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清代汀州客家诗歌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原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兹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研究成果。 论文写作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内容,如参考他人或 集体的科研成果,均在论文中以明确的方式说明。本人依法享有和承担 由此论文所产生的权利和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同意授权华侨大学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机关或机构送交学位论文 和磁盘,允许学位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签 名 日 期: 签 名 日 期: 中文摘要 2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客家是我国汉族中一支特殊而神秘的民系。从二 十世纪三十年代客家研究先驱罗香林先生对客家的系统研究开始,这种特 殊而神秘的面纱,才被众多的客家学研究者们从历史学、社会学、人类学、 民族学、语言学等领域揭开。客家诗歌是客家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客家诗歌的界定为:凡是客家人所创作的诗歌,不管其使用了何种语言, 只要其描绘了客家地区的风土民情, 反映了客家人的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 都是客家诗歌;非客籍诗人创作的诗歌,只要其内容是关于客家地区山水 景观、生活习俗等方面的,也属于客家诗歌。 清代汀州是客家人在福建的集中居住地,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未见有 学者涉及清代汀州客家诗歌的研究领域。从清代汀州客家文人群体及其诗 歌创作情况分析,清代汀州出现了一批较知名的文人作家,主要有长汀上 官周、黎士弘,宁化李世熊、伊秉绶、黄慎,连城童能灵,上杭刘坊、邱 嘉穗,武平林宝树,永定廖鸿章等人,他们创作的诗文水平较高,一些文 学作品在当时的文坛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创作出了独具特色,在客家 地区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的客家方言诗。 文学有地域性这一观点,已经得到学术界众多学者的认同。清代汀州 客家诗歌也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清代汀州的山水景物诗无论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是汀州客家诗 歌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且,这些山水景物诗所描写的对象都是汀州富 有特色的山水名胜,体现出的风格特征也与当地的自然气候、地理环境密 切相关。 清代汀州客家诗歌与客家方言的联系是客家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清代 的汀州地区出现了纯客家方言诗歌,以林宝树的年初一为代表,这首 诗歌无论从文化影响、语音特点,还是从叙述内容上分析,都具有浓郁的 3 客家特色。清代客家诗人严格依照佩文韵所创作的诗歌,有一些用现在通 行的普通话读来不押韵,但用保留了大量中原古音的客家方言读来则是朗 朗上口,句句押韵。大部分客家诗歌的创作者都是客家人,他们生活在客 家地区,深受客家文化的影响,在诗歌的创作过程中,也有意无意地把客 家的方言俚语,地方风物化用入诗,形成独有的客家地方特色。 从清代汀州客家诗歌的思想内容分析,其中具有明显的两大极端,即 雅与俗的两大方面,雅的方面体现在诗歌中蕴涵的忠孝、节烈思想和理学 趣味,这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主流思想。俗的方面体现在诗歌中描写的客 家地区民俗风情方面的内容,单纯地叙述某个地区下层民众的民风民俗和 生产生活方式,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并不多见。正是这种极雅的思想与极 俗的内容在诗歌中并存的局面成为清代汀州客家诗歌中的又一大特色。 从清代汀州客家诗歌的创作成就分析,其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呈现出 多样化的特征, 这种多样化说明了清代汀州客家诗歌具有较高的创作水平, 并且,这些创作成就的取得都是与清代汀州的自然人文环境相关的,是具 有地域性特色的创作成就。 地域对文学的影响是一种综合性的影响,既包括地形、气候等自然条 件,也包括历史形成的人文环境等种种因素。清代汀州客家诗歌的地域性 特征,正是汀州多山而温润的地理环境,源远流长的理学思想,耕读传家 的教育观念,中原古音为主体的语言环境和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环境等多 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清代;汀州;客家诗歌 a b s t r a c t 4 f o r m o s t p e o p l e , h a k k a i s a s p e c i a l a n d m y s t e r i o u s p e o p l e i n c h i n a . s t a r t i n g f o r m m r . l u o x i a n g l i n s r e s e a r c h a b o u t h a k k a i n 1 9 3 0 s , t h e s p e c i a l a n d m y s t e r i o u s v e i l w a s g r a d u a l l y u n c o v e r e d f r o m h i s t o r y , s o c i o l o g y , a n t h r o p o l o g y , e t h n o l o g y , l i n g u i s t i c s a n d s o o n b y a l o t o f r e s e a r c h e r s f o r h a k k a . t h e h a k k a p o e m s i s a n i m p o r t a n t p a r t i n h a k k a l i t e r a t u r e . w e c a n d e f i n e t h e h a k k a p o e m s b y t h e f o l l o w i n g w a y s . f i r s t l y , t h e p o e m s w e r e c r e a t e d b y h a k k a n e s e a n d t h e p o e m s t h a t d e s c r i p t e d t h e c u s t o m s , c h a r a c t e r a n d f e e l i n g n o m a t t e r w h a t l a n g u a g e t h e y u s e d a r e t h e h a k k a p o e m s . s e c o n d l y , t h e p o e m s t h a t w e r e c r e a t e d b y t h e m a n w h o w a s n o t h a k k a n e s e a r e t h e h a k k a p o e m s a s l o n g a s w h i c h d e s c r i p t e d l a n d s c a p e a n d c u s t o m s o f h a k k a . q i n g d y n a s t y , t i n g z h o u i s t h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a l r e g i o n w h i c h h a k k a n e s e l i v e d i n f u j i a n . b u t s o f a r , n o r e s e a r c h e r s r e s e a r c h t h e h a k k a p o e m s o f t i n g z h o u . a n a l y z i n g t h r o u g h t i n g z h o u h a k k a p o e t s a n d t h e i r p o e m s , t h e r e w e r e a b a t c h o f f a m o u s p o e t s . f o r e x a m p l e , s h a n g g u a n g z h o u , l i s h i h o n g , l i s h i x i o n g , y i b i n g s h o u , h u a n g s h e n , l i u f a n g q i u j i a s u i , l i n b a o s h u a n d l i a o h o n g z h a n g . t h e i r p o e m s h a d h i g h e r l e v e l a n d h a d c e r t a i n i n f l u e n c e i n l i t e r a r y c i r c l e s a t t h a t t i m e . a n d , t h e y c r e a t e d s o m e d i a l e c t p o e m s t h a t w e r e v e r y p o p u l a r a n d g o o d i n f l u e n c e o n h a k k a r e g i o n . a l o t o f r e s e a r c h e r s a g r e e t o t h e s t a n d p o i n t t h a t t h e l i t e r a t u r e h a s r e g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i n t h e s a m e w a y , t i n g z h o u h a k k a p o e m s i n q i n g d y n a s t y h a v e s h a r p r e g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t h e l a n d s c a p e p o e m s w h i c h d e s c r i b e d t i n g z h o u s s p e c i a l l a n d s c a p e b e c o m e d a v e r y i m p o r t a n t p a r t a m o n g t h e m . a n d t h e s t y l e o f t h e p o e m s w a s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w i t h t h e n a t u r a l c l i m a t e a n d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 t i n g z h o u h a k k a p o e m s i n q i n g d y n a s t y w e r e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w i t h t h e h a k k a d i a l e c t t o o . t h e p o e m , c h i n e s e n e w y e a r s d a y , w h i c h w a s c r e a t e d b y l i n b a o s h u i s a t y p i c a l h a k k a d i a l e c t p o e m . t t h a s s t r o n g 5 h a k k a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a l y z i n g f r o m c u l t u r e , a c c e n t a n d n a r r a t i o n . b e c a u s e t h e h a k k a d i a l e c t h a s a l o t o f c h i n e s e a n c i e n t s o u n d s . s o m e h a k k a p o e m s w h i c h w e r e w r i t e d a c c o r d i n g t o p e i w e n r h y m e s h a v e n o r h y m e s w h e n t h e y a r e r e a d i n c h i n e s e , b u t w h i c h h a v e p e r f e c t r h y m e s w h e n t h e y a r e r e a d i n h a k k a d i a l e c t . a n t h e r , b e c a u s e a l o t o f h a k k a p o e t s w h o l i v e d i n h a k k a r e g i o n a n d a c c e p t e d h a k k a c u l t u r e u s e d m a n y w o r d s o f h a k k a d i a l e c t w h e n t h e y c r e a t e d p o e m s . a n a l y z i n g t h r o u g h t h e i d e a s a n d c o n t e n t s o f t i n g z h o u h a k k a p o e m s i n q i n g d y n a s t y , t h e r e a r e c l e a r t w o e x t r e m e s , e l e g a n t a n d v u l g a r . t h e e l e g a n t s h o w t h a t t h e p o e m s h a d t h e i d e a s o f f a i t h , d u t y , c h a s t i t y a n d p h i l o s o p h y . t h e v u l g a r s h o w t h a t t h e p o e m s d e s c r i b e d t h e c o n t e n t s o f h a k k a c u s t o m s . a n a l y z i n g t h r o u g h t h e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o f t i n g z h o u h a k k a p o e m s i n q i n g d y n a s t y , t h e r e a r e a l o t o f t e c h n i q u e s o f e x p r e s s i o n a n d a r t s t y l e s i n t h e p o e m s . a n d t h e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a r e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w i t h n a t u r a l c l i m a t e a n d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i n t i n g z h o u . t h e a c h i e v e m e n t s o f t h e p o e m s h a d s o m e r e g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 t h e r e g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l i t e r a t u r e i s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w i t h n a t u r a l c l i m a t e a n d g e o g r a p h i c a l e n v i r o n m e n t . a n a l y z i n g t h r o u g h t h e d a t a , t h e r e g i o n a l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t i n g z h o u h a k k a p o e m s a r e c l o s e l y r e l a t e d w i t h h i l l y r e g i o n , w a r m t h a n d r a i n y c l i m a t e , p h i l o s o p h y o f l o n g s t a n d i n g , e d u c a t i o n i d e a , l a n g u a g e e n v i r o n m e n t a n d e c o n o m y e n v i r o n m e n t . k e y w o r d s : q i n g d y n a s t y ;t i n g z h o u ;h a k k a p o e m 目 录 7 三、格调清新意如画8 9 第五章 清代汀州客家诗歌独特性形成的多元环境9 4 第一节 挥毫当得江山助地理环境的影响9 4 第二节 名儒授业大道行理学思想的影响9 8 第三节 耕读传家重文教教育观念的影响1 0 0 结 论1 0 4 附录一1 0 6 附录二1 2 0 参考文献1 2 6 绪 论 8 一、客家民系概况 客家人是我国汉族中的一支特殊的民系,这是当前学术界公认的观点。客家民系的 特殊性首先表现在,与汉族的其他民系如江浙人、广府人、闽南人等通常用地域命名不 同,他们自称为“客人” 、 “客家人” ;其次客家民系的源流、血统以及当前客家人的分 布都曾经是世人追寻的一个个谜,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客家籍学者著名历史学家罗 香林先生对客家民系开创性的研究,再加上后继学者的不懈努力,有关客家民系的一个 个谜团才越缩越小,有的已经拨云见日。 关于客家民系的源流问题,罗香林先生在客家研究导论和客家源流考中, 根据大量客家族谱和相关正史记载,推断出了客家人从北往南的五次大迁徙。 “故自东 晋至隋唐,可说是客家先民自北南徙的第一时期。 ” “不久这种安适的局面,又给天灾 人祸破坏尽了,客家先民,只好又从事第二次的迁徙运动了。这次迁移的动机可说由于 唐末黄巢的造反。 ” “不久又遇着宋高宗的南渡,元人的入侵,客家先民,迫于外患, 不得不又从事第三次的迁徙。 ” 上述三次南迁,都是以战乱为主因。第四次迁徙以客家 住地内部人口的急剧膨胀和满洲部落入主中国的影响为主因, “自康熙初叶,至乾嘉之 际, ( 约当西元一七至一八) 可说客家迁移运动的第四时期。 ” 第五次迁徙由咸 同年间广东西路土客因土地问题导致的大械斗引起, “故自同治六年以至现在,可说是 客家迁移运动的第五时期。 ” 对于罗香林先生关于客家人从北往南五次大迁徙的观点, 后继的客家学者们虽然在时间、次数以及南迁的范围上有所变动,如冯秀珍的“六次大 迁徙” 说,万陆的“三次迁移”说,但是大部分学者认同了罗香林先生关于客家先民 最早是从中原地区因战乱等原因逐渐南迁的观点。 客家民系的血统, 客家民系是否为纯粹中原汉族的问题是客家学研究领域最早提出 的问题,也是客家学研究者们到目前为止依然争论的问题。罗香林先生作为客家学研究 的开创者,其关于客家血统的观点对后来的客家学研究者们产生过很大的影响。综观罗 香林先生研究客家民系的两本重要专著客家研究导论和客家源流考 ,其关于客 家血统的观点绝然不同。在客家研究导论一中,其认为“所谓华人, 根本上就没有 纯粹的血统可言” , 客家民系 “虽与外族比较少点混化, 然此亦只是少点而已, 到底与 纯 罗香林. 客家源流考 m . 北京:华侨出版公司. 1 9 8 9 :1 5 . 罗香林. 客家源流考 m . 北京:华侨出版公司. 1 9 8 9 :1 6 . 罗香林. 客家源流考 m . 北京:华侨出版公司. 1 9 8 9 :1 9 . 罗香林. 客家源流考 m . 北京:华侨出版公司. 1 9 8 9 :3 2 . 罗香林. 客家源流考 m . 北京:华侨出版公司. 1 9 8 9 :3 3 . 冯秀珍. 客家文化大观 m . 北京: 经济日报出版社. 2 0 0 3 . 万陆. 客家学概论 m . 南昌: 江西高校出版社. 1 9 9 5 . 9 粹有别” 。 并且,他还根据相关历史资料和有关畲族调查纪录得出,客家民系与异族 的混化主要就是与畲族血统上乃至文化上的相当混化。但在客家源流考一书中,罗 香林先生完全删去了客家人与畲族混化的观点,而是提出了“汉族血统纯粹论” , 即 “客 家人是十分纯粹的华人, 他们可以说, 完全没有和外族的血统发生过混合。 所谓 纯粹 , 固然是比较的说法, 但其为强者的遗传, 那是不刊的事实。 ” 也许是因为当时特殊历史环境的影响,罗香林先生的“客畲混化”的观点曾经一度 处于沉寂状态,倒是“汉族血统纯粹论”受到了许多人的追捧。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随着客家学研究的再度兴起, 一部分新涌现出来的客家学研究者们对 “汉族血统纯粹论” 提出了质疑。一九九四年,房学嘉先生在客家源流探奥一书中提出: “罗氏关于客 家是中国民族里的一支说似可再前进一步,即客家人并不是中原移民。他既不完全是 蛮,也不完全是汉,而是由古越族残存者后裔与秦统一中国以来来自中国北部及中部的 中原流人,互相混比而形成的人们共同体。 ” 对于客家共同体形成的时间,房学嘉先生 把它定为南朝末期,他说: “南朝末期,生活在客地的先民,已具有共同的思想意识、 共同的语言、共同的风俗习惯等,标志着客家共同体已初步形成。这个客家共同体,是 南迁的中原人与闽粤赣三角地区的古越族遗民融合以后产生的共同体, 其主体是生活在 这片土地上的古越族人民,而不是少数流落于这一地区的中原人。 ” 他得出一直到隋唐 至五代,随着中原南迁人口的增加,客家共同体进一步汉化。 在房学嘉先生的观点中, 无疑更加强调了客家民系中闽粤赣地区古越族遗民的成分, 应该说是在指出了罗香林先 生在客家血统问题上的失误后作出纠正后的一个重大进步。一九九五年,谢重光先生的 客家源流新探以确凿的史实、丰富的田园调查资料以及严密的学理分析方法,对客 家的源流提出了新的观点, “客家是一个文化概念, 而不是一个种族概念” 。 他认为单有 南移的汉人, 还不足以形成“客家”, 还有待南移汉人在某一特定时期, 迁入某一特定地 区, 以其人数、文化、经济的优势, 同化当地原住居民, 吸收原住居民固有文化中的有益 成分, 彼此融合形成一种新的文化, 一个新的民系才得以形成。二五年,在客家文 化与妇女生活 ,谢重光先生再次提出“南迁的汉人、古越族、山都、木客畲族及其先 民(如盘瓠蛮)等都是客家民系的来源之一。正是这些不同种族的互动互融,共同酝酿 形成了多元一体的客家民系。 ” 客家先民是否与少数民族有过血缘的同化和文化的交融, 其中一个关键问题是当前 客家居住地的闽粤赣住区是否曾经有过古越族、山都、木客、畲族、盘瓠蛮等原住民, 罗香林. 客家研究导论 m . 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 9 9 2 :7 2 7 3 . 罗香林. 客家源流考 m . 北京:华侨出版公司. 1 9 8 9 :1 0 5 . 房学嘉. 客家源流探奥 m .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 9 9 4 :2 . 房学嘉. 客家源流探奥 m .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 9 9 4 :3 6 谢重光. 客家源流新探 m . 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 1 9 9 5 :1 2 . 谢重光. 客家文化与妇女生活 m .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 0 0 5 :2 8 2 9 . 10 对于这个问题,除了在史料和近代学者的历史考证中可加论证外,在一些文人诗歌中也 可印证,清代诗人周亮工 之诗夜登杭川城楼有感之一即记载了“槃蓝” 、 “山都” 等少数民族在汀州地区的存在: 秋老沧溟夜舞鲸,依然刁斗旧时声。艰虞剩有囊书坐,饥饿惭看负楯耕。 象洞云迥迷鸟道,龙岩雨过讱獠城。郊埛半是般篮篓,十载汀南未罢征。 汀州府志艺文诗卷四十四三十九 周亮工自注曰: “盘瓠之餘,错处於虔、漳、潮之间,以槃蓝为姓。 ” “虔”指虔州, 即现在江西的赣州,隋唐时名虔州,南宋绍兴间改今名。 “漳” 、 “潮”即指现在福建的 漳州与广东的“潮州” ,这些地方都有客家人聚居,其中赣州是客家先民南迁后的第一 个大本营。周亮工所谓盘瓠“错处於虔、漳、潮之间”即指盘瓠生活于赣州与漳州之间 的汀州地区。诗中的“象洞”为地名,在武平“县南一百里,接潮州界,环抱迂回有九 十九洞,宋政和间置寨于此,海録碎事洞未开,拓时群象止其中。其地膏腴有美稼,可 酿醖,邑人重之名象洞。 ” 关于象洞的历史典故,清武平知县赵良生之诗象洞亦有 描述: “新罗辟地自晋始,窟穴旧是南蛮居。九十九洞最辽阔,蛿砑崷猝皆山樗。传闻 群象此中聚,何必刻舟知其数。彩布缠腰女骑,红藤束背猺童坐。 ” 周亮工夜登杭 川城楼有感诗之四的注释中也提到了客家地区原住民的问题,其原注云: “汀(福建 长汀)治初造,砍大树千余,其树皆山都所居。山都有三种:下曰猪都,中曰人都,其 高者为鸟都。即如人形而卑小,男妇自为配偶。猪都皆身如猪;鸟都人首能言,闻其身 不见其形;人都或时现形。当伐木时,有术者周元大能禹步为厉术,以左合赤索围木而 砍之。树仆,剖其中,三都皆不能化,执而煮之于镬内。 ”从周亮工之诗对汀州古居民 的记载和 汀州府志 及赵良生之诗对象洞的记载可知, 汀州地区在客家先民到来之前, 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居住地。而客家先民从相对先进的中原地区迁徙而来,一方面带来了 中原先进的技术,为开发原为瘴疠横行之地的汀州地区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基于 各种现实的原因,客家先民与当地的少数民族通婚,产生了血统上的融合。并且,在以 中原文化为主体的基础上,客家先民吸收了当地的畲、瑶、蛋、木客等南方少数族群的 文化,形成了特有的客家文化体系。 关于客家民系的集中居住地,按照罗香林先生的观点,在客家先民的第二次和第三 次迁徙后,已经凸现出来。第二次的迁徙到达地,近者已达福建宁化、汀州、上杭、永 定等地, 其更近者, 则在赣东、赣南各地。第三次的迁徙,便已是自赣南、闽西徙于粤东 粤北。按照当前对客家地区人口的分布统计,学术界的一致认为赣闽粤三省交界地区是 客家民系的集中居住地,按当前行政区域化分,可分为三片:即赣南片、闽西片、粤东 片。其中明清时期的闽西片是以汀州府为核心,向东延伸到毗邻汀州府的漳州西部客家 周亮工,祥符进士,顺治间以本省参政驻节上杭. 曾日瑛,李绂. 乾隆汀州府志山川卷三二十二. 曾日瑛,李绂. 乾隆汀州府志艺文诗卷四十四二十九. 11 住地。根据罗香林先生客家源流考中的观点,汀州所辖的八县,即宁化、长汀、上 杭、武平、清流、连城、永定、归化(即现在的明溪)皆为纯客家县。房学嘉先生的客 家源流探奥 中也提到闽西客家人的居住地包括汀州府所辖的宁化县、 长汀县、 上杭县、 武平县、永定县等。谢重光先生的闽西客家和客家源流新论等多部专著中也论 证了古汀州府所辖八县为纯客家县,是客家人集中居住地的观点。从这些历史学家有力 的史实论证中可以确定,汀州及所属八县是客家人在福建的集中居住地。 二、客家诗歌的界定 客家诗歌是客家文学的一部分, 关于客家诗歌的定义与客家文学的界定范畴是相同 的。所以要弄清楚什么是客家诗歌,首先要明白什么是客家文学。关于如何界定客家文 学的问题,许多学者,如罗可群、钟俊昆、潭子泽等,把学术界的不同意见分门别类, 概括成“从宽说”与“从严说”两大类。对于此两类的具体观点,笔者已作过一个简单 的综述,详细内容可参见本文的附录一: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客家文人文学研究综 述 。 笔者认为,当前学术界对客家文学的界定比较全面、客观与科学的学者为罗可群先 生和钟俊昆先生。罗可群先生的专著广东客家文学史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对客家 文学的定义作了比较明确和综合的阐述,他以三个标准来衡量文学作品:一是凡是用客 家人的生活语言客方言为载体的文学作品, 如客家谣谚、 客家民间故事、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剧、采茶戏、文人创作中的方言小说、方言诗等等都是客家文学;二是客籍作 家不论采用何种方式方法,只要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描绘了客家人的生活环境,反映了客 家人的社会生活,表现了客家人的思想感情,这些作品也理所当然地属于客家文学;三 是非客籍作家若能深入客家地区,创作出反映客家人生活的文学作品,如谭元亨的客 家魂 ,也应归入客家文学的范畴。钟俊昆先生的论文闽粤赣客家文学史的理论构架 与发展路径和专著客家文学史纲中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以往对客家文学的界定, 不管是从严说还是从宽说,都只着眼于作家、作品两方面,都力求淡化或有意无意地忽 视了客家文学的创作历史与发展流变,未能把客家文学的源流因素考虑进去。他认为为 了研究实际和需要, 应考虑到客家文学的源流问题, 即客家文学的肇始源头、 创作历史、 传承流变等方面, “客家文学”的界定应该更宽泛,即凡是历代客家人的创作、非客籍 作家在客家地区(寓居客家)的创作或写客家地区的作品均应纳入客家文学的考察、研 究、评判范围。钟俊昆在要求横向从宽界定客家文学的基础上,又提出了要纵向从宽界 定客家文学的观点,笔者认为这是一种立体地界定客家文学观点,这种界定标准可以让 更多的客家文学作品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是有利于客家文学研究发展的,应该值得客家 文学的研究者们借鉴。 受罗可群先生和钟俊昆先生对客家文学定义的启发,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 面对客家诗歌进行界定,首先,凡是客家人所创作的诗歌,不管其使用了何种语言,只 12 要其描绘了客家地区的风土民情,反映了客家人精神面貌和思想感情,都是客家诗歌; 其次,就非客籍作家而言,从笔者所掌握的资料看,有部分到汀州赴任的官员或游历的 文人所创作诗歌也具有明显的客家特色,典型代表有周亮工、曾日英等在汀州为官期间 所创作的部分诗歌。因此,非客籍诗人创作的关于客家地区的山水景观、生活习俗等方 面内容的诗歌,也属于客家诗歌;另外,为了能更全面、更系统地把握客家诗歌的发展 状况和本质特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把历代客家诗人创作的诗歌和非客籍诗人 创作与客家有关的诗歌都纳入客家诗歌的研究范围。总之,对客家诗歌的界定也应当采 用宽泛的方法,只有宽泛地界定客家诗歌,才能在客家诗歌的研究中占据更多的有用资 料和作品,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客家诗歌的发生发展规律和内部特征。 三、清代汀州客家文人群体及其诗歌创作 钟俊昆先生在闽粤赣客家文学史的理论构架与发展路径一文中对闽粤赣地区的 客家文学发展的历史轨迹进行了一个梳理。就闽西的文人文学创作而言,唐五代是客家 文学的孕育期,有记载的诗人有唐汀州人李存真,著有东山诗:“野云闲带雨,林 木静无风。村居一溪外,平田四望中。”五代时的长汀人梁藻,著梁处士集,有诗 南山池: “翡翠吹翻荷带雨,鹭鸶飞破竹林烟。时沽村酒临轩酌,拟摘新叶靠石煎。” 宋代是客家文人文学的萌芽期, 闽西客家文学创作者增多, 也出现了较有名作家的作品, 如长汀人吴简元,宋太宗端拱年间进士,礼部郎中,著若衲存稿。长汀人杨淡轩, 宋隆兴元年进士,杭州太守,著原心篇。宁化人郑文宝,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进士, 著谈苑二十卷、郑兵部集、江表志、谈苑、南唐近事等,诗文与 史学在当时都有巨大反响。明溪人杨时,北宋著名理学家,有杨龟山文集四十二卷。 邹应龙,寓长汀四堡,宋庆元间状元,任泉州、赣州知府,广西经略,工部尚书,工诗 词,有传世之作如登谢公楼。元代闽西客家文学创作者与赣南一样,极少。较知名 者有闽西的王梦麟,清流人,晚年寓汀,著有石龛小集。明代是客家文人文学的成 长发展期,此时的闽西客家文学创作明显增多,一来数量更大,二来出现了较有影响的 作品。如郝凤升,长汀人,著有九龙诗刻,另有百梅诗百首,以梅拟人,借诗 言志,用诗抒情。李颖,上杭人,著有梅隐稿,编杭川风雅集。叶元玉,清流 人,明成化年间进士,官至户部侍郎,诗有古崖集。丘宏,上杭人,有杭川十景。 熊石儿,永定人,崇祯间进士,湖广巡按,监察御史,有素园诗文集。 清代的客家文人文学在前代的基础上有了更加迅速的发展, 首先表现为出现了一批 较知名的文人作家,主要有长汀上官周、黎士弘,宁化李世熊、伊秉绶、黄慎,连城童 能灵,上杭刘坊、邱嘉穗,武平林宝树,永定廖鸿章等人,其次表现为他们创作的诗文 水平较高,一些文学作品在当时的文坛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并且创作出了独具特色,在 客家地区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的方言诗歌,如林宝树的年初一。在此,笔者对清代 汀州主要的客家文人及其创作情况作一个简要的介绍。 13 李世熊(16021686 年),字元仲,号寒支、愧庵,福建宁化人。明万历三十年 ( 1 6 0 2 年) 九月二十日生。李世熊博览群书, “六经、诸子、百家,靡不贯究” ,尤好“韩 非、屈原、韩愈之书” ,造诣精深。只因为文“沉深削刻,奥博离奇” ,不遂考官的意, 屡次科举不第。曾拜黄道周为师。清入主中原后,因不堪清军入闽后之种种暴行,李世 熊遂到泉上阳迟山隐居,建檀河精舍,专心读书、著述,名其书斋为“但月”( 二字拆 拼即成“明一人” ) ,人称“檀河先生” 。李世熊一生著述颇丰,有本行录 、 经正录 、 史感 、 物感 、及狗马史记 、 离骚评注 、 括谈斋制义 、 国变录 、 钱神志 、 寇变记等十多种著述,其中所主编的宁化县志被后世誉为“天下名志” 。其所 著诗歌大部分收录于寒支初集 、 寒支二集 。 黎士弘(1 6 1 8 1 6 9 7年),字媿曾,长汀濯田陈屋人,世熊弟子。曾任广信府推 官,江西省永新县令,巩昌、甘州司马,常州知府,布政司参政。士弘以诗文闻名,被 徐世溥、钱谦益推崇为“海内名士”,冯之图称其为“汀南异人”。著作有仁恕堂笔 记三卷、理信存稿三卷、托素斋文集十卷、西陲闻见歌等,诗歌收录于 托素斋诗集。 邱嘉穗,字秀瑞,清上杭来苏里( 今中都乡) 人。生年无考。清康熙二十四年( 1 6 8 5 年) 选为汀州府学拔贡。二十六年参与上杭县志编纂工作,志稿多经其裁定。曾出 任广东归善县令,其才识能力,很得上司器重。空余时间坚持攻读诗书,题咏诗文。所 作诗文甚丰,有东山草堂诗文集等刊行于世, 四库全书集存目录。 刘鳌石(1 6 5 8 1 7 1 3 年) , “清初,福建省上杭人,名坊(原名琅) ,字季英。别号 鳌石。南明永历十二年(1 6 5 8 年)生于云南永昌(今云南西部保山县) 。祖父延标官云 南永昌府通判,明亡,殉国。父之谦事永历帝,迁户部主事。公元 1 6 5 9 年,清兵入滇, 之谦与家属八十余人死难。鳌石自幼遭逢国亡家破之惨,素有民族气节。年十九,浪游 四方,与明遗民王船山、魏叔子、彭士望、李元仲等为师友。终身不仕不娶。二十二岁 始返上杭,名所居曰天潮阁( “天潮”中藏“大明”两字) ,复出游江淮幽燕。年五十六, 客死于福建省宁化县泉上李元仲家。一生著述宏富,惜多已散佚,仅存天潮阁集 。 ” 刘坊一生之概述及文章风格,从黄慎赠刘鳌石诗与官亮工饮张颙望可在堂,即席赠刘 鳌石中亦可知大概: 伤彼流离子,归杭万里身。论交原旧友,对酒似嘉宾。 憔悴横双眼,文章老八闽。看君多慷慨,失路莫悲辛。 上官周( 1 6 6 5 ?年) ,初名世显,后改周,字文佐,号竹庄。福建长汀人,擅长诗 文、书法、篆刻,尤精于画,是清代著名民间画家。清代窦镇称上官周“善山水,烟岚 弥漫,墨晕可观” 。查慎行在题竹庄罗浮山图 中有“上官山人今虎头”句,把上 官周和东晋顾恺之( 虎头) 相媲美。 杨澜称赞上官周的诗画 “能自出新意, 修然蹊径之外, 人比之倪云林、沈石田。诗亦风格遒美如其画。 ”所著诗歌收录于晚笑堂诗集 。 丘幼宣. 蛟湖诗钞校注 z .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1 9 8 9 :2 0 9 . 14 林宝树( 1 6 7 3 1 7 3 4年) ,字光阶,号梁峰。林宝树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二十三 岁入学黉宫,考中秀才,又于康熙三十八年( 1 6 9 9年) 八月,考中举人。同年,吏部授 予他奉天海城知县( 今辽宁省鞍山市南部) 。由于父母年迈,海城离家万里,他辞官不赴 ( 一说次年他携侄上任,在职三个月,便因看不惯官场黑暗愤而挂冠回乡) 。此后他长期 在家赋闲,靠举子的微薄廪俸生活,潜心著述,被客家人誉为“客家陶渊明” 。隐山悟 机氏在梁峰公行略中说他“晚年居家,手不释卷,深沉幽养,道味盎然,游优自得, 然有难以言语形容者” 。林宝树一生著作甚丰,有梁峰诗文集 、 四书大全摘录( 又 名学庸摘抄) 及一年使用杂字等问世。其灵洞山赋和募建陈大士书院序 两文被视作文苑精华,由汀州府志全文录载。 华喦( 1 6 8 2 1 7 5 6 年) ,字岳秋,号新罗山人,又号白沙道人、离垢居士。福建上杭 人,华喦幼时因家贫辍学,但其聪颖好学且刻苦钻研,在诗、书、画领域都获得很高成 就。人称“善画山水、人物、花鸟、草虫,脱尽时习,力追古法。诗亦古质,与书称三 绝。 ”撰有离垢集 、 解弢馆诗集两书,共收诗作六百余首。其诗立意深邃,格调 超逸,为人传诵。如写秋云一抹诗云: “孤情只爱写秋寒,便有秋声纸上流。更写 白云三四笔,此中曾与故人游。 ”其诗多写田园风光,也有愤世嫉俗之作。如雨中画 钟馗像 ,题诗抨击当时社会黑暗,希望能有钟馗扫尽妖魔鬼怪。 童能灵( 1 6 8 3 1 7 4 5 ) ,字龙俦,号寒泉。连城人,清学者。笃好理学,曾入国子监, 往访金陵( 今南京) 和崇安等地,广求朱熹遗书。曾经携弟童能以及儿子童祖创、孙子童 昆等人到五曲的武夷精舍,进一步探求理学真谛,赋诗纪之。乾隆四年( 1 7 3 9 ) 携家人重 游武夷山,在六曲伏虎岩勒诗纪念。诗云: “寻回旧梦初开眼,报道新天好出门。水绿 山清灵及弟,花香鸟语儿携孙。笑呼幽谷乱仙语,指点明霞辨雨痕。自喜还丹今已熟, 会当鸡犬傍云根。 ”归乡后筑五贤书院于冠豸山麓之旁,精心研讨理学十余年,有冠 豸山堂全集传世。 黄慎(1 6 8 7 1 7 7 0 年) ,字公懋、恭寿,号瘿瓢山人,又称东海布衣,福建宁化人。 其诗感怀比较完整地描述了一生的经历: 此生足可惜,此志何能偿。念昔韶龄日,记诵不能忘。 自命昂藏意,何用而不臧。那只岁无几,焦劳不可量。 天地降以灾,厄我灵椿伤。母也守残疴,午夜历冰霜。 我年一十四,两妹相继殇。幼弟在襁褓,失乳兼绝粮。 是时薪若桂,盗贼起年荒。天地晨昏黑,日食尽无光。 虾蟆古老语,玉川涕四滂。须臾似万古,谁置我周行。 黄慎诞生于宁化县城一个贫寒的知识分子家庭,七岁即读书认字,十四岁时其父在 湖南病逝,山人小小年纪便挑起了生活的重担,为了养家糊口,山人奉母命求师学画。 丘幼宣. 蛟湖诗钞校注 z . 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 1 9 8 9 :1 5 6 . 15 黄慎一生在画、诗、书方面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就。绘画方面被誉为“扬州八怪”之一。 诗集有宁化知县陈昇捐资刊印蛟湖诗钞四卷,选诗三百多首,为后人所传诵。其诗 正如其画,善于写景绘情,直抒胸臆,清新流丽;对民众的疾苦寄予同情,对社会黑暗 尖锐揭露。其箴言式的短诗和题画诗寓意深长,如“黄犊恃力,无以为粮;黑鼠何功, 安享太仓。 ” 雷鋐( 1 6 9 6 1756 年) ,字贯一,号翠庭。福建宁化人,雍正元年( 1 7 2 3 年) 中举, 雍正十一年( 1 7 3 3 年) 成进士,荐为庶吉士。乾隆元年( 1 7 3 6 年) ,授翰林院编修;乾隆 九年( 1 7 4 4 年) ,被召到上书房,担任日讲起居注。乾隆十五年( 1 7 5 0 年) ,出任浙江提 督学政,后改任江苏学政。乾隆十八年( 1 7 5 3年) ,升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仍留提督学 政,调任浙江。雷鋐深受蔡世远、杨名时、方苞等人熏陶和影响,继承程朱理学思想, 并有所阐明;对陆九渊、王阳明观点细加辨析,撰象山禅学考 、 阳明禅学考等文, 予以评说。认为理学应强调“力行” 、 “躬行” ,亲自实践;认为朱子的主要精神是:居 敬以立其本,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因此,雷鋐没有陷溺于清谈和词章考究, 注重奖掖后进,致力于以天下为己任的实践。特别推崇刘宗周、黄道周等人的学问、人 品,以之为楷模。所著有经笥堂文集二卷、 自耻录一卷、 闻见偶录一卷、 读 书偶记三卷、 校士偶存一卷、 翠庭诗集若干卷。 读书偶记被采入四库全 书 。 邹圣脉,字宜彦,别号梧冈。福建连城人。清康熙三十年( 1 6 9 1年) 生。邹圣脉自 幼聪慧,六岁入家塾,十三岁读经史。稍长,博览群书,天文、地理、经史、百家无不 涉猎,因而工文学,善书法。邹圣脉一生著作甚丰,有诗、文、词、赋及名家著作之笺 注评点多种。为避文字狱,其诗词多委婉、含蓄,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21854-2025化学品鱼类早期生活阶段毒性试验
- BigCommerce-外文版培训课件(2025.9)
- 到店培训消防安全课件
- 农业安全检测培训课件
- 化工企业开工培训课件
- 养土鸡培训课件
- 农业企业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村委会与养鸡管理员协议书6篇
- 无锡口碑营销方案策划(3篇)
- 六神花露水营销方案(3篇)
- 腹腔镜操作标准化流程指南
- 清洁生产简述与实例分析课件
- 大学食品安全主题教育
- 入院患者接待暂空床讲解
- 常用护理质量管理工具
- 中学物理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
- 沂沭泗河洪水东调南下续建工程南四湖湖东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制鞋工艺流程
- 土石方工程运输合同
- 国际伤口治疗师汇报
- 《电工基础(第2版)》中职全套教学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