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目前,写作学界关于应用文的研究主要是从应用文的语言、体例、模式以及发展 史方面来进行,缺乏对拥有大量应用文作品作家的研究。本论文在古代应用文源流和 发展的脉络下,对写作了大量应用文的作家苏轼的应用文进行解读,分析归纳其应用 文的特点,并通过他在自己的应用文中关于对应用文理论的表述的分析,总结出苏轼 的应用文理论。苏轼应用文的理论在唐宋时期为应用文的繁荣做出了很大贡献,并与 唐宋八大家为整体的唐宋应用文理论对后代的应用文理论在应用文概念的确立、应用 文性质、应用文美感以及应用文作者论等理论方面有较大的影响。苏轼的应用文为现 代的应用文理论研究以及应用文的撰写提供了一些依据,并指出了对应用文理论一些 新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苏轼应用文作品解读写作理论 a b s t r a c t a tt h i ss t a g e ,t h ec o n t e m p o r a r yr e s e a r c ho fp r a c t i c a lw r i t i n gp a y sm u c ha t t e n t i o nt o r e s e a r c h i n go fl a n g u a g e s ,s t y l e s ,m o d e sa n dh i s t o r yo fp r a c t i c a lw r i t i n g ,w h i c hc a u s et o i g n o r et h e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w r i t e r sw i t hal a r g en u m b e ro f p r a c t i c a lw r i t i n gw o r k st h a th e l p t og i v eu st h eg u i l do f p r a c t i c a lw r i t i n g ,t h es u b j e c to f t h i st h e s i si sa b o u tt h ea n c i e n tf a m o u s w r i t e rs us h i sp r a c t i c a lw r i t i n gw o r k s ,o nt h eb a s eo ft h ek n o w l e d g ea b o u tt h es o u r c ea n d h i s t o r i c a lc o u r s eo fa n c i e n tp r a c t i c a lw r i t i n g ,t h et h e s i sd r a w so u t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o fs u s h i sp r a c t i c a lw r i t i n gw o r k sa n df i n do u ts us h i so p i n i o n so fp r a c t i c a lw r i t i n g sa p p l i c a t i v e t h e o r yt h r o u g ha n a l y z i n gh i sp r a c t i c a lw r i t i n gw o r k sa n dh i sa r g u m e n to fp r a c t i c a lw r i t i n g s us h i sp r a c t i c a lw r i t i n gt h e o r yh a sm a d eag r e a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p r o s p e r i t yo ft h e p r a c t i c a lw r i t i n gi nt a n ga n ds o n gd y n a s t y ,a n dh a sm u c hi n f l u e n c eo r lt h et h e o r i e so f p r a c t i c a lw r i t i n gi nt a n ga n ds o n gd y n a s t y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 t a n g s o n g8 , - f a m o u s w r i t e r s , w h i c hi n c l u d e st h et h e o r yo ft h en a t u r eo fp r a c t i c a lw r i t i n g ,t h et h e o r yo ft h ea e s t h e t i c f e e l i n go f p r a c t i c a lw r i t i n ga n da u t h o r st h e o r y e t c s oi ti sm e a n i n g f u lt h a ts us h i sp r a c t i c a l w r i t i n gh a so f f e r e ds o m eb a s e sf o rr e s e a r c ho fo u rm o d e mt h e o r yo fu n i l ) ,a n dc o h e r e n c e i n w r i t i n go f a p p l i c a t i o na n dt h ew r i t i n go f p r a c t i c a lw r i t i n ga n dp o i n t e do u tt ou s i n gs o m en e w s t u d y i n go f t h e o r yo f u n i t ya n dc o h e r e n c ei nw r i t i n gd i r e c t i o n k e yw o r d s :s us h i p r a c t i c a lw r i t i n g t h e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o ft h ew o r k s w r i t i n gt h e o r y 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硕士学位论文,苏轼应用文研究是本人在指导 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 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 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燃盔三月幽 长春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长春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版权 j 使用规定”,同意长春理工大学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的复印 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长春理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 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 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j 6 ;氆拿遥殳月墨兰2 日 第一章绪论 写作,尤其是应用写作,在我们的生活中应用越来越广泛,应用文、应用文写作 与人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及社会发展都密不可分,成为每一个现代人必备的 基本素质和能力,如何写好应用文、用好应用文是我们研究的重点。现在学术界对写 作的理论研究越来越深入,但目前的写作学界对于文学作品以外的文章的名称的界定 一直存在着分歧,是“应用文”还是“实用文”,是“应用文写作”还是“实用文写 作”,看法都不尽统一。目前出版的关于应用文研究的书籍和论文主要是从应用文的 语言、体例、模式上来进行分析,对应用文理论的研究不是很多,也欠深入、系统。 应用文在我国古代就已经存在,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一些学者对应用文以及应用 文理论的研究是从其不同的发展阶段来进行的,如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稳定期、 变革期等,还有一些学者对应用文专著进行了研究,如对曹丕的典论论文、王 充的论衡、刘勰的文心雕龙的研究都比较深入,对后世以及现代的应用文研 究提供了一些很好的参考。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笔者却发现到目前为止,学术界 对创作了大量优秀应用文作品的作家的应用文理论进行个体分析的文章较少。笔者试 图从某一位作家的应用文作品入手来分析其应用文理论,以及对当时和后代的影响。 唐宋八大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文学成就很高,在他们的作品中很多文学作品 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被后世认为名篇佳作,但他们文章中的一些应用类的文章以及 一些写作理论的贡献与其文学作品相比较,前者常常被后世所忽视。据郭预衡主编的 唐宋八大家散文总集不完全统计,应用文占总集的8 5 ,文体有8 0 余个之多,他 们每人都有文本创新,每个人对文章理论都提出他们自己的一些见解,其古文成就主 要表现在应用文方面。“唐宋古文运动”的领袖之一苏轼是一位在诗、词、文、赋以 及文学理论方面均有较高成就的作家,也有相当数量的应用文章。我们可以从对苏轼 的应用文作品进行分析来印证苏轼的应用文理论,以此掌握当时的应用文发展趋势及 影响。目前对苏轼的研究已经形成一个较系统的学派“苏学”,主要是对诗、词 以及思想、哲学观、文艺观等方面的研究,近二十年来才开始重视对苏文进行研究。 对苏文的研究主要是从文章的美学角度、文章理论及四六文方面来分析,从苏轼应用 文及应用文理论分析的学者微乎其微。笔者选取了苏轼应用文作为研究对象,在苏轼 写作的应用文基础上,对苏轼的应用文理论从概念、特点、性质、规律、美感等方面 进行分析,并分析其对当时应用文的发展及作用的影响,力求揭示其在中国应用文写 作理论发展史上的意义。 1 1 国内外研究现状 i i i 国内研究现状 目前,我国对苏轼的研究已经形成了“苏学”,对苏轼诗、词、文、赋以及生平、 思想、哲学观、文艺观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关于苏轼的诗、词研究的学者和论文数量 较多。近年来,对苏轼文章进行研究的学者增加,论文和著作和以前相比也有较大的 增长,这些研究主要从文章学的角度对苏轼散文的特征及艺术方面来进行研究。苏轼 散文包含的方面很多,如:与其政治生活密切联系谈史议政的论文,包括奏议、进策、 史论等;艺术成就最高的叙事纪游类散文;还有书札、题记、序跋等杂文。一些研究 者从美学的角度着眼,认为东坡散文平易自然,流畅委婉,长于议论,精于思辨,善 于将人生哲学的妙谛融入散文之中,形成其无穷的哲理思辨色彩和独有的艺术生命。 刘乃昌认为苏轼以扎实的功力和奔放的才情,发展了欧阳修平易等舒缓的文风,为散 文创作丌拓了新天地。冷成金先生和周楚汉先生则对苏轼的文章理论从不同的方面来 论述,提出了“以古人为事,文合于道,文能达是,文理自然,文以体用为本,词义 兼美”的观点,以及从整体上对苏轼文艺本原论、创作论、艺术风格论等进行分析。 还有一部分学者对苏轼的四六文以及唐宋古文运动等方面做了一些研究。对苏轼应用 文方面,尤其在应用文理论方面的分析较缺乏,能查阅到的资料不多,仅在周楚汉先 生的唐宋八大家文章论中提及到一小部分。 1 i 2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苏轼的研究较少,主要是同本的汉学家对苏轼进行研究,学者有佐藤一郎、 斋藤币谦、吉井和夫、池泽滋子等,但是对苏轼应用文的研究却微乎其微,在他们的 一些著作中有部分关于苏轼文章的论述:佐藤一郎的中国文章论认为,北宋古文 运动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柳开,石介起着先驱者的作用;第二阶段有欧阳修强 有力的指导,迎来了古文的发展期;第三阶段由苏轼、王安石、曾巩确立了古文的霸 权地位,取得了古文运动最后胜利。佐藤- - g 肯定了苏轼石北宋古文运动最后胜利的 领袖。另一汉学家斋藤正谦的拙堂文话说:“庐陵出焉,而古文大兴;眉山出焉, 而时文一变。二家之于文,可谓犄角之功矣。”欧阳修使古文大兴,苏轼使时文一变, 他们的“犄角”之功同样重大。美籍华人唐凯林、萨进德等也有关于苏轼的论文。由 此可见,国外仅从古文运动这个方面对苏轼进行评价,对我们研究苏轼应用文借鉴作 用不是很大。 1 2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 2 1 研究目的 本论文通过对苏轼文章的阅读,梳理苏轼的应用文文章,并从应用文的角度进行 解读。通过对苏轼应用文的解读与分析,对苏轼应用文进行分类并归纳苏轼应用文的 特点及在应用文理论方面的论述,通过与同时期其他作家的比较,总结苏轼应用文的 理论,以及在唐宋时期对应用文发展的影响和后代应用文的影响。 1 2 2 研究意义 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目前的研究系统只是对各个发展时期及专著的研究,对有较 多应用文作品作家应用文的研究,特别是对其创作实践和理论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 从苏轼的应用文作品中研究其理论意义,发掘其对当时应用文写作的影响及对后代应 用文、应用文写作的影响,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 第二章我国古代应用文理论 应用文发展到今天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理论、特点和一些固定的模式,我们应当关 注应用文的发展历程,对古代应用文作品进行研究,来指导我们现在应用文的使用和 研究。 2 1 应用文的源流和发展 从我国古代应用文以及应用写作的源流看,应用文历史悠久,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在刘壮的论中国古代应用文写作理论的形成、刘敏的我国应用写作的源流和发 展、李道荣的中国写作学发展概论、刘锡庆的中国写作理论史等书中都指 出了,我国的应用文萌芽于先秦时期的殷商和战国,发展于秦汉和南北朝,成熟于唐 宋,至明、清,应用文体呈现出相对稳定状态,且每个时期的应用文都具有不同的发 展状况和特点。 2 1 1 应用文体萌芽时期殷商、战国时期 我国最早的应用文应当算做是甲骨文书。这种甲骨文书产生于3 0 0 0 余年前的殷商 时期。“甲骨”,是“h 用甲骨”的简称。这些甲骨记载的内容,绝大多数是殷王室 的公务文书。甲骨文书的产生是与宗教迷信结合在一起的,当时殷王室凡遇有重大的 事情和统治者的日常活动,都要问天行事,进行占b ,然后把占1 - 的时间、事件和结果 等刻在龟甲、牛骨或其他兽骨上,这就形成了“甲骨 辞”。甲骨i - 辞的结构一般包 括四部分:一是前辞,又称叙辞,一般记述的是占卜的日期与占h 者( 贞人) 的名字, 即“某日某人”,占h 日期是用干支来表示的:二是命辞,又称问辞或贞辞,一般记 述问的内容,即“h 问某事”:三是占辞,一般记述商王或占h 者根据h 兆所做的判 断或推测,即“吉或不吉”:四是验辞,一般记述h 后的应验情况。这些甲骨文书,大 都很简短,多系片言只语,它是我国最早的应用文的萌芽。 继“甲骨文书”之后,在商朝还出现了一种应用文,是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 叫“金文文书”,也称“钟鼎文”。金文的内容多属于祀典、赐命、征伐、契约等有 关的记事。在商朝后期还出现了以竹片和木板为书写材料的文件,写在竹片上的叫“简 策”,用木片做的叫“版牍”。这些所谓应用文,从结构上看很简短、从内容上看是 粗糙的。保留至今的殷周历史文告汇编尚书,是我国第一部应用文集。内容包括 4 从尧舜至春秋时代一些君主和大臣的讲话、誓词、政令等,分为典、谟、诰、誓、训、 命六类。这些文字初步形成了篇章,有比较完整的结构,但仍文词简约,多系口语记 录,语法结构与后世差别也较大,读起来古奥艰涩,但比甲骨文书、金文文书等有了 一定的进步。有的则形成了内容丰富,结构较为完整的应用文书。晚于尚书的还 有一部古代应用文汇编周礼,该书把应用文体分为六类,叫“六词”:一日祠,二 日命,三曰诰,四日会,五日祷。失日诛。 2 1 2 应用文体发展时期秦汉、南北朝时期 应用文体发展到秦代,发生了很大变化。秦始皇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的封建帝 国,制定了一整套中央集权制度,各类实用公文也大量出现。皇帝要用“制”、“诏” 等公文号令天下,训诫臣子,百宫也要用“章”、“表”等公文向皇帝奏事,于是公文 文体的分类制度得以确立,并确立了下行文与上行文的区别和各自的文体。下行文有: 制、诏、策、戒等,只有皇帝才能使用,规定只有皇帝才能称“朕”,表示至尊无二; 上行文有:章、表、奏、议、书等。在格式和行文上也作了种种限制,比如,上行文 韵开头多用“臣某言”等语,结尾往往用“臣菜诚慌诚恐,顿营顿首,死罪死罪”等 字样,以表示对皇帝的畏惧。遇有“皇帝”字样时,要顶格书写。谓之“抬头”:行 文中凡遇到皂帝之名,甚至同音的字都要回避,这是公文中避讳制度。 汉承秦制,基本上沿用了秦朝的一些公文制度,也有一些新的变化,发展到魏晋南 北朝时,应用文有了更大的发展,有关应用文分类的著述也多起来。曹丕的典论论 文将所有文体分为勺类,其中6 类是应用文,即:奏、议、书、论、铭、诔:陆机 的文赋,将文体分为1 0 类,其中8 类是应用文:南朝任防的文章缘起将文体 分为8 4 类,其中有6 0 余类属于应用文范围:文章缘起是对当时社会上流行和通用 的应用文体的总结和概括;文章学巨著刘勰的文,心雕龙,又对各类应用文体的定 义、演变、特征、写法等作了系统而精要的阐述。这个时代,是应用文的应用和写作 的自觉时代。也是应用文得到极大发展的时代。 2 1 3 应用文体成熟时期唐宋时期 唐宋时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繁盛时期。当时国家统一,政治稳定,经济繁荣,礼 制愈来愈完善。因此。需要更多的应用文体,以适应社会各个方面的需求,这也就促进 了应用文体的进一步发展,使其走上了成熟阶段。这一时期,应用文体类别更加繁多, 分类更加精细。由北宋姚铉编辑的唐文粹,分文体为2 2 类3 1 6 小类,其中绝大多 数属应用文体。比如“碑类”。其中又按内容分为祠庙类、圣帝类、先圣类、大儒类、 神异类、高世类、义士类、忠烈类、忠臣类、纯臣类、烈女类、古迹类、土风类、遗 爱类、贞义类、奸雄类、英杰类、公主类、宰辅类、纪功类、太庙类、释道类等,从 内容的分类可以看出“碑文”这种应用文在社会上应用的广泛性。在封建官僚机构中 使用的各类公文也更加频繁,南宋吕祖谦编辑的宋文鉴,将文体分为6 l 类,有1 5 0 卷之多,其中大多数也是应用文体。如诏、敕、敕文、批答、御札、奏疏、制策、策 问、对问、移文、书判、题跋、谥议、行状、露布等等。 有一些应用文体是在唐宋时期才出现的。比如当时的公文除基本沿用以前的公文 外,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公文,并明确分出了“下行文”和“上行文”。当时的下行文 主要包括:册、制、敕、令、教、符、帖等。其中的“敕”文就是首先由唐代开始使 用的,是专用作皇帝勉励公卿,训诫朝臣的一种公文。当时的上行文包括“表”、“牒”、 “申状”等。这“牒”也是始于唐代,是官府中通用的一种简单公文。当时的平行文 主要有“关”、“移”、“咨报”等。其中的“咨报”,也始于唐代,是官府的常用 文书之。洪迈在容斋随笔中解释说:“公文至三省,不用申状,但尺纸直书其事, 右语云咨报尚书省伏候裁旨,月目押,谓之咨报。”当时在官府中还通用一种荐 文,又有“荐章”和“荐剡”之别。前者是荐举人材的奏章,而后者是荐举人材的公 牍:前者用于上行文,后者一般用于平行文。 在这一时期,应用文的撰写更加规范,文书制度更加严密,成为应用文成熟的另 一个重要标志。在唐宋时代,不管是官府公文还是社会上通用的书启序跋之类,都有 较为严格的体式要求,不得任意改动。至于公文要求就更严格,形成了一整套文书工 作制度。如一文一事制度,公文的折迭、批制、誊写、引黄、贴黄、签押、用印、编 号、封装、收发、登记、催办等,都有严密的规定。在唐宋时期,不仅应用文的类别 己臻全面、繁富,而且应用文的体式和制作、收发制度都已完整、严密,应用文体走 上了成熟。 2 1 4 应用文体的稳定时期( 元) 明清时期 ( 元) 明清时期是应用文体的稳定发展时期。总体来说,其文体类别与体式是沿用 唐宋时期的做法,而略有变化。官府行移文书也分上行,下行、平行三类。上行文书 主要有咨呈、呈状、申状、牒呈、牒上折等;下行文书主要有制书、命、诏书、诰敕、 诰命、批答、黄牒、照令、扎付、下贴等:平行文有咨文、平关、平牒、札子、解牒、 移会等。上面的公文文种,除多数沿用前代外,有一些也是新增加的。如“折”这种 文体,盛行于明清两代。折又有奏折、折之别。奏折,是奏疏体之一,因用折本缮写, 故名。它是臣子向皂帝言事的奏本,属上行文:而手折是下属向长官申述意见或禀陈 公事的本子。大都亲手呈递于长官。再如平关,又叫关文,是古代早就有的一种文体, 取其关口、通道之义,后又转为互相关照的公文,属平行文体,但明清以前使用范围不 广。而到了明清,特别是清代,这种文体广为应用,凡府将、都司等各类官府,乃至平 民百姓都使用这种关文,也不限于平行文了,成为官府间互相通报、质询的一般公文。 还有一种公文文体叫“题本”,始予明代,沿用至清朝。它实际是一种特急处理的密 6 奏文书。凡兵刑钱粮,地方民务所关,大小公事,都用题本,由官员用印具题,并送 通政司转交内阁入奏,而与前面所讲的奏本又有着不同的使用界限。至乾隆十三年时, 便取消奏本只用题本了。 自明代以后,对各类公文规格的要求就更加严格。比如公文用纸,在全国都有统 一规定:奏本纸,高l 尺3 寸;一品二品衙门的文移纸皆高2 尺5 寸;三品至五品 衙门文移纸高2 尺: 六品七品衙门文移纸高l 尺8 寸i 八品九品及未入流衙门文移纸 高1 尺3 寸等。同时在公文的格式上要求也更加严格。 除官府公文外,随着社会交流的频繁,经济文化的发展,书信、契约、文据、祝 祭文、序跋等也广泛应用。在明清时期,称书信为书札、简札、书帖、书简、简等。 亲笔书信又叫手札、手书:简短的书信又叫短书、短札。这种书信广泛用于社会各个 阶层的人们中间。契约、文据之类也在社会上广为应用。如当时作为官府所发交纳贸 易税凭据的税契、买卖土地所用的地契、租种用地的凭据佃契、聘请塾师或幕僚的关 书( 聘书) 等,都是经常使用的契约文体。 2 2 唐宋时期古文运动对应用文的影响 唐宋时期的古文运动,是提倡古文、反对骈文的一次文风、文体、文学语言的革 新运动。所谓“古文”,是指先秦两汉时期的散文,它形式自由,内容翔实。所谓“骈 文”,是指六朝以来讲究排偶、辞藻、音律、典故的文体。骈文中虽有优秀作品,但 大量的是形式僵化、内容空虚的文章。骈文作为一种文体,成了文学发展的障碍。韩 愈等人举起“复古”的旗帜,提倡学古文,习古道,以此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和儒家 思想。这主张得到了柳宗元等人的大力支持和社会上的广泛反应,逐渐形成了群众性 的斗争浪潮,压倒了骈文,形成一次影响深远的“运动”。这运动有其发展过程。 在骈文盛行时,已有人提出改革的要求,初唐陈子昂曾主张“复古”,是文体革新的 先驱者。其后,萧颖士、李华等继起,提出取法三代两汉的主张,为韩柳古文运动做 了思想准备。中唐时期虽经安史之乱,唐朝国力衷弱,但贞元以后,社会暂时安定, 经济有所发展。出现了“中兴”的希望。这样韩愈等人倡导古文运动的时机也就成熟 了。他们提出“载道”、“明道”的口号,这是古文运动的基本理论。他们重视作家 的品德修养,重视写真情实感,强调要有“务去陈言”( 韩愈答李翊书) 和“词 必己出”( 韩愈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的独创精神。他们一方面亲自实践,一方面 又培养了许多青年作家,使古文运动的声势日渐壮大。晚唐时期,古文运动趋于衰落, 出现了讲究雕章琢句的不良文风。北宋时期,以欧阳修、苏轼为代表的一些文人,极 力推崇韩、柳,又掀起一次新的古文运动。一面反对晚唐以来的不良文风;一面提倡 继承韩愈的道统和文统,强调文道统一,道先于文的观点,写了大量平易自然、有血 有肉的散文,共同扫清了绮靡晦涩的文风,使散文走上了平易畅达、反映现实生活的 道路。人们把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曾巩、王安石、苏洵、苏轼、苏 辙共称为“唐宋八大家”,把唐代和宋代的两次古文运动称之为“唐宋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在当时的影响有如下几个方面:推翻了骈文长期对文坛的统治,开创了散文 的新传统;出现了一批散文家,并直接影响了晚唐小品文的产生;解放了文体,直接 促进了唐传奇小说的发展:古文运动理论对散文的写作,具有指导意义。同时在对当 时和后来的应用文写作在形式、语言、文风等方面也有较大的影响。 第三章苏轼应用文解渎 苏轼作为唐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一生写作了大量的应用文作品,通过苏 轼集收录的作品,并结合古代应用文的发展源流及唐宋时期古文运动的影响,对苏 轼的应用文进行解读、分析和研究。 3 1 苏轼应用文范围的界定及分类 通过对苏轼集1 1 5 卷及补遗的阅读,我们能够掌握苏轼文章的写作情况:卜3 4 卷为苏轼的诗和赋,1 1 5 卷为乐语,其余均为苏轼的文章,共3 8 7 1 篇文章。其中叙2 5 篇,记6 l 篇,传l l 篇,论6 3 篇,制策2 篇,策略5 篇,策别1 7 篇,策断3 篇,策 问2 6 篇,南省说书十道1 0 篇,奏议1 7 6 篇,表状1 3 1 篇,启1 1 5 篇,书( 包含答 书,与书) 6 6 篇,尺牍1 3 4 4 篇,碑1 2 篇,墓志铭1 4 篇,行状2 篇,祭文4 8 篇, 解2 2 篇,书后5 3 4 篇,赞1 1 7 篇,铭8 2 篇,颂9 8 篇,祝文6 8 篇,杂文1 8 篇,志林记 游5 5 篇,志林祭祀5 5 篇,志林异事4 2 篇,志林论古1 3 篇,志林古迹4 6 篇, 外制制敕2 1 4 篇,内制赦文3 篇,内制诏敕5 2 篇,内制口宣2 6 3 篇,内制批答7 6 篇, 内制表本1 7 篇。通过阅读,将其文章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叙事纪游的散文是目前学术界对苏轼文章的研究中,认为在苏文中艺术价值最高, 其中包含了有不少广为传诵的名作。如记人物的碑传文如方山子传、书刘庭式 事,能借助于生活片断和有代表性的细节显示人物性格。潮州韩文公庙碑有叙 有议,结合彰愈一生遭遇,评述了他对文学儒学的贡献,写得议论风生、气势充沛。 记楼台亭榭的散文,如喜雨亭记、超然台记、韩魏公醉白堂记,或表达 关心稼穑与民同乐的思想,或体现游于物外无往不乐的襟怀,或赞扬严于求己、廉于 取名的风节,都善于借事寓理寄情,且文思翻澜,引人人胜。其写景的游记,更以捕 捉景物特色和寄寓理趣见长。如石钟山记写夜泊绝壁。奇境森冷,耸人毛发;记 承天寺夜游写空庭步月,夜气清爽,沁人肝脾。苏轼的记叙体散文,常常熔议论、 描写和抒情于一炉,在文体上,不拘常格,勇于创新;在风格上,因物赋形,汪洋恣 肆;体现出庄子和禅家文字的影响。 谈史议政的文章,包括奏议、迸策、史论等,多是苏轼政治生活中一些有密切联 系的作品。如进策、 思治论分析当时的内外矛盾,针砭时弊,提出系统改革 政见,体现出作者对北宋中叶政治形势的清醒认识和主张奋发兴革的进取精神。平 王论借平王东迁的史事,论证“避寇而迁都”的失策,对朝廷的怯于外敌提出了警 告。这些文章雄辩滔滔,笔势纵横,善于腾挪变化,体现出孟子、战国策等 9 的影啊。 书札、题记、序跋、尺牍等文章,在苏轼集中也占有重要地位。苏轼广于交 游,笃于友谊,“简易疏达,表里洞然”,所写书札尺牍如上梅直讲书、与李 公择书、答秦太虚书、答参寥书等,大都随笔挥洒,不假雕饰,使人洞见 肺腑,最能显现出作者坦率、开朗、风趣的个性。苏轼兴趣广泛,多才多艺,写了不 少题汜、叙跋、杂著,品诗评画、谈论书法、总结创作经验,如江行唱和集叙、 书吴道子画后、 文与可贫筲谷偃竹记、 书蒲永升画后等。 苏轼的文章按照上面的分类主要是从文章的内容来进行分类的,我们可以将其文 章分为文学性的文章和非文学性文章。苏轼的非文学性文章大部分属于应用文,除了 游记、咏史、叙事类的杂文等,其余的文章几乎全是应用文,苏轼的应用文涉及内容 广泛,我们根据形式及内容对苏轼的文章进行具体划分: 1 公务文书类应用文:在苏轼集中,奏议、表状、制策、策略、策断、策问、 内制制赦、外制等以及部分的书和尺牍中的文章都属于公务文书类,这一类别的文书 是从政的时期写作的,包含了自己本身朝廷职务需要写作的一些公文和为皇帝写的一 些下行的公文。这些公文主要的文体有论、状、书、表、启、诏、赦、策、答、札子 等,如:御试制科策( 并问) 议学校贡举状、论擒获( 鬼章) 称贺太速札 子、论仓法札子、代滕甫论西夏书、密州谢上表、谢馆职启、答 秦太虚书、赐新除门下侍郎孙固辞恩命不允诏( 元祜三年四月八日) 、德音 赦文( 元祜三年六月) 等。苏轼写作的公务应用文可分为上行文、平行文、下行文, 上行文主要是奏议类、表状类、策略、策断中的文章,是给晕帝的一些推荐性、劝谏 性等方面的一些奏折,平行文主要是书和尺牍中的部分文章,是在从政时期与其他部 门和官员的一些公务文书的往来,下行文主要是内制制敕和外制制敕、批答等一些类 别的应用文,是为皇帝而作的以皇帝的口吻写作的诏示以及批答等。 2 私人文书类应用文:在苏轼集中,书后、赞、墓志铭、碑、解、颂、祝文 以及尺牍和书中的一些文章都属于私人文书类应用文。主要的文体如书、碑、铭、赞、 祝文等,如风翔太白山祈雨祝文、英宗皇帝御书颂、夕庵铭、延州来 季子赞( 并引) 、书诸公送周梓州诗后、 祭欧阳文忠公文等。这些私人文 书的写作都是在日常生活中根掘各种需要所做的文章。 3 2 苏轼应用文解渎 苏轼的应用文在其写作的文章中占了非常大的比重,我们要了解苏轼的应用文, 掌握苏轼应用文的特点以及文章中表现出的些应用文理论,必须对苏轼的文章有一 个详细的解读。对苏轼的应用文我们分为公务应用文书和私人应用文书两个大类来进 0 行解读,首先看他的上行公牍应用文乞校正陆贽奏议上进札子: 元祜八年五月七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左朝奉郎守礼部尚书苏轼,同吕 希哲吴安诗丰稷、赵彦若范祖禹,顾临礼子奏。臣等猥以空疏,备员讲读,圣 明天纵,学问日新,臣等才有限而道无穷,心欲言而口不逮,以此自愧,莫知所为。 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 不幽皆从于己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 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 志。三代已还,一人而已。但其不幸,仕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 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 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己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 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 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 下圣明,必喜贽议论,但使圣贤之相契,即如臣主之同时。昔冯唐论颇、牧之贤,则 汉文为之太息。魏相条晁、董之对,则孝宣以致中兴。若陛下能自得师,莫若近取诸 贽。夫六经三史、诸子百家,非无可观,皆足为治但圣言幽远,末学支离,譬如山 海之崇深,难以一二而推择。如赞之论;开卷了然。聚古今之精荚,实治乱之龟鉴。 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 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冶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 苏轼的这篇札子是一篇向皇帝呈递劝谏类的奏札。首先,从形式上来看,在文章 的开头写明了奏札的时间,呈递人,接下来写了奏议的内容,在奏议的内容中记录了 请求的事项以及对事项原因以及后果的分析,在文章的末尾用了一句谦辞和固定的套 语。这篇文章具有公务应用文奏札类的固定模式,目的明确,结构严谨,与我们现在 的应用文具有一致的特点。其次,从内容上看,在这篇文章写作中苏轼在陈述请求事 实中,并不是直接平白的说出来,而是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深入浅出。在论述事情的 开始就设喻:“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 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己出。”把深刻的道理,以形象的比喻表达出来。既然 是奉劝阜帝读陆贽的文章,就要论述陆贽文章的好处,“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 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予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 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先论其人,再论其文:“如贽之论,开卷了 然。聚古今之精英,实治乱之龟鉴。”最后提出具体建议:“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 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这篇劝谏公文设喻生 动、虽多用骈旬,却写得文词优美、委婉通达,与我们对现在应用文的平白朴实的要 求不相一致,体现出个人的应用文的特色及唐宋时期的应用文的特点。 接着对苏轼的另外一篇奏议乞赐光梵寺额状进行解读: 元祜七年二月某日,龙图阁学士左朝奉郎知颍州苏轼状奏。臣伏见本州颍上县白 马村,有梵僧佛陀波利真身塔院舍,约四五十间,元无敕额。父老相传佛陀波利本西 域僧,唐仪凤中游五台,礼文殊师利,见老人,令复还西域,取佛顶尊胜陀罗尼经。 佛陀波利用其言,往返数万里,以永淳中取经而还,至今流布,而佛陀波利于颍上亡 没,里俗相与漆塑其身,。造塔供养,时有光景,颇著灵验,不敢具述。臣于诸处见唐 人所立尊胜石幢刊记本末,与所闻父老之言颇合今年正月,大雪过虔,农民冻 馁无所,祈祷境内诸庙未应。闻父老以佛陀波利为言,臣即遣人赍香祷请,登时开霁, 人情翕然归向,诣臣陈状,愿乞敷奏,乞一敕额,庶凡永远不致废坏。须至奏乞者。 右谨具如前,欲望圣慈曲从民欲,特赐本院一敕额,如蒙开允,以光梵为额。谨录奏 闻,伏候敕旨。 这篇奏状是一篇上行的请求类的奏状。首先从形式上来看,开头写明了奏状的时 间、呈递人,接来了写了奏议的原因以及具体事项的请求,在文章的末尾用了一个固 定的套语,是一篇公务应用文书,具有奏札的固定模式,与我们现在的应用文形式上 具有一致的地方。从内容上看,这个奏状是一个想皇帝请求一个“赦额”请求奏状, 在文章的一开始先写了事情的经过,以及光梵寺的作用以及重要性,在文章的最后才 写到请求的内容和以及结果,对事情的经过论述详细,文章的结构与我们现在的请示 类的应用文的结构不太一致,现在的应用文往往先在文章的开头写明需要请求的事项, 然后再写请求的原因等方面的内容,这种写作的结构是苏轼应用文,也是唐宋时期的 一些特点。 我们再看他的两外一篇上行的奏议类公文论给田募役状: 元丰八年十二月口日,朝奉郎礼部郎中苏轼状奏。臣窃见先帝初行役法,取宽剩 钱不得过二分,以备灾伤,而有司奉行过当,通计天下乃及十四五。然行之几十六七 年,常积而不用,至三千余万贯石。先帝圣意固自有在,而愚民无知,因谓朝廷以免 役为名。实欲重敛,斯言流闻,不可以示天下后世。臣谓此钱本出民力,理当还为民 用。不幸先帝升遐,圣意所欲行者,民不知也。徒见其积,未见其散。此乃今日太皇 太后陛下、皇帝陛下所当追探其意,还于役法中散乏,以塞愚民无知之词,以兴长世 无穷之利。 臣伏见熙宁中尝行给田募役法,其法亦系官田,如退摊户绝没纳之类。及用宽剩 钱买民田,以募役人,大略如边郡弓箭手。臣知密州,亲行其法,先募弓手,民甚便 之曾未半年,此法复罢。臣闻之道路,本出先帝圣意,而左右大臣意在速成,且利 宽剩钱以为它用,故更相驳难,遂不果行。臣谓此法行之,盖有五利。朝廷若依旧行 免役法,则每募一名,省得一名雇钱,因积所省,益买益募,要之教年,雇钱无凡, 则役钱可以大减若行差役法,则每募一名,省得一名色役,色役既减,农民自宽, 其利一也。应募之民,正与弓箭手无异,举家衣食,出于官田,平时重犯法,缓急不 逃亡,其利二也。今者谷贱伤农,农民卖田,常苦不售若官与买,则田谷皆重,农 可小纾,其利三也钱积于官,常苦币重,若散以买田,则货币稍均,其利四也。此 法既行,民享其利,追悟先帝所以取宽剩钱者,凡以为我用耳,疑谤消释,恩德显白, 其利五也。独有二弊,贪吏狡胥,与民为奸,以瘠薄田中官,雇一浮浪人暂出应役, 2 一年半岁,即弃而走,此一弊也。愚民寡虑,见利忘患,闻官中买田募役,即争以田 中官,以身充役,业不离主,既初无所失,而骤得官钱,必争为之,充役之后,永无 体歇,患及子孙,此二弊也。但当设法以防二弊,而先帝之法,决不可废。 今e l 既欲尽罢宽剩钱,将来无继,而系官田地,数目不多,见在宽剩钱虽有三千 万贯石,而兵兴以来,借支凡半。臣今擘画,欲于内帑钱帛中,支还兵兴以来所借钱 斛,复完三千万贯石,止于河北、河东、陕西被边三路,行给田募役法,使五七年问 役减太半,农民完富,以备缓急,此无穷之利也今弓箭手有甲马者,给田二顷半, 以躯命偿官,且犹可募,则其余色役,召募不难。臣谓良田二顷,可募一弓手,一顷 可募一散从官,则三千万贯石,可以足用。谨具合行事件,画一如左 一、给田募役,更不出租。依旧纳两税,免支移折变。 一今来虽以一顷二顷为率,若所在田不甚良,即临时相度,添展亩数,务今召 募得行。但役人所获稍优,则其法坚久不坏。 一、今若立法,便令三路官吏推行,若无赏罚,则官吏不任其责,缪悠灭裂,有 名无实若有赏罚,则官吏有所趋避,或抑勒买田,或召募浮浪,或多买瘠薄,或取 办一时,不顾后患。臣今擘画,欲选才干朴厚知州三人,令自辟属县令,每路一州, 先次推行,令一年中略成伦理,一州既成伦理,一路便可推行,仍委转运提刑常切提 举。若不切推行,或推行乖方,朝廷觉察,重赐行遣。 一、应募役人,大抵多是州县百姓,所买官田去州县太远,即久远难以召募欲乞所 买田,并限去州若干里,去县若干里。 一、出榜告示百姓。卖田如系所限去州县里数内,仍及所定顷亩,或两户及三户相近 共及所定顷亩数目亦可。即须先申官令佐,亲自相验,委是良田,方得收买如官价 低小。即听卖与其余人户,不得抑勒。如买瘠薄田,致久远召募不行,即官吏并科违 制分故失定断,仍不以去官赦降原减 一、预先具给田顷亩数,出榜召人投名应役。第二等已上人户,许充弓手,仍依 旧条拣选人材。第三等以上,许充散从官。以下色役,更不用保。如第等不及,即召 第一等一户,或第二等两户委保。如充役七年内逃亡,即勒元委保人承佃充役。 一、每买到田,未得交钱,先召投名人承佃充役,方得支钱,仍不得抑勒。 一、卖田入官,须得交业与应募人,不许本户内人丁承佃充役。 一、募役人。老病走死或犯徒以上罪,即须先勒本户人丁充役。如无丁,方别召 募一、应募人交业承佃后,给假半年,令葺理田业。 一退摊户绝没纳等,系官田地,今后不许出卖,更不限去州县里数,仍以 肥瘠高下,品定顷亩,务令召募得行 一,系官田,若是人户见佃者,先问见佃人。如无丁可以应募,或自不愿充役者, 方得别行召募。 右所陈五利二弊,及舍行事件一十二条,伏乞朝廷详议施行然议者必有二说, 一谓召募不行,二谓欲留宽剩钱斛以备它用。臣请有以应之。富民之家以三二十亩田 f 3 中分其利,役属佃户,有同仆隶。今官以两顷一顷良田,有税无租,而人不应募,岂 有此理? 又弓箭手已有成法,无可疑者。宽剩役钱,本非经赋常入,亦非国用所待而 后足者今付有司逐旋支费,终不能卓然立一大事,建无穷之利,如火铄薪,日减日 亡。若用买田募役,譬如私家变金银为田产,乃是长久万全之策。深愿朝廷及此钱未 散,立此一事,数年之后,钱尽而事不立,深可痛惜。臣闻孝子者,善继人之志,善 述人之事,武王、周公所以见称于万世者,徒以能行文王之志也。昔苏绰为魏立征税 之法,号为烦重,已而叹日:“此犹张弓也,后之君子,谁能解之? ”其子威侍侧, 闻之,慨然以为己任。及威事隋文帝,为民部尚书,奏减赋役,如绰之言,天下便之。 威为人臣,尚能成父之志,今给田募役,真先帝本意,陛下当优为武王、周公之事, 而况苏威区区人臣之孝,何足道哉! 臣荷先帝之遇,保全之恩,又蒙陛下非次拔擢, 思幕感涕,不知所报,冒昧进计。伏惟哀怜裁幸。谨录奏闻,伏候敷旨 这篇奏状是一篇上行的建议类的奏状。首先从形式上来看,开头写明了奏状的时 间、呈递人,接下来写了奏议的原因以及别人的做法,然后引用了别人对相同事情的 处理办法,用分条列项的方式来写建议的事项及影响,在文章的末尾用了一个固定的 套语,具有奏议类公务文书的固定模式,与我们现在的应用文形式上具有一致的地方。 从内容上看,这个奏状是上呈给皇帝想实旌“绘田募役”的一个奏状,在文章的并头 先写了目前对役法的实施情况,然后写了别的地方实行田募役的情况,分条来说明利 弊,用了“其利一也”、“其利二也”“其弊一也”、“其弊二也”等分条来具体说 明。接下来分条列项地列举了十二条建议实行的事项,通过正反两方面来说明实行与 否的影响,在文章的最后写了建议的事项如果得到实行能产生的影响等,文章的结构 与我们现在的请示类的应用文的结构基本吻合,在文中不仅明确的列出了建议的事项 并且分条进行说明,这种分条说明的方式使建议的事项一目了然,并且通过正反两方 面的对比来说明所要表达的内容,增强了说服力。苏轼这篇奏议从结构上看与我们现 在的建议类的公文结构基本一致。 上面三篇是苏轼公务文书中的上行文的解读,下面对其平行文进行解读,如平行 文贺韩丞相启: 右轼启。伏审诞膺策命,首冠辅臣。四方耸观,万口同庆天下幸甚,天下幸甚。 自古在昔,治少乱多。夫天将欲措世于大安,必有异人之间出;使民莫不回心而向道, 类非俗吏之所能。方陋汉唐,将追尧舜。洪惟上圣之后,眷求一德之臣谓莫如公, 遂授以政。付八音于师旷,孰敢争能;捐六辔于王良,坐将致远。引领以望,惟日为 年恭以昭文相公,全德难名,巨才不器。整叠中伯之望,堂堂汉相之风出入三朝, 险夷一节蕞尔种羌之叛命,慨然当宁以请行。威声所加,膻秽自屏。淮蔡既定而装 度相,徐方不回而召虎归。纵复遗种龙荒,游魂沙海,譬之癣疥,岂足爬搔。必将训 兵择帅,而授之规摹,积谷坚城,而磨以岁月破斧之恶四国,实愿周公之亟还;折 篓以鞭赤眉,无烦邓禹之久外天下是望,岂惟一人即日边徼苦寒,台候何似。伏 冀为国,善调寝兴。谨奉启起居。 苏轼的这篇“启”是给韩丞相的一个公务文书,从形式上看,开头说明了这个文 书的作者以及文体,接着用“伏审”这一固定用语引领下文,接着写了启的内容以及 对韩丞相的评价和期望,最后是一句谦辞,具有固定的格式,符合现代应用文的特征。 从内容上看,文中并没有直接对所要表达的内容进行论述,先用了一些比喻和对比的 方式来进行叙述,“方陋汉唐,将追尧舜。洪惟上圣之后,眷求一德之臣。谓莫如公, 遂授以政。”接着对其经历和成绩进行赞扬,最后写出自己的目的:“破斧之恶四国, 实愿周公之亟还;折笙以鞭赤眉,无烦邓禹之久外。天下是望,岂惟一人。即日边徼 苦寒,台候何似。伏冀为国,善调寝兴。”文章能清楚明白地表示出自己的意图,虽然 较多地使用了骈句,在对事情的表达上写得文词优美,毫无矫饰之感,文辞优美的这 一特点在他的应用文中处处体现出来。这篇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亮化拍摄方案设计
- 单轨吊司机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沈阳建筑桩基检测方案设计
- 2025版司法局《民事起诉状(姓名权、肖像权纠纷)》民事类法律文书(空白模板)
- 面食餐厅人才发展策略分析
- 银矿开采效率提升策略报告
- 成套的管理咨询方案
- 建筑方案设计时间进度
- 联合教堂建筑分析方案设计
- 班组开年趣味活动方案策划
- 试运行专项方案模板
- 高考日语应用文写作失物招领寻物启事课件
- 3d打印实训小结
- 产值计算方案
- 心内科科室运营分析报告
- 更年期综合征临床诊疗指南
- 冬季抢工措施方案
- 《统计学-基于Python》 课件 第7章 假设检验(Python-1)
- 回力品牌广告史
- 运用PDCA循环降低急诊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率
- 淄博英文介绍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