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区域经济学专业论文)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发展政策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侨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i 摘 要 2009 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那些原来依赖低成本(特别是低 劳动力成本、低资源成本和低运输成本)在国际经济舞台上取得竞争 优势的产业的劣势不断显现出来,大量企业份份倒闭。因此,发展高 新技术产业和产业集群的要求就变成一项紧迫的战略要求。 刚刚结束 的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就把“调结构、上水平”作为做好 2009 年政 府工作必须把握的原则之一, 电子信息产业刚被国家列入十大产业振 兴计划之一,同时信息技术又以其高环保性、高价值性而成为经济结 构调整、改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推动力量。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 的产业组织形态,是产业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形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 竞争力的代表,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贡献显著,并已经受到了国内外 经济组织、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因此研究我国信息产业集 群的影响因素和发展政策对我国进一步贯彻落实两会精神, 加快推进 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同时,信息 产业集群研究是产业集群研究的进一步深化, 其对产业集群理论的进 一步完善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 迄今为止,世界上已经有很多成功的信息产业集群。本文借助 波特的钻石体系 (菱形构架) 从定性以及微观的角度来研究和分析这 些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重要的影响因素, 然后运用模型对这些 定性识别出来的重要因素和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的集聚水平进行 granger 因果关系检验, 以及 var 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 析,从而确定影响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因素,以及这些因素对我 华侨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ii 国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作用路径和作用大小, 为本文论证发展政策研 究做准备。在研究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政策时,与传统提出政策 建议的方法不同,本文在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运用日本对 外贸易组织的执行副总裁akifumi kuchiki(2007)提出的流程图法提 出我国继续培育和发展信息产业集群的具体对策。 通过研究发现,影响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gdp、r一种 是从狭义上给出信息产业的范围,仅包括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服务业。在本文, 笔者所提及的信息产业主要是狭义上的信息产业, 即信息产业即包括信息技术产 业和信息服务业。 华侨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国内外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10 3.3 信息产业集群的定义与分类 所谓信息产业集群是指大量信息技术设备制造企业和信息服务企业在一定 地域范围内的集聚和集中。 信息产业集群具有地域化集聚、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技术创新等基本 特点。 1、 地域化集聚表现为数量众多的信息企业及相关的机构在空间上聚集。 2、 聚群内的信息企业都是高度的专业化。信息企业可以粗略分电脑设备制造企业、 软件开发企业、 网络产品企业等, 电脑设备制造业企业又可以进一步细分为音箱、 键盘、显示器、cpu 等等各部件的制造企业。3、集群内的信息企业往往是以某 种附加值的生产链关联在一起,形成一个既有分工又有协作的共同体,从而实现 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竞争力。4、在专业化分工与协作的基础上,集群内的企业 形成具有稳定的技术经济联系的网络体系,这种网络可以活化资源、扩大信息交 流、增强柔性、降低交易成本,同时又可促进技术创新。 通常,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信息产业集群可以分为不同的种类: (一) 从产业链角度划分,可分为信息产业的核心区和信息制造区。信息 产业核心区就是信息产业的创新聚集区,核心区的信息企业处于产业链的最高 端,他们往往制定整个信息产业的标准和运行规则,引领全球信息产业的发展。 从全球范围来看,信息产业的核心区主要分布在美国的硅谷,日本和西欧等 发达国家。以硅谷为例,美国自 1965 年以来建立的 100 家最大型的技术公司有 1/3 在硅谷。同时,硅谷又是美国 100 家发展最快电子公司中 39 家的所在地。世 界各国重要信息技术企业多在硅谷设有办事处和研究中心。硅谷人才荟萃,企业 每年提供高薪职位在千万以上。这些聚集地,区域集中,可形成高技术人才的聚 集;可形成专业化的配套产品、技术市场;可形成信息和知识的低价交换。第二 类是制造聚集区。起先,世界信息产业的创新聚集区就是其生产制造基地聚集区 是集技术创新、生产制造和市场营销等于一体的多功能区。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 的加快和信息产业新型生产组织形式的出现, 出于专注提升核心竞争力和降低成 本等的需要,生产制造功能开始从聚集区中分离出来,向基础条件适宜的其他地 区或国家转移,形成功能相对单一、但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生产制造聚集区。世界 信息产业制造聚集区自上世纪 60 年代以后,相继从发达国家转移集中到东南亚 及其他发展中国家就是其典型案例。如:韩国、台湾以及中国东南沿海逐渐成为 华侨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发展政策研究 11 世界计算机外设制造中心,印度、爱尔兰逐渐成为世界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 以台湾地区为例,1999 年,台湾笔记本电脑占世界市场的 49%,监视器占 58%,主板占 64%,ups 占 70%,机壳占 75%,扫描仪占 91%,键盘占 68%, 集约器占 66%,鼠标占 58%。在软件业方面,弹丸之地的爱尔兰,共聚集了 108 家外资软件公司和57家本土公司, 软件从业人员18300人, 软件出口收入达62.02 亿美元。 (二) 根据集群内信息企业间相互协作与网络化程度来分,信息产业集群 可分为“平行型”、“椎型”和“网络型”。 在集群内企业之间很少有市场交易,没有形成分工与协作的关系,各厂商专 注于自己的生产与经营,这样的集群就是“平行型”信息产业集群。这种产业集 群往往是在政府优惠政策下催生出来的,缺乏真正意义上的产业集群的凝聚力。 “椎型”(也称中心卫星工厂型)是仇保兴提出来的,这里借用来描述以大企业为 中心、众多中小企业为外围的信息产业集群类型,根据核心企业的数量又可分为 单核型和多核型。“网络型”产业集群企业间联系密切,既有横向分工也有纵向 协作,集群内的企业是有机的经济综合体,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体系。 (三) 按信息产业集群形成原因分为“导入型”、“原生型”。 “导入型”是指依靠地缘优势、政策优势、低成本优势吸引外来企业直接投 资,逐渐形成卫星平台式(satellite platform)信息产业集群。目前,国内大多数信 息产业集群属于此类。例如:位于珠江三角洲的东莞,依赖其优越的地缘位置与 人文环境,成为国际 it 产业尤其是台资 it 产业转移的首选之地,极大地带动了 本地的一大批生产配套型企业的兴起。长江三角洲的苏州市,成为 90 年代末以 来国外 it 企业投资的新热点,形成了大中小型企业分工合作、上下游联动、配 套完善的信息产品制造产业集群。“原生型”主要是结合本地的要素察禀赋优势 和人文因素,以历史的某个偶然事件,通过自然选择与市场竞争所形成的信息产 业集群,主要代表是硅谷。 华侨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国内外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12 3.4 国外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3.4.1 美国硅谷 自上世纪 50 年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费雷德特曼(fred terman)将 655 英亩土地租给一批科技公司以鼓励校内师生创办公司以来, 硅谷经过近半个世纪 的发展, 现已成为美国微电子工业的摇篮和创新基地和世界信息技术和其他高技 术产业的“圣地”。到 2001 年,根据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mall business survival committee)的统计,硅谷共聚集了 9324 多家技术公司。其中60%是以 it 为主的 集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实业公司,40%是服务性第三产业,包括金融、风 险投资等公司。在这些公司中,世界最著名的 it 公司有 10 多家,如苹果、惠普、 太阳微系统、网景、雅虎、英特尔、思科等。并且还有不少世界最大高科技企业 的总部在这里落户,如爱立信、西门子、索尼、三星等在这里设有分支机构。同 时,硅谷还培养了一批世界级企业家,如比尔盖茨等。1998 年,硅谷地区的 gdp 总值约为 2400 亿美元, 占美国全国的 3%左右, 相当于中国 gdp 总值的 1/4 左右,约为当年海淀开发区(中关村)gdp 总值的 140 倍。1998 年上半年,在全 美的平均失业率为 4.8%的情况下,硅谷地区为 2%左右,有的城市(如 milpitas) 仅为 1.2%;人均年薪 4.6 万美元(美全国平均为 2. 9 万美元),是美国个人收人最 高的地区之一。可以打个不太贴切的比方:如果有一天硅谷宣布独立,这块面积 约为 1500 平方公里、人口仅有 250 万的土地,可以号称世界第 12 号经济强国。 在硅谷的形成发展中, 笔者发现影响硅谷信息产业集群成功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 个方面: (一)风险投资 硅谷的腾飞离不开风险资本和融资环境。 2003 年硅谷风险投资占全美 33%。 任何有价值的创意、技术在硅谷都能得到很好的投资和帮助。同时,美国的纳斯 达克(nasdaq)股票市场为硅谷创新企业上市融资创造了有利条件。上世纪 30 年代斯坦福工程学院院长特曼教授(frederick terman)把自已在东部工作的前学 生 hewlett 和 packard 招回到斯坦福,并从自己腰包里给他们投资了 500 多美元 帮助他们开创了惠普公司。据说这是世界上第一笔“天使资本”(angel capital)。 在斯坦福大学附近沿 280 公路,有一个地方叫沙丘大街,那里聚集了大约美国一 半的创业资本公司。风险投资公司有一套经营方法,比如 kpcb 是硅谷一家有 华侨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发展政策研究 13 名的风险投资公司,它曾投资了英特尔、亚马逊、苹果等,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创业资本的投资风险非常高,通常大约九成的风险投资会不成功,但若成功了, 回报是资本成本的成百上千倍。正是风险资本的高风险高收益,硅谷的风险投资 企业主要是由私人而非政府进行。风险投资者会积极参与所投资企业的运作,向 创业者提供关于业务计划和战略的建议,帮助寻找合作投资者、招募关键管理人 员,并在董事会任职,为企业提供关系网络服务和多年积累的一手经验。 (二)硅谷的人力资源 硅谷是世界最先进人才和最尖端技术的聚集地。在这块科技园区,共有 40 多个诺贝尔奖获得者,有上千位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到 1989 年,它集中了约 33 万名高技术人员,其中自然科学和工学博士 6000 多名。据说在硅谷的技术人 员中,亚洲人占 60%,其中又以华人居多。硅谷具有雄厚的人才资源、技术资源 和科研力量,而斯坦福、加大伯克利等世界一流大学,则是这些资源的宝库、人 才培养基地和科技产业的孵化器。如果当地的技术专家提到,硅谷是建立在 ic 技术之上时, 他们所指的不是集成电路(ics), 而是印度和中国(indian and chinese) (安娜李萨克森尼安, 1999)工程师。有专业技能的移民在硅谷的数量不断增多, 占大多数技术公司工程师总数的 1/3,并在本世纪 80 年代和 90 年代成为引入注 目的企业家和投资者。 技术移民工程师在创造地区财富和就业机会方面做出了显著的和越来越大 的贡献。1990 年,移民在硅谷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所占的比重为 10%。从那以 后,这数目不断增长,据统计,1990 年三分之二的移民工程师来自亚洲。其中, 中国和印度的移民占整个亚洲移民工程师的 74%。移民工程师的跨国团体,培育 了资本、技术和信息在加州移民者本国地区之间的双向流动。在这个过程中, 硅谷的企业家们既通过移民们的疏通获得大量的资本流入, 也通过向亚洲市场和 台湾的灵活而技术高超的半导体、个人电脑制造业提供接近(高技术中心)的特 权,而获得很多益处。 (三)硅谷的文化 硅谷不仅是世界 it 的火车头,而且有着巨大而深远的文化涵义。正是硅谷 特有的文化,使这片土地成为“高科技的香格里拉”。所谓文化是指区别于其他 群体的文化特质和文化传统。正如美国学者鲁斯本尼迪克所言,文化“是通过 某个民族的活动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思维和行动方式, 一种使这个民族不同于其他 华侨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国内外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14 任何民族的方式”。 硅谷的文化可以总结为:勇于自我创新、提倡个人奋斗、包容各地移民、对 失败的宽容等等。在价值判断上,硅谷人的生活和工作观是“活着为了工作”, 而在世界上的其他地方,则是“工作为了活着”。可以说,硅谷人都是 “工作狂”, 工作对他们而言是一种乐趣,创业本身则是一种目标。美国人超越权威的意识很 强,硅谷人尤甚。他们一点也不迷信权威,他们认为,科学进步的过程就是不断 超越权威的过程,在市场中没有永恒的权威。硅谷人具有强烈的“充电意识”, it 知识更新快速,谁要是放弃了学习新知识,很快就会被淘汰,因此,在硅谷 读书学习是谋生的一部分,成了生存发展的需要,是一种必需的“消费”,也是 一种个人“投资”。硅谷充满了一种开放的文化氛围,而这种开放的文化氛围支 持了硅谷的创新意识 (四)政府在硅谷发展中的角色 我们也应看到,在硅谷发展高科技方面政府不是没有作为。政府通过各种手 段调动和保护创业者的积极性, 扮演了催化剂和润滑剂的作用。 比如, 放宽政策, 明确产权,允许技术入股等等。总体而言,硅谷是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市场是 主导,没有政府指令,没有行政干预,一切由市场来检验,人们遵守法律,维护 市场规则。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对硅谷发展毫无作为。通过订单方式,美国 国防工业曾多次向硅谷的一些高技术研究项目提供联邦补贴,用于研究开发。 1959 年,仙童公司获得 1500 万美元合同,为“民兵式”导弹提供晶体管,1963 年又获得 “阿波罗” 宇宙飞船导航计算机提供集成电路的合同。 从 1958 年到 1974 年,五角大楼向硅谷的公司采购了 10 亿美元的半导体研究成果和产品。在上世 纪 70 年代风险投资开始兴旺之前,联邦资金对硅谷创业和技术进步更是大大的 推动。互联网最早也是政府项目。 至于优惠政策,加州政府有一套完整的加州投资政策与指南,包括加州 鼓励政策、企业保护区(enterprise zones)、雇用信息查询和雇主附加值服务、金 融援助、地方鼓励政策等。 政府还制定了一些影响企业改革和创业的法律,如商业法、专利法、反垄断 法、移民法等等。这些法律不同程度的影响着硅谷的发展。 (五)硅谷的创新网络 实证研究表明,硅谷强大的竞争力在于其源源不断的创新力,而创新力的保 华侨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发展政策研究 15 证就是创新网络,正是创新网络构成了硅谷地区技术、资源、管理、运作各方面 的独特发展能力。硅谷的创新网络主要有四大要素构成:面向市场经济的科技资 源、不断衍生和壮大的新型企业、新的政策与政府管理方法以及中介机构。美国 硅谷有 8 所大学,9 所社区大学和 33 所技工学校,其中斯坦福大学是硅谷重要 的科技资源之一。据统计,与斯坦福大学有关的企业(即期坦福的师生和校友创 办的企业)的产值就占硅谷产值的 50%- 60%。面向市场经济并不是说要学校直接 经商,其实,斯坦福大学并没有“校办工厂”或“校办企业”。它办的工业园区 当年以象征性的 1 美元的价格出租给创业公司, 学校的几十亿美元的基金主要来 源于校友和成功企业家对学校的捐赠, 然后交给一个资本管理公司做多样化投资 以分散风险,其中只有很小部分投在风险投资公司,并且学校不参加所投资企业 的管理。 3.4.2 印度班加罗尔 班加罗尔是印度南部卡纳塔克绑的首府,是印度的硅谷。50 多年前,新成 立的印度政府选中它作为武器和航天试验室所在地, 因为这里远离巴基斯坦和中 国的边境,又是印度科学院所在地。经过 50 多年的发展,截至 2001 年,班加罗 尔高科技企业达到 4500 家,其中 1000 多家有外资参与,还有大约 250 多家国外 公司在这里开展业务。2000 年印度软件产业实现产值 57 亿美元,其中出口 40 亿美元,出口到世界上 97 个国家。班加罗尔已经成为全球第五大信息产业集群 和世界十大硅谷之一。 探究班加罗尔的集群发展历程发现, 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是班加罗尔信息产 业集群的成功因素: 第一,政府持续的政策扶持。1991 年,印度在班加罗尔开始兴建第一个计 算机软件园区,当地连电力资源供应都很困难,但班加罗尔所在地卡纳塔克邦政 府艰苦创业,不畏余力地为发展信息产业进行基础设施建设,筹资兴建发电厂、 供水系统,扩建电信设施,在软件园区为软件研制人员提供可与任何发达国家相 比一流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尽管印度政府班子不断更迭,但历届政府都一如既 往地支持发展信息技术产业,特别是把软件产业置于优先发展的地位,对软件园 区内企业提供发展信息业的种种优惠政策。 第二, 完善的信息技术教育培训体系。 信息技术产业是一个人才密集的产业, 华侨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国内外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16 不需要大量的厂房、设备,却需要大量的人才。由于印度软件人才的工资水平明 显低于发达国家,只要培养出人才,就能创造出在世界市场上有价格优势的软件 来。印度政府从 20 世纪 50 年代开始到 80 年代,用了 40 年的时间,建立起了世 界第四大教育体系,仅大学就有 1800 多所,其教育成就以数学,计算机和通讯 领域最为突出。到 1998 年,印度的软件产业技术人才在世界上已明显占有数量 上的优势。印度在美国工作有近万名高级软件人才,美国硅谷软件人才的 38 来自印度。具体到班加罗尔,这里有七所大学,292 所高等专科学校和高等职业 学校,有远远超过亚洲任何一个其他城市的软件人才。 第三,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班加罗尔位于印度南部的卡纳塔克邦, 是印度的第五大城市,人口 600 万,自然环境优美,绿地覆盖率达到 40,素 有“印度花园城市”的美誉,其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的交通也十分便捷,卫星 通讯设备齐全,对外联系非常方便。总之,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对印度和 国外的科技人员和企业家都有着显著的吸引力, 成为班加罗尔信息产业集群取得 成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3.4.3 以色列信息产业集群 20 世纪 90 年代开始,以色列这个地狭人稠、自然条件和安全环境的弹丸小 国带来了“中东硅谷”的美誉。以色列信息产业集群主要涉及软件开发、数据通 讯,光电子,硬件设计和互联网等行业。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以来,以色列高 新技术企业数量基本稳定在 3000 家左右,仅次于美国。今天的以色列信息产业 在国民经济中扮演重要角色,出口额已经占全国总出口额的 1/3,同时2000 年信 息产业从业人员数量达到 148000 人,其中三分之一是科学家和工程师。以色列 信息产业集群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突出的成就, 与其在发展信息产业方面的多种 比较优势是分不开的。 第一,丰富的人才资源。以色列在数学、物理、计算机和应用工程等与信息 产业相关的领域拥有非常丰富的人才储备。统计数据显示,以色列人的教育水平 特别是技术技能达到很高的水准:约有 28的人口拥有大学学位;科学家和工 程师在总劳动力种的比例占 1.35,居世界第一。同时,以色列的全民英语水平 在非英语国家达到高水准。 对于发展信息产业而言, 劳动力的英语能力非常重要, 因为英语是这一领域的国际通用语言。 华侨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发展政策研究 17 第二,扎实的技术基础。以色列发展信息产业的技术基础来源于以下几个方 面: 军队研发, 高校科研和苏联人民带来的知识与技术。 以色列军方在无线通讯, 网络和数据安全等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由于这些领域与信息产业的许多民用 领域具有密切的关联, 以色列国防军和军工企业的长期科技积累很容易转化为发 展信息产业的优势。与此同时,每年得到政府 2.6 亿元的以色列高等院校是技术 创新的另一个重要力量。最后,20 世纪末大量高素质苏联移民也为以色列带来 了苏联特有的知识和技术。 第三,政府的支持投入。以色列政府被公认为是对社会经济事务干预最多的 政府之一,不惜在高技术研究领域长期投入巨资并大力推动科研成果产业化。首 先,以色列政府通过投资鼓励法,给予高科技企业大幅减税的优惠待遇。其 次,根据 1985 年的产业研发鼓励法,以色列工贸部首席专家办公室对企业 高科技研发项目提供大量资助。以色列工贸部根据研发项目申请报告的可行性, 从所有申请项目中挑选出大约 70提供不超过其总预算 50的资助,如果项目 获得成功则以专利特许费形式偿还。 可见以色列工贸部对研发项目的选择和支持 非常类似于风险投资者,但条件更为优惠。 3.5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概况 3.5.1 中国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总况 自上世纪八十年以来,中国信息产业集群得到长足的发展。发展模式主要是 政府有意识的推动,通过国家提供土地和优惠政策,建立高新区发展起来。我国 最早的高新区是建立于 1985 年的深圳科技工业园区,1988 年 5 月国务院批准我 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中关村科 技园区的前身)。从 1991 年开始,我国高新区实现持续超常规发展,各项主要经 济指标的年均增长率都超过 40%, 成为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以及我国经 济发展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据统计,截至到目前,我国国家级高新区总数已达 53 个,遍布全国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另外还有 61 个省级开发区及大学 科技园区等。2002 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企业 2.6 万家,从业人员 320 万人。2003 年营业总收入达到 2019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32%;企业出口创 汇 570 亿美元,同比增长 73%;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 7%,增速高于 华侨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国内外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18 全国 17 个百分点。2003 年,国家高新区每平方公里土地平均实现营业收入 41.6 亿元人民币,净利润 2.1 亿元人民币;53 个国家高新区累计投入土地开发资金 1892 亿元人民币,累计实现营业总收入为 57120 亿元人民币,即每投入 1 元钱 的土地开发费用,约产出 30.2 元,投入产出较高。高新区的发展极大的促进了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的形成, 产生了主要集中在经济开放程度较高地区的四大信息 产业集群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环渤海湾和厦门福州沿海地区(见 表 3- 1)。2003 年 11 月的有关统计显示,四大产业聚集带内的信息产业工业增加 值和产品销售收入分别占全国的 85%和 91%。2004 年第一季度的统计表明,东 南部沿海地区 8 个省市的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分别占全行业的 93.7%和 92%。此外,内陆的武汉、西安、成都所构成的三角地块也是中国信息产业发展 较好的地区。这些信息产业集聚区之间已呈现出空间分工的雏形,主要体现在产 业空间分工和价值链空间分工两大方面。 表 3- 1 目前我国信息产业集群 区域名称 主要城市 重点城市 重点产品 珠江三角洲 广东省 广州,深圳,东莞, 中山,珠海 通信及计算机外部设 备 福州,厦门地区 东南沿海 福州,厦门等地 计算机及外部设备, 微 电子,软件 长江三角洲 上海,江苏,浙江 上海,杭州,南京,苏州, 无锡,常州等 集成电路制造,封装 等, 通信, 计算机装配, 电子元器件类产品 环渤海地区 北京,天津,河北, 辽宁,山东 北京,天津,石家庄, 沈阳,大连,青岛 软件,光电子, 通信设备 成渝绵地区 成都,重庆,绵阳地区 软件,光电子, 通信设备 中南地区 武汉长沙 光电子 中西部地区 西安 西安 软件,光电子 3.5.2 我国目前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格局的原因 对产业集群而言,其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产业 集聚是有选择性的,集群的形成是需要一定条件的,并不是任何空间在任何时间 内都能形成产业集群。我国信息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一带,中西部地区 则是寥寥可数,这种格局的形成也是有其原因的。 集群的形成离不开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经济学将生产要素划分为资本、劳 华侨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我国信息产业集群的影响因素分析和发展政策研究 19 动、土地和企业家才能四类,而与信息产业集群形成最为关切的生产要素则是资 本和劳动两类。 因此我们主要从资本和劳动力因素来考察信息产业集群现有格局 的成因。 首先我们从资本这一生产要素来看, 资本在我国现阶段是相对稀缺的生产资 源,亦是人力资本流动的“指挥棒”。集群形成首先需要资本的聚集,资本在某 一地域大量集中必然引起劳动力向该地域流动,从而带来劳动力的聚集。当资本 和劳动力同时在该地区高度集中时,集群就形成了。信息产业属于资本技术密集 型产业,在其集群形成过程中,外商直接投资(fdi)发挥了主导作用。据联合国 贸发会议统计,1999- 2001 年,信息设备制造业的fdi 达 660 亿美元,占制造业 利用外资的 15.4%,居制造业各行业之首。以长江三角洲为例,到 2003 年底, 苏州吸引世界 500 强的 91 家企业投资了 240 多个项目,1 亿美元以上的项目超 过 100 个。 全市出口对外资的依存度接近 100, 投资和就业的依存度均超过了 40。 无锡拥有世界 500 强跨国公司企业 52 家, 世界一流的跨国公司己成为无锡 ic 产 业集群的重要微观主体,成为无锡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微观基础再造的主要对象。 截至 2003 年底, 昆山市已累计批准来自 54 个国家和地区的投资项目 2600 多个, 依托仁宝、dell 等世界六大笔记本生产基地集群落户的优势,形成了以笔记本 电脑产品为主体,电脑、鼠标、显示器等相关信息产业集群的产品链。不仅长江 三角洲,其它信息产业集群区也基本呈现相似的情况。这些集群通常是这样形成 的: 首先是一些具备资金和技术优势的外商尤其是知名跨国公司在某地率先投资 建厂,相关产业的其它外资企业受其行为影响和迫于竞争压力,纷纷跟进,这样 就产生一定的集聚效应。而国内企业普遍规模较小,一缺资金,二缺技术,只能 依附于这些大企业,攫取产品价值链的低端利润。 我国是个资本稀缺,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fdi 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前 资本稀缺的难题,为集群的形成奠定了基础。fdi 主要集中在上述四大信息产业 集群区,极大地促进了这些地区的资本集聚,从而为产业集群的形成取得了先决 条件。而在中西部地区,fdi 则极少涉足,无法形成资本集聚效应。信息产业是 资本密集型产业,缺乏必要的资本,也就谈不上集群的形成了。 3.6 影响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的综合分析 本节在分析国际和我国信息产业空间聚集的现状后,借助波特的钻石体系 华侨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国内外信息产业集群发展研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 (菱形构架)从定性以及微观的角度来分析影响我国信息产业聚集的因素,以弥 补上述的不足。钻石体系的构架主要由五个基本的因素组成:要素条件、需求条 件、相关及支撑产业、企业的战略、结构与同业竞争。钻石体系是一个动态的系 统,只有在每一个要素都积极参与的条件下,才能创造出企业发展的环境,进而 促进企业投资和创新,因此,地理集中是必要条件。因地理集中而形成的产业聚 集将使五个基本要素整合成一个整体,从而更容易相互作用和协调提高,形成产 业竞争优势。 3.6.1 要素条件 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对产业空间聚集的影响日益突出。本文从人力、和 r(6)18. 10 w.c.strange. the determinants of agglomeration,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 (2001), 50:191- 229. 11 d.woodard,et al, agglomeration and the location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portugal, journal of urban economics,(2000),47:115- 135. 12 bresnahan. building high tech cluster, london: gup, (2004), p40. 13 tim padmore, hervey gibson. modeling systems of innovation: ii. a framework for industrial cluster analysis in regions, research policy,(1998), vol. 26 (6), 625- 641. 华侨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 参考文献 43 14 akifumi kuchiki, masatsugu tsuji (ed.) “ the flowchart approach to industrial cluster policy” , palgrave macmillan, (2008). 15 callon scott. “ different paths: the rise of taiwan and singapore in the global personal computer industry” asia/pacific research center, stanford university, (1995, january) 16 lau lawrence j. “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taiwan” journal of far eastern business, (1994, autumn). 17 florian arun taeube. “ proximities and innovation: evidence from the indian it industry in bangalore” johann wolfgang goeth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04, octorber ). 18 annalee saxenian, jinn- yuh hsu. “ the silicon valley- hsinchu connection: technical communities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 berkele. planning journal 15. (2001, july) 1 9 汪舒明. 浅析以色列高新技术产业崛起的原因 j . 世界经济研究, 2 0 0 3 ( 1 1 ) . 2 0 阿尔弗雷韦伯. 工业区位论 m ,李刚剑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9 7 . 2 1 徐康宁. 开放经济条件下的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 j . 中国工业经济, 2 0 0 1 ( 1 1 ) . 2 2 肖家祥, 黎志成. 武汉光电子产业集群竞争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灰关联分析 j . 统计与决策,2 0 0 5 ( 4 ) . 2 3 蓝庆新. 论全球价值链下的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升级 j . 山西财经大学学 报,2 0 0 5 ( 5 ) . 2 4 文嫮,曾刚. 上海浦东新区信息产业集群的升级研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西河池市本年度(2025)小学一年级数学统编版期中考试(下学期)试卷及答案
- 四川省青神中学2025年高三最后一模英语试题含答案
- 母婴1+x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 2025届陕西省西安市远东一中高三考前热身英语试卷含答案
- 货币金融学模拟习题+答案
- 山东省名校考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检测地理试题(原卷版+解析版)
- 畜禽舍环境控制与改善考核试卷
- 糕点烘焙师的创意灵感来源考核试卷
- 体育场馆体育赛事商务开发与赞助商招募考核试卷
- 纸容器轻量化与结构优化设计考核试卷
-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
- 停送电培训课件
- 医院培训课件:《核心制度-护理值班和交接班制度》
- 解题秘籍05 圆的综合问题(9种题型汇-总+专题训练)(解析版)-2025年中考数学重难点突破
- 无线网络施工方案
- 电商平台居间合同
- 阮乐器美术课件
- 中国大唐集团有限公司陆上风电工程标杆造价指标(2023年)
- 硫酸铜晶体的制备实验课件
- 2025年上半年赤峰新正电工技术服务限公司社会招聘66人(内蒙古)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2025年度智慧婚恋服务平台服务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