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东北三省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pdf_第1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东北三省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pdf_第2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东北三省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pdf_第3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东北三省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pdf_第4页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东北三省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与实证分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 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 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北师范大学或其他 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 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纽l 王日期 函竹e 咚。惦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东北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 即:东北师范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 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东北师范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 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段保 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蒸砌堕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幽:垒:够日期: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电话: 邮编: 一 引言 振兴东北经济是我国继西部大开发后的又一经济热点,2 0 0 6 年全国两会( 十届全国 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 又一次提出继续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 兴战略。东北问题的解决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2 0 世纪9 0 年代以 后,东北三省发展滞后,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因此,调整并优化产业 结构是改造老工业基地的关键,而确立主导产业在完善产业结构乃至整个东北经济发展 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因此,分析探讨东北三省主导产业的选择问题具有理论和 现实的经济意义。 一、本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产业结构问题己成为目前困扰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突出性问题。东北三省产业结构 雷同,这导致争夺资源、抢占市场、重复建设、地方割据等问题十分严重。而且,东北 三省近期公布的产业发展规划也极为相似,这势必导致新一轮的恶性竞争。因此,优化 东北三省的产业结构尤为重要。“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关键是要正确选择其主导产业, 合理确定其发展规模”( 郝寿义、安虎森,1 9 9 9 ) 。因此,笔者选择了本论文题目。 1 东北三省作为同一经济区协调发展,一方面有利于区域内改善条块分割,取消 地方保护主义,提高区内各产业问的关联度和协调度,形成良性的区域内循环;另一方 面有利于对外突出区域优势,提高与外部经济的互补性。在全球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大背 景下,任何一个省依靠单打独斗都很难实现较侠和较大的经济发展,因此,将东北三省 作为一个整体区域经济来规划,在区域内整合资源,依据比较优势原则形成内部分工协 作体系。这样,必然会实现东北老工业基地区域整体性的调整、改造与振兴。 2 以东北三省经济区为基础,统筹选择主导产业,有利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从 而运用有限的资源迅速振兴东北经济。由于长期的过度开采和历史负担沉重等问题,东 北三省的资源、资金已处于紧缺状况,因此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振兴不能走全面开花、 全方位发展的老路,而应正确确立主导产业,通过发展主导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 更为重要的是,辽吉黑三省不能各自培育自己的主导产业,而应三省集中力量,共同发 展与资源要素禀赋相吻合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作为整个经济区域的主导产业。三省要 从整体的经济利益出发,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统一区域生产要素,集中有限的资 源与资金,并进行紧密的经济分工与协作,通过有主有次的协调发展主导产业,优化整 合东北三省经济区域的产业结构。 3 正确选择和发展主导产业有利于东北三省明确发展方向,发展符合区域比较优 势的主导产业,用高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升主导产业在区域内外的战略地位 和整体竞争力。同时可利用民营资本和资本市场,配套发展主导产业的附属行业、零配 件行业和第三产业,形成以主导产业为核心的,关联产业、基础配套产业为辅的逐渐完 善的产业链条,从而提高整体产业链条的经济效应。 二、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首先从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基础入手,探讨了主导产业选择的重要性、选择的方法、 原则和选择主导产业具体的经济指标。 其次,对东北三省的产业发展现状、辽吉黑三省产业发展规划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 分析和研究,提出了东北三省作为同一经济区域统筹选择、培育主导产业的必要性。 再次,按照主导产业选择的理论标准,结合东北三省区内外实际经济情况,选择其 主导产业。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 b t 4 7 5 4 2 0 0 2 ) 选择了3 2 个产业,运用大量 翔实、可靠的统计数据计算和分析了各产业的优选指数,并进行排序,同时结合区域资 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条件,对东北三省如何确立主导产业问题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 最后,对制约主导产业发展的诸因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提出了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的对策建议。 产值比重大,而且关联效应强,它的发展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是区域经济发展的 驱动轮,并推动区域产业结构向更高一层次演迸。 区域主导产业除具有以上功能外,一般还应具有以下特征: ( 1 ) 区域主导产业总是和一定的经济发展战略相联系的。战略目标、重点不同, 主导产业也会有所不同。如日本在2 0 世纪5 0 年代末6 0 年代初以“经济振兴”和“经 济赶超”作为战略目标,则以钢铁、汽车、机械等重工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对曰本经 济起飞发挥了重大作用。 ( 2 ) 区域主导产业应具有高速增长和高度关联的特征。区域主导产业的发展不仅 要对整个区域经济贡献很多,即集中资本投入后可尽快获得较大的投资回报,还必须推 动或诱导区域经济内的其他产业发展,完善丰富产业链条。 ( 3 ) 区域主导产业有需要重点扶持的特征。区域主导产业不是能够自然而然地处 于主导地位的产业,而是需要集中投资、重点扶持才能得到优先发展的产业。日本的钢 铁业、汽车业曾经是日本产业结构中的“幼稚产业”,正是由于日本政府采取特殊政策 与措旌加以保护和扶植,才使它们成为世界上最具有竞争力的产业。 ( 二) 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标准 经济发展伴随着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定的产业结构是与经济发展阶段和水平相对应 的,产业结构的确定和选择不能脱离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和水平。因此,作为区域产业 结构的核心,主导产业也必须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与水平相适应,这是主导产业选择的 大前提。 一般而言,在区域发展初期,主导产业以大农业、矿产采掘业、手工业等为主;进 入聚集发展阶段后,主导产业演变为矿业、农副产品加工和纺织业等一般技术的产业, 并开始产生为这些产业服务的较复杂技术的制造业,如纺织机械、农用机械工业;进入 扩散发展阶段,主导产业以采取先进技术的制造业、组装工业等产业为主;进入成熟期 后,主导产业以高技术产业、信息服务业为主。在明确了区域发展阶段即发展趋势以后, 一般就能够把握产业结构的大致发展方向,依次判断在现有产业结构中扶持何种产业或 重点发展何种产业,以构成新的主导产业。 在此基础上,根据区域主导产业的特点及多方面的决定因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 进行选择,其中有如下几项选择标准。 1 产业规模 作为主导产业,其产业规模必须足够大,因为只有较大规模的产业部门才能够成为 区域经济系统中的主体和核心,才能够承担起高层次区域地域分工的任务,做出应有的 贡献;规模较小的产业部门不具备这些功能,构不成区域主导产业。这里的产业规模具 有四层含义:一层是产业的绝对规模;一层是在区域内的相对规模,即占区域全部产业 的比重;l 一层是在其较高层次区域中相同产业的相对规模,即占较高层次区域相同产业 的比重;一层是产业产品的输出规模。只有这四层含义的产业规模都比较大,才能够成 为区域主导产业,否则就构不成区域主导产业。一个看起来较大的产业绝对规模,但对 一个总体经济规模很大的区域经济来说,它在区域内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即在区域内的 在价格不变的前提下,某一产业的产品需求的增加率除以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率,比值 则为收入弹性系数。然而这个指标有一个很大的缺点是市场对区域某一产业的产品的需 求量不容易测出,因而可采用另一指标“市场占有率”代替,其计算公式是: s 习i x 2 r 1 n 式中:x 。和x 2 分别代表研究区域及其高层次区域某产业的年销售收入,r 。和r 。分别 代表研究区域及其高层次区域同产业的人均年销售收入,s 是某产业的市场占有率。s 数值越大,说明区域这个产业产品的市场容量越大;反之,说明其在市场上占有的份额 越小,市场潜力小。 作为主导产业的产品必须具有较大的市场占有份额和较大的市场潜力,市场前景看 好。否则产品不是适销对路,在市场上销售不出去,或者销售不大,那么这样的主导产 业是站不住的,应该放弃,扶持其他市场占有率大的产业部门作为主导产业。 4 产业关联度 主导产业的一个功能是,它作为区域经济系统的主体和核心,具有火车驱动轮的作 用,它本身增长较快的同时,也能够带动区域内其他产业部门的发展。这就要求主导产 业与区域内其他产业必须有较强的关联性,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可以是直接的, 也可以是间接的,这种联系越广泛,越深刻,则主导产业的发展就越能通过聚集经济和 乘数效应的作用,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有些产业部门虽然比较优势度较大,或者 产业规模较大,或者市场潜力较大,但如果与区域其他经济部门很少联系,不能将自身 的扩展效应在区域产业结构中传导到很宽广的范围,也不能成为主导产业。, 主导产业与其他非主导产业通过相互影响发生联系,影响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主 导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其影响的程度叫做影响力:另一种是主导产业受其他产业部 门的影响,其影响的程度叫做感应度,这两种影响合起来叫做主导产业的波及效果。与 “前向关联”相对应的是影响力系数,影响力系数大于l ,说明该产业的影响力大于全 部产业的平均水平,该值越大说明该产业的影响力越大,反之,说明该产业的影响力越 小;与“后向关联”相对应的是感应度系数,感应度系数大于l ,说明该产业的感应度 大于全部产业的平均水平,该值越大,说明该产业的感应度越大,反之,说明该产业的 感应度越小;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可以综合为一个指标,叫做波及效果系数,是以 上两系数的算术平均值,其值越大,说明该产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越强,它的发展对 区域经济发展带动作用越大。 一般而言,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均大予1 ,而且数值都较高的产业,其波及效 果系数也大于1 ,而且数值也较高,则这种产业部门就产业关联方面来讲是主导产业的 最佳选择;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均小于1 的产业,其波及效果系数也小于1 ,则这 种产业不宜作为主导产业;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有一个大于1 ,另一个小于1 的产 业,其波及效果系数可能大于l ,也可能小于l ,此时,该产业部门是否可为主导产业, 要看其他指标的数值大小来决定。 上述几项指标,可再用加权平均法或者几何平均法将同一产业部门的各项指标汇总 为一个综合指标,即为主导产业的优选综合指数。 5 ,区外相对比较优势度 作为区域主导产业应是能发挥区域优势的产业,其地区专门化率也应比较高,两者 通常是一致的。但当两者不一致时,则应优先选择具有区域优势的产业,因为,只有具 有区域优势的产业,才能长久的生存下去。如果选择不具备区域优势的产业作为主导产 业,虽然也有可能给地区经济带来一时的发展,但这种发展是不可能长久的,因为随着 优势产业的逐步发展,该不具备区域优势的主导产业必将失利。若某地区有现存的资本 又真想发展自己不具备优势的产业,则应该本着“不求所在,但求所有”的原则,到真 正具有优势的地区去发展该产业,只有这样才能以要素收入的形式获得更大的收益。 ( 三) 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 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就是将各个产业部门的主导产业优选指数都一一计算出来后, 依据指数的大小进行排序,其中位居前列的几个产业,就可作为区域主导产业的候选者。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区域究竟选择几个主导产业,主要根据区域资源的综合优势度,按照 发展的总水平、已有产业结构的层次,各候选产业的类型来确定。一般的,区域资源综 合优势度大,经济总体水平高,产业结构层次高,候选产业波及效果大,主导产业的个 数可以多一些;反之,应少一些。特别是处于发展中初期阶段的区域,应集中力量优先 把综合条件最好的产业搞上去,不能求多,以免分散力量。 三、确立主导产业应注意的问题 在区域产业结构中,主导产业至关重要,但也不能忽视与主导产业相配套的非主导 产业部门,否则会给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不利的后果,这是因为:( 1 ) 区域主导产业如果 没有众多的辅助部门、服务部门与区域自给性部门的扶持、协助,是不可能顺利发展的。 ( 2 ) 片面专门化会削弱区域对周期性经济危机,或其偶发往危机的抵抗能力,使经济 发展大起大落,大幅度的经济波动会给企业经营和区域人民生活造成困难。( 3 ) 片面专 门化会使区域难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发展的潮流,及时地、顺利地实现产业结构转换。( 4 ) 多样化发展能使区域各种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如果片面专业化,则势必有相当一部 分经济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造成资源闲置或浪费。因此,在重点发展主导产业的同 时,也应注意主导产业与非主导产业之间的关系,配套发展相关产业,以确保整个区域 产业的健康发展。 ( 一) 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之间的关系 关联产业与非主导产业关系最为密切,包括后向、前向和旁侧关联产业。 后向关联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提供产前服务的产业。它们向主导产业提供原材料、燃 料等中间投入,以及机器设备、生产工具和修理安装等劳务。如果区域内缺乏这些配套 部门,而通过区域比较利益成本的计算,确认不利于从外地引进这些部门的产品,则必 须在区域内生产之。这就是主导产业的“后向关联效应”。 前向关联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提供产后服务的产业。主导产业的产品可能有两种形 态,一种是中间产品,一种是最终产品,但以前者居多。如果主导产业的产品是中间产 品,则它不能直接进入消费领域,要作为生产资源供给相关的深加工行业,这种深加工 r 行业就是前向关联产业,它将主导产业的中间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附加价值,然后进 入消费领域。这就是主导产业的前向关联效应。 旁侧关联产业是为主导产业提供产中服务的产业。由于产业发展所带来的就业量的 扩大和就业水平提高,从而增加了当地居民的收入并提高了区域的整体购买水平,扩大 了消费市场容量,这将刺激和吸引新的经济活动;还有与主导产业、后向关联产业和前 向关联产业的发展,将会刺激其他为其服务的经济活动;为了充分利用区域内各种经济 资源,往往要发展一些与主导产业要素密集型互补的产业部门,等等。这就构成区域主 导产业的“旁侧关联效应”。 可见,在主导产业与关联产业之间需要经常保持种协调发展的关系,才能促使整 个区域经济健康发展。 ( 二) 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之间的关系 基础产业是指除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之外区域所有其他产业部门。基础产业与关联 产业一样,也是非主导产业部门的集合体,但它与主导产业在生产上的联系不像关联产 业那样密切和直接,在区域产业结构的功能分工中它是为支持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的发 展而建立起来的,起着不可或缺的基础作用。 按服务对象和本身性质划分,基础产业可分为生产型基础产业、生活性基础产业和 社会性基础产业。生产型基础产业是为主导产业和关联产业发展本身提供公共服务的部 门的总体,例如交通运输、金融商业、邮电通讯、能源供给、物资供应、供水,等等。 生活性基础产业是为产业职工及其家庭提供公共服务的部门的总体,诸如住宅及公用设 施,生活服务、公共事业,等等。社会性基础产业指既能为产业发展又能为职工家庭提 供服务的部门的总体。例如教育、科研、卫生、环保、治安,等等。 可见,基础产业不承担地域分工的重任,其生产活动和提供的服务主要供区内消费, 但它是区域经济发展必须具备的部门,有时甚至必须超前发展,起码不应滞后于主导产 业和关联产业的发展,否则就要拖区域经济发展的后腿。 ( 三) 主导产业与潜导产业之间的关系 主导产业具有阶段性特点。随着时问的推移,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区域内外的条 件发生变化,原来的主导产业可能不再适应现阶段的经济发展状况。在区域经济中起带 头和促进作用的主导产业的发展与兴衰,直接关系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兴衰。当主导 产业迅速发展时,整个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随之加快;相反,当主导产业停滞时,整个 区域的经济也随之停滞。因此,为使区域经济得以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必须在现行 主导产业部门行将出现衰退迹象时,发展新兴产业部门,使之成为第二时期的主导产业, 以替代现实的主导产业。从而保证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当然,第二代主导产业迟早也 会进入衰退阶段,因此,应在新技术开发的基础上着手培养第三代主导产业。以此类推,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工业化逐渐深入,主导产业不断更替,梯次领先增长,在区域经 济长期发展中主导产业呈现出有序更替的阶段性。 因此,扶持潜导产业,使原有主导产业因条件变化主导作用削弱后,新的主导产业 可以及时替补上来,保证区域经济系统正常的新陈代谢。对于现在尚未形成主导产业的 区域来说,选择和培育潜导产业就更加重要。 ( 四) 主导产业的调整机制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除正确选择主导产业,明确发展方向外,还需要通过一定的调 整机制来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机制有市场机制与计划机制两大类。 从市场机制来看,产业结构的形成和变动过程,就是在价格信号引导下,通过生产 资源的流动与重组,使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尽可能与需求结构相吻合的过程。需求结构 的变化反映在价格体系上,就会破坏原有的供求格局。最初的价格变动只是影响现存企 业的生产,但是,一旦价格波动幅度足够大,产品价格下跌的行业的资源就会转移到价 格上涨的行业中去,直到形成新的平衡。 从计划机制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是通过生产和投资计划来协调需求结构和供给结 构的。生产计划是计划机关模拟市场的功能,根据库存的增减,调整各产业的产业结构。 投资计划是根据现有供求状况及预期的变动趋势,制定各行业的投资结构,通过新增资 源在行业间的配置,来协调需求结构与生产结构的偏差。 这两种调整机制各有利弊,应相互结合。当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更 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但一般而言,主导产业及产业结构不仅是市场导向的结果,同时 也是宏观政策导向的结果。如果没有政府的引导和促进,没有正确的产业政策,不可能 使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以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但如果没有市场机制的指引,即使耗 尽现有产业结构的所有利益,也无法做到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经济发展的 效益也不可能很高。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把市场导向和政策导向结合 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使主导产业及产业结构的调整获得成功。 第二章东北三省主导产业调整的必要性 东北三省是我国著名的老工业基地,如何加快老工业基地的发展,使之成为我国继 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之后的第四大经济增长区域已成为学术界讨论的热点。东北各 省也乘此契机分别制订各自的发展规划,来充分享受国家政策和发展空间。但由于缺少 必要的协调和沟通,三省关于汽车制造业、绿色农产品、生物制药、石化工业等主导产 业的构想都是类似的,缺乏对自身比较优势的清醒认识。东北三省是中国重要的老工业 基地,在制度环境、经济及历史背景等方面极为相似,所以可以作为一个经济区域,合 作发展,以迅速达到整体效应最大化。 一、辽宁省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 石化、冶金、电子信息、机械是辽宁省四大支柱产业。石油化学工业的加工能力为 2 8 0 0 万吨,主要产品有汽油、煤油、柴油、溶剂油、石腊及深加工、精加工系列产品。 全省有冶金工业企业1 1 0 0 多家,产品种类繁多,有各种型材、板材、带材、管材和其 他专用钢材及金属制品。电子信息工业非常发达。基本形成了彩管及彩电、录像机、通 信设备、计算机设备及软件、电力电子设备、集成电路六大类重点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 并且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机械工业拥有1 0 0 0 多家企业,能生产1 3 8 类、近2 万种 产品。辽宁省可成套提供并生产重型矿山设备、石油化工机械、起重运输设备、输变电 设备、金属切削机床、远洋巨轮、内燃机车等产品固。 为了加快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辽宁省人民政府制定了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规 划:l 。充分利用全省现有的港口条件和优势,建设大连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2 大 力振兴装备制造业,建设我国重要的现代装备制造业基地;3 做大做强石化、冶金、 建材等优势产业,建设国家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4 积极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 高新技术产业,使其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5 发展现代农业,壮大农产品加工业;6 积 极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化服务业结构 二、黑龙江省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 黑龙江省有汽车、化工、食品、电子、医药等五大支柱产业。2 0 0 1 年,工业加大机 械、石化、食品三大支柱产业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新材料三个新兴产业的投资力度。 旅游业取得长足发展。2 0 0 4 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4 0 7 5 3 万人次,比上年增长 】1 7 ,实现旅游业总收入2 5 0 3 亿元,增长1 2 6 9 。黑龙江省的发展规划为建设六大 生产基地:第一,建立机械装备工业基地,建成国内先进的微型车和微型发动机生 。注:中国地方概览辽宁省中国删h t t p :,7 w wc h i n ac d i i lc n c h i n e s e 止h u a n t i 1 6 6 3 1 8 h t m 2 注:中国地方概览黑江,肯,中固网m t p - w wc h i n ac o m c n c h i n e s e z h l l a n t i 1 6 6 2 2 3h t m 产基地;第二,建立石化工业基地,建成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石油化工基地;第三, 建立食品工业基地,建成国内领先的农产品加工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第四,建立 能源工业基地;第五,建立医药工业基地;第六,建立林业加工基地。 三、吉林省主导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规划 汽车、石化、食品加工、光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是吉林省的五大主导产业,吉林省 在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发展服务业的基础上,要全面提升和优化第二产业,同时结 合吉林实际,立足于现有支柱、优势产业基础,产业结构向轻型化发展,产品向消费领 域靠拢。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产业创新和科技创新。以扩大 内需为主,以国内市场为主,围绕做大做强加工制造业,建设五大产业基地,改造提升 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发展接续产业,_ 构造具有吉林特色的产业发展新格局。吉林 省的发展规划为建设五大生产基地:1 汽车产业基地;2 石油化工产业基地;3 农产 品加工基地;4 现代中药和生物药基地;5 光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四、东北三省调整主导产业的必要性 ( 一) 东北三省经济起飞内在要求调整主导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发展遇 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与沿海发达地区的差距不断扩大。这主要是由于体制性和结构性 矛盾日趋明显,多年来只有产出没有投入的客观现实,造成企业设备老化、历史负担沉 重、竞争力下降,而且资源型城市资源枯竭,主导产业衰退。东北三省要想真正走出困 境,实现经济起飞,必须调整产业结构。而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缓慢,衰退的传统 产业无法形成正常的退出机制,新兴产业和替代产业发展不快,影响着东三省产业的升 级换代。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辽、吉、黑三省都选择雷同的产业优先发展,必然造成资源 的争夺,加剧三省问的重复建设,解决问题的关键之一是要调整并培育新的主导产业。 这需要将三省作为一个经济区统一规划发展,注重整体经济效益。东北三省划归统一经 济区是有其客观条件的:第一,可能是出于移民的历史,东北人一般没有狭隘的地域观 念,无论是辽宁、吉林还是黑龙江人,对外一律自称“东北人”,这就给东北经济的“一 体化”运作提供了良好的思想基础;第二,同样是老工业基地,同样是产业结构失衡, 同样的体制问题,面临着同样的问题,经济根源的同一性,使得共同发展成为可能。第 三,统筹区域发展的大潮流、大背景也促使东北三省必须协作发展。任何城市、任何地 区都不可能自己关起门来搞发展,只有形成相对集中的经济区域,才能够合理利用当地 资源来发展经济。结合整个经济区域选择培育的主导产业,才是富有生命力的主导产业, 才能带动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 二) 东北三省自然资源衰竭且分布不均衡 东北拥有丰富的石油、铁矿、木材、黑色金属等矿产资源,这是东北发展原材料等 工业的优势。然而,半个世纪的过度开采,产业上的重复建设,使东北的煤炭、有色金 第三章东北三省主导产业的选择及调整 东北三省主导产业的选择既要遵循主导产业选择的一般规则,又要结合地区经济 的特点,而且要考虑到国家宏观产业政策和地区发展战略的协调。我国目前正处于加 快经济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进程中,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 务。因此,作为老工业基地的东北三省拥有非常大的发展契机。从整体来看,东北三 省属于经济中等发达地区,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老工业基地的设备老 化,产业结构比较臃肿,产业关联度低,整体经济效益不高,工业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二是能源原材料供应紧张;三是基础设备不足;四是农业集约化水平不高。因此,在 选择主导产业上应遵循以下宗旨:积极推行“外引内联”的战略方针,完善各类市场 建设,以技术为导向,选择所占比重大,综合效益高、增长潜力大,能带动经济区增 长、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向高度化演进的产业为主导产业,可侧重于钢铁、石化、 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优势产业及部分具有优势的高新技术产业和能吸纳大量就业 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一、东北三省主导产业的选择范围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 b t 4 7 5 4 2 0 0 2 ) ,中国全部的国民经济划分为2 0 个 门类,9 5 个大类、3 9 5 多个中类和9 1 3 个的小类。根据东北三省的经济发展状况和水平, 本文从前4 个门类( a 、b 、c 和d ) 中初步选择3 2 个大类( 见表1 ) 为考察对象,之后, 经进一步计算与分析,按优选指数的顺序,并结合区域资源禀赋与经济发展条件,从而 明确东北三省的主导产业。 表12 0 0 3 年中国相关产业数据单位:亿元 序全员劳动生在岗职工工业销 号 类别名称总产值 产率u 砂人)数售收入 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3 0 5 9 02 4 5 9 3 83 0 8 。4 92 4 7 4 7 0 2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3 2 8 6 1 33 4 7 9 0 27 2 0 13 3 7 2 7 0 3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5 3 3 8 33 5 0 9 3 1 2 4 9 3 5 3 9 3 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4 2 9 3 85 7 3 2 82 3 1 95 5 0 3 3 5 非金属矿采选业 3 5 7 1 04 8 6 7 5 2 1 9 9 4 5 8 8 7 6农副食品加工业8 0 7 2 16 1 2 5 3 24 3 4 25 8 5 1 1 3 7食品制造业6 6 0 0 22 2 9 0 0 72 4 0 82 1 6 8 3 6 8 饮料制造业 8 9 4 3 52 2 3 3 2 2 3 8 0 2 2 1 1 7 2 3 9烟草制造业7 4 1 3 9 22 2 3 5 8 l1 9 9 72 2 1 7 5 0 1 0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造业4 1 6 3 39 9 2 7 91 2 6 59 4 5 2 8 1 1家具制造业4 2 1 6 47 1 9 9 72 4 4 6 9 3 8 3 1 2造纸及纸制品业5 9 7 9 82 5 2 6 0 53 3 72 4 3 2 3 8 1 3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2 1 5 7 9 86 2 3 5 2 63 6 8 66 3 4 1 8 l 1 4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7 9 1 7 29 2 4 4 8 61 4 3 6 49 0 1 6 。9 7 1 5医药制造业8 8 8 0 32 8 8 9 9 84 8 0 82 7 5 0 6 8 1 6化学纤维制造业8 6 2 7 11 4 4 8 。4 01 3 5 31 4 1 3 ,0 9 1 7橡胶制品业5 9 4 4 l1 3 1 2 9 01 5 5 41 2 1 4 2 l 1 8塑料制品业5 4 1 6 l3 0 6 3 8 3l o 。8 92 9 5 4 9 6 1 9非金属矿物制品业4 4 1 4 45 6 5 3 2 59 8 9 l5 3 1 4 3 8 2 0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1 1 0 3 5 3l o 0 0 7 3 71 6 0 2 81 0 2 3 4 9 3 2 1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8 4 6 2 93 5 6 4 0 75 8 5 63 5 3 4 9 3 2 2金属制品业5 6 7 0 33 8 5 7 4 01 9 7 23 7 0 3 8 8 2 3通用设备制造业5 6 1 0 05 7 0 0 2 1 1 0 0 4 25 4 1 8 4 3 2 4专用设备制造业4 9 1 0 63 8 3 1 6 51 0 8 5 43 6 6 5 6 4 2 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9 2 9 1 91 1 2 1 4 0 51 7 0 1 81 1 0 2 8 5 7 2 6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7 6 3 2 37 9 1 6 1 94 7 6 9 ,2 4 8 7 ,0 4 2 7通信汝瓠计算朗及其泡电硝对制i 刳k1 2 7 3 4 91 5 8 3 9 7 65 8 9 21 5 8 7 6 2 7 2 8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韦强告业6 1 8 4 41 6 3 6 7 21 6 7 51 6 0 7 2 6 2 9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3 3 6 9 11 3 0 6 6 23 8 81 2 2 3 5 5 3 0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1 5 1 2 5 86 8 5 8 6 02 1 3 8 51 1 1 1 3 2 4 3 1燃气生产和供应业5 1 3 6 72 7 2 6 41 3 0 6 3 9 1 9 9 3 2水的生产和供应业4 1 2 2 6 l4 1 3 0 94 3 5 84 0 8 5 l 注: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 0 0 4 统计资料范围包括: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 按当年价格计算 二、东北三省主导产业选择的分析 ( 一) 东北三省的整体分析 通过相关基础统计资料数据( 见附表1 一附表1 0 ) 可计算出东北三省主导产业的 选择指标。;将各省主导产业选择指标按综合指标排序,选择前1 5 位。东北三省整体情 况如下。 6 表2东北三省主导产业优选指标按综合指标排名( 前1 5 名) 序 类别名称 工业增比较劳动产业专市场 综合指标 号长比重生产率门化率占有率 1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7 6 6 1 8 了9 5 5 74 2 7 0 3 9 23 5 5 5 o 6 8 3 7 4 4 2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1 9 5 4 0 6 0 6 32 8 8 1 0 3 92 3 6 6 0 4 8 1 9 7 3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2 2 8 1 3 5 5 7 51 2 9 5 9 4 51 1 3 8 o 2 5 9 8 0 8 4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2 7 7 0 7 4 3 2 2 31 1 7 6 1 8 l8 4 3 o 2 1 2 5 5 4 5农副食品加工业1 0 2 l 7 4 2 0 7 2 1 1 5 2 1 4 59 6 9 o 2 1 1 1 9 8 6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 3 5 1 2 7 4 9 4 80 9 2 7 7 5 77 7 1 0 1 8 7 4 8 l 7装备制造业6 1 9 o 5 3 6 6 7 9o 4 1 8 6 2 88 0 9 0 1 8 3 1 1 4 87 医药制造业0 8 4 0 9 4 8 8 9 81 2 1 6 9 3 79 3 9 0 1 7 3 5 4 3 9通用设备制造业1 0 6 o 7 0 0 8 9 5o 9 8 4 8 9 18 4 7 o 1 5 7 6 3 3 l o饮料制造业 0 5 3 o 8 8 3 1 1 40 9 2 1 0 2 27 6 1 o 1 3 4 6 5 5 1 l非金属矿物制品业o 7 8 o 7 0 0 8 1 2o 7 5 1 4 7 36 2 3 o 1 2 6 5 1 7 1 2黑色金属矿采选业o 1 6 o 6 5 6 1 6 3l 7 5 0 0 3 31 3 8 5 0 1 2 6 1 2 7 1 3食品制造业0 3 8 1 0 0 9 3 0 9o 8 7 9 6 9 57 2 6 0 1 2 5 4 9 2 1 4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3 6 7 o 1 7 3 5 8 20 2 1 1 1 7 31 7 0 2 0 1 2 3 0 2 6 1 5术材加工及竹、藤、棕、草制造业o 2 8 o 4 9 4 3 4 51 3 6 4 51 1 4 4 0 1 2 1 5 4 7 资料来源:由附表9 计算整理得出。 从东北三省整体来看,在石油及其加工( 石油化工行业) 、钢铁产业( 冶金行业) 、 农副产品加工业、装备制造业具有较大的发展优势,可作为主导产业。尤其是装备制造 业区内增长比重仅次于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而后者属于衰退产业,装备制造业是国民 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可以衡量一国的国力状况。下面分别从各省的具体情况详细分析 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发展问题,同时兼顾各省之间的协调配合。因为主导产业一经选择不 可能同时发展,否则仍会出现争夺资源、抢占市场、地方割据等不利状况,东北三省在 发展主导产业时要有主由次,相互协调配合,统筹规划,关注长远利益,实现可持续性 的东北振兴。 ( = ) 关于辽宁省的具体分析 数据中表明,虽然辽宁省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综合指标最优,但其中产 业专门化率与市场占有率都不及黑龙江省,而黑龙江省该产业在东北三省及全国均具有 比较优势,应以黑龙江为主发展石油化工产业。而在黑色金属冶炼及延压加工业、装备 制造业都已形成比较完整的体系,而且综合指标也较优,因此,应以辽宁省为主发展钢 铁制造业、装备制造业。 高污染、资源性产品,东北钢铁业的发展还面临很多困境。为突破这些困境,必须兼顾 以下问题: 第一,充分发挥钢铁业的关联效应,协调发展产业链上下游行业。钢铁业影响力系 数为1 1 0 1 l ,感应力系数为2 0 1 5 4 2 ,波及效果系数为1 5 5 8 2 6 ( 见附表1 0 ) ,可见钢 铁业的发展是振兴老工业基地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一方面要加大产品结构调整力度, 向专业化方向发展,深度满足机械等其他行业的用钢需求;同时,还要兼顾制造成本, 保证其他行业稳定发展,反过来,其他行业才可以为钢铁行业提供稳健的需求和优质的 冶金设备产品。钢铁行业与其他行业之间只有从敌对性竞争变为合作性竞争,才能形成 良性互动,实现和谐、互补、共赢和可持续发展。目前,钢铁业的这种合作式产业链联 合已经开始进行。宝钢和鞍钢先后和长春一汽,东风汽车公司与攀枝花钢铁公司都正式 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而建立了国内汽车领域和钢铁领域之间规模最大、层次最 深的合作关系。这种以合作求发展的范围和影响还要进一步扩大。 第二,定位市场需求,加大对短缺品种的开发与生产能力建设。据了解,目前国内 机械企业最为急需的就是发电设备用管板材、汽车用钢板、模具用钢材、锻造用钢材、 轴承用钢材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钢材品种,而这些产品国内钢铁企业只有极少一 部分产量甚至没有。东北三省可抓住这一机遇,针对市场上的广泛需求及未来潜在需求, 增加技术、资金投入,不断提高产品的品质与性能,生产适应市场需求短缺品种。 第三,依靠循环经济发展钢铁业。在发展循环经济的大背景下,钢铁行业实行循环 经济发展战略十分必要。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之一,是能源、水资源、 矿产资源高消耗的密集型产业,也是最具潜力、最有条件、最迫切需要发展循环经济的 产业。虽然我国总体钢产量有较大的突破,但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先进产能和 落后产能并存;钢铁企业需求的铁矿石一半以上靠进口:高能耗、高污染物排放量,我 国钢铁业排放的各种废弃物占全国工业排放废弃物的1 6 ,废弃物的综合回收利用率只有 5 8 ,远远低于9 8 的世界先进水平。因此,钢铁业要重点发展循环经济,必须从源头抓 起,以提高资源有效利用率为重点,实现清洁生产,建设循环经济型企业,重点解决钢 渣、瓦斯泥、转炉煤气回收、废水回收等废物综合利用问题,建设工业生态循环系统, 实现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能源的回收利用率,还要实现物流、能流、技术的集成和信息 与基础设施的共享。钢铁企业要充分发挥产品制造、能源转换、社会废弃物消纳处理三 大功能,逐渐开发、发展出新一代钢铁制造流程,使我国钢铁工业成为绿色化的制造业。 第四,发展规模经济,提高产业集中度,做大做强钢铁产业。虽然我国钢产量总体规 模较大,但产能分散,上于家大中小型钢铁企业,严重的不规模不经济。目前是钢铁并购 的最佳时期,一方面是出于国家宏观调控的原因,另一方面是由于铁矿石价格高涨而钢铁 价格下降、品种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东北三省也要加大力度实行战略联盟。在深度与 广度上求得突破。政策也应发挥监管作用,严格市场准入、提高进入门槛;同时加快淘汰 落后产能,政府要充分运用市场调节手段,配合环保、安全生产、能耗指标等来淘汰落后 企业。同时,东北三省要充分利用地理区位优势,扩大对韩国、日本的钢材出口。 。注:中国钢铁业d :调整中走强h t t p :i n f 0c h j n aa l i b 曲ac o m 2 0 0 5 - 0 8 2 8 1 9 近年来,汽车工业有重点地引进了多项国外先进技术和生产工艺,因此缩短了与发 达国家的差距。但从总体上汽车工业生产技术来源是以模仿与引进相结合的技术为主, 自行开发技术水平还相当低。一汽集团虽具备自主开发的能力,但现有的规模效益难以 支撑自主开发和采购的平台,还缺乏能够带动一汽集团整体技术体系快速成长的高端产 品和技术,资本总量也难以支撑自主开发的巨大资金需求。因此,一方面以市场为导向 促成汽车业的规模生产,另一方面要加大对汽车生产企业的技术开发投入,大力度地吸 纳有经验的开发人才。汽车行业属于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制约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经 济实力和科技发展水平,因此,东北三省发展汽车产业,就需要三省的通力协调配合。 2 现代化医药基地 东北地区的医药制造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 0 0 3 年东北医药制造业产值,虽然只 占东北地区工业总产值的2 3 2 ,但却占全行业产值的1 0 ,其中吉林省占4 酽。吉林省 拥有丰富的药物资源和庞大的制药集团,可以依托长白山北药资源和吉林生物制药技术 及产业的基础优势,重点发展现代中药和生物制药,扶持兴建医药产业园区。医药制造 业是高风险高产出的行业,这决定了单靠吉林省很难快速实现预期目标。辽宁省、黑龙 江省也拥有相当的医药制造的生产能力与研发能力,三省应通力合作,进行医药技术研 发,生产出高附加值的新特药品。 我国整体医药制造业与国际水平有相当大的差距。我国医药制造业分为四大类,即 化学制药、中药制药、生物制药和动物制药,约有4 0 0 0 家制药企业,虽然药品制造业 发展很快,产出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大多数其他制造业部门,但我国医药企业的规模普遍 偏小,由于研发投入的风险系数较大,一般的医药制造企业都不敢在新产品的研发试制 上投入太多的资金,却都投入到仿制新型药品上,而仿制专利期限到期的药品,市场竞 争激烈,利润空间小。各类抗生素等高附加值药品和特效新药却大量依赖进口,这正是 东北药业发展的契机。 东北三省扶持医药业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集中三省的研究资源,走自主研发的道路,实现医药业的集约化发展。研究 资源的极端分散化是目前我国所有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最大障碍,医药产业也不例外,东 北三省虽然有一定的医药制造、研发基础,但各个医药企业间相互独立,难以形成大规 模的新药试制。而医药产业是一个技术开发投入强度比较高的产业,其技术创新和产业 化要求、规模要求也相对高于其他制造业。只有将三省的医药资源,包括研发资源集中 到一起,充分利用,才能实现更为有效的资源配置,实现医药产业的集约化发展,从而 才能使研发成果成为稳定的利润输出。东北三省可以共同出资,在吉林省创建医药产业 园,因为吉林省的动植物药用资源最为丰富,并且要重点发展现代化中药与生物制药这 两个产业,加强基础设施与公共技术平台建设,加大技术改造和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力度, 改进工艺,进一步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确保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第二,加强医药研发的分工协作,完善生产环节。国际医药产业的高利润回报源于 技术研发的创新能力,而每一种新药的研制都要经过很多环节,投入多以亿美元计算, 。注:由表j 、附表3 、附表5 计算得h _ i 。 量和不同价格的“细分时代”,而片面追求产量的东北粮食还在“混种混收”。因此,必 须发展现代化农业,用现代工业来装备农业、用现代科技武装农业、用现代管理手段经 营农业、用现代科学观念指导农业,即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产业,实现数量 增长的传统农业向质量效益型的新型农业转变。 发展现代化农业应侧重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强化东北地区农产品的品质与安全的竞争优势,逐步建立以农业优势资源为 依托、以市场需求竞争为导向的东北现代化农业精深加工业与农产品贸易体系。以吉林 的玉米为例,吉林是全国玉米的生产大省,在全国的地位有着不可忽视的份量。玉米在 医药、工业有着广泛的用途。如黏玉米,市场就很广阔。吉林应做好玉米的深加工,打 自己的品牌。东北地区是我国粮油生产基地,农副产品十分丰富,但却因技术设备陈旧、 加工水平过低等原因,很难制造出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附加值产品。因此,一方面要加 大农业技术设备的投入,促进农产品的转化与深加工,另一方面加大农业科研投入,促 进新品种的开发,生产更多的营养食品、绿色食品、方便食品,开拓市场。 第二。东北现代化农业发展应强调特色农业。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在“安 全”,动力在“科技”,特色在“生态”。发展现代化农业应结合东北三省“生态省建 设”的目标,实施农业水土资源保护性开发战略。适时推进东北农业区域化布局、专业 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精品畜牧业和安全、优质、生态型绿色农业。有重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