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学专业论文)元杂剧文人形象研究.pdf_第1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元杂剧文人形象研究.pdf_第2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元杂剧文人形象研究.pdf_第3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元杂剧文人形象研究.pdf_第4页
(文艺学专业论文)元杂剧文人形象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摘要 根据人生道路和命运轨迹的不同,元杂剧文人形象可以分为书生型文人形 象、仕途型文人形象和隐逸道化型文人形象三类。元杂剧文人形象呈现出了四个 显著特征。第一,元杂剧文人形象才华横溢、品德高尚;第二,元杂剧文人形象 醉心于科举仕途;第三,元杂剧文人形象向往隐居乐道和道化成仙;第四,元杂 剧文人形象人生轨迹的命运多舛与美满模式。 元杂剧文人形象呈现出来的显著特征与剧作者的思想、心态和现实境遇密不 可分。元杂剧文人形象才德兼备和科举仕途是剧作者儒家入世思想的体现。元杂 剧文人形象的隐居乐道和道化成仙是剧作者避世、出世心态的体现。元杂剧文人 形象的命运多舛反映的是剧作者的现实生活状态。元杂剧文人形象的圆满模式则 是剧作者补偿心态的呈现。 元杂剧文人形象主要借助舞台演出和书面剧本形式传播。舞台演出的受众是 各级官吏、中下层文人、有经济实力的市民和乡村村民。书面传播的受众主要是 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文化水平的群体。元杂剧文人形象传播对受众有娱乐消遣、教 化、社会认识的作用。元杂剧文人形象对元杂剧地位的确立、艺术特色的形成, 以及后世戏曲和文学的发展都有深远影响。 关键词:元杂剧,文人形象,特征,探因,接受与影响 a b s t r a c t a b s t r a c t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t h ed i f f e r e n c eo ft h el i f er o a da n dt h ef a t eo ft r a je c t o r i e s ,t h e l i t e r a t ii m a g ei ny u a np l a yc a nb e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t y p e s ,w h i c ha r eas c h o l a rt y p e , c a r e e r - t y p ea n dh e r m i t t y p e t h el i t e r a t ii m a g ei ny u a np l a yp r e s e n t e df o u rd o m i n a n t c h a r a c t e r s f i r s t ,t h el i t e r a t ii m a g ei ny u a np l a yh a v eb r i l l i a n t ,h i g hm o r a lc h a r a c t e r ; s e c o n d ,t h el i t e r a t ii m a g ei ny u a np l a yo b s e s s e dw i t ht h ei m a g eo fi m p e r i a lc a r e e r ; s e c o n d ,t h e yw e r eo b s e s s e dw i t hc a r e e ri nt h ec i v i ls e r v i c ee x a m i n a t i o n ;a n dt h i r d , t h e yh a db e e nl o n g i n gf o rl i v i n g i ns e c l u s i o ni nt h ec o u n t r y s i d ea n da c h i e v i n g i m m o r t a l i t yb yp r a c t i c i n gt a o i s m ;f o u r t h ,t h el i t e r a r yi m a g eo ft h ey u a nd y n a s t y t r a j e c t o r i e sw e r ei ni l l f a t e do rh a p p y m o d e t h el i t e r a r yi m a g eo ft h ey u a np l a yp r e s e n t st h es a l i e n tf e a t u r e sw a si n s e p a r a b l e w i t ht h ea u t h o r st h i n k i n g , m e n t a l i t ya n dp r a c t i c a le x p e r i e n c e t h et w of e a t u r e so f y u a np l a ys c h o l a r si m a g ew e r eb o t ha b i l i t ya n di n t e g r i t y , i m p e r i a lc a r e e r , w h i c ha r e b o t hr e f l e c t st h ea u t h o r si d e a so fc o m m o nc u s t o mi d e ai nt h ef i e l do fc o n f u c i a n i s m t h el i t e r a r yi m a g eo ft h ey u a np l a yh a db e e nl o n g i n gf o rl i v i n gi ns e c l u s i o ni nt h e c o u n t r y s i d ea n da c h i e v i n gi m m o r t a l i t yb yp r a c t i c i n gt a o i s ma l s or e f l e c t st h ea u t h o r s c o n f u c i a ne v a s i v e t h ef a c to ft h el i t e r a r yi m a g eo ft h ey u a np l a yt r a je c t o r i e sw e r e i 1 1 f a t e dr e f l e c t st h ea u t h o r sr e a l l i f es t a t u s t h eh a p p ym o d eo ft h el i t e r a r yi m a g ei n t h ey u a n p l a ys h o w s t h ea u t h o r sc o m p e n s a t i o nm e n t a l i t y t h el i t e r a t ii m a g ei ny u a np l a ym a i n l yd r a w ss u p p o r tf r o mt h es t a g ep e r f o r m a n c e a n dt h ew r i t t e ns c r i p tf o r md i s s e m i n a t i o n t h ea u d i e n c e so ft h es t a g ep e r f o r m a n c ei s a l ll e v e l so fg o v e r n m e n to f f i c i a l s ,t h el o w e rl e v e lw r i t e r , t h ee c o n o m i cp o t e n t i a l i t y r e s i d e n ta n dt h ev i l l a g ev i l l a g e r s t h ea u d i e n c ei sm a i n l yt r a n s m i t t e di nw r i t i n gh a v ea c e r t a i ne c o n o m i cs t r e n g t ha n dc u l t u r a ll e v e lg r o u p s t h es p r e a do ft h el i t e r a t ii m a g ei n y u a np l a yh a sw i t he n t e r t a i n m e n t ,e n l i g h t e n m e n t ,s o c i a la w a r e n e s sr o l et ot h e a u d i e n c e t h el i t e r a t ii m a g ei ny u a np l a yt ot h ey u a np l a ys t a t u s se s t a b l i s h m e n t , a r t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f o r m a t i o n ,a sw e l la st h el a t e rg e n e r a t i o nd r a m aa n d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d e v e l o p m e n th a st h ep r o f o u n di n f l u e n c e k e yw o r d s :y u a np l a y , t h el i t e r a t ii m a g e ,f e a t u r e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c c e p t a n c ea n di n f l u e n c e i i 引论 引论 元代是中国戏剧戏曲的黄金时代,元杂剧以其独特的风貌和魅力成为这一时代文 学的标志,它既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又是元代文化的活化石。现代曲学的开拓者 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史的开篇即提出“凡一代有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 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至此元曲的重要构成元杂剧终于由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技末道,得与正统的诗文并肩 而立,其作为一代文学的地位从此得到确认。 从2 0 世纪上半叶至今,经过几代学者的不懈努力,无论从微观上的深入探索, 还是宏观上的整体把握,元杂剧研究都取得了斐然可观的成果。摆脱了前期古典派杂 感、札记似的点评而成长为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一门显学。近年来,元杂剧的研究 日臻成熟,研究者们广泛联系各门学科,运用多种理论和方法,从各个层面进行了有 益的尝试和探索。把元杂剧所涉及的人物形象作为研究对象是学界的一个长期关注的 方向,但大多侧重于对某一特定作家的作品进行研究,多是从文本角度出发,在文本 的小天地中研究人物形象与剧情,把人物形象作为从属于戏剧构成的要素进行研究, 对群体形象特别是杂剧中占有主导地位和比例的文人形象研究不够深入,偏于狭隘与 肤浅,研究角度与方式也过于单一和陈旧。随着研究的发展与时代前进,我们更应探 讨文人形象共性与特征背后的思想与文化意义,多角度、多方法深入探讨研究,使其 更客观、丰富、深入。 文人是一个人们经常挂在嘴边的名词,但又是一个比较模糊的概念。辞源中 文人的词条有三项,分别出自尚书文侯之命、诗经大雅江汉和王充论 衡超奇。尚书文侯之命中有“追孝于前文人胪,孔颖达疏释为“追行孝德于 前世文德之人,诗经大雅江汉记有“厘尔圭瓒,柜鬯一卣,告于文人。 郑 玄笺释为“告其先祖诸有文德见记者。”王充论衡超奇中则有:“采掇传书以上 书奏记者为文人。”辞海中定义文人也是“文德之人”和“读书能文之人 。现 代汉语词典文人词条是“会做诗文的读书人。综上所述,笔者在本论文中将研究 对象文人限定为有道德修养的读书人。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6 年版,第1 页。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辞源第二册,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0 年版,第1 3 5 6 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大辞典,北京:商务印二 5 馆,2 0 0 2 年版, 第1 3 1 8 页。 引论 从现存的元杂剧文本与散佚作品的存目看,文人形象占有重要地位。首先,文人 形象的数量多,许多作品都是以文人作为主要塑造对象来展开剧情的,由于元杂剧一 入主唱的独特演出体制,即使在文本中文人非主角,往往会有作为配角的文人出现, 作为剧情的线索和陈述者出现。其次,元杂剧中的文人形象丰富多彩,身份地位、命 。运遭遇、性格品性多种多样,有广阔的领域值得深入细致的探讨研究。第三,元杂剧 文人形象所蕴含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具有承上启下的特征,既是对于先秦以降以文 人为代表的人物思想文化的总结,充满了传统文化的因子,又具有衍生性,影响后世 的思想与作品,它与中国文化的发展流变是一脉相承的,承载着先人思想的精华,对 当下我们关于文化的思考也是有所助益的。 根据元杂剧文人形象在剧中的人生道路和命运轨迹将其分为书生型文人形象、仕 途型文人形象和隐逸道化型文人形象三种类型。书生型文人形象主要指元杂剧中以读 书为业,具有学识,志在功名的文人形象。他们整日温习经史,坚信“万般皆下品, , 惟有读书高 ,期待“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借由科举考试博得功名而光宗耀祖、 封妻荫子、富贵荣华。仕途型文人形象则是已经踏入仕途,从事政治活动的文人形象, 他们有的是通过科举和战功在政府部门中做官的文人形象,有的是凭借自身的才能在 地方政府中为吏的文人形象。可以说仕途型文人形象是书生型文人形象的延续,书生 型文人形象是仕途型文人形象的前身和必经阶段。隐逸道化型文人形象主要是元杂剧 中人物命运最终与现实世界拉开一定距离、隐居避世于山林湖泽的隐逸乐道型文人形 象和完全脱离现实世界、羽化登仙的道化成仙型文人形象。这一类型的文人形象与书 生型文人形象和仕途型文人形象在命运轨迹和生活阅历上有相似之处,他们有的原本 就是一介书生,如陈季卿、刘晨、阮肇,有的则是仕途洪流中的一员,如岳寿。不同 之处在于书生型文人形象和仕途形象文人要么是积极读书、以求仕进,要么是在仕途 中希望一展抱负,发挥自己的政治才能,他们自始至终都置身于现实社会之中,持一 种入世的人生态度,而隐逸道化型文人形象最终远离了现实世界,持一种出世的人生 态度。为了研究的方便,笔者将元曲选和元曲选外编中的文人形象按照类型 统计在文后的附表一中。 本论文选取元杂剧文人形象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试图理出元杂剧文人形象的特 征、探讨剧作者的创作原因,以及元杂剧文人形象在传播中的影响与意义。本论文试 图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具体展开探讨研究。首先是对元杂剧文本中所涉及的文人形象 按照身份、命运轨迹和情节模式进行划分筛选归类,总结文本中所呈现出来的文人形 2 引论 象的共同特征。第二,把文本中的文人形象与有元一代杂剧作家群体进行关联研究, 将元杂剧文本中文人形象的共性和特征与整个元杂剧创作群体的时代特征和境遇进 行参照比较,寻找契合点,从社会学角度和历史学角度进行研究。第三,从文化学角 度,分析阐释文人形象所蕴含的文化精神,探讨文人形象与作家文化思想的关系,通 过贯通古今的传统思想文化的流变分析来审视思考元杂剧中文人形象。第四,分析元 杂剧文人形象在传播过程中的影响和意义。 第一章冗杂剧文人形象的特征 第一章元杂剧文人形象的特征 元杂剧文人形象呈现出了四个显著特征。第一,元杂剧文人形象才德兼备。他们 不仅有很高的学识、显著的政治才能,同时又是高尚道德的化身。第二,元杂剧文人 形象醉心于科举仕途。书生型文人形象希望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仕途型文人形象则多 经由科举出仕,许多道化成仙型文人形象原本也是勤于科举或忙于仕途的一员。第三, 元杂剧文人形象向往隐居乐道和道化成仙。他们既迷恋于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现实 世界,又难以忘却竹林清幽、山泉汩汩的心灵栖所。隐逸道化型文人形象属于后者, 他们或是羽化登仙,或是归隐山林。第四,元杂剧文人形象人生轨迹的命运多舛与美 满模式。他们的人生轨迹坎坷险恶、举步维艰,终日就像活在梦魇中一般,但他们的 命运最终总是以美满模式作结。 第一节元杂剧文人形象的才德兼备 元杂剧文人形象一个个才华横溢,他们不仅有很高的学识,还展现出了显著的政 治才干。他们同时也是高尚道德的化身,他们孝敬父母,对待爱人忠贞如一,对待朋 友坚守信义,对待国君国家秉持忠义。 一、元杂剧文人形象与才学 元杂剧书生型文人形象绝大多数都是才子,他们饱读诗书,才华横溢,这样的描 述在剧中俯仰皆是。李太白匹配金钱记中的韩翊“高才雄笔,文华浮力,锦绣珠 玑”,“有经纶济世之才,补完天地之手 。张天师断风花雪月中的陈世英“淹 通经史,贯串百家。 临江驿潇湘秋夜雨中的崔文远“黄卷青灯一腐儒,九经三 史腹中居。”裴少俊墙头马上中的裴少俊“三岁能言,五岁识字,七岁草字如云, 十岁吟诗应口。伯梅香骗翰林风月中的白敏中“五岁读书,七岁能文,九岁贯 干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王学奇:元曲选校注,孑i 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王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王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王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4 页页页页页 9 2 7 0 9 2 4 9 8 6 2 2 5 7 9 第第第第第版版版版版年年年年年 舛舛舛舛 9 9 9 9 9ll 第一章元杂剧文人形象的特征 通六经。诸子百家,无不通晓。逞风流王焕百花亭中的王焕“通晓诸予百家, 博览古今典”。 秦俪然竹坞听琴中的秦俪然“九经三史,无有不通。 萨真人 夜断碧桃花中的张道南“此子广览经书,精通文史,众人皆许他卿相之器。”杜 蕊娘智赏金线池中的韩辅臣“幼习经史,颇看诗书,学成满腹文章。 剧本中被描 述为“自幼苦志勤学,经史皆通”、“腹中晓尽古今事”、“学成满腹文章”、“幼习儒业, 博览群书”的书生型文人形象更是不胜枚举,如沙门岛张生煮海中的张玉、肖 淑兰情寄菩萨蛮中的张世英、王月英元夜留鞋记中的郭华、玉箫女两世姻缘 中的韦皋、醉思乡王粲登楼中的王粲、赵盼儿风月救风尘中的安秀实、李素 兰风月玉壶春中的李斌、包待制智赚灰阑记中的马均卿、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中的周荣祖、洞庭湖柳毅传书中的柳毅、包待制智赚生金阁中的郭成、宜秋 山赵礼让肥中的赵孝和赵礼、冻苏秦衣锦还乡中的苏秦和张仪、罗李郎大闹相 国寺中的苏文顺和孟仓士。 书生型文人形象对于自身的才华极其自信,各个自比班马、相如,一有机会,便一 长篇大论,攀今揽古,历数f j f 贤,显示自己渊博的学识,有时甚至逞才,有明显的掉 书袋现象。如贬黄州中苏轼,“文章似韩退之。史笔如司马迁。英俊如仲宣子建。 豪迈如居易宗元。风骚如杜少陵。疏狂如李滴仙。高洁如谢安李愿。德行如阂子颜回。” 谢金莲诗酒红梨花中的赵汝州“有吴融八韵赋自古无人压,有杜甫五言诗盖世 人惊讶,有李白一封书吓的那南蛮怕。 须贾大夫谇范睢中的范睢身有“仲尼书、 苍颉字、周公礼、子产文辞”。 王粲登楼中王粲的大段宏论“论韬略呵,我不让 姜子牙兴周的显战功。”论谋策呵,我不让张子房佐汉的有计画。论扎寨呵,我不 让周亚夫屯细柳安营扎寨。”“论点将呵,我不让马服君仗霜锋点将登台。 “论胆气呵, 我不让蔺相如渑池会那气概。论才干呵,我不让管夷吾霸诸侯那手策。 论行兵呵, 我不让霍嫖姚领雄兵横行边塞。”“论操练呵,我不让孙武子用兵法演习裙钗。 论智 量呵,我不让齐孙膑捉庞涓则去马陵道上施埋伏。州论决战呵,我不让韩元帅困霸王 王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8 9 0 页。 r 于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3 5 9 6 页。 王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3 6 4 2 页。 王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4 2 4 7 页。 王学奇:元曲选校注,彳i 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3 1 4 8 页。 隋树森:元曲选外编,北京:中华r t t 局,1 9 5 9 年版,第3 5 9 页。 王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7 4 0 页。 王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3 0 2 9 页。 第一章兀杂剧文人形象的特征 在九里山前大会垓。”有的书生型文人形象更是文武兼备。须贾大夫谇范睢中的 范睢“幼习儒业,兼看兵书。 李云英风送梧桐叶中的任继图“攻习诗书,兼通 武艺。 逞风流王焕百花亭中的王焕不但“通晓诸子百家,博览古今典故,知五 音,达六律,吹弹歌舞,写字吟诗”“又会射箭调弓,抡枪使棒。” 仕途型文人形象不仅具有学识,处理r 常政务的行政能力和智慧更为显著。做官 的仕途型文人形象中包拯是个典型代表,才能表现在方方面面。包待制陈州粜米 中他微服私访,掌握陈州灾情的一手材料,并拿到紫金锤;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 中他巧妙利用亲人之间的心理赚出了案情的关键证物,同样的方法在包待制三勘蝴 蝶梦和灰阑记中分别查找到元凶和确定真正的母子;他运用智慧,巧设机关, 在生金阁中将鲁斋郎改为鱼齐良,从而绕过争帝斩杀飞扬跋扈的皇亲;在包龙 图智勘后庭花中敏锐的将店d , - - f - j 口桃符与受害女子头上的木簪联系起来,迅速查 清案情;他甚至能为鬼魂鸣冤,以安亡魂,如玎玎踏踏箍儿鬼、神奴儿大闹开封 府中的表现。元杂剧中为吏的文人形象大都以能吏的面貌出现。河南府张鼎勘头 巾中张鼎是河南府有名的能吏;张孔目智勘魔合罗中的张鼎顶住一切压力翻案, 使冤情得雪;黑旋风双献功中的孙荣和都孔目风雨还牢记中的李荣也是府衙 中得力的刀笔吏。虽然他们身份是吏,却行使着官员的职责,他们的上司多是些“我 做官人单爱钞”无能昏庸贪婪的蛀虫,案件是经由他们办理的,官府衙门需要依靠他 们运转。隐逸道化型文人形象在避世出世前或是腹有诗书,或曾在官场有为的人物。 陈抟“文能匡社稷,武可定乾坤”,甚至可以预见未来,锁定新君。吕岩、陈季卿、 刘晨、阮肇均是饱读诗书之人,岳寿成仙前也是府衙中的一个能吏。 二、元杂剧文人形象与伦理道德 贾仲明在吊王仲元凌波仙曲中说:“将贤愚善恶分,戏台上考试人伦。大都 来一时事,搬弄出千载因,辩是非好歹清浑。”元杂剧文人形象也不例外,他们身 上也笼罩着一层伦理道德的光环。 于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匕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0 9 6 2 0 9 7 页。 王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3 0 2 9 页。 干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3 0 7 7 页。 于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3 5 9 6 页。 千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1 9 0 4 页。 钟嗣成:录鬼簿( 外四种)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版,第3 9 页。 6 第一章元杂剧文人形象的特征 首先,元杂剧文人形象作为个体,他们最基础的人际关系处在家庭之中。周易家 人讲“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 他 们对待父母是孝字当头,孝经说:“子日: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圆“夫 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降桑葚中的蔡顺因为母亲生病而“衣不 解带,废寝忘餐,忧凄不止。 病榻上的母亲想吃桑葚时,面对数九寒冬,蔡顺“虔 诚恳祷,祈求此物,叩头出血,滴血成冰。”并愿意将自己的寿命减一半给母亲。赵 礼让肥中的赵礼与母亲、兄弟身处战火四起,家无升米、饥肠辘辘的环境中,好不 容易讨得一把米做成稀饭后还是留给母亲,自己陪着笑脸挨饿时还在想“母亲今日吃 了这些稀粥,明日吃什么呢? ” 在兄弟之间则体现着弟敬兄爱,赵礼让肥中的兄 长赵礼被马武掳掠上山要杀头时,弟弟赵孝竭力愿代替哥哥赴死,而赵礼则咯决不允, 兄弟二人都愿牺牲自己。同样在包龙图智赚合同文字中刘天祥、刘天瑞兄弟俩在 “六料不收,上司言语着俺分房减户 去外地逃荒的情况下,都执意让对方在家守 着祖业,因为他们知道此一外出很可能就是客死异乡,黄沙掩面。 气 第二,元杂剧文人形象对待爱人忠贞如一,痴心一片,对待朋友坚守信义,情同 手足。元杂剧文人形象中的书生型文人形象的情感模式都是一见钟情,以身相许。金 钱记中的韩翊见到柳眉儿后,对于安身立命的功名就不屑一顾,“便不做那状元郎 我也不曾皱眉 ,一向“不折腰于人”的他为了接近心爱的人也屈身做门馆先生。留 鞋记中的郭华与爱慕的王月英约定在观音殿相会,不想误了佳期,从而使得他恼恨 之下吞帕而亡。伯梅香片翰林风月中的白敏中“自从得了小姐这个香囊儿,第二 f 1 一卧不起。我每日将这个香囊儿,高高的供养着,焚香礼拜,思想小姐。香囊儿, 则被你害杀我也! 大病一场。见到丫鬟樊素时跪求“若是小娘子肯通一句话呵,小 生跪到明日,也不辞。若今生不遇,愿相见于地下。这一样式虽近于老套,但值 得注意的是这些与文人形象相恋的女性许多并不是大家闺秀,而是青楼舞馆中的艺 妓,她们地位低下,文人形象们能对她们不离不弃,特别是在皇榜得中,状元荣身的 情况下将她们娶为正妻就更难能可贵了。金线池中的韩辅臣对杜蕊娘再三表白, 黄寿祺、张善文:周易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4 年版,第2 8 1 页。 江受宽:孝经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1 页。 汪受宽,孝经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7 年版,第2 8 页。 隋树森:元曲选外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年版,第4 3 2 页。 王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5 1 9 页。 王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1 1 5 5 页。 王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9 1 6 页。 王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2 9 1 9 页。 7 第一章冗杂剧文人形象的特征 甚至以跪相求,还要求好友石好问出主意,不然就以死相逼。百花亭中的王焕为 见贺怜怜不惜扮为卖查梨条的。玉箫女两世姻缘中的韦皋与韩玉箫分别后十八年 不娶,身任征西大元帅仍旧是孤独一人。曲江池中的郑元畅潦倒到为人出殡唱挽 歌仍然是不离李亚仙。钱大尹智宠谢天香中的柳永准备赶考时对谢天香的牵挂不 舍难以附加,三次嘱咐钱可“则好觑谢氏。张天师断风花雪月中的陈世英“与月 中桂花仙子在这书房中饮了几杯酒去,害的我一病不起。朝则忘餐,夜则忘寝,看看 致死。但合眼便见那桂花仙子在i j ”他们爱得如此之深,以至完全丢弃了文人的臭 架子和优越感。元杂剧文人形象所涉及的题材很多都是来源于唐传奇,对比可见,唐 传奇中的始乱终弃的为数不少,而到了元杂剧中则转变为男子的感情专。元稹莺 莺传中的张生“文战不胜,止于京”,莺莺寄尺素鱼书,表磐石之心,而张生视之 为尤物,比之妲姒。“后岁余,崔已委身于人,张办有所娶”,“时多许张生为善补过 者 。圆 礼记中庸讲“君臣也,父子也,夫妇也,昆弟也,朋友之交也,五者,天 下之达道也。 “不信乎朋友,不获乎上矣。”范张鸡黍中的范式、张劭是其典 型代表。他们相距千里,但是按期赴约。张劭死后托梦和范式诀别,并要求他为自己 主丧事,家人等待不及准备提前出殡时,载有张劭棺木的灵车却坚如磐石般原地不动, 直到范式来到后才移动。范式也挂孝奔丧,哭得天昏地暗,并在坟院栽松种柏,筑垒 坟墙守孝,达百日之久。“这生死交,金石友,志诚心”确实让人动容慨叹,一种感 佩艳羡之情油然而生。 第三,当文人形象们走出家庭进入仕途后,他们的道德明显呈现为忠君报国,维 护正义,反对权奸。渑池会中的蔺相如不顾九死一生,保赵王赴会,反抗秦国的 霸道与侵略,维护了赵国的尊严,使百姓免于战火的摧残。介子推中的介子推反 对晋献公和骊姬的骄奢淫逸,用自己儿子的生命挽救晋国未来国君重耳的生命。连 环计中的王允、杨彪、蔡邕以文人柔弱的身躯铲除拥兵自重、凶残暴虐的董卓,挽 救了岌岌可危的汉庭。赵氏孤儿中为了使忠臣赵盾留下后人,程婴舍弃亲子,公 孙杵臼舍弃生命。 王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 9 4 年版,第6 0 8 页。 元稹:唐人传奇选译,周晨译注,成都:巴蜀书社,1 9 9 0 年版,第2 1 4 页。 朱元弼:礼记通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第1 2 页。 朱元弼:礼记通注,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年版,第1 5 页。 8 第一章元杂剧文人形象的特征 第二节元杂剧文人形象与科举仕途 科举与仕途是元杂剧文人形象命运轨迹中的主要情节组成。书生型文人形象希望 通过科举进入仕途,仕途型文人形象则多经由科举出仕,许多道化成仙型文人形象原 本也是勤于科举或忙于仕途的一员。 一、元杂剧文人形象与科举 元杂剧中关于科举的描述可以说是俯仰皆是,不论在书生型文人形象、仕途型文 人形象,还是在隐逸道化型文人形象中,科举俨然成了文人形象生命轨迹中不可缺少 的一个标签,并且呈现出普遍化与模式化的倾向。 书生型文人形象与科举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类型。第一,书生型文人形象 家境贫苦、生活艰难,但自幼功习诗书,耐得十年寒窗,强烈地想运用自己唯一能够 凭借的诗书才学,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科举也就成了他们摆脱困境的天梯。这 类文人形象几乎都是主动投入到科举考试之中,结果也能如愿以偿,金榜题名,改换 门庭。第二,书生型文人形象出身于世代读书的官宦之家、书香门第,家境比较殷实, 把科举得中看做家门荣誉的延续和传统。在进京应举过程当中,他们往往会邂逅美丽 的女子,或是大家闺秀、或是色艺俱佳的上厅行首,从而将科举与功名抛到九霄云外, 沉湎于儿女之情而不能自拔。当他们的爱情遭遇到来自家人,通常为书生的父亲、佳 人的母亲或歌妓的鸨母干预之时,科举再次成为他们捍卫爱情的有效途径,通过科举 得中,既能使得视功名重于泰山的父亲笑逐颜开的接受出身低微的儿媳妇,又能使得 佳人的母亲和嫌贫爱富的鸨母笑脸相迎,满心答应女儿嫁给已不是自身的书生。在这 类文人形象中,科举在其取得功名道路之中意义重大,更重要得是成了保障爱情的关 键所在。第三种书生型文人形象是落地书生和未参加科举的书生,他们多家境一般, 虽把科举作为功名利禄之所在,但科举并未在他们的生命轨迹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反而使得这些书生在远离科举的道路上划出了另外一道亮丽的生命弧线。落地书生在 科举失败后也会失意消沉,但他们与另外一些未参加科举的书生在爱情面前自然地忘 却了科举,他们更愿意美人伴侧,品尝爱情的甘甜。 仕途型文人形象与科举的关系主要体现在做官的文人形象与科举的紧密联系之 中,他们的开场白通常为“自登甲第以来,谢圣恩可怜,累蒙擢用,官至) ( 或是 9 第一章元杂剧义人形象的特征 “龙楼凤阁九重城,新筑沙堤宰相行。我贵我荣君莫羡,十年前是一书生。”科举得 中既是他们荣耀的表现,又是其仕途生涯的开端,奠定了他们之后成就的基础,他们 实际是应举中第的书生型文人形象在生命轨迹上的延续,科举是他们命运轨迹的分水 岭。这种“中甲第 “进士及第的设置在仕途型文人形象非常普遍。从下表对元 曲选中经由科举出仕的仕途型文人形象的统计可见一斑。 剧目仕途型文人形象官职 包待制陈州粜米 范仲淹户部尚书、天章阁大学士 包待制陈州i 粜米韩琦平章政事 包待制陈州粜米吕夷简中书同平章事 玎玎踏硝盆儿鬼包拯龙图阁待制、开封府尹 李太白匹配金钱记 王公弼 京兆尹 钱大尹智宠谢天香钱可开封府尹 争报恩三虎下山郑公弼济州知府 张天师断风花雪月陈全忠洛阳太守 临江驿潇湘秋夜雨 张商英 谏议大夫、天下提刑廉访使 李亚仙花酒曲江池郑公弼洛阳府尹 唐明皇秋叶梧桐雨张九龄丞相 李素兰风月玉赢春 陶纲杭州同知 吕洞宾度铁拐李岳韩琦魏国公 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房玄龄中书省左丞相 陶学士醉写风光好陶谷翰林学士 半夜雷轰荐福碑范仲淹天章阁学士 河南府张鼎勘头巾完颜大人河南府尹 杜牧之诗酒扬州梦张纺豫章太守 杜牧之诗酒扬州梦杜牧翰林侍读 醉思乡王粲登楼 蔡邕 左丞相 死生交范张鸡黍第五伦吏部尚书 玉箫女两世姻缘 张权荆襄节度使 谢金莲诗酒红梨花刘辅洛阳太守 伯梅香片翰林风月 李绛监察御史、吏部尚书 崔府尹断冤家债主崔子玉磁州福阳县令 杜蕊娘智赏金线池 石好问济南府尹 秦俪然竹坞听琴梁公弼郑州府尹 萨真人夜断碧桃花 张琏潮阳县县丞 萨真人夜断碧桃花徐端潮阳县知县 冯月圭刍夜月泣江舟 冯鸾泉州知府 冯月兰夜月沛汀舟 金圭 都御使 朱太守风雪渔樵记严助大司徒 隐逸道化型文人形象与科举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很多归隐成仙的文人形象曾 经也是准备应举考试的,如邯郸道省悟黄粱梦的吕岩,有的是在科举落地后,经 1 0 第一章元杂剧文人形象的特征 仙人指点而出世的,如陈季卿误上竹叶舟中的陈季卿。科举是这些文人形象在脱 离尘世过程中体验的一个环节,最终起到了否定凡人内心中功名的重要性。 元杂剧文人形象的人生轨迹,特别是书生型文人形象显现出他们排斥其他的人生 选择,将自身牢牢地限定在读书科举的唯一出路上。不论生活多么艰难,他们都不易 其志,并不是因为他们做不好,而是因为他们从精神上就难以接受其他的人生道路和 生活方式。裴度还带中“难得一顿饱饭吃”的裴度在姨父姨娘劝其经商时断然拒 绝,他坚信“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经商在古代社会中不被客观承认 地位也就罢了,连教书也被视为有失身份,王粲登楼中的王粲在交不起店钱,店 4 - - 劝其“你既是读书之人,何不训几个蒙童,讨些钱钞还我好不好”时回答道:“我 则待辅皇朝万岁安哎,你可便枉将人一例看”。在这种“一棵树上吊死 的路上一直 走下去,如果不是出身官宦之家和富户之家,金榜题名之前,书生型文人形象注定是 困顿不堪,连基本的生活自理都难以达到。正如程朝翔所说的“文人单- - - - 排它型 的生活方式使他们丧失了舞文弄墨以外的能力;而能力的丧失又使他们更紧地抓住单 一一一排它型的生活方式。 中国古代文人参加科举是为了实现治国安邦的宏愿,借助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从而 一展抱负,在这个层面上把科举考试看待得尤为重要,而元杂剧中的书生型文人形象 参加科举则表现出了明显的现实功利化倾向。他们很少为了实现国家强盛、百姓乐业、 社会安定、官场清白、维护正义、惩治丑恶而参加科举,他们的目的通常很明确很直 接,为的是功名,为的是爱情,为的是生活安逸殷实,在这个层面上科举是他们达到 目的的重要凭借工具。 元杂剧中涉及了大量的科举得中情节,但是,参照历史我们会发现其中存在着明 显的现实失实性和历史失实性。元朝朝廷内部对科举有明显的意见冲突,由于打着维 护祖宗家法旗号的保守势力的极力阻挠,元朝中断科举长达7 0 多年之久( 公元1 2 3 8 1 3 1 4 ) ,自元仁宗延佑二年( 公元1 3 1 5 ) 第一次开科至元顺帝至正二十六年( 公元 1 3 6 6 ) 最后一次取士,共5 1 年,期间尚有6 年( 公元1 3 3 6 1 3 4 2 ) 中断,科举实 际施行了4 5 年,根据元制三年一科,4 5 年共开科1 6 次,按规定每次经乡试选拔三 百举人入京会试,再选拔进士一百人。相比宋朝每科录取进士三百人,多时五六百人 和金朝每科取进士五百人,多时九百人明显少很多,而且元朝还在一百人的进士名额 中明确规定蒙古、色目、汉人、南人各二十五名。在中原汉人人口占绝对优势的情况 程朝翔:从元杂剧看中国文人,北京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8 9 年第4 期。 1 1 第一章元杂剧文人形象的特征 下,广大汉族读书人想要挤进这五十个名额,难度就可想而知了。何况除了元顺帝元 统元年取足一百名进士,至正八年破例录取一百二十名进士外,其余十四次科举录取 进士均不足额,至正二十年( 1 3 6 0 ) 最少一次取士才5 3 人。欧阳周在中国元代教 育史中说元代“总计录取进士( 包括进士及第、进士出身和同迸士出身) 11 3 9 人。 即使按照汉人、南人占其一半计算,中原儒士书生科举得中者仅仅五百人左右。元人 叶子奇在草木子中说“至于科目取士,止是万分之一耳,殆不过粉饰太平之具, 世犹日无益,直可废也。元代郑玉师山集师山遗文卷一送王伯恂序中还记 载王伯恂本可取为左榜状元,因为南人的原因,先是准备降他为第二,又因为考官发 生争执,最后竟然榜上无名。 “元代通过科举选拔的官员,只占元代文官总数的百分之二强,其数量微乎其微, 所以科举在元代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就远不如其他封建王朝。 “由进士入 官者仅百分之一,由吏致位显要者常十之九。 仕途很艰难“台、省要官皆北人为之, 汉人、南人万中无一二二,其得为者,不过州县卑秩。” 我们不难看出元杂剧中的 文人形象不管是一举及第还是中举后踏上仕途在现实中都是非常困难的,至少不会如 元杂剧中表现得那么顺利与理想化。 元杂剧文人形象的科举情节还表现出了历史的失实性,许多元杂剧文人形象的原 型本来生活在没有科举年代,但是在剧中也被强制戴上了贴着荣誉标签的科举帽子。 如王粲登楼中的蔡邕、举案齐眉中的梁鸿、渔樵记中的朱买臣、冻苏秦 中的苏秦和张仪,这些文人形象的原型都生活在尚未出现科举制度的秦汉时期,当时 存在的用人制度是察举制,而梁鸿本人更是个隐居不仕的高人,但剧中还是不例外的 将他们与科举捆绑到一起,科举的设置不但不是影响剧本情节真实性的羁绊,反而是 剧本的关键情节,更是这些文人形象的救命稻草。 二、元杂剧文人形象与仕途 元杂剧做官与为吏的文人形象是有明显区别的。在数量上,元杂剧做官的文人形 象要比为吏的文人形象多很多,从文后的列表可以看出,但是在人物塑造上前者相对 于后者都显得很单薄,做官的文人形象大都作为剧情的配角出现,许多只是作为剧情 叶子奇:草木子,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年版,第8 2 页。 宋濂:元史,北京:中华书局,1 9 7 6 年版,第4 2 5 5 页。 叶子奇:草木子,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年版,第4 9 页。 1 2 第一章冗杂剧文人形象的特征 冲突中的概念符号化的人物形象。在众多包公公案戏中,主角包公也显现出明显的符 号化倾向,作为正义的化身,主持公道。在数量上明显处于劣势的元杂剧为吏文人形 象反倒是被塑造得有血有肉,形象饱满。他们在元杂剧剧本中都是主角,他们的命运 轨迹贯穿于所在剧本的始终。剧本既交代了他们的身份、家世,还描写了他们的行为 活动,甚至是心理活动,刻画了他们的鲜明性格,栩栩如生。 元杂剧中出仕为官的文人形象和为吏的文人形象在仕途处境上有明显的差异,前 者整个仕途都是较平坦得意、有成就的。他们大都是“一举及第”后即步步高升,很 少会在宦海沉浮中遇到政治风险。即使在元杂剧中与权臣佞臣的政治角力中被谄陷外 放,但最终的结果是真相大白,这些官员不但会复官升职,还会受到皇帝的褒奖,而 其在谄陷外放的过程中也未受到政治迫害,反倒加了一道忠君爱国的政治光环。做官 的文人仕途本应该与官员的政绩相关联,但我们在元杂剧中却很少看到相关内容的具 体描述,有也只是在开场白中一句“颇有政声”,或是死生交范张鸡黍中第五伦 的一句“百姓爱之”。他们的行为更多的表现为在巡察断案和推举人才等方面。在巡 查断案中,他们通常作为皇帝委任得钦差,在剧冲突中作为最终的关键裁断者,他们 总能还事件以真相,鞭挞假恶丑,褒扬真善美。公案剧中的包拯断案自不必说,其他 有代表性的如小尉迟将斗将认父归朝中房玄龄戳穿了李道宗的险恶用心,还尉迟 敬德清白;江州司马青衫泪中廉访使元稹回朝奏明事情原委,取白居易返京。他 们还积极选拔推荐人才使得一些忠良孝悌又有才学的文人寒士能够物尽其用,施展才 华。如死生交范张鸡黍中礼部尚书第五伦举荐范式、渔樵记中的大司徒严助 保举朱买臣。 元杂剧中出仕为吏的文人形象都是刀笔吏形象,他们大都“幼习儒业”,都是六 案都孔目与把笔司吏,在仕途上就没有做官的文人那样一帆风顺了,他们往往身处无 能昏庸的上司、腐败的吏治与自己良心的夹缝当中,他们虽然能力出众,但在上司和 制度的制约下不能一展身手。面对无权无势的普通百姓的时候,他们又有一颗济世救 民、主持正义的拳拳赤子之心,这使得他们往往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他们只能够在 夹缝当中尽量发挥自己的作用。他们深知自己权力的效果,尽量做到正义公平,与什 么都不懂的“我做官人单爱钞,不问原被都只要。若是上司来刷卷,厅上打的鸡j l n q 。 县令和“官人清似水,外郎自如面;水面打一和,糊涂成一片。 的葫芦提令史形成 了强烈的对比。在元杂剧中,他们经手的案件几乎都是被栽赃陷害的平民百姓或英雄 王学奇:元曲选校注,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 9 9 4 年版,第3 4 7 7 页。 1 3 第一章元杂剧文人形象的特征 好汉,都是通过他们的仗义行事得以保全的,如都孔目风雨还牢木中李荣救助行 侠仗义的李逵、张孔目智勘魔合罗中张鼎替刘玉娘翻案、郑孑l 目风雪酷寒亭中 郑嵩搭救路见不平、误伤人命的宋彬。我们既看到了这些为吏的文人形象仕途的困顿, 受制于人,又看到了他们秉持于心的那份正义与正气。官府衙门中的刀笔吏本来是辅 助县令或府尹处理同常政务,尤以文字工作为主,但是元杂剧中作为六案都孔目的文 人却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他们甚至是代替上司成了实际上的父母官,在断案中起到 主导作用。 在元杂剧中,不管是做官的还是为吏的文人形象在仕途上还表现出来一个特征就 是与政治权势的冲突角力。元杂剧仕途型文人形象要面对的政治权势有皇权、朝廷奸 佞权臣及其子弟、钦差大臣、地方行政长官和地方权豪势要。 做官的仕途型文人形象与阜权发生冲突主要是针对具体的政治决策和政治坏境 向皇帝谏言,他们有的直接谏言皇帝,如裴少俊墙头马上中谏言武则天的李世杰; 有的讽谏奸佞,如临江驿潇湘秋夜雨中参奏蔡京、高俅、童贯的张商英;有的谏 阻人事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