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积极心理教育:中学心理教育的重心.pdf_第1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积极心理教育:中学心理教育的重心.pdf_第2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积极心理教育:中学心理教育的重心.pdf_第3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积极心理教育:中学心理教育的重心.pdf_第4页
(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积极心理教育:中学心理教育的重心.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心理教育在我国的出现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早期的心理教育是一些教育思想,到了 近现代,心理教育才走进学校,以多种形式进行开展。作为心理教育工作者,我们为之感 到欣喜,但与此同时,我们也需看到,目前心理教育在我国中学的开展主要以建立心理咨 询室为主。心理咨询室是有意义的,但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心理教育的开展方式是以事 后补救为主,而且它所面对的是极少数学生, 牺牲大多数人的利益来换取极少数人的发展。 教育。 大多数学生的心理还是健康的,我们不能以 j 下是基于上述的考虑,本文提出了积极心理 积极心理教育的提出有理论依据( 美国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现实依据( 素质教育在 我国的发展) 和心理依据( 人自身内在的积极的因素) ;本文提出了积极心理教育的价值, 也就是积极心理教育的意义,从积极心理教育的功能、主体、过程和结果来谈。此外,本 文还提出了积极心理教育的基本内容、原则和目标,以及积极心理教育在中学的实旌途径, 从而为积极心理教育在中学的实施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这就使得积极心理教育不是只停 留在理论层面,它还有实施的途径。 关键词:心理教育积极积极心理学积极心理教育 a b s t r a c t t h e r eh a sb e e naf e wt h o u s a n dy e a r ss i n c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e m e r g e di no u rc o u n t r y e a r l y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i ss o m ep e d a g o g i c a lt h i n k i n g i tw a si nm o d e ma n dc o n t e m p o r a r y a g et h a t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w a sc a r r i e do ni ns c h o o li nm a n yw a y s w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p e r s o n n e la r ev e r yh a p p yf o rt h a t y e tm e a n w h i l ew ea l s on e e dn o t i c et h a t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i sl a u n c h e dc h i e f l yb ym e a n so f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c o u n s e l i n gi nm i d d l e s c h o o lo fo u rc o u n t r yn o w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c o u n s e l i n gi ss i g n i f i c a n tb u ti ti sp o s t r e c t i f i a b l e f a s h i o n f u r t h e r m o r e ,i tc o n f r o n t so n l yt i n ym i n o r i t yg u d e n t s t h ep s y c h o l o g yo fm o s to f s t u d e n t si sw e l la n dw ec a n n o tg e ti nr e t u r n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i n ym i n o r i t ys t u d e n t sw i t ht h e b e n e f i t g i v i n gu pm o s t c o n m d e r i n ga b o v e m e n t i o n e dt h i n g s ,ip u t f o r w a r d p o s i t i v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t h e r ea r et h e o r yf o u n d a t i o n ( t h ee m e r g e n c eo fa m e r i c a np o s i t i v e p s y c h o l o g y ) ,a c t u a l f o u n d a t i o n (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q u a l i t ye d u c a t i o ni no u rc o u n t r y ) a n dp s y c h o l o g yf o u n d a t i o n ( i n t r i n s i cp o s i t i v ee l e m e n to fh u m a nb e i n g s ) o ft h ep r o p o s i t i o no fp o s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 e d u c a t i o n ib r i n gf o r w a r dt h ev a l u eo fp o s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i ta l s oi sp o s i t i v e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s e n s ea n di sp r o p o s e db ym e a n so ff u n c t i o n ,s u b j e c t ,p r o c e s sa n dt a r g e t o f p o s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b e s i d e s ,t h ep a p e ri l l u m i n a t e sb a s i cc o n t e n t ,p r i n c i p l ea n d p u r p o s eo fp o s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i ta l s oa c c o u n t sf o rt h ei m p l e m e n t a t i o nm e t h o d so f p o s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s ot h a tp o s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c a l lb ec a r r i e do n s u c c e s s f u l l yi nm i d d l es c h 0 0 1 k e yw o r d s :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p o s i t i v ep o s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y p o s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i c a le d u c a t i o n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原刽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 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己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彳匆夏亥 同期:印6 年5 - 月净曰 首都师范大学位论文授权使用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首都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有权保留学位论文 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 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入学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规 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嘈易囊云 日期:6 年岁月移日 一、我国心理教育的历史发展 ( 一) 我国古代的心理教育 我国是一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有着十分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这种思想在 “六经”之中的书易诗中已初露端倪。 书即尚书,是古代历史文献的汇编,保存了商、周两代重要的历史资料。在 书中,记述心理教育的地方有很多,比如舜帝命夔主管典乐时,便要求他通过典乐来 进行健全人格的教育“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 傲”( 尚书尧典) ,亦即使人们做到正直坦率而又温文尔雅,胸怀宽大而又庄严敬谨, 刚f 勇敢而不以强凌弱,简洁明了而不妄自尊大。到了禹帝时期,皋陶又把舜帝的这种人 格教育思想进一步阐述为“九德”:“宽而栗,柔而立,愿而恭,乱而敬,抗而毅,直而温, 简而廉,刚而塞,强而义”( 尚书- 皋陶谟) 。这里的“九德”,实际上就是九种优秀的 人格特质。 易即易经,除包括儒家的重要哲学思想外,也包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 如乾卦的象辞日:“天行健,君子应自强不息。”坤卦的象辞日:“地势坤,君子以厚物载 德。”蒙卦的象辞日:“山下出泉,蒙。君予以果行育德。”比卦的象辞日:“比之自内, 不自失也。”家人卦的象辞日:“风自火出,家人,君子以言有物而行有恒。”益卦的象 辞日:“风雷益,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等等。不难看出,在这些象辞中,包含有 对人的性情、品德、人格、意志及行为等的规范和教导,也即包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 诗即诗经,是西周和东周的诗歌选集,现存3 0 5 篇,分为“风、雅、颂”三 部分。诗经中涉及心理教育之处甚多,如“他人之心,予忖度之”荏染柔木,君子树 之。往来言行,心焉树之。”( 小雅巧言)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我心匪石,不可以 转;我心匪席,不可以卷”( 国风邺柏舟) 。诗经周南关雌古训传中指出:“诗 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这 就是说,诗经在广泛的教育意义中,包含着心理教育尤其是情感教育的内涵。 继夏、商、西周之后,历史进入“春秋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文化辉煌的时 期,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局面。在这里,通过对儒家代表,我国古代伟大的 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心理教育思想的分析,来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学者的心理教育思想。 孔予在他的教育实践中,非常重视对学生进行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方面的心理 教育。例如,在兴趣教育方面,孔子提出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论语雍也) 的 2 命题。这里的“好”便与兴趣人积极地接触、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有关。 孔予很重视通过兴趣教育来培养学生的好学精神,孔子自己也注意率先垂范。孔子以自己 的好学精神而自豪:“十室之内,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论语公治长) 孔子也非常重视情感教育。以学习为例,孔子又提出了“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 语雍也) 的命题。这句话说明“乐学”者不仅反映了学习者对学习活动的兴趣、爱好, 而且还表嬲了学习者真正感受到学习的快乐情绪,陶醉于学习中。在论语中,孔子开 门见山地教育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办说( 悦) 乎? ”( 论语学而) 可见他要求学 生把复习看作是件快乐的事情。此外,孔子还以身作则地倡导“学而不厌”:“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 论语述而) 孔子还认为,一旦人进入“为学 所乐”的境界后,就会“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苦,就有道而丁f 焉。”( 论 语学而) 在意志教育方面,孔子特别重视培养学生的恒心和进行不屈不挠精神的陶冶。“善人 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 论语述而) 从这种观点出发,他经常勉励 学生在学习中要有百折不挠的精神:“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 覆一篑,进,吾往也。”( 论语子路) 孔子要求学生意志肇强应当像松柏那样经得起严 寒的考验。他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子罕) 在意志教育中,他给 其学生子路作了个形象的比喻:“不日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 论语阳 货) 这句话的意思是:意志坚强的人就像最坚固的东西,磨也磨不薄:像最白的东西, 染也染不黑。 在性格教育方面,孔予有非常独到的研究。众所周知,为了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 性格教育,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性格特征。对此,孔子的工作是相当全面、深入的。他对 学生性格的了解包括性格的理智特征、情感特征、意志特征、态度特征,可以说非常全面。 孔子还善于从一个学生身上发现他的性格特征,有时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特征。如对子路, 一方面孔予看出他具有果断性的特征( “由也果”论语雍也) ,另一方面又看出他具有 鲁莽性的特征( “由也哮”论语先进) ,同时孔子还了解到由于这两种性格特征的结合, 使子路具有好勇和粗暴的性格特点( “由也好勇过我”论语公治长) 。至于具体的性格 教育,孔子的论述也比较多。以虚心、谦虚为例,孔子说:“吾有知乎哉? 无知也。有鄙 夫向于我,空空如也。”( 论语子罕) 对学生,他经常教育学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论语述而) “有若无,实若虚”( 论语泰伯) :孔子反对那种“亡( 无) 而为有, 虚而为盈”( 论语述而) 的治学态度。在这种性格教育的影响下,孔子的许多学生都 养成了谦虚的性格。如曾参就说过:“以能向于不能,以多向于寡,有着无,实若虚 昔者吾友尝从事于斯矣。”( 论语泰伯) 自孔子以后,历代许多学者的著述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以情感教育为 例,在中国教育史,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学记中,就有着情感教育的 思想。学记通过正面阐述“善学者乐学”的思想,肯定了孔子关于学习活动本身就应 该是快乐的事的观点。秦相吕不韦门人集体编写的吕氏春秋中,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人之情不能乐其所不安,不能得其所不乐。为之而乐矣,奚待贤者,虽不肖者犹若劝之: 为之而苦矣,奚待不肖者,虽贤者独不能久。反诸人情,则得所以劝学矣。”这句话的大 意是:如果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那么,任何人都会快乐地去学习;反之,如果学习是 一件令人感到苦恼的事情,则任何人都不会去学习,即使学了,也不会持续很长的一段时 间。这说明通过情感教育而达到的“乐学”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有重要的作用。再比如, 在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人集体编写的淮南子中,有“同师而超群者,必其乐之其也” 的警语,与孔子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相吻合。宋代学者朱 熹进一步发挥了孔子“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论语学丽) 的思想:“习,鸟数飞 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说,喜意也。既学而又时时习之,则所学者熟而中心喜说, 其进自不能已矣。”( 论语集注) 朱熹要求学生能体会到情绪在读书中的调节作用:“读 书,放宽著心,道理自会出来。若忧愁迫切,道理终无缘得出来。”( 读书法) 他也要求 教师在加强情感教育引导学生乐学方面发挥作用:“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到了明代, 王守仁提出了“中心喜悦”之说,从这种认识出发,王守仁一方面主张情感教育要顺应儿 童心理的发展:“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鲤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 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己。”( 训蒙大意示教 读刘伯颂等) 另一方面又批评了那些不懂得情感教育的教师。他说这些教师根本不懂得 儿童之情,非但不加以激励诱导,反而对他们“鞭挞绳缚,若待拘因”( 王文成公全书语 录) ,结果使他们“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 训蒙大意示教读 刘伯颂等) 。明清之际的王夫之也指出:“养蒙之道通于圣功,苟非其本心之乐为,强之 而不能以终日。故学者在先定其情,而教者导之以顺。”即强调教师在情感教育中要顺乎 学生乐之本心而进行启蒙教育,等等。 如上所述,尽管历代学者的著述中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教育思想,但我国学者自觉地 重视心理教育,却是从王国维开始的。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写道:“教育之宗旨 何在? 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 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人 之能力分为内外二者:一曰身体之能力,一曰精神之能力。发达其身体而萎缩其精神,或 发达其精神而罢敝其身体,皆非所谓完全者也。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 之发达。而精神之中又分为三部:知力、感情及意志是也。对此三者而有真善美之理想, 真者知力之理想,美者感情之理想,善者意志之理想也。完全之人物不可不备真善美之三 德,欲达此理想,于是教育之事起。教育之事亦分为三部:智育、德育( 即意志) 、美育 ( 即情育) 是也。”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王国维所谓的“心育”与我们所谈的心育不同, 他所说的心育是德育、智育、美育三育的总称,并不是从三育中分化出来的概念;我们所 说的是分化出来的概念,但同时仍可渗透在德、智、美三育中。 曾经担任教育总长的蔡元培对全面发展教育的理解别具一格,他认为全面发展的教育 主要包括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德育、世界观教育与美育。“以心理学各方面 衡之,军国民主义毗于意志;实利主义毗于知识:德育兼意志情感两方面;美育毗于情感, 而世界观则统三者而一之。”(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他还用人的身体来比喻:“军国民 主义者,筋骨也,用以自卫;实利主义者,胃肠也,用以营养;公民道德者,呼吸机、循 环机也,周贯全体;美育者,神经系也,用以传导;世界观者,心理作用也,附属于神经 系,而无迹象可求。此即五者不可偏废之理也。”(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 蔡元培虽然不 像王国维那样明确提出了心理教育的概念,但他把通过“心理作用”的世界观教育与德育、 智育、体育、美育并驾齐驱的观念,这种思想是很有意义的。 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教育学领域中一直忽视心理教育的发展,甚至心理学也被称 为伪科学,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心理教育的发展。直到1 9 7 8 年以后,t l , n 教育的发展 才日益受到重视。1 9 7 8 年起,受国际教育改革潮流的影响,我国教育界由片面强调知识传 授转向发展智力;1 9 8 3 年,燕国材教授率先提出了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问题;1 9 8 6 年, 班华教授提出了心育问题:1 9 8 9 年,燕国材教授提出t a n 强心理教育、培养心理品质的问 题:1 9 9 1 年,班华教授发表了心育刍议回的论文,系统地阐述了与心育有关的问题; 同年在全国各地开展的素质教育讨论中,很多教育工作者一再强调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教 育中的核一t l , 地位与重大作用。于是,学校心理教育便开始在我国同益得到发展。 ( 二) 我国近年来学校心理教育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学校心理教育工作的现状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方面( 刘华山,1 9 9 8 ;郭 亨杰,1 9 9 8 ) 。 。心育刍议班华i j l 教育研究1 9 9 k 3 ) 首先,开展学校心理教育活动。2 0 世纪8 0 年代中期以来,上海、湖南、湖北及江苏 等省市的些学校都开展了一系歹| j 有关学校心理教育的试验工作或实践活动。内容与形式 各具特色:开展学校心理咨询,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设适合学生需要的心理学课程,组 织心理教育专门活动等。在活动时间的安排上,有些学校是结合班级、团队活动进行,有 些学校则是将其纳入课表,每周一个课时。随羞时阃的推移,参加学校心理教育实践的学 校越来越多。 其次,开展学校心理教育的研究。在研究中涉及的理论问题主要有,心理教育在现代 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心理教育实施的原则和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等;联系实际开展的研究 主要有,关于学校心理教育的模式、途径与课程设计等问题。一些学校针对学生中突出存 在的问题进行比较专门的研究,如考试焦虑咨询、耐挫能力培养等。此外,还有不少研究 者采用自编的量表或修订现有的测试工具对不同地区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实证研 究。国家对学校心理教育的科学研究给予了更多的关注。“九五”期间,向全国教育科学 规划领导小组申报的有关心理教育方面的课题多达7 0 余项,属于国家教委重点课题的心 理教育类项目多达1 0 个以上,这种状况前所未有。 再次,开展学校心理教育师资的培训。解决学校心理教育师资问题目前主要有两条途 径:一是引进心理学系或相关系科的毕业生,二是对准备从事这项工作的教师进行短期培 训。对于前者,目前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已设置了心理教育的系科和研究生点,以培养这方 面的人才:对于后者,国家、省市的教育行政部门、大专院校、群众团体( 如心理学会、 教育学会及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等) 都分别举办了不同层次的培训班,为推进学校心理教 育培养骨干。 最后,加强了学校心理教育的学术交流与研讨。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研讨,近 年来一些省市相继成立了地区性的学校心理教育的学术组织,如上海市中小学心理辅导协 会、湖南省中小学心理教育专业委员会等。1 9 9 4 年4 月,由全国2 3 个单位发起,在湖南 岳阳市召开了“全国中小学生心理辅导与教育学术研讨会”,并成立了全国性的学校心理 辅导与教育的联络组织全国心理辅导与教育研究会,首次实现了国内各地区的联合。 ( 三) 积极心理教育 1 心理教育概念的界定 目前我国学者对心理教育概念的界定主要有以下7 种: ( 1 ) 心理教育:以培养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包括心理培养、 6 心理训练、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它有两种形式:一是积极的心理教育,指 培养心理素质,促进身心健康。是占主要地位的形式:二是消极的心理教育,指解决心理 问题,保持身心健康。是占辅助地位的形式。其主要任务是:解决心理失常、心理障碍等 心理问题,防止心理变态、精神病等心理问题的产生。 ( 2 ) 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机能,充分发 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通常所说的兴趣教育、思维训 练、能力培养、创造教育、意志锻炼、性格教育、情感培养、生活技能训练、社会适应性 培养等均属于心理教育,是心理教育的组成部分。 ( 3 ) 心理教育是指根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用各种方法与措施,以维护个体的心理 健康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心理教育从内容方面来看,包括两项基本任务:一项是心 理素质教育,主要是教育与培养个体形成各种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助其学业、事业成功。 另一项是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使个体形成健康的心理,从而能适应社会,正常地成长、 发展。 ( 4 ) 心理教育是根据人的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培养人的 良好的心理素质,维护人的心理健康的教育活动。 ( 5 ) 心理教育,亦即心育。它是指学校教育者从学生的心理需要出发,运用心理教 育的理论以及心理辅导的方法,对其心理各有关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提供所需要的服务, 以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心理索质发展的系统的教育实践。 ( 6 ) 心理教育是一种以心理学为主体的教育,是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培养和完善 人格,促进心理素质发展的教育。 ( 7 ) 心理教育是指依据心理活动的规律,采取各种方法和措施以维护学生的心理健 康以及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o 由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出,我国学者对心理教育的概念有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心理 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心理素质和解决心理问题为基本目标的教育,它有两个目标,一个目标 是以维护人的心理健康为目的,一个目标是以培养人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人心理素质发 展为目的。另一种理解是:心理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 。辞海辞海编辑委员会编【m 】上海辞书出版社1 9 9 9 年9 月第1 版第4 5 3 3 贞。 9 心育论班华【m 】安徽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8 月第1 版第9 页。 。中小学心理教育摹本原理莫雷任旭明等 m 】暨南大学出版社1 9 9 7 年8 月第1 版第1 贞。 ”心理教育概论土希永瑞博 m 】开明出版社2 0 0 0 年9 月第1 版第4 页。 。学校心理教育研究肖汉仕【m 】科学出版社2 0 0 0 年1 月第1 版第3 6 页。 。现代心理教育卢秀安【m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6 月第1 版第4 7 页。 。心埋教育论张守臣【m 】高等教育出版社2 0 0 2 年4 月第1 版第8 页。 理机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进而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的教育。笔者赞同第二 种理解,即笔者认为心理教育是指教育者从个体的心理发展需要出发,运用一定的心理教 育手段与工具,有目的地对个体的各有关心理层面施加积极的影响,进而提高学生的心理 素质的教育。心理素质是以生理素质为基础, 而逐步发挥和形成的心理潜能、能量、特点、 2 积极心理教育概念的界定 在实践活动中通过主体与客体的相互作用, 品质与行为的综合。 ( 1 ) 什么是积极 积极( p o s i t i v e ) - - 词现在一般理解为“建设性的”或“正向的”,其来源于拉丁语p o s i t u m , 它的原意是“实际的”或“潜在的”意思。因此积极从其本意上说既包括了人外显的积极, 也包括了人内部潜在的积极。积极这一概念最早在心理学界被系统提出来是在1 9 5 8 年,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贾霍达( j a h o d a ) 在当时美国心理健康联合会编订的一套心理健康系列 丛书中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积极心理健康。从那时起,积极这一概念就逐渐在心理学中 被经常提到。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心理学界对这一概念的表达并不十分明确。这一概念 有多种表达方式如原始预防( p r i m a r yp r e v e n t i o n ) 、增进幸福( w e l l n e s se n h a n c e m e n t ) 等。 直到1 9 9 7 年塞里基曼担任美国心理学协会主席一职以后,由于他的大力倡导,西方心理 学界掀起了场声势浩大的“积极”运动,与此同时,世界著名心理学杂志美国心理学 家和人本主义心理学杂志等也分别在2 0 0 0 年和2 0 0 1 年发表了积极心理学专辑,积 极这一概念逐渐在心理学界得到明确的界定。 ( 2 ) 什么是积极心理教育 要想对积极心理教育的概念作明确的界定,这里笔者需先引入另一个名词,即积极心 理学。因为笔者提出积极心理教育这个概念是受了积极心理学的启发。 积极心理学是指以普通人的力量和美德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 平的普通人的,它要求心理学家将兴趣放在普通人的工作、正确的和正在改善的事物上。 因而笔者认为积极心理教育是指教育者从个体的心理需要出发,运用一定的心理教育手段 与工具,引导或呼唤出受教育者自身拥有的潜能、力量和美德等积极、f 向的东西,进而 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心理教育。 。教育心理十题我对某些教育心理问题的基本理念燕冒材f m 】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 0 0 1 年6 月第1 版第5 0 负。 * w h yp o s i t i v ep s y e a h o l o g yi sn e c e s s a r yk e n n o nm s h e l d o n ,l a u r ak i n g j a m e r i c a np s y c h o l o g i s t2 0 0 1 ,s 6 ( 3 ) 8 ( 3 ) 积极心理教育的总目标 当谈到对心理教育的理解时,我国为数不少的心理学家在他们的专著中常常引入一个 简明的故事来对心理教育加以形象地说明。笔者这里也要弓f 入这个“三个打鱼人”的故事 来对积极心理教育总目标的理解作说明。 故事是这样的:有三个“打鱼人”聚在一个河滩边钓鱼,突然发现有人在上游被冲进 永潍,挣扎着求救,于是一个打鱼人跳迸水中把落水者救了上来,并用人工呼吸等办法对 其进行抢救。但是他们又发现被冲下来的又一个落水者,于是另一个打鱼人跳下水把他救 了上来。同时他们又发现了第三个和第四个落水者,此时这三个打鱼人已是忙得不亦乐乎, 显得难于应付了。忽然,一个打鱼入似乎想起了什么,他离丌现场去了上游,想做一种性 质不同但意义一样的工作,他认为这些落水者都是从上游落水的,所以他想竖一块警示牌, 告诉人们不要在这里游泳,他如此做了,但仍有不少人无视警告跳入水中游泳而被冲进水 潭,于是三个打鱼入又身处其中仍然忙于救入。后来,其中一个打鱼入醒悟了,他去做 另一项工作去教人们游泳,这似乎是问题的关键。因为有了好的水性,像他们三个打 鱼人一样,即使被水冲进深水急流,也能独立应付,不至于深陷危急甚至付出生命。 这个故事简明但内涵丰富,很有助于理解积极心理教育的内涵。故事的第一阶段,即 打鱼人下水救人,做的是补救性的工作,这是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要做的事情;故事的第 二阶段,打鱼人在上游竖牌子,这是消极的防御工作;故事的第三个阶段也就是打鱼人 去“教人们游泳”的阶段,是积极的预防性工作,也就是积极心理教育要做的事情,即运 用一定的心理教育手段与工具,引导或呼唤出受教育者自身拥有的潜能和力量等积极、正 向的东西,增强受教育者自身的力量,以使风雨袭来时他们能以自己的力量积极应对。 由上所述,积极心理教育的总目标是:培养我国面向2 l 世纪的具有较高心理水平的 现代化建设者,全面提高国民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增强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心 理品质,增强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教育学生学会 生存、学会关心、学会交往、学会做事、学会认知、学会发展、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学 会合作,并能使他们客观地面对现实,拥有愉悦的情绪心境和乐观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具 备现代人必备的心理素质。 二、实施积极心理教育的依据 ( 一) 理论依据美国积极心理学的兴起 1 积极心理学简介 什么是积极心理学? 美国心理学家k e n n o n m s h e l d o n 和l a u r a k i n g 认为,“积极心理 学是指以普通人的力量和美德为研究对象的心理学”。它的研究对象是平均水平的普通人, 它要求心理学家将兴趣放在普通人的工作、正确的和正在改善的事物上。 积极心理学把自己的研究重点放在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张心理学要以人固有 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端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来 对人的许多心理现象( 包括心理问题) 作出新的解读,从而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 优秀品质,并利用这些力量和品质来帮助普通人或具有一定天赋的人最大限度地挖掘出自 己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品质。 积极心理学是致力于研究人的发展潜力和美德的科学,它主张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 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具有天赋的入如何使其潜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等方面进 行大量的研究。它认为心理学有三项使命:治疗精神疾病、使人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充实、 发现并培养有天赋的人。这三项使命在二战以前都受到同等程度的关注,但在二战以后, 心理学的研究发生了偏向,它的主要任务变成了治愈战争创伤和治疗精神疾患,研究心理 或行为紊乱的秘密,找到治疗或缓解的方法,心理学对人的积极情绪的研究似乎被心理学 家遗忘了。 2 0 世纪五、六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开始研究人性的积极的一面, 对现代心理学理论产生了很远的影响,被誉为心理学研究的“第三思潮”。它在一定程度 上引起了心理学家对于心理活动的积极一面的重视,但正如s e l i g m a n 所言,“当一个国家 或民族被饥饿和战争所困扰的时候,社会科学和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是抵御和治疗创伤;但 在没有社会混乱的和平时期,致力于使人们生活得更荚好则成为他们的主要使命。”因而 五、六十年代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所倡导的“积极”,并没有使当时的心理学研究发生转向, 再加上他们主要依靠个人的观察、体验和传记材料,缺乏必要的实验手段及实证根据的积 累,以及他们的研究对象大多是一些优秀的人,因而导致人们对他们研究结果的普适性和 。w h y p o s i t i v e p s y c h o l o g y i s n e c c s s a r yk e n n o n m s h c l d o n ,l a u r a k i “g j j a m e r i c a n p s y c h 。i o g i s t2 0 0 1 ,5 6 ( 3 ) 自r e d c f i n l n g t h e g o o d l i f e :a n e w f o c u s i l l t h e s o c i a ls c i e n c e s r u a r kj a p a o n l i n e s e e :h r p :w w w a p a o r g e d g o o d l i f eh t m 1 0 可信性产生了怀疑,这也是导致人本主义心理学没有成为心理学研究主流的一个方面。 现在,以1 9 9 7 年美国心理学家m a r t i ne ps e l i g m a n 和m i h a l yc s i k s z e n t m i h a l y i 在美 国心理学家杂志发表积极心理学导论( p o s i t i v ep s y c h o l o g y :a ni n t r o d u c t i o n ) ,标志着 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种新的理念被正式提出,从此心理学进入了积极心理学的时代。积极心 理学关注人性中的积极面,致力于帮助普通人生活得更健康、更美好,促进个人、团体和 社会的繁荣。 2 积极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学不应仅对损失、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而且应对人类自身所 拥有的潜能、力量和美德进行研究。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在主观水平上是关于主观体验的价值性:福利、满足和满意( 对 过去) ,希望和乐观主义( 对将来) ,快乐和快乐流( 对现在) ;在个人水平上,是一些积 极的个人品质:爱和职业的能力、勇气、人际交往技巧、对美的敏感性、毅力、宽恕、创 造力、对未来的憧憬、灵性、高智力和智能;在团体水平上,是一些涉及团体的公民品质: 责任、有教养、利他、有礼貌、节制、容忍和职业道德。 在预防方面,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预防的思想。积极心理学认为,在预防工作中所 取得的巨大进步是来自于在个体内部系统地塑造各项能力,在人类自身存在着可以抵御精 神疾病的力量,它们是:勇气、关注未来、乐观主义、人际技巧、信仰、职业道德、希望、 诚实、毅力和洞察力等,预防的大部分任务将是建造- - 1 7 有关人类力量的科学,其使命是 去弄清如何在青年人身上培养出这些品质。他们认为,要防止那些易于得到毒品的环境中 的少年身上的药物滥用,有效的预防并不是对他们进行治疗,而是找出并发展出其自身已 拥有的力量。一个关注未来、人际关系良好、并能从运动中得到快乐的少年是不会形成药 物滥用的。积极心理学认为通过发掘并专注于处于困境中的人自身的力量,就能做到有效 的预防。 在心理治疗方面,积极心理学提出了积极治疗的思想。积极心理学认为,在有效的心 理治疗中,治疗师都有意或无意地运用并不是属于某种特定疗法所专有的“技巧”和“深 度策略”,技巧是指:关注、权威形象、和睦关系、言语技巧( 如“让我们在这儿休息 会儿”,而不是“让我们在这里停住”) 、信任等,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积极治疗的思想: 深度策略主要有三种:灌注希望、塑造力量和叙述,其内涵均是增强被治疗者的力量,而 不是修复他的缺陷。 3 积极心理学对心理教育的启示 由上述对积极心理学的介绍可以看出,积极心理学展示了一种新的理念,即积极心理 理念,这种理念将心理学研究的重心放在人的积极品质和挖掘人的潜力上,这无疑是心理 学史上的一项重要突破。这项突破势必会对我国的心理教育产生影响,即,使我们的心理 教育也转向积极方面,进行积极心理教育。以上就是积极心理学对心理教育的启示。 ( 二) 现实依据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发展 积极心理教育的实施除了有理论依据外,还有现实依据,这就是我国目前素质教育的 现状。素质教育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 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性和主动精神,注重开发人的智慧潜能,注重形成人的健全 个性为根本特征的教育。( 杨银付,1 9 9 6 ) 我国在2 0 世纪8 0 年代初期开始提出基础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的问题。至今,素质教 育在我国已走过了近2 0 年。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迈进,是我国教育面向现代化、面 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需要。传统的应试教育,是脱离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单纯地 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 发展的实际需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提高学生 的综合素质的教育。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相比,是教育的一大进步。进入2 l 世纪,面对 f l 益加剧的国际、国内竞争素质教育正越来越受到上至中央领导和教育专家,下至普通 百姓和学生的重视。素质教育重视人的主体性及人的发展的相对完整性,它是面向全体学 生,并关注个人,致力于个人全面发展和最大限度的发展,努力使个人身心发展达到最佳 状态,潜力达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的教育。素质教育和我国现行的以培养学生德、智、体、 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是完全吻合的。 实际上,积极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积极心理教育在中 学实施的效果,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目标能否很好的实现。我国学者燕国材把人的素质 划分为三类:自然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素质。”在这三类素质中,他认为心理素质是素 质的中介或核心。心理素质包括广泛的兴趣、积极的情绪、奋发的进取心、坚强的意志 力、健康的人格等。它是人的素质结构的重要因素,是其他素质形成与发展的内因,可以 制约或促进其他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也会影响到其他素质的发挥。由此可见,良好的心理 。素质教育概论燕国材【m 】广东教育i 版社2 0 0 2 年1 月第1 版第2 7 页。 。素质教育概论 燕国材i m 】广东教育出缓挂2 0 0 2 年l 厅第l 版第3 5 页。 2 素质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中小 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 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 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良好的心理素质是 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中学生时 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因为这一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为迅速的时期,也是人 格和心理品质形成的非常重要的阶段。在这一阶段进行积极心理教育,可以有力地促进中 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为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素质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例 如,通过积极心理教育培养中学生积极的情感,可以提高中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积极 性与有效性;通过积极心理教育培养中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可以促进中学生学习的自觉 性、主动性与坚持性;通过积极心理教育培养中学生自尊心、自信心与上进心等性格特征, 可以促进中学生的成就动机,提高学习效果等。因此,积极心理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个重 要组成部分。 由此可以看出,积极心理教育的提出有其现实依据。 ( 三) 心理依据人自身内在的积极的心理因素 实旄积极心理教育的心理依据主要是人类自身内在的积极的心理因素。 我国学者壬希永认为,在人类千百年的进化过程中,人类积累、遗传了大量的“积极 基因”,正是有了这些积极基因的存在,人类才能一代比代更有优势地生存下来。在人 类进化的过程中,人固有的、由积极基因所决定的心理元素被激活,成为决定人行为的积 极的心理因素,进而发展成为积极的心理特征、心理品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心理研究发 现,幸福、发展、快乐、满意是人类成就的主要动机,人类的积极品质是人类赖以生存与 发展的核心要素,因而,人的积极心理因素是人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内驱力。 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机体内部都存在有一种维持和增强机体、发展自身的心理 潜能。随着现代生物学、生理学、心理学、脑科学、遗传工程学、人体科学等的发展,关 于人的心理潜能的研究证明,每个人都蕴藏着巨大的心理潜能,只是因为缺乏相应的条件 而没有被充分开发出来。我们日常所发展的能力只是人体潜能中的- - 4 部分,如果把人的 潜能充分挖掘出来,那就会涌现出无限的力量和智慧。苏联学者伊凡叶夫罩莫估计:“人 类平常只发挥了极小部分的大脑功能,如果人类能够发挥大脑一半的功能,将轻易地学会 。说明:文件中所说的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本文所指的心理教育。 4 0 种语占,背诵整本百科全书,拿到1 2 个博士学位。”。积极心理教育承认人有巨大的潜 能,并把其作为自己的逻辑起点,把潜能开发、创造力的培养作为自己的重要任务。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有多种基本的需要。需要是人的动机产生的基础,它作为人的积 极性的重要源泉,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包括从饥则食、渴则饮,到从事物质资料的 生产、文学艺术作品的创作、科学技术的发明与创造等活动的内部动力。人有多种多样的 需要,如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等, 这些需要是人们追求健康、成功、快乐、满意和幸福的主要动机。积极心理教育承认并重 视人的基本需要,认为人的基本需要的满足不仅是心理发展的最低要求,而且会促进人的 全面、和谐发展,需要是个体积极性的源泉。为此,积极心理教育主张尽量满足人合理的、 正当的需要,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激发人产生积极的心理需求,使人具有积极的意向、 愿望、动机、抱负、兴趣、信念和价值观等。 积极心理教育看重人的积极心理因素,把人自身内在的积极的心理因素作为丌展教育 的心理依据。积极心理教育重视人的潜能的挖掘与发挥,并运用人自身的积极心理因素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积极心理教育的价值 ( 一) 从积极心理教育的功能看积极心理教育的价值 1 积极心理教育使受教育者获得心理知识 积极心理教育虽不主张向学生系统地传授心理学知识,但这并不意味着在积极心理教 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