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分类编码与商品自动化.doc_第1页
商品分类编码与商品自动化.doc_第2页
商品分类编码与商品自动化.doc_第3页
商品分类编码与商品自动化.doc_第4页
商品分类编码与商品自动化.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品分类编码与商业自动化概论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各种各样的信息迅猛激增,对信息的处理和加工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是建立以电子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的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各种类型自动化信息管理系统的出现和不断完善, 不但大大提高了信息处理的速度和质量, 而且也使信息资源共享的范围不断扩大。为使系统能够充分发挥作用, 就必须对信息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编码, 并使之标准化, 这就是信息分类编码。所谓信息分类, 就是把信息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现出来的过程。信息编码是对文字信息进行符号化处理, 使之成为量化信息。信息编码的直接产物就是代码, 它是表示特定信息的一个或一组有序排列的符号。对商品进行科学的分类和编码, 就是我们所讲的商品分类编码。一、商品分类编码在商业自动化中的地位和作用商业自动化是以商品流通过程为对象, 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信息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和系统工程技术, 对不同业种和业态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进行控制, 实现企业经营作业的程序优化和自动化, 并支持商业的企业与企业之间, 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电子商务作业的工程技术系统。所谓商流,是指商品价值通过买卖活动完成形态变化及商品所有权的转移, 这种变化及转移就是我们常讲的交易;所谓物流是指商品实体通过运输、储存、加工等环节, 实现商品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实际转移;所谓信息流是指反映商流、物流的信息由合同、票证、单据、销售数据等所反映的原始信息和由各类统计、分析所反映的加工信息的运动。商流、物流是两种紧密联系的运动, 信息流则是这两种运动的反映。商流是物流的前提和动因, 它推动和带引物流的形成和运动, 物流则是商流的结果和依托, 信息流是商流和物流的重要条件。商品分类编码,简称MCC, 是对商品属性信息的一种描述, 是信息流的主要内容,它贯穿于商品流通的全过程,是商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商业企业的经营管理来看, 无论是商品部的划分、商品的摆放, 还是商品的核算, 都需要商品分类编码;从商品流转的角度看, 商品的进销存等环节都需要商品信息的快速、准确、及时地传递, 而这都与商品分类编码密切相关。随着商业改革的深入, 提高商业企业经营的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成为改革的目标, 连锁经营是今后商业企业发展的方向, 新的业态不断出现, 新的技术层出不穷;电子订货(EOS)、电子转帐(EFT)、商业EDI 、电子购物、网上交易已成为发展的方向;总部与门店、配送中心与门店之间的要货、催货、调货(补货)都离不开商品分类编码。我国商业对统一分类编码的需求从商场信息系统建立一开始就迫切地表现出来, 多年来,由于这个问题没有很好地解决, 已经是欠帐过多, 给商业信息系统及商场信息系统建设都带来极大的困难。真可以说是“ 一个商场, 一个模式;一个地区, 一个模式” 。商品分类编码标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标准, 在商业自动化的实施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统一的、科学的商品分类编码标准, 就不会有EOS和EDI 的真正应用, 就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商业自动化和商业信息化。二、国内外商品分类编码的现状许多发达国家商场信息系统标准规范的水平可以从这些国家社会信息化的水平和方便舒适的购物环境中显现出来。目前, 这些国家已从信息化基础标准发展到商业作业流程标准、数据模型标准和界面标准。目前, 国内有两种编码体系并存:(1)GB 7635 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2)HS 商品名称及代码协调制度GB 7635全国工农业产品(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是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下, 参照前苏联标准全苏工农业产品分类目录制定的。尽管在这些标准研制与颁发过程中始终存在不同的技术意见, 但作为国家当时唯一的产品分类标准, 在我国工农业生产统计与国民经济核算方面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对外开放,国家海关总署于1992 年1 月1日正式颁布了HS(Harmorized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商品名称及代码协调制度。它是根据1988 年国际海关合作理事会批准实施的商品目录, 适用于国际间进出口商品和海关关税业务。这两套编码体系分别用于国内的工农业生产统计与外贸业务之中, 随着GB 7635-87 按行业进一步延拓细化, 两者的矛盾将更为突出。目前国际上流行的分类代码体系有以下三种:SITC(标准国际贸易分类),这是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二次修订实施的国际贸易统计用商品分类, 仅包括可运输商品部分。SINAP(活动和产品分类综合体系), 它是联合国统计委员会会同欧洲共同体统计局从1977 年开始制定的“ 一个各项经济的准则” , 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产品分类。CPC(中央产品分类), 它是1989 年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通过实施的, 原则上适用于所有需要详细产品目录的各种统计的产品分类, 其对象是国际上的可储存物品, 不仅包括了土地买卖或类似及合法契约规定的交易(如专利、执照和版权), 而且还包括可运输的商品和不可运输的商品、劳动及有形或无形的资产等。特别是1991 年出版的CPC(Center Product Classificaiton)第三版, 将HS 、SITC 、ISIC(国际标准行业分类)和1989 年版CPC 的内容相互沟通起来, 使之相互兼容。新版CPC属商品协调目录, 包括近5000种商品, 基本类为三层, 每层两位, 各国可向下延拓一层, 全长8 位。总体上说, SITC 和ISIC 以及CPC(修订版)均是在SINAP这个综合体系的准则上制订的。CPC 代表商品和劳务的分类部分;SITC 代表国际贸易中可运输商品的分类部分;ISIC代表行业部门的分类部分。SITC和HS 代码分类结构相似, 相互有对照表;CPC 和HS 在商品分类部分完全相同。目前正在制订的HS 国家标准, 也是等同采用HS 最新版, 主要适用于外贸、海关和进出口商品检验工作。我国商业领域曾于1992 年颁布过社会商业商品分类与代码行业标准(SB/T 10135 -92), 但由于种种原因, 推广使用很不理想, 各地方和企业基本上各自编写自用的店内商品分类与代码, 这种“万码奔腾”的混乱局面, 已严重影响我国商业自动化的发展。对该标准的修订已重新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三、标准修订的几点建议由于新型业态的出现和自动识别技术的发展, 商业企业为了满足顾客的购物需求, 加强自身经营管理的需求, 迫切要求更大范围的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目前, 日、美等国都致力于商品分类编码标准的制订工作。在对商品分类与代码修订时, 应注意抓好几个结合:1.国际和国内相结合.在标准制修订工作中, 应跟踪国外商品分类编码发展的动向,借鉴这方面的研究成果, 将国内外工作衔接好。2.内贸与外贸相结合.随着我国关贸缔约国地位的恢复, 国内与国际市场接轨, 逐步向统一有序的大市场、大流通迈进, 制订商品分类编码标准,对内、外贸都要考虑到, 并将二者很好的结合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