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论文)改性聚丙烯汽车保险杠专用料的研制.pdf_第1页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论文)改性聚丙烯汽车保险杠专用料的研制.pdf_第2页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论文)改性聚丙烯汽车保险杠专用料的研制.pdf_第3页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论文)改性聚丙烯汽车保险杠专用料的研制.pdf_第4页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论文)改性聚丙烯汽车保险杠专用料的研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6 5 7 4 7 1 y 中文摘要 聚丙烯( p p ) 由于具有价格低,原材料丰富,力学均衡性好,耐化 学腐蚀等特点,近年来异军突起,成为最热门的汽车零部件材料。用p p 制作的汽车零部件品种较多,汽车保险杠是主要的零部件之一。本文以 本体均聚聚丙烯为基础树脂,以热塑性丁苯橡胶( s b s ) 为主增韧剂; 以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 e v a ) 为辅助增韧剂;以钛酸酯偶联剂表面处 理的碳酸钙( c a c 0 3 ) 为无机填料,四者共混,制成汽车保险杠专用料, 然后对制备的改性聚丙烯材料进行力学性能分析,并用差示扫描热量仪 ( d s c ) 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 e m ) 对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微观形貌等 作了表征。结果表明,在p p s b s e v a 共混体系中,以s b s 为主增韧剂, 以e v a 为辅助增韧剂,其增韧效果更好。加入适量的用偶联剂活化处理 的c a c 0 3 ,可以提高共混物的缺口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热 变形温度等,c a c 0 3 含量在1 5 2 0 为宜。本方案研制的p p 保险杠专 用料,达到了国内外同类产品的技术水平,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聚丙烯共混改性保险杠相容性微观形貌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 p p ) b e c o m e sa n e wf o r c es u d d e n l yc o m i n gt ot h ef o r e a n do n eo ft h em o s tp o p u l a rp a r t sf o ri t sl o wp r i c e ,s u f f i c i e n tm a t e r i a l ,a n d c h e m i s t r y r e s i s t i n g t h e r ea r ea l o to f t y p e sa u t os p a r ep a r t st h o s e a r eu s e dp p b u m p e r s a r eo n eo f t h ep r i m a r y p a r t s i nt h i sp a p e r ,w e m i x e du pp pt h a ti s f u n d a m e n t a lr e s i n ,t h e r m o p l a s t i cs b st h a ti sp r i m a r yi n c r e a s i n g t e n a c i t y a g e n t ,e v a h a ti sa s s i s t a n t i n c r e a s i n g t e n a c i t ya g e n t ,a n dc a c 0 3t h a ti s p r o c e s s e di nt h es u r f a c eb yt i t a n a t e ,t h e nm a n u f a c t u r eb u m p e r t h e nw e a n a l y z e dm e c h a n i c a l l y t h ep r e p a r a t i o nm o d i f i e dm i xa n du s e dd s ca n ds e m t od e s c r i b et h ec o m p a t i b l e ,a n dm i c r o c o s m i cs h a p e t h er e s u l ts h o w st h a ti n m i x e ds y s t e mo fp p s b s e v ai sb e t t e re f f e c t a d d i n gp r o p e rc a c 0 3t h a ti s p r o c e s s e d i nt h es u r f a c eb yt i t a n a t e ,w h i c ha b o u t1 5 2 0 ,w i l li m p r o v e t h em i xi n t e n s i t yo f w a l l o p ,w i n d i n ga n d t h et e m p e r a t u r eo fh e a t d e f o r m t h ep pb l | 1 1 1 p e rt h a tw er e s e a r c h e da n dm a d ea t t a i nt h et e c h n i c a ll e v e lo f n a t i o na n d f o r e i g n i ti sw o r t h t op o p u l a r i z ea n d a p p l y k e y w o r d s :p o l y p r o p y l e n e ( p p ) c o m p a t i b l e i i m i x i n gm o d i f i e db u m p e r m i c r o c o s m i c s h a p e 第1 章绪论 第1 章绪论 1 1 聚丙烯的概况 聚丙烯( p p ) 是产量仅次于聚乙烯( p e ) 和聚氯乙烯( p v c ) 而 位于第三位的通用大品种塑料。它具有密度小、力学均衡性好、耐化学 腐蚀、易加工、热变形温度高、价廉等突出特点。目前,全世界产量已 经超过1 0 0 0 0k t ,在机械、汽车领域内的应用超过1 0 0 0k t ,其应用领域 还在不断开拓和扩大。 p p 的主要缺点有低温脆性和收缩率大,着色性差、耐侯性差,因 而限制了其使用范围。近年来采用聚合改性、共混改性和两者兼而有 之的技术以制取工程化聚丙烯新材料的方法被广泛认同。其中共混改性 这种方法投资少、见效快,成为当前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中最活跃的 领域之一。 p p 是我国合成树脂中发展最快的品种之一。l o 年来,生产能力增 至上百万吨,特别是近几年发展尤其快速,至今已建成的生产装置总产 量达到1 4 6 4m t a 以上。其中,连续p 式生产装置共1 8 套,生产能力 约1 0 3 7m t a ;采用国产间歇式液相本体法生产装置约7 4 套( 5 3 个厂) , 产量约4 2 7k t a ,至2 0 0 0 年,总产量估计可达到2 3 - 2 4m t a 。1 9 9 5 年, 我国p p 产量首次超过一百万吨,达到1 0 2 3m t ,比上年增长1 5 3 。 但因需求旺盛,迸v i 量也同时首次超过一百万吨,表观消费量达2 0 7 6 m te 1 1 。 我国p p 应用广泛,除包装,编织袋之外,各类制品市场广阔。如 洗衣机内桶、文体用品、工业机电部件、零件、厨房用品等。另外,汽 一一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车用聚丙烯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 p p 是汽车塑料中用量最大,增长最快的合成树脂,日本、欧洲现 每辆车平均聚丙烯用量为2 5 虹,北美为1 0k g 。2 0 0 0 年全球汽车用聚 丙烯为2 1m i 。我国汽车工业迅速发展,2 0 0 0 年,汽车工业对塑料的 需求约为2 0 0k t ,其中聚丙烯树脂约5 2k t ,主要用作保险杠、仪表板、 方向盘、蓄电池壳、门内板、冷却风扇、风扇护罩、灯壳、制动器油槽、 分电器盒,以及装饰布等。 1 2 聚丙烯的改性 p p 的改性,根据其结构分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 1 2 1 化学改性 化学改性是通过接枝、嵌段共聚,在p p 大分子链中引入其他组分; 或是通过交联剂等进行交联;或是通过成核剂、发泡荆进行改性,由此 赋予p p 较高的抗冲击性能,优良的耐热性和抗老化性。 1 2 1 1 共聚改性 采用乙烯,苯乙烯单体和丙烯单体进行交替共聚,或在p p 主链上 进行嵌段共聚,或进行无规共聚,这样可提高p p 的性能,如在p p 主 链上,嵌段共聚2 3 的乙烯单体,可制得乙丙橡胶共聚物,属于一 种热塑性弹性体,同时具有p e 和p p 两者的优点,可耐3 0 的低温冲 击。 1 2 1 2 交联改性 p p 的交联早已在工业上应用,但由于p p 结构的原因,交联困难。 交联是为了改善形态稳定性、耐蠕变性,提高强度和耐热性以及溶体强 度,缩短成型周期。p p 交联的方法可采用有机过氧化物交联,氮化物 - 2 - 第1 章绪论 交联、辐射交联、热交联。p p 经交联后,既同时具有热可塑性、硬度 高、良好的耐溶剂性、高弹性和优良的耐低温性能。 1 2 1 3 接枝改性 p p 树脂中加入接枝单体,在引发剂作用下,加热熔融混炼而进行 接枝反应。接枝反应机理大致为:首先是引发剂在加热时,分解生成活 性游离基,与接枝单体接触时,使之不稳定链打开,生成聚丙烯游离基, 再进行链转移反应而终止。 在聚丙烯大分子上利用化学方法接枝马来酸酐,其目的是在非极性 的大分子骨架上加上极性基团,称为聚烯烃的官能化,方法很多,但主 要是熔融法和溶液性、固相接枝法等。 除此之外,还有添加一种或多种成核剂,使聚丙烯的晶型结构发生 变化,从而开拓p p 的新用途。 1 2 2 物理改性 物理改性是在p p 基体中加入其他的无机填料、有机填料,其他塑 料品种,橡胶品种,热塑性弹性体,或一些有特殊功能的添加助剂,经 过混合,混炼而制得具有优异性能的p p 复合材料。物理改性大致分为: 填充改性,增强改性,共混改性,功能性改性等。 1 2 2 1 填充、增强改性 p p 的填充及增强改性发展得比较晚,大约在6 0 年代中期,石棉纤 维增强p p 开始在欧洲市场上出现,6 0 年代末,碳酸钙、云母、木屑尤 其是玻璃纤维、滑石粉等增强填充材料被普遍地利用起来,用于填充 p p 的无机填料有:碳酸钙、云母粉、硅酸钙、二氧化硅、硅灰石、滑 石粉、炭黑等;有机填料有木粉、稻壳粉、花生壳粉等。 - 3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2 2 2 共混改性 高分子的共混改性技术又称之为a b c 技术,即合金( a l l o g ) 共混 ( b l e n d ) 和复合化( c o m p o s i t e ) 技术。它在反应器或螺杆中将两种或两 种以上的聚合物单体材料及助剂,通过机械掺混而最终形成一种宏观上 均相,微观上分相的新材料。显然这种共混物的性能主要取决于共混组 分的相容性及其相对含量,分散相的尺寸及其尺寸分布以及两相界面的 相互作用。 “反应共混”是最为经济合理的方法,采用乙烯和丙烯进行嵌段、 聚合直接生成嵌段聚合物( 如我国燕山石化1 9 8 8 年前生产的j 3 3 0p p 树 脂) ,或者采用特殊催化剂由乙烯和丙烯反应,可得到乙丙橡胶含量高 达3 0 4 0 的多相抗冲击“反应共混料”( 如向阳化工厂生产的1 3 3 0 ; 扬子石化公司的j 3 4 0 牌号树脂) 。“反应共混料”实际上是由p p 均聚物、 无规共聚物及乙丙橡胶相微粒组成的,其使用性能( 主要是指常温下的 刚性、长期蠕变模量及低温韧性等) 有的还不完全令人满意,不宜来注 塑大型工程零配件。另外,这种改性方法的研究周期长、需要大量投资, 只适合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目前我国共聚p p 的产量和品种远不能 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机械共混法是使用熔融共混机械向p p 中掺入增韧剂橡胶( e p r 、 e p d m 、b r 、i b r 等) 、热塑性弹性体( s b s 等) 或热塑性塑料( p s 、p a 、 p e 等) 制成合金,利用增韧剂微粒吸收部分冲击能使脆性断裂转化为延 性断裂,提高韧性。由于此种方法具有投资少、见效快、性能设计自由 度大的特点,是p p 增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得到迅速发展,据报导, 美国每年p p 共混料占消费的1 8 以上,每年有关专利文献约4 5 0 0 件。 p p 的共混改性是指用塑料、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与p p 共混,添入 ,p p 中,使p p 中较大的球晶变小,以此改善p p 的韧性和低温脆性。通 一 一 第1 章 绪论 过共混改性可改善p p 的耐低温冲击性、透明性、着色性、抗静电性并 可降低成本。 在p p 树脂中加入其它树脂、可通称为p p 与塑料的共混改性。常 用的共混树脂有聚乙烯( p e ) 、乙烯一醋酸乙烯共聚物( e v a ) 、聚苯醚 ( p p o ) 。 p p p e 共混物的拉伸强度一般随p e 含量的增加而下降,但韧性有 所改善。例如掺入1 0 4 0 高密度聚乙烯( h d p 勘的p p 共混物,在2 0 时落球冲击强度比p p 提高1 1 倍以上,且加工流动性增加,因而适于 大型容器的注射成型。 一些关于p p p e 共混的研究表明:p p p e 共混材料性能与高密度聚 乙烯用量有密切关联。在h d p e 掺入量少时,p p 与h d p e 共混时基本 是分别结晶。随h d p e 掺入量的增多,p p 球晶的完整性下降,直至完 全被插入的h d p e 所分割,破坏成碎片。这时增强了p p 和h d p e 两相 界面间的相互作用,减少了p p 晶体尺寸,从而有助于提高p p h d p e 共混物的韧性。 p p e v a 共混物是一种加工性、印刷性、耐应力开裂性和冲击性优 于p p 的新型材料。 p p o 为非晶工程塑料,若将含马来酸酐改性的p p o 掺混入含氨基 改性的p p 中,可以改善p p 的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 改善p p 的耐冲击性及低温脆性的最有效措施就是将橡胶或热塑性 弹性体掺入p p 中去,利用橡胶或弹性体微粒来吸收部分冲击能,并作 为应力集中剂来诱发和抑制裂纹增长,使p p 的脆性断裂转变为延性断 裂。 p p 与苯乙烯一丁二稀一苯乙烯嵌段共聚物( s b s ) ,顺丁胶( b r ) 、乙 一丙一二烯烃三元共聚物( e p d m ) 共混,均使共混体系的冲击强度、断 裂伸长率及脆化温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 e p d m 与p p 在结构上相似,溶解度参数相近,相容性好且对p p 的透明性损害也较少,又易进行动态硫化,因而它的改性效果较s b s 及e p r 为好。 在p p 中加入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进行改性,总以降低材料刚性、 强度和使用温度作为代价。对p p 的增强与增韧似乎成了一对难以调和 的矛盾,但近年开展的p p 弹性体填料的三元共混体系的研究为p p 实 现增强增韧改性开辟了新的天地。 据报道,朱晓光等人研究了p p r ;r 崖灰石e p d m 体系,获得了缺口冲 击韧性可达5 0 0 j m 以上的三元复合材料,实现了在增强的同时也进行 了增韧,并提出了硅灰石和e p d m 对p p 有协同增韧作用的论点。认为 是由于形成了以e p d m 为壳,硅灰石为核的包核结构,可得到具有壳 一核结构的复合分散,有效的增加了橡胶的表观体积分数,其次,硅灰 石的加入对橡胶的粒径起到细化作用。 同样,也研究了p p e p d m 云母共混复合材料同时具各了云母填充 p p 和e p d m 增韧p p 的优点。 在p p e p d m 体系中加入滑石粉,可提高其弯曲强度、硬度、降低 热收缩率,改善尺寸稳定性。该三元复合材料已进入汽车工业领域,用 于汽车保险杠、仪表板及其它汽车塑料件。 它是利用容度积参数相近和反应共混的原理,在反应器或螺杆中将 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聚合物材料及其助剂,通过机械掺混而最终形成一种 宏观上均相,微观上分相的新材料。显然这种共混物的性能主要取决于 共混组分的相容性及其对含量,分散相的尺寸及其尺寸分布以及两相界 面的互相作用a 反应挤出技术可使p p 这种非极性聚合物获得极性,这 不仅大大拓宽了p p 的应用范围,而且所制备的接枝物可用作p p 与极 - 6 - 第1 章绪论 性高聚物共混的相容剂。 1 2 3 共混改性的主要作用 它是指用其他塑料、橡胶或热塑性弹性体混入p p 中较大的晶球内, 以此改善p p 的韧性和低温脆性。以p p 为主体的高聚物共混改性的主 要作用有: l 、改进耐低温冲击性。将p p 和乙丙橡胶、聚丁二烯、丁基橡胶、 聚异丁烯、聚丁烯、乙烯醋酸乙烯共聚体等共混。可以提高p p 的冲 击强度,尤其是提高p p 的低温冲击强度。 2 、改进透明度。将p p 和低密度聚乙烯与乙丙橡胶共混,可以改进 p p 的透明度。 3 、改进着色性。将p p 和聚酰胺、聚氨酯、聚丙烯酰胺、聚酯、聚 偏二氯乙烯、末固化环氧树脂等共混可以改进p 王,的着色性。 4 、改进抗静电性。p p 具有高度绝缘性,因此易带静电,加入抗静 电剂的p p 塑料成型的效果并不明显。如在p p 中混入聚乙烯醇。则具 有良好的抗静电作用。 5 、降低成本。添加无机填充剂可以降低p p 塑料的成本,但是常常 使冲击强度( 尤其是低温冲击强度) 以及成型流动性降低,为此可混入适 量可以改进耐低温冲击性的高聚物。 1 2 4 p p 改性技术的最新进展 1 2 4 1 反应挤出共混技术 将高分子化学反应与各组分的共混挤出工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 连续过程即是反应挤出技术。 1 2 4 2 各种改性技术的复合化 塑料改性的单元技术包括单纯共混、接枝技术、相容剂技术,多层 一7 一 黑龙江大学预士学位论文 乳化技术,i p n 技术,动态硫化技术,这些技术在p p 改性过程中曾发 挥了重要作用,但单纯使用单元技术也有局限性,往往是提高单项性能, 其它性能又大幅度下降。为此,p p 改性正进入这些单项技术配合起来 运用的复合化阶段。 4 1 1 2 4 3 界面相容剂开发日益活跃 相容剂技术是塑料合金开发研究的核心。几乎所有常见的大品种树 脂与p p 皆不相容,因此适用于制备p p 合金的界面相容剂的开发是p p 高性能化的重要途径。目前开发的热点是马来酸酐( m a ) 和丙烯酸( a a ) 接枝聚丙烯。 1 3 聚合物共混改性简介 聚合物共混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均聚物或共聚物的混合,聚合物共 混物中各聚合物组分之间主要是物理结合。最早的聚合物共混物是于 1 8 4 6 年发明的天然橡胶与古塔波胶共混物;第一个工业化生产的聚合 物共混物是于1 9 4 2 年投产的聚氯乙烯( p v c ) 与丁腈共聚物( s a n ) 的机械共混物( 即a b s ) 树脂,由于a b s 树脂克服了p s 性脆的弱点, 并且耐腐蚀性好,易于加工成型,因此引起了人们对聚合物共混物极大 的兴趣和关注,从此共混改性聚合物开始快速发展起来。1 9 5 4 年美国 马邦化学公司采用接枝共聚共混法制成丙烯腈一丁二烯一苯乙烯 ( a b s ) 树脂;1 9 6 0 年研制成功聚苯醚( p p o ) 和聚苯乙烯( p s ) 的 共混物;1 9 6 2 年,人们用a b s 与口一甲基乙烯一芳腈共聚物共混制成 高耐热a b s 树脂;1 9 6 5 年研制成功s b s 树脂,1 9 6 9 年,a b s i p v c 共 混物实现了工业化生产;1 9 7 5 年d u p o n t 公司在聚酰胺( p a ) 中加入少 量的聚烯烃或橡胶而制成共混物韧性尼龙商品名为z y t e l s t ,其冲击强 第1 章绪 论 度比聚酰胺有大幅度的提高;t 9 7 6 年研制成功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 p e t ) 和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 p b t ) 共混物;1 9 9 9 年研制成功聚碳 酸酯( p c ) 与p b t 及p e t 的增韧共混物;1 9 8 1 年研制成苯乙烯一马来 酸酐共聚物( s m a ) 与a b s 的共混物;1 9 8 4 年发展了聚氨酯和p c 共 混物;1 9 8 4 年发展了a b s p a 共混物;1 9 8 6 年制成p c a b s 共混物。 近年来,有关聚合物共混物的理论研究和工业实践更加活跃,仅全世界 每年公布的关于聚合物共混的专利就多达4 5 0 0 项。 5 - 6 1 目前聚合物共混物的类型有多种,按所含聚合物组分数目分为二元 及多元聚合物共混物;按聚合物共混物中基体树脂名称分类有聚烯烃共 混物、聚氯乙烯共混物、聚碳酸酯共混物等:按性能特性分类有耐高温、 耐低温、阻燃、耐老化等聚合物共混物:近年来又出现了工程聚合物共 混物和功能性聚合物共混物等。 1 4 聚合物共混体系的基本闯题 1 4 1 共混相容性问题 由不相容的a 、b 两种聚合物所形成的共混物是一个多相体系,存 在两相间的界面及两相的结构形态。相界面形成了材料的薄弱环节,导 致材料的性能达不到要求,甚至比任一均聚物组分都差。为了改善界面 状况和不合理的两相结构形态,需加入第三组分,即通常所说的“增容 剂”。增容作用就是降低相界面张力,增进相区间相互作用和相互渗透, 改善界面状况和两相结构形态。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是首要基本问题。不同聚合物相容性的热力 学原因曾是聚合物物理学者探索的目标之一。在高分子量的聚合物共混 体系中,聚合物间通常的范德华力相互作用是不利于相互溶解、相互渗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l l i 透的,因混合焓h 。均大于零,所以有限的混合熵不能克服混合热以 生成均相体系,从而体系自由能增加。即使分子结构非常相似的聚合物 分子,如聚丙烯和聚乙烯,聚苯乙烯和聚口一甲基苯乙烯等,都不能形 成相容体系。现在的研究表明帅】,若聚合物分子间存在有特殊相互作用, 包括分子问形成氢键、离子一离子、偶极偶极、电荷转移络合、酸碱作 用等等,混合时便产生负的混合焓( a h m o ,即放热成为这类共混体系 形成均相体系的热力学驱动力,这就是一些极性聚合物之间能形成相容 共混体系的热力学原因。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偏氟乙烯 ( p m m a p v f 2 ) 1 “、聚苯乙烯聚苯醚( p s p p o )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 烯一丙烯腈共聚物( p m m a s a n ) 等共混体系【3 】,组分之间均有特殊相互 作用,混合时便产生负的混合焓( h m 3 6 0 。曲强度( m p a )2 2 1 7 - 2 11 9 - - 2 4 2 30 曲模量( m p a ) 8 0 06 0 0 - - 9 0 0 9 3 52 & 口冲击强度 1 6 0 04 0 0 6 5 06 0 0 - - 7 5 0 4 9 0 - 7 8 4 7 2 05 0 0 ( j m ) ( 2 3 )9 0 - - 1 2 0 9 8 熟变形温度8 58 5 9 0 9 459 9 ( ) 女缩率( ) l2 1 4 0 , 9 5 10 5 - 2 8 - 第1 章绪论 表1 2国外汽车保险杠用p p 材料的技术指标 从表1 1 、表1 2 可以看出,适宜制作汽车保险杠的p p 材料必须具 有高冲击强度,常温下最低要早4 0 0 j m 以上,低温下要在5 0 j m 以上, 而普遍的p p 冲击强度常温下最高也只能达到5 0 j m ,必须经过改性才 能使用。一般的增韧改性,p p 的冲击强度( 常温) 虽然有所提高。但 也只能达到9 0 j m 左右,只有在普通增韧的基础上,采用交联改性,使 p p 和增韧剂共混物产生网状结构后,才能使冲击强度得到大幅度提高, 达到汽车保险杠所要求的超高冲击强度。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0 本文的主要工作 本课题是黑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主 要完成以下工作: 1 确立技术路线。在全面分析国内外技术现状和总结前期工作的基础 上,选择了基础树脂和无机填料,偶联剂和增韧剂,并确立共混工艺路 线。 2 研究原材料配比和共混物性能的关系,制成试样,进行性能测试, 确立最佳配方。 3 用差示扫描量热仪( d s c ) 和扫描电子显微镜( s e m ) 对共混体系 的相容性,微观形貌作表征,从而可分析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关 系。 - 3 0 第2 章实验部分 2 1 主要试剂 第2 章实验部分 实验用的主要试剂,见表2 一l 。 表2 一l 主要试剂 名称 牌号 产地 聚丙烯( p p ) 北京燕山石化总公司 热塑性j 苯橡胶( s b s ) 北京燕山石化总公司 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 e v a )1 8 3 北京有机化工厂 滑石粉( t a l c ) 碳酸钙( c a c 0 3 ) 钛酸酯偶联剂 1 2 5 0 目 烟台福山东方精细滑石粉厂 浙江建德石粉厂 n d z l 0 1 南京曙光化工总厂 抗氧剂 1 0 1 0 天津力生化工厂 2 2 主要设备 实验用主要设备和测试仪器,见表2 2 。 0 1 一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表2 2 主要设备 2 3 共混工艺和试样制各 聚丙烯的改性,根据其结构分化学改性和物理改性。物理改性又大 致分为:填充改性,增强改性,共混改性等,本实验采用的是共混改性。 p p s b s c a c 0 3 共混体系工艺流程图2 1 。 - 3 2 - 第2 章实验部分 第一步:活化填料 第二步:共混改性 2 4 测试方法 图2 - 1 共混体系制备工艺流程 2 4 1 力学性能测试 弯曲性能:电子万能试验机g b9 3 4 l 一8 8 冲击性能:悬臂梁冲击试验机,试验方法:g b l 0 4 3 - - 7 9 拉伸性能:电子万能试验机,试验方法:g b l 0 4 0 一7 9 2 4 2 用示差扫描热量仪 测共混体系的相容性。当聚合物共混物完全相容时,体系具有一个 1 r g ,而完全不相容时,体系则表现出多个与纯组分对应的值,当共混体 一3 3 -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系相容性增加时,体系中的t g 相互靠拢,并趋向于出现一个t 。 2 4 3 微观形貌观察 将样品切成0 5t u r n 厚的薄片,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微观形貌, 分析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的关系。 - 3 4 第3 章结果与讨论 第3 章结果与讨论 3 1 基础树脂的选择 原料p p 的来源大致有三种:本体聚合法生产的均聚级p p ,溶 液聚合法生产的均聚级pp ,共聚级p p 。这三种不同方法生产的p p 中, 共聚级p p 的质量最好,本体聚合法生产的均聚级p p 质量最差。但由于 目前国内的p p 生产装置绝大部分都是本体聚合装置,所以在研制保险杠 用p p 原料时,针对其来源丰富,价格相对便宜的特点而选用了本体聚合 的均聚级p p 。这样,工作上技术难度虽然增大了,但经济价值与社会效 益也相应增大,此外,聚丙烯流动性对材料性能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 来说,m f r 增大时,材料冲击性能。弯曲强度和拉伸性能都会有不同程 度的下降,这是由于m f r 大时分子量低,导致材料力学性能下降,不 同m f r 时p p 的冲击强度变化如图3 - 1 所示。 图3 - 1 不同m e r 与冲击强度的关系 保险杠要求冲击强度和m f r 较高,因此我们选择冲击强度和m f r 的 性能适中的p p ,因此我们选m f r = 6 d g m i n ,i = 4 5 j 触的p p 树脂作为制 一3 5 一 遗_ii|h避臻惯豢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保险杠的基础树脂。 3 2 无机填料的选择 通过以下实验确定滑石粉和碳酸钙粉料对材料性能的影响,选择实 验材料的重量配比为: ( 9 0 _ x ) 聚丙烯加1 0 s b s 加x 填料 其中x 为0 3 0 的变数 由图3 - 2 ( a ) 、( b ) 、( c ) ,滑石粉有一定的增强效果,但用量超过2 0 时拉伸强度呈下降趋势,碳酸钙加入对拉伸强度则无明显影响。材料 的塑性指标( 断裂伸长率) 及韧性指标缺口冲击强度随填充量的增加而 下降,但碳酸钙明显好于滑石粉。这个是由于呈片状的滑石粉与颗粒状 的碳酸钙相比其有更大的比表面积,从而可产生一定的增强效果,同时 无机填料在树脂基体内形成缺陷,片状颗粒比粒状颗粒生产更大的应力 集中,因此碳酸钙填充体系对材料断裂伸长率及缺口冲击强度的损失小 于滑石粉填充体系。我们在实验中选用c a c 0 3 无机填料。 柚 壤兖辩鸯量t l ,i t ( a ) - 3 6 - 第3 章结果与讨论 填充料台量( x ,* ( b ) 坦充料音量x ,* ( c ) 卜滑石粉 2 一碳酸钙 图3 - 2 填料种类及含量对力学性能的影响 3 7 一 #褂半芝裂菇 蛆 柏 相 r。盘,工倒鼎怕殳髫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3 弹性体系的选择 s b s 为热塑性弹性体,e v a 为乙烯醋酸乙烯共混物,它们与聚丙烯 共混做为聚丙烯材料的增韧剂,实验材料的配比为: ( 9 0 。一y ) 型聚丙烯加1 0 碳酸钙加y 弹性体 其中y 为o 3 0 的变数。 不同组分配比的力学性能实验结果如图3 - 3 ( a ) 、( b ) 、( c ) 所示,髓加 入弹性体比例的增大使材料断裂伸长率及缺口冲击强度大幅提高,但导 致材料较大的拉伸强度损失,s b s 的强度保持率最高,e v a 的增韧效果 最差。s b s 则具有更高的弹性模量,因此加入增韧时可产生更小的强度 损失。但由于s b s 是一种弹性体,m f r 极小,过多的加入虽然可使冲击 强度增大,但m f r 下降的很多,因此e v a 代替部分s b s ,e v a 的 m f r 比s b s 高得多,并且e v a 与s b s 也会产生一种协同作用,所以使 材料的高冲击强度,高熔体流动速度率同时得到满足。 弹挫体台基( t , ( a ) 一3 8 一 d皇“q孽一辅 第3 章结果与讨论 薄 耋 馨蛆 弹性体含量( y ,t ( b ) 弹挂体含量( y * 卜s b s 和e v a 协同作用2 - s b s3 - e v a 图3 - 3 弹性体种类及含i x t 2 学- 性能的影响 3 9 一 蛆 柏 孤 珏 舶 幅 伯 5 鼍jf雠瞎惟殳菇 墨垄婆查兰塑主兰焦造塞 3 4 偶联剂的选择 由于p p 是非极性有机物,与无机填料的分子结构及物理形态极不相 同,二者相容性差,共混时由于相容性不好,不能紧密结合在一起,影 响材料性能的提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在共混物中添加偶联剂,试验 结果见表3 1 。 表3 - i 偶联剂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偶联剂种类 i ( j m ) o 。( m p a )e w ( m p a ) 不加偶联剂2 9 硅烷偶联剂4 3 钛酸酯偶联剂5 9 1 4 1 9 2 1 1 4 1 5 1 5 0 4 1 5 4 3 铝酸酯偶联剂5 8 2 0 1 5 2 1 ( 树脂为8 4 碳酸钙1 5 偶联剂为1 ) 从表3 - 1 中可见,加入偶联剂提高了缺口冲击强度,弯曲强度和弯 曲模量。这表明偶联剂有效地改善了p p 与无机填料之间的相容性。3 种 偶联剂对材料力学性能影响相差不大,考虑到工艺性和成本,我们选择 了钛酸酯偶联剂。 3 5 改性剂用量对冲击性能的影响。 共混体系得缺口冲击强度与改性剂( s b s e v a ) 用量的关系如图4 所示。有图3 - 4 可以看出,4 种共混体系得缺口冲击强度均随改性剂用量 的增加而提高。但变化情况不尽相同,其中p p e v a 共混体系增韧效果 最差。其他3 种体系在改性剂用量小于1 7 份时,p p s b s 增韧效果最好, 当改性剂用量大于1 7 份时,p p s b s 二元共混体系比p p s b s e v a 三元 共混体系增韧效果差一些。 o5t o1 52 口2 5 d q 酸性斋l 用量。【) l p p e v a :2 一p p s b s ; 3 一p p s b s e v a 其中m ( s b s ) :m ( e v a ) = 1 :1 : 4 p p s b s e v a其中m ( s b s ) :m ( e v a ) = 1 :2 : 图3 4 改性剂用量与缺口冲击强度的关系 对于p p s b s e v a 三元共混体系而言,s b s 与e v a 不同配比时( 质 量比为1 :1 和1 :2 ) 增韧效果也不同,在改性剂用量( s b s ,e v a 总用 量) 为1 7 份以下时,m ( s b s ) :m ( e v a ) = 1 :l 时的增韧效果较优,而当改性 剂用量在1 7 份以上时,m ( s b s ) :m ( e v a ) = i :2 时的增韧效果较好。上综实 验结果可解释如下:e v a 为极性高分子弹性体,其溶解参数占为1 8 2 0 t ,硎一,与p p 非极性高分子( p p 溶解度参数占为1 6 1 1 6 5 ,c 聊一) 相容性一般,而p p 与s b s ( s b s 溶解参数占为1 8 1 1 8 5 j c m - n ) 相容性很好。故4 种体系中,以p p e v a 体系增韧效果最 差。p p s b s e v a 三元共混体系于p p s b s 二元共混体系比较,则互有优 珏 h 弛 博 伯 坦 伸 o o ne、xr一世嘲峒殳口髫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劣。在改性剂用量低于1 7 份时p p s b s 二元共混体系较优。在改性剂用 量大于1 7 份时,三元体系较好。这可能与共混体系所形成的相态结构有 关。根据橡胶增韧机理可知,作为增韧剂的分散相的相畴尺寸有一最佳 值,太大或太小均不宜。因p p 与e v a 的相容性比p p 与s b s 相容性稍 差,故三元共混体系得分散相相畴尺寸可能介于p p s b s 与p p e v a 之 间。而p p 与s b s 溶解度参数几乎无差别,所以形成的分散相相畴尺寸 可能小于最佳值;p p 与e v a 的相容性稍差,所形成的分散相相畴尺寸 可能大于最佳值,这样。在某一范围的配比情况下,三元共混体系 p p s b s e v a 的分散相相畴尺寸就可能处于最佳值区域。此时增韧效果将 明显优于二元共混体系( 改性剂用量高于1 7 份时) 。 共混体系不同配比对无缺口冲击强度的影响如图3 5 所示。图3 5 可以看出,随改性剂用量的增大,无缺口冲击强度明显增加,m ( s b s ) : ( e v a ) = 1 :l 时比m ( s b s ) :( e v a ) = l :2 时增加幅度大。 1 - - p p e v a s b s 其中m ( s b s ) :1 1 1 ( e v a ) = l :2 2 - - p p e v a s b s 其中i n ( s b s ) :m ( e v a ) = l :1 图:3 - 5 改性剂用量与无缺口冲击强度的关系 鼍_基捌_褡霓鉴_孵 第3 章结果与讨论 3 6 改性剂用量与拉伸性能的关系 共混体系不同配比与材料拉伸性能的关系如图3 - 6 和图3 7 所示。 改性剂甩量荇 i i p p s b s e v a 其中m ( s b s ) :m ( e v a ) = 1 :1 2 - - p p s b s e v a 其中m ( s b s ) :m ( e v a ) = 1 :2 图3 - g 改性剂用量与拉伸强度的关系 敬蛙女佣量,抒 l - - p p s b s e v a 其中m ( s b s ) :m ( e v a ) = 1 11 2 - - p p s b s e v a 其中m ( s b s ) :m ( e v a ) ;l :2 图3 7 改性剂用量与断裂伸长率的关系 - 4 3 - 醯 播 韪 抖 ed乏世麟殳捌 啪 矾 鼬 借 #、瓣率璧蹦瞥 黑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由图3 - 6 。可以看出,随改性剂份数的增加,无论s b s 与e v a 的质 量比是1 :l 还是l :2 ,材料拉伸强度均呈明显下降趋势,当n l ( s b s ) : m ( e v a ) = 1 :1 时,材料拉伸强度下降趋势比m ( s b s ) :m ( e v a ) 2 1 : 2 时缓。由图3 7 可以看出,随改性剂份数增加,两种配比材料的断裂伸 长率均明显升高,但m ( s b s ) :m ( e v a ) = 1 :1 时,断裂伸张率增加 更明显。s b s 与e v a 并用于p p 增韧改性,当改性剂用量大于1 7 份时, 有明显的协同效应,当i n ( e v a ) :m ( s b s ) = 1 :l 时改性剂用量为3 0 份时,三元共混体系缺口冲击强度达到2 3 8 ,m 2 ,分别是p p ,e v a 和 二元共混体系缺口冲击强度的2 1 6 倍和1 2 7 倍。 经过反复实验摸索,我们最终确定了以s b s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