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合理的人道主义中文摘要 中文摘要 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道主义经历了一个不断进步的复杂的历史过程。 尽管这一问题在历史不同阶段反复出现并不断深入,但是人们对人道主义思想的 误解以及其根本性质没有得以澄清。在当今中国,“以人为本劳、“和谐社会 成为 重要价值取向,这就需要我们正确认识人道主义思想,以正确的理论指导实践。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通过对人道主义思想的历史性探究, 运用人道主义基本思想的三类命题阐述了人道主义思想在当代的合理意义;并把 现实的人与抽象的人进行比较,在人的同类性认识上为人道主义划分了合理界限。 这对人们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对社会转型时期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等都有重要意 义。, 关键词:人道主义合理性历史唯物主义 作者:郑霖 指导教师:王金福 o n 伯t i o n a lh l 嘲i t a r i a n i s m a b s l h l c t o nr a t i o n a lh u m a n i t a r i a n i s m a b s t r a c t 砧o n g 如廿lt h ed c v e l 叩m e n t0 fh u m 锄s o c i e 饥h u 伽l n i t a r i a n i 锄h 雒g et l l r o u 曲 ac 伽叩l i c a l i 。dh i s t 嘶c a lp r 舔s1 j i r i t hc o n s t ;a n tp r o g r e 鹳1 1 炳l 曲t l l i si s s 鹏h a s 锄e r g e d r 印e a t e d l y i i id i 丘孤t s t a g 嚣 0 fh 胍锄 l l i s t o 巧 谢l ht l l o 姗曲 d i s c u s s i o 嬲, i n i s u n d 盯s t 锄d i n 笋a 他s t i up f e v a l e n t 锄di t s 瑚加坨h 雒n o tb 。吼c l a r i f i e d c u n e m l yi l l c l l i i l a ,c 0 唧岫l i l ( eh 瑚瑙嘲e m e d 觚dh 锄o l l i o 峭& l c i e 哆h a v eb e c o m ev e 叮 i n l p o n a n t 、,a l 啦哪j t l 0 0 i ( ,砌c h 联皿他sp e o p l e t dh a 】棚et :h e c c e p t o f h u m a l l i t a d 雒i 锄c 眦c n y 弱t dg l l i d e 伽rp r a “c c 诵t l li i g h tn l e o 呼1 1 1 i l o v a t i o n si n 也i sp a p 盯i n c h m em u 撕o no ft :h c 耐伽l a l 迦o fh 1 姗舢枷蕊s mi n 也ep 他ma g e w i t l lt h r p m p o s i t i so fb a s i ch l h m i i l i t a r i 孤i d s ,、) i ! h i c hi sg i l i d e db ym 瓤i s m 弱 w e l l 笛t h ch i s 丽c a lp m b ei i i t oh l m l a n i 谢a ni d e 弱,a i l dc 伽i 妇s tb t 炯嗍酬m 缸觚d a b s 纰惦tm a n w l l i c hm a k 豁ar e a n a b l ed e l i l 】:l i t a t i 册i n 咖so ft h c 印i s t c m o l o g i c a j m m i ( i n go fh u m 锄,sh o m 0 粤e i 幢删屿坼佗l 撕蚰s l l i p t h i sb 翰璐g 佗a ts i 嘶矗c a m et 0 “l d 吨m a d 【i 锄w r o r l do u t l a 咄觚l i t a t i n gp e o p l e s a l l r o l m dd e v e l 0 】p m 咄 p m o t i n g c i a lp 驴蹶c 0 璐虮疆c t i n gs o c i a l i s th a 册砌。峭s o c i e 哆i na d d i t i o nt 0 即i i l gh 姐锄e 佗t 0d i 翰d 、硼m i g c d 伊叭l p sd l l r i n g t l l cs o c i a l 协m s i t i 伽l a lp c r i o d k 呵w o r d s :t a r i a n i 湖;r 撕o n a l 咄h i s t o r i c a lm 删a l i 锄 b y :z l l e n g l i n s u p 洲s c db y :w 缸gj i i l f i l 苏州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及使用授权声明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 不含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含为获得苏 州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 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 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降一:归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苏州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清华大学论 ! 文合作部、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情报中心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 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 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 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包括刊登) 论文的 论合理的人道主义序言 序言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必 须认识自己。因此,人对人自身的研究的历史可以说与文明史一样久远。 人道主义是欧洲几百年来流行最久、影响最大的社会思潮。人道主义涉及到 许多复杂的理论实际问题。近年来围绕人道主义争论涉及到很多问题,其中有三 个根本性的问题应当明确:第一,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倡人道主义。在一些人 看来,人是历史发展的永恒主题,人道主义具有永恒意义。第二,提倡什么样的 人道主义人道主义基本要求是“把人当作人看一,但怎样才算“把人当人看 ,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显然有着不同内容和要求。我们所提倡的人道主义,应是真正 反映人类根本利益和进步要求的人道主义第三,人道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西方马克思主义一者中,对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以“人道主义 理解为主卢卡奇于1 9 2 3 年出版的历史和阶级意识 一书在 于1 9 3 2 年公开出版之前提出了“物化嚣概念,对人类社会历史和无 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做了人道主义的阐释,实际上恢复了与唯物史观相反的人道主 义历史观朗兹胡特( 德) 、马尔库塞( 美) 和弗洛姆( 美) 等西方学者把以l :手 稿 为代表的青年时期的马克思的思想理解为搿人道主义疗的马克思主义,而把 以资本论) 为代表的、成熟时期的马克思的思想理解为“传统的马克思主义 , 并把两者对立起来,甚至提出了“回到青年马克思去 的口号 阿尔都塞( 法) 等西方学者则对青年马克思手搞 中的主题一人道主义和 异化问题进行了激烈的抨击,认为青年马克思并没有摆脱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 想的影响,因而青年马克思的思想依然停留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范围内,而成 熟时期的马克思则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伟大理论,这一理论与青年马克思的资 产阶级意识形态判然有别。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辩证唯物主义一理解以及 第二国际时期的“历史唯物主义一理解,一直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和人道主 义哲学思潮相对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的世界观、方法论,而把人道主义看作是资 产阶级形态而加以批判。在苏联,赫鲁晓夫为了反对和全面否定斯大林,抛弃马 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理论,开始鼓吹作为历史观的人道主义,公开以人道主义代 论合理的人道主义序言 替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最终导致苏联的末日结束在人道主义泛滥的顶点。 在中国,2 0 世纪8 0 年代以来,中国也兴起了“人道主义一理解热潮。改革开 放以后,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传入我国,因此,从1 9 7 8 年至1 9 8 4 年,我国理论界 对人道主义思想进行了大量的讨论和研究,并最终以胡乔木在纪念马克思逝世l o o 周年大会上的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讲话而告终。这次有关马克思主义 与人道主义思想的讨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国也出版了不少介绍马克思人道主 主义思想的著作,如沈恒炎、燕宏远主编的国外学者论人和人道主义。 8 0 年代,以王若水等为代表,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 义的观点他认为,手搞 给我们的启示就是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我们要 重视人的问题人的问题应该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占一个重要地位,而这个 问题恰恰被我们忽视了。他还认为唯物主义是现实的人道主义学说和共产主义相 联系的基础,马克思的思想前后是一致的,并不矛盾。 以黄楠森、汝信,胡乔木等人为代表,提出了与王若水等人相反的观点。他 们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归结为人道主义,认为那样会陷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世界观 和历史观的错误还有可能步入抽象的谈论。自由、平等、博爱捧的歧途,并以 此为标准来评价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从而否定无产阶级专政,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本身但是他们也不否认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存在,主张把马克思的人道主 义思想看成一种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 近年,我国正开始实施“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一的新发展观,使得马克 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问题因实践的需要又突显出来,理论界日益关注人的主 体性、人的价值、人的权利、人的个性等各个方面,人们对人道主义的热情空前 高涨。 怎样以科学方法论来认识人性和人的本质问题? 人道主义思想是否有其合理 的方面? 本文试图通过梳理马克思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关系,从一个全新的角度诠 释人道主义思想,凸显人道主义思想在当代的合理意义,以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现代化建设有所启示。 2 论合理的人道主义第一章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 第一章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 一、人道主义的历史发展 作为一种理论,所谓“人道主义,简而言之是关于人的本质、利益、地位、 作用、价值、使命、特性及其发展的学说。人道主义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 从普罗太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一的自信,到西塞罗“人是最美的一的自誉,从 苏格拉底。美德即智慧 的自明,到伊壁鸠鲁搿每个人都是自由的舛自足,先 哲们对人的共同本质的问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获得了初步的成果。而当“理 性一、“平等一、。自由力被确定为人的本质和基本原则时,先哲们的人文火花已闪 现无遗。 作为人类思想的文明成果,伴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人道主义也经历了一个 不断进步的复杂历史过程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贯穿人道主义发展的根本 是崇尚理性,也包括崇高的信念、人类的价值和对人的成就及能力的尊敬。人道 主义思想的终极价值指向是努力使人实现自身价值,同情他人的苦难并尽力予以 帮助,使人在社会生活中能够以善为规范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从而起到了维系人 们之间的交往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提高人的道德素质。这一切曾经对历史发展 起过巨大的推动作用 在西方,作为一种时代的思潮和理论,人道主义的思想萌芽可追溯到古希腊 时期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人道主义思想先驱们主要探讨了人是什么,德行是什么, 善是什么,如何看待人、肉体和灵魂的关系等等一系列和人有关的问题,是西方 人道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来源,有其特殊的意义和指向 人道主义在1 5 世纪以后开始兴盛,最初表现在文学艺术方面,后来逐渐渗透 到其它不同领域。在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一种包含着深刻内容 的追求和理想,主要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 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资产阶级革命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反对封 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这种人道主义继承和发展了古希腊人道精 神的精华,冲破了中世纪教会统治下以神为中心的思想束缚,主张人是自然的一 部分并支配自然,认为追求快乐是人的天然权利和社会发展的动因。上升时期的 资产阶级根据这种理论,无情地批判了封建教会视世俗生活为罪恶的禁欲主义, 3 论合理的人道主义 第一章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 肯定了人拥有享受人间一切快乐的权利,从而使征服自然、寻求人生快乐、进行 自由创造、争取个性解放以及建立公正的社会制度等等进步思想得到了广泛传播。 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在当时所起的进步作用,使它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教会专制 的革命思想武器。 1 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的人道主义理论要求现实的一切都要合乎人的理性, 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形成以理性为中心的人道主义思想。这种理性的人 道主义在政治、经济和意识形态等领域内直接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并为即将到来 的资本主义制度描绘蓝图,从而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前奏但是,资本主义制度 并非人类理想的社会制度。早在资产阶级革命胜利之前,一些启蒙思想家就已发 现人道主义本身的矛盾,诸如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矛盾、个性自由发展与公共 社会制度的矛盾等等,并试图寻找解决方法。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本身不可能找 到真正解决矛盾的出路,因为他们所主张的人道主义恰恰是维护这种制度的,他 们没有看到资本主义私有制是产生这些矛盾的根源。从理论实质上看,资产阶级 人道主义在考察人时,完全脱离了社会关系,把人只看作自然人,并以此为出发 点论证人的追求和向往,这就使它陷入了具有超阶级、超时代性质的抽象人性论。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只为资产阶级自由发展其阶级个性和追逐最大利润铺平了 道路,对于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来说,则是在打碎封建枷锁之后,又被戴上 了资本的枷锁。革命胜利以前资产阶级作为全民利益代表的伪装被资本主义革命 的现实撕破了这一切表明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虚伪性 直到1 9 世纪,人道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 武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性的丧失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高涨,这种人道主义理 论和思潮逐渐失去了其进步的历史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无论是早期空 想社会主义,还是1 9 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基本上都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作为其 重要的理论基础事实证明,这种以改变人性为出发点和归宿的社会主义思想, 最终只能流于不切实际的空想真正批判继承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从而吸取和发展 其合理内容的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不仅重视人的地位和价值,把一切人的 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解放的目标,而且指出了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所需要的具体 条件。 和西方相比,虽然中国的人道主义思想和理论相对比较贫瘠,但并不能因此 说中国没有人道主义观念。实际上,在中国的几千年的文化中还是存在着一定的 4 论合理的人道主义 第一章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 人道主义的思想和观点的。在中国古代,也出现了人道主义思想的萌芽。 传说上古时期是一个人际和谐、道德昌明的时代。起源于炎黄及尧舜禹“圣 王时代,。天人合一 的思想,实则把人与自然、人与天放到等同的和谐统一的 地位。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初步奠定了人道主义的雏型。孔孟与管子的“亲 民爱民、“君轻民贵 思想,老庄的“上善若水一、“物我同一打思想,儒家的“仁 、 “仁者爱人气_ 以爱己之心爱人则尽仁一,墨家的“爱人若爱其身扫、“兼相爱,交 相利 等,无不体现人道主义的精髓。它提倡在处理人际关系上,要求发扬爱众 亲仁的博爱精神,提倡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热心公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 人道主义思想;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提倡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自觉保 护自然环境,维护人类生存的共同家园。这些都是人道主义思想的具体体现。 二、人道主义思想的基本内容 搿人道主义一一词由拉丁文:h u 删l i l i s t a s ( 人道精神) 演变、引申而来,发展至 今,已成为一个意义非常宽泛的概念。它有时被用来指称一种哲学理论,作为一 种价值取向、人生态度,有时被用来指称一种伦理原则,作为一种判断人类行为 善恶的标准正是由于其涵义的宽泛性,从而导致了理解上的众多歧义,以至对 h u m a l l i g 这一西文语词汉语用了多个语词( “人道主义劳、人文主义一、“人本主 义弦) 来翻译 一般来说,人道主义是关于人的本质、使命、地位、价值和个性发展等等的 思潮和理论,它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人类的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 “人道主义一一词最早在古罗马思想家m t 西塞罗那里,是指一种能够促使个 人的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的、具有人道精神的教育制度。这是人道主义最初 的含义在1 5 世纪新兴资产阶级思想家那里,人道主义是指文艺复兴的精神,即 要求通过学习和发扬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使人的才能得到充分发展在资产阶 级革命的过程中,人道主义反对封建教会专制,要求充分发展人的个性直到1 9 世纪,人道主义始终是资产阶级建立和巩固资本主义制度的重要思想武器。 “人道主义刀后来发展成为一个很宽泛的用语,包含着不同的意义关于什 么是人道主义这个问题,解释很多 美国哲学百科全书: 的“人道主义弦条目中解释说:。人道主义是1 4 世纪 后半期的哲学和文学运动,发源于意大利,并且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成为近代 文化的组成要素。人道主义也指任何承认人的价值或尊严,以人为万物的尺度, 5 论合理的人道主义第一章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 或以某种方式把人性及其范围、利益作为内容的哲学一。 l :新大英百科全书 ( 1 9 7 4 年第1 5 版) 说:人道主义是“一种把人和人的价值 置于首位的观念,常被视为文艺复兴的主题。一 苏联大百科全书 ( 1 9 7 2 年版) 说:人道主义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不断变 化着的一种思想体系这个体系承认人本身的价值,承认人有自由、幸福以及发 挥和表现自己才能的权利。 海德格尔把人道主义分为狭义的人道主义和广义的人道主义。百科全书中所 说的人道主义就是海德格尔所说的狭义的人道主义从广义的观点看,海德格尔 认为,尽管人道主义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但无论它们有怎样的差别,。一切种 类的人道主义在一点上是一致的,即:人道的人的人性或人道,总是从一种己经 确定了的对自然、对历史、对世界、对世界根据,也就是说对存在者整体的讲法 的角度来规定的一o 东欧、苏联的一些学者认为,。人道主义一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使用,在狭义上 指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在广义上指一切重视人、重视人的价值、关心人的解放 等等的理论、实践立场或价值观念。 在我们国家,和东欧、苏联学者一样,对搿人道主义一的理解也存在着广义 和狭义两种。狭义的人道主义指的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 宗教神学的一种思想和文化运动。广义人道主义也叫“一般人道主义一,大体来说, 它或者被理解为一种以人为主题、揭示自由自觉是真正人的本性、人是人的最高 价值、人活动的最高目的的理论学说,或者被理解为一种追求实现人的最高价值 或理想目标的实践立场,或者被理解为一种尊重人、爱人的伦理道德原则,或者 被理解为一种以人的自由本性对社会发展进行评价的尺度 从这些解释来看,。人道主义一一词最初是指文艺复兴的思想主题,也就是狭 义的人道主义;后来成为一种泛指一切以人、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利益或 幸福、人的发展或自由为主旨的观念或哲学思想,也就是广义的人道主义 无论人们在理解上有多少歧义,我们仍然可以概括出人道主义的核心内容: 重视人的价值,视每个人的自由、平等、幸福为最高价值;对人以合理的保护和 提高,对人施之以爱这就是所有人道主义的共性所以,。人道主义劳包含着以 下三种基本思想: o 海德格尔:海德格尔选集 ( 上) ,孙兴周选编,三联书店1 9 年版,第3 6 5 - 3 6 6 页 6 论合理的人道主义第一章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 一、作为一种价值观念,人道主义把人看作是最高价值,人是目的而不是手 段,要求实现“人的真正本质修;二、作为一种伦理道德原则,人道主义要求把人 当人看,尊重人、爱人;三、作为一种历史观,人道主义认为人的真正本质是其 口类本质厣,人的存在与人的本质的矛盾是人类历史的基本矛盾,人类历史就是异 化及其克服的历史。国承认这三个命题,就是人道主义。 三、人道主义在思想发展史上的进步 任何思想理论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都是为了服务于时代发展的需 要。特定时期的人道主义总是为一定的社会需要服务的,即使是在同一历史时期, 不同的人们站在不同的阶级立场,也会从不同的认识角度提出不同的甚至是对立 的人道主义主张 在1 4 、1 5 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在以反对中世纪神权统治与神学思 想禁锢中发展起来,它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尊严、人的价值,强调人的现世生 活与幸福其实质,是用地上实在的人反对天上虚幻的上帝,确立人在世俗中的 地位这时的人道主义肯定人的价值,称颂人的特性和理想,反对中世纪神学哲 学贬低人的观点;注重人的现实生活的意义,强调按照人的自然本性生活;要求 人的个性解放和自由平等,强调人的自由意志,品德、努力和才能,反对宗教桎 梏和封建等级观念;推崇人的感性经验和理性思维,提供用知识造福人类等等。 而发展到近代哲学中,就形成以人为主体的主体性哲学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 种文艺复兴所造成的人道主义的兴起,更直接的只是一种新文化运动但是,由 于其在现实性上所具有的革命性,它把人们对神的关注的视野拉向关注人和自然 本身,就具有了世界观变革的意义:它发现了“人一,开辟了人道主义的先河,它 提出的一些原则,包含着以后各种不同形式的人道主义形成和发展的源泉。它第 一次从文化上集中关注人的问题,从而深深影响到从当时到现代的整个西方人类 思想文化史和政治经济史,在其之后,人的问题便一直成为西方文化研究的一个 主题。它在实践上,对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对推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及 西方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文艺复兴时期自然主义的人道主 义也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一是对世俗生活中的人的关切,缺乏从社会关系方面理 解人;二是对人的尊重和弘扬过于从意识形态和世俗生活方面考虑;三是对人的 。王金福马克思的哲学在理解中的命运苏州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第7 尥页 7 论合理的人道主义第一章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 理解过于朦胧模糊国 在1 7 1 8 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一些思想家继承了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 者的方法,也从人和动物区别的意义上理解人,再从所理解的人出发谈论人道主 义。为配合资产阶级的兴起,发展资本主义,一大批启蒙哲学家们纷纷用“天赋 人权 、“自由 、。平等、“博爱一等口号来鼓舞人民进行反封建的斗争。这些哲 学家大力批判人们在封建制度下的被压迫现实,鼓舞人们为求得自己的尊严和价 值、自由而生活在很多哲学家中,自由、平等、博爱等被用来解释历史的目的 和原则,并被当作一种观察社会和世界的出发点由此,人道主义从反神学、反 经院哲学而走向反封建、求自由和价值,标志着人道主义思想体系的基本成熟。 应当肯定,产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人道主义反对以神权压制人性张扬以 人为中心,后来发展到。天赋人权和自由平等博爱劳,对摧毁腐朽的封建制度和 建立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即使在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后,这种 人道主义作为伦理原则也还有进步作用。鲁迅就曾经指出,在反革命屠杀革命者 的时候,人道主义者的抗争是有重大进步作用的。在反对法西斯的斗争中,这种 人道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的盟友许多人道主义者有伟大的济世情怀,是善良而 真诚地关心人民的。就是在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这种人道主义作为伦理 原则在实践上也有益于社会的和谐和人际关系的友善,有益于社会进步。 但是,这种人道主义,是脱离社会关系去考察人,以自然的人为出发点去论 证人的追求向往,就陷入了超阶级、超时代的抽象的人性论。在现实性上,它所 追求的自由和享乐权利及公正的社会制度等,实质上是以私有制为基础,以个人 主义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社会状态所以,在其历史观上,这种人道主义可以被称 作为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历史观 一+。 到了1 9 世纪的德国,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的人道主义继承了理性主义的人道 主义考察人的问题的方法论,即从人和动物相区别的意义上理解人,并从所理解 的人出发,考察社会现实及其中的人的状况,提出人的理想费尔巴哈人本主义 的人道主义主题,是从哲学上论证“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一或“人的本质在人本身一, 是用以自然为基础的现实的人代替理性主义的人道主义以及黑格尔哲学的抽象的 人。他的哲学主题,一是自然,二是人。在他看来,人在本质上就是一个完整的 自然实体,是具有自然联系起来的普遍共同性的生命体,人的社会性存在无非是 d 韩庆祥:从人道主义到马克思人学,学习与探索,2 0 晒年第6 期 l 论合理的人道主义第一章人道主义的基本思想 人的自然存在的外在表现,人的自然联系起来的普遍共同性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 因此,哲学应把这种共同性看做自己的本体,并从此出发来理解人和人道主义的 一切问题在理论上,他第一次对人道主义的本质、思维方式、内容结构作了哲 学论证,使人道主义具备了完备的理论形态。在实践上,费尔巴哈用“爱的宗教力 批判“神的宗教一,对在实践中确立人的地位,削弱上帝的地位,起到了重要作用。 但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人道主义具有历史局限。首先是对人的理解的非社会 性。他只把人的本质解释成生物学上的类,看不到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差别。其次 是对人的理解的非历史性并“假定出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类个体 。最后 是对人的理解的非实践性。他没有看到真实存在着的、活动着的人,而是停留在 抽象的“人一上,并且仅仅局限在感情范围内承认“现实的、单独的、肉体的人一。 历史表明,。人道主义的每一发展阶段都包括了前一发展阶段的内容,并加深 了前一阶段的思想,把它发展到一个新质的更高水平。劳o 马克思主义与先前的人道主义有一种批判继承的关系。马克思受1 9 世纪英法 空想社会主义和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结合自己的人生实践,逐渐形 成了自己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系其中包含人的幸福、人的主体性、人的本质、人 的尊严、人的发展、人的自由、人的价值和人的解放等内容马克思主义把一切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人类解放的目标,而且指出了实现这一理想目标所需要的 具体条件,他对人道主义抽象性的批判,更是促进了人道主义的发展。 现在,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人们,不论其社会制度、发展程度如何,在处 理人与人的同类关系上,大多都赞成实行人道主义,反对非人道主义的思想和行 为。这也是人类社会的文明成果和进步的体现。 o 国外学者论人和人道主义( 三) ) 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 9 9 1 5 3 7 舛 9 论合理的人道主义第二章人道主义基本思想的合理性 第二章人道主义基本思想的合理性 一、“传统马克思主义胗运动对人道主义思想的简单排斥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上,长期占统治地位的“辩证唯物主义 理解以及 第二国际时期的“历史唯物主义一理解,一直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是和人道主 义哲学思潮相对立的无产阶级的革命的世界观、方法论,而把人道主义看作是资 产阶级形态而加以批判。虽然人们也讲。革命人道主义一,但这种人道主义只具有 实践的伦理原则的意义,人道主义从来不被理解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或理论构成部分。 在2 0 世纪6 0 年代,西方惟科学的马克思主义代表阿尔都塞在反击西方人道主 义的马克思主义过程中,通过。解读 马克思哲学“原典弦,提出了一个关于马克 思主义理论性质的结论:。理论反人道主义升。 就惟科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本意和初衷而言,提出马克思主义是“理论反 人道主义一,不过是希望通过对马克思原著的重新“解读 ,阐明马克思历史唯物 主义的出发点和核心,是现实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关系而非抽象的人和人的本性;证 明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们对马克思著作的诠释,是对马克思思想的背离;证明 马克思主义在理论本质上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人道主义,而不是要从根本上否认马 克思主义中的人道主义内容。否则,就难以理解惟科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对人道 主义的实践作用的肯定。 遗憾的是,当惟科学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者们,为使世人猛醒于当时空前泛滥 的人道主义及其危害时,他们的做法却与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极其片面的做法 殊途同归,将马克思主义鼻不是一人道主义,变为马克思主义是反彦人道主义 的。在表明自己的理论立场的同时,却把自己推向了马克思主义的对立面:完全否 认了马克思主义中的人道主义,在将马克思主义与源远流长的西方人道主义传统 的绝对对立中。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性质的解释上,“理论反人道主义一提法的片 面性是十分明显的:它否认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出发点是现实的人、物质生活条件、 物质生产方式三者的统一,而只承认和强调后者;它在用“理论反人道主义一反对 西方马克思主义者把马克思“人化一、“软化一时,完全否认了马克思对人的问题 。路易阿尔都塞: 保卫马克思) 嗍北京:商务印书馆,1 9 8 4 p l 势 l o 论合理的人道主义 第二章人道主义基本思想的合理性 的关注等不能因为人道主义作为一种哲学世界观( “理论一) 与马克思哲学世界观 具有根本不同的理论属性和实践效果,而根本否认马克思主义中所包含的人道主 义内容,以及人道主义的实践价值对马克思主义的意义国。 “理论反人道主义一这一极端结论,反而招致人们对马克思主义的误解。 在社会主义运动过程中,如:苏联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尤其是斯大林 主义或者苏联模式的建设中,出现了众多的破坏民主与法制的非人道的行为和观 念,呈现出对人道主义简单排斥的现象。人道主义往往被误看作是资产阶级的意 识形态,往往被误以为是和马克思主义相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往往被一些马 克思主义者用来批判资本主义,对经过马克思主义扬弃的人道主义,有不同的理 解。苏联和东欧等国的许多思想家,把这种人道主义称为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 无产阶级人道主义或社会主义人道主义,以区别于传统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他 们把这种人道主义看成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不可分离的部分、人道主义发展的最高 阶段、马克思主义伦理学的哲学基础之一等等。 在中国,对人道主义问题也有种种不同的理解其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认为,作为世界观和历史观的人道主义是唯心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要坚持和 发扬的是作为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的革命人道主义、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在过去 一段时期,由于“左一的思想和僵化观念的影响我国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认识 不够,对人道主义问题的宣传上存在着片面性。于是,也就产生了许多对马克思 主义的误解,马克思主义被攻击为“见物不见人一,是“人学的空场一甚至是。反 人道主义一的哲学人道主义被当作资产阶级的“专利 而被视为是外在于社会 主义的东西,致使唯物史观和人道主义在社会历史观的范围内相对立。 辩证地口扬弃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待自近代以来,整个世界文明中最重大 的理论成果之人道主义的基本态度唯物史观虽然从根本上摒弃了以。人挣 为出发点、以人的本质为评价标准的抽象人道主义,但并未否认和抛弃资产阶级 人道主义中的一切合理内容和因素,更没有否认它在政治、道德、艺术、文化等 领域的巨大成就。马克思主义虽然批判了自近代以来的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但批 判的是它的理论具有的形而上学抽象性和唯心主义历史观,而不是对诸如自由、 平等、博爱、人权以及关于人的地位、作用、尊严、价值和权利等本身的否定 实际上,马克思主义并没有抛弃人道原则,而是本身内在地包含着人道主义 。郑忆石:理论内涵的双重性评。理论反人道主义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 3 年第2 2 卷第2 期 l l 论合理的人道主义第二章人道主义基本思想的合理性 的合理因素如同。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 o 一样,人道主 义作为资产阶级激情燃烧时代的理论旗帜,对于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巩固其 统治地位,同样功不可没。 从人道主义的起源来看,当然可以把人道主义叫做“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 , 因为这种人道主义主要是由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提出的。但资产阶级思想家们提出 的人道主义中,既有属于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内容,也有超出资产阶级意识形态 的内容;或者说,既有反映资产阶级特定阶级利益的内容,也有反映人类共同利 益的内容,人道主义的合理性正是属于后一方面的内容。虽然从历史起源来看, 我们也可以把它叫做“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一,但从其理论内容来说,却不能叫做“资 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一,因为它不专属于资产阶级,不专为资产阶级服务;它属于人 类共同的精神财富,为人类的共同进步服务。由于“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 这个 术语,通常意味着人道主义具有资产阶级的属性,是为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 所以,不应把。合理的人道主义一叫做“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劳过去,在马克思 主义的理解运动中,笼统地把人道主义叫做“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乃,这是不准确 的,这一称谓只会导致对人道主义采取简单排斥的态度,不利于对资产阶级提出 的人道主义思想中合理因素的吸收。把人道主义排除在外,不仅不利于马克思主 义的发展,而且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背离和破坏 所以,我们不应该对人道主义持绝对否定和排斥的态度,反而应当承认、倡 导和贯彻人道主义作为人类最一般的价值观念和处理人们之间的同类关系的伦理 道德原则的合理思想:就是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权利、提倡人的幸福和人的 发展等等,这一价值理念与本质内容与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显然具有一致性。它 高扬的理性主义,空前地展示出人的创造精神、批判精神、理想主义精神、乐观 主义精神,为人类战胜愚昧盲从,获得自由解放提供了哲学源泉它高举的人权、 民主、平等大旗,尽情地宣泄了人的自主自强精神、现实主义精神,为人类消灭 特权专制、争取社会解放,提供了政治法律学启示。它高呼的自由、博爱口号, 充分地体现了人的群体协作精神、追求美好精神,为人类消除纷争混乱、共建美 好家园、获得个性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道德伦理学根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l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 9 7 2 年 。王金福:为人道主义划界兼评。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概念,唯实论坛学术新论,2 5 ( 6 ) 1 2 论合理的人道主义 第二章人道主义基本思想的合理性 二、人道主义思想在当代的合理意义 一般来说,当一个社会处于稳定、发展时期,人道主义思想的作用异常明显。 从人类发展的总趋势来看,人道主义思想不是日益萎缩,而是不断地得到丰富和 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到现代,十分需要对人道主义这样一种理论正确地认识。人道 主义自文艺复兴时期以来逐步成为现代社会共同的精神财富,成为现代社会处理 人的同类关系的基本准则。它的核心价值如自由、平等、人权等等已经成为当今 社会的普世价值观。现在,各个国家、各个地区的人们,不论其社会制度、发展 程度如何,大多都赞成实行人道主义,反对非人道主义的思想和行为。从一定意 义上说,人道主义已经引起了全人类的普遍关注 1 、把人当人看 “人是人气。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刀体现了人道主义对人是什么的基本看法。 “你是谁? 我是人弦,搿人是人弦。人,无论时代、地区,种族、性别、贫富等 等,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他们是人要把人当人看。 作为处理同类关系的观念和准则,人道主义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人人平等。平 等是指人们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处于同等的地位,享有同等的权利。 人人平等是人道主义者在文艺复兴时就已提出的响亮口号,它适应资本主义 发展的客观需要,也符合人民群众要求摆脱封建特权制度的愿望,为解放社会生 产力,促进经济和文化的迅速发展创造了必要条件。然而,在资本主义条件下, 由于剥削制度的存在,即资本家占有一切社会财富而工人一无所有,人人平等实 际上是在废除封建特权的同时确认资本的不容争议的权力,经济地位的实际上的 不平等使得人人平等并不能得到真正的贯彻落实当然,即使在现在的社会主义 国家,由于人们之间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社会关系,人人平等也不可能在处理各种 关系时都能落实,平等的实现也有一个逐渐提高的过程。要实现完全的平等,只 有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国家,进入共产主义社会才能实 现。在现阶段,人人平等虽然还不可能完全实现,但作为处理人们的同类关系的 准则,人人平等的原则应该得到坚持和弘扬。 同类关系的人人平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权利平等。即不分性别、种 族、职务、社会出身、宗教信仰、财产状况等,每个人都享有平等的权利,承担 同等的义务。权利平等要靠法律来保障,这就要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人 1 3 论合理的人道主义第二章人道主义基本思想的合理性 就必须享有作为人的权利,没有权利( 即没有人权) 就不成其为人。尊重和保障人权 是社会的进步,也是处理人与人的同类关系时人道主义的必然要求。 如:在公民基本权利面前,人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从根本上消除“一些人统 治,另一些人受苦难”的不人道现象。在现代社会,应当充分尊重和保障人权,保 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而个人在行使其权利和自由时,也应尊重他 人的权利和自由,尊重一切人的权利和自由并保障其得到最大限度的实现。在处 理个人、国家、社会的关系问题上,强调国家、社会应尊重广大人民的意愿,关 心他们的疾苦,维护其合法权利和人格尊严,为其才能的发挥和自由全面发展逐 步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不能只注重作为整体的人民,而轻视作为个体的人, 甚至把人民与组成它的无数个体对立起来,以整体的名义和崇高的目标为名,蔑 视和侵害个人的权利。二是机会平等。要为社会各阶层的人提供平等的竞争环境, 尽可能使人们的收入同他们付出的代价相对应。 人与人的平等关系反映到国际关系中就要求国家与国家的平等,要求反对霸 权主义和强权政治。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根源, 也和人道主义原则背道而驰我们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大国欺压 小国,强国欺压弱国,富国欺压穷国,各国的国内事务应由本国政府和人民决定, 国际事务应由各国政府和人民平等协商,建立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国际新秩序。 恐怖主义这些年来呈上升趋势,对人类的危害也越来越大“9 l l 事件 中, 恐怖主义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不管他人的死活,把人当作“人肉炸弹一,通过暴力 和血腥剥夺别人的生命和财产,严重违反了同类关系上的人道主义准则恐怖主 义问题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站在人道主义的立场上,无论恐怖主 义发生在何时、何地,针对何人,以何种形式出现,国际社会都应采取一致立场, 坚决予以反对。 人道主义具有鲜明的人文性,它将人的平等、权利等价值目标,视为基于人 的本性而具有的天然合理性,在思考人的本质中,对“人一倾注了满腔热忱。 2 、一切为了人 对人的活动的目的是什么这一问题的回答,是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对这一问 题,人道主义的回答是“为了人一、。为了人的解放一、“为了人的幸福一、“人是人 的最高价值 、“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 。这也构成了人道主义的核心价值观。人道 主义呼吁重视人的价值,关心人的幸福、发展和自由,这作为处理同类关系的准 1 4 论合理的人道主义第二章人道主义基本思想的合理性 则同样是合理的,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自身发展的需要。 文艺复兴时期,人道主义价值观主要是反对宗教神学,要求提高人的地位、 维护人的尊严、肯定人的现实幸福生活、尊重人的自由意志、相信人的智慧等等。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实力的增长,到了十七、十八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期,人道主 义者为了反对封建主义和宗教神秘主义,为资产阶级革命摇旗呐喊,强调人的权 利、人的价值,提出“自由、平等、博爱 为中心内容的人道主义价值观。他们 不仅批判天主教神学和教会特权,而且以人为中心建立他们的社会政治理论,宣 传人生来自由平等、权利与生俱来、主权在民,强调只有符合人的鼍本性 的社 会制度,才是搿合理一的等。如卢梭宣称:人是如此高贵的一种生命,而不可能 成为什么别的东西的工具,人自身就是目的,而不是达到其他某种目的的手段。 在中国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提出“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 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一、要建立“和谐社会”, 也使得人道主义在我国再度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以人为本一是人道主义的核心理念之一,人道主义文化的哲学表达就是以 人为本。关注人、关心人、理解人、爱护人、尊重人,使人达到“充分的存在”,这 就是最一般意义上的人道主义关怀;而以人为本是人道主义关怀的思想本质,人 道主义关怀是以人为本的主要内容。坚持以人为本,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 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是一脉相承的胡锦涛 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 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一o - ? 非常明确,中国共产党人接受和提出的搿以人为本一,不是作为历史观的人道 主义的口号,而是作为一个伦理原则提出的。 从当今提倡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来看人道主义,我们会发现,和谐社会与人道 主义有着很多一致的地方人道主义究其爱护人的生命、关怀人的幸福、尊重人 格权利、人格价值、人格尊严的根本要义而言,无疑是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 的思想基础、理论依据和精神内核。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价值理想与终极目的,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a 1 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 上【q 北京:中 央文献出版社,2 0 晒:9 弱1 1 5 论合理的人道主义第二章人道主义基本思想的合理性 就是要消除人与人之间的不公正不平等关系,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等级与歧视,消 除贫富悬殊、分配不公的社会现象,使国家意志充分体现公民心声,使国家权利 充分代表民众取向,实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但是在现实中,由于我国有二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的传统,加上经济、文化的 落后所造成的愚昧,使我国至今仍然不周程度地存在着官僚主义、家长作风、特 权思想等封建主义的残余和虐待父母、遗弃老人、草菅人命等不人道的现象,人 道主义思想远未在社会上遍及。我国在社会生产领域、政治和社会生活领域、精 神生活领域等多个方面普遍缺少人道主义关怀,以及地区发展不平衡、两极分化 不断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导致了中国社会中的许多不和谐问题。 市场经济建设之初,由于物质生产的相对不足,因而,我们的。人的发展 , 着眼点侧重于发展经济以满足人民的物质需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直播推广考试题目及答案
- 组织科普宣传活动方案
-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件-正确使用国家计量单位
- 美术班画展活动方案
- 浙教版九年级科学下册说课稿:第3章 第2节 来自微生物的威胁
- 《电子银行学》课件第12章
- 策划ktv活动方案
- 美甲店新年纯色活动方案
- 幼儿园老师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线路推广活动方案
- 银行外包人员管理办法
- 2024年法考主观题刑法真题(回忆版)解析与复习重点
- 招生表彰活动方案
-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教学标准(高等职业教育专科)2025修订
- 妊娠合并心脏病疾病查房
- 消防安全评价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二手车金融行业市场行情监测及发展前景研判报告
- 2023年5月7日全国事业单位联考A类《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真题答案解析
- 正念心理治疗
- 2025成人高考民法真题及答案
- 京东校招测评题库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