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专业论文)和谐社会中的大学教师伦理探析.pdf_第1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和谐社会中的大学教师伦理探析.pdf_第2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和谐社会中的大学教师伦理探析.pdf_第3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和谐社会中的大学教师伦理探析.pdf_第4页
(伦理学专业论文)和谐社会中的大学教师伦理探析.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 中 文 摘 要 对大学教师伦理的探讨引发了大学教师在伦理问题上的深入思考,促动其在教 育教学方式上的反思和变革,有助于规范大学教师的教育行为,正确处理教育活动 中所发生的各种关系。对于提高大学教师的责任意识以及通过教育扬善抑恶等方面, 也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文在已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大学教师伦理的内涵及主要规范内 容,对大学教师伦理的核心问题及基本原则进行了分析,指出大学教师伦理的价值 所在及如何实现的问题。具体而言,本文的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首先,从专业发展、学术素养、精神风貌、人际关系、个人品德五个方面论述 了大学教师伦理的主要规范要求。认为大学教师要运用相应的伦理规范指导、约束、 提升自身的专业化发展,体现了大学教师在其专业化的现实状况下所必须具有的伦 理特性;同时,大学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学术人格和学术道德;大学教师的精神风 貌既是隐性的存在,但又通过教师的外显行为得以体现,创造的意识与能力、研究 的理念和态度是其核心内容;以关系形态存在的大学教师伦理是指大学教师运用伦 理原则、规范调节不同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伦理规范下的大学教 师个人品德主要包括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品德、公正的态度、关心爱护学生等,这些 美德是评价大学教师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 其次,对大学教师伦理的核心问题及基本原则进行了研究。认为大学教师伦理 一方面涉及到这一职业的社会性,即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中审视大学教师伦理; 另一方面涉及到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关涉的是教育活动本身的内容,即存在于教学 与科研过程中、师生关系中的大学教师伦理。在“和谐”成为社会发展主旋律的前 提下,真善美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而教育活动作为一种“人使人 成人”的活动,追求真、崇尚美、欣赏美同样是其不可或缺的内容。由此,大学教 师伦理也必须遵循“向善性、求真性、唯美性和协调性”的原则。 最后,进一步探讨了大学教师伦理的价值及其实现问题。认为大学教师伦理的 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提升大学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学生生命的全面 发展,营造良好的高等教育生态环境,引领社会的和谐发展。其价值的实现需要培 养大学教师的优秀伦理品质,加强自身发展,要发展批判理性,回归实践理性。同 时还需要完善伦理规范,健全道德评价体系。 关键词:和谐社会;高等教育;大学教师伦理;价值导向 i abstract in the background of harmonious society, the discuss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s has both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anings. as an applied research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or as a comprehensive study between education and ethics, the discussion of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 would lead to a deep thinking on the ethical issue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this would have a positive significance in promoting a reflection and change on the style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onforming the normative acts of teachers education, dealing with the relationships i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and also raising the awareness of the responsibility of university teachers. on the basis of relevant research result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eaning of ethical norms and the main content, analyses the core issue of ethics 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and also points out the value of 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s and the question of how to achieve it. in particular, the research in this article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 first of all, the ethical norm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s mainly reflects the following areas: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cademic literacy, mental outlook, interpersonal skills, personal qualities, discipline and behavior. university teachers should use the guidance of the code of ethics, enhance their ow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and reflect the ethical characteristics under the reality of specialization of university teachers. at the same time, university teachers should also have high academic characters and academic ethics; the spiri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is not only a hidden existence, but also an explicit expression of the awareness and ability; sense and ability of creativity, philosophy and attitude of research are its core content; 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s means that university teachers should use ethical principles and regulation to shape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ubject and the object. under ethics code,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should include these following personal qualities: a good academic reputation and character, justice attitude, concern and care students, etc. these virtues are ii standards to evaluate the behavior of university teachers. normative ethics conduct discipline of teachers. secondly, the author studies the core issues and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s. 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s, on the one hand, would examine the 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s from relationships between educ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n the other hand, it would also involve the content of their own educational activities, that is, teacher-student relationship exist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of 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s. while harmony has become the main theme of social development, “truth, goodness, beauty” is the basic principle to build a harmonious society. as a make people adults project, educational activity is an indispensable aspect of pursuiting truth, respecting goodness and appreciating beauty. thus, university teacherss ethics have to follow the principles of good nature, truth-seeking aesthetic and coordination. thirdly, the author also studies the value and the achieve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s. the value of 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s reflects in the following areas: upgrading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university teachers, promoting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creating a bett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to create a good, and leading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society. its realization needs a good ethical quality of university teachers to strengthen self-development, develop rational criticism and return to practical ration. at the same time, the code of ethics also need to improve a sound system of moral evaluation. key words: harmonious society; higher education ,university teachers ethics; value-oriented 承承 诺诺 书书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 下独立完成的,学位论文的知识产权属于山西大学。如 果今后以其他单位名义发表与在读期间学位论文相关的 内容,将承担法律责任。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文献资 料外,本学位论文不包括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 或撰写过的成果。 学位论文作者(签章) : 2009 年 月 日 第一章 大学教师伦理的内涵与主要规范 1 第一章 大学教师伦理的内涵与主要规范 人们对大学教师伦理的认识与思考是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教育的发展而得以深化 的,不同的社会背景对大学教师伦理的影响是不同的。口号式、标语式、阶级色彩 非常浓厚的教师伦理导向已不符合时代的要求,脱离了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党的 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历史任务,以科学发展观为指 导,建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在和谐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主 题的前提下,大学教师伦理也被赋予了相应的时代性,它不再是抽象的、不可捉摸 的,而是具体的、可感的,要为培养和谐人才、创造和谐文化、服务和谐社会发挥 作用。 11 大学教师伦理的内涵 111 大学教师 大学教师是指经受过专门训练,在大学中对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负 有职业责任的人,具有学术性和专业性两个基本特性, 针对上述定义,大学教师应 扮演好以下几种角色: 第一,教育者。大学教师首先应是一位教育者,教师有人师和经师两种人格, 前者就是要教学生怎样做人,影响着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作风。 后者则要教给学 生学问和知识。理想的大学教师应将二者合一,既是一个有学问的人,又能通过自 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学生,为下一代的研究者树立榜样,塑造学生的品格。 第二,学习者。一位大学教师如果停止学习,就无法传授给学生新的知识,不 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教师不仅要授之以鱼,同时还要授之以渔,要把学习和思 维的方法交给学生。 第三,研究者。大学教师要有深厚的学术素养,通过对所属学科的研究,获得 新知识,以取得卓越的学术成就。一个好的大学教师也必然是一个研究者,这样才 能传授真正的知识,引导学生走进探索知识的殿堂。 第四,交流者。交流实际上是探索真理的一种途径,大学教师要与同行的学者 和相关的学术机构以及学生进行交流。大学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 重视和学生一起学习的过程,通过心灵与心灵的交流和思维的碰撞,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 第五,指导者。大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提高文化修养、完善人性的道路上, 侯怀银高等教育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118 徐特立徐特立教育文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204 和谐社会中大学教师伦理探析 2 要看到并发展学生身上美好的品质。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要善于引导、指导 学生,通过自身的精神风貌和学术追求,提升学生的精神境界,引导他们树立科学 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大学教师扮演着教育者、学习者、研究者、交流者 和指导者等多重角色,其行为风纪也在这几种角色中得以展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反 映着这一群体的道德追求,对学生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关系到教育目标的 实现和学生素质的高低。在其职业生涯中,大学教师应协调好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 并遵守相应的行为准则。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应发挥模范和表率的作用,以提 升学生的精神境界,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112 伦理与道德 伦理作为伦理学的研究范畴和主要内容,同社会的其他现象一样,是一定时期 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其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具 有鲜明的时代性。古希腊的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伦理”意指人的品性,它和道 德在一定意义上都是指处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或规范。有研究者认为,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伦理研究道德的起源、本质和发展,是道德思想、道德观念 的理论化、系统化,具有客观性。后者则对人际关系具有指导、规范、调整和监督 的作用, 具有主观性的特点。 在概念的从属关系上, 伦理所涵盖的内容要高于道德, 这也是为什么人们将道德视为伦理学的主要研究内容的原因。从历史的进程来看, 伦理学的发展有三种形态,即规范伦理学以哲学思辨的方法来研究伦理问题,以 指导实践为使命,重点研究伦理的价值和应然状态;描述伦理学以实证的方法描 述的语言揭示伦理事实,反对用思辨的方法研究伦理问题,研究的重心是道德事实; 元伦理学(分析伦理学)主要是对伦理范畴和命题本身进行逻辑分析,即判断关 于道德的判断,理解关于道德的理解。 在传统教育伦理学中,人们通常将伦理等同于道德。事实上,伦理与道德既有 区别又有联系,前者是关乎人类关系(尤其以姻亲关系为重心)的自然法则,而后 者是人类对于人类关系和行为的柔性规定,规定是以伦理为大致范本,但又不同于 伦理。伦理之“伦”指辈、类之意, “理”指法则、道理之意, 更多的侧重于社会, 是社会价值体系的特殊表达,它具有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相互关系的规则的作用。而 道德则是指个人体现社会道德规范的主题与精神,多侧重于个体的道德判断、道德 文秉模,汪应峰大学教师伦理学m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1,4 檀传宝教育伦理学专题教育伦理范畴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9 龚群社会伦理学十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6 第一章 大学教师伦理的内涵与主要规范 3 选择及个体的道德品行等。在实际生活中,当我们谈到社会伦理现象或道德现象时, 伦理与道德经常重叠使用。伦理与道德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相 互关系的规则的作用。在本文中,我们采用如下观点,即当表示规范、理论的时候, 较倾向于用伦理一词,而当指称现象、问题的时候,倾向于使用道德一词。 113 大学教师伦理 在伦理学的漫长发展历程中,不同时空的人类社会在不同领域的伦理要求具有 永恒性和共同性,亦有相对性与多样性。相同之处为大学教师伦理的发展提供了丰 富的理论基础,不同之处则体现了不同时期大学教师伦理的特殊性,这与大学教师 的职业和高等教育活动的特殊性以及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古代中国的伦理型和古 代西方的科学型是教师伦理思想产生、发展的两个源泉,前者注重人际关系的和谐 却缺乏伦理规范的现实基础而流于理想化,后者遵循科学的原则却忽视了教师人际 关系的动态性。 而“教育关系是一个具有伦理性的共同体,教育的根本人文使命是 伦理解放,教育的人文精神基础是性善信念” 。大学教师伦理发展至今,不仅是大 学教师伦理学这一学科内容的体现,也是大学教师教育观、教学观、人生观以及价 值观的体现。这就需要我们从不同的形态来理解大学教师伦理的存在。大学教师伦 理通过一系列的关系得以被揭示,即大学教师自身以及与其他因素之间所发生的联 系,前者涉及到大学教师的专业知识、伦理素养,哲学思维、道德人格之间的相互 制约与影响,后者涉及到大学教师如何运用伦理原则、伦理规范处理与学生、学校 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在对大学教师和伦理予以说明的基础上,我们认为,大学教师伦理是指大学教 师在教育教学科研活动中形成的大学教师与学生、社会、自身的各种伦理关系以及 协调处理这些道德关系的伦理规范及其评价体系。教育的时代精神是教师伦理得以 发展的现实基础和推动力量,教师对教育时代性的理解关系到教师提高伦理素养的 程度。大学教师伦理所涉及的范围不仅包括大学教师教育过程中的道德现象及问题, 还包括教育过程之外的道德现象及问题;不仅指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判断等 方面的价值,还涉及到德性、幸福、正义、善等方面的价值。如果不能深刻的理解 大学教师伦理的内涵和内容,大学教师的伦理修养也就无从谈起。 教育教学实践,科学研究活动是建设大学教师伦理、提升大学教师伦理素养的 何怀宏伦理学是什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 1 版,11 徐廷福教师专业伦理建设探微j教育评论,2005, (4) : 樊浩教育的伦理本性与伦理精神前提j教育研究,2001, (1) : 和谐社会中大学教师伦理探析 4 有效途径。这样的教育生活形式和个人行为通过伦理的作用,才有利于大学教师人 性的完善。在这一过程中,大学教师要掌握相关的伦理学知识和哲学知识,在理论 学习和实践探索中提升伦理素养。大学教师伦理的独特性主要是通过高等教育的独 特性来体现的,高等教育是教育的特殊阶段,它与初等、中等教育最主要的区别就 在于它传播的是高深学问。无论社会的前面加之什么样的限制词,如“和谐、知识、 信息”等等,它的发展都需要高素质、高水平的大学教师,而大学教师伦理的研究 对于提高教师的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促进教育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有着极为重 要的意义。 12 主要规范 德国学者雅斯贝尔斯认为,研究、教学专业知识课程,教育与培养,生命的精 神交往和学术共同构成了大学的四项任务。我国学者潘懋元先生指出,大学教师发 展的内涵包括一下三个方面: “学术水平基础理论、学科理论、跨学科的知识面, 教师职业知识、 技能教育知识和教学能力, 师德学术道德和教师职业道德。 ” 因 此,要想把握大学教师伦理,就有必要从大学的使命与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要求来 展开分析。针对大学教师伦理的特殊性,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大学教师伦理的 主要规范内容。它涉及到大学教师行为的价值导向,大学教师如何处理与相关个体、 群体之间的关系、如何实施体现生命本质的教育,如何提升自身的素养等方面。 121 专业发展 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关系到大学培养人才、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职能的发挥, 对提高大学的教学质量、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教师自身的 素质和知识储备直接影响着大学培养人才质量的高低,而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则 是提高大学教师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包 括专业理想、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自我等内容。这就要求大学教师不仅要有 高深知识,还要有将高深知识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技巧和技能;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会 在研究中学习,更要注重教学相长,在教学和研究的同时提高自身的专业化水平; 不仅要关注教育研究的热点和最新成果,还要具备将教育理论应用于教育实践的能 力,实现教育由应然状态向实然状态的转化。大学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一个动态的 过程,大学教师应和国内外的学术机构、学术团体和个人加强学术研究和交流,关 注所在学科的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这就意味 潘懋元 大学教师发展与教育质量提升-在第四届高等教育质量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发展j 深圳大学学报 (人 文社会科学版) ,2007, (1) 第一章 大学教师伦理的内涵与主要规范 5 着大学教师要运用相应的伦理规范指导、约束、提升自身的专业化发展,它具有创 造性和发展性、开放性和未来性、反思性和动力性等特点 。 大学教师专业伦理是指大学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承担的道 德责任,同教师专业伦理一样,它应有助于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全面健康发展, 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是由专业价值观、事业心、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组成的 专业精神 。专业是大学教师专业伦理存在的前提条件,专业伦理体现了大学教师的 责任,与学科的发展密切相关。专业是学科发展的基础,学科是设置专业的依据与 后盾,它可以为专业的发展提供最新的研究成果,有助于专业更好的实现培养人才 的任务。因此,评判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准则就是大学教师必须在某一领域受 过长期而系统的训练,要以理智的彻底性和精细的正确性献身于本学科的发展,对 本学科的发展负有道德责任。专业伦理是大学教师伦理的基础,是大学教师其他伦 理得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它在专业领域内体现了大学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主体性, 体现了大学教师这一职业的特点。大学教师应遵循专业伦理规范,充分发挥知识的 工具性与价值性,形成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在渊博的知识基础上进行深入的研究, 实现专与博的结合,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符合高等教育目的的价值导向,提升 教师的职业形象。大学教师伦理首先应符合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要,进而才能发 挥它对其相关对象的作用。 122 学术素养 治学是大学教师的生活方式, 也有着不同于一般的伦理道德要求, 即学术伦理, 它是指大学教师在学术领域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应承担的责任。大学教师具有不同 学科领域的知识,都经过一定的学术训练,学术性是大学教师的职业特点之一。学 术活动是一种竞争性的活动,就大学教师的学术生涯来说,没有什么比高尚的学术 人格和学术道德更重要了。因此,大学教师的学术活动也要有相应的伦理规范。学 术人格是衡量一名大学教师合格与否的重要品质,而学术道德是学术人格的核心内 容。学术道德是大学教师的“无形”学术资本和精神财富,它有助于营造一个使科 研得以顺利进行,学术成果得以顺利创造的环境。学术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通过科研 和教学实现知识的传播和应用,在这一过程中,大学教师应以谨慎的态度使用他人 的观点和思想,在获取通过合作得到的科研成果时不应超出自己所做工作的范围。 一名大学教师只有实现能力、学识和学术道德的完美统一,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 当前, 违背学术规范的行为大量存在。 其中, 学术不端行为主要有以下三种: “署 高伟教师专业伦理的现代性j现代教育科学,2002, (5) 叶澜创建上海中小学新型师资队伍决策性研究总结报告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7, (1) 和谐社会中大学教师伦理探析 6 名和学术声誉的分配问题以及由学术指导关系而引发的争议;非法盗用他人的观点 或表述;篡改数据或实验结果” 。 没有学术伦理予以引导和规范的学术研究是残缺 的,道德和知识的结合,更有助于发挥后者的价值。大学教师需要爱智的统一,激 励学生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学会思考、学会研究。学科作为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 是按科学的性质划分的研究领域,它关系到一所大学培养人才的质量,也是大学教 师开展学术活动,创造知识的平台与依托,体现了大学教师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 学术性。大学教师通过他们所承担的学术责任来履行大学对社会的责任。加强大学 教师学术伦理建设,有利于制止学术造假、剽窃、学术欺骗,营造良好的学术生态 环境。因为“最好的研究者才是最优良的教师。只有这样的研究者才能带领人们接 触真正的求知过程,乃至于科学的精神。通过他的循循善诱,在学生的心中引发出 同样的动机。只有自己从事研究的人才有东西教别人。 对学生负责既是大学的主要 使命,也是大学教师的职责。对于大学教师来说,研究、学术以及教育学生这些责 任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使学生的学术生活对个人和社会都有益是学术责任的核心 部分。据报道, “继 2005 年韩国首尔大学的黄禹锡造假事件之后,2007 年,日本早 稻田大学化学系教授违规使用政府研究经费,将其中的 900 万日元用于个人投资。 无独有偶,国内某著名大学教授发表的科研论文也存在不规范的现象” 。 纠正学术 失范的行为,加强大学教师学术伦理是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大学教师必须具 有高尚的学术人格和学术道德,恪守学术诚信这一原则,而不能以学术自由的名义 坚持错误的行为和做法。 123 精神风貌 大学教师伦理要对大学教师的意识、思维活动和心理状态等精神生活做出调节 和规范。大学教师的精神风貌体现在大学教师的教育教学和日常行为之中,可能以 显性的形态存在,也可能以隐性的形态存在,是大学教师之所以为大学教师的独特 精神气质与品格,在本质上是充满生机的。 “精神是理念的支撑和动力,我们对明确 性的追求在哪里表现为一种对完美洞察力的追求,精神也就活跃到哪里,运行到哪 里” 。 从伦理的角度分析大学教师的精神,提炼大学教师的精神内核,有助于大学 教师更好的把握自身的精神世界,发展和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精神是一种资源, 它既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就其内涵而言,更多是表现为思想和行动的动力。精 美唐纳德肯尼迪,阎凤桥译学术责任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59 德雅斯贝尔斯,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上海:三联书店,1991,152 加强师德建设 规范学术道德n光明日报,2007-1-3 德卡尔雅斯贝尔斯,邱立波译大学之理念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53 第一章 大学教师伦理的内涵与主要规范 7 神风貌对大学教师的影响持久而深远,关系到大学教师的内在品德和教育价值取向 等问题,创造的意识与能力、研究的理念与态度是大学教师精神风貌的核心内容。 它既是隐性的存在,又通过教师的外显行为得以体现。拥有知识的丰富与否是衡量 大学教师能否胜任本职工作的标准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标准,他还必须要具有积极 向上的精神,并将这种精神所带来的幸福和愉快兼及他人,将其内化为大学教师发 展的动力。 19 世纪的存在主义哲学之父齐克果曾经说过,一个人只有在精神生活中才有可 能发现他的生活是有意义的;否则,他就会继续淹没在理智生活与道德生活的贫乏 和虚伪之中。精神生活有两个方面:意志和理性,前者通过个体的感情和努力得以 表现,后者则是在感觉、知觉和思维中表现自己。一个人的精神世界与他所经历的 生活息息相关,既存在于个人的内心体验,也存在于外在事物之中,与整个人类历 史生活是共存的。而大学教师伦理为大学教师精神力量的形成和人格塑造提供了规 范和指南,促进了其精神生命的发展,精神生命具有一种凝聚力、感染力和号召力, 它影响着学生的精神风貌,折射出一所大学的精神。大学教师应给予学生知识以外 的东西,那就是要有精神的激励与超脱,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展示伟大的精神力量, 影响、纯化学生的境界、人格和气质。一言以蔽之,大学教师应成为学生的心灵导 师。大学教师的精神力量也是一所大学精神生命的外在折射,它提升了大学人的精 神面貌,改变了大学人的精神世界。精神风貌是大学教师伦理规范内容的核心,体 现了大学教师的道德素质,是促进师生精神生命发展的有效手段,能够获得同行和 学生在心理和情感上的认同与尊重,也是对大学教师内在的道德关怀。没有精神风 貌的大学教师伦理是残缺的,进而也会影响到学生的发展。 124 人际关系 大学教师不仅活动于一定的关系之中,也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变革和 创造着这些社会关系。教育活动是“人使人成人的活动” ,大学教师是身处于其中的 特殊群体,与学生、其他的大学教师个体、大学教师群体、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学 术交流机构等团体形成一系列错综复杂的关系。因此,大学教师伦理不仅存在于专 业、学术、精神方面,也存在于关系之中,以关系形态存在的大学教师伦理是指于 大学教师如何运用伦理原则、伦理规范调节不同主体之间以及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 系,调节与教育相关的不同活动之间的关系,不同的伦理价值取向影响着大学教师 的行为选择。它凸显了大学教师的主体性,在特有的伦理范畴彰显了大学教师这一 职业的本质。 和谐社会中大学教师伦理探析 8 大学教师要运用相应的伦理规范处理好以下关系:与学生的关系。大学教师要 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要尊重、关心、爱护学生,爱与智既是实现教育目的的工 具,同时也是判断教育目的是否得以实现的尺度。不难想象,如果教师缺乏对学生 的爱护,学生的智慧和品格就不能得到充分、自由的发展。教师要乐于和学生交往, 毫无保留的贡献自己的知识和智慧,只有当教师的能力和情感与学生的能力和情感 的接触达到最高境界,师生之间才能实现精神上的真正沟通,从而产生一种真正的、 令人快乐的教育活动;与同事的关系。大学教师与同事之间要团结合作,互相配合, 形成一个具有凝聚力的团体,营造一种乐于探索和渴求知识的氛围,这是教育教学 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职业本身需要大学教师要精通所教的课程,热爱课程据 以建立的学科,关注本学科的发展趋势、最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以具备独立的 科学研究能力,既要为团体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又要借助团体的优势实现自我 提高;与大学校长的关系。大学校长作为大学的最高管理者,通过制定决策、实施 战略规划等实现对大学的控制与协调,对大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一所大 学战略规划的实现则需要每一位教师的努力与配合,一所大学如果没有好的大学教 师就难以称之为真正的大学,而大学教师如果离开大学也无法体现自身的价值。因 此,大学教师要与校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时沟通以在大学发展的问题上达成 共识。大学教师的工作和自我发展应与大学的长远规划和定位相一致,根据规划的 目标进行教学、科研活动,促进大学发展目标的实现。同时,要善于利用现有的工 作条件和研究环境,实现自身学术水平的提升。 125 个人品德 大学教师的美德伦理突出体现在作为道德行为主体的大学教师在与其独特的社 会身份和“人伦位格”直接相关的道德行为领域或方面所达成的道德卓越或者优异 的道德成就。 它与大学教师的个体人格、内在修养以及所处的文化环境紧密相关, 同时也与其所处的社会环境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旨在通过大学教师的具体教育行 为和教学实践体现良好的道德品质,揭示了大学教师作为道德主体可能或者应该达 到的美德境界。其本质是关注大学教师的品格,将大学教师的教育生涯作为一个整 体来看待。如果说元伦理学研究的是“应该”与“事实”的关系,是制定优良道德 方法的科学,规范伦理学研究的优良道德的制定,那么,美德伦理学研究的是优良 道德的实现。规范伦理学侧重于“我应该做什么,而美德伦理学则侧重于我应该是 什么人” ,它回答了什么是美德,如何制定并实现良好的道德。它说明德是美的,能 万俊人美德伦理的现代意义以麦金太尔的美德理论为中心j社会科学战线,2008, (5) 第一章 大学教师伦理的内涵与主要规范 9 为人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愉悦的环境。此外,美德所体现的价值也是美的。 大学教师 美德伦理最终的目标是要使之成为善良的人,是否具有善的品质是美德伦理的评价 中心。相对于规范伦理学来说,美德伦理学更侧重优良道德的实现。之所以说美德 伦理具有内在性和自律性,主要是因为它通过大学教师的自觉性行为发挥作用。 大学教师美德伦理这一概念有两个基本要素,一是要体现大学教师美德伦理的 内容及其价值判断标准,二是要体现大学教师的社会角色。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良好的学术声誉和品德,公正客观的态度,以身作则,乐于奉献,关心爱护学生等, 这些美德是评价大学教师行为正当与否的标准。同时,大学教师扮演着知识分子等 角色,履行作为教育者的责任,这就对大学教师的道德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期 待。因此,美德理应融入大学教师的生活,使之对现实的道德状况做出理性的判断, 实现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体现大学教师的实践智慧,将实践美德和智慧美德合而为 一。美德是相对于特定的目的而言的,与美德主体的社会角色和职业密切相关。大 学教师的美德伦理相对于教育目的的实现而言,它既强调大学教师自身的美德实践, 同时又密切关注大学教师作为个体对置于其中的道德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也就 是说,大学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美德,要通过他所在的集体进行判定。显然,个体美 德伦理与集体美德伦理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因此,大学教师的美德伦理不仅 要求其自身要有完善的人格和卓越的美德,而且要具有基于职业和社会角色的完善 人格与美德,这才是对大学教师美德生活的完整揭示。美德伦理具有目的性和工具 性的双重意义,美德既是大学教师优秀品质的体现,又对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积 极的效果。美德需要个体的自律、自省、主动追求去实现,同时也需要借助规范伦 理的约束。 我们不仅要关注大学教师的美德伦理,而且还必须重视规范伦理本身。规范伦 理具有外在性和他律性,主要通过规定性的道德要求来约束和规范大学教师的行为, 确立具体的、可行性的道德内容以及指导大学教师行为的具体道德规范,是否遵循 了这些道德准则是评价规范伦理的中心。它探讨道德的善与恶、道德的正当和不正 当以及我们应该承担什么样的责任。规范伦理的目的就在于指导大学教师的行为, 如果没有规范伦理的存在,大学教师的道德行为及选择就会失去基本的依据和准绳。 正是规范伦理的存在,才使大学教师对道德的善与恶、道德上的正当与不正当、应 该负有什么样的道德责任才有了更为明确的认识。规范伦理一方面说明了道德规范 行为事实的本来面目,另一方面也指导着大学教师如何遵守这些道德规范,对不符 王海明新伦理学:优良道德的制定与实现之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导论第 7 页 和谐社会中大学教师伦理探析 10 合伦理道德规范的行为起校正和调节的作用,使大学教师成为具有高尚美德的人。 在上述大学教师伦理规范内容的各个方面,责任和义务是贯穿始终的,责任也 就是一个人应尽的义务, 正是这些责任和义务使大学教师使命的实现更为高尚。换 言之,大学教师职业生涯的快乐和幸福就在于履行对学生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如果缺少了责任感和义务感,教育将会成为无法想象的活动。前已述及,专业发展 是大学教师伦理得以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学术素养则体现了大学教师这一职业的特 殊性,精神风貌是大学教师伦理的核心内容,人际关系则说明了大学教师与其他主 体之间的关系。其中,精神风貌在专业发展、学术素养和人际关系这几方面都有所 体现,在不同层面展现了大学教师的伦理行为,对它们具有引领作用。正是这一作 用的展现,说明了精神风貌不是空洞的理念,它具有实践的意义。这六个方面从不 同的侧面展现了大学教师伦理的内涵,专业发展、学术素养、精神风貌和人际关系 是美德伦理和规范伦理予以调节和规范的内容,如果没有前者的存在,美德伦理和 规范伦理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正是在美德伦理和规范伦理的作用下,彰 显了前者真、善、美的特性,使大学教师的道德不断由应然状态向实然状态转化。 第二章 大学教师伦理的核心问题与基本原则 11 第二章 大学教师伦理的核心问题与基本原则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国社会发展理论的突破与创新,它既是理论本身发展的 需要,也是社会实践的迫切需要。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全新的发展理念,借鉴了世 界各国发展过程中成败得失的经验,吸收了人类文明进步的一系列成果,以全面、 协调、可持续为基本点,坚持以人为本为核心。在社会发展的诸要素中,认为人这 一要素是第一位的,科学发展观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尊重、 关心、提高、完善人的生命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它体现了大多数人的根本利 益。无论是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贯彻,还是和谐社会的实现,都要通过一定的制度 安排和道德约束来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的结合,这一崇 高理想的实现需要一个历史过程,需要社会各个子系统的和谐发展。其中,大学教 师与高等教育的发展与变化会直接影响到社会的发展。如果说高等教育是构建和谐 社会的重要条件,那么大学教师就是构建和谐高等教育的主体力量。大学教师作为 知识分子中的特殊群体,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引领作用。 21 核心问题 和谐社会的实现需要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大学教师。如 果没有教师伦理提供正确的价值导向,大学教师的思想和行为就会出现偏差。研究 大学教师伦理的目的就是要使大学教师成为和谐发展的个体,保证高等教育的可持 续发展,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大学教师如何处理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以及师生关系就成为大学教师伦理的核心问题。 21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深刻认识大学教师伦理的本质,就必须深入分析教育与社会的关系。美国学者 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的理念,为传统的教育观念、 教学方式、方法等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师生关系,使学 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发生了不同于以往的变化。教育不仅是为未来完 满的生活做准备,而且应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教育自身的生活性、社会性以及教 育的社会功能都使得教育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这就要求教育与社会的发展 之间呈现和谐的发展关系,一个世风日下、民心不古的社会是不可能进行教育的。 大学教师伦理对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具有协调和引导的作用,积极发挥教育的 正功能,抑制或消除教育的负功能,通过在教育活动中树立正确的伦理导向和高尚 的道德观念,通过教育正功能的释放,实现教育与社会的共同发展。高等教育对社 会发展的回应既是衡量时代精神的标准,也是社会和谐与否的体现。这其中,大学 和谐社会中大学教师伦理探析 12 教师起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其基本任务是保持在社会中的特殊性,维持自身的相对 独立性,捍卫知识与大学的价值。而大学教师伦理的建设关系到大学培养人才,服 务社会职能的发挥,关系到教育的公平和公正,关系到教育的和谐发展。大学已走 下象牙塔的神坛,转变为社会的服务站与动力机构,这就要求大学教师既具有专业 方面高深学问的,也具有研究方面的高深学问,他们应该有能力把不同的知识融会 贯通,并据此判断哪些行为是有利于社会发展的,哪些行为是与社会的发展背道而 驰的。 222 教学与科研的关系 理论上来讲,科研与教学是并行不悖的,科研水平的提高并不以忽视教学为条 件。反之,对教学的重视也不应以科研水平的下降为前提。教学能够为大学教师的 科研活动提供新的更深刻的动力,使大学教师对于研究活动的意义能够有更为深刻 的认识,理想的状态应是二者相得益彰,相互促进。但在现实的教育状况中,我们 经常会发现有以下两种极端的情况,有的教师是教学任务完成的非常出色,但科研 成果近乎空白;正如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哈罗德夏皮罗所说的, “并非他们没有在教 学上花费适当的时间,而在于他们在传授他们熟知并热爱的东西时,过于疏忽了学 生所需要学习的是什么。除了知识的传授外,我们需要一些方法手段把我们的教育 努力重新定向到激发学生探究与发现精神上来” 。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有的教 师科研成果很多,但却忽视了教师最根本的使命教书育人。教学既是教师的职业 使命使然,也是作为教师应尽的义务之一,遗憾的是,部分教师在热衷科研的同时 忽视了教学,这实际上是教育中存在的另类不公平现象。因为教师没有自觉的履行 自己的义务,无视自己的责任,而使学生受教育的权利遭到损害。这就需要教师伦 理对教师的行为予以规范,它强调大学教师必须具备一种责任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