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诚与中庸:申时行的政治行为模式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诚与中庸:申时行的政治行为模式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诚与中庸:申时行的政治行为模式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诚与中庸:申时行的政治行为模式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诚与中庸:申时行的政治行为模式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诚与中庸:申时行的政治行为模式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胂舢0 9 6 华中师范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1 南日期:弘i 【年锄p 跆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华中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研 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论文工作的知识产权单位属华中师范大学。学校有权保留并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学校可以公布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可以允许采用影印、缩印或其它复制手 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属于保密,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非保密论文注释:本学位论文不属于保密范围,适用本授权书。 嚣名磊日日期:f ,年1 月缯日 本人已经认真阅读“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发布章程 ,同意将本人的 学位论文提交“c a l i s 高校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中全文发布,并可按“章程 中的 规定享受相关权益。囤童途塞握銮卮澄蜃! 旦坐生;旦二生i 旦三生筮查: 作者签名:扣1 诫作者签名:伊i 1 1 1 日期:1 年r 月。9 日 孙挑彭鸦 日期:纱缉f 彩日 口碉 ? 氐,0 月 j 儿1i 当年 缸少 签 : 者期 作日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内容摘要 本文以明代内阁首辅申时行的政治行为模式为研究对象,依托政治心理学的人 格理论和社会学的角色理论,在分析和甄别史料的基础上,将申时行个人行为放置 于后张居正时代的大背景下,对申时行的政治行为模式进行较为系统的整理和研 究。本文从申时行的政治记录入手,着重分析了申时行政治行为选择的人格因素, 进而揭示申时行政治困境及政治失败的原因。申时行的政治行为模式主要表现为以 下四个方面:“务为宽大之政 、“曲中调剂,救世匡维”,“恕道待人鼓励诚信 、“事 事务承帝意。同嘉隆万权相相比,申时行的为政方针是中庸而温和的,作为继张 居正之后的万历首辅,他的生活环境,从政经历,政治使命和个人追求都多重而复 杂的影响着他的为政之道,首先,从小寄人篱下的经历,使他具有强烈的自我保护 意识,渴望权力与荣誉,因而处处小心谨慎,不轻易得罪他人;其次,张居正的前 车之鉴令他心有余悸,出于安全和利益的考虑,他不得不采用更为宽和的行为模式; 再次,张居正一案之后,神宗再也无法信任朝臣,他竭力发泄自己的权力欲,事事 专断,这直接导致了申时行政治上的谨小慎微;最后,受儒家传统文化影响,申时 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为政理念。他恪守儒家文化所设计的诸如“诚 与“中庸 等 君子人格道德规范,因而它的政治行为也体现了士大夫“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 的价值追求。但是,由于申时行身兼士人和首辅的双重政治角色,中庸和温和的为 政方针已不足以调和由于角色重叠而产生的角色冲突,最终导致了他政治困境,被 迫离职,并受后人訾议。 关键字:申时行;政治行为模式;政治人格;政治角色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a b s t r a c t i nt h i sp a p e r , m i n gc a b i n e tm i n i s t e rs h e ns h i x 堍p o l i t i c a lb e h a v i o ra st h er e s e a r c h o b j e c t ,r e l y i n go nt h ep o l i t i c a lp s y c h o l o g yo ft h er o l eo fp e r s o n a l i t yt h e o r ya n d s o c i o l o g i c a lt h e o r y ,h i s t o r i c a la n a l y s i sa n ds c r e e n i n gb a s e do ni n d i v i d u a lb e h a v i o rw i l l b ep l a c e di nt h ep o s tz h a n gj u z h e n gt i m e sb a c k g r o u n d ,t h ep o l i t i c a lb e h a v i o ro fs h e n s h i x i n gc o n d u c tam o r es y s t e m a t i cs t u d ya n dr e s e a r c h f r o mt h es t a r ts h e ns h i x i n g p o l i t i c a lr e c o r d ,a n a l y z e sp o l i t i c a lb e h a v i o rc h o i c e ss h e ns h i x i n gp e r s o n a l i t yf a c t o r s ,a n d t h u sr e v e a lt h es h e ns h i x i n gp o l i t i c a ld i l e m m a sa n dp o l i t i c a lf a i l u r e s h e n s h i x i n g p o l i t i c a lb e h a v i o rm a i n l yf o rt h ef o l l o w i n gf o u ra s p e c t s :”t h eg o v e r n m e n tw o r k sf o rt h e l a r g e ”,”m u s i ci nt h es w a p ,s a l v a t i o nm a r i n av i c t o r i a ,”f o r g i v e n e s so t h e r st oe n c o u r a g e 筋t k ”w h a tg o di n t e n d e dt r a n s a c t i o nc o m m i t m e n t s ”k al u n gm i l l i o n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er i g h tp h a s e ,s h e ns h i x i n gg u i d e l i n e sf o rm o d e r a t ea n dm i l di sa sf o l l o w i n gj a n g w a n l ia f t e rt h eg r a n ds e c r e t a r y ,a n dh i sl i v i n ge n v i r o n m e n t , p o l i t i c a le x p e r i e n c e ,t h e p u r s u i to fp o l i t i c a lm i s s i o na n dp e r s o n a le f f e c t sa r em u l t i p l ea n dc o m p l e xh i st h e p o l i t i c so ft h er o a d ,f i r s to fa l l ,f r o ms m a l lt od e p e n do no t h e r se x p e r i e n c em a k e sh i ma s t r o n gs e n s eo fs e l f - p r o t e c t i o n , l u s tf o rp o w e ra n dh o n o r , s ob ec a r e f u le v e r y w h e r e ,i sn o t e a s i l yo f f e n do t h e r s ;s e c o n d , z h a n g sw a r n i n gt oh i sl i n g e r i n gf e a r , f o rs e c u r i t ya n d i n t e r e s t s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 h eh a dt ou s em o r ew i d t ha n dp a t t e r n so fb e h a v i o r ;a g a i n , z h a n g s c a s e ,t h es h c n z o n gn ol o n g e rb e l i e v ec o u r t i e r s ,h e 仃i e dt og i v ev e n tt ot h e i rl u s tf o r p o w e r ,e v e r y t h i n ga r b i t r a r y ,w h i c hl e dd i r e c t l yt os h e ns h i x i n gp o l i t i c a lc a u t i o u s ;f i n a l l y , b yt h ei m p a c to ft r a d i t i o n a lc o n f u c i a nc u l t u r e ,s h e ns h i x i n gf o r m e di t so w nu n i q u ei d e a s o f r u l e r s h i p h ed e s i g n e dt oa d h e r et oc o n f u c i a nc u l t u r e ,s u c ha s ”h o n e s t y ”a n d ”m e a n g e n t l e m a n sp e r s o n a le t h i c s ,e t c ,s o i ta l s or e f l e c t st h e p o l i t i c a l b e h a v i o ro f s c h o l a r - o f f i c i a l s ,a n dt h ew o r l de c o n o m y ”a n d ”a b s o r p t i o n ”o ft h ev a l u eo ft h ep u r s u i t h o w e v e r , s h e ns h i x i n gs c h o l a r sa n dg r a n ds e c r e t a r y ,w h oi sa l s ot h ed u a lp o l i t i c a lr o l e , m o d e r a t ea n dm i l de n o u g ht or e c o n c i l et h ep o l i c i e sh a v eb e e ng e n e r a t e db yt h e d u p l i c a t i o no fr o l e sa n dr o l ec o n f l i c t , a n du l t i m a t e l yl e dt oh i sp o l i t i c a lp r e d i c a m e n t , f o r c e df r o m0 伍c eb yt h ec r i t i c i s mo fp o s t e r i t y c r i t i c i s m s k e y w o r d s :s h e ns h i x i n g ;p a t t e r n so fp o l i t i c a lb e h a v i o r :p o l i t i c a lp e r s o n a l i t y ; p o l i t i c a lr o l e h 1 ,申时行传记2 2 、申时行著作3 3 、其他可参考的史料4 三,研究现状的述评4 四、相关理论5 l ,人格与政治行为互动理论5 2 、角色理论6 第一章张居正之死与申时行当国8 一,权力真空下的斗争8 二,申时行的政治记录1 1 一。 1 、清算张居正。1l 2 、黄河的治理1 4 3 、北方边防的调控。1 5 第二章申时行的政治行为模式及其表征 一、“务为宽大之政”1 7 二、“曲中调剂救世匡维”1 9 三、恕道待人鼓励诚信。2 2 四、事事务承帝意。2 3 第三章玉碎还是瓦全:申时行政治行为选择的人格因素 一、被压抑的知觉一寄人篱下的经历2 6 二、“悍相在前”一张居正的前车之鉴2 8 三、“严主在上”一明神宗的信任危机3 1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四、“道义制衡”一申时行的为政理念。3 4 1 、区域文化对其性格的影响3 5 2 、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3 5 3 、士大夫内圣外王政治理想的影响。3 6 余论:申时行的政治作为困境 3 9 一、申时行政治角色演绎一士人与首辅3 9 二、首辅角色扮演失败一申时行的政治作为困境4 1 参考文献 后记 4 4 4 8 腻和碎片化,传统史学和精英史学的研究逐渐被冷落和忽视,但是,“人始终是历 史发展的主体,通过对于人的关照去审视历史,在历史研究中尤其重要, 而且,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的自觉意识不断被唤醒,以人为主体的研究成为各学科的研究 趋势。在对统治者和社会精英等上层人物的研究中,随着历史学与社会学、人类学、 心理学等多学科研究的交融,这一传统的研究领域被灌注了新的活力,引发了不少 值得深思和学术界尚未解决的问题。 在中国古代社会,官僚集团作为社会的管理者,对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发 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官员个人的政治素质,政治人格是决定官员政治行为的重要 因素。明代皇权政治的一个重要的基础就是文官集团,文官集团和政府的最高决策 层就是内阁,申时行作为明代万历朝的内阁首辅,对明代的政治生活和社会发展不 可谓不重要。明初,明太祖因胡惟庸狱废中书省,去丞相圆,确立起高度中央集权 的政治体制。“从明初无丞相的洪永政治到仁宣时期的阁老政治,经嘉万时期的内 阁专权到明末言路淆乱失控之党争局面,明朝政治重心明显有一个由上而下、自内 而外的游移趋势。 嘉靖初期,杨廷和因拥立世宗有功而置九卿若罔闻,内阁始成 相府之形,首辅“虽无相名而有相道 , 此后,直至万历初,权臣强相层出不穷, 如杨一清,张璁,夏言,严嵩,徐阶,高拱,张居正等人,各权倾一时,独领风骚。 申时行在张居正之后为首辅, 他居揆地1 3 年,任首辅近九年,虽不及前任名噪, 但却凭借其独特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手段,成为了张居正死后维持明朝政局稳定的基 。吴琦,唐洁:寿龄与政治:明代阁臣寿龄及其影响因素,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第4 2 卷第4 期,2 0 0 3 年7 月 o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设立丞相,自秦始置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 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 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者,文武群臣,即刻劾 奏,处以重刑”皇明祖训首章参见:孟森:明清史讲义第2 编第l 章开国,第6 6 页,中华书局, 1 9 8 1 年版 o 姜德成:徐阶与嘉隆政治,第2 页,天津古籍出版社,2 0 0 2 年版 o 徐阶:世经堂续集,第1 2 卷,与瑛儿,明徐肇慧刊本,第2 8 页。 o 张居正之后的继任者为张四维,张四维在职不满一年即丁优归葬,后病死于丁忧期间,期间发生的籍没张居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础,在明朝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国内外明史研究界对明代内阁的研究成 果比较多,尤其对张居正之前的各辅臣着墨甚多,然而对于申时行,目前却尚无一 种专著问世,对其的研究讨论仅限于零星的文章,更多的是作为其他人物研究的陪 衬,极易模糊和扭曲。因此,对张居正以后各辅臣的考察,依然是明末政治史、内 阁制度史研究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希望本文的考察也能为申时行内阁时期的研究提 供一些基础工作。这亦是我选题的初衷。 作明代历史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内阁首辅之一,申时行的历史个案研究就无疑蕴 藏着丰富的政治与文化的解读空间,长久以来,对其评价多是“外畏清议,内固恩 宠 ,“首尾两端、“循默避世 ,较少关注申时行置身其中的制度背景和激烈的角 色冲突。实际上,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不仅存在理解的多元性,更具有易变性, 本文拟利用神宗实录,赐闲堂集等史料,将申时行置于后张居正时代的大背 景下,依托社会学,心理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来重新审视其政治作为,力图挖掘 影响其为政之道的多重而复杂的因素,以此来深入理解中国皇权政治的道德化特 征,以及其背后隐藏的士人阶级的人格特征对他们政治行为的影响。 二、研究史料 关于申时行个人的研究多掩映于浩繁的历史古籍之中,学界直接研究不多,如 前所述,至今尚无专著,只见零星的文章,因此,要研究申时行,历史典籍的作用 不容忽视。 1 、申时行传记 目前可见的中时行的传记,主要有:谈迁,国榷卷8 2 中所载申时行传;过 庭训, ,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影印崇祯刻本 2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者对其的评价态度,可以将这些传记分为五类:一为仅仅以传主的生平为叙述主题, 不掺杂任何个人评论,谈迁的国榷即属于此类;二为在叙述生平的基础上,对 其持积极肯定的评价,焦兹所传申时行神道碑、本朝分省人物考中的申时行 传、明神宗实录所附传属于此类;例如,明神宗实录称他:“崇宽和,广忠 益,大都密勿之维持不在口苦,国本之羽翼已悉心劳。 三为虽持肯定态度,但并 未大加赞赏,万斯同的明史稿中关于申时行的传记可归为此类。四为批评与表 扬兼而有之,其批评甚为浮浅且只是偶然出现,王世贞嘉靖以来内阁首辅传属 于此类。五为批评与表扬兼而有之,而批评用语有一定分量,罪惟录、万斯同明 史、王鸿绪明史稿、点校本明史等所载传属于此类。将以上传记做对比考 察,可知,撰写于明代的对申时行多比较认同和赞扬,撰写于清代者则多半批评与 表扬相兼而批评用语有一定的分量。由此可知,申时行作为明代的内阁首辅,他的 政治作为较多的能为当时人所理解,有明一代,中时行也基本上定义为“良相 , 得到世人推崇。随着时间的推移,后来者则跳出当时的历史局限,用长远的全局的 甚至苛刻的眼光来审视和打量,对于申时行则多给予“庸相”甚至“误国之相 的 评价。 2 ,申时行著作 据四库全书总目卷一百八十七收录“时行所著诗文,有赐闲堂集四十 卷,书经讲义会编十二卷,召对录一卷,升储汇录二卷,纶扉筒草四 卷,纶扉简犊十卷,外制草十卷,纶扉奏草四卷,升储汇录二卷 其 中,赐闲堂集四十卷,存万历刻本,今编入四库存目丛书集部第1 3 4 册, 收录了申时行大部分的文学作品。前面有李维贞、冯时可、邹元标、尔瞻甫、焦兹 的序。全集编排,先诗后文。集赋诗共六卷,文及杂著三十四篇。诗按体裁分类, 卷1 :应制赋、诗;卷2 :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卷3 :五言律诗、五言排律;卷4 、 卷5 :七言律诗;卷6 :七言律诗、七言排律7 首、五言绝句2 首、六言绝句2 首、 七言绝句1 8 首。文亦按体裁分类,卷7 :册文、奏书、救谕、疏、笺、表;卷8 :论、 策;卷9 至卷1 5 :序;卷1 6 、1 7 :记;卷1 8 :传、赞、题跋、杂著;卷1 9 、2 0 :神道 碑;卷2 1 :神道碑、墓碑、墓喝、吁碑、碑;卷2 2 :墓表;卷2 3 至卷3 3 :墓志;卷 3 4 :祭文;卷2 5 :启、简赎;卷3 6 至卷3 8 :简犊;卷3 9 :讲章;卷4 0 :杂记( 共1 5 则) 。 。如近人盂森就说“申时行当国,承张居正后,逆揣帝意,为此以济其怠荒,养成止有朋党而无政府之状,政 事军事,一切不可为,其端实启于此,庸主济以庸臣,所以合而酿王国之祸也”参见:盂森:明清史讲义 第2 编第3 章,第2 5 7 页,中华书局。1 9 8 1 年版 3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3 ,其他可参考的史料 这部分文献为内容中多有涉及申时行,或对其行为事迹进行过部分描述,但不 以其为主要研究对象,只是作为其他人物或事件研究的辅助。 主要包括:明史纪事本末,谷应泰撰,1 9 7 7 年版;明通鉴夏燮著,岳麓 出版社,1 9 9 9 年版;明经世文编,明陈子龙等选辑,中华书局;列朝诗集小传, 钱谦益著,古典文学出版社,1 9 5 7 年版;万历起居注,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8 年版;万历邸钞,国立中央图书馆秘籍丛刊,国立中央图书馆出版;万历野获 编,明沈德符撰,中华书局,2 0 0 4 年4 月版;中国地方志集成江苏府县志辑吴 县志,江苏古籍出版社等。 三、研究现状的述评 今人对于申时行的研究还处于开始阶段,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黄仁宇的 万历十五年,它以显微镜的眼光,再现大历史的深刻背景,解读了一系列自相 矛盾和冲突的历史人物,并给予同情和理解,揭示造成人物和制度的悲剧“历史大 失败的总记录的原因。他对申时行的研究,亦为中国学者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 他侧重分析文官集团的双重性格,“虽称公仆,实系主人;有阳则有阴 ,并指出, 尽管申时行调节这种阴阳失败,但他“在文渊阁八年半的时间里并非尸位素餐,他 在行政上的成就,往往得力于微妙的人事安排。”“他生当末世而身居首辅,他的困 难带有时代性,不是组织上和技术上可以解决的”,表达了对处于皇权政治体制和 儒家思想束缚下的申时行的痛苦而无奈的灵魂的同情和理解。在此基础上他更为精 辟地指出,“本书叙及的主要人物没有一个人功德圆满:侧面提及的人物,也统统没 有好结果,这种情形的出现断非个人的原因所得以解释,而是当日的制度己至山穷 水尽,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无不成为牺牲品而遭殃受祸 。 其他论文包括:南炳文的校读点校本( 明史申时行传) 手记,主要归纳 总结了点校本明史问世前出现的万历首辅申时行的传记,根据这些传记对申时 行的评价将其进行了分类,并考订了点校本明史申时行传关于申时行籍贯, 以及关于其子申用懋任职经历等记载,是本文撰写研究述评是的重要参考。此外, 还有刘莹莹,白燕斌的试析万历朝首辅申时行的性格因素及成因,文章从申时 行的性格入手,分析他在这个性格下做出的从政方针,以及形成这种性格的原因。常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第5 1 2 7 、1 2 8 页,三联书店,1 9 9 7 年版。 4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4 st h e s i s 蕊的申时行年谱,从申时行出生到死亡,对其的生平事迹逐年的考索排比,摘 录资料认真仔细,可以说是一部微型的申时行传记,为笔者查阅申时行生平的政治 事件提供了重要索引,尤其是其列举的参考文献,为本文的撰写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而对本文启发最大的则是李显的申时行之政治角色研究一以国本之争为中心的探 讨,文章以社会学的角色理论为依托,通过分析国本之争中申时行的政治角色确 认、角色扮演以及角色冲突,解读士大夫阶级行为模式背后的政治文化内涵,并指 出,申时行的从政经历并非所谓的“无所作为 ,作为首辅,他所肩负的道义、政 治使命、社会期许和个人追求等都是多重而复杂的影响着他的为政之道。他中庸而 温和的为政方针是张居正死后万历朝局维持秩序稳定的一个关键因素。其中作者关 于道统和政统关系的探讨给予本文在思考申时行作为士人和首辅的人格特质方面 提供了启示,为本文的研究进行了理论上的纵深。 四、相关理论 本文拟从“人格 和“角色 的层面,依托政治心理学的人格理论和社会学的 角色理论,来对申时行的政治行为模式进行分析。 1 、人格与政治行为互动理论 1 1 基本概念 “人格一词,英语为p e r s o n a l i t y ,源于拉丁文p e r s o n a ,原指演员所戴的面具, 即一种遮蔽性和表演性的伪装,转义为演员本身以及他用这一面具在生命舞台上所 扮演的角色。后来引申为个体的一种本质的存在状态。它通过渗透于态度,价值 观,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特质所体现出来的倾向性影响或制约政治行 为。此外,政治主体的政治认知、政治理想、政治思维、政治动机、政治态度,人 生实践等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模式,当政治理想加诸于不同 的个体时,尤其是当个体所面临的职责设定,环境条件不同时,个体会做出不同的 抉择。 1 2 政治行为产生的人格因素 人格是政治行为产生的心理基础和内源动力,在人格的诸要素中,动机是政治 行为的基本导因。权利和荣誉动机是个体政治行为的心理动机,也是构成社会政治 系统并使之运作的重要条件之一。对安全和利益需求的动机导致对权力追求,也导 。龚蓉蓉:政治人格的涵义、结构及特征探析 ,唐山学院学报,2 0 0 5 年第l 期。 5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致对权威的服从,当安全和利益需求不能通过权力条件来实现时,服从是通常的选 择。自我与理性是政治行为方式选择的导向器,人们通过理性有效权衡与选择。 人格是政治行为产生的心理基础和内源动力,在人格的诸要素中,动机是政治 行为的基本导因。对安全和利益需求的动机也是影响政治人物政治行为的人格因素 之一,这种动机既导致对权力的追求,也导致对权力的服从。人对安全与利益的需 求是本能的,当安全与利益的需求不能通过权力来实现时,服从往往是通常的选择。 在社会政治系统中,支配与服从是最基本的运作模式,他和对权力与荣誉的需求一 样,是政治主体政治行为产生的内在动力。回 1 3 人格对政治行为的作用途径 人格对于理解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至关重要,所谓“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 它通过渗透于态度,价值观,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方面的特质所体现出来的 倾向性影响或制约政治行为。 ( 1 ) 态度与信仰。态度与信仰是促使政治主体追求保持某种倾向政治行为的 内在动力和制约因素,不同态度与信仰的人们政治主体,所表现出来的政治行为模 式是不同的。 ( 2 ) 气质与性格。这是人格特质影响政治行为的另一重要途径。气质与性格 的差异,表现在人物的行为上则体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圆 2 、角色理论 角色理论的中心概念是角色,角色一词来源于戏剧,原指规定演员行为的脚本。 角色理论指按照所处的地位、身份,并根据人们对角色的理解、期望和要求以及对 社会相互作用的有关群体来解释人的社会行为,包括角色学习、角色知觉、角色扮 演、角色期待、角色规范、角色冲突和角色技巧等等。 美国学者海因兹尤劳说,“政治行为,永远是政治角色所表现的行为。 政 治角色是为了符合对处在政治生活中的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期待而产生的各种政 治行为的模式。政治角色反映着一个社会的一整套政治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规范,表 现着政治结构的特征和政治期待的结果。 角色理论包括角色学习、角色知觉、角 。董敏志:政治心理学的视野:政治行为与人格,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 9 9 5 年第l 期。 o 董敏志:政治心理学的视野:政治行为与人格,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1 9 9 5 年第l 期。 o 贾伯中:角色理论与政治角色,政治学研究,1 9 8 9 年第4 期。 田时蓉华:社会心理学大词典,第7 2 页,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8 8 年版;朱智贤主编:心理学大词典 ,第 3 4 9 页,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版。 o ( 美) 艾伦c 艾萨克:政冶学:范围与方法,浙江人民出版社,1 9 8 7 年版。 鸯贾伯中:角色理论与政治角色,政治学研究,1 9 8 9 年第4 期。 6 硕士学位论文 m a s t e r st h e s i s 色扮演、角色期待、角色规范、角色冲突和角色技巧等等。其中,角色确定,角 色期待和角色冲突是最主要的几个方面。 ( 1 ) 角色确定。在政治生活中,不同的政治角色产生不同的角色期望,要求做 出不同的政治行为。占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的政治主体,就得扮演一定的政治角色。 ( 2 ) 角色期待。在政治生活中,人们普遍对处于某一个特定的政治位置上的政 治主体有着比较一致的政治行为上的期望,这种期望往往构成并规范政治角色的政 治扮演。政治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对于政治主体充当的政治角色的要求和期望的结 果。 ( 3 ) 角色冲突。在政治生活中,政治主体在扮演角色时,由于角色关系的错综 复杂,未能很好地解决角色扮演与角色期待之间的矛盾而产生角色冲突。 在政治现象和政治人物的研究中,借助于角色理论有助于对政治主体的政治行 为和政治过程作出较为有力的解释。 正如前文所述及,专门研究探讨申时行的文献或今人著述多为史书中的人物列 传,这种研究方法很明显是史学的,也是单向度的。本文尝试着借用心理学、社会 学的理论工具,从申时行的政治行为模式入手,探讨影响其行为方式和行为选择的 人格因素,同时,将申时行的政治角色进行拆分,从传统士人和当朝首辅两种角色 维度出发,叙述角色扮演的过程,在理顺社会和本人的角色定位的基础上去解读其 政治角色失败的原因。 函赵秀丽:角色“失范”:明代问题皇帝研究) ,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古代史专业硕士学位论文,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