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汉语言文字学专业论文)颜师古《汉书注》字际关系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汉书注是一部具有很高史学价值和语言学价值的著作。颜师古在汉书注中的语言理 论与实践,可以说代表了唐初语言学研究的较高水平。前人对颜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校勘版本、 考释注文、补止缺失等方面。近年也有学者关注颜注中的语言文字现象,并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 究,但字际关系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并缺乏一定的系统性,本文试从字际关系角度来 研究颜师古汉书注。 本文以现代字际关系理论为指导,主要运川了穷尽式收集法、筛选法来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 然后以数据统计法、分析法为主要研究方法,参照先秦两汉的语言文献材料,汉唐注疏,历代集 解,井在借鉴前辈学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颜师古汉书注承载字际关系的主客观原 因、各类训诂术语的使州情况、以及颜注承载字际关系的成就与不足,其次,在理清颜注字际关 系基本情况的前提下对各类字际关系形、音、义进行了多角度深入、细致的研究,最后,本文从 字际关系角度对颜注的价值和研究意义进行了评价。 字际关系问题是训诂学和文字学共同关注的问题。字际关系往往和字的记录功能相联系,指 形、音、义某方面相联系的一组字之间的关系。字际关系的确定是汉字的整理、研究以及古代 书面文献的训释过程中的重要的基础性上作。本文选择了颜师古汉书注作为文献专著,进行 文献系统字际关系的系统分析,这种研究对颜师古汉书注字际关系的整理以及专t j 字际关系 研究都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颜师古;汉书注;字际关系 t h e s t u d y o i lt h er e l a t i v e so fc h a r a c t e r s o fh a n s h un o t e sb yy a hs h i g u a b s t r a c t h a n s h un o t e si saw o r k sw i m1 1 i g hh i s t o r i c a la n dl i n g u i s t i cv a l u e t h el i n g u i s t i c t h e o r ya n dp r a c t i c ei nh a n s h un o t e sb yy a ns h g ua r eb e l i e v e dt or e p r e s e n tah i g h e rl e v e l o fl i n g u i s t i cr e s e a r c ha tt h ee a r l ys t a g eo ft a n gd y n a s t y t h er e s e a r c hf r o mp r e v i o u s r e s e a r c h e r sf o c u s e so nt h ea s p e c t so fc o r r e c t i n g , c h e c k i n g ,a d d i n gt h em a t e r i a l sa n ds oo n i nr e c e n ty e a r s s o m es c h o l a r sh a v ec o n c e m e da b o u tt h el a n g u a g ei nh a n s h un o t e sa n d c o n d u c t e dt h ei n d e p t hs t u d y , b u tt h er e s e a r c ha b o u tt h er e l a t i v e so fc h a r a c t e r si sn o t t h o r o u g h , c o m p r e h e n s i v ea n ds y s t e m a t i c ,s ot h et h e s i st r i e st oe x a m i n et h eh a n s h un o t e s b yy a hs h i g u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o ft h er e l a t i v e so fc h a r a c t e r s b a s e do nt h em o d e mt h e o r yo fr e l a t i v e so fc h a r a c t e r s ,t h i st h e s i sd e t e r m i n e st h e o b j e c to ft h i ss t u d yb yu s i n ge x h a u s t i v ec o l l e c t i n ga n ds e l e c t i n gm e t h o d b e s i d e s ,t h e r e s e a r c ht a k e st h es t a t i s t i c a lc o u n ta st h em e t h o d o l o g y t a k i n gt h el i t e r a t u r em a t e r i a l si n q i na n dh a nd y n a s t i e s ,n o t e si nh a na n dt a n g ,a n da n n o t a t i o no fp r e c e d i n gd y n a s t i e 够 r e f e r e n c e , t h ew r i t e ra n a l y z e st h eo b j e c t i v er e a s o r k s ,t h ea p p l i c a t i o ns i t u a t i o no fk i n d so f s c h o l i u mt e r m sa n dt h ec o n t r i b u t i o na n dd i s a d v a n t a g e si ny a n sv e r s i o no fh a n s h un o t e s m o r e o v e r , a f t e rp r e s e n t i n gt h ea p p l y i n gs i t u a t i o no ft h er e l a t i v e so fh a nn o t e sb yy a n s h g u ,t h ew r i t e ra l s om a k e sat h o r o u 曲s t u d yo nt h em o m o l o g y , p r o n o u n c ea n dm e a n i n g o fk i n d so fc h a r a c t e rr e l a t i v e s a tl a s t t h et h e s i se v a l u a t e st h ev a l u e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o f h a nn o t e sb yy a ns h i g uf r o mt h ep e r s p e c t i v et h ec h a r a c t e rr e l a t i v e s 功es t u d yo nt h er e l a t i r e so fc h a r a c t e r si st h ec o m m o nf o c u so fs c h o l i u ma n d p h i n o l o g yb e c a u s ei tr e f e r st o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ag r o u po fc h a r a c t e r sa m o n gm o r p h o l o g y , p r o n o u n c ea n dm e a n i n g ,a n dc l o s e l yr e l a t e dt ot h er e c o r df u n c t i o no ft h ec h a r a c t e r s t h e d e f m i t i o no fc h a r a t e rr e l a t i v e si st h ef u n d a m e n t a lw o r ki nr e c o g n i z i n g s t u d y i n ga n d e x p a i n i n gt h ea n c i e n tl i t e r a t u r e t h i sp a p e rs e l e c t st h eh a nn o t e sb yy a hs h g ua st h e o b j e c ta n dm a k e sas y s t e m a t i ca n a l y s i su p o nt h ec h a r a c t e rr e l a t i v e si nl i t e r a t u r es y s t e m s o t h ep r e s e n ts t u d yi se x p e c t e dt oh a v et h ep o s i t i v es i g n i f i c a n c eu p o nt h er e o r g a n i z a t i o no f h a n s h un o t e sb yy a ns h g ua n dt h es t u d yo fr e l a t i v e so fc h a r a c t e r si ns p e c i a lw o r k s k e y w o r d s :t h er e l a t i v e so fc h a r a c t e r s ,h a n s h un o t e s ,y a ns h i g u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 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宁夏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 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 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触搴 时间: 洳口 年厶月移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宁夏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宁夏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 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硷1 蘧;声 导师签名:李t 二喜 时间:j 口加年厶月7 日 时间:加口年4 月少日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绪论 绪论 每一个历史层面的汉字系统中,其数量众多的汉字不是一盘散沙,这些汉字因为历史传承, 共时使用,从而导致字与字之间存在各种关系,即字际关系。字际关系问题是训诂学和文字学共 同关注的问题,字际关系往往和字的记录功能相联系,指形、音、义某方面相联系的一组字之 间的关系。古今字、异体字、同源字、假借字等都是从字际关系角度提出的概念,字际关系的确 定是汉字的整理、研究以及古代书面文献的训释过程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本论文以颜师古 汉 书注为文献依托,研究文献系统的字际关系是可行且有意义的。 字际关系研究概况 ( 一) 宇际关系研究现状 专门撰文全方位探讨字际关系的文章很少,近些年北京师范大学的李运富先生对字际关系进 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他撰写了论汉字的记录职能o 、 论汉字的字际关系圆、论汉字职能 的变化回系列论文,对以往有关字际关系的术语和分析进行了全面的清理,认为汉字有三种记 录职能:本用、兼用和借用,对字际关系的清理应该和字的记录职能相联系,分文字系统和文献 系统两个层面来分析,统一分类角度和标准,建立比较科学的字际关系类别和术语指称系统。庞 月光的汉语中的同词字际关系,从“同记一词”的角度对复杂的汉字关系进行了考察,在总 结前人的基础上,阐明其所指的同词字际关系仅限于单音节词,具体包括古今字、异体字、通假 字,而排除了同源字。此外,作者还详细地分析了同词异字出现的原因。 此外,当代的一些文字、训诂学家在其著作中也有专门章节论述了相关问题,首先有裘锡圭 先生的“一词多形”说,他在 文字学概要中把一词用多字分为四种情况:a 已有本字的词又 使用假借字。b 同一词使用两个以上的假借字。c 一个词本来已经有文字表示它,后来又为它或 它的某种用法造了专用的分化字。d 已有文字表示的词又使用同义换读字。其次,王宁先生在训 诂学原理中有一套字际关系理论,她在“形义关系”一章把“异字同词”归纳为三类:异体 字、广义分形字、正俗字,并指出“异字同词”虽然在记录语言上是一种不必要的重复而需要规 范,但多一个形体便多一个考音考义的资料,从而能使词义的推求更为准确。 前人在具体论述某一方面字际关系时标准不一,所选取的角度也有所不同,主要可归纳为两 类: 1 单独描写某种字际关系 ( 1 ) 古今字 古今字是汉语中一种常见的语言文字现象,特别是近二十年来,古今字的研究始终是语言的 一个热点,学术界有很多文章发表,有代表性的例如:杨润陆的三篇文章 论古今字、论古 。李运富汉字汉语论稿北京:学苑出版社,2 0 0 8 年版,页1 8 0 _ 页1 9 4 圆李运富汉字汉语论稿北京:学苑出版社,2 0 0 8 年版,页| 1 8 页1 3 6 李运富汉字汉语论稿北京:学苑出版社,2 0 0 8 年版,页1 9 5 一页2 0 9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绪论 曼曼量皇曼鼍曼曼曼曼! 孽i 一一i i i 一 一i iii i i i i i 曼曼鲁皇曼曼曼曼蔓曼曼鼍曼曼皇曼曼曼笪曼! 曼曼曼曼曼鼍曼 今字的内涵、论古今字的定称和定义;陆锡兴谈古今字;洪成玉古今字概述;孙 雍长“古今字”研究平议。杨润陆、陆锡兴、孙雍长三家观点基本一致,都认为古今字是从 用字角度界定的同词异字现象。但杨先生更强调“历时性”,陆先生则认为共时的通假字也应归 入古今字,孙先生除了更详细地给古今字下了定义外,还认为古今字与区别字、异体字、通假字 之间是包容兼交叉重叠的关系。 洪成玉古今字概述一文则阐发了另一种不同的见解( 实际上是对王力先生观点的进一步 申述) 。他主要是从文字学( 造字) 的角度考虑,认为古今字是有造字相承关系的分别字。同意 此说的还有赵克勤古汉语词汇纲要、张劲秋 ,这篇文章进一步 阐发了陆宗达、王宁在训诂方法论中把传统v l l 诂学中所谓“通假字”区分为“同源通用字” 和“同音借用字”的观点,认为这是两种不同质的现象,同时也分析了这种划分的实用价值。唐 生周形近通假论和吕永进试析通假中借字与本字的形体差异两文是从形体着眼对通假现 象的研究。前者重在研究“形近一,后者更强调“形异”。罗骥假借新论一文从分析古入没 有一字多义的语言观念入手,认为引申假借一说是合理的。 ( 3 ) 异体字 i 关于异体字的定义有很多论说,如:周祖谟在问学集中认为异体字是“音义相同而寓法 不同的字”;王力 古代汉语中认为异体字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字的音义完全相同,在任何 情况下都可以互相替代”圆;裘锡圭文字学概要把异体字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异体 字是指“彼此音义相同而外形不同的字” ,狭义的异体字则还要用法相同,部分用法相同的字 被称为部分异体字,是不包含在狭义的异体字里的。以上诸家或从字形角度或从功能角度或从二 者结合的角度给异体字下了定义,周祖谟的说法比较模糊,王力先生的说法虽然严格却不易操作, 裘锡圭则是综合了周祖谟与王力两家之说形成了更全面的观点。与以上几家观点不同的是苏培成 现代汉字学纲要中从文字规范的角度把和正字相对的也叫异体字。上述各家观点尽管角度 不同,提法略异,但总体来看还是不够科学,异体字这个概念在学术界仍然是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对异体字的分类,各家意见基本一致,大多根据结构和形体的差异划分的(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蒋善国汉字学) 。另外,黄颂康部分异体字的特征、性质和来源一文则专门探讨了有关 部分异体字的几个问题。王继洪异体字于汉字学研究一文论述了异体字在汉字文化学研究史 。周祖谟问学集北京:中华书局,1 9 6 6 年版,页2 2 雪王力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年舨,页1 7 1 o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 0 0 6 年版,页2 0 7 囝苏培成现代汉字学纲要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1 9 9 4 年版,页3 9 2 宁夏大学硕仁学位论文绪论 上的重要价值及其在汉字演变和发展中起到的积极作用。 2 不同种字际关系的比较 单独论述某种字际关系的文章中实际很多已含有了比较的内容,另外也有一些文章专门作了 不同种字际关系的对比研究。例如,徐凤 “古今字”与“同源字”、褚玉芳、思源假借字 通假字和古今字的辨析、黄文龙也谈古今字与通假字之辨别等。这些文章都是从各自的性 质、特点、产生方式几方面作出比较的,具体的论述多已见于专题研究中。 近年对颜师古汉书注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字际关系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全 面,只有几篇针对某一种字际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的论文,例如:王秀丽、别敏鸽颜师古 汉书 注) “,古某字”作用类析(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7 年9 月第7 卷第3 期) ;叶慧琼 颜 师古( 汉书注) 同源词疏证(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 0 0 7 年第2 7 卷第l 期) 等。此类研究有针对性, 并且深入详细,但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同一文献系统内部的字际关系之间联系紧密,无论是沟通 字际关系的术语还是内部联系,只有把他们纳入统一体系之中系统分析,才能更加清晰全面的展 现其面貌,所以我们选择了颜师古汉书注作为文献专著,进行文献系统字际关系的系统分析, 这种研究对颜师古 汉书注字际关系的整理以及专书字际关系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 二) 本文所研究的字际关系 李运富先生根据汉字的存现环境认为汉字的字际关系应该分别从文字系统和文献系统两个 角度来描述。他认为文字系统是一种贮存状态,个体汉字对应于语言系统中的词位或语素;而文 献系统是一种使用状态,个体汉字对应于言语系统中的词义,在文献系统中,个体汉字的职能是 靠语境显示的,通常只有一个确定的义项。文献系统中的字际关系主要是指:“字用属性关系和 职能对应关系,某个义项可以用或者实际上用了不同的字来记录,那这些字相对于同一职能而言 就形成了某种字用关系,这种同职能的字用关系是我们需要重点考察的文献字际关系。” 本文以颜师古汉书注为文献依托来研究文献系统的字际关系,研究文献系统中的字用职 能主要目的是为了解读文献,因此需要说明的是正字、俗字是从文字规范的角度划分的,而且 “正”、。俗”本身也具有相对性,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正”、“俗”的理解和认定可能都会 有所不同;同形字是“某个字形可以记录和实际上记录了哪些义项,这属于个体字符的职能问题, 与字际关系无涉。”留所以本论文就不涉及正俗字和同形字内容,主要研究古今字关系、异体关系、 假借关系和同源关系四种字际关系。 1 古今关系 郑玄遍注群书,明确具有古今用字不同的概念,第一个提出并使用了“古今字”这个名称, 郑玄所说的古今字,主要是指在汉语历史上,人们表示同一词先后使用了同音而不同形的汉字这 一现象。段玉裁对古今字的观点基本是维护和阐发郑玄之说,不过,他从理论上强调了“古今无 定时”,着眼于汉字孳乳繁衍的规律,王筠提出了“分别文”、“累增字”的说法。稍后徐灏又扩 展了古今字的范围:“古今字有二例:一为造字相承,增偏旁;一为载籍古今本也。”徐灏的古今 回李运富汉字汉语论稿北京:学苑出版社,2 0 0 8 年版,页1 3 0 雪李运富汉字汉语论稿北京:学苑出版社,2 0 0 8 年版,页1 3l 3 宁夏大学硕十学位论文 绪论 字观念,其实就是郑玄、段玉裁和王筠两种观点的综合。本论文所界定的古今字为有造字相承关 系的古今字,不包括意义用法完全相同的古今异体字。 2 异体关系 指记录同一词位( 或语素) 而形体不同的字。我们所研究的异体关系是广义的异体字之间的 关系,包括全同异体关系和部分相同的异体关系。 3 通假关系 一般来说,字际假借关系包括“本有其字”和“本无其字”的假借,然而我们认为“本无其 字”的假借属于造字法的一种,因此,我们所研究的字际假借关系,实际上就是研究“本有其字” 的假借关系。 4 同源关系 同源字是记录同源词的汉字,我们认为由同一源字孳乳而来的一组字称为同源字,包括源字 和由源字发展而来孳乳字。另外,本论文所涉及的同源词为颜师古实现破通假、贯通异体或古今 字、注音等功能的过程中,有意无意系联的同源字。 二颜师古的生平及其著述 汉书颜师古注成书以来便成为公认的 汉书权威注本,王先谦汉书补注序例 称: “颜注发明驳正,度越囊哲,非印人鼻息者也。”可谓是对颜注在学术界地位的公正评价颜注 能够取得此成就自然与颜师古的学术水平和学术环境是分不开的。 据新唐书和旧唐书记载,颜师古名籀,字师古( 一说名师古,字籀) ,京兆万年( 今 陕西西安市) 人。生于隋开皇元年( 公元5 8 1 年) ,卒于唐贞观1 9 年( 公元6 4 5 年) ,终年6 5 岁。 他生在一个儒学世家,其祖父颜之推、父亲颜思鲁、叔父颜游秦都是著名的学者。在这样的家世 中成长起来的颜师古才思敏捷,博通经史,精于文字、音韵、训诂,成为唐代著名的语言学家。 颜师古年轻时便已负盛名。1 日唐书:“隋仁寿中,为尚书左丞李纲所荐,授安养尉时 薛道衡为襄州总管,与高祖( 之推) 有旧,又悦其才,有所缀文,尝使其椅撅疵病,甚亲昵之。” 唐高祖在太原起兵后,师古曾担任要职。旧唐书记载:“及起义,师古至长春宫谒见,授朝散 大夫。从平京城,拜公府敦煌文学,转起居舍人,再迁中书舍人,专掌机密。于时军国多务,凡 有制诰,皆成其手。师古达于政理,册奏之工,时无及者。太宗践祚,擢拜中书侍郎,封琅邪县 男。”后唐太宗李世民看到儒家经典流传已久,谬误很多,令颜师古于秘书省考定五经。师 古对 五经多所麓定,完成后上奏皇帝。李世民派许多儒家学者对师古考定的五经加以审 核。诸儒多传习当时通行的五经,所以对师古考定的五经有颇多非议。师古就引用两晋、 南朝等多个版本做为证据回答各种非议,言简意赅,考据详明,得到了诸儒的认可。因此颜师古 又兼通直郎、散骑常侍。太宗于是颁布师古考定的五经为正本,令学者传习。当时太子承乾 命颜师古注班固汉书。师古搜集了二十余家:汉书注,择善而从,又加上自己的观点,基 本解决了汉书的古音古字的训诂问题,遂为汉书学大功臣,“时人谓杜征南、颜秘韦 d ( 后晋) 刘昀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页2 5 9 4 口( 后晋) 刘晌等旧唐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7 5 年版,页2 5 9 4 4 宁夏人学硕十学位论文 绪论 为左斤明、班需坚忠臣”。汉书颜注成为学界公认的汉书最佳注本。完成后,颜师古又 作 上( 汉书注) 表,与粕稿一起上奏庸太宗,受到太宗赞赏,令编之秘阁,赐师古物二百段、 良马一匹。贞观十九年( 公元6 4 5 年) 从驾东征高丽,卒于道中,时年六十五岁,谥号为“戴”。 颜师古的著作中汉书注、急就章注大行于世。急就章是西汉史游编写的字书。全 弗主要收集当时使朋率高的字,按“分别部居不杂厕”的原则编排,押韵易识。但到了唐代,此 书错误严重。师古“遂冈暇日,为之训解”,使字字“必则古昔,信而有征”。永徽三年( 公元6 5 2 年) ,师古子颜扬庭表上师古所撰的匡谬止俗八卷。庸高宗卜令藏于秘稍阁,赐扬庭帛五十 匹。匡谬止俗是颜师古晚年的学术札记,其书考释字音、字形、字义,考据精密,结论准确, 为历代学者推崇。其子上表云此书:“百氏纰缪,虽未可穷,六典迂讹,于斯矫革。四 颜师古的学术成就使其在学术史上无可争议地占据着重要位置,在唐代显得尤为夺目。无论 在经学、史学、还是语言学方面,颜师古的成就都是得到后人公认的。他编订的 五经、 五礼 成为之后千年的经典通行本,在经学史上是极为重要的一次古籍整理;他的汉书注更是结束 了汉书注解与版本混乱的局面,其权威性直接导致了诸家l :汉书注的消亡,至今仍是研究 汉书不可或缺的参考;急就章注、字样、匡谬止俗不光是语言学重要专著;还体现 了师古严谨扎实的治学态度。刘脚在 颜氏青切韵母系统的特点兼论切韵) 青 系的综合性( 语言研究,1 9 9 2 年0 2 期) ,任福禄颜师古( 汉书注) 中的齿音喉音反切声类( 青海 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1 9 9 3 年第1 期) ,任福禄颜师古( 汉书注 舌音唇音反切声类研究兼与马 重奇先生商榷( 古汉语研究,1 9 9 3 年0 3 期) ,任福禄颜师古( 汉书注 喉音反切声类再研究( 求 是学刊,1 9 9 4 年0 5 期) ,张金霞颜师古的古音学( 古汉语研究,2 0 0 3 年0 2 期) 等等。颜注中的“合 韵”音历来受到专家学者的关注,较为全面地评说颜师古的“合韵”的文章有张文轩的颜师古 的“合韵”和他的古音学( 兰州大学学报,1 9 8 7 年0 4 期) ,马重奇的颜师古( 汉书注) 中的“合 韵音”浅论(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 9 8 9 年o l 期) 等,另外,在张文轩的 晴 注声母系统( 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 9 9 0 年0 4 期) 一文中,欧刚宗书对音注声母系统的 几个主要特点都作了探讨。 训诂方面:有对颜师吉训诂进行总体研究的文章,如孙兵从( 汉书注 看颜师古训诂学 ( 郑州大学学报,1 9 8 9 年0 4 期) ,尤炜祥( 汉书 颜注异议举例( 浙江大学学报。1 9 9 5 年0 2 期) ,郑 贤章( ( 汉书) 旧注商榷若例( 求索,2 0 0 6 年o l 期) 。还有很多总结颜师古训诂贡献的文章。张 金霞论颜师古对音义关系的认识(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 0 0 3 年o l 期) 初步探讨了颜师古“因声求 义”的实践和理论;谢纪锋( 汉书) 颜氏直音释例(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 9 9 1 年0 6 期) , 对颜氏直音逐一考查,分析注音字和被注音字的语音关系和语义关系:薄守生( 汉书注) 声训 法举例( 广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2 年0 7 期) ,胡继明、陈秀然从某,某也看颜师古汉 书注) 声训( 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2 0 0 8 年0 4 期) 则是对颜师古声训方法作了举例性论 述,从声训的角度探讨了音义关系。 在颜注注释体例研究方面,有祝鸿杰的( 汉书 颜注释例,通过对颜注训诂内容及其方法 的考察分析、归纳综合,将注文体例辑为十条:l 、旧注取舍之例;2 、引用文献之例;3 、词义 诊释之例;4 、说字注音之例;5 、核证今俗之例;6 、疏解文意之例;7 、阐述语法之例;8 、说 明修辞之例;9 、文字校勘之例;1 0 、发凡起例之例。( 研究生论文集语言文学分册南京江苏古籍出 版社,1 9 8 5 年) 对颜注中语法、词性方面的研究,有刘青松的 ( 汉书) 颜注语法注释释例( 怀化师专社会科 学学报,1 9 8 8 年0 4 期) ,他从释虚词、确定词性、阐明特殊述宾关系、调整词序等七个方面对颜注 的语法注释作了分析。千宁的( 汉二 s ) 师古注虚词研究(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 9 9 2 年0 2 期) ,根据 今天的词法系统,对颜注中虚词的论述进行分类剖析。 对颜注作总体评价的有周晓瑜( 汉书) 颜注评议,他总结了颜注六个方面特点:i 、训释 6 宁夏人学顾卜学位论文 绪论 凡例;2 、吸收前人成果;3 、校勘精审;4 、注音不厌其详,且兼有破字;5 、释义确切灵活;6 、 不引杂说,阙所不知。( 文献,1 9 8 4 年0 4 期) 对于颜注的价值,该文从两个方面加以评定:一是阅 读汉书的有力工具;二是文字、音韵、训诂的宝库。文章也指出了颜注的缺陷。 最近几年,也有一些对颜师古汉书注进行研究的硕、博士论文,总体研究的有2 0 0 5 年, 宁夏大学任国俊的 汉书) 颜师古注研究和2 0 0 7 年,南吕大学龙小军的( 汉书) 颜师古注 研究;文字训诂方面有2 0 0 7 年,湖南师范大学叶慧琼的颜师古( 汉书注) 同源词研究,2 0 0 7 年兰州大学的郑玲的( 汉书) 颜注古字考,2 0 0 7 年暨南大学何玉兰的颜师古( 汉书注) 古今 字研究。 以上是近年来对颜注的研究情况,虽没有网罗殆尽,但主要的研究成果基本都包括在内,总 的看来,涉及的面还是很j “的,某些方面的研究也很深入,这是十分可喜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内容还很多,从目前所掌握的材料来看,还没有看到对颜注的字际关系做系统 研究的论文或著作。 四论文的研究目标和研究方法 ( 一) 论文的研究目标 颜师古在汉二腾注中直接使用了大量术语对文献川字进行沟通,由于颜师古沟通字际关系 的术语往往不是专职的术语,而是兼有其他职能,因而我们在具体分析其沟通字际关系术语功能 时只能将其相关材料都先整理出来,形成语料库,再从某类术语中离析出其川于沟通字际关系的 术语功能,然j 亓进行综合穷尽式的对比分析,通过对颜师吉汉书注中涉及的字际关系做一个 穷尽式的搜集与整理,在客观描述的基础上分析其出现的原冈和颜师古的意图所在,以及通过全 面的测查,力求州统一的标准和科学的术语对颜师古汉书注所显示的字际关系作全面的归纳 和阐述。然后通过对字际关系内部字与字之间形、音、义等联系的分析清晰地展现各类字际关系 的区别与联系,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各类字际关系的概念及其界限,另一方面对这些字际关系内 部联系的分析也对我们了解汉唐汉字的传承流变有一定的意义。 ( 二) 论文的研究方法 为了确保论文研究的准确性与科学性,笔者在探讨颜师古汉书注字际关系时,主要运用 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1 语料收集穷尽法 在论文的准备阶段,认真研读汉书原文及注文,采用手上翻检和电脑检索相结合以手 工翻检为主的方法,将其相关材料全部整理i 出米,形成语料库,然后离析出各类术语的职能,为 相荚分析打好基础。 2 分析法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主要在定量的基础上作定性的分析,即对颜师古汉书注中所涉及 到的字际犬系进行全面的普查,井按统一标准归纳和整理,分析颜注用字和原文献用字之间的典 7 宁夏人学颁十学化论文绪论 型字际关系。 3 归纳法 本文在分析每个问题之后都使刚归纳法对其进行总结说明,从而更为概括、更为直接地阐 明问题,深化研究内容,体现研究内容和意义。 4 统计法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我们使川统计法来确保其科学性,对颜师古汉书注中体现的各类 字际关系分类进行统计,并以附表形式列于论文之后。 8 宁夏人学硕十学位论文颜师古汉书滓承载宁际关系的基本情况 第一章颜师古汉书注承载字际关系的基本情况 第一节颜师古汉书注承载字际关系的原因 一与所注释的客体汉书多古字有关 汉代遍寻古书,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通经成为求取功名的敲门砖,一时经学大盛, “幼童而守一艺,自首而后能言”,汉代人有着很强的崇古、尚古意识。受其影响,文人们甚至 在作品中使川已经不通行的古文字。汉书艺文志云:“汉兴,闾里书师合仓颉、爱历、 博学三篇,断六十字以为一章,凡五十五章,并为仓颉篇。武帝时,司马相如作 凡将篇, 无复字。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急就篇,至元始中,征天下通小学者以百数,各令记字于庭中。 杨雄取其有用者作训纂篇,凡八十九章。臣( 班固) 复续杨雄作十三章,凡一百三章,无复 字,六艺群书所载略备矣。”回可见,汉代的这些文人多是饱读经书、通明古今的有学之士,他们深厚 的小学功底使得他们能熟练地运用语言文字技巧,搜罗古字,渲染气氛,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一方 面,拥有深厚的小学功底的班固作为尔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深受时代氛嗣的影响好用古字;另一 方面,汉书保存了大量汉代文人的作品,这些作品中本身含有大量古字。因此,汉书一行世, 就被认为是一部难读的书,后汉书班昭传:“汉书始出,多未能通者。同郡马融伏于阁下, 从昭受读。”留三国志孙登传:“( 孙) 权欲登读汉书,习近代之事,以张昭有师法,重烦 劳之,乃令( 张) 休从昭受读,还以授登。”谚汉书难读就在其中含有很多古字、假借字。如不 解释,后学很难读懂。冈此汉书行世不及百年,就有人为之作注。最早为汉书作注的是 东汉桓帝时的延笃,灵帝时有服虔、廊劭等人,魏晋南j 匕朝为汉书作注的人更多。据颜师古 汉书叙例云:“汉书旧无注解,唯服虔、席劭,备为音义,自别施行。至典午中朝,爱 有晋灼,集为一部,凡十四卷。臣瓒又总集诸家音义,凡二十四卷。蔡漠全取臣瓒一部,散 入 :汉书,自此以后始有注本。”锄注家虽多,但各家说法繁杂,体例不一,存在很多问题。到 了唐代,为了能让一般的学子读懂这部书,唐太宗之子承乾下诏命师古为汉书重新作注, 汉 书这部包含诸多难字、僻字的著作成为颜师吉汉书注承载字际关系的客观载体,前人之注 为颜师古提供了参考对象,故有了这部流传千古的伟大注解。 二与语言文字的发展演变有关 明末著名的小学家陈第在毛诗古音考中讲到:“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 转移,亦势所必至。” 随着时代的前进,人类思维的广度、深度以及复杂、精微的程度不断增加, 语言文字作为思维和信息传递的媒介也在不断发展。 ( 东汉) 班 ;l i l 撰,颜帅古沣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6 2 年版,页1 7 2 1 o ( 南朝) 范哗撰,拿贤注后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年版,页2 7 8 5 昏( 西晋) 陈寿撰,裴松之注三国志北京:中华书局,1 9 5 9 年版,页1 3 6 3 ( 东汉) 班同撰,颜师古注汉书北京:中华书局,i 9 6 2 年版,页l 酋( 明) 陈第毛诗古音考北京:中华书局,i 9 8 8 年版,贝7 9 宁夏人学颁 学位论文颜师古汉书沣承载字际关系的基本情况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二 5 写符号,是语言产生和发展到一定阶段才出现的,文字要受语言发展的 影响和制约。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认识范围的不断扩大,造成了语言中词汇数量的大量增加,人们 对已有事物的认识不断深入,也促使个体词义由简趋繁。作为记录符号的汉字必然要适应词汇发 展的这种趋势,要充分发挥记录语言的职能,于是有限的文字走向一字多用,形成一身兼多职的 局面,这样就打破了创制时字一川的局面。但是,当一个字形承担过多的语义内容时,就会影 响人们对书面语言的准确理解,这也会妨碍其记录语言功能的发挥。因此,汉字就要随着语言中 词语的增加和书面表达的日趋复杂而在字形上有所区分,以减少字和词的矛盾,客观上造成了古 今字。例如: 惟阴阳不调,未烛其咎娄赦公卿,日望有效( 汉书元帝纪) 1 p 2 8 9 灾异娄发,以告不治( 汉书成帝纪) 1 1 3 0 7 】 师古日:一娄,古屡字”。 说文女部。:“娄,空也。从母中女,空之意也。一日娄务也。”f f 2 6 4 下l 段玉裁说文解 字注e l :“娄,娄之义又为数也。此止如窗牖、丽屡之多孔也,而转其音为力住切。俗乃加尸 旁为屡字。古有娄无屡也。”l 硒2 4 j 可见,“娄”、“屡”是冈词义引申而导致字形分化产生的一对古今字。 字形不是语言本身的形式,对于语言来说是外在的,文字系统不等同于词汇系统,所以文字 还有受其自身特点影响的脱离语言制约的独立的发展规律,它本身不断发生着脱离语言的变化, 所以同音借川和异体字也都是文献中常见的川字现象。 消孙诒让在与王子壮论假借书中说:“天下之事无穷,造字之初,苟无假借一例,则 逐事而为之字,而字有不可雕造之数,此必穷之数也,故依声而托以事焉。视之不必是其字,而 言之则其声也:闻之足以相喻,川之可以不尽:楚假借可以救造字之穷而通其变。 当现有的文 字不足以记录现有的词汇时,人们就会依据语音上的联系,借川音近、音同的字来记录,以适应 语言的发展。有些时候本字是已经存在的,但由于文献中的川字习惯、对经典川字的仿效等原因, 仍然使川音同或音近的借字。例如: 鸾凤万举,蜚览翱翔,集止于旁。( 汉书宣帝纪) p 2 6 3 i 三月,博士行饮酒礼,有雉蜚集于庭。( 汉书成帝纪) 1 p 3 1 6 1 师古日:“蜚,古飞字耳。” 说文虫部:“蜚,臭虫,负鏊也。从虫,非声。蜚,或从虫。”i p 2 “下1 段玉裁说文解字 注:“蜚,古书多假借飞字。”l e 6 7 6 1 依据说文蜚”的本义是一种虫,左传o :“有蜚不为灾。”【p 6 1 1 j 韵微韵 :“穗, 古通川蜚。”【p 3 1j 二者同属于:f f 母微部。在汉代的资料里,借“蜚”为”匕”的现象极为普遍。 黄侃先生在文字声韵训诂笔记中说:“然最初造字之时,或冈本字不足,即h 3 本字以为 假字,故造字之时已有假借也。文字随言语、声音而变异,因声音之变异而假借亦有变异。为时 既远。声变日繁,其所假借之字竟与本字日远而不易推矣。至文字廊用于文章,亦多用假借。有 ( 东汉) 许慎说义解j ,北京:中牛书局,1 9 6 3 年版 宙( 清) 段玉裁说文解:声注上海:一l :海古籍出版社,1 9 8 8 年版 国孙诒让籀聩述林卷i 转0 i 自龙异腾基础汉宁学成都:巴蜀书社,2 0 0 2 年版,页1 1 8 o ) 左丘明传,枉预沣,孔颖达疏春秋左传正义北京:北京人学出版社,1 9 9 9 年版 o ( 朱) 陈彭年钜朱广韵卜海:卜海古籍;j ;版社,1 9 8 3 年版 i o 宁夏人学硕 学位论文颜师古汉书滓承载字际关系的基本情况 冈止字不足而州假借:有冈遵守习惯而川假借;有冈避同去忌而h j 假借。盖假借之用愈j ,而本 字愈为难求,本字愈为难求而本字与假借不相应之处愈多,其相去亦愈远。”从黄侃先生的这段 话可以看出通假现象普遍存在于文献中,并且由于时间久远,本字难求对文献阅读造成了一定的 障碍,为文献作注就是要排除这些字形上的障碍,颜师古为汉书作注,指出了大量的通假字。 由于时间和地域的著异,古代文献中还存在着很多构件不同、或构件相同而组合方式不同却 记录的是同一个词的异体字。颜注与 汉书成书的年代相隔久远,字形颇多变异,故也指出了 文中诸多异体字。 男子力耕不足粮锁,女子纺绩不足衣服( 汉书食货志上) p n 2 6 1 千里负担馈镶,率十余锺致一石( 汉书食货志下) p i l 5 8 l 师古日:“馕,古铜字也” 说文食部:“镶,周人谓钧日镶。从食,襄聱。”【p 1 0 7 下l 说文食部:“镝,镶也。从 食,向声。”【p 1 0 7 下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日:“饷,各本作镶。”啤2 0 l “馕”与“韵”音义皆同, 形旁相同,只是选取了不同的声旁,为一组异体字。 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