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许南英及其诗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s t u d yo fx un a n y i n g a n dh i sp o e m b y h el i u n d e rt h es u p e r v i s i o no f p r o f g u oh a o f a n at h e s i ss u b m i t t e dt ot h eu n i v e r s i t yo fj i n a n i np a r t i a lf u l f i l m e n to ft h er e q u i r e m e n t s f o rt h ed e g r e eo fm a s t e ro f a r t s u n i v e r s i t yo f j i n a n j i n a n ,s h a n d o n g ,p r c h i n a m a y2 1 ,2 0 1 0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 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 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济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 保留或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 查阅和借鉴;本人授权济南大学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 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和 汇编本学位论文。 (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导师签名:e t 期: 济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录 摘要iii a b s t r a c t v 弓i 言1 第一章许南英生平及其诗集窥园留草2 第一节许南英生平2 一、求学与科举2 二、服务乡里4 三、辗转南洋5 四、踏上仕途5 五、远赴棉兰6 第二节窥园留草述介。7 一、简介。7 二、版本。8 三、流传。8 第二章许南英与近代诗社。1 0 第一节发起崇正社。1o 第二节促成浪吟诗社。1 1 第三节参与台湾南社12 第四节入聘菽庄吟社13 第三章伤时感世、忧国忧民的情感内容1 5 第一节爱国主义一1 5 一、抗日保台斗争。15 二、对晚清政局的忧虑18 三、对民初国家命运的关怀2 0 第二节怀念故土2 2 一、科考时对家乡的思念2 2 二、内渡后对台湾的怀念。2 3 l 许南英及其诗歌研究 三、在棉兰异域对大陆家乡的想念2 6 第三节仕隐情怀2 7 第四章情挚言淡、意真味长的艺术特色3 2 第一节不饰雕琢,质朴无华语言朴实。 3 2 第二节胸之所寓,笔之于诗情感真挚3 4 第三节镜乎其微,约乎至精用典自如。3 6 一、借典故抒写情怀3 6 二、借典故评价他人功绩3 9 第四节梅花诗的创作4 0 结语 参考文献4 4 致谢4 6 附录l 4 7 附勇专b 。4 8 l l 济南人学硕i 一学位论文 摘要 许南英,字霁云,号蕴白或允白、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昆舍耶客、 春江冷宦,清咸丰五年乙卯( 1 8 5 5 ) 出生于台湾府城西定坊武街馆,民国六年丁巳 ( 1 9 1 7 ) 卒于印度尼西亚的棉兰( 现为北苏门答腊省首府) ,享年六十三岁。许南英 是台湾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与丘逢甲、施士洁合称“台湾晚清诗坛三大家”。他一 生饱经沧桑:早年经历丧亲失友之痛;中年经丧家之灾;内渡后迫于生计走上仕途, 体验了官场的黑暗和仕途的坎坷之后理想破灭;晚年只身远行,客死异域。 许南英生活于清术民初内忧外患、社会动乱的时期,饱经家破国危之痛,他的诗 集窥园留草存诗1 0 3 9 首,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知识分子的人生历程和心声,也 用实录的笔触记录了时代的方方面面。 许南英的生平资料比较完整,有窥同先生自定年谱和他的四子许地山为之撰 写的窥园先生诗传,历来研究也多以此为依据,但这两篇文章中也存在一些错误。 本文在结合许南英诗作及其诗友作品的基础上,参考相关研究性文章,厘清一些谬误, 并在论文的最后对许南英其人其作给以总体评价。 本文主要分为五部分论述。第一部分是许南英的生平及其诗集窥园留草,主 要叙述了许南英坎坷的生平经历,分为求学与科举、服务乡里、辗转南洋、踏上仕途 和远赴棉兰五个部分,并述介了窥园留草的版本和流传情况。第二部分是许南英 与近代诗社,结合许南英的诗歌及相关史料,梳理了许南英与对台湾近代诗坛有较大 贡献的崇正社、浪吟诗社、台湾南社、菽庄吟社之间的关系,力图厘清存在的谬误。 第三部分是许南英诗伤时感世、忧国忧民的情感内容,主要分为爱国主义、怀念故土 和仕隐情怀三个方面,其中爱国主义又分为抗日保台、对晚清政局的忧虑和对民初国 家命运的关怀;怀念故土分为科考时对家乡的思念、内渡后对台湾人事物的怀念和在 棉兰异域对大陆家乡的想念;仕隐情怀则从出与处两个方面加以论述。第四部分是许 南英诗情挚言淡、意真味长的艺术特色,主要从不饰雕琢、质朴无华的语言,胸之所 寓、笔之于诗的真挚情感和镜乎其微、约乎至精的用典三个方面进行分析。许南英诗 歌中的典故主要用于抒写自己的情怀,包括表达自己的清高品节、对家乡的思念、对 桃源隐居生活的向往和与友人的深厚友情,以及借典故对历史和现实进行评价,表达 自己的追求和价值取向。另外,许南英生平酷爱梅花,以梅自况,创作了为数不少富 i i i 许市英及其诗歌研究 有特色的梅花诗。梅花诗作为许南英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其艺术特征也放在本章中 进行论述。第五部分是结语,总结许南英在近代诗坛的地位和贡献。 关键词:许南英;诗歌;研究 i v 济南人学硕f j 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x u n a n y i n g ,h i sc o u r t e s y n a m ei s j i y u n ,s e l f - t i t l e dy u n b a i o ry u n b a n , k u i y u a n o w n e r , l o n g m a s h u s h e n g ,p i s h e y e k e ,c h u n j i a n g l e n g h u a n h ew a sb o mi nt a i w a n f a n g w us t r e e t ,w e s th a l ls e t ,i nt h e5 t hy e a rd u r i n gt h ex i a n f e n gp e r i o do fq i n gd y n a s t y ( 1 8 5 5 ) ,a n di nt h e6 t hy e a ro f r e p u b l i co f c h i n a ( 1 9 1 7 ) d i e di nm e d a n ,i n d o n e s i a ( n o wt h e c a p i t a lo fn o r t hs u m a t r ap r o v i n c e ) ,a tt h ea g eo f6 3 x un a n y i n gw a saf a m o u st a i w a n e s e p a t r i o t i cp o e ti nm o d e mt i m e s ,h ea n dq i uf e n g j i a ,s h is h i j i ew e r ek n o w na s “t h et h r e e l a t ep o e t r y h i sl i f ew a sm a r k e db yv i c i s s i t u d e s :t h ee a r l yy e a r sh ec a m et h r o u g ht h ep a i n o fl o s sf r i e n d s ;e n c o u n t e r e dt h el o s so fs t a t e si nh i sm i d l i f e ;i nc a r e e rt r a n s i t i o n ,h ew a s f o r c e dt op o l i t i c s ,e x p e r i e n c e dt h ed a r k n e s sa n dt h eu p sa n dd o w n so fo f f i c i a l ;i nt h eo l d a g e ,h et r a v e l l e da l o n ea n dd i e di ne x o t i c x un a n y i n gl i v e di nt h el a t eq i n gd y n a s t y ,ap e r i o do fd o m e s t i cs t r i f ea n df o r e i g n a g r e s s i o n t h ec o l l e c t i o no fp o e m s “k u iy u a nl i uc a o ”c o n t a i n e d10 3 9p o e m s t h e s e p o e m sr e f l e c t e dt h el i f ea n da s p i r a t i o n so fi n t e l l e c t u a lw h ol i v e db e t w e e nt h eo l de r aa n d t h en e wo n e ,a l s or e c o r d e da l la s p e c t so ft h et i m e s c o m p a r a t i v e l y s p e a k i n g ,h i s l i f e si n f o r m a t i o ni s c o m p l e t e ,t w o o fw h i c h a r e c h r o n i c l eo fk u i y u a nx i a ns h e n g l i f e a n d “ab i o g r a p h yo fk u iy u a ny i a ns h e n g p o e m , o nw h i c hm o s tr e s e a r c h e r st o d a yb a s e dt h e i rc o m m e n t s b u tt h e r ew e r es o m ee r r o r s i nt h et w oa r t i c l e s i nt h i sp a p e r , c o m b i n e dw i t hp o e m so fx u n a n y i n g ,h i sp o e tf r i e n d s w o r k s ,a n dr e l e v a n tr e s e a r c ha r t i c l e s ,t oc l a r i f yan u m b e ro fe r r o r s ,a n dm a k ea ne v a l u a t i o n o nh i sp o e m sa n dh i sc h a r a c t e r sa tt h ee n d :o f w r i t i n ga n d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p o e t r y t h et h e s i sc o n s i s t so ff i v ec h a p t e r s :f i r s tc h a p t e ri sx un a n y i n g sl i f ea n d k u iy u a n l i u c a o m a i n l y d e s c r i b e sx u n a n y i n g sr o u g h l i f e e x p e r i e n c e s :s t u d y a n d e x a m i n a t i o n ,s e r v i c ev i l l a g e ,t r a v e lt ot h es o u t h e a s ta s i a ,s e tf o o to nc a r e e ra n dg ot o m e d a n a l s od i s c u s s e st h ev e r s i o na n dc i r c u l a t i o no f “k u iy u a nl i uc a n s e c o n dc h a p t e r i sx un a n y i n ga n dm o d e mp o e t r y c o m b i n a t i o no ft h ep o e m sa n dr e l a t e dh i s t o r i c a l m a t e r i a l ,c o r d i n g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b e t w e e nx un a n y i n ga n dm o d e mp o e t r y ,s u c ha s c h o n g z h e n gs o c i e t y , l o n g p o e t s o c i e t y ,t a i w a n s o u t h s o c i e t y , p o e t r ys o c i e t y v 许南英及l e 诗歌研究 s h u z h u a n g ,w h i c hh a sag r e a tc o n t r i b u t i o nt o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t a i w a np o e t r y ,a n dt r yt o c l a r i f ys o m eo ft h ef a l l a c i e s t h et h i r dc h a p t e ri st h ee m o t i o n a lc o n t e n t ,c o n c e r nf o rt h ef a t e a n ds e n s eo fi n j u r y c o n s i s t so fp a t r i o t i s m ,h o m e s i c k n e s sa n dp r i v a c y ,w h i c hi sd i v i d e di n t o a n t i - j a p a n e s ep a t r i o t i s ma n dp r o t e c tt a i w a np o l i t i c a ls i t u a t i o no nt h el a t eq i n ga n dt h e c a r eo ft h en a t i o n a ld e s t i n y ;m i s sh o m e ,t h em e m o r yo ft h ep e o p l eo ft a i w a na f t e rt h e t r a n s i t i o na n dt h em a i n l a n dh o m em i s si nm e d a ne x o t i c ;t h ec o n f l i c t i n gc o u r s eo fb e i n ga n o f f i c i a lo rb e i n gah e r m i t t h ef o r t hc h a p t e ri st h er t i s t i c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s i n c e r ef e e l i n g s a n dm e a n i n g f u l t h e r ea r et h r e ea s p e c t so fc o d e :t h es i m p l el a n g u a g e ,p e n so fs i n c e r e e m o t i o ni nt h ep o e ma n di t sm i c r o - m i r r o ra l m o s t x un a n y i n gd e s c r i b e sh i sf e e l i n g s , e x p r e s s e sh i s l o f l yp r o d u c t s ,i n c l u d i n gs e c t i o n so nt h eh o m e s ,t h o u g h t so nt h et a o y u a n s e c l u s i o na n dt h ed e e pf r i e n d s h i p b ya l l u s i o n st oh i s t o r ya n dr e a l i t y ,x un a n y i n ge x p r e s s e s h i sp u r s u i ta n dv a l u e s i na d d i t i o n ,x un a n y i n gl o v ep l u ms om u c ht h a th et r e a t sal a r g e p o e m s ,w h i c hd i s r i c b e st h e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p l u m t h ef i f t h c h a p t e r i s u m m a r i z et h es t a t u sa n dc o n t r i b u t i o n so fx un a n y i n gt ot h em o d e mp o e t r y x un a n y i n g ;p o e m ;r e s e a r c h v i 济南人学硕f 学位 f c = 丈 己l 言 j -口 许南英是台湾近代著名的爱国诗人,与丘逢甲、施士洁合称“台湾晚清涛坛三大 家 。他的诗集窥园留草存诗1 0 3 9 首,反映了新旧交替时代知识分子的人生历程 和心声,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但目前大陆学者对其关注较少,学术界对许南英其人 其诗还缺乏相应的研究,其生平及其诗的许多问题都有待于作进一步深入地探索。 目前大陆学者对许南英的研究成果,大多以零散的形式出现在各种辞典及诗歌选 集中,专门的研究论著则十分罕见,并且大多因限于篇幅,对许南英生平的介绍较为 简略,内容也多出自窥园先生诗传和窥园先生自定年谱两文。相比较而言, 一些论文对许南英生平的介绍则较为详尽,如:包恒新、黄拔光、庄义仁台湾爱国 诗人许南英及其创作( 福建论坛1 9 8 2 年第2 期) ,赵沛霖清术台湾爱国诗人一 一许南英( 广东社会科学1 9 8 5 年第2 期) ,赵沛霖丘逢甲与许南英( 广东社 会科学1 9 8 8 年第3 期) ,庄受福台湾爱国志士许南英事略( 漳州文史资料第 1 2 辑) ,王盛一个不应该被埋没的台湾爱国诗人许南英及其 ( 收 录于周俟松、杜汝淼编许地山研究文集,南京大学出版社1 9 8 9 年版) 等。 另外,有一些论文对许南英的仕宦经历进行了研究,如彭妙艳的台湾诗人许南 英在广东( 韩山师专学报1 9 8 8 年第1 期) 以及陈昭吟归去来兮宦兴赊论 许南英 中的仕隐意识,宋泽莱论清术日初台湾汉诗诗人许南英的写实 情诗等。此外,张宁的博士论文许南英评传第三章中也有涉及( 福建师范大学 博士学位论文,2 0 0 6 年) 。 然而到目前为止,对许南英其人其作的研究还存在不少值得商榷的地方,如许南 英中举后选择回乡服役的原因,是否如许地山所说是因为许南英的志向不在做官;再 如崇正社的创立时间、许南英与浪吟诗社、台湾南社的关系等等,都有待于作进一步 的探讨。 本文主要参考窥园留草、窥园先生自定年谱、窥园先生诗传以及许南英 的相关作品,对许南英的生平进行简要叙述,梳理许南英与近代台湾诗社之问的关系, 同时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分析其作品的情感内容和艺术特色,并对许南英在近代诗 坛的地位和贡献给以客观科学的评价。 许南英及其诗歌研究 第一章许南英生平及其诗集窥园留草 第一节许南英生平 许南英,字霁云,号蕴白或允白、窥园主人、留发头陀、龙马书生、昆舍耶客、 春江冷宦。1 清咸丰五年乙卯( 1 8 5 5 ) 出生于台湾府城两定坊武街馆,民国六年丁巳 ( 1 9 1 7 ) 卒于印度尼西亚的棉兰( 现为北苏门答腊省首府) ,享年六十三岁。 许南英生活于清术民初的内忧外患、社会动乱时期:甲午战败,割让台湾给日本; 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借之侵华;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军阀争权,国内混战。 许南英饱经家破国危之痛,再加上他“幼而奇穷,仕而屯遑,死且葬身异域 2 可谓 一生坎坷。本文将许南英的一生分为五个阶段,追溯其生命历程。 一、求学与科举( 18 5 5 - 18 9 0 ) 从家世来看,许氏家族主要以经商为生。入台九世祖,3 除一世祖许超为塾n # t - , 只有许南英的祖父许永喜和父亲许廷璋业儒。自移殖入台至嘉庆年间,宗族尚未分居, 直到道光年间,一场大火烧光了家谱、地契,家产荡尽,兄弟们才分居。许廷璋分得 鞋店为业,许南英即出生于此。许南英六岁时,许廷璋谢世,此后,家计专仗少数田 产,幸而夫人蓝氏善于调度,十数年诸子的学费都由她一人支持。 许南英的求学生涯,始于血岁时。窥园先生自定年谱4 说他五岁的时候,兄长 们外出就学,许南英自己哭着要跟去,父亲许廷璋见状,便在家教以唐诗,辄能成诵。 可见许南英从儿时起便“崭然见头角”。5 六岁时,许廷璋为了改善子嗣的教育环境, 举家迁至马公庙,置“窥园 ,取董子“下帷讲诵,三年不窥园 之意。许廷璋在宅 中开馆授徒,不久便谢世。此后,许南英先后师从陈良玉、许风仪、郑永贞、叶崇品 诸位先生。十六岁时,就童子试,未被取中。科举的不顺加上家用同绌,十九岁时, 许南英有意从商,想随二兄炳耀学卖盐,但诏安谢宪章见过其文章,极力嘉许,力劝 其就学,于是继续跟随谢宪章学习两年。期间,许南英往来的都是教“大馆”的塾师, 学问因此大为进步。 1 许地山窥园留草窥园先生诗传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 9 9 3 2 林景仁窥园留草林序台北:台湾省义献委员会,1 9 9 3 3 许地山世系表为七世祖,许南英有两首诗说为九世祖,许地山解释可能许超之后两代才到许寿和许快 4 许南英窥i 元| 留草窥冈先生白定年谱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 9 9 3 5 施上洁窥园留草施序台北:台湾省义献委员会,1 9 9 3 2 济南人学硕i :学何论文 十九岁n - 十四岁之问,许南英心罩一直在求学与从商之间徘徊。遇见谢宪章之 后,许南英得以与当时的名士交往,学问、见识大增。二十四岁时,许南英受聘于林 家作教师,后又在窥园开“闻樨学舍”,闲暇时则与友人唱和赠答,以诗会友。 从二十四岁到三十五岁,许南英都以教书为业。二十五岁时,入邑痒,拔府学第 一名;二十六岁时参加科考、岁考,均列一等;二十八岁时被蔡绮卿聘为教授,并于 此年参加乡试,未中。二十九岁时参加科试被列入一等。六月,母亲去世。三十一岁 服阙,参加乡试,中举人第四十一名,出张蕴松门下;三十二岁和三十五岁时两度赴 京会试,皆以言论伤时被放。三十六岁时,中贡士第十八名,钦点主事,签分兵部车 驾司,加员外郎。 许南英的科举之路并不顺畅,其乙酉乡试,舟至马江口占云:“扁舟一棹马 江平,席帽依然太瘦生;卖藕小娃犹认得,笑余三度到榕城! 以诙谐的笔墨自嘲已 是第三次参加乡试,连江口卖藕的小孩都已认得自己。会试亦是如此,直到第三次才 榜上有名。 光绪十二年( 1 8 8 6 ) ,许南英与徐仞千、陈梧冈等友人入京参加会试,友人各得 工部、中书之职,自己却因对策伤时被放,面对友人的热情挽留,许南英还是选择立 刻回乡,并以诗相告:“工部原诗客,中书号舍人;来时同袱被,归路自风尘。台阁 花如锦,关河柳不春;不如归去好,傲肯自嶙峋。”( 丙戌偕徐仞千、陈梧冈两同年 来京会试,徐捷得工部,陈考得中书;余己入彀,因对策伤时被放。二君强欲留余在 京过夏,书此谢之) 同年,表弟陈卜五秋试落榜,许南英写有闻陈卜五表弟秋试 报罢,余亦春试罢归,书以志感:“我望君诚切,君怀我更长。爱君如手足,误我是 文章。转语聊相慰,何才那不偿? 相期齐努力,鬓发未全苍! 与表弟互相勉励,虽 是落榜,但对科举仍充满信心。但到光绪十五年( 1 8 8 9 ) ,许南英再次落榜时,就不 再像第一次那么乐观了,甚至对科举之路有点心灰意冷,其被放出都诗云:“扪 心自觉此心平,自古文章有定评。不信再来犹有望,依然两度未成名! 计偕远道悲翁 子,对策伤时笑贾生。甚欲邯郸寻梦去,人间无枕可通灵! ”虽然认定“自古文章有 定评”,相信自己的才华,但已有“不信再来犹有望 之虑,此次落榜对诗人打击之 深可见一斑。光绪十六年( 1 8 9 0 ) ,许南英三入京城,终于得中会试恩科,但他并没 有留京做官,而是请假回籍,在家乡从事垦土化番的事务。 三十五岁之前,许南英生活的重点是求学、教书、科举及与友人作诗唱和,过着 较为纯粹的文人生活。光绪三年( 1 8 7 7 ) ,忘年交吴樵山在游冈山途中暴疾而亡,离 许市英及j e 诗歌研究 世之前留下遗书,将三女儿许给许南英。“回忆看书贻拓本,临池不禁泪济然! ”( 挽 吴樵山外舅) 许南英看到“梨花贴”,睹物思人,想起吴樵山,泪水不禁潸然而下。 二十四岁时,恩师谢宪章病逝,许南英端阳同哭谢宪章先生诗云: 命不如才奈尔何? 几年笔砚共研摩。贾生治策虚宣室,屈子骚经吊汨罗。蓄艾不 能除酒病,插蒲未必绝诗魔。停杯欲共冤魂语,三尺孤坟夕照多! 在台湾,有端午节插蒲艾、饮雄黄酒以驱除疾病的习俗。在这个驱疾辟邪的同子里, 谢宪章仍抵不过病魔,撒手人寰。经历了亲人、友人离别之痛的许南英,过早感受了 人生的无常,逐渐形成了沉稳的性格,这种性格也影响了他朴实的诗j x l 。 二、服务乡里( 1 8 9 1 - 1 8 9 5 ) 光绪十六年( 1 8 9 0 ) ,许南英中举后,没有留在京城做官,而是请假同籍。许南 英回籍后,被台南绅官举荐管理“圣庙乐局”事务,并担任以成书院社长。1 后安平 县陈子岳聘许南英掌教莲壶书院,但许南英一心想帮助政府办理垦土化番的事业,因 此辞而不就,转荐蔡玉屏担任。 许南英对台湾的风物知道很多,并且经常深入番社,对番社的地理风情也了如指 掌,其番社防匪偶成之四、之五云: 乌山顶上有人家,少妇茅檐擘苎麻;黑齿红唇蝉鬓整,满头乱插瑞香花。 竹筒高架翠微巅,凿石穿云自引泉;乞火烧柴消溽暑,一杯清茗泡香橼。 乌山是番社的名字,从诗中可以看到番社人民的形象和生活。也j 下因为许南英对这片 土地的熟悉和热爱,光绪二十年( 1 8 9 4 ) 春,唐景崧聘其入台湾通志总局,协修台 湾通志,并全权负责台南府属沿革风物的汇纂。 光绪二十年( 1 8 9 4 ) 七月,中日开战。台南采访局改为团练局,许南英任统领, 领兵两营。八月,清廷割让台湾的消息传来,台湾人心惶惶,番人和邻近番地的汉人 乘机作乱。台南发生刘乌河叛变,一重溪、菜寮、拨马、锡猿等社都不安定,许南英 率兵平定刘乌河之乱后,分兵屯防诸社。光绪二十一年( 1 8 9 5 ) 三月,马关条约 签订,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等岛屿给日本。台湾绅民反对无效,于是积极筹建民主国, 许南英任筹防局统领,仍屯兵番社附近诸隘。四月,台北失守,刘永福出海布防,许 南英守台南。八月,嘉义失守,刘永福不愿死守,致书日军求和,并令许南英解严, 许南英因领兵不多,攻守都难操胜算,只得听命。结果和议未成,打狗、凤山相继失 陷,刘永福乘船逃回大陆。九月初三,日军进入台南,悬像遍索许南英,乡人把他藏 l 台湾市志文教志台北:成文出版社,1 9 8 3 4 济南人学硕f j 学付论文 匿于城外f f l 庄中,并于初五同,用竹筏送许南英出安平港。 三、辗转南洋( 18 9 5 - 18 9 7 ) 许南英离台后,先到厦门小住,转汕头、桃都,投靠宗人许子荣、许子明兄弟, 并在许氏兄弟的资助下来到南洋。许南英在新加坡、曼谷等地漫游两年后,囊金荡尽, 听从宗人许秋河的建议,回国踏上仕宦之路。 甲午战争是许南英人生的转折点。从一个纯粹的文人到投笔从戎,参加抗日保台 运动;保台失败后,被迫离台内渡,又浪迹南洋,最后踏上仕宦之路。保台运动的失 败、守城不能以至被迫弃台内渡,都成为许南英一生无法释怀的心结。 四、踏上仕途( 1 8 9 7 - 1 9 1 3 ) 许南英离丌台湾前将私蓄现金尽数散于部下,二十四岁以后所置产业至是荡尽。 光绪二十三年( 1 8 9 7 ) ,许南英从南洋回国后,被迫走上仕途,“何处桃源遂隐沦? 风 尘复现宰官身! 此生久己如旋磨,未死何堪更转轮! 半世驹光愁到老,一巢燕子苦依 人! 劳劳白分无闲福,少得余闲病又亲! ”( 吏部投供以兵曹知县,归途车中口占) 道出了诗人迫于生计而出仕的无奈。 许南英入京后,自请开去兵部职务,降换广东即用知县,加同知衔,寄籍龙溪, 并把家眷带到广州,住在药王庙兴隆坊。1 8 9 7 、1 8 9 8 两年,许南英帮广州周知府和 番禺县令评阅府、县试卷;18 9 9 年随潮州镇总兵黄和庭到惠、潮、嘉一带办理清乡 事务;光绪二十六年( 1 9 0 0 ) ,广州府陈省三委其总校广州府试卷,不久又委办佛山 税关厘务;光绪二十七年( 1 9 0 1 ) ,委调乡试阅卷官,得士七人;光绪二十八年( 1 9 0 2 ) , 委署徐闻县。 徐闻地处雷州半岛南端,民风淳朴,县事简单,“每旬放告,轻的是偷鸡剪钮, 重的也不过是争田赖债;杀人越货,罕有所见”,1 因此衙务甚是清闲,“讼庭春草荫 层层,官长真如退院僧。”( 徐闻杂咏之二) 便是许南英徐闻任上生活的真实写照。 贵生书院山长退任后,许南英改书院为徐闻小学堂,选县中生员入学,邑绅见其热心 办学,便公聘其为掌教,每旬三、六、九日到学堂讲经史二时。许南英在徐闻县约一 年,任上兢兢业业,尽力成为一个爱民惜民的好官,“敢云讼狱心如镜,漫听讴歌口 是碑”( 留别徐闻绅士) ,赢得了百姓的交口称赞。 光绪二十九年( 1 9 0 3 ) ,许南英卸徐闻任。恰逢广州乡试,被调入内帘,试毕, 许地山窥园留草窥园先生诗传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 9 9 3 5 许市英及j e 诗歌研究 特授广州三水县,未赴任回省委赴钦州查案。因许南英善于治盗,又调署阳春县知县。 到阳春仅半年,治盗卓有成效,于1 9 0 4 年调任阳江军民同知兼办清乡事务。在阳江 任上,许南英与游击柯壬贵会剿土匪,屡破贼巢,受赏花翎四品顶戴。光绪三十一年 ( 1 9 0 5 ) ,许南英逐渐推行新政,设立阳江习艺所,改濂溪书院为阳江师范传习所, 培养小学教员,并派遣学生留学东洋及创办地方巡警。光绪三十二年( 1 9 0 6 ) 十二月, 委办顺德县清乡事务。光绪三十三年( 1 9 0 7 ) 委解军饷,后委署三水县,五月赴三水 县任。三年之中,许南英力除秕政,设县政办公室,提高办公效率;严禁买卖人口, 解放群奴;禁止械斗,拒受贿赂。但也因此得罪了县中几个巨绅,许南英便想辞职, 正逢特授电白县,将赴新任时,武昌起义爆发。许南英受漳州友人邀请回漳,被举为 革命政府民事局长。不久,南北共和,民事局撤销,许南英退居海澄县属海沧墟,号 所居为“借沧海居”。 1 9 1 2 年,许南英回台省墓。在台期| 、日j ,日与诗社诸友联吟。1 9 1 3 年任龙溪县知 事。许南英对民国的前途充满希望,但不以武力为然,此次为官,本想长期做下去, 但豪绅劣民动辄以“共和”名义牵制地方行政。许南英上任不久,就因禁止私斗和勒 拔烟苗为当地豪绅所忌,上控其侵吞公款,许南英自请卸职查办,省府查无实据。从 此,许南英便决计不再从政。 许南英长达十七年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林小眉在窥园留草序1 中说许南 英“仕而屯逭”,仕途的前期是不断的调动,后期则是他政治理想的无法实现。 五、远赴棉兰( 19 16 - 19 17 ) 许南英卸龙溪县任后,退居漳州东门外管厝巷,过着隐士般的生活,以与诗友作 诗唱和为主,并于1 9 1 5 年入聘林尔嘉菽庄吟社。1 9 1 6 年4 月,应厦门日本领事邀请, 许南英回台省墓并参观台湾劝业共进会。在台湾,许南英复与旧友周旋数月,后因游 关岭时,轻便车出轨受微伤,在台南休养。时逢苏门答腊棉兰城华侨市长张鸿南聘人 给他编服官三十五年事略,林尔嘉便举荐了许南英。此项工作预定两年,报酬并 未说明,每月应与若干也不便过问,加上只身远行,怀念家乡,因此心情郁郁不乐, 每以诗酒自遣。三儿学费和次女嫁资都要筹措,一年之间精神大为沮丧,幸而可与林 小眉、张杜鹃、徐贡觉等友人唱和,以消磨时光。后许南英带病将张君事略编成, 希望可带些酬金回国。不料欧战正酣,船期无定,因而心情更加抑郁,加之无所事事, 愈加纵饮,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终因啖水果过多得痢疾,于民国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1 林小眉窥园留草林序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 9 9 3 6 济南入学硕l j 学化论文 ( 1 9 1 7 年1 2 月2 4 日) 丑时卒于棉兰寓所,享年六十三岁。棉兰友人将其安葬于棉 兰市外。 综观许南英的一生,可说是饱经沧桑:早年经历丧亲失友之痛,过早体会了人生 的无常;中年经丧家之灾,被迫离开故土台湾,这也成为他一生痛苦的根源;内渡后 迫于生计走上仕途,体验了官场黑暗和仕途坎坷之后理想的破灭;晚年只身远行,客 死异域。生活的不幸影响了许南英诗歌的情感内容和格调风貌。 第二节窥园留草述介 一、简介 许南英及其友人在创作诗歌之时便有心保存诗稿以便传世。光绪十五年( 18 8 9 ) , 许南英在读了吕汝修的诗草后道:“我有窥园留草稿,读君佳句拟除删。 ( 己丑在都, 读吕汝修孝廉诗草,作此以当题词,并呈邱仙根诗伯) 而杂兴中“天气初长日 困人,近来诗稿懒誊真;偶思静作蝇头楷,用尽秋毫末入神”,也描写了自己誊写诗 稿的过程。但诗中所提的窥园留草诗稿并没有完整传世,而是在乙未之役中被烧 毁了。光绪二十四年( 1 8 9 8 ) ,许南英读杨晴帆问鹂诗钞后写有“少时我有留删 草,太息沧桑付劫尘 之句,传达了诗稿被毁的惋惜之情。 许南英割台f j f 的诗词大多散佚,现存的是依据其记忆重写出来的。现刊行的窥 园留草是许南英四子许地l l j 从许南英的未定本中编录而成,诗作的写作时问和 顺序大多不能断定,由编者按照诗歌的内容和原稿的先后编排而成。原稿中删掉而编 者认为可以收录的又重新钞入;原稿残缺或不完整的不再录入;原稿更改或拟改的字 句选用编者认为最好的,但删补不超过十首,仍保存了原稿的真貌。 据许地山统计,窥园留草共收录诗歌一千零三十九首,其中七律最多,共四 百七十五首;其次为七绝,三百三十五首;五律一百三十二首;五绝三十八首;五古 三十五首;七古二十三首;其他两首。按许地山统计总数应为一千零四十首。但据笔 者重新统计,共收录诗歌一千零三十八首,其中七律四百六十八首;七绝三百三十八 首;五律一百四十六首;五古三十九首;五绝二十一首;七古二十三首;其他三首。 杨明珠许南英及其诗词研究一文考证,重九日呈压岸先生用前韵一首为误收 林小眉的诗作。扣除此首,窥园留草实际收录许南英诗歌一千零三十七首。1 另在 窥园留草后面附有窥园词,收录词作五十九阙,由许南英从日记或草稿中选 录,次序仍由许地山依内容而编定。 1 杨明珠许南英及其诗词研究【硕士学位论文】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1 9 9 9 7 许南英及其诗歌研究 二、版本 目前窥园留草的版本主要有六种: ( 一) 北京和济书局一九三三年六月刊行的许地山自印本。线装铅印,只印了 五百部,没有标价。书前有许南英照片一张,自题词一首,施士洁、汪春源、沈绣莹、 林小眉序文各一篇,许南英的自定年谱、许地山的窥园先生诗传及许敦谷的 绘画窥园一隅各一。书后附有初补、再补之正误表。 ( 二) 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一九六二年本,列入“台湾文献丛刊”第一百四十 七种。本书以台南许丙丁所藏和济本为依据,由黄典权点校,修正了原文的错误,加 上了新式标点,并增添了西历纪年和目录,删掉了许敦谷的绘画窥园一隅,并将 许南英自定年谱和许地山的窥园先生诗传移至书后,书木有出版后记一 篇。 ( 三) 文海出版社一九六六年本,列入“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一辑第七百九十 八册,依据和济本重印。 ( 四) 大通书局一九八七年本,列入“台湾文献史料丛刊”第一百五十六种,据 台银本重印。 ( 五) 龙文出版社一九九二年本,列入“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一辑第七种。 本书亦据台银本重印,但在目录上稍有改变,按照年代先后,一一标明了诗作页码。 ( 六) 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一九九三年本,列入“台湾历史文献丛刊”第十七种。 此本亦是据台银本重印的。 由上可知,窥园留草的版本实际上有两种:一是和济本,后由文海出版社重 印;一是台银本,大通书局、龙文出版社、台湾省文献委员会都据此本重印。两个版 本除了后者增加标点、修正错误之外,内容上没有实质性的差异。本文以台银本为底 本进行研究。 三、流传 许地山在窥园先生诗传1 中说,自1 9 1 7 年许南英去世后,许氏兄弟在亲友的 督促下即有刊行计划。1 9 2 0 年,许地山将原稿带至北京,但迫于经济原因,没能付 梓,只钞了一份,原稿留在许敦谷处。1 9 2 6 年,革命军北伐武昌,许敦谷住处被炸, 但原稿得以在瓦砾堆中找出。同年冬,许敦谷到上海时将原稿交于许地山。后因北京 1 许地山窥园留草窥园先生诗传台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1 9 9 3 8 陷于战火,许地山怕原稿化为劫灰,1 9 3 3 年在柯政和的资助下,出版了五百本,此 时距许南英去世己十六年。当时印制的窥园留草没有标价,只用于自家收藏和分 赠亲友。据吴福助台湾汉语传统文学流传书目1 ,目f j 吴守礼、许丙丁、黄哲永 三位先生确有原刊本,另外,与许氏有姻亲关系的台中林家可能有收藏,许南英诗社 友人的后代是否有收藏还有待于查考。台湾地区公共图书馆中,只有台火图书馆藏有 此书。大陆学者余时曾从旧书肆偶然购得许地山赠与刘淑度的藏书。 1 吴福助台湾汉语传统文学流传书目台北:文津 :版社。1 9 9 1 9 许南英及其诗歌研究 第二章许南英与近代诗社 第一节发起崇正社 崇正社成立的具体时间尚无资料可考。窥园先生诗传提到许南英的诗人生活 约开始于二十四岁时( 1 8 7 8 ) ,此时诗人设教于闻樨学舍,与陈卜五、王泳翔、施士 洁、丘逢甲、汪春源、陈省三、陈梧冈等常有往来,后面又说许南英在台湾时发起崇 正社,以“崇尚正义”为主旨,常于竹溪寺旁集会。赖子清的古今台湾诗文社1 以 此为依据,推断崇正社成立于1 8 7 8 年,吴毓琪南社研究2 沿用了这一观点,而杨 明珠在许南英及其诗词研究3 中则认为以上资料不足以证明崇正社的成立时问, 其具体成立时问尚待查考。 笔者认为,崇正社成立时间当在1 8 7 8 年前后。1 8 7 8 年,诗人被广储里林家聘为 教师,修金百元;同时设教于闻樨学舍,生活有一定保障。在授课章蒙之余,招集士 人成立诗社是完全可能的。许南英在六月二十四同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节制闸设备保养施工方案
- 第3课 课外留影巧美化说课稿-2025-2026学年小学信息技术电子工业版安徽五年级下册-电子工业版(安徽)
- 新能源产业政策碳足迹评估与减排路径报告
- 建筑方案设计文献综述模板
- 2025年焊接中心考试试题及答案
- 浙江医生考试试题及答案
- 专业面试题型及答案
- 2025年排序算法考研真题及答案
- 延期焊工考试试题及答案
- DB65T 4364-2021 籽用南瓜滴灌栽培技术规程
- GB/T 5271.29-2006信息技术词汇第29部分:人工智能语音识别与合成
- GB/T 28248-2012印制板用硬质合金钻头
- 董关鹏-沈阳课件
- 大学生活从“心”开始
- 淄博市2020年度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课考试题及答案
- 大运河前世今生课件
- 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艺术素质测评指标体系小学音乐
- 茶叶生产加工常用表格
- 妊娠合并HIV(医学PPT课件)
- Minitab(高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