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档简介
i 休谟利益正义论研究 休谟利益正义论研究 专 业:伦理学 研究方向:伦理学原理专 业:伦理学 研究方向:伦理学原理 研究生:陈学智 导 师:谭培文 教授 年 级:2005 级 中文摘要 研究生:陈学智 导 师:谭培文 教授 年 级:2005 级 中文摘要 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西方伦理思想发展史上,人们对正义的研究和探讨有 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休谟利益正义论是休谟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休谟伦理思 想的重要环节。休谟的知性论认识前提和情感主义道德观为其正义论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 众所周知,休谟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由其认识论确立的。相应地,休谟的认识论成为休谟 研究者的主要兴趣所在。在对休谟伦理思想的有限研究中,人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休谟的 道德总论,而对休谟利益正义论关注不多。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以情感为主线对休谟利益 正义论做一梳理,以全面了解休谟的伦理思想。 正文分为四章。 第一章主要从历史渊源上说,他的正义理论来源于西方历史上研究正义的传统以及近 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对正义问题的关注。休谟将正义看作是人类为自身利益设计的,对正义 论的历史渊源进行回顾。同其它任何正义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一样,利益正义思想也有其产 生和发展的历史脉络和渊源。 第二章是对休谟利益正义论的理论基础的分析。休谟的利益正义论是从情感主义人性 论和道德学出发的。休谟认为情感是为知觉中的反省印象,它的本质是快乐或痛苦,无论 直接情感还是间接情感去除了快乐或痛苦均将丧失其自身。在对行为的影响上,情感起着 主导作用,理性只能起辅助作用。情感受习惯、想象、时间和空间距离的影响,由熟悉而 陌生、由关系紧密到关系疏远、由近及远;这决定了人们的情感总是偏向自我。同情使人 们的情感有了沟通的可能,为道德的形成提供了条件。 第三章是对休谟利益正义论的主要内容的分析。休谟从人性论角度出发认定人类必须 结成社会方能自存。由于人性的自我偏向和财物的稀缺以及占有的不稳定,社会随时都有 崩溃瓦解的危险。正义即是应此而生的,即正义的主要意义在于维持社会以确保人类的生 存。这就是休谟利益的正义的基础。财物的稳定是人类维持社会的可能而且必要的措施, 所以休谟利益正义体现为三大稳定财物的规则。因人性的自我偏好,正义的执行和判断只 能寄希望于特殊的机构和人员,促使了政府的诞生。休谟的德性体系中,正义被休谟视为 一种不同于自然之德的人为德性。 第四章分三个部分来说明休谟利益正义论的影响。首先,论述了休谟利益正义论对西 ii 方正义论的影响。其次,是马克思视域下的休谟利益正义论,主要论述休谟利益正义的合 理性和狭隘性。最后,休谟利益正义论对当代中国社会正义建构的启示,明确休谟利益正 义,有效协调自由与平等的关系、必须注意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必须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 保障问题等这些思想,对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和启发作用。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相结合。本文既把休谟放在西方伦 理思想发展史中去考察,逻辑地展现其伦理思想发展的客观性;同时又把他置于当时的社 会历史背景中去分析,揭示休谟道德理论内在矛盾的必然性,试图通过历史和逻辑相统一 的方式全面把握休谟伦理学。 第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对休谟伦理学进行 宏观把握,对休谟利益正义思想的历史渊源、影响作出探讨;另一方面对理解休谟伦理学 性质的关键性概念进行界定,例如关于正义的定义、情感与感觉的关系等。本文在微观考 证的基础上对休谟伦理学进行宏观把握,力图保证宏观论断的准确性。第三,科学的比较 方法。比如对西方正义论的影响,主要比较了休谟功利主义与罗尔斯的正义论。 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来评价休谟的利益正义论的价值;休谟利益正义论与当 代中国社会正义建构的启示。此为本文创新点。 关键词: 休谟 利益正义论 建构 关键词: 休谟 利益正义论 建构 iii a research of humes interests and justice theory major:ethics driction: the principles of ethics postgraduate:chen xuezhi tutor:tan peiwen grade:2005 abstract justice is an eternal theme of human society. in the west ethics history of development, justice of study and exploration has a very rich content. hume interests of justice in hume ethical thinking is an important part, and i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thical thought in understanding hume. humes intellectual and emotional premise and moral vaule is a profou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the concept of justice. as we all know, humes position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is established by its epistemology. accordingly, humes epistemology become main interests of researchers hume. the limited study of hume on ethics, peoples interest mainly concentrated in humes moral general, against the interests of justice for hume was of little concern.in view of this, this paper attempts to use main emotional line to do a sort out for hume interests of justice, in order to fully understand humes ethical thought. the text is divided into four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mainly from historic origin.his theory of justice just came from western historic traditional and modern bourgeois thinkers on justice issues. hume thought justice of as design of human own interests, the justice of the history of retrospectively. with any other justice thinkings of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interests of justice thinking has its emergence and development of historical context and origins. chapter ii hume interests of justice based on the theory analysis. hume of interests of justice from the feelings of human nature and morality of the proceeding. hume thought that emotion was perceived as a reflection of the impression that it is the essence of joy or suffering, whether direct or indirect emotional feelings in addition to happiness or suffering would lose all its own. the impact on the behavior, feelings played a leading role and a supporting role can only be rational. the habit of emotion, imagination, time and space the impact from familiar to unfamiliar, by the close relations between the estranged from near and far, this decision is always peoples feelings of self-biased. people sympathetic to the emotional communication with the possibility for the formation of a moral condition. chapter iii interests of justice hume of main elements of analysis. hume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human nature human beings who must form a society can self-existence. as iv humanitys self-biased and the scarcity of property and possession of instability, social disintegration at any time was in danger of collapse. this is justice why is born, that is just the main significance lies in the maintenance of social order to ensure the survival of mankind. this is the basis of the interests of justice on hume.property to maintain stability is possible and necessary measures for human society, so hume interests of justice embodied three stable property rules. because of human self-preferences, the implementation of justice and judgement can only hope special institutions and personnel and prompte the governments birth. humes system of virtue, justice was regarded as a virtue different from the natural human virtue by hume chapter iv in three parts to explain humes impact on the interests of justice. firstly, humes interests of justice impact on western justice. secondly, it is marxism view of the interests of justice on hume, mainly marxism criticized justice and justice of hume, on marx how to transcend hume of justice. finally, hume to the overall order entry points, on establishing a harmonious social society, based on reality, efforts from three areas to form a joint force, solid progress in social fairness and justice. this text studying ways: firstly, the historic method and the method of combining logic. hume is placed in the west ethics history of development so as to logically demonstrate his ethical development of objectivity in this paper.at the same time he also was placed in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background to analyze, and reveal humes moral theory inherent contradictions of inevitability trying to unify historic and logic ways comprehensively to grasp hume ethics. secondly, the macro and micro combination of methods. on the one hand, we grasp macro-hume ethics interests and justice hume thinking of the history,impact to explore. on the other h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nature of ethics hume key concept to define. for exampleon the definition of justic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motions and feelings and so on. at the micro research paper on the basis of macro-hume ethics grasp, in a bid to ensure the accuracy of the macro thesis. thirdly, scientific method of comparison.for example, impact on western justice, mainly compared with hume utilitarian theory and justice of rawls.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marxism theory to assess the interests of justice hume of the value; hume interests of justice and social justice in contemporary china construction of the enlightenment. this is innovational point of the text. key words: hume interests and justice theory construction 论文独创性声明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其他个人或其 他机构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 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法律责任。 研究生签名: 陈学智 日期: 2008.4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广西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广西师范 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清华大学论文合作部,有权保留本人所送 交学位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 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 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包括刊登)论文的全部或部分 内容。论文的公布(包括刊登)授权广西师范大学学位办办理。 研究生签名: 陈学智 日期: 2008.4 导 师签名: 谭培文 日期: 2008.5 1 导 论 导 论 一 选题意义 一 选题意义 大卫休谟(1711 一 1776)是西方哲学史上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休谟在 哲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由其认识论上的经验主义和怀疑主义确立的。而他的道德理论除了 所谓的休谟法则之外则在很长时期被人忽视了,作为休谟道德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正义理 论,当然也就没有得到世人应有的重视。正义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在西方伦理思想发 展史上,人们对正义的研究和探讨有着极为丰富的内容。休谟利益正义论是休谟伦理思想 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解休谟伦理思想的重要环节。休谟的知性论认识前提和情感主义道 德观为其正义论奠定深厚的理论基础。众所周知,休谟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由其认识论确 立的。相应地,休谟的认识论成为休谟研究者的主要兴趣所在。在对休谟伦理思想的有限 研究中,人们的兴趣主要集中在休谟的道德总论,而对休谟利益正义论关注不多。因而, 研究休谟的正义论,无疑有助于我们了解他为之代言的 18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和价 值观。由于休谟继承前人而不囿于成说的创新方法,使得他的正义论既得益于在他之前的 所有主要的思想流派,又影响了在他之后的所有主要流派。因此,研究休谟的正义论,也 有助于了解西方正义论思想的发展脉络和基本走向。 事实上,伦理学问题是休谟思想关注的重要内容。在人性论的道德学卷开篇,休 谟说道:“道德比其他一切是更使我们关心的一个论题;我们认为,关于道德的每一个判 断都与社会的安宁利害相关;并且显而易见,这种关切就必然使我们的思辨比起问题在很 大程度上和我们漠不相关时,显得更为实在和切实。” “现在这个哲学体系在向前进展的 过程中,会获得新的力量;而且我们关于道德学的推理会证实前面关于知性和情感所作的 论述。” 在自传中,休谟对根据人性论道德学卷改写而成的道德原则研究一书给 予了很高的评价,“这部书在我看来,在我的一切著作中不论是历史的、哲学的、文学的 都是无双的。” 而一些研究休谟思想的专家更是提出了与传统不同的看法。康蒲斯密认 为“以哈奇逊为代表的情感主义伦理学对于休谟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形成具有首要的作用, 哈奇逊等人对情感在道德活动中主导地位的强调,使休谟在情感的基础上建立其道德理论 的同时,更广泛地考虑了由情感所决定的信念问题的重要性,并最终将他对信念的独特理 解引入认识论,尤其将它与因果性问题联系起来,使信念成为他的因果性理论中的一个基 本概念。因此,休谟不是首先研究认识论的,而是首先研究伦理学的。” 斯密断言,休谟 是由伦理学而入认识论的,是在写出人性论第三卷“论道德”后再写论知性的。哈耶 克则认为,“休谟所关注的乃是一般意义上的人性,而且他的知识论也主要是为了达到理 解作为一个道德存在和一个社会成员的人的行为而建构的一个理论基础。” 这些观点不一 英大卫休谟著,关文运译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95 英大卫休谟著,关文运译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495 英大卫休谟著,关文运译人类理解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7:4 周晓亮休谟哲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65-66 美弗里德里希 冯 哈耶克, 大卫 休谟的法律哲学和政治哲学, 邓正来译, 载王炎主编 宪政主义与现代国家m 北 2 定全部正确,但是伦理学问题在休谟哲学中的重要地位是明显的。 对正义问题的研究构成休谟道德哲学的重要内容。从篇幅上看,在人性论论道德 卷中,有三分之二以上的篇幅是在探讨正义问题;在道德原则研究中,也有两个章节 专门探讨正义问题。从其道德哲学的体系上看,正义理论是休谟情感主义道德学的有机组 成部分,是其整个道德理论的核心内容和目标。高全喜认为,从表层来看休谟是从善恶论 进入到正义论;而就深层来说,他的正义论高于善恶论。因此,在休谟的道德哲学体系中, 正义问题高于善恶问题。 。 在中国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一切市场行为与活动都以利益最大化为准则,似乎可以 忽视权利、公平这些正义问题,这种理解是欠妥当的。因此,对休谟的利益正义思想的研 究,有利于从理论上厘清正义与利益之关系,明确休谟利益正义,有效协调自由与平等的 关系、必须注意公平与效率的统一、必须关注弱势群体的利益保障问题等这些思想,对于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实践也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启发作用。这是论文研究 的现实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休谟利益正义论是西方正义探究史上的重要一环。他遵循了西方的古老传统,将正义 视为一种德性,一种特定方式的行为倾向。同时,他又将正义同社会结构联系起来,开启 了现代西方正义理论,以致在罗尔斯为代表的当代正义理论中我们可以找到休谟的痕迹。 但是,世人研究休谟思想时通常是着眼于他的认识论,而对其正义论鲜有论及。进入 20 世 纪后,随着人们对休谟伦理思想研究的重视,休谟利益正义论受到日益广泛的关注。如国 外的布劳德所著的五种伦理学理论,国内的罗中枢人性的探究、周晓亮休谟哲 学研究等研究休谟思想的专著都有所提及。但是,他们仅仅将其作为研究休谟休谟思想 体系时的一个环节而未加以专门地研究。哈耶克于 1963 年发表的大卫休谟的法律哲学 和政治哲学是一篇研究休谟正义论的力作,随后,罗尔斯发表其代表作正义论引起 了人们对休谟正义理论的进一步关注。布莱恩巴里的正义诸理论就对休谟的正义论 作出了系统而深入地研究。在国内,人们也开始对休谟的正义论进行研究,许多研究者发 表了专门论述休谟正义理论的论文,但是多数着力于思想介绍。如,张清在道德与文明 发表的论休谟的正义观、程立显在道德与文明发表的大卫休谟论公正、黄 济鳌在江汉论坛发表的对休谟正义理论的一种解读、何建华在伦理学研究发 表的休谟的经济正义思想、赵修义在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发表的试论休谟的经济 伦理思想、林桂榛在华中理工大学学报发表的论休谟的正义性质说和正义起源说、 孙自胜在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发表的作为道德的正义一休谟的正义论述论。而 在专著方面,仅有高全喜的休谟的政治哲学。 三 思路及研究方法 三 思路及研究方法 京:三联书店,2003 高全喜休谟的政治哲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82 英布莱恩巴里著,孙晓春,曹海军译正义诸理论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4:194-195 3 “正义”最初源于古希腊女神狄刻的名字,狄刻是宙斯同法律和秩序女神武提斯的女 儿武提斯的形象是手执聚宝角和天平,眼上蒙布,以示不偏不依地将善物分配给人类。狄 刻被认为是正义的化身,主管对人间是非善恶的评判。正义往往同分配联系在一起,意指 社会利益和社会负担的分配情况。正义的分配往往意味着同样的情况得到同样地对待,也 即“同样的情况同样地对待”成为了正义分配即“得”的根据。但是,在确定“得”的根 据时人们意见往往相左,因此,在伦理学中,寻找“得”之根据的问题构成正义问题的重 要内容。同时,正义与善的关系问题也是伦理学正义问题的焦点。正义独立于善呢还是以 善为根据?正义是一种特殊的善呢还是善的整体?正义是一种特殊的德性还是德性的全部? 西方伦理史上的正义论基本上围绕这些问题而展开的。 本文的研究方法:第一,历史的方法与逻辑的方法相结合。本文既把休谟放在西方伦 理思想发展史中去考察,逻辑地展现其伦理思想发展的客观性;同时又把他置于当时的社 会历史背景中去分析,揭示休谟道德理论内在矛盾的必然性,试图通过历史和逻辑相统一 的方式全面把握休谟伦理学。 第二,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一方面对休谟伦理学进行 宏观把握,对休谟利益正义思想的历史渊源、影响作出探讨;另一方面对理解休谟伦理学 性质的关键性概念进行界定,例如关于正义的定义、情感与感觉的关系等。本文在微观考 证的基础上对休谟伦理学进行宏观把握,力图保证宏观论断的准确性。第三,科学的比较 方法。比如对西方正义论的影响,主要比较了休谟利益正义论与罗尔斯的正义论。 休谟的正义论涉及到这些重大问题,但是关注的焦点不在于此,而有其独到的内容。 这大概也是休谟的正义理论未进入西方主流正义论的缘故。那么,休谟利益正义论历史渊 源是怎样的?其主要内容是什么?其影响又是怎样的?我们可以从中得到什么启发?这正是本 文要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以情感为主线对休谟利益正义论做一梳理,以全面了解休谟的伦 理思想。本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视角来评价休谟的利益正义论的价值;休谟利益正义论 与当代中国社会正义建构的启示。此为本文创新点。 4 第一章 利益正义论的历史渊源 第一章 利益正义论的历史渊源 第一节 利益与正义概念的界定 一 利益的范畴 第一节 利益与正义概念的界定 一 利益的范畴 利益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范畴,由于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人们通过社会关系表现 出来的不同需要,因此有多种多样的利益。基于生产关系体系中的地位而形成的对物质产 品的占有关系,是物质利益,也称为经济利益。 唯心主义者不承认物质利益对人们的活动具有支配作用,他们通常用空洞的道德和政 治说教抹煞或掩盖客观存在的物质利益。孟子说“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董仲舒 提出的“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是这种欺骗宣传的典型。历史上也有一 些思想家在不同程度上意识到利益在历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中国战争时代的荀子主张 “今 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 n马基雅维利承认过“物质利益”在 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法国的 ca爱尔维修认为,利益能赋予人们快乐或消除人的痛苦的 一切;phd霍尔巴赫认为“利益就是人的行动的唯一动力”。 功利学说的创始人边沁认为:“社会利益是在伦理词汇中可能出现的最为普遍的用语 之一。” 如,斯宾诺莎:“绝对遵循德性而行,在我们看来,不是别的,即是在寻求自己 的利益的基础上,以理性为指导,而行动、生活、保持自我的存在(此三者意义相同)。” “假如每一个人愈能寻求他自己的利益时,则人们彼此间便最为有益。”人的理性使人 在利益面前实现利己、利他。“经过深入的思索,使我确切见到,如果我彻底下决心,放 弃迷乱人心的财富、荣誉、肉体快乐这三种东西,则我所放弃的必定是真正的恶,而我所 获得的必定是真正的善。” 费尔巴哈说:“如果没有条件取得幸福,那就缺乏条件维持德 行。德行和身体一样,需要饮食、衣服、阳光、空气和住居如果缺乏生活上的必需品, 那末也就缺乏道德上的必要性。生活的基础也就是道德的基础。如果由于饥饿由于贫穷你 腹内空空,那末不问在你的头脑中,在你的心中或在你的感觉中就不会有道德的基础和资 料。” 叔本华指出:“道德责任是纯粹而且完全地建立在预先假定的互换利益上的。”人 们在探讨伦理道德现象时都涉及利益问题。 但是,这些思想家受到阶级的和历史的局限,不了解利益的本质,认为利益脱离社会 关系,源于人的自然本性或某种意识和心理表现,因而,他们都没能科学地揭示人们历史 孟子著,杨伯峻译注孟子m北京:中华书局,2005:1 班固撰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2007:570 荀况著,王学典编译荀子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 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73 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212 荷斯宾诺莎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173 荷斯宾诺莎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180 荷斯宾诺莎知性改进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 1960:19 德费尔巴哈费尔巴哈哲学著作选集(上卷)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59:569 德叔本华伦理学的两个基本原则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79 5 活动的思想动机和物质利益的关系。 在哲学上,认为利益就是一定的利益主体对于客体的价值肯定,它所反映的是某种客 体(物质的以及精神的东西)能够满足主体(个人、集体和社会)的某种需求。构成利益的三 要素是利益主体、主体(利益)需要、利益客体(或称利益资源)。利益主体与利益客体 都是客观存在的。主体需要是一种意识存在,但这种意识存在归根到底是由一定社会物质 生产条件所决定的。 认为利益是纯主观的东西,不过是人的主观情欲需求。“一种需要一旦得到满足, 它就不再成为需要。” 认为利益是主观与客观相统一的,利益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认为利益从内容到形式都是纯客观的东西,利益就是实在的、物质的和客观的存在。 但是对“实在的、物质的和客观的存在”理解不尽相同。需要进行继续细分。 认为利益是一种关系,是社会关系(物质关系、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等)的体现。 “实物是为人的存在,是人的实物存在,同时也就是人为他人的定在,是他对他人的人的 关系,是人对人的社会关系。” 基于以上的分析可以将利益表述为:利益就是一种基于人的需要,以主观欲求为形式, 通过对需要客体在需要主体的分配为手段,以克服需要主体与需要客体之间的矛盾,并终 使需要主体得到满意为目的的过程、关系和实在。利益是对客观需求对象的更高的理性上 的意向、追求和认识,是需要在经济关系上的体现,它反映了人与人之间对需求对象的一 种经济分配关系。 二 正义的概念 二 正义的概念 什么是正义?辞海解释是:对政治、法律、道德等领域中的是非、善恶作出的肯 定判断。作为道德范畴,与“公正”同义,主要指符合一定社会道德规范的行为。人们的 行为是否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最大多数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判断人们行为是否符合正义的 客观标准。 “正义”一词,在中国最早见于荀子:“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 者也。” 正义概念萌于原始人的平等观,形成于私有财产出现后的社会。不同的社会或阶 级的人们对“正义”有着不同的解释: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人们按自己的等级做应 当做的事就是正义;基督教伦理学家则认为,肉体应当归顺于灵魂就是正义。 “正义”的希腊文原意指放在直线上的东西。起初,土地丈量和分配土地,产生最大 的不公正。后来演变为保护个人的私有财产是最大的公正,指公开合理侵犯私有财产,尺 度成为分配公正的象征。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 “各自专心尽其本分职责就是正义”, 乌尔比安认为: “正 王伟光、郭宝平社会利益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49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52 荀况著,王学典编译荀子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7:100 周辅成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157 6 义就是给每个人以应有权利的稳定的永恒的意义” ,凯尔森认为:“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 值判断”。在这个概念上,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表现出很大程度的主观性。 既然正义是一种主观的价值判断,一种行为、状态是否正义就涉及到三个要素:人、 社会和与人直接相关的事物。人是正义反映的主体,也是评价正义的主体;社会的形成归 于人的产生和结合,社会对人的分工、分配起着重要作用,个人得不到与他人平等的地位、 待遇,往往归结于社会的不正义(公平);而与人直接相关的事物,如地位、资格、自由 等,其多寡优劣主导着人们的评价。在远古最原始的社会形成时,有了原始的劳动成果的 分配,人们就开始了关于正义的讨论。至于何种行为与状态是正义的,用不同的标准、角 度和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其观察和得出的结论往往是不同的。 美国学者罗尔斯提出了正义的两个原则,其一,是每个人对于其他人所拥有的最广泛 的基本的自由体系相容的类似自由体制都应有一种平等权利;其二,是社会的和经济的不 平等应这样安排,使它们被合理地期望适合于每一个人的利益;而且依存于地位和职务向 所有人开放。罗尔斯还指出了可表示如下的更一般的正义论:所有社会价值-自由和机会、 收入和财富、自尊和基础-都要平等的分配,除非对其中一种价值或所有价值的一种不平 等分配合乎每一个人的利益。 伦理学小辞典对正义的定义是:“正义亦称公正。对政治、经济、法律、道德等 领域中的是非、善恶的一种道德认识和价值评价。作为道德范畴,即指符合一定社会道德 规范的行为,又主要指处理人际关系和利益分配的一种原则,即一视同仁和得所当得。马 克思认为,在阶级社会中公正观念具有阶级性,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正观认为奴隶制度 是公平的, 1789 年资产者阶级的公平观则要求废除被宣布为不公平的封建制度。 所 以,关于永恒公平的观念不仅是因时因地而变,甚至也因人而异 (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 18 卷,第 310 页)。在社会生活中,正义一般包含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按同一 原则或标准对待处于相同情况的人与事,亦即通常所说的一视同仁,包含着平等的意 义;二是指所得的与所付出的相称或相适应,如贡献与报偿、功过与奖惩之间,相适应的 就是公正,不适应的就是不公,亦即所谓的得所当得。公正表现在社会生活和社会关 系的各个方面,如交换、分配、奖惩、执法、用人等。”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正义与 否的客观标准主要在于其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利益。 正义历来被视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美德和崇高理想,是人类生生不息的永恒追求。西方 思想文化观念中的正义理论,更是源远流长。西方思想文化发展史上,从古希腊罗马一直 到现当代,正义问题几乎为所有伟大的人文学者所关注,成为伦理学、政治学、法理学、 社会学、经济学、等不同学科的基础理论问题之一,并一直作为一个跨学科的难题横亘在 这些学科面前。而按照奥特弗里德赫费的说法,“从概念上廓清政治在正义性概念,尽 可能使它成为可应用的标准,成为正义原则,一直是哲学的最高任务。甚至,无论是柏拉 乌尔庇安语转引自博登海墨法理学一一法哲学及其方法m华夏出版社,1987:253 朱贻庭主编伦理学小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94-95 7 图、亚里士多德,或是后来的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威廉奥卡姆,还是近代的霍 布斯、斯宾诺莎、洛克、卢梭、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也就是说,直至欧洲启蒙时代结 束后的一段时间里,所有的伟大的哲学家,往往都是重要的法和国家思想家。反过来说, 法和国家理论主要是由哲学家们写成的。政治讨论亦主要是从哲学角度进行的,而且成了 道德的统治批判的决定性部分。并以这种形式建立了哲学的法和国家伦理学。” 可见,正义或公正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规定性。正如凯尔逊所说:“自古以来,什 么是正义这一问题永远存在的。为了正义的问题,不知有多少人流了宝贵的鲜血与痛苦的 眼泪,不知有多少杰出的思想家,从柏拉图到康德,绞尽了脑汁;可是,现在和过去一样, 问题依然未获解决。” 博登海默说得更直接:“正义有一张普洛透斯似的脸,变幻无常, 随时可呈不同形状,并且有极不相同的面貌。当仔细查看这张脸并试图解开隐藏其表面之 后的秘密时,我们往往会深感迷惑。” 正义概念在西方是表明着道德最初发源的观念之一, 虽然在正义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许多思想都对它发生过深刻影响,成为这个概念的重要思想资源。顾名思义,利益正义 论就是建立在以利益为基础之上的一种正义论,利益是衡量行为是否符合正义的唯一标准。 这种思想是自由主义正义思想的主要流派之一,利益正义论和其它任何思想观念一样也有 其产生和形成的历史渊源。追溯这一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可以使我们更清晰地看到利益 正义论的思想内涵和本质特征。 第二节 古希腊哲学中有关正义和利益的思想 第二节 古希腊哲学中有关正义和利益的思想 古希腊正义思想是建立在功利主义道德理论基础之上的一种正义论,它是当代自由主 义正义思想的主要流派之一,和其它任何思想观念一样也有其产生和形成的历史渊源。 一 柏拉图的正义思想 一 柏拉图的正义思想 正义概念在西方是表明着道德最初发源的观念之一,虽然在正义概念的历史发展过程 中,许多思想都对它发生过深刻影响,成为这个概念的重要思想资源,但其中最早的思想 渊源是来自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后任何流派的哲学思想和理论都 可以在这里找到自己萌芽的胚胎。利益正义论也是在这一丰富而深厚的思想土壤中孕育形 成的。 苏格拉底把正义视为最高的善,苏格拉底认为“一切既美又善的东西,都是联系着同 一目的以成其为既美又善的”,“美的和善的,是着眼于它们所适用的目的来考虑的。” 密尔在功用主义的绪论中说:两千多年前,少壮的苏格拉底倾听老“哲士”普罗泰哥 拉讲说的时候,他就主张功用主义。当然,苏格拉底并没有主张功用主义,但他认为善是 与目的相关的,那么,作为最高的善正义,自然也不是抽象的,而是与目的相关的。 苏格拉底认为人的法律,是以某种神圣的或自然的法则为根据的。这意味着人的法律恰恰 德奥特弗利德赫费,庞学铨译政治的正义性法和国家的批判哲学之基础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3 美凯尔逊什么是正义j现代外国哲学社会科学文摘, 1961(8) :6 德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哲学及其方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238 周辅成编西方伦理学名著选辑(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48 8 由于不同于神圣的或自然的法则而不是绝对正确或公正的。由此可以看到,苏格拉底对正 义的理解是:有目的的,非绝对的。 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继承了老师的正义思想,并对其进行了丰富和发展。柏拉图生 于雅典城邦衰落的时期,那时疫疠流行,大政治家伯利克里染疾去世后,群龙无首,伯罗 奔尼撒战争爆发,危机四伏。面对雅典城邦的衰落,柏拉图四处奔走,深入研究,最后终 于认识到,一切现实的国家都是不完善的,都是“绝对理念”的分有,只有“理想国”才 是尽善尽美的。这里的理想国即是“理念国”,其核心就是他所讨论的正义。 柏拉图第一次对正义范畴做了“正义就是善的”哲学规定,将正义上升为一种绝对的 “理念”和“形式”,并划分了个人正义与城邦正义即社会正义。他在理想国中把正 义视为与智慧、勇敢和节制并列的四大美德之首,对个人来说,使灵魂中的理性、意志和 情欲这三者和谐相处,就是一个正义的人对国家来说,与灵魂中这三者相对应的是政治家、 军人和劳动者,“当这三个部分各自执行自己的职责而不互相干扰和僭越的时候,便是有 了正义”,相反地,“当这三个部分互相干扰和僭越时,国家就受到极大危害,这就叫不 正义”。 柏拉图的正义的中心思想在于,不同等级的每个公民在其所属的地位中各守本 位,各司其职,履行其本职工作的义务和不干预他人履行其本职工作的义务,做与自己本 性最适合的事情,正义存在于社会有机体各个部分间的和谐关系之中,正义即和谐。对国 家而言,正义是使社会各个等级各司其职,内在和谐,对个人而言,正义则是使灵魂的三 个部分自身内秩序井然,形成一个和谐的状态。 从正义概念的起源到柏拉图这里,正义的基本特征有两点:第一,正义是克制自我, 不侵犯他人,维护自己的应得;第二,正义是最高的德性,即古希腊谚语所说的“正义是 一切德性的总汇”。虽然,在这几位哲学家的论述中没有提到任何与利益相关的正义思想, 但是他们论述的正义都是与某种目的相关,苏格拉底的伦理学是一种广义的目的论,他的 正义论当然也建立在这种目的论的基础上;而柏拉图虽然将正义上升为一种抽象的或绝对 的观念,但他的各守本位,各司其职的正义也是为了实现城邦和谐的目的。 综观柏拉图的正义论,虽然他的天赋说带有神秘主义色彩,他的学说有其阶级局限性, 是承认等级差别,肯定人类不平等的正义论。但是在两千多年前,他就对正义有如此严谨、 深刻的思想并对其进行了一系列有意义生动的讨论,无疑为人类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产, 对后世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柏拉图正义论本身来看,正义是四德之首,是所有阶级都需要的美德,它从整体的 德性出发,是关于整体的幸福,即整个城邦和所有公民的幸福,是在一种合理分工的基础 上人们各司其职的正义,是在人与人的社会政治关系上探讨道德问题,探讨这些道德品质 如何在现实社会中发挥作用从而有益于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和政治体制。 二 亚里士多德哲学中的正义 二 亚里士多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电商绿色物流行业物流配送模式创新研究报告
- 给砖厂送煤矸石合同范本
- 高端救生衣采购合同范本
- 私人租赁车牌协议书范本
- 深度保洁服务协议书范本
- 职工公寓合租协议书范本
- 离婚了如何写财产协议书
- 瑜伽馆赠送课程合同范本
- 用就业协议代替劳动合同
- 水稻还田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5江苏科技大学辅导员考试题库
- 医院人力资源部门年终总结
- 急流救援IRB培训一(水域救援基础理论、艇操、船外机安装)
- 2025年宁波农商发展集团限公司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眼内炎患者的疾病》课件
- 2024-2030年中国独立学院行业转型挑战分析发展规划研究报告
- 历年全国普通话考试真题50套
- 智能物业管理大数据应用方案
- 香港公司股东协议书范本
- DB43T 876.8-2015 高标准农田建设 第8部分:科技服务
- 普通洗车操作流程及操作指导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