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两套不同强度苗族鼓舞对大学生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pdf_第1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两套不同强度苗族鼓舞对大学生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pdf_第2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两套不同强度苗族鼓舞对大学生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pdf_第3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两套不同强度苗族鼓舞对大学生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pdf_第4页
(民族传统体育学专业论文)两套不同强度苗族鼓舞对大学生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分类号 密 级 u d c 单位代码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两套不同强度苗族鼓舞对大学生部分生理 生化指标的影响 two sets of different intensity on college students part of the miao encouraged the influence of th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研究生姓名研究生姓名 唐 柏 旭 指指 导导 教教 师师 崔 素 珍(教授) 学学 科科 专专 业业 民族传统体育学 研研 究究 方方 向向 民族传统养生与保健 提交论文日期 年 月 日 论文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答辩委员会主席 论文评阅人 二 0 一二 年 六 月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 成果。尽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 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吉首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 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 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吉首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 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 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同意吉首大学可以用不同方式在不同媒体上发 表、传播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研究生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导师签名: 时间: 年 月 日 目录 第 页 i 目 录 目 录 . i 摘 要 . i abstract . iii 第 1 章 前言 . 1 第 2 章 文献综述 . 3 2.1 苗族鼓舞的研究的现状 . 3 2.2 运动对心肺功能研究现状 . 6 2.2.1 运动对肺功能的影响 . 6 2.2.2 民族传统项目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 6 2.3 运动对血乳酸变化的研究现状 . 7 2.3.1 血乳酸在训练中的应用 . 7 2.3.2 耐力性项目与对抗类项目中血乳酸相关研究 . 7 2.4 运动对血糖变化的研究现状 . 8 2.4.1 血糖在运动中的作用 . 8 2.4.2 耐力性运动项目与对抗类项目对血糖的影响 . 9 第 3 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 11 3.1 研究对象 . 11 3.2 研究方法 . 11 3.2.1 文献资料法 . 11 3.2.2 实验法 . 11 3.2.3 数理统计法 . 16 第 4 章 研究结果 . 17 4.1 苗族鼓舞运动前后心率、血压数据对比结果 . 17 4.2 苗族鼓舞运动前后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一秒率结果. 18 4.3 苗族鼓舞运动后血乳酸、血糖指标测试结果 . 19 第 5 章 讨论与分析 . 21 5.1 苗族鼓舞运动后心率、血压的变化分析 . 21 5.2 苗族鼓舞运动前后用力肺活量、最大通气量、一秒率的变化分析 . 22 5.2.1 运动后肺活量的变化分析 . 22 5.2.2 运动前后最大通气量的变化分析 . 22 目录 第 页 ii 5.3 运动后血乳酸、血糖的变化分析 . 23 第 6 章 结论与建议 . 25 6.1 结论 . 25 6.2 建议 . 25 致 谢 . 26 参考文献 . 27 附录 a 缩略语表 . 30 表目录 第 页 i 表 目 录 表 3.1 运动前指标测试技术路线 . 14 表 3.2:运动后测试技术路线 . 15 表 4.1 两套鼓舞运动后即刻心率、血压 . 17 表 4.2 两套鼓舞运动后 2 分钟心率、血压 . 17 表 4.3 两套鼓舞运动后 3 分钟心率、血压 . 17 表 4.4 两套鼓舞运动后 4 分钟心率、血压 . 18 表 4.5 两套鼓舞运动后 5 分钟心率、血压 . 18 表 4.6 运动前肺功能指标与第一套鼓舞运动后指标对比 . 18 表 4.7 运动前肺功能指标与第二套鼓舞运动后指标对比 . 19 表 4.8 第一套鼓舞与第二套鼓舞运动后肺功能指标对比 . 19 表 4.9 第一套鼓舞与第二套鼓舞血糖指标分析结果 . 19 表 4.10 第一套鼓舞与第二套鼓舞血乳酸指标分析结果 . 20 摘 要 第 i 页 摘摘 要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效果有了一定的重视。 从 95 年颁布的体育法中可以看出,其中第六条和第十五条充分明确了民族体育传 统项目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舞龙运动到太极拳这些运动对人的健身效果得到了 广大的认同。然而在众多的民族传统项目中具有健身价值的运动项目尚未被开发 与整合,从这些方面看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健身价值的可开发性是有很大的 空间。 本文通过对两套不同强度鼓舞运动一次性训练后的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监 测,观察实验前后的部分生理生化指标的变化情况,探讨出更加适合大学生锻炼 的训练强度,从而为苗族鼓舞的发展及大学生科学健身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通 过查阅与收集苗族鼓舞相关论文、资料结合当下对苗族鼓舞的研究,确定本选题。 本文以定向抽取某某大学大学生苗鼓队 12 人为研究对象,苗族鼓舞为运动方式, 采用多因素单组前测后测实验设计。测试安静时心率和血压、运动后五分钟内心 率和血压、肺活量、血糖、血乳酸等指标,对比两套鼓舞的相关指标,然后以数 理统计法(独立样本 t 检验)加以分析。了解不同形式的运动前后各项指标的变 化来展开研究。研究表明:(1) 苗族鼓舞运动后第一套鼓舞与第二套鼓舞训练后 指标看出心率在 1 分钟(t 值-2.28) (p0.05)、2 分钟(t 值-2.13)有(p0.05)、 3 分钟(t 值 2.19)(p0.05)、 4 分钟(t 值-2.08)(p0.05)时的数据都有差异。 (2) 苗族鼓舞运动后第一套鼓舞与第二套鼓舞训练后指标得出舒张压在 1 分钟(t 值 3.04)(p0.01)、2 分钟(t 值 2.33)(p0.05)时出现差异。收缩压 1 分钟(t 值 -3.23)(p0.01)、2 分钟(t 值-2.49)(p0.05)时都差异。(3)两套鼓舞在运动后 指标发现:用力肺活量无显著差异,最大通气量(t 值-2.66)指标有显著差异 (p0.05),一秒用力呼气容积(t 值-2.39)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4)第一 套鼓舞与第二套鼓舞运动后数据比较中发现即刻的血糖指标都没有显著差异, 5 分 钟的血糖指标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15 分钟血乳酸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 而 5 分钟指标第一套鼓舞与第二套鼓舞有显著差异,第二套血乳酸指标在 5 分钟 时有明显的上升。(5)两套苗族鼓舞一次性运动可以良性的影响大学生的心功能 及其耐力素质。但第一套鼓舞相对于第二套鼓舞对大学生各项指标的影响略差。 所以,建议普通大学生合理系统地采用这不同强度的运动形式进行练习,以使得 心肺功能的全面锻炼。(6)合理系统地开展苗族鼓舞这项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 心肺功能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因此,建议大学生把苗族鼓舞作为锻炼身体的项目 之一,也建议引入学校公共体育课程。(7)根据不同年龄段,不同的人群来合理 的安排适合运动强度,这样能更好的把苗族鼓舞这项运动项目推广出去,让更多 摘 要 第 ii 页 的人群参加这种既能健身又能观赏的民族传统项目。 关键词:苗族鼓舞、血糖、血乳酸、大学生 abstract 第 iii 页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the state of fitness effects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have a certain importance. can be seen from the sports law promulgated in 1995, article 6 and article 15 of them to fully clear th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national sports traditional, the majority of these movements of tai chi fitness effect from dragon dancing recognition. however, in many traditional items with a fitness value of sports has not yet been developed and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fitness value can be developed is a lot of space seen from these areas. in this paper, the monitoring of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after the one-time training encouraged by the movement of two different intensities to observe the changes of some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the experiment, and explore more suitabl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exercise training intensity, thereby for hmong encouraging development and students science fitness provides a theoretical basis. this study, the data combined with the present hmong encouraging research to determine the topics through access to and collection of relevant papers of the hmong encouraged. directed extract jishou university students miao drum team of 12 subjects, the hmong encouraging for the sport, and multi-factor single-group pretest posttest design. test resting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heart rate and blood pressure, lung capacity, blood glucose, blood lactic acid and other indicators, five minutes after exercise, compared two sets of encouraging indicators, and then i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to be analyzed. understanding of the indicators before and after exercise of different forms of stud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inspire (1) the hmong encouraging movement after the first set and second set of encouraging training heart rate index seen after 1 minutes (t = -2.28) (p 0.05), 2 minutes (t = -2.13) ( p 0.05), 3 minutes (t = 2.19) (p 0.05), 4 minutes (t = -2.08) (p 0.05) when data are different. (2) the hmong encouraging movement after the first set of indicators derived diastolic blood pressure in one minute (t = 3.04) (p 0.01), 2 minutes (t = 2.33) (p 0.05) encouraged with the second set of encouraging training a differenc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 1 minute (t = -3.23) (p 0.01), 2 (t = -2.49) (p 0.05) differences. (3) two sets of encouraging exercise indicators foun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orced vital capacity, maximum voluntary ventilation (t = -2.66) indicators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one second 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t = -2.39) indicators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p 0.05). encouraged and the second encouraged after exercise (4) the first set of data found in the immediate blood glucose targets a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five minutes of the glycemic index has a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0.01),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15 minutes hl (p 0.05). five minutes of indicators of the first set of encouraging and the second encourag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dicators of the second set of blood lactate in 5 minut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5) one-time movement of the two sets of hmong encouraged abstract 第 iv 页 benign students cardiac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endurance. but encouraged the first set of the second set of encouraging college students indicators slightly worse.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the ordinary college students is a reasonable system using different intensity form of exercise to practice to make the full exercise of the heart and lung function. (6) reasonable conduct the hmong encouraged by the physical exercise, to improve the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have a certain role. therefore, it is recommended that students and hmong encouraged as one of the exercise is also recommended the introduction of public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 (7)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ges, different groups of people to a reasonable arrangement for exercise intensity, this will better the hmong encouraged the sport and get people to allow more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this not only fitness but also to watch the national traditional items. key words: drum dance of miao nationality, blood sugar, blood lactate, college students 第 1 章 前言 第 1 页 第第 1 1 章章 前言前言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苗族鼓舞,苗族鼓舞俗称“跳鼓”,苗语里称为 “素娜”,对其渊源的探讨,历来众说纷纭,各持其说,总的来讲,大致分为三 种情况:(一)苗族鼓舞起源于远古的“轩辕”时代(二)苗族鼓舞起源于自己的 祖先(三)苗族鼓舞起源于汉朝。苗族鼓舞与巫文化一直都存在着本质的关联, 在现代的苗区也仍保留着浓郁的巫鬼祭祀之风,因此在祭祀等大型活动中才会出 现苗族鼓舞的表演。 苗族鼓舞的大多动作都与农事有关,中间有关于雨水、物种、 开垦等方面的动作。苗族因为地域、经济、种族的限制使其物质文明相对偏下, 为了寻求一种娱乐方式从而苗鼓舞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各个文化层次的人都对这项运动产生兴趣,爱好少数民族健身操的人群正不 断扩大.随着时代的发展苗族鼓舞在音律、强度、节奏上对鼓点进行了加工,并逐 步对苗族鼓舞的舞蹈艺术、劳动生活特别是对苗族的劳作、文化、生活等内容引 入苗族鼓舞的表演之中,使苗族鼓舞拥有了完整的叙事效果,逐步形成了集音乐、 舞蹈表演及叙事的独特艺术形式,不仅仅局限于节日、祭祀、婚礼等大型活动中 才会出现发展成为一项独具特色的集观赏、健身、娱乐、竞技为一体的深受广大 人群众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苗族鼓舞与现代竞技一样,都以身体活动为 基本手段。在运动过程中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使人体内运动能量处于“消耗- 恢 复- 超量恢复”的循环中促使身体功能发展和增强体质。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 水平的提高,苗族鼓舞已不单单作为祭祀、节日中的表演节目,更多的时候被人 们当做一项以健身与娱乐为目的的体育运动项目。苗族鼓舞运动能更好地促进全 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增加我国体育人口数量;还能促进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更好的传承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健身效果有了一定的重视。 从 95 年颁布的体育法中可以看出,其中第六条和第十五条充分明确了民族体育传 统项目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从舞龙运动到太极拳这些运动对人的健身效果得到了 广大的认同。现阶段广大学者对苗族鼓舞的研究的出发点基本围绕着苗族的发展、 历史起源、文化内涵、社会特性等方面,然而对鼓舞对人体生理机能或是心肺功 能等发面的研究尚处于空白。这就造成了健身价值的研究落后于娱乐功能的研究。 因此本研究对苗族鼓舞今后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苗族鼓舞进入大学生的 学习课程行列中打下一定基础。 .蒋浩.苗族鼓舞的形成及其艺术特征j.经济人学报,2005(3) 第 2 章 文献综述 第 3 页 第第 2 2 章章 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2.1 苗族鼓舞的研究的现状 湘西苗族鼓舞的形成历史久远,主要有五个方面。(一)历史价值:湘西苗 族一直是以刀耕火种,独立自主的氏族部落状态生活的,即使是这样的生活状态 下,他们也时常与外来势力进行战斗。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由于对当时的统治 阶级不满,在被压迫的情况下人民多次起义,抵抗明朝统治者的统治。苗族人民 在长期与外界势力的斗争与统治阶级的压迫过程中,他们需要一种可以支撑起整 个民族的精神支柱,去形成强大的战斗集体,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无数次的战斗 与反抗中使得自己的民族保存下来,在这样的战斗与反抗的过程中,在民族生死 攸关的时刻,苗族苗鼓与号角起到的作用是一样的,拥有了巨大的号召力与鼓舞 士气的作用。(二)民族价值:苗鼓被湘西苗族封为圣物,从古至今,苗族人民 把信仰与民族精神融入到了苗族鼓舞的表演当中,苗族鼓舞已经成为了一种艺术 形式,保护苗族鼓舞对提高文化涵养,增强苗族人民创造与拼搏精神起到了一定 的促进作用。(三)艺术价值:在悠久的历史中苗族鼓舞是在苗族的祭祀活动中 诞生的,常与傩歌、傩戏交替表演或联合表演,以此来完成祭祀的活动。同时对 苗族鼓舞进行更深层次的发掘、抢救中发现,它对中国的舞蹈、音乐、傩文化的 深层次研究将起到不可低估的作用。(四)对外交流价值:新中国成立以来,党 和政府十分重视苗族鼓舞这种深受苗族人民喜爱的民族艺术,多次派遣专业的工 作人员进入苗族村落,对拥有悠久历史的鼓舞文化进行搜集、整理、从而达到保 护苗族鼓舞的舞蹈素材及表演艺术。在党和政府的不懈努力与关心支持下,湘西 苗族鼓舞这种独特的民族体育项目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批批优秀的鼓舞人才脱 颖而出,在以往的苗鼓盛会上奏响了它华美的乐章。(五)旅游开发价值:苗族 鼓舞素来以朴素、热情、大气的表演形式,深得各地游客们喜爱,成为了湘西地 区很多景区的表演项目。湘西苗族鼓舞在现代文化与当地旅游业的影响下,从自 娱自乐的方式转向了旅游文化的产业发展,必将与旅游业有机结合为一体,介于 湘西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实现苗族鼓舞文化与之互动发展的思路,应有目的、有 计划地进行。对鼓舞文化的产业开发,在充分开发的同时也要保护这一资源,达 到开发与保护,利用与传承的统一,同时,也将苗族其他的特色之处引入到旅游 进去,使之规范化,以形成以鼓舞文化为主,其他特色文化为辅的的民俗风情旅 游开发项目,以满足人们求知求新、求异求奇、求美求乐的人文追求,扩大消费 群体,增加旅游经济收入。 鼓是民族精神的象征,鼓舞更是苗族人民生活缩影的展现。根据历史文献的 记载,鼓最开始的作用是用于战场上鼓舞士兵士气的工具。随着时代的进步,信 第 2 章 文献综述 第 4 页 息往来的频繁,鼓的作用与用途发生了改变。鼓舞在现在的社会特别是今天,有 了更新的作用,它成为湘西苗族人民辛勤劳作、勇敢朴实、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的一个缩影,苗族鼓舞结合了苗族人民在悠远历史中不断发展和创新的精神,是 民族精神的伟大象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是否能发展壮大的表现,这是中华民 族五千多年来薪火相传、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柱,也是中华民族在未来岁月里继往 开来、自强不息、屹立于世界强大民族之林的精神资本和精神动力。湘西苗族鼓 舞是苗族人民文化、精神支柱的一个象征,其背后是承载着湘西苗族的历史记忆、 劳作生产、宗教信仰、文化的展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等,包涵深厚的苗族文化 内涵和意义。弘扬这一优秀民族文化,对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增强民族凝聚力 有重要的实际意义;对于保持不断开拓的民族精神,保持生生不息的旺盛的生命 力,挖掘本土资源,促进民族的繁荣发展,民族的不断进取更有着特殊的意义。 湘西苗族鼓舞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 中写到:苗族鼓舞的传承是通过 族内鼓舞者世代言传身教这种传授方式来完成传承的一项民族民间艺术,苗鼓在 苗语中被称为“读浓”“抱浓”,苗族鼓舞时苗族历史与民族特色的一个缩影,它 有着悠久的历史与特殊意义。苗族鼓舞通过叙事性的表演,再结合音乐与舞蹈来 完成一个具有特殊个性的艺术形式。苗族鼓舞的动作时通过模仿苗族人民日常劳 作与生活等动作来进行表演,生动的再现了苗族人民的生活与生产画面,可以说 观看苗族鼓舞会让那个观看者体验到苗族人民是如何生产劳作一样。人的活动都 有一定的动机,而人的一个重要的心里就是不断的去探索新的事物,从而使得在历 史的发展的同时苗族鼓舞的表演形式也在更新,湘西苗鼓的表演形式最独特的一 个形式就是在打鼓的同时还有一个进行打边鼓的演出者, 这是在其他民族鼓乐中 所没有出现过的的表演方式。打边顾名思义就是在打鼓的同时一个表演者用鼓棒 敲击鼓的鼓边从而达到鼓点与鼓边的相互配合的一种独特的表演方式,苗族鼓舞 的表演是鼓点为主奏,鼓边为伴奏。在打鼓面时,在鼓点节奏中可以找到其基本 规律,鼓点的基本节奏型有一点、三点、五点、七点、九点及“六槌”这些基本 鼓点,所有苗族鼓乐基本演奏形式就是这样。苗族鼓点会随着表演的不同而发生 一定的变化,但其节奏大致还是属于其基本类型的节奏。打边的节奏在鼓舞的表 演中式固定的, 它的作用是起着指挥鼓乐的节奏, 打边可分为单打和双打, 它 能渲染整个鼓乐的情绪和气氛。湘西苗鼓技法独特、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就表 演形式而言,它有单人鼓舞、双人花鼓舞、四人跳鼓、团圆鼓舞。就击鼓槌法而 言,可分为握、卡、抓、松等多种锤击的方法。通过不同的打击方法再结合舞蹈 动作,形成了具有规范的鼓舞套路,它能模仿猴、鸡、雀展翅等动作,体现了苗 族鼓乐的表演性和叙事性。 吴萍等人(试论黔东南苗族鼓舞文化的体育功能,2009)在研究中阐述民族 .罗婉红.湘西苗族鼓舞与旅游产业互动发展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6(4) 第 2 章 文献综述 第 5 页 传统体育是一种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结合民族民间的传统文化为一体的一种 运动。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一样,都具有健身与竞技效果。苗族鼓舞运动就 是在运动中身体承受一定的运动负荷,使人的体力和运动能量物质处于“消耗- 恢 复- 超量恢复”的周而复始的循环中,促进人体机能的发展和增强体质。如木鼓舞动 作节奏为二四拍,大致可分为五个自然部分,以激烈的鼓点为主节奏,舞蹈动作由踏 步、腾越、翻越、甩同边手等基本动作组成,该舞蹈动作幅度大,协调性要求高,具有 较强的运动负荷。苗族最崇尚的是力量。苗族人民是一个以力为美的民族,越是具 有力量的人就越美。所以勤劳、智慧、坚强、勇敢便成了美的象征,成为了苗族人 民美的标尺和美的理想,是人们追求、向往和赞美的东西。鼓舞的表演过程,给人一 种刚健、柔美、恬静的享受。那种刚、柔相济和强线条的表现,会使你心情激奋、 热血沸腾,自然地对一个襟怀豁达、性格豪爽、热情好客、能歌善舞的民族产生崇 敬之情,苗族的鼓舞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和观赏性。对苗族鼓舞的强身健体、愉悦身 心、大众广适、社交等功能做了详细的分析探讨。苗拳和棍棒、刀枪等十八般兵 器的表演无不在鼓舞中地到体现。于是便产生了雪花盖顶、流量缠腰、青龙锁喉 等鼓舞动作。单就棍舞来说就有单头棍、双头棍、四门棍、八门棍及双花棍等。 动作有打四方、懒姑挑水等套路。而这种武术与鼓舞交融的文化,在苗族宗教鼓 舞中有着精彩的演示。在打鼓面时,在鼓点节奏中可以找到其演奏的基本规律, 鼓点的基本节奏型有一点、三点、五点、七点、九点及“六槌”这些基本鼓点, 所有苗族鼓乐基本演奏形式就是这样。彭蔚研究表明湘西苗族鼓舞主要表现在以 舞者脚下“梭、绞、踏、蹲、颤”的步伐,带动身体围绕大鼓形成“拧、缠、侧、 闪、转、翻”的舞姿动态上,再与手臂的“绕、交、抡、插、击”及手腕的“提、 压、绕、盘”的击鼓动作,共同形成苗族鼓舞的各种舞姿动作。逐步创造了“梭 步、麻花步、碎步、移踏步、矮蹲步”等基本舞步以及“内、外花击鼓、绕花击 鼓、缠花击鼓、抡臂击鼓、交替击鼓、平击鼓”等多种基本击鼓方法。 苗族女 子单人鼓舞的“听鼓”动作,鼓点由四二拍构成。结合动作说明,“右平击鼓”, 重心移到右脚,头稍左偏,右下巴上翘(如鼓声状),前两小节弱拍的休止,与动作极 为协调,使其内容与形式得到了统一。 湘西苗族鼓舞的文化特征及健身价值 一文写到:湘西苗族鼓舞舞蹈动作 的强度非常之大,具有极强的竞技性,常常参与人是非舞到汗流浃背不肯罢休,起 到了十分明显的健身的效果。大部分的鼓舞形式都具有极强的竞技性,鼓手们在鼓 前跳来转去,尽情使为,为的就是好好展现自己的鼓艺。常常是一边鼓声刚停,另一 边就接踵而舞,观者是兴高采烈,舞者更是神采飞扬、心神齐动,使出浑身鼓术,以 博取观众的赞许和尊敬,甚至以鼓为媒,借此赢得爱情,自然而然,鼓场上就充满了 .彭蔚.湘西苗族鼓舞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07 .吴湘军,白晋湘,陆群.湘西苗族鼓舞的文化特征及健身价值j.文史博览,2008.07 第 2 章 文献综述 第 6 页 竞技性。 2.2 运动对心肺功能研究现状 2.2.1 运动对肺功能的影响 运动对心肺功能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机能发生适性变 化并非只是单独的心肺适应,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在运动过程中,神经 体液的调节也很重要,人体各激素的分泌,内环境改变等均可引起机体机能发生 改变。而影响运动能力的主要因素是血管和呼吸系统的完整性,运动期间循环和 呼吸系统储备处于严重受力状态,只有在这种状态下,方能观测到机体真正的心 肺功能化,只有通过运动期间的人体机能的测量与评价才能正确衡量其运对心肺 功能的影响。 通过观察其变化,从而评价机体的运动能力。心肺功能评价指标还 有比如最大氧脉搏,肺通气量等。 2.2.2 民族传统项目对心肺功能的影响 宋祖军研究结果表明:舞龙是一项大负荷强度的,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的运动 项目,舞龙运动能有效地促进人体心肺功能及有氧工作能力的提高。 高校舞龙队 员身体机能特征一文中说到:舞龙大学生和一般体育大学生肺活量无显著性差 异,但均高于普通大学生,且舞龙大学生显著性水平更高,表明舞龙可能促进呼吸肌 能力提高的作用更强。 安静时舞龙队员的 fvc、mvv、mvv/ bsa 均显著高于 对照组(p 0. 05 ) , 运动后 10 min 基本恢复到安静水平。 张斌在研究中发现: 通过蹴球对 100 名老年人测验可知,运动后脉搏为 100110 次/分钟,从老年人的体质来看,心脏、脉搏都是可以承受的,可以说是“形劳而不倦”, 对老年人身体健康是有益的 。刘晓单研究发现老年人 2 个月太极拳锻炼后,dbp 明显低于锻炼前, sbp、map 和 pp 同步降低。研究表明适宜强度的运动锻炼有利 于提高人体的心血管功能,降低老年人血压。 梁永文在文中说到,在进行了 10 分 钟左右的太极拳练习后,其练习者的心率可达到 120 次/分左右,是一种强度适中 的运动项目,它能有一定提升中老年人的心血管机能。训练者在练习了太极拳后, .曲绵域,于长隆.实用运动医学m.第四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6-104). .宋祖军.三个月舞龙集训对体育教育专业男大学生肺脏机能的影响j.怀化学院学报,(2010) 02 .王建军, 王朝群, 吴霞, 耿青青, 杨双明.高校舞龙队员身体机能特征j.中国体育科技, 2006.2 .谌晓安,崔素珍,陈景,陈玉凤.舞龙运动对人体人肺功能的影响j.军事体育进修学院学 报.2006.3 .张斌,彭彦,袁勤.蹴球运动对老年人健身价值的研究j.怀化学院学报,2003.02 .刘晓丹,金宏柱.太极拳锻炼对老年人心肺机能影响的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0.1 第 2 章 文献综述 第 7 页 左心室收缩内径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减少,舒张末期内径在运动后出现了增加。 唐 德伟在文中说到,长期坚持太极拳锻炼者左心室挤压血液的时间延长,射血前期 (pep)缩短,pep/lvet 比值缩小,三乘积(hrsbplvet)、平均外周动脉压和安 静心率等项指标明显降低。 长期开展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在安静时的肺活量和最 大通气量(miv)明显高于未进行太极拳运动的老年人(p0.05),练习后即刻的 miv 比安静时显著增大(p0.05),太极拳运动还能促使安静时的呼吸深度加强和呼吸 频率减缓,长期练习太极拳还可以提高呼吸效率。 2.3 运动对血乳酸变化的研究现状 2.3.1 血乳酸在训练中的应用 血乳酸是肌肉内的糖元通过无氧情况下的酵解这种方式产生能量使adp再合成 atp 过程中的产物。它能为身体提供能量,保证大强度运动的需要。它既是糖酵解 的产物,又是有氧代谢氧化的底物,还可以经糖异生途径转变成糖。在运动负荷后, 血乳酸消退的快慢,与血乳酸浓度大小和恢复期活动状态有关,由于肌乳酸进人血 液需经 3-5 分钟时间才能达到平衡。在恢复中期,应减小放松负荷的强度以减小乳 酸生成率,促进血乳酸的清除。乳酸的清除。训练员会根据不同的血乳酸在体内的 含量来制定出不同强度的系统。一般情况下会以 3mmoll 以下的血乳酸含量来判 定该训练强度为有氧代谢训练;以 34mmoll 的血乳酸含量来判定该训练强度 为有氧代谢过渡到无氧代谢的训练;4mmoll 以上这个血乳酸含量的训练强度就 属于无氧代谢为主的训练。 2.3.2 耐力性项目与对抗类项目中血乳酸相关研究 游泳运动员在经行有氧训练后血清 alb 和钠离子显著升高、二氧化碳结合力 明显下降;血乳酸变化与 alb、lym(%)、lym( 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