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在北宋名目繁多的乡兵组织中,强壮和义勇以其规模大、 存在时间长、管理体制完备而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分三个部 分对北宋的乡兵组织强壮和义勇作了个案的研究。 在第一部分强壮、义勇的沿革兴废中,本文以时间为轴, 分强壮的建立、发展和废罢( 宋真宗咸平三年至仁宗庆历二年) 义勇的建立、发展( 仁宗庆历二年至神宗熙宁初) 义勇的演 进和逐步融入保甲( 神宗熙宁初至神宗元丰四年) 义勇的部分 恢复( 神宗元丰八年至北宋灭亡) 四个部分详细的考察了强壮、 义勇在北宋一朝的兴废沿革,展示了北宋强壮和义勇在不同历史 阶段的发展和演进。 在第二部分强壮、义勇的管理中,分强壮、义勇的征募 强壮、义勇的待遇强壮、义勇的编制与兵力分布强壮、义勇 的训练教阅强壮、义勇的职能强壮、义勇的补充、拣放与承 替强壮、义勇的军事领导体制七个部分考察了强壮、义勇的管 理。 在第三部分结语中,以强壮、义勇的战斗力为切入点,从土 地占有状况、阶级结构、技术条件三方面展开论证。指出,自唐 中叶以后,征兵制存在的基础已失去。揭示了北宋自中期以后, 以恢复征兵制为主要内容的兵制改革遭到失败的根本原因。 a b s t r a c t a m o n g v a r i o u s t r o o po r g a n i z a t j o n i nt h en 0 n h e r n s o n gd y n a s l y , q i a n g z h u a n ga n dy i y o n gp i a ya ni m p o r t a n tp a r tf b rt h e i ri a r g es c a l e ,l o n g d u 阳t i o na n dg o o d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 t h i sp a p e ri sac a s es t u d yo ft h et w o o r 9 a n i z a t o n s t h ep a p e r f a s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p a r tf o c u s e so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e v 0 l u t i o no fq i a n g z h u a n g a n dy i y o n gi nd i f 艳r e n tp er i o d so fn o r t h e r ns o n gd y n a s t yt h ed i s c u s s i o ni s m a d ef r o mf o u ra s p e c t s :f i r s t ,t h ee s t a b s h m e n t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a b o i i t i o no f q j a n g z h u a n g ( 1 0 0 0 1 0 4 2 ) ,s e c o n d ,t h ee s t a b i i s h m e n ta n dd e v e i o p m e n to f y j y o n g ( 1 0 4 2 1 0 6 8 ) ,t h j r d ,t h ee v o i u t i o na n dg r a d u a im e r g i n gj n t ob a o j i ao f y i y o n g ( 1 0 6 8 1 0 8 1 ) ,f o r t h ,t h ep a r i i a ir e s u m p t j o no fy i y o n g ( 1 0 8 5 1 1 2 7 ) p a r tt w od j s c u s s e st h em a n a g e m e n to fq i a n g z h u a n ga n dy i y o n gf r o m s e v e na s p e c t s n a m e l y ,t h er e c r u i t ,t 1 1 et r e a t m e n ta n ds a i a d t h et r o o ps i z ea n d d i s p o s i t i o n ,t h et r a i n i n ga n dp a r a d e ,t h ed u t yt h ef i i n gu pa n dr e p i a c e m e n to f s o i d i e r sa n dt h em i t a r yi e a d e r s h i ps y s t e mo fq i a n g z h u a n ga n dy j y o n g p a r tt h r e ej st h ec o n c i u s i o n t h ea l t h o r nc l a i m st h a tt h eb a s i so fr e c r u i t s y s t e mh a di o s ts j n c et h em j d t 矗n gd y n a s v t h e nt h ea u t h o rf u r t h e ra n a i y z e s t h er e a s o n so ft h ef a j j u r er e c r u j ts y s t e mw i t hr e c r u i tr e s p o n d e n ta si t sm a i n c o n t e n t t h ea n a i y s i sj sm a d ef r o mt h es t a r i n gp o i n to fm i l i t a wp o w e ro f q j a n g z h u a n ga n dy j y o n g ,a n dt h r e ea s p e c t s :i a n do c c u p a t i o ns i t u a t i o n ,r a n k s t r u c t u r ea n dt e c h n j c a ic o n d j t j o n k e y w o r d s :n o 柏e m s o n gd ”a s 叫q j a n g z h u a n gm y o n g 北宋的强壮和义勇 在中国古代史上,北宋以其经济繁荣、文化昌明占有重要的地位。在经济 上,北宋一朝生产发达,贸易繁荣。在文化上,北宋不仅拥有先进的技术,其 在哲学、史学、文学艺术上的成就更为世人所注目。但与之极不相称的却是国 势的“积贫积弱”,军事上的怯懦无能。这一矛盾现象一直为宋史学界所关注。 而无论是北宋时人,还是后世的史家,都将宋代的军事制度作为导致这一矛盾 现象的重要原因,其中募兵制与征兵制的优劣则又成为问题的焦点。北宋的禁 军实行募兵制,乡兵则多为征召。募民为兵,还是寓兵于农,北宋一代始终存 在着激烈的争论。无论是真宗、仁宗时的大籍强壮,还是神宗时义勇戍边、团 结保甲,都含有部分地恢复征兵制,实现兵农合,以改变北宋财政匮乏、国 防虚弱的目的。在北宋王朝进行的一系列旨在富国强兵的兵制改革中,如何对 待乡兵既是争论的焦点,又是变革的重点。从总体上看,目前国内外,对北宋 乡兵,尤其是对乡兵的个案研究还比较少。丽在宋代名目繁多的乡兵组织中, 强壮与义勇最为典型。首先,强壮和义勇的存在发展几乎与北宋王朝相始终。 其次,规模大,分布广,管理体制较完备。更重要的是在北宋进行的历次变革 中,强壮和义勇都首当其冲,其命运也随着北宋的国运而兴衰无常。因此,本 文以北宋乡兵组织中的强壮和义勇为研究对象,对强壮和义勇的沿革兴废、管 理、分析评价等方面作一个全面的考察,希望通过这个案的研究,使我们能 够对宋代的乡兵组织有一个更深刻细致的了解,从而更全面地评价宋代的军事 制度。 一、强壮、义勇的沿革兴废 宋代的军事力量由四部分构成:禁军、厢军、乡兵和蕃兵。乡兵即民兵,“乡 兵者,选自户籍,或土民应募,在所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也。”,强壮和 义勇都是宋代的乡兵组织。宋史兵志中称河北河东强壮、陕西义勇,但二 者有明显的承替关系,由强壮的建立发展,到改强壮为义勇,再到元丰时义勇 融入保甲,强壮和义勇经历了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纵观强壮义勇的兴废沿革, 大体可分为四个阶段。1 宋舆宗成平三年( 1 0 0 0 年) 至仁宗庆历二年( 1 0 4 2 年) , 强壮韵建立、发袋和痰罢。2 。仁寒庆历二年( 1 0 4 2 年) 裂神宗黧拿褪,义勇熬 建立、发展。3 。神宗熙宁初楚神宗元事四年,义勇的演进和逐步融入保甲。4 元丰八年( 1 0 8 5 年) 至北宋灭亡,义勇的部分恢复。 l 。强柱鼢建立、发装和疲罢( 宋囊容藏警三每至仁寨庆掰二年) 强壮 乍为一罩巾乡兵组织,五代肘就蠢,“河北、河东强壮,自五代时滚、 霸诸州已有之”“1 。北宋建立之初,继承了五代时征召乡兵的作法,但史料 中并秃关于强轻静记载。宋囊宗裁缝帮霞螽,辽静鬻侵秀霹剧,夏翊一豢李继逶 也不断骚扰寒的鼹l e 边境。必巩固国防,真宗成平三年( 1 0 0 0 年) 十二月,“始 诏河北民家二丁、三丁籍一,四丁、五丁籍二,六丁、七丁籍三,八丁以上籍 醑为强壮。蔽百入为指挥,饕指挥使,诲入为都,鬻正鬻鄱受二入,节级褡入。 联在置矮引”,酋先在河j g 路按丁国籍民为兵,据建强壮,作为北宋正规军 的后备力量和补充。真宗成平六年( 1 0 0 3 年) 三月,李继迁政陷灵州,西北边 事荐度吃紧,除河北外,北宋政府又予避京诸矫“营、罄、宋、毫、舔、蔡、 汝、颡之阁点集乡树,拣选强壮,缀五七万人”“3 ,强壮蟪征召范围扩大到 了京东、京两、淮南诸路。 宋真宗景德元年( 1 4 年) ,暹以夺回被璃整寨占领的关南遥嚣先名,大举 囊经,寒廷“遥使分诣涎她、淫拳嶷强凝,馔痒兵给粮调练,菲缘边即分蚕迭 教,敌骑入寇,悉入守城,寇退放营农”。1 ,猩河北、河东两路点集强壮,分番 教阅,作为守城之兵。强壮在抵御辽的避攻巾,也超蜀了一定的作用。荣德元 筝( i 0 4 年) 卡鬟,辽重兵进攻濠嫂,“蚕夜攻域,毒鼓线本之声,翔予遥压, 大设攻嶷,知州、西京左藏库使攀延渥率州兵、强壮,愈十数日, 多所杀伤”,辽军“竟弗能克”“3 。景德冗年( 1 0 0 4 年) 十二月,宋辽订疵“瀵 端之爨”,两渴、 莛京强壮多被遣散羟农。“( 豢德露年十二月) 辛,遣缆安抚 河北、京东。,丙戍,遗使抚谕怀、孟、泽、潞、郑、滑等州,放强壮归 农”,景德二簪( 1 0 0 5 年) 正月,“放河北诸卅f 强妆归农,令有词市耕牛给老”。“7 此后, 宋辽之籍经掰了一个较长静霖平霹褒,臻巷鬯“鲻器不复露习,其籍多亡”, 强壮的发展进入低潮。 仁宗宝元元年( 1 0 3 8 年) ,赵元吴称帝,建立西爱,麓北宋分庶抗礼,西托 边境秀发吃繁,宋廷霉次大豁强箍备逮。 二宗滚定元年( 1 0 4 e 年) 六月“荦辰, 诏陕西、河北、河东、京东西等路,量州县户口,籍民为乡弓手、强壮,以备 盗贼”1 ;“康定元年正月,诏陕西募强壮备边”0 1 在河北、河东、京东西等 路增加强壮的数量,并初次在陕西路征召强壮。康定元年( 1 0 4 0 年) 十二月, 诸路将所籍乡兵上奏兵部,“河北强壮在籍者儿二十九万三千。河东十四万四千”“ 至此,仅河东、河北两路即有强壮近三十四万,成为北宋国防的一支重要力量, 强壮的发展也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 2 义勇的建立和发展( 仁宗庆历二年至熙宁初) 仁宗康定、庆历年阃元吴对宋朝发动的三次大规模进攻,均以宋朝的惨败 告终。三川口之战,“刘平、石元孙等败没死者以万计,正兵益少”“”;好水川、 定川寨两战,宋军全军覆没。宋政府深感兵力不足。在与契丹、西夏的作战中, 部分强壮表现出了较强的战斗力。但强壮也暴露了数量臃肿、纪律较差的缺点。 河东路转运使文彦博在他的乞河东依陕西例点强壮中写道“臣今遍巡 历到诸州军,窃见所点到强壮太多而不精”“。仁宗庆历元年( 1 0 4 1 年) 十月, 知并州杨偕亦奏道,“今发农卒赴边,虑在路逃逸及临阵退缩,不禀号令,请姒 军法从事。”1 正兵不足,且战斗力较差,弓手强壮等乡兵叉多而不精。在这种 情况下,宋政府一面召募部分乡兵为禁军,“两河强壮虽别名义勇,亦有隶宣毅 者。”“;“( 庆历元年八月) 甲午,诏京东等路弓手、强壮愿隶宣毅军者,指挥 使以下降一资,押宫以下听如故,仍差朝臣二员晓谕招补之。”“”;“刺环庆 路保毅、强壮人为军”“”。另一方面,在强壮中裁汰老弱,选择其精锐者组成 义勇军。仁宗庆历二年( 1 0 4 2 年) ,宋政府拣刺河北、河东两路强壮为义勇。“( 仁 宗庆历二年二月) ,又诏河北诸州强壮,自三月后并赴州阅习,委知州择其强劲 者,刺手背为义勇军,不愿者释之而存其籍,以各守葺城池,”“河东 拣籍如河北法”“”英宗治平元年( 1 0 6 4 年) ,又在陕西路大刺义勇。“治平 f j i j ,谅祚复谋入寇,议者数请为边各,韩魏公当国,遂委陕西提刑陈述古准宝 元、康定故事,复籍三丁之一为义勇,盖以陕西视两河初无义勇故也。“”3 ; “治平元年,诏陕西除商、虢二州,余悉籍义勇。凡主户三丁选一,六丁选二, 九丁选三,年二十到三十材勇者充,止涅手背。”。”由以上几条史料可以看出, 河北、河东两路的义勇均为从强壮中拣选,兵源不足则籍民丁补充,而陕西路 的义勇则是依照两河从民丁中按比例征籍的。河北、河东、陕西三路的义勇是 对强壮的继承和发展,强壮和民丁是义勇初建时的主要来源。不过,强壮和民 丁并非义勇的唯一来源。神宗熙宁三年( 1 0 7 0 年) 九月,秦风经略安抚使上奏, “乞令保毅军已于丁数内拣刺充义勇者,与免承认保毅。川”;“( 仁宗庆历二年) 三月,诏简河东弓手有武勇者不刺面为义勇指挥”部分河东弓手和保毅 也被改刺为义勇。英宗治平初,宰相韩琦在上奏中称“今之义勇,河北几十五 万,河东几八力“;英宗治平元年( 1 0 6 4 年) ,宋政府又采纳韩琦的建议,在 陕西路征召义勇十三力八干四百六十五人o ”,河北、河东、陕西三路义勇达三 十六力之众。“三路乡兵,唯义贝为最l l ”。“”仁宗厌历二年( 1 0 4 2 年) ,河北、 河东拣强壮为义勇之后,强壮基本上为义勇所代替,但强壮并未完全退出历史 舞台。对于不愿刺手背为义勇的强壮,“释之而存其籍,以备守葺城池”d ”。神 宗熙宁四年( 1 0 7 1 年) ,在长编中也有有关强壮服劳役的记载。从元祜八 年( 1 0 9 3 年) 十一月大臣苏轼的上奏中可以断定,至少到神宗熙宁七年( 1 0 7 4 年) ,强壮仍然存在,但数量已经很少。“。而神宗熙宁九年( 1 0 7 6 年) 关于诸路 民兵、义勇数量的统计中已没有强壮“。此外,神宗熙宁二年( 1 0 6 9 年) 十月, 知沧州李寿朋曾以荒地招募强壮”“,但这只不过是沿用了强壮之名,与本文所 考察的乡兵组织强壮并无直接关系。 义勇与强壮既有明显的上下承替关系,在征召范围、比例、待遇等方面又 有很大的不同。( i ) 征召的范围不同。强壮的征籍是以丁口为标准,不分主、 客的,强壮既有选自主户,又有选自客户的。“。而义勇则只从主户中征召,“河 东、河北义勇,。皆简强壮并钞民丁涅手背为之。户三等以上置弩一,当 税钱二千;三等以下官给”。“,无论三等以上或三等以下,均为主户。英宗治 平元年( 1 0 6 4 年) ,陕西路大籍义勇时也是以主户为征籍对象啪1 。( 2 ) 征召的比 例不同。“是岁始诏河北民家二丁、三丁籍一,蹈丁、五丁籍二,六丁、七丁籍 三,八丁以上籍四为强壮”:“自后朝廷差吴遵路等于河东路点差到强壮 共一十四万三千余人,是皆两丁内点一丁充强壮,”m 1 大致为二丁籍 一。而两河义勇则是拣选强壮而成,“拣十之七为义勇”m 3 ,换算一下,拣选比 例应大致为三丁籍一。陕西义勇“凡主户三丁选一,六丁选二,九丁选三, 材勇者充。”。”拣选比例也是三丁籍一。( 3 ) 待遇不同。北宋的正兵一般都要刺 面,以防逃跑。作为乡兵的强壮不刺青,而义勇则要刺手。“,年二十至三 十材勇者充,止涅手背。”。“:河北诸卅i “委知州择其强劲者,刺手背为义勇 军”。“。在武人地位低下的宋代,刺青是屈辱的标记,意味着封建政府对义勇 4 人身控制的加强,但也说明了北宋政府对义勇的依重。( 4 ) 强壮与义勇的管理 不尽相同。比较而言,义勇的管理、教阅要更规范严格。“河北、河东义勇, 各营于州,岁分两番训练,上番给俸廪,犯罪断比厢军,下番比强壮。”“”不仅 要按时训练,还给予定俸廪,犯罪也要按军法处置。 可以看出,仁宗庆历二年( 1 0 4 2 年) 是强壮和义勇发展的转折点。北宋政 府出于裁汰老弱,提高战斗力,补充正兵不足,加强国防的目的,拣选强壮、 民丁或其它乡兵| j 的精锐,组成义勇,并强化了对义勇的管理和训练,使之更 接近正规军。 西北三路( 河北、河东、陕西) 的义勇建立之后,并未随着西北边事的缓 和而废罢,在分番教阅、待遇、补充等方面逐步加以完善,义勇进入了平稳发 展阶段。“( 庆历) 六年三月十一日,资政殿大学士程琳自知大名府还,言:河 北义勇人员军士。乞今后每年入冬,只令教阅一月,即便放散,从之。川“1 ;“( 庆 历) 六年六月二十七日,知并州郑戬言:本路义勇乡兵,虑因循惰废武艺, 乞下经略司每岁九月农隙之际分两番,数多处分四番,番于本县教半月,逐州 军吏教半月,放归田里,从之”“。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期,义勇每年都要分 番教阅,以保持战斗力。即使不当上番训练,义勇也不同于普通百姓,“( 仁宗 庆历二年四月) 又诏河北教阅义勇指挥,令番休于家,其惰游不业农者,听其 家长告官,重行科责。”“”受到严格的控制与监督;同时对在籍义勇,减免一定 的差役并给予定经济资助,“( 仁宗庆历二年八月) 乙酉,诏河北诸路州军, 自修城籍强壮、刺义勇,颇妨农时,应见役去处,并令放免。”1 :“( 英宗治平 三年) 十月二十五日,枢密院言,陕西新刺义勇,内秦、陇等一十二州, 如遇缓急勾抽防托时,日支口食米二升,各酱菜钱三十文,人员下马亦 支草粮,放散臼住,从之”“;为了保证义勇满员,宋政府还制定了一套兵员 补充办法。仁宗庆历二年( 1 0 4 2 年) “闰九月,诏河北路义勇乡兵死而其家有丁 壮者,令逐处选填之。”“”;“嘉裙四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大名府路安抚使李昭 亮占:河北州军见阙义勇,乞以来年为始,三年内并令补足,。,从之, 仍仰河北都转运司、逐路安抚司,令辖下州军于每年勾集义勇教阅时,具旧管 及补填见阙人数以闻。”“”每年义勇教阅时,都要将原管和补填的义勇人数上报。 对补填义勇不力的官吏,还要惩治。“英宗治平元年四月,诏以河北州县官吏补 义勇不足,令转运司劾治之,” 3 义勇的演进和逐步融入保甲( 神宗熙宁初至神宗元丰四年) 治平四年( 1 0 6 7 年) 正月,英宗去世,太子赵顼即位,是为宋神宗。熙宁 二年( 1 0 6 9 年) ,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新法。这次变 法的目的是富国强兵,正如王安石所说:“修吾政刑,使将吏称职,财谷富,兵 强而己”【4 9 1 。在军事上,推行保甲法是重要的改革措施之一。熙宁三年( 1 0 7 0 年) 十二月,颁布畿县保甲条例,每十户为一保,选保长一人:五十户为 一大保,选大保k ;i 。人保为一都保,设都、副保正两人。主、客户家有两丁 以上,选一人为保丁,自置弓箭等武器进行训练,平时维持社会治安,还可部 分地代替军队,达到消募兵骄志,省养兵财费的目的胪o 】。保甲法首先在开封地 区实行,以后逐渐推行到全国,得到很大的发展。在这种大环境下,义勇的发 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趋势: ( 1 ) 义勇的拣选受到重视。“神宗熙宁元年五月二十五日,枢密使吕公弼 言:请以河北义勇每指挥使少壮人材事艺者一百人为上等,手背添刺上等 二字,量免户下支移折变,别团聚一处合阵子教阅,依日限放散,并给口食, 逐州甲仗库支樯逐人衣甲器械,别库题号姓名、排场,候教阅勾赴库,披带已 及百人,更有武艺出众者,亦籍定姓名,候有阙依次补填。从之。”l 】;“同目 ( 神宗熙宁元年五月二十五日) ,枢密院言:义勇人员长行内有胆勇心力者, 并令本州籍为一等,用备非时捉杀群党贼徒,候有功效,当议量材优与,并呈 试三等试艺,内上等许诸色人自陈,中下等许义勇乞试。,从之”p “。在第一 条材料中,每指挥选一百人为上等义勇,专门进行训练。除教阅日给口食外, 还免户下支移折变,待遇更为优厚。在材料二中,将义勇人员长行中有胆有谋 者籍为一等,用于捉杀群党贼徒,有功者还许呈试武艺,依等升迁。宋朝政府 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提高义勇的战斗力。给予更多的优待则使部分义勇的待遇 开始接近实行募兵制下的北宋正规军。 ( 2 ) 上番教阅的制度化、规范化。“( 神宗熙宁元年) 十二月,诏河北义勇, 县以岁阅;当阅于卅i 者,宜分番,岁以一番;灾伤当罢者,听旨。其以指挥分 番者,大名府五十三为四番,真定、瀛、溜、相、博自三十九以及十二并 为三番。德、祁、保、通利自十一以及四并为二番。九指挥已上者再分 本番为三,教始十月,止十二月;六指挥已上者再分本番为二,教始十月,止 十一月,终满一月罢遣。”( 5 3 1 规定义勇每年在县教阅,上州教阅则按本州义勇指 6 挥数分番进行,并划定了详细的分番标准和上番的时州。神宗熙宁二年( 1 0 6 9 年) ,根掘各路义勇分番教阅的具体情况,对原有的分番办法又进行了修改。“二 月,诏自来河北路诸州军义勇,每年轮番上州教阅指挥,多处十余年方遍,已 令每州轮添上州教阅:陕西、河东路各系每年轮番,并须经隔年岁未遍,令陕 西环、庆、秦、延、渭、邻、陇、部、仪、泾、原、宁一十二州别行指挥 外,其余州军依河北重别分作番次,每年轮一番上州教阅,满一月日放散,仍 自今年起敦月闩为始。如遇灾伤,皿合权罢,亦须奏取朝旨。八月,诏河北、 陕西、河东都转运司,令不当轮番上州义勇亦于本县教阅一月日放散。”【5 4 j 莺新 划分了番次,上州教阅更加频繁,不当轮番上州的义勇也要每年于县教阅一月, 即使受灾州县应于停罢的。也要奏请朝廷裁决。可以看出,与以前相比,义勇 上番教阅的随意性减小了,上番更为频繁,制度也更加严格。 ( 3 ) 义勇开始分番出戍,部分承担j b 宋正规军的职能。效法唐代的府兵制, 以乡兵代替正兵,实现兵农合一,在仁宗庆历年间大臣就屡有建言,但真正走 向实践,是从神宗熙宁年间的王安石变法开始的。神宗熙宁二年( 】0 6 9 年) 十 二月,在宋神宗、王安石、陈升之、吕公弼等人之间有个关于义勇上戍的讨 论。“十二月,帝言:义勇可使分为四番出戍。吕公弼日:须先省得募兵, 乃可议此。安石日:计每岁募兵死亡之数,乃以义勇补之可也。陈升之欲令 义勇以渐戍近州,安石日:陛下若欲变数百年募兵之弊,则宜果断,详立托睇4 , 不然,无补也,帝以为然,曰:须豫立定条法,不要宣布,以渐推行可也。 两府议上番,或以为一月,或以为季,且令近戍。文彦博等又言难使远戍, 安石辩之甚力。”无论是宋神宗、王安石,还是陈升之、吕公弼、文彦博, 虽然在义勇出戍的具体办法上存在争论,但对义勇代正兵出戍都没有异议。神 宗熙宁三年( 1 0 7 0 年) 七月,神宗采纳泾原经略使蔡挺的上奏,诸路义勇仿效 泾、渭、仪、原四州分两番出戍,“与正兵相参战守”,并在戍边期间享受与正 兵相同的经济待遇【5 6 1 。义勇分番出戍,在强壮、义勇的发展进程中。进而在宋 代兵制发展史上,是一个转折点。作为乡兵的义勇由原来作为正规军的后备力 量,承担守城运粮、维持地方治安等有限的国防任务,开始与正兵一同戍守边 地,并享受与正规军相同的经济待遇,它标志着义勇在功用上发生了本质的变 化。 除上述三个特点,这一时期义勇的发展还明显呈现出另一个趋势,那就是 7 义勇丌始逐步与保甲融合。在保甲推行之前,“三路乡兵,唯义勇为最盛”【5 7 1 , 而在保甲法推行之后,保甲成为北宋最基本的乡兵组织。义勇、保甲虽同为乡 兵,但二者有明显的差别。( 1 ) 征召的比例不同,前文已述,义勇的征召比例 一般为三丁取一,而保甲则二丁取一。( 2 ) 分番教阅的时间、地点不同。神宗 熙宁五年( 1 0 7 2 年) 七月,“帝问王安石义勇事如何,安石日:宜先了河东一 路。河东i 口制,( 义勇) 每年教一月,今令上番巡检下半月或十日, 情无不悦。”1 5 8 1 义勇 一般上州教阅一月,而保甲赴县教阅,u o f 【i 】也较短。( 3 ) 功用不同。前文已述, 义勇除作为正规军的后备力量承担守城、运粮等辅助性的军事任务外,还要上 番屯戍,甚至真接参加作战,而保甲主要用来维护地方治安。既然义勇与保甲 有显著的差别,就存在一个如何处理二者关系的问题。关于河东路义勇与保甲 的关系,宋史卷一百九十一,兵五乡兵二中有一段比较集中的史料记载。 “( 神宗熙宁五年) 闰七月,执政同进里河东保甲事,枢密院但 欲为义勇、强壮,不别名保甲。王安石日:此非王安礼初议也。 帝曰:今以三丁为义勇,两丁为强壮,三丁远戍,两丁本州县巡检 上番,此即王安礼所奏,但易保丁为强壮。人习强壮久,恐别名, 或致不安。安石日:义勇非单丁不替,强壮则皆第五等户为之, 又自置弓弩及箭寄官库,须上教乃给。今以府界保甲法推之河东, 盖宽利之,非苦之也。帝日:河东义勇、强壮,已成次第。今欲 遣官修义勇强壮法,又别令人团集保甲如何? 安石日:义勇要见 丁数,即须隐括因团集保甲,即动而两业就。今即差官隐括义 勇,又别差官团集保甲,即一事分为两事,恐民不能无扰。帝卒从 王安石议。 可见,作为变法派代表的王安石主张在以义勇、强壮为主要乡兵组织的河 东路,仍然团结保甲,以保甲来整合以义勇为代表的各种乡兵组织,而枢密院 和宋神宗却倾向于在河东路保留义勇、强壮,“不别名保甲”。显然,王安石的 观点占了上风,“帝卒从王安石议”。神宗熙宁五年( 1 0 7 2 年) 九月,王安石在 与其他大臣们的讨论中又说道:古者民居则为比,今令两丁即为义勇,与 两丁之家同籍为保甲,居则为大小保长,征戍则为义勇节级、指挥使,此乃三 代六卿六军之遗法”,家有两丁而被籍为义勇的改团保甲,就使一部分 义勇转成保甲,更重要的是,乡豪“居则为大小保长,征戍则为义勇节级、指 s 挥使”,实际上使义勇和保甲互为表里,在管理上趋于划一。 随着王安石变法的进一步展开,义勇与保甲的融合进一步加强。( 1 ) 义勇、 保甲上番教阅的时问、地点及教阅办法趋于一致。原本义勇与保甲上番教阅在 时间地点、实施办法上有很大的不同。神宗熙宁九年( 1 0 7 6 年) “四月二十五日, 诏河北西路义勇、保甲,分三十六番,随便近村分于巡检县尉下番,半月一替。 岁于农闲月,并下番人并令所辖巡检县尉择宽广处,聚教五日放,四路准此。州五路义 勇、保q 1 均就近于巡检县尉下上番,在上番时问、教阅地点、分番办法上,义 勇与保甲采用相同的标准。( 2 ) 管理机构趋于统一。熙宁初保甲隶司农寺,而 义勇隶兵部。神宗熙宁七年( 1 0 7 4 年) 十月“戍辰,诏河北、河东路当差管勾 训练义勇保甲官,并令提举义勇保甲司奏举”。“2 1 无论是管勾训练义勇保甲官, 还是提举义勇保甲司,义勇和保甲的管理机构趋于统一。“( 元丰) 五年诏应缘 义勇保甲事,并隶枢密院,”呻1 ,神宗元丰五年( 1 0 8 2 年) ,义勇、保甲又 统归枢密院管辖。( 3 ) 义勇、保甲开始负担相同的功用。在初置保甲时,保用 的功用侧重于维护地方治安,而义勇则侧重于承担一些辅助性的国防任务,或 与正兵相参战守。随着义勇保甲的融合,义勇开始更多地参与追捕盗贼、维持 地方治安。“( 神宗熙宁八年) 十二月三日诏:五路义勇并与保丁轮充及检察盗 贼,有违者并致于法。”川“1 随着王安石变法的深入,义勇的数量也因不断的融 入保甲而日益萎缩,从神宗熙宁初的四十二万余人【6 5 l ,减至神宗熙宁九年( 1 0 7 6 年) 的不足二十五万人”“。 王安石罢相后,变法在宋神宗的主持下继续向前发展。神宗元丰二年 ( 1 0 7 9 年) 九月,“壬辰,内出教阅格行之,步射执弓,发矢运手,皆有 法,凡千余言。,其后中书枢密院又请河北、陕西义勇保甲皆如诸军诵教 阅法,从之。”“7 3 河北、陕西的义勇保甲和正兵一样也要诵教阅法。神宗元丰二 年( 1 0 7 9 年) 十二月,“荆南请籍民为义勇,其法取于主户之双丁,十户为甲, 五甲为团,皆有长,又择邑豪为总首,农隙教以武事,官给其粮。”脚荆南在籍 义勇时“取主户之双丁”,义勇与保甲的主要区别,即征籍比例的不同,也趋于 淡化。神宗元丰四年( 1 0 8 1 年) 正月,“庚戍,判兵部蒲宗孟言:开封府界惟 有保甲,无义勇,五路义勇、保甲教习之法,事体略同,给钱粮亦不相远;今 上番集教,五路即立一法,不得独异于府界。欲乞五路义勇并排为保甲,所贵 民兵法出于一,上批:五路义勇宜悉改为保甲。尔后丁口增减,并依 9 见行保甲法。河北河东第四等,陕西第五等以上,每户及五丁以上者取两丁, 令兵部具划一以闻。其旧管人员,节级即改为正、长”“”,五路义勇全部改成 保甲,就使义勇与保甲正式合二为一。至此义勇在熙丰年间的发展,以义勇最 后合入保甲而告以段落。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义勇融入保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不同的地区,义勇的发展进程也不尽相同,至神宗元丰四年( 1 0 8 1 年) 之前, 义勇与保q 1 足并存的。 4 义勇的部分恢复( 神宗元丰八年至北宋灭亡) 神宗元丰八年( 1 0 8 5 年) 三月,宋神宗去世,年仅1 0 岁的太子赵煦即位, 是为哲宗。哲宗年幼,英宗皇后高氏垂帘听政,重用司马光等人,打着“以母 改子”的旗号,废除新法。神宗元丰八年( 1 0 8 5 年) 七月,“诏府界、三路保甲, 自来年正月以后并罢团教,仍依义勇旧法,每岁农隙赴县教阅一月,其差官置 场、排备军器、教阅法式、番次、按赏费用,令枢密院、三省同立法。”“”罢保 甲团教,改用义勇旧法,每年于农闲时赴县教阅一个月。无论是对保甲,还是 义勇,司马光始终持反对态度,因此元丰八年( 1 0 8 5 年) 对义勇的恢复仅仅是 名义上的,所存的也仅是“农闲教阅一月”而己。司马光执政仅一年就病死, 其后保守派内部又陷入分裂,洛、蜀、朔三党的相互攻击和倾轧成为元祜年间 的重要政事。“( 绍圣三年二月一日) 枢密院言:元祜以来,保甲及义勇 法皆驰坏”“。 哲宗元祜八年( 1 0 9 3 年) 九月,太皇太后高氏病放,哲宗亲政,第二年即 改年号为绍圣,表示要继承神宗的改革事业。但哲宗当政期间,打击保守派成 为主要政事,党争愈演愈烈,北宋政权逐步走向衰落。徽、钦两朝,蔡京等群 小当政,打着继承熙丰交法的旗号,排斥异己,打击反对者,弄得北宋政坛乌 烟瘴气。钦宗靖康元年( 1 1 2 6 年) “五月十八日,河北、河东路宣抚司言:河 北诸州正兵阙少,乞以禁军例物于陕西募游手惰民充义勇,五路各四千人,可 趋防秋,从之。”n ”这种临阵抱佛脚的办法并未能阻止金军铁骑的南下。靖康 二年( 1 1 2 7 年) 二月,北宋灭亡,以防犯西北和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为主要目的, 主要分布于西北三路的乡兵组织强壮、义勇也寿终正寝。 纵观北宋一朝百余年强壮、义勇的沿革兴废在第一阶段,即真宗咸平至 仁宗庆历初,出于抵御辽和夏州李继迁的入侵的需要,强壮作为一种国防后备 力量应运而生。在这一阶段中。强壮作为典型的乡兵组织,功能有限,兴衰无 1 0 常。统治者往往在边事吃紧时大籍强壮,一旦形势趋缓,即予放罢,并最终为 义勇所取代。造成这一时期强壮兴衰无常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这一时期, 北宋王朝的统治还较为稳固,出三冗( 冗兵,冗官冗费) 而导致的积贫积弱 虽有表现。但尚不尖锐,社会矛盾较为缓和。二是这时期,统治者内部对乡 兵的认识比较统一,强壮作为民兵,主要承担守城、运粮等辅助性的国防任务, 对其管理自然比较粗糙,也缺乏长远打算。仁宗庆历二年( 1 0 4 2 年) 至神宗熙 宁初,足强壮、义勇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时期,宋政府拣强壮代之以义勇, 主要特点是对义勇的训练和管理日益强化,大臣中希望仿效唐府兵制,裁减正 兵,代之以义勇的建议也多了起来。这反映了宋中期以后,三冗问题日益严重, 社会矛盾趋于激化,统治阶级开始寻找出路,希望通过发展义勇裁汰正兵,解 决冗兵问题。神宗熙宁初至元丰末是强壮、义勇发展的第三阶段。在这个阶段, 义勇逐步融入保甲。大兴民兵,部分地以民兵代募兵是王安石军事改革的主要 内容,义勇的发展是符合王安石变法的基本思路的,但它最终融入保甲,而没 有独立发展贝j j 主要是王安石个人意志叠加其上的结果。神宗元丰八年( 1 0 8 5 年) 直至北宋灭亡,是强壮、义勇发展的第四阶段,义勇又得到部分的恢复。 二、强壮、义勇的管理 上文,我们以时间为轴,详细地考察了强壮、义勇在北宋一朝的兴废沿革, 对不同历史阶段强壮、义勇的发展、演进进行了动态的比较。下面分七个方面 来考察一下强壮、义勇的管理。 ( 一) 强壮、义勇的征募 i 征募的办法 强壮和义勇均为北宋的乡兵组织,“乡兵者,选自户籍,或土民应募,在所 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也。川7 ”可见,乡兵既有按户征调的,也可由召募而来。 而以户为单位,以丁口为标准进行征调,则是强壮和义勇的主要征召形式。真 宗咸平三年( 1 0 0 0 年) 十二月“始诏河北民家二丁、三丁籍一,四丁、五丁籍 二,六丁、七丁籍三,八丁以上四籍为强壮。”“”仁宗康定元年( 1 0 如年) 六月 “甲辰,诏陕西、河北、河东、京东西等路,量州县户口,籍民为乡弓手、强 壮,以备盗贼。川”1 可见,咸平三年和康定初的两次大籍强壮都是以丁口为标准, 按户啦制祉调的。仁宗庆历二年( 1 0 4 2 年) ,宋政府刺强壮为义勇,“又诏河北 诸州强壮,自三月后并赴州阅习,委知州择其强劲者,刺手背为义勇军,“”1 ,并且 “籍民丁以补其不足川7 ”。英宗治平元年( 1 0 6 4 年) ,陕西籍义勇,规定“凡主 户三丁选一,六丁选二,九丁选三,年二十至三十材勇者充,止涅手背。” 可见强壮和义勇主要实行征兵制,以丁口为标准从民户中强制征召而来。也有 极少数的强壮、义勇足召募而来的。卒l l i 宗熙宁七年( 1 0 7 4 年) ,“转运判官黄好 谦言:河东强壮,i j 已寝废,其募于河北者,旧给唐泊河游之田,”“”1 , 用“唐泊河游之田”召募强壮。 2 征募的对象 强壮和义勇均为征召而来的乡兵,是没有月俸的,所以征召的对象主要是 有一定资产的主户。英宗治平元年( 1 0 6 4 年) ,“诏陕西民除商、虢二州,余悉 籍义勇。凡主户家三丁选一,”“;神宗元丰九年( 1 0 8 6 年) “九月二十二 日,诏永兴、秦风等路义勇,以主户三丁以上充,不拘户等。”。“;神宗元丰二 年( 1 0 7 9 年) 十二月,“荆南请籍民为义勇,其法取于主户之双丁,。”“ 但强壮之中有一小部分的客户,如康定初,河东路征发强壮十四万三余干人,“内 十三万三千余人是主户,九千余人是客户”o ”。 坊郭、镇市居民也在义勇的征召范围之内。哲宗元祜元年( 1 0 8 6 年) 四月, 提举河东路保甲司言:“今欲乞应坊郭、草市、镇市义勇及旧系义勇之家, 改排充保甲见教阅者,每户只差一丁。”4 ”建议原坊郭、草市、镇市义勇改排为 保甲,可见,在城镇里,宋政府也是要征召义勇的。在西北沿边的某些地方, 内附的一些少数民族也与汉族一样被征召为义勇。哲宗元祜二年( 1 0 8 7 年) 正 月,右谏议大夫鲜于优言:“熙宁中,以戎泸夷汉主客户通为义勇、保甲,岁以 农隙教习武艺”。 3 征籍的比例 强壮、义勇是以丁口为标准征召的,真宗咸平三年( 1 0 0 0 年) 初籍强壮时, “始诏河北民家二丁、三丁籍一,四丁、五丁籍二,六丁、七丁籍三,八丁以 上籍四为强壮。”。”比例大体上为二丁、三丁籍一。仁宗庆历年二年( 1 0 4 2 年) , 改强壮为义勇,“籍河北强壮,拣十之七为义勇,。河北拣籍如河东法”。与 强壮相比,义勇征召的比例有所降低。英宗治平元年( 1 0 6 4 年) ,陕西初籍义勇 时,征籍比例是三丁籍。王安石变法之后,义勇开始逐步与保甲相融合, 因保甲为二丁取一,义勇的征籍比例也慢慢开始发生变化。神宗熙宁五年( 1 0 7 2 年) 七月,“上问王安石义勇( 士) 【事】如何,安石曰:又今义勇须三丁 以上,今当如府界两丁以上尽收,三丁即出戍,出戍即以厚利诱之,两丁就巡 检下上番。”川州部分地区在征召义勇时,贯彻了三丁出戍、两丁上番的原 则。征召比例的提高,加重了应征户的负担。如前所述,强壮、义勇征召比例 一般为二丁、三丁取一,但在具体执行的时候,统治者出于应急或地方官为了 邀功希赏。这一比例往往被大大突破。真宗戚s 严五年( 1 0 0 2 年) 五月,时为侍 御史知杂事的田锡。在给宋真宗的奏折中提到,“谓一家虽有数口,三丁必抽两 丁,定以强壮之名,备于缓急之用,。”n ”征召比例竟高达三丁取二。 ( 二) 强壮、义勇的待遇。 强壮和义勇作为乡兵,平时要定期上番教阅,进行军事训练,战时还要执 行一定的作战任务,对于大多数应征的农民来说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为了维持 强壮、义勇之役的正常运行,提高战斗力,给予一定资助和优遇是必需的。北 宋强壮、义勇的待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口粮和酱菜钱 1 强壮和义勇上番教阅或分番出戍时,政府都要支付一定的口粮和酱菜钱。 真宗景德元年( 1 0 0 4 年) ,“遣使分诣河北、河东集强壮,借摩兵给粮训练,“1 ;“( 英 宗治平三年) 十月二十五日,枢密院言:陕西新蒯义勇内秦、陇等一十二 州,如遇缓急勾抽防托时,乞依环庆州保毅例,日支口食米二升,各酱 菜钱三十文,人员下马亦支草粮,放散日住。从之川”3 ;“( 神宗熙宁九年十月) 诏五路义勇保甲上番条约内,日支口食宜增为三升。川”1 无论强壮或义勇,上番 时都支与口食,有的还给少量的酱菜钱作为补贴。英宗治平三年( 1 0 6 6 年) ,陕 西久早未阿,“诏缘边秦、陇、等一十二州为灾伤。令只于逐县教阅,每人 日特支口食二升半,余州如系灾伤,准例施行。”。”所在州县如遇灾害,口粮较 常对有所增加。“( 神宗熙宁八年八月) 十九日,诏河东路义勇保甲,虽遇灾伤 放税及数,依例教阅,别给米付其家。”9 ”:“( 神宗熙宁八年十月) 十七日, 诏永兴、秦风、河北东、西灾伤义勇保甲,并依河东路,不免教阅,别支口食, 依条施行”,河东、永兴、秦风、河北东、西等路受灾义勇保甲的口粮也有 所增加。也有部分义勇戍边时需自备口粮,但宋政府都从户税中扣除,等于间 接支付了口粮。如神宗熙宁三年( 1 0 7 0 年) 十一月“五日,判延州郭逵言:陕 西起发义勇赴沿边战守,今后并令自靳一月糗粮,折本户税赋。若不能自备, 乞就所发卅军预请口食一月者,办听,从之”,不能自各的,仍由政府拨付。 2 减免部分赋役 真宗成平三年( 】0 0 0 年) 十二月,河北初籍强壮时,即规定“胜甲者蠲其 户役”。“。真宗成平五年( 1 0 0 2 年) “七月,诏边防未定,遂募乡兵,离去故土, 足伤和气,应诸点充强壮户,税赋止令本州输纳,有司勿得支移。”“”减轻了强 壮户的劳役负担。对于执行国防任务的强壮、义勇要给予更多的赋役减免。神 宗熙宁四年( 1 0 7 1 年) ,在王安石的大力支持下,宋神宗任用王韶为将,经略熙 河,征召大量义勇承担运粮、筑城等任务。四月六日,宋廷“诏罢陕西路义勇 差役”“叫:神宗熙宁五年( 1 0 7 2 年) 正月,宋廷又采纳知太原府刘庠的建议, 对“负粮入界及运修寨木植防拓义勇”给予赋役减免,“等第量免来年支移、折 变”1 。除此之外,在灾伤赈济、减免欠负等方面对强壮、义勇也有诸多优待。 神宗熙宁七年( 】0 7 4 年) 九月,河北西路遭受灾害,宋朝廷就令河北西路转运 司“体量真定府、邢、沼、磁、相、趔州通判、知县,如不能安辑人民复业, 并选所部官吏权代,仍速赈济;内义勇、保甲、保丁正名,更优以贷给。”“” 神宗熙宁八年( 1 0 7 5 年) ,交趾大举进攻北宋。次年,北宋展开对交趾的反击战, 大量义勇乡兵也参加了这一军事行动。作战结束后,对参战义勇,“今日以前诸 欠负并除放”,对义勇借贷的宫物,也“于合展限外,更展一年”“”3 ,放宽偿还 期限。 3 提供部分武器装备 强壮、义勇多为征召而来,从宋以前的历史来看,在征兵制下,应征的士 兵一般要自备兵甲衣粮。但因强壮、义勇征召的对象既有主户,又有客户,加 之宋代的士地买卖非常活跃,不同社会阶层之问的经济变动频繁,所以对应征 的强壮、义勇,宋政府一般都要提供武器装备。真宗咸平五年( 1 0 0 2 年) 七月, 宋廷在河北召募强壮,规定“仍给铠甲,其虏获悉付之,有功者别加酬赏”“”1 仁宗康定元年( 1 0 年) 四月,宋廷颁布诏书,对第四等以下穷困无力购置弓 弩的,“官为给之”,四等以上还需自备。仁宗庆历二年( 1 0 4 2 年) 改强壮 为义勇后,无论户等高下,武器装备均直接或间接的由官府提供,“户三等以上 置弩一,当税钱二干;三等以下官给“”,对于义勇节级以上贫困无力买马者, “官给马一匹,倒死不再给,勒令自填”“o ”。 1 4 4 军赏 为保证军队的训练效果,维持士气,提高战斗力,宋朝统治者对强壮和义 勇实行军赏制度,凡杀敌立功,或训练有素者,均可获得赏赐,赏赐主要有两 种,种是物质奖励,另一种是升迁宫职。 真宋景德元年( 1 0 0 4 年) ,辽大举南侵,宋真宗下诏,“如有强壮及诸色人, 能为首领纠集愿杀蕃贼者”,“斩其首级,每人支钱五千”1 ,对杀敌立功者给 予物质奖励。神宗熙宁七年( 1 0 7 4 印) 十月,利f 宗又下铘:“河北两路察访, 所至案视教阅义勇、保甲,有武艺出伦,并第给例物。”“州对训练有素者给予 奖励。哲宗绍圣三年( 1 0 9 6 年) 二月,针对元祜更化之后,义勇因“冬教文具 而已,又无激劝之赏”,导致“保甲及义勇法皆驰坏”,哲宗采纳枢密院的建议, “按义勇旧法番次赴州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村级安全员考试题及答案
- 产科医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中国新质生产力发展白皮书
- 大学生辩论赛策划方案
- 新质生产力的研究结论
- 税收政策如何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
- 新质生产力:提出背景与意义
- 新质生产力:标杆企业解析
- 新质生产力:未来工作岗位新图景
- 新质生产力企业认知框架
- 脚手架废弃物的分类与处理
- 河北建投集团招聘笔试题库2025
- (高清版)DB33∕T 715-2018 公路泡沫沥青冷再生路面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 托育园管理制度
- 2025年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单元检测试卷(全套版)
- 铁塔拆除施工方案
- DB3714-T 0010-2022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规范
- 小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课件
- 儿童用药安全科普知识
- 光伏发电设备检修维护(技师)职业技能鉴定备考试题库(含答案)
- 水行政处罚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