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 文 摘 要 肖邦,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波兰最著名的作曲家、钢琴家。他创造了典型的 浪漫主义音乐语言,音乐充满了浪漫的热情、浓浓的诗意及爱国主义情怀。他所创 作的叙事曲在音乐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借鉴叙事诗 与声乐叙事曲,第一次将叙事曲体裁运用到钢琴上来,结构形式灵活、自由,音乐 内容丰富、生动。 降 a 大调叙事曲是肖邦创作当中重要的作品之一,独具匠心的结构形式、 富于戏剧性和史诗性的音乐内容,向世人们展示着他卓越的创作才华。本人查阅了 其大量相关文献,借鉴详实的理论资料为基础,以降 a 大调叙事曲为研究对象, 通过以肖邦的生平及时代背景为切入点,了解其不同创作阶段的特点,分析这首叙 事曲的结构形式及其创作特征,从而阐述自己的弹奏体会。进一步来发掘这首叙事 曲的艺术魅力与内涵。 本论文分四个章节进行阐述。第一章对肖邦的生平、创作历程进行概括性介绍; 第二章系统分析了降 a 大调叙事曲的内部结构及就弹奏中的处理进行了自我的 解读;第三章总结归纳降 a 大调叙事曲的创作特征,第四章通过上述分析阐明 肖邦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及不同版本之间存在的差异对弹奏中的影响。 本论文运用收集资料、分析、弹奏实践的研究方法,并以降 a 大调叙事曲 为例,通过对这首作品的结构、创作特征及其艺术特点的总结,增进对肖邦音乐的 了解与认识,提升自己对降 a 大调叙事曲的认识广度与深度。 关键词:肖邦;叙事曲;创作特征;艺术特色 ii abstract chopin, polands most famous nineteenth-century romantic composer, pianist. he created the classic romantic musical language, music full of romantic passion, deep poetic and patriotic feelings. he is the authors narrative song in music histor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position, his predecessors, based on reference narrative poetry and singing ballads, the first time ballad genre applied to the piano up, structure flexibility, freedom, music, rich in content , lively. “a-flat ballade down” is among the important works of chopin, one of creative,originality of the structure, dramatic and epic music content,they show the world the creative talent of his outstanding. i have reviewed much of its literature, reference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theory, to drop a-flat ballad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o chopins life and background as a starting point to underst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fferent stages of creation, of which the first ballad on the structure and creative features, which set their own playing experience. further to explore the artistic charm of the first ballade and connotation. the thesis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described. the first chapter on chopins life, his career for a general introduction; second chapter systematically analyzes the down a-flat ballade, the internal structure and to play in the processing of their interpretation; third chapter summarizes drop a flat major ballade creative features, the fourth chapter explained by the analysis of chopin piano works of art features an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different versions of the influence on the play. this paper used data gathering, analysis, play practice, research methods, and to drop a-flat ballade, for example, the first work by this structure, crea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artistic features of a summary of the chopin music to enhance the understanding and awareness, improve own drop a-flat ballade,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understanding. iii keywords: chopin; ballade; creative features; arts features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29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山西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 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机关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 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手段保存、汇 编学位论文。同意山西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表、传播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 20 年 月 日 引 言 1 引 言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最伟大、最具独创性的艺术家之一,在西方音乐长河中是 一颗璀璨的明星。 “以钢琴为知己,以钢琴为性命,毕生不为其他乐器作曲的钢琴诗 人是肖邦” 。 1的确,他不同于其他作曲家在音乐各个领域进行探索创作,而是将一生 的精力几乎全部用在钢琴这件乐器的创作中来。他一生创作了两百余首钢琴作品, 不仅体裁丰富,而且还开创了许多新的音乐体裁形式,赋予了新的创作理念。肖邦 的传记者伊瓦茨凯维奇在书中写道: “李斯特是在钢琴中寻找交响乐,而肖邦是在钢 琴中寻找钢琴” 。 2由此可见,肖邦对钢琴的挚爱已超越了钢琴乐器本身,更是将它作 为自己灵魂的化身。他通过钢琴述说着他的一切,喜悦、忧愁、欢乐、悲伤、热情 等等,让世人们感受着他音乐的魅力。 肖邦创作的四首叙事曲,综合了戏剧性、抒情性、叙事性于一体的大型乐曲, 借鉴了叙事诗与声乐叙事来创造自己的音乐故事,其内部结构与音乐形象具有交响 性与史诗性的特质。涅克评论说:“在叙事曲当中,肖邦的艺术能力达到了登峰造 极的地步。” 3降 a 大调叙事曲是四首叙事曲中最富浪漫气息的一首作品,它所 展现的是一首色彩鲜明、充满热情的音诗。它的结构形式非常独特,肖邦将古典传 统结构进行大胆革新,并融入浪漫主义自由形式,使音乐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表现 手法上都尤为丰富,从而创造出属于肖邦自己独有的艺术特点。 作为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最具影响力的作曲家之一,恰逢今年是肖邦诞辰二 百周年,全世界的音乐学者与爱好者都将以各种形式来纪念他的生日。关于他本人 和他的作品被许多学者不断进行探索研究,与之相关的论著更是层出不穷。本人所 收集到的国内文献主要集中于对肖邦的艺术风格、整体的创作特征、演奏技巧来进 行研究。如:钱仁康著肖邦叙事曲解读 ,对叙事曲的创作特征、产生的渊源、曲 式结构等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于润洋著悲情肖邦 ,对肖邦不同时期的作品举例进 行分析,尤其对悲情性因素进行细致的论述;刘庆刚著钢琴的演奏与教学 ,主要 针对肖邦作品演奏技巧进行讲解分析;周薇著西方钢琴艺术史 ,对肖邦的生平、 作品及创作特点进行概括性的讲述;吴国翥著钢琴艺术博览 ,简要介绍肖邦其人 及部分作品的特征;林逸聪著音乐圣经 ,介绍肖邦主要作品及精典音乐唱片;辛 丰年著钢琴文化 300 年 , 1辛丰年.钢琴文化 300 年.三联书店出版社, 1995.4 2伊瓦茨凯维奇.廖辅书译.肖邦.人民音乐出版社, 1961. 3朱贤杰.假如没有肖邦.钢琴艺术,2010.3 试论肖邦降 a 大调叙事曲 2 阐述了肖邦主要钢琴作品的艺术特色;朱雅芬在“钢琴艺术”中对肖邦的浪漫 主义特色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王次昭在“中央音乐学报”就肖邦民族性特点展 开细致的描述;杨秦生在“音乐探索”中阐释了肖邦音乐风格的特征。 对于国外文献,本人所收集到的如下:索洛甫嗟夫著肖邦的创作 ,阐述了肖 邦创作的基本特征,对肖邦不同的音乐体裁进行了概括性的分析;李斯特著论肖 邦 , 概述了在当时的社会、 政治、 音乐文化下肖邦的创作经历及其个人的生活情感; 雷吉娜斯门江卡著如何演奏肖邦-回答问题的尝试精辟细致的分析了肖邦一些 重要作品,从创作背景、音乐内容到演奏技巧进行了逐一的讲解;伊瓦茨凯维奇著 肖邦 、阿海德利著肖邦传,这两部属于肖邦的传记;杨艾凯尔,梁全炳 译,在中央音乐学报中对于演奏肖邦音乐诸多问题进行论述;爱德华巴克斯 特里培,钱仁康译,在音乐艺术中就肖邦叙事曲的创作来源进行了细微的描 述。 就本人所搜集到的国内外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肖邦叙事曲在他的创作中占有 非常重要的地位,再加之本人学习弹奏过降 a 大调叙事曲并对这首叙事曲尤为喜爱, 所以最终确定以这首作品为本论文的研究课题。本论文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分析及 弹奏实践的方法结合肖邦的生平、所处时代背景并借助中外著名论著、乐谱与音响 资料的不同版本对这首叙事曲进行细致、较全面的研究。希望通过本论文,来挖掘 肖邦创作手法的艺术特色,从而提升自己对降 a 大调叙事曲的认识广度与深度。 第一章 肖邦及他的叙事曲 3 第一章 肖邦及他的叙事曲 1.1 肖邦生平及其创作历程 1.1.1 肖邦的生平 弗雷德利克弗朗索瓦肖邦(frederic francois chopin,1810-1849)19世 纪浪漫主义音乐家杰出的代表,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和爱国主义音乐家。他出生在 波兰华沙郊区的热拉佐瓦-沃拉,父亲原是法国籍人,母亲是波兰籍人。肖邦在岁 时便发表了他的第一首作品, 岁时举行第一次公开演出,从此便以钢琴神童的身 份开始了他的音乐生涯。肖邦在16 岁时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师从音乐学院院长约瑟 夫 爱尔斯涅尔学习音乐理论和作曲,19 岁时毕业于华沙音乐学院,这时的肖邦 已经成为华沙公认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830 年,肖邦离开自己的祖国波兰,出国深 造去了法国,此后一直在巴黎生活,从事于钢琴演奏、创作与教学活动,并且还结 识了许多文艺界的重要人物,其中有诗人海涅、流亡诗人密兹凯维奇、小提琴家帕 格尼尼、钢琴家李斯特、女作家乔治桑等。1849年10月,肖邦在巴黎去世。虽然 肖邦长期漂泊于异国他乡,但他一直没有忘记被沙俄帝国主义侵占的祖国和受苦受 难的同胞,临终前他要求把他的心脏送回祖国,安放在华沙圣十字教堂紧靠在他最 敬爱的作曲家贝利尼墓旁。 1.1.2 肖邦的创作历程 肖邦是浪漫主义时期最赋予创造性的艺术家之一,关于他的创作,有许多学者 分为三个时期或四个时期,本人根据肖邦的生活经历、个人思想与创作特点总结归 纳,大致分为两个时期:即华沙时期与巴黎时期 1、华沙时期(1810-1831) 肖邦从小就显露出他独有的音乐才华,在少年时期就发表了他的第一首作品g 小调波兰舞曲。在成长的岁月中,随德国音乐家华沙音乐学院院长埃尔斯涅尔学 习,在良好氛围的影响下他在钢琴方面的才能尤为突出,由于出色的钢琴演奏,他 常常被华沙贵族邀请去演出,被誉为是“演奏神童”,并成为贵族沙龙中的宠儿。 长时期穿梭于华沙上层阶级的各种出演,为他早期的创作具有贵族沙龙气息的特征 奠定了一定的基础。1825年肖邦进入华沙音乐学院学习,开始了他早期的创作。这 一时期,肖邦的创作基调大体上是愉悦、明朗、乐观的。1825年6月他在音乐学院的 第一部作品e小调回旋曲诞生。之后他经常到波兰乡间,接触民间音乐,借 鉴当地的民歌音调与舞蹈性节奏体裁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使这一阶段的创作特 试论肖邦降 a 大调叙事曲 4 点既有波兰贵族的气息,也有波兰特有的民族特色。如降b小调波罗涅兹舞曲、 a小调玛祖卡舞曲等等。1830年,肖邦出版了钢琴变奏曲(op2),德国钢 琴家舒曼听过以后高度赞扬他为“一个天才!”,此后肖邦的名气愈来愈大。 1830年至1831年,华沙先后经历了起义与失败,从而使肖邦在思想上逐步走向 成熟,在创作上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作品风格从抒情性转变为革命性,从温存的 音诗转变为民族性的史诗,从而奠定他后来的创作趋势。这一时期的作品如:c小 调革命练习曲、a小调前奏曲、b小调谐谑曲等。 2、巴黎时期 (1831-1849年) 1831年9月肖邦来到巴黎,受经济、政治、文化的影响,肖邦的创作进入了全盛 时期,他在思想上日趋成熟,体裁上更为丰富,从前奏曲、练习曲、马祖卡舞曲、 夜曲、圆舞曲、摇篮曲、幻想曲发展到波罗涅兹舞曲、谐谑曲、叙事曲、奏鸣曲等。 他把沙龙性、风俗性的体裁提高为富于诗意、史诗性的体裁形式。这时肖邦的创作 从内心情感上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反映肖邦在巴黎生活的感受,另一种是对祖国 亲人的思念与爱国之情;从作品风格上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曲调优美,充满诗意性 的,另一种是气势高亢,富于戏剧性的风格。 从1846年开始,肖邦由于受到病情的不断恶化,在情感上与女作家乔治 桑的破 裂,加上祖国遭受沙俄的侵略被沦陷的思想打击,他的作品在情绪上多为忧愁、哀 伤,同时抱着对祖国未来憧憬着美好之情的题材。创作的作品主要以夜曲和玛祖卡 为主。 1.2 肖邦的叙事曲 1.2.1 肖邦对叙事曲体裁的创新 叙事曲最初的雏形是体现在欧洲民间文学和诗歌上,它具有叙事性的特点。在中 世纪,大多用以传统诗歌的形式而创作的单声部舞蹈歌曲,到12、13世纪,发展成 为供吟唱诗人独唱用的叙事歌。到了14世纪时,以马肖为代表,在前一创作基础上, 发展成为复调诗节歌曲,它由三至四个诗节组成,配以相同的旋律,大都是两声部或 更多声部而进行的歌曲。到了16世纪末在波兰民间兴起了以悼念爱国英雄“杜马” 为题材的叙事诗,它的特点表现为简洁严谨的叙事性与古朴的抒情性相融在一起。 这种特点在后来肖邦的叙事曲当中也有鲜明的表现。到18世纪末,受浪漫主义思潮 的影响,许多诗人与作曲家在创作空间上更为宽阔,想象力也更为丰富,将叙事曲 发展为民歌风格与朗诵性质并带有戏剧性色彩的叙事歌曲。以舒伯特为代表的作曲 第一章 肖邦及他的叙事曲 5 家尤为突出。到了19世纪初,叙事歌这一体裁形式开始普遍流行起来。 肖邦借鉴和吸收前人的创作精华,把属于声乐体裁范畴的形式应用到钢琴这一 器乐上来,开创了一种新的器乐音乐体裁, 把叙事性, 抒情性和戏剧性相融合在一起, 不仅使音乐形式提高到有史诗性和交响性规模的体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深度,而且 为浪漫主义时期的各种交响性作品开辟了新的道路。舒曼曾这样评价道:“这首叙 事曲的形式特征与初期的作品全然不同,应该说是属于最具独创性的作品。” 1 1.2.2 降 a 大调叙事曲的创作背景 在1840年,由于肖邦身患肺病,他讨厌和害怕医生,因病的困扰给他带来了种 种忧郁与不安。因此肖邦与乔治桑到诺安的别墅度假,那里环境幽静、安逸,使 肖邦生活的自由自在,在心灵上也获得一些安慰。正是在这美好的环境中赋予了肖 邦无限的创作力,期间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作品。降a大调叙事曲(op47)是肖邦 四首叙事曲中的第三首,是处于他创作的巅峰时期。该叙事曲创作于1841年,这个 时期正是波兰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反对侵略争取独立解放的民族斗争时期,因而爱 国主义成为肖邦创作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据笔者查阅的大量资料记载来看,关于降a大调叙事曲的创作来源主要有两种说 法:一部分学者认为,降a大调叙事曲是肖邦根据密茨凯维支女水妖这首诗中所 描述的内容而创作的;另外一种认为是它与海涅的诗罗列莱有一定的联系。不 难看出,不管肖邦是受哪首诗的启发,在他音乐的创作中,诗歌占有非常重要的地 位,并对他的创作起到决定性因素。德国诗人海涅曾说:“肖邦不仅是具有高度技 巧的钢琴家,而且是一个诗人,他能用钢琴来描绘心中的诗情”。 2 1陈光全.论肖邦和勃拉姆斯钢琴叙事曲音乐创作风格之异同.音乐探索,2001.1 2索洛甫嗟夫.肖邦的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试论肖邦降 a 大调叙事曲 6 第二章 肖邦降 a 大调叙事曲的结构及其演奏诠释 2.1 降 a 大调叙事曲的结构 降a大调叙事曲主要讲述的是田园生活与感情生活的故事, 它是一首色彩鲜明、 充满热情洋溢的音诗,又是一部深刻的交响性作品,它还是一首生命的凯歌。它表 现了从黑暗到光明,歌颂生命力的伟大和胜利的思想主题。这首作品的结构形式新 颖独特,肖邦是以在奏鸣曲式原则的基础上加入了回旋曲式与变奏的因素,其基本 结构如下: 主部: a(第一主题) b(第二主题) c(第三主题) ab一a1 c-d-c1 e 降a-f f-f-f 降a 1-8-36-53 54-73-104-115 116-156 展开部: b1 d、c1和a的展开变奏 升c-e-b-f-c-g-降a 157-212 再现部: a1 a 和 d 的变奏 降 a 213-241 2.2 降 a 大调叙事曲的演奏诠释 这首降a大调叙事曲在肖邦四首叙事曲当中的第三首,技巧程度不是最难的,但 它是最著名且最常受到钢琴家所青睐的曲目之一,其被鲁宾斯坦、阿什肯纳吉、奇 默尔曼、阿劳等众多钢琴大师所演绎。这首乐曲也是本人最为喜爱的一首作品,演 奏这首作品,本人认为首先要正确的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创作特征,才能合理 的把握作品的整体构思。其次,要准确的把握整体与布局的关系。在弹奏降a大调叙 第二章 肖邦降 a 大调叙事曲的结构及其演奏诠释 7 事曲中,要注意整体的表现,使作品完整统一。在局部细节上要有细致的安排,以 体现演奏风格的丰富性。最后,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但不能盲目,必须在忠实原作 品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发挥。正如在弹奏这首叙事曲时,要把音符化为生动的图像, 并通过内心的感受表现出来,使演奏达到最佳效果。鲁宾斯坦曾说过: “当一个人倾 诉自己演奏时,会被某种幻想影响着。 ” 1这无不说明想象力对弹奏起着非常重要的作 用。以下是本人对这首叙事曲演奏的具体分析。 主部(1-156): 主部(1-156): 这一部分给我们呈现出了三个主题,每个主题的织体、节奏、色彩各不相同, 但它们都是安逸明朗的,相互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没有产生戏剧性的冲突。 第一主题(1-54),采用了单三部曲式结构。 a 段(1-8):乐曲以 68 拍开门见山直接引出主题,左右手两句歌唱性旋律,像是 两人温柔的对话,又仿佛是故事的引子在叙述些什么。 谱例 1: 主题旋律分布在两个不同的音区,赋予了主题鲜明的色彩。时而嘹亮,时而变得深 沉,增强了音乐语言的表现力。法国钢琴家科托曾把这开头的八小节理解为“一对 恋人在温柔的对话”。 在弹奏中,右手的高音部分和左手的低音部分像是女高音和 男低音在温柔的对唱,此类乐句旋律性很强,需要做到如歌的连奏。触键时要保证 音与音之间的联系,使每个音保持连贯,不能突出个别音,特别强调手指对触键的 控制力。在这八小节中需要用柔和的触键,下键速度稍慢一些,并且紧贴着琴键, 用指尖肉厚的部位触键,声音不能过强也不能虚掉,使左右手各个音区声音保持柔 美的音色与如歌的旋律。 b 段(9-36):分为三个部分,即引入、发展、高潮。 引入(9-16),在这八小节中,分为两个乐句,其包含了两种动机形式。右手八度 仿佛是行进中的列队,左手八度与和弦对答式的动机贯穿整个乐句。乐谱第 9 和 11 小节中标有“f、p”,在弹奏时首先注意乐句的对比性,一强一弱不仅是力度记号, 更多强调的是一种语气。右手小指指尖的力量稍稍多一些,声音要柔和,不要过于 生硬。左手每小节第一个和弦力量要厚实一些,下键时整个手臂力量贯通,将所有 的力量集中在大指与小指指尖上,声音清晰而饱满,体现出一种坚定的信念。第二 1艾尔德 钢琴家论演奏 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试论肖邦降 a 大调叙事曲 8 乐句与第一乐句基本相同,在音响与色彩上更显明朗,呈现出一种向上的气势。 发展(17-25),这一段沿袭“引入”中的节奏音型,一连串八度及和弦的音型走向, 预示着有重大事情将要发生,造成一种不安的情绪。在声音上要做好铺垫,由浅入 深,从暗到明的音响效果。在技术上本人认为手指的力度控制非常关键,尤其在弹 奏弱音时,既不能没有声音也不能声响过大,还要保持优美的音色。这需要我们长 时间不断地训练与学习,并且通过自己的听觉来处理、把握好手指的控制能力。 中心(26-36),在之前一连串的八度和弦连奏下,引出本段的中心(见谱例 2), 在这里情绪开始变得奔放起来。颤音与左右手相反的琶音进行,仿佛是浩瀚的天空 中飞翔的雄鹰。 谱例 2: 连续的反向琶音掀起了这部分的高潮,在音响上逐渐由弱到强,情绪也越来越激动, 在到达最高点时又慢慢暗淡下来,最后一气呵成以单、双音的组合琶音流动式的音 型结束该部分。在技巧上,个人觉得颤音连接大跨度的琶音在弹奏中有些难度,既 要保持颤音的清晰透明,又要准确无误的奏出双手的反向琶音,这需要我们不断地 练习手指的快速跑动同时配合手腕灵活自如的转动,从而达到既准确又优美的声音。 a1 段(37-52),再现主题,通过上行模进的形式把主题八小节的结构扩展为十一小 节,在音域上也扩宽提升了一个八度,使主题进一步拉伸扩展。结尾处又降低八度 悄悄的结束,巧妙的表现出由兴奋地情感转变为沉思的深刻形象。在弹奏处理上, 主题又一次再现,声音要稍微深沉些。在四次的模进中,情绪显得有些不安、急躁。 这里需注意三个声部相互间的层次关系。高声部以长单音奏出,中声部与低声部都 引用了主题材料连续的八分音符进行,节奏形式也都相同,在弹奏中则需要手指有 良好的控制力,反之使声音容易混为一体。本人在弹奏中处理为高声部稍微明亮些, 中声部暗淡些,低声部略显深沉些,这样各个声部层次分明,且富有立体感的声响 效果。 第二主题(53-115),仿佛是一幅鲜明生动的生活美景。本人觉得这一主题是 最富于抒情性和诗意性的主题,旋律优美、流畅。结构也是单三部曲式。 c 段(54-72),这一段采用了摇摆的节奏,使它既带有船歌的体裁特点,有具有舞 曲的性质,表现出悠然闲暇的情趣。 谱例 3: 第二章 肖邦降 a 大调叙事曲的结构及其演奏诠释 9 在52至63小节中,由两个声部构成,主题旋律在高声部陈述,好似一首优美动听的 古老歌谣。弹奏时左手要以轻柔的触键,右手三、四、五指的力量稍微多一些,把 旋律线条勾勒出来。同时还要注意由于二连音的节奏音型,强拍始终在弱拍上奏出, 弹奏中要保持节奏的一落一收的起伏感,像是小舟在水中悠闲地游荡,并运用踏板 保证声音的连贯与歌唱性。在63至65小节,发展成三个声部,旋律主题在右手中声 部陈述,高声部是持续的单音,像是悠扬的钟声被不停地敲响着。这里的两个层次 需要有良好的技术准备,弹奏高声部时,小指要轻轻地落键,这里虽然标有重音记 号,但所表示的还是一种语气,而并非只是单纯的力度记号,它所体现的声音是悠 远而柔和的。在弹奏中声部时,手指触键要深,不能“硬、直”,这里所强调的是 手臂和腕部要松弛,使力量贯通到指尖,保持声音的丰厚圆润,强调主题旋律的行 进。 d 段(73-104),是第二主题的高潮部分。情绪由悠闲变为紧张。左手依然保持着与 c 段相同的节奏,右手由先前的音程变为八度和弦连奏,在节奏上由原来在弱拍的重 音落到强拍上,从而引出高潮。 谱例 4: 这一乐段的八度和弦连奏,ff 的力度,要求弹奏出富有激情和气势恢宏的音响效果。 首先要体会肩膀与手臂的自然放松,其次需要大指与小指坚挺无比的支撑。在弹奏 时充分运用手臂的力量贯通到指尖,在快速的触键后立刻放松手腕及手臂,以保证 音响力度。同时还要保持乐句的连贯,腕部要平稳,指尖向手掌内抓,小指的力量 多一些,保证上方音的线条与其他声部之间良好匀称的音响关系,并运用延音踏板 使之连贯地奏出。这一乐段本人认为对于手小的弹奏者来说较为困难,需要长期练 习手掌的伸张与支撑,才能顺利的演奏。 c1 段(103-115),由之前激情澎湃的场面又渐渐的回复平静,犹如雨过天晴般淋漓 尽致的表现出来。它与 c 段前后呼应,节奏舒缓但在声音上较 c 段有些深沉。 第三主题(116-156),这一主题是本人最喜爱的部分,它是一个优美华丽、具有装 饰性质的主题,并带有圆舞曲式的特点。在结构上,运用了逐渐扩大的形式展开, 很有独特性。其结构为: 2(乐节)+2(装饰变奏)+2(移调)+2(装饰变奏)+4(乐句)+4(移调)+13(扩 试论肖邦降 a 大调叙事曲 10 充)+13(再现 c 段) 这一主题的前部,像是一个华彩乐段。左手在节奏上还保持着与第一、第二主题的 某些特征,右手则注入了新的材料,琶音式的装饰音与十六音符构成的长乐句快速、 自由地跑动。 谱例 5: 这一乐段中左手有四次大跨度和弦滑音的连接,有的甚至到达十三度的跨越。这需 要我们对手指肌肉有高度灵敏的控制能力,还需要手腕动作的协调性。在弹奏时手 指提前伸张开,小指为支点,要用极快的速度找到链接大指的最佳位置,和弦中间 的音要通过运用手腕从左到右的转动,从而起到“桥梁”的作用。特别注意的是手 腕的转动要有适当的弧线,不能是直线,使之每个音连接顺畅。在长琶音式装饰音 的弹奏上,声音要均匀且带有方向性的上下行进。之后进入到好似圆舞曲式的乐段, 右手所弹奏的十六分音符如行云流水般的跑动,需要把握好乐句渐强渐弱连绵起伏 的感觉。触键时指尖要十分敏锐并且轻轻地触键,随着乐句的跑动力度逐渐加深, 使声音既轻盈透明又动感十足。左手声部是由单音与和弦的组合,在弹奏中要注意 重音在第二拍上,小指下键速度要快而准确,通过手腕方向的调节提前找到和弦的 位置,并准确良好的奏出。 进行到中部,左手摇摆的音型变为稳定的琶音进行,右手八度强有力的奏出旋 律,使第一、第二主题的情感释放并升华为光辉灿烂的生命,照耀出绚烂异彩的光 芒,显示出它动人的力量。 谱例 6: 这部分左手持续的琶音弹奏需舒缓平稳,手腕更是要求调节好左右方向,使每个音 连接平稳均匀顺畅,如同大海一样辽阔,在这里尽情的释放全部的情感。右手的声 部弹奏要饱满、热情,歌唱性在这里也是尤为重要的。弹奏长音时,下键柔和并放 慢的触键,使指尖弹到底,保证声音“实”而优美。在每个乐句的头和尾,手臂要 有落起动作,使声音呼吸流畅、自然。在尾部运用了第二主题 c 段的部分材料,使 第二章 肖邦降 a 大调叙事曲的结构及其演奏诠释 11 高涨的情绪逐渐暗淡下来,慢慢引出展开部。 展开部(157-212): 展开部(157-212): 这部分是全曲的中心部分,也是肖邦作品中最富于戏剧性的篇章之一。它由主 部的 d 段、c1 段和 a 段变奏发展构成。前八小节(157-164 小节)右手旋律声部借 用主部第二主题 d 段的材料进行变奏,左手由一连串十六分音符构成的新的动机带 来了紧张、恐慌的气氛,仿佛狂风骤雨的来临。肖邦在乐谱上标有“mezza voce” 术语记号,表示一半的声音,强调这一段声响力度不能过大,在弹奏中运用延音踏 板的同时并用柔音踏板来达到音响效果。右手声部又是以和弦式的乐句,弹奏时要 勾勒出上方音的旋律线条,左手十六分音符要以清晰、明快,富有颗粒性德弹奏来 表现音乐背景。 谱例:7 紧接着又是八小节(165-172 小节),旋律声部移到左手进行第二次变奏,右手 则由分解八度的音型配合,气势比之前又推进一步,为高潮的到来做好了充分的铺 垫。在弹奏中,左手大指的力量要多一些,突出旋律音的歌唱,其他手指轻轻地触 键控制好声音。右手同音换指动作要快,手腕保持平稳,动作不能过大,使声音听 起来均匀没有“音头”。在双手的配合上,本人认为节奏较难把握,左手乐句的开 头对着右手乐句的结尾,在节奏容易对错。因此在练习过程中要多慢练,并用耳朵 仔细聆听是否准确,在逐渐掌握好节奏后再提快速度。 谱例 8: 在逐渐高涨情绪的推动下,引出展开部第一个浪潮的高峰(173-183 小节)。旋 律由之前的左手部分转回到右手,由厚而结实的和弦与单音构成的锯齿音型,原来 的歌唱性主题已发展成为一种强而有力的爆发性再现,这是 d 段旋律的第三次变奏。 在技术上,本人认为这是全曲最难演奏的部分,必须要有长期持久的练习与良好的 耐力才能演奏。左手的八度与和弦要精神饱满的弹奏,节奏富有律动感。我在弹奏 和弦时容易疏忽的是总注意第一个和弦的声音,往往弹奏后面的和弦时手指容易松, 使之声音散、虚。所以应注意手指抓紧每个音,下键后手掌保持良好的支撑,在抬 试论肖邦降 a 大调叙事曲 12 起手臂准备弹奏下一个和弦时手掌依然要提前支撑好,保证声音触键齐且具有穿透 力。右手声部弹奏以手腕为轴,上下快速转动,和弦要集中,大指的声音要严格控 制,突出上方旋律音并且一气呵成连贯到底的演奏完整个乐段。 谱例 9: 高潮过后,情绪稍缓平静转到尾部。材料上引用主部 c 段与 a 段的部分主题片段交 替出现,左手的大跨度跳跃又回到摇摆式的节奏音型,弹奏中底音的力量稍多一些, 对于跨度大的地方,仍需手腕灵活转动,保持均衡的弹奏。伴随着右手旋律的延伸 推动音乐的律动发展愈演愈烈,逐渐又到达第二个浪潮,既是再现部的开始。 再现部(213-241): 再现部(213-241): 它比呈示部的结构要简短而紧凑。主部第一主题在这里戏剧性的又一次再现, 一系列八度和弦与属七、减七和弦的进行将音乐推到了高潮的顶峰。 谱例 10: 这一乐段音域宽广、和弦厚实丰满,性格更加气概豪迈,肖邦把内心全部的思想情 感在这里完全爆发、释放,并将第一主题的再现发挥的淋漓尽致。在音乐陈述上不 再是之前温柔的对话形式,而是将主题升华为巨大的动力从而热情地表现音乐,歌 颂生命之伟大。在弹奏时要凝聚全身的力量通过手臂传达到指尖,并以全身心的投 入和积极向上的心态来演奏。右手的八度与和弦音型包含了两个声部,在强奏的基 础上需要区分旋律线条的走向与辅助和弦为织体补充的音响层次,左手的和弦以烘 托右手旋律进而威风凛凛的弹奏,达到富有激情而洪亮的音响效果。 再现部的尾部以主部第三主题的材料为基础,以热情而奔放的旋律赞颂顽强的 生命力。最后如海浪般急速、果断、豪迈地一串长琶音与厚重饱满的主和弦结束全 曲,深刻的反应出肖邦对祖国革命胜利充满了坚定地信念,高歌着凯旋的胜利。 谱例:11 第三章 肖邦降 a 大调叙事曲的创作特征 13 第三章 肖邦降 a 大调叙事曲的创作特征 3.1 结构的传承与革新 肖邦是钢琴叙事曲的创始人。他的叙事曲在他钢琴音乐中位于最富于创造性和 最动人的作品之列, 1也是他所有作品中最为大型的音乐体裁。肖邦非常尊重古典传 统作曲家,继承和吸收了许多古典音乐的创作理念。在这首叙事曲中,他以古典传 统曲式结构为创作基础,然后将音乐结构布局进行大胆的自由化处理,从而使作品 既带有古典主义形式又富有浪漫主义风格的创作特征。 3.1.1 古典主义曲式的延续 古典奏鸣曲式是有特性调性原则,与贯穿性发展的、有再现的三部性结构。其 固定的结构模式,适于表现矛盾冲突的对立与统一,具有思辨性与深刻的哲理性。 在这部作品中,肖邦沿用了古典奏鸣曲式形式,即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在曲式 方面,呈示部的各部分主题在织体上和调性上是分开的,具有对比性和展开性的音 乐性格。进行到展开部,矛盾开始深化,形成鲜明的对立性。到了再现部,又回归 呈示部主题,充分的体现了古典奏鸣曲式的发展原则,从而说明“肖邦的古典特色 是很强的”。 2 3.1.2 结构形式的大胆革新 这首叙事曲的结构非常新颖、独特。其一、肖邦遵循古典奏鸣曲式原则,并在 整部的结构布局中加入回旋曲式与独创的自由变奏,呈现出宏大而又复杂的结构形 式。如呈示部中的第二主题在展开部前后多次反复出现,使作品带有回旋曲式的特 性。其二、肖邦个性化的结构安排,在内容上加以多种形式变化,使得作品中的每 一部分都相对独立,从而生动的塑造该作品的艺术形象,这是肖邦把浪漫主义与古 典形式加以真正的革新与综合的范例。 3.2 多姿多彩的旋律 3.2.1 旋律的变奏发展 变奏发展是肖邦旋律中最为显著的特点之一。通过旋律的变奏使每一个主题与 最初的主题形象发生较大的变化,突出了主题和旋律织体的表现方式,使乐曲从最 初的安静变为热情赋予戏剧性色彩。 在降 a 大调叙事曲中,肖邦大量运用了旋律的变奏发展手法,主要分为三 1爱德华 巴克斯特 培理著.钱仁康译.音乐艺术,2006.1 2朱雅芬.肖邦的浪漫主义特色.钢琴艺术,2000 年第一期 试论肖邦降 a 大调叙事曲 14 类:一类是音型织体变奏改变旋律,使其声部音层增加,音响效果厚重;另一类是 装饰性的变奏改变旋律,使其旋律通过装饰性的变化,让织体更为丰富,形象更为 生动。马捷尔曾说过: “肖邦的装饰变奏大大加深了旋律音调的表现力同时促进了川 流不息的性质。 ” 1第三类是位置互换的变奏改变旋律, 即高低声部旋律位置相互交换, 展现出另一种音乐形象。 谱例 12: 织体变奏改变旋律 本体: 变体: 主题右手旋律采用双音加八度和弦的形式,左手是单音旋律的歌唱形式。在变奏旋 律部分中,左右手均是八度和弦,主旋律没有变化,在织体上变得厚实,呈现织体 变奏。 谱例 13: 装饰性变奏改变旋律 本体: 变体: 这里,肖邦通过用八度华彩经过句的变化,丰富主题色彩。 谱例 14: 位置互换变奏改变旋律 本体: 变体: 主题开始以和弦形式在右手声部进行,在变奏中,旋律位置由左手低声部奏出。 3.2.2 旋律的歌唱性与歌剧性因素 肖邦非常注重旋律的歌唱性,运用声乐性与器乐性的相结合,使器乐音调常被 1索洛甫嗟夫.肖邦的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第三章 肖邦降 a 大调叙事曲的创作特征 15 声乐音调所代替,从而创造出优美的歌声。在这首叙事曲的一开始便有这样的特征。 (见谱例 1) 肖邦尤其喜爱意大利歌剧艺术,在他的作品中常常体现出歌剧中的优雅、婉转 等特点。他经常将歌剧中的花腔式旋律与宣叙调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来,使情感更 为丰富、细腻。 谱例 15:花腔式旋律 谱例 16:宣叙调式旋律 3.2.3 装饰性旋律 在这首作品中,肖邦运用了许多倚音、颤音、滑音等来修饰旋律,增强了旋律 的诙谐性与流动性,使旋律更加流畅自然,在色彩上更具浪漫性。 谱例 17: 3.3 变化复杂的节奏 节奏是音乐表现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不同的节奏音型来丰富其音乐内容,也 使音乐素材变化多样,同时给人在听觉上也带来不同的感受,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感 染力。 3.3.1 附点式节奏 肖邦借鉴并吸收波兰民间歌曲的节奏,将附点式节奏运用到这首叙事曲中,加 强节奏的律动性,同时又体现节奏的民族性特征。 谱例18: 3.3.2 重音位置的改变 肖邦给这首叙事曲的第二主题赋予了鲜明的节奏,具有船歌体裁的特点。通过 重音的巧妙运用改变了旋律的行进,是一种独特新颖的创作方法。例如在 54 至 65 小节中,(见谱例 3)重音总是落在弱拍上,到了 82 至 86 小节重音又回到强拍上, (见谱例 4)这两种对重音不同的处理方式,使感情色彩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前一 种表现为轻柔细腻的歌唱;后一种则为强而有力的表现音乐。 3.3.3 舞曲式节奏 这首乐曲的第三主题具有舞曲节奏的性质,华丽而优美,节奏时而舒缓时而紧 凑,具有伸缩性的特点。 试论肖邦降 a 大调叙事曲 16 谱例 19: 3.4 织体形态 织体是音乐作品中声部的组织形态,主要分为单声织体、多声织体和综合织体。 单声织体即只有一条旋律声部或是八度重复的旋律线条,不构成音程和弦的织体。 多声织体又分为两类:一类是主调织体,即一个声部为主旋律,其他声部为陪衬伴 奏的织体;另一类是复调织体,即多个声部,且每个声部都具有旋律意义。 综合织体,即主调与复调织体同时进行的复杂织体。 在降 a 大调叙事曲当中,肖邦运用不同的织体形态加以灵活自由的写作技法既 丰富了音乐色彩,又增强了音响效果。 3.4.1 背景式音乐织体 在乐曲的展开部,肖邦多用这种织体来烘托气氛,例如 165 至 172 小节,左手 以和弦进行主旋律陈述,右手以两个分解八度来衬托音乐背景,增强了乐曲的流动 性。(见谱例 8)又例如在展开部的后部,右手是抒情、歌唱的旋律,左手以分解八 度为伴奏的背景下表现音乐。 谱例 20: 3.4.2 背景性和弦重复织体 在乐曲的第一主题主要采用以左手为和弦式伴奏的音乐背景,好似行进中的舞 曲,使音乐情绪慷慨激昂,并增强了乐曲的律动性。(见谱例 16) 3.4.3 流动性伴奏织体 在这首乐曲中,出现了多次流动性伴奏织体。例如在呈示部第三主题后半部, 右手是主题旋律,在左手流水式的音型下更加突出主题的歌唱性,像一首美妙动人 的艺术歌曲。 谱例 21: 3.4.4 综合性旋律织体 在乐曲呈示部第一主题的尾部,运用了综合性旋律织体。右手由两个旋律组成, 左手是八分音符的单旋律构成。 谱例 22: 第四章 降 a 大调叙事曲艺术特色的体现 17 第四章 降 a 大调叙事曲艺术特色的体现 降 a 大调叙事曲是肖邦全盛时期所创作的,基于浪漫主义、民族主义和爱国主 义于一体的大型作品。他的创作从古典奏鸣曲式中得到借鉴和吸收,从而使这部作 品既保持古典主义情怀又富有浪漫主义特色与之相结合的艺术特征。 4.1 标题性音乐与作品内容的深刻联系 标题性音乐这一名称始用于李斯特,它是标题音乐的倡导者,强调音乐的文学 性与描绘性。之后,很多浪漫主义时期的作曲家在曲谱上都标有关于创作内容的文 字记载或有诗意的题词。这充分体现了浪漫主义时期所追求的音乐发展道路。而独 辟蹊径的肖邦音乐在这方面更具个性。他的作品虽没有这样的记载,但通过有关于 对他作品的研究发现,他的许多作品都带有体现作品深层次内容的标题性音乐的创 作特征,尤其是他的叙事曲。俄国艺术评论家斯塔索夫曾说:“他的前奏曲、夜曲、 练习曲他们都像他的壮丽的叙事曲一样属于标题性的音乐。” 1 叙事曲可以说是肖邦音乐形式中最完美、内容最丰富的作品。舒曼曾说: “ 密 兹凯维支的诗,刺激了肖邦创作了叙事曲” 2这其中的降 a 大调叙事曲就是与文 学诗歌,特别是将叙事诗这一体裁有机的结合,具有很强的标题性。它的每一个主 题叙述着不同的音乐形象。呈示部中第一个主题描绘出一对情侣之间诉说的情话; 第二个主题巧妙地描写出少女婀娜而风趣的魅力;第三个主题则表现了姑娘与小伙 的山盟海誓的情景。展开部和再现部均以呈示部主题变形后的坚强有力的形象来表 现音乐,加深了戏剧性因素。它的标题性充分的体现在将诗中的情节高度概括,并 用音乐语言来刻画故事情景,使音乐形象生动、具体化,从而揭示深刻的思想内涵。 无怪乎圣桑在谈到肖邦作品时曾这样评价:“肖邦的音乐永远是一副图画”。 3 4.2 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与浓厚的民族主义精神 浪漫主义音乐是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众多音乐家挣脱传统约束,获得自 由和表露个性精神的一种新的音乐风格,它注重强调个人的感情色彩,音乐家通过 发掘不同类型的音乐素材,来表现自己的思想情感。 肖邦把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钢琴创作,在音响色彩上他探索了一种新的音乐表 现方式。在他的创作中,一系列的半音音阶式的运用动摇了维也纳古典乐派确立的 1肖邦的创作.索洛甫嗟夫著.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沈旋陶辛等著.西方音乐史简编.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3索洛甫嗟夫著.肖邦的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试论肖邦降 a 大调叙事曲 18 自然音调性体系,而大量的六和弦、属七、减七、属九和弦的层出不穷的使用,则 大大地强化了和声色彩的功能,开辟出了典型的浪漫主义钢琴音乐语言。不仅如此, 他还对旋律、织体、装饰音等各方面进行大胆革新,从而丰富音乐表现力的需要。 肖邦的作品,既富有浪漫气息,又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精神,这与他所处的历史 环境息息相关。他的创作吸取了波兰民间音乐和民族文化的精华,将波兰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海绵城市建设施工履约保证金合同
- 高三试卷:江苏省常州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质量调研数学试题答案
- 二零二五年度水力发电机工程设计与心得总结合同
- 二零二五版地毯产品绿色家居定制化采购合同
- 2025版楼板浇注材料环保认证与检测合同
- 早期阅读课件
- 二零二五版船舶行业外包工安全培训及管理服务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钢结构预制构件生产与施工承包合同样本
- 二零二五年度会所装修工程合同范本指南
- 二零二五年度车辆维修配件供应合同
- 人民医院心血管外科临床技术操作规范2023版
-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 助理工程师考试试题以及答案
- 送东阳马生序
- 2017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A题
- 2023年专升本计算机题库含答案专升本计算机真题
- GB/T 1685-2008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在常温和高温下压缩应力松弛的测定
- GB/T 16674.1-2016六角法兰面螺栓小系列
- 固定资产清查工作报告
- 住宅项目景观工程施工策划(图文并茂)
- 怀念汪世清先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