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人的实现——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pdf_第1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人的实现——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pdf_第2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人的实现——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pdf_第3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人的实现——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pdf_第4页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人的实现——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人的实现——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 摘 要 摘 要 相对于弗洛姆,马克思对于中国人而言应该是一个更为熟悉更为普遍的存在。 虽然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马克思的思想和书籍,可是我们对他思想的传统理解并 不就意味着是准确无误的。产生于十九世纪欧洲资本主义的工业化进展时期的马克 思思想,经过资本主义国家理论家的围追堵截,第二国际经济决定论式的改造,列 宁苏俄式的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历程和斯大林钦定版的所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等一系 列过程。到了弗洛姆年代他所能看到的只能是严重地扭曲了马克思原意而面目全非 的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关键点所在的历史观也多半因为对马克思 的误解和对其文本的无知而变成了一种教条式的理论。作为马克思的思想起点的处 于社会历史进程中的人,进而也被忽视。以融合弗洛伊德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为其理 论特色的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弗洛姆,从人的角度观察马克思的思想,力图找出马克 思关于人的思想的内容之所在,并藉助马克思的思想批判和分析现代社会,以达到 人类拯救和异化消除的目的。弗洛姆从确认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开始,通过对马克 思思想的几个关键性范畴人的本质、人的异化、共产主义的分析,对马克 思关于人的思想加以探讨,对其人道主义精神加以弘扬,以期对现代社会的治理和 人类的拯救有所帮助。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如何产生的?其意义何在?这些问 题都是考察其马克思主义观的必要前提。本文拟从弗洛姆的成长经历、时代背景与 社会思潮、思想来源与理论路径、思想特质等方面加以分析,以考察弗洛姆的马克 思主义观形成的主客观方面的诸种条件。同时我们在具体分析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 观的同时,也结合马克思本人思想的理论实质和逻辑进路以及现时代的社会背景对 弗洛姆的思想加以认识,对一些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予以澄清。 关健词:关健词:人的思想 人的本质 异化 共产主义 马克思 弗洛姆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 abstract compared to fromm, chinese people should be more familiar with marx. however, the fact that we have more opportunities to access to the works and thoughts of marx does not guarantee that our traditional understanding of his thinking is correct and complete. marxism, developed in 19th century alogn with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 in europe, went through the siege by capitalist theorists, the transformation of economic determinism by the second international, the influence of lenins soviet-style socialist revolution theory and stalins appointed version of the so-called orthodox marxism. when it came to fromms time, he could only see a completely distorted marxism; and because of the misunderstanding of marx and the ignorance of his texts, the key marxist new materialism (i.e. the concept of history) had become a dogmatic theory. but the human being, in the social and historical process, as the starting point of marxs thinking was neglected. german social psychologist fromms theory, featuring the combinantion of freudism and marxism, from the human perspective of marxs thinking, tries to discover the human thinking of the marxist ideology, and with marxs thinking and the analysis of modern society,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rescue of human and the elimination of alienation. fromm, starting from the confirmation of marxist thinking on huma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everal key areas of marxs thinking human nature, human alienation and communism, explores the marxs thinking on human and carries forward the humanitarian spirit in order to help goven modern society and save mankind. however, how is fromms the concept of marxism developed? what is its significance? these are also essential premises for the study of his marxist view. in this paper, such aspects as fromms life experience, historical background and social ideas, thinking sources and theoretical paths,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are analysed in order to study objective and subjective aspects of the formation of his marxist view. at the same time, apart from the specific analysis of fromms concept of marxism, this author reviews fromms ideas along the lines of the nature of marxs theoretical nature and logical approach, as well as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era, and clarifies a number of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problems. key words: thinking on human; nature of man; alienation; communism; marx; fromm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 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 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 1 绪论绪论 1.1 引子:人的使命引子:人的使命 一一 相传中国文字之祖仓颉造字之时,风雨交加,雷电齐鸣,天地震动,鬼神因之 而涕泪悲戚。原因就在于,仓颉造字之始,为人有“文”之始,因有文而灵明,不 昧于天地之玄奥,鬼神之蛊惑。由此而能以己之心智观天查地、击鬼斥神,以自我 之身躯立于坚实之大地。由是而有“惊天地,泣鬼神”之说。文字之出现可以说是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标志。文明意味着人类摆脱野蛮、蒙昧,脱离兽性而进趣人性 之肇始,是朝着自我创生自我独立之生存状态迈出的第一步。 从迈出的这一步开始,人类将走向何方?其终极的归宿将会在哪里?这是每个 人在内心深处都蕴藏着的问题,只是现实中的我们因为忙于生计而无暇顾及对此类 问题答案的寻求。如果翻开古圣先贤的书,所看到的他们为寻求答案所付出的心血 与努力,是我们现代人亦无法企及的;他们给出的种种题解更会令我们惊讶无比; 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所显现出的智慧或许今人亦难及一二;而他们所指向的目标却激 励着一代代的仁人志士为之陨身不渝;他们的探索历程,思考的方法与逻辑范式或 许更能引发我们的深思 我们看到,孔夫子在礼记中所追求的也成为国人千百年来梦寐以求的大同 社会: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 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 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恶其不出于其身也,不必为己。是 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 ” 1在大同社会的感 召下, 而有孔子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 2的修己利人成国之志; 有孟子 “如 1 礼记 礼运 2 论语雍也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 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的大丈夫气概和视天下为己任的使命;至 宋儒之张载,其气概天下,德被四海之言: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 学,为万世开太平! ”更为天下有志之士奉为安身立命之基石。千百年来,中华儿女 循着“格物、致知、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之路,实践着中国 式的“立德、立功、立言”的社会理想和万世之使命,才造就了今日之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 二 二 当中华民族将自己的使命定位于政治与社会领域,并为天下治平与自己的政治 理想而矢志不渝地奋斗之时;与国人过多的关注社会与现实不同,古印度的一位圣 者,则堪破了世间的一切假象,而致力于超越生死的解脱,那就是佛陀自觉觉 他觉行圆满的圣者。他走的是与孔子相反的道路,所要达到的却是在更为广阔的视 野中更为终极的目标。 身为王子的他,感慨于生命之无常,人生之痛苦。而权利与神力皆不能解决人 生的根本问题,于是佛陀的视角从对政治权力的单方面关注中抽取回来,集中地观 察人生的整体过程,通过佛教特有的戒定慧三学,照见人生的所有现象。佛陀的世 界不但超出社会政治领域而扩展到人现实生存的方方面面,而且超越了有限的时空, 探究到整个宇宙的实相。佛陀是站在更高的位次上来观察宇宙人生,看到的是人生 的无常和现象世界的虚妄,看到的是人世间芸芸众生的痛苦与烦恼;并发愿帮他们 找出解决的办法,使之离苦得乐,达到最为究竟的境界。 佛陀以其智慧而断除一切烦恼,又因其慈悲而发愿普度所有众生。变污秽的世 间为清净庄严的净土,人的善性得到完满的发挥,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制度上 的健全,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快乐与幸福。这就是佛陀的使命,也是历代佛弟子的 使命。 为了能够弘扬佛法,普度众生,古印度一代代高僧历时千年之久东来弘法,闯 西域穿戈壁,九死一生、不屈不挠,为的就是实现自己所发的誓愿,为的就是完成 3 孟子 公孙丑下 4 大学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3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的四宏 誓愿。 被鲁迅先生称为中华民族脊梁的玄奘大师,为求正法,不畏艰险,西行求法, 历尽磨难,九死一生,就是为了求得正法,以泽被东土众生,其志其行可谓万世之 楷模也! 为去日本弘扬佛法,整顿戒律以度化东瀛众生而东渡弘法的鉴真大师,虽年逾 五旬,渺渺大海,五次失败,但仍矢志不渝,发誓东渡。直至六十有六,双目失明, 仍不惜为法损身,终至成功! 还有数不清的大德法师们也是为了普度众生的使命在西行与东去的朝圣路上坚 定的走着,或许未致成功便身损大漠,葬身鱼腹,然而他们为实现自己的誓愿,完 成自己使命的精神,确实如同佛性般永恒常住,永不磨灭! 三 三 与中国的现实和印度的超脱相比,西方人更多的关注于人本身,虽然古希腊哲 学起源甚久,但作为真正的关心人,将人作为其主题而言的哲学,还是起自于苏格 拉底的“认识你自己” 。认识人自身从此成为了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的中心任 务。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虽然钟情于超越的“理念” ,但也正是由于“理念”的存 在,为现象的存在提供了本体的依据和最终的归依;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则通 过“形式”与“质料” , “现实”与“潜能”的区分,为存在和本质之间搭起了沟通 的桥梁。 基督教的出现为西方人提供了逼真的生命哲学。原本与自然合二为一,处于蒙 昧状态的西方人因为偷吃了智慧的禁果有了智慧而被赶出了伊甸园,结束了与动物 相类的生活而跨入了具有“原罪”的人世。人因为有了智慧而有了原罪,但是由于 没有吃长生树的果子,生命便会有限,无不希望突破有限而实现无限。这个问题在 东方的文化中表现的并不是十分明显,因为在中国是纳入“修齐治平”体系的现实 功德,生命的有限会通过家族的延续得到完满;在印度则普遍证悟到的生命的轮回, 使人们相信无限生命的概念,于是人们不必惧于一生一世的生死,而对在生死轮回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4 中通过修行实现超脱充满信心。唯有西方人,既缺乏家族观念,轮回的意识又没有 能够一以贯之,于是便把自己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神,寻求家族与自身之外的超越, 开始了人对神的偶像崇拜,也是人异化的开始。异化开始同时也是拯救的开始,拯 救就成为了西方人文精神的一个普遍的底色。 在文艺复兴的人本主义思潮中,人的主体地位开始被重新认识。人的主体地位, 人的价值取向,人的生命意义,人的终极归宿都成为被深入思考的命题。随着宗教 改革的深入和启蒙运动的蓬勃开展,人们对人的理性的信念似乎超越了对上帝的信 仰。人开始被放在整个社会的范围内加以思考,西方的法哲学开始用社会契约论等 方式来为人的更合理性的生存构建更加完满的社会形式;并由此挖掘出潜在于人性 中的自由、平等、民主、人权等人的本质理念。经由古典哲学大师康德和黑格尔那 庞大的哲学体系的批判和开发,一些关于人的最基本的理念与人的历史发展的逻辑 线索都明确地凸显了出来。 在理论上要达到的是实现人的理性要求,完成人类的拯救;消除人的异化状态, 实现人从现象的存在到本质的回归,将人的潜在性发挥出来而实现人的全面自由的 发展。相应的在现实中要呈现出来的则是一种法的理念的落实与符合人性的社会规 则和社会组织的构建。这便是基督教的千年王国,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黑格 尔的绝对理念世界和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共同理想和目标。 四 四 有着西方哲学与文化传统传承的马克思和弗洛姆,对于人的本质的确认和人性 实现的内在要求都有着深刻的理解;对于人类的拯救和终极的发展目标都有着强烈 的关注;也对人类潜能完分实现和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的最终实现充满着信心。 如果我们看一下马克思和弗洛姆的精神自传,或许对这一点的理解会更加地清 晰。 在为人类赎罪而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和为人类的光明盗取天火而被宙斯永 久惩罚的普罗米修斯之间的抉择中,马克思在其思想不断成熟的过程中最终选择了 后者。这在他的有着浓厚的普罗米修斯情节的诗中明确的表达了出来: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5 “哲学并不隐瞒这一点。 普罗米修斯承认道: 老实说,我痛恨所有的神。 这是哲学的自白、它自己的格言, 借以表示它反对一切天上的和地上的神, 这些神不承认人的自我意识具有最高的神性。 不应该有任何神同人的自我意识相并列。 对于那些以为哲学在社会中的地位似乎已经恶化, 因而感到欢饮鼓舞的懦夫们, 哲学再度以普罗米修斯对众神的侍者海尔梅斯 所说的话来回答他们: 你好好听着, 我绝不会用自己的痛苦 去换取奴隶的服役; 我宁肯被缚在崖石上, 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 普罗米修斯是哲学日历中最高尚的圣者和殉道者。 ” 5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那强烈的人类拯救精神,但这种精神不是对神的顺从 而是对神的叛逆,不是对现实的辩护,而是对社会的不公和丑陋的无情批判和揭示。 与此同时马克思初步表达出自己要改造世界的行动哲学: “面对着整个奸诈的世界, 我会毫不留情地把战挑, 让世界这庞然大物塌倒, 它自身扑灭不了这火苗。 那时我就会像上帝一样, 在这宇宙的废墟上漫步;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央编译局编, 人民出版社,1979 年, 第 40 卷第 189190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6 我的每一句话都是行动, 我是尘世生活的造物主。 ” 6 在破坏旧的社会的同时,马克思所要建立的是人类最终完满的新社会,并誓愿 为人类的幸福和完满而奋斗终身。这在其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中,可以清楚地看到: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 7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 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 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 8 在年轻时便立志以人类的幸福和自由为自身使命的马克思,其人道主义精神和 救世情怀已经完全地展现了出来。这种精神与情怀在马克思的著作中也多有表现, 从最初的法学世界观,哲学世界观,到政治经济学批判,直至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 虽然马克思考察世界和社会的角度有所转移,方式方法有所变化,但作为其精神基 础和哲学核心的“人”社会生活中进行感性实践的有生命的个人是从未改 变的。 然而马克思的精神因为文本的缺失,时代的变化,政治的利用而逐渐失真,进 而淹没在一片的误解和神化之中。 作为同是德国犹太人的弗洛姆,与马克思同受西方历史文化之熏染,同传西方 精神之明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结合新的社会思潮和研究方法重读马克思,重新 理解马克思。结合二十世纪新的历史背景和当代消费社会的普遍异化的现象,努力 挖掘马克思的思想真谛,力求还原马克思主义的真精神。力图用马克思的精神唤起 麻木的民众,以实现人类异化的消除、人的爱与创造性的潜能的发挥,达到全面发 展的人的实现的最终目的。 弗洛姆之所以能够发掘出马克思思想中关于人的思想和精神,以人的方式理解 6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央编译局编, 人民出版社,1979 年, 第 40 卷第 668669 页。 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央编译局编, 人民出版社,1979 年, 第 40 卷第 7 页。 8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中央编译局编, 人民出版社,1979 年, 第 40 卷第 7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7 马克思,除了上述客观的时代,社会,文化背景等因素外,还在于弗洛姆本人的成 长经历,理论来源以及其个性中蕴藏着的强烈的救世精神和以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 以人类拯救为终极目标的基督精神。 在其精神自传中弗洛姆叙述道:“我知道, 我并不具备适合从事政治活动的气质。 因此我始终没有参加任何政治活动。时至今日,我才加入了美国社会主义党,并积 极参与和平运动。其原因并不在于我改变了对自己能力的看法,而是因为我已经认 识到,我的责任不是被动的置身于这样一个似乎走向自我选择的灾难世界。另外, 我急于补充的是,还有比责任更重要的原因。我们世界变得越不健全和非人性化, 每个人就越感到需要团结起来,需要和共同承担着人类使命的男女战斗在一起。 ” 9 相同理想志趣与人生使命让弗洛姆接近马克思,解读马克思,理解马克思,还 原马克思。从而形成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以“人的实现”为目的的马克思主 义观。 五五 那我们不禁要问弗洛姆为何而又是如何走上这条西方马克思主义之路,并以人 本主义的方式来马克思理解的?他对马克思的人本主义理解又是如何进行的?其意 义和启示何在? 这正是这篇文章中要探讨和回答的问题。 1.2 问题之提出与行文之思路问题之提出与行文之思路 1.2.1 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 马克思主义由于其在当代中国的特殊地位和存在意义,一直以来都是理论界研 究和探讨的热点,占据着理论中心的地位。但同时由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产生于十 九世纪的西方学说,因此其在异质文化背景下的中国的发展便注定与在作为其发源 地的西方的发展历程大有迥异。马克思主义由于其本身强烈的批判主义精神和理想 主义色彩,在近代西方一百年来的风雨变幻中,一直占据着非意识形态思想的主导 9 弗洛姆文集 ,冯川主编,改革出版社, 1998 年版, 第 513 页。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8 地位。成为西方许多具有批判眼光和危机意识的思想家以及致力于推进社会进步的 政治家的取之不尽思想源泉。同时百年来,西方社会自身出现的变化,科学技术的 进步,各种社会思潮的兴起也成为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发展的社会基础背景。 因此在与以马克思思想为指导而建立起来的东方诸国并存的同时,西方社会发展出 自己的马克思思想流派,并在社会生活中形成一种思潮。进而对推进社会的改革进 步起到自己独特的推进作用。这些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思潮被我们正统的社会主义国 家冠之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称号。并试图在立场上与之划清界限。而在实际的理论 研究中西方马克思主义却是无法避开的一个现实的理论存在。 西方马克思主义之存在意义就在于其对时代脉动的紧紧把握,对社会现实的有 力批判,在不同的社会层面以不同的形式实现着与当年马克思殊途同归的社会理想。 西方马克思主义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由于其时代背景,社会思潮的不同以及思想家 个人理论系统的不同传承,便形成了内容各异的思想流派,其中最主要的就有存在 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弗洛伊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结构主 义的马克思主义,以及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等等流派不一而足。其中作为弗洛伊 德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弗洛姆,其独特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其鲜明 的理论形态和社会意义。 弗洛姆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一位重要代表人物,一位以人本主义视角观察 人和社会的学者。他一生致力于呼吁和追求人的自由和价值的实现。在理论研究方 面,他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借助 于东西方的各种宗教,特别是东方佛教禅宗的思想来实现其人本主义哲学的构建, 其思想跨越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诸多领域。可以说,弗洛姆是一位著作颇丰而 思想又颇为复杂的学者。 国内学者对弗洛姆的心理学及社会学理论的研究成果颇丰。但是,在弗洛姆关 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观方面的论点,国内学者则多持批评态度,他们常常以意识形态 的固化结论来剪裁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点。他们认为,唯有老年的马克思才是成 熟的马克思,而将老年马克思的思想与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对立起来,将历史唯物主 义和人的思想对立起来。而造成这一后果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因素之一就在于,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9 没有对弗洛姆的思想体系做系统地梳理,对于其哲学的形成特别是其马克思主义观 的形成的具体的时代背景,学术背景、理论来源等诸问题未做详细地勘察。而是仅 仅借助于对弗洛姆几个文本的解读而匆匆地加以否定,如此便不免有失偏颇,结果 就不能对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做出客观的评价。 本文的选题的意义在于,相对客观和全面地考察弗洛姆的各种马克思主义观点, 并通过对弗洛姆自身的成长过程,思想的理论来源,生活的时代背景和学术思潮, 自身思想的理论形式和主旨等几个方面的考察,探析弗洛姆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原 因。要明确分析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就必须分析弗洛姆自身的思想特征,并通 过弗洛姆本身独特的思想体系来透视弗洛姆笔下的马克思主义的具体形态。借助弗 洛姆对马克思的具体哲学概念的解读,显现出弗洛姆笔下的马克思的思想形态。同 时通过对现实世界具体状况的考察,品味弗洛姆的笔下的马克思主义观在当下改变 世界中的意义。 1.2.2 相关研究概况相关研究概况 1)国内研究现状 弗洛姆的著作,无论是其哲学著作、心理学著作还是其解读马克思的著作大都 被翻译为中文,比如: 逃避自由 、 自为的人 、 健全的社会 、 占有还是存在 、 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 、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 、 爱的艺术 、 恶的本性 、 精神 分析的危机 。这些书中纯精神分析的并不是很多,主要是借助社会学哲学的理论对 人的精神成长做的分析,特别是借助马克思的哲学和社会学的理论。同时弗洛姆也 运用其精神分析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加以补充和说明,其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概 念 、 在幻想锁链的彼岸两书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 国内对于弗洛姆的研究起于八十年代,国内的大部分研究者虽然也注意到他是 西方马克思主义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的一员,但更多的视其为一个社会心理学家,对 他的研究也多是从这个角度入手,分析其以心理学为出发点的社会批判理论。国内 的研究无论是专著还是论文也是多集中于此。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将弗洛姆作为西方 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加以研究,对其在马克思主义方面观点的评价,大体有基本否定,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0 一定程度上加以肯定两种情况。 对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多持否定态度的情况 国内学者对弗洛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的指认即对于其为弗洛伊德主义的马 克思主义者的身份的认同是没有异议的。这在国内一些研究者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教 材和著作中也多有体现。 国内对弗洛姆的研究初期,受时代背景的制约,国内研究者往往是戴着有色眼 镜按自己所谓的正统观点来打量西方马克思主义包括弗洛姆的思想和观点,从而不 费吹灰之力地将其打入西方资本主义自由化的腐朽思想的冷宫,而不是对其思想详 加考察和辨析。比如由陈世夫与张世广编译的马克思论人 (即弗洛姆的马克思 关于人的概念 )中,即明显地表现出此种观点。在黄楠森先生为本书所作的序言中 便直接否认弗洛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属性,进而认为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的“异化”观念只是马克思早年不成熟的思想观念,而只有老年马克思的经济史观 才是正统的马克思思想,并以此排斥马克思主义中关于的人的思想,斥弗洛姆为西 方的资本主义人道主义学者。陈世夫先生也在序言中指出,弗洛姆笔下的马克思并 非是真正的马克思,而是被弗洛姆曲解的马克思。陈先生自己特别指出是其有意将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题目翻译成马克思论人 ,目的就在于否认弗洛姆所认 为的人具有固定不变的本质的思想。从而将本是历史范畴的人的阶级性规定为人的 本质,以此来反对弗洛姆认为人具有固有本质的马克思主义观。 在中青年学者中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对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进行着力研 究者,当属南京大学的张一兵先生。张先生的研究观点主要体现在他的著作文本 的深度犁耕西方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解读中的关于弗洛姆的马克思关于人 的概念一文的具体解读,张先生虽然不似老一代学人般直接将弗洛姆所解释的人 本主义马克思一棍子打死,而是对弗洛姆的观点加以具体分析,并指出其可取之处。 但张先生的基本观点还是立足于所谓的老年成熟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特别 是依据自己的经济哲学理论,将弗洛姆的解读批判为一种人本主义的浪漫想象,是 一种基于心理学理论的体验式解读,而不具备科学的逻辑的可论证性质。因而也将 1844 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以“异化”为核心的观念批为马克思的不成熟观点。 同时张先生还在几篇论文中对弗洛姆的几个观点分别加以驳斥。在论文另一个马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1 克思:一种人本主义的诠释弗洛姆解读中,直接将弗 洛姆斥为正统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异端,并用以斯宾诺莎和康德为代表的老人本主义 与以克尔凯郭尔和海德格尔为代表的新人本主义的区别,称弗洛姆是以存在主义为 代表的纯个人的人本主义角度解释马克思,从而形成了激情有余而逻辑严密性不足 的一种浪漫的心理学体验。另一篇论文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概念?弗 洛姆解读 ,则重点论述了关于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的理论,张 先生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的观点来反驳弗洛姆所强调的1844 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观点,批判弗洛姆所谓的马克思认为人有固定本 质的观点是对马克思的误解。强调不是人而是劳动才是马克思哲学的核心概念。论 文异化:生产性的否定弗洛姆解读 ,则重点从异化的 概念出发来否定弗洛姆解读马克思的合理性,指出弗洛姆所谓的异化并非原始意义 上的异化,而是其心理学意义上的一种被压抑的体验,从而完成了异化在逻辑上的 向新人本主义的理论转换,而造成了对马克思的曲解。 张先生的这种观点在国内的理论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许多学者也持有此种观 点,徐崇温先生在其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著作中,具体地阐述了弗洛姆的 马克思主义观,指出马克思的思想中虽然包涵着大量的人本主义因素,但其底色不 在于人本主义而在于科学的唯物史观,而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的人本主义解读,是 从人性模式出发恢复早期空想社会主义从理性和人性历史观阐述社会历史运动之动 力的学说,具有极大的空想性。单继刚和刘文静的论人本主义精神分析学与唯物 史观的本质区别弗洛姆和马克思如何回答同样的问题也着重从精神分析学与 唯物史观的区别来否定弗洛姆解读马克思的合理性。 对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一定程度上加以肯定的情况 同时也有不少学者,在论述此问题时,在发现弗洛姆与马克思的哲学基础和表 达形式的差异的同时,也对弗洛姆对马克思的解读持某种程度地肯定。陈学明先生 在其著作西方马克思主义教程一书中,对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从逃避 自由的机制,人本主义伦理学,以及爱的拯救的等几个方面加以考察,认为弗洛姆 的学说在改造马克思的思想时有其特定的时代因素,比较重视心理和精神因素在社 会变革中的作用,而其爱的拯救的则不同于费尔巴哈的直观的以自然主义为基础的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2 爱的宗教,而是应当与其人本主义伦理学和拯救社会的目标联系起来加以理解。 衣俊卿先生在其著作二十世纪的文化批判中强调指出,弗洛姆的非异化的 生产性社会性格确立的意义在于,对普遍异化的社会性格的形成和对大众的心理机 制加以文化批判,目的在于通过社会改革形成健全的人或总体的人。 学者姚定一与陈锦宣在重新解读弗洛姆兼与张一 兵先生商榷一文中,就表达了与张一兵对弗洛姆解读马克思的完全不同的理解, 文章肯定弗洛姆关于没有两个马克思的论断,认为并没有一般学者所认为的老年马 克思思想成熟,青年马克思思想则是其走向成熟的过度的传统观点,而是坚持政治 实践与理论价值取向的内在统一。同时认为弗洛姆所采取的也并非存在主义的新人 本主义的立场,而是继承自文艺复兴以来斯宾诺莎和康德为代表的传统人本主义思 想。 学者王雨辰在其论文略论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学解读则侧重于发 挥弗洛姆解读马克思的合理之处:首先,在一定程度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被曲解 的情况,特别是马克思哲学的传统解读中所谓的“人学空地”的问题:其次,弗洛 姆利用其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意识”和“社会无意识”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起到 了将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与现实社会相联系的桥梁作用。最后,弗洛姆利用马克思的 批判精神和异化理论解释当今西方社会普遍的消费异化和物化现象,继承了马克思 的批判精神。 季乃礼先生在其论文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就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 的具体评析做了论述,阐述了弗洛姆如何指认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贡献、局限以及弗 洛姆对于马克思哲学被歪曲的现实原因的分析等。较为客观地阐述了作为西方马克 思主义者的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点。 廖小平先生则主要论述弗洛姆结合弗洛伊德与马克思两者思想,对马克思主义 哲学加以定位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其论文弗洛姆对于弗洛伊德和马克思比较研究 撷述中。 李琳先生在其论文弗洛姆的人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述评中重点论述弗洛姆 继承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想并以人的思想为原则,阐述其社会主义的思想原则、改 革措施和未来图景。并从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建设性意义的角度阐述其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3 积极意义。 2)国外的相关研究现状 在国外的研究中也存在着对弗洛姆截然不同的评价:如美国学者宾克莱在其著 作理想的冲突中表现出对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的否定。他认为弗洛姆的马克 思主义观以美来代替科学认识,以爱来实现人类解放,以心理革命代替经济革命, 认为这都是如同旧约中先知般的只是在招呼人摆脱苦难的空想主义而已。而同 时美国的社会主义呼声杂志在刊登弗洛姆的让人成为主人的文章时,却对 其评价道:此文重申了社会主义的原则,同时又为社会党社会民主同盟提出了一 个纲领,使它在社会主义者目前的新进行的世界范围的讨论中,取得了无可比拟的 地位。 1.2.3 文章的思路与重难点文章的思路与重难点 1)文章的写作思路 本论文题目既然定位于人之实现,内容的主要着力点定当是关注人。然而关注 人之方式则如同副标题所言,是弗洛姆笔下的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亦即通过弗洛 姆来看马克思,具体而微地说就是通过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来体察马克思关于人 的思想。因此论文的中心内容就是弗洛姆的关于马克思的人的思想的观点。 研究方法和路径,在于通过弗洛姆的理解来看马克思的思想。因此,本论文的 思想内容是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形式是通分析弗洛姆的成长历程,思想发展、 时代背景、自身思想体系等诸多方面来探析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是如何形 成的。同时解析弗洛姆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以什么样的内容来分析马克思的思想,如 何挖掘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进而对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加以认识,分析其中包 含的时代意义。 2)文章的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本文的中心问题是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即分析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点的 形成,发展,具体内涵与其得失之所在。 文章的重点: 具体地分析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的思想内容和表现形式,即阐述弗洛姆是如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4 何通过对马克思文本中的几个关键性的概念人的本质,人的异化,共产主义 的阐述来发挥其马克思主义思想观的。 文章的难点: 弗洛姆如何对马克思的思想加以吸收利用,同时又是如何以社会心理学的概 念对马克思主义加以补充。 对弗洛姆如何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思想的几个概念的阐述。 对马克思思想所包含的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价值与逻辑相统一的内在逻辑的 挖掘。 对于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的评价标准的确立以及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对 于现实的启示。 文章的创新点: 全面系统地考察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主客观条件,客观地看待弗洛 姆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观,防止对弗洛姆的简单否定。 利用形式与内容相统一,价值与方法相统一的方法考察马克思的整体思想和 马克思的价值取向,以说明马克思思想本身的内在逻辑统一性。 结合马克思的文本,弗洛姆思想产生的背景以及现实社会等诸多因素来综合 考察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以期做出更公允的评价。 3)文章正文的大体结构为: 弗洛姆的西方马克思主义之路。主要内容是阐述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 的各种原因和条件。 弗洛姆笔下的马克思。主要内容在于阐述弗洛姆通过何种途径,利用何种方 法对马克思的思想加以阐释。 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之启示。主要是对弗洛姆的马克思观加以再认识,并 通过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将一些理论和现实的问题加以展开,分析弗洛姆马克 思主义观体现出的现实意义。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5 2 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主客观条件 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主客观条件 任何思想观念的形成都有其特定的主客观方面的诸多条件,都是在学习和借鉴 前人思想的基础上,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做出的发展和创新。弗洛姆的马克思主义 观的形成也不例外。这与弗洛姆特定的成长经历、时代背景与社会思潮、思想来源 与理论路径、思想特质皆有密切的关系;同时作为精神分析学家的弗洛姆,其对马 克思本人的性格和家庭关系的分析也展示出马克思的思想特质。 2.1 成长经历和思想历程的影响成长经历和思想历程的影响 作为以人为价值核心,以社会存在为理论基础的社会分析心理学家的弗洛姆, 侧重于从人的角度理解马克思的思想是有其必然之理的,其本身的成长之路和思想 历程也昭示着这一点。按照心理分析的理论一个人的成长历程特别是幼年的遭遇和 家庭的影响,终其一生会发生作用,会为一个人的思想进路奠定初基。 作为现实人的一个存在规定的民族属性对人产生的影响作用是十分巨大的。犹 太民族这个自喻为上帝选民的古老民族,在历史上遭受了数不清的人为制造的 各种灾难而被迫流浪于世界各地,然而奇迹的是他们不仅没有被消灭和同化反而团 结一致的生存了下了,这就不能不说是拜犹太教所赐之功。犹太人身份和犹太教赋 予弗洛姆的两种最为明显的特质是:孤独的境遇和拯救的精神。作为犹太人的弗洛 姆自小就受到此种犹太文化的熏陶,心灵深处早就种下了犹太文化的种子,这也是 他在二战时期的犹太意识的觉醒,并不断走近同为犹太人的弗洛伊德和马克思的思 想的一个共有的民族心理基础。 犹太人在德国的身份,特别是与犹太传统价值观念不相符的父亲的经商职业使 少年的弗洛姆深感自卑。自卑导致的往往是孤独无助,加之父亲性格的喜怒无常和 母亲的郁郁寡欢,以及独生子的情况,都使得他的性格变得孤独而忧郁。 孤独而自卑的人就特别需要拯救,而犹太教的思想正好为弗洛姆提供了拯救的 希望。于是弗洛姆理论中最为重要的人的孤独的生存状态和人的拯救的目标,就在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6 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种子。 对弗洛姆的心灵产生巨大震撼的是他生活历程中的几个事件。首先是他十二岁 时,身边的一位二十五岁少女不想出嫁而是一心陪伴自己的父亲,而且在父亲死后 自杀,并希望与父亲合葬。这件事情对弗洛姆震撼很大,促使他考虑人心理的问题, 为何会产生如此不合常理的恋父情结。 一战对于作为德国人的弗洛姆来说,对其心灵的影响可以说是决定性的,青年 的弗洛姆看到国家一方面在宣扬为民族为国家为和平的论调;而另一方面却参与血 淋淋的战争,为什么每个国家都在宣称和平却发生了战争,为什么人人都爱护生命 却彼此残杀,对此矛盾现象深感困惑的弗洛姆,对国家的意识形态产生了怀疑,同 时也更加促使他去搞清楚人的心理和精神。 在进入大学以后,他就如饥似渴地研究起弗洛伊德的思想来,可以说弗洛伊德 的心理分析学说填补了一心要搞清人的心理的弗洛姆的知识空白,同时他大量阅读 马克思,韦伯等人的书,这为他以后从社会的角度探讨人的心理埋下了伏笔。但此 时的弗洛姆还是弗洛伊德思想的忠实追随者,因此在一九二二年拿到博士学位后, 专门到慕尼黑大学学习心理分析并到柏林精神分析研究所接受正规的心理分析训 练。弗洛姆受到于此任职的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代表人物霍妮的影响,进而发展 出自己不同于传统弗洛伊德主义观点的社会心理学思想,其理论要点在于:人格是在 人的童年时期由影响人的社会力量以及影响人类存在的历史发展力量通过家庭这个 中介来造就和生成的。而后弗洛姆加入了著名的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成为法 兰克福学派的一员,从而走上了心理分析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的新道路。在对社会 批判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弗洛姆越来越受到德国社会批判大家马克思的影响,开始 认真地研究和吸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