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清时期福建海岛经济初探.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清时期福建海岛经济初探.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清时期福建海岛经济初探.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清时期福建海岛经济初探.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清时期福建海岛经济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明清时期福建海岛经济初探.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2 q q 盟1 2专业虫国直岱史 所呈交的论文( 论文题目:明清时期福建海岛经济初探) 是我个人在 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 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本人了解福建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 定,即:学校有权保留送交的学位论文并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学 校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 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 保密的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盐盛指导教师签避 签名目期z 1 2 :! :堑 福建师范大学林榕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福建海岛的开发始于唐、宋,发展与繁荣却是在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福建沿海 的客观形势、朝廷的海疆政策,给处于海防战略位置的福建海岛带来了极大的机遇 与挑战。自宋以后福建人口增多,耕地不足,失去土地的百姓向海岛移民,海岛农 业从维持生存的粮食作物种植,到追求价值效应的经济作物,因地制宣地发展生产。 垦荒使海岛农作物产量上升,对生态环境却产生负面效应。渔业是海岛的支柱产业, 该时期渔业生产由近海捕捞向远洋捕捞发展,人工养殖业多方位发展,养殖前期的 租赁业与后期的加工业的相继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出现。 明清时期,盐税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加大,盐业生产受到高度重视。明中后期,出 现盐额折米、盐课折银等盐政改革,促进制盐技术的提高与盐业的发展。但随着私 盐生产与销售的泛滥,清后期官营盐业开始滑坡。海岛造船业与海上运输贸易在明 清海禁政策与地方经济的矛盾中曲折前进,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文章通过探讨 明清时期福建海岛的经济开发,从中总结经验教训,祈望对我国当前开发利用海洋 资源提供可资参照的历史借鉴。 关键词明清时期;福建海岛;经济 福建师范大学林榕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f u j l a ni s l a n db e g a nf r o mt a n ga n ds o n gd y n a s t i e s , b n tt h e p r o s p e r i t ya c t u a l l yw a sd u r i n gt h e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t i m e f u j i a nc o a s to b j e c t i v e s i t u a t i o na n dt h ec o a s t a ld e f e n s ep o l i c yi nt h e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t i m eb r o u g h tt h e e n o r m o u sc h a l l e n g ea n do p p o r t u n i t yt of u j i 蛆i s l a n d ;s o n gd y n a s t yl a t e r , t h en m b e ro f f u j l a np o p u l a t i o nh a di n c r e a s e da n dt h e r ew a ss h o r t a g eo ff a r m l a n d p e o p l ew h ol o s tl a n d s t a r t e dm o v i n gt oi s l a n d ,s o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a lc r o p st h e r ed e v e l o p e df r o mg r a i nc r o p st o c a s he r o p s t h e 倒c i i l 删y i e l db e g a na s c e n d i n gb e c a n s co fr e c i a m a t i o n , b u tt h e n e g a t i v e e f f e c tw h i c h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e n c o u n t e r e db r e a c ha l s o a p p e a r e d f i s h i n gi st h ep i l l a ri n d u s t r yo fi s l a n d t h i st i m ef i s h i n gp r o d u c t i o nd e v e l o p e d f r o mi n s h o r et od e e p - s e a , a n dt h ea r t i f i c i a lc u l t i v a t i o no fi s l a n dd e v e l o p e di nm a n y w a y s l e a s e h o l di n d u s t r y a n dp r o c e s si n d n s t r ye m e r g e d , w h i c hp r o m o t e dt h es l o w e m e r g e n c eo fc a p i t a l i s ms e e d si ns o m ed e g r e e s a l t t a xp r o p o r t i o ne n l a r g e da n ds a l t i n d u s t r yw a sv a l u e dd u r i n g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 d u r i n gt h em i da n dl a t em i n g d y n a s t y ,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h a dn oa l t e r n a t i v et os t a r tr e f o r m i n gm o n o p o l ys a l ti n d u s t r y t h e r e f o r mo fs a l ti n d u s 仃yp o f i c ya n dt e c h n i q u ei m p r o v e m e n tp r o m o t e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s a l t i n d u s t r y a l o n gw i t hi l l e g a ls a l tp r o d u c t i o na n ds a l e sb e i n gi nf l o o d , o f f i c i a l s a l t i n d u s t r ys t a r t e dt od e c l i n ei n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w i t ht h es e r i o u sl i m i t a t i o no fb a no n m a r i t i m et r a d es e v e r e l yi nt h e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t i m e ,t h ei s l a n ds h i p b u i l d i n g i n d u s t r ya n dt h e m a r i t i m e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t r a d et w i s t e d ,b u td e m o n s t r a t e dt e n a c i o u s v i t a l i t y t h i s a r t i c l e p l a n st o s u mi i pe x p e r i e n c ea n dl e s s o nt h t o n g hs t u d y i n gt h e e c o n o m i c a ld e v e l o p m e n to ff u j i a ni s l a n di nt h e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t i m e ,i no r d e r t op r o v i d et h em o d e lt oc u r r e n td e v e l o p m e n to fm a r i n er e s o u r c ef o ro u rc o u n t r y k e y w o r d sm i n ga n dq i n gd y n a s t i e s ;f u j i a ni s l a n d :e c o n o m y 福建师范大学林榕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文摘 福建海岛开发始于唐、宋,发展与繁荣却是在明清时期。明清时期福建沿海的 客观形势、朝廷的海疆政策,给处于海防战略地理位置的福建海岛带来了极大的机 遇与挑战。全文从四个方面阐述福建海岛经济在明清时期的曲折发展,分别为:海 岛农业、海洋渔业与海盐业、造船业与海运业、海上私人贸易。 第一章,海岛农业部分:主要讲述对海岛农业有利的农业政策、农业基本状况、 农业生产的轮作制与水利兴修以及农业生产发展给海岛社会带来的影响。 自宋以后福建人口增多,耕地不足,失去土地的百姓向海岛移民,掀起了海岛 地开发的序幕。海岛农业从维持生存的粮食作物种植,到追求价值效应的经济作 物。在这一过程中,岛民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大力垦荒,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生产。 大规模的垦荒不仅使海岛得到充分开发、农产量上升,也使农民与市场的联系逐步 加强,海岛农业的商品化进程开始缓慢发展,但是这种商品化的发展程度较低,无 法与大陆沿海地区发达的商品性农业进行横向比较纵向来看,福建海岛农业比开 发初期的宋元时期有相当程度的进步,尤其是在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然而无序过 度的开发也给海岛的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负面效应明清时期海岛农业生产与土地 开发留下了宝贵的经验教训,值得后世深思借鉴。 第二章,海岛渔业及盐业:渔业部分主要讲述该时期海岛渔业向海洋经济发展 所表现出的两大趋势,即近海捕捞向远洋捕捞发展和天然捕捞向人工养殖发展;盐 业部分主要讲述海岛盐业的状况,并逐一分析影响海盐生产的因素。 靠海吃海,渔业是海岛的支柱产业,当近海渔业资源不足,渔民为求生存冲破 政策阻力往深海寻找渔业资源,则成为必然趋势。航海技术的提高与捕捞技术的创 新为海岛渔民远洋捕捞提供了条件;而海禁却使这种发展步履艰难,面对禁令, 部分渔民则选择了退守滩涂,拓展出人工海水养殖业的道路,间接促进了养殖前期 的租赁业与养殖后期的加工业的相继出现,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海岛商品经济的发展 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出现 明清时期,盐税收入在税收总额中的比重加大,盐业生产受到高度重视。明中 后期,官府迫于无奈开始盐业改革,盐额折米、盐课折银,盐政改革促进制盐技术 的提高与盐业的发展但随着私盐生产与销售的泛滥,清中期官营盐场开始滑坡, 福建师范大学林榕硕士学位论文 盐产额锐减。后期贩海服贾者增多,盐丁减少,丘坎渐坏,进一步加剧了盐业的衰 退。总的来说,明清时期的福建海岛盐业受到负面因素的影响较多,包括地理位置、 潮汛气象、自然灾害以及当时的政局、统治者政策等等,但是该时期制盐技术的革 新与传播对海盐业还是起到了一定正面的促进作用 j 第三章,海岛造船业与海运业:福建沿海岛屿拥有多种类型的港口、海湾,特 殊的自然地理环境为造船业与航运业发展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该部分主 要讲述官营造船业和民营造船业的发展及其存在问题、海岛的港口资源、航线以及 传统海运向近代海运的缓慢过渡。 福船名闻天下,福建造船业在明初进入一个高峰后,很快随海禁力度的加强而 举步维艰,但由于海岛的地理条件,造船业与岛民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海岛的民营 造船业在夹缝中顽强生存,至清初在厦门岛设军工造船厂之后,造船业在海岛开始 发展、繁荣起来。与官营造船业相比,民营造船业不仅在海岛的建造历史更为悠久, 而且生命力更为顽强。 福建沿海岛屿拥有多种类型的港口、海湾,明清时期众多航线的开辟,令海岛 航运业具备了优越的客观条件,使之成为中国东南重要的海上贸易集散地。部分岛 民成为航船上的水手,航运业中的雇佣关系已经普遍存在,该时期福建海岛海上航 运业已经开始缓慢地向近代航运业方向过渡。 第四章,海上私人贸易:该部分讲述的是明清时期福建海岛私人海上贸易的曲 折发展,并结合福建地区的大米贸易来了解海岛的大米来源。 海岛土地贫瘠,岛民只能以海为田,大多数选择了渔盐为生,但随着商品经济 的发展,贸易成为谋生的主要手段之一,渔盐所得与贸易相比毕竟有限,同时海岛 粮食普遍不足,经济作物生产需要交换,贸易在岛民生活中比重日益加大。但是明 清都以海禁为主基调,明初实行海禁,企图以官方朝贡贸易作为海外贸易的唯一渠 道,私人海上贸易备受压制与摧残,但仍以各种形式与封建政权抗争,在夹缝中艰 难生存。明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形势的变化,曾经盛极一时的 官方朝贡贸易趋于衰落,同时,私人海上贸易在封建政权的高压下非但没有消亡, 反而日益发展壮大,终于迫使明朝政府部分开放海禁。自此私人海上贸易迅猛崛起, 代替朝贡贸易成为明代对外贸易的主流。清朝统治者在统一台湾后,通过在福建设 立海关来控制管理海上贸易。虽然在大米运输贸易上采取奖励措施以鼓励大米进口j 并适当放宽了岛岸间的大米贸易运输,从而满足福建地区的大米需求、充实东南海 福建师范大学林榕硕士学位论文 岛地区米谷不足的局面,稳定处于开发高潮的海岛社会但是,从开界之后屡次对 海上贸易施以限制,例如海船的规制、南洋禁航令、出海港口的缩小、出海人员的 出洋时间限制、海关的严查、强加以台运的任务等等,这些对正处于上升阶段的海 上私人贸易无不是沉重的打击。该时期福建海岛私人海上贸易的发展道路极其曲折, 但是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 纵观明清时期福建海岛的经济状况,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明清时期,在人口、 土地的压力下,民间与官方共同努力开发福建海岛,出现海岛开发、发展的高潮; 2 福建海岛海洋经济的潜质为明清海疆政策所压制,但海洋产业在经济规律的驱动 下仍有波浪式的曲折发展;3 各海岛之间受客观条件的制约,产业发展不平衡;海 岛的地理位置有利于发展海洋经济,海岛的自然条件又制约了经济的发展;如何发 挥有利条件,转化不利因素,这是海岛经济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明清统治者对发 展海洋经济缺乏清醒的认识,显然没有完成这一历史使命研究明清时期福建海岛 的经济开发,总结其中经验教训,祈望对我国当前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管理海岛与 维护海域主权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第1 章绪论 第1 章绪论 1 。1 课题背景 福建地处我国东南沿海,属湿润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海岸线曲折绵长, 其长度占全国的1 5 ,达3 0 5 1 千米,仅次于广东而居全国第二位,曲折率1 :5 7 , 居全国首位。福建海域面积达到1 3 。6 万平方千米,比陆地面积大1 2 ,是东海与 南海的过渡海区。同时也是亚洲东部南北交通要道,是中国距离东南亚、西亚、东 非和大洋洲最近的海区之一。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总数达1 4 0 4 个,岛岸线仅次于浙、 粤,居全国第三位。其中面积在一平方公里以上的7 8 个,较大的岛屿有平潭岛、东 山岛、金门岛、厦门岛等进入2 1 世纪以来,国际问关于海域问题的争议日趋激烈。 近年来我国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 域使用管理法等法规,中国的海域主权问题显得格外引人注目。2 0 0 3 年伊始,日 本方面以“租借”钓鱼岛方式再次侵害我国海域主权。中国政府在严正交涉时指出: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国对钓鱼诸岛及 其附近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 是坚定不移的。此外,台独分子一意孤行,两岸分治的企图昭然若揭。台湾岛与福 建有着难以割舍的五缘乡情,却只能隔海相望。2 1 世纪是海洋的世纪,中国海域, 尤其是东南海域拥有丰富资源,也必然是“多事之地”。现实的挑战、未来的展望都 告诉我们,必须重视海岛!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的发展与变迁必然关系到其它各个方面的发展变 化。因此,关注海岛必先研究海岛经济开发,对海岛的经济发展变迁过程有所了解, 才能对海岛的社会和文化发展进程有清晰、准确的认识。福建海岛因其地理位置的 缘故,明清两代皆处于海防前线,经历了多次战火的洗礼,且深受明清两代海禁之 苦,但岛民们顽强不屈地在战火后重建他们的家园。在海禁的束缚中向海洋发展。 这一时期,海岛的农业、渔业、盐业、海上贸易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从传统的自然 经济向近代商品经济过渡,海洋渔业、海运业、海上贸易等海洋经济产业在海岛经 济中占主导地位,并有显著的发展。本文以明清时期( 1 3 6 8 1 9 1 1 ) 的福建海岛经济 为研究对象。鉴于资料所限,。研究时段重点放在t 3 6 8 1 8 4 0 年的社会性质尚未转变 福建师范大学林榕硕士学位论文 的封建社会末期。因列岛发展类型众多、情况繁杂,适宜专题研究。因此,本文仅 以福建四大海岛,即平潭、东山、金门、厦门为主要研究对象,【1 l 试图探讨海岛在 经济开发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为我国当前开发利用海洋资源提供历史借鉴。 1 2 学术回顾 关于明清经济转型期自咐会经济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研究的重点,已出版的 论著有冯柳堂的中国历代民食政策史( 商务印书馆,1 9 3 4 年) 、秦佩珩的明清 社会经济史论稿( 中州古籍出版社,1 9 8 4 年) 、傅衣凌的明清社会经济变迁论 ( 人民出版社,1 9 8 9 年) 、李龙潜的明清经济史(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 9 8 5 年) 、姜守鹏的明清社会经济结构(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9 2 年) 、林金树等 的中国明代经济史( 人民出版社,1 9 9 4 年) 、毛佩琦的中国社会通史明史卷 ( 山西教育出版社,1 9 9 6 年) 、谢国桢的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上中下三册( 福 建人民出版社,1 9 8 0 - - 1 9 8 1 年) 、方行的中国封建经济论稿( 商务印书馆,2 0 0 4 年) 、李剑农的中国古代经济史稿第三卷宋元明部分( 武汉大学出版社,2 5 年) 等,此外还有许多文章论及明清社会经济,这些论著与文章或从总体上或从局 部把握了明清社会与经济所达到的新水平,但这些通史或论稿中论及海岛经济开发 的都极少。 而区域研究也是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关于福建地区经济与社会的学术研 究,已出版的专著有朱维于的福建史稿( 福建教育出版社,1 9 8 5 年、1 9 8 6 年) 、 厦门大学历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室编著的福建经济发展简史( 厦门大学 出版社,1 9 8 9 年) 、唐文基的福建古代经济史( 福建教育出版社,1 9 9 5 年) 、林 祥瑞与刘祖陛主编的福建简史( 国际华文出版社,2 0 0 4 年) 等,这些专著按朝 代跨度对福建地区经济的开发与发展作了整体的概述,论述明清的篇幅较多,但涉 及海岛开发的内容则甚少。此外,张瑞尧与陆增荣主编的福建地区经济( 福建人 民出版社,1 9 8 6 年) 一书按区域对福建各个地区的经济开发进行了综述,其中对各 个海岛均有详细地阐述,并附有图表以便更为直观地了解,但该书时间定位于现当 代 对福建海岛进行专题论述的著作有,谢重光、杨彦杰、汪毅夫合著的金门史 f 1 i 金门岛尚未统一,但明清时期尚属福建省,故列入:覆门建国后建堤,今为半岛,但明清时期仍为海岛。故 列入, 第1 章绪论 稿( 鹭江出版社,1 9 9 9 年) ,陈孔立的厦门史话( i - - 海人民出版社,1 9 7 9 年) 等,前者从各个角度对金门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使读 者能够从各个方面对金门进行把握;后者则分重点专题对厦门的历史进行论述,方 便读者把握厦门历史上一些重点的历史事件。这两部著作对本课题的研究具有十分 重要的研究参考价值。 关于海洋经济与海岛开发发展的专著有黄公勉、杨金森的中国历史海洋经济 地理( 海洋出版社,1 9 8 5 年) 、李长久、王佩莲的富饶的祖国海岛( 海洋出版 社,1 9 8 8 年) 、张瑞尧主编的福建海岛经济概貌( 福建省地图出版社,1 9 8 9 年) 、 杨国桢主编的 ,卷三赋税考,。盐法”,台湾文献丛刊第8 0 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1 9 6 0 年,第4 0 页。 h f 清】李修卿、琳昂纂,饶安鼎修:【牵隆】福清县志,卷四民赋志,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2 0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0 年,第1 0 5 - 1 0 6 页。 吲冯柳堂:中国历代民食政策史,卷下,二十三,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3 4 年,第1 6 0 页。 嘲【清】林馄蟥:金门志,卷十五风俗记,“耕渔”,台湾文献丛刊第8 0 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 1 9 6 0 年,第3 9 4 页 p 1 【清】李修卿、林昂纂,饶安鼎修:i 乾隆】福清县志卷四民赋恚,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2 0 ,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0 年,第1 1 6 页。 第2 章因地制宜的明清福建海岛农业 豁免税粮2 4 两8 钱4 分。清前期,在上述多项的鼓励和减免政策下,大量荒田得到 了开垦,其中平潭在雍正九年( 公元1 7 3 1 年) 、雍正十三年( 公元1 7 3 5 年) 以及乾 隆十二年( 公元1 7 4 7 年) ,先后报垦田园共2 0 2 顷4 6 亩2 分5 厘,乾隆二十九年( 公 元1 7 6 4 年) 平潭各岛屿的民户又开垦了6 顷7 8 亩7 分的田园。【l 】 此外,因福建海岛土地基本属于硗确之地,不适宜耕作,加上濒海之地潮来则 一望汪洋,潮落即尽成斥卤。阁因此,“水田稀少,所耕皆硗确山园二且常苦旱歉 登”,【3 】故志载:“濒海之邑,耕四而渔六”,1 4 1 而此田又多为“海田( 其地滨海咸卤, 内无泉水,外无淡潮,雨瞬时若,则所收亦多;旬月不雨,则弥望皆赤地,其田为 下) ”。1 5 故清代允许“各省地,其不可以种植五毅之处,则不妨种他物以取利”, 1 6 1 提倡不适宜种植五毅之地改为生产经济作物,以弥补农业生产的不足。 2 - 2 海岛农业生产状况 福建海岛四面临海,临海处尽为斥卤,岛内则多为硗确之地,土壤贫瘠,这种 自然条件严重影响到农业生产,适合农业耕种的田地寥寥可数。然而,智慧的岛民 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利用海洋与陆地的过渡带来围海造田,经过祖祖辈辈的辛勤劳 动,代代相传,竞也能将沧海变为桑田。与此同时,政策的支持间接地给予了岛民 更多的选择。福建粮食生产原本就不足以应付大量人口的需求,而海岛极为不利的 自然条件更是严重约束了粮食作物的生产。极为重视粮食生产的明清两代统治者, 在面临福建粮食无法自给自足的情况下,意识到农业生产能够以另一种方式继续, 因而鼓励不宜种植五毅的土地可以种植经济作物以作弥补,这也就为岛民种植经济 型作物提供了政策支持。而种植经济作物能够获得更大利益则是驱使岛民种植的根 本原因。 f l l 黄履思等纂修:i 民国】平潭县志k 卷十赋税志,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意辑2 0 1 ,上海 上海书店 出版杜2 0 0 0 年,第6 2 4 页 唧黄履思等纂修:限国l 平潭县志 ,卷二纬候志。中局地方恚集成:福建府县意辑2 0 ,上海,上梅书店 出版社,2 0 0 0 年,第5 2 6 页 哪【清1 林煽蟥:金门志,卷十五风俗记,“耕渔”,台湾文献丛刊第帅种,台北c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 1 9 6 0 年,第3 9 4 页 1 4 【清】郭赓武,黄任纂,怀荫布修;【乾隆】泉州府志 t 卷二十风俗,引侠名温陵旧事) ,中国地方志集成: 福建府县志辑2 2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0 年,第4 8 7 页 四【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福建,引漳浦志,载谢固桢选编、牛建强等授勘: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 编,下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第2 4 7 页。 嘲冯柳堂:中国历代民食政策史,卷下,二十一。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3 4 年,第1 4 9 页 福建师范大学林榕硕士学位论文 2 2 1 因地制宜的生产模式 漳浦志中对土地类型按其土壤性质和水利条件分为以下五等:“邑之田,名 白沙地,比它邑独硗瘠,故科粮稍减。而田之等有五:一日洋田;( 平旷沃衍,水泉 常满,先得水者为上,用人力转致者次之。) 一日山田;( 依山靠崖,地多瘠薄,有 水泉者,其田亦中。无水泉者为下。又有坑垅之田,不忧早而忧水,其田下上。) 一 日洲田;( 填筑而成,地多肥美,然对有崩决之患。得淡水者,其田上中。近海潮者, 中中。) 一日埭田;( 筑堤障湖,内引淡水,以资灌溉,然时有修筑之费,且天时久 旱,水亦成卤,其田中中。) 一日海田:( 其地滨海咸卤,内无泉水,外无淡潮,雨 畅时若,则所收亦多;旬月不雨,则弥望皆赤地,其田为下。) ”【1 j 而我们所说的利 用海陆过渡带的农业生产,即以围海筑田为主要形式的海岛耕地开发。结合上述材 料,邵指后两种,埭田、海田。 海岛可供开发的土地有限,且贫瘠硗确,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因此岛民只能围 海筑堤,向海要田,其土地形式也就是上文所提的两种,其中以埭田为主。所谓埭 田即“海蠕地并海为堰,凿沟渠、陡门,外捍潮汐,内蓄泄山水,则谓之埭田。”【2 】 埭田的开垦首先必须在滩涂上筑堤修坝,使其与咸卤的海潮隔离,并修凿沟渠、陡 门,凿渠以便引淡水洗涤土壤中的盐份,修陡门以供排涝,并在坝内种植耐盐植物 进一步降低盐份,直至数年后洗尽土壤中的盐份后方能种植适宜的农作物,而这一 过程则必须经过十几年甚至数十年的几经改良。而在此之前,亦可蓄水养殖鱼虾, 发展海水养殖业,充分发挥其作用。先开发的埭田在经过十几年的改良后,洗盐去 卤,逐渐化斥卤为膏腴,而海民又进一步将堤外的海田开为埭田,渐次开发,逐步 扩大埭田的数目向海要田,故埭又有内外之分。其中较好的埭田多处内埭中,“岁岁 禾稻丰熟,冠于浯上”,“盖内埭闪在一傍,子海水潮汐之道不相妨碍;且上承宋洋 有源之水,四时浔注,故遂化斥卤为膏腴。”相比之下,处外埭的埭田或因霪雨时山 水从内冲出而毁,或因上流绝无活水注下,受海潮朝夕浸啮而田土咸味不变,因此 位于外埭的埭田所收曾不足当内埭之一二。【3 】 埭田的开发始于唐宋,经过数百年祖祖辈辈的精耕细作后,至明清时期福建海 1 1 l 【清】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福建,引漳浦志载谢国桢选编、牛建强等校勘;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 编,下册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第2 4 7 页 m 【清】吴裕仁纂修:t 【嘉庆1 惠安县志,卷五田土水利,中田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r 2 6 ,上海;上海书 店出版社,2 1 3 0 0 年,第1 6 页 3 1 【清l 林煜蟥;金门志。卷二分域略,”港埭,附录”。台湾文献丛刊第8 0 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 印,1 9 6 0 年,第1 8 页 第2 章因地制宜的明清福建海岛农业 岛埭田的垦殖在原有基础上不断向外扩展,围垦港湾滩涂。厦门岛,围海筑堤,新 埭、高林埭、陈处埭、薛鹅埭、莲坂埭、浦东埭、曾埭、陈蟓等处的围筑令厦门岛 新增了多处可供开垦埭田的土地。1 1 l 金门岛,南宋时埭田主要分布在后浦、古宁头、 金山湾这三个地方,但到后来这些埭田大都渐渐荒废,只有后浦埭被继承下来,但 是即便如此,据许氏族谱记载,至明末清初,后浦许氏的埭田仍有百顷之多。【2 1 东 山岛,仅靠铜山城附近就筑有铜钵埭、康尾埭、港西埭等三处,三埭围筑起的埭田 应不在少数。【3 】此外,这一时期还有许多对港埭进行改进的提议,其中卢若腾在后 浦埭议中提议将外埭改为海堰,既可巩固内壤,令内埭埭田岁岁禾稻丰熟,而外 埭又能鱼虾蛏蛤滋生无穷,这一提议的施行必能提高农业产量,且充分发展了渔业, 可谓一举两得。这种修堰促农业的做法在 民国 平潭县志中也略有记载:位于 土库村东南的土库堰以及在大墩区至风村东北的至风埔,其中至凤塥更有砌石为渠, 渠长二十余丈,通往君山水源,附近田园皆赖以灌溉。1 4 】 经过数百年的改良开发,这种因地制宜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相当成熟,加上长 期的精耕细作,至明清时期,先前开辟出的埭田己洗尽斥卤化为可耕种的良田,而 岛民进一步向海要田,使该时期的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最显著的就是田 赋的相对增多。平潭在清前中后三期的海田与渔课的征银基本维持在三于两以上, 而据乾隆十一年( 公元1 7 4 6 年) 的记载显示,田赋的征银超过了渔课,比例达到 1 6 :1 。1 5 】 2 2 2 海岛农业生产的特色 明清时期福建海岛农业生产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一,引进新的作物品种并扩 大生产。海岛土地硗确,其中可治田种谷者甚少。如平潭只有城郭少数水田可以供 种水稻,“种稻者十之一二”1 6 l ;湄洲岛,土产豆麦、山芋,禾田甚少;金门“三 1 1 1 【清】周凯:厦门志 ,卷二分域略,。塘埭”,台湾文献丛刊第9 5 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1 9 6 1 年,第4 1 页 栩引自谢重光,杨彦杰、汪毅夫:金门史稿,厦门:鹭江出版杜,1 9 9 9 年,第1 2 7 页 唧【清1 陈振藻纂:【乾隆馋4 山志 。卷二建置恚,。池塘”,中犀地方恚集成:福建府县恚 t 3 l ,上海:上海 书店出版社,2 0 0 0 年,第3 2 8 页。 h 黄履思等篓修:【民国】平潭县志,卷五水利志,。堰”,i 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恚辑2 0 ) ,上海;上 海书店出版社,2 0 0 0 年,第5 8 9 页 嘲黄履思等纂惨:【民国】平潭县志 ,卷十赋税志,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2 0 ) ,上海;上海书店 出版社,2 0 0 0 年,第6 2 3 - 6 2 5 页。 阿【请1 李修卿、转昂纂,饶安鼎嫠:【乾隆】福清县志k 海坛总图考,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 ,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杜2 0 0 0 年,第3 3 页 福建师范大学林榕硕士学位论文 里水田不及十顷”i t 】;厦门可耕之地也仅有禾山,但禾山地质不平衡1 2 j ;铜山及长 门附近海岛则多以山芋为主【3 】。因此多种植麦栗黍稷菽等旱作作物,且产量不丰, 更甚者“问有不知稻毅之味”。一遇大旱之年,粮食歉收,大规模饥荒就会出现。直 至明万历年间番薯的引进,海岛农业始发生重大变革。番薯,亦称地瓜。据郑得潇 番薯序云:“万历中年,同人有贾於吕宋者。密截其蔓置小盎中,归而种之, 即敷荣蕃植。”1 4 】番薯喜温暖多光,且耐干旱,因此原产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能 够适应海岛恶劣的农业生态环境种植。史载:“其初入闽时,值闽饥,得是而人足 一岁。其种也,不与五谷争地,凡瘠卤沙岗皆可以长,粪治之则加大,天雨根益奋 满,即大旱、不粪治,亦不失径寸围。”1 5 1 此外,何镜山也对其给予极高的评价:“不 需天泽,不冀人工,能守困者也;不争肥壤,能守让者也;无根而生,久不枯萎, 能守气者也:佐五谷,能助仁者也;可以粉,可以酒,可祭,可宾,能助礼者也; 茎叶皆无可弃,其直甚轻,其饱易充,能助俭者也;耄耆食之,不患哽噎,能养老 者也;童孺食之,止其啼,能慈幼者也;行道、鬻乞之人食之,能平等者也;下至 鸡犬,能及物者也:其于士君子也,以代匮焉,所以固其瘫;以广施焉,所以助其 惠:而诸德备矣”。嗍因此,在番薯引进之后,福建海岛基本上都以此为主要的粮食 作物进行生产,如金门,“无水田,不宜稻,故遍地皆种地瓜,终岁勤劳,所望祗 此。若年岁丰登,仅供一年之食,其粉较他处尤良”【7 】;如平潭,“民食皆赖是, 物获后,多切为片,晒干藏之,亦有抽为丝一为一,碾为粉者叫8 】;如厦门,“田 不足于耕,近山者率种番薯”【9 】;如东山,万历初年( 1 5 7 3 1 5 7 8 ) ,铜山水寨把总 张万纪出巡南澳,从外国船上获得甘薯,交张塘村民试种成功,为东山有甘薯作物 ( 1 1l 清】万友正纂修:【乾隆】马巷厅恚 ,卷十二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4 ,上海:上海书店出 驻社,2 0 0 0 年,第4 4 4 页。 嘲厦门市修志局纂修:【民国】厦门市志,卷十七实业志,“农业概述”,中国地方志嶷成:福建府县志辑3 ,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0 年,第3 8 3 页。 m 【清】朱正元:福建沿海图说,“铜山附近海岛表”,光绪壬寅四月上海聚珍板印,第3 9 页。 1 4 】郑得潇:番薯序,载吴锡璜纂、林学增修:( 【民国】同安县志,卷十一物产,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 县志辑4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0 年,第8 2 页 四【清1 周亮工:闽小纪,卷三,。番薯”,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 9 8 2 年,第5 1 页 1 q 黄叔礅:台海使槎录,卷三赤嵌笔谈,台湾文献丛刊第4 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1 9 5 7 年, 第5 8 页。 研【清1 辑煨嫫:金门志,卷二分域略,。物货“,台湾文献丛刊第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1 9 6 0 年,第3 0 页。 御黄履思等纂修:【民国1 平潭县志,卷十一物产志,“毅之属”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2 0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0 年,第6 2 7 页。备注;原文部分字迹模糊,故以一代替,后文尚有字亦如此。 哪【清】周凯:厦门志,卷十五风俗记,“俗尚”,台湾文献丛刊第9 5 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1 9 6 1 年:第6 4 4 页。 第2 章因地制宜的明清福建海岛农业 之始。【1 】 继番薯的引进之后,康熙初年,落花生也随之引入海岛农业种植。落花生,又 名长生果。据福清县志记载:“( 落花生) 出外国,昔年无之。康熙初年 僧隐元往扶桑,觅种寄回。州2 j 史载:“性宜沙地,且耐水淹,数日不死”1 3 1 ,可 见,落花生同番薯一样,也是耐干旱作物,适宜在砂质土壤中栽培,故落花生成为 海岛所种植的农作物中继番薯之后又一主要的粮食作物。福建诸海岛除了种植番薯 外,占据第二位的农作物就是落花生。如金门,地瓜而外,唯花生弱多【4 】;如平潭, 除了城郭少数水田供种水稻外,麦、番薯、落花生为三大土产,其中番薯与落花生 的种植占全部耕地面积近八成,而大小麦面积也达万亩以上,为稻米的三倍多。阁 如东山,物产综其大宗者,在陆则为花生、番薯。 其二,海岛果类经济作物的种植倍具特色。海岛土壤多以砂质土壤为主,土质 呈强酸性,肥沃力不足,降雨量也不充足,这就决定海岛绝大地区的农业生产只能 以旱作为主,加上海岛风烈,不大适宜果树的种植,但少数岛屿的果类经济作物的 种植还是相当有特色。金门,风烈,凡果不花,惟桃、柑二种能结实,然种者寥寥, 但是出自下坑乡的甘蔗却极为甘脆殊胜。1 6 】厦门,果类主要生产龙眼和奈子这两种 作物,各乡皆有,其中吴园、榜园更有美国种,皮带红色、味香而甘,而柯厝果园 所产的樱色梨也极为特色,而甘蔗只供人消渴,糖蔗则鲜少种植,桃、李、柑桔、 荔枝、香蕉就更稀少了。用果类生产种类较为丰富的当数平潭,平潭的果类生产较 金门要多,出产香橼、柚、橘、桃、李、柿、石榴、寮、银杏、葡萄、蕉、莲、瓜 等等,就种类而言就超出了金厦两岛嘲此外,三都也盛产晚熟荔枝、龙眼等水果, 历史上曾把三都黄湾的荔枝作为盛景加以赞誉。宁德县恚载:“黄湾昔多荔,熟 哪东山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东山县志,大事记,北京:中华书局,1 9 9 4 年。第1 0 页。 翻【清】李修卿、林昂纂,饶安鼎修:【乾隆1 福清县志) ,卷二地舆恚,。土产果之属”,中国地方志集成t 福建 府县志辑2 0 ,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0 年,第7 7 页。 1 3 1 【清1 檀萃:滇海虞衡志,卷十,载谢盈桢选编、牛建强等校勘t 明代社会经济史料选编 ,上册。福州t 福建人民出版社2 0 0 4 年,第2 6 页 4 1 刘敬纂,左树夔修:【民国】金门县恚 ,卷五物产,仲田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恚辑2 8 ,上海;上海书店 出版社,2 0 0 0 年,第5 1 3 页。 吼黄履恩等纂修:【民国1 平嚣县恚l 。卷十七实业恚,中国地方志集成t 福建府县志辑2 0 ) ,上海;上海书店 出版社,2 0 0 0 年,第6 7 3 页。 闸刘敬纂。左树薨修:f 民国】金门县志 ,卷五物产,中田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者辑蕊,上海:上海书店 出版社,2 0 0 0 年,第5 1 4 页。 i 可厦门市修志局纂修;【民盈】厦门市志 ,卷十物产志,“概述”,中田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3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0 年,第1 7 6 页。 哪黄履思等纂罄:【民国1 平潭县志。卷十一物产恚,。果之属”,中蜀地方衷集成;福建府县志辑瑚 ,上海: 上簿书店出版社,2 0 0 0 年,第6 2 8 页 福建师范大学林榕硕士学位论文 时万树含丹,清香满馥”。 2 2 3 农业生产的轮作制与水利兴修 明清时期岛民对农作物的耕作都采取了适宜的技术,以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 其中以轮作制最受欢迎,“凡麦收空隙,可再种他物。”【1 】如厦门,“谷类分春秋两季, 间有早种大小麦,十一月下种,翌年四月收获,种梁取穗作帚,番薯为副食品,终 年播种甚伙。”【2 】如金门,番薯种植春夏秋三季皆可,而金门农民往往于每年农历四 月,开始播种薯苗,农历七月即可收成,但多在农历九月方才大量挖掘,待将大块 番薯全数挖出后,比较小的仍然留在园中待过年前方才挖出食用,接下来,对收获 后的园地重新整理,以待十月中旬起开始种植大小麦,充分利用地利。据平潭县 志记载,平潭农民采用了两种轮作制:一种是“凡圜于初夏种番薯,获后须俟, 次年仲春改种花生,秋冬之交再种小麦或豆,第三年方可再种番薯,否则不能生长, 殆亦地质使然耳”【3 】,另一种是“( 平潭) 稻田甚少,山坡沙埔大率种薯或花生之属, 稍腴则先种小麦,获后再下薯种,次年先种黄豆,再种花生,两载四易种,地利可 谓尽矣。”【4 l 两种轮作制种植的先后及季节有所不同,但总的来讲都是充分利用地利, 既能增加单一农产品的收获量,又能在一年中收获不同的农产品,关键是能保护地 利,可谓一举多得。 海岛水利兴修的目的有蓄水灌溉抗旱及防潮双重任务。海岛淡水资源缺乏,早 在宋元时期就开创了许多针对农田的灌溉技术,其中以凿井灌溉最为普遍,即在田 头地尾挖井,汲取地下水灌溉、改良土壤。至明清时期仍然有许多地方使用这一方 法来灌溉农田。如金门“岛地斥卤而瘠又无陂塘可以灌注,但于陇头凿井立石 为桔槔以灌之。务农者,最劳力习苦。”嘲又如厦门,“水田稀少,所耕多硗确山园, 无坡塘、江湖可以溉注。但于陇头凿井,立石为桔槔以灌之”【6 j 这种灌溉方式属于 海岛农耕史的一个显著特色,大多数的福建海岛农田灌溉都选择了这种方式。但如 f 1 】【明】末应星:天工开物,卷上,“乃粒第一麦工”,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 0 0 4 年,第3 9 页 1 习厦门市修志局纂修:【民国】厦门市志,卷十物产志,“概述”,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3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社,2 0 0 0 年,第1 7 6 页。 f 3 l 黄履思等纂修:【民国】平潭县志 ,卷十一物产志,“果之属“,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志辑2 0 ) ,上海; 上海书店出版杜,2 0 0 0 年,第6 2 8 页 1 4 】黄履思等纂修:【民国1 平潭县志,卷二十一礼倍志,中国地方志集成:福建府县虑辑2 0 ,上海t 上海书 店出版社,2 0 0 0 年,第6 9 6 6 9 7 页 嘲【清】林煜螨:金门志,卷十五风俗记,“耕渔”,台湾文献丛刊第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 1 9 6 0 年,第3 9 4 页。 【q 【清】周凯:厦门志,卷十五风俗记,“俗尚”,台湾文献丛刊第9 5 种,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印,1 9 6 1 年,第6 4 4 页 第2 章园地制宣的明清福建海岛农业 平潭等淡水资源相对丰富的海岛,在选择上述灌溉方式的同时,更通过利用自然淡 水资源兴修人工水库的方式来灌溉农田,据平潭县志记载:除了龙目井和和尚 井之外,还兴修了陂塘壑沟堰等多种水利设施,如牛尾陂、大池、三斗塘、尼姑池, 尚安池、镫火壑、洪武沟、万历沟、土库堰、至风坝等,加起来平潭岛的农田大多 数都得到了灌溉。海岛兴修水利的另一个重点就是要筑堤防潮,抵御海洋灾害韵侵 袭。这项水利兴修在海岛尤为重要,因此在海岛方恚中记载尤多。从现存的记载中 看,明清时期民间修筑已经超过了官修,如平潭在明清时期共修筑了1 4 道海堤,其 中明确记载由民间筹资修筑的达十道海堤,分别是天山美海堤、跨海海堤、仙宫下 海堤、渔塘洋海堤、东氓洋海堤、苍霞垅洋海堤、斗垣海堤、务里海堤、北厝海堤, 西蟒海堤。1 1 】由于有了水利建设来拒潮蓄淡,改良土壤,调节旱涝,农业生产才真 正有了发展的可能。但是,沿海水利工程投资浩大,成本高,且建筑难度很大。因 此,及至清后期,仍然有许多滨海滩涂尚未围垦。 2 3 发展农业生产对海岛社会的影响 随着田地数量的增多,新作物的引进与经济作物的种植,农业生产开始突破自 给自足的范围,向以交换为目的方向逐渐转变,农民同市场的联系逐步加强,促进 市墟兴盛起来。东山岛上的铜山城,早在建城初始就在演武亭外架搭草寮以轮列市 肆而云集商贾。万历三十三年( 公元1 6 0 5 年) ,在此基础上兴建墟场,进而形成了 演武亭市。另又在城内东西南北各设街市,如南市、西市、北门市、石鼓街市、湾 仔头市等。而随着商品经济发展程度的提高,康熙二十九年( 公元1 6 9 0 年) ,铜山 市场改建为街坊,修建商店6 7 家,经营日杂、柴炭、粮食等商品。康熙三十七年( 公 元1 6 9 8 年) 设置西埔墟。乾隆年问( 1 7 3 6 1 7 9 5 ) 在铜山城附近又增设多处墟集作 为人们买卖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