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山东谚语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研究.pdf_第1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山东谚语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研究.pdf_第2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山东谚语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研究.pdf_第3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山东谚语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研究.pdf_第4页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山东谚语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谚语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研究 摘要 谚语作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语料之一,是汉语语言系统中的一种熟语, 是比较稳定的言语作品单位,属于词汇学研究的范畴。它以句子的形式出 现,在性质和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但又不是一般的词,是“词的等价物”。 山东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民风淳朴,语言醇厚,是 研究我国传统文化和方言的重要区域。山东谚语作为区域大众思想文化的 载体,在语言结构、语义、文化内涵诸多方面很有特色。语音方面,讲究 节奏、平仄、押韵的要求,相比之下,平仄的要求不高,更讲究节奏和押 韵,其语音系统的三个方面是不平衡的。节奏上的三字谚、平仄上的五、 七言谚、押韵上的“四最”谚语,都具有鲜明的山东地域特色。语法方面, 有单句式、复句式、紧缩句式等句法形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单旬式谚语 中,主谓结构占优势,体现了书面语的特点;复旬式和紧缩旬式谚语中意 合式结构占优势,体现了口语化的特点。在语义方面,山东谚语内容丰富, 包罗甚广,风格沉静,朴素大方。大致分为自然谚、社会谚、农事谚、气 象谚、生活谚等几个方面。山东谚语的语义分为表层义和隐喻义,表层义 是语言义,隐喻义是言语义,由具体的语境决定其确切含义。山东谚语讲 究比喻、对偶、比兴等语用修辞效果。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分析,它深受 齐鲁文化的影响,涵盖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折射了多姿多彩文化。主 要包括儒家文化、农耕文化等几个方面。社会文化发生变化,直接影响语 言的词汇,反映到山东谚语中来,体现出鲜明的时特色。本文对山东谚语 的语言特点作了系统地描写,同时探讨了山东谚语与文化的关系,以便找 出这一言语单位的发展、流变规律。 关键词:山东谚语语言特点文化内涵 as t u d yo nt h ek i n g u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 a n dc u l t u r a kc o n t e n t so fs h a n d o n gp r o v e r b a b s t r a c t s h a n d o n gp r o v e r b ,b e i n gai d i o mi nc h i n e s el a n g u a g es y s t e m ,i so n eo ft h e i m p o r t a n tl a n g u a g em a t e r i a l si nt h el i n g u i s t i cs t u d y i t i sar e l a t i v e l ys t a b l e l a n g u a g ew o r ku n i tb e l o n g i n gt ot h el e x i c o l o g ys t u d ya r e a s i ti se q u i v a l e n tt oa w o r di nt h en a t u r ea n df u n c t i o n ,w h i c hi ss h o w e db ys e n t e n c ef o r m ,a n di ti sn o ta g e n e r a lw o r db u taw o r de q u i v a l e n t s h a n d o n gi s o n eo f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b i r t h p l a c e s ,w h i c hi t s f o l kc u s t o m sa r es i m p l ea n dh o n o r a b l ea n di t sl a n g u a g ei sm e l l o w s oi ti sa n i m p o r t a n tr e g i o n w h e r eo u rc o u n t r y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a n dd i a l e c tc a nb e s t u d i e d a sac a r r i e ro ft h ep u b l i ct h o u g h ta n dc u l t u r e ,s h a n d o n gp r o v e r bh a s m a n yu n i q u ef e a t u r e si nt h el i n g u i s t i cs t r u c t u r e ,s e m a n t i c s ,c u l t u r a lc o n n o t a t i o n a n de t ci ns o u n d ,i ts t r e s s e st h er h y t h m ,l e v e la n do b l i q u et o n e ,a n dr h y m i n g b u tt h e yd o n tk e e pt h eb a l a n c eo fd e v e l o p m e n t c o m p a r e dt ot h el e v e la n d o b l i q u et o n e ,i ti sa s k e df o rt h el a w so fr h y t h m sa n dr h y m i n g t h et h r e e - w o r d p r o v e r bi nr h y t h m ,t h ef i v e w o r da n ds e v e n w o r do n ei nl e v e la n do b l i q u et o n e a n df o u r - z u io n ei n r h y m i n gh a v e d i s t i n c t i v e r e g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i n s h a n d o n g i ng r a m m a r , t h e r ea r em a n yv a r i o u ss y n t a xf o r m so f t h ep r o v e r b ss u c h a ss i m p l es e n t e n c e ,m u l t i p l es e n t e n c ea n db l e n d i n gs e n t e n c ea n ds oo n ,w h i c h h a si t so w nf e a t u r e s i ns e m a n t i c s ,i t sc o n t e n ti sv e r yr i c hw h i c hi n c l u d e sa l l k i n d so fk n o w l e d g e ,a n di t ss t y l ei sq u i e tw i t hs i m p l en a t u r e s a p p r o x i m a t e l y s h a n d o n gp r o v e r b i sd i v i d e di n t ot h ef o l l o w i n gm o d e l s :n a t u r a lo n e ,s o c i a l o n e ,f a r m i n go n e ,m e t e o r o l o g yo n ea n dl i f eo n ea n ds oo n i th a st h es u r f a c e m e a n i n ga n dt h em e t a p h o rm e a n i n g t h ef o r m e ri sl a n g u a g em e a n i n ga n dt h e l a t t e ri sp a r o l eo n ew h i c hi sd e c i d e db yc o n c r e t ec o n t e x t s h a n d o n gp r o v e r bi s i i i a s k e df o r t h e p r a g m a t i ca n dr h e t o d ce f f e c t s s u c ha sa n a l o g y , d u a la n d c o m p a r i s o na n de t c f r o mt h es o c i a ll i n g u i s t i c sp e r s p e c t i v e ,i td e e p l yi n f l u e n c e d b yq ia n dl uc u l t u r ec o v e r e dt h es o c i a ll i f ea 8 p e c t sa n dr e f r a c t e dt h ec o l o r f u l c u l t u r e ,m a i n l yi n c l u d i n gc o n f u c i a nc u l t u r e ,f a r m i n gc u l t u r ea n ds oo n t h e r e w a so n c eac h a n g ei nt h ec u l t u r ea n di tw o u l dd i r e c t l ya f f e c t e dt h ew o r d s t h e c h a n g ew o u l db er e f l e c t e di ns h a n d o n gp r o v e r bw h i c hs h o w e dt h ed i s t i n c tt i m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t h i sp a p e rd e s c r i b e ds y s t e m a t i c a l l yt h el i n g u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o f s h a n d o n gp r o v e r b a n dw ed i s c u s s e dt h er e l a t i o n sb e t w e e ns h a n d o n gp r o v e r b a n dc u l t u r ei nt h ep a p e rt oi d e n t i f yi t sd e v e l o p i n gl a w s k e y w o r d s :s h a n d o n gp r o v e r b ;l i n g u i s t i cf e a t u r e s ; c u l t u r a lc o n t e n t s 广西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和 相关知识产权属广西大学所有,本人保证不以其它单位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或使用本 论文的研究内容。除已注明部分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过的研究成果,也 不包含本人为获得其它学位而使用过的内容。对本文的研究工作提供过重要帮助的个 人和集体,均已在论文中明确说明并致谢。 论文作者签名:至髫易心 幻0 年舌月毋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 在不以赢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请选择发布时间: 函即时发布口解密后发布 ( 保密论文需注明,并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垩渤 导师签名:磅月平日 广西大掌硕士学位论文山东谚语语。分特点及文化内涵研究 1 1 谚语概述 1 1 1 谚语的定义 第一章引言 谚语是劳动人们智慧的结晶,是在长期流传、锤炼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短小凝 绣、意蕴隽永、生动活泼、结构固定,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无限智慧、思想情感、生活经 验,具有强烈的思想性、战斗性、艺术性。谚语在语法功能上相当于词,在汉语词汇史 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它是人民群众生活斗争的经验总结,是具有传授经验 和教训劝戒功能,流传于人民群众口头中的固定词组。”关于谚语的性质,很多典籍作 过论述,例如: “谚者,直语也。”(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 。谚,传言也,从言,彦声。”( 说文解字注) 。谚,俗语也。”( 礼记- 大学释文) “谚,俗所传言也。( 汉书五行志颜注) 。谚,俗之善谣也。”( 国语越语) 。谚,俗语也。”( 左转隐公十一年释文) 。俚语日谚。”( 尚书无逸菜氏传) 。谚语,流传于民间简练而富有意义的语句。( 辞海) 从以上论述中可以看出,谚语是一种通俗性语言,但说的较为笼统,未能区分谚语 与成语、歌谣、格言等熟语的差别。谚语与其他熟语既有相似性,又同中有异,有自己 的特性。谚语和成语的结构都较固定,语言部很生动、精炼。但谚语重在反映和总结生 活经验规律,成语重在表达某种概念、思想。谚语是人民群众的口头创作,通俗易懂, 汉语熟语论)王勤著山东教育出版社,2 0 0 6 广西大掌砚士学位论文山东谚语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研究 口语性强,被称为“俗语”、“土话”,而成语则趋于文言,书面性强,和谚语的语体风 格截然不同,在语法功能上,谚语可独立成句,表达一个概念和判断,如“不见棺材不 落泪,不到黄河不死心”“尺有所长,可有所短”,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说明了事 务的道理。成语在语义上只是表达一个概念,又有固定结构,所以在语法功能上多充当 句子成分,较少独立成句的。就内容来说,谚语和歌谣反映生活的侧重点不同。清代杜 文澜在古谣谚中说:“谣训传歌,歌者咏言之谓。咏占即永言,永言即长言也。颜 训传吉,言者直言之谓。直言即径言,径占即捷言也。长言主于咏叹,故曲折而纡徐。 捷占欲其明显,故平易而疾速。此谣谚所由判也。”歌谣反映生活,着重描绘事务的情 景,用情感和形象吸引和打动读者,给人以美的感觉。谚语用哲理说服人、教育人,重 在总结生活经验,具有科学性、论证性。谚语的和谐悦耳是为了流传、便于记忆,句式 多为一、二句,歌谣的动听则为了歌咏,句式多为五、六句、七、八句或者更多。 1 1 2 汉语谚语的性质 ( 一) 思想性 谚语是大众思想的主要文化载体,由于中国长期处于农业社会,谚语的稳定性极强, 大众的思想意识也形成了稳定的结构。人民群众的思想必然受到千百年来流传下来谚语 影响,人们的行为、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情感表达方式等必然受到这些谚语的塑造。 诚如高尔基所说:“最伟大的智慧是在语言朴素中。谚语和歌谣总是简短的,然而在它 们里面却包含着可以写出整部书的思想和感情。” 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了一整套生活斗争的经验,诸如农谚、气象谚、生 活谚、哲理谚、劝戒谚等无一不是人们思想的结晶。“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 病”、“水可行船,水可覆船”等说明了任何事物之间都具有正反两方面,告诉人们要 辩证地看待和分析事务。“鸟美在羽毛,人美在知识”、“打蛇打七寸”等谚语告诫人们 要透过现象洞察事物的本质,而不能只看表面形式。“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 睡”、“日落北风死”则是揭示了大干世界中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及其规律。 ( 二) 科学性 谚语的科学性是指人民群众所总结的经验、说明的事理,揭示了客观事物的一定规 律,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要想棉花长得好,施肥灭虫多锄草”、“棉花不打权,光长枝 叶不长花”是说种植棉花要做好锄草、灭虫、施肥的管理工作,还要及时打杈,以免其 疯长,把养料都供到枝权上面,不结棉桃。谚语的科学性要经得住实践的检验。“判定 2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山东谚语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研究 认识或理论之是否是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的实 践。”2 ,象。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这类谚语,只是看到某一类社会现象,而非人与人 之间普遍的社会联系,因而不具有科学性。科学性是谚语的灵魂和生命,失去了科学性, 谚语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和价值。 ( 三) 艺术性 民间谚语之所以千百年来口耳相传,历久不衰,在于其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在于 丰富的内容与优美的形式的和谐统一。这首先表现在谚语的朴素凝练的语言上。谚语是 劳动人民生活经验的总结,把如此丰富的内容凝缩到简短的一二句话里,并使读( 听) 者一目了然,产生丰富的联想,达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就必须做到选词严格,选择 最恰当、最具活力和色彩感的词语。“砍头不过碗大的疤”,表现了人民的反抗,给人以 触目惊心的感觉。“前人裁树,后人乘凉”则是高度凝缩的语言,正是因前人的辛勤劳 动创造,才给了后人幸福的生活环境。其次是谚语的生动性、形象性。谚语和歌谣、格 言、故事一样同属民间文学的范畴,民间文学的特点是鲜明、生动、活泼,有强烈的感 染力。如: ( 1 ) 杏树早开花,枣树晚发芽。 ( 2 ) 人心是杆称,斤两自分明。 ( 3 ) 万贯家财如粪土,一分机敏值千金。 ( 4 ) 妯娌意合家不散,兄弟团结能移山。 ( 5 ) 要学蜜蜂采蜜,不学蜻蜓点水。 ( 6 ) 牛马壮的好,人是忠厚好。 ( 7 ) 人不留名不知东西南北,雁不留声不知春秋四季。 以上谚语或用比喻,或用对偶,或用对比,都鲜活生动,传神有力。最后是谚语的 平静朴素,和谐性和口语化色彩。谚语的集体创作和口耳相传决定了其口语化的性质。 如: ( 1 ) 春寒雨绵绵,夏寒火烧天。 ( 2 ) 河水有清有浑,朋友有假有真。 2 毛泽东选集第一卷,2 7 3 页,人民出版社。 3 广巷r 大掌司e 士学位论文山东谚胡h 吾言特点及文化内涵研究 ( 3 ) 舌头不用铁,杀人不见血。 ( 4 ) 红皮萝p 紫皮蒜,抬头老婆低头汉。 例( 1 ) 的“绵”和“天”押韵;例( 2 ) 的“浑”和“真”押韵;例( 3 ) 的“铁” 和“血”押韵;例( 4 ) 的“蒜”和“汉”押韵。谚语讲究声律,富有音乐美,是其艺 术形式上的一个显著特征。 总之,作为大众思想载体的谚语,是劳动人民智慧和经验的结晶,也是记录和传授 各种知识的工具,其绝大多数产生于古老的农耕时代,源远流长,在民间有着强大的生 命力和影响力,因此,对民间谚语进行理性的思考,有利于汉语词汇史的丰富和研究, 有利于民族文化的弘扬和发展。 1 2 山东谚语概述 1 2 1 山东省概况 山东地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东部沿海,位于北纬3 4 度2 5 分至3 8 度2 3 分,东经 1 1 4 度3 6 分至1 1 2 度4 3 分之问,在黄河的下游,东临渤海、黄河,与朝鲜半岛、日本 列岛隔海相望,西北与河北接壤,西南与河南交界,南与安徽、江苏毗邻。东南长7 0 0 多公里,南北宽4 2 0 公里,陆地面积1 5 6 7 平方公里。境内公路、铁路四通八达,水陆 交通便利,山水平原错落,河流湖泊纵横,名胜古迹遍布,是中国东部沿海的重要省份。 山东的地势,中部为隆起的山地,东南部为丘陵地区,北部、西北部为黄河冲积平 原。山东的平原、盆地约占全省总面积的6 3 ;山地、丘陵约占3 4 ;河流、湖泊约 占3 。 主要的山脉有泰山、蒙山、鲁山、沂山、崂山、徂徕山、昆磅山、九顶山、艾山、 牙山、大泽山、盂良崮等。主要河流有黄河、沂河、沭河、大汶河、淮河。其中黄河被 誉为“中华民族母亲河”,自西南向东北贯穿山东境域,流程6 1 0 多公里,向东注入渤 海。山东较大的湖泊有南四湖、东平湖、马踏湖、自云湖、大明湖等。 山东半岛如鹰嘴状向东突入渤海和黄海,形成了3 0 0 0 多公里的海岸线,占全国海 岸线的三分之一,居全国第二位。近海海域1 7 万平方公里,大于全省陆地面积。海域 中散布着2 9 9 个岛屿,岛屿岸线总长6 6 8 公皂。 山东的气候温润,物产丰富,农业发达。山东的气候属于温暖带季风气候,年降水 量8 0 0 多毫米,四季分明,适宜农业生产,是粮棉油烟及各种林果的主要产区。山东还 4 广西大掌硕士学位论文山东谚韶哺分特点及文化内涵研究 是中国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之一。山东还有丰富的石油、煤炭、黄金等资源。 山东人口9 0 4 1 万,居全国第二位。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3 9 2 。山东是一个以汉 族为主多民族杂居的省份,其中汉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 0 9 6 以上。少数民族有回、满、蒙 等民族。有的村镇少数民族居住较集中,如回、满、蒙等民族,有聚居或杂居的村镇、 社区。 山东有辉煌灿烂的历史文化。早在四五十万年前,这里就是古人类生存繁衍的摇篮。 山东境内考古发现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证明了距今7 0 0 0 年至4 0 0 0 年 之间,这块土地上就实现了从母系氏族社会到父系氏族社会乃至阶级社会的转变。春秋 战国时期,鲁、齐先后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形成了具有极大包容性、先进性、生命力 的齐鲁文化,体现了我们的民族精神,奠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础。诸子百家中的 儒家、墨家、道家、名家、阴阳五行家、兵家、纵横家、农家、方技家、数术家、巫医 家等皆出自山东,几乎涵盖了百家的思想。山东被誉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 , 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成为传统文化的标志,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有深远 的影响。伟大的军事家孙武的孙子兵法,被军界和商界推为经典。另外,明清的几 部重要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转、金瓶梅、儒林外史、醒世姻缘转等都出 于山东。王羲之、诸葛亮、李清照、辛弃疾、蒲松龄等文化名人对中华文化的发展也作 出了卓越贡献。 山东大地民风淳厚,历史悠久,人文遗产丰富。民间礼俗和遗存的古风,养育了一 代代的山东人,形成了独特的精神家园、价值体系、思维方式,也携带着历史的、文 化的、科学的、艺术的大量信息。仅文化部授予的民自j 艺术之乡就有2 3 个,如鲁中平 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的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元宵花灯、高密剪纸、淄博美陶、周村 丝绸等,散发着泥土的芳香;鲁西地区传统深重,孔孟之乡、水浒故地、古运河畔、民 间织锦、斗鸡斗羊、婚嫁丧娶等,闪烁着古文明之光。山东腹地的济南、青州、泰安、 兖州一带,一向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民有常乐,礼有常仪,时有常节,生活有 常制,是山东民俗的典型代表。曲阜、邹城为孔孟故里,孔府的家族亲族俗制、祖神祭 祀,婚丧礼俗、年节习俗、衣食主行是大家望族习俗的典型:泰安有五岳之首的泰山, 是研究民间文化、民问文学的活的标本库。 f - - 西大掌硕士学位论文山东谚啊哺言特点a 文化内涵研究 1 2 2 山东谚语的总体特点 “一方水土一方人”,山明水秀的自然风光,物产丰饶的经济基础,历史悠久的文 化土壤,养育了千千万万的山东人民,也产生了无数民间故事、民间歌谣和民间谚语。 山东谚语全面深刻地反映了山东鲜明的地域特色文化,展现了山东深厚的历史文化传统 和复杂的历史进程。第一,它反映了山东传统的农耕文化。重农重教、耕读世家是山东 民众的共同追求,从农业生产到畜牧副业,山东民众都积淀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七十 二行,庄稼为王”、“玩龙玩虎,不如玩土”、“土里刨食吃的长”,这些重农抑末的农耕 思想根深蒂固。“死逼梁山下关东”、“一搬三年穷”、“穷家难舍,故土难离”、“金窝银 窝,不如自己的狗窝”,这些谚语反映了山东民众重土安命的思想,家的观念明确。第 二,反映了山东特有的乡土文化。雄伟的泰山,奔腾的黄河,秀丽的山川,是山东风土 谚反映的主要对象,“一山一水一圣人”,即是指泰山、黄河、孔夫子,是山东文化的象 征。第三,反映了厚重的儒家文化。“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反映了山东人诚信的美德, 说到做到,讲究信用。“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士可杀不可辱”,明显地看到儒家思想 对山东民众人格精神的塑造。“忍一时之气,免百日之忧”、“和气生财,忍为家训”、 “家和万事兴”,则反映了山东民众的文化心态,有人干脆把“忍”字当作座右铭,写 在案头。第四,反映了山东民众鲜活的性格,即民风民情。历代的史志、著述,多赞誉 山东人“淳厚不佻”、“民醇朴茂”,“人情朴厚”、“俗知礼逊”。“人要脸,树要皮”,是 说山东人爱脸面,实在厚道;“砍头不过碗大的疤”,表明山东人刚勇豪迈,仗气任侠, 威武不屈的“山东好汉”的性格。谚日:“河北出响马,关东出匪,山东出好汉”,就 是对这种性格的评判。“不忠不孝,猪狗不如”,则反映了山东民众的忠孝信义、孝敬父 母、讲义气、守信用、舍生取义、勇于牺牲、堂堂正正做人的精神品格。 在语言形式上,山东谚语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 1 、山东谚语在语音上注意节奏、平仄和押韵,结构上有一定的音乐性,有一定的 声律美,听起来琅琅上口,节奏明快,铿锵有力。 2 、直陈表达,观点鲜明,快言快语,口语化色彩较强。有些谚语不拘泥于对仗、 押韵、比兴,从三字句到长句,丛杂言到整句,都是口语化的。谚语中一般三字句数量 较少,在山东谚语里却较为常见,如“灯下黑”、“赌近盗”、“好近杀”、“人本善”、“聋 人痴”、“瞎人狠”等,都简洁明快,有的上下句极不对称,有许多谚语前后两句不押韵。 3 、富于形象性,穿透性强。有一些山东谚语不仅仅局限于两个事物的比较或延伸, 6 - 西大掌硕士学位论文 山东谚键h 吾分特点反文化内涵研究 而是多个事务的递进。“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软的怕硬的,硬的怕横的,横的 怕愣的,愣的怕不要命的”、“小腿拧不过大腿,大腿拧不过腰”,这就构成了一种连续 用喻的现象,反映了山东谚语极富形象性、比喻性的特点。 4 、山东谚语中较有特色的是“四最x ”、“四大x ”谚语,类似于古诗文中常见的 “四喜”形式:“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携题名时”,这些谚语在山 东民间分布广泛,数目可观,蔚为景象。如莒县的“四最鲜”:“头刀韭,谢花藕,香春 芽,黄瓜n i u ”;“四最热”:“铁匠炉,开水壶,开了锅,入了伏”;“四最红”:“庙上 的门,杀猪的盆,新娘的顶头火烧云”;曹县的“四最涩”;“新锻的磨,木匠的锉,拉 拉秧,豆秸垛”;蒙阴的“四最难听”:“猫叫猫,老驴嚎,抢锅铲子锉锯条”等等。它 们共同的特征是:每条谚语都包含有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四种不同的事务或现象,这四 种事务又都具有某种共性,并能成为一概念,某种属性的突出代表。 5 、山东谚语有很多出自当地的一些典故,如“人心不足蛇吞象”、“不到黄河不死 心”等即出于当地的谚语故事。也有很多条目渊源久远,如“食不言,睡不语”、“三 岁至老”与两千多年前的典籍记载完全相同。 山东谚语的形成,有历史的、地理的、文化的、政治的、经济的、相互交流和相互 融合的等诸多因素。山东先民使用谚语的历史已远不可考,根据先秦典籍征引,应不晚 于夏商周三代。记录山东谚语的文献资料非常丰富,如诗经( 齐风、鲁颂篇) 、礼 记、大学、国语、战国策等典籍罩面,有不少山东地方谚语。其后的一些文献 史料里,也保留了一定的山东地方谚语,如明代文人李梦阳的空同子化理下就有 。劲莫如济,曲莫如汉”的说法,杜文澜古谣谚( 卷三十六) 作注说:“济源出山东, 为七十二泉,性劲。”齐民要术是我国古代的一部农业百科全书,记述了黄河下游 地区的农业生产,书中引用了许多农谚,如“二月昏,叁星夕,杏花盛,桑叶赤”、“一 年之计莫如种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等。明清的几部重要小说,如水浒转、金瓶 梅、醒世姻缘传、聊斋志异、老残游记,都是以山东为故事发生地的,作者都 是山东人。这些作品里面大量运用山东谚语。山东地方戏曲里面也包含了大量谚语。山 东谚语传播的另一个重要渠道是移民,山东人走到哪里,山东谚语就传播到哪里。 山东谚语是山东民众生活的一部分,举凡山东民众的一切活动,都有山东谚语传承 的影子。山东民众语言的才华,生活的智慧,思想的闪光,品格的形成,行为的规范, 无不与山东谚语的传承丝丝相扣,密切相关。一部山东谚语史,就是山东民众的生活史, 思想史,语言史,文化史。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山东谚语语言特点反文化内涵研究 1 3 选题的目的 山东谚语是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语料之一。在汉语的语言系统中,谚语一般被看作是 熟语中的俗语,是属于词汇学研究的范畴。它以句子的形式出现,形式比较自由,在性 质和功能上相当于一个词,但又不是一般的词,被称为“词的等价物”。 作为一种大众思想的载体,山东谚语在语言上很有特色。在语音节奏上,有很多三 字结构,大都简洁明快;在格律上,五言、七言结构的平仄有的类于近体诗,成为诗化 谚语;在押韵上,形式较灵活,押首韵、尾韵、腰韵的都有,远比格律诗自由。在语法 上,山东谚语的单句、复句、紧缩句各有特点,单句式谚语中主谓结构占优势,复句式 和紧缩句式谚语中意合式结构占优势。在语义上,讲究语用修辞效果,内容丰富,数量 很多。山东谚语的文化特色非常鲜明,主要包括儒家文化、农耕文化等方面。 在汉语词汇史上,谚语的研究还处在一个薄弱环节。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对山东谚 语进行全方位的研究,目前还不多见,本文打算在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对其语言结构进 行系统的描写和分析,总结出它的规律。这对于促进山东谚语自身健康发展、丰富现代 汉语词汇的研究内容、字典辞书的编写,都有所帮助。山东谚语承载了厚重的文化,深 入挖掘这些谚语中文化内涵,对于建设先进性文化、构建和谐社会、重塑现代人的精神 品格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本文试图根据所能搜集到的山东谚语材料,就本人能力所及, 对山东谚语的语言结构及其与文化的关系作一尝试性分析,不当之处望各位老师斧正。 1 4 选题使用的材料和理论方法 本文选题使用的材料,主要来自于山东各地的地方志书、风俗土谚,诸子散文、笔 记小说、稗官野史、明清小说等包含的谚语材料,以及结合田野调查的材料共计2 万多 条。内容涉及自然、气象、农事、生产、文化、礼俗、时政等方面。 谚语的研究属于词汇学的范畴,汉语词汇系统性理论是本文研究的指导理论。词汇 系统包括语音、语义、语法等几个子系统。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首先是确定研究的内 容后,建立详尽的语料库,务求掌握第一手的语占材料,然后在描写山东谚语语言结构 的基础上,通过详尽的语料分析,采用具体的数据、图表,统计、比较等传统的归纳和 演绎方法,总结出它的演变规律和特点。当然,在语料分析的过程中,数字统计虽必不 可少,但不能包揽一切,因为有些数据在调查的过程中不足信,且有随意性;定性分析 和定量分析都是必要的,以定性分析为主,定量分析为辅。 8 g - 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山东谚键h 吾2 k 特点及文化内涵研究 1 5 前人的研究及现状 山东人很早就重视对谚语这种语言形式的研究。东末书传说:“乃逸、纵逸自 恣也,乃谚也;纵逸则所习者下,委巷谣谚,常诵于口也。”,指出了谚语的性质。孔子 说是:“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刘勰说是:“廛路浅言,有实无华”;3 礼记释为 “俗语也”;左转释为“俗占也”。他们对谚语的功能都有深刻的认识,认为鄙语俗 言,多有劝诫作用,应该引起关注:“夫文辞鄙俚,莫大于谚,而圣贤诗、书,采 以为谈,况逾于此,岂可忽哉! ”4 山东人对谚语的搜集整理工作,主要集中在清朝到民国时期,辑录成集的有康熙 年间曲阜人颜修来、孔尚任的鲁谚、嘉庆年间邹县人马星翼的鲁谚、道光年间历 城人马国翰的农谚等。到2 0 世纪二三十年代,山东民众教育馆还编写了专门用作 教育读本的山东谚语。另外,清代到民国时期山东各地的地方志书罩面风俗篇、风 土录里,多收集了当地有代表性的谚语,如孔尚任编纂的曲阜乾隆志里,使用了很 多谚语,多为农谚。 从整个汉语谚语的研究状况看,我国语言学界受前苏联语言学理论的影响,认为 谚语是词汇学研究的范畴,因为它结构定形、意义完整、具有相当于词的作用,具有丰 富的修辞功能,它的形式虽然是词组或句予,但不是随情境题旨临时组织起来的自由词 组或句子,而是经过长期的社会使用,约定俗成的词汇成分。上世纪八十年代掀起了谚 语研究的热潮,马国凡、武占坤、温端政等就谚语的性质、定义、内容,形式等特点作 了深入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此外,这一时期对民间谚语的搜集、出版工作也取得 了突出的成绩,一些学术价值很高的谚语词典、谚语集得以出版。 真正运用现代语言学理论分析研究山东谚语的情况尚不多见,山东大学中文系老 师罗福腾对山东的“四最”谚语现象作了精辟的分析,其中涉及语音、语义、语法的平 衡问题。但总的来看,这一领域的研究目前还是薄弱的。温端正先生指出,今后谚语研 究最为迫切的任务是“进一步加强俗语研究的理论建设”、“继续进行谚语收集工作”、 “在俗语辞书方面要有新的突破”5 等,受此启发,本文想在山东谚语的研究中尽可能 多搜集一些材料,就自己能力所及,在语料的统计、分析、搜集等方面多下些功夫。 史心雕龙书记中毕书局出版社1 9 5 9 年 4 陈注礼记上海古籍 h 版社1 9 8 7 年 5 溢端正、周荐( - - 十世纪的俗语研究书海出版社2 0 0 0 年3 7 5 页 9 广西大掌硕士学位论文山东谚语语言特点及文化内涵研究 第二章山东谚语的语言结构 2 1 山东谚语的语音结构 山东谚语在语音上注意声母、韵母、声调、音节、格律、节奏等方面的安摊,结构 上具有一定的音乐美、声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铿锵明快,易于传诵,便于记 忆。 2 1 1 山东谚语的节奏 节奏,本来指的是一个音乐学上的名词术语,指节拍的强弱( 或长短) 交替出现而 合乎一定的规律。这个术语后来被借用到诗歌的表现手法上。 诗歌的节奏要上溯到诗经,如;诗经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 丝,来既我谋”,其节奏是“二二”式,这对于后世诗歌的影响是巨大的,即在节奏上 先把句子分为两部分,然后进一步切分,谚语的内部语音结构也借用这个术语。谚语和 诗歌之所以讲究节奏的安排,主要是利用句段内部有规律性的语音停顿形成音节的和 谐,达到易学易i 己的目的。 2 1 1 1 三字结构 山东谚语的三字结构基本节奏为“一二”或“二一”式,如, ( 1 ) 灯下黑 ( 2 ) 赌近盗 ( 3 ) 奸近杀 ( 4 ) 人本善 ( 5 ) 聋人痴 ( 6 ) 瞎人狠 ( 7 ) 睁眼瞎 “l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山东谚语语言特点反文化内涵研究 谚语研究中一般对三字句比较感兴趣,因其数量极少,只有“鸡更叫”等几个。但 在山东谚语里却有不少,笔者调查了这些谚语,大都观点鲜明,简洁明快,穿透力强。 2 1 1 2 四字结构 四字结构表现为“z - - ”式,如, ( 1 ) 人心没足 例( 1 ) 、( 2 ) 是陈述性因果关系、例( 3 ) ,( 4 ) 是推论性因果关系复句。因果关系 g - 西大掌司e 士掌位论文山东谚语语言特点反文化内涵研究 的谚语与假设关系很难区分,或者说可以划为一类,这是因为山东谚语作为固定的词组 或句子,是一种静态的交际单位,口语化的性质决定,关联词语较少,多为意合式,即 靠内部逻辑确定语意关系,在没有具体语境和正式交际前,其语意是不确定的。 2 2 2 2 5 目的关系 ( 1 ) 千里做官,为的吃穿。( 沂水) ( 2 ) 多吃萝h 多吃姜,省得大夫开药方。( 淄博) 这类谚语偏句表示行为,正句表示行为的目的,关联词语多用“省得”、“免得”、 “为的”等。 2 2 3 紧缩句结构 紧缩句是复句的紧缩形式,是用单句形式表达复句内容的一种特殊的句式,谚语的 口语化形式特征决定,交际表达上尽可能简洁,语用效果上尽可能简单,承载内容上尽 可能丰富。这就决定了山东紧缩句式谚语占有不少的数量。从语意关系上看分析,大致 有以下几种: 2 2 3 1 联合式 ( 1 ) 人怕出名猪怕壮。( 沂水) ( 2 ) 桃三杏四梨五年。( 潍坊) ( 3 ) 一人做事一人当( 诸城) ( 4 ) 自己跌倒自己爬。( 蒙阴) ( 5 ) 别人牵驴你拔橛。( 沂水) 例( 1 ) 、( 2 ) 、( 3 ) 是并列关系,例( 4 ) 、( 5 ) 、是承接关系。 2 2 3 2 偏正式 ( 1 ) 刮下春风下秋雨。( 沂水) ( 2 ) 上梁不正下梁歪。( 滨州) ( 3 ) 朝里有人好做官。( 沂水) ( 4 ) 买卖不成仁义在。( 寿光) ( 5 ) 创业容易守业难。( 泰山) 广西大掌司【士掌位论文 山东谚懒h 吾言特点及文化内涵研究 ( 5 ) 人穷志不短。( 寿光) ( 7 ) 不上西天不知佛多大。( 沂水) 例( 1 ) 、( 2 ) 、( 3 ) 是因果( 假设) 关系,例( 4 ) 、( 5 ) 、( 6 ) 是转折关系,例( 7 ) 是条件关系。 2 2 4 多重复句结构 多重复句是指由两个以上分句构成,在逻辑上至少有两层语意关系的句子类型。山 东谚语中有些谚语的句式结构复杂,不止一个层次,类似于自然言语中的多重复句,很 多是由两个紧缩复句构成的分句组成。这里只分析后一种情况。 2 2 4 1 并列+ 并列 ( 1 ) 水浅鱼挤,入穷志短。( 福山) ( 2 ) 人过留声,雁过留名。( 福山) 这类谚语的第一层是并列关系,第二层( 两个紧缩句构成的分句) 是并列关系。 2 2 4 2 转折+ 转折 ( 1 ) 橹把虽大随人转,秤砣虽小压千斤。( 甄城) ( 2 )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言百日寒。( 博山) 这类谚语第一层为并列关系,第二层为转折关系。 2 2 4 3 假设+ 假设 ( 1 ) 挖井就要井出水,开河就要河水流。( 郓城) ( 2 ) 山高也有人走路,河宽也有摆渡船。( 薛城) ( 3 ) 射虎不成重练箭,斩龙不断再磨刀。( 郯城) 同样,这类谚语的第一层为并列关系,第二层为假设关系。 2 2 4 5 因果+ 因果 ( 1 ) 天旱失了阴阳,人穷失了志气。( 寒亭) ( 2 ) 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 崂山) ( 3 ) 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k f - j 。( 滕州) 2 8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山东谚饲n 言特点反文化内涵研究 以上三例,第一层关系为并列关系,第二层关系为因果关系。 2 2 4 6 条件+ 条件 ( 1 )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甄城) ( 2 ) 井淘三遍吃甜水,木经百斧方成才。( 枣庄) 以上两例第一层是并列关系,第二层是条件关系。 2 2 4 7 连锁+ 连锁 ( 1 ) 什么人什么心,什么树什么根。( 寒亭) ( 2 ) 越穷越没有,越有越方便。( 诸城) ( 3 ) 行多成习惯,习惯成德行。( 日照) ( 4 ) 开壶不响,响壶不开。( 乳山) 连锁关系分为两种:回环连锁,利用语序的倒装来实现;照应式连锁,利用两个分 句有相同的词语来实现。例( 1 ) 、( 2 ) 为照应式连锁,例( 3 ) 、( 4 ) 是回环式连锁,两 个分句问都为并列关系。 2 2 4 8 承接+ 承接 ( 1 ) 骑着毛驴思骏马,当着宰相望王侯。( 滕州) ( 2 ) 天上下雨地上滑,自己跌倒自己爬。( 蒙阴) 这两例的第一层关系是并列关系,第二层是承接关系,前后两个动作发生有时间、 空间上的顺序。 2 2 5 小结 就语法结构而言,山东谚语在句法形式上也是不平衡的。在其单句形式中,主谓式 占优势,带有一定的书面色彩,这反映了它在交际过程中,还是追求了一种独立、完整 的形式,并不是一味的为省略而省略,这里既有文人的润色加工,又有文字记录的影响; 山东谚语的复句式、紧缩句式谚语中,意合式谚语占绝对优势,较少使用关联词语,其 逻辑关系主要是从语意上判断,关联词语的省略,体现出鲜明的口语化特点。作为一种 特殊的词汇单位,山东谚语在句法上追求了一种简洁高效、经济实用的效果。 f - - 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山东谚稍h 吾l k 特点及文化内涵研究 第三章山东谚语的语义和语用 语言学界根据谚语的性质和功能把谚语划为词汇学研究的范畴,但谚语不是一般的 词汇,它以稳定的、约定俗成的句子形式出现,不同于一般句子,通常被看作词的等价 物。研究谚语的语义,既要看它的字面义,即表层义,又要分析表层义后面的深层义, 因为谚语语义有些是隐喻性的、引申性的。现代语义学指出,语义学是关于语言符号及 其所指的对象之间关系的研究。因此,一条谚语的语义不仅包括其字面的表层意义,也 包括它的引伸义、比喻义等深层义。 3 1 山东谚语的分类: 分析山东谚语的语义,首先看该条谚语包含的内容。山东谚语源远流长,浩如烟海, 举凡天地宇宙、花鸟虫鱼、农事气象、生活事理,涉及自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无所不 包。从内容上划分,山东谚语可分为: 3 1 1 自然谚 3 1 1 1 天文 ( 1 ) 太阳颜色黄,明日大风狂。 日落胭脂红,无雨也有风。( 泰安) ( 2 ) 初一长,初二升, 初三初四一张弓, 初五初六明铮铮。( 寒亭) ( 3 ) 三星响午好种麦。( 苍山) ( 4 ) 万事开端在岁首,一年之计在于春。( 枣庄) ( 5 ) 正月十五雪打灯,来年一定好收成。( 文登) ( 6 ) 打春阳气转,雨湿燕河边。( 平原) ( 7 ) 南风唤北雨,如同亲娘搬闺女。( 崂山) 广西大掌硕士掌位论文山东谚胡吾言特点及文化内涵研究 ( 8 ) 云头黄又红,冰雹在雨中。( 槐荫) 例( 1 ) 、( 2 ) 、( 3 ) 分别是关于太阳、月亮、星星的谚语,例( 4 ) 、( 5 ) 、( 6 ) 是关 于时令、季节、年月的谚语,例( 7 ) 、( 8 ) 是关于风雨的气象谚。 3 1 1 2 物候 ( 1 ) 天热人又闷,有雨不用问。( 菏泽) ( 2 ) 久雨闻鸡声,不久转晴朗。( 龙口) ( 3 ) 石头出汗真少见,一见准得连阴天。( 泰安) ( 4 ) 椿树发芽早,当心防大涝。( 曹县) ( 5 ) 燕子飞,春来归,知了叫,夏来到。( 高青) ( 6 ) 蚂蝗翻腾泥鳅跳,时间不长雨滔滔。( 牟平) ( 7 ) 蚂蚁成阵要下雨,蜻蜒点水要刮风。( 乳山) ( 8 ) 地震有先兆,偏开锅,蛤蟆叫, 老鼠搬家蛇过道。( 周村) 以上是关于家禽、山石、草木、鸟鱼、昆虫、地震的物候谚,通俗形象,轻松活泼, 反映了山东人民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经验。 3 1 2 农事谚 1 ) 人生天地闻,庄农最为先。( 诸城) ( 2 ) 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 金乡) ( 3 ) 庄稼不认爹和娘,精耕细作多打粮。( 乳山) ( 4 ) 千遍耕,万遍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