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可持续发展”思想成为 建设现代城市的基本内涵。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保护城市生物多样性,己成为一 项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宜宾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 市,急需解决旅游经济发展和城市急剧扩张给城市带来的种种问题,编制一项科 学合理的园林绿地系统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在对宜宾市绿她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生态化”为指导思想,运用生 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理论对宜宾市圆林绿地系统进行了研究并得出初步结论。主 要研究结果为: ( 1 ) 运用g i s 技术,以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城市园林绿化用地进行生态 敏感性分析,得出生态敏感性分区:生态极敏感区、生态敏感区和生态不敏感区。 ( 2 ) 在生态敏感性分析的基础上,立足于城乡一体化,维护城市景观生态 过程与格局连续性,规划大系统、中系统和小系统三个系统的绿地构架,建立横 向和纵向生境结构以及生物种群结构。 ( 3 ) 从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森林、城市湿地( 包括水体) ,探讨宜宾市绿地 “理性化”的植被营建方式,提出山林植被、温她滨水植被等植被类型。 ( 4 ) 体现宜宾市历史文化名城的特色,绿地系统的景观规划中提出应充分 挖掘历史人文景观、并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以创造具地域特色景观的城市园林绿 地。 本文为宜宾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和城市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指导。旨在 将宜宾市建设成为个景观“人文化”、功能“人性化”、独具地方特色的、具 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现代化城市。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森林城市生态绿地生态敏感性分析生物 多样性保护绿地系统宜宾市 a b s t r a c t w i t ht h er a p i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u r b a n i z a t i o n ,t h ep r o b l e mo fu r b a n e n v i r o n m e n tb e c o m e ss e r i o u sd a yb yd a y “s u s t a | j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h a s b e c o m et h eb a s i cc o n n o t a t i o no fc o n s t r u c t i o n i m p r o v i n gt h eu r b a nl i v i n g e n v i r o n m e n ta n dp r o t e c t i n gt h eb i o d i v e r s i t yi nt h ec i t yh a sb e e ns e r i o u s i y r e l a t i n gt ot h e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h i sc i t y 。b e i n gae c o t o u r i s m c i t y ,y i b i ab a d l yn e e dt os o l v eal o to fp r o b l e m so nt h ee n v i r o n m e n tw h i c h i sc a u s e db yt h er a p i de x p a n do fc l t ys c a l ea n d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o u r i s m e c o n o m y s ou n d e rt h i ss i t u a t i o nt h ef i r s tw o r ki st oc o m p i l eas c i e n t i f i e a n dr e a s o n a b l eg r e e n s p a c es y s t e mp l a n n i n g b a s e do nt h ea n a l y s i so nt h ee x i s t i n gc o n d i t i o n s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o f g r e e ns p a c ei ny i b i ne i t y ,t h ee c o l o g i c a lp r i n c i p l ea n dl a n d s c a p ee c o l o g y p r i n e i p ew e r eu s e d t o s t u d yo nt h eg r e e ns p a c es y s t e mm a i n l yi nf o u r a s p e e t s : ( 1 ) a p p l y i n ge c o l o g yt h e o r ya n dg i st e c h n o l o g yt oa n a l y s i s o nt h e e c o s e n s i t i v i t ya b o u t s o m eu r b a nu s e dl a n d ,i td o w nt ot h ef o l l o w i n g e c o l o g i c a lr e g i o n s :e x t r e m e l ys e n s i t i v ea r e a ,s e n s i t i v ea r e aa n da r e a h a v i n gat h i c ks k i n ( 2 ) b a s e do ne c o s e n s i t i v i t ya n a l y s i s k e e pa f o o t h o l d o f i n c o r p o r a t i o n o f c o u n t r y a n d c i t y ,w ep l a ns y s t e m a t i c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c o n s i s t i n g o f b i g s y s t e m ,m i d d l es y s t e ma n ds m a 1s y s t e m ( 3 ) f r o mt h ea s p e c to fu r b a ne c o s y s t e m :u r b a nf o r e s t 、u r b a nw e t l a n d ( i n c l u d i n gw a t e rf i e l d ) t oe x p l o r et h er a t i o n a lp l a n n i n gm a n n e ro f y i b i n sg r e e ns p a c ea n dp u tf o r w a r dt os o m ev e g e t a t i o nm o d es u c hf o r e s t 、 w e tl a n dv e g e t a tio na n ds oo n ( 4 ) i no r d e rt oe m b o d yy i b i n 7 sd is t i n g u i s h i n gf e a t u r eo fh i s t o r i c a l c u l t u r a l c i t y ,w ep o s ec r e a t i n gt h e l o c a l s p e c i a l s c e n e b yw a y o f e x c a v a t i n gh u m a na n dh i s t o r i c a ll a n d s c a p ea n da tt h es a m et i m ew h i c hw i l 】 b e b r o u g h ti n t o i i n ew i t hn a t u r a ll a n d s c a p e i no r d e rt om a k ey i b i nb e c o m eah a r m o n i o u s 、h u m a n i s t i c l a n d s c a p e 、 h u m a nf u n c t i o na n df u l lo fl o c a lc h a r a c t e r is t i c sc i t y ,c r e a t eam o d e r n i z e d o lt y it hg o o de c o t o g i c a le n v i r o n m e n t ,t b i sp a p e rc o u l db eu s e da sab a s i c 3 d a t a 、at h o u g h td i r e c t o rt ot h ep l a n n i n go fu r b a ng r e e ns p a c es y s t e ma n d c o n s t r u e r i o no fy i b inc i t y k e y w o r d s :u r b a ne c o l o g i c a ls y s t e m ,u r b a nf o r e s t ,c i t ye c o l o g i c a lg r e e n s p a c e ,e c o s e n s i t i v i t y a n a l y s i s ,d i v e r s i t yp r o t e c t i o n ,g r e e n s p a c e s y s t e m ,y i b i nc i t y 4 绪言 2 l 世纪将是一个“城市世纪”,也是地球环境急剧恶化的世纪。城市化迅猛 的发展与人口的爆炸,引发并加剧了酸雨、大气污染、缺水等环境问题。 从1 9 7 2 年斯德哥尔摩大会到1 9 9 2 年里约热内卢大会的二十年来,国际社会 关注热点由单纯环保逐步发展到以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社会发展的持续性和循 环性为基本内容的可持续发展。可以说,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实现城市社会、经 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总体战略的重 要组成部分,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保 护城市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已成为一项关系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迫切任务。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2 0 0 1 年底,我国共设城市6 6 2 个,城 镇化率达到了3 7 7 ,比1 9 9 8 年提高了7 个百分点“”城镇建设的数量和规模不 断增大的同时,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城镇生态环境水平明显提 高。然而我国的城镇生态环境建设还跟不上城镇发展速度,城镇数量、规模的迅 速扩张,使长期存在的城市生态环境问题突显出来。这对保护生态环境,健全城 市生态系统,发挥城市生态服务功能,走生态化城市发展道路提出了新的和更高 的需求。自1 9 9 0 年实施的城市规划法中明确规定城市总体规划中包括绿地 系统规划以来,城市绿化条例、国家环保法、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 知等法律法规相继颁布,可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在我国城市规划中占有重要地 位,是关系到城市化能否健康发展的大事。 1 综述 1 1 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及其发展 ( 1 ) 1 9 世纪后半叶,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o ” 1 8 4 3 年,第一个城市公园伯肯海德公园在英国利物浦市正式诞生;美国的 第个城市公园一纽约中央公园( c e n t r a lp a r ko fn e wy o r k ) 于1 8 5 8 年在 曼哈顿岛相继诞生。1 9 世纪下半叶,欧洲、北美掀起了城市公园建设的第次 高潮。称之为“公园运动”。1 8 8 0 年奥姆斯特德等人设计的波士顿公园体系, 突破了美国城市方格网的局限。该公园体系以河流、泥滩、荒草地所限定的自然 空间为定界依据,利用2 0 0 1 5 0 0 英尺宽的带状绿化,将数个公园连成一体,在 波士顿中心形成了景观优美、环境宜人的公园体系( p a r ks y s t e m ) 。波士顿公园 体系的成功,对城市绿地系统的发霹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 9 0 3 年的西雅图城市 规划,以城市中的河谷、台地、山脊为依托,形成了城市绿地的自然框架体系。 此后,该规划思想在美国发展成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一项主要原则。 f2 ) 2 0 世纪初到五十年代,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初期发展 继“公园运动之后,城市绿地建设调整转向了重塑城市的新阶段。1 8 9 8 年, 霍华德出版了明日的城市,同时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在该理论的指导 f ,英国建立了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契华斯,与1 9 2 4 年建造了第二座田园城市维 列恩。1 9 1 5 年,芬兰建筑师沙里宁提出“有机疏散论,他在赫尔辛基规划方案 中表达了这一思想。“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 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影响。战后4 0 、5 0 年代,这时期的环境保护由被动保 护走向通过城市规划进行的主动保护,人们希望通过城市绿地整体规划的方式来 解决环境问题。各国都注意了城市建设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特别是利用林地 与河川来形成城市绿化的基础,如大伦敦地区的绿带圈,德国科恩市利用森林和 水边地形构成环状绿地系统,澳大利亚市利用水系组织园林绿地系统。 ( 3 ) 2 0 世纪6 0 - - 7 0 年代,城市绿她系统魏划中生态思想的引入。 这一时期社会的价值观发生了重要变化,城市先进的标准由“文化、绿野和 传统建筑”代替了“技术、工业和现代建筑”,提出了“回归自然”的口号。城 市绿地系统的规划与建设受到普遍重视。麦克哈格( m c h a r g ) 在1 9 6 9 年出版的 著作( ( d e s i g nw i t bn a t u r e ) ) 中,提出了系统地运用生态手法进行绿地规划观点 5 1 。生态思想的引入使城市绿化呈现新的动态。澳大利亚的城市依托优越的土 地条件,在生态思想的影响下,规划并建成了“自然中的城市”。城市绿地系统 规划以河流、湿地为骨架,形成了“楔向网状”布局结构。 ( 4 ) 2 0 世纪8 0 年代以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入生态化运动时期。 环境保护运动逐步发展为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的生态化运动。立足于生 态原则的绿地规划进入城市领域。8 0 年代初,城市绿地建设进入了生态园林的 理论探讨与实践摸索阶段。在英国的海德公园湖滨建立禁猎区,在摄政公园建立 苍鹭栖息区等。澳大利亚的墨尔本也开展了以生态保护为重点的公园整治工作。 1 _ 2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 i 2 i 国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现状特点 ( 1 ) 各个国家、各个城市进行绿地系统规划时都注重结合本地的自然条件 因地制宜地发展符合自身情况的绿地系统。 ( 2 ) 绿地系统规划由多学科交叉共同完成,较多地将相关的生态、经济、 社会等方面因素考虑在内,使得分析和决策更加完整, ( 3 ) 城市立法比较健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一经完成,便成为整个城市绿 地建设的指导“。 ( 4 ) 高新技术手段的应用。将g i s 等技术应用于城市生态环境功能区划节 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精度。 ( 5 ) 区域特色不明显,绿地系统规划中缺少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的交融。 1 。2 。2 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研究的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改善城市人居环境的日益受到重视。各地完善城市生态系 统、大力发展园林绿化事业的要求日益强烈。1 9 9 2 年,建设部因势利导,在全 国范围内开展了园林城市的刨建活动,得到了积极回应,促进了城市绿化事业的 发展。截止至2 0 0 4 年1 月1 3 日,全国已有3 6 个城市获国家园林城市命名。到 2 0 0 1 年底,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为3 0 2 0 和2 3 ,6 7 ,入均公 共绿地面积6 ,8 3 m 纠。近年来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研究自现状如下: ( 1 ) 规划理论 建国后多年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论所采用的主要是5 0 年代引入的前苏 联的绿地系统规划理论和方法。近年来人们在思考并尝试引入新的绿地系统规划 理论和方法。美目的“景观规划”模式曾被引入,丰富了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研究工作。9 0 年代后,部分城市提出了建设“园林城市”“森林城市”“花园城市” 和“山水城市”的构想。1 9 9 0 年园林专家程绪珂“”在上海提出了“生态园林是 城市绿化发展方向”倡议,他主张“城市与自然融合思想”,“要以生态学原理为 指导,把自然生态系统改造转化为人工的超自然水平并高于自然的新系统”。 ( 2 ) 城市绿地布局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建设比较薄弱,绿地规划大都处于“填空补 缺”的地位:见缝插绿,无合理性、系统性可言。自1 9 9 0 年实施的城市规划 法中明确规定城市总体规划中包括绿地系统规划以来,绿地系统规划日益受到 重视。桂林、张家港、吴江、昆山等“。1 “、8 ”3 城市在以系统观构筑有自身 特色的绿地结构模式方面其特点比较突出。如南京在客观上形成对主城及外围城 镇、城市化新区不同尺度的绿色包围圈,并以楔形方式相衔接,形成内外环抱、 经络全市、外楔于内的绿色生态网络体系。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应用现代生 态学原理针对城市的薄弱环节和有害因素,因害设防。如上海运用气象卫星动态 资料的热力场分稚,武汉用“生态系法”,因害设防“2 “2 1 ”、“、“。 ( 3 ) 城市绿地指标 有关绿化指标的问题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也受到广泛关注。自五十年代发展 到九十年代初期,建设部提出按人均城市用地面积的不同标准确定人均公共绿 9 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三项不同量化数值作为城市绿化规划指标。九十年代后 期,体现园林可持续发展的多项综合指标如均衡布局、服务半径等指标出现,如 广州”6 ”2 “2 “采用多样性指数、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等六项指数来评价广州 市绿地系统。 ( 4 ) 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效益 伴随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峻,在有限的城 市用地范围内如何充分发挥城市绿地和最大生态效益已成为生态学者研究的热 门问题。最近几年对绿地系统生态效益的研究进行的比较多,如陈自新,黄晓鸾、 苏雪痕、蒋美珍、冯采芹、杨士弘等。“”3 2 ”“、3 ”有关专家,他们从不同角度对 生态景观效益进行研究评价,提出了新的概念及测定与评价方法,这些成果为生 态景观效益打下了基础,并为绿地系统的规划研究提供了依据。其中反映城市绿 化的空间结构量值的绿量的提出,为量化研究城市园林绿化效益提供了科学的方 法和参考、”1 。 ( 5 ) 新理论、新手段的应用 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尝试运用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理论学 说,如宜春市、长春市、张家港市主要应用复合生态系统的理论、智力圈的学说、 环境科学的知识、生态工程方面和系统工程的手段,在市域范围内调控设计个 复合生态系统。广州、上海、佛山等特大城市和大城市规划中运用景观生态学理 论对城市绿地景观格局进行分析,并提出规划构想。遥感技术( r s ) 、地理信息 系统( g i s ) 及计算机辅助设计逐渐应用到城市的绿地系统规划上,佛山和上海 浦东等城市在这方面走在了前列。 1 3 二十一世纪绿地系统规划的发展趋势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走向生态规划时代。从单一的生态系统规划走向研究多 个生态系统之间的空间格局分布及相互之间的生态流、物流、物种流良性循环的 生态规划时代。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区域化。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将朝着城乡一体化、大地园 林化的方向发展,从小尺度的城镇物质环境走向宏观尺度的区域大环境。 多学科相互渗透。绿地系统规划由多学科交叉共同完成,相关的生态环境、 经济、社会等方面因素综合考虑。 城市绿地系统功能人性化。“以人为本”是2 1 世纪城市建设的主旋律,城 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的各项指标、景观环境内容都要以人的需求为功能目标。 规划手段趋于先进。由粗放规划技术向应用现代高科技手段提供精确数据 的科学化方向发展。 总之,在新世纪各国各城市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共同趋于一个目标,以生态 规划为指导崽想,创造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人性化的现代化城市。 1 4 研究目的和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生态建设成为研究的热点,城市生念绿地空间 的保护和发展成为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立对城市用地及空间寐局上 具有先导作用的生态绿地系统是城市化背景条件下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的 迫切需要。此项课题以“生态化”的思想为指导,采用g i s 等科技手段,针对宜 宾i h 环境状况、园林绿地现状和城市发展目标,从区域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高度 构筑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目的是为宜宾市发展成为具有良好生态环境的现代化城 i h 提供基础资料和理论指导。 宜宾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研究中提出的“系统化”的生态绿地构架,“理性 化”的城市森林、城市湿地植被营建方式等理念与方法为其它城市园林绿地系统 规划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2 研究内容和方法 2 1 研究区概况 2 1 1 城市概况 宜宾- 巾位于四川省南部,四川盆地南 缘,云责高原北麓,氏汀的起点,金沙江 与岷江交礼处。城r 矗区位见图1 。_ _ 二三面临 水,一面靠山,彤如半岛t 平均海拔2 8 0 m 。 图1 :宦宾市城市区位图 全市总面积1 1 2 3 k m :o 宜宾市辖j 区9 县, f j 9 1 t h ep o s i f i o nd i a 舯mo f y i b i nc i 婶 2 0 0 1 年年末全市总人l j 为5 0 9 8 7 万人, 其中非农业人口为8 2 8 9 万人,占总人, l i 的1 6 。宜宾市是国家西部、沿江开发 两人经济走廊的结合部和川、滨、黔三省结合郭的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腹地 辽闹,辐射范围广。同时,宜宾还是由宜宾、自贡、泸州组成的川南金三角的重 要支撑。 2 i 2 自然条件特征 宣宾市地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兼有南亚热带气候的属性。气候温和。 雨量充沛,热量丰富,夏季湿热,秋多淫雨。年平均气温1 8 。c 左右,年平均降 雨量1 0 5 0 1 1 6 8 卿,年平均日照数为1 0 0 0 儿3 0 n ,无霜期3 3 4 3 6 0 d 。全年主 导风向为西北,东北和西北偏西次之。宜宾市境内形成以观斗山一翠屏山为界两 大地貌,东南部属川东平行岭谷区,西南部属盆地中心丘陵区。城区为吉河床一 级阶地,地形平坦。海拔高程为2 7 8 - - 2 9 0 m ,四面靠山,东北南三面环水。自然 灾害有洪涝、干旱、低温淫雨等。境内有三江:金沙江、岷江和长江,境内流程 约7 lk m 。大小溪流有5 5 条,总长度4 3 0k m 。 2 1 3 文化特色 宜宾是国务院1 9 8 6 年1 2 月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文物众 多,解放后曾出土马门溪龙和琪县石碑龙等恐龙化石,现存地面文物2 4 0 0 多处。 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 3 处,江安县城为省历史 文化名城,李庄镇、龙华镇是省历史文化名镇。 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成果有焚文化、酒文化、竹文化研究、阳翰笙研究、锕 鼓文化、岩墓文化、木刻印书、苗乡风情、夕佳山民俗风情文化等等。宜宾山川 壮丽、风光秀美,先后有杜甫、岑参、刘兼、苏轼、苏辙、黄庭坚等来此居停, 留下了瑰丽诗文。 2 i 4 宜宾市环境质量现状 从1 9 9 5 1 9 9 9 年的检测结果来看,s o 。、n o x 、t s p 均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 二级标准( g b 3 0 9 5 1 9 9 6 ) ,其中s o 。超标2 2 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机动车 数量增加,氮氧化物污染呈现缓慢上升趋势,城市的空气污染已由煤烟型转向机 动车尾气排放与煤烟混合型污染转化。 地区降水基本上属酸雨( p h 5 6 ) ,虽然酸雨频率较1 9 9 5 年呈下降趋势,但 总体分析认为:酸雨污染在全省还是比较严重,频率仍然较高。s o z 仍然是城区 环境空气质量因子中主要污染物。以上数据表明宜宾市的环境急待改善,这就需 要充分发挥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2 1 5 宜宾市园林绿地概况 霞宾n j 冈林绿地现土要有公园绿地、附属绿地和爿i 产绿地。据宜宾市2 0 0 3 年绿化统计,建成区现有绿地面积7 5 0 8 4 h m 。,人均绿地2 1 5 7 m 2 人,公共绿地 面秩为3 2 3 4 6h m 2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为9 2 9m 。人,绿地率为2 3 1 0 。 2 1 6 宜宾市城市规划概况 宦宾市结合自然地形条件,沿岷汀向西和沿长江向东发展,城市呈组团式格 局,带状延伸,拥江发展。城市结构由旧城组团、旧州组团、自沙组团、南岸东 区和南岸西区组闭构成中心城区,天柏组1 ;主| 、菜坝组凼和李庄组团为延伸出的外 阔组团。2 0 2 0 年规划总面积为9 0 6 4 k m 2 ,人口9 9 6 万人,达到大城市级别,成 为长汀卜游一级中心城市。宜宾市2 0 2 0 年城市发展规划见图2 。 图2 :宣宾市城市规划组团分布图 f i 9 2 t h eg r o u pd i s t r i b u t i o nd i a g r a mo f u r b a nd e v e l o p m e n t p l a n n i n gf o ry i b i n 2 2 主要研究内容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为: ( 1 ) 城市绿地系统结构体系的构建。利用绿地调查资料数据作数据源,运用 ( 、l s 技术对绿化用地进行生念敏感性分析。在该分析确定的生态分区的前提f , 运用“绿地服务半径理论”和景观生态学原理“维护景观生态过程与格局的连续 性”,确定组团的绿地结构布局。 ( 2 ) 城市绿地植被体系的建设。探讨宜宾市绿地“理性化”的植被营建方式, 对宜宾市绿地系统的树种进行规划研究。 ( 3 ) 城市园林绿地入又景观的营建。探讨宜宾市作为国家级历殳又化名城其 园林绿地的景观营建。 ( 4 ) 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规划。探讨宜宾市城市绿地生物多样性的保 护规划。 2 3 研究方法 结合资料收集,在全面踏查的基础上进行典型抽样调查。在地理信息系统支 持下,利用软件a r c g i s 8 3 ,对宜宾市部分组团进行绿化用地的生态敏感性分析。 2 3 1 资料收集 本研究参阅了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规划学等方面的大量 的国内外文献,还参考了宜宾市的资料,主要有: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 1 9 9 7 - - 2 0 2 0 年) 宜宾市城市发展概念规划 宜宾市环境质量报告书 宜宾年鉴( 2 0 0 2 年) 宜宾市志 土地利用现状图 近年来宣宾市气象、水文、绿地现状等资料 2 3 2 实地勘测 全面调查内容包括宜宾市建成区现有的大型园林绿地、主要人文景观、主要 河流水系、适于绿化用地等的基本情况。 重点踏勘西区组团,选取典型样地,结合地形图、植被类型分布图进行实地 勘测,利用手持g p s 进行调查和定位。 2 。3 。3 分析方法 针对宜宾城市的具体情况,选取生态因子对部分组团进行了生态敏感性分 析。生态敏感性分析在地理信息系的支持下,利用软件a r c g i s 8 3 ,进行缓冲区 分析和叠置处理等空间分析,通过栅格运算计算多因素综合评价值。 3 研究结果 3 1 宜宾市园林绿地现状分析 3 11 宜宾市园林绿地发展轨迹 ( 1 ) 五十年代 与城市建设一样,城市绿化建设处于恢复和起始阶段。 ( 2 ) 六十至七十年代 该阶段初期,在进行植树造林的同时,对人民公园、流杯池公园和翠屏公园 进行局部改建。1 9 6 4 年成立全市园林管理委员会,后期因动乱城市绿地被破坏。 ( 3 ) 八十年代 该阶段园林进入恢复和快速发展时期。八十年代以来,依照市委、市政府提 出的“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的城市建设要求,园林建设投资1 4 0 0 多万元修建景区、景点,种植珍稀树木和名贵花卉,改建并建成川南古典园林流 杯池公园、城市中的森林公园翠屏公园、中心绿地人民公园和名胜古迹天池公园。 】9 8 6 成立宜宾市市容园林管理处。近十几年的城市园林绿地指标见表1 。 表1 :宣宾市1 9 8 6 年- - 2 0 0 0 年度绿地指标一览表 t a b l e1t h eg r e e d l a n di n d e x e s o fy i b i n f r o m1 9 8 6t o2 0 0 0 资料来源:由宜宾市风景园林管理局提供 ( 4 ) 九十年代至今 九卜年代宣宾市同林建设进入深入发展、可持续发展阶段。1 9 9 4 年开始立 体绿化,至2 0 0 0 年投入园林绿化建 5 芝资金1 5 亿元,全市园林绿化t 作卜了一 个新台阶。重点加强城市风貌的建设,注重绿地文化内涵的建设,将宦宾市城h 发展的目标定为创建国家级山水冈林城市。、建成一蚍具人文景观的绿地如江南文 化广场( 见陶3 ) 、江北音乐广场、滨江雕塑绿地。同时从整体出发关注城市绿 地系统建设,组织编制宜宾市园林绿地系统总体规划。 图3 :汀南文化广场 f i g3ji a n g n a nc u l t u f a ls q u a r e 3 1 2 宜宾市城市园林绿地现状分析 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宜宾市园林建设进展很明显,但还存存以下彳i 足:绿地 率低;绿地分布不均,特别是与居民接近的绿地偏少;绿化质量参差不齐等。 3 1 2 1 现状分析 ( 1 ) 从总体上看,宜宾市近几年的城订绿化建设成绩显著,人均公共绿地数 量已达到省级同林城市标准。但是公园绿地性质大多为综合公吲,缺少主题鲜明 的专类性公园和植物造景为主的植物园。公l d 及大型广场见表2 。现有公园绿地 的景观欠精致,且大多处于较粗放经营的状态,功能设旌不完善,服务设旄利用 率不高。 表2 :建成区公网及大型广场绿地现状 单位:h m 2 t a b l e2t h es t a t l l sq u oo f p a ka n dl a r g e s c a l es q u a r ei nc l t y ( 2 ) 附属绿地中的道路绿地和居住区绿地建设效果较显著,特别是南岸东区 的附属绿地景观效果较好,对改善城市景观起到积极的作用。旧城组团、旧州组 团附属绿地整体质量不高,道路绿化树种单一,9 0 以上都是小叶榕,且群落层次 差,不能达到景观和防护的功能。市内园林式单位共有1 5 处,合计绿化面积 2 1 8 7 5h m 2 。主要树种使用情况见表3 。 表3 :主要树种使用情况单位:株 t a b l e3t h eu t i l i z a t i o nc o m p l e x i o no f m a i n1 7 - e e s 名称树种名数量 备注 小叶榕法桐三叶树 主要行道树有9 种, 行道树垂柳水杉广玉兰 6 2 0 5 其中小叶榕占7 3 ,6 高山榕香樟黄桷树 古树名术5 3 各类乔木 1 2 4 9 庭固树 各类灌木6 4 1 3 7 ( 3 ) 生产绿地薄弱是宜宾市绿化建设的严重问题。宜宾市现有生产绿地面积 较少,长期以来是以园林绿化部门的生产绿地为主,近年来则正在逐步形成小规 模的生产绿地,现有生产绿地主要有盐坪苗圃、船厂苗圃和方碑苗圃,面积约 6 7 9h m 2 ,苗木种类i 0 0 种左右。详见表4 。近年来宜宾市绿化建设规模大,用 苗大量增加,现有苗圃的生产能力无法满足所需菌木的自身供给。 ( 4 ) 至今还未形成专门的防护绿地,仅是在局部铁路、工厂等附近有近似于 防护绿地功能的绿地设置。 表4 :现有苗圃情况单位:h m 。 t a b l e4t h ep r e s e n tc o m p l e x i o no fn u r s e r y 苗圃名称面积苗圃类型 盐坪苗圃 1 1 l 一类繁殖苗 o 1 3 一类繁殖苗 船厂苗圃 0 9 7 0 8 4 二类繁殖苗 工2 0 一类繁殖苗 方碑苗圃 4 7 1 3 5 1 二类繁殖苗 合计 6 7 9 3 1 2 2 绿地系统空间结构分析 从现状米看,城市吲林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雏形初现。即以山体地带、市区 地带、滨水地带构成的三层次立体空间布局。总体现状见图4 。 绿地系统空间结构的雏形恰当的反映了宦宾城市系统的地形地貌和人文特 征,即三江礼一流、三山鼎立、组团式的城区布局。但现有的城市园林绿地的布局 比较零散,建成区绿地分布不均,各绿地斑块问缺乏有机联系,城市内外景观生 态过程与格局缺乏连续性,最明显的特征是建设质最参差不齐。总的来说现状绿 地系统具有初步的景观效果,但是由于线状景观极为薄弱,面状景观质量参差不 齐,肉而总体景观效果不尽如人意,急需人力改善。 图4 :宜宾市园林绿地系统现状图 r i g4 t h es t a t u sq u od a g r a mo fg r e e ns p a c es y s t e mf o ry i b i n 3 。1 3 宜宾市园林绿地系统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分析 3 1 3 i 发展优势分析 ( 1 ) 区位优势 宜宾雄居长江上游,素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称,是国家西部、沿汀开发两大 经济走廊的结合部和j i l 、滇、黔三省结合部的交通要冲和物资集散地,腹地辽阔, 辐射范网。,同时,宜宾还是宜宾、自贡、泸州组成的川南金三角的重要支撑。 宜宾市对外交通条件便利,城匿有菜坝机场,铁路有内昆铁路、宜珙铁路,公路 有内宜高速公路、国道川三中路、宜南公路、宜长公路等,内河航运发达,为宜 宾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保障。作为城市发展的内在动冈的经济基础和外延载体的 空间基础宜宾市都具有,其发展前景是无可限量的。其良好的区位优势为城市发 腱提供了奖机,也为城r f 丁绿地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 2 ) 山水环绕的地理环境优势 城市自然地理条件中的山、水、地形、地貌丰富,最适宜于园林景观的个性 体现。宜宾市三江汇流,三山鼎立,大面积的山林植被和水域提供了广阔开敞的 绿色空间,奠定了城乡一体、内外贯穿的绿地系统基本骨架。并且宜宾市市内水 网发达,沿江开发以绿化为主体的大江风貌是宜宾滨江城市特色的集中体现,为 发展城市滨江绿地、构建绿化体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3 ) 自然资源优势 宜宾市动、植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5 0 0 0 种。其中树种1 0 0 1 种,竹类 5 8 种,国家珍惜濒危保护植物达1 5 种。野生动物3 7 4 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珍 稀濒危物种中华鲟、达氏鲟、白鲟及脑脂鱼、大鲵等。 ( 4 ) 人文景观资源优势 a 文景观资源是园林中最具特色的要素。宣宾是我国第二批国家级历史文化 名城,巴文化、蜀文化以及燹人文化三种文化在这里交聚融合,丰富的历史人文 资源表现为市内市郊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众多,真武古建筑群、夕佳山民居、哭 人悬棺三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另外,众多的文物保护单位、名胜古迹是宜宾 在巴蜀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实物见证。“五粮液”名酒文化是全国独一无二的。 ( 5 ) 现有城区已形成的绿地系统框架基础 旧城区城市园林绿地系统的空间结构雏形初现,即以山体地带、城区地带、 滨水地带构成的立体空间布局三层次,结构较合理。宜宾市市区的道路网络与节 点绿地形成较统一的整体。同时整体风貌已达到国内一流水准的五粮液酒厂为整 个绿地系统添色不少,也为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3 1 3 2 制约因素 历史悠久带来了旧城建筑密度大,绿化用地紧缺等问题;经济发展百废俱兴, 投入城市绿化建设中的资金不足;人才知识结构单一,高层次、综合性技术人才 少。 3 2 宜宾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 3 2 1 规划指导思想 目前,正在世界兴起的生态革命,是一场技术、经济、社会、文化领域的深刻 革命,它正在由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由工业经济转向生态经济,人类社会也 将由工业社会走向生态社会,由工业化发展模式转向生态化发展模式。宜宾市园 林绿地系统规划以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价值观作为基本理念,并贯穿于整个 规炙随程中。即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来指导兢划,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3 2 2 规划原则 ( 2 ) 三高原则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水乎。以现代化生态型山水园林城 市为目标,树立长远观念,紧跟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确保园林绿地的超前性。 ( 2 ) 生态优先原则应用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建立绿色网络体系。以生态学 理论为指导,注重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努力创造人与自然、城市与自然协调发展 的生态园林城市。 ( 3 ) 城乡一体化原则将城区周围山林农田纳入规划,注重周围山地绿化以 及城市防护林的绿化。创造变化丰富的城市立体景观,创造城市大园林。 ( 4 ) 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宜宾市有良好的自然山水格局,规 划中重视城区中自然山水骨架特征,发挥自然环境优势,注重沿江、沿山、沿路 的绿化,利用自然水面及山体将自然景观;1 入城市内部,使城市融于自然。 ( 5 ) 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创造人性化的空间。以人为本的设计主要体 现在提供各种方便使用的空间、适宜的服务半径等。 ( 6 ) 地域特色原则深挖历史文化内涵,将风景资源、文物古迹、古树名木 等纳入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中,把园林绿化建设和人文景观结合起来,弘扬历史文 化,丰富园林绿化的内容,体现宜宾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鲜明地方特色, 形成别具一格的特色风貌。 3 3 宜宾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目标与指标 3 3 1 规划目标 宣宾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以建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为目标,继承和发扬宜 宾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的优势,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创 造良好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把宜宾市建设成生态平衡、生物多样 性复杂、绿地分布合理、景观优美的生态型园林城市。 3 3 2 规划指标 宜宾市绿地系统规划按照省级园林城市、国内园林城市和国际生态城市的高 标准进行规划建设。距中心城区较远的组团其各项指标不低于整个城市的指标标 准。规划期限为近期:2 0 0 4 - - 2 0 0 6 年,中期:2 0 0 7 - - 2 0 1 0 年,远期:2 0 1l - - 2 0 2 0 年。具体指标见表5 : 表5 :墩市绿地) ! l 划指标览表 指标 绿 绿化 绿化用地( h m 2 ) 人均公入均 j 也覆盖 公同牛产 防护附属其他 同绿地绿地 室 率 小计 ( m 2 人)( m 2 人) 年限 绿地绿地绿地绿地绿地 ( )( ) 近期 6 0 01 1 01 6 04 2 01 2 9 0l2 01 22 52 5 83 0 中期1 0 8 02 0 03 l o1 2 1 02 8 0 02 6 0 1 3 5 3 5 3 5 3 9 远朔1 5 ( ( )3 0 01 8 51 9 1 54 2 0 0:j 8 9 1 5 4 24 24 4 3 4 宜宾市园林绿化用地的生态敏感性分析 生态敏感性分析是指在不损失或不降低环境质量的情况下,生态因了对外界 压力或外界一r 扰适应的能力。本文以西区组团为例为其他组团提供参考。西区组 i = j 发展用地的生念敏感性分析评价是通过分析用地环境有关生态因子及其相互 作用的集合效果对其开发建设的影响。为合理选择和组织城市土地提供科学依 据,同时为绿化用地寻找发挥最人效益的结合点。 3 4 1 西区组团概况 西区组团位于宜宾市金沙汀东南岸与宜宾市旧城组凼区隔江相望,与东区紧 临。东靠七晕山山系,南为丘陵。规划控制区约6 5 8h m 2 。区域内地质条件良好, 地形地貌为丘陵地形,地形破碎。区内西北侧,东南侧较高并向中部渐低,北部 地势相对平坦。地形地貌详见图5 。 图5 :西1x 1 地形地貌图 2 3 4 2 操作过程 包括选取评价因素、单因素评价、g i s 图库建立和g i s 的空间分析等。主要参 考况平等”。1 “、”、“增适宜度分析方法,应用g i s 技术,将数值计算和图形处理有 机结合起来,以利用其简洁、直观、易操作和快速等特点。 第一步g i s 图库建立 g i s 软件采用a r c g i s 8 3 。资料有:宜宾市地形图( 1 :1 0 0 0 0 ) 、电子地形图 ( 1 :5 0 0 0 ) 、土地利用现状图( 1 :2 5 0 0 0 ) 、土壤类型分布图( 1 :5 0 0 0 0 ) 、植被 分布图( 1 :5 0 0 0 0 ) 、水文分布资料、全年风向资料( 1 9 9 0 2 0 0 0 年平均) 、土 地使用现状图( 2 0 0 0 年) 、宜宾市城市总体规划( 1 9 9 7 2 0 2 0 年) ,根据收集的 资料建立信息数据库和图形库,比例尺为1 :5 0 0 0 。图库建立程序见图6 。 图6 :g i s 图库建立程序 f i g6t h ep r o c e s so fg i sg a l l e r yc o n s t i t u t i n g 第二步生态因素选择及评价 生态因子是各自然资源的单项组成部分,考虑到规划尺度与生态因子的关系 及所获得的资料,生态敏感性分析选用坡度与与土壤、水系影响、风力影响、植 被价值及人文因素五个因子。单因子敏感性分为5 、3 、1 三级。视每个因素在评 价中的重要性为其赋权重。权重的确定这里采用专家打分进行层次分析法( a h p ) 。i ”。各生态因素的生态敏感性等级及其权重见表6 。 表6 :生态敏感性分析分级及权重 t a b l e6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a n dw e i g h ta b o u te c o s e n s m v i t ya n a l y s i s 编号生态因素属性分级敏感性权重 坡度大中、砂壤 5 1 坡度与土壤 坡度大、壤土 30 3 坡度小、粘土 1 接近水体 7 5 1 m l 3风力影响强风区5 0i 编号 生态因素属性分级敏感性权重 中风区3 弱风区 1 高价植被 5 4 植被价值中价植被 3o 2 低价植被 1 t 业污染 5 人文因素开发建设 3 0 2 生活污染 1 第三步多因素综合评价及敏感性模型生成 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护理慢病考试题及答案
- 考点解析-苏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机械能和内能》专项测评试题(含答案解析)
- 护考心电图考试题及答案
- 考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声现象《声音的特性》同步训练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 难点解析-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物态变化》难点解析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护士初级考试真题及答案
- 学位证模拟考试题及答案
- 汽车驾照学员考试题库及答案
- 三支一扶扶贫考试题型及答案
- 扬州数学高一月考试卷及答案
- 温湿度点检记录表-曲线图
-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上册 (生活中的比)比的认识课件教学
- 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高分讲义:万能语料之心理描写
- 《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引领推进陕西文化强省建设》课程讲义
- 伟大的改革开放 全市获奖
- 2022版义务教育艺术(音乐)课标试题及答案
- DMF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 2023春国开电大《实用管理基础》形考任务1-4参考答案
- 现代大学英语-第三版-精读3-教师教案
- 【模板】私募基金通道业务合作协议
- 湿疮中医护理查房严重湿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