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轿车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支持技术研究.pdf_第1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轿车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支持技术研究.pdf_第2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轿车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支持技术研究.pdf_第3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轿车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支持技术研究.pdf_第4页
(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论文)轿车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支持技术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 ! i i ad i s s e r t a t i o ni nm a n a g e m e n ts c i e n c ea n d e n g i n e e r i n g 嬲烟炒 s t u d y o n p a s s e n g e rc a rf o r m p e r c e p t i o nd e s i g n s u p p o r tt e c h n o l o g y b yl i ug a i y u n s u p e r v i s o r :p r o f e s s o rg u of u n o r t h e a s t e r nu n i v e r s i t y j u l y2 0 0 8 0”q“酞k睢tiitk扩klp l p r d薪r一 霄1iiid蟮 - k l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的。论文中取得 的研究成果除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己经发表或撰写过 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本人为获得其他学位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 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 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乒1 孜认 f 日期:7 ,玉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和指导教师完全了解东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 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 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同意东北大学可以将学 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交流。 作者和导师同意网上交流的时间为作者获得学位后: 半年口一年口一年半口两年口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享f 孜么 签字日期。彦耐一。, 彦衍开- ,土 导师签名: 签字日期:广 徙 即埘 i , 掣k焉 , k 卜 h 哼 -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 轿车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支持技术研究 摘要 传统设计主要考虑产品的功能特性,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顾客 在购买产品时不仅注重产品的功能特性,更看重产品的感觉特性,产品开发过程迫切 需要将消费者模糊不清的感觉特性需求及意象转化为细部设计的形态要素的支持技 术。目前的产品感觉特性设计大多基于设计人员对产品感觉特性的理解,很少从消费 者角度来分析和设计,主要原因是缺少感觉特性的评价及识别方法,以及如何将消费 者的感觉特性需求融入产品设计的方法,即缺少产品感觉特性设计的支持技术。 本文围绕轿车产品感觉特性评价量表的构建、优化和验证等内容,从人因工程学 产品感觉特性角度对轿车外观感觉特性设计支持技术进行了研究,量化消费者的偏好, 将其有效转化为轿车产品外观形态设计要求,从而给轿车设计人员支持和指导的作用。 论文首先构建了词库和图片库,并利用统计方法结合专家指导选出了代表图片和 代表词对,完成了初始评价量表的构建;在此基础上,结合代表图片及初始评价量表 选择合适的人群做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并对评价量表进行了优化设计;在量表优 化的基础上,统计分析找到了影响消费者感觉偏好的7 个关键感觉特性评价词对及3 个 潜在需求因子,并构建了消费者偏好与评价词对及需求因子得分之间的关系模型;最 后,通过分解轿车外观形态设计变量,并将其0 1 定量转化,回归统计得出了感觉特性 评价词对与各个设计变量之间的关系。 本文的研究结论将为轿车产品设计人员提供技术支持,也将为其他产品的设计者 提供方法借鉴。 关键词:感觉特性;支持技术;因子分析;多元尺度法;多元回归分析 _ 一 0 g 孽 i k - k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a b s tr a c t s t u d yo n p a s s e n g e rc a rf o r m p e r c e p t i o nde s i g n s u p p o r tt e c h n o l o g y a bs t r a c t t r a d i t i o n a ld e s i g n sm m n l yc o n c e r n sa b o u tp r o d u c tf u n c t i o n a lf e a t u r e s ,b u tw i t h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e c o n o m ya n di m p r o v e m e n to fc o n s u m p t i o nl e v e l ,p e o p l en o w a d a y sp a ya t t e n t i o nn o to n l yt op r o d u c tf u n c t i o n a lf e a t u r e s ,b u ta l s ot of o r mp e r c e p t i o n ,w h i c hp r o d u c ea l lu r _ g e n tn e e df o rp r o d u c tf o r mp e r c e p t i o ns u p p o r tt e c h n o l o g y b yt h ea s s i s t a n c eo fs u p p o r tt e c h n o l o g yd e s i g n e r sc a ne f f i c i e n t l yt r a n s f o r i l lc o n s u m e r s b l u r r e de m o t i o nn e e d si n t od e t a i lf o r m e l e m e n td e s i g ns t y l e si np r o d u c td e s i g np r o c e s s c u r r e n ts t u d yo np r o d u c tf o r mp e r c e p t i o n m a i n l yd oa n a l y s i sb a s e do nd e s i g n e r s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b u tb a r e l yt a k ec o n s u m e r s n e e d si n t o c o n s i d e r a t i o n ,w h i c hi sa l s od u et ot h el a c ko ff o r mp e r c e p t i o nd e s i g ns u p p o r tt e c h n o l o g y w h e nd e s i g n e r sk n o wn e i t h e rm e t h o d so f e v a l u a t i n gn o rr e c o g n i z i n gp r o d u c tf o r mp e r c e p t i o n , l e ta l o n gm e t h o d so fi n t e g r a t i n gc o n s u m e r s f o r mp e r c e p t i o nn e e d si n t op r o d u c tf o r md e s i g n p r o c e s s t h i sp a p e rt a k e sc a l - p r o d u c ta sa ne x a m p l ea n dd o e sa n a l y s i s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 ,o p t i m i z a t i o na n dv a l i d a t i o no faf o r mp e r c e p t i o na p p r a i s a ls c a l e i ts t e p sf r o mk a n s e ie n g i n e e r i n g , w h i c hc a nc o n v e r tc o n s u m e r s p r e f e r e n c ei n t op r o d u c t s e x t e r i o re l e m e n ts t y l er e q u i r e m e n t , a n dt h e r e f o r ec a ni n d i c a t ed e s i g n e r sh o wt od e s i g nc o n s u m e r - o r i e n t e dp r o d u c t s t h et a s k sc o n d u c t e di nt h i ss t u d yi n c l u d ed e v e l o p i n ga na p p r a i s a ls c a l ef o rc a rp r o d u c t f o r mb yf i r s tf l a m i n gt h es e to fa p p r a i s a lw o r d sa n dt h e np u r i f y i n gi t a c c o r d i n gt os t a t i s t i c m e t h o d sa n de x p e r t s o p i n i o n ,e s t a b l i s h i n g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m o d e lb e t w e e nc o n s u m e r s p r e f e r - e n c ea n dc a rp r o d u c tf o r mp e r c e p t i o n sa n dp r o v i n gi t sv a l i d i t y , f i n d i n go u tt h el a t e n tf a c t o r s w h i c hp o t e n t i a l l ya f f e c tc o n s u m e rp r e f e r e n c ea n de s t a b l i s h i n gam o d e lb e t w e e nc o n s u m e r p r e f e r e n c ea n dt h o s et h r e ef a c t o r s ;d e c o m p o s i n gc a re x t e r i o rc o v e r si n t os e v e r a lf o r md e s i g n v a r i a b l e sw h i c hc a nb ef u r f l a e re x t e n d e dt of o r md e s i g ne l e m e n t s ,f i n a l l ye s t a b l i s h i n gt h er e l a - t i o n s h i pm o d e lb e t w e e nc a rp r o d u c tf o r mp e r c e p t i o na n dd e s i g nv a r i a b l e s t h er e s u l t so ft h i sp a p e rw i l lh e l pc a rp r o d u c td e s i g n e r sw i t ht e c h n o l o g ys u p p o r ta n d o t h e rp r o d u c td e s i g n e r sw i t hm e t h o dr e f o r m a t i o n k e yw o r d s :f o r mp e r c e p t i o n ;s u p p o r tt e c h n o l o g y ;c o n s u m e rp r e f e r e n c e ;f a c t o ra n a l y s i s ; m u l t i d i m e n s i o n a ls c a l i n g ;m u l t i p l er e g r e s s i o na n a l y s i s i i i _ 一 - ,l:口。ki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目录 独创性声明i 摘要i i a b s t r a c t i i i 第1 章绪论一l 1 1 研究背景一1 1 1 1 消费者认知价值的转变1 1 1 2 轿车本身体现价值的转变2 1 1 3 设计关注点的转变3 1 2 问题提出3 1 3 研究目的和意义4 1 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5 1 4 1 研究内容5 1 4 2 研究方法5 1 4 3 技术路线6 1 5 论文框架6 第2 章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9 2 1 文献综述9 2 1 1 国外研究综述9 2 1 2 国内研究综述1 0 2 。2 语义差异法及意象尺度法1 2 2 2 1 语义差异法1 2 2 2 2 意象尺度法一1 3 2 3 统计分析方法1 3 2 3 1 主成分分析1 3 2 3 2 多元回归分析15 2 3 3 数量化i 类思想一1 6 2 3 4 多元尺度法16 2 3 5 聚类分析法一1 7 2 4 汽车外型设计1 7 2 4 1 汽车外形的演变及车型分类1 7 2 4 2 现代汽车的造型设计步骤一l8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目录 2 4 3 有关汽车车身类专业术语及车身输入限定条件1 9 2 4 4 车身外覆盖件设计变量人因定位2l 2 5 本章小结2 2 第3 章轿车产品感觉特性评价量表构建2 3 3 1 轿车产品代表性图片的收集和选取- - 一2 3 3 1 1 轿车图片收集2 3 3 1 2 代表性图片的选取2 3 3 2 轿车产品感觉特性描述方法的选择及评价词对的选取2 6 3 2 1 感觉特性描述方法的选择2 6 3 2 2 轿车产品感觉特性评价词对的收集和选取2 7 3 3 问卷设计及调查2 8 3 4 轿车产品感觉特性评价量表的确定2 8 3 4 1 项目与总体相关系数分析2 9 3 4 2 项目分析独立样本t 检验2 9 3 4 3 因子结构分析3 2 3 4 4 量表的信度和效度。3 4 3 5 本章小结3 7 第4 章消费者偏好与轿车感觉特性关系模型3 9 4 1 消费者偏好与轿车感觉特性评价词对关系模型构建3 9 4 1 1 消费者偏好与单个评价词对关系模型构建3 9 4 1 2 消费者偏好与感觉特性评价词对关系模型构建4 0 4 2 消费者偏好与潜在需求因子得分关系模型构建4 4 4 2 1 因子分析适应性检验4 4 4 2 2 因子分析偏好模型构建4 5 4 3 本章小结4 9 第5 章感觉特性评价词对与设计变量关系模型5 l 5 1 设计变量选定5 1 5 2 感觉特性评价词对与轿车侧面设计变量关系模型构建5 2 5 2 1 多元回归模型构建5 2 5 2 2 模型检验5 6 5 3 感觉特性评价词对与轿车正面设计变量关系模型构建5 8 5 3 1 多元回归模型构建5 8 5 2 2 模型检验6 1 5 4 本章结论6 2 第6 章结论与展望6 3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6 1 本文结论6 3 6 2 研究不足及进一步的研究方向6 3 6 2 1 研究不足6 3 6 2 2 进一步的研究方向6 4 参考文献6 5 致 射6 9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7 1 附录7 3 附录a4 8 张轿车正面图片7 3 附录b4 7 张轿车侧面图片7 4 附录c 轿车图片分群调查问卷( 以侧面造型调查为例) 7 5 附录d l5 张轿车图片开放式问卷7 6 附录e 最初收集的1 4 6 对词对表7 7 附录f 初步修正后的14 6 对词对描述表7 8 附录g3 6 对感觉特性评价词对表7 9 附录h 第一次问卷调查表8 0 第一部分个人信息调查8 0 第二部分轿车图片打分8 1 附录i 侧面其他评价词对与设计变量关系8 2 附录j 正面其他评价词对与设计变量关系8 3 厂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绪论 1 1 研究背景 第1 章绪论 1 1 1 消费者认知价值的转变 从现代产品开发、研制以及推出市场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过去单纯由企业和设 计者拍脑袋的决策模式,已不能应对现代市场环境急速变化的客观要求。原先的卖方 市场时代随着消费者水平的提高以及市场上同类产品的增多已转变为买方占主导地 位,这一变化尤其体现在成熟产品上,比如手机、汽车、相机等。经过竞争及反复的 摸索,企业界和理论界已形成共识:设计出的产品只有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功能上的 和感觉特性上的) 才能赢取竞争市场。而消费者需求在很大一方面上决定于消费者的认 知价值,即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感知效用。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的狩野纪昭博士 提出了一种产品品质架构模型( 又称为“k a n 0 模型 ) ,如图1 1 所示,并在该模型中 指出消费者认知价值具有动态变化的特础。 羧雾谶纛壤 一i 蒋 一 以盟! 、服务农现农平 图1 1k a n o 模型 f i g1 1 k a n om o d e l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消费者价值要素体现在三个等级上:基本层面价值等级、满 足层面价值等级以及兴奋层面价值等级。其中基本层面等级是指消费者期望的最基本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绪论 需求,无法满足就会造成消费者极度不满,但是提供这些东西并不会提高多少满意度; 满足层面等级是消费者期望中普遍熟悉的需求,达成这些需求可等比例地增加消费者 满意度,反之亦然;最后兴奋层面等级是消费者潜在却没有意识到的需求与期望,满 足这些需求可大幅度提高消费者满意度,如果达不到,也不会引起消费者太多的不满。 从中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如果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只停留在满足基本等级和满足等级上, 就会继续延续竞争市场的同质化;而只有满足了兴奋等级才可以为企业创造长期的竞 争优势。 由于消费者的期望经常会变动,而且要求会变得越来越高,消费者价值需求等级 关系经过一段较长的时间过后,又会发生改变。原本属于兴奋等级的价值因素就会转 变成满足等级的价值因素,最后转变到基本等级。正是基于这一变化,研究如何在产 品设计阶段体现消费者的认知价值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引领产品与消费者的变化同步或 领先于消费者的认知价值变化成为企业家和设计者追求的目标。一旦设计师和企业掌 握了消费者的心理与想法,并且能够深入探索消费者的感觉与需求,将能使产品的开 发更为成功【2 j 。 1 1 2 轿车本身体现价值的转变 在汽车行业,新的汽车产品的开发是汽车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础。而轿车在汽车 产品中市场需求最大,销量最广,但由于其开发流程时间长,投入成本大,因此轿车的 设计能否满足消费者需求是新款轿车开发能否取得成功( 市场上相对同类产品较畅销) 的 关键。 汽车的价值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在汽车发展历史早期,汽车就是一种贵重的 运输工具。后来它又具有了额外的价值作为运送人们的舒适的工具。现在,汽 车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所不可缺少的,人们不再满足于它提供的舒适性。随着经济 的发展以及消费水平的提高,轿车功能的同质化越来越突显,消费者购买车时在注重 其功能特性的同时,也更看重外观及内饰部件给人的感觉特性。轿车消费者想用轿车 作为展示个性与自我情感的平台。换句话说,消费者买汽车不再只是因为其内在的效 用,也因为它们可以满足人们的主观价值。 将一种汽车产品投放市场的过程可大致分为两个阶段:产品本身的研发过程和成 品汽车的消费。这两个阶段尤其是第一个阶段很大程度上都要考虑到消费者的个人情 感需求。汽车消费者的情感需求现在表现出多样性,设计人员很难纯粹定位设计一个 消费者原型。而在产品设计过程中的用户情感又往往由于产品用途的传统认知方法被 低估。绝大多数设计人员还没有充分意识到一个产品在市场上靠它美观的外表给消费 者带来的乐趣和满足所取得的成功,因此,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设计过程中的情感 因素。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1 章绪论 1 1 3 设计关注点的转变 设计过程已经由原来单纯关注功能向产品外观设计转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 面: ( 1 ) 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逐渐成为制造商的产品开发策略 根据国际权威机构分析,在新产品推出市场失败的因素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由于 没考虑消费者需求或对消费者需求判断失误所导致的。如今,消费者都以自身需求和 偏好为导向选择商品。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即使技术上再先进,质量再优良, 也不能取得市场成功。面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不断缩短的产品周期,多方位多层 次的消费者需求,国内大多数企业已认识到产品创新的重要性,新产品开发也由过去 过分注重技术因素,期望凭借产品在技术上的优势去吸引消费者,而转为现在的认真 考虑消费者到底需要什么,即从以产品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一些企业开始把 更多的精力放在新产品开发前期的消费者需求分析,挖掘他们的真实需要。从目前的 趋势看,制造商正在改变产品策略,产品设计开始以消费者的需求和偏好为导向。 ( 2 ) 关注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成为现代设计发展趋势 现代消费者不仅关注产品的功能特性( 物理质量) ,在是否购买产品时他们的情感 反应也起决定性的作用( h o l b r o o ka n dh i r s c h m a n ,1 9 8 2 ) t 3 1 。如果一个产品拥有良好的感 觉特征,如外形、颜色等,尽管在技术和功能上不很先进,也能大受欢迎( 如苹果的i m a c 电脑) 。所以,设计具有高质量感觉特性的产品就意味着能够获得市场优势。目前,大 多数产品的功能特性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很多企业己将产品竞争重点转到功能特性 之外的感觉特性上。关注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成为现代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 ( 3 ) 基于消费者感觉需求的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支持技术急待研究 尽管我国企业已经意识到产品设计中消费者感觉需求的重要性,但在实际设计中 设计人员不能确切描述产品的感觉特性,也不了解产品感觉特性与消费者情感偏好之 问的关系,更缺少识别产品关键感觉特性及建立感觉特性与设计变量之间关系的有效 方法。而这些正是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所必需的支持技术。 文献研究发现,国内外关于如何协调好消费者认知价值转变、消费产品本身价值 的转变的研究成果较少。国外学者对产品感觉特性的研究刚刚开始深入,还没有形成 系统的理论和方法。国内有关感觉特性的研究还很少,而对于轿车产品的研究则更少。 1 2 问题提出 研究设计出既能够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上的需求,又能够提高产品本身的时效 性来有效控制消费者对产品认知价值转变局面的产品是设计者和企业都很关注的闯 题;而在研究中由于产品感觉特性的抽象性和模糊性,研究如何描述和识别产品感觉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 章绪论 特性、以及如何将消费者的感觉特性需求转化为设计变量因素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 题。 h s u 等学者在2 0 0 0 年提出,对于一个实际的产品,设计师和用户情感往往存在很 大的差异,指出设计师应该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用户的需要和偏好【4 】。为了使新开发 的轿车更快更好的融入市场,就迫切需要这样一种支持技术能在产品开发过程中 将消费者模糊不清的感觉特性需求及意象转化为产品细部设计的形态要素。人因工程 学研究表明,当人的感觉器官受到外界刺激时,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及心理感觉,形成 不同的情感意识。产品感觉特性是人的一种心理感受,是人对产品的综合印象,它包 括视觉特性,听觉特性、味觉特性、嗅觉特性及触觉特性等 5 】,是消费者选择产品的 重要参考因素。本文研究的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支持技术是以人因工程中人的认知心理 理论为基础,研究产品感觉特性的评价方法,并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研究消费者感 觉偏好与产品感觉特性的关系,以识别消费者的感觉特性需求,并建立这种需求特性 与产品设计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给设计人员进行产品感觉特性设计提供支持。该技 术的研究在理论上是人因工程有关产品设计理论和方法的重要内容,在实际应用中, 可使产品设计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减少产品市场投入风险,提高市场竞争 能力。 1 3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的研究目标是以轿车外观为研究实例建立以人因工程学为基础、综合运用相 关学科理论方法的以消费者感觉特性需求为导向的轿车感觉特性设计支持技术。 本论文将在现有研究基础上,基于人因工程学中人的认知过程及感觉特性理论, 考虑到轿车感觉特性评价受地区、文化、风俗、个人性格特征等影响的因素,结合轿 车产品特点及中国购车消费者实际状况进行研究,给出产品感觉特性评价量表的建立 过程,建立轿车产品感觉特性评价量表,构建消费者感觉偏好与产品感觉特性关系模 型;并在此基础上,对轿车外观变量进行形态分解,构建消费者感觉特性需求与设计 变量之间的关系模型。该研究结果将为轿车产品设计人员进行产品设计提供技术支持 【6 】,也为其他产品设计人员提供感觉特性设计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轿车设计人员提供如何准确定位消费者需求的方法,从而真 正实现将消费者的感觉特性需求引入轿车的设计中。对降低轿车设计成本、减少其市 场投入风险、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以及避免滞后于轿车产品本身的时效性都具有重要意 义。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 章绪论 1 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 4 1 研究内容 论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1 ) 轿车产品感觉特性评价词对集及评价量表的构建,该部分主要是研究如何建 立评价量表; ( 2 ) 消费者情感偏好与产品感觉特性关系模型构建,该部分是研究消费者感觉偏 好与产品感觉特性关系模型的建立方法; ( 3 ) 产品感觉特性与相关设计变量关系模型构建,该部分是在对产品感觉特性设 计变量分析基础上,找出产品不同的细部设计形态要素对形成消费者不同感觉特性的 影响。 1 4 2 研究方法 本文采取定性分析和定量建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建立轿车产品图片库和感 觉特性评价词库;然后选取代表性词对构建量表,并结合代表图片做问卷调查;针对 问卷调查的结果进行初始量表的优化,构建了消费者偏好与感觉特性词对之间的关系 模型以及潜在需求因子得分之间的关系模型;最后找出了词对与设计变量之间的对应 关系,具体应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 1 ) 文献研究。阅读产品感觉特性设计及工业设计相关文献,总结设计方法及研 究现状,发现问题并定位进一步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 2 ) 网络与现场开放问卷调查。通过网上车友会及现场的开放式问卷调查,了解 汽车消费群体对轿车消费的意象,收集影响消费者对轿车看法的形容词对; ( 3 ) 网络搜索下载图片与拍摄相结合。在建立图片库的过程中,采取汽车网络下 载图片与实际实地图片拍摄相结合的方法,尽可能收集能够体现各个消费层面,各种 类型的轿车图片; ( 4 ) 专家调查。通过请相关专家对收集到的词对及图片进行筛选,保留具有分类 特征的词对和图片;通过汽车设计专家的调查,最终确定本文中作为轿车外观设计变 量的变量元素; ( 5 ) 统计分析。通过项目与总体的系数分析及独立样本的t 检验对回收的有效 问卷进行内容修订;通过因子结构分析确定量表的因子结构;最后对问卷进行信度和 效度检验,最终确定轿车产品购买人员评价量表;通过s p s s 软件分析得出偏好模型 及设计变量模型; ( 6 ) 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一方面,从理论上分析消费者评价轿车的各个 方面,用来限定评价量表的设定原则及影响因素;另一方面,从轿车消费者实际出发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 章绪论 验证指标结构的合理性,对轿车产品进行评价,并建立消费者偏好与评价词对关系模 型以及评价词对与设计变量关系模型。 1 4 3 技术路线 本文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 2 所示。 首先查阅文献,总结研究现状并提出问题,确定进一步的研究内容和方法以及研 究对象;接下来是评价量表的确定、优化分析;在评价量表确定的基础上构建了消费 者偏好与感觉特性关系模型,并最终找出了感觉特性词对与轿车产品形态设计变量之 间的对应关系。 1 5 论文框架 查阅文献 jl i 总结研究现状提出问题 u l 确定研究内容和方法 jl 确定研究对象 l 量表的确定 l 量表的优化 jl i 消费者偏好与感觉特性 关系模型构建 jl l 感觉特性评价词对与设 计变量关系模型构建 图1 2 研究技术路线 f i g 1 2 t e c h n i cr o u t eo f t h i sp a p e r 论文总体框架如图1 3 所示。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1 章绪论 绪论 文献综述及 相关理论 轿车产品代表图片及 评价词对的选取 轿车产品评价最表的 确定及消费者偏好模 型的构建 乏计变量与感觉特性评 价词对关系模型构建 结论与展望 研打背景 问是提出 研扮目的和意h 研扫内容、研扫方法和技术路线 言差异法及意象尺度法 汽车外形设计 轿车产品代表图片的收集和选取 轿车产品感觉特性描述方法的选则及评 价词对的选取 轿车产晶感觉特性评价量表的确定 感觉特性偏好词对与消费者偏好的关系研扫 消费者偏好与感觉特性评价词对关系模型构建 设计变量选定 车正面设计变量与感觉特性评价词对关系 本文结论 研扫不足及进一步研打方向 图1 3 论文框架 f i g 1 3 f r a m e w o r ko ft h ep a p e r i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 1 文献综述 第2 章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2 1 1 国外研究综述 感觉特性【7 】【明( 国外称k a i s e n 工程,国内又称感性工学) 最早由日本设计学界于2 0 世 纪8 0 年代后期提出,是9 0 年代设计学家们所致力开拓的设计新方向、新学科之一。它 将过去定为难以量化、只能定性的、非理性无逻辑可言的感性反应,运用现代计算机技 术及数学方法等加以量化【9 】,籍以发展新一代的设计技术和产品。 日本东洋工业k k 集团( 今马自达汽车集团) 前会长山本健一最早提出“感性工学” 这一概念。1 9 8 6 年他在美国密歇根大学发表题为车的文化论演讲时提出这一概念, 引起很大反响。1 9 8 7 年,马自达汽车公司横滨研究所率先成立了“感性工学研究室 , 此后,日本主要的汽车制造和家电企业相继成立了类似的研究机构。1 9 9 3 年,在日本文 部省成立了“感性工学小委员会,研究感性工学发展的可能性,其使命至1 9 9 7 年成立 全国性的“感性工学学会 为止。1 9 9 7 年成立了“日本感性工学学会 ,1 9 9 9 年召开了 第一届感性工学大会,至今已召开了4 届,2 0 0 3 年1 0 月在日本筑波召开的第6 届亚洲 设计大会,亦以“理性和感性与产业的融合 作为本届大会的主旨。日本近年各学术领 域都积极导入了感性工学的理念,特别是在纤维产业、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人类工 程学、心理学、认知学、信息等领域,包括一些传统工业领域,如制鞋业、住宅、陶瓷、 漆器等也导入这一理念和技术,用于新产品开发。 国外自h o l b r o o k 等( 1 9 8 2 ) 提出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不仅注重产品的功能特性,更注 重自身对产品的喜好以来【3 】,产品的消费者偏好模型研究作为改进产品外观设计吸引力 的手段引起了企业和工业设计界的广泛关注。1 9 9 5 年至1 9 9 7 年间n a g a m a c h i 、t o m i oa n d k i y o m i 等相继构建了影响消费者购买产品的个人特征模型【】【1 2 】,但是已有的产品设计方 法包括知觉设计法( r o s e n b c r g 和a d e l s t e i n ,1 9 9 3 ) 1 3 j 、用户中心设计法( k a t z - h a a s ,1 9 9 8 ) 【1 4 】、田口工程( n a g a m a c h i ,1 9 9 5 ) 【1 1 】以及外形功能模块法( h s i a o 和w a n g ,2 0 0 2 ) 1 5 】,都没 有深入研究消费者情感需求和设计变量之间的联系。应用k a i s e n 工程研究来指导产品设 计的文献主要代表有:l l i n a r e s c ( 2 0 0 7 ) 将消费者在购买房屋时的感觉特性作了归类分 析,并通过量化分析方法研究消费者购买房屋的主要影响因素【1 6 】;r a p h a e l l ed 等( 2 0 0 7 ) 研究了将用户需求整合到产品初始设计中感官变量识别方法,通过回归分析研究了设计 变量与感官变量的关系【l 刀;j i n d ot 等( 2 0 0 7 ) 研究了语义区分法( s d 法) 为主的主观评判 法,并检验了使用者对于办公室座椅的个人感受和设计元素两者之间的相关性【l 引。就汽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2 章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车产品来说涉及外观及内饰部件感觉特性研究的有:h u a - c h e n gc h a n g 等( 2 0 0 7 ) 分析了年 轻消费者的吸引力衡量标度,将车外观吸引力描述为5 个方面来制定汽车外观吸引力模 型【l 列;也有学者如j i n d ot 和h i r a s a g ok ( 1 9 9 7 ) 从汽车内饰部件着手利用k a n s e i 工程来分 析消费者感觉特性和产品设计搭配之间的关系1 2 0 ;c h a n g ,y m ( 1 9 9 3 ) 通过模糊数论的方 法来构建汽车感性工学支持系统【2 l 】,但综合来讲,国外文献在将消费者感觉特性需求转 为设计因素方面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 2 1 2 国内研究综述 就国内而言,目前对产品感觉特性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多数文献是介绍性的, 而且主要基于产品的色彩和材质,具体分以下几个方面来具体介绍。 ( 1 ) 产品感觉特性识别研究 在产品感觉特性识别方面,许占民, 张全等( 2 0 0 5 ) 用风格来分类产品并具体定义顾 客的感觉意象需求,探讨不同的产品风格与感觉意象之间的关系,指导产品风格化的感 觉意象设计圈;杨颖,雷田等( 2 0 0 6 ) 指出相比设计师,用户更加注重从风格的角度去识 别手机,对于用户而言,当主要特征( 轮廓) 不变,次要特征改变时,产品的风格是不变 的,即用户可以识别出风格不变而次要特征改变的产品【2 3 1 ;韩挺、胡杰明( 2 0 0 7 ) 运用眼 部跟踪试验提取出影响顾客意象认知的造型特征,建立基于特征匹配的产品意象认知模 型【2 4 】;邝俊生,江平宇( 2 0 0 7 ) 将产品参数划分为平台参数与个性参数,建立了感觉特性 意象f 2 5 j ( p o r d u c tk a n s e ii m a g e ) 与设计参数问的量化关系,在保持产品平台参数( 风格) 的基 础上来设计个性参数( 个性特征) 从而满足不同顾客群的不同需求 2 6 1 ;朱斌,江平宇等 ( 2 0 0 4 ) 提出了基于顾客感觉意象的产品平台参数与个性参数识别方法,指导设计人员了 解能够导向顾客感觉意象的参数,从而更好地进行产品设计【2 7 】;周海海( 2 0 0 3 ) 从产品造 型的角度构建企业特有视觉识别,构建企业的产品品牌【2 8 1 ;朱上上、罗仕鉴等( 2 0 0 0 ) 提 出了面向人机工程的意象尺度评价研究方法和约束机制,在得到数控机床造型意象尺度 分布图的基础上找到了人们认知产品的一般模式例;张凌浩( 2 0 0 4 ) 以产品语义学作为产 品造型认知的方法,研究基于特征描述的造型认知方法及应用【3 0 】。 ( 2 ) 产品设计方面研究 产品设计方面研究可分为造型整体概念、形态、色彩和材质的研究。 有关造型整体概念研究的有:胡涓涓( 2 0 0 1 ) 通过产品设计中的形状、大小、色彩、 材料等符号来传递产品的设计信息,运用“编码”与“解码”的方式来指导产品的形态 设计【3 l j ;杨慧珠( 2 0 0 6 ) 在产品语义认知的基础上,研究产品形态、颜色和材质中体现的 设计文化【3 2 】;罗仕鉴、潘云鹤( 2 0 0 7 ) 指出感觉意象是工业设计中的一种重要研究方法, 探讨了感性意象在工业产品设计中的应用【3 3 】:罗仕鉴、潘云鹤等( 2 0 0 4 ) 提出了基于集成 化知识的产品概念设计理论,支持用户和设计师在同一个平台上协同工作,为产品协同 设计、网络化设计提供一致的知识体系【3 4 】;沈羽q b ( 2 0 0 7 ) 通过横向比较验证对感性因素 i 东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2 章文献综述及相关理论 的定位进行系统的介绍评述,提出了感性因素定位方法建议p 5 j ;戴佳( 2 0 0 7 ) 研究以消费 者为中心分离出个性化需求并加以研究,把情感设计的方法论引入产品的个性化设计中, 使产品的个性化设计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3 6 j ;谭征宇、赵江洪等( 2 0 0 6 ) 研究开发了基 于网络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系统,并辅助系统用户进行产品造型风格意象的认知,为 生产厂商提供了造型设计辅助支持【37 】;王凯,孙守迁等( 2 0 0 4 ) 定义了产品风格的内涵, 提出了在基于风格认知的基础上来应用产品造型法则来指导产品设训鲻j ;徐江、孙守迁 等( 2 0 0 7 ) 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产品意象造型优化设计方法,运用语意差异法提取内隐的 用户意象语意信息,依层次分析确定的目标函数进行遗传优化得到产品设计方案【3 9 1 ;罗 仕鉴、朱上上等( 2 0 0 4 ) 从工业设计出发,讨论了用户内隐知识与设计知识的关系,为进 一步完善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及数控机床网络化协同设计奠定基础【4 u j ;杨旭、王兴元 ( 2 0 0 6 ) 研究了产品形态要素、色彩要素和关键感性意向词对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有效地 指导后续的产品设计【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