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技术自主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批判.pdf_第1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技术自主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批判.pdf_第2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技术自主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批判.pdf_第3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技术自主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批判.pdf_第4页
(科学技术哲学专业论文)技术自主的理论内涵与现实批判.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l l rsr 1 1 f s l s 内容摘要 现代技术的高度发达在给人类带来诸多便利的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技术的反 思:技术究竟是否具有自主性? 技术自主论认为,技术是按其自身内在逻辑独立发 展的,并不受人和社会的干预和控制。反而能对人和社会产生影响和塑形。 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究技术自主论的理论构成、 本质内涵及技术自主论内外部各个因素之关系,从学理上对技术自主论阐释的技术 观进行了批判。 本文主要内容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1 技术自主论是一个结构完整的体系,其体系根源及其发展脉络都是沿着一定 历史轨迹累积发展而成的,笔者详细考察了近代自然科学、哲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的 发展情况,特别是马克思、奥本格学派和法兰克福学派对社会批判的成果,对技术 自主论的形成进行溯源和探究,认为技术自主论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之上建构而成 的。 2 技术自主论从其本质内涵上看,可以从技术发展与具体要素构成的环境生成 视角:技术发展其自身内部系统和周围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视角;以及技 术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意识形态构成的意识形态视角,来理解技术自主论。 3 从多维视角上看,我们不难发现技术自主论负荷了价值观、是一定合理性的 技术观,具有技术决定论倾向。 4 现代技术发达在带给社会和文明程度不断提高的同时,也导致技术社会下人 及制度的技术化,对此我们应积极地适应时代的变化。 关键词:现代技术技术自主技术自主论内涵解析评析 硕士学位论文 m s t l i k s ,r l lf s t s a b s t r a c t 1 1 1 ea d v a n c e si nm o d e n l t e c l l l l 0 1 0 9 yb r o u 曲tm a i l yc o n v e n i e n c e st om e h u m a i l j t y ,i t sa l s ot oc a u s em e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o f m o d e n lt e c h n 0 1 0 9 y :d o e st h et e c h n o l o g y h a v et h ei n d 印锄d e n c y ? n l et h e o r yo fa u t o n o m o u st e c h n o l o g yt h i n 】( st 1 1 a t ,t h et e c h n o l o g y i sa c c o r d i n gt oi t so w ni n m n s i cw a yt od e v e l o p i n gi n d e p e n d e n u y ,i t so u to ft h eh u m a n i t y 孤ds o c i 武y i si n t e r v e n t i o n 蚰dc o n 仃o l ;o t l l e r w i s e ,i t sh 粥m ei n n u c i l c ca i l ds h a p i n go fm e h u m a na 1 1 dt h es o c i e c y 1 1 1 i s 硎c l ei so nt 1 1 e 丘) 珊d a t i o no f 也ed o m e s t i ca i i df o r d 弘s c h o l a re x i s t i n g r c s e a r c hr e s u i t s ,i n q u i r e di n t ot h ec o n s t i t u t i o no ft l l et 1 1 肋r yo fa u t o n o m o u st e c l l l l o l o g y , e s s e n c ea i l di t sc 0 衄o t a t i o n ;m er c l a t i o n so fe a c hf a c t o ro ft h et 1 1 e o r yo fa u t o n o m o u s t e c h n o l o g y ,a n dc r i t i q u em et e c h n o l o 画c a lv i e wo f m em e o r yo f a u t o n o m o u st e c h n o l o 缈 t h i sa n i c l ei sc o m p o s e s 丘o mt l i ef o l l o w i n gs e v c r a la s p e c t s : 1 t h et l l e o r yo fa u t o n o m o u st e c h n o l o g yi sac o m p l e t es 协】咖r e ,i t ss y s t 啪,s o u r c e 锄dv e i na r ed “e l o p i n gf m mac e n a i nh i s t o r i c a lp 砒t h ea u m o ri l l s p e c t e dm em o d 锄 n 删s c i e n c e s ,t l l ep h i l o s o p h ym e o r ya n d 也e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 ,s p e c i a l l yf o r l e 谢t i c i z e s o ft h es o c i e t yo f m a r x ,m ea u b 啪s c h 0 0 1a n dt h ef r “【m r ts c h 0 0 1 ,a n dt l l i n k st l l a tt l l e m e o r yo f a u t o n o m o l l st e c h n o l o g yi sc o m e 劬mt l l e s ef h c t o r s 2 l o o k m g 舶mt t l et h e o r yo fa u t o n o m o u st e c h n o l o g y se s s e n t i a lc o 皿o t a t i o n ,w e c a na 锄a l y s i si t si i l 廿l e s ep o i n t s ,m ev i e wo fm e 粤d w i n g e n v i m n m e n tf o mt h e t e c h n o l o 舀c a ld c v e l o p m e n ta i l ds o m ee s s e n t i a lf a c t o r s ;m ev i e wo fo r g a n i cs y s t e l i l 疳o m m ei n n u e n c eo fi t so w ni n t e m a ls y s t e ma l l d 即v i r o m n e n tf a c t o r ;t l l ev i e wo f t 1 1 ei d e o l o g y 怕mt l l ep o l m c s ,e c o n o m ya j l dc i l l n j r e 3 f m m 1 em u l t i d i m e i l s i o n a lv i e w ,t h et l l c o r yo fa u t o n o m o u st e c h n o l o g y1 0 a d i n g s o m ev a l u e s ,i t sc o n t a i nar e 舔o n a b l e “e w p o i n ta i l dt l l et e c h n i c a ld e t e 肌i n i s mt e n d c n c y 4 t h ed e v e l o r p m 即to fm o d 锄t e c h n o l o g yt a l 【e sm a l l ya d v 锄t a g e so fs o d e t y 跏d e n h a i l c i i l g t h ed v i l i z c dd 铝eo fo l | rw o r l d ,i 忸a l s oc a u s e st 1 1 et e c h n o l o g i z i n go fm e h u m a na n ds o c i e c y s o ,w es h o l l l da d a p tt l l et i n l ec h a i l g ep o s i t i v e l y k e y w o r d :t h em o d 饥l te c :h n o l o g y ;a u t o n o m o u ste c _ h n 0 1 0 9 y ; t h et h r yo f t l l e 叫t o n o m a l l st e c h n o l o g y ;加l a l y s i so f o 叩n o t a t i o n ;c r i d d 咖 1 1 硕士学位论文 m sj i j l 。xr f l 】1 h i s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鼢鹭应箔 日期:驴酲年f 月2 ,1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 阅。本人授权华中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 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同时授权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将本学位论文收录到中国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并通 过网络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 作者签名:骂l 应压 日期:沙年多月二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回童途塞堡盆后进卮i 旦圭生;旦= 生;旦三生蕴益! 作者签名:易彦乒 日期:抄硌岁月l 1 日 日 寰东 。移髟 龛r芳水 名 詹 签易 师期 硕士擘位论丈 m 人s t l ? rsf i ii :s i s 1 1 选题依据 1 引言 技术直被认为是人的主体性实践的表现及产物,技术是人的创造物,脱离了 人也就无所谓技术。人利用技术创造了人类社会,技术的日益发展与进步渗透进入 了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之中,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技术时代,人类社会成为了一个 技术社会,技术越来越表现出其自主的一面。针对这种技术现象,不少学者对此进 行了研究与批判,技术自主论就是其中一支较具代表性的理论。技术自主论认为, 技术是按其自身内在逻辑独立发展的,并不受人和社会的干预和控制,反而能对人 和社会产生影响和塑形。 法国社会学家和神学家雅克埃吕尔( j a c q u e s e l l u l ) 分别于1 9 5 4 年、1 9 7 7 年和1 9 8 7 年发表了技术社会、技术系统和技术讹诈和其他大量关于对 现代技术和社会批判的作品,并以“技术自主论”的观点而名声大振。美国著名技 术哲学家唐伊戴( d o n n l d e ) 在1 9 9 5 年就撰文称,当今技术哲学界可分为四大 学派,分别为埃吕尔学派、马克思学派、海德格尔学派和杜威学派。随后美国政治 学家蓝登温纳又于1 9 7 7 年和1 9 8 6 年分别发表自主的技术、鲸鱼与反应堆: 一份对高技术时代极限的研究,对埃吕尔的技术自主论进行了继承与批判,并从 政治哲学的的研究角度拓展了技术自主论的维度。 科学社会学创始人r 莫顿在十七世纪英格兰的科学、技术与社会当中, 批判继承了马克思韦伯关于清教伦理对资本主义兴起的影响,分析了十七世纪英 国清教徒的教会伦理对当时英国社会科学技术兴起的作用,也开创了运用社会方法 研究科学技术的新方法。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兴起的科学知识社会学所推出的建构主 义,更是将运用社会学方法研究科学技术推向了顶峰。在社会建构主义纲领形成的 同时,也有大批学者开始将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方法运用于技术研究的问题。t 平 齐( t r e v e r p i n c h ) 和w 比克( w i e b e b i j k e r ) 就将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 纲领( e p o r ) 引入了技术社会学,勾勒了技术的社会建构方法( s c o t ,s o c i a l c o n s 仃u c t i o no f t e c h n 0 1 0 9 y ) ,但由于c o n s 讹甜0 n 容易是人联想到“虚构”的意思, 因此s h a p i n g 比c o n s 订u 嘶o n 为更多的人接受,所以技术的社会建构论( s s ts o c i a l c o n g 咖c t i o no f l 切h n o l o g y ) 便成为了主要代表这一学派的术语。 s s t 运用社会学方法,考察了社会组织形式、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力量对技术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r f rs 1 f s 】s 起形成或塑造作用的方式。这种社会学分析旨在说明,技术发展并不是由技术内在 发展逻辑决定的,其构成因素不仅仅是自然因素,也包括社会因素,技术是社会产 物。这样,技术活动也是社会活动。它们受社会力量的作用,并经受社会分析,它 要考察技术的内容和创新中所要牵涉的特殊过程,考察一系列因素( 组织的、政治 的、经济的和文化的) 是如何使技术的设计和实旌成型( 形) 的。 s s t 的理论起点是:在技术发生作用之前是什么首先形成技术? 特别是在技术 形成过程中,社会起什么作用? 技术的形成和相关的社会因素密不可分,某种特殊 的技术发展路径也不是唯一的,在产生和使用新技术的每一步中,都涉及到在不同 技术可能性中的系列选择。 技术自主论和s s t 一样,都承认技术与社会因素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但技术自 主论更强调技术对人和社会的塑形和改造,即在技术社会下的人和社会的发展模式 是一个不断走向技术化的过程。技术系统不断地将各种社会因素都纳入自身体系, 从而将人置身于一个由技术社会构成的全新环境技术环境。这是技术自主论与 s s t 最大的区别与不同。 尽管技术自主论与s s t 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理论不足或缺失,但现在技术发展 所表现出越来越强烈的独立性不仅将学者的视野引向了思考技术本身、也引向了探 讨技术与社会之间更深层次的作用关系,在现代技术高度发达,人类生活、社会技 术化程度不断加强的今天,深入探讨“技术自主”这种技术现象,无疑有助于我们 正确的认识技术现象,把握现代技术发展规律及技术发展战略制定有着重要的现实 战略意义。 1 2 国内外研究现状 针对技术自主现象,国内外学者都对此进行了研究与批判,其中不少学者对埃 吕尔的“技术自主论”持肯定态度。如卡尔米切姆就将埃吕尔划分为同芒福德 ( k 丽s m u i i l f o r d ) 、奥特加( j o s 6 o r t e g a ) 和海德格尔( m a r t i n h e i d e g g e r ) 一 样具有人文主义倾向的技术哲学家,并认为,“认真地把技术当作是专门反思的主 题的一种努力。”盛让一伊夫戈菲认为,“j 埃吕尔称为法国的l 芒福德不无道 理:尽管他们的分析不尽相同,但人们发现二者均对技术进行了根本性的批判。技 。肖锋技术的社会形成论( s s t ) 及其与科学知识社会学( s s k ) 的关系( j ) 自然辩证法通讯,2 0 0 1 ,( 5 ) ; 3 6 4 2 。c a n m n c h 枷t h i kt h r o u 翟ht h n 柚口窖y :t h ep i 血b e t w e 哪。n 譬量一n g 蛐岫p h n 憾叩h y 【m ) c h i c a g o :t h c u n i v 邸时o f c h i c a g o p r c s s 1 9 9 4 3 9 2 硕士聋位论文 m a s i l ? rs t l i l l s f s 术或时代的赌注( 即技术社会) 和技术体系”大概是有史以来对技术提出 的最为彻底的控诉了。技术现象基本上是无限的:j 埃吕尔形象地称技术现象 的这一特征为专制君主心理。技术选择的自动性技术的某种不可分割 性技术的普遍性技术是独立的。”。保罗莱文森认为,“技术系统获得了 一种反人类的设计和自身的动力。”。约瑟夫皮特认为,“埃吕尔对哲学理论和政 治制度在技术进化中扮演的角色的思考是对的,但他的理论听起来在某些方面有些 夸大。” 也有不少学者从技术与社会的辩证关系角度对埃吕尔的理论提出了批判。如王彤 认为,“埃吕尔从技术是决定性的社会因素出发,用技术变化代替了社会变迁,把未 来社会问题的解决全部期望于技术本身,建立一种毫无民族差别、毫无政治差别、毫 无国家差别的统一的技术社会7 ,这只是一种幼稚的空想主义。”。黄欣荣和王英认 为,技术发展具有自主和可控的二重性,埃吕尔割裂它们的辨证关系,陷入了形而上 学的泥潭。 朱志宏认为,埃吕尔把作为手段的技术看成是具有自身内在目的的特殊 的人格,颠倒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也没有认识到技术发展中的盲目性只是一定历史 阶段上的现象。 陈昌曙认为,“埃吕尔的技术自我增长论又有较大的研究价值。”,o 但埃吕尔“指出了技术对社会结构和政治权力的决定作用,却把政治、经济、伦理都 纳入到技术系统和技术环境之中,至少是否定了政治、经济、伦理等也有自身的相对 独立性,从而也就排斥了这些社会因素对技术也有反作用。”* 也有学者从技术与人的辩证关系的角度,对埃吕尔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如狄仁 昆,曹观法认为,“埃吕尔由于把技术的相对独立性夸大成绝对独立性,陷入了片 面化。这种片面化描述尽管有其警示作用,但实际上给出了一幅错误的图景,该图 景贬低人在技术活动中的主体能力,意味着放弃伦理价值的判断和社会对技术的控 制。” 梅其君认为,“埃吕尔的著作作为个整体,其中心线索就是自由,辩证法 在埃吕尔看来则是为自由而奋斗的核心。”9 陈凡认为,“埃吕尔的思想合理性及其 价值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的辩证思维。然而,埃吕尔的辩证法也有着严重的缺陷, o ( 法】让伊夫戈菲技术哲学( m ) 董茂永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 0o ,1 2 0 。【美) 保罗莱文森思想无羁一技术时代的认识论 m ) 何道宽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 o 3 ,2 8 4 oj 印h c p 砒t h i n k b 伽t 砌呻i o 科:f o u n d - t - o n _ o f t h e p m i o 口o p h yo f t 竹b o l o g y ( m 】n c w y o r k :s c v b d g c sp r e s s2 0 0 0 ,8 7 。王彤技术自主论评述( j ) 科学学研究,1988 6 ( 2 ) :33 39 o 黄欣荣,王英壤吕尔的技术自主论( j j 自然辩证洼研究,1993 ,9 ( 4 ) :4l 一47 。朱志宏,钱兆华埃吕尔在究竟担心什么( j ) 晋阳学刊,1gg4 ,( 4 ) :58 6o o 陈昌曙,技术哲学引论【jj 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3 1 6 , o 豫昌曙,技术哲学引论【j 】北京:科学出版社,19 99 ,1 3 7 , 。狄仁昆,曹观法稚克t 埃吕尔的技术哲学( j ) 国外社会科学,2o0z ,( 4 ) :l6 2 1 。梅其君,陈凡自由与辩证法;埃吕尔技术哲学的另一种解读( j ) ,20 o5 7 ( 4 ) :247 25l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l l :hst i j s i s 他的辩证法是不成体系的。”固 1 3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对埃吕尔的“技术自主论”已经有了初步的研究,但大 多只是从技术与社会的层面围绕技术自主进行论说,或是从技术与人的角度对技术 自主论进行理解,丽没有深入技术自主这种现象的背后探究埃吕尔技术自主论的理 论构成、本质内涵及技术自主论内外部各个因素之关系,也没有在此技术现象带来 的技术不断进步同时带来的种种弊病,如社会技术化、制度技术化提出批判,探讨 其现实意义。因此,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探 讨。 1 技术自主论是一个结构完整的体系,其体系根源及其发展脉络都是沿着一定 历史轨迹累积发展而成的,笔者详细考察了近代自然科学、哲学理论和社会科学的 发展情况,特别是马克思、奥本格学派和法兰克福学派对社会批判的成果,对技术 自主论的形成进行溯源和探究,认为技术自主论是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之上建构而成 的。 2 技术自主论从其本质内涵上看,可以从技术发展与具体要素构成的环境生成 视角:技术发展其自身内部系统和周围环境因素相互影响的有机系统视角;以及技 术发展与政治、经济、文化等意识形态构成的意识形态视角,来理解技术自主论。 3 从多维视角上看,我们不难发现技术自主论负荷了价值观的体现、也蕴涵了 不少辩证法思维和技术决定论倾向,本文综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技术自主 论的理论进行了学理上的批判和较为客观的评析。 。陈凡,梅其君埃吕尔技术分析中的辩证法( j ) 20 o5 ,21 ( 11 ) :58 6l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1 l :kst i ? sj s 2 “技术自主论”的成因分析 2 1 “技术自主论”的自然科学根基 早在1 9 世纪中叶,自然科学的进步就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自然科学的发展 不仅促进其本身的长足进步,也对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长远的促进作用。这一 切都为2 0 世纪人类自然科学的突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战后,以电子计算机、 核能技术和航天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技术革命,不仅带来了许多其他科学理论的成 功突破和技术发明的广泛应用,以及经济的迅猛发展,更重要的是对人类的存在方 式、生活方式以及思维方式都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 在人类所取得的这一系列科学、技术成果中,电子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不仅在 其他科学学科和技术门类有着重要影响和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而且对人类社会 和人类本身也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就科学技术理论而言,有着极大的综合性,它集电子学、数学、控 制论、半导体技术、精密机械、电磁学以及光学等学科之大成,紧密地联系着其他 科学技术;从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应用方面而言,具有极大的渗透性,它涉及人类社 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学、教育等多个与人类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领域。 电子计算机的飞速发展和成功应用也带动了另外两个队自然科学领域和人类 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两个科学学科的发展和技术应用一一自动化和人工智能。 自动化是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在没有人的干预下,按定的目的或者是某种 程序,经过逻辑推理、判断,普遍地实行自动测量、操纵等信息处理和过程控制的 统称,自动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人的部分体力或脑力劳动, 从而增强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 n w i e n e r ) 等人就曾预言 自动化将给社会带来一次巨大的改变,现今,自动化的发展从早期的局部自动化、 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已经走向了更为复杂的大系统、巨系统和智能控制的研究。 人工智能( a r i t f i c i a li n t e l l i g e n c e ) 简称a i ,它是研究如何用人造的智能 机器或装置,去模拟、延伸或者扩展人的治理或者其他生物的智能,提高机器运行 和应用的智能水平,设计和制造新的智能机器。1 9 3 6 年英国数学家、科学家图灵提 出“理论计算机”模型,被称为“图灵机”( t u r i n gm a c h i n e ) ,创立了“自动机理 论”,并于1 9 5 0 年发表了著名论文计算机能思维吗? ,而且他还设计了检验机 5 硕士学位论支 m a s lf rs 1 、t j f s f s 器有没有智能的智力测验,即“图灵测验”( t u r i n gt e s t i n g ) ,这为人工智能的 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检验方法,开辟了用计算机从功能上模拟人类智能的新领 域,随后美国科学家麦卡洛克( w s m c c u l l o c h ) 匹茨( w h p i t t s ) 研制出了 世界上第一个人工神经细胞模型,开场了人工神经网络与脑模型的研究,从仿生学 的观点和结构模拟方法,探讨了人工智能的途径。美国科学家艾什比( w r a s h b y ) 于1 9 5 4 年发表了他的著作脑的设计( d e s i g no fab r a i n ) ,为生物科学与工程 技术之间也架起了桥梁,开拓了从行为模拟观点研究人工智能的道路。 随着以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新兴学科的诞生,人类社会文 明程度越来越高,这些学科所具有的学科特色也使得社会发展越来越凸现出与以往 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明显不同的特征: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 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智能。与此同时,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也在悄然发生改 变:人们犹如一个个机器零部件,在这个结构及其复杂和精密的社会机器下高速运 转。社会越来越向技术化方向演进,技术的发展也好似越来越脱离了人类的控制和 预想;人类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前进节奏也越来越受到现代技术控制和摆布。技术发 展所体现的这种自主性和社会发展所体现的这种特质,引起到了人们对技术的反思 和对未来社会的种种忧思:技术的发展是自主的吗? 许多哲学家、社会学家、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甚至包括长期从事自然科学研 究的科学家和技术发明的工程师也开始仔细思考这一命题,在这期问不乏大量对技 术社会特征进行描述和对技术自主论进行探究的学术论文和著作问世。 卡尔雅思贝雅斯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了现代技术社会所具有的特征“人类生活 就是在技术进步的帮助下由合理化的生产来满足大众需求。今天的人口所以能 达到庞大的规模,全是由于这样一架各部件彼此相接合而运转起来的巨大机器,每 个工人都是其中的齿轮上的一个牙齿。由此,我们的基本需要就由史无前例的高效 率来满足。”回马丁海德格尔在对技术的追问中说“技术时代的人类以一种特 别显眼的方式被促逼入解蔽之中”, 现今人类生活在被现代技术所笼罩的座架之 下,技术所体现的出的自主性,似乎将一切都置于它的掌控之中。w 海森堡甚至 对现代技术在现代社会中的强大力量表示些许无奈,他在物理学与哲学中坦言: “自然科学与技术科学的这种结合的巨大成果使得这种人类活动盛行的那些民族、 国家和社会处于卓越的优势,并且作为这种情况的一个自然的结果,就连那些在传 说上不倾向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国家也不得不从事这些活动。通讯和交通的现 。( 德) 卡尔雅斯贝斯时代的精神状况( m ) 王德峰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 9 9 7 3 0 。海德格尔演讲与论文集 m ) 孙周兴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出版社- 2 0 0 5 ,2 0 6 硕士牮住论文 m s t 】j ks1 11 f 1 s l s 代化方法最终完成了技术的这种扩展的过程。无可怀疑,这个过程已经根本改变了 我们地球上的生活条件:并且不管人们是否赞许它,不管人们称它是进步或是危险, 人们都必须认识到,它已经远远超出人类力量所能控制的范围。”技术所展现出来 的强大的力量,使得一时间各种对现代技术所表现出的自主性的进行了各式描述, 为技术自主论进行概念化和理论化提供了社会背景和学术基础。 至此,在以电子计算机、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等些自然科学学科特征不仅影响 了现代社会和现代技术的塑形与发展,更是影响到了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进而将 人们对现代技术的哲思引入了高潮,并催生了“技术自主论”这一技术哲学界的崭 新名词,并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股以雅克埃吕尔和蓝登温纳分别为代表人物 的强技术自主论派和弱技术自主论派研究的热潮。 2 2 “技术自主论”的哲学思想根基 早在古希腊时代,许多人就对事物发展的机理做出了思辨性的探讨,赫拉特里 特就认为,世界是一团不断地转化的活火,它过去、现在、未来永远是一团永恒的 活火,在一定地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一切都遵循着道( 希腊语 凡6yoc ,转移为“道理”、“理性”、“规律”,又音译为“逻各斯”) ”,并提出了“相 反者相成”、“凡事都有两面”的思想。作为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集 前人智慧提出了目的论思想,认为事物的生灭变化可归纳为四种不同的原因,即质 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形式因既是质料追求的目的,也是使质料产生变 化的动力,形式与目的常常是一致的,形式就包含着目的并受目的所支配。目的因 是终极的因果关系,提供了对事物为何发生的更深层的认识,它是最重要的原因。 亚里士多德把目的规定为自然事物本身的内在决定性,坚持终极性存在于自然之 中,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凡自然物都是以一定的内在根源为起点,通过不断的 运动变化过程达到一定的终结的,自然是一种原因,一种为了一个目的而活动 的原因。”( 物理学) 。很显然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是内在目的论,自然万物都是 按照一定的目的自主的发展起来的。他把目的规定为自然事物本身的内在决定性, 坚持终极性存在于自然之中,是自然过程的一部分。一切自然事物都导向某种目的, 目的是自然运动变化的本质,在整个自然界趋向目的的运动过程中,并不存在什么 超自然力的控制。 亚里士多德的四因说,特别是目的论深深影响着随后西方科学的发展和兴起。 嗨森堡物理学和哲学一现代科学中的革命( m ) 范岱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l ,1 2 5 一1 2 6 7 硕士学位论走 m a s t e l tst 1 i e s l s 文艺复兴之后近代科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弗朗西斯培根,提倡用实 验分析的经验方法来努力使学者传统和工匠传统的方法结合起来:随后,笛卡尔毕 生所倡导的两件事:第一是研究并推广当时在力学科学中发展起来的数学方法,第 二是通过这种方法树立一个能说明自然界作用的一般机械图景。由此便为西方科 学研究传统和思维方式预设了机械论的先天烙印。随后的牛顿和波义耳都用力学原 理来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由此机械论哲学观点就成为了了西方科学的基础观点,由 此呈现在人们视野中的图景就如莱布尼茨所言的“诸单子组成一个等级系统”和乔 治贝克莱所说的“世界是一部巨大的机器”在按一定的目的合理运转。拉梅特 里更是著作人是机器,用机械论的观点来解释人的各种生理机能和将来技能的 掌握。 这两种观点一直影响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维纳和罗森勃吕特 ( a r o s e l l b l u e m ) 于1 9 4 3 年合写了世界上第一篇关于控制论的论文行为、目的 和目的论,从“随意活动中的一个极端重要的因素是反馈作用”这个前提出发, 从反馈角度研究了目的性行为,找出了神经系统和自动机之问的一致性。圆 1 9 5 7 年,美国密执安大学的古德( h g 0 0 d e ) 和麦克霍尔( r e m a c h 0 1 ) 合 著了系统工程学,系统地论述了线性规划、排队论、决策论等运筹学分支,为 系统工程初步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系统工程理论被大量的运用于公司管理、工 程筹建、交通运输、军事国防领域等社会实践活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如杜邦公司 与兰德公司就于1 9 5 6 年,研究出一种协调庞大企业内部许多不同部门问工作的方 法“关键路线法”;1 9 5 7 年,美国海军又将此方法发展成“计划评介技术”( p r o g r 鲫 e v a l u a t i o na n dr v i e w t e c h n i q u e ,简称p e r t ) ,并成功地应用于研制“北极星导弹” 工程,使得这个任务比计划提前两年完成。 另一种系统论,也就是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他在1 9 4 8 年出版了生命问题一书概述了一般系统论,他提出了系统论和机体论极类似的 基本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相互联系原则、有序性原则和动态原则。并把生物和生 命现象的有序性和目的性同系统的结构稳定性联系起来。尽管一般系统论基本上还 处于概念的阐述阶段,具体和定量的结果还很少,但它的发展对科学理论、模型建 构和思维决策等方面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代技术所体现的一个明显特征就是为了追求更高效的效率:今天,先进的酷 睿二双核电脑技术一小时所能完成的计算量已经不能“e n i a c ”当初为演算火力表 。( 英) 斯蒂芬f 梅森自然科学史( m ) 上海外国自然科学哲学著作编译组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拉1 9 7 7 ,1 5 4 。李佩珊许良英2 0 世纪科学技术简史第二敝( m ) 北京:科学出版杜1 9 9 9 ,8 7 9 8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丁f rst 】le s i s 时同日而语:当今社会组织发展所形成的科学化和系统化所能完成的工作量和达到 工程进度也可以超越“曼哈顿工程”了。现代技术所能达到的效率一方面成了社会 进步发展的有效手段,另一方面,现代技术所达到的效率也成为了人们生活的标准 和尺度,从某种意义上而言,人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获得效率,与此同时,现代技 术恰如钟表一样精准,分毫不差地操控着人类生活和人类自身,现代社会也如钟表 的结构一样精密,有条不紊地按照各自的轨道运行。 技术自主论深受这些理论的影响,其主要代表人物雅克埃吕尔所谓“技术 ( t c c l l l l i q u e s ) 就是在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通过理性获得并拥有绝对效率的所有方 法( 在特定的历史发展阶段) 。”。他认为现代社会是一个技术的社会和人们所生活 的环境也是由技术系统所包围的。 现代技术使技术系统成为影响社会的一个必然因素。技术系统使得每个事物越 来越紧密的连结在了一起,包括人在内,都成了技术的目的。技术的渗透力和影 响力已经蔓延到现代社会的各个角落。人的主体性都在被技术所包围的环境中,逐 渐被消解和同化,技术不再单纯地是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用力工具,相反,在技 术不断进步、效率不断提高的过程中,人倒是成了为达成技术效率的目的。 温纳则认为,技术自主性所体现的是一个逆适应( r “e r s ea d a p t a n o n ) 的过程: 目的被调整出迎合可用的工具手段。在这个过程中,技术的自我产生、自我延续、 自我实现的技术自主思想得到了最明确的展现。也即社会和人被调适为技术化的 社会和技术化的人,一切都由技术在操控。他从系统控制也其运行相关市场、系统 控制的系统输出与运行条件的政治过程、系统追求偶符合其技术的能力能五个方面 揭示了现代技术所塑形的大社会技术系统对公众生活的影响。 随后7 0 年代,普利高律( i 蹦9 0 咖e ) 为研究巨系统非平衡态的自组织问题, 提出的“耗散结构”( d i s s p a t i v es t r u m l r e ) 和8 0 年代,哈肯( h h a k 肌) 研究系 统从无需到有序状态的条件、可能性和规律性,提出的“协同学”( s yn e r g e t i c s ) 的 系统论研究成为也为后来技术自主论的研究者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2 。3 “技术自主论”的社会批判根基 蓝登温纳曾认为“卡尔马克思关于劳动、制造和机器的著作,包含着可以 西j a c q u 嚣e 1 1 u u _ e l k h n o i 哩i c 柚s o d 哟r ( m ) n c w y b r i 【:a l 丘嘲a k n o p 1 9 6 4 x x v o j a o q u 鼯e l i u i t h e l 讪n o i o g i c i ls y l | e m ( m ) n e w y o r k :c o n 6 n u u 叽1 9 8 01 2 。张纛敏,陈凡从自主的技术到技术的政治_ l 温纳的技术哲学思想及启示 j ) 自然辩证法研究,2 0o4 ,( 8 ) :6 1 科 9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i ks 丁l j s l s 发展出自主的主题的章节,或者用马克思喜欢的表述:异化的技术。”。“马克思系 统阐述了相当于第一个表达清楚的技术自主的理论。”。 早在1 8 “年,马克思就在1 8 4 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对技术进行了社会学 的考察。在此书中,马克思通过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展开了论战,对黑格尔的哲 学进行了批判性分析,和对劳动在人和社会的发展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详细地考 察。马克思认为,在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社会和意识形态等领域的一切异化形式, 都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度使工人们不仅被剥夺了生产资料,还被剥夺了自己的 劳动产品这样的经济基础之上。由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的劳动异化,使人与人之间 的关系不正常了。 马克思在他的手稿中以各种实例论述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货币如何成为人衡 量人的主要价值尺度。这种货币对人的支配权利不过是异化了的、反自然的、非人 的社会关系的表现而已。马克思在手稿中反复论证劳动的异化和通过劳动异化所造 成的人们一切关系的异化,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且是只有各种剥削社会才有的特 点。机器大生产和大规模生产方式是资本主义生产制度的标志,人在资本主义生产 方式下,自由劳动变成了异化劳动;人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人被不断的被要求 适应机器。技术对人来说,不再仅仅是异己力量的体现,更表现出它的自主性,人 反而成了机器、技术的附属品。 威廉菲尔丁奥格本( w i l l a 珊f i e l d i n g o g b u r n ) 从2 0 世纪2 0 年代就开 始对技术进行社会学研究,并和他的子弟们发表了大量的著作和论文,致力于构造 社会学中的一门新学科技术社会学,他们的开拓性的工作不仅重新引起了人们 对技术进行比较系统的社会学研究,而且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学界还颇有影响。今天, 人们把1 9 2 3 2 年到1 9 5 9 年成为“奥格本时代”( 0 9 b u r ng e n e r a t i o n ) ,把奥格本及 弟子称为“奥格本学派”( o 曲u r ns c h 0 0 1 ) 。奥格本的技术社会学的意义在于,发 现了技术与各种社会组织之间的互动关系,他对技术导致社会变迁进行了线性的描 述:技术变迁首先影响经济组织,进而经济组织又影响诸如家庭、教育、政府等社 会体制的改变,最后导致人们的社会哲学发生变化。9 他最重要的贡献“文化滞后 论”( t h et h e r o yo fc u l t u r a ll a g ) 显然把技术当作了一种处于社会秩序之外的 不受约束的独立力量。9 ol 卸2 d 佣w n 舢t 蛐0 m 伽s 1 劬n o i o 科:1 鼬n 静伽细k 仙t r o l - # at h e m ei p o c a lt h 伽g 玳 ( m ) c 锄b d d 譬e :n l c m l t p 淞s ,j 9 7 7 3 6 。l 肌2 d o nw i i i i l 扎a v t o n o 由o s1 h b n o l o 科:t 岫n c - 伽“,f c o “_ 0 | t h e m ti np o l 嘛i it h o n 曲t 【m )c a r n b d g e :n i cm r rp r 螂,1 9 7 7 3 9 。徐超美国技术社会学先驱奥格本学派述评( j 】自然辩证法研究1 9 9 9 2 - ( 5 ) :3 s 4 2 。j a c q 啷日l u n h e l 砌n o l 哩n l s y 咖m 【m ln 哪y 破:c o n h 肌u r i l 1 9 8 0 1 2 1 0 硕士掌位论文 m a s t i - rsr 】i ! ! s 】s 尽管这种线性模式过于简单的勾画了技术与社会之问的互动关系,但是它却从 将技术纳入了社会学视野进行考察,技术自主论者所宣称的技术自主论也绝非是孤 立地将技术看作是独立于社会之外的发展力量,他们充分吸取了马克思对西方资本 主义的批判,批判地继承了奥格本学派对技术与社会构成的因素考察的研究方法。 正如技术自主论者埃吕尔所说,“我们应该把技术放到它的社会学角度去考量;在 这个意义上,我们应该考虑到技术在社会关系、政治体系、经济现象上的效益。”国 他们充分地考量了技术与近现代社会制度,更详细地考察了技术和经济、政治等社 会因素的互动关系,得出了技术是自主的结论。 埃吕尔觉得,现代技术已经成为影响和塑造人类现代生活,这种技术现象比马 克思著名的商品理论要更为重要,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系统的定 义:如今,资本主义系统已经被技术系统所掩盖。在技术社会里,不再产生由被 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运作而带来的人的异化、反自然、非人的社会关系,而是被由 技术系统所操控,一味追求极致效率的技术自主性所产生的人的异化、反自然、非 人的社会关系,这远比过去导致人异化的情况更难以加以考察,“由于我们文明的 卷入( 现代技术所带来的现代文明) ,这些引起异化的因素更为复杂,甚至更抽象 了”。 被认为是西方马克思主义一支的经典学派- 法兰克福学派,批判地继承了马 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立场及方法片断、马克思早期著作中的异化理论和人道主 义思想。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技术理性是当代科学技术进步和理性观念演变的产物, 它已经渗透到了社会总体结构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得当代社会成为了一个新 型的极权主义社会。通过技术理性,当代工业社会( 即埃吕尔所言的技术社会) 成 功地压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