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搜神记》述补结构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搜神记》述补结构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搜神记》述补结构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搜神记》述补结构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搜神记》述补结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 摘要 1 1 1 | 搜神记述补结构研究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马克冬 指导教师:方有国教授 摘要 与其他句法结构相比,述补结构的重要性显得更为突出。述补结构的建立对 汉语语法系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如:动词构词法的改变、谓语结构的变化、动 词形态标记以及新句法结构的产生等。 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结集。它的口语色彩较浓,反 映了当时生动活泼的用语状况。探讨搜神记中的语法现象对汉语史,尤其是 中古汉语的研究有重要意义。搜神记中的述补结构数量较多,可惜至今还没 有得到充分的重视。本文将对其述补结构作穷尽性的调查,细致的描写分析,并 进行历史比较,为今后对汉语述补结构的迸一步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 首先是绪论,简介述补结构研究情况、搜神记述补结构的研究价值、研究 方法以及选择的版本。 第一章是对述补结构的概述,包括概念界定、分类、判定标准等。 第二章对搜神记的述补结构进行分类描写。 第三章以六朝为界,探讨述补结构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并与搜神 记作对比研究。 第四章联系搜神记中的相关用例探讨影响介宾短语句法位置前移的因素。 最后是结语,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搜神记述补结构历史比较 两南大学硕十学竹论文a b s t r a c t a s t u d y o rt h ev e r b - c o m p l e m e n ts t r u c t u r e so fs o u s h e n j i p o s t g r a d u a t em a j o r i n gi n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 & p h i l o l o g y :m ak e - d o n g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f a n gy o u g u o a b s t r a c t c o m p a r e dw i t ho t h e rs y n t a c t i cs 仃u c t u r e s ,t h ei m p o r t a n c eo ft h ev e r b - c o m p l e m e n t s t r u c t u r es p _ 圮n l sm o r eo u t s t a n d i n g 1 1 圮c o n s t r u c t i o no ft h ev e r b - c o m p l e m e n ts t r u c t u r e a f f e c t e dt h es y s t e mo f c h i n e s eg r a n m u 口v e r ym u c h f o re x a m p l e ,t h ec h a n g i n go f t h e w o r df o r m a t i o no ft h ev e r ba n dt h es t r u c t u r eo ft h ep r e d i c a t e ,t h ea p p e a r a n c eo ft h e m o r p h o i o g i c a lt o k e no f t h ev e r ba n dt h en e ws y n t a c t i cs t n l e t t l r e s ,e r e s o u s h e n j iw a st h em o s tr e p r e s e n t a t i v ec o l l e c t e dw o r k so ft h er e c o r d i n g w e i r d n e s s n o v e l si nw e i j i nd y n a s t y i th a dr e l a t i v e l yd e n s ec o l l o q u i a lc o l o r , a n dr e f l e c t e dt h ev i v i d a n dv i g o r o u ss t a t eo fu s i n gl a n g u a g ea tt h a tt i m e i ti si m p o r t a n tt od i s e u s si t s g r a m m a t i c a lp h e n o m e n af o r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h i s t o r y , e s p e c i a l l yf o rm i d d l e a n c i e n t t i m e s t h e r ea l em a n yv e r b - c o m p l e m e n ts t r u c t u r e si ns o u s h e n j i b u ti ti sa p i t yt h a t t h e yh a v en o tb e e np a i de n o u g ha t t e n t i o nt o t i l i st h e s i si n v e s t i g a t e dt h e mf u l l y , d e s c r i b e da n da n a l y z e dt h e md e l i c a t e l y , a n dt h e nc o m p a r e dt h e mw i t ho t h e rh i s t o r i e p e r i o d s , s o 嬲t oo f f e rs o m er e f e r e n c e sf o r t h ef u r t h e rs t u d y i n go nt h ec h i n e s e v e r b - c o m p l e m e n ts t r u c t u r ei nf u t u r e n 蝣t h e s i si n c l u d e ds i xp a r t s a tf a s t t h e r ew a st h ei n t r o d u e t i o n i ti n t r o d u c e dt h er e s e a r c h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 v e r b - c o m p l e m e n ts t r u c t u r eb r i e f l y i na d d i t i o n 。t h e r ew e r et h er e s e a r c hv a l u ea n d m e t h o d so ft h ev e r b - c o m p l e m e n ts t r u c t u r e so fs o a s h e n j i ,a n dt h ee d i t i o nc h o s e no f s o u s h e n j i c h a p t e r1 w a sa b o u tt h es u n n l l a r yo ft h ev e r b - c o m p l e m e n ts t r u c t u r e ,i n c l u d i n g d e f i n i n gt h ec o n c e p lc l a s s i l y i n ga n dt h es t a n d a r do f j u d g i n g ,e t c c h a p t e r2w a sa b o u tc l a s s i l y i n ga n dd e s c r i b i n gt h ev e r b - c o m p l e m e n ts t r u 6 t u r e so f s o u s h e n j im o r e , d e l i c a t e l y i nc h a p t e r3 ,id e f i n e dl i u c h a oa sab o u n d a r yl i n e ,t h e nd i s c u s s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t h ev e r b - c o m p l e m e n ts l n l c n l f ei no t h e rd i f f e r e n th i s t o r i cp e r i o d sa n dc o m p a r e dt h e m w i t hs o u s h e n j i i n c h a p t e r4 id i s c u s s e dt h ef a c t o r st h a tm a d et h es y n t a c t i cp o s i t i o no ft h e p r e p o s i t i o n o b j e c tp h r a s em o v ef o r w a r du s i n gt h er e l a t e de x a m p l e so f s o u s h e n j i a tl a s t ,t h e r ew a st h ec o n c l u s i o nt h a ts u m m e du pt h em a i nc o n t e n t so f t h et h e s i s k e yw o r d s :s o u s h e n j i t h ev e r b c o m p l e m e n ts t r u c t u r eh i s t o r i cc o m p a r i s o n i i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题目:g 理抽星述圭b 结捡受壅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 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也不包含为获得西南大学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 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 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马克每签字日期:渺7 年尹月,8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西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 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 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大学研究生院可以 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 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本论文:口不保密, 口保密期限至年月止)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马妃冬 签字日期:如印年i 产月g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导师签名:方有闺 签字日期:山7 年垆月f ) 日 工作单位:蠹刿望堇堂瞳 电话: 通讯地址:贵州毕肖学院中文系邮编: 13 1 1q ! q ! ! 1 5 5 1 7 0 0 西南大学硕十学侍论文绪论 绪论 第一节述补结构研究概况 当前,对述补结构的研究较热。这里仅以石毓智、粱银峰为代表,就最新的 研究情况作简单介绍。 i 石毓智在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建立动补结构的产生及其影响中对 前人的研究情况作了较准确的概括。例如:关于动补结构产生时间的探讨,有周 迟明等的“殷代”说、王力的“汉代”说、志村良治等的“六朝”说、太田辰夫 的“唐代”说等;关于动补结构来源的探讨,有志村良治的“第二个动词的不及 物化”说、李平的“中介宾语的省略”说、太田辰夫的“可分离式动补组合”说 等:关于动补结构产生动因的探讨,有梅祖麟的“使成形态的消失”说、志村良 治的“双音化趋势”说等。 2 梁银峰在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与发展中设立了判别动补结构的三个标 准:使动用法的衰落( 其中包括清浊别义和四声别义的衰落) ;确定双音词占优势 地位的大致年代作为动补结构产生的时代背景;根据动补结构形式标志( v t + 纯粹 的v i 4 4 ) :v t l c + n + y i 2 :v t + v w + o ) 的出现来限定动补结构产生的下限。作者进一步指 出:“由于使动语法的衰落和汉语词汇的双音化是一个渐变的历史过程,这就决定 了动补结构作为复合词的产生也必然是一个渐变的过程。”2 总之,他们的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有益的思路和方法。 第二节搜神记及其语法研究价值 一、关于搜神记 搜神记是魏晋志怪小说最具有代表性的重要结集,也是我国志怪小说的 代表作。编者干宝,字令升,新蔡( 今属河南省) 人,生于晋武帝太康中,卒于 晋穆帝永和间。其代表作搜神记内容富赡,叙事古雅,当代名士刘恢读后盛 赞干宝为“鬼之董狐”。后世服膺者很多,并创作了很多模仿之作。搜神记的 主要内容有:谈巫鬼妖怪,夸殊方异物;借神怪题材,反映社会现实、人民的爱 憎和向往;写不怕鬼的故事,歌颂英雄人物的凛然正气和对鬼神妖怪的藐视。 二、搜神记的语法研究价值 搜神记在语法研究方面具有重要价值。魏晋南北朝时期,文言和口语开 始分离,此时的很多语料,口语色彩较浓,反映了当时生动活泼的用语状况。搜 1 石鞔智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建立动补结构的产生及其影响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杜2 0 0 3 年,第 2 4 2 8 贞 2 粱银峰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与发展上海:学林出版杜,2 0 0 6 年,第2 5 2 6 页 两南大学硕十学忙论文绪论 神记的语料价值是不容小视的,在中古汉语词汇和语法的研究中,它同世说 新语一样,都是很值得研究的的重要语料;探讨搜神记中的语法现象对汉 语史,尤其是中古汉语的研究有重要意义。 同研究世说新语热比较起来,对搜神记的研究就显得太少了。就述 补结构而言,到目前为止,仅发现刘丽川的试论( 搜神记 中的结果补语为直 接、集中研究搜神记述补结构的论文,而此文也只涉及其类型之一动结 式:至于其他类型述补结构的搜神记专书研究则还未见到。所以,有必要对 其述补结构进行系统性的研究。 第三节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 一、本文的主要内容 搜神记中述补结构数量众多,类型丰富。本文首先对搜神记中的述 补结构进行穷尽性的调查和分类;然后从意义类型、结构类型、述语和补语的词 性、补语的语义指向、相似结构的区分等方面对其进行细致的描写分析;再以六 朝为界,划分出六朝以前、六朝、六朝以后三个阶段,将不同时期的述补结构作 对比分析,突出搜神记述补结构研究的意义:最后结合书中的相关用例分析 影响介宾短语句法位置前移的因素。 二、研究方法 ( 一) 资料搜集法 通过网络搜索、期刊查阅以及专著的阅读等方式,收集有关搜神记和述 补结构研究的相关资料,并对这些文献资料加以分析综合,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 论依据和借鉴。 ( 二) 数据统计分类法 对搜神记中各种类型的述补结构作穷尽性的统计,并依据其结构形式的 不同进行分类,再以表格的形式附在文后。使得论文的条理更清楚。例如:据统 计,搜神记中的动结式有2 2 1 例,动趋式有2 0 4 例2 ,分宾补语有3 3 8 例,数量 补语有8 5 例,程度补语5 例。 ( 三) 对比研究法 介绍同时代的作品以及上古、近代、现代汉语述补结构的特点,并与搜神 记述补结构作对比,从而使我们对汉语述补结构的认识更为清晰,有一个整体 的印象,也更加明了搜神记述补结构研究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第三章中。 ( 四) 专题研究法 对于与本文写作密切相关的一些较重要的问题,将专门列出来作进一步的探 讨,以期对述补结构的研究更加深入。如第四章:从搜神汜看介宾短语句法 刘舳川试论搜神记中的结果补语太原:语文研究,1 9 8 4 年第4 期 矗:统计述补结构总数时,蛰减去11 个详见后卫= 。 2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绪论 位置前移的条件。 第四节两点说明 一、搜神记的版本 本文以中华书局1 9 7 9 年9 月第一版的搜神记为研究对象,它是中国古 典文学基本丛书之一。该版本以学津讨原本为底本,由汪绍楹先生作校注, 又用类说、绀珠集二书作补校。本文另外参考了叶桂刚、王贵元主编的中 国古代十大志怪小说赏析(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 9 9 2 年出版) 。 二、对本文所使用符号的说明 ( 一) “v 、a 、v t 、v i 、v t - i 、v i - t 、0 、n 、n p 、x 、c ” 这些符号分别表示“动词、形容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由及物动词虚 化来的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宾语、名词、名词性成分、副词或 否定性标记、补语”。 ( 二) “v c 、a c 、v c o 、v o c 、v v 、v a 、w c o 、v c c o ” 前四个符号分别表示由“动词+ 补语、形容词+ 补语、动词+ 补语+ 宾语、动词+ 宾语+ 补语”构成的述补结构;“w 、v a ”分别表示“v c ”中的两个类型,即由“动 词+ 动词所作的补语、动词+ 形容词所作的补语”构成的述补结构;“v v c o 、v c c o ” 为广义的述补结构,其述语和补语分别由并列的两项构成。 ( 三) “v 趋,0 处、0 受、0 施” 这些符号分别表示趋向动词、处所宾语、受事宾语、施事宾语。 ( 四) “言1 、尽2 、甚l 、乎2 ” 文中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后的数字表示包含此词的短语或句子的数 量。 ( 五) “卒a 、卒b ” “卒”在搜神记中有两个义项,即“完”和“死”,分别用“卒a ”和“卒 b ”表示。 荫南人学硕十学伊论文 第一章述补结构概述 第一章述补结构概述 第一节概念界定 杨伯峻、何乐士给补语的定义是:“什么叫补语? 补语位于谓词之后,说明动 作行为的结果、趋向、程度以及其他有关情况。”1 朱德熙指出:补语的位置在动词之后,只能是谓词性成分,不能是体词性成 分;从意念上说。其作用在于说明动作的结果或状态。2 粱银峰( 2 0 0 6 ) 说:虬“但在汉语中,时间顺序原则使句子可以出现两个连 用的动词,其中第二个动词补充说明第一个动词的结果或趋向等( 语法形式上可 以表示为v 1 + v 2 + o ) ,这类动补组合一般称为动补结构。在现代汉语中,谓 词、谓词性短语、介词短语等都可以充当补语,说明动作的结果、趋向、数量、 时间、处所或性状的程度”3 参照上述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将述补结构的概念界定为:由述语和 补语两个部分组成的短语,前者由动词( 一般为及物动词) 或形容词构成,4 表示 主语的动作、行为或性质、状态;后者由动词( 一般为不及物动词) 、形容词、副 词、介宾短语或数量短语等构成,说明动作行为的结果、状态、趋向、程度、处 所、时间等相关情况。由于其述语一般为动词,人们有时称之为动补结构。 第二节述补结构的分类 关于述补结构的分类,专家学者们的意见不。例如:杨伯峻、何乐士( 2 0 0 1 ) 根据补语与谓词的语义关系将其分为九类: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程度补语、状 态补语、处所补语、时间补语、数量补语、人事补语、原因补语。 黄伯荣等人将补语与主语、谓语、宾语的语义关系联系起来进行分析,认为 “我们打赢破完了球。”中“赢”的主语是“我们”,“破”的是宾语“球”,“打” 球的动作完成了。吕叔湘将主语、谓语、宾语、补语的语义关系与施事、受事结 合起来进行分析,把动补结构划分为八类。 徐通锵根据补语的语义指向将动补结构划分为两类:自动结构( 语义指向施 事) 、使动结构( 语义指向受事) 。 梁银峰( 2 0 0 6 ) 在徐通锵分类的基础上增加“语义指向前面的动词”这一类 型。不过,在此书的绪论部分,作者明确指出:“但此书所涉及的补语主 要限于结果补语,其他类型的补语不在本书的研究范围内,因此,本书的动补结 构特指动词带结果补语的动补结构。”石毓智( 2 0 0 3 ) 认为将以下“四类结构看作 杨们峻,何乐1 古汉语语法及儿发展( 下) 北京:语文m 版社,2 0 0 1 年,第6 2 0 页 2 宋德熙语法讲义北京:商务日j 书馆,1 9 8 2 年,第1 2 5 贝 3 粱银峰汉语动补结构的产生,发展1 :海:学林版十t 2 0 0 6 年,第3 页 4 在搜神记中只有介宾补语、程度补语前的述语町以足形容词。 4 两南大学硕+ 学佗论文第一章述补结构概述 动补短语是有道理的”:动词+ 介词短语、形容词+ 程度短语、动词+ 动量词、动词+ 趋向动词。不过,该书讨论的中心也是“动结式”( 动词带结果补语的形式) 这一 “最典型、最常见”的类型。 对此,本文充分吸收上述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先从大的方面将搜神记 中的补语划分为矗类:1 结果补语( 与述语合称为“动结式”) ,2 趋向补语( 与 述语合称为“动趋式”) ,3 介宾补语,4 数量补语,5 程度补语。在这五类中再 分别将其划分出些小类,并对补语的语义指向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 补语还有两种类型:可能补语、状态补语。带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的述补结 构都是组合式述补结构,在述语和补语之间一般有助词“得”。 在搜神记中,“得”可作结果补语( 见后文) ,但还没有发展出表示可能、 状态的用法。“不得”不是可能补语,其中的“得”仍为动词或助动词。例如: ( 1 ) 伯恨不得杀之( 卷十六) 2 ( 2 ) 恨不得印,可策百神。( 卷十五) ( 3 ) 若求不得,吾欲自沉觅之。( 卷十一) 例( 1 ) 中的“得”为助动词,意为“能”,“恨不得杀之”应断为“恨l 不得 杀之”,是动宾结构;例( 2 ) 中的“得”为动词;“恨不得印”应断句为“限i 不 得印”,也是动宾结构;例( 3 ) 中的“得”为动词,“求不得”为连动结构,其意 同于下一句中的加点部分。 ( 4 ) 至太兴中,吴郡太守张懋,闻斋内床下犬声,求而不得。( 卷十二) 另有一例处于中间状态,可理解为可能补语或连动结构: ( 5 ) 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 卷十六) 因为仅有1 例,后文不再将其单独列为一类。 搜神记中的一些主谓结构,它们有发展为状态补语的可能性,但前提条 件是中间加助词“得”。如: ( 6 ) 州兵围急,猛耻见擒,乃登楼自焚而死。( 卷十) ( 7 ) 君马行疾,且前,我在后相随也。( 卷十七) 第三节述补结构的判定标准 一、动结式的判定标准 洪波( 2 0 0 3 ) 认为要判定一个结构为动结式,其最重要的标准有两个: ( 一) 两个动词要构成紧缩的句法形式,即两个动词之间没有其他成分,也 不存在停顿。 ( 二) 后项动词( 或形容词) 要完全受控于前项动词,即在动结式表示的使 成事件中,后项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变化或状态是f ; 项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直 1 奉文“动结式”、“动趋式”分别指“动结式述补结构”、“动趋式述补结构。注意:“动结式1 弓后文“动结 式j 主动结构”( 立中一彀简称为“连动结构”) 小i 司。 2 文中所劓搜神记中的例钓,一般省略书名,只标卷次。 5 西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第一章述补结构概述 接产生的结果,句子的施动者只能通过前项动词所表示的行为来达成后项动词所 表示的行为、变化或状态。1 本文将采用这两个标准,并增加一项: ( 三) 形式上,它是由动词和动词( 或形容词) 合在一起构成的短语,其后 可带宾语。 至于“v 1 + o + ( x ) + v 2 ”结构,王力( 2 0 0 4 ) 认为它是使成式中的两个词“被别 的词隔开”,梅祖麟( 1 9 9 1 ) 将其视为“隔开型使成式”。而董志翘( 1 9 8 6 ) 将其 看作“特殊兼语式”,宋绍年( 1 9 9 4 ) 称其为“新兼语式”。 对此,我赞成后者的观点,这也与上面的判断标准一致。本文采用宋绍年的 说法,称之为“新兼语式”。这种句法结构在上古就已经出现,它和结果补语密切 相关但又不同,是一般兼语式为了增强自身的表达功能而发展出来的新格式。 二、动趋式的判定标准 有两个判定标准: ( 一) 形式上,它是由动词和趋向动词合在一起构成的短语,其后可带宾语。 ( - - ) 同动结式第一个标准一样,两个动词要构成紧缩的句法形式。 至于“v + o + v 趋”结构,在搜神记中一般可理解为连动式或兼语式。如: ( 1 ) 留一月,乃复入水中去。( 卷一) ( 2 ) 於是命左右:“取吾青丝履来。”( 卷四) ( 3 ) 元帝太兴元年四月,西平地震,涌水出。( 卷七) 前两句加点部分是连动式,第三句是兼语式。 现代汉语中确实有这种格式的动趋补语,如:“上山来”、“进门去”等,其中 的趋向动词意义已经虚化。不过,搜神记中的这种格式最好还是排除在动趋式 之外,这是因为其中的趋向动词尚未虚化。如上面三例。 魏丽君认为下面两例分别属于典型的兼语式和动趋式: ( 4 ) 左右欲引相如去。(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5 ) 爵即归,取竿纶去。( 论衡验符) 2 魏文认为,例( 5 ) 中的“去”是先行动词“取”的补充成分,用以表示趋向, 而且在意义上很明显不是宾语发出的行为。实际上,“取竿纶去”可理解为连动结 构,意为“取竿纶而去”,“去”在意义上是主语发出的行为,意为“离开”。搜 神记中的情况与此相同。至于这一格式中的趋向动词何时开始虚化为补语,还 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三、介宾补语的判定标准 有两个判定标准: 1 私 渡使动形态的消亡,动结式的语法化语法化j 语法研究( 一) 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3 年“月,第3 3 8 页 2 魏丽村也谈动趋式的产生长沙;古汉语研究1 9 9 6 年第4 期,第4 4 贝 6 两南大学硕+ 学位论文第一章述补结构概述 ( 一) 介宾短语可以出现于谓语动词( 或形容词) 的前面或后面,位于其i i i 的为状语,位于其后的即为补语。这主要是根据其句法位置来判定的,在这一点 上古今汉语相同。 ( 二) 与动结式、动趋式述补结构不同,这类补语包括“v + o + 介宾短语”这 种格式,其中的介宾短语补充说明“v + o ”所表达的事件,。v + o ”被当作一个整体 来看待。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别昵? 动结式、动趋式结构的补语一般是动词,如果在 其前面出现名词性成分,整个结构很可能是连动式或兼语式;介宾短语则不会出 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它不具有充当谓语的语法功能。 四、数量补语的判定标准 可从下面几个方面来判定: ( 一) 形式上,它是位于动词后由数词和量词( 包括名量词、动量词) 或表 示时间段的时间名词合在一起构成的短语,其前可以插入名词性成分作谓语动词 的宾语。 ( - - ) 意义上,它表示动作、行为发生时经过的时问段、空间距离( 包括高 度、深度、长度) 或者动作的次数,与前面的谓语动词之间是补充与被补充的关 系,可以用来回答“多久、多远( 高深长) 、多少次”等问题。 ( 三) 量词为动量词或表示时间段的时间名词时,不管其前有无宾语,数量 短语皆作补语。 ( 四) 量词为名量词时,情况较复杂,下面采用排除法来判断: 1 在“v + 数量短语”格式中,如果数量短语可以加上表示某种具体事物的名 词而仍然符合原义,可将其判定为省略了中心语的宾语,这时的数量短语有指代 中心语的作用;反之,即为补语。 2 在“v + 0 + 数量短语”格式中,如果数量短语修饰其前的宾语,则为后置定 语;如果其与前面的宾语分别为谓语动词所涉及的两个对象( 一般是一人一物) , 二者就是谓语动词的双宾语: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外,数量短语一般为补语。 总之,当其莳出现名词性成分时。由于它一般不具有很强的动作性,故而不 能将整个结构理解为连动式或兼语式;在排除其充当定语、宾语的可能性之后, 应将其视为补语。 需要注意的是:在对一个结构作判定时,要对各方面的因素进行综合考察, 并作对比分析。例如,对于“行十里”等的判定,各家说法不一,关键是对“十 里”到底是宾语还是补语的认定存在分歧。本文将其视为“v + c ”型述补结构,其 中的数量短语“十晕”作补语。依据有两点: 1 “十罩”等表示空日j 距离,与表示处所、方位的名词可作宾语不同,它们 可用来回答“多远( 高深长) ”等问题,从而成为补语。 2 搜神记中“行西北五十罩”等结构的存在对“行十罩”的判定有所帮 助。其中的“五十罩”无论如何不可能被当作宾语( 或定语) 来看待,与之相对 7 两南大学硕+ 学伊论文第一章述补结构概述 应的。行十驻”最好也应看作补语。 现代汉语中,“数词+ 名量词”结构一般作宾语,。走了五十里”或许可被理解 为动宾结构,意为“走了五十里( 路) ”。这是因为现在已经没有“走了西北五十 里”这样的说法与之对应、比较。不过,本文还是倾向于将其视作述补结构,因 为它可以用来回答“走了多远”这个问题;同时,这样与历史上的“行十里”等 也就联系起来了。 五、程度补语的判定标准 有两个标准: ( - - ) 形式上,由形容词( 或表示感觉的动词) 和程度副词( 或形容词) 合 在一起构成,中问可以插入谓语动词的宾语。 ( 二) 意义上,表示性状的程度。 第四节两个相关语法现象的区分 一、动词及物与否的区分 崔立斌根据动词所带宾语的不同来区分孟子中的不及物动词和及物动词: “能带受事宾语、对象宾语和处所宾语( 主要是趋止动词) 的动词是及物动词, 不及物动词不能带这三类宾语。受事宾语表示动作直接支配的人或事物,对象宾 语表示动作关涉的对象,处所宾语表示动作关涉的处所。“本文也采取这一标准。 例如: ( 1 ) 蚁啮械已尽,因得出狱( 搜神记卷二十) ( 2 ) 公乃试求徐氏。( 搜神记卷十一) ( 3 ) 留一月,乃复入水中去。( 搜神记卷一) ( 4 ) 历夏而至商未,号七百岁。( 搜神记卷一) 前三例中,“啮”、“求”、“入”皆为及物动词,分别带受事宾语、对象 宾语和处所宾语。例( 4 ) 中“至”为不及物动词,其后为时间宾语。 二、介词的有无与宾语和毒卜语的区分 、一个名词性句子成分在表示处所、对象、时间时,如果其前面出现介词,本 文将其视为介宾短语作补语,反之为宾语。例如: ( 5 ) 朝来父老皆欲祈雨,吾已求之於帝,明e 1 日中大雨。( 搜神记卷十八) ( 6 ) 伺户小开,便轮转自跃,入於深渊,遂不复还。( ( 搜神记卷十四) ( 7 ) 自高祖建业,至於平帝之末,二百一十年而王莽篡,盖因母后之亲( 搜 神记卷六) 以上三例中加点部分的介宾短语皆为补语,可将其与上小节的例( 2 ) 一( 4 ) 作对比。 崔啦斌孟亍谢类研究开封:河南人学j 版社2 0 0 4 年第3 2 页 8 西南大学硕十学付论文第二章搜神记述补结构的分类描写 第二章搜神记述补结构的分类描写 搜神记中的述补结构共有8 4 2 例1 ,其中动结式有2 2 1 例,动趋式有2 0 4 例,介宾补语有3 3 8 例,数量补语有8 5 例,程度补语5 例。下面先将其类型、格 式以表格的形式列出,再分五节作具体介绍。 搜神记述补结构类型、格式总表: 蠢卜适量 v ca c v c ov o c 动结式( 2 2 1 ) + ( 9 4 ) + ( 1 2 7 ) 动趋式 ( 2 0 4 )+( 1 1 5 ) + ( 8 9 ) 介宾补语( 3 3 8 ) + ( 2 2 1 ) + ( 1 0 ) 十 ( 1 ) + ( 1 0 6 ) 数量补语( 8 5 ) + ( 4 8 ) + ( 3 7 ) 程度补语 ( 5 )+( 2 ) + ( 3 ) 总计( 8 5 3 - 1 1 ) ( 4 8 0 )( 1 3 )( 2 1 7 )( 1 4 3 ) 注:i 。+ ”表示某种类型有某种格式。 2 “( ) ”内的数字为某种类型或某种格式例句的数量。 第一节动结式 搜神记动结式述补结构共有2 2 1 例,充当补语的动词和形容词共有3 4 个 ( 动词3 1 个,形容词3 个) 。2 ( 见附表一、- - ) 一、动结式的意义类型 根据结果补语是否由趋向动词充当这一标准,可以将其一分为二,即趋向结 果补语和非趋向结果补语,分别表示由趋向动词充当的结果补语和由非趋向动词 充当的结果补语。 ( 一) 趋向结果补语 这样的补语共4 个,即:来2 、下1 、起l 、去6 。例如:一 ( 1 ) 俄尔信纯醒采,见犬已死,遍身毛湿,甚讶其事。( 卷二十) ( 2 ) 照视之,老狐正赤,略无衣毛,持下烧杀。( 卷十八) ( 3 ) 今兴起宫室,而鹊来巢,此宫室未成,身不得居之象也。( 卷六) ( 4 ) 鸡生子,辄失去( 卷十四) ( 二) 非趋向结果补语 这样的补语共3 0 个,即:讫1 2 、毕9 、竞l 、绝l 、毙1 、活l 、醉l 、落3 、 1 在统计述补结构总数时己减去动趋式中的u 个详见后文。 2 “卒”根据语义,一分为_ 二( 宰a 、率b ) 。所以统计补语总数时,戊该是3 4 个或3 5 项。 袖r 节省文章的篇幅,本文举例时数量较大的举3 - - 5 例,数置少的伞部芈出。 9 丽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第。! 章搜神记述补结构的分类描写 卒3 ( 根据语义,分为“卒al 、卒b2 ”) 、觉2 、亡l 、散l 、逝l 、死2 3 、怒2 、 取1 、脱1 、尽2 、大5 、满l 、为8 1 、作3 、破3 、断2 、见1 7 、得8 、杀1 3 、灭 3 、伤2 、成7 。例如: ( 5 ) 缫讫,女与客俱仙去,莫知所如。( 卷一) ( 6 ) 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卷十六) ( 7 ) 重走脱,至玉墓所诉之。( 卷十六) ( 8 ) 问所哭者谁,对云:“夫遭烧死。”( 卷十一) ( 9 ) 不肯,令硕食尽。( 卷一) 二、动结式的结构类型 根据动词能否带宾语,将动结式述补结构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仅有“v c ”型、 仅有“v c o ”型和综合型( 兼有“v c ”、“v c o ”型) 。 ( 一) 仅有“v c ”型 这样的补语共2 3 个,即:讫、毕、竟、绝、毙、活、醉、落、卒、觉、亡、 散、逝、死、怒、取、脱、尽、大、满、来、下、起。例如: ( 1 0 ) 一夕饮醉,无病而卒。( 卷四) ( 1 1 ) 太兴四年,王敦在武昌,铃下仪仗生花,如莲花,五六日而萎落。( 卷 七) ( 1 2 ) 当出户时,忽掩其衣裾户间,掣绝而去。( 卷二) ( 1 3 ) 渤海王悝既已自贬,又受诛毙。( 卷十) ( 1 4 ) 仆是蚁中之王,不慎堕江,惭君济活。( 卷二十) ( 二) 仅有“v c o ”型 这样的补语共4 个,即:为、作、破、断。如下: ( 1 5 ) 子乔化为白蜕,而持药与文子。( 卷一) ( 1 6 ) 乃变作一书生,欲诣张公。( 卷十八) ( 1 7 ) 灵帝光和元年,辽西人见辽水中有浮棺,欲斫破之。( 卷十六) ( 1 8 ) 其人以刀当腰斫断之。( 卷五) ( 三) 兼有“v c ”、“v c o ”型 这样的补语共7 个,即:见、得、杀、灭、伤、成、去。例如: ( 1 9 ) 向寐复梦见,谓颖日:“我以穷苦告君,奈何不相愍悼乎? ”( 卷十六) ( 2 0 ) 汉灵帝梦见桓帝。( 卷十) ( 2 1 ) 其后梁氏诛灭。( 卷六) , ( 2 2 ) 至是,西域使人献火浣布袈裟,於是刊灭此论,而天下笑之。( 卷十三) 例( 1 9 ) 、( 2 1 ) 加点部分结构为“v c ”型,例( 2 0 ) 、( 2 2 ) 加点部分结构为 “v c o ”型。 三、动结式述语、补语的词陛 ( 一) 动结式述语的词性 1 0 两南大学硕十学侍论文 第审搜神记述补结构的分类描写 搜神记中,动结式述补结构的述语由及物动词或不及物动词充当,没有 形容词作述语的例句。 1 其述语皆为及物动词 这样的补语共1 7 个,即:取、竞、绝、毙、活、醉、尽、破、断、作、见、 得、杀、灭、伤、下、起。例如: ( 2 3 ) 伺道行妇女有美者,辄盗取将去,人不得知。( 卷十二) ( 2 4 ) 渤海王悝既已自贬,又受诛毙。( 卷十) ( 2 5 ) 一夕饮醉,无病而卒( 卷四) ( 2 6 ) 但酌酒置脯,饮尽更斟,以尽为度。( 卷三) ( 2 7 ) 其人以刀当腰斫断之( 卷五) 2 其述语皆为不及物动词 这样的补语共9 个,即:卒、落、觉、亡、脱、散、逝、大、满。例如: ( 2 8 ) 汉桓帝冯贵人病亡( 卷十五) ( 2 9 ) 岁余,病卒。( 卷十六) ( 3 0 ) 其人即惊觉,明日,腹痛而卒。( 卷二十) 例( 3 0 ) 中的“惊觉”指“其人”在梦中由于受惊而醒来。 3 其述语既有及物动词,又有不及物动词 这样的补语共8 个,即:讫、毕、死、怒、为、成、来、去。例如: ( 3 1 ) 陈节访诸神,东海君以织成青襦一领遗之。( 卷二) ( 3 2 ) 父母见女长成,即聘与刘祥为妻。女与道平言誓甚重,不肯改事。( 卷 十五) 例( 3 1 ) 中的“织”是及物动词,“织成”作“青襦”的定语;例( 3 2 ) 中的 “长”是不及物动词。 ( 二) 动结式补语的词性 动结式述补结构的补语,既可以是不及物动词( v i ) 以及由及物动词虚化成 的不及物动词( v t i ) ,也可以是形容词( a ) 。 1 其补语为不及物动词 这样的补语共2 2 个,即:讫、毕、竞、绝、毙、活、醉、落、卒、觉、亡、 散、逝、死、怒、破、断、成、来、下、起、去。例如: ( 3 3 ) 仆是蚁中之王,不慎堕江,惭君济活。( 卷二十) ( 3 4 ) 时属县大蝗,野无生草,过小黄界,飞逝不集。( 卷十一) ( 3 5 ) 敕云:“我思道,不可见火,灭去。”( 卷十八) ( 3 6 ) 初因急行,走之转远,顾视妇人,乃自投陂中,泛然作声,衣盖飞散。 ( 卷十八) 例( 3 6 ) 中的“散”指“衣盖”由于“飞”而散丌。 2 其补语为由及物动词虚化来的不及物动词 这样的补语共9 个,即:取、脱、为、作、见、得、杀、灭、伤。例如: 西南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第二章搜神记述补结构的分类描写 ( 3 7 ) 泰思得,语二人云:“张隗不姓徐。”( 卷十) ( 3 8 ) 汉未为秣陵尉,逐贼至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绶缚之,有顷遂死( 卷 五) ( 3 9 ) 照视之,老狐正赤,略无衣毛,持下烧杀。( 卷十八) 例( 3 9 ) 中的趋向结果补语( “持下”) 与非趋向结果补语( “烧杀”) 合在一 起构成连动式。 3 其补语为形容词 这样的补语共3 个,即:尽、大、满。如下: ( 4 0 ) 不肯,令硕食尽。( 卷一) ( 4 1 ) 后长大,乃奸妊子之女,生子文。( 卷十四) ( 4 2 ) 友乃更作皮囊二枚,沓张之,施张如前,囊复胀满。( 卷三) 四、动结式补语的语义指向 语义指向就是指句子中某一成分跟句中或句外的一个或几个非直接成分在语 义上有直接联系。1 动结式补语的语义指向主要有四种情况,下面作具体介绍。 ( 一) 其补语的语义指向述语动词 这样的补语有1 1 个,即:讫、毕、取、竞、卒a 、见、得、来、下、起、去。 它们表示动作己实现或有结果。例如: ( 4 3 ) 与客对食,言及变化之事,客日:“食毕,先生作一事特戏者。”( 卷 一1 ( 4 4 ) 言卒,便求退。( 誊十八) ( 4 5 ) 人或散去之,投林草中。( 卷七) ( 二) 其补语的语义指向受事 这样的补语有9 个,即:绝、毙、活、尽、破、断、杀、灭、伤。它们表示 受事由于某种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例如: ( 4 6 ) 当出户时,忽掩其衣裾户伺,掣绝而去。( 卷二) ( 4 7 ) 言人如薤上露,易唏灭。( 卷十六) ( 4 8 ) 汉末为秣陵尉,逐贼至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绶缚之,有顷遂死。( 卷 五) ( 三) 其补语的语义指向施事或当事2 这样的补语有l o 个,即:醉、落、卒b 、觉、亡、脱、散、逝、大、满。它 们表示施事或当事由于某种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状态。例如: ( 4 9 ) 岁余,病卒。( 卷十六) ( 5 0 ) 拔高陵树二千株,石碑差动,吴城两门飞落。( 卷六) 1 周刚语义指向分析勺议太原:语文研究1 9 9 8 年第3 期,第2 7 页 2 为简便起见,下文简称为“旌事, 1 2 西南大学硕十学伊论文 第一章搜神记述补结构的分类描写 ( 5 1 ) 其人即惊觉,明日,腹痛而卒。( 卷二十) ( 四) 其补语的语义指向受事或施事 这样的补语有5 个,即:死、怒、为、作、成。下面以“死”为例。 ( 5 2 ) 问所哭者谁,对云:。夫遭烧死”( 卷十一) ( 5 3 ) 一犬著冠帻绛衣上屋,歙有小儿蒸死甑中。( 卷九) ( 5 4 ) 数日,乃於宅前林中得之,已自经死。( 卷二) ( 5 5 ) 以八月上庚日渡河溺死( 卷四) 前两例中“死”的语义指向受事,表示受事由于某种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或 处于某种状态;述语除及物动词“烧3 、蒸l ”外,还有“咋1 、压l ”等。后两 例中“死”的语义指向施事,表示施事由于某种动作而发生某种变化或处于某种 状态;述语除不及物动词“经2 、溺2 ”,还有及物动词。缢l ”和不及物动词“怖 l 、斗l 、病6 、饿l 、战l 、醉1 、疫l ”等。 五、相似结构及区分 ( 一) 相似结构 搜神记中有些结构貌似动结式述补结构,其实不然。这主要涉及五种结 构。 1 主谓结构: ( 5 6 ) 乐毕,以五色缕相羁,谓之相连绶。( 卷二) ( 5 7 ) 礼毕,二弟求分( 卷十一) 2 动宾结构: ( 5 8 ) 操二三量不借,挂屋后楮上;傅子方送我五百钱,在北墉下:皆忘取 之。( 卷十七) 此例中的“忘取之”应断句为“忘i 取之”。 3 偏正结构: ( 5 9 ) 立誓於众日:。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 卷 十一) ( 6 0 ) 初,钩弋夫人有罪,以谴死。( 卷一) 4 并列结构: ( 6 1 ) 我暂过灶下戏,婢无故犯我,我打其脊,使婢当时闷绝,久之乃苏。( 卷 十五) ( 6 2 ) 凡枯断复起,皆废而复兴之象也。( 卷六) 文中另外出现“断枯”的用例: ( 6 3 ) 并列妃后有颛,木仆反立,断枯复生。( 卷六) 5 连动结构: 文中另有闷、绝单用,意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