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大同书平等思想研究大同书平等思想研究 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王舒王舒 指 导 教指 导 教 师师:温波温波(教授教授) 学 科 专学 科 专 业业:伦理学伦理学 苏州科技学院教育与公共管理学院 二一二年六月 master dissertation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of equality thoughts in book of great harmony master candidate: wang shu supervisor: wen bo(pro.) major: ethics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of education and public management june,2012 苏州科技学院苏州科技学院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和使用授权使用授权书书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 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书 苏州科技学院、 国家图书馆等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论文的复 印件和电子文档,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完全了解苏州科技学院关于收集、保 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 校有权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 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赢利为目的 的前提下,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摘 要 1 摘摘 要要 康有为所生活的年代,恰逢中国封建社会腐朽衰落之计,西方列强纷纷闯入中国 大肆掠夺,民不聊生,国之将破。 大同书是康有为目睹十九世纪末灾难深重的中 华大地,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和撞击之下完成的,本书立意高远,是中国思想史上的 名著。本文从大同书平等思想的文化渊源入手,大致阐述其所涵盖的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全地通同” 、 “去产公生” 、女性独立、福利保障及种族、物种平等,并归 纳出书中平等思想的内涵:平等是天赋之权人人皆有,实质平等的实现需要经历漫长 的过程,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 平等的表现方式并不相同。 然后从多个维度来综合论述, 纵向以时间为主线考察书中平等思想, 发现书中所表现的平等表现了一种颠覆传统社 会生活的模式,采用不同于绝对平均的差异性分配手段,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平等 思想具有可贵的前瞻性。横向以对比论证为方法,将其平等思想与同时代或稍早时代 西方文化中的平等思想比较,从而归纳出其简单化的“同化”手段及单一化的纵向政 府设计的抽象性特征。最后对大同书中的平等思想做出简要评价,为当今社会如 何确立良性的社会管理者选拔原则、如何提供均等的女性发展机会、如何建立完善的 社会保障体系等热点问题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关键词:康有为, 大同书 ,平等 master dissertation of suzho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bstract 2 abstract kang youwei lived in the age when feudal society was falling into decay, western powers intruded to loot china, the masses had no means to live and china was going to collapse. with great foresight, one of the masterworks in chinese intellectual history is book of great harmony which was created by kang youwei when he witnessed the disaster-ridden china and cultural exchange between the western and oriental cultures in the end of 19 century. this article proceeds with cultural origin of equality in book of great harmony, generally summarizes the books basic contents and reviews which mainly includes global integration, private ownership breaking, womens independence, social welfare and equality of race and species. according to the book, the essence of the idea of equality is that equality is an innate right that everyone has, while its realization needs a long process and in different historic stage times, the manifestation modes of equality are different.also this paper discusses equality in book of great harmony comprehensively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lengthways, time is the main line, equality thought in the book shows a mode that subverts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social life. compared with equality thought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it has worshipful prospective because it adopts methods of distributing differently according to reality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e absolute average distribution. breadthways, contrastive demonstration is the main method. it is compared with equality thought in western culture in the same or earlier age, as a result, the abstractive characteristic of simplified assimilation and simplified government design is found. finally, this paper gives a brief assessment of book of great harmony which will offer suggestions for establishing benign social managers selection principles, providing equal chance for women to develop, establishing a perfect social security system and some other hot issues. keyword: kang youwei, book of the great harmony, equality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3 目目 录录 摘摘 要要 .1 1 abstractabstract .2 2 目目 录录 .3 3 绪绪 论论 .5 5 一、研究缘由一、研究缘由 . 5 5 二、研究意义二、研究意义 . 5 5 三、研究现状三、研究现状 . 6 6 (一)关于大同书的研究 . 6 (二)当代学者关于康有为平等思想的研究 . 7 四、创新之处四、创新之处 . 9 9 五、研究内容及方法五、研究内容及方法 . 1010 第一章大同书平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第一章大同书平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 1111 一、社会背景一、社会背景 . 1111 二、文化渊源二、文化渊源 . 1212 (一)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 12 (二)西方文化的影响 . 13 第二第二章大同书平等思想的内涵及主要内容章大同书平等思想的内涵及主要内容 . 1515 一、 大同书平等思想的内涵一、 大同书平等思想的内涵 . 1515 二、 大同书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二、 大同书平等思想的主要内容 . 1717 (一) “全地通同” . 17 (二) “去产公生” . 18 (三)女性独立 . 20 (四)福利保障 . 22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4 (五)种族、物种平等 . 24 第三章大同书平等思想的特点第三章大同书平等思想的特点 . 2626 一、前瞻性一、前瞻性 . 2626 (一)颠覆传统的社会生活模式 . 26 (二)不同于绝对平均的差异性分配手段 . 28 二、抽象性二、抽象性 . 3030 (一)简单化的“同化”手段 . 31 (二)单一化的纵向政府设计 . 32 第四章大同书平等思想的评价及第四章大同书平等思想的评价及启示启示 . 3434 一一、历史的进步作用、历史的进步作用 . 3434 二、局限性二、局限性 . 3535 三、 大同书平等思想对我国三、 大同书平等思想对我国的的启示启示 . 3636 (一)对确立良性的社会管理者选拔原则的启示 . 37 (二)对提供均等的女性发展机会的启示 . 38 (三)对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启示 . 39 结结 语语 . 4242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 4343 致致 谢谢 . 4545 附附 录录 . 4646 作者简历作者简历 . 4747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绪 论 5 绪 论 一、研究缘由 康有为是戊戌维新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思想领袖, 是十九世纪末叶向西方 寻求真理的启蒙思想家。戊戌变法之后,康有为被迫流亡国外,先后游历东南亚、日 本、印度、北美、中西欧和北非各国,历时近十年,去过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亲眼 目的东西方各国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状况和各种风土人情,对世界各国的社会生活 状况和社会行为方式都有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刻体验。 康有为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思想为资料,以他的改良主义思想为指导,生动 而详细的描绘了大同太平之世的理想人格和人与人之间应有的道德关系。 其对未来社 会的政治、 道德远景设想集中反映在 大同书 之中。 康有为所描绘设想的大同世界, 是以高度的物质文明和财产公有制为基础的,在那里,科学、技术、文化极为发达, 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极为美满,社会风俗尽善尽美,人的道德品质完全无缺。这是人 类社会发展的理想境界,其基本特征就是“至平” 、 “至公” ,即人人皆公、人人皆平。 在伦理学范畴内,我们认为平等是最完善的社会公正基本原则:人们所享有的基 本权利应当完全平等;同时人们所享有的非基本权利应当比例平等。所以开展此项研 究,有助于我们全面把握大同书中的平等思想的内容及其特点,对于当今我国构 建和谐社会具有借鉴作用。 二、研究意义 康有为在中国近代伦理思想史上是有着继往开来的重要地位的, 他的伦理思想是 中国近代社会伦理思想曲折坎坷的变迁中的一个缩影,他对中国伦理思想的建树,在 那个特殊的变革的时代里起着巨大的启蒙作用,是中国传统道德走向近代的里程碑。 平等思想是康有为大同思想的精髓,康有为大同书中的平等思想代表了人类追求 未来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不仅对他所在的时代具有启蒙意义,而且具有超时代的现 代价值。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经济飞速发展, 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都得到了巨大 的改善,与此同时我国社会也出现了一系列现象值得关注:社会阶层结构的分化、居 民收入差距逐渐增大、一些群体权益不能得到应有的表达和维护、腐败现象未能得到 有效抑制等。在分析上述现象的过程中,我们不由得思考着更深层次的问题:这些现 象何以会出现?应当作出怎样的调整和改变?笔者试图分析大同书平等思想所产 生的社会条件、所处理的道德问题和依凭的价值观念,并将之与我们的现状相比较,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绪 论 6 进行消化吸收,期望从中得到正反两方面的启发借鉴。 三、研究现状 大同书 是中国近代戊戌维新运动领袖康有为的重要代表作之一, 自其问世后, 国内外学者对它的研究就没有间断。上世纪中后期的研究主要集中从历史学、政治学 或社会学角度入手,许多争论都集中在康有为的阶级属性或大同社会的社会性质上, 这一阶段的研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进入 21 世纪之后,一些学者开始有针对性的研 究康有为的平等思想,在伦理学范畴内,研究康有为的思想或他的大同思想的比较常 见,有针对性的研究大同书中“平等”这一观点的文章并不多见,下面对国内外 理论界对大同书及康有为平等思想的研究做一综述。 (一)关于大同书的研究 首先, 关于 大同书 成书年代的问题, 一般是从历史学角度上分析。 基本有 “早 撰写、早形成、晚成书”;“晚撰写、晚定稿、晚成书”;“草稿、定稿”等几种观 点。 总体来看,关于大同书成书年代的争论也基本集中在二三十年之间,从历 史学角度上分析大同书的思想根源,这对我们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解放后国内学者对于大同书思想大多是从政治学角度出发的研究,对 大同世界的社会性质、社会作用等方面研究的学术成果比较多,对大同书的评价 也迥然不同。关于大同世界的社会性质的争论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比较常见的观点 是认为大同书描述的社会其实是一种“空想社会主义” 。还有的学者认为,康有 为所说的大同世界实际是典型的资本主义。还有一种看法,认为大同书 “具有社 会主义和民主主义的两重性质” 。 最后一种观点认为“ 大同书是一部完整的共产 主义全书,其系统性、全面性、深刻性,都远远超出了那些空想社会主义者” ,这 一观点是证明 大同书 中平等思想具有现代性的有力证明。 由此可见, 学者们对 大 同书的基本思想、社会性质的鉴别上得出的结论是针锋相对的,其主要是因为不同 的学者在认定大同书及康有为本人的阶级属性、政治主张等问题上存在分歧。 第三,随着社会发展带来人们思想的解放,学者们研究的视野也在逐渐开阔,许 多具有时代价值的新命题也在大同书的研究中被发掘出来。从社会学角度来看, 对于大同书的社会价值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观点: 大同书对于中 国人民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的历史意义; 学者们普遍认为大同思想是站在世界的高度 王秀国康有为大同书研究综述j滨州学院学报,2005 ,21(2) :22 王秀国康有为大同书研究综述j滨州学院学报,2005 ,21(2) :23 李子文论康有为的大同思想j史学集刊,2001, (4) :29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绪 论 7 上的一种用西方的先进文化融合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思想, 试图探索一条超越西方的 发展道路。是中国近代化发展宝贵的思想资料。 大同书在儒家思想近代化发展中 的也具有深远的价值意义。学者们认为康有为在清理传统伦理、吸收西方进步伦理文 化的基础上,使中国的传统伦理文化实现了近代化。康有为所设计的大同世界和中国 传统儒家文化经典中所描述的大同世界不可等同,是儒家思想近代化的归宿。还有一 些学者将大同书与中国近代发端的人权、人道主义思想启蒙运动相结合,肯定其 具有可贵的时代价值。 大同书从揭露社会不平等所造成的种种苦难出发,强调以 人为本,这种肯定人的崇高价值的人道主义精神是相当可贵的。 最后是国外学者研究大同书的概况。 大同书反映了人类的普遍思想和美 好追求,自其问世以来,先后被翻译成各类语种在世界各国流传。康有为将传统的中 国儒学和西方先进文化结合起来,创造出其理想中的新社会,这在中国思想史上是一 次重大革新。德国基督教同善会传教士卫礼贤,在他的德文本著作中国精神 (又 译为英文本中国之魂 )中最早向西方社会介绍了大同书甲乙两部。美国、苏 联、联邦德国、南朝鲜、日本的诸多学者纷纷将大同书介绍给他们所在的文化群 体。国外学术界对于康有为大同书的研究,也多集中在书中所描述的大同世界的 社会性质以及康有为本人的阶级属性上。 (二)当代学者关于康有为平等思想的研究 首先简要来看一下关于康有为哲学思想研究, 在这一领域最常见的是其大同思想 的研究及评价,萧公权的康有为思想研究当属最具代表性的著作。在这部著作的 第十章“到大同之路”中,萧公权先生归纳了近年以来国内学者给予大同书的关 注和评价:一种观点是以范文澜、冯友兰、汤志钧为代表,认为康有为回避了阶级斗 争的必要性,是反动的。 “这些学者也许必须服从既定的思想路线,所以对康氏书中 极其明显的社会主义趋向,只好视而不见。 ”另一部分学者对“对康的评估较近真相。 他们至少承认康氏对早期中国社会主义思潮的贡献, 且认为他是近代中国社会运动的 先驱。 ” 持这种观点的学者主要有林克光、黎澍、张玉田、张岂之等人。此外,还有 许多文章是研究康有为哲学思想的某一个部分,值得一看的大致有何金彝的康有为 的功利主义伦理文化观 、蔡乐苏的康有为早期思想中的人道观念片议、陈萍 萍康有为救世思想中的伦理回归 、马洪林、何金彝的康有为谭嗣同的新仁学 王秀国康有为大同书研究综述j滨州学院学报,2005,21(2) :24-25 【日】柴田幹夫康有为大同书研究述论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1991, (1) :74 萧公权康有为思想研究m, (汪荣祖) 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331-332 何金彝康有为的功利主义伦理文化观j社会科学,1995,(7) : 蔡乐苏康有为早期思想中的人道观念片议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7,(1): 陈萍萍康有为救世思想中的伦理回归j船山学刊,2005, (2) :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绪 论 8 、范玉秋康有为“新仁学”的建构及其历史价值、田海林、杨君试析康有为 “黄金时期”的礼学思想 等。既然如此多的学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已经对康有为 的思想进行了各种各样的研究,对于大同书的讨论也由多样化的视角展开,那么 研究康有为平等思想或者研究大同书中所体现的平等要义的情况如何呢? 汤志钧先生在大同书前言中提到:在康有为眼中,什么事“最有益于人道” 的“公法”?那就是平等。 他以实理公法全书及康子内外篇为例,指出康 有为忧患人生,向往平等,并不是迷信往古,而是想往未来。汤志钧认为康有为涉猎 西学,其平等思想不仅存有封建学说,也与西方资本主义平等、民主思想有关,渗透 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学理。所以说,康有为的平等观,并不仅仅在大同书中体现, 其形成过程是长期的,在当代有许多文章也讨论了康有为的平等思想,大致可归纳为 以下几类: 将康有为的平等思想与同时代国内外其他思想家的平等思想相比较, 学者们通过 比较,分析出康有为平等思想的特点。魏义霞在近代思想家的平等误区中以康有 为、 谭嗣同和梁启超的平等思想为例分析, 认为他们的平等思想存在明显的理论误区, 他们把平等的内涵抽象化,理解为完全相同或者是绝对平均,这种观点是虚幻而抽象 的。她还指出康有为对平等内涵的界定隐含着对实现平等途径的理解, “康有为明确 提出平等的第一步是男女平等各自独立 ,将毁灭家族 、消灭私有财产奉为通往 平等的必经之路。 ” “康有为的平等思想所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使其在本质 上带有虚幻、抽象和绝对等消极因素。 ” 严其新在比较大同书和永久和平论 时,列出一个三级标题讨论康有为和康德在这此所体现的“平等与独立” ,认为“权 利上的平等也正是康德的平等观的实质内容” ,他认为,与康德相比较而言,康有为 将平等的外在表现等同于平等的具体内容,其实是忽视了平等的具体内容。 或是在进行伦理思想体系中平等观念研究时,将其作为一个组成部分。高瑞全在 论平等观念的儒家思想资源一文中指出, “在价值转换中的现代人依然在儒家的 传统中发现与现代平等有连续性的思想资源” , “儒家反对贫富差距悬殊的传统,在康 有为的大同书为代表的天下大同的理想中成为了现代传统。 ” 李强华认为, “在中国传统儒释道思想体系里,平等观念多是从形而上层面界定的” ,那么在中国 马洪林、何金彝康有为谭嗣同的新仁学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1995, (1) : 范玉秋康有为“新仁学”的建构及其历史价值j求是学刊,2004, (2) : 田海林、杨君试析康有为“黄金时期”的礼学思想j东方论坛,2003, (5) : 康有为大同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6 魏义霞平等是一种权利还是一种状态?-论康有为、谭嗣同平等思想的差异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2010,11(1) :13 魏义霞康有为、谭嗣同平等思想的相同性及其本质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 (7) :63 严其新康德永久和平与康有为大同书比较研究d 硕士学位论文 湖南:湘潭大学,2007 高瑞全论平等观念的儒家思想资源j社会科学,2009, (4) :120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绪 论 9 近代“西学东渐” ,中国急需探求一种新的社会体制的历史背景下,康有为作为近代 启蒙思想家分别从“ 为何平等 、 如何平等 、 向何平等三个维度对平等观念做 了深入探讨” ,这使得平等观念获得了新的时代内涵和实践价值,是建立在融合中国 传统平等观的形上思维与近代西方的平等价值观的思想基础上的。 也有一些是简要分析其平等思想的现实意义。陈立平在论康有为的社会正义思 想一文中从“社会结构正义观” 、 “经济正义观”和“政治正义观”三个方面,对康 有为的社会正义思想做了描述,并认为“探讨康有为社会正义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 的显示中国也不无现实的借鉴意义,因为和谐社会的要义无非是要彰显社会主义。 ” 任恒也在论康有为大同思想中的平等思想一文中评价: “ 大同书所构建的人 人平等的大同模式,在中国人民追求平等的漫漫历程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 还有一部分是针对大同书中某一主张展开论述,如教育平等思想、男女平等 思想等,以此来探求其在相应领域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比如李兵的康有为中的“去家界” 、朱永新、袁振国的的教育平等思想、何金彝 的康有为的妇女观与卢梭的平等说 等。 综上所述, 大同书问世二百年来,关于康有为及大同书的研究非常多, 且视角广、程度深,似乎已经很难再开拓新的角度进行讨论,我们是否还有必要对这 一著作展开讨论呢?通过梳理前人研究成果我们发现, 大部分学者们的研究重点集中 于大同社会的性质划分、康有为本人的阶级性质等方面;也有少数学者是从“平等” 的视角出发,讨论大同书中的某一部分观点,如教育平等、男女平等等;还有一 些文章针对康有为个人的平等思想做了论述, 或是将其作为清末思想家的代表人物之 一,将之与同时代国内的思想家们的平等思想一起研究,横向分析比较。总的来说, 针对大同书中平等思想而展开的讨论非常少见。 四、创新之处 1、观察问题新视角。对大同书或康有为平等思想的思考前人多有涉猎,也 形成了许多理论观点,本文将以大同书为研究对象,以“平等”为要义重新分析 大同书 ,梳理书中体现的平等思想。在研究这一问题的时候,笔者并不仅仅局限 李强华中国近代价值观的嬗变以康有为“平等”观念为视角的观察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34(6) :47 陈立平论康有为的社会正义思想j湖湘论坛,2007,113(2) :53 任恒论康有为大同思想中的平等思想j商业文化,2008, (10) :287 李兵康有为大同书中的“去家界”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 (5) :82 朱永新、袁振国 大同书的教育平等思想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5, (3) :125 何金彝康有为的妇女观与卢梭的平等说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30(9) :70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绪 论 10 于康有为本人的阶级属性,也不只盯着他在实践活动中是如何表达观点的,而是深入 分析书中平等思想的具体内容,研究其内涵,准确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方法论和提供的 思考方式。 2、理论观点新突破。本文归纳出大同书中平等思想的内涵是:平等是天赋 之权人人皆有,实质平等的实现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平等的表 现方式并不相同。通过多维度的比较分析,发现其表现了一种颠覆传统社会生活的模 式,采用了不同于绝对平均的差异性分配手段,相较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平等思想具有 可贵的前瞻性。将其与同时代或稍早时代西方文化中的平等思想比较,归纳出其走向 平等采用的是简单化的“同化”手段及单一化的纵向政府设计,具有抽象性特征。 五、研究内容及方法 本文拟研究以下内容:首先从大同书平等思想的社会背景及文化渊源入手, 探讨康有为处于什么样的社会、接触了什么样的思想、想要达到怎样的社会效应才写 作本书。其次,阐述大同书中所体现出的平等具有何种内涵,其包括哪些基本内 容; 再次, 纵向以时间为主线, 考察书中平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中平等思想不同点, 横向以对比论证为方法,将其与同时代或稍早时代西方文化中的平等思想比较,以多 维度的比较分析,从而归纳出其具有的基本特征;最后总结大同书中的平等思想 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希望能够对缓解当今社会比较普遍出现的不平等现象提供可贵的 借鉴经验。 笔者写作本文拟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文献分析法:以信息技术作为手段,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 献的研究,形成对大同书平等思想研究现状的科学认识。国内外理论界对康有为 的研究成果比较多,针对大同书中的平等思想研究需要借助许多文献资料。与此 同时也要注意到对一手文献资料也要采用文献学的基本方法对其进行校勘、 甄别和分 析,然后才能引用这些材料,切实做到真实可靠。 (2)比较分析法:平等是一个伦理学范畴的概念,历史上国内外许多思想家都 对其有不同的看法, 也提出了多种实现平等的设想。 本文运用比较的方法探讨的是 大 同书中的平等思想,而不是其他时代、其他国家思想家所论述的平等思想,将书中 所蕴含的平等思想与中国传统文化及当时西方文化中的平等思想进行多维度的比较 分析。通过对大同书中的平等思想进行分析,揭示其矛盾性,总结其特征,并针 对有关问题提出其在当下社会具有的现实意义。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大同书平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1 第一章大同书平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康有为所生活的年代,恰逢中国封建社会腐朽衰落之计,西方列强纷纷闯入中国 大肆掠夺,民不聊生,国之将破。 “救亡图存”是当时中华儿女的迫切心愿,要通过 怎样的路径才能摆脱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如何才能达到百姓安居乐业、幸福生活 的理想社会?先进的中国人开始尝试用新的视角看世界, 康有为通过对西方社会的观 察,发现必须借用西方的先进思想和制度,才能打破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传统封建制 度的桎梏。 大同书是康有为经过严酷的政治实践、细致的社会观察、长期的深思 熟虑,在丰富的文化资料积累基础上几经修改而成。由于他长年致力于中西政治、经 济、文化的互证比较,因此才能够以当时世界一流的视角,广泛的吸取中西思想家的 精华,思考全人类共同关注的问题,努力追求未来社会的理想状态。 一、社会背景 1840 年的炮火打破清王朝“天朝”的神话,涌入中华大地的不仅仅是鸦片和枪 炮,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也与之俱来,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 于长期以来农业是中国主要的生产方式,导致国内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后;闭关锁国、 固步自封,也使得当时中国大众全然不知道外界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造成了群 体意识形态落后的局面。 在当时的中国,清政府越来越腐败,帝国主义国家竞相在国内掀起了瓜分狂潮, 太平天国革命席卷半个中国,民族矛盾日益尖锐,各地少数民族起义此起彼伏,反洋 教斗争绵延不断,社会阶级矛盾无法缓和,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险。西方先进科 学技术的涌入使得社会生产力发生了重大变化,新阶层新职业出现,士大夫们不再是 金字塔端的统治者,农民也脱离土地的束缚,男女共同劳动,宗法制度逐渐瓦解,社 会正酝酿着巨大的变革。 与此同时,随着西方国家的经济侵略,清政府逐步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一 部分地主、官僚、商人收到资本主义利润的吸引开始民族资本主义,他们感受到民族 危机的深重,试图改变国穷民弱的状况,掀起了一个“实业救国”兴办工业的浪潮。 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开始形成并逐渐壮大,成为新兴的政治 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来自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维新派希望通过变法的和平方式,学习 西方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以挽救空前的民族危机。 这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也是酝酿社会变革的年代。国家平等的诉求已经使得 一直作为朝贡中心的中国人渐渐觉醒。 “全世界皆忧患之世而已,普天下人皆忧患之 人而已,普天下众生皆戕杀之众生而已。苍苍者天,抟抟者地,不过一大杀场,大牢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大同书平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2 狱而已。 ” 康有为有感于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亲眼目睹国内人民生活在 水深火热之中,回首曾经强大的中国,深刻感受到担负着救亡和启蒙的双重使命,他 相信通过社会制度的变革能够帮助中国救亡图存,中国能够重新跻身世界强国的行 列。游历考察西方各国之后,康有为发现封建社会早已腐败不堪,民不聊生,相对发 达、标榜自由平等博爱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却也是千疮百孔、弊病百出,他想要寻求 一个更理想的体制,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社会。所以,他所考虑的平等必须不仅仅涉及 中国内部的平等,更是各民族、种族、国家之间的平等, 大同书就诞生这样特殊 的历史环境中。 二、文化渊源 康有为出生于官僚地主阶级家庭,幼年受过儒家传统教育,青年时曾热心学习从 西方传入的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政治学说。戊戌变法失败后,康有为游历欧美各国, 1901-1902 年间在印度完成大同书甲、乙两部。此后又陆续写了丙、丁、戊、己、 庚、辛、壬、癸等八部。甲乙两部 1913 年在不忍杂志公开发表,1919 年发行单 行本,其余全部直到康有为死后八年的 1935 年才由中华书局出版。他的思想既受到 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深刻影响,又吸收了西方启蒙思想、进化论思想以及空想社会 主义思想等诸多观点, 中西方文化的交汇和撞击都成了康有为的思想理论来源, 在 大 同书中得以体现。 (一)中国传统文化渊源 在梳理康有为伦理思想的过程中,我们不难看出平等思想贯穿其中,并在大同 书一书中得到了集中体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儒家传统的大同思想的影响,也可 以看到佛教与道家的思想轨迹,书中处处体现着康有为浓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就已经借用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把人类 的历史阶段分为三个: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并且采用礼记.礼运中关于“大 同” 、 “小康”的说法,认为人类最理想的社会是“太平世” ,也就是“大同”社会。 这是他作为一个改良者的最高理想, 这种空想的社会观为中国和人类的发展前途提供 了一个设想。戊戌变法前康有为已经在礼运注中提出了这个“大同”社会的雏形, 在这里没有国压迫国、人压迫人;君主制度被废除,国家不是一人一家的私产;人们 和睦相处,把自己的财产分出来作为公产用以帮助社会都上的弱势群体;人人参与劳 动, 通过教育人们都具备了去私为公的高贵品质。 总之, “一切皆本公理” , 没有国界、 康有为大同书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 苏州科技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大同书平等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 13 家界、身界,没有压迫歧视, “人人皆公,人人皆平” 。 礼运提出了大同世界的有 关设想和一般原则,而康有为却在大同书中给出了更加具体的描述,并指出了实 现这些设想的途径平等。我们知道,儒家本质上是为等级关系辩护的,但是在这 种等级文化中也有对平等理想的诉求。儒家的平等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德 性实现上的平等。儒家认为,现实中人与人之所以存在德行上的差异,是因为不能充 分发挥自身资质,并非先天的不足。如果人在性善这一点上是平等的,那么人人都有 成就德性的可能,即“满街皆是圣人”的圣凡平等;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漫长封建社会 的主流思想, “人皆能成舜尧”的预设,能够使得民众接纳和解释人人平等的观念, 为“大同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疗辅助教育数据的解读与利用
- 儿童心理健康与共情能力的关系研究
- 学习动机从理论到实践的教育心理学解读
- 学生学习成效与心理支持的关联性
- 抖音商户剪辑师成片质量评估制度
- 全球创新药研发管线动态与2025年生物制药行业研发创新成果转化路径优化路径优化分析报告
- 八大城市幼教市场洞察:2025年幼儿早期教育产品与服务创新报告
- 公交优先战略在城市交通拥堵治理中的2025年实施挑战报告
- Calanolide-A-生命科学试剂-MCE
- 广西医科大学《日语论文写作》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财务审计财务审计进度控制方案
- 井下作业工:初级井下作业工考试答案
- 架线弧垂计算表(应力弧垂插值计算)
- 保安培训课程表(完整版)咨询培训
- 《飞机电子显示器显示符号》
- 赢利:未来10年的经营能力
- 光伏支架风荷载分析
- 头等大事:脱发青年自救指南
- 马拉色菌相关疾病诊疗指南(2022年版)
- 哈雷之约:基于指数成分股调整的选股策略
- 湖北省随州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居民村民委员会明细及行政区划代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