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商品经济发展与宋代福建社会结构变迁.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商品经济发展与宋代福建社会结构变迁.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商品经济发展与宋代福建社会结构变迁.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商品经济发展与宋代福建社会结构变迁.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商品经济发展与宋代福建社会结构变迁.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本文从社会经济史的视角, 考察商品经济发展与宋代福建社会结构变迁, 探 究商品经济对宋代福建社会结构的影响, 希翼有助于深化区域社会史研究, 同时 亦对福建地方史的 研究有推动之意义。全文主要从以 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首先, 从地理位置、 资源、 气候等方面分析了宋代福建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 原因。 本文认为, 宋代福建商品 经济的发展是自 然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 结果,并进而阐述了其商品 经济发展的表现。 其次, 分析了宋代福建的社会结构。 分别论述了农业人口 和各类工商业群体 ( 茶户、盐户、 坑冶户、 糖霜户、荔枝户、 船户等) 的管理制度和组织方式,以 及各群体生产经营活动和国家对其生产、买卖产品等的管理政策。 最后, 概述本文的基本观点. 本文认为宋代福建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结构 的多样性影响了其社会结构的多样性, 从而导致各群体经济生活方式和国家管理 形式的多样化。 关键词:商品经济;宋代;福建;社会结构 ab s t r a c t f r o m t h e p e r s p e c t i v e o f s o c i o - e c o n o m i c h i s t o r y s t u d i e s , t h e t h e s i s e x p l o r e s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o m m o d i t y e c o n o m y a n d t h e c h a n g e s o f s o c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i n f u j i a n i n s o n g d y n a s t y , a n d a n a l y s e s t h e i n fl u e n c e s o n s o c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m a d e b y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o m m o d i t y e c o n o m y . i t i s h o p e d t o d e e p e n t h e r e g i o n a l s o c i o - e c o n o m i c h i s t o r y s t u d i e s , a n d c o n t r i b u t e t o t h e i m p r o v e m e n t o f f u j i a n r e g i o n a l h i s t o r y r e s e a r c h . t h e r e a r e t h r e e p a r t s i n t h e p a p e r . i n t h e f i r s t p a rt , i t p o in t s o u t t h e m a j o r r e a s o n s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o m m o d i t y e c o n o m y i n f u j i a n i n s o n g d y n a s t y f r o m t h e a s p e c t s o f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p o s i t i o n , n a t u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a n d c l i m a t e , e c t . i t b e l i e v e s t h a t i t i s t h e n a t u r a l a n d s o c i a l e l e m e n t s t h a t t o g e t h e r c a u s e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o m m o d i t y e c o n o m y i n f u j i a n i n s o n g d y n a s t y . a n d i t s t u d i e s t h e c o n c r e t e s t a t e s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o m m o d i t y e c o n o m y i n t h e r e g i o n . t h e s e c o n d p a rt a n a l y s e s t h e s o c i a l s tr u c t u r e i n t h e r e g i o n . i t s t u d i e s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a n d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a l m o d e s o f t h e f a r m e r s a n d v a r i o u s i n d u s t r i a l a n d c o m m e r c i a l g r o u p s w h i c h i n c l u d e t e a p r o d u c e r s , s a l t p r o d u c e r s , i r o n p r o d u c e r s , s u g a r p r o d u c e r s , l i c h e e p r o d u c e r s , e c t . a n d i t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m a n a g e m e n t p o l i c y o f t h e p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s a l e f r o m s o n g g o v e rn m e n t . i n t h e c o n c l u s i o n p a r t , i t s u m m a r i z e s t h e p r i m a r y v i e w s o f t h e p a p e r . i t p o in t s o u t t h e d i v e r s i t i e s o f t h e 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 c o m m o d i t y e c o n o m y a n d e c o n o m i c s t r u c t u r e c a u s e t h e d i v e r s i t i e s o f s o c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 w h i c h l e a d t o t h e d i f f e r e n t e c o n o m i c l i f e s t y l e s o f t h e g r o u p s a n d t h e s t a t e m a n a g e m e n t m o d e . k e y w o r d s : c o m m o d i t y e c o n o m y ; s o n g d y n a s t y ; f u j i a n ; s o c i a l s t r u c t u r e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选题缘起 本文选取宋代福建作为具体考察对象, 其问题意识主要来自 于史学的若干研 究现状与发展方向: 首先, 对基层社会变迁的研究是一项关乎历史和现实的重要课题。 在走向市 场经济的过程中, 基层社会日 益受到学术界关注。自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出 于 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 现实需要, 史学界对商品 经济的 研究尤为引人注 目, 出现了一批成果。 加强对商品经济与基层社会变迁的研究不仅可以深入了解 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而且可以为当今市场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历史借 鉴, 因而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 近年来, 明 清基层社会变迁取得了一 定的研究成果, 既有总体性概论, 又有实证性研究。 尤其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 来, 社会史研究作为一种史学研究范式, 在区域研究方面不断取得突破, 被纳入 区域社会变迁的范畴。在论及国家与社会关系时,注重田 野研究和跨学科研究, 抛开西方传统概念与理论, 从所研究区域的具体历史情景出发, 以合作和互补这 样一种新的认知模式理解国家与社会的复杂关系。 例如, 通过考察国家制度在基 层社会的具体运行和实施情况探讨国 家和乡村社会的互动; 从民间信仰或民间传 说角度探究国家与基层社会关系的变迁; 从法律社会学的视角对国家与社会关系 进行考察等,这些研究对笔者颇有启迪。 其次, 唐宋时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型时期, 宋代所建立起的社会经济管理 模式对尔后的中国社会影响较深。 本文选取宋代福建作为具体考察对象, 主要是 因为宋代福建是全国商品经济较发达的地区之一, 而其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所表 现出的多样性是任何其他地区不能比拟的。 这一地区的生产、 生活方式及社会结 构、 组织管理方式呈现出突出的多样性。 这种多 样性一定程度上表现出与传统社 会模式的差异, 透视出了中国 社会结构和社会运行模式的 新变化。 在社会史的研 究方面, 福建是宋代一个特殊而具有代表性的地区, 目 前, 学术界对此研究不足, 因此, 研究宋代福建社会结构变迁具有很好的学术价值, 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 第三, 宋代史料中涉及福建方面的记载及相关正史和方志文集, 为本论题的 开展奠定了基本条件。 国内 外宋史学者对宋代福建商品经济发展和社会经济研究 的 现有成果为本论题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 史料上、 理论上、 方法上的借鉴, 使我 们有可能在此基础上作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但目 前, 学术界对宋代福建社会结构研究的视角、 深度、 领域等方面还有待改善, 对社会 变迁的研究也还未与经济密切联系起来。 本文试图将社会结构与商品经济发展结 合起来,考察宋代福建社会结构的变迁。 第二节学术史回顾 宋代的福建地区拥有着古代世界的东方第一大港泉州, 是商品经济发达 的典型区域之一, 向来为学术界所重视, 已有不少关于社会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 面世。 朱维斡 福建史 稿 从耕地、水利、农业、渔业、食盐、手工业、 采冶、 海外贸易等方面全面论述了宋代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汪征鲁主编 福建史纲 则从农业、农村、手工业和城乡市场等方面提及了宋代福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此外,郑学檬主编的 福建经济发展简史 、唐文基主编的 福建古代经济史 和曾玲 福建手工业发展史 等著作也论及了宋代福建农业和各类手工业的发 展状况。 具体涉及宋代福建商品经济发展的论文主要有, 洪沼、 郑学檬 宋代福建沿 海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彭友良 宋代福建商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农业中的商 品经济的发展 、 吴松弟 宋代福建商品经济的较大发展及其与地理条件的关系 、 傅宗文 宋代福建沿海的商业化浪潮 、胡沧泽 宋代福建海外贸易的管理和 宋代福建海外贸易的兴起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郑学檬 宋代福建沿海对 外贸易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等探讨了 宋代福建商品经济发展的 原因、特点、表现和影响等问 题,着重商业性农业和海外贸易的研究。 而对于宋代福建基层社会的研究则主要集中表现在乡里制度、 家族宗族、 民 间 信仰、人口 等方面。 关于乡里制度的研究, 著作主要有赵秀玲 中国乡里制度 、 雷家宏 中国古 代乡里生活 、 马戎 中国 乡镇组织变迁研究 ; 论文主要有王棣 从乡司地位 变化看宋代乡村管理体制的转变 、 夏维中 宋代乡 村基层组织衍变的基本趋势 朱维斡: 福 建史 稿 , 福州: 福建教 育出 版社,1 9 8 5 年2 月 版。 ( 以 下 版本同) 汪征鲁主编 福建史纲 ,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2 0 0 3 年2 月版。( 以 下版本同) 分见郑学檬主编的 福建经济发展简史 ,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1 9 8 9 年5 月版; 唐文 基主编的 福建古 代经济史 , 福州:福建教育出 版社,1 9 9 5 年4 月版;曾 玲: 福建手 工业发展史 ,厦门:厦门 大学出 版社,1 9 9 5 年3 月 版。( 以 下版本同) 分见洪沼、 郑学檬: 宋代福建沿海地区农业经济的发展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 1 9 8 5 年第4 期: 彭友良: 宋代福建商 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农业中的商品经济的发展 , 福建 论坛 ( 文史哲版) ,1 9 8 8 年第1 期;吴 松弟: 宋代福建商品经济的较大发展及其与地理 条件的关系 , 毫 中国 社会经济史研究 ,1 9 8 8 年第3 期:傅宗文: 宋代福建沿海的商业 化浪潮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 1 9 8 9 年第3 期; 胡沧泽: 宋代福建海外贸易的管理 ,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社版) ,1 9 9 5 年第1 期;胡沧泽: 宋代福建海外贸易的兴起及 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 9 9 5 年第1 期:郑学檬: 宋代福建沿 海对外贸易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结构变化的影响 ,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 1 9 %年第2 期。 以下同) 分见赵秀 玲: 中国乡 里制 度 , 中国古代乡里生活 ,台北: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台 湾商务印书馆,1 9 9 8 年版: 1 9 9 8 年1 2 月 版: 雷家宏: 马戎: 中国乡镇组织变迁 研究 , 北京:华夏出 版社, 2 0 0 0 年 1 0 月版。( 以下版本同) 等, 涉 及了 宋 代 保甲 制 度、 乡 里组织 、乡 里制 度与 绅士 、 农民 、 宗法 关系 、 职 役制、宋代户籍、户等制度及乡村基层管理和自 卫等问 题; 关于家族宗族的研究,著作主要有邢铁 宋代家庭研究 、王善军 宋代宗 族和宗族制度研究 、 徐扬杰 宋明家族制度史 : 论文主要有傅衣凌 论乡族 势力对于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干涉 等, 论及了 宋代家庭、宗族、血族、 家族 及其制度在基层社会中的作用和影响。 关于民间信仰的研究,著作主要有林国平 福建民间信仰 、徐晓望 福建 民间信仰源流 ; 论文主要有颜章炮 晚唐至宋福建地区的造神高潮 等, 集 中探讨了福建地区的多种民间信仰问题。 关于人口的研究, 陈衍德和吴松弟等分析了宋代福建人口的发展状况及其原 因。 此外, 相关本论题的宋代福建研究还有, 勾利军 宋代福建茶业生产述论 、 许维勤 两宋福建盐政论略和陈衍德 宋代福建矿冶业 。 等分别涉及了宋代 政府对福建茶业、 盐业和矿冶业的管理情况, 但没有从商品经济发展的角度研究 商品生产者的具体生产运作经营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 许惠民 两宋的农村专业户 从经济作物种植业、 农村加 工、 养殖业及服务业等层次分别考察了 两宋农村的专业户并宏观分析了其经济环 境, 但对各种专业户的内部运作方式、 生产经营及国 家管理等方面没有作进一步 的具体分析。 在此, 需要指出的是,国外关于宋代福建地区基层社会经济史方面的研究, 亦有相关成果问世。但因条件限制,笔者只阅读了部分研究成果。 扩 霎 扩 装 醋 清 翼 髯 凝 瞿 魏 黔 繁 ( + m -t v 黯000 1,: - $: qik f zj $ yj 13h ) ( ifi% lff 5u , 2003 4 -70 4 m . 分见邢铁: 宋代家庭研究 , 上海: 上海人民出 版社, 2 0 0 5 年2 月版:王善军: 宋代宗 族和宗 族制度研究 , 石家 庄: 河北教育出 版社, 2 0 0 0 年 1 月 版: 徐扬 杰: 宋明 家族制 度史 ,北京:中华书局,1 9 9 5 年版。 傅衣凌: 论乡 族势力对于中 国 封建社 会经济的 千涉 , 厦门 大学 学报 , 1 9 6 1 年第3 期。 分见林国平: 福建民间 信仰 , 福州: 福建人民出 版社,1 9 9 3 年 1 2 月版; 徐晓望 福建 民间信仰源流 ,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 9 9 3 年 1 2 月版。 回颜章炮: 世界宗教研究 。1 9 9 8 年第3 期。 分见陈 衍德: 宋 代福建人口问 题 , 人口 与 经济 , 人口 研究 , 中 国 史 研 究 , 1 9 9 5 年第2 期。 ( 灯闷 ) 1 9 8 8 年第3 期:吴松弟: 宋代福建 分见勾利军: 宋代福建 茶业生 产述论 , 晋阳学 刊 , 1 9 9 6 年第4 期; 许维勤: 两宋福 建盐政论略 , 福建论坛 ( 文史哲版) , 1 9 8 8 年第4 期; 建 论 坛 ( 文 史 哲 版 ) . 1 9 8 3 年 第2 期 。 歼同 ) 陈衍德: 宋代福建矿冶业 , 福 许惠民: 两宋的农村专业户 , 历史研究 ,1 9 8 7 年第6 期口 国外, 据已 经掌握的现有资料表明, 目 前对于我国宋代福建商品经济与基层社会系统的 研 究,以日本最为突出 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 。 如 ( 日 ) 斯波义信 宋代福建商人的活动及其社会经济背景 , 中 1 9 8 3 年 第1 期 夕 ( 日 ) 周 藤 吉 之 宋 代 乡 村 制 的 变 迁 过 程 , 史 学 综而论之, 宋代福建地区的基层社会经济史研究虽取得了 一定的成就, 但系 统全面的直接研究还较少,仍存在很大的开拓空间。 研究的视角、 深度、 领域等 方面还待改善。对宋代福建经济结构多样性与社会结构多样性的相互关系的研 究、 对国家管理新出现的社会群体的管理方式的变化, 以及各类群体的自 我控制 方式及社会秩序的维护等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第三节基本思路、资料与方法 本文试图从社会经济史的视角,考察商品经济发展与宋代福建社会结构变 迁。全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 从地理位置、资源、气候等方面 分析了宋代福建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因。 本文认为, 宋代福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是自 然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进而阐述了其商品经济发展的表 现。 其次, 分析了宋代福建的社会结构。 分别论述了农业人口 和各类工商业群体 ( 茶户、盐户、坑冶户、糖霜户、荔枝户、船户等)的组织管理和经济活动。最 后, 概述本文的基本观点。 本文认为宋代福建商品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影响了其社 会结构的多样性,从而导致其相应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化。 基本史料主要是正史、 方志和文集等。其中,方志包括通志、府州县志等, 文集记载丰富而具体, 可以弥补方志记载的简略缺陷, 但这些记载又往往局限于 某个方面; 科学的方法、 手段与传统的治史方法相结合则可以使研究做到取长补 短。 遗憾的是,由于时间、 资金等条件限制,笔者所搜集的资料有限,只能根据 己掌握的现有文献资料进行文本解读, 甚至一些重要的方志也没查到, 这势必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本文可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以 实证研究方法为本位, 立足史料, 史 论结合, 希翼更为深刻地探讨宋 代福建商品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内在联系与影响。 本文试图考察宋代福建地区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 社会结构的 变迁, 并力图对福建地区各种类型的社会群体做多视角的比较研究, 探讨各种社会群体 的管理制度、 经济活动, 以及社会控制与杜会秩序的实现方式, 最终能立体地构 建福建区域社会的运行状况。 但由 于时间和精力所限, 本文并未能完全实现选题 思想, 仅分析了福建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社会群体, 主 要从组织管理和经济活动两大方面探讨并比 较了各种社会群体的存在形态。 不足 之处力争在以 后的学习中得到补充和完善。 杂 志 , 1 9 6 3 年 第1 0 期 i ( 日 ) 加 藤 繁 宋 代 的 户口 , 中 国 经 济 史 考 证 , 1 9 7 3 年 第2 期 等。 此 外, ( 美) 戈拉 斯 宋 代的中 国 农 村 , 屯 中国 史 研 究动 态 , 1 9 8 1 年 第5 期i ( 美 ) 韩森: 变迁之神: 宋代的经济、人口、 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 ,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9年版等,涉及了我国 信仰、农民、农村等问题口 综而论之, 宋代福建地区的基层社会经济史研究虽取得了 一定的成就, 但系 统全面的直接研究还较少,仍存在很大的开拓空间。 研究的视角、 深度、 领域等 方面还待改善。对宋代福建经济结构多样性与社会结构多样性的相互关系的研 究、 对国家管理新出现的社会群体的管理方式的变化, 以及各类群体的自 我控制 方式及社会秩序的维护等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第三节基本思路、资料与方法 本文试图从社会经济史的视角,考察商品经济发展与宋代福建社会结构变 迁。全文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 从地理位置、资源、气候等方面 分析了宋代福建商品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因。 本文认为, 宋代福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是自 然和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进而阐述了其商品经济发展的表 现。 其次, 分析了宋代福建的社会结构。 分别论述了农业人口 和各类工商业群体 ( 茶户、盐户、坑冶户、糖霜户、荔枝户、船户等)的组织管理和经济活动。最 后, 概述本文的基本观点。 本文认为宋代福建商品经济发展的多样性影响了其社 会结构的多样性,从而导致其相应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国家管理形式的多样化。 基本史料主要是正史、 方志和文集等。其中,方志包括通志、府州县志等, 文集记载丰富而具体, 可以弥补方志记载的简略缺陷, 但这些记载又往往局限于 某个方面; 科学的方法、 手段与传统的治史方法相结合则可以使研究做到取长补 短。 遗憾的是,由于时间、 资金等条件限制,笔者所搜集的资料有限,只能根据 己掌握的现有文献资料进行文本解读, 甚至一些重要的方志也没查到, 这势必在 一定程度上影响本文可能达到的深度和广度。 本文以 实证研究方法为本位, 立足史料, 史 论结合, 希翼更为深刻地探讨宋 代福建商品经济发展与社会结构变迁的内在联系与影响。 本文试图考察宋代福建地区商品经济繁荣发展的背景下, 社会结构的 变迁, 并力图对福建地区各种类型的社会群体做多视角的比较研究, 探讨各种社会群体 的管理制度、 经济活动, 以及社会控制与杜会秩序的实现方式, 最终能立体地构 建福建区域社会的运行状况。 但由 于时间和精力所限, 本文并未能完全实现选题 思想, 仅分析了福建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 选取了其中有代表性的社会群体, 主 要从组织管理和经济活动两大方面探讨并比 较了各种社会群体的存在形态。 不足 之处力争在以 后的学习中得到补充和完善。 杂 志 , 1 9 6 3 年 第1 0 期 i ( 日 ) 加 藤 繁 宋 代 的 户口 , 中 国 经 济 史 考 证 , 1 9 7 3 年 第2 期 等。 此 外, ( 美) 戈拉 斯 宋 代的中 国 农 村 , 屯 中国 史 研 究动 态 , 1 9 8 1 年 第5 期i ( 美 ) 韩森: 变迁之神: 宋代的经济、人口、 南宋时期的民间信仰 ,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9 9年版等,涉及了我国 信仰、农民、农村等问题口 第二章宋代福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自 唐中叶以后, 特别是从五代王审知治闽开始, 福建的开发加速。 到了两宋 时期, 宋王朝在福建境内 设福建路, 下辖福州、 泉州、 漳州、 建州 ( 南宋称建宁 府) 、 南剑州、 汀州等六州和邵武军、 兴化军二军 。 其中, 面海的是福州、 泉州、 漳州和兴化军, 而建州、 南剑州、汀州及邵武军则位于山区, 分别被统称为下四 州和上四州。 北宋中后期以 来, 特别是南宋时期, 随着地区经济开发的深入进行, 福建商品经济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 并对其社会结构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 响。 宋代该地区以其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的多样性而为学术界所关注。 因此, 探 讨这一地区宋代的社会经济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到商品经济发展这一重要因素。 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以 来, 学术界围 绕宋代福建商品经济发展己 有不少成果问 世。 但 在探讨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时, 大多要么单纯从地理环境、 气候等自 然条件 入手, 要么单纯从政治、 移民、 人口 等社会条件入手, 强调沿海农业商品经济的 发展。 事实上, 宋代福建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仅表现 在福建沿海地区, 山区的商品经济也有所发展。 因此, 本章节将在前人研究的基 础上从宋代福建的地理、 气候、 资源等自 然条件出发,结合政治、 人口 等社会条 件, 对宋代该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一宏观分析, 以便于更好地了 解其社会结构 的变迁背景。 第一节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 自然条件 自 然条件,或者说自 然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它包括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土壤、 资源等等, 既是人类历史创造活动的舞台, 又是人类历史创造活动的重要对象, 也必然影响生活于其中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发 展速度和发展形式。 宋代福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毫无疑问 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 结果,当然要利用当地的自 然环境。 因此, 福建的地理、 气候、 资源等自 然条件 对其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 下方面: ( 一 ) 靠 山 临 海 山海经中最早记述福建的地理环境即称: “ 闽在海中。 其西北有山, 一日 闽 中 山 在 海 中 。 ” 简 要 指 出 了 福 建 本 山 临 海 的 地 理 特 征 。 因 为 福 建 境 内 , 海 拔 1 0 0 0 米以上的山地约占 土地总面积的3 .2 5 % ;海拔5 0 0 -1 0 0( ) 米的山地、丘陵 宋) 王 存: 元丰九域志 卷9 福建路 , 文 渊阁 四 库全书台北影印 本。( 以 下同 版 本 可参阅 学术史回 顾的 相关论述 山 海 经 卷1 0 海内 南 经 ,转引自 朱维斡: 福建史稿 ,第 1 5 页。 第二章宋代福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自 唐中叶以后, 特别是从五代王审知治闽开始, 福建的开发加速。 到了两宋 时期, 宋王朝在福建境内 设福建路, 下辖福州、 泉州、 漳州、 建州 ( 南宋称建宁 府) 、 南剑州、 汀州等六州和邵武军、 兴化军二军 。 其中, 面海的是福州、 泉州、 漳州和兴化军, 而建州、 南剑州、汀州及邵武军则位于山区, 分别被统称为下四 州和上四州。 北宋中后期以 来, 特别是南宋时期, 随着地区经济开发的深入进行, 福建商品经济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 并对其社会结构的发展产生了一系列重大影 响。 宋代该地区以其社会经济发展呈现出的多样性而为学术界所关注。 因此, 探 讨这一地区宋代的社会经济问题必须充分认识到商品经济发展这一重要因素。 二 十世纪八十年代以 来, 学术界围 绕宋代福建商品经济发展己 有不少成果问 世。 但 在探讨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问题时, 大多要么单纯从地理环境、 气候等自 然条件 入手, 要么单纯从政治、 移民、 人口 等社会条件入手, 强调沿海农业商品经济的 发展。 事实上, 宋代福建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不仅表现 在福建沿海地区, 山区的商品经济也有所发展。 因此, 本章节将在前人研究的基 础上从宋代福建的地理、 气候、 资源等自 然条件出发,结合政治、 人口 等社会条 件, 对宋代该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一宏观分析, 以便于更好地了 解其社会结构 的变迁背景。 第一节商品经济发展的原因 一 自然条件 自 然条件,或者说自 然环境,是社会物质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 它包括地理位置、 地形、 气候、 土壤、 资源等等, 既是人类历史创造活动的舞台, 又是人类历史创造活动的重要对象, 也必然影响生活于其中的人类社会的历史发 展速度和发展形式。 宋代福建商品经济的发展, 毫无疑问 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 结果,当然要利用当地的自 然环境。 因此, 福建的地理、 气候、 资源等自 然条件 对其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 下方面: ( 一 ) 靠 山 临 海 山海经中最早记述福建的地理环境即称: “ 闽在海中。 其西北有山, 一日 闽 中 山 在 海 中 。 ” 简 要 指 出 了 福 建 本 山 临 海 的 地 理 特 征 。 因 为 福 建 境 内 , 海 拔 1 0 0 0 米以上的山地约占 土地总面积的3 .2 5 % ;海拔5 0 0 -1 0 0( ) 米的山地、丘陵 宋) 王 存: 元丰九域志 卷9 福建路 , 文 渊阁 四 库全书台北影印 本。( 以 下同 版 本 可参阅 学术史回 顾的 相关论述 山 海 经 卷1 0 海内 南 经 ,转引自 朱维斡: 福建史稿 ,第 1 5 页。 约占3 2 . 8 7 %; 5 0 -5 0 0 米的丘陵、盆地约占5 8 .8 8 ,平原仅占5 %,故有 “ 东 南山国”之称。 这种多山少平原的 地形特点, 在 福建通志中被指为“ 山 泽 多而膏沃少” ,即决定了福建的农业粮食生产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宋代福建的 陆路交通也因此非常不便, 据史料记载, 倘若从福州经陆路赴临安与广州, 翻山 越岭, 累计要数月 才可到达, 而经海路“ 乘风转舵, 不过三数日” , 十分便利。 因此,发展海上交通对福建显得特别重要。 在我国历史上,古 代与国外交通主要是依靠陆上的“ 丝绸之路” 。 但自 中唐 以 后,陆上“ 丝绸之路” 由于受政局影响, 时断时续。 到了宋代,中国通往中亚 的“ 丝绸之路”又一直受到辽、 金、夏的阻隔, 使宋朝统治者不得不集中全力走 唐朝业己 发展起来的“ 海上丝绸之路” 。 而福建面临大海, 正处于“ 海上丝绸之 路” 的孔道上, 具有着良 好的海上交通线, 从福建的港口出发, 不仅可以航行至 长江流域与我国的北方口 岸,而且可以北通朝鲜、日 本;南通东南亚、印度、西 亚和非洲阿拉伯各国,这就使福建在我国古代的航运业上有着尤其特殊的地位。 宋代福建是中国海外贸易与国内贸易的交汇点, 一方面是福建拥有着泉州等优良 海港,如 方舆胜览 所称泉州 “ 其地滨海,远连二广,川逼溟渤” ,交通便达 而被称为“ 闽粤领袖” , 可以 作为, 福建乃至全国的对外贸易基地;另一方面 是福建面临海洋, 与国内商业城市联系密切, 海内外贸易兴盛, 为其手工业的发 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促使福建成为宋代商业最繁荣的区域之一, 为发展商品经 济提供了 必要的前提。 ( 二)自然资源丰富 宋史 地理志载福建 “ 有银、铜、葛越之产,茶、盐、海物之饶” ; 福建通志亦载福建“ 西北负山,茶、笋、山 木之饶遍天下” 。 可见宋代福 建自 然资源十分丰富,具体主要有以 下几种: 1 、 矿产资源。宋代福建 “ 矿石云涌,炉炭之焰, 未之有熄” ,是我国 重 要的 矿产区 之一。 其各 类有色金属矿产大部分分布在处于山 区的上四 州( 建州、 南 剑州、 邵武军、 汀 州 ) , 只有少部分分布于沿海的 下四 州 ( 福州、 兴化军、 泉州、 汪征鲁主编 福建史纲 , 第1 - 2 页。 ( 清)郝玉麟等: 福建通志卷1 0 物产 ,文渊阁 四库全书台北影印本。( 以下版 杰 卿 气刁c) 祝穆: 方臾胜览卷1 0 福州 ,文渊阁 四库全书台北影印本。( 以 下版本同 ) 参见彭友良 : 宋代福建商业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 。 方 舆胜览 卷1 2 泉州 . 参见 徐晓 望: 论宋 代 福 建 经 济文 化的 历 史 地 位 , ( 元 ) 脱 脱 等 : 宋 史 卷8 9 地 理 志 五 , 北 京 : 福建 通志 卷1 0 物产 。 ( 东南学术 ,2 0 0 2 年第2 期。 中华书局,1 9 7 7 年版。( 以下版本同) ( 宋) 李 靓: 直讲李先生 文集 卷1 6 富国 策第三 ,四 部 丛刊本。 漳 州 ) 。 据统 计, 北宋时 福建 上四 州 有银 场 ( 一 场 单产 ) 2 6 所; 铜场 ( 一 场单 产 ) 5 所; 铁场 ( 一场单产) 6 所; 银铜铅场( 一场多产) 1 5 所; 银铜场 一场多产) 1 1 所; 银 铅场( 一 场多 产 ) 6 所。 而同 一时 期下四 州仅有银场2 所; 铁 场4 所; 银铜铅场 1 所; 银铜场4 所; 银铅场1 所。 此外, 根据下表 ( 表1 ) 我们可以 看出,当时 宋代福建不仅矿藏种类齐全, 而且各种有色金属矿场的数量在全国占 有重要的比 例,尤其是银、铜、铅的数量居全国首位。 表1 : 宋初至元丰初福建路矿场设置表。 金银铜铁铅锡 矿场数目47 24 4 1 13 15 在全国所居位次 211214 占全国总数的% 2 6 . 73 7 . 56 2 . 01 3 . 93 9 . 78 . 1 2 、 瓷土资源。 福建的瓷土分布比较广泛, 冯先铭在论述宋代瓷业时曾 指出, 福建省沿海的连江、 福清、 莆田、 仙游、 惠安、 泉州、 南安、同安、 厦门、 安溪、 永春、德化等地均有瓷窑发现。 但大量优质的瓷土主要分布于泉州和位于山区 的建州, 所以 宋代福建窑址在这两个地方分布较为集中。 其中, 泉州瓷窑主要分 布在德化、南安、晋江等县。到1 9 7 7 年为止,德化共发现古窑址1 8 8 处,其中 宋窑3 0 多处; 南安共发现古窑址5 3 处, 其中宋窑4 7 处。以 生产青瓷著名的 晋 江磁灶也发现有宋窑多处。 建州瓷窑则主要分布于建阳县、 崇安县等地。 以烧制 黑瓷而颇负盛名的建窑, 位于建阳县水吉的池中、 后井附近。 解放后在这一带发 现的宋代废窑堆达2 0 余处。 崇安县星村附近的遇林亭, 宋代窑址的范围也很大, 约有3 0 0 0 平方米。 除前述地区 之外, 瓷土资源还分布于邵武军光泽县、 福州宁 德县等地,所以这些地方也都发现有不少宋代的窑址。 3 、竹林资源。福建是我国重要的竹、木产区,因为上四州位于山区,故其 竹林资源要多于下四州。 淳熙三山志 里记载了松、 樟、 柏、 桑等4 1 种树木名 称和慈竹、 斑竹、 箭竹、 麻竹等1 3 种竹子名称, 可见福建竹林资源种类繁多。 三山志 还指出: “ 樟, 高大, 叶似榕而尖长。 弥辛烈者佳。 为大舟, 多用之。 ” 闽产录异载: “ 闽诸郡皆 产竹,装舶出 洋,则猫竹为多。 ” 均说明竹木资源 参阅 郑学 檬主编 福建 经济发 展简史 , 第1 6 3 - 1 6 5 页。 表三 北宋 福建各 类矿场名称表)n o 。资 料来源:弓 郑学 棣主编 福建 经济发展简史 , 第1 6 3 页。 冯先 铭主编 中国 陶瓷 , 上 海: 上 海古籍出 版社,1 9 9 4 年版, 第4 0 1 页。 参见 叶 文 程: 建窑出 探 , 中国 古 代窑址 调查发 掘报告 集 , 北京: 文物出 版社,1 9 8 4 年版,第 1 4 6 -1 5 4 页。 ( 宋) 梁克家: 淳熙 三山 志 卷4 2 士俗 类四 , 宋元方志丛刊 , 北京: 中 华书局, 1 9 9 0 年版。( 以下简称为 三山 志 , 版本同) 三山 志 卷4 2 土 俗类四 。 9 可用作船的材料。 同时 竹林资源还为造纸提供了原料, “ 延、 建、 邵、 汀皆 做纸。 凡草竹、 麻竹、绵竹, 赤视竹、 其竹攘皆 厚, 择其幼fm者制上等、中等( 纸) ;麻 头、 桑 皮、 褚皮、 薄 藤、 厚 藤、 葛 皮、 稻 稿 之柔 韧 者, 制下 等 ( 纸 ) ” 。 。 三山 志 亦曰: “ 竹稚、褚皮、薄藤、厚藤,凡柔软者,皆可以造纸。竹纸出古田、宁德、 罗源村落间 一褚纸出 连江西乡, 薄纸出侯官西岸, 厚藤纸出 永福辜岭。 ” 可见, 福建各地利用不同的竹木资源发展造船、造纸等手工业,森林资源十分丰富。 4 、海盐。福建多山沿海,凭借海岸线长,有着取之不尽的海水资源,故主 要产海盐。 据 元丰九域志载,北宋元丰年间 ( 1 0 7 8 - 1 0 8 5 年) ,在福建长溪、 罗源、长乐、福清、莆田、惠安、 晋江、同安、龙溪、漳浦十县共设盐场7 所、 盐亭2 9 0 个、 盐团4 所、 盐仓2 处。 由于海盐的生产很大程度上受海水浓度制约, 而气温、日 照、降水量、 蒸发量等自 然条件又是决定海水浓度的诸项因素, 所以 宋代福建海盐产地主要集中 在位于闽江口以 南、九龙江口以 北的海岸线 。 从下 表 ( 表2 )我们可以看出,元丰年间, 位于这一海岸线的长乐、福清、莆田、惠 安、 晋江、同安六县, 共有盐场5 所、 盐亭2 9 0 个、 盐仓2 处。 而位于闽江口以 北和九龙江口以南的地区, 因为海水浓度较低等原因, 产盐相对较少。 如闽江口 以北, 仅长溪、 罗源二县各有盐场1 所: 九龙江口以 南的龙溪、 漳浦二县一共也 才有盐团4 所。 具体分布如表2 所示: 表2 : 元丰九域志所载福建十县的仓、 场、团、亭数 县名长溪罗源长乐福清莆田惠安晋江同安龙溪漳浦统计 仓数 11 2 场数11 1 47 团数 314 亭数 1 2 91 6 1 2 9 0 ( 三)气候独特 福建靠近北回归线, 属亚热带温暖、 湿润的海洋性季风气候。 主要特点为夏 长冬短, 气温偏高; 降水丰富; 沿海地区常受台 风影响。 。 这种独特的气候特点, 造成福建农作物生产结构的多样性, 为宋代福建多 种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原料来 源。 ( 清) 郭 柏苍: 闽 产录异 , 清光绪 十二 年刻 本。 . 三山 志 卷4 1 土俗 类三 。 可参阅附录图1 , 元 丰 九 域志 势 卷9 福 建 路 。 资 料来源: 元丰九域志 卷9 福建路 。 汪征鲁主编 福建史纲 。 第3 页。 1 、 棉、麻种植。 宋代福建棉花种植相当广泛,主要分布在建州、南剑州、 兴化军、泉州和漳州。 其中,泉、漳二州, 植棉较多。 这是由于闽南一带, 气 候、土层等较适宜棉花生长的缘故。所以有史料记载:“ 闽岭以南多木棉,土人 多植之, 有至数千株者, 采其花为布,号吉贝 布” , 便是最好印证。 方勺 泊 宅编 指出: “ 闽、 广多 种木棉树, 高 七八尺, 树如柞, 结实如大麦而色青。 ” 刘 弃 龙云集中也提到兴化莆田一带家家都种植棉花 。另外,葛、麻等作物多 喜温湿,且宜纺布,故在福建也有种植。 三山志说: “ 葛,长溪等县有之, “ 连江、 福清、 永福出 麻布 尤 盛。 ” 2 .茶叶种植。北宋之初,福建茶叶兴旺,名茶产地遍布六州。 而闽北山区 是宋代福建制茶业最发达的地区, 主要是因为那里具有适宜茶叶生长的生态气候 特征。宋人曰: “ 先春朝隋常雨雾则雾露昏蒸,昼午犹寒,故茶宜之。茶宜高山 之阴而喜日阳之早,自 北苑凤山, 南直苦竹园头, 东南属张坑头, 皆高远先阳处, 岁 发常 早, 牙 极 肥乳。 ” 据史 料记 载, 植 茶 制茶 之 地 遍布 建宁 府 ( 建州 ) 所属的 建 阳、 崇安、 浦城、 松溪、 政和、wt宁、建安七县; 南剑州所属的将乐、尤溪、 剑 浦、 顺昌、沙县五县;邵武军属的泰宁、邵武、建宁、光泽四县。 其中,建州 茶叶产量占 福建的 9 5 % . , 建茶的质量在宋代一直保持着全国领先的地位。 闽西、 闽东虽然也有茶叶产地分布, 但茶叶产量、 质量均远不如闽北。 显然, 植茶较少 是制茶量小的直接原因。 3 .荔枝、甘蔗等水果种植。宋代福建物产丰富,尤其是沿海地区的气候条 件优越, 适宜于荔枝、 甘蔗等水果的 种植。 闽部疏 记: “ 地气莫暖于东南, 若 福 南四 郡, 地居东 南 偏, 飞 霜 所 不洒, 故 生 荔 枝。 水口 离 郡城 ( 指 福州 ) 稍西 北, 仅两程许,荔枝绝种矣。 ” 三山志卷四十一也记 “ 荔枝未丽不能及陀绎以北, 汤背以西” 。可见,生性畏寒的荔枝树,主要种植在气候较暖的 福建沿海地区。 宋代泉州一带还种植甘蔗,并用做制糖的原料,宋仁宗时苏颂编的 图经本草 中指出: “ 一种似竹,粗长,榨其汁以为沙糖,皆 用竹蔗,泉、福、吉、广多作 之。 ” 参见蓝 兆雄: 宋代 福建植棉、 纺织业的 发展及其社会 经济影响 , 福建史志 ,1 9 8 7 年 第 5 期。 ( 宋) 彭乘: 续墨客 挥犀 卷1 , 宛 委别藏 清抄本。 ( 宋) 方勺: 泊 宅编卷中, 文 渊阁 四 库全书台 北影印 本。 ( 宋) 刘 弃: 龙云 集 卷7 莆田 杂 诗 二 十首 , 文 渊阁 四 库全 书 台 北 影印 本。( 以 下 版本同) 三山 志卷4 1 土俗类三 。 ( 宋) 宋之安: 东 溪试茶录 , 百川 学海本。 ( 以 下版本同) 。( 清) 徐 松: 宋 会要 辑 稿 食 货2 9 之3 , 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