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学位论文-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服务半径研究.doc_第1页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服务半径研究.doc_第2页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服务半径研究.doc_第3页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服务半径研究.doc_第4页
硕士学位论文-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服务半径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服务半径研究摘 要在物流网络中,配送中心连接着供给点和需求点,是两者之间的桥梁,在物流系统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确定配送中心的服务半径将对物流系统作用的发挥乃至物流经济效益的提高产生重要的影响。到目前为止,学术界提出的大部分选址模型,还局限于从物流业决策者的角度考虑物流成本,并且在规划过程中往往忽视顾客满意度问题,这已不能满足物流业的新近发展和需要。本论文在综述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配送中心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对基于成本和顾客满意度的多目标配送中心服务半径问题进行了研究。全文主要内容如下:首先,对第三方物流的市场现状、制约因素和物流外协的利弊进行了分析。然后对配送中心的分类及功能进行了阐述,并对配送中心服务半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第二,描述了本文模型研究的问题,设定本文模型的目标,并引入模糊预约时间表征顾客满意度,成本因素里考虑了随运输量改变的仓储成本,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成本、顾客满意度的配送中心服务半径模型。第三,采用启发式算法和LINGO编程对模型进行求解,并考虑到现实中对于顾客满意度的考虑,将多目标转化为单目标进行求解最后,对本文建立的模型和算法进行应用求解,选取某一配送中心服务半径问题进行例证分析,确定了该配送中心的服务半径。关键词: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服务半径,顾客满意度 ABSTRACTIn the logistics network,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connects the supply and demand point which is a bridge between the two,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logistics system, thus determining the radius of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will affect how the logistics system functions as well as how the economic benefit of logistics improves.So far, the majority of the location models in the academic community confine the consideration to the logistics cos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cision-makers, while customer satisfaction is often neglected in the planning process, and this can not meet the new development and needs of logistics industry. After illustrating the researching status about the problem of distribution center location, Ive studied on the problem of the serving radius of distribution center based on cost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factors affecting distribution center. The main content is as follows: First of all,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market situation 、the restricting factors of third-party logistics 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implementing it. Then the classification and functions of distribution center are described, and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radius of distribution centers are analyzedSecond,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problem of the model is studying on, set the goal of this model, applies the subjection function of fuzzy due time to denote customer satisfaction, take the warehousing cost factor which changes with the volume into account, on this basis of which, a distribution center serving radius model based customer satisfaction and logistics cost is developedThird, using the heuristic algorithm and LINGO programming to solve the model, taking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to account and converting multi-objective model into single objective model to obtain the solution of the model Finally, our model and algorithm are applied to determine the serving radius of a distribution center which really exists in our life.KEYWORDS: third-party logistics, distribution center, serving radius, customer satisfactory 目 录第1章 绪论11.1 选题背景11.2 选题意义31.3 研究现状3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6第2章 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综合分析82.1 第三方物流现状分析102.1.1 第三方物流市场现状分析102.1.2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122.1.3 物流外协的利弊分析142.2 配送中心及服务半径研究152.2.1 配送中心类别分析162.2.2 配送中心服务半径的影响因素分析18第3章 多目标配送中心服务半径模型的建立243.1 BaumolWolfe(鲍姆尔-沃尔夫)模型回顾243.2 问题描述263.3 目标设定273.4 多目标配送中心服务半径模型273.4.1 基本假设273.4.2 符号定义273.4.3 成本表示283.4.4 顾客满意度表示283.4.5 建立模型313.5 小结31第4章 模型算法及应用334.1 求解思路334.2 求解方法334.2.1 传统求解方法344.2.2 LINGO编程求解354.3 模型应用364.3.1 实例描述364.3.2 目前的配送方案384.3.3 求解优化的配送方案384.3.4 优化后配送中心服务半径的确定及结果分析404.4 小结41第5章 结论43参考文献44致 谢47附录 硕士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48附录 LINGO求解算例的源程序49附录 LINGO求解算例的结果50附录 图表目录53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服务半径研究59第1章 绪论1.1 选题背景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工业企业对单纯仓储、运输的需求,逐渐发展到包括仓储运输、包装配套等一系列综合物流服务的需求。企业为了增强竞争力,把工作的重点放到企业的核心技术管理上,提出了把产品下线后的仓储、运输等作业交给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去管理,这为发展第三方物流管理和配送技术提供了良好的需求环境。政府为了促进物流产业的迅速发展,对物流服务的发展和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宏观政策上的支持。一是在我国流通领域对外开放政策中,鼓励外国投资者将资本投入到物流及其配送设施的建设中去,使得外资在物流配送服务领域的发展越来越迅速;二是积极鼓励国内企业从事专业物流配送,以发展国内的物流产业,尤其是第三方物流业,以增加就业机会。在这种良好的发展环境中,许多运输、仓储企业纷纷开始开展物流业务,甚至很多制造企业在拓展业务时也首先考虑物流业,这不仅是因为物流业的发展潜力,也因为建造自己的配送中心能够最大程度上为自己的企业提供自身所需要的服务,且也避免了选择其它物流公司所带来的附加费用,降低了物流成本,一举两得。例如,为了提高物流服务水平,降低物流成本,增强公司核心竞争能力,一个汽车公司会将入厂物流优化项目委托给运输服务商。这个公司希望通过选定最佳能力的运输服务商来整合业务、流程、技术、价格、信息等用以支持生产。考虑的因素服务水平成本控制服务能力服务承诺图1-1 选择运输服务商考虑的因素如图1-1所示,该公司在选择该项目的运输服务商时,着重考虑如下因素1)服务水平;2)持续降低成本;3)运输服务上的服务能力是否满足该公司提出的要求;4)运输服务商针对该公司的需求所做出的服务承诺。而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则必须提供能满足客户要求的服务。“以客户为中心”是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它可以使企业准确把握和快速响应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并让客户满意、忠诚,以保留客户和发展潜在客户,扩大市场。物流业也不例外,一切配送活动都必须以客户为中心,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满意的配送服务。而要真正实现客户满意、企业受益的配送服务目标,确定科学、合理的配送中心服务半径是必需的。在国内,目前关于配送中心服务半径很少有专文研究,相接近的概念包含在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和商圈等相关的理论研究中。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中,研究了配送中心客户的现时及未来分布情况的预测、货物作业量的增长率等,在此基础上确定一个基本的配送区域范围,在这个区域范围内采用量化模型确定配送中心的地址;商圈问题研究中.认为商圈是以零售店所在地为中心,沿着一定的方向和距离扩展,涉及吸引顾客的范围,也就是来店顾客所居住的地理范围,零售店的销售范围通常都有一定的地理界限。即有相对稳定的商圈,不同的零售店由于所在地区、经营规模和经营条件的不同,其商圈的规模和形态存在很大差别。同一个零售店在不同的经营时期由于受到不同因素的影响,其商圈规模也时大时小,商圈形态表现为以零售店为中心不规则的多边形。上述两个理论的研究都是服务区域的确定问题,但选址问题是预测性的工作,在客户及客户所在的环境发生了变化后,其服务半径必须进行重新确定,选址理论及方法是难以解决的;而商圈问题的研究目前基本是针对商业场所客户的分布进行市场范围确定,没有考虑到配送实现问题。但是目前国内专门研究配送中心在动态环境下服务半径的确定问题的文献很少,而在实践中服务半径的确定手段过于简陋,在很多物流企业提到其服务半径时,基本是以距离(比如50公里)简单确定。这对于要科学地、有依据地管理和衡量配送中心的配送服务水平及市场的动态调整是远远不够的。1.2 选题意义近年来,我国的物流业飞速发展,然而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如何利用物流系统为企业提供高效、节省的物流服务成本,配合企业的柔性生产要求,是物流研究的首要问题。而配送中心作为推动现代物流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和实现物流信息化的载体,成为物流发展规划的最主要的研究内容之一,其服务半径的决策直接影响整个物流系统的有效运作。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和演变,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顾客(Customer)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企业竞争(Competition)日益加剧,加上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巨大变化(Change),使得整个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大大增加。“3C”1是用户需求多样性与市场变化不确定性的根源,同时也是促进企业不断提高自身竞争能力的外在压力。企业面对一个变化迅速且无法预测的买方市场,为了满足顾客及时、准确的交货要求,又要保持相对较低的成本,纷纷对原有的流通渠道进行了改变和创新,以减少流通的环节,同时把企业内部的库存降到最低程度,以实现“零库存”,如采取供应商管理库存和延迟生产等策略。但是流通效率的提高仅依靠一个企业是不行的,必须在整个社会建立一个完善的合理的物流网络体系,使得不同的企业能够在其中分工合作,达到最优的效果。因此,随着物流网络系统的不断发展,物流配送中心作为物流网络的节点其服务半径的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流网络整体效益的好坏。物流配送中心的服务半径的确定要从整个物流系统出发,不仅要考虑到对整个物流网络的影响,而且还要考虑到自身的合理性与经济性。同时物流配送中心的服务半径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客户的满意度,当客户满意度很低时,客户可能就不会选择这个配送中心进行配送,而配送中心的服务半径就会变小,因此顾客满意度也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要降低物流成本,就要对物流配送中心的合理配送进行规划。因此,对物流配送中心服务半径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1.3 研究现状目前关于配送中心服务半径很少有专文研究,相接近的概念包含在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理论研究中。在国外,对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的研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对各种类型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逐步建立了许多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模型和方法。总结归纳可将这些配送中心选址方法分为三大类:应用连续型模型选择地点、应用离散型模型选择地点、应用德尔菲-专家咨询法选择地点。第一类方法认为配送中心的备选地点可以在平面上取任意点。代表性的方法是重心法,它适于应用在多选一,且求解为静态的问题中。该方法不限于对特定的备选点的选择,灵活性较大特别是在单个物流中心选址的应用中,已经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认可和应用。Weiszfeld最早提出Weber问题,该问题就是选择单个设施的选址,使得设施与给定地点的加权距离之和最小,后来Miehle对其进行了改进,1993年Wesolowsky对Weber问题的发展情况进行了综述2-3。第二类方法认为配送中心的备选地点是有限的几个场所,最合适的地址只能按照预定的目标从有限个可行点中选取。代表性的方法有整数或混合整数规划法、鲍姆尔-沃尔夫法、库恩-汉姆布利尔法、反盯氏法,逐次逼近模型法等等,如果基础数据完备,该类方法得出的解是较符合实际情况的,但由于这类方法所建立的模型多数已被证明为不宜用线性模型来处理,因此计算工作量很大,而且需要的基础资料也很多。第三类方法的中心思路是将专家凭经验、专业知识做出的判断以数值形式表示,经过综合分析后对选址进行决策。由于前两类方法的选址研究很难将选址中的所有影响因素考虑周全,如地理、地形、地物、地基、环境、交通、劳动力、城市用地、城市发展等等,并且即便想把这些因素考虑全面也很难量化形成模型中的约束条件。因此,建立一种配送中心的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应用模糊评价、层次分析等数学方法进行综合评价,进而确定物流中心的最优位置就显得十分必要。但是,这类方法专家的主观判断占主导地位,决策结果常常受到专家知识结构、经验以及他们所处地位、时代和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所以对于有限的备选地点,该类方法尽管常常有效,但是若以整个城市大系统为研究对象来研究物流中心的布设选址,则必须具备足够的基础资料,辅助以定量分析,否则将缺乏足够的说服力4-6。在国内,由于配送中心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对于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已经有很多学者做过大量的研究工作。丁浩等7研究了城市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提出了0-1型整数规划问题,通过经验比选预选物流配送中心备选地址,预定拟建物流配送中心个数,计算择优的初始点,在确定上述模型中涉及的参数后,可计算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案的费用Q,并取Q最小的方案作为最优方案。杨波8研究了多品种随机数学模型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提出了一个多品种随机化的模型,并从数学角度对该模型进行了一些分析,给出了当城市商品需求量服从指数分布或者帕累托分布时,单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一个量化的处理方法。谭凌等9提出了基于库存成本优化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了需求不确定、存在规模运输经济下的连锁零价企业的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孙会君等10提出了考虑路线安排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双层规划模型并给出了求解算法。王战权等11针对配送中心的选址问题,将遗传算法这一全局搜索优化技术运用其中,通过建立选址的遗传算法模型,研究了算法设计,分析了其特点,并与传统的混合整数规划解法进行了分析比较。龚延成等12介绍了以最低送货运输费用为目标,借助最小二乘法推导出单物流配送点的选址模型及其迭代算法,在此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已知物流配送点数目条件下的选址和物流服务分配问题,提出用二进制数矩阵来描述物流服务分配方案,推导出其选址的数学模型,并给出交替选址迭代算法;最后提出了如何把在未知配送点数目条件下的选址问题转化为已知配送点数目条件下的选址。付鹏程等13介绍了物流配送中心的3种基本模型:重心法、整数规划法及权重评分法。张培林等14在考虑了产品运输成本和配送中心运营可变成本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有关多个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用“表上作业法”和“启发式”算法对其进行了优化求解。高自友15等提出一类有竞争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把求解的问题归结为无约束的非线性规划问题,并给出了迭代算法。黄小青16在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中应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进行了研究。郑畅17在她的文章里介绍了鲍姆尔-沃尔夫法、CFLP法、层次分析法。孙焰、李云峰18研究了物流中心的最优选址问题,提出了重心法和层次分析法相结合的一种两阶段选址方法。提出应用重心法求一组物流中心备选方案的方法及原则,并借助层次分析法对被选方案进行综合因素比较,给出了层次分析模型中的各判断矩阵元素的取值范围。李旭宏19提出了一个基于品质技能法,并综合应用模糊集理论、群体决策理论的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此模型从第三方物流供应商和客户多角度考虑配送中心选址需求,反映了决策过程中的模糊性和群体性决策的特点。肖剑探讨了物流中心选址方法中较少涉及的随机期望值选址模型和体现定性和定量相结合数学思想的模糊综合评判选址模型。其次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竞争的物流中心选址双层规划模型,考虑的因素更全面,设计了模型求解的遗传算法,并与Monte Carlo模拟退火算法进行了比较。与其他方法相比,此算法实现简单,并且有较快的运算速度,较启发式算法更易推广,是解决此类问题的通用方法。胡刚、王淑琴20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出以物流中心自身能取得的最大利益为目标的区域物流中心选址模型,并且考虑了物流中心固定运营成本和可变运营成本等因素。通过对模型分析、分解和过滤,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一种启发式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而对物流服务半径进行的研究还比较少,且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物流需求点呈离散分布,利用运筹等知识体系进行研究21;物流需求密度函数为1,以最优化理论进行研究;软件模拟与实际案例相结合进行研究22。本文吸收了选址模型中对于物流成本进行划分的思路,并提出了顾客满意度和物流成本的双目标,利用运筹学知识对服务半径进行分析研究,是对现实更贴切的模拟。1.4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在研究国内外配送中心的选址模型和服务半径模型的基础上,综合考虑了物流成本和顾客满意度,并且在物流成本中考虑到了仓储成本随运输量的变化,建立了多目标配送中心服务半径模型,并通过求解模型确定了配送中心的服务半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及其服务半径相关分析首先分析了了第三方物流的现状,包括市场现状、制约因素以及物流外协的利弊分析。然后对配送中心的分类及功能进行了阐述,并对配送中心服务半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2)多目标配送中心服务半径问题建模描述了本文模型研究的问题,设定本文模型的目标,并引入模糊预约时间表征顾客满意度,成本因素里考虑了随运输量改变的仓储成本,在此基础上,提出基于成本、顾客满意度的配送中心服务半径模型。(3)基于线性加权和法、启发式算法和LINGO编程的模型求解本文采用基于线性加权和法、启发式算法和LINGO编程的方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考虑到现实中对于顾客满意度的考虑,将多目标转化为单目标进行求解(4)实例分析对本文建立的模型和算法进行应用求解,选取了某一配送中心服务半径问题进行例证分析,确定了该配送中心的服务半径。文章结构如图1-2所示。绪论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综述 市场现状 第三方物流现状分析分类配送中心服务半径研究 制约因素外协利弊服务半径影响因素 建立多目标配送中心服务半径模型模型算法及应用结论图1-2 文章结构图第2章 第三方物流配送中心综合分析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管理的创新,现代企业生产经营方式的变革和市场外部条件的变化,工业型社会向信息型社会的过渡,制造企业内部的管理已趋于完善。企业从“纵向一体化”直接控制资源转向“横向一体化”,集中精力发展自身的核心业务,而利用其它企业的特殊资源和技术知识的更大优势,将非核心业务外包,逐步形成了低成本发展战略。在这种环境下,密切供应商、制造商和销售商之间的关系,共同合作,将有可能极大地增强合作者的竞争优势。企业通过业务外包,借助其它企业的资源来达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目的,使得企业处于有利的竞争地位,实现效益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为此,企业将主要的精力放在企业的关键业务上,而将其非核心业务交给其它的专业企业,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运而生并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英文表达为Third-Party Logistics,简称3PL,也简称TPL,是相对“第一方”发货人和“第二方”收货人而言的。3PL既不属于第一方,也不属于第二方,而是通过与第一方或第二方的合作来提供其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它不拥有商品,不参与商品的买卖,而是为客户提供以合同为约束、以结盟为基础的、系列化、个性化、信息化的物流代理服务。最常见的3PL服务包括设计物流系统、EDI能力、报表管理、货物集运、选择承运人、货代人、海关代理、信息管理、仓储、咨询、运费支付、运费谈判等。由于服务方式一般是与企业签订一定期限的物流服务合同,所以有人称第三方物流为“合同契约物流(contract Logistics)”。第三方物流内部的构成一般可分为两类:资产基础供应商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对于资产基础供应商而言,他们有自己的运输工具和仓库,他们通常实实在在地进行物流操作。而非资产基础供应商则是管理公司,不拥有或租赁资产,他们提供人力资源和先进的物流管理系统,专业管理顾客的物流功能。广义的第三方物流可定义为两者结合。 第三方物流是生产经营企业为集中精力搞好主业,把原来属于自己处理的物流活动,以合同或其它方式委托给专业物流服务企业,同时通过信息系统与物流服务企业保持密切联系,以达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和控制的一种物流运作与管理方式。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在委托方物流需求的推动下,提供全面的物流服务,其中包括物流活动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设计建议最优物流方案、物流全程的信息收集、管理等,第三方物流是现代物流的主流23-25。此外,从战略重要性角度看,第三方物流的活动范围和相互之间的责任范围较之一般的物流活动都有所扩大,工商企业与物流服务提供者双方建立长期关系,合作解决托运人的具体问题。通常,建立关系的目的是为了发展战略联盟以使双方都获利。目前第三方物流公司普遍提供的服务内容有以下几项:(1)仓储仓储是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传统服务内容项目,除了为货主提供商品存储功能之外,还要通过仓储服务保证商品流通分销网络的顺畅进行,以达到降低商品占压资金,降低仓储成本的目的。为保证商品大批量的流通活动,物流公司需配备先进的分拣、传送、装卸以及存储设施。(2)运输物流公司自己配备一定的运输工具或整合社会资源调度运输工具为货主将正确的商品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送到正确的地点。现代运输需求不仅只是一个点,有规模的物流公司应该是一个运输网络,因此物流公司还应负责货物按照客户要求选择运输工具,调度内部运输网络,以最高效的方式将商品送达客户处。(3)装卸搬运装卸搬运服务是在仓储运输过程中对货物操作必不可少的环节,为提高物流操作效率,减少商品在装卸搬运过程中的损毁,物流中心应配备专业化的装载、卸载、提升、运输等装置。(4)包装包装服务是物流公司对商品进行拆分、装配、组合、包装等服务,以便商品以最合适的单元形态进行运输配送。(5)流通加工流通加工服务是指物流公司与部分制造商、批发商形成合作关系,承接商品的部分加工作业,常见的加工服务有贴标签、制作并粘贴条形码等。(6)信息采集管理现代物流的发展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信息系统的支持,物流公司对商品流通过程的各种信息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采集、作业、分析,并将具体的业务数据和咨询信息提供给货主,方便查询统计和业务分析。除了提供以上基本服务之外,随着社会生产供应链的逐步形成,越来越多的企业对第三方物流公司提出新的服务功能要求,即增值服务,以达到供应链各个环节对瞬息万变的市场需求的及时、迅速反应。目前欧美国家较成熟的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的增值服务有以下几项内容:(1)业务代理指第三方物流公司与客户形成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作为供应链的一个环节,物流公司除了提供商品的流通服务之外,还对商品在供应链上下游的业务进行管理和支持,如代货主向供应商采购原材料,在物流公司内部进行简单流通加工,财务结算除了物流公司与货主的结算外,还可代货主向供应商以及收货人进行结算等。(2)需求预测指物流公司根据商品在物流中心内部的进出货频率进行分析,得到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商品进出货的需求量,为货主提供需求预测支持。(3)物流系统设计咨询作为物流专业机构,很多第三方物流公司充当了货主的物流专家,根据业务需求为货主设计科学合理物流系统,包括替货主选择运输商、仓储商和其他物流服务提供商,目前有很多第三方物流公司在从事这方面的尝试,不乏为一极有竞争力的增值服务。(4)物流教育培训物流运作需要货主的支持和理解,对货主公司进行物流培训,一方面取得货主对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认同感,另一方面提高货主公司的物流水平,也有利于将物流公司的要求传达至货主,便于建立物流作业标准。2.1 第三方物流现状分析2.1.1 第三方物流市场现状分析第三方物流是在物流渠道中由中间商提供的服务,中间商以合同的形式在一定期限内,提供企业所需的全部或部分物流服务。第三方物流提供者是一个为外部客户管理、控制和提供物流服务作业的公司,他们并不在产品供应链中占有一席之地,仅是第三方,但通过提供一整套物流活动来服务于产品供应链。现代意义上的第三方物流是一个约有10到15年历史的行业。在美国,第三方物流业被认为尚处于产品生命周期的发展期;在欧洲,尤其在英国,普遍认为第三方物流市场有一定的成熟程度。欧洲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的比例约为76,美国约为58,且其需求仍在增长。研究表明,欧洲24和美国33的非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正积极考虑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务;欧洲62和美国72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用户认为他们有可能在3年内增加对第三方物流服务的运用。一些行业观察家已对市场的规模做出估计,整个美国第三方物流业有相当于4200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欧洲最近的潜在物流市场的规模估计约为9500亿美元。由此可见,第三方物流市场具有潜力大,渐进性和高增长的特征。这种状况使其可能拥有大量的服务提供商,他们由不同的背景而发展起来,并提供各有特色的服务。六种力量活跃于第三方物流市场之中,一是以传统运输、运输代理系统为支撑的物流企业,如铁路系统、中国对外贸易运输(集团)总公司、华宇物流、各地的交通运输集团、中外运等;二是以传统仓储系统为支撑的物流企业,如中国诚通集团、原商业系统、粮食储备系统仓库纷纷换牌成为物流市场中的角逐者;三是以邮政系统为代表的、以包裹递送转向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四是以新经济为口号应运而生的民营物流企业,如发源于商业系统的华运通、深圳宝供、中野的全球数码仓库等;五是以掌握业务需求而进入物流行业的潜在生力军,如海尔、联想等:六是瞄准国内巨大市场而陆续登陆的国际大公司,如FedEx、UPS等。显而易见,前三路“诸侯”在物流网络和实体建设方面有先天优势。他们充分利用已有的物流基础设施,并不断进行物流信息化改造,己成为第三方物流市场中的中坚力量。中国邮政利用自己的网络优势,一口气与DELL、IBM、海尔、中国惠普、施乐、深圳润讯等大企业签订物流合作意向书,同时宣称“将把物流业作为未来业务的突破口”。第四路诸侯在物流火热的争战中也有自己的优势,虽然在规模上无法与国有大企业相比,但作为第三方物流企业,他们在体制、管理、人才上还是有自己的长处。“宝供物流”的管理人员中研究生占30%,大本占60%,这是许多国企未能企及的数字。以海尔为代表的第五路诸侯虽然现在大部分业务仅限于本企业,物流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已经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作为第一方物流转向第三方物流的排头兵,他们的成功吸引了大型制造业者的关注。最近TCL、美的集团都公开表示了进军第三方物流市场的兴趣和决心。外资物流公司对中国市场觊觎已久,FedEx、佐川急便、宅急送等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了业务代表处,准备在激烈的竞争中抢占市场份额26-30。在西方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的实践中,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物流业务的范围不断扩大。商业机构和各大公司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不得不将主要精力放在核心业务,将运输、仓储等相关业务环节交由更专业的物流企业进行操作,以求节约和高效;另一方面物流企业为提高服务质量,也在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供配套服务。第二、很多成功的物流企业根据第一方、第二方的谈判条款,分析比较自理的操作成本和代理费用,灵活运用自理和代理两种方式,提供客户定制的物流服务。第三、物流产业的发展潜力巨大,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物流业在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迅速发展,是由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二次大战以后,企业内部生产水平的进一步下降,伴随着存货管理已实现生产与分配间的“零库存”的优化,这意味着原材料、部件与组件的备货时间应该大大减少。同时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迅速发展和新兴市场的形成,迫使企业采用全球战略,以寻找他们的生产资源,越来越多的产品作为全球产品在世界范围销售。这些需求构成了物流发展的源动力,其中企业内部生产水平的降低是主要原因。同时,为参与世界性竞争,企业必须降低产品的成本(包括生产成本和销售成本),降低库存(包括仓储和运送过程中的库存),增加效益;企业要求准确及时的信息,要求增加整个供应键流程的可视性。第三方物流提供者为企业解决了上述难题,因此越来越多的企业纷纷选择了物流业务的外派。2.1.2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分析从发达国家物流业的状况看,第三方物流在发展中已逐渐形成鲜明特征,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1)关系契约化。首先,第三方物流是通过契约形式来规范物流经营者与物流消费者之间关系的。物流经营者根据契约规定的要求,提供多功能直至全方位一体化物流服务,并以契约来管理所有提供的物流服务活动及其过程。其次,第三方物流发展物流联盟也是通过契约的形式来明确各物流联盟参加者之间权责利相互关系的。(2)服务个性化。首先,不同的物流消费者存在不同的物流服务要求,第三方物流需要根据不同物流消费者在企业形象、业务流程、产品特征、顾客需求特征、竞争需要等方面的不同要求,提供针对性强的个性化物流服务和增值服务。其次,从事第三方物流的物流经营者也因为市场竞争、物流资源、物流能力的影响需要形成核心业务,不断强化所提供物流服务的个性化和特色化,以增强物流市场竞争能力。(3)功能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所提供的是专业的物流服务。从物流设计、物流操作过程、物流技术工具、物流设施到物流管理必须体现专门化和专业水平,这既是物流消费者的需要,也是第三方物流自身发展的基本要求。(4)管理系统化。第三方物流应具有系统的物流功能,是第三方物流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要求,第三方物流需要建立现代管理系统才能满足运行和发展的基本要求。(5)信息网络化。信息技术是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物流服务过程中,信息技术发展实现了信息实时共享,促进了物流管理的科学化、极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和物流效益。 目前,在我国制约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以下几个方面:中小工业企业在国家“放小”“扶小”政策指导下,进行改制和新机制规范运作的改变,国家对中小工业企业的信贷金融政策,以及引导中小企业调整、改革和发展的主要措施,市场竞争、社会的发展变化都将成为影响中小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但是,中小工业企业长期采用“大而全”“小而全”生产模式和经营观念,物流活动及其组织管理呈现分割和封闭状况,必定对第三方物流发展产生内在的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为:(1)观念的影响。中小工业企业一般实行单一的生产管理,企业经营范围封闭,缺乏进入市场和社会的一体化模式,习惯于传统的企业储运方式,重生产、轻储运,难以形成现代物流管理思想,对第三方物流存在认识上观念上的障碍,是影响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根本因素。(2)结构的影响。中小企业量大面广,总规模不小,但组织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重复投入,在相当多行业形成产品供大于求、结构性过剩,普遍存在产业关联度较低,缺乏社会化、专业化分工协作,是影响第三方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3)技术的因素。虽然信息产业给中小企业注入了大量高新技术,但资源与技术构成不合理,普遍存在设施设备老化,物流技术水平低,难以适应现代化专业物流发展的需要,是影响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4)管理的因素。大多数中小工业企业在较大程度上缺乏较为科学的内部管理制度,缺乏管理组织能力在生产管理上处于混乱状态,在组织经营上处于无序状态。产前没有市场调研,没有严格的成本核算;产中没有生产控制,没有营销策略;产后没有售后服务,是制约第三方物流发展的基础因素。(5)人才的因素。中小企业普遍存在员工素质低,知识构成不合理,人才匮乏,缺乏创新能力的情况,是制约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核心因素。 2.1.3 物流外协的利弊分析根据国外发展物流所走过的道路以及我国物流发展的基本实践,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基本方式大体可分为以下几种:物流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有两种基本方式:首先,可以考虑渐进式发展,通过自身物流业务不断壮大力量,积累资源和运作管理经验,再发展成为专业物流集成经营者,为中小企业提供全面物流服务。其次,可以考虑跨越式发展,通过联盟契约与中小企业进行资源整合,迅速壮大物流能力,超常规成为专业化第三方物流企业。(1)政策途径。物流企业面向中小企业发展第三方物流存在一定的障碍,需要各级政府制订鼓励政策,给予积极指导,从信贷、金融政策等方面营造有利于发展的政策环境,并切实扶持和指导中小企业积极重组和发挥资源力量,启动和促进第三方物流在中小企业中的发展。(2)市场途径。随着中小企业的发展,物流需求不断增长,物流企业应深入研究中小企业物流的发展规律,以需求为导向,迅速有效地拉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3)企业途径。物流发展能够创造价值和利益,是驱动物流企业主导自身发展第三方物流的基本动力。(4)社会途径。发展第三方物流要全社会的积极协作和支持,在社会各方力量的作用下,实现产业联动,全面发展。当今竞争日趋激化和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大背景下,物流外协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具体表现在:1、企业集中精力于核心业务。由于任何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很难成为业务上面面俱到的专家。为此,企业应把自己的主要资源集中于自己擅长的主业,而把物流等辅助功能留给物流公司。2、灵活运用新技术,实现以信息换库存,降低成本。3、减少固定资产投资,加速资本周转。企业自建物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购买物流设备,建设仓库和信息网络等专业物流设备。这些资源对于缺乏资金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是个沉重的负担。而如果使用第三方物流公司不仅减少设施的投资,还解放了仓库和车队方面的资金占用,加速了资金周转。4、提供灵活多样的顾客服务,为顾客创造更多的价值。当然,与自营物流相比较,第三方物流在为企业提供上述便利的同时,也会给企业带来诸多的不利。主要有:企业不能直接控制物流职能;不能保证供货的准确和及时;不能保证顾客服务的质量和维护与顾客的长期关系;企业将放弃对物流专业技术的开发等。比如,企业在使用第三方物流时,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员工经常与你的客户发生交往,此时,第三方物流公司会通过在运输工具上喷涂它自己的标志或让公司员工穿着统一服饰等方式来提升第三方物流公司在顾客心目中的整体形象从而取代你的地位。 2.2 配送中心及服务半径研究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来看,消费者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的产品配送服务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第三方物流企业建立完善、合理的配送物流系统。配送中心作为物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服务半径是第三方物流企业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从物流应用的角度,可以将物流配送中心视为:从供应者手中接受多种大量货物,进行倒装、分类、保管、流通加工和情报处理等作业,然后按照众多需要者的订货要求备齐货物,以令人满意的服务水平进行配送的设施;从供应链的角度,可以将配送中心视为:在典型的物流系统中,离开生产线的产成品首先会暂时存放在某一地点,最后被运送到离市场较近的某处,本文就是配送中心;配送中心作为开展商品配送及相关业务的场所,通过先进的管理技术和现代化信息交流网络,对商品的采购、进货、储存、分拣、加工和配送等业务过程进行科学、统一、规范的管理,使整个商品运动过程高效、协调、有序,从而减少损失,节省费用,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1。尽管目前对于配送中心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概念,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配送中心与传统的仓库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传统的仓库更多地强调产品、货物静态的仓储管理,而配送中心则更关注产品、货物的动态配送管理。越来越多的人将配送中心放到供应链中或企业的整个物流系统中去考虑,更加强调配送中心在企业配送活动中所起到的作用。针对企业的实际需求给出配送中心的定义如下:配送中心是衔接产品供应商,制造商与销售商的物流系统的重要环节,它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的操作工具结合企业的有效管理模式对产品实行存储、分拣、集中、配货、送货等操作,并期望达到降低整个物流运送过程的运作成本,提高整个物流运送过程效率的目的。2.2.1 配送中心类别分析配送中心是企业销售物流系统的重要结点,是针对市场“少批量多频次”的需求特点以及企业降低物流运作成本的要求出现的。根据不同的标准,配送中心有不同的分类32-35。1、根据配送中心的设立者分类配送中心设立者会从自身利益角度出发,考虑所建配送中心在企业经营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将配送中心分为制造商型配送中心、批发商型配送中心、零售商型配送中心和专业配送中心。制造商配送中心是由制造类企业建设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专门服务于制造企业本身的生产、销售活动,以此来降低企业产品销售的流通费用,提高企业的客户服务水平,协助开展产品的促销活动等。这种配送中心主要服务于销售物流,有时也作为原材料的集运点参与企业的供应物流,使企业获得运输上的规模效益。批发商型物流配送中心是由产品的批发商或代理商出资建设的配送中心。由于批发商和代理商是传统销售方式的重要环节之一,将产品制造厂商和消费者或零售商联系起来,因此,这种配送中心主要是将各个制造厂商生产的产品集中到一起,然后将各种产品进行组合搭配或单一地向消费者或零售商发货,也就是实现产品的汇集和再销售。零售商配送中心是由零售商成立的配送中心,主要服务于大、中型零售企业。零售企业的经营规模达到一定水平后,企业进行集中采购和集中运输等,以获得规模效益,包括运输成本的节省、采购价格的下降等,而这种配送中心可以在零售商的采购过程中起到集运的作用,然后再通过各种产品的组合,整车地运到需求点。专业配送中心是由专业的物流公司出资建设的。这种配送中心属于社会化的配送中心,由专业的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向社会提供公共配送服务。这种配送中心通常具有较强的运输配送能力,地理位置优越,可以迅速地按照企业客户的要求将产品送到指定地点。本文所研究的配送中心是由第三方物流所管理的专业物流配送中心。2、跟据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分类配送中心的服务范围是由其服务半径决定的,配送中心的服务半径就是指“配送中心所服务的需求点的地理覆盖范围,配送中心的服务能力越强,其服务半径就越大,覆盖的服务范围就越广;反之,配送中心的服务能力相对较弱,其服务半径就要小一点,覆盖的服务范围也会相应的缩小。因此,按照服务范围可以将配送中心分为城市配送中心和区域配送中心。城市配送中心是一个以城市为配送服务范围的配送中心,公路运输是这种配送中心选择的主要运输方式。由于运输距离短,相对反应能力强,因此,可实现“多品种、少批量、多用户”的配送,多数的零件商建设、管理的配送中心就属于这种类型。区域配送中心足以较强的辐射能力和库存准备,向全省、全国或国际范围内的用户进行产品配送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的规模比较大,用户比较多,配送的批量也比较大。通常情况下,区域配送中心的产品先运到城市配送中心,然后再从城市配送中心运到最终需求点上,但是最终需求点的需求量大的时候,也可以从区域配送中心直接将产品运送到最终需求点。本文研究的物流配送中心是连接企业供应商与生产基地之间的城市配送中心。3、根据配送中心的功能分类从配送中心的定义来看,配送中心有仓储、加工、流通等功能,而每个配送中心都会有所侧重,根据各配送中心所强调功能的不同,将配送中心分为储存型配送中心、流通型配送中心和加工型配送中心。储存型配送中心重点强调的是配送中心的储存功能。这种配送中心在功能上与传统的仓库非常接近。流通型配送中心重点强调的是配送中心的集运功能,这种配送中心作为产品集中和组合的场所,将同方向的小批量的产品或原料集中起来,然后用整车进行运输;有时,也将不同方向运来的货物进行装卸、倒装、重新组合拼成整车进行运输。加工型配送中心是以流通加工为主要业务的配送中心。这种配送中心对进入的产品进行简单地加工,如贴标签、换包装等,实现产品价值的增值。本文研究的配送中心,更多地关注其对节约物流运作成本所起到的作用,对配送中心对产品的增值情况考虑不多,因此,本文研究的配送中心属于储存型配送中心。2.2.2 配送中心服务半径的影响因素分析第三方物流配送对企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因为它能够更好地发挥配送中心的功能,辅助企业的经营。第一、使用第三方物流配送,可以提高物流的宏观调控和降低社会库存,提高批量货物运送的经济效益,如果能够有效降低库存成本,则可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而配送中心则恰好能够完成这一使命。通过配送中心来代替众多分散的小型仓库,可以大幅减少社会总的安全库存水平,同时,配送中心先进的装备技术及高效率的作业流程,也大大加快了物资的流通速度,提高了资金的周转率。另外,配送中心可以通过大批量的订货或者发货,降低进、发货的单位运输成木、单位劳务成本等。第二、可以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减轻交通拥挤和空气污染程度。由于配送中心可以大量的进货和发货,这样可以进行整车整船的装运,从而避免了运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