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间技术溢出研究.pdf_第1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间技术溢出研究.pdf_第2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间技术溢出研究.pdf_第3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间技术溢出研究.pdf_第4页
(产业经济学专业论文)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间技术溢出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摘要 f d i 技术溢出分为产业内溢出和产业问溢出,外资的产业问技术溢出表现为外资进 入同时存在均衡的产业间前向和后向联系,即外资企业能够提供更好的中间投入并使产 品的使用者行业提高生产力,或者作为产品使用者拉动对其有中间投入的产业的生产率 提高。根据已有理论我们可知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到本土后,会对本土企业产生产业配 套的需求,而产业配套使得本土企业有机会通过技术学习提升技术能力,但国际转移资 本与为其配套的本土产业之间的技术溢出效应如何需要进一步研究。 本文在理论分析中首先研究了外资产业间垂直技术溢出的重要途径,即产业关联, 包含跨国投资的前向联系和后向联系;并把本土企业对外资的产业配套当作产业关联的 重要方式。最后阐述了影响外资产业间技术溢出的各种重要因素。 在选取实证研究工业部门对象时,本文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上海工业部门数据 判定了上海各工业部门中的支柱产业,并且结论与上海的实际情况相一致。再根据交通 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各产业的具有代表性的产品的 产业链,融入产业配套半径这个分析要素,找到这些支柱产业的本土配套产业,最后分 析了各产业的外资投资状况,从而选定了实证对象,并提出了本文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 研究的理论假设。这样确定产业间的溢出关系是进行外资产业闻技术溢出效应实证分析 的前提。 本文在实证过程中采用了面板数据类型,利用先进的g 删分析法,改进并修正了已 有的测度垂直技术溢出的计量模型,对其结果进行分析并得出了结论,包括:与现有的 一般文献相似的结论,如发现了产业的前向技术溢出较为显著,而后向溢出不显著,然 而本文又通过采用支柱产业及其配套产业作为研究对象并向模型中引入考察r d 投入因 素的变量后,从资本内涵型技术溢出的角度考察,计量结果证明后向溢出还是显著存在 的,且为正相关;说明支柱产业的研发投入增多会促进本土配套产业的产值的提高和生 产率的提升,外资支柱产业可以推动本土配套产业的技术进步。前向溢出也是显著的, 但为负相关;说明虽然大量有着较高技术水平、较高生产率的外资制造业资本转移到本 土,本土配套产业的技术水平仍较低,仍然只能在较低端投入品上进行配套,并且得出 了前向和后向产业间技术溢出外资资本和研发投入的产出弹性。 关键词:产业配套;技术溢出;外商直接投资;支柱产业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间技术溢出研究 t h es t u d yo nf d ii n t e r - i n d u s t r yt e c h n o l o g ys p i l l o v e r a b s t r a c t f d it e c h n o l o g ys p i l l o v e rd i v i d e si n t oi n n e r - i n d u s t r ya n di n t e r - i n d u s t r ys p i l l o v e r f d i i n t e r - i n d u s t r yt e c h n o l o g ys p i l l o v e rr e f l e c t so nt h a ti m p a r t i a lb a c k w a r da n df o r w a r dr e l a t i o n w h i c hf o r e i g ni n v e s t m e n t sb r i n g s ,w h i c hi sa l s od e s c r i b e dt h a tf o r e i g nb u s i n e s sc o u l ds u p p l y b e t t e rm i d d l ep r o d u c t sa n dm a k et h eu s e r si n d u s t r ye n h a n c et h ep r o d u c t i v i t y ,o rf o r e i g n b u s i n e s se n h a n c et h ep r o d u c t i v i t yo ft h ei n d u s t r yw h i c hp r o v i d em i d d l ep r o d u c t sf o ri ta st h e p r o d u c t su s e r s a l t h o u g h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t h e o r y ,w h e n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m a n u f a c t u r ei n d u s t r y c a p i t a lt r a n s f e ri n t oo n ec o u n t r y ,i tw o u l db r i n gt h ed e m a n d so fi n d u s t r yl i n k a g ef o rt h en a t i v e b u s i n e s sa n dt h en a t i v eb u s i n e s sc a nh a v et h ec h a n c eo f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l e a r n i n gt oi m p r o v e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a b i l i t y ,h o w e v e r ,t h ei n t e r - i n d u s t r yt e c h n o l o g ys p i l l o v e re f f e c tb e t w e e nt h e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t r a n s f e rc a p i t a la n dn a t i v ei n d u s t r yn e e df u r t h e rr e s e a r c h t h ea r t i c l er e s e a r c ht h e i m p o r t a n tw a y i nw h i c h i n t e r - i n d u s t r yt e c h n o l o g y s p i l l o v e r s i n d u s t r yc o n n e c t i o n , c o n t a i n i n gb a c k w a r d sa n df o r w a r d s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f i r s ti nt h e t h e o r ya n a l y s i s , a n da l s oc o n s i d e r sf o r e i g na n dn a t i v eb u s i n e s s si n d u s t r yl i n k a g ea sa n i m p o r t a n ts t y l eo ft h ei n d u s t r yc o n n e c t i o n t h ea r t i c l ee l a b o r a t e sm a n yf a c t o r sa f f e c t i n gt h e i n t e r - i n d u s t r yt e c h n o l o g ys p i l l o v e re f f e c ta tl a s t w h e ns e l e c t i n gi n d u s t r yd e p a r t m e n tt od o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 ,t h ea r t i c l eu s e st h em a i n c o m p o n e n ta n a l y s i sm e t h o da n ds h a n gh a ii n d u s t r yd e p a r t m e n td a t at od e t e r m i n es h a n gh a i p i l l a ri n d u s t r yw h i c hc o n f o r m st ot h ef a c t t h e na c c o r d i n gt ot h ei n d u s t r i a lc h a i no ft h e l e a d i n gp r o d u c t si nt h et r a f f i ca n dt r a n s p o r t a t i o ne q u i p m e n t sm a n u f a c t u r ei n d u s t r y ,e l e c t r o n i c c o m m u n i c a t i o na n dc o m p u t e rm a n u f a c t u r ei n d u s t r y a n dg e n e r a le q u i p m e n tm a n u f a c t u r e i n d u s t r y c o n s i d e r i n ga b o u tp r o d u c t i o nm a t c h i n gr a d i u sf a c t o r ,t h ea r t i c l ef i n d st h ep i l l a r i n d u s t r y sm a t c h i n gi n d u s t r yd e p a r t m e n t a tl a s t ,e v e r yi n s p e c t e di n d u s t r y sf d ip r o p o r t i o ni s a l s os t u d i e ds ot h a tt h ea r t i c l es e l e c t st h ef i n a li n d u s t r yd e p a r t m e n tt od o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 a n df i n d st h em s e a r c h st h e o r yb a s i c t h ea r t i c l e se m p i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u s e sp a n e ld a t at y p ea n dg m mm e t h o d s ,i m p r o v e sa n d f e v i s e st h ee x i s t i n ge c o n o m e t r i c sm o d e l ,a n dl a s tc o n c l u d e sf r o mt h er e s u l t st h a t :w ef i n dt h e i n t e r - i n d u s t r yf o r w a r dt e c h n o l o g ys p i l l o v e re f f e c ti sn o t a b l e ,b u tt h ei n t e r - i n d n s t r yb a c k w a r d t e c h n o l o g ys p i l l o v e re f f e c ti sn o tn o t a b l e ,w h i c hi st h es a m ec o n c l u s i o na st h eo t h e rp a p e r b u tt h i sp a p e rs e l e c t sp i l l a ri n d u s t r ya n di t ss u p p o r t i n gi n d u s t r ya st h ee m p i r i c a lo b j e c t s ,a n d e v e nd r a wi n t ot h ev a r i a b l e si n s p e c t i n gr & di n v e s l a n e n tf o rt h em o d e l ,s ot h a tt h em s u i t sg e t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d i f f e r e n tf r o mc a p i t a l - c on o t a t e dt e c h n o l o g ys p i l l o v e ra n g l e t h ee c o n o m e t r i c sr e s u l t sp r o v e t h a tb a c k w a r dt e c h n o l o g ys p i l l o v e re f f e c tb e c o m en o t a b l e ,a n di ti sp o s i t i v e l yr e l a t e d ;w h i c h p r o v e st h a t t h ei n c r e a s eo ft h e p i l l a ri n d u s t r yr & di n v e s t m e n tc a np r o m o t et h en a t i v e m a t c h i n gi n d u s t r y so u t p u tv a l u ea n dp r o d u c te f f i c i e n c y ,t h ef d ip i l l a rc a np r o m o t et h en a t i v e m a t c h i n gi n d u s t r y st e c h n o l o g ya d v a n c e f o r w a r dt e c h n o l o g ys p i l l o v e re f f e c tb c c :o m cn o t a b l e , b u ti ti sn e g a t i v e l yr e l a t e d ;w h i c hp r o v e st h a ta l t h o u g hl o t so ff o r e i g nm a n u f a c t u r ei n d u s t r y c a p i t a lw i t hh i g ht e c h n o l o g yl e v e la n dp r o d u c te f f i c i e n c yt r a n s f e ri n t on a t i v ec o u n t r y ,t h e t e c h n o l o g yl e v e lo ft h en a t i v em a t c h i n gi n d u s t r yi s s t i l ll o w , o n l ys u p p o r tt h ef o r e i g n m a n u f a c t u r ei n d u s t r yc a p i t a lw i t he l e m e n t a r yi n p u t s t h ee c o n o m e t r i c sr e s u l t sa l s og i v et h e e l a s t i cv a l u eo f f d ir & di n v e s t m e n t si nt h ef o r w a r da n db a c k w a r dt e c h n o l o g ys p i l l o v e r k e yw o r d s :i n d u s t r i a ll i n k a g e ;t e c h n o l o g ys p i l l o v e r ;f d i ;p i l l a ri n d u s t r y 独创性说明 作者郑重声明:本硕士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 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大连理 工大学或者其他单位的学位或证书所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 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做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麦蜂日期:塑砗幽 人连理上人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 大连理工大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及指导教师完全了解“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博士学位 论文版权使用规定”,同意大连理工大学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 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连理 工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也 可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学位论文。 作者签名:壹:硅 导师签名 磊丝丝 鲨2 年j 三月丝日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绪论 1 1 论研究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引迸和利用外商直接投资( f d i ,f o r e i g nd i r e c li n v e s t m e n t ) 一直是 中国的基本国策和重要战略之一。截止2 0 0 5 年底,全国共批准外商投资企业5 5 2 9 4 2 个, 合同外资1 2 6 3 8 2 0 亿美元,实际使用外资6 2 2 4 2 6 亿美元。外资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地 位持续上升,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外资企业的进入所带来的市场竞争效应和 跨国公司的本土化战略所产生的关联效应,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 在吸引和使用外资的过程中也日益暴露很多问题,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国际问题研究中 心乔治基尔博伊( g e o r g ej g i l b o y ) 指出,中国企业几乎没有采取有效措施去吸收、消 化和推广它们进口的技术。可见,我国本土行业向外资的技术学习的效果并不明显。因 此可以预见,我国的外资优惠政策吸引了大量国际制造业资本,在短期内有利于国民生 产总值的提高,但是否有利于长期经济增长还有待研究。 现有的文献关于f d i 对国民经济福利影响或溢出效应的研究肯定了外资进入对内资 企业的技术进步产生积极作用。外资会促进本土经济发展,而另一方面又指出由于本土 企业与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过大,会阻碍外资技术溢出效应的产生。而本文的研究将提供 一个新的视角,从产业配套关系这种基本的产业前后向关联关系的角度出发,分析外资 对为其配套的本土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国际制造业资本转移到本土后,虽然对本土企 业产生产业配套的需求,而产业配套使得本土企业有机会通过技术学习提升技术能力。 但究竟国际转移资本对为其配套的本土企业技术溢出效应如何需要进一步研究。 f d i 技术溢出分为水平( 产业内) 溢出和垂直( 产业问) 溢出,垂直技术溢出表现 为外资进入同时存在均衡的产业间前向和后向联系,即外资企业能够提供更好的中间投 入并使产品的使用者行业提高生产力,或者作为产品使用者拉动对其有中间投入的产业 的生产率提高。以往的研究很关注水平溢出,即反映一个行业的外资进入引致当地企业采 用新技术、新产品、新管理从而提高生产力的行业内溢出效应。本文试着对产业配套中 发生的外资技术垂直溢出做出计量实证研究,并采用g m m 这一国外研究中较常使用的 处理面板数据的方法建立模型测定垂直技术溢出效应。因此,无论从利用外资的现实需 要角度还是对外资垂直技术溢出作用于我国本土经济增长的机理进行前沿的理论探索 的角度上来说,本文的研究都是非常必要的。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问技术溢出研究 1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 2 1 对产业配套研究的理论综述 从产业集聚的角度分析产业配套。“市场容量限制劳动分工”。随着市场容量扩大。 产业扩张,如果企业的一系列投入品( 或一系列不同的操作阶段) 中某些投入品( 或操作 阶段) 出现了报酬递增,足以使得一个企业专门生产投入品( 或操作阶段) ,且投入品( 或 操作阶段) 的市场定价不高于由原企业内部自己完成的平均成本( 斯蒂格勒,1 9 9 0 ) 。从 空间上,这种垂直非体化如果发生在某一个局部地理区域,则表现为产业集聚。从主动 利用和扩大支柱产业的集聚效应这一角度来理解产业配套,如果本土企业通过技术学习 承接支柱企业的投入品( 或操作阶段) 越多,如从低端投入品( 或操作阶段) 配套向高端投 入品( 或操作阶段) 配套,那么产业配套程度越高,该地区的支柱企业及其和配套企业形 成的支柱产业的平均成本越低,从而该地区的竞争优势越强。l i j 从产业链的角度分析产业配套。产业配套半径是用来描述产业迂回状况的,产业配 套半径的大小和远近决定了产业链迂回的形态。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使全球企业都参与到 世界分工体系当中。全球化采购渐渐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此,很多企业的配套半径都出 现了延伸到国外的情况,产业链也向境外迂回:当为企业做配套的生产商都在当地时,其 产业配套半径的范围也大大缩小。产业配套半径的大小、远近与运输成本有着直接的关 系。一般地说,产业配套有省内配套、国内配套和国际配套三种单类及其复合类型:相应 地,也就形成了省内、国内和国际三类配套半径。中南大学吴金明教授则是从产业链迂 回是指一是生产活动用更多的加工工序来完成,借助不同设备经由多道加工程序不断进 行功能积累,而不能一次性将功能目标实现。二是不在企业内部进行所有的生产活动, 而是在社会上对生产活动细致分工保证每阶段分工优势。由此形成产业链迂回。产业配 套半径的大小和远近决定了产业链迂回的形态,并指出企业的自生能力与所从事的产业 的配套半径呈正相关关系。【2 j 在对国际产业转移资本的产业配套过程中,更多的学者关注技术学习和经济增长。 有关技术学习、经济增长研究有很多。1 9 9 8 年,青木昌彦以韩日产业发展为例的研究指 出,东亚政府选择了吸引外商投资的战略,但是在技术能力获得上采取了“开包 ( u n p a e k a g e d ) ”策略,如日本、韩国。不是全盘照搬整个工厂,而是集中引进专利权、详 细图纸、使用说明书和手册等技术知识,且重视本土技术人员与外国供应商之间的交流, 甚至是积极带头作用”。这意味着,本土技术人员能够克服外国技术知识的“意会性”, 变成自己的局部知识,从而为本土产业创新奠定了基础。2 0 0 1 年,c y h n 的研究指出,即使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韩国电子信息企业从早期为跨国公司做0 e m 起家,发展成0 d m ,直至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 自生创新能力,关键也在于在政府和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克服国外技术知识“意会性”机 制。2 0 0 0 年。a c e m o f l u 、a g h i o n 和z i l i b o t t i 的研究将经济增长战略分为以投资为基础的战 略和以创新为基础的战略。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阶段,产业发展基本上以鼓励投资、 技术引进和技术模仿为特征,典型的是东亚模式,并处于相对有效率的均衡。而当经济发 展已经接近国际技术前沿,产业发展不再有更多的技术引进和模仿的空间时,以投资为 基础的增长战略就不再是一个均衡战略,需要向以创新为基础的增长战略转变。这实际 上是打破技术引进和模仿阶段中形成政府对投资一体化的倾向、管理者已获得的经验和 既得利益,鼓励中小企业发展,增进市场竞争,增强对管理者的优胜劣汰,从而达到鼓励 创新的目的。 3 4 1 1 z2 对外资技术溢出研究的理论综述和实证研究 首先对理论层面已有的研究予以归纳。对外资技术溢出的理论研究最早可追溯到2 0 世纪6 0 年代初。m a c d o u g a u ( 1 9 6 0 ) 在分析外国直接投资( f o r e i g nd i r e c ti n v e s t m e n t , f d i ) 的一般福利效应时,第一次把技术溢出效应视为f d i 的一个重要现象。而后,关 于这一理论的研究也是基于跨国公司与东道国之间的技术扩散或转移过程而展开的。 c o o d e n ( 1 9 6 0 ) 、c a v e s ( 1 9 7 4 ) 、f i n d l a y ( 1 9 7 8 ) 等人对此均有研究。c a v e s ( 1 9 7 4 ) 以国际技术扩散为出发点,根据创新扩散对当地厂商的不同影响,第一次比较全面地分 析了技术扩散可能存在三类外部性。f i n d l a y ( 1 9 7 8 ) 构建了一个由先进的发达国家对落 后的发展中国家进行直接投资和技术扩散的一个简单内生、动态模型,检验了诸如技术 差距、外资份额等静态特征对技术扩散率的影响。但是,上述研究的目的主要在于估计 f d i 的成本和收益,所以尚距正式理论框架的形成甚远。 2 0 世纪8 0 年代,以d a s 为代表的一些学者着重研究了竞争型的技术溢出效应。d a s ( 1 9 8 7 ) 发现,技术溢出已对跨国公司( m n c ) 子公司构成了一种潜在成本,因为。免 费搭车”的当地企业迟早会变得足以与删c 相抗衡。d a s 认为,尽管存在着潜在的技术 溢出效应,删c 只要引进先进技术,仍是有利可图的。d a s 构建的模型的进步之处在于 充分考虑了刑c 子公司承认技术溢出存在的事实,但在实际上仍忽略了当地企业的决策 和行为。 k o k k o ( 1 9 9 4 ) 在前入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于1 9 9 4 年在外国直接投资、东道国特 征和溢出一书中系统表述了技术溢出效应的发生。他认为,技术溢出效应的发生源于 两个方面:其一是示范、模仿和传播;其二是竞争。尤其是竞争,由于跨国公司的进入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间技术溢出研究 和存在,打破了原有市场的平衡,引起当地市场竞争的加剧,迫使当地公司更有效率地 利用自己的技术和资源,同时促进当地企业寻找和使用更新的技术,以提高效率。 近年来,国内在外资技术溢出方面的研究,大多也是从外国直接投资( f d i ) 对东 道国技术创新及产业经济的影响这一角度出发。高巍( 1 9 9 4 ) 、孙家恒( 1 9 9 4 ) 探讨了 f d i 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肯定了f d i 对于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正面作用。华小红和 杨荣珍( 1 9 9 4 ) 则指出中国引进外资的行业结构欠合理,导致了资源的不合理配置。王 允贵( 1 9 9 6 ) 、林康( 1 9 9 7 ) 、赵晓晨( 1 9 9 7 、童书兴( 1 9 9 7 ) 、陈炳才( 1 9 9 8 ) 分 别从外资名牌对国产名牌的挤占效应、引资的行业结构效应、技术引进效应和成长压制 效应几个不同的方面,指出了外资企业对中国经济的负面作用,认为应该重新认识和衡 量f o i 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效果。 在进行实证方面的综述。到目前为止,有关f d i 技术溢出的计量实证分析都是采用 外资的存在程度作为溢出的代理变量,因此得到的只能是溢出的净效应,其中也包括了 负的溢出效应,如外资进入后对当地企业的挤出效应。同时,上述五种渠道存在重叠,关 键是在性质上并非一致,因此难以在一个实证框架内分别检验。如果从另外一个更直观 的视角划分,f d i 的技术外溢可以分为水平溢出( 行业内溢出) 和垂直溢出( 行业问溢 出) ,可以说五分法是分析推理型,而二分法则是直观描述型,两者都具有其特定的现实 意义,从实证的角度来对比,二分法更存在检验可行性。 但是以往的研究只关注水平溢出,即反映一个行业的外资进入引致当地企业采用新 技术、新产品、新管理从而提高生产力的行业内溢出效应,在机理和结论分析中,模仿、 逆向工程、人员流动以及技术窥视( e s p i o n a g e ) 等都由此反映( d a m i j a n 等,2 0 0 3 ) 。有关 水平溢出的研究可以分为跨行业数据分析的和面板数据分析两个部分。早期没有使用面 板数据技术的研究一般会发现产业内的溢出现象,如c a v e s ( 1 9 7 4 ) 对1 9 7 6 年澳大利亚 制造业、g l o b e r m a n ( 1 9 7 9 ) 对1 9 7 2 年的加拿大以及b o m s t r e ma n d p e r s s o n ( 1 9 8 3 ) 对 1 9 7 0 s 中期的墨西哥的研究。然而采用跨行业数据分析不能分辩是f d i 促进了当地企业 生产力还是f d i 选择了进入高生产力部门,采用面板数据则可以控制上述选择偏误 ( s e l e c t i o nb i a s ) ,得到的结论则是多样性的。最近用面板数据对1 9 9 0 s 发展中国家的研 究表明了较小甚至没有溢出效应。a i t k e n a n d h a r r i s o n ( 1 9 9 9 ) 表明在委内瑞拉对跨国公司 子公司有明显的技术转移,但对整体当地企业的溢出效应则是负的。其他一些发展中国 家获得的正的溢出效应也仅仅局限于特定的产业中,如摩洛哥具有相对简单技术的行业 ( h a d d a da n d h a r r i s o n ,1 9 9 3 ) 、印尼出口导向的行业( b l o m s t r e ma n ds j e h o l m ,1 9 9 9 ) 、 乌拉圭具有充足人力资本的行业( b l o m s t r e m ,1 9 9 4 ) 。近来对转轨国家的研究增加了, 一4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企业层面实证结论表明了几乎不存在行业内的溢出效应。k o n i n g s ( 2 0 0 1 ) 表明1 9 9 3 年 一1 9 9 7 年,在保加利亚、波兰和罗马尼亚的f d i 对子公司的技术转移十分重要,但是没 有水平溢出的证据,波兰甚至是负溢出;i ) j a n k o v 等( 2 0 0 0 ) 也得到了发展中国家f d i 的 负效应结论,在1 9 9 2 - 1 9 9 6 年捷克的f d i 甚至没有向其子公司转移多少技术:k i n o s h i t a ( 2 0 0 0 ) 表明1 9 9 5 1 9 9 8 年捷克存在溢出效应,但仅限于从事r d 的企业或生产电子设 备的企业:d a m i j a n 等( 2 0 0 1 ) 采用静态面板数据方法研究了八个转轨国家后没有得到产 业内溢出效应的证据。对此有学者指出,已有的f i ) i 技术溢出研究很有可能采用了不当 的方法,由于外资企业具有阻止技术泄漏以致提高竞争者绩效而愿意向它们的供应商提 供技术转移的动机,因此f o i 的技术溢出更有可能通过垂直的方式而不是水平的方式 ( s m a r z y n s k a ,2 0 0 1 ,2 0 0 2 ) 。因此仅仅衡量水平联系的溢出效应会造成偏误,上述莫衷 一是的多样性结论可能部分地来自这个缺陷。 6 - 7 1 中国学者在定性描述f d i 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的同时,也开始了较严格的数量实 证研究。中国学者李平( 1 9 9 9 ) 在其技术扩散理论及实证研究中较全面地阐述了技 术扩散理论,及其外部性在经济增长中的地位和作用,并对日本产业问的技术扩散溢出 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以日本制造业1 9 8 1 一1 9 9 4 各年的增加值、就业数、有形固定资本 投资总额和r d 开支等数据为样本,利用对数化的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检验了各 产业内部的r d 溢出效应;高、中、低科技部门内产业间的r d 溢出效应;高、中、低 科技部门间的p h d 溢出效应。2 0 0 1 年,广东省广告公司市场研究中心的一项调查显示, 产业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技术联系,尤其是机械、仪器仪表和电子制造业。其技术才鲆的 高低对其他产业的技术发展产生明显的影响。何洁、许罗丹( 1 9 9 9 ) 借鉴f e d e r ( 1 9 8 3 ) 的计量方法,利用生产函数建立回归方程,得出结论:外商投资带来的技术水平每提高 一个百分点,我国内资工业企业的技术外溢作用( 即产量的增加) 就提高2 3 个百分点。 此后,姚洋( 1 9 9 8 ,2 0 0 1 ) 利用全国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对不同所有制经济技术效应 进行了实证分析。赖明勇( 2 0 0 3 ) 、包群( 2 0 0 3 ) 、廖杰( 2 0 0 3 ) 、徐涛( 2 0 0 3 ) 等学 者对f d i 的技术溢出效应均做了定量研究。 1 2 3f d i 垂直技术溢出理论与实证综述 已有的文献针对垂直联系、f d i 和产业发展主要提供了两种分析。一方面,m a r k u s e n 和v e n a b l e s ( 1 9 9 9 ) 、r o d r i g u e z c l a r e ( 1 9 9 5 ) 以及s a g e j ( 2 0 0 2 ) 等的模型通过垂直联系密 度来分析f d i 与产业进步的关系,即认为前向和后向的联系是产业动态发展的引擎。发展 中国家当地企业具有很大的动力向外资企业提供中间产品,因为它们具有较低的破产概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间技术溢出研究 率和更好的支付信誉,而且外资企业为了保证中间产品的质量愿意而且能够向当地供应 商转移技术和诀窍,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自身生产力和获得市场机会。 另一方面,p a c k 等( 2 0 0 1 ) 和m a t o u s c h e k ( 2 0 0 0 ) 的模型更清晰地分析了垂直技术转 移。它们认为外资企业为了保证中间产品的质量愿意向当地供应商转移技术和诀窍。案 例析和对当地供应商的访问表明,外资企业对产品设计和质量以及及时的送货有很高的 要求,他们经常制定质量控制并通过培训和人员交流、技术人员参观供应企业、提供产 品的技术蓝图和信息来帮助供应商更新生产流程。外资进入同时存在均衡的前向联系, 即外资企业能够提供更好的中间投入并使产品的使用者提高生产力。m a r k u s e n 和 v e n a b l e s 对此建立的分析假说,然而他们也指出,外资生产的中间产品价格可能更高,也 可能与当地企业使用习惯不符,因此它们可能主要供应下游部门的外资企业,这时前向 联系可能不会明显甚至是负的效应。有关的案例分析发现了正向垂直溢出,如 k e n n e y ( 1 9 9 3 ) 、m a c d u f i l e ( 1 9 9 7 ) 等发现美国的供应商获得了日本汽车生产商大量的技术 转移:l a l l ( 1 9 8 0 ) 发现印度的卡车行业获得了后向外资技术转移。 直到最近,才有一些文献开始对垂直溢出进行计量实证,b i m o e k ( 2 0 0 1 ) 研究得到计 算前后向联系的方法,他发现印尼具有正向的垂直溢出:s m a r z y n s k a ( 2 0 0 2 ) 发现立陶宛 正向的垂直溢出:s c h o o 培a n dt o o l ( 2 0 0 1 ) 发现匈牙利正向的垂直溢出:b l a l o c k d l g e r t l e r ( 2 0 0 3 ) 对印尼也发现外资对当地供应企业具有明显的技术溢出。k u g l e r ( 2 0 0 0 ) 发现哥伦比亚f d i 在行业间的溢出,但是他没有区分前向与后向联系效应。s m a r z y m k a a n ds p a t a r e a a u ( 2 0 0 2 ) 发现各转轨国家存在产业间的f d i 技术溢出。k o n n i n g s ( 2 0 0 2 ) 采用 d i f f e r e n c eg m m 方法分析了保加利亚、波兰和罗马尼亚的企业层数据:b l t m d e l la n d b o n d ( 1 9 9 8 ,1 9 9 9 ) 则采用了更高效的系统g m m 方法,s n m r z y n s k a ( 2 0 0 1 ) 。k o n i n g s ( 2 0 0 2 ) 人之外,其他研究都没有考虑到内生性问题。总之,上述相对来说数量不多的文献表明了 垂直联系比水平联系更加能提供技术溢出的渠道,是f d i 技术溢出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领 域。另外,大量经验研究将外资企业与当地企业的技术差距以及当地企业的吸收能力纳 入影响溢出的因素分析,即技术溢出需要足够的社会和企业技术吸收力( d a m i j a n 等,2 0 0 3 :包群等,2 0 0 3 ,2 0 0 4 ) 。企业的吸收能力纳入影响溢出的因素分析,即技术溢 出需要足够的社会和企业技术吸收力。【8 】 一6 一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3 论文研究方法思路和创新点 1 3 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 定性分析,阐释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间技术溢出的产生机理与实现形式,分析中观层面 的外资技术溢出影响因素。在定量分析方面,本文在修正补充已有模型基础上构建出衡 量外资产业间技术溢出效应的数学模型,利用g m m 即一般系统矩估计法测定出中国某个 代表区域上海的支柱产业( 外资占主体) 与本土配套产业之间的技术溢出效应。 1 3 2 研究思路 ( 1 ) 理论分析部分:外资产业间技术溢出理论的内涵,外资产业同溢出的重要途径分 析与其重要影响因素的叙述。 ( 2 ) 确定计量实证的研究对象: 选择外资占主体的支柱产业与其本土外资水平相对低一些的配套产业。 ( 3 ) 计量实证: 建立产业间技术溢出测度的计量模型,选取数据。 采用逐次添加变量法和g m m 法测定这些工业部门问的前向和后向技术溢出效应。 外资产业间技术产业间溢出理论深化 际制造业资本转移理 产业配套理论 技术溢出模型 构建 运用g m m 法计量 实证并检验结果 实证对象选择:判定支柱 产业( 外资占主体) 并分 析其本土配套产业 l 竺_ j 图1 1 技术路线示意图 f i g 1 1t e c h n o l o g yw a ys i g n a lf i g u r e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间技术溢出研究 1 ,3 3 创新点 ( 1 ) 本文选取了上海的支柱产业和其配套产业作为外资垂直技术溢出的研究对象, 采用了产业配套关系这种研究产业问技术溢出途径的新视角。本文试图从中观层面分析 外资的技术溢出机理及实现形式,而不是宽泛的研究外资技术溢出对东道国福利和经济 增长的影响。 ( 2 ) 本文的另一方面的创新体现在数量模型的构建和计量方法的选择方面。本文 扩展了已有一些研究外资技术溢出的模型,并对其相关变量的选取进行了修正和补充; 采用系统g m m 估计法进行外资产业间垂直技术溢出效应的分析,弥补了原来外资技术溢 出研究多水平溢出而少垂直溢出的不足,从而能更好地研究外资技术溢出。 8 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外商直接投资产业间技术溢出机理分析 2 1外资产业问溢出涵义 一个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会影响到其相关产业的发展,而其相关产业部门的技术进 步又会反过来影响该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这就是产业间技术进步的交互作用。这种交 互作用的具体表现就是产业间技术进步的转移与吸纳。一般说来,一项重大的技术突破 往往首先产生于某一产业部门,然后通过结构关联效应影响到其他产业,这是产业问技 术溢出的规律。 在同一个经济结构中,不同所有制企业群体之间或多或少地存在着生产经营和技术 上的联系。产业结构不同的成长阶段,联系的程度是不同的,它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在跨国公司全球化过程中,外资企业的发展会增加其生产进程和生产部门,由此自然会 发展国内供应商,在国内采购非转移性基础原材料( 包括水、能源、动力等) 和国内具备 竞争优势的中间投入品。跨国公司一般带来了更先进的技术,导致产业技术进步和创新 能力的提升,因此在外资与本土企业之间会发生产业问技术溢出。 技术进步在产业间的传播过程,其具体的实现形式就是技术的扩散和溢出。虽然拥 有某项技术的外商投资的产业部门可以通过专利等知识产权的形式进行保护,但技术所 有者依然不能阻止技术各种形式的利益溢出,技术所有者只能获得技术收益扣除溢出后 尚能留在部门内部的收益。1 9 1 外资产业问溢出是通过跨国公司子公司和东道国当地供应商以及客户之间的联系 作用来实现的。跨国公司子公司与其上游供应商间的联系是后向联系,包括跨国公司向 当地供应商的直接技术转移,如,向当地供应商提供技术支持,以提高产品质量或促进 革新;跨国公司对产品质量及配送体系的更高要求,对国内供应商升级其生产管理和技 术提供动力;由于跨国公司进入而导致对中间产品的更大需求,从而允许当地供应商享 有规模收益:由于跨国公司进入打破原有的供应商与顾客的关系,增强中间产品市场的 竞争。跨国公司与其下游客户的联系为前向联系,前向联系是指由东道国当地厂商为跨 国公司提供的成品市场营销服务,半成品、零部件或原材料的再加工和各种服务。前向 关联有助于尽快形成当地的生产体系,开发其制成品市场,促进当地研究与开发的发展。 行业间溢出效应取决于当地企业与f d i 企业问的联系程度。一般说来,当地企业与f d i 企业联系越紧密,它们能从f d i 中受益的机会和程度就越多、越大,东道国政府可以采 用政策加强这种联系。比如中国的轿车制造业,中国政府曾经规定合资企业生产的轿车 本地化率必须达到6 0 以上,才允许其在中国市场销售,这迫使f d i 企业将其零部件技 一9 外商直接投资的产业间技术溢出研究 术向当地供应商转移,帮助提高供应商的管理组织水平,提高供应商的产品质量标准。 经过努力,轿车的国产化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各大合资企业1 9 9 9 年以前上市的外 国品牌轿车国产化率达到8 0 以上,1 9 9 9 年以后上市的外国品牌轿车国产化率也达到 6 0 以上,这也培育了当地一大批优秀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促进了f d i 的行业问技术溢 出。而一旦f d i 企业相对孤立于本土企业,f d i 企业就有可能形成所谓的“孤岛”,从 而对本土企业产生的溢出效应也就有限 1 0 - 1 1 j 。 2 2 外资产业间溢出的重要途径 2 2 1 产业关联 产业关联是指各个产业之间存在的广泛、复杂和密切的技术经济联系,这种联系的 大小称为产业关联效应,其实质就是各产业相互之间供给与需求的大小。 按某一产业在产业群体和其他相关产业中的作用和联系方式,该产业与其他产业间 的产业关联关系可分为前向联系( f o r w a r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