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新探索.pdf_第1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新探索.pdf_第2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新探索.pdf_第3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新探索.pdf_第4页
(高等教育学专业论文)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新探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高校的 稳定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学生管理体制几经发展和变革,最终形成了以校一 一院( 系) 年级为基础的基本管理体制,对提高学生思想觉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产生了积极影响和保证作用。进入2 0 世纪9 0 年代,高校面临的国内国际形势发生了巨 大变化,尤其是1 9 9 9 年高校扩招之后,学生规模迅速增加,学生群体的差异性、多样 性明显,学生发展要求的多元化日渐凸显。 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高校学生管理的实践者和研究者也在寻求更有效的、更能符合 时代要求的学生管理体制。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远采中国古代书院制度,近仿西方住宿 学院制度,融合中国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与西方文化中的“博雅教育 传统,希冀为 传统的学生管理体制打开一个积极变革的缺口。 本论文是对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初步探索,共分五个部分,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 了文献法和历史分析法。第一章绪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对己有的研究成果进 行梳理,阐明了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对相关的核心概念予以界定;第二章是文章的 理论基础部分,主要是探索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实施的理论依据;第三章是本研究的重 点和难点,主要涉及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具体内容,包括什么是书院制学生管理,实 施的原因,书院制学生管理的特点和意义;第四章讨论英美两国住宿学院制的发展历史, 分析其优劣,以资借鉴;第五章重点分析了书院制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大胆提 出相应对策,最后探讨其可能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高等学校;学生管理;书院制;住宿学院制 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新探索 t h ea c a d e m yi n s t i t u t i o n :an e we x p l o r a t i o ni ns t u d e n tm a n a g e m e n t s y s t e m a b s t r a c t s t u d e n tm a n a g e m e n ti sa l li m p o r t a n tp a r to fe d u c a t i o n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i nu n i v e r s i t i e s i t p l a y sak e yr o l ei nt h es t u d e n t s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t h es t a b i l i t yo fc o l l e g e s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 d u r i n gs e v e r a ld e c a d e s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 ,s t u d e n tm a n a g e m e n ti no u l c o u n t r yh a sf o r m e da b a s i cs y s t e mo nt h ef o u n d a t i o no f u n i v e r s i t y 一d e p a r t m e n t - g r a d e s ,w h i c hm a d ea p r o f o u n di m p a c to ni m p r o v i n gs t u d e n t s p o l i t i c a l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a n dp r o m o t i n gt h e i rh e a l t h y g r o w t h h o w e v e r ,i n19 9 0 s ,e s p e c i a l l yt h eu n i v e r s i t ye x p a n s i o nf r o m19 9 9 ,t h es i t u a t i o nt h a t t h eu n i v e r s i t yi sc o n f r o n t i n ga th o m ea n da b r o a dh a sc h a n g e dal o t ,w h i c hi n v o l v e ss t u d e n t s e n l a r g e m e n t ,t h ev a r i e t ya n dd i v e r s i t yo fs t u d e n t s ,a n ds oo n t oa d a p tt os o c i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 ,s t u d e n tm a n a g i n gp r a c t i t i o n e r sa n dr e s e a r c h e r ss t i l l e x p l o r em o r ee f f e c t i v es t u d e n tm a n a g e m e n ts y s t e m ,w h i c hw i l la f f o r dt o t h et i m e s t h e a c a d e m yi n s t i t u t i o nb l e n d sw i t ht h ea d v a n t a g e so fs h uy u a na n dr e s i d e n t i a lc o l l e g es y s t e m , t h eh u m a n i t i e ss p i r i ta n dg e n e r a le d u c a t i o ni na n c i e n tc h i n aa n di nw e s t e r nc o u n t r i e s ,h o p i n g t of i n do u tan e w w a y f o rt r a d i t i o n a ls t u d e n tm a n a g e m e n t t h i sp a p e ri n i t i a l l ya n a l y z e st h ea c a d e m yi n s t i t u t i o n ,i tc o n s i s t so ff i v ep a r t s t h ef i r s t p a r tw h i c hi sab r i e fi n t r o d u c t i o nt ot h er e s e a r c h ,c o m b sw i t l lt h er e l a t i v es t u d yr e s u l t s ,t h e ni t e x p o u n d ss o m ec o n c e p t s ,a n dd i s c u s s e st h ea i m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t h i sp a p e r t h es e c o n d p a r ts u p p o r t st h e o r e t i c a lb a s e sf o rt h et h e s i s f r o mt h et h i r dp a r t ,i ts t a r t si n t ot h em a i np o i n t s a n dd i f f i c u l tp o i n t so ft h i ss t u d y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m a k e sad e t a i l e da n a l y s i so ft h i s i n n o v a t i v es y s t e m ,i n c l u d i n gt h ep r a c t i c e s ,r e a s o n s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a n dm e a n i n g so fa c a d e m y i n s t i t u t i o n t h en e x tp a r tl o o k sb a c kt h eh i s t o r yo fr e s i d e n t i a lc o l l e g es y s t e mo ft h eg r e a t b r i t a i na n du s a b yt h er e t r o s p e c to ft h eo r i g i na n d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i ta l s op r o v i d e ss o m e v a l u a b l e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f o rt h ea c a d e m yi n s t i t u t i o ni no u rc o u n t r y a tl a s t ,t h i sp a p e ra n a l y z e s p r o b l e m sa n ds o l u t i o n st ot h en e ws y s t e m ,t r y i n gt op r o b ei t sp o s s i b l eo r i e n t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c o l l e g e sa n du n i v e r s i t i e s ;s t u d e n tm a n a g e m e n t ;a c a d e m yi n s t i t u t i o n ; r e s i d e n t i a lc o l l e g es y s t e m i i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作者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 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其他已申请 学位或其他用途使用过的成果。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 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若有不实之处,本人愿意承担相关法律责任。 学位论文题目: 作者签名: 盘医剑;堂生笪堡签剑鲍堑拯塞 釜鍪盏日期:竺望年上月丑日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人完全了解学校有关学位论文知识产权的规定,在校攻读学位期间 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属于大连理工大学,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校有 权保留论文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可以将 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题目: 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绪论 1 1研究背景 1 9 9 9 年开始我国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规模呈现快速增长。2 0 0 0 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 录取2 2 2 1 万人,毕业学生1 0 7 万人,至2 0 0 6 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约5 4 0 万人,毕业生人 数达至i j 4 1 3 万,大约分别为2 0 0 0 年招生、毕业人数的2 4 倍和3 9 倍。在此背景下,学生 规模迅速增加,高校学生管理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大学生主体自身发生了深刻变化。 学生管理作为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护学校正常教学秩 序、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础性工作。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校风、校貌,是一个学校管 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科学、规范的学生管理是建设高水平大学和世界一流大学、培 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保证,也是深化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 由校主管领导专门负责,下设校学生工作处( 部) 、校团委,由各院系团支部具体负责, 这种管理体制对特定历史时期人才的培养发挥了有力作用,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抹杀 了学生的主体性与独特性。而且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不断发展,教育教学模式发生变 化,大学生规模日益扩大,学生群体的思想观念、各方面素质也发生很大变化,传统的 学生管理理念、管理制度己很难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高校学生管理面临困境,必须用 新的思路加以改革和创新。 为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通识教育,培养一流人才和创新型人才,我国大陆部 分高校开拓思路,摸索探路,试图走出一条新的学生管理之路。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书 院制应运而生。2 0 0 5 年,复旦大学入学新生打破专业界限,首次进入四大书院;西安交 大2 0 0 5 年试点,2 0 0 6 年正式推行书院制;2 0 0 7 年,华东师范大学专为免费师范生成立“孟 宪承书院”,构建通识教育平台;汕头大学于2 0 0 8 年秋季实行“住宿学院制的学生管 理新模式。 承接中国书院文化传统,借鉴欧美大学住宿学院做法,作为我国学生管理的一种新 模式,书院制正在蓬勃兴起。由于是新生事物,许多人对此还不了解。究竟何谓书院制, 与中国古代的书院有何区别,与国外的书院完全等同吗? 它在中华大地上出现,只不过 两三年的时间,是否具有可行性? 其利弊得失,它的科学性、有效性、规范性均有待论 证,本研究正是基于以上种种疑问而展开的。 1 2 研究意义 从一定意义上说,我国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方面,偏重实践而欠缺充足的理论研究。 作为学生管理体制的新形式,书院制的研究还是一张白纸,有关的许多问题还有待深入 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新探索 挖掘。本文首次全面系统地研究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分析了它的实质、内在动因及主 要特征和实施意义,对当前部分高校推行的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 升华。 在实践层面上,本研究提出了我国学生管理体制新的改革方案,丰富了学生管理实 践经验;着重解析书院制的具体实施及潜在问题,使管理者在执行过程中注意并避免类 似情况发生,有助于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发展完善。 1 3 概念界定 1 3 1 学生管理 学生管理体制是高校教育管理体制中的重要环节,与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就业、 思想品德等息息相关。因此,学生管理的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稳定运行、未来发 展以及学生的人格塑造。 学生管理是指对学生入学到毕业在校阶段的管理,是对高等学校学生学习、生活、 行为的规范。根据2 0 0 5 年3 月2 9 日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学生 管理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 1 ) 理想信念教育和行为规范、道德品质教育;( 2 ) 学籍管 理,入学注册,成绩考核与记载,升降级,转系( 专业) 与转学,休学、停学与复学,退 学,毕业等;( 3 ) 学生的奖励与处分;( 4 ) 组织课外活动;( 5 ) 维持校园秩序;( 6 ) 安全教育及管理工作;( 7 ) 勤工助学与贫困生救助;( 8 ) 就业指导和服务:( 9 ) 生 活服务和心理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当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 展,学生管理的涵义和范围必然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1 3 2 传统的学生管理体制 学生管理体制与教育行政体制、学校领导体制紧密结合、共同发展。传统的学生管 理体制也就是我国高校目前普遍采用的学生管理方式。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体制呈现 分层管理特点,校院系都有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的重心在院( 系) 里,各院( 系) 都有 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 总支) 副书记和团委( 总支) 书记,下设年级政治辅导员,以年级班 级为单位管理学生。这种管理体制对优化资源配置、减少管理层次、提高管理效率发挥 了重大作用。 1 3 3 书院制 书院是中国封建社会一种独特的教育组织和学术机构,融藏书、刻书、祭祀、教学、 研究与议政于一体。作为中国古代高等教育史上的一朵奇葩,书院起源于唐代,兴盛于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宋代,普及于明清。具有讲学性质的书院可以追溯到汉代的“精舍 、“精庐,至唐 代出现了以聚书讲学为基本特色的书院,北宋时期书院得到蓬勃发展,到南宋,经过一 批理学家的倡导和发扬,书院发展达到了鼎盛阶段。尤其是朱熹制定的白鹿洞书院学 规,标志着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得以确立,并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书院制度对我 国古代教育和学术文化的发展曾产生重要影响。 本文中的书院制,全称是书院式学生管理体制。它不同于古代的书院制,读者不要 误以为是“复古,与欧美大学的书院制也有很大区别。中国古代的书院承担着多种教 育功能,国外大学的书院则与导师制紧密结合。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少数高校出现的书院 制改革进行研究。此处的“书院制 只是借用了古代书院制度的名称,实质上是一种学 生社区生活管理模式。它主要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 养成等方面的教育任务,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目前,香港中文大学、复旦大学和西安 交大都实行了书院制。 1 4 文献综述 1 4 1有关学生管理的研究 最早直接论述高校学生管理的著作是顾翔主编的大学生管理( 华东师范大学出 版社,1 9 8 8 ) ,此后有国家教委学生司编写的大学生管理基础知识( 北京师范学院出 版社,1 9 9 1 ) ,李正军编著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概况( 河北大学出版社,2 0 0 2 ) ,陈 立民主编的高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 中国言实出版社,2 0 0 6 ) 。其中,前三本书籍成 书时间较早,主要从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内涵、管理体制、基本原则和管理的主要内容 和形式等方面进行论述,但对近几年出现的许多新问题缺乏指导价值。陈立民教授的高 校辅导员理论与实务,成书时间晚,比较贴近现实。该书从辅导员的角度进行考察, 引用了大量当前学生管理的案例分析,同时对国外高校学生管理的有关理论和现状作了 介绍,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其不足之处是对学生在管理中的地位、作用和实际参与 没有作专门论述。徐涛的新时期学生工作研究(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 0 0 7 ) 详细 分析了学生管理的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常规管理( 如入学、就业、纪律管理等) ,贫困 生的教育管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提出了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宋丽慧的学生参与:转型时期高校管理的视界(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7 ) 一书对学 生参与学校管理机制进行了系统研究。该书在梳理了相关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理论与实 践成就的基础上,通过大量调查与访谈,对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时代背景、理论背景、 西方国家大学生参与管理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经过广泛实证研究,对我国大学生参与学 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新探索 校管理的现状和机制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从高校、学生两个利益相关方论述学生管理问 题,很有实际意义。 在期刊论文方面,有关学生管理的文章是比较多的。为维护高校的稳定运行,保障 学校安全,利于学生成长,众多学者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对学生管理工作提出自己的 见解。主要包括: ( 1 ) 人本管理理念的研究 在高校学生管理理念方面,人本精神、人文主义是学者用得最多的词语。众多学者 普遍认为要转变以往的管理观念,树立以人为本、以生为本的新理念是大势所趋。卢勃 指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缺乏人本理论,提议将人本理论引入高校学生管理,通过实施目 标管理、提高管理力度、注重管理评价等措施,坚持以大学生为本,构建合理的组织机 构,创设良好的“组织气候”( 卢勃,试论人本理论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高教探 索,2 0 0 0 ,2 ) 。吴向明呼吁由于当前学生工作的复杂性、多样性、社区化、突发性、 薄弱性等特点,建议在改进原有管理方式的同时,利用学生自己力量,在学生工作中推 行人本管理( 吴向明,高校学生工作中的人本科学管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0 3 ,1 ) 。 郑勇分析了当前学生管理的新情况,提出必须转变学生管理观念,树立民主观念、法制 观念、服务观念、创新观念,并进一步提出实现学生管理观念转变的途径( 郑勇,论高 校学生管理观念的现代转变,江苏高教,2 0 0 4 ,1 ) 。许亚非等梳理了中西方人本思想的 发展渊源,指出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也是高校办学的新理念。以人为 本的学生管理,就是以人才为本,以学生为本,从更深层次上论证高校的人本管理( 许 亚非、向万忠,论以人为本及高校的人本管理,黑龙江高教研究,2 0 0 4 ,1 2 ) 。也有学 者认为人本思想是一切工作的根本理念,因此高校的学生工作必须坚持人本理念,以学 生为中心,坚持人性化管理( 张桂华,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人本理念,黑龙江高教研 究,2 0 0 5 ,1 0 ) 。齐佩芳、毛小平则从法理学的角度指出学生管理要以学生权利为本位, 以权利和义务的统一为内容,完善高校学生管理法规和规章制度( 齐佩芳、毛小平,高 校学生管理制度导向性研究,改革与战略,2 0 0 5 ,1 0 ) 。胡四能还将“人本精神 与法 治相结合,提出摒弃法律的工具主义和实用主义,弘扬法律的“人本精神 ,坚持以人 为本,推进依法治校( 胡四能,从法律的“人本精神 审视高校学生管理规定,辽宁教 育研究,2 0 0 6 ,9 ) 。牛长海指出目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缺乏人本精神,而人本精神 恰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精神,并提出了以“以人本精神 优化高校学生管理的六 条基本途径( 牛长海,“人本精神”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的基本精神,教育与职业,2 0 0 7 , 2 3 ) 。可以发现,人文精神、人本理念成为学生管理体制的指导思想已是必然趋势。虽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然也有学者提出民主化管理,以服务的思想为指导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但究其实质,不 外被人本理念所包含。 ( 2 ) 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 管理模式是在管理理念指导下对管理方法、手段的高度性概括。有效的管理模式是 保证高校良好发展的根本。金国雄、范庆瑜提出建立高校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自我服务”的“三自 管理模式,从教学环境、生活环境、育人环境三方面分析推行的 条件及实现途径,为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金国雄、范庆瑜,高校学生 “三自”管理模式探略,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 0 0 1 ,1 ) 。刘毓分析了当前高校学生管 理中常见的几种管理模式,即行政管理模式、外控性管理模式和以人为本管理模式,最 后得出人本管理模式是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发展的必然走向,并提出了实施以人为本的高 校学生管理的具体对策( 刘毓,以人为本:高校学生管理的重要模式,教育探索,2 0 0 3 , 5 ) 。嵇小怡针对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从“学习型组织的新视角出发,提 出构建围绕学生成才目标、学校领导和教师共同作用、建立管理者终身学习机制和组织 学习机制、学生自主管理与开放管理相统一的新型学生管理模式( 嵇小怡,从“学习型 组织”看构建新型的高校学生管理模式,中国高教研究,2 0 0 5 ,6 ) 。朱广贤亦在法治视 野下探索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并提出相应的策略( 朱广贤,法治视野下的高校学生管理 模式探析,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 0 0 6 ,9 ) 。还有学者提出要建立高校学生工作“全员 管理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既有教师的积极参与,又有学生的自主管理( 张天华,高 校学生工作“全员管理模式有效性的思考,中国成人教育,2 0 0 7 ,9 ) 。贾宗林从以 学生为本的角度,提出要建立学生的自主管理模式,并从全校学生的自主管理和班集体 学生的自主管理两个层次进行论述( 贾宗林,学生自主管理模式探究,教学与管理,2 0 0 7 , 3 3 ) 。 学分制是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发展趋势,因此,不少学者关注学分制条件下学 生管理工作该如何展开。姜继红提出要积极探索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她首 先肯定学分制的建立与完善在我国高校的改革与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随后表明与学分 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主要有两种,即导师负责制及导师导生制与辅导员导师制模 式,而各高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于自己的与学分制相配套的学生管理模 式( 姜继红,积极探索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模式,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 0 0 3 ,1 ) 。王政书认为,不同的历史时期,高校的学生工作具有不同实施模式与方法。 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工作如何进行,他从转变管理理念、队伍建设等方面做出解答( 王 政书,完全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模式初探,教育探索,2 0 0 7 ,8 ) 。毛正强同样 对学分制条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思考,提出要构建符合学分制要求的新型学生工作 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新探索 管理模式与管理体系( 毛正强,对学分制条件下学生管理模式的思考,教学与管理,2 0 0 7 , 2 7 )。 此外,王玉忠等认为学分制条件下的学生管理,应建立“弱化班级、教学相长、多 重管理、强化指导 的学生管理模式,探索导师管理、专业管理、活动管理、社区管理、 社团管理、网络管理等新的管理途径( 王玉忠、谢志芳,学分制条件下高校学生管理模 式和途径,江苏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2 0 0 5 ,3 ) 。 在高校扩招、合并的大浪潮中,高校办学体制也发生了变化。人们开始探索新形势 下高校学生管理的模式。谢志芳等试图探索多校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摸式,对我国多校 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特点、模式、原则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谢志芳、宗伯君,多校区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摸式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2 0 0 4 ,3 ) 。韩秀英等初步探索了新校 区的学生管理模式,认为校区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应遵循整体性、多样性、高效性原则, 同时要明确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思路( 韩秀英等,高校新校区学生教育管理模式初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人文社科版) ,2 0 0 5 ,3 ) 。全力通过分析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学生工作实践中的困惑、矛盾,提出要探索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 全力,探 索独立学院学生管理工作的新途径,高等教育研究,2 0 0 7 ,6 ) 。唐建明、肖群芳也注 意到独立学院的迅速发展,学生管理工作面临新变化,提出构建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模式 及体系的基本框架,同时要正确处理几种关系。包括:理顺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党政关系; 学生管理工作与教学工作的关系;对学生日常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辅导员与学 生干部及广大同学三者之间的关系( 唐建明、肖群芳,独立学院学生管理模式及体系的 探索,中国市场,2 0 0 8 ,2 6 ) 。 ( 3 ) 学生管理体制的研究 体制即管理活动运行的框架,它反映学生管理的概貌。为更有效地提高管理效能, 谭显孝提出要建立动力机制、约束机制、合力机制协同作用,共同发挥的管理机制,将 自主管理与外在管理相结合,外在管理转化为自主管理,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管理机制的 有效性( 谭显孝,试论高校学生管理的有效机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1 9 9 1 ,3 ) 。李宜祥认为高校学生管理还应加强法制化建设,这不仅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要求,也是当前高校改变现状的迫切需要( 李宜祥,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法制化建设, 上海高教研究,1 9 9 8 ,1 1 ) 。费英勤、李向晟注意到了学分制的推行对学生管理体制的 影响,努力探索建立与学分制相适应的学生管理新体制( 费英勤、李向晟,学分制条件 下高校学生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黑龙江高教研究,2 0 0 6 ,7 ) 。魏可嘉等提出要构 建和谐学生管理体系,探讨了和谐学生管理体系构建的必要性和途径( 魏可嘉,浅谈高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校和谐学生管理体系的构建,教育与职业,2 0 0 7 ,1 7 ) 。还有学者以耗散结构理论为基 础,探讨对我国学生管理工作的启示( 王炜、杨青,耗散结构理论对于学生管理工作的 启示,教育探索,2 0 0 4 ,8 ) 。 由上可见,许多学者包括高校学生管理一线工作者,对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管 理制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对学生管理体制提出自己的见解、意见,为笔者展开研究打 下了良好的基础,但其研究内容零散,系统性不强;实践经验多,理论上升少,只就学 生管理中的某一方面进行探讨,并没有提出具体的创造性新型学生管理体制,本文正试 图弥补这种缺陷。 最后要说明的是,还有很多学者从法理学的角度研究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系列 行为、高校与学生的法律关系等,由于不是本论文的研究重点,不再一一赘述。 1 4 2 关于书院制的研究 书院和书院制度的产生由来已久,有关研究不胜枚举。其内容大部分是基于对古代 书院的论述。包括书院制度的历史发展,书院与欧洲中世纪大学的比较,书院与科举的 关系,书院中的师生关系、教学与管理、经费制度、书院的精神以及书院的藏书、建筑 环境等,可谓范围广泛,莫不论及,以至有学者提出要成立“书院学 。我国学生管 理意义上的书院制,与通识教育紧密相连,仅在研究通识教育的文章中有所涉及。其中, 明确论述书院制的只有三篇,包括徐德龙、潘中伟等的试行书院学院学科制探索素质 教育的新模式,张寿松、徐辉的试论大学通识教育实践以香港中文大学下属学 院为例,乐毅的简论复旦学院的书院学生管理模式,尤以乐毅的论述最为详尽和 系统。据此可知,关于书院式学生管理模式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需要更多的学者前来 发现挖掘。 此外,还有学者介绍国外著名大学的书院制管理。剑桥、牛津、哈佛、耶鲁等世界 顶尖学府,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书院,正是这些书院的存在为一流大学一流人才的培养 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外,书院被称做住宿学院( ( r e s i d e n t i a lc o l l e g e ) ,最早出现在 英国的剑桥大学,因此,书院制也被称为住宿学院制。根据史料记载,住宿学院制意义 上的“学院”实际不承担教学任务,只是教师与学生集中住宿与生活的地方,以方便学 校对学生集中管理。学生可以在学院中举办、参加各种丰富的娱乐文化活动,它对于加 强师生交往、促进学生情感交流和开展通识教育等都有重要作用。 笔者以2 0 0 0 2 0 0 9 年为时间范围,以“住宿学院 为关键词在中国期刊网上搜索, 仅搜至1 1 4 9 条,其中与住宿学院直接相关的有七篇,相关研究非常匮乏。另外,从现有的 资料来看,有些文章处于经验介绍的水平,还没有达到理论体系的高度。其中,对本文 书院带t j 学生管理体制的新探索 写作提供参考价值的有:谷贤林的导师制午后茶住宿学院与一流大学的人才培养, 他在文章中探讨了导师制、午后茶和住宿学院对一流大学人才培养的影响,进一步指出 要培养一流的创造性人才,不能只关注世界一流大学有形的、可见的存在,更要注意蕴 含于其中的隐性力量,这些才是一流大学成功的关键。全思懋、方鹏等人的剑桥和耶 鲁住宿学院制模式对我国大学学生宿舍管理的启示一文,简单分析了住宿学院对一流 大学人才培养的影响,并与我国大学宿舍管理制度对比,指出我国大学必须转变宿舍管 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改善服务内容。而沈佳乐、姚信更将住宿学院作为一种本科阶 段的教育教学特色。刘艳菲认为住宿学院是耶鲁学生的精神家园,并对其进行了文化解 读。王文华的耶鲁大学通识教育一文,从通识教育的角度,分析耶鲁住宿制的独特 作用。沈琛华、张怡等在耶鲁大学住宿学院内部组织结构、外部关系的比较研究一 文中,从住宿学院内部组织结构与分工以及与大学内部其它学术性院系之间的关系入 手,剖析耶鲁大学住宿学院制度,以期为我国本科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提供参考。 综上所述,人们对于国外书院制的研究有些是在相关研究中表述出来,有些是直接 论述。不管是何种形式,书院制的研究尚处于探索、起步的阶段。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 进行,完全学分制的全面推行,学生管理模式的不断探索,可以预见,现代意义上书院 制的研究一定会越来越多。 1 5 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的目标是分析介绍当前部分高校创建的新型学生管理体制书院制,除绪 论外,本论文主要分为四大部分。其基本思路是首先为研究的进行提供理论依据;然后, 分析介绍我国部分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实施的现状、原因及实施意义;再次,介绍 英美两国的书院制学生管理,分析其优劣,以资为我国的书院制管理所借鉴;最后,高 校进行的书院制是“摸着石头过河”,论文末尾着重分析书院制学生管理实施过程中可 能遇到的问题,大胆提出对策,并对其未来发展作出探讨。 在研究方法上,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法、历史研究法。通过对资料进行检索,获取 相关的研究资料,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与借鉴,使本研究对需要的有关材料和己 有成果有所掌握,也为本研究框架的构建提供启示。本文还采用历史研究法,以剑桥、 耶鲁等世界一流高校的住宿学院制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长处,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加以借 鉴;同时回顾国外住宿学院制的发展历程,分析其产生的背景与条件,在发展过程中遇 到哪些问题,避免我国的书院制在摸索中发生同样的失误。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本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文章全面系统分析了书院制产生的原因及其特点与意 义,在研究过程中,依据所掌握材料,尝试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下的新生物书院制 学生管理体制进行理论上的总结与升华,对其发展作出梳理和分析。希望本研究能够对 新生事物的发展有所推动,能引发人们对学生管理体制创新的些许思考。 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新探索 2 推行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理论依据 2 1 人本管理理论 人本管理理论主要来源于哲学中的人本主义思想,古希腊时期就有人本主义的萌 芽。人本主义是从人本身出发来研究人的本质,以及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 关系的理论,1 2 它肯定人的价值,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人本管理理论初步形成于 2 0 世纪3 0 年代,以梅奥领导的霍桑实验提出的“社会人为标志,当时管理学的重点 从研究任务管理转向对人的管理。2 0 世纪6 0 年代,有学者明确提出人本管理的概念, 到8 0 年代,人本管理理论己受到国内外企业的广泛重视。人本管理是与物化管理相对 应的,主要是指以人为中心的管理理论,它是在行为科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人群关系组织 理论和管理理论。其基本精神是从人的本性出发,以人为中心,以发展人的积极性为目 的,强调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1 3 】 教育是关于人的活动,高校中的每一个成员既是管理的主体,又是管理的客体。高 校中的学生管理不同于工商企业、其他各级学校对人的管理,经过高考的“洗礼”,结 束了高中三年封闭的生活,高校中的大学生,他们更渴望能“自由的生活”,他们的主 体意识更加强烈,更为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对独立性、平等性的要求更高。高校学生 管理重管理,也重服务。以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的人本管理完全契合当前教育管理的要 求。 2 2 学生发展理论 学生发展理论源起美国。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源于加州大学的学潮迅速蔓延全美 高校。在这次运动中,大学生进入社会关注的焦点范围,学术界开始了对大学生的专门 研究。美国大学人事协会( a c p a ) 把学生事务管理作为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推出了“明 日高等教育 ( t h e ) t 程。在t h e 工程中,学生发展被定义为“人的发展理论在教育中 的运用,它使每一个人能掌握越来越复杂的发展任务,达到自我实现和自身的独立。 【4 1 1 9 3 7 年,美国教育委员会( t h ea m e r i c a nc o u n c i lo ne d u c a t i o n ) 汇集了许多大学近十 年的数据,编写了学生人事观( s t u d e mp e r s o n n e lp o i n to f v i e w ) 。这是第一个将学生 全面发展模式列入议程的文件。它认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应该包括认知能力的培养、职业 技能的准备以及价值观的发展等内容。1 5 1 1 9 4 9 年,根据时代变化,美国教育委员会对这 份文件进行修订并发表报告,报告扩展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涵义,提出关注社会民主,培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1 6 】时至今日,两份报告所主张的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仍然是美国 高校学生事务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 学生发展理论从产生之日起,就受到心理学、社会学和生态学等学科发展的影响。 2 0 世纪6 0 年代以来,随着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对学生发展的关注以及学者们从不同角度 对学生发展的深入研究,扩充了学生发展的含义,学生发展理论逐渐成型。到目前为止, 主要形成了四种主要的理论类型: 第一,个体与环境互动论。强调学生个体与大学环境的相互作用。该理论试图解释 学生个体及群体是怎样受环境影响的以及又是怎样反过来影响环境的,因此这一理论模 型适用于各种不同的文化条件。f 7 】它说明学校要创造多样化的条件,提供学生成长的环 境,学生本身亦必须积极主动地寻找机会参与学习和发展。 第二,社会心理学理论。该理论是关于学生发展的内容及其性质的理论,埃里克森 ( e r i k s o n ) 是这一理论研究的奠基人。埃里克森提出生命周期理论,认为处于某一生活环 境中的个体,都面临着一系列必须解决并带有特定结果的成长问题。这些问题与不同的 发展阶段相对应,并受到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的影响。在他研究的基础上,1 9 6 9 年,奇克林( c h i c k e f i n g ) 在他的教育与同一性一书中,提出了学生发展的七个向量, 并分别于1 9 8 4 、1 9 9 3 年进行修订,主要包括:( 1 ) 能力培养;( 2 ) 情绪管理; ( 3 ) 自我管理;( 4 ) 确立同一性;( 5 ) 成熟的人际关系;( 6 ) 辨析成长目标;( 7 ) 自我 完善。嘲 第三,认知结构理论。起源于皮亚杰( p i a g e t ) 的认知心理学,该理论主要关注学生是 如何思考的,而不是思考的内容,即研究学生发展的方式及过程。认知结构理论最具代 表性的学者有帕瑞( p e r r y ) 、柯尔伯格( k o h l b e r g ) 。帕瑞的学生智力和伦理发展模式将学生 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二元论认知模式、多样性认知模式、相对主义认知模式、相对责 任阶段。柯尔伯格提出了个体道德发展的“三个水平、“六个阶段,他认为学生道 德发展更多地依靠正义、平等原则或普遍的伦理规范,较少依赖个人兴趣。p j 第四,类型学理论。它将人与人的差异看作某种相对固定的特征。该理论强调先天 的个性差异会在情感发展过程中得以体现,个体不管属于哪种类型,都能对其所在群体 产生独特而积极的影响。该理论为学生管理人员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认知方式、学习 风格有针对性地设计教育项目提供了理论支持。【l o j 另外,2 0 世纪9 0 年代至本世纪初,有几个学生发展理论研究者试图将学生发展的 不同方面放到整合的理论模型中,莫格达( m a g o l d a ) 就是他们的代表。】她在研究中整 合了个人( 人格) 、人际( 与他人的关系) 及认知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与其他几个基本理论 相比,整合型学生发展理论刚刚兴起,研究内容还不是很成熟,此处不再详述。 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的新探索 2 3 文化管理理论 要了解文化管理,首先要知道什么是文化。关于文化的概念,古今中外,林林总总, 总是模糊而不确定。1 9 5 2 年,美国人类学家克鲁伯和克拉克洪在文化:关于概念和定 义的检讨一书中,统计了欧美学术界8 0 年问1 6 4 种关于文化的定义,最后认为文化 的基本要素是传统( 通过历史衍生和由选择得到的) 、思想观念和价值,其中尤以价值 观最为重要,1 1 2 j 这个看法得到社会科学家的广泛认可。 文化管理就是利用文化对组织进行管理。2 0 世纪7 0 年代日本经济的腾飞造成对美 国经济的一定冲击和挑战,引起美国学者对美日管理的比较研究热潮。1 9 8 0 年美国哈佛 大学教授泰伦斯瞅尔( t e r r e n e ed e a l ) 和管理顾问艾伦肯尼迪( a l i e nk e n n e d y ) 合著的企 业文化一书出版,标志文化管理理论正式诞生。蒋文宁在其硕士学位论文文化管理: 大学管理变革的新探索1 1 3 l 。文中谈到文化管理通常有三种含义:第一种是对文化产品 及其传播和共享的管理;第二种是对文化的管理,组织文化是管理对象;第三种指借助 组织文化的影响力进行管理,文化是管理的一种手段,是一种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同 范畴的一种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本研究中的文化管理认同第三种含义。 文化管理理论是对传统理性管理理论的超越和扬弃,一方面它强调以制度化、理性 化为基础,另一方面文化管理理论重视人以及与人相关的价值观念、道德品质、团队精 神、组织氛围、管理艺术等软要素。正如管理学家成思危先生所言,如果2 0 世纪是由 经验管理进化为科学管理的世纪,则2 1 世纪是由科学管理进化为文化管理的世纪。 在书院制的形成过程中,书院文化对该书院的发展、成熟,学生凝聚力的形成,学 生价值规范的构建具有重大作用。硬性的制度管理显然己不适于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 重视管理软要素的文化管理却为书院制建设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书院制学生管理体制解析 书院是我国古代融教育、讲学、议政、藏书于一体的高等教育机构,对我国古代文 化教育、学术思想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书院崇尚自由讲学,管理自主,师生之间、生 生之间可以自由论辨,学术气氛浓厚。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对现今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 学生管理等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胡适曾称:“书院之废,实是吾国一大不幸事。n 羽 因此,在二三十年代现代新儒家,梁漱溟、张君劢等就极力探求书院的复活方式,认真 推崇书院教育制度,但成功者甚少。国内最早实行书院制的是香港中文大学,国外的书 院制,即住宿学院制,可追溯到英国的牛津、剑桥大学,其住宿学院的做法后来为哈佛、 耶鲁所效仿,并延续至今。 当前大陆部分高校实行的书院制正是在继承中国古代传统书院制度的基础上,仿效 国外住宿学院,实施的一种新型学生管理体制。它主要以学生宿舍为管理的空间和平台, 以学生公寓为生活社区,对学生实施通识教育,承担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与行为养成、 文化素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课外实践等方面的教育任务,实质上是一种学生社区生 活管理模式。 3 1部分高校书院制学生管理实施概况 3 1 1 香港中文大学的书院制 香港中文大学书院制的特点可以表述为发展较早,制度成熟,设施齐全,资源丰富。 作为香港唯一一所采用书院制度的高等学府,书院制是香港中文大学创校至今的悠久传 统。按成立时间先后,分别有新亚、崇基、联合及逸夫四大书院。据悉,由于拟恢复大 学本科教育四年制,到2 0 1 2 年中大将陆续增设五所新书院。目前的四所成员书院各有 特色,文化传统非常鲜明。每位全日制本科生均可申请隶属一所书院。专业学院负责学 术事务,书院主要负责学生事务。书院内气氛和谐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