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论文)消费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构.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硕士学位论文 论 文 题 目 消费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构 学科专业名称 马克思主义哲学 申 请 人 姓 名 李桂艳 导 师 姓 名 万光侠 教授 单 位 代 码 10445 学号 2008020001 分类号 b03 研 究 生 类 别 全日制硕士 论文提交时间 2011 年 06 月 10 日 独独 创创 声声 明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 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 栏可空)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 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学校学校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 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学校学校 可 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 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字: 签字日期:2011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2011 年 月 日 目 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1 (一) 选题缘由1 (二) 学术界研究现状2 (三)文本逻辑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4 (四) 研究意义5 一、 消费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概念的哲学阐释 7 (一) 消费社会的哲学蕴涵 7 1、 消费社会的概念 7 2、 消费社会的基本特征 8 (二) 人的精神世界的哲学蕴涵10 1、 人的精神世界的概念10 2、 人的精神世界的基本特征11 二、 消费社会对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 11 (一) 消费社会对人的精神世界的积极影响 11 1、 消费需求层次不断提升12 2、 消费价值观念逐渐完善13 3、 消费判断能力得以改进14 (二) 消费社会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消极影响 15 1、 人的理性意识逐渐弱化15 2、 虚假的平等与个性不断同质化16 3、 人的批判精神逐渐泯灭17 4、 道德信仰被逐渐消解18 (三) 原因分析 19 1、经济方面:资本的内在逻辑20 2、政治方面:国家政策和信贷22 3、社会因素:大众传媒的推动23 4、文化方面:西方传统哲学思想和消费主义价值观24 三、 消费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主要内容26 (一)健康的消费心理26 (二)辩证的消费认知能力27 (三)科学的消费道德观念29 (四)崇高的精神境界30 四、 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方法论原则33 (一)和谐性原则33 (二)主体性原则34 (三)超越性原则36 (四)差异性原则37 五、 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途径39 (一)重视精神文明建设39 (二)加强对市场经济生产的制度监管41 (三)加强各种传播媒介的管理和监督43 (四)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价值观44 结语 47 注释 49 参考文献 5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7 致谢 58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 消费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构 中文摘要 当前,消费社会现象在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中表现得较为显著。随着经济全球 化浪潮的到来,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快捷,这也就使得消费社会通过各种渠道传 播到世界各地。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没有达到形成消费社会 现象的程度,但是西方消费社会文化已经影响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成为影响人们精神世 界不断发展变化的重要方面。消费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必然,而精神世界更是在人的发展 当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精神文明的建设问题早已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因而关注消费 社会现象中人的精神世界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透彻分析西方消费社会的 理论和社会现实,为正确理解消费社会问题提供基本的理论基础;结合具体的社会现实, 分析人们精神世界存在的问题并探析原因,从而为建构和谐的精神世界提供科学的方法论 和途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本文的主体主要分为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关于消费社会和精神世界概念的哲学阐释。首先,认识消费社会现象的产 生及其表现,分析学者关于消费社会的理论观点,简要概括出消费社会的概念,明确对于 物的消费在社会生活中地位的变化,然后着重归纳其主要特征,例如大规模的消费、商品 的符号化以及消费先行于生产;其次,人的精神世界的概念阐述,认识到精神世界是主观 的、相对独立的、变化发展的。 第二部分,阐述消费社会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首先肯定消费社会作为社会生产 力发展的产物之一,对于人的精神世界具有积极的影响,尤其在人的精神需求的发展、价 值观念的完善和扩展思维方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前提下,进一步揭示了消费社会对 于人的精神世界的消极影响,虚假的平等、个性被同化、批判意识逐渐泯灭、道德信仰逐 渐消解等等。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需要从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 第三部分,针对上述问题,探讨消费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主要内容:健康 的消费心理、辩证的消费认知能力、科学的消费道德观念、崇高的精神境界。 第四部分,论述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方法论原则。在消费社会的背景下,主要是针对 于消费社会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消极影响的表现和原因,论述了在精神世界建构中需要坚 持的方法论原则,主要包括:和谐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超越性原则、差别性原则。 第五部分,在上述方法论原则的指导下,探讨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途径。首先,重视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 精神文明建设,引导社会精神文化发展方向。国家政府要发挥其权力职能从宏观方面加强 对于精神世界的引导;其次,加强对市场经济生产的制度监管,为和谐精神世界的形成奠 定基础。从市场经济方面为人的精神世界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再次,加强各种传播媒介 的管理和监督,建设健康的信息通道。充分发挥大众传媒在人的精神世界建构上重要的中 介作用。最后,落脚于个人角度上,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价值观,真正实现人的价值。 关键词:消费、消费社会、精神世界 中图分类号:b0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ii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world on the background of consumer society abstract at present, the phenomenon of consumer society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in some western capitalist countries. the arrival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an make closer interpersonal contact and also makes the culture of consumer society spread all over the world through various channels. although china is still a developing country, western culture of consumer society has an effect on our production and life, and is an important aspect that affects peoples spiritual world. consumption keeps humans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spiritual world also is very important to persons development, so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has already become inevitab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study of peoples spiritual world in consumer society has important value in theory and practice. the analysis of consumer societys theory and social reality in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can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of correct thoughts about the problems. combined with concrete social reality and analysis of peoples spiritual world problems and causes, we can construct harmonious spirit world by scientific methodology and right ways in order to realize mans all-round development. this subject is mainly divided into six parts: the first part explained philosophical interpretations of consumer society and spiritual world. firstly, understanding appearance of consumer society phenomenon and its performance, analyzing various thoughts about consumer society theory from different scholars, summarizing the concept of consumer society briefly and knowing the changes of consumptions effect on social life, then focusing on its main features, such as a mass consumption, symbolic of goods and consumption precedes production. secondly, analyzing the concept of peoples spiritual world, realizing that spirit world is subjective, relatively independent, consistently developing. the second part analyzed the influence of consumer society to human spiritual world. first of all, affirming consumer society as one of the products of social productivity development, having a positive effect on peoples spiritual world, especially on the development of spiritual needs, the various thoughts of value and the expanding of thinking mode. in this premise, further revealing that consumer society has a negative influence on peoples spiritual world, the false of equality, the assimilation of individuals characters, criticism consciousnesss gradually disappearance, gradually digestion of moral and beliefs, etc. these reasons need from the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iv economic, political, social and cultural analysis, etc. then, the third part discussed main contents of spiritual worlds construction in the background of consumer society: healthy consumption psychology, dialectical consumption cognitive abilities, scientific consumption moral values, lofty spirit realm. the fourth part discussed the methodology of constructing peoples spiritual world. in the background of consumer society, mainly based on negative impact performance that consumer society has on peoples spirit world and reasons, discussing principles that we need to uphol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world, mainly including: harmonious principle, subjectivity principle, transcendence principle, difference principl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se methodologies above, the fifth part discussed the way to construct peoples spiritual world. first,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piritual civilization, guiding the direction of social spiritual culture. national governments should exert its function and power from the macroscopic aspect to guide the development of spiritual world. second,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system of market economy to offer foundations to the formation of harmonious spiritual world and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it from the aspects of the market economy. again, strengthening the supervis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media and constructing health information channels. fully using mass medias intermediary function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eoples spiritual world. finally, located in personal perspective, establishing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consumption values, making persons value really true. the sixth part discussed what china should learn from the problems in peoples spiritual world in western consumer society. china is still a developing country and the level of social productive forces has not reached the high level of western developed countries. as a result, the phenomenon of consumer society has not yet formally formed in china and we are at a stage of transition mostly now. but our spiritual world has changed with the influence of the phenomenon. under the premise of understanding western consumer society and specific conditions of china, we should dialectically the phenomenon of western consumer society,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of humanities spirits, establish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values, in order to guide peoples spiritual world moving in the right direction. keywords: consumption, consumer society, spiritual world category number: b03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导 言 消费社会现象产生于二战以后西方发达国家之中,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顾名思义,消费社会就是以消费为中心的社会。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消费社会以各种 形式开始影响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都发生了明显地改变,尤 其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更加深刻、更加长远。因此,探究消费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 界的状况及其重新建构问题就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 (一)选题缘由 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人们始终都在进行着各种形式的消费,消费在一定 意义上反映了人们的生存状态。但是,人们起初只是把消费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加以理解而 忽视了消费的社会意义和哲学内涵。至于“消费社会”或者类似提法也是在 20 世纪 60 年 代才开始出现的,这时人们才开始意识到消费的深刻意义。 工业革命带来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 高,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但是消费的发展 并没有及时跟上生产发展的步伐,市场供求关系由过去的供不应求到现在的供给大于需 求,商品出现了相对的剩余,人们的消费水平与消费方式已经落后于生产的发展。有学者 称之为“丰盛社会” ,这是对生产水平发达的肯定,但是这种“丰盛”同时也给生产带来 了限制,消费不足的现实大大局限了生产的动力。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第一次资本主义经 济危机开始,生产过剩与消费不足之间的矛盾已经显现出来。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资本主 义政府采取各种政策和措施来刺激消费的发展,使得经济发展模式的焦点从生产转向了消 费,试图通过对消费的促进来带动生产的发展,从而实现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再加上西 方社会倡导个人主义的文化传统的影响,在消费领域中就转化为享乐主义的价值观念,人 们在物质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享受和自由。理论界就将这种消费占主导地位、以 大规模的消费为特征的社会称之为“消费社会” 。 消费社会是 20 世纪西方社会出现的一个显性现象,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以及经济生 产方式的改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取代生产成为了人类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主 题,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了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历史时期。只是对于商品的过度消费却将人 们引向了物欲的深渊,物质生活的丰富与贫乏苍白的精神生活共存,人们沉溺于物质享乐 当中, 单纯的追逐物质利益, 精神世界和情感生活被严重忽略, 人被异化为一种片面的 “符 号人” 。对此,西方学术界很多学者站在了批判的立场上来理解消费社会,消费社会理论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 也就成为了社会批判理论的一部分。但是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消费社会现象仍开始蔓 延到其他国家和地区,各种新兴消费方式以及消费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 界,尤其加上网络等传播媒介的力量,消费社会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成为很多人所推崇 的对象。 不管中国是否进入消费社会或正在向消费社会过渡,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社会现实以 及所形成的相关的消费社会文化已经开始影响到中国社会,消费价值观的传播速度更为迅 速、范围更加广泛,我们对此必须采取辩证的态度来对待。尤其是西方与中国之间在社会 环境、传统文化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何正确认识西方消费社会现象并 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从而引导人们正确应对这种消费观念,建构科学合理的精神世界正是 当前我们亟须解决的问题。 (二)学术界研究现状 1、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状况及趋势 目前,国内相关学术著作中对于消费社会的研究逐渐增多。从掌握的材料看,国内学 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研究消费主义、消费文化、消费社会与后现代理论等方面。 (1)关于消费主义问题的研究。首先,对于消费主义的性质问题,大部分学者认为消 费主义是一种价值观、文化态度或生活方式。但不同领域关注的重点也不同,哲学研究看 重价值观念,文化人类学着重文化态度,社会学倾向生活方式。他们从不同学科视角分析 消费主义,反映出消费主义现象对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影响。其次,对于消费主义的特征 问题。戴锐消费主义生活方式和青年精神 (1997)主要围绕消费行为本身论述消费主 义的派生特征,包括为消费而消费、消费就是一切、一切为了消费、消费一切、不顾一切 的消费;而刘晓君全球化过程中的消费主义评说 (1998)认为,西方消费主义文化是 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基础上,以大规模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为特点,重视物质消费并通过物 质占有来达到心理的满足。消费主义大规模的消费需求是被制造出来的,是对商品象征意 义的消费。再次,关于消费主义产生及发展的原因探究主要从经济、政治、文化、大众传 媒、心理等方面进行。 (2)消费社会是一个物质富裕还是精神匮乏的社会问题。对消费社会中精神匮乏问题 的批判主要有两种理论视角:现代性的批判视角与后现代性的批判视角。 现代性的批判视角 认为消费社会带来的“丰饶中的纵欲无度”助长了享乐主义价值观,使个体在无尽的消费 与享受中成为被动、贪婪的消费者,从而导致了人类精神的堕落和空虚。后现代性的批判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视角认为消费社会用变换不定的符号象征系统拒绝任何整体意义的存在,隐匿了大众消费 的意识形态性质,并使符号学的消费文化走向了取消主体性、消解任何基本意义的极端。 如王岳川在消费社会中的精神生态困境 (2002)文章中就在对鲍德里亚后现代消费社 会理论基础上探讨了消费社会中物质丰富与精神匮乏之间的相悖问题;路日亮教授在消 费社会的悖论及其危机 (2009)中认为,消费社会作为一种生存状态,使人们的生活方 式、价值观念等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同时其自身发展也存在悖论。 2、国外对此问题的研究状况及趋势 关于消费社会研究最有代表性的学者包括让鲍德里亚、齐格蒙鲍曼、丹尼尔米 勒、柯林坎贝尔、蒂姆爱德华兹等等。这些理论家在研究过程中自觉不自觉的遵从某 种价值取向,从而形成了消费社会理论研究上的不同派别。从总体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两 类:其一,将消费社会作为一种异化而加以批判,以鲍德里亚为代表。他对消费社会中的 许多现象如广告、时尚等进行深刻批判,试图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批判体系;其二,将消 费社会推崇为后现代的理想模式,以齐格蒙鲍曼为代表。他把消费社会理论看作一种后 现代理论。 (1)对消费社会的定义,主要分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两种视角。现代性视角主要从三 个方面论述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技术理性的无限扩张和符号的象征意义,整个生产过程 就是制造消费的过程,消费具有了前所未有的生产性质;生产的意识形态为大众传媒通过 意义联想与时尚制造引导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消费者通过无止境的消费来认同符号象征并 积极建构个性。例如,詹明信在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1997)中指出,现代社会“出 现了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和新的经济秩序即往往委婉地称谓的现代化、后工业或消 费社会、媒体或大众社会,或跨国资本主义” ;从后现代视角上,消费社会是一个符号编码 和符号支配的社会。最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是鲍德里亚在消费社会中概括的消费社会理 论,还等人有杰姆逊、布尔迪厄等人将消费主义(消费社会的主要特征)与后现代社会等 同。 (2)关于如何解决消费社会中存在的困境问题。纵观有关论述主要提出三种方法,即 消费正名法、 颠覆取代法和历史建构法。 消费正名法指要求对消费的含义进行正确的定义, 从而建立一种健康的消费文化。如美国学者艾伦杜宁多少算够:消费社会与地球未来 (1997)中认为要突破消费社会的“藩篱”更重要的是发达国家实现消费价值观的转化, 培育一种以社会关系、有意义的工作以及休闲工作作为衡量生活的准则的文化;颠覆取代 法主张对消费社会采取颠覆性变革或要求以另一种符号体系代替现有符号体系。鲍德里亚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4 象征交换与死亡 (2006)认为消费社会是一个彻底异化的社会,消费逻辑不仅支配着 物质产品,而且支配着整个文化、性欲、人际关系以至个体的幻象和冲动。只有通过激进 的革命的突发事件和意外的分化瓦解来打破这个完全异化的世界;历史建构法在看到网络 社会时代电子符号的意指方式和编码作用同时,更看到了主导符号生产的资本的生产机制 和运作机制所发挥的作用,认为个体在消费社会中并不是消极被动的符号吸纳者和盲从 者,而是现实社会积极主动的建构者和创造者。如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 义 (2000)认为文化消费之中的这种文化失序不仅是由于广告人、设计者、文化媒介人 生产了一系列体验,而且还决定于这些机构的所有者、赞助者、受托人及财政支持者之间 结成的联盟。 3、国内外对此问题研究的薄弱点 (1)现阶段学者在消费、消费异化、消费主义价值观、人的生存与发展状况、生态环 境消费等方面论述较为系统、详尽,但是对于消费社会中人的精神世界状况的探讨还稍显 不足。 (2)对此问题的理论研究所得的研究结果比较零散,不具有体系性和系统性。 (三)文本逻辑框架、研究方法和创新 1、文本逻辑框架 论文第一部分“消费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的哲学阐释” ,包括两大方面的内容:消费社 会的基本理论问题和人的精神世界的理论介绍。在这一部分在消费社会的历史发展中研究 其概念和特征;阐释人的精神世界的含义、特征,为探讨消费社会下人的精神世界状况做 铺垫。 第二部分“消费社会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 ,这一部分分析了消费社会背景下人 的精神世界的基本状况。主要是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来论述消费社会对于人的精神世界 的双重影响;然后从各个角度全面考察消费社会对人的精神世界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包 括经济、政治、文化等因素。 然后,论述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主要内容,根据第二部分的分析有针对性地进行重点 研究,主要是从消费社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存在问题如消费心理、认知能力、消费道德 观、精神境界等诸多方面入手。 最后,探究“消费社会背景下如何构建人的精神世界” 。这一部分主要分为两个方面 的内容:消费社会背景下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方法论原则和途径。其中,消费社会下人的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精神世界建构应该坚持和谐性原则、主体性原则、超越性原则以及差别性原则;而消费社 会背景下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具体对策主要从政治、经济、文化、个人等方面进行探讨。 2、研究方法 (1)理论与现实结合 坚持实践的观点,理论的探讨和研究必须有其现实的基础和现实的需要,这样才有理 论研究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本文将借助于对现实问题的考察和对理论的研究的出相应的结 论,使论文言之有据、言之成理、言之有意。 (2)多学科综合研究 本文所探讨的问题主要是人学问题,主要以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马克思人学理论为 理论支撑的,但也涉及了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的内容,以广泛的理论来源得出更全面 的研究成果。 3、创新之处 本文在借鉴了以往对于消费社会、精神世界、异化、人的生存与发展等研究成果的基 础上,试图在以下方面予以创新: (1)在理解消费社会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试图比较系统地论述消费社会对于人的精神 世界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且试图全面地探讨产生这些消极影响的原因。 (2)针对消费社会对人的精神世界的消极影响,尤其是消费社会作为一种文化已经影 响到中国,更需要在马克思消费理论和人学思想的指导下,试图探讨建构人的精神世界的 方法论原则和途径。 (四)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由于消费在社会经济和文化生活中变得日益重要,西方对消费的研究逐渐从学术研究 的边缘进入到中心,受到来自不同学科、不同理论派别的学者的广泛关注。消费社会理论 在西方经济学、社会学和哲学领域中都有涉及。 随着西方消费文化的广泛传播和影响,我国学者已经开始注意研究消费社会问题,并 从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不同角度进行分析,研究重点也从西方马克思主义中关于消费社会 的文本研究逐渐转向了消费社会和现实生活世界的结合上,在此过程中也有学者注意到了 马克思关于消费的思想,在其生产主义的逻辑体系中强调了消费对于生产的反作用。这引 起了理论界对于马克思消费理论的关注,并且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消费社会理论进行比较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6 分析。 对此,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基础来探讨消费社会理论以及消费社会条件下人的精 神世界状况,对于丰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和价值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意义,也有 助于加深对于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的理解,从而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方面的内容,进一步深 化人的精神世界建构的方法论和整个理论体系框架。这也就为人们理解消费社会和人的精 神世界两个理论问题提供了更多的理论材料和依据。 2、现实意义 20 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消费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 重要,西方社会的基本结构出现了重大的变化,即从以生产为主导的社会转向了以消费为 主导的社会,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始进入消费社会。当然,消费社会并不是西方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所特有的社会和文化现象,由于广告、电视、旅游、购物、因特网等越来越 具有全球化的特点,消费社会势必产生强大的冲击力, “诱惑性欲望”作为一种文化形态 辐射全球各地。人们沉溺于疯狂的物质消费,忽视了人的精神需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 益冷漠,人的内心更加空虚,从而使人处于一种人生意义和价值的贫乏状态之中。在现代 建设中,人们的这种精神状况已成为制约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因素。 基于这种现实状况,深刻认识消费社会并分析消费社会对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影响,进 一步建构人的精神世界是必要的、可行的。尤其是我国目前倡导“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与建构和谐社会,探讨这一问题以确立科学的消费观对于当前我国个人的生存与发展具有 重要的意义,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价值目标的重要步骤;对于社会精神文明的建设也 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和谐、科学的精神世界的形成与发展;更是当前我国构建和谐 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强烈的时代要求。总之,只有确立正确、合理的消费价值观,个人的 发展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从而保证社会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一、消费社会和人的精神世界概念的哲学阐释 (一)消费社会的哲学蕴涵 20 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拓展,世界历史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资本 主义社会中经济危机不断爆发,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越加凸显,而且受波及的范围越来 越广泛。为此,人们试图通过消费来实现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正在逐渐进入一个消费占 主导地位的社会。 1、消费社会的概念 从发生学角度看,消费社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消费是商品价值最终得 以实现的环节,但是消费仍是建立在生产基础之上并受生产及其他各种因素的制约,以大 规模的商品消费为特征的消费社会也只有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才能够出现。20 世纪 初,西方发达资本主义社会就发生了重大变化,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以及生产方式的改革 创造了丰富的社会物质产品,生产过剩和消费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在资本主义社会中突显 出来,典型表现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人们的消费欲望和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作为工业和商业借助广告 等促销手段而操纵和传播的意识形态,成为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消费生活中的主流价值 和规范。随着信用或信贷消费的出现,花未来的钱、及时行乐享受成为西方大众消费者的 时髦的消费生活方式。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以及经济生产方式的改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 生活方式,消费逐渐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主题,资本主义社会进入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 历史时期,一开始是美国,接着是日本、西欧;而且随着生产力的继续发展,消费社会还 在不断向其他区域蔓延,生产主要围绕着消费进行、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已经到来。 消费社会的出现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消费社会理论的产生与完善也经历一个过程。 自 20 世纪中期以来,关于消费社会问题西方学术界就从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传播 学、文学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讨论研究,认为关于消费社会的解读,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 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0 世纪 40、50 年代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就为消费社会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基础,霍 克海默、阿道尔诺、马尔库塞、弗洛姆等都敏锐的发现现代消费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 产阶级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本质的关联, 资本主义的统治方式也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到 60、 70 年代,关于消费社会的思想研究进入到一个繁荣阶段。最显著的是法国的让鲍德里亚 对于消费社会的系统论述。从物体系 、 消费社会 ,经过符号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8 和生产之镜 ,到象征交换与死亡 ,鲍德里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消费社会”的概念 并集中研究了消费社会的运作逻辑。列斐伏尔认为早期资本主义是以生产为主导的社会, 主要是为生产而生产;而现在则已经转向了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即“消费被控制的科层 制社会” 。还有齐格蒙鲍曼、丹尼尔米勒等等,他们的消费社会理论已经成为当前国 内学者研究消费社会的重要理论资源与依据。 那么,何谓消费社会?英国学者约翰沙斯克将消费社会界定为“经常进行生活必需 品以外的物质生产和销售的社会” 。法国学者鲍德里亚认为,当代消费社会是指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的西方当代社会因物的极大丰富和系统化而兴起的一种社会现象, “是进行消费 培训、进行面向消费的社会驯化的社会也就是与新型生产力的出现以及一种生产力高 度发达的经济体系的垄断性调整相适应的一种新的特定社会化模式。 ” 詹明信对此的解释 是, “出现了一种新型的社会生活和新的经济秩序即往往委婉地称谓的现代化、后工 业或消费社会、媒体或大众社会,或跨国资本主义。 ”而现代化理论的主要贡献者之一罗 斯托则认为,资本主义现代性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正是“大众高消费的时代”;齐格蒙 特鲍曼则把现代社会分成“生产社会”与“消费社会”两个阶段, “我们的社会是消费 社会”。概括起来,消费社会就是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带来社会产品的相对剩余,消费成 为社会整体运行的主导力量,人们被物所包围并以大规模的消费为特征的社会。 2、消费社会的基本特征 作为一种文化价值观念, 消费社会已经随着全球化的潮流朝着更广泛的范围伸展着 “触 角” ;但是从客观角度看,消费社会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才出现的社会现象,所以当 前消费社会并没有在全世界普遍化。在西方消费社会的语境下,20 世纪中期以来,诞生于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消费社会具有以下特征: 首先,以大规模的消费为主要特征,消费成为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传统社会中,生 产的商品还不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人们在消费的过程中总是以基本的生存需求出发的。 而消费社会是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之后才出现的社会现象,是一种“丰裕社会” 。人们从 生产转向了消费,在消费主义价值观的指引下,进行大量的消费。这个时候,人们的消费 欲望是被制造或者刺激出来的,因而是永远不会获得满足的,所以消费就成为社会再生产 的动力和条件。 “消费不只是对物品的吸收和占有,更重要的是,为了彰显自身的地位、 权力,消费这样生产着某种社会身份,这就是消费重要的社会功能。 ”人们的价值并不在 于对社会的贡献,而是通过人们所消费的物来评定一个人的身份或者地位,这就形成了新 的社会分层,以是否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消费能力和消费习惯为划分标准。追求时尚和品牌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成为人们消费过程中的重要准线。 其次,商品具有符号价值,人与人之间关系符号化。之前经济学角度认为,消费是指 人们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对于物质产品的消耗,是针对于物的使用价值而言;而消费社会中 的消费已经不同于以前的消费了。我们现在消费的商品除了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以外,更 将物看作是一种符号的象征, “在消费社会中, 物的符号性维度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 法国学者鲍德里亚认为消费社会中的消费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不是一种物质实 践活动,也不代表一种富裕的社会现象,既不能依据我们的食物、服饰或者汽车住房等等 来界定,也不能够依据形象与信息的视觉与声音来界定,而是要根据所有这些东西所组成 的意义实体进行界定。消费是在某种程度的连贯性话语中所呈现出来的所有物品和信息的 真实总体性。因此,有意义的消费就是一种系统化的符号操作行为,这也就是说消费社会 中消费的符号化问题。 在之前,人与人之间是直接的关系,人们的消费是为了保证人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网红饮品品牌授权与品牌推广合作合同
- 健身俱乐部私教课程全年销售与服务合同
- 繁华街区广告位租赁及品牌合作宣传协议
- 旅游度假区租赁合同(休闲娱乐)
- 新能源汽车电池租赁业务保险理赔操作规范合同
- 网络流行炸鸡品牌区域代理权许可协议
- 音乐版权代理及音乐版权交易合同
- 脑科医疗器械临床试验合作协议(CRO)及神经保护效果研究
- 婚姻忠诚协议中“忠诚”界定与婚姻关系修复协议
- 境外收入税收筹划与税务合规顾问协议
- GB/T 37356-2019色漆和清漆涂层目视评定的光照条件和方法
- GB/T 262-2010石油产品和烃类溶剂苯胺点和混合苯胺点测定法
- GB/T 22720.1-2017旋转电机电压型变频器供电的旋转电机无局部放电(Ⅰ型)电气绝缘结构的鉴别和质量控制试验
- 机柜间主体施工方案
- 福格行为模型
- 银级考试题目p43测试题
- 有限空间作业及应急物资清单
- 思想道德与法治教案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 0-6岁儿童随访表
- 江西新定额2017土建定额说明及解释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修订版)-2018版(word文档良心出品)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