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学专业论文)南京滨水景观建设的研究与思索.pdf_第1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南京滨水景观建设的研究与思索.pdf_第2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南京滨水景观建设的研究与思索.pdf_第3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南京滨水景观建设的研究与思索.pdf_第4页
(美术学专业论文)南京滨水景观建设的研究与思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名:南京滨水景观建设的研究与思索 硕士研究生姓名:汤箸梅 导师姓名,方晓珊 学校名称:东南大学 摘要 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水环境,外有长江环绕,内有秦淮河穿城而过,发挥滨水优势,开发滨水地带, 建设滨水景观已经成为南京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结合长江、外秦淮河滨水地区的的开发契机,南京滨 水地带建设了一系列景观,包括滨水自然景观:自然植被,外秦淮河自然水系、生态护岸、绿博园湿地 景观建设;滨水历史景观:“郑和下西洋”宝船遗址公园景观、以秦淮诗词书画为主题的雕塑景观、石 头城遗址景观:外秦淮河的亲水景观:亲水步道、邻水栈桥、亲水平台、水中画舫等景观;外秦淮河上 的桥景观以及场所景观。这些景观以南京的水为中心,具有南京城市地方特色,显现出以人为本的设计 理念和特色的南京城市之魂。 文章通过对于南京滨水景观的研究,探讨滨水景观建设的社会价值与经济的作用,滨水景观能够提 升城市整体形象与城市环境水平,能够创造出高质量的生活空间与交流场所,发挥旅游与土地资源效益, 带动滨水地区土地升值,商业、文化繁荣,分析景观建设中政府作为主导性决策方的政策与管理措施, 强调公众在景观规划建设中的“参与意识”与公众教育,加强公众对于景观的“关爱”之情,使市民认 识到城市景观是开放性的市民财产,保护、维护它是每个市民的责任与义务。 文章最后通过对南京和无锡滨水景观的比较研究,提出南京滨水景观建设目前还需解决的问题,试 图归纳出适合滨水景观建设的发展评价途径,维护滨水景观原始化特征、营造滨水景观情感化特征、感 受滨水景观人性化特征、演绎滨水景观城市化特征,展示滨水景观整体化特征。 全文约4 0 ,0 0 0 余字,图片9 9 幅。 关键词:景观滨水自然历史亲水可持续发展 a b s t r a c t ”w a t e r ”i st h em o s tn o t a b l ec h a r a c t e ri nn a n j l n g w a t e ri st h ep s y c h eo f n a n j i n g t h e c h a n 翻i a n gr i v e ra n d t h eq i n h u a ir i v e ra l ea r o u n dn a n j i n gs on a n j i n gi sf u l lo fs t u r d y r i v e rb o s o ma n dl e i s u r ea r t i s t i cc o n c e p t i o n w i mt h ee m p o l d e ro f t h ec h a n 画i a n gr i v e ra n d t h e q i n h u a ir i v e r , n a n j i n gg o v e r n m e n tb u i l ts e r i e so fl a n d s c a p e s ,i n c l u d i n gt h el a n d s c a p eo f w a t e ra n dh u m a nb e i n g ,w a t e ra n dn a t u r e ,w a t e ra n dc u l t u r e ,s u c ha sf o l i a g e ,e v e r g l a d e ,s i t ep a r k c u l t u r a ls c u l p t u r ee t e t h e s el a n d s c a p e sa r ei nt h ed e r s o no fh u m a n i t ya n dc i t yp s y c h e t h r o u g h t h es t u d yo fl a n d s c a p ei nn a n j i n gw a t e r f r o n ta r e a ,w ep r o b ei n t ot h es o e i a la n de c o n o m y v a l u e t h el a n d s c a p ei nw a t e r f r o n ta r e ac a na d v a n c et h ew h o l ec i t yl e v e la n di m p r o v et h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 b u i l dt h ef i n el i v i n gs p a c ea n di n t e r c o u r s eg r o u n d ,e x e r tb e n e f i to f t o u ra n dg l e b e a c c e l e r a t eb u s i n e s sf l o u r i s h t h i s p 印e ra n a l y s e st h eg o v e r n m e n t sp o l i c ya n dm e a s u r e , e m p h a s i z ep u b l i ce d u c a t i o n si m p o r t a n c e ,s t r e n g t h e nt h ep u b l i c sf a v o r o fl a n d s c 印e m a k e p u b l i cr e a l i z et h a tt h el a n d s c a p ei st h ec o m m o nw e a l t h t h r o u g ht h ec o m p a r ew i t ht h el a n d s c a p e i i lw u x il i h u ,t h i sp a p e ri st o p u tf u r w a r dt h es u g g e s t i o nt h a tt h el a n d s c a p ec o n s t r u c t i o ni n w a t e r f r o n ta r e as h o u l dk e e po r i g i n a l ,a f f e c t i o n a l ,h u m a n i s m ,c i t ya n dh o l i s t i c t o t a l l ya b o u t4 0 0 0 0w o r d s ,9 9p i c t u r e s k e yw o r d s :l a n d s c a p e ,w a t e r f r o n t ,n a t u r e ,h i s t o r y , w a t e ri n t i m i t y , c o n t i n u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 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 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东南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 谢意。 研究生签名:主垒趁日期:出丝:丝竖 东南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东南大学、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有权保留本人所送交学位论文的复 印件和电子文档,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本人电子文档的内容和 纸质论文的内容相一致。除在保密期内的保密论文外,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公布 ( 包括刊登)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论文的公布( 包括刊登) 授权东南大学研究生院办 理。 研究生签名:芝生逢l 导师签名毛麦避日期:z 竺! :竺! 呈 绪论 论文研究的背景和原因 南京自古与水就有着不解之缘,它依水而建,因水而兴。长江与秦淮河孕育了南京的文明,见证 了南京的繁荣。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这十几年来秦淮河污染严重,河中到处是漂流的垃圾,散 发出臭烘烘的气味。南京靠长江如此之近,“滨江不见城,城中不见江”,南京市民从未见过其身影。 南京拥有长江、外秦淮河的天然滨水优势和历史资源,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南京市政府将滨水 开发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南京河西新城区开发建设指挥部、南京秦淮河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围绕长江、 外秦淮河建设了一系列滨水景观。秦淮河已经重新换上了新装,长江开始展露她的容颜,南京滨水开 发使得秦淮河水回复碧波荡漾、长江触手可及,南京滨水地区开始成为注目的热点。 论文研究的内容和目的 南京拥有长江、外秦淮河的天然滨水优势和历史资源,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发挥滨水优势,开 发滨水地带,建设滨水景观已经成为南京城市建设的重要部分。本文通过对南京长江、外秦淮河、无 锡蠡湖,上海滨江大道滨水景观建设的实际调查研究,对南京和无锡的滨水景观进行比较,分析滨水 景观建设的社会价值、经济作用以及政府政策管理措施、公众参与,提出南京目前滨水景观中还需解 决的问题,试图归纳出一个有效的滨水景观建设的发展评价途径。 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绪论介绍论文的研究起源、研究内容和方法等。 第一章水与南京:简要介绍南京与水的渊源和南京的水环境。 第二章南京滨水开发与景观建设整体规划:介绍南京市政府滨江、滨河景观建设的滨水特色塑造 要求和景观规划。 第三章南京滨水景观建设: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总结南京目前的滨水景观建设,包括滨水自然景 观,自然植被、外秦淮河自然水系、生态护岸、绿博园湿地景观建设;滨水历史景观,“郑和下西洋” 宝船遗址公园景观,以秦淮诗词书画为主题的雕塑景观、石头城遗址景观;外秦淮河的亲水景观,亲 水步道、邻水栈桥、亲水平台、水中画舫等景观;外秦淮河上的桥景观以及场所景观。这些滨水景观 体现出以人为本的理念与南京特色的城市之魂。 第四章从滨水景观建设引发的思考:提出滨水景观建设对于社会发展、经济进步的作用,结合美 国芝加哥滨水开发中的政府政策措施分析南京滨水景观中的“先治水后建设”策略,通过美国俄勒冈 州的公众参与实例分析南京景观建设中的市民参与。 第五章与无锡滨水景观建设的比较:通过无锡蠡湖滨水景观的实地调研,总结出蠡湖滨水景观的 特色,经过比较,提出南京滨水景观建设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与不足。 第六章城市滨水景观建设发展之路:通过对全世界水危机、水污染的认识,通过对古老文化水境、 水道的研究,提出滨水景观建设需要用前瞻性的眼光来看待未来的发展,试图归纳出适合滨水景观建 设的发展评价途径,维护滨水景观原始化特征、营造滨水景观情感化特征、感受滨水景观人性化特征, 演绎滨水景观城市化特征,展示滨水景观整体化特征。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论文研究方法 1 资料阅读与分析 广泛阅读国内外优秀论著,设计作品,掌握理论要点,了解过国内外滨水景观的现状,建构 论文理论框架。 2 实践调查 对南京外秦淮河,长江滨水地区。无锡蠡湖滨水地带、上海滨江大道进行实际调研,通过拍摄 照片、文本记录、采访等方式获得感性认识。掌握第一手资料。 3 集思广益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不断向老师、同学请教、商讨,听取意见。 2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水与南京 玄中记:“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地载天,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 用。m 水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水资源, 流动的水带来了人的迁徙与物质的转移,人类最早择水而居,依水生活,思 想观念上的交流与商品的流通使得滨水而居的村落渐渐演变成今天的城市。 河流诞生了宗教,从最初的自然崇拜“宇宙间的风、雨、雷、电”到法力无 边的“人形神灵”。河流创造了文化,推进了以水为特征的文化形成与互动,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哺育了西亚文明,印度河、恒河流域兴盛了印度文 明,黄河、长江孕育了中华文明。继而有了水利开发,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 禹治水,战国李冰修建都江堰,使水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并造福于人。河流在 人类几千年的历史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几千年后,河流不仅仅承载 着资源航道的作用,更多地已经成为城市的核心发展地段。水是人类文明的 起源,它不仅孕育了人类文明,而且滋润着人类文明的不断成长。 第一节南京与水的渊源 无论是“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还是“烟笼寒水月笼纱, 夜泊秦淮近酒家”,水与南京自古就有着不解之缘,它依水而建,因水而兴, 长江与秦淮河孕育了南京的文明,见证了南京的繁荣。长江源远流长,从青 藏高原的雪山冰川i 中奔涌而出,自西婉蜒至南京,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更是南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南京璀璨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长江养育了 南京,南京也凝聚了长江的精华。作为长江的支流,秦淮河是南京古老文明 的摇篮,东吴以来,东水关至西水关的沿河两岸成为繁华的商业与居民之所。 六朝时秦淮两岸市井相连,叶里珠帘”之谓由此而来,名门望族、文人墨客 聚居于此,一时商贾云集,儒学鼎盛。隋唐的秦淮河,无数文人骚客,或游 历名川胜水,或做官讲经,或客居街弄。明清两代,十里秦淮迎来鼎盛时期, 金粉楼台,凌波画肪,勾勒出一幅“浆声灯影中的火树秦淮”。 图1 1 南京都城变迁示意图 图片来源h t t p : r w n j s h o g o v c n 1 1 1 历史上依水而建的南京 3 5 万年前南京就是古人类聚居之地,依秦淮河而居。公元前4 7 2 年越王 勾践灭吴后开创了南京的城垣史,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原为长江支流, 东吴孙权时拓宽疏浚使秦淮河穿南京城而过。六朝时期,南京都城形制受周 礼“融合山丘环抱,河湖萦绕散布的自然地形”影响。南唐时期都城南移, 跨淮立城,依秦淮河两岸建立经济富庶的居民区、商市区。明朝洪武十一年 ( 1 3 7 8 年) 京城,遵循管子“城郭不必中规矩”,外郭城垣形态,顺应山峦湖 泊、水系等地形限制。1 9 1 7 g ,孙中山发在建国方略中提到,“南京位 图1 21 8 9 9 年盼下关江边 置乃在一美善之地区,其地有高山,有深水,有平原,此三种天工,钟毓一 图片来源:h t t p :e n c y n 8 。o n 处,在世界之大都市诚难觅此佳境也。“纵观南京城的发展,均是依水建 城,循水建城,水造就了如今的南京城。 陈六汀艺术之水一水环境艺术文化论重庆大学出版社2 0 0 3 第2 页 2 南京城市规划网站南京简介城市规划历史l 啦w w w n j g h jg o v c a 3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1 2 江河孕育的文化古都 万里长江自西向南滚滚而来,折向东去:秦淮、金川两河蜿蜒城中;玄 武、莫愁两湖依偎东西山水之间,南京不但包纳了这些水系,也融汇了四海 文化,“齐鲁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徽派文化、陕晋文化”。大批政治家、 文学家、艺术家沿江纷至沓来,或游历名川胜水,或做官讲经、或客居街弄,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写下了至今传诵不绝的诗词歌赋,留下了珍贵的戏曲、建筑艺术等。 1 1 3 江河塑就的城市形态 南京城外长江奔腾,城内河道纵横,一派水城景象,城内屋舍i 临水而建, “锦锈十里春风来,千门万户临河开”。南京“滨江依淮近海”,自古就因水 图1 3 老照片一游客流连的秦淮河 而生、得水而* 。长江滋养了南京,南京也凝聚了长江的精华。秦淮河是最 图片来源h t t p :m 8 “c y l l a c 能体现南京古都特色区域之一,是南京历史文化名城体现最为集中地区之 一,直接维系着南京特有的“山水城林”3 格局。 第二节南京的水环境 水环境是南京最显著的自然特征,水是南京的特色和灵魂,也是滨水建 设的重点。南京城四周为江河所环抱,玄武湖、莫愁湖点缀其中,使得这座 城市既有雄壮的大江胸怀,又有悠然的湖水意境,充分迎应了现代崇尚自然, 亲水观水的心理,形成南京“以水聚势,以城守形”的城市空间特色。 1 2 1 江长江、夹江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长江是大自然的造化,从雪域高 原、洁白的哈达发源处流出,从高到低,从寒到暖,从东到西又从西到东, 汇合成了长江,流经南京,自西南流向东北。南京位于长江中下游,长江江 面宽广,最宽处2 5 公里,最窄处也有1 5 公里4 。诸葛亮曾赞叹说:“钟山 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夹江位于河西新区与江心洲之间,总 长1 3 6 公里,水面宽阔,气势较大,同时这里也是南京最重要的水源地,北 河口水厂就建造与此,夹江水质长期维持在2 类标准,处于良好状态。 1 2 2 河一秦淮河 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公元前4 7 2 年,越王勾践筑城于秦淮河畔, 自此两岸逐渐繁荣昌盛,孕育了灿烂的秦淮文化。古往今来,碧波荡漾、桨 声灯影的秦淮盛景名扬天下,令无数游人神往。秦淮河横贯南京、由东向西 穿城而过。秦淮河古名“淮水”,一名“龙藏浦”。历史上关于秦淮河的传说和 记载甚多。舆地志称:“秦始皇时,望气者云江东有天子气,乃东游 以厌之。又凿金陵以断其气。今方山石硫,是其所断之处。”据六朝事 迹类编记载。“秦淮二源合自方山埭,西注大江,分别屈曲,不类人功, 疑非秦皇所开”。无论秦始皇开凿秦淮河是否是传说,这条河流已经成为“江 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秦淮河带着神秘,带着妩媚吸引着人们对她 的一探究竟,她的身影穿城而过,她的传说留传至今,她身后所闪烁的是璀 璨的人文之光。秦淮河长1 1 0 公里,南追溯至溧水县东庐山,北源自于旬容 3 南京城市规划网站南京简介 城市规划历史h u p 一w w w n j g h j g o v c n 4 摘录于c c t v 话说长江一南京解说词 5 吕武进李绍成徐柏春南京地名源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 9 9 1 年第1 8 9 页 4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市宝华山,沿途流经溧水、句容、江宁,在江宁方山汇合,继而流至通济门 后分为两支:一支从东水关入城,经淮青桥、文德桥,出西水关,长4 2 公 里,称为“内秦淮”;另一支沿明城墙的东、南、西三面流过,称“外秦淮”, 两支流在水西门外会合后流入长江6 。 图1 4 外秦淮河地理位置图田片来源:h t t p :l l m n j p r i c e c o m 1 2 3 湖一玄武湖、莫愁湖 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写道:“钱塘莫美于西湖,金陵莫美于后湖。”这里所 说的后湖就是现今的玄武湖。玄武湖古称桑泊,位于南京东北,三面环山, 一面紧靠古老的南京城桓,湖周长约1 5 公里,湖水来自钟山北麓,汇入青溪 故道,流至秦淮河,被喻为璀璨的“金陵明珠”。 古乐府:“莫愁何处在? 莫愁石城西。”相传,南朝宋齐时期,洛阳少女莫愁家贫卖身葬父,远嫁金 陵的卢家,卢家就住在此湖滨。婚后丈夫应征戍边,莫愁女勤劳温厚,热心 乡里公益,但不容于公婆,被迫投湖自尽。后人十分同情莫愁女,为了纪念 她,将此湖改名莫愁湖。位于南京市水西门外1 5 公里处的莫愁湖是南京著 名的历史景点,六朝时称横塘,全园面积5 4 公顷,湖面约3 3 3 公顷,有“南 京第一美湖”的美称,莫愁湖内湖面宽阔,盛产莲藕,莲花十顷更是六代名 湖引人入胜之处。 6 南京日报扮靓我们的母亲河外秦淮河整治规划巡礼) 2 0 0 5 0 9 0 4 5 图1 5 玄武湖 图片来源:h t t p :w w w n h b y n e t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南京滨水开发与景观建设整体规划 第一节滨水开发与特色塑造 南京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资源,拥有长江、外秦淮河的天然滨水优势,随 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发挥滨水优势,南京市规划局将滨水开发作为城市建设 的重点,提出滨水特色塑造的要求:将水作为一个秩序元素,沿滨水区域的 堤岸,创造一种“扬子江流域”“秦淮流域”体验,创造多元化的选择,定 义一系列可以吸引不同使用者的景观与功能。根据城市特色塑造的整体要求 和现状自然条件,滨水景观设计体现水特色,达到满足观江亲水的要求,使 滨水地带景观丰富而层次分明,特点突出。利用滨水节点、连续的开放空间, 无阻挡的视线走廊,营造一个新的滨河绿廊,维护原有地貌特征和地景环境, 合理利用地形要素和地景素材,结合水环境,随形就势、因高就低地组织地 景特色,与水景呼应。通过景观、设施的营造,创造生动的吸引力,凸显滨 水特色。 第二节空间与景观规划 2 2 1 滨江地区的景观控制7 南京市规划局和河西新城区开发建设指挥部于2 0 0 2 年4 月至5 月,组 织了河西滨江地区景观规划方案国际征集。规划方案以呈现富有长江特色 的亲水体验为主题,通过设计一系列景点为滨江地区带来活力。规划范围 为主城西部滨江地区,南起秦淮河口,北至三汉河口,西依夹江,东至规 划滨江大道东侧红线以东3 0 米,全长约为1 8 3 公里,规划用地总面积约 为8 9 5 平方公里。规划设计目标:使河西滨江地区成为风景优美,环适宜 人,交通便利,富有活力、特色和情趣,令来访者流连忘返的综合性滨水 开放空间,重塑南京这座滨江城市的风貌特色。 河西新城以开发长江为重点,结束南京“江中不见城,城中不见江” 的历史。河西新城区滨江地区规划设计的主要内容中,要求景观控制 满足以下要求: 现代化:由于地区的定位,新城区滨江地区的规划设计应体现现代化的特征, 这要求设计者不仅要考虑到在空间形式上运用现代的技术和艺术手段,更应 圈2 l 南赢蘸江总体规划谤计 设法让使用者体验到场所中富于活力的开放和现代精神。 图片来源;h t t p :l l l n ”n j g h j g o v c n 内部主题化;规划设计可以考虑充分利用滨江地区各地段的自然、人文景观 资源,设置多个主题区段,在每个主题区段内形成一定的标志点和标志区域, 凸显各区段的特色和个性。 尊重文脉:规划设计应尊重整个新城区的自然、人文文脉,创造富于地区特 色的空间与景观环境。 7 南京城市规划网站河西新城区滨江地区规划设计h t t p :隔n j g h j g o v 6 第二章南京滨水开发与景观建设整体规划 2 2 2 滨河地区的景观要求5 2 0 0 2 年7 月制定的外秦淮河沿线环境综合整治规划,明确了以明城墙 为主线,结合外秦淮河,依托自然山林,串联人文景观,形成“环城绿带” 的整治目标,要让秦淮河重新成为一条流动的河、美丽的河、繁华的河。美 国b a z o 公司的“情怀秦淮”规划构想,对外秦淮河沿线不同特色的风貌段, 分别提出了生态保护、环境优化、景观建设方面的具体要求。 运粮河口生态区:采用分级控制的手法以保护优良生态环境,塑造大型开放 的滨河开放空间,通过陆路的开阔绿色空间同蜿蜒变化水系的呼应,塑造以 自然、清新为主题的秦淮风貌景观带。 中华门风貌段:恢复为城市最具活力的公共活动空间,并充分挖掘和弘扬南 京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创造桨声灯影的新秦淮河景观,充分挖掘利用晨光 机器厂内的近代洋务运动等历史文化资源,结合目前筹建的大报恩寺遗址公 园,规划建设整体的历史文化游览区景观。 西水关风貌段:串联南湖公园、莫愁湖公园、水西门广场、汉中门广场,恢 复城河之间的有机联系,建构新的步行滨水景观带;塑造城墙与外秦淮河的 整体关系,在目前汉中门广场,水西门广场建设基础上,增加沿线的休闲开 放空间,形成城西系列城门公园和滨河公园绿地。 石头城人文自然区:重点突出鬼脸城历史遗址的景观主导性,形成“一层水、 一层堤、一层景观、一层城墙、一层山、一层城”的层层叠叠的空间景象; 积极保护、展示明城墙及其遗迹,塑造特色鲜明的城市亲水空间,形成富有 活力、具有历史文化内涵的城市滨水地区,建立良好的山水城林空间关系。 将石头城段作为老城与新城区共享的城市公共空间,在清凉门附近将设置游 躅2 2 外秦淮河草场门一定淮门 艇码头、近水平台,并设立滨水餐饮娱乐区,打造南京外秦淮河游览线。 段整潍规划 三汉河江河口区:采用了大尺度城市公园的设计手法,串联各景观要素和旅 图片来源:h t t p :w w w n j g h j g o v c n 游服务设施,景区江河交汇,视野开阔,可以远观江心洲、长江对岸、长江 大桥,成为连接滨江风光与滨河风光,塑造外秦淮河风光带的标志景观。 建立良好的山水城林空间关系,使环绕古城、连通新城的外秦淮河,成 为串联和展示南京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景象万千的绿色文化长廊。 图2 3 南京滨江总体规划设计效果图图片来源:h t t p :冒w w n j g l l j g o v c n 南京日报扮靓我们的母亲河外秦淮河整治规划巡礼2 0 0 5 一一舛 7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南京滨水景观建设 第一节滨水自然景观建设 。水在城中”是南京的空间特征之一,充分利用城市中的自然山水,为 市民提供一个山水城市的景观环境。整治河道水质,恢复水清,树绿、鱼 跃的生态水体,提升滨水景观特色,形成水、绿结合,水、街交融的充满 活力与生机的环境景观。 河流是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区域,树木、石头,草地、花草、鱼虾是真正 图3 1 外秦淮河中华门段自然植被 意义上的河流景观,重视河流的基础生态作用,继续维持、改善这生物多样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性,营造、保护“原始”河流景观是南京滨水地区景观设计中最首要的一个 问题。 自1 8 6 6 年德国动物学家赫克尔提出“生态学”概念后,一百多年来“生 态学”已被世界所关注与重视。著名生态学家o d u m ( 1 9 7 1 ) 在生态学基础 一书中,认为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科学,具体内容应包括 ( 1 ) 一定地区内生物的种类、数量、生物量、生活史及空间分布;( 2 ) 该地区 营养物质和水等非生命物质的质量和分布;( 3 ) 各种环境因素( 如湿度、温度、 光、土壤等) 对生物的影响;( 4 )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5 ) 环境 对生物的调节( 如光周期现象) 和生物对环境的调节( 如微生物的固氮作用) 。 3 1 1 营造自然植被 保留自然原始形态 在滨水地区形成丰富的自然环境,种植适合地区条件的自然植物,形 成植物群落,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然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并且可以 图3 2 外秦准阿水西门段自然植被 成为滨水绿地,表现出整体的植物景观效应。南京滨水区的自然植被保留自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然原始形态,通过林冠线起伏变化,营造出具有观赏性的景观立面,并通过 植物色相与四季的变化,展现出丰富的植物样貌。 秦淮河滨水岸边在植物群落布局上,实行模拟化的天然植树造林,并辅 以体闲小道,增强自然流畅感。海桐、瓜子黄杨、桂花、银杏、山茶花,红 叶石楠、夹竹桃、香樟、广玉兰丰富了物种的多样性,种类颜色的不同构成 了一幅自然园林美景。( 图3 1 一图3 2 ) 绿博园生态区 南京滨江公园c 区的绿博园是生态区,通过“生态理念,文化理念、科 技理念、人文理念和特色理念”,成为“滨江绿色生态文化”特色的新地标。 绿博园内绿意盎然,乔木2 3 万株,花灌木1 6 万株,草坪地被3 5 万平方米。 园内集中了国内外植物上百种,特别是许多珍稀植物,如;克拉玛依戈壁滩 上的胡杨、西藏的松柏类。神树”、宁南杪楞、蓖齿苏铁、沈阳的油松、杜仲、 湖北的对节白蜡等特色树种,以及吹雪柱、霸王鞭、五伦柱、量天尺、将军、 桫椤、椰子、蒲葵、鱼尾葵、洋紫荆、菩提树等鲜见的热带植物,是汇集国 内外绿化产品的“博物馆”。各个地区各自成园,依据地区特色,烘托植物 主题,营造生态植物景观群落。此外,园内设置的展览温室形成四种人造室 内气候,即热带气候、亚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干热气候,种植了与其相适 图3 3 绿博园中的植物景观 应的各类植被和树木,体现了植物的多样性,集生态与科技为一体。( 图3 3 ) 图片来源;作者白拍 8 第三章南京滨水景观建设 3 1 2 整治外秦淮河水系 外秦淮河自古不但承担着生活、运输等功能,而且还肩负着防洪、调节 气候、改善环境等重任,这里水质清澈,河流两岸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 马行人摩肩接踵,运粮船,龙舟、渔船在河中往来穿梭。古老的秦淮水奔流 至今,早已卸下了运输粮秣的交通职责,但随着工业不断发展,又重新面临 着严重问h 可流污染问题,生活污水、工业污水使得这座母亲河沦为了 排污池,一时之间,恶臭弥漫在河水中,大量湖泊被填埋,与城市人群成了 。陌生人”,污染却使得这位昔日的“金陵美人”衰老了,河水乌黑一片, 枯水季节成了臭河沟、垃圾场,难闻的气味、成群的苍蝇蚊子使沿河居民夏 天不敢开窗,两岸的房子也都是背河而建。生活工业污水吞噬掉了她的身躯, 湮没了在污流淤泥之中。( 图3 4 )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 治理秦淮河河水污染,还市民“母亲河”。南京市政府从2 0 0 2 年起实施秦淮 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对从入江口至运粮河口的1 5 6 空里的水系进行整治, 拆迁居民4 3 5 6 户,搬迁工企单位9 7 家,铺设污水截流管道2 5 公里,截流城市 大小排污口5 5 0 多个。整治一期工程后,秦淮河水质已从整治前的劣v 类提 升为类。河道疏通了,河水变清了,人们走在外秦淮河边,感受着清风拂 面,碧波荡漾的外秦淮河又回到了人们中间,这使得人们的亲水活动成为可 能。( 图3 5 ) 水体,是景观中一种流动的元素,美在自然,贵在天成。千百年的冲刷, “物竟天择”,形成现今的河道形状,保留外河道的自然弯曲原始形态,两 岸长满自然植被,不仅是尊重自然,而且也能形成生动的水际景观。没有什 么比自然的赋予更好的了。 图3 4 污染严重的外秦淮河 图片来源:翻拍子政府展扳 图3 5 改造后的外秦淮河水系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3 1 3 建造生态护岸 可渗透性人工护岸 护岸是城市水环境的基本要素,也是城市滨水地带的景观之一。生态护 岸是指恢复后的自然河岸或具有自然河岸“可渗透性”的人工护岸。它拥有 渗透性的自然河床与河岸基底,丰富的河流地貌,可以充分保证河岸与河流 水体之间的水分交换河调节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的抗洪强度”。外秦淮河中 华门段、水西门段以天然石材和卵石做成斜坡护岸,石缝中长出水草,水生 动物可以在洞隙中来回游动,水中生态得以繁衍平衡,形成城市中难得见到 的生态景观。,:图3 6 一图3 8 ) 图3 6 外秦淮河中华门段可渗透性 人工护岸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图3 7 水西门段可渗透性人工护岸 霉片来源:作者自拍 图3 8 中华门段天然卵石护岸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9 摘录于南京市政府秦淮河治理工程 宣传栏 m 龙湾塘河网河道生态护岸研究h t t p :唧i v t h g o v c n 9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自然护岸 美国城市规划师麦克哈格提出“设计遵从自然”,生态护岸的目的也正 是在于遵从自然,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为野生动物提供栖息地和隐蔽场所, 提升河水自净能力,对河岸进行防护与加固。生态护岸也是目前国际普遍采 用的护岸形式,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持水体的自然特性,维持自然的原始风貌。 宝船公园四作塘采用了自然斜坡护岸,并在护坡上种植柳树、水杨等喜 水植物,这些植物拥有发达的根系,能够稳固土壤颗粒,增加堤岸的稳定性。 外秦淮河保持水系植物自然状态,采用自然缓坡护岸,水与植物都得到了生 长的良好环境,水中水草与河中生物形成有机的水体生物链,也使得自然的 水际景观显示出了生机,河水清澈、鱼虾涸游、水草茂盛。( 图3 9 一图3 i 0 ) 3 1 4 绿博园湿地景观 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 近年来,环境保护意识在不断得到加强,湿地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 的重视。湿地不但能够维持自然的生态效应,而且还可以增强景观类型多样 性。1 9 7 1 年2 月,由前苏联、加拿大、澳大利亚等3 6 个国家签署的关于特 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把湿地定义为:天然或人工的, 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蓄有静止或流动,淡水或咸水水 体,包括低潮时水深浅于6 米的海水区。湿地可以减缓水的流速,过滤水体, 净化水质,对于抵御洪水,防止干旱、控制污染,生态平衡方面有着不可替 代的作用。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确定,我国将于2 0 0 4 年至2 0 1 0 年投资 建设2 2 5 个湿地保护区,并不断完善湿地保护、管理、建设体系。 珠海淇澳岛海岸线沿岸分布着红树林湿地资源,为了保护这片湿地, 珠海市政府利用红树植物无瓣海桑和海桑将红树林湿地面积扩种到3 2 0 0 亩, 并且从海南岛引进了木榄、红海榄、银叶树、杨叶肖槿等红树植物和半红树 植物,极大地丰富了淇澳岛红树植物的物种多样性,植物的多样性吸引了更 多的鸟类来此,白鹭、野鸭、海鸥惬意地在红树林里觅食嬉戏。( 图3 1 1 ) 图3 9 宝船公园四作塘自然斜坡护岸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图3 1 0 外秦淮河自然缓坡护岸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绿博园旱溪园、湿地休憩区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为鱼类、鸟类的生存 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整片的湿地、翱翔的水鸟、多样的水生湿生植物和澄净 图3 1 1 珠海淇澳岛红树林湿地 的水面给人以自然宁静的感受。南京绿博园内“旱溪园”和“湿地休憩区”图片来源:h t t p :w w w d o y o u h i k e n e t 营造了滨江湿地景观,旱溪园用白沙、景石模仿自然界干涸的水底,地形的 变换模拟岛屿,园内种植了大量的湿生植物:滨江湿地利用基地水面塑造湿 地水域、湿地生态岛,湿地疏林,开阔的水面,拂岸的垂柳、迎风的芦苇和 获花形成生态湿地景观,游人在栈道上可以观赏各类水生、湿生植物,创造 了人与湿地亲密交流的和谐空问。( 图3 1 2 - - 图3 1 3 ) 图3 1 2 绿博园。旱溪园” 图片来源;h t t p :n j h o u s e s i v a c o i l l e n 1 0 圈3 1 3 绿博园“湿地休憩区” 图片来源:h t t p :n j h o u s e s i v a c o nc n 第三章南京滨水景观建设 第二节滨水历史景观建设 自然的水与社会的文化一旦交融,水便成了承载文化的灵性之水,文化 则变成注入水性的灵性文化。有水的地方就会有“故事”,每个城市都有着 自己的文化脉搏与文化肌理,“历史文化是地方特色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保 持景观特质的有效途径,它传递的历史情愫渗透到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南京更是如此,两千多年的城市历史使得南京拥有鲜明的区域文化特色和明 确的城市风格。这种城市风格与文化底蕴不仅仅是从教育、语言、行为等方 式体现出来,也从建筑、街道、山川、河流等城市的构成要素体现出来。河 流更使得城市景观建设可以蕴涵更多的文化底蕴与内在精神支撑。保护滨水 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滨水历史文化资源,在现实的城市景观建设中诠释历史, 弘扬文化,是塑造城市特色,保持城市风格发展的必由之路。 3 2 1 “郑和下西洋”与宝船遗址景观 长江是郑和下西洋的始发地,所用的航船出自长江边的龙江造船厂, 结合郑和下西洋6 0 0 周年纪念,为了更好地纪念这一航海盛事,并且形成 南京长江文化的特色,在郑和宝船的制造地遗址上建立了。郑和一航海一 宝船遗址”公园,其中的景观设计也十分贴合了这一主题,处处展现出这 一历史主题与特色,以历史的原真性告知后人,这儿曾是一块历史的土壤。 郑和( 1 3 7 1 年一1 4 3 5 年) 是举世闻名的中国航海家,在明永乐3 年( 1 4 0 5 年) 至宣德8 年( 1 4 3 3 年) 的2 8 年时间里,他率大批船队,先后7 次远 洋出海,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出航规模有2 0 0 0 多只船2 7 0 0 0 多人。郑和率 领的船队纵横于太平洋与印度洋,遍访亚非3 4 个国家和地区,跋涉7 万余 海里,与各国建立了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完成了七下西洋的壮举。为 了纪念“郑和下西洋6 0 0 周年”,在郑和七下西洋航海宝船的主要制造地一 南京龙江船厂的遗址上建立了一座郑和文化的体验式公园。宝船遗址公园 是南京一个重要的文物保护地,形状大体为一条沿河道的狭长带。“郑和七 下西洋”所使用的宝船制造地就是在此。据 龙江船厂志上的古图记载, 龙江船厂作为一家国营船厂,有着严格的管理机构,有水闸、有桥、有城, 规划十分明确。因此,郑和宝船遗址公园的定位是“以宝船遗址为核心的郑 和文化体验式公园”。宝船遗址是公园存在的根本,也是公园唯一性的根本 体现。经过与历史考证出的船厂古图对比,目前遗址上的三条水道为原船 厂的四作塘,五作塘、六作塘,即造船用的船坞。宝船公园就是紧紧围绕 三条古作塘的水道进行设计并展开建设的。 整个遗址公园景观规划与建设,融会三脉”,贯穿“航海”“明风”两 大特点。公园内涵由“人脉”郑和、“水脉”明代船坞、河道,长江、海洋, “文脉”郑和航海文化构成,主题景观设计处处蕴涵这三脉与两大特点,体 现了历史文化与景观的结合。 融会三脉一人脉、水脉、文脉 “长乐霞生际,太平兆吉祥。扛潮连海涌,燕舞伴鸥翔。 水手升篷急,周师列阵忙。信风催浪起,浩荡下西洋。” 公园的北面集中设计了一系列不同题材的历史景观,纵向延伸开来,以 图3 1 4 郑和铜像 距离的长度体现历史的延续。青铜航海碑廊绵延2 0 0 多米,汉白玉雕刻“使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金俊理想景观东南大学出版社2 0 0 3 第7 5 页 ”摘录于宝船公园航海碑廊浮雕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节墙”,以画面的形式述说了郑和下西洋“航海”图、郑和下西洋所经地区 的风土人情及郑和故事;设计中复制了在郑和海事中最为重要的五块纪念 碑,包括下关天妃宫碑、太仓浏河镇杯、福建长乐碑、印度古里纪念碑、斯 里兰卡锡兰山纪念碑,作为历史再现的证明,体现历史的厚重感;“郑君之 初航海,当哥伦布发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发现印度新航 路以前七十余年“2 ,迭水浮雕郑和航海线路图描绘出整个航海的行驶线路, 采用迭水造成大西洋情景,使观赏者有如置身其中。整个历史景观带以高4 2 米的郑和全身铜像收尾。( 图3 1 4 一图3 1 5 ) 图3 1 5 宝船公园青铜航海碑廊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航海明风 宝船公园是在龙江船厂的遗址上建立起来的,“航海”自然成为景观设计中的主题,航海中的元素 巧妙地运用到细节的设计之中,使这一主题得以在景观中贯穿呼应。 明朝前,造船业十分兴盛,特别是在官营造船厂,集中了大批技艺精湛的工匠,他们各专其能、 分工明确,无数的粗木、铁、篷、索、缆、木、舱、油漆等工匠的智慧和汗水,为郑和完成下西洋这 一壮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造船园的主题雕塑以这些能工巧匠为主体,生动刻画了他们在造船过程中 的劳动场景。 航船上的组成部分也成为了公园的景观一一轮式火炮,缆绳绞盘,舵轮、铁锚、桅杆,其中运用 舵轮、木船与桅杆形态,采取类似风车造型,构成了“景观航船”,并刻以二十四节气;塘边的灯柱设 计成舵轮的造型,成为航海体验的新景观;可供游人休息的长条形木凳是一根放倒的桅杆,雕有芍药 花纹图案:充满情趣的贝壳小道、海螺灯,不仅是轻松的休闲景观,也使人产生置身海边的感觉。这 些主题景观既突出了航海主题,又成为具有实物教育意义的景观。( 图3 t 6 - - 图3 2 0 ) 图3 1 6 贝壳小道与海螺灯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图3 1 7 舵轮造型的灯柱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图3 1 9 造船园主题雕塑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图3 1 8 巨型铁锚景观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图3 2 0 舵轮、桅杆、木船的“景观航船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第三章南京滨水景观建设 特色。木”景观 公园的景观设计中,大量重复运用的设计元素就是。木头”,是整个 公厦景观中最有特点鳃景观群。这些“木”元素或长,或圆,或方,通过 不同形式组合构成独特风格的铺地和小品景观。长形木条采取纵向或横向 排列,喻意舰船甲板,圆形木三五成聚,大小不一,偶尔与鹅卵石搭配, 形态优美而且走上去一步一桩,很有玩乐的感觉。塘边泥滩上散落高矮胖 瘦不等的方形木桩,将木元素由地延伸至水,形成公园内十分具有特色的 。木”景观。( 图3 2 l 一图3 2 4 ) 田3 2 1 水中的方形木桩景观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图3 ,2 2 圆形术材与鹅卵石铺地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圈3 2 3 长形木条铺地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3 2 2 秦淮诗词书画与雕塑景观 曾有一位诗人这样写道:“十里秦淮是从唐诗宋词里流淌出来的”,可 以看出围绕秦淮河的唐诗宋词真是数不胜数,它孕育的诗词文化亦可略见 一斑。秦淮河滨水景观设计中,结合了有关诗句与诗人,将诗词与景观融 合,体现出秦淮韵味。 辛弃疾、陆游塑像 秦淮河水西门段矗立着两位伟大文学家的塑像和他们的诗词石刻,体 现出他们的忧国忧民之心,这两位就是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和诗人陆游。 水西门城头之上,北宋宰相丁渭为眺望江景而建“赏心亭”,因为视野开阔, 景色绝佳,文人雅士纷纷登临观河,并留下大量的诗词佳作,其中以辛弃 疾和陆游为瞻。北宋被金兵占据中原,山河破碎,而皇帝赵构只会在杭州 偏安享乐,一片亡国迹象。诗人壮怀激烈,可报国无门,只剩下满腔悲愤, 登上赏心亭,眺望江景,奋笔疾书下“江南游,把吴勾看了,栏杆拍遍, 无人会,登临意”,“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这 种爱国情怀,至今还震荡着人们的心灵。陆游登赏心亭一诗。分别运 用了不同的字体雕刻在景观墙上“宋体,篆体、隶书、楷书”,字号大 小不一,变化生动巧妙,既有古诗的意境,又体现了现代的形式。( 图3 ,2 5 一图3 2 6 )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陆游登赏心亭 1 3 图3 2 4 桅杆状的休息座椅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圈3 2 5 辛弃疾塑像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留3 2 6 不同字体构成的陆游诗词 登赏心亭 图片来源:作者自拍 东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长干巷9 组主题铜塑 “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这是诗人李 白在秦淮河长干里写就的。诗人来到南京,有感于长千里一带的民风之淳 朴,因而写下叙事抒情诗长干行。在外秦淮河东长干巷中华门滨水景观 设计中取诗中之情景,设计了9 组主题铜塑“捉迷藏”、“青梅”、“竹马”、 。放鞭炮”、“嬉闹”“挖野菜”、“童趣”、“钓鱼”和“滑梯”勾画出天真浪 漫、活泼可爱的古代儿童形象,9 组铜塑设计安排具有连贯性,“孩童”们 一路从岸上嬉戏到水边,形象可爱,贴近市民生活,契合古诗意境。( 图 32 7 - - 圈2 ,r 、 图3 2 7 外秦淮河边。钓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