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范成大蜀中诗文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范成大蜀中诗文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范成大蜀中诗文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范成大蜀中诗文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范成大蜀中诗文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范成大蜀中诗文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范成大蜀中诗文研究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 研究生付晓琪指导教师吴明贤 范成大是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他一生多次出任封疆大吏,其中有一次 就到了巴蜀地区,虽然他在巴蜀地区任职的时间不长,但是他在任上政绩卓 著,赢得了巴蜀人民的尊敬和爱戴,而且他在巴蜀留下了许多诗歌和文章, 他出蜀写作的吴船录也是为人称道的南宋著名日记体游记。本文立足于 范成大在巴蜀地区的经历、诗歌和文章,试图对其在蜀的一系列问题分析, 重点分为两个部分。考证篇和论证篇。 第一部分,考证篇。在考证篇中,重点考证范成大的入蜀、出蜀和在蜀 的政绩。其中,入蜀考,又分为入蜀的原因、时间和经历取道;出蜀考,又 分为出蜀的原因、时间和经历取道。文章认为,范成大是受宋孝宗任命而入 蜀为官的,前 :是于淳熙二年正月二十八日正式由广西启程入蜀,沿途经过广 西、湖南、湖北、重庆于淳熙二年六月七日进入成都府。他在蜀为官时间大 概是两年,这期间颇有政绩,他整军经武,重视军事建设;他肃清边境,保 卫一方安宁;他关注民生,造福巴蜀百姓;他重视教育,举荐蜀地人材。在 他的努力下,蜀民得以安居乐业。淳熙四年,范成大因病求归,得到孝宗的 同意,他于淳熙四年五月二十九启程离开成都,取道四川、重庆、湖北、江 西、安徽、江苏,于淳熙四年十月初三回到故乡苏州。 第二部分,论证篇。在论证篇中,重点对范成大的蜀中诗歌和日记体游 记吴船录作了研究。其中,对范成大的蜀中诗歌研究又分为描写风土民 情的诗歌、描写社会现实的诗歌、宴饮酬唱的诗歌、纪行诗歌,四个部分, 进行分别论述。在吴船录的研究中,重点研究了吴船录丰富的内容, 吴船录体现的实录精神,以及吴船录独特的日记体形式。 通过以上考证和论证,使范成大入蜀及其蜀中诗文创作的一些相关问题 得以清晰的展现在世人面前,使学界对范成大的研究得以在分时期和分地域 的领域取得发展。 关键词:范成大巴蜀诗歌吴船录 2 t h es t u d yo ff a nc h e n g d a sp o e m s a n da r t i c l e si ns i c h u a n m a j o r :o h i n e s ec i a s s i o ii t e r a t u r e g r a d u a t es t u d e n t :f ux i a o q it u t o r :w um i n g x i a n f a nc h e n g d ai so n eo f t h em o s tg r e a tl i t t e r a t e u r so f z h o n g x i n gp e r i o di ns o u t h s o n gd y n a s t y d u r i n gh i sl i f e ,h eh a sa l w a y sb e e na p p o i n t e dt oo c c u p yt i p t o p o f f i c i a lp o s i t i o n t h e r e i n t o ,h ec a n l et os i c h u a n a l t h o u g hh ed i d n ts p e n dm u c h l o n gt i m et os t a yi ns i c h u a n , h ea c q u i r e dm u c ha c h i e v e m e n t ,a n dg a i n dr e g a r d ,l o v e a n de s t e e mo fp e o p l ei nb aa n ds h u f u r t h e rm o r e ,h eh a sa l w a y sc o m p o s e dm u c h p o e m sa n da r t i c l e sw h e nh ew a si ns i c h u a n o nt h ew a y t oh i sh o m e ,h ew r i t ea i t i n e r a rn a m e d ,t h i sf f i n e r a ri sc o m m e n da se x c e l l e n td i a r y i t i n e r a r t h i sp a p e rb a s eo n e s e l f u p o nf a nc h e n g d a se x p e r i e n c e ,p o e m sa n da r t i c l e s i ns i c h u a n ,t r yt oa n a l y s eas e r i e so fc o r r e l a t i v ei s s u eo fh i si ns i c h u a n i ts t r e s s e s a b o u tt w op r i m a r yp a r t j a s ta b o u tt e x t u a lr e a s e r a c ha n d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 t h ef i r s tp a r t , t e x t u a lr e a s e r a c h d u r i n gt h i sp a r t ,t h ea u t h o rf o c u s e so n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a b o u tf a nc h e n g d ac a l n et os i c h u a n , l e f es i c h u a na n d h i sa c h i e v e m e n t i 1 1h i sp o s t t h e r e i n t o t h er e a s e r a c ho ft h ee x p e r i e n c ea b o u tf a nc h e n g d ac a m et o s i c h u a ni sd i s p a r t e da b o u tt h ec a u s a t i o n ,t h et i m ea n dt h ep a t h ;t h er e a s e r a c ho f t h e e x p e r i e n c ea b o u t f a n c h e n g d a l e f ts i c h u a ni sa l s od i s p a r t e da b o u tt h e c a u s a t i o n , t h et i m ea n dt h ep a t h t h i sp a p e rc o n c e i v ef a nc h e n g d ai sc o m et o s i c h u a nt ob ea l lo f f i c i a l ,h eh a sb e e na p p o i n t e db yt h er e i g ne m p e r o ro ft h e ni n s o u t hs o n gd y n a s t y h ew a ss e t t i n go u to nt h ef r i s tm o u t ho ft h el u n a ry e a r2 8 “1o f 11 7 5 a d o nt h ew a yh e p a s s e dg u a n g x i ,h u n a n ,h u b e i ,c h o n g q i n g ,a n dr e a c h 3 c h e n g d uo nt h es i x t hm o u t ho f t h el u n a ry e a r7 血o f11 7 5 a d h es p e n ta l m o s tt w o y e a r si ns i c h u a n a n d h a da c q u i r e dm u c ha c h i e v e m e n t s u c ha sc a r r i e dt h r o u g h m a r t i a l c o n s t r u c t i o n , p u r g e d b o r d e r , a t t e n t e d t h e p e o p l e s l i v e l i h o o d , a n d r e c o m m e n d p e r s o n w i t h a b i l i t y i ns i c h u a nt oc e n t r a l g o v e r n m e n t b y h i s e n d e a v o r ,t h ep e o p l eo fs i c h u a nl i v e da n dw o r k e di np e a c ea n dc o n t e n t m e n t ,i n 1 1 7 7 a d ,f a nc h e n g d aw a si l l ,a n dh ea s kf o rl e f eh i sp o s ti ns i c h u a n ,t h er e i g n e m p e r o ra g r e e d eh i sp e t i t i o n h el e f es i c h u a no nt h ef i f t hm o u t ho ft h el u n a ry e a r 2 9 “o f1 1 7 7 a d o nt h ew a yh ep a s s e ds i c h u a n ,c h o n g q i n g ,h u b e i ,j i a n g x i ,a n h u i a n dj i a n g s u o nt h et e n t hm o u t ho ft h el u n a ry e a r3 “o f1 1 7 7 a d ,h ea r r i v e dh i s h o m ei ns u z h o u t h es e c o n dp a r t ,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 d u r i n gt h i sp a r t ,t h ea u t h o rf o c u s e so nf a n c h e n g d a sp o e m si ns i c h u a n , a n dh i sd i a r yi t i n e r a r t h e r e i n t o , t h e s t u d yo ff a nc h e n g d a sp o e m si ns i c h u a ni sd e p a r t d ea b o u tf o u rp a r tt od i s c u s s t h e r ea r et h ep o e m st od e l i n e a t ec l i m a t i c a l l y , t h ep o e m st od e l i n e a t ec o m m u n i t y p r a x i s , t h ep o e m so fb a n q u e t , s o c i a li n t e r c o u r s ea n dm s p o n s o r y , a n dt h ep o e m so f t r a v e l t h e r e i n t ot h es t u d yo ff a nc h e n g d a sd i a r yi t i n e r a r ,t h e a u t h o rf o c u s e so i lt h ea b u n d a n tc o n t e n to f ,t h es u r e f o o t e ds p i r i to f ,a n dt h ei d i o g r a p h i ed i a r yf o r mo f d u r i n gh e r e i n b e f o r et e x t u a lr e a s e r a c ha n da r g u m e n t a t i o n ,t h ea u t h o rm a k e f a nc h e n g d ac a l n et os i c h u a na n dh i si n d i t eo fp o e m sa n da r t i c l e sc a r lb eb r i n g f o r t ht o e a r t h l i n gc l e a r a l s o ,i tc a nb em a k et h es t u d yo ff a nc h e n g d aa b o u d i f f e r e n t i a t ed a t ea n dz o n eg e tt h e r ed e v e l o p k e yw o r d s :f a nc h e n g d a s i c h u a n p o e m sw uc l m a n l u 4 四川师范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及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幺咀贤熬援指导下, 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 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 _ 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己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承诺:已提交的学位论文电子版与论文纸本的内容致。如因不符 而引起的学术声誉上的损失由本人自负。 本人同意所撰写学位论文的使用授权遵照学校的管理规定: 学校作为申请学位的条件之一,学位论文著作权拥有者须授权所在大学 拥有学位论文的部分使用权,即:1 ) 己获学位的研究生必须按学校规定提交 印刷版和电子版学位论文,i j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火数据 库进行检索;2 ) 为教学和科研目的,学校可以将公开的学位论文或解密后的 学位论文作为资料在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或在校园网上供校内师生阅读、 浏览。 论文作者签名:付晓琪 麟走鸲 荪、妙曼 伊t s l o 协 刖舌 范成大作为南宋中兴四大家之一,与陆游、杨万里、尤袤齐名。他的诗文 创作在南宋历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但目前为止,学界对他进行研究的成果并不 算多,没有形成应有的规模,更不用说与同属中兴诗人的陆游、杨万里的研究 情况比较了。目前,学界对范成大研究中重点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范集的整理、 校注和辑佚,这对保存范成大的作品,以及为后来的研究者更全面的认识范成 大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比较完善的资料。二是主要集中在诗歌研究方面。而诗 歌研究又集中在田园诗部分,对词、文的研究相对较少,更没有人对范成大诗 文创作进行分时期、分地域的研究。可以说对范成大的研究还有相当多的空白 和可供挖掘的地方。 在对范成大经历的考察中,我们发现范成大一生多次外任。担任四川制置 使是他一生中重要经历之一。但是他从入蜀到出蜀的一系列相关问题,学界没 有形成一个系统的认识,他帅蜀虽然仅两年,但在这期间颇有政绩,而且诗文 创作也很丰富。他从入蜀到出蜀的整个诗歌创作,保存在范石湖集的卷十 四至卷十九,共六卷诗歌,占整部诗集的六分之一还多。他出蜀写作的吴船 录与陆游入蜀记同是为人称道的南宋著名日记体游记,但入蜀记已 有人做过相关研究,而吴船录却研究者寥寥。鉴于此,本文在参考现有相 关研究资料和成果的基础上,运用考证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对范成大蜀中经 历做出有一定创新和价值的分期研究。对其入蜀、出蜀及其在蜀中时期的政绩 等相关问题作一考辨,对范成大的蜀中诗文创作进行深入的考察和研究。通过 研究探索范成大在蜀期间的生活、政绩,并对范成大在蜀期间的诗文创作,作 出相应的评价。 在考证篇中,主要考证了范成大入蜀的原因、时间、经过和取道,范成大 出蜀的原因、时间、经过和取道,以及范成大蜀中政绩。其中蜀中政绩又主要 考察了范成大在军事建设、肃清边境、改善蜀民生活、举荐人才四方面所取得 的成就。在蜀中诗文研究方面,首先对范成大的蜀中诗歌创作进行了分类研究, 按照范成大蜀中诗歌的特点,分为描写风土民情的诗歌、描写社会现实的诗歌、 宴饮酬唱的诗歌和纪行诗歌四大类进行具体研究。其次,对范成大的吴船录 进行了综合研究,重点研究了吴船录的内容特色,它所体现的实录的精神, 以及日记体的特殊形式。认为范成大的吴船录在南宋散文发展史上具有重 要的地位。 本文在写作时,力求做到理论与考证相结合,使用正确的研究方法,进行 深入透彻的分析,以保证结论的真实可靠。对范成大诗歌和文章的分期和分地 域的系统研究在以前可以说是很少的,所以本文从选题到论证都有一定的创新 意识。另外学术界对宋文的研究相对宋诗来说亦是较少的,所以对吴船录 这一日记体游记散文的研究也是本文的新颖之处。 第一章范成大入蜀考 范成大,南宋四大家之一。他在南宋文坛上颇有成就,在政治上也为宋 孝宗所倚重,其一生历任封疆大吏,正如他自己所说:“予生东吴,而北抚幽 蓟,南宅交广,西使岷峨之下,三方皆走万里”。 周必大资政殿大学士赠 银青光禄大夫范公成大神道碑中说孝宗曾谓成大:“卿南至桂广,北使幽燕, 西入巴蜀,东薄鄞海,可谓贤劳。” 张镦亦称他:“事业文章两足尊”,“南北 东西曾遍历” 此并非溢美之词。范成大曾西入巴蜀,关于他入蜀的一些问题, 于北山、孔凡礼分别在他们的范成大年谱中有所论及,惜其语焉不祥, 在此,特对其西入巴蜀的一系列问题,作一考证。 一、入蜀的原因 范成大是入蜀为官的。据宋史范成大传:“除敷文阁待制,四川制 置使”,毋宋史孝宗记:“( 淳熙元年十二月) 以资政殿学士知江陵府沈夏 升大学士为四川宣抚使。仍命升差从主帅,场务还军中。新四) l l n 置使范成 大改管内制置使。” 又“( - - 年六月) 以沈夏同知枢密院事,辛酉罢四川宣抚 司。” 神道碑云:“淳熙元年十月,除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 府。会复置宣抚使以命枢臣,改公成都路制置使。未几,废宣抚司,公 复专四路之寄。”这表明范成大是由于受到孝宗任命才入蜀为官的。他首先 被任命为四川制置使,随后改任为成都府路制置使,淳熙二年六月,四川宣 抚司被朝廷废除,范成大实际掌握了四川大权。但此时,他并没有正式被朝 廷任命为四川最高行政长官,而是到七月才等到诏命。范成大有答措置和 籴戒谕诏疏云:“淳熙二年七月,诏复四川制置使,以成都府路安抚制置使 臣成大摄使事。” 可知淳熙二年七月范成大实际上担任了四川制置使一职。 据宋史职官志记载:“休兵后独成都守臣带四川安抚制置使,掌节制御 。范成大胜海虞衡志范成大笔记六种北京:中华书局,2 0 0 2 8 3 页 周必大文忠集影印文渊阁网库令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第1 1 4 7 册卷6 1 6 4 9 页 张锚南湖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哞= 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第1 1 6 4 册卷六5 9 6 页 脱脱,等宋史二十五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 9 8 6 卷3 8 6 1 3 4 1 页 脱脱,等宋史二十五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 9 8 6 卷3 4 8 9 页 脱脱,等宋史二十五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杜,上海书店,1 9 8 6 卷3 4 8 9 页 周必大文忠集影印文渊阁网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第1 1 4 7 册卷6 1 6 4 7 页 孔凡礼范成大佚著辑存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2 9 页 3 前军马,官员升改放散类,省试举人,铨量郡守,举辟边州守贰,其权略视 宣抚司,惟财计茶马不预。又有沿海制置使,以明州守臣领之,然其职止肃 清海道,节制水军,非四川比。”国可见四川制置使职责重,职权广,地位重 要。究其原因是由于南宋时期四川具有特殊的战略地位。“西南为坤维。坤维 蜀也。消弭备御尤不可缓比。”( 论任官理财训兵三事) o 由于金人占据了陕 西大部分地区,南宋时期四川成为防御外敌入侵的前沿阵地,起着御敌安内 的作用。十驾斋养新录四川制置条云:“宋南渡后,以四川为上游重镇。” “故蜀自中兴以来,置帅尤重”( 临贺太守简公墓志铭) 国。因此能够担 任镇守四川大任的,必定是朝廷要员、皇帝亲信。范成大自乾道六年使金全 节而回以后,受孝宗器重,先是加官,后又徙任广西,镇守一方。当时,四 川边境少数民族屡次犯境,烧杀抢掠,“犯黎之虎掌,杀州从事,掠居民以去, 势驳驳若无所惮。上忧之,命敷文阁直学士吴郡范公自广西经硌使徙镇全蜀。” ( 分弓亭记) 范成大正是在这种严峻形势下被命帅蜀的。获此任命固然“此 行甚宠”,但也正如陆游所说:“石湖居士范公待制敷文阁来帅成都,兼制置 成都、潼川、利、夔四道:成都地大人众,事已十倍他镇,而四道大抵皆带 蛮夷,且北控秦陇,所以临制捍防,一失其宜,皆足致变故于呼吸顾盼之间。” ( 范待制诗集序) 况且宋孝宗还嘱咐他“早见成效,以副朕倚注之意”( 赐 范成大奖谕) o 所以范成大此行入蜀责任是很重大的。 二、入蜀的时间 探讨范成大入蜀的具体时间,首先要知道范成大被任命帅蜀的时间。但 是,宋史孝宗记并未有关于诏命范成大为四川制置使的具体时间记载。 宋史范成大传也仅记为:“除敷文阁待制,i 四:l i n 置使”, 并未言明具 体时间。神道碑记载:“淳熙元年十月,除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知 。脱脱,等宋史二十五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杜,上海书店,1 9 8 6 卷1 6 7 5 0 8 页 。周必丈文忠集影印文渊倍 四库伞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第1 1 4 8 册卷1 3 7 5 2 8 页 。钱丈昕十驾斋养新录上海:上海书店1 9 8 3 卷八1 7 2 页 。杨万里,诚斋集四部丛刊初编上海:上海商务印书馆缩印日本钞宋本第2 5 7 册卷1 3 0 1 1 8 5 页 。杨慎全蜀艺文志e 京:线装书局,2 0 0 3 卷3 4 ,9 3 3 页 。陆游陆游集北京:中华书尉,1 9 7 6 第五册2 0 9 8 页 。杨慎令蜀艺文志北京:线装书局,2 0 0 3 卷2 66 9 6 页 。脱脱,等宋史二十五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 9 8 6 卷3 8 6 1 3 4 1 页 4 成都府。”回四库全书总目桂海虞衡志条记载为:“淳熙二年,除敷文 阁待制、四川制置使。”圆那么范成大是淳熙元年还是二年被任命的呢? 吴廷 燮南宋制抚年表淳熙元年范成大条记载:“碑:淳熙元年十月,除知成 都。” 这里吴廷燮是以周必大所撰神道碑为依据,还不足以说明问题。 南宋制抚年表淳熙二年“张杖”条记载:“朱子集张公碑:淳熙改元, 除知静江。”范成大是在知静江府、广西经略安抚使任上被任命为蜀帅的, 张枝应该是代替范成大镇守广西。张拭在淳熙元年被任命知静江府,范成大 改帅蜀地的时间应该不会比他晚,所以范成大被任命为四川制置使的时间是 淳熙元年的可能性要大得多。又范成大有再用前韵诗,题下自注云:“时 被命帅蜀”,诗中有“蜀道虽如履平地,杜鹃终劝不如归。三冬自苦坐毛颖, 一梦微官陪雷飞” 的句子,据诗意可知道范成大被任命的时间应该是冬天, 又陆游铜壶阁记云:“淳熙二年夏六月,今敷文阁直学士范公,以制置使 治此府。” 铜壶阁,据曹学俭蜀中名胜记载:“亦称郡楼。乖崖公镇蜀时 通夕宴坐郡楼上。”o 可知在四川境内。则淳熙二年夏天范成大已经在四川, 故他被任命为四川制置使的时间不可能在淳熙二年的冬天,而应该是淳熙元 年的冬天,即神道碑所记载的淳熙元年十月。那么四库全书总目桂 海虞衡志条为什么会记载为:“淳熙二年,除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 昵? 究其原因,应该是淳熙元年前后,四) q n 置使与安抚使的设置更换频繁。范 成大曾两次被任命为四川制置使,第一次是淳熙元年十月,不久四川制置使 被废除而设置宣抚使,直到淳熙二年七月,又废除宣抚使,复置制置使。所 以范成大是先被任命为四川制置使,在四) f i n 置使被废除时,他被改任为成 都府路安抚制置使,到四川制置使恢复以后,他又被任命为四川制置使。四 库全书总目所记或为范成大第二次被任命为四川制置使之事。 宋史孝宗记:“( 淳熙元年十二月) 以资政殿学士知江陵府沈夏升 。周必大文忠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第1 1 4 7 册卷6 1 6 4 7 页 。永珞四庠仝书总曰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卷7 06 2 5 页 。吴廷燮南朱制抚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5 8 7 页 。吴廷燮南宋制抚年表北京:中华书局1 9 8 4 5 8 7 页 。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1 卷1 41 8 6 页 。陆游陆游集北京:中华书局,1 9 7 6 第五册卷1 8 2 1 3 9 页 。曹学俭蜀中名胜记丛书集成初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第3 1 9 1 册卷四6 0 页 。永珞四库全书总目北京:中华书局。1 9 6 5 卷7 0 6 2 5 页 5 - 大学士为四川宣抚使。仍命升差从主帅,场务还军中。新四川制置使范成大 改管内制置使。” 那么,范成大从十月被任命为四川制置使到十二月被改任 为成都府路制置使这段时间内,他是否有动身起程赴任入蜀呢? 范成大在桂 海虞衡志序中写到:“承诏徙镇全蜀,亟上疏固谢不能,留再阅月,辞勿获 命,乃与桂民别”, 则他并没有立即起程赴任。又据广西通志黄齐传 云:“卒,范成大志其墓,张杭为之题额云。” 张拭是淳熙元年被宋孝宗任命 知静江府,接替范成大职位的。由黄齐卒后范成大为其撰写墓志铭,张拭为 其题额之事可知,张拭到达广西桂林时,范成大尚在桂林,此与范成大自言 “留再阅月”相符合。又林光朝有与范帅至能二书,其一云:“某昨遣承 局行,计程当已过苍梧,忽观敕目,窃审紫微舍人有节制全蜀之命,已专走 贺牍。此行甚宠,料不容固辞。恐前旖已出湘潭,遂令去人径自郴江下长沙; 领近诲,乃知尚在桂林,欣慰之甚。”固此书记载也说明范成大在获得任命后 并没有立即起程,而是留在了桂林。他留在桂林的原因,一是上书辞谢镇蜀 之命,可惜未获得孝宗同意:另一个是按照惯例,地方官员前后任之间有路 界交割的手续,范成大也可能在桂林等待与张械交割。 范成大有甲午除夜,尤在桂林,念致一弟使虏,今夕当宿燕山会同馆, 兄弟南北万里,感帐成诗 一诗。甲午年是淳熙元年,根据诗题可知淳熙元 年除夕夜,范成大仍在桂林,还是没有动身去四川。那么范成大到底是何时 动身赴蜀帅任的呢? 范成大有碧虚题名。粤西丛载著录,云:“范至能赴成都,率祝 元将、王仲显、游子明、林行辅、周直夫、诸葛叔时酌别碧虚。淳熙乙未二 十八日。” 粤西金石略卷九著录,题为范至能题名,云:“范至能赴 成都,率祝元将、王仲显、游予明、林行辅、周直夫、诸葛叔时酌别碧虚。 淳熙乙未廿八日。”o 金石续编卷十九亦著录,题为碧虚题名d ,文同 。脱脱,等宋史二十五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痞,1 9 8 6 卷3 4 8 9 页 。范成大桂海虞衡志范成大笔记六种北京:中华书局,2 0 0 2 8 1 页 。广西通志影印文渊阁四难会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第5 6 7 册卷7 62 9 9 页 。林光朝艾轩先生文集宋集珍奉丛刊北京:线装书硒, 2 0 0 4 第4 5 册卷六5 页 。范成人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吉籍出版社1 9 8 l ,卷1 4 1 8 5 页 。粤两丛载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第1 4 6 7 册卷2 3 7 3 页 。谢启昆粤西金石略清嘉庆六年铜鼓亭刻本宋代石刻文献全编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 0 0 3 卷9 2 6 3 页 6 粤西金石略。范成大佚著辑存收录,云:“范至能赴成都,率祝元将、 王仲显、游子明、林行甫、周直夫、诸葛叔时,酌别碧虚。淳熙乙未廿八日。” 乙未年是淳熙二年,碧虚指碧虚亭。据广西通志古迹桂林府临桂县 记载:“碧虚亭,在七星岩栖霞洞口,旧名齐云,宋范成大重建,更名碧虚, 有铭。” 淳熙二年正月二十八日,范成大与同僚好友酌别于碧虚亭,此时, 他即将离开桂林赴成都任。又据名胜志:“七星山在府城东三里,中有栖 霞洞。”范成大有初发桂林,有出岭之喜,但病余便觉登顿,至灵川疲甚, 自叹赢躯无一可,偶陆融州有使来,书此寄之诗,诗中所言之灵川,据一 统志:“灵川县在桂林府东北五十二里。” 碧虚亭在栖霞洞口,栖霞洞与灵 川相对于桂林而言,在方位上是一致的。据此我们可以推断,范成大是正月 二十八离开桂林,向东行三里到达栖霞洞碧虚亭与友人酌别,之后再向东而 行离开桂林的。也就是说范成大离开桂林的时间应该是淳熙二年正月二十八 日。此可与黄氏日抄:“石湖帅广之明年,已未,年五十矣。是年正月二 十八日,自广易蜀。” 互相印证。 三、入蜀的经过 范成大于淳熙二年正月二十八日离开桂林向四川进发,他经桂林东北面 的灵渠后溯湘江北上,出洞庭而进入长江,再经三峡而进入四川,沿途经过 现在的广西、湖南、湖北、重庆等省市抵川。范成大一路有诗歌记其行踪, 黄氏日抄称:“是年正月二十八日,自广易蜀,五月二十六日至遂宁,纪 行诗百三十五首。”o 于北山范成大年谱也称:“自桂林抵成都( 六月七日) 。 船唇马背,迢遥数千里。举凡山水之幽奇,地方之习俗,古迹之胜况,物候 之变迁,人民之疾苦,道路之险艰,所触所感,率有诗篇以寄意。” 范成大 。陆耀通金石续编同治十三年双白燕堂刻本宋代石刻文献全编一e 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 0 0 3 卷 1 9 7 1 9 页 。孔凡礼范成大佚著辑存一b 京:中华书局,1 9 8 31 8 6 页 。广西通志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第5 6 6 册卷4 4 2 8 9 页 ”转引自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丛书集成初编j b 京:中华书局,1 9 8 5 第2 2 5 6 册卷中8 9 页 。转引自沈钦韩范石湖诗集注丛书集成扫j 编北京:中华书局1 9 8 5 第2 2 5 6 册卷中8 9 页 衄黄震黄氏日抄影印文渊阁网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第7 0 8 册卷6 7 6 0 2 页 。黄震黄氏日抄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第7 0 8 册卷6 7 6 0 2 页 。于北山范成大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1 9 8 页 7 从桂林到四川的诗歌见石湖诗集卷十五、十六,这是我们考察范成大入 蜀经过与取道的最直接、最有力的材料。 ,、范成大在广西的行程 桂林( 静江府) 。淳熙二年正月二十a e i ,与祝元将、王仲显、游子明、 林行甫、周直夫、诸葛叔时酌别碧虚,并题名碧虚亭上。据广西通志卷 四十四古迹桂林府临桂县记载:“碧虚亭,在七星岩栖霞洞口,旧名 齐云,宋范成大重建,更名碧虚,有铭。”碧虚亭乃范成大治桂期间所重建, 与所思亭、骖鸾亭等一样,是桂林胜迹,亦是范成大为桂林湖山增色所作之 贡献。陆行至灵川,寄诗一首给陆融州;经过甘棠驿,想起周公当年听政于 甘棠树下,而自己治桂两年,殊无建树,故写下了“心劳政拙无遗爱,惭向 甘棠驿里来”( 甘棠驿) 圆这样的诗句,实则为自谦之词。在甘棠驿游览了 灵泉。后至严关,严关是桂林守卫险要的地方,出了此关,就是真正意义上 的出岭了。范成大在这里与追路相送的朋友施进之相遇,在施进之为他画的 小像上题诗留念。 兴安。范成大称兴安乳洞“妙绝南州”, 自然少不了欣赏一番,他率同 僚饯别者二十一人游之,有兴安乳洞有上中下三岩,妙绝南州,率同僚饯 别者二十有一人游之 一诗,诗中有“南游冠平生,已去首犹回”之句,表 达自己对广西美景的留恋之情。兴安铧嘴既可通漕运,又可灌溉农田,是秦 朝所修。但日久失修,多有堵塞,及至李德远疏导河道,泽被其民,范成大 作铧嘴 诗,赞扬李浩( 德远) 修复灵渠的功劳。行过大通界,在罗江与 送行诸人分袂,留诗作别,诗名陈仲思、陈席珍、李静翁、周直夫、郑梦 授追路过大通,相送至罗江分袂,留诗为别 ,诗中以“功名在公等”勉励 诸人。 全州。广西全县即清湘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俱佳。范成大在清湘游 。广西通志影印文渊阁四库牟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第5 6 6 册卷4 4 2 8 9 页 。范成人范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5 1 8 8 页 。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5 1 8 9 页 。范成大范年i 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5 1 8 9 页 。范成大范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5 1 9 0 页 。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5 1 9 0 页 8 览了珠塘、湘山大施堂等沿途风光,看到郊外盛开的花,想起了千里之外的 石湖旧隐,无奈“君恩重乔岳,敢计征途赊”( 清湘县郊外杂花盛开,有怀 石湖) 所以还要以国事为重。在此又送别了祝元将( 贺州) 、王光祖( 柳州) 两位朋友,祝、王二人从桂林送至全州,范成大为二人各赋诗相送,并且于 途中又写下了二绝,遣人追路寄送,可见三人交情颇深。在全州,范成大与 全州守臣支耀卿酌别。出全州即为湖湘,入湖南界,至此,范成大结束了他 在广西的宦旅生涯。 2 、范成大在湖南的行程 零陵。范成大出广西境后首先到达的是湖南零陵。在这里,他首先感到 的是物色、土宜不及广西。他在初入湖湘怀南州诸官诗中写到:“厥壤既 殊异,风气当称此。回思始安城,旧籍赘楚尾。实惟荆州隶,零陵之南鄙。 时雪度严关,物色号清美。偿以土宜观,尚非清湘比。何况引而南,焦茅数 千里。”圆之后,范成大过愚溪、泛潇湘、泊湘口,入营水,然后到达衡州。 衡州。范成大在衡州,游览了南岳衡山。在山中登览了南台、福严、瑞 应、掷钵、天柱诸峰,留下了步入衡山、重游南岳、南台瑞应阁,用 壁间张安国韵 等诗。在岳市,范成大遇到了久居此地的董峄乞诗,遂赠诗 一首。在游览了衡州的美景后,范成大继续北上湘潭。 潭州( 长沙) 。范成大有寄题潭帅王枢使佚老堂 。据孔凡礼考证, 此王枢使为王炎,时以观文殿学士太中大夫知潭州 。又于北山亦认为此王枢 使为王炎 。在潭卅i ,范成大游览了岳麓道乡台并题诗,诗名题岳麓道乡台 o 。之后在湘阴桥口市与游次公作别,有诗湘阴桥口市别游子明 ,表达 与故人相别的不舍。之后,取道华容,因连日风作,洞庭不可渡,故出赤沙 湖,在华容湖尾看月后取道安乡、澧阳。在澧阳见江边渔舍“自兵火后,疮 。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5 1 9 2 页 。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5 1 9 1 页 。范成大意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5 1 9 9 页1 9 5 页 。范成丈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吉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5 1 9 7 页 9 孔凡札范成人年谱脐南:齐鲁书社1 9 8 5 2 7 8 页 。于北山范成大年谱上海:上海古籍出版衬1 9 8 72 0 6 页 。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5 1 9 6 页 。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51 9 6 页 9 残犹未复”,有感而成诗“狡窟空来四十年,沼江犹自少炊烟。茫茫旷土无人 问,芦荻春深绿满川。”( 澧江渔舍) 。,以此表达对金人蹂躏、官兵镇压的 谴责。然后,他从澧阳孙黄渡登陆至湖北公安。 3 、范成大在湖北的行程 公安。范成大在公安渡江过沙头,有公安渡江 诗,一路上见到了 春天杂花盛开,芳草茵茵的景色。 。 荆州。范成大在此登舟至夷陵。有发荆州 诗。舟行过虎牙滩,至 峡州( 今宜昌) 。在峡州下船,改陆行,有诗初入峡山效孟东野,诗中自 注“自此登陆至秭归。”o 峡州。此处山势险峻,范成大一路均有纪行诗,据诗可知,他经过了小 望州、大望州、一百八盘、火墨坡、八场坪、钻天三里、蛇倒退、麻线堆、 胡孙愁、判命坡i 千石岭、九盘坡、四十八盘等。同时,范成大还注意到峡 山的物产与风土人情,其大丫隘、紫荷车、桃花铺 等诗就是对此的 记录。一路陆行到秭归。 秭归。范成大在秭归重新登舟。于此,他游览了宋玉宅、屈平祠、昭君 台等古迹名胜,一路感受到浓郁的峡江风情。过秭归,经巴东、巫山,进入 现在重庆市境内。 4 、范成大在重庆、四川的行程 巫山。范成大自进入巫山后,沿江且行且驻,观赏了三峡雄奇秀美的景 色,也热心留意峡江两岸人民的生产生活。他有初入巫峡、将至巫山遇 雨、巫山高、嘲峡石、燕子坡、鬼门关 等诗描写峡山内的景色与 其地形的险峻,亦有劳畲耕诗描写峡江人民刀耕火种的生活状况。 夔州。范成大路过夔州时,这里的民歌引起了他的注意,他仿照当地的 。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52 0 2 页 。范成大范砧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52 0 3 页 。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8 7 卷1 52 0 3 页 。范成人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杜,1 9 8 7 卷1 52 0 4 页 。范成犬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巷1 52 0 8 页卷1 6 , 2 1 l 页卷1 5 2 0 5 页 。范成人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6 2 1 4 2 1 9 页 。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6 2 1 7 页 】o 民歌创作了夔州竹枝歌九首 ,过夔州后至云安县,而后至万州。从万州 由水路改陆路。他过横溪、登蟠山,下峡石铺,越蟠龙岭,观赏了蟠龙瀑布, 一路行游过垫江县,之后入邻山县,发广安军,经嘉陵江、涪江而入遂宁府。 遂宁。黄氏日抄称:“五月二十六日,至遂宁。” 范成大经过三峡的 长途跋涉,所见非山即水,多险峻之极,故于遂宁府始见平川大地,心情十 分愉悦,兴奋之际,成诗一首,题为遂宁府始见平川,喜成短歌 。之后, 范成大继续西行,于六月七日到达成都。范成大有与五一兄书云:“成大 拜覆五一兄座前。暑候,伏惟尊候万福。成大自正月起离广西,六月七日, 方入成都府。” 至此,范成大完成了由广西移镇四川的全部行程,开始了他 在四j i i 的仕宦生涯。 。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6 2 2 0 页 。黄震黄氏日抄影印文渊阁四库仝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第7 0 8 册卷6 7 6 0 2 页 。范成丈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6 2 2 9 页 。孔凡札范成大侠著辑存北京:中华书局。1 9 8 3 1 0 8 页 第二章范成大出蜀考 范成大入蜀后,在四川制置使任上,任职近两年,然后从成都启程离开 巴蜀,回家乡吴县( 今苏州) 。下面对其出蜀的一系列问题,作一考证。 一、出蜀的原因 范成大出蜀的原因是因自己身体不适,久病难愈而主动要求离开四川 的。神道碑称:“三年春,公大病求归”。 据孔凡礼范成大年谱考证, “三年误,应为四年。” 范成大在淳熙四年春,生了一场大病,他自己在 诗歌中多次提及此次生病之事,如二月二十七日病后始能扶头、病中闻 西园新花已茂,及竹径皆成,而海棠亦未过、枕上、初履地 等等,诗 中描写他自己“长胫阁躯如瘦鹤,冲风夺气似枯枘”( 初履地) ,可见形容 之憔悴,病情之严重。又吴船录“壬申。泊青城山。始生之辰也。今春病 少城,几殆,仅得更生,因来名山禳祭。”“几殆”表示病得快要死了,在 这种情况下,想要离任回乡,落叶归根也是人之常情。故而上书丐祠,而“上 令先进敷文阁直学士,明日乃下诏命。”( 神道碑) 此外,范成大离开四川还有一个原因,便是他非常想归隐石湖。早在他 接到四j i i n 置使任命时,便有诗写到:“蜀道虽如履平地,杜鹃终劝不如归。” ( 再用前韵) 又“功名在公等,腥儒老农圃。”( 陈仲思、陈席珍、李静 翁、周直夫、郑梦授追路过大通,相送至罗江分袂,留诗为别) o “我宁不 念归,顾作失木鸦。”( 清湘县郊外杂花盛开,有怀石湖) 这些都表达出他 想归去隐居的心情。他又多次上疏皇帝辞退这一官职,无奈“固谢不能”,他 还通过唱和、书信等途径把这种心情传递给了友人,所以他的朋友在书信里 劝他:“越城旧隐,在江东为第一,然天下闲人,自应少看了锦官古迹,却归 来袖手亦未晚。退之一生辛苦,故有寻思百计不如闲人之语。舍人于应 。周必大文忠集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第1 1 4 7 册卷6 1 6 4 8 页 。孔凡礼范成人年谱济南:齐鲁书社19 8 53 2 9 页 。范成丈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7 2 4 3 页 。范成丈吴船录范成丈笔记六种j e 京:中华书局2 0 0 2 1 9 0 页 四周必大文忠集影印文渊阁四库个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第1 1 4 7 册卷6 1 6 4 8 页 。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4 1 8 6 页 。范成丈范年i 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5 1 9 1 页 。范成大范石湖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8 7 卷1 5 1 9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