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光伏产品遭遇双反调查动因分析及对策分析.doc_第1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光伏产品遭遇双反调查动因分析及对策分析.doc_第2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光伏产品遭遇双反调查动因分析及对策分析.doc_第3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光伏产品遭遇双反调查动因分析及对策分析.doc_第4页
毕业设计(论文)-中国光伏产品遭遇双反调查动因分析及对策分析.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本科毕业论文毕 业 论 文题 目 中国光伏产品遭遇双反调查动因分析及对策分析 姓 名 学 号 系 部 经 管 系 年级专业 国际经济与贸易2011级 指导教师 2015年 5月 15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涉外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诚信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本科毕业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除论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科毕业论文作者签名:(亲笔签名) 年 月 日目 录1. 引言61.1. 研究背景61.2. 研究目的及意义61.3. 研究方法62.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72.1. 起步晚,发展迅速72.2. 产品出口比例大83. 我国光伏产品遭受“双反”调查的现状分析83.1. 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83.2. 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94. 我国光伏企业遭遇“双反”的原因114.1. 国内因素114.2. 国外因素145. “双反”调查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影响165.1. 出口额急剧下滑165.2. 整个行业全面亏损175.3. 行业洗牌加速176. 美欧对我国光伏产业“双反”的对策分析176.1. 企业的对策分析176.2. 行业对策196.3. 政府层面的对策分析21总 结24参考文献17摘要 近年来,随着全球经济形势的低迷发展,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不断加强,贸易摩擦不断增加。其中,针对中国或涉及中国的贸易救济措施的使用在全球是最多的,中国早已成为反倾销的重灾区。例如美国于2011年11月、欧洲于2012年9月针对我国光伏产业接连发起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调查。本课题从光伏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我国光伏产业遭遇双反倾销反补贴的动因。最后,从政府、行业、企业三个角度分别提出对策。关键词:光伏产业;反倾销:反补贴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ownturn of the situation of worl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various countries trade protection strengthen ceaselessly, increasing trade friction.Among them, according to China or involve the use of trade remedies is one of the most in the whole world, China has become a major disaster area of anti-dumping. Such as the United States in November 2011, Europe in September 2012 in photovoltaic industry in China have launched anti-dumping and anti-subsidy double reverse survey. This topic from the photovoltaic industry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photovoltaic industry facing anti-dumping countervailing. Finall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government, industry, enterprise three respectively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Keywords:Photovoltaic industry,;anti-dumping,;countervailing ;countermeasures第 21 页 共 26 页本 科 毕 业 论 文1. 引言1.1. 研究背景 当前严峻的“双反”形势有着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背景。近两年来,中国对外出口贸易顺差增长过快,对外出口顺差急剧增加。全球由于次美国次贷危机等因素经济萎靡,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在这种形势下,“双反”调查已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措施的新热点,这也使贸贸摩擦从企业微观层面向政府政策宏观层面延伸。所以在这种形势下,研究中国遭遇“双反”调查的原因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它将为中国在未来制定出口贸易政策产生重大影响。1.2. 研究目的及意义而随着世界经济交流的进一步加强和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在未来的经济交往中将面临着更严重更频繁的贸易摩擦和矛盾。为了更好地改善我国的贸易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深入了解了其他国家对我国发起“双反”指控的动因,我们才能提出能够解决根本矛盾的方案,找出应对措施。对欧盟对华光伏产品“双反”的研究,将为我们在以后更好地应对“双反”提供宝贵的经验。1.3. 研究方法本文在研究“双反”时,采用了理论分析法和实证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在反倾销理论和反补贴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了“双反”的概念和相关特征,并以这些理论为依据,分析了欧美对华光伏“双反”的动因。在对大量实证和理论分析的同时,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和结论,最终通过理论加实证的方式完成对论文的撰写。2.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现状2.1. 起步晚,发展迅速 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起 步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步较晚,产量较低。伴随着世界对于太阳能这个新能源的使用率的上升,我国光伏产业抓住这次机会,努力壮大自身。短短几年的发展,我国成为了世界主要的光伏产品的生产国和出中国。图1:2006-2011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情况(单位:万美元,%)按年度出口额(万美元)出口同比出口数量出口数量同比2006年22485.6634.071365455610.852007年283461.651161.978179388215890.232008年437102.0154.0497115381918.732009年1367997.95212.978683807964794.172010年3052316.68123.128548629199-1.562011年3582108.7217.381003018126217.2来源:太阳能光伏网整理 如图;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中国光伏从“天方夜谭”般的概念发展成为全球化程度极高、产业规模位列世界前三的新兴产业。2007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达到28.38亿美元,增速达到惊人的1161.97%,可以说2006-2009年是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最迅猛的时期。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已经达到358.21亿美元,同比增长17.38%。2.2. 产品出口比例大 在全球太阳能电池的竞争中,我国占据一定的优势,其产量占据世界总额的60%。而90%的中国产品用于出口,卖给欧美的光伏产品占据总量的80%。2012年我国太阳能电池产量的数额为10GW左右,占世界生产总值的一半,据WTO统计达二百零二亿美元的出口额。我国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的前三个地区分别是:欧洲、亚洲及北美洲。他们的代表国分别是: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其中,欧洲为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3. 我国光伏产品遭受“双反”调查的现状分析 光伏产业是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产业,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也是最环保的清洁能源。发展光伏产业,有利于节能环保、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近十多年,我国光伏产业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生产基地。然而,2011年底以来,中国的光伏产品接连遭受美国与欧盟的“双反”调查。3.1. 美国对华的“双反”调查2011年10月19日,德国Solar World美国分公司Industries America Inc.牵头联合其它6家不太著名的美国光伏企业,向美国商务部(DOC)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出申诉,认为中国输美的多晶硅光伏电池存在倾销及享受政府的非法补贴,要求对来自中国的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并采取贸易限制措施。此次“双反”调查涉及的中国光伏企业包括大小组件生产企业75家,几乎涉及了我国光伏产品所有的主要产能。2011年10月19日和11月8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及美国商务部分别对外正式发布公告,宣布对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板)展开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案调查,由中国国际贸易委员会负责裁定进口是否造成美国国内产业损害,美国商务部负责裁定进口产品是否存在倾销或补贴情形。这是美国首次对新能源领域进行“双反”调查立案。2011年12月3日,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初步认定中国输美太阳能电池对美国国内产业造成损害。美国商务部于2012年3月19日宣布了对中国光伏产品反补贴调查的初步裁定结果,决定向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征收2.90%至4.73%的反补贴税。2012年的5月18日,美国商务部初步裁定,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片制造商存在倾销。根据美国商务部的决定,尚德电力将被征收31.22%的惩罚性关税,天合光能将被征收31.14%的惩罚性关税,其他企业则在31.18%-249.96%之间不等。此次惩罚性关税将会叠加在之前因为接受中国政府不公平补贴而实施的4.73%的额外关税之上。2012年10月10日,美国商务部就对华太阳能电池(Crystalline Silicon Photovoltaic Cells)反倾销反补贴调查作出终裁,中国企业被裁定征收18.32%249.96%的反倾销税和14.78%15.97%的反补贴税。3.2. 欧盟对华的“双反”调查2012年9月6日,继美国对我光伏产业实施“双反”之后,欧盟委员会发布通知正式宣布,将对进口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包括晶体硅组件、电池、硅片)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2012年9月26日,Solar World挑头的欧洲行业协会EU ProSun向欧盟委员会提出申诉,指控从中国进口的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主要部件受益于不公平的政府补贴。11月8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发布公告,对从中国光伏企业进口的硅片、电池、组件启动反补贴调查。从涉案的太阳能电池板及其主要部件的进口额来看,欧盟对我国光伏产品的“双反”调查,涉及欧盟从我国进口的价值210亿欧元的商品,是迄今为止欧盟对中国发起的最大规模的贸易诉讼。欧美对我国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进行的“双反”调查,对我国光伏产业影响重大,使光伏产品的成本优势丧失,出口萎缩,出口竞争力下降,企业利润下滑。201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快速下滑,光伏企业出现普遍性亏损,企业倒闭不可避免,尤其是中小企业。据报道,我国有超过350家光伏企业破产、停产,即使是规模较大的光伏企业也在劫难逃。在美国对我国光伏产品进行“双反”调查之后,我国在美上市的几家太阳能光伏企业,如大全新能源、尚德电力、晶澳太阳能等公司的股价一路下滑,甚至跌至1美元以下,都收到美国证交所退市的警告,面临退市的危险。4. 我国光伏企业遭遇“双反”的原因4.1. 内部因素4.1.1. 技术含量低 伏产品的产业链细分的话,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他们分别是:硅材料、电池、组件、系统集成,最终实现光伏发电福利于人们。中国光伏生产商大多处于产业链的中低端的生产制造上,依靠劳动力、技术含量确实微乎其微的,当然盈利额也是很少的,尤其是组件环节,成本竞争最为激烈,企业的抗风险能力也最低。光伏产品的成本和质量直接由光伏设备的技术质量决定。图2:2013年光伏产品出口结构情况(单位:%)商品名称出口额(万美元)出口占比(%)出口同比(%) 太阳能电池2267458.62163.2912.29 电气设备及装备883068.5392 24.65 45.95 光敏半导体器件319872.2373 8.93 -6稳压电源51563.871 1.44 56.95稳压电器48180.452 1.34 8.43未列名发电机组12635.5806 0.35 21.83来源:太阳能光伏网整理由表3可知,我国光伏低端技术产品出口占近90%比例,半导体和逆变器等高技术产品比例不足20%。光伏产品出口技术含量较低。4.1.2. 输出产品量大 2013年中国出口的光伏产品主要是欧洲、亚洲及北美洲为主,其出口额分别为204.00亿美元、75.77亿美元及59.26亿美元。另外欧洲主要以德国、荷兰和意大利为主,亚洲主要是澳大利亚和日本,北美洲主要以美国为主。表3: 2013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市场情况地区出口额(万美元)出口占比出口同比全球3582797.22410017.38亚洲757691.24521.1542.06非洲29312.5690.8232.84欧洲2039988.35556.94-1.39拉丁美洲32009.2650.8959.9北美洲592551.95116.5488.84太平洋131243.6813.6639.96来源:中国光伏网4.1.3. 产业产能过剩光伏产业作为我国的七大新兴产业之一,我国在短短几年内由2008年的不足100家发展到500余家,但这并不代表着生产的产能被完全使用。在2011年全球光伏装机量为21GW,所以中国有至少三分之一的产能是被浪费的。虽然出现这种状况,但国内依旧有上百个城市以光伏产业为主,甚至于十几个城市计划发展成为上千亿的光伏产业基地。4.1.4. 政府的支持中国的产业支持政策成为外国对我国实施“双反”调查的借口。光伏企业作为我国重点支持的产业,各种财政补助资金和政策战略等使得其发展迅速,致使2009年太阳能光伏产品出口量急剧猛增的情况。但这些政策政略成为美国对中国实施“反倾销反补贴”的借口,为外国对中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提供了条件。4.1.5. 我国对外贸易快速发展来源:中国统计网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保持长期稳定的发展,对外贸易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进出口贸易额由1981年的187.4亿美元增长到2012年的38667.6亿美元,增长了186倍,年均增长17.96%,其中出口额由97.5亿美元增长到20489.3亿美元,增长了209倍,年均增长18.03%;进口额由108.9亿美元增长到18178.3亿美元,增长了166倍,年均增长18.27%。我国对外贸易差额除1993年为逆差外,自1990年开始一直保持贸易顺差,2008年以前顺差额一直增加,由于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及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2009年贸易顺差开始收缩,2012年贸易顺差为2311.1亿美元。在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增长的同时,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也不断上升: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居世界第29位,出口第30位,进口第27位,我国从2009年开始,进出口总额居世2位,出口居第1位,进口居第2位。我国对外贸易的高速发展,引起了欧美国家的恐慌,鼓吹“中国威胁论”,抨击中国政府操纵人民币汇率,要求人民币升值,不断挑起贸易争端,引起贸易摩擦,美中贸易矛盾主要是基于长期存在的美中贸易逆差,欧美国家最常用的贸易保护手段主要是反倾销,现在反补贴措施的使用也在不断加强。4.1.6. 光伏产品严重依赖欧美市场表4:2013年中国光伏产品主要出口国家情况(单位:万美元,%)国别出口额出口占比出口同比1德国584810.780816.32-25.992荷兰570572.707515.9339.353美国557355.954315.5689.384香港434191.43412.1238.625意大利396230.507111.06-19.036比利时177421.11031.9588.37日本103043.18773.6239.748英国64756.62552.88-1.879法国64174.6231.81250.610印度61367.62551.79-35.4111西班牙42400.06481.7175.112加拿大35192.3641.18195.78来源:太阳能光伏网整理我国生产的光伏产品90%以上供出口,对国外市场的依赖非常严重。如果国际市场发生变化,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发展将产生重要的影响。自2006年以来,我国光伏产品出口连续六年快速增长。2011年出口358亿美元,同比增长17.38%,其中出口到欧洲市场203.9亿美元,占当年光伏产品出口的56.94%,主要集中在德国、意大利、荷兰等欧洲国家;出口北美洲市场59.2亿美元,占当年光伏产品出口的16.54%。出口到欧美国家的光伏产品占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70%以上。4.2. 外部因素4.2.1. 国外经济政策方面外国保护相关产业成为外国对我国实施“双反”的直接经济原因。光伏产品出口量大,挤占了外国本国产品的市场的份额,使得外国国内市场出现存货的积压、工厂减产、人们的就业压力大、企业破产等情况,阻碍了外国本国的产业的发展。所以外国的本国企业把矛头指向中国,认为是中国政府的政策使得中国光伏产品的出口量大导致本国企业的破产。因此,出于保护本国产业的目的,美国政府接受了以Solar World公司为首的7家美国光伏电池厂商的申请,这是美国发起此次双反调查的直接经济原因。各国抢占未来经济的制高点成为实施“双反”政策的深层经济原因。据报道显示,中国在世界能源的使用量上遥遥领先,大约消耗世界能源的20%,这其中耗能以煤炭为主,占其能源消费的70.4%。美国仅次于中国占世界能源消费比重的19.2%,其中以石油消费为主,占其能源消费的37%。可见传统能源消耗终究会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污染。各国都想要抢占未来经济的制高点,所以大力发展新能源,优化产业结构。众所周知,新能源产业是可供攀登经济的另一座高峰。美国作为一个大国,希望借此机会重新燃起制造业的壮大苗头,使其重新获得在国际地位中的竞争优势。所以,一切的阻碍其发展的“绊脚石”它都会不顾一切剔除。4.2.2. 国外政治制度方面美国总统的大选压力成为美国实施“双反”政策的直接政治动因。美国于2011年对中国实施“双反”调查,但调查期限却迟迟未定。2012年又将“双反”调查公布时间由一月推迟至二月十三日。打着需要更多时间进行研究探讨的牌子,其政府有意将贸易化转化为政治化,造大总统大选的声势,拉拢本国光伏企业的选票。如果说美国的总统大选的压力是美国对我国实施“双反”的直接政治原因,那么从更深的层次来说,美国的霸权主义就是其深层的政治原因。在美国国内的不爱好和平的激进分子,他们企图利用这次的“双反”对我国进行干预。他们希望能够改变我国的经济政策,乃至整个国家政策,对今后的发展规划也希望能够干预。这些都是将其霸权主义展露无遗。如果将我国产品出口的巨大优势推究于我国政府政策的补贴,而忽略了自己给予本国企业的庞大数额的补贴,这些都显示出其干预我国经济政策的主宰意图。4.2.3. “双反”合并调查保护效果更强近几年,尤其是2008年金融危机后,欧美国家贸易保护手段和贸易保护趋势不断加强,贸易保护的手段由单一措施改变为多种措施的同时并用,对同一产品采取反倾销与反补贴合并调查就是具体的表现之一。同时,贸易保护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由对金属制品、化工和塑料产品、电子产品等,转向对光伏产品这种绿色能源进行“双反”调查。中国一直是欧美反倾销的主要国家,而欧美国家通常不对非市场经济国家适用反补贴措施,但自2007年开始,美国一方面不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一方面开始对中国进口产品采取反补贴措施。倾销是企业行为,而补贴是政府行为。无论是企业的倾销行为,还是接受政府的补贴,造成的结果是一致的,都会在出口时表现为较低的出口价格,有可能会对进口国的相同产业造成实质损害。而对同一产品同时提起反倾销与反补贴调查,对进口国而言,可能会单独裁定存在倾销或补贴,也可能是倾销与补贴同时存在,从而实施反倾销措施或/和反补贴措施的成功性会更大些,对进口产品的控制与打击效果也更显著。4.2.4. 欧美光伏市场需求下降,竞争加剧 近年来,世界经济低迷。受全球金融危机及欧洲债务危机的接连影响,以及从2010年开始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光伏应用大国政府纷纷削减对光伏产业的补贴幅度,欧美光伏市场需求不断下降,而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光伏产品生产基地,产能却在不断增长,导致产能过剩,供需矛盾突出,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跌,库存增加。国内外的很多光伏企业出现了巨额亏损,纷纷破产、倒闭。在市场不景气和竞争激烈双重压力下,2011年美国三大光伏企业太阳能创业公司Solyndra、太阳能电池制造商EvergreenSolar和SpectraWatt倒闭,他们在提交破产申请时声称其经营困境是由中国光伏企业的低价竞争所导致的,而中国企业之所以能以低廉的价格在美国市场上进行销售,是因为接受了政府的非法补贴,如税赋减免、优惠贷款、土地使用权等。2011年柏林光伏电池生产商Solon、德国电站制造商Solar Millennium也宣布倒闭。多家大型光伏企业的破产是引起欧美“双反”调查的最直接的原因。5. “双反”调查对我国光伏产业的影响根据我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的数据,2011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额为358亿美元,其中欧洲市场接近57%,美国市场接近15%,亚洲市场约占21%。由于我国光伏产业非常依赖于欧美市场,因此当它们陆续发起“双反”时,我国光伏产业遭受沉重打击。5.1. 出口额急剧下滑由于我国光伏产业对外依存度很高,因此“双反”带来的直接影响就是我国光伏企业价格优势不再,出口额急剧下滑。2012年12月11日,在第二届Intersolar China国际研讨会上,据中国光伏产业联盟秘书长王勃华介绍,自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启动双反调查后,中国对美国光伏产品出口从2012年1月的3.87亿美元减少到8月的0.85亿美元,下降八成。加上欧盟也启动双反调查,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据王勃华预计,2012年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额约为130亿美元,同比将下降40%以上。5.2. 整个行业全面亏损我国的光伏产品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利润微薄。按照国际通行的太阳能发电装置,平均安装成本2.53美元/瓦计算,我国光伏组件的制造增值仅为0.20.3美元。如果欧美征收超过30%的双反关税,我国光伏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几乎无立足之地。而出口的下滑又让原本过剩的产能愈发“过剩”,进而导致大量光伏产品的积压,令一部分小企业降价甩库存。由于光伏产品价格不断下降,最后,每个企业都搏得只剩下了最后一滴血,整个行业陷入全面亏损。5.3. 行业洗牌加速统计显示,全国31个省(区、市)均把光伏产业列为优先扶持的新兴产业。更有来自房地产、服装、纺织等产业的资本大举进入,而这些企业普遍规模小、能源利用水平低、产品质量难以保证。我国光伏产业多年来的无序增长,造成产能过剩、技术落后、市场失衡。而海外接踵而来的“双反”加剧了行业的危机,出口的下滑让原本过剩的产能愈发“过剩”,企业开工严重不足。据我国太阳能协会的初步统计,到2012年12月为止,全行业已经有7成企业停产。可以预测,接下来那些没有盈利能力、缺乏技术优势的企业将被淘汰,行业的洗牌将加速。6. 美欧对我国光伏产业“双反”的对策分析6.1. 企业的对策分析6.1.1. 积极应诉 根据欧盟对华“双反”仲裁结果来看,积极应诉的企业终裁的反倾销与反补贴幅度均小于没有参加应诉的企业,参加应诉对企业具有积极的影响。由于欧盟对中国具有市场经济地位的企业按照市场经济国家确定正常价值,因此,企业应该组织应诉工作,争取市场经济地位,应该尽力从规模经济和劳动力成本两个方面进行抗辩,从而消除或者减轻对其倾销幅度的认定。6.1.2. 企业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首先,要改变“中国制造”低端生产模式。长期以来,中国的出口产品以其物美价廉而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青睐。就中美贸易而言,中美经贸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了诸多好处。然而, 中国出口依然存在结构性问题,自主知识产权和自由品牌少,低端产品多, 缺乏核心竞争力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占出口比重不高等。而“中国制造”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最近不断受到海外媒体质疑也表明“以质取胜”,而不是以低价格取得市场份额的重要性, 中国迫切需要企业通过技术、观念创新, 并更多地借助高质量、高技术产品来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其次,为了规避美国对华越来越多的“双反”调查, 中国企业应该转变市场进人方式, 即由对美国直接出口产品转向在美国直接投资。这种基于避免贸易保护壁垒而发生的对外直接投资, 可以称其为跳跃关税的外资。这样的投资方式, 可能加强我国和美国国企业的竞争, 由此减少、消除、甚至倒转最初美国贸易政策给其本国企业的保护作用。6.1.3. 加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 技术是企业生存的根本。在光伏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成本依然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多晶硅的生产企业规模小,技术落后,导致成本高,市场竞争力低。光伏发电市场存在并网难,远程光电的输送等问题,导致光伏发电成本远高于常规发电成本和市场应用程度不高。因此,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6.1.4. 走对外直接投资之路 我国光伏企业一直都在走“国内生产销往国外”这一条传统的道路,如果这些企业选择在在欧洲市市场上直接投资建厂,可以随时掌握当地的市场动态并更具掌握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生产和销售状况,也可已享受到当地政府对外企的一些优惠政策。另一方面,在欧洲市场上建立生产基地,可以为当地增加大量的就业机会,当地政府也可以向这些企业征税,此时企业的发展状况与当地的利益息息相关,当地政府处于自身的利益考虑,会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种种限制面对国外对我国产品不公平的“双反”调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理性对待,采取措施,积极应诉,并认真思考企业自身的不足,调整企业经营方式,注重自身的发展,提高核心竞争力。 6.1.5. 调整市场结构1、寻找新的目标市场我国国内光伏企业较多,生产的产品数量庞大。为了减少我国遭受“双反”措施的可能性,企业的一个应对方法就是寻求新的出口市场。目前,我国的企业已经开始采取该措施,在2014年第一季度,我国光伏产品出口到日本市场的份额有所上升,而出口到欧洲市场的份额有所减少。除了日本市场,东南亚的各个国家也可以成为我国光伏产品的出口市场。将其作为目标市场,贸易壁垒相对较少,并且能够获得我国政府在政策方面的支持。2、加大国内市场的开发光伏生产企业应该把销售重点由国外市场转移到国内市场,增加国内市场的销售。我国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但国内太阳能的应用市场狭小,光伏产品90%以上供出口,且国内光伏产品的应用领域主要是光伏发电市场,大都集中在西部及边远地区顾无电或少电的地区,而用电量大的东部地区光伏发电市场很小,应加大对光伏发电的投资与建设,应加大宣传,让消费者充分认识、了解光伏产品,培育东部地区光伏发电市场,以缓解用电紧张的局面;要运用营销策略,扩大国内光伏产品的应用领域与范围。拓展国内光伏应用市场,不仅有利于光伏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也有利于节约资源,改变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有利于实现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经济的目标。3、减少对欧美市场的出口 欧美市场是我国光伏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产品已经有了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及知名度。但在“双反”调查后,光伏企业应减少对欧美的出口规模,保持适度的比例。6.2. 行业对策6.2.1. 建立行业预警体系为了了解行业状况,行业是否有遭遇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可能性,应该完善的预警体系,通过预警体系的监测网络,收集国际市场上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相关行业的经营状况,例如国际法律环境和政治环境的变化、世界经济的走势、企业的市场份额、产品的成本构成、价格走势、产品库存、企业的盈利空间和盈利能力等各方面的信息。企业和行业协会通过分析收集到的相关信息判定是否存在对华“双反”的潜在可能性并采取适当的应对策略。另外,完善预警体系也能够对其他国家对我国发起的“双反”行为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我国可以在他国采取“双反”措施之前就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他国对华“双反”成功的概率大大降低,这就使得其他国家在提出指控之前考虑更多的因素,最终起到减少我国遭遇“双反”指控、合法有效地保护企业的正当权益的作用。6.2.2. 构建多方联动的应诉机制增强贸易保护的应诉合力。贸易保护往往是针对同一个国家的同一个产品,涉及面广,范围大,其所带来的冲击也不仅仅局面于某一个企业或者部门,而是关系到整个产业的发展。以此次“双反”调查为例,涉及了中国75家光伏企业,几乎涵盖了光伏产业的所有产能。而反倾销、反补贴具有专业性强、工作量大、耗时长、难度高和投入大等特点,仅仅依靠单方的力量难以完成。美国“双反”案例来看,积极应诉的涉案企业被美国终裁裁决的反倾销、反补贴幅度远远小于没有参加应诉的企业。这也就促使更多涉案企业参与“双反”应诉成为可能。为此,为了应对未来时期更为复杂和频繁的贸易保护,应该建立政府、企业、行业协会以及与之利益密切相关的社会力量为一体的应诉联盟团体,增强“双反”的应诉力量。鉴于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往往还涉及贸易保护发起国和其他国家本行业企业或者相关团体的实际利益,在应诉过程中还应该积极争取这些企业或者团体的支持,形成更大的应诉力量。但是,应诉之前,政府、企业与行业协会之间应该相互沟通、协调,明确分工,形成共识,统一行动,以保证应诉效应最大化。6.2.3. 改变国际市场竞争模式光伏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应转变思路。从竞争内容来看,应由低价竞争转向非价格竞争,加强品牌建设,提高品牌知名度,提高产品质量,不断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售前售后服务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从竞争形式来看,应由产品出口、直销模式转变为对外直接的投资及合作生产。对于欧美市场,可以采用并购方式;对于其它市场,则可以采用新建方式。如中国能源集团汉能控股分别收购了德国Q-Cells的薄膜电池板子公司Solibro及美国薄膜太阳能电池板企业MiaSole。将生产基地由国内转向其他国家,在当地进行生产与销售,或在第三国生产,然后再出口到其他市场,可以有效地规避 “双反”等贸易保护壁垒。6.2.4. 充分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国正当贸易利益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扩大,我国出口产品在进口国受到的贸易限制也迅速增加,除了从经济角度来考虑外,还应该从政治和外交的角度来考虑。如果进口国的一些不合理做法损害了我国的正当贸易利益,通过双边途径无法得到合理解决,应该启动WTO争端解决程序,通过多边机制寻求解决,以最大可能的维护我国整体的经济利益。尽管在WTO体系下,国外对我国同一产品实行“双反”有一定的法律基础,但鉴于WTO相关条款的规定比较模糊,其含义仍然有待进一步明确,如果将反倾销反补贴案件提交WTO争端解决机构,将有很大的辩解空间,可以更好的维护我国的利益: (一)我国政府将案件提交WTO争端解决机构可以在保护我国企业合法利益的同时,促进WTO规则的完善,并可以在此基础上促进WTO各成员国完善其反倾销和反补贴立法,从而避免“双反”成为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壁垒。(二)可以通过WTO争端解决机构的裁决对此类事实予以确认,不仅有利于其他国家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而且可以大大改善我国出口企业的国际贸易环境。中国需要加强对WTO贸易规则和争端解决规则的研究,学习其他发展中国家利用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经验,合理利用多边体制与规则维护我国的正当贸易利益。6.3. 政府层面的对策分析6.3.1. 积极争取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是国家的大政方针,最终要让其他国家确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美国在反倾销中一直将中国视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在倾销认定中采用市场经济第三国方法确定中国产品的倾销幅度。因此,积极主动的争取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不仅有利于应诉反补贴调查,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反倾销案件中认定的倾销幅度。政府要稳步推进市场经济体制建设,逐渐理顺政府与市场、企业的关系;应继续积极开展工作,重视出口贸易及相关方面的政策制定;要理顺外贸秩序,规范出口竞争秩序,从源头上遏制反倾销反补贴的出现;在推行招标制度的同时,打击违规违法,健全法律法规,加紧体制改革,调整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改善出口构成,提高出口效益,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培育产权多元化的企业组织,利用市场化产权约束机制强化对企业的约束,使企业成为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以减少国家对企业的干预,政府要在体制改革上下功夫,加快企业非国有化改革。另外,加强对企业的宏观调控和协调管理,严格抵制出口企业低价竞销,以避免出口企业自相残杀而导致白白地损失掉海外市场份额。此外,政府要进一步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和扶持,尤其是对产品的行政定价和对企业的财政补贴,使企业尽快成为一个真正的市场经济主体,做到产权独立、经营自主,争取美国早日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但在此过程中,又不能急于求成,否则,可能会付出很大代价。同时要充分理解有关国家的法律条文,采取灵活机动、各个击破的方式,让企业积极参与企业和行业的市场经济地位认证,最终使企业成为独立、负责任的市场参与者。6.3.2. 加快国内相关立法并与国际接轨重视人才培养,建立研究反倾销反补贴法律法规的平台,对现行补贴政策的有效保护性、与国际规则的相符性进行深入调研并仔细分析清查结果,坚决取消不能有效保护国内产业又与世贸组织规定冲突的政策;调整或修改有利于维护国内产业发展但容易引起诉讼的优惠政策;保留不可诉的符合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补贴项目。总之,政府需在有效保护本土产业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相对公平的竞争。6.3.3. 积极转换政府补贴方式我国现有的反补贴法律存在相当大的疏漏,面对日趋增多的国际反补贴,我国的反补贴立法亟待完善。按照补贴的性质补贴可以分为禁止性补贴(红箱补贴)、可诉性补贴(黄箱补贴)和不可诉补贴(绿箱补贴)三种。WTO的反补贴协议中可以采取反补贴措施的补贴则是使资源分配扭曲的对企业、产业、地区和产品的专向性补贴。由于我国经济转轨时期,政府仍然拥有巨大的经济资源和资源分配权利,特别是地方政府为求得地方经济的发展,往往通过各种优惠措施扶持一些优势企业,甚至是出口型企业,这可能已经受到了反倾销和反补贴威胁。因此,政府应该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尽量避免实施那种禁止性补贴和可诉性补贴,增加不可诉补贴的使用力度,最大限度地避免遭到反补贴诉讼的风险。按照SCM协定,可以对落后地区进行补贴,我国应充分利用协定允许的反补贴贴措施,加快西部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其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大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力度。6.3.4. 调整政府补贴,完善政府的支持体系光伏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在欧美国家“双反”调查及不断削减光伏补贴的背景下,我们应该认真研究WTO的反补贴协议及我国加入WTO时的承诺,清理不合理的补贴项目及易引起指控的补贴项目,尤其是地方政府的补贴项目,对地方政府的补贴应该有一定的约束范围;应加大WTO所允许的使用的补贴的使用,如对科研的补贴,对落后地区的补贴及环境保护的补贴等;应建立供给需求模式的上网电价的补贴制度,即不仅应对生产企业进行补贴,同时应对消费者也进行补贴,从供给与需求两个方面推动光伏发电市场的扩张。6.3.5. 建立完善的贸易保护快速预警和应诉机制中国相关政府部门、企业和协会要进一步细化、完善已有的反倾销和反补贴预警机制,提高贸易保护的预警速度,增强预警能力。完善和强化相关部门包括行业协会的职能,建立健全信息交流通报平台建设。由相关部门或者行业协会负责收集、整理国际标准、各国法律法规修订、贸易保护政策变化及贸易保护最新动向,并及时向企业反馈,解决由于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应诉反应滞后问题。考虑到部分企业应诉积极性不高或者应诉资金不足导致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