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宋代以来出现了一批质量上乘的、以猫为主要描绘对象的绘画作品,它们以不同的面貌被呈现 于不同的载体之上,本文主要探讨的是这类作品所涉及到的艺术特色以及艺术史的种种问题,从而 管窥当时的社会生活潮流,并且针对这个题材为何到了宋代才如此流行、及其背后包含的社会意义 与文化象征,做出了初步的解答。猫画中各个特定的元素使猫画具有了独特的风格,在突显上流社 会家庭的优越感时,这些画记录了社会上的奢靡之风;人们对猫在态度上的变化,使它在不同阶级 的眼中有着迥然不同的社会意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尝试着从绘画作品切入,对相关图像进 行归类,结合历史学、文献学、民俗学等理论研究方法来分析宋代猫画的独到之处,进而探究物质 世界与时人的意识、感知方式的深层关系,由此考量宋人如何运用诗、画等艺术表现手法,对社会 中贪生怕死、贪图享乐之辈进行讥讽,或:宣泄普通人的懑忿。 【关键词】 宋代猫画驯化宠物社会风气文化动物 a b s t r a c t s i n c es o n gd y n a s t y ,s o f t i ee x c e l l e n tp a i n t i n gw o r k sw h i c ht o k et h ec a ta so n eo b j e c th a d b e e na p p e a r e d t h e yw e r ep r e s e n t e db yt h ed i f f e r e n ta p p e a r a n c ea b o v et h ed i f f e r e n tc a r r i e r i no r d e rt oh a v eal i m i t e dv i e wt ot h es o c i a l1 i r eo fs o n gd y n a s t y ,t h i sa r t i c l em a i n l y d i s c u s s e sa b o u tt h eq u e s t i o n so fa r t i s t i ca n da r th i s t o r yw h i c hc o n n e c tw i t hc a tp i c t u r e s t h ea r t i c l ea l s og i v e st h ee x p l a n a t i o na b o u tt h er e a s o nw h yt h et h e m ew a ss op o p u l a ri n s o n gd y n a s t ya n dw h a tw a st h es e n s i b l es o c i a lm e a n i n ga n dc u l t u r a ls y m b o lc o n t a i n s e a c h s p e c i f i ce l e m e n te n a b l e dt h ec a tp a i n ti n gt oh a v et h eu n i q u es t y l e :f o rs h o w i n gt h e s u p e r i o r i t yf e e l i n go fu p p e rf a m i l y t h ec h a n g e so fp e o p l e sm a n n e rt ot h ec a tm a d ei th a s t h et o t a l l yd i f f e r e n ts o c i a lm e a n i n gi nt h ed i f f e r e n ts o c i a lc l a s s e s t os o l v e t h e s e q u e s t i o n s ,t h ea u t h o rt r i e st oa n a l y z et h es p e c i a lc o n t e n to ft h ec a tp i c t u r e so fs o n g d y n a s t y ,b a s e do nt h ec l a s s i f i c a t i o nt ot h er e l a t e di m a g e sa n d t h eu n i o no fh i s t o r y 、 1 i t e r a t u r ea n de t h n o l o g y a 1 it h i sc o n s i d e r e d ,t h ep o e m sa n dt h ec a tp a i n t i n g sn o to n l ye l i c i t d e e p e rv i s i o n so ft h er e l a t i o n s h i po ft h em a t e r i a lw o r l dt oc o n s c i o u s n e s s ,b u tb o i l d o w n t oa c c l a i mt h et y p eo fb e i n ga f r a i d o fd e a t ho rj u s tg r e e d yf o re n j o y i n gv i av a r i o u s c o n t e n t s ,a d m i t t e d l y ,t h e yh a v ep a i n t e dad e t a i l e dp o r t r a i to fw i d e s p r e a dd i s c o n t e n t k e yw o r d s s o n gd y n a s t yp a i n t i n g so fc a td o m e s t i c a t i o np e ts o c i a lc o n v e n t i o n c u l t u r a la n i m a l i i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图6 图7 图8 图9 图录 宋人戏猫图2 8 游猫图2 8 双猫图2 8 狸奴小影2 8 葵花狮猫图2 9 蜀葵游猫图2 9 富贵花狸图2 9 狸奴婴戏图3 0 钟进士移居图3 0 图1 0猴猫图3 0 图1 1狸奴蜻蜓图3 0 图1 2狸奴图3 0 图1 3秋葵山石图3 l 图1 3 ( a ) 秋葵犬蝶图3 l 图1 4冬日婴戏图3 l 图1 5树下老人3 l i v 南京艺术学院研究生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 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取得的研究成果本 人声明: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的或撰 写过研究成果,也不包含其他人为获得南京艺术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 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 明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签字日期:洳略年3 月;f 日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南京艺术学院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南京艺 术学院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本院博士、硕士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 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南京艺术学院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 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呼夏 签字日期:纱0 8 年3 月3f 日 学位论文作者毕业后去向: 工作单位: 通讯地址: 椭名:致易7 签字日期:勿吣护年。月3 日 电话: 邮编: 凡例 为了不破坏论文的整体阅读性,文中运用了一系列的随文脚注,对与文章内容有关的部分做进 一步的说明,脚注具备了灵活、清楚的特点,对作者和读者来说都较为方便,因此在撰写本文的某 些部分时,使用了大量的脚注。其中,凡引用文献资料或转引他人观点,均已列入参考文献中详加 标注。 正文中参考文献标引使用上标形式的方括号内数字表示,括号外数字为页码,例如魄瑚1 ;脚注 按全文编排,使用上标形式的阿拉伯数字表示,例如。 v 绪论 绪论 1 选题缘由与目的 有宋以来,动物画在题材上出现了个特点,即描绘的对象渐渐偏向小巧灵动,除了狗、兔等 常见的小动物,猫这种常常伴人左右、与人关系密切的动物也逐渐入画。宋代的猫画没有被绘制成 单纯地介绍猫品相的百科图谱,而是尽量逼真地再现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家养动物,并且与人产生 了一定的联系。无论画中的猫是否为主角,它们的品相洵属上乘,纯粹是供人赏玩的动物,喜爱吉 祥富贵的宋代上层阶级家庭将它们视为宠物;从画面上看,画家大量地运用假山、名贵植物作为背 景,制造出富贵、稳定、闲适的生活环境。北宋与南宋的猫画虽然看似差异性并不明显,但是在不 同阶段都具备各自的特点,遂成就了这些画的独特风格,也为它们带来了一种雍容的气质。在刚开 始考掘宋代猫画的相关议题时,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按照现代人的思维方式,既然猫与人 起生活,那么为什么在宋代才出现了一批以猫为描写对象的作品? 随着思考的深入与资料的进一步 搜集,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与宋代猫画的社会意义有很大的关系,因为画家所要表达的既有现实本 身,更是某些社会思想的体现。在掌握了系统的资料后,对此问题的分析似乎逐渐清晰了起来,同 时,另一个问题也渐次露出冰山一角:在猫的身上隐藏着两重喻意,即对“捕鼠之猫”的喜爱、对 “不捕之猫”的叽讽;猫画不仅记录了社会的风气,借助诗、画中的形象,更宣泄出世人对贪生怕 死、欺弱怕硬之徒的愤懑。 2 研究现状与成果 目前对于该题目的研究尚无完全独立、全面的探讨。笔者对相关研究成果做了如下整理: 关于猫的专题研究,中国自古以来很少有专著进行系统全面的阐释,与研究其它动物的论著相 比,直到清代才出现真正意义上的成果,即康熙年间由张英等撰写的渊鉴类函1 、咸丰年间由黄 汉所著的猫苑和嘉庆三年的刻本猫乘。渊鉴类函按照时代的先后,在撰写手法上以释名、 缘起、典故、摘句、诗文为总体顺序,其下均注明出处,其他两部文献沿袭了这种模式。渊在叙 述上比较简练;在内容上,该书的特点是:编者不仅扩充了猫的别名,而且一一进行了阐释,述清 了源流。编著猫苑的出发点是:猫既不是十二生肖之一,又未列于六畜,古往今来却得到了名 贤叹赏、词人题咏,原因是“猫有德性异能也”。此书博采古今猫事而成,内容上分成猫的种类、形 相、毛色、灵异故事、名物( 给猫起的别名) 、故事、品藻这几个部分,谈到了猫的属性、动物性, 从文化、风俗等角度较为全面地显示了猫的功用、在历朝历代的地位、与人的关系,并不仅仅是一 部猫的赏玩指南。猫乘辑录了古代有关于猫的各种事情,不过,在所举的名号、习性、畜养、种 类等例子中,有大部分与渊鉴类函、猫苑相重叠。但是,它对研究者最有帮助的地方在于, 该书汇集了对古代画猫图录、咏猫词赋的记载,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前人的工作做了补充。这三本书 算得上是以猫为研究对象的专著,以渊鉴类函为蓝本,不断地深化;这不仅对于鉴别画中猫的 品相提供了依据,并且在介绍养猫的章节里,穿插大量的民间习俗,可以说为研究者开拓了民俗学 方面的新思路、新视角。 关于宋代绘画作品里的猫,宋代画论里出现的猫画目录很多,远远超过了现存的实物,而且有 许多画都出自著名画家之手。这些画论中,宣和画谱的记载相对集中,比较详实。在画种的分科 上,宋代画科划分得越来越细致,走兽画已经被专门地列了出来。彭慧萍在走出宫墙:由画家 十三科谈南宋宫廷画师之民间性一文中指出:到南宋细划为“画家十三科”,包括了“野骡走兽”、 “人间动物”。在构图上的特点,北宋以后走兽画不再像百科图谱般单纯地再现形象,而是注意与人 的结合。邓乔彬的南宋花鸟画的变化2 一文明确地指出南宋开始注重人与动物的关系,该观点只 1 渊掺类函足清代朝廷编的类似艺文类聚和太甲御览的类书。渊鉴类函由张英,王士祯、王侦等撰。 全书内容浩瀚,堪称“万宝全书”。本文使用的足中国书店1 9 8 5 年的版奉,有关“猫”的内容见于第i - a 册第四百 三十六卷。 2 邓乔彬南宋花鸟画的变化 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2 0 0 5 ,4 ( 5 ) :1 1 0 l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点到为止,此处的“人与动物的关系”,侧重的是人对动物的重视、爱护。在对宋代花鸟画、动物画 特点的论述上,邓乔彬的研究不仅条理清晰地分别探讨t j k , 宋与南宋的差异,而且已经把视线落到 了不同阶段的动物画上,进行了研究,他的专著宋代绘画研究里有相关的章节,不过,虽然提 到了许多动物,但是没有对猫这个题材进行更进一步地挖掘。从画论的层次上分析,宋代画论里出 现的关于如何画猫的论述,主要见于宣和画谱与图画见闻志,二者都从技法和神似的角度进 行阐释,指出了这些与人共同生活的宠物是最为难画的,抓不住内在的富贵气质,就容易流于形似。 其间的论述,寥寥数语却一针见血地击中要害,因此这两本书是研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依据。此外, 有关花鸟走兽画科自唐代以后的发展这一问题,石守谦先生认为与唐代的“感神通灵”观念的没落 有着一定关系,即这与文士所持的重理性的艺术观不无联系。石先生强调了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积 极变化的艺术界成员的重要作用,使绘画史与历史紧密结合,有强烈的“史感”。3 关于人类对猫的驯化,多数是只言片语散落于史籍,目前特别系统的研究成果并不多,王子今 教授的猫的驯宠史是其中之一。这篇文章所覆盖的面比较广,从浩瀚的历史里细致地梳理出猫 由野兽到家养宠物的演变过程,文献资料运用得很灵活。郭郛先生和英国学者李约瑟先生撰写的中 国古代动物学史一书,从动物学的角度对猫的家化进行了阐释,由野猫细化至中国野猫的家化来 源以及时间。该专著具有很强的科学性,论证严谨、客观,在讨论猫的种种问题上更是采用了分布 图、考古学遗存列表等方法,为猫在中国活动的确切时间提供了可靠的考古学资料。关于猫在宋代 究竟有怎样的生活环境,同样是介绍社会风俗的专著,宋代的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 老人繁盛录、梦梁录、武林旧事从不同的角度记载了猫在当时社会中的生活状态:随着分工 越来越细,社会上出现了专门伺候猫的人、专卖猫食的人以及卖猫窝等行业。这几本书均是研究宋 代社会必不可少的材料。同时,宋代的笔记小说也具有参考价值,它们的作者大多身处宋代的各个 时期,记事多系耳闻目睹。陆游的老学庵笔记、岳珂的程史、洪迈的夷坚志等,从这些 日常生活的事件中可以看出,猫在宋代已经被一些人视为宠物。把猫放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看,中 国风俗通史宋代卷全面地记载了整个社会的养宠物之风,认为这是上行下效的结果,并借着风 靡养宠物这种现象,指出了风俗对一个国家的影响,即“风俗,国之元气也”。该书虽然是通史,但 引用了很多典故,提供了一些文献资料,例如“宋徽宗嗜好养鸟”等,从社会风气方面完善了整个 社会生活的赏玩之风。闲话宋代人的养猫热一文从社会环境、人的心态等角度分析了宋人为什么 喜欢养猫,全文以逸闻、故事为主,文风生动活泼,有较强的阅读性。宋代社会经济上的特点也是 与猫的生存息息相关的,漆侠先生的专著宋代经济史深刻地剖析了宋代城市的特征与各阶级的 构成,傅筑夫先生的专著中国经济史论丛中也突出了宋代城市生活的复杂特质,对本文而言, 这两部著作均有针对性地使“分工细化”、“上层阶级”等抽象概念变得具体。 关于以猫为创作对象的诗,可以分为两部分:对“捕鼠之猫”的歌咏,以及对“不捕之猫”的 批判。前者有林逋的猫儿、梅尧臣的祭猫,还有一批乞猫诗,其中黄庭坚与陆游的诗数量较 多、最为著名,多参阅他们的诗歌全集以及全宋诗。后者则多见于题画诗和罗大经所著的鹤林 玉露里的记载。关于题画文学的研究,台湾学者衣若芬的观看叙述审美唐宋题画文学论 集是比较权威的论著,作者汲取文学和艺术史双方的研究方法,做学问的态度相当严谨,为我们 拓宽了视野,带来了新的思维方式。而李栖的两宋题画诗论: 4 一书指出了题画诗的“抒怀”与“记 事”的作用,在撰写本文相关章节时参考了他的观点。 关于猫画的文化象征意义,有必要把猫与中国绘画作品中其它常见的动物进行一番比较。马与 牛的意义参见中国绘画三千年,即马和牛自古以来就是非常流行的绘画题材,因为他们分别代表 着帝王的天和世俗的地。陈德馨的从赵雍 看画马图在元代社会网络中的运作一文,突 出了马画作为赠品的功能性。 ( 朵云第6 7 集中国美术史学研究, 上海书画出版社,2 0 0 8 ) 一文,贺教授指出,“史感”首先是故事感,即真正把读者引入历史语境之中;其次是当代 感,即具有现代眼光。这不仅是一个写作的问题,而是一个绘画史的研究方法问题。 李栖两宋题画诗论 m 台北:学生书局,1 9 9 4 2 绪论 泰大吉祥一文指出:羊自古以来就有“祥”、善的意思。而“猴子性情急躁,喻作小人”,根据日 本学者中野美代子在西游记的秘密里指出的,猴子是好色的,但是亦具有虔诚向佛的一面。日 本动植物学家南方熊楠的纵谈十二生肖5 一书则帮助我们从宏观把握动物的文化意义,书里的文 章旁征博引,联系了许多汉籍佛典,读后颇引人思考。而中国把动物上升为文化动物的研究并不多 见,比较著名的是汪玢玲著有的中国虎文化一书,此书以“文化考古篇、宗教民俗篇、文史艺 术篇和传播养护篇来结构全书,是目前全面研究中国虎文化的第一书”6 。这些走兽按照人的要求, 被烙上了文化寓意,主要以托物言志为主。只有了解其他动物的特点与文化含义,才能更加清晰地 看清猫的独特之处。 关于图片资料的研究,真正涉及到宠物猫这个绘画题材的书,有2 0 0 4 年上海书画出版社出版的 国宝在线丛书中的狸奴小影。这是一本印制精良的画册,其初衷是为学画者提供范本。尽管 名为“狸奴”,但是只有前半部分专门介绍宋代绘画里的宠物猫,其余的部分介绍的是其他的走兽画, 包括了犬、兔、羊、猿、猴、鹿等常见动物。书中对每幅画进行了详细的讲解,穿插了一些作品背 后的小故事,可见,此书面向的是普通的绘画爱好者。本书前言的特点是,作者注重把“猫”的生 活背景放在“繁华而富庶、奢华而精巧”的宋代社会之中,作为花鸟画史中较小的一部分,论述得 稍显简略。在2 0 0 7 年5 月的东方艺术经典3 这本杂志中,狸奴小影的作者孙丹妍发表了 题目为 写真灵兽的文章,它在狸奴小影的基础上强调了宋代社会的繁华富庶和宋人追求享 受的风气,突出的是人类对毛茸茸的猫的极大温情,并由此将花鸟走兽画科界定为“文明天下,粉 饰大化”的、不必有负担的门类。本文依然是以讨论走兽画的技法为主。除此之外,图片的质量也 比较高。与狸奴小影同属一个系列的秋庭婴戏一书,也能够起到辅助作用。其他图片零散 见于其他的绘画著录,如海外藏中国名画、 中国历代画目大典战国至宋代卷( 前4 7 5 1 2 7 9 ) ) 。 综上所述,目前有关宋代画中宠物猫的专题研究较少,零星地散见于这类绘画通史著作中。多 为大众化的鉴赏性叙述,集中在绘画风格、美学思想等问题上,几乎大部分的文章都认为其特征就 是“写实”、“描摹自然”,相对于这一题材的重要性而言,这些研究还有继续考察的空间,有很多问 题值得我们一探究竟,例如,为什么在宋代猫画开始多了起来;这些画究竟有着什么意义。为了解 决这些问题,笔者尝试着从绘画作品切入,对相关图像进行归类,结合历史学、文献学、民俗学等 理论研究方法,分析宋代猫画的特殊之处,看看它们进入宋人的视线是否还有其他的目的,以及回 到历史中去探究物质世界是如何影响时人的意识与感知方式的。在层层地推进相关论题的过程中, 要将这些问题一一地阐释清楚,必然需要涉及到很多方面的材料,例如,猫自身被驯化为宠物的进 程( 自主要集中在宋代以前) ,这个问题关系到人们自古以来对这个动物的态度直接影响了猫进 入中国社会各阶层家庭的时间及其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对一些与猫相关的、具有求吉色彩的社会习 俗进行说明,可更形象地反映出猫在宋人眼中是有一点吉祥意味的动物;宋代社会的分层、经济发 展的状况研究可以具体地指出究竟什么阶级才是名猫、猫画的消费群体,还原宋代猫画的普及情况, 从中能够发掘猫画潜在的内容,即不同阶级对猫的截然相反的态度,而这从宋诗中是可以得到求证 的,其中不乏名家的作品,如黄庭坚、陆游、林逋等。因此在撰写本文时需要各个方面的知识,根 据需求运用合适的研究方法,从而展现出绘画史、绘画技艺发展史、社会历史、观念史等演进历程 和彼此之间的因果关系。从画面特点、动物家化、社会经济、市场、诗歌等角度进行详尽的论述, 有助于把疑问解释透彻,进而突显出:猫在宋人心目中已然成为了一种传递不同阶级心声的文化动 物。 5 ( 日) 南方熊楠纵谈- t - 二生肖 m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6 6 参见汪玢玲中国虎文化 m 北京:中华书局,2 0 0 7 3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节猫的品相与称谓 第一章宋代猫画分析 猫的品相主要由“形相”与“毛色”两个部分构成。 1 形相 清代咸丰年间,由黄汉所著的猫苑一书中指出了“形相”相对于猫的重要性:。何物无形, 何物无相,形相既具,优劣从分。况猫之优劣系于形相间者尤挚。”5 形相作为猫的外在特征之一, 起着判定猫品性优劣与否的作用。东晋时期许真君著有玉匣记一书,其中专门记载了“相猫法”, 被宋人的猫画所遵循,即:“猫儿身短最为良,眼用金线尾用长。面似虎威声振喊,老鼠闻之立使亡。 露爪能翻瓦,腰长会走家。面长鸡绝种,尾大懒如蛇。”幢 从体态上看,腰身短圆、爪子深藏不露 的猫被视为好品种,因为过于细长的腰表示它会随时离家出走或是逃逸;与之相反的是,尾巴却要 长而尖细,经常上下左右地摆动,否则将被人批评成像蛇一样的懒惰,而从动物学的角度分析,猫 的尾巴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摆动,具有震慑老鼠的作用口 3 。从面相上看,头型要饱满,脸面要尽量 呈浑圆型,长脸的猫不仅会有偷食鸡鸭的习惯,而且在视觉上不讨人喜欢。猫的眼睛一定要明亮清 澈,能够反射出金色银色的光,这是一种富贵相,人们认为,目光浑浊的猫不勤快。当猫发挥捕鼠 的天性时,脸上要有老虎的威严,更重要的是听猫的叫声平日里经常无端乱叫的猫是会遭到鄙 视的,好猫只有在捕鼠的关键时刻才会怒吼或者发出嘶嘶的威胁声,它的叫声应该猛烈得使老鼠闻 风丧胆。古老的相猫法沿用到宋代,被灵活地运用在绘画上,一是对古人生活经验的总结和记录, 二是以绘画的形式划定了猫品种的贵贱,尽管形相是外在的表现,但是通过对优、劣两种形相的比 较,可以看出,形相是与品性相联系的,古人在挑选猫时讲究它们的形相,实际上反映出了人们对 猫内在品性的要求。 2 毛色 古人认为,“猫之有毛色,犹人之有荣华悦泽。悦泽者翘举,憔悴者委靡,此固定理。”7 猫的 毛色要像人的外表一样光润悦目,令别人看见后感到愉快。所谓“翘举”,指的是外在或才华与能力 出众的人,拥有上好毛色的猫就如同一个杰出的人,这段比喻指出猫不仅要有好的形相,更需要“悦 泽”的毛色,这二者互为表里,缺一不可。从形相与毛色的角度,可以将宋画中的猫归纳为如下品 种,并且,古人还给它们起了令人称赏的名字。 3 称谓 3 1 狮猫 “猫,都人畜之白黄色者称狮猫,不能捕鼠,以为美观。多府第贵官诸司人畜之,特见 贵爱。”的南宋时期的咸淳临安志在第五十八卷中也提到:“都人畜猫,有长毛白色者,名日 狮猫。盖不捕之猫,徒以美观,特见贵爱。”啼m 4 由文献推知,这个品种的猫有很长的被毛,是一种 长毛猫,以白色、黄色为上品,不能用来捕捉老鼠,而是供达官显贵赏玩:这也证明了狮猫与普通 家猫有很大的区别,根据现代人的分析,该品种可能是今天人们养的波斯猫,这是最流行的长毛猫, 而且起源于亚洲,后由东方引进至欧洲。除了毛色的与众不同,它的眼睛有两眼黄、两眼蓝,以及 “鸳鸯眼”,即一金一银;在文献里也曾经记载道:“猫自番来者有金眼银眼,有一金一银”1 6 1 0 ,又 有:“暹罗产狮猫” 6 1 4 0 0 在狮猫的膳食上,以肉食为主,“炙猪肝与食,令毛形润,”哺1 动物的肝脏 可以滋润毛皮与胡子,也会使眼神更明亮。又由于中国本土并不盛产长毛猫,故狮猫在当时是名贵 稀有的品种,古人将它进一步分为以下几个种类: 3 1 1 “挂印拖枪 “挂印拖枪”指的是这样一种猫:“纯白而尾独黑者,额上一团黑色,此名挂印拖枪,又名印星 猫。人家得此主贵,故云:白额过腰通到尾,正中一点是圆星”。8 把头上的圆点看做印, 及魏略皆记大秦国 产珊瑚。新唐书拂棘传并记珊瑚采取方法。景教碑文谓大秦国南统珊瑚之海。【1 9 l 川9 到了宋代太平兴国( 9 7 6 年十二月9 8 4 年十一月) 时期,珊瑚被列入进口品,由政府专卖,为此颁布了条令:“以下项香药止禁榷广南漳泉 等州,舶船上不得侵越州府界,紊乱条法,如违依条断遣,其在京及诸处即依旧官场出卖及许人兴贩。凡禁榷八种: 玳瑁、牙、犀、镔铁、髓皮、珊瑚、玛瑙、乳香。”这大大限制了专卖的地域和品种。受到政府控制的进口品大部分 属奢侈品,价格远高于一般生活必需品。( 2 0 p 画中的赤色珊瑚正如文献记载的那样:“珊瑚所生磐石上,白如菌一 岁而黄,二岁变赤。枝干交错,高三四尺。”【协】1 1 2 0 8 第一章宋代猫画分析 2 2 与人一起出现的猫画 在年代标注为南宋的作品里,猫与人一起出现,这里的“人”往往是小孩子,他们成为画面的 主角,猫在一定程度上是人的衬景。冬日婴戏图1 0 画了两个在院子里和小猫玩耍。“小孩衣着相当 考究,头上都梳着特别而可爱的辫饰,应该是富贵人家的子弟,手中的玩具也是颇为华贵的孔雀尾 翎和锦旗。园中有湖石花木,茶花与梅花正竞相开放,暗示出这是冬令时节。但通幅并无阴冷寒气 袭人的感觉,应是江南冬景,流露出温馨安和的气氛。驯珏这幅画着重描绘了孩子们的造型、神态、 服饰,画家有意地制造出孩子的身体与猫的身形之间的对比,因此,与其它猫画相比,这只猫的体 形娇小,但着笔较多,突出了品相和毛皮的质感,也使孩子们的视线落在它的身上。“作为配景的花 白小猫,其实是画面真正点睛之笔,除了在构图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外,精湛的写生技巧同样使画面 充满着活力。其造型和技巧很容易让人想到李迪的狸奴小影,作为配景,其审美内涵丝毫不让李 迪。儿8 纵观全画,动物、人物、植物三者被关注的程度得到了协调。 端午婴戏图又名狸奴婴戏图,图中画了一个孩子和两只长毛猫在庭院里嬉戏。“夏季的 庭院中盛开着各色蜀葵,雕栏旁一名童子正慵懒地卧于地毯上。院中布置着奇花异草,假山盆景, 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那些精美的曲栏,华丽的地毯,玲珑的陈设无不显示出这是座达官显贵的花 园。那婴孩身穿大红薄纱小衣,旁边散落着玩腻了的玩具,一只猫儿伏于脚后,另一只蹲在院中, 猫的脖颈上都系着红丝绳。南宋享乐主义风靡于上层社会,此类团扇,多为宫廷画家捕捉当时豪门 望族的生活细节而作,又最讨附庸风雅之买家的欢心,这幅狸奴婴戏图即为此中佳作。”幢引嚣画 中的猫出现了罕见的“雪里拖枪”,的确暗示着南宋某些家庭的奢靡生活,而院子里的蜀葵恰到好处 地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因为最早在四川被发现,故得名蜀葵,又因为它在端午节前后开花,遂又称 为端午花。 南宋时期的猫画作品中出现得亦均为猫中的名贵品种,这些画直接或者间接地展示了它们的生 活。从形制的变化上可以看出,自南宋以来,猫画的尺寸渐渐变小,虽然篇幅较大的叙事性作品也 出现过,但是创作精致、以小见大的小景似乎更加符合时人的要求,更能够反映时人的兴趣所在。 尺寸的变化直接改变了绘画作品与观画者的关系:“长幅的挂轴或壁画使人的目光上下逡巡:横条的 手卷,则依画卷的开合收舒由右而左游移;还有小型的册页和扇面,由于篇幅较小,更容易仔细观 赏画面的细节。”比剐随着团扇、册页、斗方等形式的流行,人们可以将它们拿在手上,换一个说法 即为,有近距离观赏的机会,适合人们细细的品味,进而在风格上这类作品开始趋向于细致化,在 图幅较小的画面上具有一丝不苟的特点:在略去了背景的猫画中,物象轮廓清晰,立体感强,突出 了主角,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表现手法强化了内容的真实感。与动植物、人物共同出现的南宋猫画 仍旧保持着“精细刻划画面各要素”的这个特点,更注重营造符合主题的画面环境,有意识地将个 体与环境相结合,使得画中所有物象协调一致,形成了统一的整体,以达到为主题服务的目的。“北 宋以前的畜兽类绘画,多单纯地表现动物,很少顾及其周围的环境,除了画马兼画人的牧马和骑马, 其余动物则是与人毫无关系。这可能因花、鸟、蜂、蝶轻盈美丽,且多与竹树不可分离,故画时皆 出之;而畜兽个体较大,宜于单独表现,所以常略去背景。到南宋,则发展为兼及描绘动物及其生 存的环境,注重人与动物的关系。”汹m 4 画面对场景、构图、人物的处理大致相似,营造的猫的生活 场所皆为雕栏玉砌、花木奇石相互掩映的庭院,并搭配有不同的名贵花木表现季节的变化,即春天 以牡丹、桃树,夏天以蜀葵,秋天以秋葵,冬天以茶花1 2 、梅花等植物为标识;以形态各异的奇石 为院子里常见的装饰物,狸奴婴戏图、秋葵山石图中的假山石,看似平常,其实并非纯装饰。 两宋是赏石的全盛时期,奇形石倍受青睐,形状奇异的石头在宫中很常见。宋徽宗所画的祥龙石 1 0 “过去人们长期将此图当作是宋代佚名作品。故宫藏画精选编者根据苏汉臣秋庭婴戏图轴画中孩童的造 型、神态、庭园的花木、衣纹的描法、色彩用法都与冬日婴戏图完全类同,甚至尺寸大小野相差甚微,两幅所 用的丝绢质地也相同,推断冬日婴戏图也是苏汉臣所画,而且是苏汉臣春夏秋冬四景婴戏图的最后一幅。”支 那名画宝鉴定为宋画。中国名画鉴赏辞典定为( 传) 苏汉臣作。”【2 2 】4 9 1 明代长物志校注中“葵花”条目里指出:“秋时一种,叶如龙爪,花作鹅黄者,名秋葵。最佳。” 。2 关于山茶的种植,宋代李格非在洛阳名同记李氏仁丰园中提到:“桃、李、梅、杏、莲、菊,各数十种,牡丹、 芍药,至百余种,而又有远方奇卉,如:紫兰、荣莉、琼花、山茶之俦,号为难植,独植之洛阳,辄与其土产无异。” 李渔说山茶花具松柏之骨,邀桃李之姿,在中国的文化里常常借用其不畏霜雪的特质,来表明坚贞的节操,例如在 流传后世的昭君出塞图中,王昭君就是身披雪白毛裘,怀抱琵琶,发鬓簪一朵红艳的山茶花。 2 s 1 9 6 9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图是典型的例子。“此图用十分纯熟的写实技法,精细入微地刻画出了太湖石独具的特征,又力求 突出祥龙立意。凹凸起伏的石形既玲珑剔透,又犹如左向昂首、盘曲蜿蜒、腾空欲飞的虬龙; 细劲线条勾描的坚峭轮廓强调了石身之瘦秀,也增添了虬龙雄强之气质太湖石的瘦、漏、透特 征与祥龙石的雄强、吉祥、瑞应寓意巧妙结合,兼而有之,十分典型地反映了御苑奇石的姿、韵之 美。”嵋”4 1 这些逼真的、象征富贵吉祥的物象取自富贵的、有闲的家庭,具有明确的指向性,它们 暗示着猫儿安逸生活的背后,实际上是猫主人们的豪华生活。一系列的小物象把猫与人的生活联系 在一起,起到了画龙点睛的效果。 第三节两宋猫画的共性 目前所收集到的宋代家猫图像资料一共是十三幅,其中属于北宋时期的有两幅,属于南宋时期 的有十一幅。作品数量上的差异显示出自南宋以来,走兽这门画科在地位上的变化与受重视的程度。 北宋时期宣和画谱中将画分为十个门类,排在首位的是道释,其后依次为人物、宫室、番族、 龙鱼、山水、畜兽、花鸟、墨竹,以蔬果为最末一。宋室南渡后,翰林图画院由“画家十三科” 代替,“所谓十三科”不是机构,而是依照画师不同的擅长题材,析分为佛菩萨相、玉帝君王 道相、金刚神鬼罗汉圣僧、风云龙虎、宿世人物、全境山水、花竹翎毛、野骡走兽、人间动物、界 画楼台、一切傍生、耕种机织、雕青嵌绿等十三画科。”啪卅1 8 1 这个概念在北宋年间尚未出现, 就其性质而言,“画家十三科不是机构不是职局,不是统一固定的一块磐石,而是结社于民间的 半官方、半民间十三种绘画专业教科,它以自发性的教科组织培育了大量的南宋画师,将宫廷内、 外各级别画师编组为班设,将宫廷、民间联合总动员。画家十三科使南宋宫廷画师不仅仅是一种 宫廷组织,在宫外亦被组织起来,十三科中的各科成员均有御前画师、非御前画师与民间画工,每 一科均有高级师傅与低层学徒。”啪蚰十三科中的“花竹翎毛”、“人间动物”这几科就有李迪家族。 中国画题材中,走兽作为单独的一门,在数量上与创作群体上都无法和人物、山水、花鸟这几科相 比较,纵观流传至今的走兽画,其描绘的对象主要是以为人类服务的工作动物为主,例如马、牛、 羊、狗等,体现得多为人类对动物的控制,强调的是这些动物的使用价值。宋代对于画科的划分越 来越细致,同样地,画家的构成也有了一定的改变,这样的变化不仅扩大了表现对象的范围,而且 改进了表现手法,产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由其他题材( 主要是相对于人物画而言) 的点缀变 成了画面的主角之一,富于自然情趣的观赏性。可以说,以观赏性为前提的两宋猫画应该是这一变 化的典型产物,受到画家十三科影响的画风仍旧为院体风格,力求准确地再现客观物象,对于细节 的精确程度亦有着很高的要求,而走兽画即为一个合适的载体,当画家在对动物进行研究时,动物 各种各样的姿态、行为和外观被看成是美的对象和表现对象,随着人们对它们的不断关注与了解, 这些画家笔下的生命不再是画家描摹自然的工具,而是具有物质性的文化物品。绘制形形色色的猫, 绝不只是为了留下特定背景中猫自身或者人与猫之间的关系的图像见证,而是传递出与人有关的、 按照人的意愿所安排的种种信息。从猫的品种来看,古人挑选的均为猫中珍品,此处说的“珍品” 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指的是这些猫在国内的数量很少,毕竟中国纯种的长毛猫少之又少,而且,得 到健康强壮、有活力的纯种名猫十分困难,因为“纯种猫多为近亲交配,容易导致生理缺陷” 3 s s ; 第二层指的是从繁衍的角度看,培育起来并非易事,举个常见的例子,秋葵山石图里小巧可爱的 “玳瑁斑”花纹特殊,虽然是人们熟悉的品种,却需要让雌猫和黑色、红色或乳白色的纯色雄猫交 配,但即使如此,雌猫生下的整窝小猫里,可能只有一只符合这样的毛色,有时甚至根本没有。b 瑚 古人对饲养这些奇异风情的猫怀有极大的兴趣,它们成了当时当地的稀罕物,拥有它们上层社会 的人们既能满足收藏欲望,又可以借此来炫耀身份,而且无需屈尊与粗俗的民众为伍。 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猫得以作为贵重的宠物进入绘画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北宋与南宋的画 中存在着相似的细节,即猫的项上大多系有一条红丝绳,出现在猴猫图、 富贵花狸图、 狸 奴婴戏图、冬日婴戏图里。系于宠物脖子上的丝绳是件装饰物,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唐代的 簪 花仕女图,图中的狗正是佩戴着此物。关于狗在绘画作品里的出现,现已有明确地研究:“这种 叫拂秫的宠物犬在新唐书中就有记载,据说是在唐武德年间( 约公元6 1 8 _ 6 3 0 年) 由西域传入 中国的。有意思的是类似的宠物犬在五代周文矩的宫中图中也有出现。另外在表现贵族妇女休 1 0 第一章宋代猫画分析 闲生活的著名的宫乐图中也画有一只宠物犬。由此可见,豢养宠物犬在中国古代宫廷或贵族家 庭里可能是比较普遍的事情。”b 8 4 既然它是宫廷里豢养的宠物,或许红丝绳正代表着:这些猫猫 狗狗是宫廷或者达官显贵家中的所有物,以此作为一种标志,类似于现代人给宠物项上套的项圈或 是宠物名牌。但是这也许还潜藏着另外一种含义,山西太原金胜村六号墓墓室北壁第二幅树下老 人( 图1 5 ) 一画中,“有一兽头、蛇身、口内衔物、项束红巾的动物” 3 2 j 2 2 近来有学者认为“该 墓树下老人图即汉以来流行的竹林七贤图之变体,同属道教神话传说,按此推断,此怪兽应为道教 传说中改恶从善的妖兽,而该兽项上的红巾,则系贤人用以镇妖的法器。,【矧卵2 这是较早的关于动 物与此类项圈的图像资料,我们不妨做进一步地推测,动物的脖子上系有装饰性的丝绳,标志着它 们被赋予了驱除邪恶、祈求平安的作用,此物出现在猫的身上,无形中更加强调了在时人心目中这 个动物所代表的求吉的愿望。古人向来视之为一种吉祥的动物,“家有狸奴走入室,是其祥也”1 该文献还指出,家中养猫对财富聚集有一定的帮助,或许正是因为这样的缘故,许真君的书中记载 有“纳猫吉日”条目:“甲子,乙丑,丙午,丙辰,壬午,庚午,壬子。宜天德、月德、生气日。 忌飞廉m 日。”嵋7 在中国传统的吉祥观念里与艺术表现并重的绘画所选择的题材主要有“花卉之 王”牡丹,动物上除了四灵( 青龙、白虎、朱雀、玄武) 、瑞兽( 麒麟、辟邪、狮子) ,其它如猴、 羊、猫。m 川3 前文提到了元代传为龚开所作的钟进士移居图,龚开历来以画钟馗和鬼怪而著称, 但存世的作品很少,只有中山出游图和瘦马图被公认为是其仅存的两件真迹;由于这幅钟 进士移居图在风格上与龚开仍有明显差异,王世襄先生在谈几种明代家具的形成一文中从侧 面进行推论,认为这是件元代的作品:“另一画例见于传为宋龚开作的钟进士移居图( 台北故宫 博物院藏,笔墨与美国福履尔美术馆所藏龚开中山出游图卷不同,可能为元人所作) 。”胁m 这幅作品虽然非宋代的作品,但是在目前所搜集到的资料中,它是宋代以外唯一一只项上系有丝绳 的猫,而且所处环境奇绝诡异,故此本文将它作为辅助性资料,进而展开对猫的相关吉祥喻意的论 述。在这幅手卷中,钟馗骑着一头梅花鹿,率领众多鬼怪拉车挑担,车上有他的妹妹和一个侍女, 正在回头的钟馗与向前眺望的妹妹相互呼应,将卷首与卷中部连接了起来;车中的侍女似乎在催促、 监督尾随其后的鬼队,把读者的视线引向卷尾的那一队小鬼,其中两个正抬着一件类似于闷户厨1 4 的 家具,上面坐着一只“雪里拖枪”,项上系有一条黑色的丝绳。画中的各种人物形象奇特,形容荒诞 怪异,钟馗豹鼻环眼,髯须丛生,画鬼卒时用笔短促简劲,其肌肉纹理符合人体解剖,作者运用不 同的表现手法突出了鬼的阴森气质,而这只猫的出现又为整幅作品平添了几分诡谲的色彩。除此之 外,在小鬼们挑着的诸多行李中,亦有很多具有吉祥意义的物品,例如风灯、元宝、魁星1 5 、柿子等。 这只猫被安排在一群妖魔鬼怪之中,却依然神态自若,看来它或许具有一定的趋吉避凶、祈福禳祸 的神奇能力,是一种善的力量。与双猫图相比,这里画的猫,其功效由避鼠进而上升为驱邪、 消灾免祸。因此,倘若从择吉的角度去思考,这些猫画不仅反映了名猫以及其主人的生活状态,更 间接地流露出了古人的心理取向。 ”年神类神煞决定一年中四面八方的吉凶宜忌,以太岁为魁首,剖分为善恶两大阵营,恶神类以下有飞廉,飞廉,亦 作蜚廉,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兽,文献称飞廉是鸟身鹿头或者鸟头鹿身。月神类神煞决定一月诸方的吉凶宜忌,以月 建为首,也分为善恶两大阵营,善神以下有月德、天德。日神类神煞决定一日的吉凶宜忌,也分善恶两大类。 1 4 “闷户厨兼有承置、储藏两种功能,以抽屉下设有闷仓( 比较隐蔽的存放物品空间) 而得名,一具、两具、三 具抽屉的都属常见形式。两屉的又名联二厨,三屉的又名联三厨明代闷户厨曾有大量流传在北方,多为黄花 梨制。在苏州地区曾见到木制的闷户厨,多数只有一具抽屉。有的虽具闷户厨外形,但抽屉下并无闷仓。在宋、元 的家具形象资料中尚未发现闷户厨而只看到和它有几分相似的家具。山西文水北峪口元墓壁画中的一例,两具抽屉 下虽无闷仓,但正、侧面都设帐子。如果在这帐子上加立墙,并打槽装板就和明代闷户厨无异了。钟进士移居图 中两鬼穿杠,肩荷而行,抽屉下虽无闷仓,但设长权多条,与四足及足间的横枨结合它比上例更接近了闷户厨一 步。”4 1 ” ”北斗七星中有一颗星在中国古代被尊为“魁星”,它是主宰世间功名禄位之神,正因为如此,古代文人拜魁星已经 形成一种风气 1 1 南京艺术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试论猫在宋代的入画等问题 与前几个朝代相比,宋代文献中对于养猫、画猫的记载明显多了起来;在宣和画谱等绘画 著录里,列出了一定数量的、以猫为主要对象的绘画作品。在走兽画中,汉唐以来多见以马、狗等 为主角,时至宋代,对于猫的关注通过绘画等形式渐渐地受人瞩目,目前收集的图像虽然风格各异, 但是都存在共同之处:猫的身份地位发生了改变,由纯粹的捕鼠工具转变为宋代上层阶级人家的宠 物。这样的变化与两种因素有一定的关系:第一,人类对猫的驯化过程是循序渐进的;第二,上层 社会对猫的态度间接地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养猫潮流。 第一节宋代以前一野生到驯化 中国考古学早期的文化遗址中已经出现了关于猫的遗存公元前4 0 0 0 年至公元前2 0 0 0 年河 南白营与公元前5 0 0 0 年至公元前3 3 0 0 年浙江河姆渡两处文化遗址m 1 5 。中国家猫的家化发生在周 朝,早在周朝,老鼠是家庭中较大的危害,由于当时的房屋结构很少用砖砌,因此老鼠便把窝安在 屋子里,然而在上古时期猫尚且被视为与老虎一样的野兽,还未成为家中的捕鼠工具,诗大雅韩 奕载道:“孔乐韩土,川泽舒耔,鲂鲠甫甫,扈鹿嚷嚷,有熊有罴,有猫有虎。”这里的猫还生活 于山泽之间,这段记载把猫放在与老虎同等的地位,据周书记载,周武王克殷之后,在殷商的 王家苑囿大行围猎,所获禽兽甚多:禽虎二十有二、猫二、麇五千二百三十五、犀十有二、牦七百 二十有一、熊百五十有一、罴百一十有八、豕三百五十有二、貉十有八、麂十有六、麝五十、鹿三 千五百有八。文献中的“猫”仍旧是猛兽,非捕鼠之家猫,列在老虎后面,颇为引人注目。猫与虎 都属于猫科动物,由于二者的形象相似,猫常常被世人称为“小老虎”或“虎舅”。猫与虎这种特 殊的关系一直存在于中国人的传统意识里。宋代画家何尊师认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乐理考试题及答案bbf
- 矿工培训考试题及答案
- 押题宝典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带答案详解(能力提升)
- 口腔器械考试题及答案
- 考古专业考试题及答案
- 康复辅助技术咨询师岗位操作规程考核试卷及答案
- 钟表部件组件装配工三级安全教育(公司级)考核试卷及答案
- 旅客登机桥操作员新员工考核试卷及答案
- 乙腈装置操作工上岗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年中国电动绿篱剪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LNG安全教育培训课件
- 河北省琢名小渔名校联考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调研检测英语试题(含答案)
- 人保新人考试题及答案
- 软件项目质量、进度、安全保障措施
- 老年专科考试题及答案
- 护理学基础:晨晚间护理
- 数字化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河南省周口市辅警协警笔试笔试真题(含答案)
- 2025年吉林省机关事业单位工人技术等级考试(理论知识)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
- 2025-2026学年人教精通版四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学设计(附目录)
- 电厂安全检查表清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