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共档案馆建设研究公共档案馆建设研究摘 要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物质文明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精神需求的要求越来越高,文化消费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作为文化事业机构的档案馆,也应该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潮流,改革创新,不仅满足党政机关工作的需要,还应该走向社会,走向公众,让全社会的人都知道档案馆、了解档案馆、利用档案馆,使档案馆成为人们文化消费的一部分,成为为老百姓服务的名副其实的公共档案馆。也就是,我们的档案馆要转变服务职能,走向公共服务的道路。我国的档案事业从建国到现在也经历了从封闭到开放的过程。虽然档案馆的服务已经面向公众,但是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档案馆。国内对于公共档案馆的认识目前还没有达成共识,但是公共档案馆不是一个新出现的事物,而是要在传统档案馆的基础上,通过加强自身的“公共性”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论文就我国公共档案馆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探讨,共分为六个部分。从公共档案馆的概念出发,针对我国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外的先进理念,对“什么是公共档案馆” 、 “为什么要建设公共档案馆” 、 “我国公共档案馆的现状和条件” 、 “如何建设公共档案馆”等问题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公共档案馆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需要国家、档案馆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档案工作人员及学者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不懈地进行研究,推动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顺利发展。关键词:关键词:公共档案馆 公共服务 社会化 the research on the construction ofpublic archives abstractas the development of our economy and society and the progress of materialcivilization, peoples immaterial requirement is more and more high and cultureconsumption becomes a necessary part of modern society. as cultural institution,archives should adapt itself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reform andinnovate, and walk up to the society and the public. we must try our best to makepeople know, understand and use the archives and make archives become a part ofpeoples cultural consumption. that is to say, the archives should transform thefunction and become real public archives.from the foundation of new china to now, our archives enterprise wentthrough the process from close to open to the public. although the service ofarchives has open to the public, archives is still not true public archives. at present,the domestic understanding of public archives is numerous, but public archives isnot a thing which appears recently. the archives should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development by strengthening its own “public” on the basis of traditional archives.the thesis discusses about the construction of our public archives and itincludes six parts. from the concept of public archives and according to thesituation of our nation and the new concept from foreign countries, it elaboratessome problems on public archives as follows: “what is public archives”, “whyconstruct public archives”, “the situation of our public archives”, “how to constructpublic archives”, etc.public archives construction is a long and systematic project and it need thecommon effort from government, archives and the whole society. archivists andresearchers should combine theory with practice and study unremitting to push theconstruction of public archives smoothly.key words: public archives; public service; socialization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撰写完成的。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没有剽窃、抄袭等违反学术道德规范的侵权行为。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愿意承担由本声明而引起的法律责任。研究生签名: 日期: 年 日 月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本人完全了解广西民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研究生签名: 日期: 年 日 月导 师 签 名: 日期: 年 日 月 11 绪 论1 绪 论1.1 选题背景1.1 选题背景1.1.1 关于公共档案馆1.1.1 关于公共档案馆公共档案馆就是档案资料来自社会各方面,并把档案向社会各方面提供利用的档案馆。从公共档案馆的“公共”性,我们可以知道公共档案馆保存的是具有公共价值、已经向社会开放、其信息资源成为社会所共享的国有档案。公共档案是国有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公众对其享有同等、无偿的利用权利,而不必经过有关部门的特别批准。把档案馆建设作为“文化设施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 ,这是公共档案馆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公共档案馆”的根本特征是全方位向社会提供服务,使馆藏档案资源为全体公民所共享。从发达国家公共档案馆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情况看,构建一个名副其实的公共档案馆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是:能向社会公开、满足公众需要、反映行政区域内各领域历史及社会风貌习俗、人文自然状况的公共档案信息资源;科学便捷的档案信息检索体系及信息资源开发提供利用的设施、运行机制;有利于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馆库设施及以人为本的阅览利用环境;便于社会公众造访的馆址场所及适宜的文化氛围;能适应各项业务技术要求、胜任公共服务职责的专业队伍。在我国,将国家档案馆以公共档案馆相称的,首推冯惠玲、张辑哲教授主编的 2l 世纪档案学系列教材档案学概论 。在这部教材的第五章档案机构中,编著者有远见地将国家综合档案馆和专业档案馆划归为公共档案馆一类。1在地方档案法规中明确界定公共档案馆范围的是深圳经济特区档案与文件收集利用条例 。该条例规定: “本条例所称的公共档案馆包括市、区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 ”把公共档案馆作为一项事业来推进的是上海市档案馆,它率先做出了示范。近年来上海市档案馆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致力于公共档案馆的建设,广泛吸引了档案界、社会各界及民众的眼球。我国根据档案馆所藏档案的范围,通常把国家档案馆划分为综合档案馆和专门档案馆。公共档案馆与传统档案馆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从本质上转变了为公众服务的功能, “综合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只是一个量的变化,而公共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则是一个质的变化。 ”2国家档案馆的“国家” , 词源的解释为“公家”之意,强调的是所有权问题。 “公共”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解释为“属于社会的,公有公用的” ,强调的是为公众服务的问题。我国各级国家档案馆是不同层面的公共档案馆,只是还没有充分发挥出应有的社会功能,在相关法规上也没有予以确认。提倡建设公共档案馆,并不是要在现有的档案馆以外再重建一个公共档案馆,也不是将现有的档案馆更名。而是要实际上转变档案馆的服务功能,从为公众服务的层面上认识公共档案馆的内涵,把为公众和社会需要的服务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在服务理念、服务机制、社会化功能上实现根本的转变,真正将国家档案馆办成公共档案馆,实现其社会功能,把为公众服务作为档案馆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2上海市档案馆外滩新馆、广东省档案馆新馆分别于 2003年、2004年相继开馆,这不仅是我国档案界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档案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新开端。它们在开馆之际,提出了一个全新的理念,这就是公共档案馆的实施与实现。1.1.2 公共档案馆和公有档案馆的区别1.1.2 公共档案馆和公有档案馆的区别“公有档案馆,是指按归属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馆,其馆藏档案是公共财产,经费由国家预算或地方预算拨给。公有档案馆由国家用法律手段设立,其主要类型有四种:国家(公共)档案馆、历史档案馆、机关档案馆、专门档案馆。 ”3 “公有档案馆是一个综合概念,指的是所有权归属国家的档案馆,一般由国家通过法律或行政手段设立,馆藏档案均属公共财产。 ”4从“公有档案馆”的定义可以知道,公有档案馆主要是从所有权的角度下定义,而公共档案馆则是从职能的角度来下定义,公有档案馆要向公共档案馆转变,就是要实现其公共职能的转变,真正体现文化事业单位的面貌,实现社会化的服务。在我国建设公共档案馆,主要是强调国家档案馆、各级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职能的转变,让人民群众走进档案馆,使档案馆根植于普通老百姓的心目中。而不是只把档案馆的牌子换成“公共档案馆” 。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档案馆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也是我们档案馆建设的发展方向。专门档案馆也是一定意义上的公共档案馆,它在馆藏上有一定的专业限制,但从利用看,也从属于公共档案馆。如城建档案是关于工程项目方面的档案,人事档案是关于个人的履历、学习工作经历等的原始记录,但它们仍可为社会各方面提供利用,也有一个如何为公众服务的问题。1.1.3 公共档案馆的发展历史1.1.3 公共档案馆的发展历史随着阶级与国家的发展,专门的档案管理机构开始出现。古埃及、古巴比伦、我国商周、古希腊、古罗马,都最早出现有专门的档案机构。进入封建社会,出现了法国宪典宝库、英国藏卷馆、俄国石室档案馆,中国的东观、兰台、架阁库等。古代各国的档案馆库一直都是附属于统治者的行政管理工具。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的封闭性,只在一定范围内提供利用,谈不上对社会公众开放利用的问题。 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档案馆起源于 18 世纪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90 年 9 月 7 日,法国国民会议通过了国家档案馆条例 ,特别规定了国家档案馆每周向社会开放三天,免费向公众提供利用。5这表明,国家档案馆开始由封闭进入开放的新时代。档案开放原则随后成为现代档案馆的基本思想和理念,为公共档案馆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到 20 世纪,世界上第一个现代意义的档案馆出现。这就是根据公共档案法成立的英国公共档案馆,其法律规定馆藏档案满 30 年即可向社会开放。基于档案馆的宗旨是为社会公众服务,人们把它称为“公共档案馆” 。从此以后,欧美许多国家纷纷建立本国的公共档案馆。公共档案馆现在己成为数量最多,范围最广,馆藏数量最丰富的档案馆,也是和整个社会联系最密切,最受社会关注的主要档案馆类型。各国公共档案馆已成为相对独立的文化3事业机构,其共同特点就是向社会开放,具有完全免费的开放性服务。1.1.4 公共档案馆的功能1.1.4 公共档案馆的功能公共档案馆的功能,多种多样,广泛性、教育性、传递性、智能开发性、休闲文化服务、为市场服务等都是它的功能概括。随着新技术的广泛普及,社会的发展,其功能也会相应拓展。广泛的社会功能所谓功能的广泛性,是指公共服务的社会功能广泛。除为资政决策提供参考咨询之外,还为经济建设、科学研究提供各种必要的条件和参考。 社会教育功能公共档案馆应当承担起传播科学文化知识,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的重任,可以成为青少年进行素质教育的“第二课堂”,市民接受终身教育的“社会课堂”。 信息传递功能档案馆作为保存档案的基地,在信息传递方面有较大的优越性。档案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和馆外资源,与信息化、网络化相结合,将为城市信息化建设产生独特的作用。 智力开发功能档案是文明的产物,档案馆馆藏档案信息资源是人类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一种智力资源。档案馆作为这种智力资源的保藏地,应该主动发挥开发智力资源的功能,除了提供社会咨询服务外,还应通过举办展览及专题讲座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丰富的馆藏,吸引社会用户来馆利用档案信息,并直接开发人的智力资源,激励人们的探索精神、启发人们开辟新的研究领域,从而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 学术交流功能档案是人们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经验与教训的总汇,它又经过档案馆工作者的收集、整理、鉴定等一系列工作环节,而成为系统的、有价值的档案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讲,档案馆向社会提供档案信息,有利于促进学术研究的发展。同时,档案馆工作本身也具有学术研究的内容,档案馆工作者本身也有可能成为一个学术研究人员。公共档案馆应加大档案开放的力度,吸引众多的国内外学者来利用档案,进行学术研究,使之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一个“窗口”。 文化休闲功能作为公共文化设施的档案馆,为了适应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应该利用自己的行业优势和前瞻性,主动承担起开发公共消遣方面功能的责任,推动档案馆向大众化、公共化方向发展,吸引人们到档案馆来消遣,为档案馆增添新的生机和活力。 市场服务功能档案文化资源的惟一性和稀缺性是档案馆能够在城市文化领域内大显身手的依托和后盾。公共档案馆理应利用资源优势和行业特点,在公益性文化事业和商业性文化产业方面双管齐下,努力为文化市场服务,并以实力打造档案文化精品。41.2 公共档案馆课题研究现状综述1.2 公共档案馆课题研究现状综述我国自新中国成立后,就建立了国家、省级的档案馆,档案工作也取得了相应的成就。在实现国有化管理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机构体系,但是档案工作在服务大众方面、实现向公共服务职能转化方面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改革开放以后,档案馆职能的转变逐步提上档案工作日程,这主要是随着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物质文明的发展,也使人们更加重视精神文明。作为文化事业机构的档案馆,保存着人类活动的最原始记录,承担着开发档案信息资源,让人们充分享受档案利用服务权利的职责。公共档案馆的建设就成为档案工作未来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公共档案馆建设是中国档案事业发展不容忽视的内容之一。这是因为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其文化宗旨是实现最大化的大众服务。目前我国档案界就这一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相当多的成绩和效果。2003 年,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档案馆举办 “新时期公共档案馆建设”为主题的档案论坛,应邀与会的法学、社会学、历史学、档案学专家和作家就公共档案馆的定位、目标、功能开发、形象设计、实现途径、未来走向进行了演讲。2004年,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档案馆举办以“面向未来的城市档案馆”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外代表就新时期公共档案馆的发展之路等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举行“公共档案馆利用服务社会化”学术研讨会,档案部门和大学档案专业的代表在会上对公共档案馆的界定、利用服务社会化的内涵等问题进行了研讨。2004年 6月,广东省档案馆召开“档案与文化”学术研讨会。2005年,山东省档案局举行以“丰富文化内涵,强化服务功能,着力打造高品位公共档案馆”为主题的笔会活动;同年,沈阳市档案局也举办公共档案馆建设专题报告会,报告从公共档案馆的含义及其历史背景、我国综合档案馆公共服务的现状及面临的任务进行了阐述。2006年,陕西省档案局馆、陕西省档案学会举办“公共档案馆-档案资源建设研讨会”,并对推进陕西省公共档案馆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同年,中国档案学会、天津市档案局、天津开发区管委会举办“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与公共档案馆建设”高层论坛,对公共档案馆建设的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探讨。近年来,在中国档案报、中国档案等报刊杂志上,全国政协委员、原国家档案局副局长刘国能撰文,对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同时,在新问世的系统研究档案馆基本理论的专著中,首次就构建我国公共档案馆系统进行了理论上的探索。6截至 2008 年 3 月,以“公共档案馆”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进行跨库检索(时间为1979 年2008 年) ,结果检索到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2 篇(如李国庆: 对我国公共档案馆建设的理性思考 , 档案学研究 ,2007年第 1期; 公共档案馆:我们离你还有多远 , 中国档案 ,2007年第 1期;潘玉民: 公共档案馆,你到哪里去兼论社会发展与档案馆社会化 , 浙江档案 ,2005年第 6期;赵建功: 公共档案馆琐议 , 山西档5案 ,2003 年第 4期;刘家真: 实现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的转化 , 档案学研究 ,2007年第 1 期)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 篇(金洁慧: 上海市公共档案馆管理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 2005级硕士学位论文;张丽: 论综合档案馆向公共档案馆的转型之路 ,四川大学 2006级硕士学位论文) 。有关公共档案馆的著作有上海市档案局编的新时期公共档案馆建设论文集,是迄今为止我国第一部以公共档案馆为论题的文集。另外,国内关于档案馆的著作有:张晓娟: 档案馆管理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 8月第 1 版) ;施宣岑,王景高: 档案馆概论 (档案出版社,1995年 10月出版) ;盛彦: 档案馆业务建设与管理 (档案出版社,1993年 12月出版) ;姜之茂: 档案馆理论与实践探新 (档案出版社,2000年 12月出版) ;何振: 档案馆学新探 (2003年 3月第 1版) ;李培清: 档案馆学 (1988年 5月第 1版) ;胡绍华: 档案馆工作研究文选 (1994年 2月第 1 版) ;孙敏: 档案馆 (1957年 3月第 1版) 。由此可见,我国档案馆职能建设问题备受档案工作者的广泛关注,这些著作都是我国档案工作者在总结自身实践经验和借鉴国外理论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文章,对公共档案馆职能的发展进行了探讨。然而这些著作没有对公共档案馆的职能转变问题进行深入的讨论。主要表现为:一是由于研究视角的局限性。公共档案馆职能转变所需的社会背景没有充分体现,公众对国家档案馆的信息需求还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因而在理论形成上也就没有成熟的条件和环境。二是对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关键问题,即对公共档案馆运行机制和其在档案事业中的地位认识和研究不够。三是对于公共档案馆如何运行,其运行的动力和约束力是什么,公共档案馆作为社会发展的一个子系统,采取什么样的管理方式、发展模式,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怎样等问题认识不清。没有全面把握档案馆的“公共性”所包含的深刻理论与实践涵义。公共档案馆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包括档案馆的自身管理及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等。它不是在传统档案馆基础上的简单改良,而是一项深刻的变革工程,它涉及到档案馆管理理念、管理体制、管理模式、资源管理、服务创新等的变革。理论的形成只有在成熟的实践环境中才能逐步形成和发展。因此,这些著作只是部分地对这个论题进行了讨论,要完全深入地探讨这个论题,有待于我国档案工作发展条件的成熟和积累。62 公共档案馆的基本问题2 公共档案馆的基本问题2.1 公共档案馆的定义2.1 公共档案馆的定义事物的定义,就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认识及对某一领域内与相邻事物特征区别的规定。对公共档案馆的定义,目前有如下几种观点:2.1.1 一种认为:一个档案馆是否是公共档案馆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衡量:是否以普通公众为服务对象,是否具有为普通公众提供平等服务的义务;是否有提供相应服务的法律保障;是否有满足公众需求的资源保障。82.1.2 另一种则认为:公共档案馆是指馆藏档案作为社会的公共资源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的基本历史面貌,应该开放的信息能借助各种媒介畅通地传递,并能广泛为社会、公众利用的文化机构。92.1.3 再一种认为:公共档案馆,是指归属权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馆,其馆藏档案是公共财产,经费由国家预算或地方预算拨给。102.1.4 有的学者认为:凡是由国家设立,主要收藏公共档案,为社会公众提供服务的档案馆,都被称为公共档案馆 。112.1.5 也有学者认为:凡是以保存具有国家和社会意义的档案为己任,并以提供档案为社会和公众服务的档案机构,都可以认为是公共档案馆。122.1.6 另一种观点认为:所谓公共档案馆,是指从档案馆的环境建设到资源储备,从现代技术应用到信息开发水平,都要符合国家档案馆公共性的现代服务理念,即以人为本,在提升档案馆管理的开放度、资源的共享度和接待的满意度上见实效。13以上观点分别对公共档案馆的基本构成要件进行了探讨,有强调档案馆所有权、馆藏构成的,也有强调服务对象、服务方式、经费来源的。笔者认为,公共档案馆应该是指馆藏档案作为社会的公共资源能全面、准确地反映社会的基本历史面貌,所有开放的信息资源能借助各种媒介畅通传递,广泛地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文化事业机构,其职能真正体现文化事业单位的形象:服务对象大众化、馆藏资源多样化、档案管理网络化以及档案人员素质的现代化。公共档案馆与公共图书馆、公共博物馆一样都具有公共性。英国著名档案学者迈克尔库克说: “虽然档案馆像博物馆和图书馆一样与纯娱乐性机构相比有着更严肃的目的,但是它们有一个共同点:如果人们愿意,闲之无事时,就可以去这些由社会建立起来的机构,按照个人的兴趣进行活动。 ”14由此看来,公共档案馆要突出体现“公共”二字,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在馆藏资源上要全面地反映本地区的社会历史面貌,在内容上贴近社会公众,利用趋于大众化。72.2 公共档案馆的特征2.2 公共档案馆的特征公共档案馆主要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2.2.1 文化的积累性文化的积累性公共档案馆不仅是收藏档案的场所,它不仅关注国家、社会的重大历史记录,也关注广大民众的普通历史记载,在更大范围上保存国家、社会以及个人的历史记忆,承载着整个国家和地区的历史文化积累的保存任务。1983年颁布的档案馆工作通则明确规定:“档案馆是党和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机构,是永久保管档案的基地,是各方面工作利用档案史料的中心。”公共档案馆“应当以优美的公共文化休闲环境和反映民族文化的内涵,成为社会民众的精神圣地” 。此外,对维护文化本色、文化特色和文化根基以及文化的多样性也具有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因而也要强化公共档案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以保存、维护民族文化延续之命脉。152.2.2 信息的开放性信息的开放性公共档案馆的开放性是历史的必然。自从 1794 年法国穑月七日档案法令提出了档案开放原则后,档案开放的理念就注入了公共档案馆的血脉。公共档案馆的开放不仅是满足利用者的需要,还要与社会生活密切联系。开放性要求公共档案馆以各种灵活方式与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机构合作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将社会上的档案文献资源纳入公共档案馆的馆藏资源进行开发,从而提高公共档案馆的信息服务能力。2.2.3 服务的特色性服务的特色性公共档案馆奉行公共性的现代服务理念,即以人为本,以贴近公众、服务公众为根本宗旨,要满足包括公众休闲利用在内的社会多方面日益广泛而长久的需求。公共档案馆的特色性体现在馆藏建设上的丰富多彩,服务的人性化,馆舍建筑设计的独特化, “我有你无,你有我特,你特我多,你多我专” 。从数量、质量、素质、品位上表现出公共档案馆的个性。其中地方的特色性、学科的专门性是每一个馆的特色体现。2.2.4 档案馆的政治性档案馆的政治性档案馆的政治性是档案馆附属于国家政体下的产物,是国家记忆工程的装置。它首先要体现国家的意志,因而它管理的档案内容大部分与国家的利益有直接关系,维系着一个国家和社会的历史真实记录。因此,维护国家与社会的历史真实面貌是每一个档案馆的共同任务。2.2.5 休闲性休闲性休闲代表着档案馆服务的品位和档次。高品位服务的档案馆应达到休闲的层面,使档案与千家万户“零距离”接触,走向千家万户的心,就要在各方面充分考虑群众的需要,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利用档案,查阅信息。在闲暇之余还能够到档案馆去“坐坐” ,把档案馆当成心中的“好朋友” 。这是一种历史的必然。2.3 公共档案馆的定位2.3 公共档案馆的定位公共档案馆与其他档案馆的区别在于“公共”二字。它的根本特征是全方位地为社8会提供服务,使馆藏资源为全体公民所共享。从发达国家公共档案馆的经验看,构建一个名副其实的公共档案馆必须具备的条件是能面向社会公开、满足公众需要、具有反映行政区域内各领域历史及社会风貌习俗、人文自然状况的档案信息资源;具有便捷的档案信息检索体系及信息资源开发的设施、运行机制;有安全管理的馆库设施和阅览利用环境;有便于社会公众造访的馆址场所及文化氛围;有胜任各种专业技术需求的公共服务队伍和人员。工业化、城市化、信息化、网络化、知识化、全球化的交互作用决定了公共档案馆是现代文化的标志:档案馆作为现代公共文化设施,积累了城市历史与当今文明的成果,在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它应成为文化标志性建筑,以其文化标志性的外观和独具地方特色的馆藏,体现出地方民族的个性和魅力,彰显文化的品位,塑造公共服务形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在爱国主义教育中它应独树一帜,发挥其独特的教育、引导、传承、激励作用;它应成为政府电子档案的备份基地:档案馆应以强有力的信息化功能,即时采集电子档案进馆,保障政务电子信息的安全,完整准确地保留电子政府的历史;对政府的电子档案进行保管和备份的基地,同时它也是各种信息交汇和利用的中心:档案馆应突破传统的信息条块分割的制约与束缚,发挥国家档案事业主体的作用,担负起信息的交汇、整合、跨行业区域共享的枢纽使命,成为信息时代文件、档案、资料、等信息资源交汇和利用的中心。新时代的公共档案馆应走出封闭,走进开放,走入社会,走向现代。它不仅仅是名称的更迭,更不是简单的服务领域的拓展,而是服务理念的转变,服务机制的创新,服务内容的延伸,服务质量的优化。93 建设公共档案馆的原因3 建设公共档案馆的原因3.1 公共档案馆产生的原因3.1 公共档案馆产生的原因3.1.1 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3.1.1 适应新兴资产阶级的需要档案馆从封闭走向开放,是适应资产阶级的需要而产生的。封建社会之前虽然有了专门保管档案的地方,但是档案机构都是打上了封建特权的烙印,档案只为统治阶级服务,不对社会开放。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他们提倡民主、平等、自由、开放,反映在档案改革上就是档案开放。档案开放是公民追求民主权利的体现。1789 年 7 月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先驱,为了彻底摧毁封建制度,法国颁布了一系列的档案工作改革条例, “穑月七日档案法”将改革成果固定下来,对档案工作改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法国国家档案馆是世界档案史上第一个实行对社会公众开放的综合性国家级档案馆,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最早提出“公共档案馆”理念的档案馆。 人权宣言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旗帜,宣扬“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的思想。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档案被视为国家的公共财富,任何公民都享有利用档案的平等权利。在这样的环境下,公共档案馆理念的提出也是情理之中。3.1.2 公共档案馆的建立是现代档案学产生的基础和条件3.1.2 公共档案馆的建立是现代档案学产生的基础和条件现代意义上的档案学的萌生,是以欧洲档案学的产生为标志的。而欧洲档案学的诞生,与德国人拉明根和意大利人波尼法西奥是分不开的。尽管拉明根当时所讨论的是登记室,但他所说的登记室实际上就是档案馆。波尼法西奥用古希腊的术语“档案馆”代替了“登记室”,从表面上看,他只是恢复古希腊一个术语的使用,实际上则是托古改制,希望保管档案的机构适应资产阶级的要求。16 古希腊档案机构的管理体制是与古希腊当时的民主政治体制密切相关的,尽管当时的“古希腊民主”仍是不彻底的民主政治,但波尼法西奥强调档案馆的开放性、公共性。这一提法,比法国正式提出“档案开放原则”早了 158 年。波尼法西奥实际上在此说明了这样一个条件: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档案学理论,只要采用古希腊的“档案(馆)”术语,就得承认档案馆的开放及公共性。而强调档案机构的开放性、公共性,正是现代档案学产生的又一里程碑式的标志。 波尼法西奥通过强调档案馆的开放性、公共性,揭示了档案开放是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体现。而这一思想通过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档案方面的“人权法案”的影响而迅速传播,法国建立起第一个全国性的公共档案馆,通过法令确立了“档案开放原则”,承认了档案开放对于社会的重大意义。由于开放原则的实施,档案馆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现代意义上的档案学正式形成了。因此,档案学的产生实际上是以档案馆的公共性和开放性为前提的。不承认档案馆的公共性,档案学理论的存在就失去了根基。档案学只要存在,就必须承认档案馆的公10共性和开放性,没有公共档案馆的存在,档案学理论的存在就没有了意义,档案学理论的可靠性和稳固性也要大打折扣。所以,公共档案馆的建立现代档案学理论产生的条件和基础。3.2 建设公共档案馆的原因3.2 建设公共档案馆的原因3.2.1 我国的档案馆还不是名副其实的公共档案馆3.2.1 我国的档案馆还不是名副其实的公共档案馆从法律上讲,我国的档案馆已经是“公共档案馆” ,其实, 我国档案馆的国家所有制性质决定了它的公共档案馆建设方向。1960 年 3 月国家档案局颁发的县档案馆工作暂行通则和省档案馆工作暂行通则 , 首次对国家档案馆的性质作了界定, 规定为文化事业机构的性质。1987 年 9 月颁布的档案法则进一步从法律上明确了我国国家档案馆公共档案馆的性质。这是档案馆质的飞跃。但是国家所有制性质的变化并没有使档案馆的公共服务必然发生变化。 “当代政府是一个公共的政府” , “公共档案就是我们工作和我们承担公共职责的一种记录” ,作为一个公共政府,它必须留下自己的档案以提供给人民,提供给历史,提供给社会,公共档案馆建设就是这样进入到一个必然的历史阶段。然而由于我国现有的档案管理体制和管理人员观念的落后,我国国有档案馆其公共服务性没有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许多档案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为党政机关服务,把自己的服务对象局限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多数档案馆的馆藏成分仍然主要是党政机关的公文,与社会大众广泛关注的民生档案则很少,或者根本没有。这就从根本上限制了自己的服务范围和对象。馆藏内容的限制,导致服务范围的缩小,这与名义上的“公共档案馆”是名不符实,要名副其实,还需要一个过程。3.2.2 转变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职能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3.2.2 转变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职能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在第九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加强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档案馆等公共文化和体育设施建设。”他把档案馆列入我国“公共文化”范畴,赋予档案馆“公共文化”的职能,还要求对其设施加强建设。这说明在新形势下只有深化我国档案馆的公共服务职能,才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做出更大的贡献。温家宝在 2007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逐步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搞好文化遗产、自然遗产和档案保护。17档案馆作为公共文化事业机构,保存着人类文明的成果。如何采取具体措施、落实党和国家领导提出的转变职能的要求是国民经济建设发展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档案馆作为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其公共职能转变的根本所在就是如何为经济建设服务、为四个现代化服务、为科技发展服务、为提高人民文化素质服务,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3.2.3 档案馆的公共服务是政府公共管理的组成部分3.2.3 档案馆的公共服务是政府公共管理的组成部分公共文件是公共管理的产物,公共文件本身就具有公共性。公共文件大多是产生于11政府部门,政府的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一种必然。公共档案馆是政府推行信息公开的重要平台。公共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部门,有责任和义务发挥“信息总汇”的优势,优化和整合各种信息,面向公众建立与完善政府的公共服务系统,为公众提供一个获取政府公开信息的平台。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已经进入以政府转型为重点的结构性改革阶段,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是下一步改革的中心和重点。努力实现以公共服务为中心的政府转型,既是落实以人为本、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保障,又是在宏观调控中推进改革,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公共服务,就是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包括加强城乡公共设施建设,发展社会就业、社会保障服务和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公共事业,发布公共信息等,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和创造条件。档案部门则是通过档案开放和公共服务来提供公共产品,满足社会和公众对档案的需求。3.2.4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3.2.4 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市场经济要求公开、公平的良性竞争环境。从规范的市场经济体制来看,有效的市场竞争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竞争必须公平;二是竞争必须相对充分;三是竞争必须有序。有序的竞争环境需要公平的信息环境。而公平的环境需要政府各方面信息的公开。市场经济公平信息获取环境的创造离不开公共档案馆提供的各种信息。3.2.5 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3.2.5 适应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趋势现阶段的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十分深刻的转型过程中。社会转型引发了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深刻变革,必然会对档案馆工作的转变提出新的要求。社会转型使社会形态从封闭性向开放性变迁和发展,这种变革必然要求档案馆进一步向社会开放,这种开放应该是全方位的,包括理念、馆藏、设施等等,以适应社会转型日益开放的环境。社会转型时期,利益格局调整加快、利益分配出现偏差,都会导致社会矛盾冲突增多。为减轻社会调整进程中的各种矛盾,档案馆的档案在这方面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因为档案具有无可替代的凭证作用。近年来,各级国家档案馆向社会提供利用户籍档案、婚姻档案、独生子女档案、知青档案、房产档案、转制企业档案、小城镇保险档案等等,为解决众多百姓的婚姻、工龄、退休、养老保险、房产纠纷等问题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和凭证。在化解和缓和社会矛盾中,国家档案馆给予群众,特别是困难、弱势群体以真切的人文关怀,指导他们利用档案了解事实、解决问题,帮助他们提升对社会的认同感。因此,转型时期的国家档案馆转变职能为公众谋福利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3.2.6 档案馆职能转变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3.2.6 档案馆职能转变是推动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档案馆公共职能的转变是推进我国档案事业发展的需要。我国各级档案馆大多建立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期间经历了从封闭、半封闭走向开放的不寻常的历程。档案馆的每一步发展既离不开国家和社会的推动。在新的历史时期,各级综合档案馆转变公共服务职能,对外拓展社会服务功能,做大做强档案馆服务品牌,可增强公众的亲和力;12对内形成资源集散与功能辐射的优势,档案事业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档案工作组织体系内部的向心力不断增强,这对推进我国档案事业的跨越式发展是一个有力的源泉。档案馆公共职能的转变,不仅是行政管理部门、档案室、档案馆、档案外事办的事,也是档案教育、档案科研、档案宣传与出版,以及档案学术理论界的事。只有各方通力合作,档案馆才能稳步进入新的公共档案馆时期。134 我国的公共档案馆建设现状4 我国的公共档案馆建设现状4.1 我国档案馆工作的基本概况4.1 我国档案馆工作的基本概况根据档案法和有关文件的规定,我国档案馆是集中保管党和国家重要档案的基地,是社会各方面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中心。据统计,我国已有各级各类档案馆 3816 个,其中国家综合档案馆 3046个,国家专门档案馆 225个,部门档案馆 142个,企业档案馆304 个, 文化事业单位档案馆 40个, 科技事业单位档案馆 59个。 档案馆总建筑面积 4659866平方米,其中库房面积 2574437平方米。18自从我国在 20世纪 80年代颁布了档案法规定国家档案馆必须向社会开放档案后,我国的各级综合档案馆就开始走上了公共档案馆的发展之路。多年来,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大力开发档案信息资源,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及社会各方面提供档案服务。档案馆通过积极向社会开放档案,平均每年接待利用档案资料者 1300 万人次,利用档案资料 3600 万卷(件、册)次。此外,还通过举办展览、建立爱国主义基地、参加有关活动等提供档案利用。还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服务,如利用档案拍摄的电视文献片共和国脚步 、 红旗飘飘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今天 、 自从有了共产党 、 新四军等,还制作了电视连续剧一号机密等,利用档案举办的展览“雪域明珠中国西藏文化展”等。档案利用工作还为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重要的经济价值,如利用档案为大亚湾核电站建设节约了建设资金 200 余万元,为长二捆、长三乙火箭的研制节约了资金 1 亿元,为青岛卷烟厂“哈德门”商标的注册创造了利润 4 亿元。4.2 我国公共档案馆的基本现状4.2 我国公共档案馆的基本现状2002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将档案馆列入公共文化设施进行建设;深圳市档案馆最先提出加强公共档案馆建设的口号。2004年,上海市档案局也举办了以“新时期公共档案馆建设”为主题的档案论坛,提出要建设与上海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公共档案馆。2005年,山东、浙江等省档案馆也提出建设公共档案馆的目标。山东省档案馆提出,要着力打造高品位、开放性的公共档案馆。浙江省档案馆提出,要塑造档案馆的公共形象,加快档案馆的功能建设,努力把省档案馆建设成为一座具有社会性、多功能性、文化性和标志性的现代化公共档案馆,并出台了全省档案馆建筑设计指导文件,要求建设一批成为当地标志性文化建筑的档案馆。青岛市档案事业“十一五”发展计划中提出,要把各级国家档案馆建成更加开放、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的公共档案馆。许多档案馆的发展计划尽管没有明确提及公共档案馆的概念,但从大家努力的措施看,各馆所要达到的目标就是公共档案馆的发展方向。目前,深圳市档案馆、上海市档案馆、广东省档案馆已经出现了公共档案馆的雏形。深圳档案馆以改革为己任,以融入国际档案事业主流为目标,近年来在改革、创新中推出了一个个同社会结合、为社会服务的新举措,使档案工作从封闭走向开放,从机14关走向社会。其表现有三:1、服务层面广,提供服务不论地位,不讲学历,不看职业,突破单纯为党政机关服务的局限,面向普通市民,包括向祖籍在深圳的香港平民提供服务。2、服务方式多,讲求社会效果。方式之一是把学生引进档案馆进行社会教育,把档案馆办成社会课堂,这是发达国家档案馆提供服务的共同特点。深圳市档案馆己被一些中小学选定为“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 。方法之二是营造氛围,陈列展览,在宣传和服务社会中扩展影响。深圳档案馆近年来所举办的馆藏共和国老将军书画作品展 、与文化局联合举办的深圳经济特区 20 周年档案图片展以及与市建设控股集团联合筹办的基建工程兵转业建设深圳 20 周年档案图片展等等,都产生了极大的社会影响。方式之三是广泛开展横向联合,招引社会力量共同开发馆藏档案资源,出产品味高、影响大的档案编研成果,使档案馆成为专家向往的学术研究殿堂。深圳档案馆编撰出版的明清两朝深圳档案文献演绎 、 民国时期深圳档案文献演绎 、 深圳创业者肖像摄影集 、 深圳典藏cd-rom 等等,均获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方式之四是开创社会档案寄存服务的新功能。档案馆利用自身的资源、技术优势,为中小企业、破产企业、其它社会组织乃至公民个人提供廉价的档案寄存服务,极大地方便了企业和社会组织及公民。由于这种服务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因此从深圳市档案馆 1998 年第一个挂出“档案寄存中心”牌子开始,很快就走红全国,成为档案馆有效服务社会的一道风景线。3、 “以人为本”成为档案馆建设的共同宗旨。发达国家档案馆从各方面尽可能地满足人的不同需要和不同人的需要。如:从人的不同要求出发,收集档案,建设馆库,提供舒适环境和工作的便利条件,设置不伤害人格的监控设施。从不同人的要求出发,分别设有公众阅览大厅、专家阅览室,配备不同的设备、用具;为残疾人设置轮椅车通道、标记及专用借阅窗口、专用厕位等。今天的深圳,无论在经济上还是技术上,都可以达到甚至超过发达国家档案馆的做法。深圳市中心新馆舍的启用,将使“以人为本”的宗旨变为事实。另外,深圳市档案局为了营造档案事业中社会关系、业务关系、技术关系的有序化,先后制订了深圳市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档案移交进馆办法 、 深圳市档案案卷质量标准 、深圳市市属单位档案分类规则及电子邮件公文归档与管理规则 、 电子文件元数据标准 、 馆藏档案光盘编号规则 、 电子文件生命周期表 、 通用电子文件保管期限表 、 档案分类主题词一体表 、(数字档案储存格式与载体标准 、 深圳市电子文件归档及管理办法等技术标准和业务规范。在此基础上于 2002 年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颁布实施了深圳经济特区档案与文件收集利用条例 ,这是全国第一部实行文档一体化管理和档案文件公开制度的地方档案法规。上海市档案馆在 2003 年开始建设外滩新馆,该工程被列为上海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经过一年多的精心运筹、悉心打造,一座以近代建筑语汇,现代装饰风格、信息技术、开放模式来解读申城百年记忆的公共文化设施呈现在公众面前。开馆 3 年多来,外滩新馆高扬服务的旗帜,着力构建开放的运作模式,努力塑造崭新的社会形象,受到国际档案界同行和社会公众的高度评价。国际档案理事会城市档案馆委员会主席阿尔贝勒奇15说,按照国际标准,一个优秀的城市档案馆应当必备三个条件:一是位于市中心,市民容易接近,方便查档;二是现代化程度高,可以通过互联网和其他先进技术手段为用户提供便捷的服务;三是同市民生活紧密相关,能帮助他们了解城市发展的历史。这几点上海市档案馆都做到了,所以它是理想中的城市档案馆。19广东省档案馆成立于 1958 年 11 月 15 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强化训练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光现象》章节练习试卷(含答案解析)
- 2025年高三生物高频考点回顾卷一
- 2025年高二生物下学期针灸机理研究题
- 2025年高二生物下学期数据图表绘制题
- 考点攻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定向测试试卷(附答案详解)
- 2025年高二(下)生物微生物可持续化题
- 2025年高二(下)生物归纳与演绎推理测试
- 汉中市中医医院招聘考试真题2024
- 解析卷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透镜同步练习试卷(含答案详解)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5章透镜及其应用-生活中的透镜定向测试试题(含解析)
- 剖宫产术后切口感染综合防治
- 严重过敏反应急救指南解读
- DB44-T 2255-2025 海岸线价值评估技术规范
- 牙克石市矿产资源开发环境承载力评价报告
- 2025-2030中国体外膜氧合装置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投资评估规划分析研究报告
- 《5G技术的关键应用》课件
- 《先进的CAE仿真技术》课件
- 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护理
- 动力柜施工方案
- 2025年食品安全知识竞赛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注安道路运输安全实务真题卷(附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