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通讯.doc_第1页
2015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通讯.doc_第2页
2015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通讯.doc_第3页
2015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通讯.doc_第4页
2015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通讯.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医院感染通讯2015年第二季度(总第34期)祁门县人民医院感染管理科编目 录一、2015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抽样监测情况分析二、2015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分析报告三、2015年第二季度医院各科抗菌素使用情况四、2015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病原体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反馈五、2015年第二季度高危因素管理与监测汇总全院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监测情况汇总重症科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发病率()监测情况汇总重症科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监测情况汇总重症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监测情况汇总血透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监测情况汇总六、2015年1-6月份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分析七、2015年第二季度手卫生监测资料 医务人员手卫生操作考核情况汇总 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监测情况汇总八、2015年1-6月份速干手消毒剂领用量及床日消耗量统计表九、院感监测资料分析与建议十、学习园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一、2015年第二季度环境卫生学抽样监测情况及分析:1、空气监测:第二季度对全院重点部门及各临床科室重点区域空气监测结果如下:监测时间标本数合格数合格率(%)第二季度93931002、第二季度各科物品表面监测结果如下:监测时间标本数合格数合格率(%)第二季度881003、第二季度各科工作人员手监测结果如下:监测时间标本数合格数合格率(%)第二季度141392.864、第二季度各科无菌物品监测结果如下:监测时间标本数合格数合格率(%)第二季度17171005、第二季度各科使用中的消毒液的监测结果如下:监测时间标本数合格数合格率(%)第二季度13131006、内镜室:对胃镜管道、操纵部、活检钳、高频电刀、注水瓶水等进行细菌监测,结果均为合格。7、血透室:对反渗水、透析液等进行细菌监测、内毒素检测,结果均合格。8、供应室、手术室、检验科:高压灭菌器、低温等离子灭菌的生物监测结果均合格。9、紫外线灯管:对全院16个科室共19根紫外线灯管进行监测,其中14根灯管强度70uW/cm2,合格率为:73.68%。10、监测结果分析:第二季度全院环境卫生学监测结果除1位医务人员手细菌培养菌落数超标外,其余均合格。手表面细菌培养菌落数超标者及时通报相关科室及医务人员,及时分析并查找手细菌培养菌落数超标原因,整改后予以复查,复查结果合格。紫外线灯管强度不合格的5根灯管已通知科室予以更换,新灯管检测合格后使用。二、2015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监测资料分析报告:2015年4-6月份我院出院人次共2224人次,医院感染管理科对每位住院病人进行监控,监控结果报告如下:1、2015年4-6月份共监测全部出院病人2224人次,核查病历2224份,其中发生医院感染28人,感染率为1.26%。2、住院病人感染部位:2015年4-6月份共发生院内感染28人,其中分别为上呼吸道感染17例,下呼吸道感染7例,胃肠道感染2例,泌尿系统感染1例,牙根感染1例。死亡人数7例,死亡率0.31%。3、2015年4-6月份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调查:出院人数感染人数感染率()高发科室(前三位)好发部位(前三位)相关因素科 室感染率()部 位感染率()2224281.261. 内二科0.491.上呼吸道0.762. 内四科0.452.下呼吸道0.313. 外 科0.133. 胃肠道0.094、医院各科室的院内感染发病率和感染部位: 科 室出院人数感染例数感染率%主要感染部位(例)内一科47920.42上呼吸道(2)内二科188115.85上呼吸道(7)、下呼吸道(2)胃肠道(2)内四科228104.39上呼吸道(6)、下呼吸道(2)泌尿道(1)、牙根(1)外 科47830.63下呼吸道(3)骨 科31710.32上呼吸道(1)妇产科19400无儿 科26710.37上呼吸道(1)五官科4900无感染科2400无5、2015年4-6月份共发生医院感染28例,漏报2例,漏报率为7.14。6、各科室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率调查统计:2015年4-6月份我院共开展无菌切口手术222例,未发生切口感染。其中44例未使用抗菌药物,2015年4-6月份类手术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18%。三、2015年第二季度医院各科抗菌药物使用情况:科 室住院人次使用抗菌药物人次使用率%内一科47930062.63内二科18812164.36内四科22814764.47外 科47839883.26骨科(含五官科)36625870.49妇 科19415680.41儿 科26724993.26感染科241666.67总 数2224164573.972015年04-06月前十位抗菌药物: 1、头孢他啶 1.0g 2、头孢西丁 0.5g 3、头孢他啶 0.5g4、头孢西丁 1.0g 5、左氧氟沙星 0.2g 6、头孢硫眯 0.5g7、头孢哌酮钠 2.0g 8、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 0.6g9、头孢替安 0.5g 10、头孢硫脒 1.0g四、2015年第二季度医院感染病原体对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反馈:2015年46月份细菌培养数项 目培养数阳性标本数阳性率(%)痰52611.54大便300脓液6233.33胆汁100尿液411434.15血液2414.17分泌物13215.38胸腹水200关节液100组织物300透析液100渗液300其它11100合计1512617.22病 原 体 检 查送检率(%)阳性率(%)常见的病原体(前三位)对50%以上细菌不敏感的抗生素(前五位)MRSA培养9.1817.221.大肠埃希菌2.产碱假单胞菌3.臭鼻克雷伯菌1. 氨苄西林2. 头孢曲松3. 阿洛西林4. 哌拉西林5. 头孢哌酮送检率阳性率标本类型(前三位)1.尿液2.脓液3.分泌物敏感药物2015年46月份各临床科室标本送检情况科 室标本送检例数抗菌药物使用例数标本送检率(%)内一科3430011.33内二科2012116.53内三科31618.75内四科4014727.21儿 科112494.42外 科123983.02骨科(含五官科)192587.36妇产科121567.69总 计15116459.18五、2015年第二季度高危因素管理与监测汇总(一)全院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监测情况汇总2015年4-6月份:手术例数:447例,感染例数为:01、0级手术例数: 356例 (1)浅层组织手术: 71例;(2)深层组织手术:216例;(3)器官手术: 59例; (4)腔隙内手术: 10例。 2、级手术例数: 84例(1)浅层组织手术: 11例;(2)深层组织手术: 48例; (3)器官手术: 24例;(4)腔隙内手术: 1例。3、级手术例数: 7例(1)浅层组织手术: 3例;(2)深层组织手术: 3例;(3)器官手术: 1例。4、级手术例数: 0例。 (二)重症科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病率()监测情况汇总: 2015年4-6月份:内二科和外科留置导尿管总日数为:567(天),无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病率为:0 。(三)重症科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监测情况汇总:2015年4-6月份:内二科和外科深静脉留置导管总日数为:66(天),未出现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为:0 。(四)重症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监测情况汇总:2015年第二季度:内二科和外科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总日数为:33(天),未出现呼吸机相关肺炎(VAP)感染,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为0。(五)血透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监测情况汇总2015年4-6月份血透室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共计248日,感染数为:0感染率=1000CRBSI感染数中心静脉导管天数2015年4-6月份血透室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医院感染率为:0六、2015年1-6月份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分析(一)监测目的目前,滥用抗菌药物导致的耐药细菌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散布,耐药细菌散布速度极快,WHO已向全世界发出警告,耐药性的威胁正在逆转医学的进步。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此造成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如何正确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以及降低细菌耐药性是临床上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细菌耐药性监测对准确掌握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和变迁,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我院每季度开展多重耐药菌的监测,每半年将监测资料进行总结分析,了解全院及重点科室临床标本送检情况及多重耐药菌的分布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二)监测开展情况1、2015年1-6月份我院出院患者4621人,抗菌药物使用3528例,送检标本总数278例,病原微生物共检出48株,标本送检率为7.88%,标本检出阳性率为17.27,其中多重耐药菌共检出6株,多重耐药菌感染率为2.16%,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为大肠埃希菌3株、产碱假单胞菌2株、臭鼻克雷伯菌1株。培养出多重耐药菌分布见下表:2015年1-6月份多重耐药菌统计表细菌名称菌株数 百分比(%)大肠埃希菌350产碱假单胞菌233.33臭鼻克雷伯菌116.672、多重耐药菌在各类标本中的分布:尿液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23株,其中多重耐药菌3株;痰液标本共检出病原菌8株,其中多重耐药菌3株。具体情况见下表:尿液标本分离出菌株数量23多重耐药菌大肠埃希菌3耐药菌所占百分比13.04%痰液标本分离出菌株数量8多重耐药菌产碱假单胞菌2臭鼻克雷伯菌1耐药菌所占百分比37.5%多重耐药菌在各类标本中的分布图:3、全院多重耐药菌(泛耐药)共监测到6株,病原体标本来源为:痰液3株,尿液3株。多重耐药菌分布的科室为:内二科3株、内四科1株、外科1株、妇产科1株。具体见下表:科 室标 本 类 型病 原 菌内 二 科痰 液产碱假单胞菌臭鼻克雷伯菌尿 液大肠埃希菌内 四 科尿 液大肠埃希菌外 科痰 液产碱假单胞菌妇 产 科尿 液大肠埃希菌4、检出的48株病原微生物中,革兰氏阴性菌43株,占89.58%;革兰氏阳性菌4株,占8.33%;酵母样真菌1株,占2.08%。构成比见下图: 5、全院阳性标本共计48份,种类包括尿液标本23份、痰液标本8份、脓液标本8份、分泌物标本6份、血液标本1份、渗液标本1份、其它标本1份。构成比见下图:(三)细菌耐药分析情况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 注:以上所有数据来自检验科微生物室。七、2015年第二季度手卫生监测资料(一)2015年4-6月份医务人员手卫生操作考核情况汇总:考核结果:医院感染管理科对全院52名医务人员进行了手卫生操作考核,其中50名成绩在90分以上,考核合格。两名成绩不合格者,一名为供应室工友,洗手步骤未掌握,洗手不熟练;另一名为内一科新进医生,洗手六步法未掌握,需重新培训。存在问题:1、“洗手六步法”基本掌握,但规范洗手不全面,忽略个别步骤;2、缺乏正确的手卫生知识,存在手的二次污染现象;3、洗手揉搓时间短;4、洗手指征及注意事项回答不全;5、有工友、新进医生洗手过程未按洗手六步法执行,揉搓不到位,方法不正确。整改措施:1、各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及感控护士参与考核,带动并促进全科全员,包括医生、护士、保洁人员等,形成自觉的学习态度,重视手卫生;2、规范手卫生知识,不定期抽考,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执行;3、配备完善的洗手、干手设施,全面掌握洗手指征和洗手注意事项;4、对手卫生考核不合格的人员进行单独培训,直至掌握规范的手卫生方法考核合格为止。效果评价:通过考核,提高了对手卫生观念的认识,促进确立医务人员对洗手行为的信念、即洗手是双向保护,不仅仅是为了保护自身、避免感染,更重要的作用是预防医院感染传播、保护患者、避免交叉感染。下一步加强对各科工友、新进医务人员和实习生的培训,以进一步提高手卫生正确率和依从性。(二)2015年4-6月份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监测情况汇总: 1、监测结果:监测总人数192人,其中包括医生58人,护士109人,实习生4人,其他人员17人,检验人员4人,应执行手卫生209次,85次未执行,手卫生依从性为59.33%。 2、结果分析:(1)监测护士人数109人,应执行手卫生121次,已执行78次,依从性为64.46%;监测医生人数58人,应执行手卫生62次,已执行33次,依从性为53.23%;监测实习生人数4人,应执行手卫生4次,已执行2次,依从性为50%;监测其他人员17人,应执行手卫生17次,已执行8次,依从性为47.06%;监测检验人员4人,应执行手卫生5次,已执行3次,依从性为60%。(2)护士有在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物品和无菌物品之前、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摘手套后未执行手卫生;医生有在接触患者前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接触患者皮肤粘膜和伤口之后未执行手卫生;实习生在接触患者后未执行手卫生;其他人员包括医技人员、保洁人员,有在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清洁环境或接触污染物体之后未执行手卫生;检验人员在摘手套后未执行手卫生。(3)各科室治疗室、换药室、护办室、医办室均配有洗手池,洗手龙头基本符合要求,配有洗手液、烘手机或干手纸盒,但多数科室干手纸盒内未配有干手纸(用完后未及时添加)。各科治疗车均配有速干手消毒剂,大多数科室病区及走廊配有速干手消毒剂,有少数医师随身携带小瓶速干手消毒剂,但仍有部分病房及走廊未配置手消毒剂,或者是手消毒剂已过期。治疗车速干手消毒剂虽然已配置到位,但仍有部分人员不选择使用。医师查房时手消毒剂的配置不到位,手卫生依从性执行率差。(4)整体上对手卫生仍不够重视,认为工作繁忙、病人需要优先、频繁的手卫生没有必要,手卫生用品投入是增加科室支出、造成浪费。部分人员对速干手消毒剂的安全性、有效性认知程度较低,未完全正确掌握手卫生知识及时机,对手卫生依从性影响较大。(5)多数医护人员未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上午工作繁忙、治疗护理工作集中时,手卫生依从性普遍较低;下午工作量相对较小,一些诊疗操作相对比较从容,手卫生依从性也相对比较高;接触患者后、体液暴露后手卫手依从率明显高于接触患者前、诊疗操作前;发现有感控人员在场时手卫生执行较好。3、改进措施:(1)本季度开展了全院工作人员手卫生知识培训,通过知识培训、理论考核来更新理念,并在全院各科室开展持续性的手卫生依从性监测,各类工作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与上一季度相比提高了6.44%;(2)发挥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的积极性,总结问题所在,全科知晓并整改,促使广大工作人员熟练掌握手卫生知识和方法,创造手卫生氛围,提高手卫生意识,利用周例会和院感管理质量督查会议观看手卫生宣传片,反复强化手卫生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高医护人员自我保护和保护患者的意识,从而提高手卫生的依从性; (3)每季度不间断地对手卫生正确率和依从性进行督查和反馈,并将结果在院感通讯中通报,以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从而提高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4、效果评价:此季度手卫生依从性监测结果较上季度提高6.44%,各类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相差不大。需继续加强对手卫生工作的监督和指导,调动各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成员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全院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八、2015年1-6月份速干手消毒剂领用量及床日消耗量统计表科 室速干手消毒剂领用量(ml)总床日数(天)平均床日消耗量(ml)内一科920494600.97外 科1699291201.86妇产科236028050.84儿 科684426492.58内二科419047600.88骨 科2360102010.23内四科236049820.47感染科06130总 计44310445900.99 备注:普通病房速干手消毒剂消耗量应5ml/床日,ICU病房20ml/床日。九、院感监测资料分析与建议1、2015年4-6月份资料分析1)2015年4-6月份院感科对全院住院病人、出院病人共监测人数为2224人次,核查病历2224份,其中发生医院感染28例,感染率为1.26%;漏报2例,漏报率为7.14%。2)4-6月份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97%。手术科室4-6月份共开展无菌手术222例,未发生切口感染。4-6月份类切口手术有44例未使用抗菌药物,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18%。3)4-6月份抗菌药物使用病例1645例,标本送检151例,标本送检率为9.18%。送检标本阳性率为17.22%。4)2015年4-6月份的病原体:微生物室共分离出病原体26株,其中大肠埃希菌13株,占50%;产碱假单胞菌4株,占15.38%;臭鼻克雷伯菌2株,占7.69%;铜绿假单胞菌1株,占3.85%;中间葡萄球菌1株,占3.85%;鲍曼不动杆菌1株,占3.85%;肺炎克雷伯菌1株,占3.85%;解鸟氨酸克雷伯菌1株,占3.85%;泰洛肠杆菌1株,占3.85%;粘质沙雷菌1株,占3.85%。2、总结与建议1)本季度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6%,符合安徽省医院感染管理规定中“二级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应低于8%”的标准;医院感染漏报率为7.14,漏报率较前有所下降。临床各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医生应负责本科室感染病例的监测和诊断,督促经管医生上报院感病例,自查并分析本科漏报情况。掌握本科医院感染易感人群的一般情况,发生疑似感染病例时督促经管医生及时送检细菌培养及药敏等其他检查,并于感染发生后24小时内填报医院感染报告卡交至医院感染管理科。2)本季度全院共开展无菌手术222例,有44例未使用抗菌药物,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0.18%,较上一季度相比下降了3.21%。本季度全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3.97%,较上一季度相比下降了4.59%。虽然我院抗菌药物使用率、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与上一季度相比略有下降,但从整体上看,仍然存在抗菌药物使用率高、使用强度大、预防性抗菌药物使用比例高、剂量偏大、疗程过长等等问题。本季度微生物标本送检151例,标本送检率仅为9.18%,远低于卫生部所要求的“接受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的标准,使得治疗性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缺少依据。3)本季度院感科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了手卫生知识培训,并对实习护士进行了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手卫生知识培训内容包括手卫生概念,手卫生规范,手卫生方法、流程和基本要求,速干手消毒剂的应用,以及目前手卫生的状况等等,规范培训旨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加强医院感染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实习生培训内容包括医院感染概念、手卫生与感染控制、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与防护、医疗废物管理、病区消毒隔离制度等等,通过对实习生的感控知识培训,使其在上岗前掌握相关知识,以在临床上做好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工作。4)本季度继续对全院不同感染风险指数手术部位感染率、重症科留置导尿管相关泌尿系统感染发病率、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病率、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病率、血透室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发病率和类切口手术进行了目标性监测:本季度手术例数共439例,未发生切口感染;其余监测项目均未发生感染。院感科将继续相关的目标性监测,预防与控制监测目标的感染,杜绝感染暴发现象。 5)本季度继续手卫生考核与监测:对全院52名医务人员进行了手卫生操作考核,其中50名成绩在90分以上,考核合格率为:96.15%;手卫生依从性监测总人数192人,应执行手卫生209次,85次未执行,手卫生依从性为59.33%;全院1-6月份速干手消毒剂平均床日消耗量为0.99ml,远远低于“普通病房速干手消毒剂消耗量应5ml/床日”的标准,各病区均存在速干手消毒剂未注明开启日期、开启过期、重点区域未放置速干手消毒剂现象。通过考核与监测,配合手卫生规范培训,以进一步强化我院医务人员手卫生意识,提高速干手消毒剂的使用,全面提升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防控意识与能力。6)本季度继续进行每月的院感质量督查,督查内容包括手卫生、科室环境卫生、医院感染管理手册记录和院感制度落实情况、消毒与灭菌物品管理及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消毒液监测记录本、紫外线与消毒机消毒登记本、耐药菌记录与消毒隔离措施落实情况,以及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转运、暂存、交接记录等等,每月将督查结果上报至院感管理委员会主任及分管副院长,于全院周例会上给予通报督查结果,并将各科室存在问题通过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持续改进反馈表及时反馈,提出改进的建议,各科室整改措施落实后,院感科再行检查。7)院感科对2015年1-6月份全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进行监测和汇总:全院病原微生物共检出48株,其中多重耐药菌6株,分别为大肠埃希菌3株、产碱假单胞菌2株、臭鼻克雷伯菌1株;对主要检出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了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指导。院感科及时追踪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每周两次到科室跟踪监督多重耐药菌(MDRO)控制措施的落实情况,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指导,根据科室的实际情况,督促执行各项消毒、隔离措施,并及时记录,对患者进行追踪,直至出院或解除隔离。8)2015年下半年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会议,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医院副院长章蕾主持,全体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委员参加,会议通过了2015年上半年医院感染科工作总结报告,部署了下半年医院感染工作的重点,并针对医院整体搬迁工作,积极筹备院感重点部门的建设与验收、各类设备与物品的统计与准备,以确保医院搬迁工作顺利进行。会议再次强调了医院感染防控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全院医务人员认真履行医院感染控制管理的各项制度与规范,切实做好各项消毒隔离工作,提高感控医生、护士的积极性,控制医院感染发生率、漏报率,提高微生标本送检率,规范抗菌药物应用,切实做好我院的院感管理工作。9)2015年下半年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定期联席会议,由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主任、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小组组长、医院副院长章蕾主持,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成员、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小组成员参加,会议通报了我院2015年上半年微生物标本送检情况和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分析情况,并就多重耐药菌的监测、诊断、报告和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控制进行了总结与学习,对如何提高微生物标本送检率、规范抗菌药物应用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会议强调了加强对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举措,并对我院今后的耐药菌防控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和建议,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在我院的传播。十、学习园地: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多重耐药菌(Multidrug-Resistant Organism,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常见多重耐药菌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如产型新德里金属-内酰胺酶NDM-1或产碳青霉烯酶KPC的肠杆菌科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和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由多重耐药菌引起的感染呈现复杂性、难治性等特点,主要感染类型包括泌尿道感染、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医院获得性肺炎、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等。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经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为进一步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技术指南。一、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一)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医疗机构应当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针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监测、预防和控制等各个环节,结合本机构实际工作,制订并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规章制度和防控措施。(二)加强重点环节管理。医疗机构要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特别要加大对重症监护病房(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重点部门以及长期收治在ICU的患者,或接受过广谱抗菌药物治疗或抗菌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留置各种管道以及合并慢性基础疾病的患者等重点人群的管理力度,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三)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认识,强化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流行病学以及预防与控制措施等知识培训,确保医务人员掌握正确、有效的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控制措施。二、强化预防与控制措施(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WS/T313-2009)。医疗机构应当提供有效、便捷的手卫生设施,特别是在ICU、新生儿室、血液科病房、呼吸科病房、神经科病房、烧伤病房等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重点部门,应当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技术操作和侵入性操作前,接触患者使用的物品或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后,必须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消毒。(二)严格实施隔离措施。医疗机构应当对所有患者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对确定或高度疑似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应当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措施,预防多重耐药菌传播。1.尽量选择单间隔离,也可以将同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隔离房间应当有隔离标识。不宜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有开放伤口或者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房间。多重耐药菌感染或者定植患者转诊之前应当通知接诊的科室,采取相应隔离措施。没有条件实施单间隔离时,应当进行床旁隔离。2.与患者直接接触的相关医疗器械、器具及物品如听诊器、血压计、体温表、输液架等要专人专用,并及时消毒处理。轮椅、担架、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