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儿女英雄传》趋向动词研究.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儿女英雄传》趋向动词研究.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儿女英雄传》趋向动词研究.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儿女英雄传》趋向动词研究.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儿女英雄传》趋向动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儿女英雄传》趋向动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j l 女英雄传趋向动词研究 摘要 i i i ii iuli ii i i ii iiiiif y 18 0 4 6 3 1 本文研究儿女英雄传中的趋向动词。全文除“引言”“结语外,包括 七个部分。 ( 一) 儿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的数量。在( j d 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 共有3 0 个。其中单纯趋向动词1 3 个,包括“来、去、上、下、进、出、回、过、 起、开、到、转、入;复合趋向动词1 7 个,包括“上来、上去、下来、下去、 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过来、过去、起来、开来、开去、转来、 转去 。( 二) 儿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作谓语中心语的情况。( j d 女英雄传中 的趋向动词可以在句中作谓语中心语,普遍出现于各种句型中。本文将这种情况 分成“来、去 类、“上、下 类、复合类三类逐个进行详细讨论。( 三) :儿女 英雄传中趋向动词作趋r 句l l , 语的情况。趋向动词最经常的用法是作趋向补语。 本文将这种情况分成上列三个小类加以讨论。( 四) 儿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作 可能补语的情况。儿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除了能作谓语中心语,能作趋向补 语外,还可以作可能补语。本文也将这种情况分成上列三个小类加以讨论。( 五) 儿女英雄传中的趋向连谓短语。这是一种特殊的形式。本文也对这种情况加 以讨论。( 六) 趋向动词作趋向补语时的一般规律。我们发现,儿女英雄传中 趋向动词作趋向补语时出现t ) t 种基本结构句式。在动词和趋向补语之间还出现 了可以插入助词“了、将的情况。( 七) 儿女英雄传中趋向补语的虚化问题。 ( j d 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作趋向补语时的语义较为复杂,趋向补语既可以表示 趋向意义,也可以表示引申意义。我们认为,趋向补语的语义从表示趋向到结果 到状态,是一个不断虚化的过程。 关键词:近代汉语;语法;儿女英雄传;趋向动词;补语;语法化 o 。1 。1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 。1 。1 。1 s t u d yo nt h et e n d e n c yv e i 之bi nh e r ol e g e n d 0 fs o n sa n dd a u g h t e r s a bs t r a c t t h i st h e s i ss t u d i e st h et e n d e n c yv e r b si nh e r ol e g e n do fs o n sa n dd a u g h t e r s i n a d d i t i o nt oi t s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a n d c o n c l u s i o n ,t h i st h e s i si n c l u d e ss e v e n p a r t s c h a p t e r1i saq u a n t a t i v ea n a l y s i so ft h et e n d e n c yv e r b si nt h en o v e l t h e r ea r e t h i r t yt e n d e n c yv e r b sa m o n gw h i c ht h i r t e e na r et h es i m p l et e n d e n c yo n e s ,a n d s e v e n t e e na r ec o m p o s i t eo n e s t h es i m p l et e n d e n c yo n e sc a nb el i s t e da sf o l l o w s : l a i ( 来) ,q u ( 去) , s h a n g ( 上) ,x i a ( 下) ,j i n ( 进) ,c h u ( 出) , h u i ( 回) ,g u o ( 过) ,q i ( 起) ,k a i ( 开) ,d a o ( 至u ) ,z h u a n ( 转) ,r u ( x ) t h ec o m p o s i t et e n d e n c y o n e sa r ea sf o l l o w s :s h a n gl a i ( t 来) ,s h a n gq u ( 上去) ,x i al a i ( t 来) ,x i aq u ( t 去) , j i n l a i ( 进来) , j i nq u ( 进去) ,c h ul a i ( 出来) ,c h uq u ( 出去) ,h u il a i ( 回来) ,h u iq u ( 回去) ,g u o l a i ( 过来) ,g u oq u ( 过去) ,q il a i ( 起来) ,k a jl a i ( 开来) ,k a iq u ( 开去) ,z h u a nl a i ( 转来) ,z h u a n q u ( 转去1 c h a p t e r2i s ad i s c u s s i o no v e rt h et e n d e n c yv e r b sa sm et 1 1 e p r e d i c a t i v e h e a d w o r d t h et e n d e n c yv e r bo fs i m p l e t e n d e n c yv e r bc a nb ef o u n di nd i f f e r e n t s e n t e n c ep a a e m si nt h en o v e l t h i st h e s i sw i l lc l a s s i f yt h e mi n t ot h r e ec a t e g o r i e sf o r f u r t h e ra n a l y s i s :( 1 ) t e n d e n c yv e r b sw i t h “l a io rq u ,( 2 ) t e n d e n c yv e r b s “s h a n go r x i a , ( 3 ) c o m p o s i t et y p e i n c h a p t e r3 ,w ew i l le x a m i n et h et e n d e n c yv e r b su s e da st h et e n d e n c y c o m p l e m e n ti nt h en o v e l t h i su s a g eo ft e n d e n c yv e r b si sf r e q u e n t ,w h i c hi st ob e e l a b o r a t e di nt h r e ec a t e g o r i e s c h a p t e r4i so nt h et e n d e n c yv e r b sa st h ep o s s i b l ec o m p l e m e n ti nt h en o v e l t h i s t h e s i sw i l la l s oa n a l y z et h e mi nt h r e ec a t e g o r i e s c h a p t e r5i sa b o u tt h et e n d e n c yc o n n e c t i n gp r e d i c a t i v ep h r a s e si nt h en o v e l t h i s u s a g ei sr a t h e rs p e c i a l ,w h i c hi st ob ea n a l y s e di nt h ep a p e r i nc h a p t e r6 ,t h eg e n e r a lr u l eo ft h et e n d e n c yv e r ba st h et e n d e n c yc o m p l e m e n t t t , 目录 摘要i a b s t r a c t i i 目录i v 一、引言1 ( 一) 对趋向动词的研究回顾1 1 关于趋向动词的产生和演变1 2 关于趋向动词的词性2 3 关于趋向动词的客观描写4 ( - - ) 选择儿女英雄传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及研究方法5 二、儿女英雄传中的趋向动词概述,7 三、儿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作谓语中心语的情况9 ( 一) “来、去 类9 ,1 来9 2 去1 2 ( 二) “上、下 类1 3 1 匕1 3 2 下1 5 3 进1 6 4 出1 7 5 回1 9 6 j 立2 0 7 起2 0 8 开2 2 9 到2 4 1 0 入2 4 1 1 转。2 5 ( 三) 复合类2 5 1 上来、上去2 5 2 下来、下去2 6 3 进来、进去2 7 4 出来、出去:2 7 5 回来、回去2 8 6 过来、过去2 8 7 起来 8 转来、转去 四、儿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作趋向补语的情况 ( 一) “来、去类。 1 来 2 去3 3 ( 二) “上、下类3 3 1 匕3 3 2 下3 4 3 进3 5 ,4 出3 5 5 回3 6 6 过3 7 7 起:二3 8 8 开3 8 9 到3 9 l o j 4 1 1 1 转4 1 ( 三) 复合类4 2 1 上来、上去4 2 2 下来、下去4 3 3 进来、进去4 5 5 回来、回去4 7 6 过来、过去4 7 7 起来4 9 8 开来、开去4 9 9 转来5 0 五、( j l 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作可f l l l l , 语的情况5 2 ( 一) “来、去 类! 5 2 1 来5 2 2 去一5 2 ( 二) “上、下巩类5 3 1 上5 3 2 下:5 3 3 出5 4 4 j 立5 4 5 起:5 5 6 开一5 5 7 到j 5 6 8 转5 6 ( 三) 复合类5 6 1 上来、上去5 7 v 。 产 7 7 8 8 8 9 9 5 5 5 5 5 5 5 去去去去去一一下进出回过一一 、 、 、 、 、 来来来来来来去下进出回过起开 2 3 4 5 6 7 8 。罄ltlli-l 9 转来5 9 六、儿女英雄传中的趋向连谓短语6 0 ( 一) 上去6 0 ( 二) 下来6 0 ( 三) 迸来去;6 1 ( 四) 出来去6 1 ( 五) 回来去6 1 ( 六) 过来去6 2 ( 七) 动+ 上来去6 2 ( 八) 动+ 下来去6 3 ( 九) 动+ 出来去6 3 ( 十) 动+ 回来去6 3 ( 十一) 动+ 过来去6 3 七、趋向动词作趋向补语时的一般规律6 5 ( 一) 趋向动词作趋向补语时的基本结构形式6 5 1 动+ 单趋补6 5 2 动+ 单趋补+ 宾6 6 3 动+ 宾+ 单趋补6 6 4 动+ 复趋补6 6 5 动+ 复趋补+ 竞:6 7 6 动+ 宾+ 复趋补6 7 7 动+ 丰h1 + 宾+ = h 6 7 8 形+ 复趋补6 8 ( 二) 动、趋之间插入助词“了、将 的情况6 8 1 动、趋之间插入助词“了 的情况6 8 2 动、趋之间插入助词“将 的情况6 9 八、 儿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在补语位置上的虚化问题7 1 ( 一) 趋向动词在补语位置上语音形式的弱化7 1 ( 二) 趋向动词在补语位置上意义的虚化7 1 1 结果意义7 l 2 状态意义一;7 2 结语:7 4 参考文献7 5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 9 致谢8 0 浙江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8 l v i - 一、引言 ( 一) 对趋向动词的研究回顾 关于趋向动词的产生和演变 王力先生的汉语史稿( 中册,1 9 8 0 ) 第四十六节阐述了“使成式的产生 及其发展。王力把动趋组合也看成是一种“使成式 ,他指出,从起源看,使成 式是从上古汉语中的致动用法发展而来的,如:小( 之) - n d , ( 它) ,洁( 之) 一洗干净( 它) 。使成式的产生使汉语语法更完善、更能表达复杂的思想。那么, “使成式是在什么时代产生的呢? 依我们现在考察到的史料看来,使成式产生于 汉代,逐渐扩展于南北朝,普遍应用于唐代。一 q t 力还指出:在使成式发展的 前一个阶段,动词和补语的关系还不是很密切的。因此,宾语可能把两个词分开, 如:吹欢罗裳开,动侬含笑容。( 子夜四时歌夏歌) 。一般来看,至少从宋代以 后,使成式中的动词和补语就已经结合得很紧密了。此外,书中还举出例证说明, 到了宋代复合趋向动词出现了,而且中间还可以带个宾语。元代以后,这种用法 就更为普遍了。 关于趋向补语产生的年代,有一些文章对王力先生的观点提出异议。尹玉趋 向补语的起源认为:在先秦时代,汉语中就已经出现了趋向补语,比如:走出, 遇贼于门,劫而来之。( 左传庄公八年) 在文章中,尹玉同意复合趋向补语“到 唐代为止,还尚未看到,但是到了宋代就已在汉语中出现了。 【2 】 杨建国补语式发展试探中收集了一些例句,说明趋向式在较早时期就有 了引申的意义,比如表示“产生 ,表示“出现”,表示“时间的延续,表示“完 成貌”,表示“使与某物分离等。1 3 1 一、引言 关于趋向动词的词性 ( 1 ) “动词 说 从命名看来,“动词 说是占优势的。不过,“动词 说对趋向动词在句中的 功能有不同的解释。 a 丁声树等的现代汉语语法讲话第七章“补语 这一部分,把“上、 下、进、出 这组词叫作“表示趋向的动词”,指出它们“可以单用,也可 以作趋向补语用 。【4 】这种看法很普遍,目前国内高校几大现代汉语教材( 胡 裕树嘲主编的,黄伯荣、廖序东q 主编的,邵敬敏主编现代汉语通论【刀,张 斌主编新编现代汉语1 8 1 ) 也持同样观点。 b 刘世荣关于动补结构问题一文也属“动词 说,但是对“动趋组合一 的解释和前者不同。刘世荣认为,象“走进 、“跑出一不能看作是动补结构,而 是“向心结构 ,“走 跑 是修辞语,是描写中心语“进 和“出 的。理由是: “孤立来看走进和跑出,进和出象是说明走的趋向的,可是 放在句子中,它们就不是走的补充成分了。例如:我们愉快的走进学校 学生兴奋地跑出教室这两句话的基本意思是我们进学校、学生出教室, 如果说我们走学校、学生跑教室就不通了。 1 9 】 c 张志公主编的汉语知识第十一章“主语和谓语 这一部分,把动趋 组合解释成“趋向动词和( 充当谓语的) 动词或形容词合起来的合成谓语。【1 0 】 “暂拟系统 二十多年来一直是中学的正式教学体系,因此,“合成谓语 说的 影响很大。七十年代,开始有人对“合成谓语 说提出异议,指出这种说法太含 糊了,其并不能说明两个成分之间的关系;此外,动趋组合也并不仅仅是充当谓 语,它还可以充当其他成分。总不能说成是“合成谓语作定语、作主语、作宾语 。 因此,1 9 8 4 年1 月公布的中学教学语法系统提要( 试用) 取消了“合成谓语 说。 ( 2 ) “副词 说 陆志韦的北京话单音词词汇把附加在动词后面“表示变化的方向的下、 上、来、去 叫做“后附的副词 。【l l 】很明显,这种观点是受了英语的影响。 英语中有一类副词跟汉语中趋向动词所表示的语法意义相对应。例如:t u r no n 2 一、引言 ( 打五) 、t u r no f f ( 关上) 、p u to n ( 穿土) 。然而,共同的语法范畴在不同的语言 里可以用不同的语法手段来表达的。 ( 3 ) “构词格说 陆志韦在汉语的构词法对这一类词的词性有了新的看法,书中认为“分 开、坐下、站起来、黑起来 跟“碰见、风干、打倒、叫醒 是一样的,认为“它 们都只能限制性地扩展,因此属于构词格。,【1 2 1 这样,陆志韦把“开、下、起来 看成是构词成分。 ( 4 ) “词尾”说 黎锦熙著的新著国语文法中,把表示“方开始的持续 意义的“来、起 来、去、下去归在后附的助词里( 帮助动词的后附助词) ,指出它们“一离所 助的动词,意思就捉摸不定;造句时都是附着动词,不能分立。所以更 似西文的。动词词尾m 。【1 3 】 俞敏在汉语动词的形态一文中提出“能合得上底下这四个条件的叫词尾: 1 永远在别的单位后头出现:2 本身没有重音,没有显著的调形,所以也不能独 立传达意义;3 胄邑表达附加的意义;4 说本语言的人能利用它加到别的单位后头 去造成新词。 【1 q 他认为趋向动词是符合这四个条件的,因此,俞敏与陆宗达合 著的现代汉语语法( 上) 中,认为它是“词尾 。 林汉达等人也认为应该把它们看成词尾,其和前面的动词实行连写。 ( 5 ) “多重性修说 赵元任的汉语口语语法提出“多重的词类成员资格 【1 5 】的看法,例如 把“飞起来 中的“起来 看作动词( 趋向补语) ,“哭起来 中的“起来看作 “动态后缀 。 ( 6 ) “动态助词 说 房玉清在从外国留学生的病句看现代汉语的动态范畴1 1 6 1 、助词的语法 特征及其分类【17 】这两篇文章中,都提到了趋向动词符合“轻读、粘附两大 特征,应看作是动态助词。徐静茜的趋向动词应属何种词类一文指出:“由 于轻声和粘着性是汉语助词的主要特点,而趋向动词具备这两大特点,因此我们 认为它是一种助词。这类助词的全部成员全都能不同程度地表示动作的进程和状 态特征,跟动态助词着、了所表达的同属一个范畴,因此我们认为它也是动 一、引言 态助词。【1 8 】 刘叔新也有这种观点,在刘叔新自选集中的试论趋向范畴一文中, 他认为:“它们与所附的动词之间可以有宾语、补语插进来,这一点足可说明它 们不可能是词尾之类的形态,而只能是起形态作用的特殊虚词,一般把这种虚词 归入助词里去,但是助词不应包括句法和词法的多种作用迥异的虚词,把它看作 外部形态或定为形态词,似较得当。 1 1 9 1 关于趋向动词的客观描写 范继淹动词和趋向性后置成分的结构分析1 2 0 1 一文,对现代汉语的动、 趋、宾排列的各种形式进行了描写,并指出宾语的性质对“趋向性后置成分 起 着限制和区别作用。 吕叔湘主编的现代汉语八百词f 2 1 】( 1 9 8 0 ) 在“现代汉语语法要点,里, 其中有“动趋式动词有关句式表、“动趋式的轻重音 两节,对趋向动词作了描 写。, 朱德熙语法讲义 2 2 1 ( 1 9 8 2 ) ,也对趋向动词有关问题做过一些研究和阐 释。 刘月华等人合著的实用现代汉语语法1 ( 1 9 8 3 ) ,在第五章第二节逐条 描写了各个趋向补语的趋向意义和引申意义。 太田辰夫中国语历史文法1 2 4 1 ( 2 0 0 3 ) 从汉语语法史角度对一些趋向动 词进行了分类,并举例作了描述。 2 0 世纪7 0 年代起,对趋向动词的描写日趋精细,许多文章对单个趋向动词 做出了深入、细致的描写。特别是进入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直至当前语法学界, 趋向动词仍然是研究的热点,不论是研究的广度还是深度,都超过了以前。如对 趋向动词性质的研究,有:范晓【2 5 】( 1 9 9 1 ) 、陈昌来 2 6 1 ( 1 9 9 4 ) 、刘广和1 2 7 1 ( 1 9 9 9 ) 、 张谊生f 2 8 】( 2 0 0 0 ) 、卢英顺网( 2 0 0 1 ) ;对动趋式宾语位置的研究,有:张伯江 ( 1 9 9 1 3 0 l 、1 9 9 6 1 3 1 】) 、杨德峰3 2 1 ( 1 9 9 1 ) 、贾钰【3 3 1 ( 1 9 9 8 ) 、陆俭明i 蚓( 2 0 0 2 ) 等; 对趋向补语的意义的研究有:段业辉【3 5 】( 1 9 9 0 ) 、居g 3 6 1 ( 1 9 9 2 ) 、房玉清t 3 7 1 ( 1 9 9 2 ) 、 史锡尧f 3 8 】( 1 9 9 3 ) 、邱广君( 1 9 9 5 1 3 9 、1 9 9 7 t 4 0 1 ) 、张燕春【4 1 】( 1 9 9 5 ) 、齐沪扬 4 2 1 4 一、引言 ( 1 9 9 6 ) 、岳中奇【4 3 】( 1 9 9 6 ) 、刘月华【卅( 1 9 9 8 ) 、张国宪【4 5 】( 1 9 9 9 ) 、刘广和【4 6 1 ( 1 9 9 9 ) 等;对动趋式句式进行研究的学者有:邢福义m ( 1 9 9 4 ) 、肖秀妹【4 8 1 ( 1 9 9 2 ) 、张健【4 9 1 ( 1 9 9 1 ) 、岳中奇【5 0 】( 1 9 9 4 ) 、杨德掣5 1 1 ( 2 0 0 1 ) 。这一时期的 研究方法也有了很大的突破,如8 0 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功能语法的引进,一些 学者开始运用功能主义的分析方法来研究动趋式,张伯江1 5 2 】( 1 9 9 6 ) 从语义、 语气、语用、有指和无指、定指和不定指、新信息和旧信息等功能主义的角度对 趋向动词进行了研究;9 0 年代以后,由于配价方法的研究热,有的学者开始尝 试运用配价的理论来研究趋向动词,如齐沪捌5 3 j ( 1 9 9 8 ) 、王红旗5 4 】( 1 9 9 8 ) 就 运用了配价理论对趋向动词进行了研究;从认知方面对趋向动词进行研究,如马 庆株【5 5 1 ( 1 9 9 7 ) 从主观范畴的角度对趋向补语的认知问题进行了研究,沈家煊1 5 6 】 ( 1 9 9 9 ) 从认知角度对“来去 的不对称问题进行了阐述。 ( 二) 选择儿女英雄传作为研究对象的意义及研究方法 儿女英雄传又名金玉缘、日下新书、正眼法藏五十参,清光绪 三十二年( 公元1 9 0 6 年) 上海书局出版时,又称侠女奇缘,是晚清较有特 色的一部通俗小说,在文学史上有一定的影响和地位。原书五十三回,现残存一 共四十回,书中部分章节内容紧凑,情节紧张,颇有吸引力。小说作者文康,世 居北京。小说是用地道的北京方言写成的,小说中的语言可以说是早期现代汉语 的典范,具有从早期现代汉语向成熟现代汉语过渡的特征。书中表现的是1 9 世 纪中晚期北京口语的真实面貌,所以儿女英雄传是十九世纪汉语的代表作。 王力先生早在上个世纪4 0 年代就指出,“红楼梦和u i 女英雄传的语 法和现代书报上的语法有什么不同之处,这是很有趣的问题,是值得咱们仔细研 究的 。1 5 7 1 9 9 4 年,龚千炎在 虚词例汇一书序言中指出“儿 女英雄传的语言是红楼梦通向现代北京话的中途站,他认为研究书中的 语言“可以上窥红楼梦的语言,下探当代北京话的源头,以及现代汉语文学 语言的形成 。【5 8 】论影响,儿女英雄传自然难和红楼梦相比,但它在语 言方面的成就却毫不逊色。它具有近代汉语的一般特色,同时也存在过渡的痕迹, 有着自身的特点。 二、儿女英雄传中的趋向动词概述 趋向动词是汉语中非常有特色的一类词。它是汉语动词中一个封闭的小类, 总数不多,作用却是非常重要的。在儿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共有3 0 个, 它们分别是“来、去 ,“上、下、进、出、回、过、起、开、到、转、入 ,“上 来、上去、下来、下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过来、过去、 起来、开来、开去、转来、转去 。其中单纯趋向动词1 3 个,复合趋向动词1 7 个。至于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还列出了“到( 来) 、到( 去) ,加注说明 。引到只有带处所宾语的时候能加来、去m1 5 9 1 。“到 虽然从语义上看是表 示趋向的,但是同“来、去 不能直接构成,复合趋向动词 ,因此我们把它列 入“到 中加处所宾语时的特殊情况。我们以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列出 的“趋向动词为讨论依据,现代汉语中的趋向动词包括:“来、去”,“上、下、 进、出、回、过、起、开、到, “上来、上去、下来、下去、进来、进去、出 来、出去、回来、回去、过来、过去、起来、开来、到( 来) 、到( 去) 。通过 对比,可以发现, 儿女英雄传中的趋向动词十分丰富,它既包括了现代汉语 中的所有趋向动词,而且还包括一部分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或不常用的趋向动 词,如:单纯趋向动词中的“入、转 等,复合趋向动词中的“起去、开去、转 来、转去等。其中,有的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了,如“开去、起去 ;有的 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作趋向动词使用了,如“转、转来、转去 ;还有的在现代 汉语中已经成为书面语中少用的古语词了,如“入 ,现在我们一般说“进”。我 们不妨将儿女英雄传中的趋向动词分为三类,“来、去 类:来、去;“上、 下 类:上、下、进、出、回、过、起、开、到、转、入;复合类:上来、上去、 下来、下去、进来、进去、出来、出去、回来、回去、过来、过去、起来、开来、 开去、转来、转去,以便讨论。分别讨论分析( j d 女英雄传中三类趋向动词作 谓语中心语、作趋r 甸l l 语、作可能补语和作趋向动词连谓语短语的情况,并和现 代汉语中的趋向动词作比较。 儿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作趋向补语时有一些普遍的规律。我们发现,趋 7 二、儿女英雄传中的趋向动词概述 向动词作趋向补语时出现了八种基本结构句式,而且在动、趋之间可以插入助词 “了、将 。 趋向动词也有自己的语法化历程,而近代汉语是整个趋向动词语法化历程 的很重要的一个阶段。“有些词的虚化经历了长达一千年的时间,而虚化的机制 是从日常语言交往中的细微变化中揭示出来的,因此虚化研究还是要把精力集中 于考察一个词在某一共时平面的各种具体用法。 【删鉴于此,在具体的写作中, 找出 儿中的每个趋向动词的虚化现象加以描述和分析,然后逐个调查,进行 归纳,在共时和历时两个平面上揭示趋向动词的虚化过程。 三、儿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作谓语中心语的情况 儿女英雄传中的趋向动词可以在句中作谓语中心语,普遍出现于各种句 型中。下面我们对( j l 女英雄传中出现的趋向动词作谓语中心语时的情况,分 “来、去 类、“上、下 类、复合类三类逐个进行详细讨论。 ( 一) “来、7 去”类 1 来 ( 1 ) 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可带“了、过 。例如: 公子才送了出去,又见门上的人跑进来回道:“舅太太来了”( 第 三回) 女子说:“有跑的不来了,等着请教。”( 第六回) a 名( 处所、时间) + 来+ 名( 施事) 。后面的名词前多有数量词。例如: 老爷问道:“也不曾听见个信儿,忽然那里来了这等一个钦差? ”( 第 十三回) 要讲何玉凤合安太太这边两船紧靠,只隔得两层船窗,听这边来了位 舅太太,也不知是谁( 第二十二回) b 名( 施事) + 来+ 名( 处所) 。例如: 佟孺人起身时,曾托过他常来家里照应照应,今日也是听见这个信息 前来看望( 第三回) 老弟呀! 愚兄自从八十四岁来京。( 第三十二回) 大舅妈,我不来家吃饭了,晚饭少打半碗来罢。( 第三十七回) ( 2 ) ( 问题、事情等) 发生;来到。例如: 心里的事情都来了。( 第二十回) 9 三、儿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作谓语中心语的情况 外务也渐渐的来了( 第三十回) ( 3 ) 用在另一动词语前面或后面。 a 来+ 动。表示要做某事。不用“来 意思相同。例如: 这个当儿,安太太合褚大娘子只低言悄语在那边闲谈,绝不来管。( 第 二十六回) 安老爷此番来访十三妹( 第十四回) 这个当儿,恰好那跑堂儿的提了开水壶来沏茶( 第四回) 其中出现少量现代汉语中基本没有的带“把一字的句子。有以下两种格式: “把+ 名词+ 来+ 动词 ,例如: ( 安老爷夫妻) 认定了姑娘是个性情中人,所以也把性情拳感动他 ( 第二十五回) 当年我不受他老人家这点渊源,却把甚的拳教你? ( 第三十六回) 这种带“把 字的句式与现代汉语把字句不同。句中的“把 相当于“用 。 其中名词不是受事。 “将+ 名词+ 来+ 动词 ,例如: 0 忽然欢喜呵,将他拳都打破 ( 第二十九回) 这个句式和现代汉语的把字句相同,“将修相当于“把 。其中名词一般为 受事。 b 动+ 来。表示来的目的。例如: o 少刻老爷出来,连太太也起来了,便道:“你们俩送场拳了? 升( 第 三十四回) 太太便道:“这是作甚么呀? 年也过了,节也过了,又给我们娘儿 们送礼来了不成? 骨( 第二十四回) c 来+ 动+ 来。前一个“来 表示要做某事,后一个“来 表示以动词为目 的。例如: 那姑娘说着,把脸一沉,手一指,指着安公子道:“我可是特来救安 公子你来了! 不知你知道不知道,明白不明白? ( 第八回) 1 0 三、儿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作谓语中心语的情况 我可来打劫来了! ( 第十一回) 难道真个的钦差来催官项来了不成? ( 第十三回) ( 4 ) “来 构成的动结式“来不了 。例如: 他三五天里也来不了。( 第八回) 张姑娘说:“正是,我也想到这里,才叫柳条儿瞧去了,也来不了了。 ( 第三十五回) 儿女英雄传中未出现“来得了 结构。 t, 儿女英雄传中的“来 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表现在: 第一,“来 未出现“做某个动作( 代替意义具体的动词) 这一义项。现 代汉语中出现。例如: o 唱得太好了,再来一个【“来”表示“做某个动作( 代替意义具 体的动词) 丹】 老头儿这话来得痛快。【“来靠表示“做某个动作( 代替意义具体 的动词) ,】 第二,“来在表达“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一这一义项时,尚未 出现“名( 施事) + 来+ 名( 受事) 、“来+ 名 这两种格式。现代汉语中出现。 例如: o 我们可以来两个人帮忙,你们能来几个人? 【“来”构成的“名( 施 事) + 来+ 名( 受事) 靠格式】 o 快来杯水! 【“来”构成的“来+ 名”格式】 第三,“来 构成的动结式“来成 未出现、“来 构成的习用语“越 来越 也未出现。现代汉语中出现。例如: 下暴雨,她拳不摩了。【“来”构成的动结式? 来成竹】 o 杭州越来越好了。【“来”构成的习用语“越来越”】 第四,“来 用在另一动词语前面,表示“要做某事 时,出现两种现代汉 语基本没有的格式“把+ 名词+ 来+ 动词”、“将+ 名词+ 来+ 动词”。 三、儿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作谓语中心语的情况 2 去 ( 1 ) 从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可带“了、过 。例如: 那刘住儿一面哭,一面收拾,一面答应,忙忙的起身去了( 第三回) 你看他真积伶,去了没一刻的工夫,早都打点齐了( 第四十回) 城内各亲友都曾远到庄园贺喜,如乌、吴、莫诸人以及诸门弟子也都 去过( 第三十六回) a 名( 施事) + 去+ 名( 处所) 。表示位移的目的。例如: 却说十三妹见诸事已毕,便叫安公子去屋里找分笔砚来用。( 第十回) ( 安老爷) 此时忙的怎能分身再去梓潼庙赴那个“题糕雅集”?( 第 三十六回) b 名( 施事) + 往+ 名( 处所) 十去。例如: 安老爷便陪了他,同张、褚二人往前边去不提。( 第二十七回) 张太太也跟在后面,才往厢房里去( 第二十七回) ( 安太太) 才带着一群仆妇丫鬟往那边去。( 第二十七回) ( 2 ) 用在另一动词语的前面、后面或同时出现在前面和后面。 a 去+ 动。表示要做某事。不用“去 时,意思基本不变。例如: 老爷当下叫签押,说:“你去问问师爷,这数目怎么没填写? 想是漏 了”( 第二回) 当下那程师爷在坐,便说道:。吏部有我个同乡,正在功司,等我去 找他问问”( 第三回) b 动+ 去。动词表示去的目的。例如: ( 燕北闲人) 纵里看去,便是宗动天、日天、月天、水天、火天、金 天、木天、土天、二十八宿天,共是九天( 首回) 我一个人也服侍你去了,谁想又害了这场大病,昨儿险些死了( 第 三回) c 去+ 动+ 去。前一个“去 表示要做某事,后一个“去表示以动词为目 的。例如: 1 2 三、儿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作谓语中心语的情况 o ( 那老头儿) 说完,他依然专喂驴专了。( 第十二回) 小的们遵太老爷的吩咐,就专办专了。( 第十一回) l j l , 女英雄传中的“去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表现在: “去 在表达“从说话人所在的地方到别的地方 这一义项时,未出现“名 ( 处所、时间) + 去+ 名( 施事) 、“名( 施事) + 去+ 名( 受事) 这两种格式。 现代汉语中出现。例如: 0 昨天已经去了三个人。 “去”构成的“名( 处所、时间) + 去+ 名( 施 事尸格式】 o 我们只去了个代表( = 派去一个代表) 【“去”构成的“名( 施事) + 去+ 名( 受事尸格式】 ( 二) “上、下 类 1 上 ( 1 ) 由低处到高处;由一处到另一处。可带“了 。可带处所宾语。例如: ( 那为头的) 说着上了马,打声唿哨,一群人马先回山去了。( 第十 一回) 那女子听了,便一手提着石头,款动一双小脚儿,上了台阶儿。( 第 四回) ( 2 ) 到。例如: 安公子同张老夫妻见了,便也一同上前围着不放。( 第九回) 大家一窝蜂上前。( 第三十一回) ( 3 ) 把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可带“了 。可带名词宾语。例如: 褚大娘子一看,果见满屋里都归着了个清净,箱子柜子都上了锁。( 第 十七回) ( 邓九公) 套一件倭缎厢沿加厢巴图鲁坎肩儿的绛色小呢对门长袖马 三、儿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作谓语中心语的情况 褂儿,上着竖领儿,敞着钮门儿( 第十五回) ( 4 ) 涂,搽。例如: ( 老尤) 龇牙裂嘴的嚷疼,叫奴才合奶奶讨点儿甚么药上上( 第三 十一回) ( 5 ) 到规定时间开始日常工作或学习等。可带“了、着、过 。可带名词宾 语。例如: 三位主考拆了封,十八位房官一齐上堂,打躬参见。( 第三十五回) ( 6 ) 达到,够( 一定数量或程度) 。可带“了、过 。必带“年纪、岁数 或表达数量的宾语。例如: 看那人,约略不上三十岁( 第十五回) 我这位老人家虽合他有师徒之分,只是他老人家上了几岁年纪,又爱 吃两杯酒( 第十四回) ( 7 ) “上 构成动趋式“上上 。全文仅l 例。例如: ( 老尤) 龇牙裂嘴的嚷疼,叫奴才合奶奶讨点儿甚么药上上。( 第三 十一回) 儿女英雄传中的“上一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表现在: 第一,“上 未出现“加,添,施加 、“出场 、“登载、“拧紧( 发条) 等 义项。现代汉语中出现。例如: 今天上了不少货【“上一表示“加,添,施加升】 。 这一场戏你从中门士,我从旁门士【“上”表示“出场”】 他的名字士过光荣榜。【“上”表示“登载”】 闹钟已经士过了【“上”表示“拧紧( 发条尸】 第二,“上 构成的动结式“上得( 不) 了一、动趋式“上盯到 均未出现。 现代汉语中出现。例如: 0 这堂课你士得了士不了? 【“上”构成的动结式“上得( 不) 了”】 今天的课就士到这里吧【“上”构成的动趋式“上到力】 1 4 三、i j d 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作谓语中心语的情况 2 下 ( 1 ) 由高处到低处。可带“了、过”。可带处所宾语。例如: ( 老爷) 说着下了车,也到那灰台儿跟前坐下( 第十四回) 大家才不约而同的下山。( 第十一回) ( 2 ) ( 雨雪) 降落。可带“了、着、过。可带施事宾语。例如: 行下了秋风望下了雨。( 第四十回) 舅太太道:“瞧这雨,下得天漆黑的。( 第二十四回) 偏偏从工完这日下雨起,一连倾盆价的下了半个月的大雨。( 第二回) ( 3 ) ( 向下) 发布、投递。可带“了、过 。可带名词宾语。例如: 谁知那些有字号的大买卖行中苦苦的不放,都隔年下了关书聘金来 请,只得又走了五年。( 第十五回) ( 4 ) 进入( 处所) 。可带“了、过”。必带处所宾语。例如: 这一路是贼盗出没的地方,下了店不妨,那是店家的干系,走着须要 小心。( 第三回) ( 5 ) 投入。可带“了、着、过 。可带名词宾语。例如: 俗话说的:“先下米,先吃饭”( 第三十回) ( 6 ) 使用。可带“了、过 。必带名词宾语。例如: 倘然这班门弟子都要这等起来,如苍生何? 所以才对症下药,合他讲 那上好礼的三句( 第三十三回) ( 7 ) 动物( 生产) 。可带“了、过 。必带名词宾语。 老爷要看小的们可怜见儿的,只当这宅里那旮旯里下了一窝小狗儿 ( 第三十一回) ( 8 ) 做出( 结论、决断等) 。可带“了、过 。可带名词宾语。例如: 好端端的话被这位太太一下注解,他姊妹听着益发不好意思。( 第三 十八回) ( 9 ) 与“不 组合,构成一个习语( 固定语) ,“不下,表示“不在之 下”。全文仅2 例。 公子带去的八千金,乌克斋赠的万金,连沿途在家门生故旧的义助, 三、( j l 女英雄传中趋向动词作谓语中心语的情况 不下两万余金( 第二十三回) o 何况父亲还有从淮上一路回京承诸相好义赠的不下万金。( 第三十 回) ( 1 0 ) “下一构成动趋式“下盯起来 ,例如: 一日,正遇着阴天,霎时倾盆价下每大雨誊( 第二十四回) j 6 女英雄传中的“下一与现代汉语不同之处表现在: 第一,“下一未出现“退场 、“卸除,取下 、“到规定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 学习 等义项。现代汉语中出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