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试论汉语中二价及物动词的两类不带宾语现象.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试论汉语中二价及物动词的两类不带宾语现象.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试论汉语中二价及物动词的两类不带宾语现象.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试论汉语中二价及物动词的两类不带宾语现象.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试论汉语中二价及物动词的两类不带宾语现象.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本文讨论现代汉语普通话中二价及物动词的两类不带宾语 现象。汉语中的及物动词通常能带受事宾语,但在使用中有时可 不带宾语,这时动词依然还是及物动词。吕叔湘先生在他的论文 ( ( 说“胜”和“败”中讨论了“中国队大败南朝鲜队”和“南朝 鲜队大败”的对应格式,实际上就是及物动词带宾语和不带宾语 的两种形式。我们把上例“s ( x ) + v + o ( y ) ”一 “s ( y ) + v ”的格式 称为“a - - b 对应格式”。本文采用了描写与解释相结合的方法, 并运用了认知语言学理论,对各类二价及物动词及动补短语进入 “a - - b 对应格式”的情况进行考察,分析出汉语中两种“a ) b 对应格式”的基本框架及特征。 全文主要分三个部分: 一、二价及物动词及动补短语在“a 一 b 对应格式”中的考 察。这一部分借鉴范晓划分的四类二价及物动词的成果,分别考 察四类动词进入“a - - b 对应格式”的情况;考察动补短语进入 “a 一- b 对应格式”的情况;并分析出“a 一- b 对应格式”的两种 不同类型,即i 型格式和i i 型格式。 二、 两种格式的语义、句法特点。这一部分析了“a - - b 对 应格式”在语义和句法上的差异,即转换前后句义是否基本一致 和转换后的句子是否与现实时态相联系。同时也分析了它们的类 同点,即两类格式中的动词在转换前后有自主义由强变弱的倾向 和使役或处置义由强变弱或删除的倾向。 三、对两种格式的认知及语用理解。这一部分从认知语言学、 语用学的角度来讨论“a 一- b 对应格式”对于语义角色选择的问 题,并提出“a l - b 对应格式”在转换前后存在着“无标记”和 “有标记”的对立。 关键词:二价及物动词;“a - - b 对应格式”;i 型格式;i i 型格 式 a b s t r a c t t h i st h e s i sa i m sa t e l a b o r a t i n g o nt h et w op h e n o m e n at h a t t w o - v a l e n c et r a n s i t i v ev e r b sa r en o tf o l l o w e db yo b j e c t si nm o d e m c h i n e s em a n d a r i n t r a n s i t i v ev e r b so fc h i n e s e u s u a l l y c a nb e f o l l o w e db y p a t i e n to b j e c t s ,b u ts o m e t i m e st h e y c a n tb ef o l l o w e db y o b j e c t a n ds t i l la r et r a n s i t i v ev e r b s i v l r ln s h u x i a n gp r o p o s e s a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f o r m a ts u c ha s “z h o n g g u od u id a b a in a n c h a o x i a nd u i ” “n a n c h a o x i a nd u id a b a i ”i nh i st h e s i s “o n s h e n g a n d b a i ”w h i c h a c t u a l l ye m b o d i e st w om o d a l i t i e st h a tt r a n s i t i v ev e r b sa r eo ra r en o t f o l l o w e db yo b j e c t s w en a m et h ef o r m a t “s ( ) ( 卜v + o ( y ) ”一 “s ( y ) + v ”“a - - b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f o r m a t b a s e d o nt h em e t h o d so f i n t e g r a t i n gd e s c r i p t i v e n e s sw i t hi n t e r p r e t i v e n e s s ,a n dw i t ht h e o r yo f c o g n i t i v el i n g u i s t i c s ,t h i st h e s i sp r o b e si n t ot h ed i s t r i b u t i o no f v a r i o u s t w o - v a l e n c et r a n s i t i v ev e r b sa n dv e r b c o m p l e m e n tp h r a s e si n a - - b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f o r m a t ”,a n a l y z e st h eb a s i c f r a m e so ft w ok i n d so f “a - - b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f o r m a t s ”i nm a n d a r i n a n dc h a r a c t e r i z e st h e m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t h i st h e s i sm a i n l yc o n s i s t so f t h ef o l l o w i n gt h r e ep a r t s : i e x a m i n a t i o n so ft w o v a l e n c et r a n s i t i v ev e r b sa n d v e r b c o m p l e m e n tp h r a s e si n “a - - b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f o r m a t ” t h i sp a r ti n t r o d u c e sf a nx i a o si d e at h a tt w o v a l e n c ev e r b sc a n b ec l a s s i f i e di n t of o u rk i n d s ,s e p a r a t e l ye x a m i n e st h ec o n d i t i o n so f f o u rk i n d so ft w o v a l e n c ev e r b s a n d v e r b c o m p l e m e n tp h r a s e s e n t e r i n gi n t o “a - b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f o r m a t ,a n dp r o p o s e st w ot y p e s o f “a - - b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f o r m a t ”,i e t y p eia n dt y p e i i i i s y n t a xa n ds e m a n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 t w ot y p ef o r m a t s t h i sp a r t c o m p a r e st h e i r d i f f e r e n c ei ns e m a n t i c sa n ds y n t a x : m e a n i n g so fs e n t e n c e s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a r ew h e t h e r e s s e n t i a l l y c o n s i s t e n to r n o t ,a n d s e n t e n c e sa f t e r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2 w h e t h e rr e l a t et or e a lt e n s eo rn o t m e a n w h i l e ,w ea l s oa n a l y z et h e i r s i m i l a r i t i e s :v e r b so ft h et w ot y p e sa 1 1h a v et h et e n d e n c i e st h a t m e a n i n g so fi n d e p e n d e n c ea n dc a u s eo rt r e a t m e n ta r el e s s e n e da n d e v e na r ed e l e t e da f t e r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 i i i c o g n i t i v ea n dp r a g m a t i c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 s e t w ot y p e f o r m a t s t h i s p a r t d i s c u s s e st h e p r o b l e mh o w “a - 一 b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f o r m a t ”c h o o s e ss e m a n t i c r o l e ( s ) f r o mc o g n i t i v e a n d p m g m a t i c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a n dp r o p o s e st h a tt h e r ee x i s t s a no p p o s i t i o nb e t w e e n u n m a r k e d n e s sa n dm a r k e d n e s s i ns e n t e n c e sb e f o r ea n da f t e r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i nt h i sf o r l t l a t k e vw o r d s f o r m a t : t w o - v a l e n c et r a n s i t i v e v e r b ;“a - - b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 ”a - - b ”) t y p ei ;( ”a - - b ”) t y p ei i 3 试论汉语中二价及物动词的两类不带宾语现象 壹引论 汉语动词划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两大类的问题,语言 学界已经讨论了多年。从马氏文通的“外动字”和“内动字” 起,就有了这种划纯此后,陈承泽国文法草创中的“他动 字”和“自动字”,黎渫熙( ( 新著国语文法中的“外动词”和“内 动词”等,都属于类似的提法。目前,学术界在这一问题上的认 识已经基本统一,认为汉语动词可以划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 词两大类。但是在划分的标准上,各家有不同的看法,在这一问 题上我们采纳吴启主先生( 1 9 9 0 ) 的说法,即“动词按能不能带 宾语以及能带那些宾语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及物动词是 能带宾语,但不能带施事宾语的动词;不及物动词是不能带宾语 或能带施事宾语、存现宾语的动词。”胡裕树( 1 9 8 1 ) 也有类似的 观点:“不能带宾语的动词和能带施事宾语的动词,通常叫不及物 动词;能带受事宾语的动词或关系宾语的动词,通常叫及物动词。” 本文的目的并非是再去探讨及物和不及物的分类问题,而是 探讨在上述分类基础上某些及物动词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不带宾 语的现象。这一问题的提出源于吕叔湘先生的说“胜”和“败” 一文( 1 9 8 7o 他在两则新闻标题中( ( ( 中国女篮大败南朝鲜队 和中国女篮大胜南朝鲜队) 发现了一些动词可以进入两个不同 的格局: 第一格局:第二格局: x 一动词一一- y ) 动词 y 中国队胜南朝鲜队中国队败南朝鲜队 中国队胜南朝鲜队败 他进一步指出“这两个格局的不同,关键在于动词,胜和败 是两个类型的动词”。根据上文我们所采纳的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 词的定义,两种格局中的动词( “胜”和“败”) 均应属于及物动 词,那么“中国队大胜”和“南朝鲜队大败”都可以看成是及物 动词不带宾语的现象。根据范晓( 1 9 9 6 ) 对于动词价类系统的研 究,这种动词应属二价动词,所以以上现象可以看成是二价及物 动词不带宾语的现象。 本文重点讨论吕先生所提到的第二个格局,我们把第二格局 概述为a “s ( x ) + v + 0 ( y ) ”- - b “s ( y ) + v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把 这种格式简称为“a - - b 对应格式”。本文提到的“a - - b 对应格 式”,首先考虑去掉a 句中x 而代之以y 来做主语的b 句( 即不带 宾语的现象) 是否能成立的问题,而转换前后的句义是否一致的 问题将纳入下一层次的问题来讨论。 在讨论中,将会把转换后句子的各种变化情况考虑进来,也 就是说若要转换后的句子成立,可能不仅是去掉原来的主语并将 原来的宾语提前,同时也可能需要增加或删除某些成分。这样转 换后的句子可能意思不完全与原句保持一致。因此,我们把讨论 定在一个较宽的范围内:有时“a - - b 对应格式”中的转换武b 不需要增加或删除任何成分就能成立且意义与原句基本一致;有 时转换武b 需要增加或删除某些成分句子才能成立,但相对于原 句,句子的意思可能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在后面的讨论中,我 们将会把转换前后意义基本一致的归为一类,称为i 型格式,而 把转换前后意义不一致的归为另一类,称为i i 型格式。并从句法、 语义以及认知和语用等角度来考察这两类格式的异与同。 贰二价及物动词及述补短语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的考察 2 1 四类二价及物动词进入“a 专b 对应格式”的考察 前面说过,“a 专b 对应格式”中的动词属于二价动词。二价 动词,依据范晓( 1 9 9 6 ) 的说法,在一个动核结构中联系着两个 动元。其句法形式特征是,在主谓结构中联系有两个强制性的而 非可有可无的语法成分,一个为主语,而另一个是宾语或是其他 句法成分。范晓( 1 9 8 8 ) 把二价动词分为四类:动作动词、性质 动词、关系动词和感估动词。动作动词又分为及物动作动词和不 及物动作动词两个小类,前一类动词在语义上所联系的动元是施 事和受事,在句法上能带宾语,如“吃”、“看”、“打”等;后一 类动词如“看齐”、“效劳”、“道歉”等,语义上所联系的动元是 准施事和与事,在句法上不能带宾语,因而不属于我们所要讨论 的范围。性质动词联系的动元是准施事和准受事,即不典型的施 事和不典型的受事,句法上不能用于祈使句,都能受程度副词如 “很”、“非常”等的修饰,如“喜欢”、“想念”、“羡慕”等。关 系动词如“是”、“为”、“等于”等,所联系的动元是起事和止事, 表示两个事物的关系意义。感估动词,其词义多有表感觉、估量 的意思,所联系的动元是准施事和补事,它后面所带的宾语都回 答“v 怎么样”的问题,如“觉得”、“感觉”、“估计”等。 下面对这四类二价及物动词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的情况 进行考察。初步考察的情况大致有四种:一是动词不能进入 “a 一 b 对应格式”;二是动词能直接进入“a b 对应格式”; 三是动词必须在句中增加某些表时态的成分才能进入“a 一 b 对 应格式”;四是动词必须在句中增加表说明性或评述性的动词修饰 语同时删去原句中表时态的成分才能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后 三种属于动词能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的情况。根据转换前后 句义是否一致把二、三两种情况合并,称为i 型格式,而把第四 种情况称为i i 型格式( 详见后面的论述) 。 2 i i 动作动词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的考察 动作动词的情况较为复杂,初步考察的情况可分为三种 部分动作动词不能进入这一格式,如: 他负责这一项目。一一这一项目负责。 母亲答应了他俩的婚事。一一他俩的婚事答应了。 汉语拼音方案的制定,参考了古今中外各种不同的方案 和文字。- _ _ 一一一古今中外各种不同的方案和文字参考了。 这个坏蛋侮辱了我的人格。一一一+ 我的人格侮辱了。 我们的老总大胆地提拔新人。一一t 新人大胆地提 拔。t 新人提拔了。 这时敌人包围了我们。一- - - - d + 我们包围了。 这几天,我们参观了北京的好几处名胜古迹。 这几天,北京的好几处名胜古迹参观了。 看来,他正在竭力博取她的欢心。 欢心正在竭力博取。 一千多贫苦青年农民参加了起义军队伍, 军队伍参加了。 我们的人民政府真正代表了人民的利益。 的利益真正代表了。 + 看来,她的 起义 t 人民 这种有豪爽气的平均主义,方便了一些贪小利的人。 一一一一+ 一些贪j 、并0 的人方便了。 一部分动作动词能直接进入这一格式, 那些热心的同学成立了一个小话剧团。 话剧团成立了。 如 一个小 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他的自传。一一他的自传出版了。 消防队员排除了险情。一一险情排除了。 他完成了那项艰巨的任务。 成了。 市委召开了抢修沿江大堤的会议。 堤的会议召开了。 那项艰巨的任务完 抢修沿江大 他实现了他的夙愿。一他的夙愿实现了。 他泄露了国家机密。一 中央银行上调了利率。 高温融化了坚冰。 国家机密泄露了。 利率上调了。 坚冰融化了。 政府解除了禁令。禁令解除了。 一部分动作动词不能直接由a 式转为b 式,但是在谓语部分 进行一些变化后,就能完成类似的转换,情况又可分为两类: a 原句不能直接转换,但是加上一定表时态的动词修饰语( 状语 或补语) 后,就能实现转换: 施工队测量了这条河道的宽度。一一+ 这条河道的宽 度测量了。一一这条河道的宽度已经测量完了。 公司的主管签署了这份合同。 了。这份合同已经签署了。 t 这份合同签署 他们布置了会场。_ - _ 一? 会场布置了。 会场已经布置了。 我们协商了下一步的工作。 会场布置完了。 + 下一步的工作协商 了。? 下一步的工作已经协商了。 步的工作已经协商好了。 他们调查了那几个居民区。 下一 + 那几个居民区调查 了。一一? 那几个居民区已经调查了。 个居民区已经调查完了。 那几 b 原句不能直接转换,加上表时态的修饰语也无法转换,而是必 须在转化后增加表说明性或评述性的补语或状语,同时要删去原 句中表示时态的成分,句子才能成立。 他贿赂了那个贪得无厌的官老爷。+ 那个贪得无 厌的官老爷贿赂了。一那个贪得无厌的官老爷已经贿 赂了。一一那个贪得无厌的官老爷贿赂起来真是轻而易 举。 他运用了毕达哥拉斯定律。一+ 毕达哥拉斯定律运 用了。+ 毕达哥拉斯定律已经运用了。 毕达哥拉斯定律不太好运用。 那个伪君子骗了这个单纯的女孩。 女孩骗了。一一t 这个单纯的女孩已经骗了 + 这个单纯的 这个单纯的女孩骗起来很容易。一这个单纯的女孩可没 那么容易骗。 恐怖分子劫持了那几架大陆航空公司的客机。 那几架大陆航空公司的客机劫持了。 空公司的客机已经劫持了。 机可没那么容易劫持。 ,那几架大陆航 那几架大陆航空公司的客 这种邪教言论愚弄了那些善良的人。一+ 那些善良 的人愚弄了。一+ 那些善良的人已经愚弄了。 一那些善良的人很容易愚弄。 2 1 2 性质动词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的考察 大部分性质动词不能有此类转换: 我喜欢他这种憨劲。一+ 他这种憨劲喜欢。 他是这样的思念大海。 他们尊敬那些年老的工人。 敬。 朱暮堂很欣赏苏佩林的口才。 欣赏。 李老师关心每一位同学。 我羡慕别人的童年幸福甜美。 甜美羡慕。 屈原始终崇拜着殷代的贤者彭城。 彭城崇拜着。 她从未怀疑过乔光朴的忠诚。 疑过。 他像高尔基一样,热烈地爱好书籍。 t 大海是这样的思念。 那些年老的工人尊 + 苏佩林的口才很 - 每一位同学关心。 + 别人的童年幸福 + 殷代的贤者 - 乔光朴的忠诚怀 + 书籍热烈 地爱好。 金竹轩很器重这个职务。+ 这个职务很器重。 部分性质动词虽然无法直接转换,但是如果增加表说明性的 或评述性的动词修饰语,同时删去原句中表示时态的成分,句子 就可以成立了: 我理解了他所说的那些话。一一他所说的那些话理 解了。一他所说的那些话很难理解。 我懂你的心思。 心思很难懂。 + 你的心思懂。一一你的 王老师已经了解了小明的近况。 解了。小明的近况不难了解。 ;小明的近况了 范晓所分出的性质动词都为表心理活动的动词,这类动词一般是 不能进入“a b 对应格式”的,但是“理鳃”、“懂”和“了解” 等动词,它们的意思很相似,都有“( 某人) 主动使( 菜事) 明确 的意思,它们允许有以上这种转换形式。 2 1 3 关系动词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的考察 关系动词不能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 他们夫妇俩都姓陆。一t 陆都姓。 午门俗称五凤楼。一一t 五风楼俗称。 鲁迅系浙江绍兴人。一一+ 浙江绍兴人系。 荔枝也许是世上最鲜最美的水果。一 世上最鲜最 美的水果也许是。 胡杨有的为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 状披针形有的为。 t 披针形或线 一公里等于一千克。一一一一千克等于。 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一t 发展中国家属于。 当代和历代的优秀文学作品大都具有迷人的力量。 + 迷人的力量大都具有。 环湖的浅青的山色含有神秘而不可说的美。 秘而不可说的美含有。 启明星活像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 在高空的明灯活像。 + 神 + 一盏悬挂 关系动词的数量有限,范晓( 1 9 9 6 ) 将其分为三类,即“是”类 动词,包括“是”、“为”、“系”、“即”等;“像”类动词,包括“像”、 “好像”、“好似”、“类似”、“如”、“如同”、“犹如”、“好比”、 “等于”、“大于”等;“叫”类动词,包括“叫”、“名叫”、“叫做”、 “称”、“称为”、“姓”等。这些动词所构成的句子和上面这些例 句一样,全部不能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 2 1 4 感估动词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的考察 大部分感估动词不能有此类转换: 他只希望得到一个活下来的权利。 的权利只希望。 他觉得心里一阵酸楚。+ 一阵酸楚觉得。 他本来打算在田园的怡乐中度过一辈子。 园的怡乐中度过一辈子本来打算。 增福感觉当副主任很吃力。 t 在田 + 当副主任很吃力感 觉。 ( 两百多年来) 多少数学家企图给这个猜想作出证明。 一一+ 给这个猜想作出证明企图。 ( 但是生活好转以后) 他渴望过精神生活。 精神生活渴望。 你认为沉默就是美,就是无尚的乐趣。 是美,就是无尚的乐趣认为。 t 过 + 沉默就 朱老总( 浓眉广额,脸上,特别是嘴角的皱纹很深,目光冷 静而深邃) 显得安详而又机智。一一一安详而又机智显得。 ( 中央某部要把她调回去) 她也期望有个安适的归宿。 ,有个安适的归宿也期望。 感估动词中表估计的动词如“推测”、“预测”、“估计”等进入 “a 一 b 对应格式”的情况较为特殊,如: 厂 大伙都在推测校长已经调走了。一一一+ 校长已经调走 1 了都在推测。+ 校长已经调走了不好推测。 大伙都在推测事情的进展。一事情的进展都在推 i 测。一一一一事情的进展不好推测。 甓 经济学家们预测明年的国民经济将飞速增长。 年的国民经济将飞速增长预测。一一一一;明年的国民经济 飞速增长很难预测。 经济学家们预测了明年的国民经济增长的情况。 + 明年的国民经济增长的情况预测了。 年的国民经济增长的情况很难预测。 r经济理论界估计明年世界经济的增长将放缓。一t i 明年世界经济的增长将放缓估计。一+ 明年世界经济的 b 对应格式”的考察 动词带上补语后,其配价能力可能会有所变化。不少动补结 构能接宾语,其配价能力有如一个二价动词。在是否能够进入 “a 一 b 对应格式”的问题上也有类似于二价动词的情况:有的 不能进入,有的能进入;有的能直接进入,有的需要增加或删去 某些成分才能进入。下面分别进行考察。 2 2 。1 动词+ 结果补语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的考察 动词带上结果补语后,如果补语的意义是指向宾语的,一般 都能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如: 妈妈切开了西瓜。西瓜切开了。 ( 对比:妈妈切了西瓜。一一一* 西瓜切了。) 弗弟拧紧了螺丝。一一螺丝拧紧了。 ( 对比:弟弟在拧螺丝。一一一+ 螺丝在拧+ 螺丝拧了。) 那匹马嚼碎了草料。 ( 对比:那匹马在嚼草料。 厨师拉长了面条。一 ( 对比:厨师在拉面条。 一一草料嚼碎了。 - + 草料在嚼。草料嚼了。) 面条拉长了。 t 面条在拉。+ 面条拉了。) 他翻开了那本书。一那本书翻开了。 ( 对比:他在翻那本书。一那本书在翻。) 如果动词加上的结果补语其语义不是指向原句宾语的,句子就无 法实现转换,如: 我昕懂了他的话。一一+ 他的话听懂了。 我听明白了他的话。他的话听明白了。 我学会了开车。一开车学会了。 我看穿了他的心思。t 他的心思看穿了。 如果动词后所接的结果补语是“完”、“好”这一类表示完成 义的词时,尽管这一类补语在语义上主要是针对动作本身的,但 是带上这类补语的句子很多都能进入“a - - b 对应格式”,如: 我吃完了饭。一一饭吃完了。 我写完了作业。一作业写完了。 我看完了那本书。 我穿好了衣服。 一那本书看完了。 衣服穿好了。 我修好了自行车。一一自行车修好了。 以上这些例句中的“完”和“好”,它们在语义上仍有指向原句宾 语的意味,而并非单纯是表示动作完结的意思。“我吃完了饭”中 的“完”既表示动作完结,同时也暗示了“饭”的消失。“我修好 了自行车”中的“好”也是既表示动作的完成,同时也暗示了“自 行车”由“坏”变“好”的结果。“我穿好了衣服”中的“好”似 乎不表示什么由“坏”变“好”的结果,但是人把衣服穿整齐一 类的行为结果,人们一般认知为积极的结果,所以用“好”来作 为这类动作的补语有暗示这类积极结果的作用,使用“好”同时 与动词以及它所带的宾语有关。而与之相反,作为人们认知为“消 失”、“消除”等所谓消极的结果,就常由“完”来暗示。这里的 “消极”并非是对人有什么害处,只是在语义上倾向于从有到无, 从完整到不完整之类的意思,“吃完饭”即是。再如,人们一般说 “我脱完了衣服”,而不说“我脱好了衣服”;人们常说“我穿好 了衣服”,而说“我穿完了衣服”就不怎么自然。当然,这种倾向 性只是相对而言的。此处是为了指出,“完”、“好”这类补语的使 用是与动词及其宾语同时相关的。 2 2 2 动词+ 程度补语进入“8 一 b 对应格式”的考察 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带上程度补语后,能再接宾语的并不 多,它们一般不能进入“a - - b 对应格式”,如: 他恨透了他的继父。一一+ 他的继父恨透了。 她爱死了他的文夫。 她疼死了她的女儿。 + 他的文夫爱死了, 她的女儿疼死了。 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所带程度补语的语义不是指向宾语,而 是单纯表示程度的。这决定了它们不能进入“a - - b 对应格式”。 2 2 3 动词+ 趋向补语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的考察 很多动作类动词带上趋向补语后都能带宾语,但是能否进入 “a 一 b 对应格式”则要看动补结构后所带宾语的类型,如果所带 宾语是受事类宾语,则转换一般比较容易,如: 他扣上了扣子。一一扣子扣上了。 他放下了电话。一电话放下了。 他拿来了电话本。一一一电话本拿来了。 他扔过去了一把刀。一一一刀扔过去了。 他拔出了那个萝卜。一一一那个萝卜拔出( 来) 了。 他摘下了眼镜。一眼镜摘下( 来) 了。 这些结构中补语的语义也是与原句宾语相关的,如在“他放下了 电话”、“他摘下了眼镜”中,“下”指明了“电话”和“眼镜”位 移的方向。其它的趋向补语在语义上,也多少与宾语相关。 如果动词所带的宾语为非受事宾语( 比如这类结构常带的地 点或方位宾语) 时,则一般不能直接转换。即使是将它们转换成 动词加说明性或评述性修饰语的句子,很多句子也很不自然。 他黟8 下了悬崖。一一一+ 悬崖跳下了。一一一 ? 悬崖很难跳下去。 他跨上了自行车。 ? 自行车很难跨上去。 他爬上了这座山。 这座山很难爬上去。 飞机飞过了大海。 ? 大海很难飞过去。 汽车跑到了北京。 + 北京很难跑到。 自行车跨上了。 + 这座山爬上了。 一一一一一+ 大海飞过了。 + 北京跑到了。 上面的例句只有第3 句能够比较自然地转换,丙且值得注意的是, “这座山”作为“爬”的宾语,既可以看成是地点宾语,但是同 时也带有受事的意味。 2 2 4 动词+ 数量补语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的考察 动词带上数量补语后并再接宾语所构成的句子,能否进入 “a 一 b 对应格式”基本上由动词本身的特点来决定。在2 1 中 提到那四类动词中,能够带数量补语后再接宾语的性质动词、关 系动词和感估动词不多,由它们构成的句子一般是不能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如: 我想了一下这件事。 一t 这件事很难想一下。 我了解了一下这件事。 一一一+ 这件事很难了解一下。 他姓过一次刘。 很难姓一次。 这件事想了一下。一一 + 这件事了解了一下。一一 刘姓过一次。 + 刘 我们估计了一下损失的情况。一一+ 损失的情况估计 了一下。一一+ 损失的情况很难估计一下。 经济学家们预测了一下明年国民经济增长的情况。 一一+ 明年国民经济增长的情况预测了一下。 国民经济增长的情况很难预测一下。 明年 能够带数量补语然后再接宾语的动作动词比较多,但是能否 进入“a b 对应格式”要视动词本身而定。原本不能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的动作动词带上数量补语后,一般也不能进入此类格 式。如: 我参考了一下他的设计。 + 他的设计很难参考一下。 我参观过一次天安门。 + 天安门很难参观一次。 我参加过一次国庆游行。 国庆游行很难参加一次。 他的设计参考了一下。 天安门参观过一次。 国庆游行参加过一次。 “参考”、“参观”和“参加”没有加数量补语时就不能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 参见2 i i ( 9 中的例句) ,加上数量补语以后同样也 不能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 动作动词带上表示动作持续时间( 时段) 量的物量短语时, 通常不能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如: 我们打了一个小时球。一一? 球打了一个小时。 他蹲了三年大狱。一大狱蹲了三年。 他开了五年公共汽车。 我们住了三天宾馆。一 一t 公共汽车开了五年。 + 宾馆住了三天。 我听了几分钟音乐。一一音乐听了几分钟。 他于了一辈子苦力。一+ 苦力干了一辈子。 我学了三年代数。一一一? 代数学了三年。 上面最后一例转换后的句子,要加上原来的主语,句子才能比较 自然:“代数我学了三年。”;或是用在对举的时候才能成立:“代 数学了三年,英语学了五年。” 动作动词带上表示动作数量的动量短语时,有的能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这些动词一般是2 i 1 中或a 中的动作动 词,如: 中央银行上调过一次利率。一一利率上调过一次。 政府解除过一次禁令。一一一禁令解除过一次。 消防队员灭过一次火。一一火灭过一次。 那家出版社出版过三次红楼梦。 出版过三次。 他从没泄露过一次那次会议的内容。 的内容从没泄露过一次。 他开了三次窗户。 他已经浇了三遍花。 司机已经踩了三次油门了。 我们已经检修过一次汽车了。 窗户开了三次。 红楼梦 那次会议 花已经浇了三遍。 油门已经踩了三次 汽车已经检修过 一次7 。 警察已经搜查过了一次他的房子。一一一他的房子已 经搜查过了一次。 而2 1 1 中b 中动作动词,带上表示动作数量的动量短语 后,有的不能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如: 他贿赂了几次那个贪得无厌的官老爷。 得无厌的官老爷贿赂了几次。 爷很难贿赂几次。 + 那个贪 e 那个贪得无厌的官老 恐怖分子劫持了一次那几架大陆航空公司的客机。 + 那几架大陆航空公司的客机劫持了一次。+ 那几 架大陆航空公司的客机可没那么容易劫持一次。 这种邪教言论愚弄了几次那些善良的人。一一+ 那些 善良的人愚弄了几次。一一+ 那些善良的人很容易愚弄几 次。 有的能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的动词,比如2 1 1 中b 例 句中“运用”,它加上表示动作数量的动量短语做补语时,能够改 变原来性质,出现了类似于2 1 1 中a 的特点: 他运用了几次毕达哥拉斯定律了。 定律已经运用了几次了。 其它类似的例子还有: 毕达哥拉斯 他引用过几次莎士比亚的那句名言了。一一一莎士比 亚的那句名言已经引用过几次了,( 对比:他引用了莎士比亚的那 句名言了。一一一+ 莎士比亚的那句名言已经引用了。) 他使用过几次那种造句的方法了。一一那种造句的方 法已经使用过几次了。( 对比:他使用了那种造句的方法。 一- 那种造句的方法已经使用了。) 我们检讨过几次这次的失误了。一一一这次的失误了已 经检讨过几次了。( 对比:我们检讨了这次的失误。 这次的失误了已经检讨了。) 此外,一些动宾式的离合词能在其动宾结构中插入表示动作 数量的动量短语,也能构成一种“动+ 补+ 宾”一类的短语结构, 但是它们一般不能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如: 我报了两次名。一+ 名报了两次。 我上过一次当。一一+ 当上过一次。 演员们谢了三次幕。一+ 幕谢了三次。 他赌过一回气。一一一气赌过一回。 他生过几次气。一气生过几次。 他没帮过一回忙。一一一? 忙没帮过一回。 他没道过一次歉。一一? 歉没道过一次。 我理过一次发。一一一发理过一次。( 我的头发理过一 次。) 我烫过一次头。 次。) + 头烫过一次。( 我的头烫过一 最后两个例子如要转化后的句子能成立的话,必须要在转化后的 句子的主语前加上“我的”之类表定指的修饰语。 2 2 5 动词+ 可能补语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的考察 可能补语是用来补充说明动作( 或性状变化) 的结果( 或趋向) 的可能实现或不可能实现的语义的,它与动词所构成的短语都是 由动结式( 动词+ 结果补语) 或动趋式( 动词+ 趋向补语) 述补短 语转化而来的。下面,分别从动结式所转化而来的可能式短语和 从动趋武所转化而来的可能式短语来考察。 从动结式所转化而来的可能武短语 这种短语的否定式,即“动词+ 不+ 结果补语”,有些能带宾 语,它们中很多能进入“a b 对应格式”,必要条件是结果补语 的语义必须指向宾语,如: 我扯不掉衣服上的口香糖。 不掉。 衣服上的1 :3 香糖扯 我折不断那根棍子。一那根棍子折不断。 我洗不净衣服上的污点。衣服上的污点洗不净。 严寒冻不死那只小老鼠。 狂风吹不倒那棵大树。 一一那棵大树是吹不倒的。 敌人的恐吓吓不倒我们。 我们是吓不倒的。 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垮我们。 一一一我们是压不垮的。 那只小老鼠冻不死。 ? 那棵大树吹不倒。一一 ? 我们吓不倒。一 ? 我们压不垮。一一 上面最后三个例句,直接进入“a 一 b 对应格式”后,句子不太 自然,加上“是的”的强调形式后,句子就能成立了。 从动趋式所转化而来的可能式短语 这种句式的否定式,有一些能带宾语,而且能进入“a 一 b 对 应格式”,这些结构中补语的语义也是与原句宾语相关的。 我取不下来那面镜子。一一一一那面镜子取不下来。 我挂不上去那幅画。一那幅画挂不上去。 我摘不下胸前的勋章。一一一胸前的勋章摘不下( 来) 。 我扯不下墙上的那块布。一一一墙上的那块布扯不下 ( 来) 。 我撕不下墙上的那张标语。 下( 来) 。 墙上的那张标语撕不 我戴不上那顶帽子。一那顶帽子戴不上( 去) 。 我拉不下那块帘子。一一一那块帘子拉不下( 来) 。 我拔不出那个萝卜。一一那个萝卜拔不出( 来) 。 其中有些例句转换后,要加上“来”、“去”之类的补语,但是它 们也是趋向补语,并不与原来的趋向补语的意义相矛盾,所以没 有改变句子的意义。 动词带上其他类型的补语后,如情状补语和时地补语,一般 都无法再接宾语,因此,不属于我们所要考察的范围。 以上初步考察的结果是,在四类二价及物动词中,性质动词、 关系动词和感估动词一般都不能直接进入“a 专b ”对应格式。但 2 0 是性质动词和感估动词中的一些动词,能够在增加表说明性或评 述性的成分并同时删去表时态的成分后进入“a 专b ”对应格式。 而动作类动词能直接进入这一格式的是2 i 1 中的动词;2 1 ,l a 中的动词虽然不能直接进入,但是在谓语中加上了一些表时 态的词语,就能进入“a 专b 对应格式”;而2 i i b 中的动词 也是要像性质动词和感估动词中的某些词那样,增加表说明性或 评述性的成分并同时删去表时态的成分,才能进入“a - - ) b 对应格 式”。 在表义上,2 i ,l a 中的谓语所加的成分没有改变句子基 本意义,而性质动词和感估动词中的某些动词和2 i i b 中的 动词,在添加和删去某些成分后,句子的意义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这也就意味着,“a - b 格式”可能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转换前 后句子的意思基本一致,而另一种是转换前后句子的意思有了根 本性的变化。2 2 中的例子实际上也都可以纳入这两种情况。我 们把转换前后句子意义基本一致的类型称为“i 型格式”,而把转 换前后句子意义发生根本改变的类型称为“i i 型格式”。 叁两种格式的语义、句法特点 3 1 i 型格式的语义和句法特征 i 型格式转换前后的句义基本一致,句子本身必须和现实的时 态相联系,或是句子本身就必须带有表时态的句法成分。 2 i 1 中的例句,如“高温融化了坚冰。一坚 冰融化了。”和“政府解除了禁令。一禁令解除了。”这 两组句子的转换前后意思基本一致,都是陈述一个相同或至少说 是一致的事件。转换前后的差异只是原句的施事主语在转化后隐 没掉了,但是这一信息的“损失”并未造成句子所陈述的事实有 了根本性的改变。2 1 i a 中的例句,如“施工队测量了这条 河道的宽度。一这条河道的宽度已经测量了。”和“我 们协商了下一步的工作。下一步的工作已经协商好 了。”这两组句子转换后不但是隐没掉了动作的施事,而且还增加 了表示动作或变化完成的副词“已经”和表完成的结果补语“好”。 这样添加的成分是否使得转换后的句义有了根本的改变了呢? 原 句的谓语“测量了”和“协商了”都有一个动态助词“了”,这个 “了”吕叔湘( 1 9 8 1 ) 认为是置于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成的语法 意义。“已经”和“好”在语义上是与“了”相兼容的。因此,添 加上它们并未改变原句的根本意义,即陈述一个相同或至少说是 一致的事件。 把上面的例句改为含有动态助词“过”的句子,结果也是相 似的: 高温融化过坚冰。 政府解除过禁令。 施工队测量过这条河道的宽度。 度测量过了。 我们协商过下一步的工作。 过了。 坚冰融化过。 禁令解除过。 这条河道的宽 下一步的工作协商 吕叔湘( 1 9 8 0 ) 指出现代汉语中的动态助词“过”有两种意义:l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完毕;2 用在动词后,表示过去曾经有这 样的事情。上面几个例句的“过”可视为取的是第二种意义( 后 两句转换后,加上了“了”是肯定事态出现了变化的语气词,有 成句的作用,对于句义没有什么根本的影响。) 表示事隋完成或时间过去的副词“已经”或表示从前有过某种 行为或情况的副词“曾经”是与“过”相兼容的,它们的出现并 不会从根本上改变句子原有的意义,如: 高温融化过坚冰。一坚冰曾经融化过。 政府解除过禁令。一一禁令曾经解除过。 施工队测量过这条河道的宽度。一一这条河道的宽 度已经测量过了。 我们已经协商过下一步的工作。 已经协商过了。 下一步的工作 “已经”与“了”的情况,也与此类似,我们可以把上面句 子中的“过”替换成“了”,句子也能成立: 高温融化了坚冰。 政府解除了禁令。 施工队测量了这条河道的宽度。 度已经测量了。 我们已经协商了下一步的工作。 已经协商了。 但是,“曾经”与 高温融化了坚冰。 政府解除了禁令。 坚冰已经融化了。 禁令已经解除了。 一一这条河道的宽 “了”的兼容度较差,如 施工队测量了这条河道的宽度。 度曾经测量了。 我们已经协商了下一步的工作。 曾经协商了。 下一步的工作 + 坚冰曾经融化了。 + 禁令曾经解除了。 t 这条河道的宽 + 下一步的工作 如果把句子换上表动作正在进行的动态助词“着”,句子的 转化就有了一些问题,如: 高温融化着坚冰。? 坚冰融化着。 施工队正测量着这条河道的宽度。 宽度正测量着。 + 这条河道的 头一句中的“融化”是2 1 1 中的例词,带上“着”后再转 换的句子不容易接受;而后一句中的“测量”是2 1 1 a 中的 例词,带上“着”后再转换的句子不能成立。在我们所观察的语 料中,那些能加“着”的动词( 或动词短语) 大部分都不能有像 2 1 1 或2 1 1 a 这种情形的转换。仅有少数几个动词能 有这种转换,如: 妈妈正热着饭。一一饭正热着。 妈妈正煮着茶。一一一茶正煮着。 所以,不可断定此种对应转换形式是排斥动态助词“着”的。动 词带上“着”是否能够转换,要看具体的动词。 而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副词“正在”用于2 1 1 和2 1 1 a 中的动词所构成的句中,进入“a - - ) b 对应格式”的情况就要 好多了,如: 高温正在融化坚冰。一一坚冰正在融化。 水正在溶解食盐。一一一食盐正在溶解。 高温正在熔化铁。一铁正在熔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