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pdf_第1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pdf_第2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pdf_第3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pdf_第4页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史专业论文)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容提要 y 5 7 15 67 本文依据考古资料、甲骨文材料和文献资料对于商代农业进行了全面考 察,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从甲骨文材料、文献资料和考古发掘资料三个方面,论述了农 业在商代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部分综述商代粮食作物的种类。根据对有关甲骨文字的考释和考古 发掘资料的研究,可知商代的粮食作物主要有黍、稷、麦、稻、菽、麻、高 粱等。 第三部分综述商代的农业生产工具。商代的生产工具包括农业生产的各 个方面。如:翻土农具( 镘、锸、耒、耜、犁铧) :耘耕农具( 铲、锄) ; 收获农具( 镰、锰) 等。质料除石、骨、蚌、木、陶外,还出现了锐利的青 铜金属农具。 第四部分探讨了农业生产的程序。商代的农业已经脱离了刀耕火种、靠 天吃饭的原始农业阶段,农业生产包括开荒、翻耕、种植、田间管理、收获 和储藏等环节,并对每一过程都进行了详细考证。 第五部分论述了农业发展对商代社会的重要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社会分工的愈加精细;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外战争频繁;酿酒业的兴盛发达。 第六部分是小结,对本文内容进行了概括性总结。 a b s t r a c t b a s e do nt h ed a t ao f a r c h a e o l o g y , 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 b o n e sa n dd o c u m e n t s t h i s p a p e rm a i n l yd i s c u s s e st h ea g r i c u l t u r ei ns h a n gd y n a s t y t h r e ea r es i xp a r t si n t h i sp a p e r i nt h ef i r s tp a r t ,t h ep a p e rd i s c u s s e st h ei m p o r t a n tr o l ea g r i c u l t u r ep l a y si n s h a n gd y n a s t yo nt h eb a s i so fi n s c r i p t i o n so nb o n e s ,d o c u m e n t sa n de x c a v a t i o n r e c o r d s t h es e c o n d p a r tm a i n l y d i s c u s s e st h em a i n t y p e so f c e r e a l si ns h a n g d y n a s t y s u c ha sb r o o m c o m m i l l e t ,m i l l e t ,w h e a t ,r i c e ,f l a x ,s o r g h u ma n d s oo n t h et h i r dp a r ti n t r o d u c e st h ef a r mi m p l e m e n t si ns h a n gd y n a s t y , p l o u g i n g t o o l s ( p i c k a x e ,p l o u g h s h a r e ) ;t i l l a g ei m p l e m e n t ( s h o v e l ,h o e ) ;r e a p i n gt o o l s ( s i c k l e ) e c t ,t h ei m p l e m e n t sa n dt o o l sa r em a d eo fs t o n e ,b o n e ,c l a m ,s h e l l ,w o o da n d p o t t e r y , s h a r p b r o n ew a r e sa r ea l s ou s e d t h ef o u r t hp a r t e l a b o r a t e l y i n t r o d u c e st h ep r o c e s so ff a r m 吨,i ns h a n g d y n a s t y , p e o p l e b r o k ew i t ht h es l a s h - a n d - b r u nm e t h o da n dd i dn o tl i v eo f f n a t u r a l r e s o u r c e s a n yl o n g e r t h ep r o c e s s o ff a r m i n gi n v o l v e di n c l e a r i n g ,p l o u g i n g , s o w i n g ,c u l t i v a t i n g ,r e a p i n ga n dp r e s e r v i n g t h ef l f l hp a r te l u c i d a t e st h es i g n i f i c a n ti n f l u e n c e so ns h a n gd y n a s t y w i t ht h e d e v e l o p m d n t o f a g r i c u l t u r e t h e c o n t e n tc o v e r sf o u r a s p e c t s m e t i c u l o t l sd i v i s i o no f l a b o u ri ns o c i e t y g r e a te x t e n t i o no f u r b a nc o n s t r u c t i o n f r e q u e n te r u p t i o n o f t r i b a lc o n f l i c t s w i d e l yf l o u r i s h i n go f w i n e - m a k i n g i n s t u s t r y t h es i x p a r ti st h eg e n e r a ls u m m a r y o f t h i sp a p e r 前言 农业是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农业的发展程度 直接影响和制约着其他部门的发展。 大致说来,人类是从采集和渔猎经济开始的,后来逐渐学会了把采摘到的作 物果实加以人工种植,这样,就丌始了原始农业阶段。 我国的农业起源甚早,在黄河流域,约当七八千年前的裴李岗文化时期,原 始农业就已经兴起,考古工作者曾在河南省新郑县裴李岗遗址发现有不少农业 生产工具如石斧、石锄、石铲、石镰和粮食加工工具石磨盘、石棒。还有与农 业生产相关的大量陶质生活器皿,并且形成了定居的村落。五六千年前的仰韶 文化时期,农业有了。定的发展,考古工作者曾在郑州大河村文化遗址发现碳 化高粱和稻谷遗存。龙山文化是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考古揭示的资 料表明,那时的农业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木耒作为挖土工具,已经得到广泛 应用。收割工具有石刀、石镰和蚌镰等。在长江流域,河姆渡人七千年前就广 泛栽培稻谷。可以说,在我国的黄河、长江流域,早在七八千年前,农业生产 就成为当时社会生产的主要部门,那些地区的远古居民就过着农业定居的生活 了。 商朝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的第二个王朝国家,是奴隶制高度发展和繁荣时 期。商代的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主要表现在:第一,作物种植种类增多,根 掘对有关甲骨文字的考释和考古资料的研究,可知商代的农作物有黍、稷、麦、 稻、菽、麻、高粱等,基本奠定了后世农作物种类的雏形。第二,农业生产工 具得到改善,锐利的青铜工具被应用于农业生产,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增 加了农作物产量。据刘兴林先生推测,商代的粮食亩产量达到6 1 2 8 斤。( 刘兴 林论商代农、i p 的发展,中国农史1 9 9 5 年第4 期) 第三,一系列田间管理 措施的应用,使商人摆脱了靠天吃饭的原始农业阶段,尤其是人工灌溉和施肥 措施的运用,商人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依赖,避免了由于地力耗尽而被迫迁徙。 从已发掘的商代遗址看,农业生产工具占有突出地位,考古工作者曾在河 北藁成台西遗址一地,仅用于挖掘松土的农具就曾发现过13 2 件。在殷墟发掘 过程巾,在一个荻坑就出上石镰4 4 4 把。相对而占,其他器物都出七不多。另 外,在商代的墓葬中m 十有大批酒器,贵族以青铜质,平民以陶质。这从侧面 反映了当时的农业发展水平,我们知道,酿酒的辛要原料是粮食,酿酒业的兴 盛是以发达的农业作为坚强后盾的。 以前,关于商代的农业资料主要集中在对商代农业的各个环节的具体研究, 在有关农业生产的论著中,于省吾商代的谷类作物( 1 9 5 7 年) 、赵锡元甲 骨文稻字及其有关问题( 1 9 8 8 年) 等,都是主要考释见于甲骨文的商人主要 农作物名称的。此外,裘锡圭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农业( 1 9 8 0 年) 中第一 部分,也逐一辨析了甲骨文中农作物情况。 全面论述商代农业生产情况的论文有陈旭商代农耕与农业生产状况 ( 1 9 8 2 年) 。具体考证农业生产形式的论文,有胡厚宣关于农作施肥的两篇论 文殷代农作施肥说( 1 9 5 5 年) ,殷代农作施肥说补正( 1 9 6 3 年) 。胡氏所 释与施肥有关的甲骨文“屎”,张政娘释“肖”,并据此作甲骨文“肖”与“肖 田”( 1 9 7 9 年) 与关于肖田问题一答张雪明同志( 1 9 7 9 年) 两篇论文,认 为肖田即除草。 对于甲骨文中所见农田垦殖及其反映的生产关系,一直为甲骨学家所注意, 于省吾从甲骨文看商代的农田垦殖( 1 9 7 2 年) 释甲骨文中圣字为垦字之初 文,并举有关释例说明商代在武丁时已有农田垦殖,统治者为了扩大生产,集 中财富,令众人到远方异域垦荒。此前徐中舒曾作试论周代田制及其社会性 质( 四川大学学报1 9 5 5 年2 期) ,胡厚宣曾作说贵田( 1 9 5 7 年) 将于 氏释为“垦”字的字释为“贵”。胡文认为贵田却耨田,以鳟类田器锄地,对 于新开辟的土地而言,又有开发、垦殖之义,并说明h 辞所言贵田的直接劳动 者是众人。1 9 7 3 年张政娘发表 辞裒田及相关诸问题,又释上引于氏释“垦”, 徐、胡二氏释“贵”的甲骨文字为“裒”字,亦认为裒田是开荒,h 辞裒田在 王命下进行,入某方国裒田标识殷王国有土地的扩大。与以上胡文、于氏同, 张文亦指明裒田的直接生产者是众人,并对众的状况做了较详细的考察。除有 关裒田文章外,张氏还作有释甲骨文尊田与土田( 1 9 8 3 年) 一文,认为尊 田即把开荒的土地作出垄来,变成田亩,土田却度田,为丈量土地。 1 9 8 5 年裘锡圭所发表的甲骨文所见商代农业一文,除上面提到的考释 了h 辞所见农作物外。还考察甲骨文所见的农业生产工具,这是前人很少论及 的。对于甲骨文所见农业生产过程,文章做了较详细的分析,其中对甲骨文芟 除草木与刈获的资料所做系统考释,亦是作者的新贡献。对于前文提到的一些 论著释为圣、贵、裒的甲骨文字,则从饶宗颐说,读为壅,认为壅田即平整土 地、修渠田垄。诸家或释“屎”,或释“肖”的字,本文则认为是“徒”字,“徒 田”即选田,指选择可耕种的地段或可开辟的土地。 本文拟在前辈学者研究基础之上,对商代的农业做一全面考察,特别是从 农业对社会的贡献和影响中看农业,由于本人学识有限,论文结构及内容方面 的缺陷在所难免,希望各位批评指正,提出宝贵意见。 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 一、农业是商代社会经济的主体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 1 ,恩格斯的这一论 断同样符合古代商族人的历史实际。早在成汤建国前,农业就已成为当 时的主要生产部门。商王朝建国后,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成为商 代社会经济的主体。但是,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以往曾有过分歧,有 的学者把商族人“成汤以前八迁”看作是商族尚处在渔猎畜牧经济为主 的阶段;把成汤以后至盘庚迁殷的“五迁”看作是从渔猎畜牧经济向农 业定居经济过渡的反映;甚至把盘庚以后的商代晚期,也说成是“畜牧 业占主导地位”,农业最多不过是“靠火耕漫种取得收成” 2 。然而, 随着甲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考古发掘成果的日益丰富,上述观点愈来 愈显其不足之处。“农业是商代最主要的经济生产部门,是商人据以立 国的基础” 3 的观点已成不疑之说,普遍地为学术界所接受和信服。 ( 一) 古文献中记载的商代农业 据古文献记载,商人在灭夏建国前,就是以农业为其主要生产部门 的。国语鲁语载展禽之语日:“冥勤其官而水死。”韦昭注谓:“冥, 契后六世孙,根圉之子也,为夏水官,勤于其职而死于水也。”礼记祭 法云:“殷人稀喾而郊冥,冥勤其官而水死。”冥为商人首领,供职于 夏王朝为水官,主管水利之事。掌水、治水活动,都是农业民族所具有 的,冥被夏王朝委以治水之职,是冥必有治水之经验,善于治水,由此 可知商族人有发达的农业。 成汤伐桀建国前,曾施惠于邻国葛国,此事也反映了商人的经济情 况。广为流传的孟子- 滕文公下所载的“葛伯仇饷”的故事日: 汤居毫,与葛为邻。葛伯放而不祀,汤使人问之日:何为不祀? 日: 无以供牺牲也。汤使遗之牛羊,葛伯食之,又不以祀。汤又使人问之日: 何为不祀? 日:无以供粢盛也。汤使毫众往为之耕,老弱馈食。 这段记载说明商人在成汤时期就已经以农业为主了,农田耕作成为 其f 1 常工作,甚至有能力去为邻国耕种。 汤誓是商汤伐桀前的一篇阵前誓词,其中有这样一段话: 王日:格尔众庶,悉听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 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 殛之。今尔有众,汝日:“我后不恤我众,舍我穑事而割正夏。” 商汤起兵伐桀,不少民众提出了质问:我们的国王不怜恤大众,为 什么要丢掉我们的穑事而去讨伐夏桀呢?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当时的 “穑事”是社会生活所须臾不能离开的事情。 什么是“穑事”? 按,“穑”,说文禾部:“谷可收曰穑。”蔡 沈书集传日:“穑,刈获也。”是穑之本意为收获,穑又可泛指农业 劳动。 又尚书大传汤誓传日:“汤伐桀之后,大早七年,史h 日:“当 以人为祷,汤乃剪发断爪,自以为牲,而祷于桑林之社,而雨大至,方 数千里。” 4 这当然带有传说的成分,然而从另一角度去分析,也能看 出农事的重要性。 商王朝在建国后,虽然进行了五次迁都,但农业经济的主体地位并 没有动摇,重视农业生产与否,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生死存亡。 尚书盘庚篇中载: 若网在纲,有条而不紊。若农服田力穑,乃亦有秋。 汝克黜乃心,施实德于民,至于婚友,丕乃敢大言,汝有积德。乃 不畏戎毒于远迩,惰农自安,不昏劳作,不服田亩,越其罔有黍稷。 此为盘庚率臣民迁殷后,对那些不愿在殷地居住的臣民训诫的一番 话,前者把农业比作结网的大绳,后者则告诉人们:如果农人不去劳作, 那就不会有好的收成,就会使社会生产受到严重的影响。 又尚书无逸篇中日: 自时厥后立王,生则逸! 生则逸! 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 惟耽乐之从。 此为周人总结殷之亡国的教训,足以说明周人认为殷之所亡与商代 后期的几个国王贪图享乐,不重视农业生产有关。总之,重视农业生产 与否,是有关国家存亡的大问题,认识到了如此高度,不能不说农业生 产对商人来说是何等重要了。 在尚书酒诰中,周公对商遗民说:“妹土,嗣尔股肱,纯其艺 黍稷用孝养厥父母。”“妹土”即指商王都为中心的畿内之地,此句 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 意谓商王朝的遗民们,从今以后,你们要努力辅助我们,专心致志种好 庄稼,为你们的父兄奔走效劳。周公的命令,作为亡国之人的商人,不 得不遵从。故商亡后,箕子远走朝鲜,后到镐京朝见周王,经过殷墟王 都时,“感宫室之坏,生禾黍”。箕子见此伤心,于是作了一首“麦秀之 歌”的诗,其诗云;“麦秀渐渐兮,禾黍油油,彼狡童兮,不与我好兮。” 5 狡童指商纣王,他不听大臣劝谏,淫乐无度,终于把一个好端端的 商王朝给弄灭亡了,原来异常繁华的王都,现在遍地是麦、粟、黍等农 作物。这些农作物的种植者,当然是商人,即酒诰中所讲的“妹土”之 民。周公命他们“纯其艺黍稷,果真此地就是“麦秀渐渐”,“禾黍油油”, 一派大好农业景象。可见商人是勤于农作的人们。 以上古文献的诸条记载,说明农业在商代的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问题。 ( 二) 考古发掘中所反映的商代农业 除文献记载外,考古发掘所得实物也为我们研究商代农业提供了珍 贵资料。在所发掘的商代遗址中,与农业相关的遗物极为丰富,如农业 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及储藏粮食的窖穴。 在农业生产中,生产工具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当时农业发展状 况的直接体现,因此,商代各遗址的出土遗物中,农业生产工具占有很 大比重。 河北藁城台西商代遗址出土石器共5 8 2 件,其中作为农业生产工具 的铲6 5 件,镰3 3 6 件,刀( 锤) 4 4 件,砺石( 磨镰及刀用者) 3 0 件, 合计4 7 5 件 6 ,占出土石器总数的8 1 6 ,台西遗址农业工具中收割工 具所占比重较大,特别是石镰,占石器总数的5 7 7 ,占农业生产工具 的7 0 7 ,石镰和石刀共占农具的8 0 。 1 9 5 8 1 9 5 9 年对殷墟苗圃北地、孝民屯、大司空村、小屯西地等几 处遗址进行了发掘,出土石器2 0 9 件,其中作为农业生产工具的铲1 1 件、镰8 2 件、刀( 锤) 4 4 件、磨石7 件、计1 4 4 件,占石器总数的6 8 9 , 出土蚌器2 0 5 件,其中农业生产工具有铲2 件、镰1 6 2 件、刀( 锤) 1 5 件、计1 7 9 件,占所出蚌器总数的8 7 3 7 ,与台西相同的是收割用的 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 镰和刀( 锤) 所占比例大。 1 9 8 9 年冬,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代遗存中出土了4 8 4 件青铜器, 其中工具类1 6 种1 2 7 件 8 。可以确定为农具的有犁、锸、耒、攫、耜、 钰、镰、铲、锛、斯1 0 种计3 6 件 9 ,占出土青铜工具的3 0 左右。 从上述几个遗址可以看出,在生产工具中,以农业生产工具为主, 反映出农业是这些遗址上所住居民的主要职业。 商代遗址和墓葬中出土的生活用器也反映了商人的生活习惯应是 属于农业定居民族的。在商代遗址内,出土有大量的陶器,有的陶器如 瓮、罐、大口尊等器形相当大。这些陶器,无论是夹砂陶或是泥质陶, 也无论是何种器形,一个显著的特点皆是以圆形器为主,以陶器为主要 器皿,且型体大,器形多圆状,是定居农业民族的用器,这样的用器是 不适合流动迁徙的。 再从生活用具中的用器种类来看,有酒具和炊具等。酒具,如盛酒 用的青铜方彝、尊、觥、壶、卣、盍等,温酒用的爵,饮酒用的觚等, 皆大量出土。商代墓葬中作为礼器的基本组合是酒器觚和爵,贵族以青 铜质,平民以陶质,虽质料各异,但用意是一样的,都是祀神或日常用 的酒器。商人嗜酒的风气,在遗址内出土的商代遗物得到印证。而嗜酒 的前提是农业生产的发达,只有农业产品的大量剩余才能保证酿酒业的 发展,因为前文己指出,酿酒的主要原料是粮食。此外,作为炊器的鬲、 甑是用来蒸煮食物的,鬲是用来煮熟谷类作物,甑则是用以蒸谷类作物。 鼎一般认为是用以煮肉的,也不排除煮谷物的可能,在一般平民中,它 可能主要是用以煮粥的。左传载孔子正考庙中的鼎上铭文内容为:“馇 于是,鬻于是,以糊余口。” 1 0 杜预注谓:“于鼎中为馇粥,值粥糊属, 言至俭也。”是鼎中亦得煮米粥而不只煮肉。可见商人是以粒粮为主食 的。 粮食的大量收获,必须妥善加以保存,以防损坏。在邢台曹演庄、 贾村都曾发现过贮藏粮食的窖穴,有的深达9 米 1 1 。穴底表面有捶打 痕迹,有的还经火烧烤,穴壁光滑坚硬,这种方法易于防潮,在穴两壁 上还有上下用的脚窝。台西村h 1 3 2 窖穴,口部椭圆,直径1 9 2 5 米, 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 深5 4 米,穴壁光滑平整,经过细致加工,底平坦,并经捶打,上铺l o 根未被剥皮的圆木,应为防潮设施 1 2 。这些窖穴的广为发现,也从另 一个方面表明农业在当时社会中所占的重要地位。 ( 三) 甲骨文中所见的商代农业 甲骨文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为古老的文字系统,它记载了从盘庚 迁殷到纣之亡国共二百七十三年的历史,是研究商代历史的重要资料。 甲骨文里有大量关于商代农业生产的h 辞,其辞例之多、次数之巨,真 实的反映了当时商人重视农业生产的情况。如大量求禾、求年、受年、 求雨、登尝、告秋等的b 辞。 1 求禾: 戊戌b ,贞:求禾于帝。 辛未,贞:求禾于高祖,燎五十牛。 乙巳,贞:求禾于伊。 丁未,贞:求禾于岳,燎三小牢,卯三牛。 合4 0 1 1 4 合3 2 0 2 8 合3 3 2 8 2 合3 3 2 9 6 壬申,贞:求禾于河,燎三牛,沉三牛。京人2 3 6 1 辛卯,贞:求禾于河,燎二牢,沉牛十。合3 3 2 说文日:“禾,嘉谷也。二月始生,八月而熟。得时之中,故 谓之禾。”谓禾为粟,即后世所说的谷子。但是在甲骨文中,禾绝大多 数是广义上的禾,为谷类作物的总称。“求禾”是b 辞用语,就是向上 帝鬼神求得禾稼有好的收成。 向上帝乞求年成,要献上祭品,一次用十头牛、五十头牛不等。商 王为何花如此大的本钱去乞求年谷收成昵? 是因为农业乃王朝命脉之 所系。 2 求年: 在甲骨文中,还有一个与“求禾”意义相近的h 辞用语,即“求年”。 求是乞求的意思,年是谷物成熟的意思。说文:“年,谷熟也。”所谓 求年,就是向神灵祈求丰年收成。 癸丑h ,觎项:求年于大甲十牢,祖乙十牢。 合l o l l 5 戊午b ,宾贞:酒求年于岳、河、夔。 前7 5 2 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 于王亥求年。合1 0 1 0 8 侑于大甲求年。南明4 7 除了“求禾”“求年”b 辞之外,甲骨文里还有许多担心神祖降灾 祸于年成的辞例。商人相信农业中的灾害是由上帝或神鬼施与的。所以, 在甲骨h 辞里常b 问某个神灵是否危害于禾稼及年成收获: 庚寅b ,唯河它禾。 庚寅h ,唯夔它禾。合3 3 3 3 7 甲子b ,唯岳它禾。屯南2 1 0 6 甲申h ,岳弗它禾。京人2 3 7 0 它,说文:“它,虫也。”“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或从 虫作蛇”。甲骨文的这个字是上面从脚趾形,下面从它( 蛇) 形,而脚 踏着蛇往往要被蛇所咬,是一件坏事,故有祸患、灾害等意义。h 辞所 占“它禾”,就是禾谷受害的意思。 贞:不唯帝它我年。 贞:唯帝它我年,二月。( 正) 王占曰:不唯帝它。( 反)合1 0 1 2 4 这是一版正反对贞h 辞,是反复贞问上帝是否要降灾于年成的辞 例,从中透露了殷人的忧虑和祈盼。 3 受年: 甲骨文里还有比比皆是的“受年”h 辞,使我们更加清楚地看到农 业生产对殷人的重要性。 乙丑b ,王贞:今岁受年,十二月。合9 6 5 0 乙卯b ,宾贞:敦受年。 合9 7 8 3 辛酉,贞:犬受年。合9 7 9 4 所谓“受年”,就是神灵赐予谷物有收的意思。 甲子b ,来岁受年,八月。 来岁不其受年。 合9 6 5 9 来岁即来年,这是反复h 问明年会不会有好收成。 已巳王b ,贞:今岁商受年,王占日:吉。 6 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 东土受年。 南土受年。 西土受年。 北土受年。合3 6 9 7 5 这是占b 商王畿东南西北各地有没有好年成的意思。 4 求雨: 雨是农业的保证,商人相信雨是上帝神灵掌握的,故他们向上帝祈 求风调雨顺获得丰收。 自今庚子至甲辰,帝令雨。合9 0 0 正 帝令雨足年。合1 1 1 4 1 贞:帝令雨弗其足年。 合1 0 1 3 9 口丑h ,贞不足,帝唯早我。合1 0 1 6 4 贞:帝不降大旱。 合1 0 1 6 7 “雨足年”,就是禾稼有充足的雨水。降旱即雨水稀少,作物干旱。 “足年”及“降旱”,商人皆认为是上帝神灵所为,故举行仪式以祈求 “风调雨顺”。商人求雨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焚巫,一是舞蹈。焚巫在 甲骨文中称为姣,其字象置人于火上烧之形。 贞:今日丙午姣女才有从( 纵) 雨。合9 1 7 7 正 姣夫有大雨。 合3 0 1 6 8 贞:姣始有雨。 合1 1 2 1 贞:蚓姣有雨。合1 1 3 0 辞中的蚓蜊沩女子名,或为女奴或为女巫,商王对她们处以火刑, 以为求雨之祭。另外,舞以求雨也见于b 辞。 王舞,允雨。 合2 0 9 7 9 贞:我舞,雨。 合1 4 2 0 9 丙辰h ,贞:今日奏舞,有从( 纵) 雨。 合1 2 8 1 8 王其呼戍舞盂,有雨,吉。 合2 8 1 8 0 “我”这里指商王的自称。从上引b 辞可知,为求雨,商王有时还 亲自出动,足见其重视。 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 5 告秋: “告秋”是向祖先神灵报告一年的收成情况。h 辞云: 其告秋于上甲二牛。合2 8 2 0 6 甲申h ,宾贞:告秋于河。合9 6 2 7 贞于王亥告秋。合9 6 3 0 丙辰h ,贞:告秋于丁,四月。怀特2 2 6 登尝: “登尝”是谷物成熟后,以新禾谷献祭于神祖,以报答其保佑年谷 丰登。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农乃登谷,天子尝新,先荐寝庙”。所 荐以各种不同季节而异。曲礼云:“春荐韭,夏荐麦,秋荐黍,冬荐 稻。”这种礼俗,当然是农业民族才有的。甲骨文中有这方面的记载, 如: 庚寅h ,贞:王宾登禾,亡尤。合3 8 6 8 6 甲辰h ,酒登来于祖乙。合2 7 2 1 9 丁未,登来祖辛。合3 2 5 7 2 反 综上,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出,商人上至国王,下至平民都非 常关注农业收成的好坏,为此而不厌其烦的反复占h ,十分虔诚的祈求 他们心目中的神祖保佑他们的年成能够丰收。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农 业生产是关乎到商人国计民生,甚至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总之,不论是文献资料、甲骨文资料、或是地下出土的实物资料, 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历史画卷,反映了这样一个历史事实,在幅员广阔 的商王朝版图上,商的民众们都在辛辛苦苦、不知疲倦地埋头耕作。他 们集体劳动,使用原始笨重的石、木、蚌、骨农具,开垦荒田、耕耘播 种,又干祈万祷、反复占h ,希望能够丰收。收获之后,又陈列仓廪、 酿造美酒,供贵族们畅饮达旦,于是便有了商纣的“酒池肉林”,便有 了闻名的“巨桥之粟”,商人这种“荒腆于酒”“沉酗于酒”是必须有发 达的农业为其后盾的。 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 二、商代主要粮食作物种类 农作物的种类,是反映农业生产水平的一个重要方面。商代农作物 的种类已经非常繁多。见于古文献记载的有粟、黍、稷等。 尚书盘庚篇中说“惰农自安,不昏劳作,不服田亩,越其罔 有黍稷”。尚书酒诰中记载“( 商人) 纯其艺黍稷,奔走事厥考厥长”。 史记殷本纪中说“( 纣王) 厚赋税,以实鹿台之钱,而盈巨桥之粟”。 据史记周本纪记载“( 周武王) 命南宫括散鹿台之财,发巨桥之粟, 以赈贫弱萌隶”。诗经商颂玄鸟篇中说“龙旃十乘,大糖是承”。 毛亨传谓“糟,黍稷也”。 而在甲骨文中,后世所见的五谷一一黍、稷、麦、稻、菽都已经出 现。 根据对有关甲骨文字的考释和考古资料的研究,可知商代的粮食作 物,大致有如下几种。 ( 一) 黍 在甲骨文中,黍字作t 市”巾,等形,罗振玉释日:黍为散穗, 与稻不同,故作“个”“啊”以象之 1 3 。说文“黍,禾属而黏者也”。 李时珍本草纲目也说:“黍乃稷之黏者。”看来,黍为黏性的稷是没 有问题的。h 辞中多有h 问“受黍年登黍”以及有关“立黍”等情 况的记载。 甲申h ,贞:受黍年。前3 2 9 6 癸卯h 。亘贞:我受黍年。合9 9 6 6 甲申h ,贞:我不其受黍年。合9 9 6 0 贞:妇井受黍年。合9 9 7 0 这里的“受黍年”就是受黍之稔熟的意思,即希望神灵使黍有好的 收成。 丙子贞:其登黍于宗。合2 2 8 甲午h ,登黍于高祖乙。 粹1 6 6 7 己丑h :窃贞:翌乙登黍于祖乙。 丙5 7 “登”字象双手捧豆形,豆本是古时一种高脚盘状陶器,可以盛食 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 物,古代也作祭祀的礼器。尔雅释器谓“瓦豆为之登”诗大雅 生民:“印盛于豆。”都是讲的用豆盛食物奉献神灵之事。甲骨文中的 “登黍”同样是是一种以豆盛黍奉献于神的祭祀,当与礼记月令 讲的“仲春之月,农乃登黍”同义,是一种以新获谷物先荐于寝庙让祖 先尝新的祭祀礼俗。 庚戌h ,霞贞:fv r 黍受年。合9 5 2 5 贞:王立黍,受年,一月。丙7 4 “立黍”就是种黍的意思。这里商王亲自“立黍”,说明黍在商代 是有关民生最重要的农作物。 黍受殷人重视的原因之一可能与殷人酗酒有很大关系。孔子日:“黍 可为酒,禾入水也。”说文也说“八月黍成,可为酎酒”。礼记内 侧“黍醴清槽”。可知黍是酿酒的原料。殷人嗜酒闻名,卜辞中众多的 “酒祭”,文献中的“酒池肉林”,考古发掘中的成套青铜与陶质酒器都 是证据。基于此,殷人心目中的黍的地位自然要高于一般作物了。 黍在我国种植的历史很久,是种原始农作物,在新石器时代遗址 中,就有黍的出土。 甘肃省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少量碳化的粮食种子,经 甘肃师范大学植物研究所鉴定为黍,该遗址年代为距今7 0 0 0 多年左右 1 4 。 陕西姜寨史家文化层,出土有谷迹朽灰,经西北农学院和中国社会 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黄其煦鉴定为黍,史家文化层的年代距今5 0 0 0 5 5 0 0 年 1 5 。 解放后,考古工作者曾在商代的遗址中发现过黍类遗物,如河北邢 台曹演庄、藁城台西遗址等都曾发现过碳化的黍 1 6 。 黍子比谷子好吃,但产量较低。直到今天,在北方很多农村里,黍 子仍被当作一种高级的谷物。诗周颂良耜:“我来瞻女,载筐及, 其饷伊黍。”郑笺:“丰年之时,虽贱者犹食黍。”可知在上古时代,黍 主要为统治阶级所享用,劳动人民平时是吃不上黍的。 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 ( 二) 稷 据说文与本草纲目讲,稷应该是形与黍相似而不黏者,即 后来一般讲的谷子、粟子、小米。甲骨文稷字与黍字不同处在禾上分枝 不作三叉形,而且在分叉间突出小点或小圆圈。点或圈表示所结之食。 于省吾先生进一步把它与麦类的瓣日区分 1 7 ,认为稷字甲骨文是从三 至六点或小圈,点或圈即古齐字,也即从禾从齐,就是“说文”的帮 字,说文:“稀”,稷也,从禾齐声。”又“稷需也,谷之长,从禾矍 声”。 h 辞中“受稷年”的占h 至少也有2 0 多条,“登稷”至少也有十五、 六条见。如果加上其他有关稷的记载,据不完全统计,少也在百数以上, 并且言“登稷”比“登黍”为多,这反映稷是商人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1 8 ,比黍更为普遍。 丙戌h ,我受稷年。合1 0 0 2 5 癸亥h ,争贞:我受稷有年。乙7 7 5 0 乙卯h ,钡贞:王立稷。 贞:王勿立稷。丙3 1 甲午h ,登稷高祖乙。粹1 6 6 唯白稷登。合3 2 0 1 4 白稷就是自粟。诗大雅生民:“维柜维桎,维糜维芑。”其中柜、 j | ;丕、糜、芑四种粮食中,毛亨说:“租,里黍也:枉,一稃二米也;糜, 赤苗也:芑,白苗也。”孔疏引尔雅释草郭璞注,释膘为赤梁 粟,芑为白梁粟。甲骨文中的“白稷”当即诗中所说的“芑”。“白稷登” 即“登白稷”,是向神灵奉献白稷的祭祀礼俗。 考古资料表明,我国北方种稷的历史相当悠久,早在商代以前,黄 河流域一带的远古居民们就已经种植稷了。 河北省武安县的磁山遗址发现有大量的碳化稷。在已发掘的4 7 6 个 窖穴中,有8 8 个窖穴储藏有粮食,有的窖穴中碳化的稷层厚达2 9 米, 这8 8 个窖穴,据遗址推算,在当时储入的粮食有1 0 9 平方米,合1 3 8 2 0 0 余斤 1 9 。此遗址的年代经碳1 4 测定为公元前6 0 0 0 年至公元前5 0 0 0 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 年 2 0 3 。 在山东省胶县三里河的大汶口文化后期地层中,发现一座贮藏粮食 的库房基址,内有一个大型的窖穴,其中有约1 2 立方米的稷粒 2 1 。 在甘肃省东乡马家窑文化遗址的一个窖穴内,发现有堆积厚达1 0 8 立方米的稷 2 2 。 在新石器时代有这样大量的稷贮藏于窖穴中,说明稷是当时的主要 农作物。而商人的文化,是继承新石器的文化发展而来,所以,商人以 稷为主食,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实际。 ( 三) 麦 甲骨文有麦字,从来从夕,作“泰”、“劣”形。它在b 辞中有作为 地名和农作物两种用义,用为地名的如: 其田麦,擒。合2 9 3 6 9 王田于麦。合2 4 2 2 8 癸巳王h ,在麦贞:旬亡祸。合3 6 8 0 9 用为农作物的“麦”,数量很少,最有名的一片是合集2 4 4 4 0 , 这是一片非b 用骨版,其上记有两个多月的6 6 个千支,其开头一句作 “月一正,日食麦”。郭沫若先生作考释引礼记- 月令“孟春之 月,食麦与羊”为证,认为“食麦”即是食麦子 2 3 。由此可知,商代 不仅有麦,且商人还“食麦”。 除此之外,作为农作物的“麦”,更多地出现在“告麦”h 辞中。 乙亥h ,宾,翌庚子有告麦。前4 4 0 7 翌乙未亡其告麦。前4 4 0 6 翌辛丑未亡其告麦。 京滓5 6 7 乙酉h ,宾,翌庚戌有告麦。合9 6 2 i 口午有告麦。 合9 6 2 4 按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农乃登麦,天子乃以彘尝麦,先荐寝 庙”。“告麦,食麦”是一种登尝祖先的祭祀活动,胡厚宣先生认为“麦 者乃较稀贵之物,故产麦乃来告于殷王” 2 4 。从甲骨h 辞看,商代种 麦远不如黍、稷为多,是种较为稀贵的作物。 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 甲骨文中有“来”字,早年罗振玉先生就释出此字,指出此字是麦 的象形,而h 辞中常用的往来之来义都是假借的 2 5 。 乙亥b ,受来年。合3 3 2 6 0 口口h ,古贞:我田有来。续5 2 9 1 贞:咸刈来。合9 5 6 5 “来”的本义是麦子,一般认为是小麦。广雅释草“大麦,牟也, 小麦,来也。”可见,“来”是麦类的一个品种。 甲骨文中还有一个从禾从来的字,其字形作t 秘、t 肇、带它最大的 特点是从禾左右加二或三、四点。于省吾先生曾详加区别,指出:“中 间竖划象茎,上端象颖,中部左右象叶斜垂,下部象根,左右之点则象 麦粒。”“它与稷字之区别有三:( 1 ) 稷字没有省点者,因为省点都与禾 字漫无区别,而乘字省点后仍与禾形有别。( 2 ) 稷字通常作三点,多则 可五至六点而无从两点者,而乘字多从两点。( 3 ) 稷字有从四个或五个 双钩点者,而乘字则无。” 2 6 乘即说文秣的本义,说文“秣,齐谓麦也,从禾来声。”乘也是麦 类的一种。 贞:弗其受乘年。合1 0 0 3 4 甲戌b ,宾贞:圃受乘年。合1 0 0 2 2 癸卯h ,登乘祖乙。粹9 0 8 “登乘”即“登麦”,也即礼记月令“孟春之月,农乃登麦” 的“登麦”与“登黍登谷”等同为向神灵奉献新谷的尝新礼俗。 唯白乘。英藏9 2 4 3 1 唯白乘。合3 4 6 0 1 “白乘”即“白麦”是小麦的一个品种。 从以上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商代不仅有麦类作物的种植,而且还 有“大麦小麦”不同麦类。在“小麦”中,还有称为“自来”的白 色小麦。麦子收获后,还要举行祭祀祖先的登尝之礼。 ( 四) 稻 甲骨文中有驾字,旧释为黍,赵锡元先生认为此字隶定作沫,是 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 作物生长于水中的形象,“实非稻莫属,已接近于图画文字”。则h 辞泺 即稻之初文。赵先生对p 辞种稻的时间,稻为散穗等闯题作了论证 2 7 。 另外,h 辞还有一种作物,即“稆”。 丁酉h ,“争贞:呼甫棍于始受有年”。乙3 2 1 2 这是丁酉这天卜问,甫去拍地种植辊能否有好收成,拍是当时比较重 要的一个农业区。于省吾先生认为:“糯,稻今年落来年自生,谓之棍, 从禾尼声,是野生稻的专名。”并推定“商人已从自然的野生稻加以人 工培植”。 2 8 我国稻作农业起源甚早,据考古发掘可知,早在七千年前的河姆渡 古文化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广泛栽培稻谷。在这前后,全国各地东自 上海,西至云南,北自渑池郑州一线,南到广东曲江,都陆续出土了不 少古稻谷遗迹或遗存 2 9 。 据郑州市博物馆资料,在郑州大河村仰韶文化遗存中发现了稻谷痕 迹,此外,在烟台栖霞龙山文化遗存中发现了稻谷痕迹。考古工作者还 在郑州自家庄商代早期遗存中发现有稻壳痕迹 3 0 。在安阳殷墟也发现 有稻谷遗存,年代为商代晚期 3 1 。是知,商代是有稻存在的。 ( 五) 菽 关于豆类的起源,柯斯文说:“欧洲菜园里种植的植物中,从新石 器时代后期开始栽培的有豌豆、羊扁豆、大豆、防风、芹菜”。 3 2 我 国豆类什么时候才有的? 目前确切时代还不知道,但甲骨文有一字嘭”, 隶定作埠”,于省吾先生认为是“菽或豆的初文”,并从此字的字形和 声韵上作了一番研究 3 3 。从字形上看,此字从米从军,军象陶器,所 以盛米,星亦声,是会意兼形声字,为菽或豆的初文。从音韵上看,芍从 米覃声,军之声同于厚,厚豆同属侯部,菽属幽部,两部相通,厚之读 菽豆,为喉舌之转。 到了周代,典籍中关于豆类作物的菽与叔常见。诗大雅生民 “艺之荏菽”。诗豳风七月“七月享葵与菽”。在金文中还有象豆类 作物的“叔”字的存在。 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 ( 六) 高梁 甲骨文中的笛,作为一种农作物名称,裘锡圭先生认为此字是高 梁,字象植于田上的穗大而直的作物 3 4 。此说颇有道理,穗大而直的 农作物,非高梁莫属。高梁,过去有许多人认为在我国种植时间较晚, 但考古成果却证明情况并非如此。在仰韶文化晚期的郑州大河村遗址曾 出土一瓮碳化粮食,经农学家李瑶鉴定为高粱 3 5 。1 9 8 5 年和1 9 8 6 年, 在甘肃民乐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又发现有碳化高梁 3 6 。1 9 8 7 年在大连市 甘井子区大嘴子遗址中出土一批碳化谷物,经农学家游修龄教授鉴定是 稻和高梁 3 7 。该遗址的年代碳1 4 测定距今2 9 4 5 1 0 0 年,恰在商末周 初。此外还发现有西周和战国的碳化高梁。可见,高梁是原产于我国的 农作物之一,在我国种植时间至晚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 ( 七) 麻 麻是我国最早采用的纺织品之一,麻籽又可食用。诗豳风七月 中有“禾麻菽麦”。可见麻是同谷、麦、菽同等重要的农作物。礼记月 令言“孟春之月,食麻与犬”,“仲秋之月,以犬尝麻,先荐寝庙”。 说明当时是种麻并以麻籽为粮食的。 考古资料表明麻在我国新石器时代已经种植,在商代时不仅食用, 还被用为织物的来源。在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遗址8 号房中的1 0 号、 1 2 号陶罐内发现有保存完好的麻籽,经西北师范学院植物研究所鉴定为 大麻 3 8 。1 9 7 3 1 9 7 4 年,在藁城商代早期居址中,发现一卷麻布,展 开时已断裂成13 片,经上海纺织科学研究所鉴定是属于平纹组织的大 麻纤维 3 9 。1 9 5 8 1 9 6 1 年发掘殷墟时,在大司空村8 m 3 0 1 墓的填土中, 出土“花土”一片,残长3 3 厘米,宽1 9 厘米,从遗留的痕迹看,是一 段粗麻布 4 0 。麻布的出土,说明商代是种麻的,麻不仅是商代的粮食 作物,同时也是织物来源之一。 综上所述,目前所辨认出来的商代粮食种类,主要就是上面所举的 几种。当然,商代实际种植的农作物,远远要超过这些。这是因为甲骨 文字被认出来的还不到一半,而有些农作物也不一定在商代贵族占h 时 提到而被契刻在甲骨上。这是由于甲骨文是商王和贵族们决定自己行动 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 而求神问h 的占b 记录,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和偶然性。我们相信,随着 甲骨学和考古学研究的深入发展,商代粮食作物的种类必将有新的突 破。 1 6 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影响 三、主要生产工具 工具是从事生产劳动的重要手段。不同质料的农业工具,是农业生 产发展水平的一种重要标志。商代的农具已经非常繁多,管子轻重 篇中说“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一镰、一锝、一锥、一锤”。可 见春秋、战国时代农业必备的农具有耜、铫、锥、镰、锤等。在商代, 这些农具早已具备,而且在当时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从考古所得实物看,商代农具主要有翻土农具镬、锸、耒、耜、v 形器( 犁铧) ;耘耕农具铲、锄;收获农具镰、锤等。质料除石、骨、 蚌、木、陶外,已有一定数量的青铜金属农具。 ( 一) 翻土农具 1 、镘说文:“镘,大锄也。”一般称镢头。文献有的称为斫。尔 雅释器:“斫谓之锘。”郭璞注云:“斫,镘也。” 锗即镘,郭宝钧先生认为青铜器中“柄向与刃垂直而长大厚钝的叫 镀,用以掘土,形制为单斜面或双斜面” 4 1 。 根据考古发掘资料,石镘和骨攫在商代都有发现。1 9 8 4 年在殷墟 m 2 6 0 号的墓道填土中,曾发现一件残断的石埋,残长1 3 4 厘米,宽4 厘米,厚2 5 厘米,刃宽3 5 厘米。发掘者认为可能是遗弃的挖土工具 4 2 。另外,在徐州高皇庙的商代遗址中,出土一件骨鳗,形如现今的 鹤嘴锄,是用兽腿骨削成,利用骨臼的一端,凿成长3 5 厘米,宽2 5 厘米的长方孔,以纳柄 4 3 。 青铜攫在商代发现多件。1 9 5 3 年,在安阳大司空村曾出土过十字纹 的青铜镤 4 4 。1 9 7 3 年在河北藁城台西的1 4 和1 0 3 号墓中各出土一件 青铜蠼。1 4 号墓出土的青铜攫为长条形,单面弧刃,刃两角翘起。銎平 面作梯形,长1 3 2 厘米,1 0 3 号墓出土的镘形制与1 4 号墓同,但略大, 长1 6 厘米,双面刃 4 5 。1 8 9 8 年冬,在江西省新干县大洋洲商代遗存 中出土了一件青铜镘,长方銎,双肩偏下,直体狭刃,下端刃平,銎口 有宽边,两面饰有纹饰,通长1 4 8 ,刃宽2 8 厘米。 在商代的铸铜遗址中,属于前期的郑州南关外铸铜作坊内,有相当 数量的铸造铜攫的陶范 4 6 。在后期的安阳殷墟铸铜作坊内,亦出土有 商代的农业及其社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