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舒位诗歌初探.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舒位诗歌初探.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舒位诗歌初探.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舒位诗歌初探.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舒位诗歌初探.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舒位诗歌初探.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中文摘要 舒位是乾嘉之际的著名诗人,和孙原湘、王昙并称为“江左三君 。舒位的 人生经历十分坎坷,他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就聪慧勤奋,积极进取,期为世用, 从来没有放弃过科举晋身之路,但是在乾隆五十三年2 4 岁考中举人后,一直没 能取得进士及第,一生没有谋得一官半职。为了养家糊口,他被迫常年四方奔走, 依人作幕,还曾经从军西南,但是最终也没有摆脱一个下层文人的命运,生活贫 困,终生潦倒,于嘉庆二十年除夕逝世,著有瓶水斋诗集、瓶水斋诗话等。 舒位交游众多,既有赵翼、法式善等文坛前辈,也有王昙、孙原湘、陈文述 等诗坛主力,还有一些绘画、音乐等领域的艺术家,这些朋友给他提供了生活上 的帮助、精神上的慰藉,和他进行文学艺术上的交流,使他的诗歌创作具有了更 加丰富多彩的内容。 舒位论诗主张抒写真情实感,同时也重视诗人的见识和学问在诗歌创作中的 作用。他的诗歌创作呼应了他的诗歌理论,题材广泛,羁旅行役、咏史记游等篇 什占有相当数量。还有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感慨个人身世、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随着人生阅历的增长,舒位的诗歌也深刻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社会黑暗,这些诗 歌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末世的衰朽本质。瓶水斋诗集中还有相当多的题 画诗、音乐诗、酬唱诗等,反映了当时文人的文化艺术生活的大致状况。舒位在 从军西南时写的一部分诗歌表现了祖国大西南的自然风光和西南少数民族的生 活习俗,是对清代诗歌题材的开拓。在艺术风格上,舒位诗歌性灵与才学兼具, 爱用书卷,典故数量多,痕迹明显;辞藻华美,设色裱艳;从选材到构思都求奇 求怪,遣词用语纵横驰骋,铿锵有力;具有奇博宏恣、郁怒横逸的总体特征,显 示出乾嘉诗坛风尚转变的新动向。 作为位充满个性特色的诗人,舒位是袁枚发起的清诗解放运动的有力支持 者。他以自由独创的创作精神在清代诗坛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为早期的“性 灵诗加入了更深刻的批判现实的思想内容,而且在诗歌精神内涵和诗歌艺术风 格上也间接影响着后来的龚自珍,将这场文学革新运动推向成熟。 关键词:舒位科举批判现实清诗解放 中图分类号:1 2 0 7 2 2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a b s t r a c t s h uw 西i sar e i l o w n e dp o e tb e t 、) l r e 即q i a n l o n ga n dj i a q i i l gt 曲e si nt l l eq i i l g d ) ,i l a s 够h ei sc a l l e d 铀r e ec e l e b r i 够i nl e rs i d eo fc h 锄舀i a l l g 黜v 盯埘t 1 1s u n y 嗽i 锄g a n dw 抽gt 缸s h uw 萌s1 i f ee x p e r i e n c e si sv e 巧r o u 曲h ei sb o mi na s c h o l 砌y 加1 1 i l y ,觚di sv 吖谳e l l i g e n t 锄dd i l i g 饥ts m c el l i s 出l d l l 0 0 d h eh 嬲n o t 百v e nu pt l l ei m p 甜a 1c i v i ls e i c ee x 距血鲥0 n b u t 疵r b e i i l gt h es e l e c t e dp e r s o ni n h i s2 4y e a r s0 1 也h el 硼n o tb e 印a b l et 0o b t a i l l 廿l et i t l eo f t h et l l r e e1 1 i g h e s ts c o r e r si i l t 1 1 ep a l a c ee x a 刀血洲o i l s ,锄dn o ts o u g h tm et i t l ew 纰l i t t l ep o w 既h l0 r d e rt ok e 印t 1 1 e f 砌1 y ,h ei sc o i n p e l l e dt 0w o r ki n 伽t s i d e h eh a se v e rb e e i la i l 孙s i s t a n _ tt 0t l l e g o v e m m e n to 伍c i a l ,a l s oj o i l l e dt h ea m l yi ns o u t l l w e s t h eh a sn o tg o t t e nr i do fa 1 0 w e rl e v e l 嘶t e r sd e s t i n y h ei si m p o v e r i s h e d 锄dd i s a p p o i i l t e di na ul l i sl i f e 锄d d ) ,i n g i n j i a q i n g 2 0y e a r s h eh 嬲嘶t t e n p i l l g s h u i z h a ip o e 臼了a n m 0 1 0 9 少, p i l l g s h u i z h a in o t e so np o e t sa n dp o e 缸歹a n ds oo n s l mw e im a k e s 伍e n d sn 啪e r 0 i l i s l yi i l c l u d i i l gs o m eu t e r a 巧s e i l i o r s ,p o e t s ,a n d a r t i s t s t h e s e 伍e i 】【d s 百v eh i 】 1 1m 锄yh e l pi nh i s1 i f ea i l ds p i l m ,a l s oe x c h a i l g em ev i e w o nt l l el i t e r a 叫a 1 1 da n 、衍t hh i m t h e ye m 出1 e d1 1 i sp o e t 巧t 0l 刖ear i c hc o n t e n t i i ls h uw e i sp o e 臼哆l e o h ea d v o c a t e s 廿1 a tt h ep o e 仃ys h o l l l de x p r e s s 仇l e f e e l i n g so fp o e t s h ea l s ot 乏墩e sp o e t se x p e r i e l l c e 锄dl m o w l e d g ei i lt h ep o e 订y c r e a t i o nf 嘶c t i o n h i sc r e a t i o nh a se c h o e d1 l i s 也e o 够1 1 l ec o n t 即th a sb e e l l w i d e s p r e a d h e 、州t e s1 1 i s 位w e l 锄dt o u r ,e x p r e s s e sh i si i l d i v i d l i a le m o t i o na n dt h e r c a l i s t i cd i s a 仃e c t i o 玛r e n e c t sp e o p l e sh a r d s l 卸a n ds o c i e t y sd a r k i l e s s t h e s ep o e t r i e s h a v er e n e c t e dt l l ed c c r 印i te s s e i l c e0 ff e u d a l i s mt 0ac e r t a i l le x t e l l t h i sp o e 仃y a n t h o l o g ) ra l s oh a sm a l l yp i c t u r ep o e t r i e s ,m l l s i cp o e t r i e sa n d 蛐r e l a t i o n sp o 喇e s a p a r to fs mw e i 7 sp o 硎e sk ed e s 嘶b e dt h er l a t u r a ls c e n e 巧a n dm i i l 耐够sc u s t o m i ns 0 l m l w e s t i ti sd e v e l o p m e n tt 0t l l ep o e t 巧o f q i n gd y i l a s 够i nt l l ea r t i s t i cs t y l e ,1 l i s p o e 仃yh a sb o mf e e l i i l g sa n ds c h 0 1 a r s l l i p h el m e st 0l l s em a n y1 i t e r a 巧r e f e r e n c e s h i s l i t e 】咖哕e l e g a i l c ei sg o 玛e o u sa l l dc o l o r m l t h ep o e ,i sw o n d e 而j la i l ds 咖1 9 e 丘d m t h es e l e c t i o nt 0t l l ei d e a t h ew o r d si sp o w e 咖l 觚d 雠e l y h i sp o e 订yi 1 1 s t 九l c t st h e n e w 懈l dt h a tt h ep o e t i cc u s t o m 缸锄s f o n l l s a sac h 锄c t e r i s t i cp o e t ,s h uw e ii sap o w e r m ls u p p o r t e rt 0t l l eq m gd y n a s t y p o e t i cl i b e r a t i o nm a tm 朐i lm e ii 1 1 i t i a t e s h ei sp l a 姐n gt h es 仃o n gc h a r a c t e rb yt 1 1 e o r i g i n a lc r e a t i o n ss p i r i tn o to i l l ya d d l er e a l i s t i cc o m e n tt 0e a r l y “s o u lp o e m ”,b u t a l s oi i l n u e n c eg o n gz i z h e n ,p u s 劬喀廿l i sl i t e i 锄l r ei n l l 0 、,撕0 nm o v e m 锄tt om a c u r - e k e yw o r d s :s h uw e ih 印嘶a 1c i 1s e 】m c e e x a i l 】i i i l 撕o n c r i t i q u er e a l 时 p o e t 巧l i b e i i a t i o no fq i l l gd y n a s t ) , 3 独创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 l :作及取得的 研究成果。掘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 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注:如 没有其他需要特别声明的,本栏可空)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使用过的材 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己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 并表示谢意。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每l j 延霞 导师签字:移:j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荔善班矧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堂蕉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有权保 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丝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 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 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重- j 延霞 签字同期:2 0 0 ( 年3 月弓l 同 导师签字:豸。j 害蓍i ,l 辛、 签字r 期:2 0 0 ( 7 年弓月弓lr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绪论 乾嘉诗坛,众说纷纭,流派林立。沈德潜倡“格调说 ,主温柔敦厚的儒家 诗教。之后翁方纲又提出“肌理说 ,以学问为诗。两家之外,袁枚开创“性灵 一派,看重真情实感的流露。与袁枚诗学观相通、诗风较接近的有同时代人赵翼、 蒋士铨,还有略晚的黄景仁、张问陶、舒位等。清诗研究常将这几位诗人作为性 灵派诗歌发展主线上的几个重要代表人物。舒位常被看作性灵派强弩之末的一辈 诗人之一,被划分在性灵派基本可以画上句号之前,对其作品的研究大都是围绕 着与前期性灵诗的同与不同之处所展开,因此得出的结论也是他对这个派别所起 的作用。 近年对于舒位及其诗歌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论文方 面有钱时霖先生的舒位与茶,专论舒位诗歌中的茶诗,得二十余篇,集中于 舒位茶诗中出现的茶的品种及对茶的品评。有涂晓马先生的舒位诗学观初探, 从舒位诗集中的论诗诗、瓶水斋诗话、乾嘉诗人点将录、舒位传记资料中总 结出舒位的诗学观。有王英志先生的舒位诗歌论略,是将舒位作为性灵派之 一员进行研究,论述舒位诗歌具有性灵诗的思想特征与审美特色,也说明了舒位 诗歌所独有的特色显示出的性灵派的发展变化。 文学史研究方面较集中的有两篇论著。朱则杰先生的清诗史在“乾隆盛 世的衰音 一章中,将舒位放在第二节,论述了舒位诗歌内容、对清诗题材的开 拓之功,重点论述了舒位诗歌艺术上不同于性灵派诗风的几个特点。严迪昌先生 的清诗史在“昏沉时世的悲怆诗群”一章中有一节“郁怒的舒位瓶水 斋诗”,着眼于舒位“郁怒诗风的深层形成原因与诸多表现形态,从诗人生平 遭际出发去探其诗心与诗风。 作品选录方面有程千帆、杨杨先生整理编校的三百年来诗坛人物评点小传 汇录,收入舒位的乾嘉诗坛点将录并附以重刊序、钞讫记后、刻本题词及 舒位传记资料。有王英志先生选编的清人绝句五十家选萃,收入舒位绝句若 干附有注释解析。 乾嘉之际清王朝统治由盛而衰,在科举之途上举步维艰、进退失据的下层文 人心理是复杂而矛盾的,那种在传统应试习惯下的坚持伴之以内心深处的无奈与 动摇,使他们在诗文中发出了怀疑与质问,甚至有了清醒的思考。舒位是当时难 以计数的这类文人中的一个,其心血凝聚的2 0 0 0 多首诗作,也代表了那个时代 众多文人的经历;而以“郁怒”为基本风格特色所构成的“铁云面目 ,也是随 着舒位人生行迹与心迹,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模糊到清晰,它涵盖了铁云的 诗心与诗风。对舒位的剖析与了解,不仅是为了给他本人一个客观合理的价值评 判,也是为了借此而对乾嘉以来身处社会中下层的文人的处境与心境有所认识与 感知。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舒位的生平经历 白云如衣,不能御寒。明月如饼,无以加餐。 王道易易,何如行路难11 ( 行路难) 这是乾嘉之际诗人舒位的一首小诗。正是在那个所谓的“盛世里,诗人感受到 了“盛世不盛”的时代特征,并用自己流离漂泊的身世书写了一幅幅当时文人生 活的真实图景。他有着书香氤氲的家世,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精于诗书音乐, 却高才啬遇,终生未谋得一官半职;他萍踪絮影,随人作计,一生舟车颠簸,四 处奔波,生活中常常陷于困窘,但却以卓荦的才华与流光的诗歌为整个诗坛增辉 添彩。他的坎坷际遇成就了他的诗歌,凝结出了优秀而独特的瓶水斋诗集, 赢得了众多文坛前辈及友朋的赞誉。 舒位( 1 7 6 5 1 8 1 5 ) 字立人,号铁云,小字犀禅。直隶大兴( 今北京市) 人。 祖父舒大成,字子展,康熙五十一年( 1 7 1 2 ) 进士,翰林院检讨,有试墨斋诗 集,今已散佚。父舒翼,官广西永福县丞,摄河池州知州。舒位于乾隆三十年 ( 1 7 6 5 ) 九月四日出生在吴门( 今苏州市) 大石头巷,于嘉庆二十年( 1 8 1 5 ) 十 二月三十日在吴门去世。舒位幼承家学,聪慧勤勉,十岁下笔能文。十四岁随父 官广西永福,赋铜柱诗,传诵安南。乾隆五十三年( 1 7 8 8 ) 举人。舒位为人 神清气朗,有魏晋人风度。他博览群书,尤喜仙佛怪诞小说家言。工书,又能吹 笛、鼓琴、度曲,所作乐府院本脱稿,老伶皆能按简而歌,不烦点窜,2 尤以诗 名。著有瓶水斋诗集十七卷、瓶水斋别集二卷、皋桥今雨集二卷、瓶 水斋诗话一卷、乾嘉诗坛点将录、瓶笙馆修箫谱以及传奇桃花人面、 琵琶赚。舒位的一生充满辛劳,充满失意。生计之困,科考之艰,奔波之苦, 几乎伴随了他大半生。但他的生活又充实完整,他奉母至孝,待人至诚,对文学 对艺术倾注心血,充满热情。下面我们具体了解舒位生平的主要经历与交游情况。 第一节少年读书时期 舒位出生在一个优裕的家庭里。“曾祖勋,邑庠生。祖大成,康熙壬辰科进 士,翰林院检讨。父翼,广西河池州知州。伯希忠官江南。3 ( 陈文述舒 铁云传) ,舒位的幼年和少年时代是在衣食无忧、生活富足的环境中度过的。祖 辈父辈们饱读诗书、为官为宦,虽不是大富大贵之家,但书香门第中自有庭训教 养,所以舒位小小年纪便继承家学,刻苦攻读,接受着正统的、封建士人式的教 育。他“少颖悟,读书十行俱下,十岁能文。希忠抚之日此吾家千里驹也! 4 ( 石韫玉舒铁云传) 。这样的门庭与资质,使舒位理所当然要走向读书、应 考、出仕的人生道路。 舒位十四岁时,远离家乡,随父亲任到广西永福,官舍后有铁云山,因此自 号“铁云山人。此时所作诗歌中已有一股淡淡的少年式的乡愁了,如“隔岭音 书飞雁少,闭门风雨落花多。南邻亦是消愁地,乘兴还能许再过? ( 春晚宴 集闻歌) ,笔触细腻,有感而发。不过诗人到底正当青春,少年不识愁滋味,即 便写愁,也是闲愁,身边并无大风波,心中亦无大感慨。诗中所见所咏,多是“帘 波、烛泪、酒花、香字 6 ( 和人咏物四首) 之类意象,用一种轻捷欢快的调 子,来吟唱悠闲安逸的生活。“拚与青钱买春去,一枝斜插帽檐回。7 ( 出西南 门憩广恩寺遂至丰台即事) ,诗人的才气弥漫在一种年轻烂漫无心事的自然状态 里。 其时正值安南使者入贡,其父奉檄,出关馆伴,带舒位同行,“位赋铜柱 诗,使者携归安南,由是其国中贵人皆知位为中国才子。舢( 石韫玉舒铁云传) , 年未弱冠便得到如此称誉,这既是对少年舒位才华与天分的肯定,同时也给了他 以后在科考中一显身手的信心。乾隆四十七年( 1 7 8 2 ) 舒位十八岁入都应京兆试, 铩羽而归。不过这次考试失利对年轻的诗人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丝毫没有打击到 他科场进取的信念。他索性留在了京城,将祖父遗留的数万卷藏书尽数发出,日 夜研读,以备再考。 舒位科名未成,诗名已盛,其间祖父舒大成对他的影响不可忽略。舒大成也 是一位优秀的诗人,有一部试墨斋诗集,舒位自小是读着他的诗长大的。可 惜这部诗集没有完整的流传下来,“子展检讨试墨斋诗集其全稿不可褐见。 国朝诗别裁集选刻古近体诗四章,陶凫芗宗伯据之录入畿辅诗传,复据 兹集第五卷增录重过摩诃庵看杏花七律一首,盖亦未见全集也。学者多盛称 铁云先生之才,而检讨诗流传既鲜,至无有能举其名者。因附刻弁于兹集之前, 俾读铁云先生诗者,知渊源有自云。 9 这是边保枢重刻瓶水斋诗集时所记的 一段话,附在舒大成诗之后。检讨公之诗虽仅存五首,但仍可从中窥见其诗歌才 华和风貌。如山行:“杳杳云外钟,原陆飒已晦。宁知沙际月,复于前峰对。 墟落有归人,烟萝闻犬吠。1 0 自然疏淡,有陶渊明风旨。而陶渊明,正是舒位高 度称赏的一位诗人。再如重过摩诃庵看杏花: 6 花发谁能认旧枝, 二年踪迹同游少, 曲栏深处我曾知。 三月风光再到迟。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莫遣壶觞虚后会, 嫣然一树留人久, 已输蜂蝶识前期。 又是黄昏欲去时。1 1 确实是一篇清雅风流、令人回味的佳制。舒位题中又记“先祖检讨公尝作摩诃庵 杏花诗,都下一时传诵。后山阳程鱼门晋芳编修于壬申岁过庵,则为枣花,而无 杏树,乃赋一绝感怀。诗云:玉堂仙客题诗处,古刹离离放小红。三十年来人 事改,枣花香细月朦胧。 1 2 程晋芳,字鱼门,号蕺园,江南歙县人。乾隆三十 六年( 1 7 7 1 ) 进士,历任吏部文选司主事、翰林院编修、武英殿分校官、会试同 考官。有蕺园诗集是乾隆时期著名学者、诗人。时隔三十余年仍能引起众多 诗人的唱和与感怀,可知检讨公这首杏花诗流传之久、影响之广,绝非子孙虚誉。 而检讨公的学问与才华,必当是舒位崇敬与学习的榜样。 二十三岁那年舒位再次离家北上,赴京应考。虽然有远别亲朋的离愁:“我 生本飘荡,所得惟别离。今日樽酒热,明日谁与持 1 3 ( 录别) ;有奔走千 里的劳顿:“卧闻车马声,已知远行客。睥睨列女墙,参差度官驿h ( 卢 沟) ;甚至还有一种“相顾长征人,毋乃利名役”1 5 ( 卢沟) 的感慨,但他的 此时的内心对这种熙攘忙碌的世俗竞争仍是认同的,作为科考大军中的一员,他 虽然有些疲惫,可本质上还是积极进取,对未来抱有无限的美好想象。 第二节青年谋生经历 乾隆五十三年( 1 7 8 8 ) ,舒位二十四岁时中举领乡荐。在这前后,家中发生 变故,“是时永福君一摄县事,再摄河池州,以南丹厂事去官。家留粤西,而独 游荆、湘间,逾岁殁于江西之弋阳。世父希忠亦先于江西粮储道任被吏议,原籍 田产皆已入官,故乡无一移可居。 1 6 ( 陈裴之乾隆戊申恩科举人拣选知县舒君 行状) ,一家人陷入贫困之中。这样,舒位这个可以只管埋头读书应考、不问柴 米生计的青年,瞬间要担起家庭重担,解决生活中的种种问题。这个转折不仅使 他迅速成长并成熟起来,而且更坚定了他考中进士得为一官的决心。 对当时的读书人来说,唯有走科举一途才能光宗耀祖,也是糊口养亲的最重 要途径。少年舒位家境优越,没有生活压力,他读书应考以求出仕或许只是出于 一种封建文人的传统惯性,或者是为了延续家族荣耀,总之他对科举的认识里还 只有“功名这个高远而模糊的价值定义。至于功名背后的具体内容是什么,他 并没有细想。 可是到了他青年时代,到了家庭变故之后,他对科举的看法和追求逐渐变得 7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清晰和坚定起来,那就是“为禄养计。通过考取功名继而出为仕宦来解决生计 问题和生存压力。关于这一趋势,刘靖渊师有这样一段阐述:“以养亲为仕宦目 的是历代文人虽未明言但心照不宣的公开秘密,只是在封建社会上升时期,它如 冰山的底部潜藏于海面以下,张扬于外的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申管 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人生抱负。即使在积贫积弱的两 宋,修齐治平仍不失为最高理想,焕发着昂扬气势,激荡于士林之心。较早 且集中表达为养亲出仕之意的应该是北宋黄庭坚,但在当时实属个别现象,而乾 嘉之际,个别竞成风潮,成士人的普遍意识。1 7 以功名仕宦作为谋生手段,作为经济来源,对一向内心清高的传统士人来说, 确实过于庸俗琐碎,过于世俗实际,但家计困顿的无奈现实,使他们无法勉强撑 出一种高蹈于世、目空一切的大气魄。而且作为一个“百无一用是书生的读书 人,身无他技,“学而优则仕 的科场是他们唯一可以寄托希望、体现出自身价 值的地方。他们被迫放低了姿态、掩饰起自尊、避而不谈志向和理想,向“具鱼 菽养其亲 这个简单而沉重的目的迈出步子。 其时,舒位一方面要读书应考以求出头之日,另一方面,迫在眉睫的家计困 难也需要他设法解决。通常这些文人“在入仕之前及岁试之间的生计问题,则主 要借助既有的文化修养资本,或入幕为僚,或坐馆授徒1 8 来对付。舒位在他一 首诗题中记述过这段经历:“曩余侍伯父于京师,闻先君子之变,踉跄南奔。其 明年,慈亲自岭外来浙,因先君子旅榇未归,遂僦椽乌戍,余兄弟两人侍焉。今 年兄则从师碾伯,弟则课甥石门,家贫亲老,奔走衣食”1 9 就在舒位最为艰难的时候,他的朋友给了他物质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支持。 他所租赁的乌镇相思桥房屋,偏僻破旧,沈启震知道后慷慨相助,借出自己的南 华桥老屋请诗人居住:。前年僦椽向乌戍,踪迹往往惊樵渔。登堂既已苦湫隘, 开径况复来穿窬。先生知我有老母,请更爽垲毋欷欺。南华桥头秋水绿,扁舟愿 写移居图。( 移居呈沈松庐观察) 。此时为舒位提供住所,无疑是雪中送炭, 解决了当时诗人生活中最大的困难。沈启震,字位东,号青斋,桐乡人。乾隆二 十五年( 1 7 6 0 ) 举人,历官山东运河道,有慎一斋诗集。沈启震素来雅重舒 位的才华,这次举动,使舒位此后多年免受风雨催租之苦。而舒位对这位老前辈 的相助,也感激至深,以至于在六年后沈启震下世时,仍念念不忘所有的细节。 他在寄挽沈松庐先生一诗中有这样的小注:“余侨乌戍,偶与友人书云:比 张融之来建业,彼尚多此一舟;若相如之返成都,我并无此四壁。先生见之, 即以南华桥老屋借居,且寓书日:但住无妨,且行勿顾。所望泥金之捷,先贲 蓬门耳。今之视昔,不禁清泪阑干也。 2 1 将家人安顿好后,舒位便开始了他异乡谋生的漂泊生活。当时他在石门县斋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谋事,由于诗人是个至孝之人,数月或岁末便回家省母,往返于乌镇和石门两地。 其间风雨寒暑、舟车颠簸之苦,对家中老母妻儿的挂怀思念,与友朋的匆匆聚合 离散,独自一人作客他乡的孤独寂寞,几乎成了他生活的所有内容,此时诗歌也 成了他排遣各种情感的主要渠道。比如说他对母亲的牵挂:“慈云无恙答春和, 双鬓微窥半欲皤。人到还家贫亦好,母皆爱子老尤多。盟( 岁暮归舟,怆然有 作) ;又如他对奔波飘零之苦的体会:“今我之贫异于是,三间茅屋犹催租。生 来本无家可别,东西南北纷舟车。 2 3 ( 移居呈沈松庐观察) ;还有与好友的相 聚别离:“檐花细雨落春卮,难得人生此一时。与论交情清似水,再抽离绪乱于 丝。 剁( 琅邪书院与唐六稚川夜话) ,无一不是诗人的亲身体验与真实心境。 第三节西南从征 三十二岁时舒位依河间太守王朝梧,因其出众的才华和磊落的品格为幕中上 客。次年太守擢黔西观察,邀舒位同行,得到母亲的应允与支持后,诗人南下, “会南笼仲苗反,大将军威勤侯勒保檄观察从征,观察身在行间,君为治文书, 磨盾鼻,草军符,昼夜劳瘁,勒侯见而器之,恒与计军事。 箱( 石韫玉舒铁云 传) ,“仲苗平,勒侯移督四川为经略,统三省兵攻白莲贼。与君约日:子之 才,傅修期、马宾王流也。以君人品学问,能从吾游,别驾、治中之任自有所以 烦士元者在,幸勿吾却。m 舶( 陈文述舒铁云传) 。 勒保,费莫氏,满洲镶红旗人。曾任山西巡抚、陕甘总督、云贵总督等职, 以平仲苗之功晋一等威勤侯。勒保的地位和权势可谓炙手可热,诗人作为一个小 小的举人,能得到他的首肯赏识,不仅是莫大的荣耀,显然还是一个唾手可得的 建功立业、平步飞升的大好机会,这对于一个常年奔波,孜孜于衣食生计的穷书 生来说,无疑构成了足够的诱惑,可在这个时候,舒位却因母老道远思归,婉拒 了勒保的好意:“老母倚阊久矣,古人不以三公之位易一日之养。昔温太真,东 晋国士也,绝裾违亲,为论史者所惜。吾岂以五品官而置七旬垂白于八千里外 乎? 册( 陈文述舒铁云传) 。即日就束装南归。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诗人对母亲的一片赤诚的孝心,不是矫情,也没有伪饰, 更不是那些哗众取宠、沽名钓誉之辈所能企及。他认同进取,接受世俗,也顺应 自己的内心,所以在作出重大抉择的时候,能够清晰、坚定,没有一丝犹豫和动 摇。他真正喜欢的,有可能正是自己以前那种人生轨道,忙碌辛苦拮据,却有志 趣相投的朋友与他谈诗论艺,有年事高迈的母亲让他承欢膝下,有相濡以沫的妻 子向他嘘寒问暖。相比之下,远游四方,建立功名对他构不成诱惑。他的热情绝 9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大部分都投注在文学和艺术上,对政治、权术似乎完全提不起兴趣。这从他所作 的南笼凯歌可窥见一斑: 四野萧条坚壁, 盖民望之若岁, 耳听钩辅格磔, 搏兔亦用全力, 彼三战而三北, 一骑奏功露布, 六月元戎十乘, 上方锡爵无算, 三军慷慨乘国。 亦兵至之如神。右解围 眼看扑朔迷离。 牵羊何处双飞。右擒渠 我七纵而七禽。 五弦解愠风琴。右奏捷 七旬干羽两阶。 诸将论功有差。右策勋船 凯歌之什,本应长篇大论,喜气洋洋,叙功述德,渲染之,夸张之。而舒位所擅 长的正是长篇七言歌行,常作得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可这首凯歌,看去很是收 敛,丝毫不见诗人昔日飞扬的才力和热烈的心力。其中甚至还有一种谨慎和生涩 的感觉,从诗体的选择到措词用语,都表现出一种受到束缚不得施展手脚的规矩 感。一涉及到公家语,不论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流露,诗人好似马上就将漫天飞 舞的才思收压起来,看来全像应付了事,点墨带过。 王昙曾赠给舒位这样的诗句:“戎鼓喧天一铜柱,蛮乡兵幕瘴乡风。书生汗 马髀无肉,妖女囊仙血尚红。才子文章山鬼泣,妇人荼火大王雄。中年空橐从军 笔,不乞平夷一字功。2 9 诗中所记就是舒位的西南从征经历。诗中有注:“作谕 砦苗文檄数十通,苗人识字者诵之,转相告语,皆泣拜投诚,不复反矣”( 答 示仲瞿话旧之作十首) ,虽不免有夸张的成分,但也足见舒位的文字才能之高超, 也可知他在平定仲苗中也是功不可没的,所以也获得了勒保对他的青睐。战事胜 利后,他无心争功,“初,苗平,当事者以幕府宾僚列请议叙。余耻不具状,而 同时投效者三十六人,剔嬲不已。1 其实这些原本是官场上司空见惯之事,诗人 觉耻,并非故作清高,而是在精神气质上有种“洁癖。作为一个文人,他有自 己的原则和节操,他不屑于削尖脑袋去抢功,耻于作出蝇营狗苟之事,更何况他 对这些也不感兴趣,当时他只想凭自己的真才实学走传统的科举一途,虽然艰难, 但是坦坦荡荡,问心无愧。 当然,诗人这次远行的收获,除了对他才能的锻炼与展现外,还有两卷优秀 的诗歌。山水景致本来就是诗人至爱,在远赴西南的途中就有目不暇接的秀丽风 光,而黔西当地风物更是奇特,不仅与中土迥异,与江南相比更是别有一番风味, 这些无疑让酷爱新奇的舒位喜不自胜,诗兴奋发。“分明绝域从征者,到此依然 l o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笔未投。”3 2 ( 小除日在兴义作家书附寄女床山人) ,他用汹涌的才思记下每一 个所到之处的景物,看他西南之行时写的那卷诗,几乎看不到战争的影子,俨然 就是一部游记。从内丘鹊山到卧龙岗再到转斗湾,从绿萝山到清浪滩再到黄狮滩, 从华严洞到飞云洞再到七里冲,从坠马石到凤凰石再到望水亭瀑布,真称得上风 光无限。这些诗篇,让无缘亲临其境的人领略了中国西南边陲的异域风情。 而比这些风景诗更具有研究价值的是那卷大型组诗黔苗竹枝词。黔西地 区早在唐代以前就有少数民族在那里聚居繁息,生活环境、习俗、语言、文化等 与汉民族具有很大差异。正是:“百蛮风俗接三苗,红晕槟榔绿晕蕉”、“芦笙吹 月花如雾,茅屋临溪树当桥。”3 3 ( 抵贵阳日作) 。组诗共5 2 首,诗中描绘了黔 苗各个少数民族分支的不同风俗习惯,黔西观察王朝梧在黔苗竹枝词卷尾评 论: 凡苗之性类与华殊,顺其性则喜,拂其性则怒,至于怒而无所 不至矣。故治苗之术,则必识其性而驯扰之。今从政者或未尝识其 性也,又从而取求焉,逮其无所不至,然后聚而歼旃。彼且不知致 死之由,又并不知求生之璐,冥然顽然而所谓兵者,盖不得已 而用之者也。览此可以思过半矣。3 4 很显然王朝梧是以一个官员的身份,从治民之术的角度来评价这组诗的,他首先 看到的是它的政治意义。舒位当初写这组诗的初衷显然并不在此,他只是单纯地 作诗。“消磨瘴疠诸天外,漂泊文章百战间。 3 5 ( 归自金筑沈松庐观察以书来问 并寄示所撰春秋咏史诗序他日奉访南湖未值返棹有怀作此呈谢) ,不论在什么样 的环境中,他都没有忘记自己诗人的身份,将所见所闻收诸笔下,是诗人的本分, 也是天性。他在写给妻子的诗中说:“霭霭慈云春一朵,漾漾零雨话三年。相逢 莫讶囊羞涩,诗价腾昂压两肩。”( 小除日在兴义作家书附寄女床山人) ,他 设想久别重逢,给家人的交待不是功成名就,而是箧中又多了几卷好诗,没有无 奈和愧疚,反倒有一点自豪,从这个意义上讲,舒位是一个纯粹的诗人。 第四节中年科举之路 嘉庆三年( 1 7 9 8 ) ,舒位三十四岁时结束了黔西军旅生活,告别了在西南的 幕主、相识、好友,束装南还,次年到家。“归而承颜者逾月,无以供菽水,仍 幕游湖湘间岁归省视其母。其间一迁嘉兴,再迁苏州。既客云间、会稽、金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陵,地较近,辄数月一归省。远方有以书币招者,辄谢勿往,盖因老母在堂,久 已无远行之志矣。 3 7 ( 陈裴之乾隆戊申恩科举人拣选知县舒君行状) 。自此, 舒位又开始了他自青年时代就习惯了的生活方式。经过黔西之行,他的才华与人 品得到更多的认可和称许,“当时士大夫开府东南者,皆愿罗而致之幕下。羔雁 成群,舒生名藉藉公卿间。 船( 石韫玉舒铁云传) 。 此时的舒位面对科举晋身之路仍是踌躇满志、充满希望。一方面他满腹诗书, 学高才富,不论外界还是他自己都对他的能力充满信心;另一方面,如前所述, 也是生计所需,依人作幕、飘蓬四转的谋生方式毕竟太过艰难心酸:“君是时名 满天下,世皆期君必为世用,君亦锐欲成迸士为禄养计。 ( 陈裴之乾隆戊申 恩科举人拣选知县舒君行状) 。尽管当时他已经经历了几次考场铩羽,而且身边 也有相当数量的同样有着出众的才华的人也屡次落榜,其中就包括他的表兄唐稚 川和姨甥王昙,但他除了偶尔的失落和感叹外,对这条必由之路从没有过犹豫和 质疑。 他就这样屡次赴都,逢考必试,却全以失意告终,“乃九上春官,卒不得遇。 至甲戌礼闱,绝意进取。君时年既五十,而太孺人春秋亦八十有八矣。刀舯( 陈裴 之乾隆戊申恩科举人拣选知县舒君行状) 。从中不难想象诗人内心所受的煎熬, 每一次希望都化为泡影,变成失望;每一次等待都落空,然后再重新一次长达数 年的漫长等待,年龄渐渐增高,伴随着时间和机会越来越少,很快不复昔日的勃 勃雄心;尤其是想到日渐苍老的母亲可能看不到自己金榜题名、衣锦还乡的一天 了,这让至孝的诗人充满深深的愧疚。舒位卒时五十一岁,也就是说,他的后半 生几乎全都伴之以一而再、再而三的名落孙山的失意和痛苦。这正是科场上的残 酷之处,消磨一个人的志气,伤害一个人的尊严,吞噬一个人最美好的岁月,毁 灭一个人唯一的希望,而这些人,往往正是才学兼备的优秀之士。 为什么作为传统士子唯一可以寄托希望,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科举之路变得 如此艰难? 原因盖出于人口压力及科举竞争。清代乾嘉时期,社会基本稳定,经 济比较繁荣,人口迅速增长,在1 7 世纪末的康熙中期到1 9 世纪中叶太平天国战 争爆发前夕的一百多年间,中国人口翻了将近两番,而科举名额的增长幅度却远 远低于人口的增长速度,有时甚至反呈下降趋势。在1 8 世纪和1 9 世纪的会试录 取名额中,各有一次或两次的大幅度下降期,而1 8 世纪的下降期正处于乾嘉之 交。们 越来越多的士子加入到科举大潮中来,争取有限的录取名额,希望科举能给 他们泥涂翘首的一天,但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中,能够金榜高中的实在少之又少。 那些科场失意,被挡在仕宦大门之外的文人,因别无谋生手段,“则上者为幕僚, 中者为选家,为塾师,为讼师,为包揽,下者沦为巫卜星相者流。一言以蔽之, 1 2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下层文人是也。4 2 这些下层文人怀才不遇、布衣终生、贫困潦倒、身心俱疲,诗 文中便是片怨郁、激愤、狂狷之声。 自己的境遇是这样,周围众多文人的境遇也是这样,原本不正常的事情似乎 成了一个社会的常态,这让舒位对那个时代产生了疑问。面对这些,他心里不是 没有抱怨和激愤的,他将长期以来心中郁积的委屈、压抑、不满、辛酸、愤怒都 在诗中一吐为快。“长亭短亭不记程,长歌短歌不知数 是常年的奔波离散;“诗 城坚壁愁能破,人海浮家恨未填”是常伴于心的悲怆;“十年风雨唱催租,到得 今年锥也无 是摆脱不去的生活的贫困潦倒;“君不见八百孤寒两行泪,馀人更 在孙山外 是科场落第的失意。对铁云的一生,他的朋友们给出了精准的概括: “手提马棰,脚踏泥涡,行万里路,应十上科。川3 ( 毕华珍放歌行赠别铁云) ; “青油幕下难久居,光范门前空献书。年年乞米傍公府,非官非贾非樵渔。一“( 彭 兆荪奉和见题丙辰岁游山诗卷之作) 。 对于其生平际遇与诗歌创作之间的关系,舒位好友萧抡在瓶水斋集序中 有这样一段话,见解深刻,可为知音之论: 知铁云者,惜其命与才妨,名由遇减。余则谓失马何尝非福,探骊 要在得珠。假使雁塔旱题,鸩行遽列,入参玉笋,出绾银黄,迹拘台阁 之间,力尽薄书之内,转恐渭城罢唱,燕寝废吟。今则顼顼萧晨,悠悠 远道,烟云发其藻采,卷轴助其波澜。乘有暇之时,作必传之业,安见 晚达之马周,不胜早责之何晏哉? ”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二章舒位的交游及其影响 第一节青年时期的交游 舒位在各地往来穿梭,结交了很多知音好友。如丁元采、王松岩、林海珊、 陆杉石、陈序璜、宋大樽、徐朝玉、杨梦符、沈小如等。舒位与他们的交往大多 也是聚散匆匆、机会难求。有时候甚至只是一夕夜话、半日交谈后就又各奔东西, 仓促离别,只能用寄赠诗文鸿雁往来的方式保持联系。这其中与舒位能有较多相 聚时间和频繁诗文酬唱的有陆杉石、陈序璜和宋大樽: 陆杉石( 1 7 5 0 1 8 1 9 ) ,名元鲲,字冠南,浙江桐乡人。乾隆五十三年( 1 7 8 8 ) 进士。官四川雅州知府,补惠州知府。自幼刻苦力学,于诗嗜之尤笃。梁绍壬两 般秋雨庵随笔言其诗以咏古之作为最擅长,有青芙蓉阁诗集。舒位与他是 诗友,只要有机会就相互过访,常常以各自所作相互交换、相互品评。舒位有首 诗就记述了一次杉石雨天造访两人高谈阔论的经历:“忽闻叩门声,门外尘如海。 骑马似乘船,但少歌欲乃。入门士龙笑,类获珠百诽。交非阴雨弃,兴若琴星璀。 手捉黄麈尾,谈诗纵阖捭。狂言惊腐儒,元气诉真宰。 拍( 陆杉石仪曹雨中过 访,明日作诗寄之并取观其诗集) ,对他们来说,能跟一个才华学问旗鼓相当的 朋友在一起尽情谈诗论艺就是最大的快乐了,这种快乐能让他们暂时忘记生活中 的所有不如意,在文学和艺术的世界里流连忘返。 而宋大樽与舒位的往来就更加密切。宋大樽,字左彝,一字茗香,浙江仁和 人。工诗,宗法太白,颇有逸气,真朴处又雅近王孟。晚更一意拟古,王昶称其 诗“扫净一切,追汉魏而上之,李沧溟辈当变色失步。”4 7 著有学古集、牧牛 村舍外集、茗香诗论。舒位二十九岁北上京城应考时与宋大樽初识,两人志 趣相投,一见如故。他们都雅好音乐,一擅琴,一擅笛,宋大樽曾为舒位作铁 笛歌;也都喜欢山水景致,许下许多游冶之约,所到之处此唱彼和;即便远隔 南北,也常常以新茶、新作互寄;两人为人相似,都奉母至孝,讲求信义;他们 心意相通,深深了解对方,宋大樽曾说舒位:“髫龄别母难为客,薄宦伤心不见 家。 档( 赠别铁云) ,舒位赠宋大樽:“辛苦何须怨行路,萧条犹幸生同时。 柏 ( 出都赠宋左彝助教) ;两人诗歌审美上也都有意无意宗法太白,看他们一些 唱和之作,风格相近,俨然如出一人之手。所有这些都使他们成为至交,在个性、 兴趣、创作上相互影响和渗透。 陈序璜,名溶,号髯,生平资料不详。从舒位赠给他的诗中可略知,他也是 一个科场失意的人:“三条红烛战秋风,一握青铜铸春雪。 ( 掀髯行赠陈序璜 明经) 、“半世雄心磨剑具,一灯老眼借书看。 5 1 ( 再赠陈髯) ,而且生活贫困: 1 4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登山临水年年别,嫁女昏男事事难。5 2 ( 再赠陈髯) 、“吾友陈髯无家者,四 壁之中秀而野非惟意气与我同,两贫亦足争长雄。弱( 移居诗为序璜作) 。 他和舒位是忘年交,舒位二十六岁和他结交时他已六十高龄,但两人相交甚欢: “得君恰是素心人,与君直作忘年友。 斟( 移居诗为序璜作) 。舒位工诗,陈 髯工画,所以这期间舒位写了很多的题画诗,如观陈髯所藏马远画红叶、踏 雪寻梅图为陈髯题、徐幼文山水轴子为陈髯题、焦山图诗用东坡郭熙画秋山 平远韵、题陈髯仿米家山。陈髯嗜画成癖,精心收藏,他对绘画的见解和鉴 赏也提高了舒位对绘画的认识,此后舒位更有一系列优秀的题画诗和论画诗创 作,与陈髯的早期启蒙有着莫大关系。 除了这些熟识的朋友,舒位还有一个素未谋面的知己杨梦符。在一首诗题中 诗人记道:“比部杨六壬曩于陆杉石太守处见仆所撰咏史乐府,击节枉顾,会 仆卧疴拒客,寻又以事南下。虽名刺往还,而曾无半面之识。比仆再入都,则先 生下世久矣。5 5 杨梦符,名六壬,山阴人。乾隆五十二年( 1 7 8 7 ) 进士,官员外。 诗人的才华将两个原本陌生的人连接到一起,虽终生无缘会面,但君子之交淡如 水,正是这种纯粹的文学上的欣赏和交流让他们的友谊显得更自然更真实。所以 诗人才会对这位已下世的朋友有这么深的怀念:“作客悲离合,怀人隔死生。两 行知己泪,一卷少年行。 ( 寄杉石雅州) 。 舒位生在这个乱象渐呈的时代,又不幸正是一个尴尬的下层文人,他接触最 多的,也是与他有着相似的科场落拓经历的人,如他的表兄唐稚川。从舒位诗集 中来看,在他的青少年时代,这个表兄是与他关系最为亲密的朋友,他们之间的 诗文交往、赠答几乎占到了这类诗歌比例的半数,“唐稚川这个名字也是舒位 青少年时代在诗集中所提到的次数最多的一个。唐稚川生平无法确知,仅在瓶 水斋诗话中有这样一段:“唐稚川以封负隽才,久困场屋,故其诗多幽怨之音, 好为寄托。闺怨云:辟谷只餐三秀草,戒寒犹御五铢衣。掌教琅琊书院 云:三日羹汤新手爪,十年针线旧衣裳。读之辄唤奈何。y 7 像舒位一样,唐 稚川也曾多次参加科举考试,不同的是,舒位后半生孜孜以求由一名举人变成一 位进士,唐稚j i i 一次次尝试的是由一个秀才变成一名举人。直到最后生命终结, 两人的愿望和努力全都落空。尽管在科举之路上舒位比稚川走的远一些,但两 人那种由最初的积极追求到最后的黯然放弃的心迹应该是相通的。 第二节中年以后的交游 舒位中年以后,交游渐增,他所结识的朋友,既有德高望重的诗坛前辈,又 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有才学卓尔的同龄人,还有崭露头角的后起之秀。他们中有的相对来说仕途坦荡, 春风得意,但更多的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坎坷际遇。这些朋友给了他多姿多彩的文 化生活和乐趣。文学、艺术和友谊抚慰了他漂泊的寂寞和生活贫困的无奈,弥补 了他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