 2 2 语义、语法、语用三结合的操作性 虚词的研究比较复杂,有些虚词仅从语义和语法上不能完全把它辨析开来,不能得 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语义、语法,语用三结台辨析几组常用近义虚词 出很好的解释。因为语义研究语句的意思,语法研究语句的结构,语用研究语言如何使 用,三者相对孤立。如果把语义、语法、语用三者结合起来,从不同的方面辨析研究近 义虚词,我们才能够有可能把近义虚词辨析开来。请看例子: “一直”与“从来”都是可以表时间的副词。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一直, 动作始终不问断或状态始终不变。从来,从过去到现在。两者的区别和联系,现代汉 语八百词认为,。一直”和“从来”的区别在于1 ) 表示从过去持续到现在时,二者可 以通用,但“从来”的语气更重。持续的一段时间较短,离现在较近,只能用“一直”。 2 ) “从来”用于否定句为多,用于肯定句较少,“一直”无此分别。3 ) 其他用法两者都 不相同。但是,外国留学生根据这样的解释还是造出了病句。我们试着把语义、语法、 语用三者结合起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一直”和“从来”,基本上能将其辨析清楚。 在本文具体分析时,一般先从近义虚词的语义出发,我们把它们放在相同的言语环 境中去比较,初步分析其在意义上的联系和区别。然后,考察近义虚词所出现的语法环 境,它能和什么成分搭配、能修饰什么成分,能在什么语法环境下出现。最后,要清楚 地解释其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和用法,就让其结合具体的语用环境,说明近义虚词在什么 语境下能用,在什么语境下不能用,从而基本上将近义虚词区别开来。本文所分析的辨 析结论,是在大量语料的基础上得出的。因为虚词在语境中所涵括的意义,可以从词义、 语气、语用、语义、个人或地域习惯、i 临时例外活用等等各种各样的角度去分析,我们 并没有穷尽虚词包含的所有意义和用法,只是在掌握语料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的归纳推理 分析。 1 4 广西大学硕士论文 语义语拄、语用三结合辨析几蛆常用近义虚词 3 实例分析 3 1 。一直”与。从来”的比较 “一直”与“从来”都是可以表时间的副词。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一 直,动作始终不问断或状态始终不变。从来,从过去到现在。根据这样的解释,特别是 “一直”和“从来”,有某些相似之处,在旬中它们有时可以换用。例如: 1 ) 我一直没去过桂林 2 ) 我从来没去过桂林 3 ) 小张一直不说假话 4 ) 小张从来不说假话。 关于两者的区别和联系,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一直”和“从来”的区别在于 1 ) 表示从过去持续到现在时,二者可以通用,但“从来”的语气更重。持续的一段时 间较短,离现在较近,只能用“一直”。2 ) “从来”用于否定旬为多用于肯定句较少, “一直”无此分别。3 ) 其他用法两者都不相同。例如: 5 ) 沉沉的胡琴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音绵长,和那一条并不知名的河, 在暮色苍茫里蜿蜒而来又蜿蜒而去,弥漫着,如麦田上浓得化也化不开的雾气,我听见 了在泗水岸上,有了“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说到了现在( 贾平凹文选) 6 ) 我的房间从来是一室一厅或二室一厅,前无院子,后无后门,什么人寻我,都 是瓮中提鳖( 贾平凹文选) 这些说法不能说不对,因为第一,副词“一直”和“从来”确实表示从过去持续到 现在时,二者可以通用,只是“从来”的语气更重;第二,副词“从来”用于否定句为 多,用于肯定句较少。但是,这些说法太简单,太笼统。读者根据这些说法不能知道什 么场合用“一直”,什么场合用“从来”。对我们母语为汉语的人来说,可以凭借习 惯和语感去使用。但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原本就不知道汉语里的副词“一直”和“从 来”到底怎么用,看了书上或词典上对这两个副词的解释,他们就以为,a ) 作为副词, 。一直”和“从来”的用法是差不多的;b ) 当表示从过去持续到现在时,就可咀根据 广西大学硕士论文语义语法、语用三结合辨析几组常用近义虚词 上面的解释进行套用。而且他们往往就本能地按书上、词典上所说的去类推,结果就造 成了病旬。 那么,究竟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副词“一直”,什么情况下可以用“从来”呢? 我们 认为,要回答好这些问题,必须根据大量的语料来考察、分析它们各自使用的条件。此 节正将从语义、语法和语用三方面,具体描写说明“一直”与“从来”用法的异同。 3 1 1 语义比较 3 1 1 1 “直”的语法意义 3 1 - 1 1 1 各词典对“一直”的释义大致相同。 现代汉语八百词认为:表示动作持续不断或状态持续不变。现代汉语虚词例 释也指出:在一定时间里某种动作、行为连续进行,当中没有间断,或者某种事物、 状态没有改变,始终如此。 3 1 1 1 2 这两本较有权威的词典几乎都认为:。一直”表示从过去持续到现在,情况 没有改变。例如: 7 ) 若论说起来,这十五六年来,我一直是用小说的形式写这座新兴而年轻的城市 的( 阿成哈尔滨人代序) 8 ) 但到任后的那年秋天,我改变了心态,就一直在州里干了五年( 贾平凹制遣 声音) 从例7 ) 中可以看到,“我”从十五六年前开始,“用小说的形式写这座新兴而年轻 的城市”的动作持续不问断,始终如此。 例8 ) 由于心态的改变,这五年来,“我”始终在“在州里干”这个情况没有改变。 3 1 1 1 3 考察大量的语料,可以看出“一直”表示的情况为:动作或状态从认定的 时问( 包括过去、现在、将来) 开始,到说话所指的某一时刻( 包括过去、现在、将来) , 才改变或停止。例如: 9 ) 沉沉的胡琴从那一簇蓝瓦黄墙的村庄里传来,我听见了在泗水岸上,有了 “逝者如斯夫”的声音,从孔子一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农村金融服务创新与农业产业链金融:2025年研究报告
- 学前教育机构师资队伍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报告
- 2024-2025项目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全面
- 2025年班组三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答案(A卷)
- 2024-2025年度小学班主任信息技术应用计划
-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计划的评估与反馈
- 年轻干部培训答辩
- 2025年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农村电商与农产品加工产业升级报告
- 高一生物下学期在线学习计划
- 旅游行业总经理工作总结与提升计划
- 2025春季学期国开电大本科《人文英语3》一平台在线形考综合测试(形考任务)试题及答案
- 中等职业学校物理教学大纲
- 静脉输血法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置
- 塔吊交叉作业安全技术交底
- 八大特种作业试题及答案
- 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勤管理办法
- 2025年湖北省中考历史模拟试卷附答案
- 抑郁症考试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正式的劳动合同模板
-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文件
- DBJ41T 287-2024 河南省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标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