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文摘要 陈寿三国志叙事过于简略,因此刘宋时期,裴松之奉旨为三国志作 注,“上搜旧闻,旁摭遗逸”,引书约二百四十五种,其中,弓l 别传三十三种。另 传作为杂传的一种,大约起于汉末,盛于魏晋。魏晋别传数量繁多,内容丰富, 但流失严重,佚文大多不完整。裴注所引别传,虽种类不多,但佚文大多首尾完 整,具有不可忽路的史学、文献学和传记文学价值,所以值 导认真清理和深入研 究。 本文除引言和附录外,正文主要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裴注概述。首先对裴松之生平著述作简单奔绍,接着锭确裴注体 例为“补阙、各异、惩妄、论辩”四个方面。 第二部分,裴注所引别传考论,主要是三国志裴注所引别传的条目考和 作者考。据本文另h 传定义,三国恚裴注所引别传共计三十三种。然后考论三 国志裴注所引别传的作者,可确定者有九人。 第三部分,裴注所引别传的艺术特点及价值分析。裴注所引别传的艺术特点 是:第一,人物描写个性化;第二,取材生活化、传奇化;第三。写入叙事的感 情化裴注所引别传的文学史价值,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史学向文学过渡的桥梁; 二是丰富了魏晋文坛。裴注所引别传的史料学价值突出表现在:裴注保存了大量 的珍贵史料,弥补了正史中传主生平资料之不足。 关键词:裴注;别传:价值 a b s t r a c t c h e n s h o un a r r a t e d c h r o n i c l e so ft h r e ek i n g d o m s t o ob r i e f l y , t h e r e f o r e , a tt h e l i n s o n gd y n a s t y , p e i s o n g z h im a d en o t e so f “c h r o n i c l e so ft h r e ek i n g d o m s w i t h t h e o r d e ro f h i sk i n g h ec o l l e c t e dt h eh i s t o r i c a la n e c d o t e s ,a n dp i c k e du pl o s e dn o t e s ”t h e b o o k st h a th eh a du s e dw e r ea p p r o x i m a t e l y2 4 5k i n d s ,a m o n go ft h eb o o k e s ,t h e b i e z h u a nw e r ea b o u t3 3k i n d s t h eb i e z h u a nw a so n ek i n do ft h ez a - z h u a n ,w h i c h p r o b a b l ye m e 唱e da tt h ee n do ft h eh a nd y n a s t y , a n dp r e v a i l e da tw e i - j i nt i m e s a t w j i - j i nt i m e s ,b i e z h u a nh a dm a n yk i n d s ,a n di t sc o n t e n ti sr i c h ,b u ti th a db e e nl o s e d s e r i o u s l y t h ep e i sb i e - z h u a nw e r en o tt o om a n y , b u tw h i c hh a db e e ns a v e dh a d i n t e g r a t e dc o n t e n t 1 kp e i s b i e z h u a nh a dg r e a tv a i u eo nh i s t o r y , l i t e r a t u r ea n d b i o g r a p h yl i t e r a t u r e ,s ow h i c hd e s e r v e ds t u d y i n gt h o r o u g h l y a p m f r o mp r e f a c ea n da d d e n d u m ,t h i sp a p e r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r e ep a r t s 1 h ef i r s tp a r to u t l i n e dp e i sn o t e s f i r s t l y , t h i st h e s i si n t r o d u c e dt h eb i o g r a p h yo f p e i s o n g z h i t h e nm a d ec l e a ro ft h ep e i sn o t ef r o m m a k e - u p 、s t u d - b y 、r e c t i f y 、 s t a t e m e n t 1 h es e c o n dp a r td i s c u s s e dt h eb i e - z h u a no f p e i sn o t e t h a tm a i n l ya b o u tt h ee n t r y a n da u t h o ro ft h ep e i n o t ei n c h r o n i c l e so ft h r e ek i n g d o m s 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 b i e - z h u a nd e f i n i t i o no f t h i sa r t i c l e ,t h eb i e - z h u a no f p e i sn o t ei n c h r o n i c l e so f t h r e e k i n g d o m s w e r e 3 3k i n d s t h e nt h ea u t h o ro f t h eb i e - z h u a nc o u l db ec o n f i r m e dt on i n e p e o p l e 1 h et h i r dp a r ta n a l y z e dt h e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a n dt h ev a l u eo f t h eb i e - z h u a no f p e i sn o t e t h ep e i sn o t ed i r e c t st h ea 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b i e - z h u a n , n a m e l y , t h e f i r s ti st h ec h a r a c t e rd e s c r i b e st h ei n d i v i d u a l i t y ;t h es e c o n d , m a t e r i a l sc o m ef r o ml i f e a n dl e g e n d ;t h et h i r di ss e n t i m e n t a li np e r s o nd e s c r i b e t h ev a l l l eo f b i e - z h u a no fp e i n o t ew e r e b r i d g ef r o mt h eh i s t o r yt ot h el i t e r a t u r e ,a n de n r i c h i n gt h ew e i - j i nl i t e r a r y a r e n a t h eb i e z h u a no fp e i sn o t eh a dg r e a tv a l u eo ft h eh i s t o r i c a ld a t as t u d y p e i s n o t e sp r e s e r v e dm a s s i v ep r e c i o u sh i s t o r i c a lm a t e r i a l , w h i c hm a d eu pt h em a t e r i a lo f h o s tb i o g r a p h y k e yw o r d s :p e i s o n g z 血i sn o t e b i e z h u a n ;v a l u e h i 关于学位论文独立完成和内容创新的声明 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住中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 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卉勺。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 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 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 ( 涉及保密内容酌学位论文在解窑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住获得者( 学位论文作者) 签名:蠲堑塑 2 00 7 年6 月6 曰 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 2 0 j 逸霪 口年;月6 1 日 引言 魏晋南北朝时期( 2 2 0 一5 8 9 ) ,除西晋短暂统一中国外,国家处于战乱纷飞、 政权更迭的分裂动荡状态。干宝在晋纪总论中将魏晋时期的社会思想风气概 括为:“学者以庄老为宗,而黜六经;谈者以虚薄为辩,而贱名检;行身者以放浊 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当官者以望空为高,而笑勤恪 其倚仗虚旷,依阿无心者,皆名重海内”o 。同时,佛道日渐繁盛,与之相关,鬼 神迷信也大肆流行。在社会动乱和思想意识领域相对自由的背景下,这一时期的 传记文学创作发生了很大的交化,从总的发展趋势而言,史传文学逐步下落,杂 体传记开始兴起o 。 对于史传之外的传记的分类,学术界历来有不同的意见。为了研究的方便, 本文采用陈兰村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的分类观念,根据传记文体的内容 和形式的不同,将古典传记做如下的分类 : 其一,史传,主要指纪传体正史中的人物传记,尤其是文学性较强的前四史 中的传记。 其二,杂传,主要指单独成书的类传,如列女传、高僧传等。 其三,专传,指一人一传,单独成书的中篇以上单人传记,如唐代慧立所著 慈恩三藏法师传。 其四,散传,指一人一传,但不单独成书,以单篇流行,或散见于各家文集 中的个人传记。散传包括传状、碑铭、自序等作品。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散传以“别 传”居多。别传,指正史和家谱以外的单篇个人传记,是指“传文分别于正传之 外”,“主于续事正传,搜遗重录”( 清王兆芳文体通释) 的传记 【清j 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三册全晋文 卷一百二十七,中华书局出版社1 9 5 8 年版,第2 1 9 2 页 关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传文学下落和杂体传记兴起”这一观点。目前的传记文学研究者有类似的看法 李祥年、韩兆琦、陈兰树,张新科等在其专著中都有论速。笔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史传文学的下落”, 是从总的发展趋势而言,并不完全否定这一时期史传的文学价值。故而对此现象要辩证地看待 陈兰村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 ,语文出版社1 9 9 9 年版,绪论第7 、8 页:第三章第1 4 4 页 1 “别传”作为一种确定的人物传记形式,最早产生于什么时间,现在已经很 难确定。后世所保存下来的别传作品,虽然有 李陵别传、东方朔别传等以 西汉人物为传主的别传作品,但其作者是否为西汉时人,尚是一个未知数。然而 据裴松之在三国志注中所引管辂别传,这是管辂的弟弟管辰所撰;而裴氏 注引孙资别传,且言“资之别传,出自其家”。这说明,最迟在曹魏年间,“别 传”作为一种特殊的人物传记形式已经产生,并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使用,这一点 大概是没有疑问的。o 魏晋时期是思想大解放的时代,文学创作逐渐走向自觉。在 此背景下,产生了大量的别传作品,据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钩沉三国志 注、后汉书注、世说新语注、水经注、文选注等古注和艺文类聚、 初学记、北堂书钞、太平御览等类书,共计1 8 4 种隋唐志未著录的别传 作品,其中大部分是魏晋时人作品。誊遗憾的是,晋末南北朝时期,随着士族的衰 落和庶族的兴起,士人不再热衷于品评人物,别传也就迅速衰落了 笔者有意于魏晋南北朝别传的具体研究,但因其数量繁多,故而选择裴松之 三国志注为研究范围,以 书后) ,载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八本,1 9 3 9 年9 月 伍野春:裴松之评传,南京大学出版杜2 0 0 2 年版,第2 3 3 页。 胡宝国:t 三国志,裴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刊,第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 0 0 1 年版 转引自陈健梅、伍野春:裴松之及其 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 ,2 0 0 4 年第2 期 3 其次,学者对裴注史料的态度问题。学界对这一问题的态度如下:一是针对 裴注史料庞杂繁芜和体例不纯进行批评,代表为:古代刘知几、陈振孙,今人李 晓明等 ;二是充分肯定裴注的史料价值,如古代的李慈铭、侯康等o 。 本文对待裴注史料的态度是:对裴注史料的庞杂繁芜和体例不纯应作辩证分 析。即:一是对裴注史料的史学价值、文献学价值和传记文学价值应给予充分的 肯定,这是重点;二是对裴注史料的庞杂繁芜应给予辩证地剔除。 本文以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裴注保存六朝文献之功的肯定和对裴注体例 不纯的批评为佐证,以充实自己的观点:裴注“或详或略,或有或无,亦颇为例不 纯。然网罗繁富,凡六朝旧籍,今所不传者,尚一一见其崖略;又多首尾完具, 不似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皆剪裁割裂之文。故考证之家,取材不竭, 转相引据者,反多于陈寿本书焉”o 。 第三,裴松之的史学思想 本文认同的观点是:伍野春认为,裴松之的史学思想体现在他对魏晋史学的 批判中,“实录”是裴松之史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裴松之批判魏晋史学的基本 原则。o 2 、裴松之及其三国志注的文献学研究 在裴松之及裴注的文献学研究领域,有三个主要问题值得注意,即:裴松之 的生卒年和受诏注三国志的具体时间的确切考订,三国志与裴注的字数统 计,裴注引书数目统计和具体研究。本文主要介绍与论文主题相关的两个问题及 其主要观点: 第一,裴松之的生卒年和受诏注 - - 国志的具体时间。除宋书裴松之 刘知几认为,裴松之“才短力微,不能自选喜聚异同,不加刊定,态其击难,坐长烦芜”( 史通补 注) 。陈振孙认为,裴注“鸠集传记,增广异文大抵本书固率略,而注又繁芜”( 直斋书录解题卷四“三 国志”条) 李晓明认为,裴松之政治思想的保守倾向导致“疾虚妄”的直书精神不彻底;反对神仙之学和神 秘主义的不彻底性导致妥协和自蹈覆辙;违背自己行文简洁的主张导致烦琐的倾向( 裴松之史学初论 ,华 中师范大学学报 1 9 9 0 年第4 期) 。 李慈铭认为“裴栓之注博采异闻,而多所折褒,在诸史注中为最普,洼家亦绝多此体”。( 越缦堂日记 咸丰己未二月韧三日) 。侯康认为,。陈承柞三国志 ,世称良史裴注尤博瞻可观”( 三国志补注续)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对裴注的论述见三国志 附文,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第1 4 7 4 页 伍野春:裴松之评传) ,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2 年版,第2 7 1 页 4 传载裴松之生于3 7 2 年,卒于4 5 1 年,享年8 0 岁外,陈健梅又考订了裴松之的 生卒年,认为裴松之生于晋海西公太和五年( 3 7 0 年) ,卒于宋元嘉二十六年( 4 4 9 年) o ;伍野春据裴松之上三国志注表中的线索“自就撰集,已垂期月”,认为 裴松之受诏注三国志的具体时间在宋文帝元嘉五年( 4 2 8 年) 。 第二,裴注引书数目统计和具体研究。裴注引书具有较高的文献学价值,所以 裴注引书的数量和书目的考证成了裴注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分歧最大的 问题。 、 首先,裴注引书的数量。据伍野春裴松之 引书辨析。文可知, 清代嘉庆以来,考证裴注引书和根据裴注引书编辑索引者已达1 9 家之多。由于研 究者没有确定完整的引书标准,研究成果的结果有多处重复,数量由1 4 0 余种至 2 5 5 种不等。 伍野春在文中提出了裴注引书的六条标准:引用了原文的才是引书;以全称 作为引书名;诗、赋、颂、表、书并入作者的文集,论、诛、铭作为独立的一种 书;仅注篇名者,以该书名作为引书名;被注释书与注释书分为两书;没有引用 书名或引用书名难以确定者,以引书不详处理。 伍野春根据引书的标准辨析出裴注引书计2 4 5 种,另有l l 则出处不详。其中, 裴注引杂传计7 0 部,并列出书目。本文认同伍野春的研究结果,并以此数据为研 究基础。 其次,裴注引书的具体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裴注引书中 的具体书目及其相关问题。如:已发表论文有:王炳庆的王沈( 魏书) 评析一 一 三国志) 裴注引书杂记,宋志英的王隐 引书辨析k 东方论坛 ,2 0 0 5 年第2 期。 王炳庆:王沈( 魏书) 评析三国志) 裴注弓l 书杂记。泉州师院学报 1 9 9 9 年第5 期。宋志英: 王隐晋书 初探) ,成都大学学报 ,2 0 0 2 年第2 期。刘治立:简析 裴松之注 ,文 献) 2 0 0 2 年第3 期吴鹏霄:三国志 裴注文学文献考论 。河南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2 0 0 4 年5 月。 5 3 、裴松之 三国志注的传记文学研究 目前,学术界对裴注的传记文学价值逐渐重视。从传记文学史专著来看,裴 注成为传记文学研究者不可多得的史料。如:陈兰村、张新科合著中国古典传 记论稿(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 9 9 1 年版) ,韩兆琦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史( 河 北教育出版社1 9 9 2 年版) ,李祥年汉魏六朝传记文学史稿( 复旦大学出版社1 9 9 5 年版) ,陈兰村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 语文出版社1 9 9 9 年版) ,张新科著 唐前史传文学研究( 西北大学出版社2 0 0 0 年版) ,这些专著在论述魏晋南北朝 杂体传记的艺术特点及价值时,裴注成为他们难以逾越的原始材料。 可见,裴注作为传记文学研究的重要史料这一定位已很明确。遗憾的是,以 传记文学研究为视角,对裴注进行专题研究的人很少。今所见已发表论文仅有李 伯勋的审视 裴注引书的史传文学价值,张新科的 所引杂 传述略。回吴鹏霄的 裴注文学文献考论的第五章“裴注杂传研究” 从裴注杂传的思想性和裴注杂传的艺术性两方面作了具体论述。口 显而易见,裴注的传记文学价值还有待深入研究。笔者发现,在裴注的具体 研究领域,对裴注所引别传的研究尚薄弱。本文将用文献学和传记文学的研究方 法,力求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对裴注所引别传作详细地个案研究,尽量在资 料上做到客观、准确,力求突现裴注所引别传的文学文献价值。 ( 一) 裴松之生平著述 一、裴注概述 裴松之( 3 7 2 4 5 1 年) ,字世期,河东闻喜( 今山西闻喜县) 人,出身于世家 大族。裴松之8 岁学完论语、毛诗,2 0 岁进入仕途。晋孝武帝时期任殿中将 军、员外散骑侍郎。晋安帝时期任吴兴故彰令、尚书祠部郎。东晋义熙十二年( 4 1 6 李伯勋:审视 裴注引书的史传文学价值,黄河科技大学学报 2 0 0 0 年第2 期。 张新科: 所引杂传述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2 0 0 3 年第5 期 吴鹏霄: 裴注文学文献考论 ,河南大学研究生硬士学位论文,2 0 0 4 年s 月 6 年) ,太尉刘裕领司州刺史,率军北伐,以松之为州主簿,攻克洛阳后,松之即在 洛阳任职。刘宋皇朝建立不久,即召回江南,任太子洗马,零陵内史、国子博士 等职。 宋文帝元嘉三年( 4 2 6 年) ,兼散骑常侍。宋文帝分遣十六人为大使,巡视各 州,松之赴湘州。他“广询治要,观察吏政,访求民隐,旌举操行,存问所疾, 礼俗得失,一依周典”,史称“松之甚得奉使之义,论者美之。”“转中书侍郎、司 冀二州大中正、封西乡侯。”元嘉五年( 4 2 8 年) 宋文帝下诏命裴松之“采三国异 同,以注陈寿国志。”裴松之悉心注史,完毕,将三国志注上呈文帝,宋文帝 赞赏“此为不朽矣。”此后,裴氏又先后担任永嘉太守、通直散骑常侍、南琅琊 太守。元嘉十四年致仕,任中散大夫、大中大夫,兼领国子博士。元嘉二十八年 ( 4 5 1 年) ,已届8 0 岁的裴松之奉命编撰本朝史,不幸与世长辞,未能如愿。 裴松之的一生著作很多,除 三匡志注外,还有晋纪、宋元嘉起居注、 裴氏家传、集注丧服经传和裴松之集等,遗憾的是,只有三国志注 留存至今,其它皆亡佚。 ( 二) 裴注体例 附文,中华书局1 9 8 2 年版,第1 4 7 3 页 关于裴注体例的论述。参见陈兰村主编:中国传记文学发展史 ,语文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1 1 8 页一1 2 2 页 7 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其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意有所论辩 自就撰集,已垂期月。写校始讫,谨封上呈 本文综合各家观点,认为裴注体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补阙。应书而未书的补上。如关于诸葛亮南和诸戎攻心为上的事情,三 国志诸葛亮传卷三十五本传中只简单地说“亮率众南征,其秋悉平。军资所 出,国以富饶”,如此简略,很难显现诸葛亮的民族政策。裴松之作注时,征引习 凿齿汉晋春秋中的一段文字,对诸葛亮南征戎族并七纵七擒西南少数民族首 领孟获,使其心服口服的史实详加补述: 汉晋春秋日: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所服,募生致之既得, 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 ”获对日:“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 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禽。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日: 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递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或以谏亮,亮 日:“若留外人,则当留兵,兵留则无所食,一不易也:加夷新伤破,父兄死丧,留外人 而无兵者,越成祸患,二不易也;叉夷累有废杀之罪,自嫌衅重,若留外人,终不相信, 三不易也;今吾欲使不留兵,不运粮,而纲纪粗定,夷汉粗安故耳” 这段材料的补录既能阐明诸葛亮采取沿边民族自治、搞好民族关系的有效政策, 也表明北伐前安定后方的工作是很成功的。 再如三国志钟会传附王弼传卷二十八:“弼好论儒道,辞才逸辩,注易 及老子,为尚书郎,年二十余卒。”传文十分简略。裴注则引何劭王弼传( 约 7 1 9 字) 详细记载了王弼一生的事迹,将传主的论道、性情、观点尤其是在哲学方 面的突出成就勾勒出来。 2 、备异。同一事记法不一;一并收入,以备异闻。即“或同说一事而辞有乖 杂,或出事本异,疑不能判,并皆抄内以备异闻。”如三国志王粲传附嵇康传 卷二十一本传简略,而当时有关嵇康临终之景及“嵇康与孙登事”说法不一。于 是,裴松之将孙盛的魏氏春秋、晋阳秋与 嵇康别传所载资料一并注出。 裴注引魏氏春秋日: s 康临刑自若,援琴而鼓,既而叹日:。雅音於是绝矣r 时人莫不哀之初,康采药 于汲郡共北山中,见隐者孙登康欲与之言,登默然不对逾时将去,康日:。先生竟无 言乎? 一登乃日:“子才多识寡,难乎免于今之世。及遭吕安事,为诗白责日:“欲寡其 过,谤议沸腾性不伤物。额致怨憎昔惭柳,今愧孙登内负宿心,外赧良朋” 裴注引嵇康别传日: 孙登谓康日:“君性烈而才倩,其能免乎? ”称康临终之言日:“袁孝尼尝从吾学广 陵散,吾每固之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 裴注引晋阳秋日: 康见孙登,登对之长啸,逾时不言康辞还,日:。先生竞无言乎? 登日:4 惜哉! 。 此处,裴松之只评不辩,在嵇康别传的引文后指出“与盛所记不同”,在 晋阳秋的引文后指出“此二书皆孙盛所述,而自为殊异如此。” 又如三国志吕布传卷七本传写吕布被杀: 遂生缚布,布日:“缚太急,小缓之”太祖日:。缚虎不得不急也布请日:“明公 所患不过于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忧明公将布,令布将骑,刘天下不足定也。太祖 有疑色刘备进日:“明公不见布之事丁建阳及董太师乎! ”太祖颔之布因指备日:。是 儿最叵信者”于是缢杀布 吕布究竟死于谁人之口,陈寿认为吕布被杀是刘备进谏之故。而当时另有说法, 裴松之一一征引以备异闻。裴氏引英雄记e l : 布谓太祖日:“布待诸将厚也,诸将临急,孝叛布耳。太祖日:f 卿背妻,爱诸将妇, 何以为厚? 布默然 裴氏引 献帝春秋日: 布问太祖:。明公何瘦? 太祖日:。君何以识孤? 。布日:。昔在洛,会温氏因” 太祖日:。然孤忘之矣所以瘦,恨不早相得故也布日:。齐桓舍射钩,使管仲相; 今使布竭股肱之力,为公前驱,可乎? ”布缚急,谓刘备日:。玄德,卿为坐客,我为执 虏,不能一言以相宽乎? 太祖笑日:“何不相语,而诉明使君乎? ”意欲活之,命使宽 绰主簿王妊趋进曰:。布,勃虏也其众近在外。不可宽也。太祖日:。本辙相缓,主 9 簿复不听,如之何? ” 裴松之将英雄记、献帝春秋中吕布之死的说法一并注出,有利于后人考证 辨析。 3 、惩妄。即“纰缪显然,言不附理,则随违矫正以惩其妄”。裴注坚持实录 精神,对曲笔妄记,不实之辞加以批判。如三国志文昭甄皇后传卷五载: 践阼之后,山阳公奉二女以嫔于魏,郭后、李、阴贵人并爱幸,后愈失恚,有怨言 帝大怒,二年六月,遣使赐死,葬于邱 而魏书却云: 有司奏建长秋宫,帝玺书迎后,诣行在所,后上袁日:。妾阉先代乏兴,所以飨国久 长,垂祚后嗣,无不由后妃焉故必审选其人,以兴内教今践阼之初,诚宜登进贤淑, 统理六宫妾自省愚陋,不任粢盛之事,加以寝痰,敢守微志。玺书三至而后三让, 言甚恳切时盛暑,帝欲须秋j 京乃更迎后会后疾遂笃,夏六月- r ,1 1 ,崩于邺帝哀痛 咨嗟,策赠皇后玺绶 裴氏对此提出己见: 臣松之以为春秋之义,内大恶讳,小恶不书文帝之不立甄氏,夏加杀害,事 有明审魏史若以为大恶邪,则宜隐而不言,若谓为小恶邪,则不应假为之辞,而崇鳞 虚文乃至于是,异乎所闻于旧史推此而言,其称卞、甄诸后言行之善,皆难以实论 陈氏厕落,良有以也 又如 三国志刘放传附孙资传卷十四注引 孙资别传载孙资事多则,且 多与本传相异,裴松之对此提出己见: 臣松之以为孙,刘于时号为专任,制断机密,政事无不综资,破赦托付之问,当 安危所断,而更依违其对,无有适莫受人素任,理岂得然? 案本传及诸书并云放、费 称赞曹爽,功召宣王,魏室之亡,祸基于此资乏刖传,出自其家,欲以是言掩其大失, 然恐负国之玷,终莫能磨也 4 、论辩。以按语形式评论陈寿原文得失。即“时事当否及寿之小失,颇以愚 意有所论辩”。 如三国志周瑜传卷五十四本传在写曹操准备攻打孙权,孙权手下将士 一味惧操,劝孙权投降,难独周瑜提出拒曹之计。裴松之对此有异议,他认为拒 曹之计当出于鲁肃,陈寿写周瑜而略鲁肃,实是夺了鲁肃之功。于是,他在注文 中写道: 臣松之以为建计轻曹公,实始鲁肃于时周瑜使鄱阳,肃劝权呼瑜,瑜使鄱阳还, 但与肃明同,故能共成大勋本传直云,权延见群下,问以计策,瑜摆拨众人之议,独 言抗拒之计,了不云肃先有谋,殆为攘肃之善也 又如三国志武帝纪卷一载建安五年官渡之战以前,曹操“兵不满万, 伤者十二三”,裴松之在注文中辩日: 臣松之以为魏武初起兵,已有众五千,自后百战百胜,败者十二三而已矣但一破 黄巾,受降卒三十余万,余所吞并,不可悉纪;虽征战损伤,未应如此之少也夫结营 相守,异于摧锋决战本纪云:。绍众十余万,屯营东西数十里4 魏太祖虽机变无方, 略不世出,安有以数千之兵,而得逾时相抗者哉? 以理而言,窃谓不然绍为屯数十里, 公能分营与相当,此兵不得甚少,一也绍若有十倍之众,理应当悉力围守,使出入断 绝,而公饺徐晃等击其运车,公又自出击淳于琼等,扬旌往还,曾无抵阁,明绍力不能 制,是不得甚少,二也诸书皆云公坑绍众八万,或云七万夫八万人奔散,非八千人 所能缚,而绍之大众皆拱手就戮,何缘力能制之? 是不得甚少,三也将记述者欲以少 见奇,非其实录也按钟繇传云:。公与绍相持,繇为司隶,送马二千余匹以给军。本 纪覆世语并云公时有骑六百余匹。鬈马为安在哉? 裴松之又在三国志苟或传卷十中针对荀或之言“十万之众”,迸一步论证“官 渡之役非兵不满万”。其注文为: 臣松之以为于时徐州来平,兖州又叛,而云十万之众,虽是抑抗之言,要非寡弱之 称益知官渡之殷,不得云兵不满万也 由此可见裴松之注史态度之严谨。 裴松之倾注大量心血搜集材料,增益三国恚正文,而且以审慎的态度分 析各种意见的得失,批评当时的非实录倾向。更可贵的是,裴注引文大多首尾完 备,因而保存了大量的原始资料,为我们研究别传提供了史料。 二、裴注所引别传考论 ( 一) 裴注所引别传条目考 1 、裴注所引别传种类考 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著录三国志注引别传二十四家,分别为o : 荀或别传,荀勖别传郑玄别传、邴原别传,程晓别传,孙资别传嵇喜为康传,昊质 别传、潘尼别传,潘岳别传、刘赓别传郭泰剐传、卢谌别传、谢鲲为乐广传任嘏别 传、钟会为其母传( 又生母传) ,何劭为王弼传、华佗别传、赵云别传、费韩别传、孙惠 别传、陆机顾谭传、虞翻别传、机云剐传 本文对章宗源的结论提出质疑。依别传定义,我们对裴注所引别传的种类进 行了梳理,结论是:裴注所引别传包括3 2 个传主,其中直接以“别传”名篇的作 品有2 2 种,直接以“传”名篇的作品有1 1 种,所以,裴注所引别传共3 3 种。具 体篇目为: 以“别传”名篇的别传有2 2 种: 郑玄别传( 2 则) 、荀或别传( 3 刖) ,荀勖别传( 1 刖) 、邴原别传( 1 则) 程晓别传( 1 则) 孙资别传( 6 则) ,曹志别传( 1 则k 嵇康别传( 1 则) 吴质别传( 1 则) 潘尼别传( 1 则) 潘岳别传( 1 则) 刘赓别传( 4 则) 卢谌剐传( 1 则) ,任嘏别传( 1 则) 华佗列传( 3 刖k 管辂别传( 1 9 则) 赵云别传( 5 则k 费棒别传( 5 则) 孙惠别传( 1 则) 、虞翻别传( 3 则) 机云别传( 1 则) 、诸葛恪别传( 1 刖) 以“传”名篇的别传有1 1 种: 曹瞒传( 1 9 则) 平原祢衡传( 1 则) 荀榘传( 1 刺) ,王弼传( 2 则) 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二十五史补编) 本,中华书局1 9 5 5 年版,第8 7 页 1 2 嵇康传( 1 则) 郭林宗传( 2 则) 乐广传( 1 则) 、辛宪英传( 1 则) 钟会母传( 2 则) 、郑玄待( 1 则 ,顾谭传( 1 则) 其中,篇名后括号内为佚文条数,具体见附录“三国志裴注所引别传佚文一览 表”。 2 、裴注所引别传篇名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一个人会有两种或更多的别传流传,同一别传在流传过程 中,也会出现不止一个的篇名。接下来我们就对裴注所引别传的篇名做简要辨析。 第一,有关郑玄的别传有两种:郑玄别传和郑玄传。其中裴注引郑 玄别传两则,引郑玄传一则。这里值得考证的是郑玄传是否为后汉 书郑玄本传。我们来看 三国志孙乾传卷三十八注引郑玄传: 郑玄传云:玄荐乾于州乾被辟命,玄所举也 我们再看后汉书郑玄本传,不难发现,二者并无文字上的重合。我们另 搜检四库全书,发现今存郑玄别传佚文中没有此则。故而可以判断,裴注 所引郑玄传非后汉书郑玄本传,亦非郑玄别传,当为另一种有关郑玄 的别传作品。 第二,有关嵇康的别传,裴注引两种,分别是嵇康传,嵇康别传。除此 之外,文选注另有孙绰撰 嵇中散传。 第三,管辰 管辂传又被称作管辂别传。三国志管辂传卷二十九 注引管辂别传管辰之言,管辰因为其兄管辂才高命短,遭遇不幸,以致史书 无名而深为不满,所以写了管辂传,以代兄传名。隋书经籍恚著录“管 辰撰管辂传三卷”。裴松之将管辰管辂传弓f 作管辂别传,故而,管辰 管辂传又被称作管辂别传。下文作者考不再赘述。 第四,郭林宗传与郭林宗别传、郭泰别传。三国志卫臻传卷二 十二注引郭林宗传共两则,其中一则为: 兹弱冠与同郡圈文生俱称盛德林宗与二人共至市,子许买物,随价雠直,文生訾 呵,减价乃取林宗日:。子许少欲,文生多情,此二人非徒兄弟,乃父子也”后文生 以秽货见损,兹以烈节垂名 后世在征引此则佚文时,其篇名有两种: 其一,郭林宗传。如郝氏续后汉书卷三十九注,将其称作郭林宗传。 子史精华卷一百二十七注,将其称作“魏志卫臻传注郭林宗传”。 其二,郭林宗别传。如天中记品藻卷二十七,将其称作林宗别传。 三国志王昶传卷二十七注引郭林宗传的另- - n 佚文为: 叔优季道幼少之时,闻林宗有知人之鏊。共往侯之,请问才行所宜,以白处业 林宗笑日:“卿二人皆二千石才也,虽然,叔优当以仕宦显,季道宜以经术进,若违才易 务,亦不至也”叔优等从其言叔优至北中郎将,季道代郡太守 后世在征引此则佚文时,其篇名仍为郭林宗传。 另有太平御览职官部卷二百四十一引郭泰别传日: 王叔优问才之所宜,泰日:“当以武官显叔优后至北中郎将7 此则与三国志王昶传卷二十七注引郭林宗传佚文说的是同一件事, 但文字表述有异,不能据此认为裴注引郭林宗传就是郭泰别传此则佚文 的底本。 本文又搜检了其他有关郭泰的别传佚文,发现世说新语注引郭泰别传 和郭林宗别传两种;太平御览经史图书纲目亦著录郭泰别传和郭林 宗别传两种。由此可推测,有关郭泰的别传似有两种,且各自的作者不详。我 们从各自的佚文分析这一推测是否正确。 世说新语德行第三条注引郭泰别传一则: 薛拳祖同之,泰日:“奉高之器,譬诸沉滥,虽清易挹也 余嘉锡笺疏:程炎震云:“扎当依范书黄宪传作魂。嘉锡案:此出郭 泰别传,见后汉书黄宪传注及御览四百四十六。 我们再来看太平御览有关这则佚文的记载,太平御览人事部品藻 余嘉锡笺疏:世说新语笺琉 ,中华书局1 9 8 3 年版,第6 页 1 4 中卷四百四十六引郭泰别传日: 泰字林宗,少游汝南,先过袁闳,不宿而退,往从黄宪,累日方还或同林宗林 宗日:奉高之器,譬诸沉溢,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之陂,澄之不清,挠之不 浊,不可量也。 又太平御览人事部知人下卷四百四十四引郭林宗别传日: 郭泰字林宗,入颍川则友陈元礼,至陈留则结符伟明,至外黄则亲韩子助,过蒲亭 则师仇季智,止学舍则收魏德功,现耕者则拔茅季伟,皆为名士至汝南,见袁闺不宿 而去,从黄宪三日乃去过新蔡,薛魁问之日:足下见袁奉高不宿而去,从黄叔度乃弥 日,何也? 奏日:奉高之流,虽清而易挹;叔度汪汪,若千顷之波,澄之不清,挠之不 浊,难测量也 不难看出,太平御览所引郭泰别传、 郭林宗别传与世说新语注 在同说一件事情,且文字表述极为相似。但从本文搜检的其他有关郭泰的别传佚 文看,郭泰别传与郭林宗别传再无重合、相似之处。故而,可以说,在现 存的别传佚文中,存在两种有关郭泰的别传,即郭泰别传和 郭林宗别传。 而裴注所引郭林宗传亦可称郭林宗别传,其他书中所引佚文均以各自篇名 为准,本文不再进行考证。 第五,何劭王弼传、荀粲传又被称作 王弼别传、苟粲别传。具体 论述见下文作者考。 ( 二) 裴注所引别传作者考 魏晋这一时期人物别传的作者大多皆不可考,大约因别传多出自民间,后世 引录者重其事有“别”于正史,遂载之以备异闻,而于作者则略而不录了。国所以, 今所见别传可确定其作者的很少。据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可知,今所见作 者可确定者为:嵇喜为康、钟会为母、谢鲲为乐广、何劭为王弼、杨孚为董卓、 曹毗为杜兰香、袁宏为山涛。具体到三国志裴注所引别传的作者,本文的论 。李样年;汉魏六朝传记文学史稿 复旦大学出版杜1 9 9 5 年,第1 4 2 页 1 5 述如下。 1 、嵇喜作嵇康传 三国志魏书王粲传附嵇康传注、文选养生论注,皆引嵇喜为嵇 康传,其佚文同。三国志王粲传附嵇康传卷二十一注引嵇喜为嵇康传日: 家世儒学,少有鸺才,旷迈不群,高亮任性,不修名誉,宽简有大量学不师授, 博洽多阉,长而好老、庄之业,恬静无欲性好服食,尝采御上药善属文论,弹琴永 诗,自足于怀抱之中以为神仙者,禀之自然,j 积学所致至于导养得理,以尽性命, 若安期,彭祖之伦,- q - 以善求而得也;著养生篇知自厚者所以丧其所生,其求益者必 失其性,超然独达,遂放世事,纵意于尘埃之表撰录上古以来圣贤、隐逸、遁心、遗 名者,集为传赞,自混沌至于管宁,凡百一十有九人,盖求之于宇宙之内,而发之乎千 栽之外者臭故世人莫得而名焉 文选养生论卷五十三注引嵇喜嵇康传e l : 康性好服食,常采御上药以为神仙禀之自然,非积学所致至于导养得理,以尽 性命,若安期、彭祖之伦,可以善求而得也著养生篇 故知嵇喜作嵇康传。另,裴注又引嵇康别传- - 贝j j ,其作者是否为嵇喜,尚有 待考辨。我们来看三国志王粲传附嵇康传卷二十一注引嵇康别传的佚文: 孙登谓康日:。君性烈而才倩,其能免乎? ”称康临终之言日:。袁孝尼尝从吾学广 陵散吾每圄之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 。 再以 文选思旧赋卷十六注引嵇康别传的佚文佐证: 临终曰:。袁尼尝从吾学广陵散,吾每靳固之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l 。 又,文选五君咏嵇中散卷二十一注引嵇康别传日: 康美音气,好容色,龙章风姿,天质自然 从三国志和文选两书注引情况分析,嵇康别传的作者不是嵇喜, 其作者不详。 另,文选五君咏嵇中散卷二十一注引孙绰 嵇中散传日: 1 6 嵇康作养生论,入洛,京师谓之神人向子期难之,不得屈 综合以上史料可知,有关嵇康的别传共有三种,即:嵇喜 嵇康传、佚名嵇 康别传和孙绰 嵇中散传。 2 、吴人作曹瞒传 三国志武帝纪卷一注引: 吴人作曾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停之叔父太祖于 悖为从父兄弟。 章宗源隋书经籍志考证载“曹瞒传一卷,不著录”。他认为吴人所作 曹瞒传语皆质直,不为魏讳,故世说注、文选注所引皆称操名,惟魏 志注多称太祖,自系裴松之所改,非吴人原本。o 又,姚振宗三国艺文志中认为曹瞒传为“被山”所作:“案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福建省莆田市某校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题
- 单元考点必刷卷 (一)(含答案)我上学啦 2025-2026学年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 高升专考试题及答案
- 校园体育文化特征主要包括
- 批判现实主义绘画课件
- 93阅兵精神主题班会学习阅兵精神争做时代少年
- 2025年多媒体电脑超声诊断仪项目发展计划
- 2025年保育师考试面试真题及答案
- 2025年入学拼音考试题目及答案
- 慢性乙肝肝炎课件
- 防高处坠落-物体打击专项施工方案
- 数据文化与我国时空大数据的发展
- 2021年中国华电集团公司组织架构和部门职能
- 现代生物技术教学课件
- 教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第7节通过透镜看世界ppt课件
- 20-100t桥式行车拆除施工方案32
- 大洁王枪水MSDS
- 国标法兰尺寸对照表
- 德国DVGW543标准
- 安全生产资金投入计划
- 四川建筑工程测量放线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