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专业论文)明代福建自然灾害研究.pdf_第1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明代福建自然灾害研究.pdf_第2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明代福建自然灾害研究.pdf_第3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明代福建自然灾害研究.pdf_第4页
(专门史专业论文)明代福建自然灾害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专门史专业论文)明代福建自然灾害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y9 9 6 1 0 3 摘要 本文以明代福建自然灾害为研究对象,分为两个篇章来阐述。第一编包括前7 章:通 过多方搜集整理史料,论述了明代福建自然灾害的概况,探讨了水、旱、风、潮、地震、 低温等主要灾害的时空特点以及灾害造成的,”重后果。主要特点有:我省最大的两种灾害 是旱涝灾害,形成“水灾一条线,早灾一大片”的特点;灾害群发比率大,水、早、风、 地震等灾害频繁;沿海与山区灾害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针对我省明代自然灾害的上述特点,第二编从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两个方面考察其根 源,得出以下结论:明代福建处于全国范围的明清宇宙期中,但与我国其他地区并不同步, 各个灾害爆发的高峰期也有所不同。我省自然环境是背山面海,相对独立而又有紧密内部 联系的地理单元,在较优越的生态环境中隐藏着特殊的生态脆弱性。大规模的人为活动是 造成福建明代自然灾害加剧的重要因素,而人口与耕地的矛盾不断加剧,社会承受灾害的 能力不断下降。人为因素是造成或加剧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明代福建自然灾害特点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i sp a p e rr e s e a r c h e st h en a t u r a ld i s a s t e r si nf u j i a n id e a lw i t ht h i sp r o b l e mi nt w os e c t i o n s i nt h ef i r s ts e c t i o n ,i n c l u d i n gs e v e nu n i t s ,b yc o l l e c t i n g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si nd i f f e r e n ta s p e c t s ,i d e s c r i b et h eg e n e r a ls i t u a t i o na b o u tt h en a t u r a ld i s a s t e r si nf u j i a nd u r i n gt h em i n gd y n a s t y , a n d d i s c u s st h es p e c i a l t i e so fm a i nd i s a s t e r s ,s u c ha st h ef l o o d s ,t i d e s ,s t r o n gw i n d s ,f r e e z ei n j u r y , e a r t h q u a k e se t c t h e r ew e r et h r e em a i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f i r s t ,t h ed r a u g h ta n df l o o d sw e r et h e m o s te n o r m o u sd i s a s t e r sw h i c hb r o k eo u tf r e q u e n t l ya n dd i dg r e a th a r mt op e o p l e ,a n di tw a s s a i dt h a t “t h ef l o o d si nal i n e ,t h ed r a u g h ti nl a r g es c a l e ”s e c o n d ,t h er a t eo ft h ed i s a s t e r st h a t b r o k eo u tt o g e t h e rw a sh i g h d i s a s t e r sl i k ef l o o d s ,d r a u g h t s ,e a r t h q u a k e sb r o k eo u tf r e q u e n t l y t h i r d ,t h es p e c i a l t i e si nm o u n t a i n o u sr e g i o n sw e r em u c h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a ti nl i t t o r a l t h es e c o n ds e c t i o n ,a n a l y s e st h er o o t so ft h e s ep e c u l i a r i t i e sf r o mb o t ht h en a t u r a la n d f a c t i t i o u se n v i r o n m e n t so f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 ,a n du n c o v e r sa n de n h a n c e st h ee m e r g e n c ya n d n e c e s s i t y f o rh a r m o n i z i n gw e l lb e t w e e nh u m a na n dt h en a t u r e t h o u g hf u j i a nw a si n n a t i o n a l s c o p em i n g q i n gu n i v e r s i t yd i s a s t e r s i td i d n ts y n c h r o n i z ew i t ho t h e rr e g i o n s a n dt h e p e a ko fk i n d so fd i s a s t e r s d i f f e r e df r o me a c ho t h e r n a t u r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sn o to n l y k e p t c o m p a r a t i v ei n d e p e n d e n c eb u ta l s oh a dc l o s ei n t e m a lr e l a t i o n si nd i f f e r e n tr e g i o n s t h i si s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f a c t o rt h a td e c i d e dt h eh i g hf r e q u e n c yo ft h en a t u r ed i s a s t e r si no u rp r o v i n c e t h e s p e c i a le c o l o g i c a lv u l n e r a b i l i t i e sw e r eh i d d e nb yt h es u p e r i o re c o l o g i c a lc o n d i t i o n s l a r g e s c a l e h u m a n b e i n g sa c t i v i t i e sf o ri n s t a n c eb l i n d l yr e c l a i m i n gt h em o u n t a i n o u sr e g i o n s ,t h eh i s t o r i c a l i n t e n s ei n c o n s i s t e n c yb e t w e e np o p u l a t i o na n df a r m i n gf i e l da n ds oo n ,i n t e n s i f i e dt h en a t u r a l d i s a s t e r s t h ea b i l i t i e so fs u s t a i n i n gt h ed i s a s t e r so ft h ew h o l es o c i e t yd r o p p e di ns u c c e s s i o n f a c t i t i o u sf a c t o r sw e r et h ev i t a lo n et h a ta g g r a v a t e dt h en a t u r a ld i s a s t e r s k e y w o r d s :m i n gd y n a s t yf u j i a np r o v i n c e d i s a s t e rc h a r a c t e r u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文摘 论文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编概述明代福建省自然灾害的基本情况,分为七章。第一章绪论部分对关于福建 自然灾害研究的学术回顾,阐述选题的缘由和意义,介绍本文要说明的一些问题和本文的 研究方法与结构。 第二章为福建省水灾概况。概述了明代二百多年来福建发生的大小水灾4 7 9 次。与明 代以前的各朝代相比较,明代福建水灾发生频率高,次数最多。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 的地区差异。闽江流域最为严重受灾次数占全省总数的4 7 ,即将半数。明代福建水灾发 生的平均值为8 3 7 0 ,水灾次数绕着平均值上下波动,在明代经历了从少到多的阶段,万 历年间到达顶峰,达到1 4 9 次。水灾的类型主要有两种,一是雨水造成的洪灾,二是山洪 暴发形成的“蛟”。并对明代福建重大水灾进行了灾情举要。 第三章为福建省旱灾概况。旱灾是福建第二大灾害。有明一代,共发生大小旱灾2 5 6 次。从空间分布上看,沿海地区旱灾发生频次大多于内陆山区。“旱灾一大片”,是对我省 旱灾地域规律的高度概况。十五世纪后明代福建旱灾次数有了显著的增加,到十六世纪到 达一个顶峰,具体的说成化和嘉靖二朝是旱灾最为严重的时期。 第四章为福建省风灾概况。概述了明代福建省1 7 8 次风灾。福建地处东南沿海,时常 受到台风侵袭,风灾也是影响人们生活的一大灾害。沿海地区遭受风灾的次数远远多于内 陆山区。福建风灾宇宙期来得比较晚,到了万历、天启年间才有了一个量的飞跃,到达明 代风灾顶峰,达到7 1 次。风灾类型主要有:飓风、局部大风天气、龙卷风。各地县志中 的“纬侯表”和“气候”以及闽杂记中的相关记载表明我省人民在明代对风灾就有比 较深刻的认识。 第五章为福建省海潮灾害概况。明代灾害性海潮共4 0 次。海潮的形成与风灾有着很大 关系,因此特点也与风灾相似。福州府是明代海潮灾害最为严重的地区。到了宪宗成化年 间,即十五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海潮灾害次数大大增加了。福建沿海人民由于常年受到海 潮侵扰,逐渐认识、掌握了它的规律,同时在与海洋的斗争过程中积累了更加丰富的有关 潮汐的知识,并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第六章为福建省地震灾害概况。有明一代,福建史籍中有记载的3 级以上的地震共有 1 6 9 次。其中,7 级以上的大地震2 次,5 级左右地震中强地震,共1 1 次,较宋代和 清代都多。可见,明代是福建历史上地震频率较高,强度较大的时代:福州地区发生地震 共5 4 次,为八闽之首。时间上,嘉靖和万历年间又是地震集中发生的时期。明万历三十 i i i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二年( 1 6 0 4 ) 泉州海外7 5 级地震是我省有史料记载以来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灾害。 第七章为福建省低温灾害概况。概述了明代福建1 7 3 次低温灾害。明代是在天顺四 年( 1 4 6 0 ) 才有雹灾的记录。这说明大约到了十五世纪中叶福建天气才开始变冷,正德年 间是低温灾害高发的时期。低温灾害的类型主要有:雹灾、寒害和霜冻现象。在空间分布 上,沿海地区这一灾害发生频率比内陆山区稍高。 第二编即第八章在第一编的基础上归纳总结我省明代时期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探讨 影响形成这些特点的主要因素。并总结这些灾害给我省人民带来怎样的后果和影响。 我省生态环境总体特征是:一、背山面海,相对独立而又有紧密内部联系的地理单元, “独成一体”的自然环境是我省地理环境最大的特点:二、湿润中、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 气候特征下的生态环境要素组合。这是决定我省自然灾害频繁的根本因素。地形、河流对 福建自然灾害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形成了我省自然灾害的主要特点是:水灾一条线,旱灾 一大片:水灾大大多于早灾:灾害群发比率大,水、旱、风、地震等灾害频繁:沿海与山 区灾害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同时发现我省在较优越的生态环境中隐藏着特殊的生态脆弱性。历史上被称为水旱无 虞的山区其范围正在缩小,这是生态环境由良性循环转向恶性循环的开端。造成这种开端 的是对植被的破坏。陆域上,植被是福建生态链中较脆弱的环节。因此,我省保护生态环 境优势的根本办法是在滥伐森林的同时加速造林和提高造林保存率。海域上,海湾和河口 区域生态环境的保育是福建山海协调互补和社会积极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大规模的人为活 动是造成福建明代自然灾害加剧的重要因素。比如盲目开垦山地、荒地等,以及历史上不 断加剧的人口与耕地的矛盾。社会承受灾害的能力不断下降。人为因素是加剧自然灾害的 重型因索。i 删代榴矬也处于一个自然灾害肼发期明清宇宙期中。明代福建处于全国范 围的明清宇宙期中,但与我国其他地区并不同步,其中各个灾害爆发的高峰期也有所不同。 主要表现为灾害次数不断增加,在数量上大大超过了以往的朝代,频率极高;灾害多发、 连发,多灾并发的状况多见:灾害的破坏性也大大增强。 此起彼伏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制约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造成 农业生产的损失和破坏。生活条件的恶化,饥荒和瘟疫的发作,人口大量伤亡。还导致社 会不稳定因素,是农民起义的导火线。但灾害并不都是坏事灾害的发生可以不断促进政府 救荒工作及时、系统化,让朝廷更加关心百姓疾苦,一定程度上改善地方的水利条件和生 活环境。 第1 章绪论 第1 章绪论 早在春秋时期人们就对灾害有所认识,认为“天有六气日阴、阳、风、雨、晦、 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灾。”此后,人们对灾害的认识不断深化,提出了不 同的观点。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邓拓认为灾荒“一般地说,是由于自然界的破坏力对人类 生活的打击超过了人类的抵抗力而引起的损害:而在阶级社会里,灾荒基本上是由于人和 人的社会关系的失调而引起的人对于自然条件控制的失败所招致的社会物质生活上的损 害和破坏。”口】现代对灾害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对灾害的定义也越来越多样化。笔者认为 自然灾害是相对于人事环境而言的。自然界的异常若无人类承受其影响,便不能成为灾害。 因此所谓自然灾害就是由于自然现象的异常使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事实。 1 1 课题背景 国内学术界对自然灾害史料的收集和整理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对后人研究工作 有着极大的帮助。主要有: 1 1 1 对各种主要灾害的资料统计 早在1 9 4 5 年,陈高慵等就编辑了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 1 9 8 6 年6 月。 解放后,关于自然灾害资料收集工作越来越细致深入。主要有: 戴启天编:福建省历史上灾害饥荒瘟疫辑录,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民政学会内部 资料,1 9 8 8 年版。本书以福建省气候历史资料和福建省历史上自然灾害记录( 内 部资料) 为基础,并根据福建省各地的县志、府志和民国省政府的统计年鉴、社会统计、 赈务工作报告等有关档案史料,加以增补、充实和校对,将福建省从公元3 1 8 年至1 9 4 8 年历代灾荒记载做了一个大搜集。内容分为洪涝灾、旱灾、风灾与海潮灾害、雹灾与冻害 和饥荒与瘟疫五个部分,地震灾害有简要的附录。每个部分均按纪元、朝代年号顺序,以 县为单位进行汇编。 福建省天象资料组编:福建省历史上重大自然灾害年表( 内部资料) ,1 9 7 7 年版。 本书根据福建省省志、各府府志、厅志、州志和各县县志:同时也参考了福建省文史馆1 9 6 4 年编印的福建省历史上自然灾害记录( 修订本) 和中国地震目录二书。记录了发 生在本省各县市历史上见于记载的,灾情较重的、被灾范围较广、损失较大的水、旱、风、 雹、潮、地震等灾害。本书的特点在于每一个灾害记录的出处有专门的资料来源一栏加以 说明,十分清晰。 左传昭公元年长沙:岳麓书社,1 9 8 8 。 1 2 邓拓中国救荒史邓拓文集( 第二卷) ,北京出版社出版,1 9 8 6 4 第7 页 l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李国祥、杨昶著:明实录类纂自然灾异卷,武汉出版社,1 9 9 3 年版。明实录 中保存着大量明代自然灾异的史料,其中许多内容是明史和其他典籍所缺略的。自然 灾异卷包括了灾伤变异、洪水泛滥、干旱肆虐、风沙冰雹、地震山崩、蝗螟为害、雷击水 灾、饥馑疫疠、蠲免赈济等内容。记载比较翔实,其中也记录了福建地区的灾害情况。 李国祥、杨昶著:明实录类纂福建台湾卷中收集了明实录中福建台湾地区的灾 异与赈济、地震等情况,也如实反应了些当时的情况。 中国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主编: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地图出版社,1 9 8 1 年。本书以图表的形式展现了我国近五百年来,即明弘治年间n - - 十世纪之间的旱涝两种 灾害的分布情况。 陆人骥主编:中国历代灾害性海潮史料,海洋出版社,1 9 8 4 年。本书汇集和整理了 自公元前4 8 年起,知道公元1 9 4 6 年止这一时间段中有关灾害性海潮的资料。以正史及类 书中的资料为主,附以各地方志中的资料,较为全面系统,参考价值大。 中国地震历史资料编辑委员会总编室编:中国地震历史资料汇编,科学出版社,1 9 8 5 年。本书室远古至1 9 8 0 年中国历代地震历史资料的总集。按时间顺序分为五卷,其中第 二卷是关于明代的资料。 福建省天文资料组编福建省潮汐资料汇编( 福建省天文资料组编,1 9 7 7 年版) 。内 容十分详实丰富,不仅仅是海潮灾害的统计数字,还包括了潮汐谚语、潮论( 历代对潮汐 成因的论述) 、验潮及潮汐推算、潮汐的利用。是至今为止唯一一本针对我省潮汐灾害的 专著。 1 1 2 学术史的回顾 邓拓著:中国救荒史,北京出版社出版,1 9 8 6 年版。本书发表于1 9 3 7 年,可谓中 国近代以来研究灾荒史最具开拓意义的著作。在书中,邓拓先生探讨了历代灾害的史实以 及历代救荒思想的发展和实施。该书成为后来学者研究中国历代灾荒、救荒史的必读之书。 二十世纪初至解放前,还有不少学者对中国古代灾害进行了资料性整理。如黄伯录中 国地震目录( 1 9 1 0 ) 、存吾历代地震一览表( 1 9 2 1 ) ,邓清安历代灾祥录( 1 9 3 3 ) , 陈家祥中国历代蝗虫记载( 1 9 3 5 ) 。王龙章中国历代灾况与赈救政策( 1 9 4 2 ) 。但由 于这些著作年代久远,已难窥全貌。 冯柳堂:中国历代民食政策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3 4 年2 月第一版,1 9 9 8 年4 月第二次印刷。对我国历史上应对灾害的政策进行了整体的归纳和评述,是比较早的关于 灾荒政策的著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料编纂组:中国历代自然灾害及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 第1 章绪论 料,中国农业出版社,1 9 8 8 年1 2 月。本书做了两方面史料的收集,一是中国历代自然灾 害大事记,一是中国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资料。前者关于明代的资料来源于实录,由于 是大事记,该书对虽属于自然灾害但灾情较轻的并不收录。历代盛世农业政策记录了明太 祖时期的农业政策方针。 黄文、陈仕、许金镜、黄曦编著:福建旱涝灾害,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3 年版。 本书对影响福建最严重的两大灾害干旱和洪涝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解读。包括了白 1 4 7 0 年至19 9 1 年共5 2 2 年的逐年早涝资料,作者对上述年代的史志文字记载与近代气象 观测书局资料之间的联系作了较为客观的处理,并综合成系统、完整、翔实的旱涝资料。 本书注重划分旱涝灾害等级、强度标准的旱涝指标的实用性和数量化:运用气候学与数理 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了旱涝灾害的分布规律,并预测1 9 9 3 年之后十年内的旱 涝趋势。 王双怀:明代华南农业地理研究,中华书局,2 0 0 2 年版。本书阐述了明代华南地区 即广东、广西、福建三省的农业地理问题。主要包括明代华南地区的农业环境、人口资源、 土地开发状况、水利建设、粮食生产等方面。 马宗晋、郑功成主编:中国灾害研究丛书,湖南人民出版社,1 9 9 8 年。这套丛书将 灾害有关的各个学科都收纳进来,是一个关于灾害学的大综合。包括灾害学导论、灾 害社会学、灾害经济学、灾害统计学、灾害管理学、灾害历史学、灾害保障学 等著作。对于提高对灾害学的理论认识有很大帮助。 曾从盛主编:福建省生态环境现状调查报告,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 0 0 3 年版。本 书内容包括福建省改革开放以来,与生态环境有关的社会经济、自然环境、重要生态要素 和对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产业和资源利用状况,城镇环境、农村环境,自然保护区、生 态示范区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项目。同时大大增加了近岸海域生态环境现状调查的内 容。 陈佳源、黄公勉主编福建省经济地理,新华出版社,1 9 9 1 年版。本书描述了福建 的自然环境总特征。介绍了福建历史上经济发展特点。重点在于解放后我省农业地理、工 业地理、交通运输地理、旅游地理和经济地理分区等问题。分析了影响我省生产分斫i 发展 变化的条件,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省生产布局的基本经验,探讨今后的发展趋势,提出 建设性的意见,反映生产分布运动过程中的规律性问题。 鹿世瑾主编:福建气候,气象出版社,1 9 9 9 年9 月。本书紧密联系我省经济建设实 际,对我省光、热、水资源分布,山区立体气候特征、气象灾害活动史实、不同产业的气 候需求,以及福建古今气候变化特点、规律都作了充分的揭示,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宋正海、高建国、孙关龙、张秉伦等著:中国古代自然灾异群发期,安徽教育出版 社,2 0 0 2 年7 月。本书试图对学术界有关中国古代自然灾异群发期研究成果进行第一次综 合和集大成工作,内容主要包括:基本自然灾异群发期:自然灾异群发性机制探索:自然 灾异群发期的基础理论方面研究:地质时期和缘故时期自然灾异群发期探索。 目前学术界对明清时期灾害问题以及福建灾害问题发表了不少相关文章,取得了一些 有价值的成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 早期的主要有:竺可桢:中国历史上气候之变迁,( 东方杂志1 9 2 2 年第3 期) : 徐天胎:福建历代之饥馋对于饥馑之时地原因结果救济及米价之初步的研究,( 福 建文化季刊第一卷第3 期,1 9 4 1 年) 。现代的论著有:徐晓望:商品经济与明清以来福 建自然环境的变更,(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 0 0 0 年第3 期) ;林汀水:明清福建经济作 物的扩种问题,(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 0 0 0 年第4 期) :林汀水:明清福建植被与水 土流失,( 明清史2 0 0 3 年) ;林汀水:福建的疫疠,(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 0 0 5 年第1 期) ;王日根:明清时期苏北水灾原因初探,(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 9 9 4 年第 2 期) ;高升荣:乾隆朝淮北平原水利事业与农业生产稳定性的关系以江苏徐州府为 例,(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 0 0 3 年第1 辑) :商彦蕊、史培军:人为因素在农业旱灾形 成过程中所起作用的探讨以河北省旱灾脆弱性研究为例,( 自然灾害学报1 9 9 8 年 第4 期) :夏明方:从清末灾害群发期看中国早起现代化的历史条件灾荒与洋务运动 研究之一,( 清史研究1 9 9 8 年第1 期) ;林文鹏、陈霖婷:福建省干旱灾害的演变及 其成因研究,( 灾害学2 0 0 0 年第3 期) ;陈业新:近五百年来淮河中游地区蝗灾初探, (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 0 0 5 年第2 期) ;郑本暖、聂碧娟:福建历史上洪涝灾害与水土 保持,( 福建水土保持2 0 0 2 年第3 期) :徐心希:明清时期闽台自然灾害对妈祖信仰 的影响,( 莆田学院学报2 0 0 4 年第4 期) :张文勤、纪成俭、王文烂、刘伟平、詹祖仁: 福建森林灾害经济损失研究,( 林业经济问题2 0 0 2 年第6 期) :张志斌:古代疫病 流行的诸种因素初探,( 中华医史杂志1 9 9 0 年第1 期) 。 1 2 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据明史地理志、明书方域志记载,福建在吴元年( 1 3 6 4 ) 十二月归朱元璋 所有。洪武九年六月,设立福建承宣布政使司。有明一代,福建布政使司之下的行政建置 前后稍有变化。但八府的基本行政建置一直都没有改变,指的是福州府、兴化府、泉州府、 漳州府、汀州府、延平府、邵武府、建宁府。前四府处于东南沿海,史料中多称为“下四 府”,后四府大都是山区,称为“上四府”。宪宗成化九年( 1 4 7 3 ) ,福宁县上升为州,直 隶福建布政使司,宁德、福安二县从福州府划归福宁州。 第l 章绪论 本文以弘治时期黄仲昭所著八闽通志的区划作为标准,统计整个明代的灾害情况。 明代福建行政区划与现代行政区划对照表 府 州县治所今所在 府 州县治所今所在地 地 福闽县福州市东部 漳 龙溪漳州市 州侯官福州市西部州漳油漳浦 府长乐 长乐 府龙岩龙岩市 福滴福清市长泰长泰 连江连江南螭 南靖东北 罗源罗源漳平漳平市 古田古i i i 东北平和平和西南 闽清闽滑诏安诏安县 永福永泰海澄 龙海东南 怀安福州市宁洋 漳平北双洋 兴化莆田莆田市福宁宁德 宁德市 府仙游仙游州福安福安市 泉晋江泉州市 建 瓯宁 建瓯市 州南安南安宁建阳建阳 府同安同安府崇安武兜山市 惠安惠安浦城浦城 安溪安溪松溪松溪 永春永春政和政和 德化 德化寿宁寿宁 汀 长汀 长汀延南平南平市 州宁化宁化平将乐将乐 府上杭上杭府沙县沙县 武平 武平 尤溪 尤溪 清流清流顺昌顺昌 连城连城永安永安市 归化明溪大田 大田 永定 永定 邵邵武邵武市 武光泽光泽 府 泰宁泰宁 建宁建宁 5 桶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1 3 课题研究的选题、研究方法与结构 从学术价值来说,灾害问题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研究历史上发生过的灾害,总 结、探讨灾害规律及其相关的经验教训,为研究现实灾害及其演变趋势,提供自然灾害认 识水平,为减灾救灾决策措施的制定,提高多方面、多层次的综合借鉴。但是就目前为止, 纵观已检索的关于自然灾害的著作及文章,空间上,关于福建省这一地区的比较少见,主 要有福建早涝灾害、福建省潮汐资料汇编等。时间上,对于明代自然灾害的专门研 究更是屈指可数,而且多是以明清时期笼统而论,但是又侧重于清代的研究,并时常以清 代的情况来代替明代的情况。目前并没有专门的就明代福建灾害史进行研究的著作或论 文。明代福建地方灾害史研究仍大有可为之处。因此研究明代福建灾害史既有学术价值, 又有现实意义。 本文以明代福建自然灾害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历史学、地理学、天文学、社会学等 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分为两个篇章来阐述。第一编:通过多方搜集整理史料,论述了 明代福建自然灾害的概况,探讨了水、早、风、潮、地震、低温等主要灾害的时空特点以 及灾害造成的严重后果。主要特点有:我省最大的两种灾害是早涝灾害,形成“水灾一条 线,旱灾一大片”的特点;灾害群发比率大,水、早、风、地震等灾害频繁;沿海与山区 灾害特征存在较大差异。 第二编在第一编的基础上从福建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两个方面考察了造成我省明代 灾害如此特点的根源,解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之急需与必要。得出以下结论:明代福建处 于全国范围的明清宇宙期中,但与我国其他地区并不同步,其中各个灾害爆发的高峰期也 有所不同。我省的自然环境是背山面海,相对独立而又有紧密内部联系的地理单元;湿润 中、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特征下的生态环境要素组合。这是决定我省自然灾害频繁的 根本因素。同时发现我省在较优越的生态环境中隐藏着特殊的生态脆弱性。植被是福建生 态链中较脆弱的环节。因此,我省保护生态环境优势的根本办法是在滥伐森林的同时加速 造林和提高造林保存率。大规模的人为活动是造成福建明代自然灾害加剧的重要因素。比 如盲目开垦山地、荒地等,以及历史上不断加剧的人1 :3 与耕地的矛盾,导致社会承受灾害 的能力不断下降。人为因素是加剧自然灾害的重要因素。 第2 章祸建水灾 第2 章福建水灾 福建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三面大陆,一面靠海,受海洋天气的影响比较大,为典型 的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是我国水灾高发频发的地区之一。有关明代福建的水灾研究,目前 还较少有论著谈及。明代我省水灾有什么特点? 史料上是如何记载的? 本章在前人研究 之基础上,对明代水灾作些深入的探讨,不足之处,请方家指正。 2 1 福建水灾特点 一般来说,水灾既有因暴雨、霪雨而成的水灾,也有山洪暴发、江河泛滥引发的水灾。 明代福建的水灾频繁,现根据有关资料制成下表: 表2 1 明代福建水灾一览表 地区水灾年份情况合计 福建1 4 4 51 4 7 71 5 7 41 5 8 61 6 0 9 5 福州府 1 6 4 l 5 9 闽县 1 3 8 0 1 4 8 51 6 0 91 6 4 l4 侯官县 1 4 4 5 1 4 8 51 5 1 81 5 7 51 5 7 85 怀安县0 氏乐县 1 3 7 6 7 1 3 8 41 3 8 8 1 3 9 5 71 4 8 21 4 8 51 5 0 5 1 5 1 81 0 1 5 3 9 1 5 5 9 62 6 连江县1 4 7 51 4 8 21 4 8 51 5 3 41 5 4 21 5 6 41 5 8 11 6 0 09 1 6 1 1 祸清县1 3 8 915 1 81 6 1 83 古田县1 4 8 51 4 9 81 5 4 91 5 5 04 水福县1 4 3 51 4 8 51 5 4 21 5 6 21 5 6 41 5 7 01 5 7 51 6 1 31 0 1 6 1 51 6 3 0 闽清县1 4 7 261 01 4 8 51 6 0 91 6 1 04 罗源县 1 4 8 3 1 4 8 51 5 1 9 1 5 3 21 5 4 21 5 9 11 5 9 31 6 0 99 1 6 4 1 泉州府1 6 0 3 6 4 晋江县】3 7 61 3 9 8 】4 4 5 5 1 4 8 5 1 4 9 31 4 9 8 1 5 0 31 5 2 3 2 1 1 5 4 71 5 6 4 1 5 逝! z 1 5 7 41 5 8 3 1 5 9 2 娅 1 6 0 11 6 0 21 6 1 41 6 3 71 6 4 2 南安县 1 3 6 9 1 3 7 11 4 1 1 1 4 4 51 4 8 51 4 9 81 5 0 91 5 4 71 5 1 5 5 01 5 6 41 5 7 41 5 8 3 1 6 0 11 6 1 41 6 3 i l 主要有刘锡涛等:福建明代水灾的时空分布 ,福建地理) ,2 0 0 4 年第l 期;王双怀:明代华南农业地理研究) 中华书局,2 0 0 2 年 7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同安县1 4 0 81 4 8 51 5 4 71 5 8 l1 6 1 8 1 6 4 06 德化县 1 4 8 51 5 6 4 6 2 71 5 9 71 6 1 34 永春县1 4 8 2 1 4 8 51 5 7 41 6 0 i4 安溪县1 4 8 s 1 5 0 31 6 1 4 1 6 3 l 4 惠安县1 3 6 81 3 7 6 1 4 8 5 1 4 9 3 1 4 9 81 5 6 4 l 鳗! 2 9 1 6 0 7 兴化府1 6 0 02 0 莆田县1 4 1 3 1 4 3 11 4 6 21 4 8 31 4 8 51 4 9 81 5 6 31 5 7 01 4 1 5 7 4 1 5 8 31 6 0 01 6 l l1 6 2 91 6 3 9 仙游县1 3 7 01 3 7 21 5 4 11 6 1 41 6 3 9 5 漳州府7 3 龙溪县 1 3 7 651 4 6 1 51 4 6 31 4 7 4 61 4 8 51 5 0 21 5 3 52 l 1 5 31 鲢1 5 7 01 5 9 0 1 5 9 51 5 9 71 6 0 11 6 0 3 1 6 1 3 7 1 6 1 4 1 6 1 6 1 6 3 01 6 3 91 6 4 0 漳浦县1 4 6 11 4 7 41 4 8 51 4 9 11 5 1 21 5 7 01 5 7 41 5 7 6 1 7 1 811 8 2 1 5 9 51 5 9 7 1 ! j ! m 1 6 1 71 6 2 1 1 6 3 5 龙岩县1 4 8 51 5 3 31 5 4 i1 5 4 51 5 4 71 5 7 01 5 9 61 6 1 61 0 1 6 2 l1 6 “ 长泰县1 5 0 31 5 0 6 1 5 0 71 5 4 5 1 5 7 01 6 0 31 6 1 41 6 1 8 8 南靖县 1 4 8 5 1 5 0 7 1 5 6 0 1 5 鲍1 5 鲢 1 5 7 01 5 9 01 5 9 91 4 1 6 0 41 6 1 31 6 1 71 6 2 81 6 3 01 6 3 9 漳平县 1 4 8 51 5 6 51 6 4 33 汀州府 7 4 长汀县1 4 6 6 1 4 8 41 4 8 51 5 2 51 5 5 71 5 5 81 5 8 67 宁化县1 4 0 61 4 6 61 竖! 堡51 蛩2 1 5 3 8 1 5 5 61 5 8 6l o 1 6 1 l1 6 3 2 上杭县1 4 1 61 4 6 6 1 4 8 41 5 1 41 5 5 61 5 5 81 5 6 8 卫艘1 6 1 5 7 11 5 8 61 6 1 61 6 2 11 6 2 61 6 2 81 6 3 61 6 4 4 武平县 1 5 0 61 5 0 71 5 5 83 清流县1 4 6 6 1 8 ! 9 5 1 5 3 71 5 5 6 5 3 11 5 7 81 5 8 01 1 1 5 8 61 6 2 61 6 2 71 6 3 2 连城县1 4 6 61 鲢! 堕1 5 2 7 1 5 5 51 5 5 61 5 7 01 5 7 4 1 1 1 6 2 l1 6 4 31 6 4 4 归化县 1 4 6 61 些1 4 堕1 5 5 71 5 6 1 1 5 盟1 5 鳗1 6 1 7 9 1 6 2 5 永定县 1 4 6 61 4 8 41 5 5 8 1 5 7 41 5 7 5 1 5 8 61 6 1 8 7 延平府 1 4 1 51 4 4 5 6 9 第2 章福建水灾 南平县1 4 1 61 4 3 11 4 8 51 4 8 61 4 9 91 5 3 51 5 4 8 7 2 41 6 1 5 5 51 5 6 21 5 7 5 61 5 7 81 5 8 21 6 0 9 61 6 1 6 1 6 2 0 1 6 4 0 将乐县1 4 1 61 4 6 81 4 8 51 4 8 81 5 0 51 5 0 91 5 3 61 5 4 01 6 1 5 6 4 1 5 6 51 5 7 51 5 8 61 5 9 3 1 5 9 91 6 0 91 6 4 1 尤溪县1 4 7 2 71 5 0 01 5 5 61 5 7 5 61 6 0 41 6 0 56 沙县1 4 1 61 4 2 4 3 51 4 8 61 4 9 81 4 9 91 5 0 61 5 1 91 6 1 5 2 01 5 3 4 1 5 5 61 5 6 91 5 7 4 5 2 4 1 5 8 61 6 0 9 1 6 1 91 6 2 0 顺昌县1 4 1 61 4 8 5 1 4 9 9 1 5 3 51 5 7 51 6 0 2 1 6 0 97 永安县1 5 5 61 5 6 6 1 5 7 41 5 7 5 1 6 4 3 5 邵武府1 4 1 56 7 邵武县1 4 1 61 4 5 81 4 7 21 4 7 61 4 8 11 4 8 51 4 9 91 5 0 72 0 1 5 1 91 5 2 41 5 强1 5 2 21 5 3 q1 5 3 61 5 4 21 5 5 2 1 5 7 01 5 7 5 1 5 9 3 71 0 1 6 0 9 泰宁县 1 4 8 q1 4 811 4 8 2 1 4 8 51 5 0 71 5 1 9 1 5 2 9 1 5 3 31 8 1 5 3 8 1 5 丝1 5 4 3 1 5 7 51 5 9 3 7 2 21 6 0 9 垣监 1 6 1 9 1 6 2 91 6 3 3 建宁县1 4 1 61 4 8 51 4 9 91 5 0 71 5 1 01 5 1 91 5 2 11 5 2 32 0 1 5 3 01 5 3 31 5 4 01 5 4 21 5 6 71 5 6 91 5 7 01 5 9 3 1 6 0 9 1 6 2 2 1 6 2 91 6 3 7 光泽县 1 4 1 61 4 5 81 4 5 91 5 7 01 5 9 11 5 9 3 1 6 0 61 6 0 9 8 建宁府2 8 瓯宁县1 4 1 61 4 8 51 5 5 2 621 5 5 6 1 6 0 95 油城县1 4 8 31 6 0 81 6 1 33 建阳县 1 4 1 61 4 8 51 5 3 41 5 5 161 41 5 5 21 6 0 96 松溪县 1 4 8 31 4 8 51 5 3 41 5 5 l1 6 0 91 6 1 36 崇安县 1 4 1 51 5 2 21 5 2 31 5 6 91 6 1 35 政和县1 4 8 4l 寿宁县 1 5 7 l1 6 0 92 祸宁州1 3 9 61 4 1 52 0 宁德县 1 4 5 51 4 8 21 4 8 61 4 9 34 祸安县 1 3 8 61 4 6 9 8 2 0 1 4 8 21 4 s 3 1 4 8 5 1 4 8 9 1 5 1 81 4 1 5 3 11 5 4 31 5 8 11 6 0 0 1 6 0 41 6 0 91 6 4 0 总计 4 7 9 说明:为了统计的方便,笔者将云霄、东山、诏安三县归入漳浦县;平和归入南靖县:大田归入永安县:闽侯归入 侯官县;福鼎、霞浦归入福安县:宁洋归入漳平县;龙溪、海澄归入龙溪县,思明归入同安。另外,记录不清者,如“1 4 7 7 年,福建春水”,“1 5 8 6 年福建各地大水。”等记入总数之中。黑体字为重灾者。 9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历史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资料米源:参考各地府志、县志;l 删史卷2 8 、2 9 五行志:福建省天象资料组编福建省历史上重大自然灾害 年表( 内部资料) 1 9 7 7 7 ;戴启天编福建省历史上灾害饥荒疫辑录( 内部资料) 1 9 8 8 5 。 可见福建在明朝的二百多年中,共发生大小水灾4 7 9 次,平均每年1 7 6 次。按水系来 看,水灾次数最多的是福建北部的闽江流域,包括上游的延平府、邵武府、建宁府及下游 的福州府,四府水灾数约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七;其次是闽西山区的汀江流域,仅汀州府 达7 4 次之多;第三为福建南部的九龙江流域,漳州府有7 3 次:再次为晋江流域,泉州府 也有6 4 次之多。 福建水灾有以下几个特点: ( 1 ) 与明代以前的各朝代相比较,明代福建水灾发生频率高,次数最多。 图1 1 福建历代水灾次数 p i c t u r e2 - 1t h ef l o o d so f f u j i a ni nh i s t o r y 资料来源:福建省天象资料组编福建省历史上重大自然灾窨年表( 内鄱资料) 1 9 7 7 7 : 戴启天编福建省历史上灾害饥荒疫辑录( 内部资料) 1 9 8 8 5 。 福建最早的水灾记录是东晋元帝建武二年( 3 1 8 ) ,因此本图从东晋开始。福建历代的 水灾情况如下:东晋1 次,南齐1 次,唐代1 4 次,北宋3 9 次,南宋4 9 次,元代3 5 次, 到了明代,水灾次数剧增到4 7 9 次。东晋至元代有记录的水灾总次数为1 3 9 ,还不到明代 一朝4 7 9 次的三分之一。当然因时代久远,加之福建离中原较远,记载有疏漏,但明代福 建水灾发生频率之高,水灾之明显是有目共睹的。明代是福建水灾高发时期,不论在强度 还是频率上,都相当严重。当代中国从事灾害学研究的自然科学工作者将其称为“明清宇 宙期”,与历史上另外三个重大灾害群发期即夏禹宇宙期( 约四千年前) 、两汉宇宙期( 前 2 0 6 一公元2 2 0 年) 、清末宇宙期相提并论【i 】。 ( 2 ) 在空间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地区差异。 “水灾一条线”是福建水灾在空间上的一大特征。福建地势西高东低,水系几近东西 走向,霉雨季节上游暴雨,下游就要洪水成峰,这样的情形几乎年年都要遭遇到,尤以闽 江流域最为严重。延平府、邵武府、建宁府地处闽江上游,三者受灾次数占全省受灾总数 1 1 1 夏明方从清末灾害群发期看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条件一灾荒与洋务运动研究之一,清史研究1 9 9 8 年第1 期。 1 0 第2 章福建水灾 的3 3 ,加上福州府,闽江流域的受灾次数占全省总数的1 2 弱,即4 7 。福宁州的水灾 最少,为2 0 次,仅占全省的4 2 。 闽江流域水灾多发,主要原因是闽江流域面积大,蒲扇形的上游三大支流遍布武夷山 区,而武夷山区恰恰是一个多雨中心。另一个重要因素是闽西山区霉雨季节的降水为“极 峰”性降水,冷暖空气交锋形成的峰面多呈东西向或东北一西南向的带状分布,强降水区 近似“一条线”。 汀江的洪水灾害也相当频繁,汀州府的受灾次数共7 4 次,仅一府就占总数的1 5 4 , 是全省明代洪涝灾害最多的府区。汀州府水灾多的主要原因是汀州水系众多,地势情况比 较复杂,河床狭小而且起伏很大,极易造成水灾,加之汀州府处在武夷山脉的右侧,为武 夷山多雨地带中,常常有霪雨天气,成为明代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