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论文)汪曾祺小说的生态主义解读.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l 页 摘要 汪曾祺是个很难归类的独特的小说家,他的小说不仅弥漫着传统文化的底 蕴,而且渗透着西方世界的人文关怀。值得注意的是汪曾祺的创作天然地闪烁 着生态思想的光辉,他在作品中不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命形式存在的理想 画卷,而且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进行了合乎生态主义的反思,如何应对现代社 会精神的危机成为汪曾祺小说的一个贯穿性主题。 对具有“传统与现代遇合”特征的汪曾祺小说进行生态批评对于中国的生 态批评乃至世界的生态批评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我国的生态批评研究 将重点一直放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思想的发掘并逐步将其转化成生态批评 的话语资源这一方面,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意蕴挖掘相对较少。 实际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更具生态批评产生的 “现代性,更能揭示出近代中国如何逐步迈向了生态危机的深渊。 本篇论文主要以生态主义的视角解读汪曾祺的小说,探讨了汪曾祺小说中 所蕴含的自然、文化、人性之间的生态互动关系,试图指出造成现代生态危机 的思想文化根源。论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引出本文的论题并指出本文的内在 研究思路。第二章将汪曾祺小说中“人与自然的和谐”作为对其进行生态批评的 首要切入点,指出汪曾祺在小说中为我们创造的天人和谐的生态理想世界 一高邮世界”,是他回归自然、挽救世道人心的希望。第三章探讨了汪曾祺 小说对生态智慧的探索劳动所不能缺少的“大自然之根”,揭示出汪曾祺小 说中的生态智慧主要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章指出全球化形式下多元文化 的消失成为汪曾祺生态隐忧的表达,也是汪曾祺认为现代人诗意生活消解和精 神衰败的重要原因。 本论文认为,以生态批评的视角挖掘汪曾祺小说中所蕴含的生态思想,能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l 页 够揭示出汪曾祺小说中被人们忽视而又确实存在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审美智慧, 得出当今世界尤其是近代以来中国的生态危机产生的思想文化根源,从而将生 态批评推向更深层的“批判”领域。 关键词:汪曾祺小说;生态批评;生态理想;生态智慧;生态隐忧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li 页 a b s t r a c t w a n gz e n g q ii s as p e c i a ln o v e l i s tt h a ti sh a r d l yc a t e g o r i z e d n o to n l y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d e t a i l sa r ep e r m e a t e db u ta l s ot h ew e s t e r nc o u n t r i e s sh u m a n i s t i c c o n c e r n sa r ep e n e t r a t e di nh i sn o v e l s i ti sn o t i c e a b l et h a tt h ee c o l o g i c a li d e a le x i s t s n a t u r a l l yi nw a n gz e n g q i si n d i t e m e n t i nh i sw o r k s ,h ed e p i c t st h ei d e a lp i c t u r e so f t h el i v e s e x i s ti nt h i sw o r l da n de c o l o g i c a lr e f l e c t i o no ft h em o d e mh u m a n e x i s t e n c ep r e d i c a m e n t h o wt oc o p ew i t ht h em o d e ms o c i e t y ss p i r i tc r i s i si st h e i m p e n e t r a t e dm a i nt o p i ci nh i sn o v e l s b e c a u s e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t i c i s md o m e s t i cr a r e l yf o c u s e so nt h ee x c a v a t i o no f e c o l o g i c a li m p l i c a t i o no fm o d e r n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b u tm a i n l yf o c u s e so nt h e e x c a v a t i o no fe c o l o g i c a lw i s d o mi n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a n dt h e t r a n s f o r m a t i o nt ot h el a n g u a g eo f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t i c i s m ,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t i c i s mo f t h ee n c o u n t e ro ft r a d i t i o na n dm o d e r n i nw a n g sn o v e l si sv e r ys i g n i f i c a n tf o r t h ep r o g r e s so f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t i c i s mi nc h i n aa n dw o r l d i nf a c t ,c o m p a r e dw i t h 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t h em o d e mc h i n e s el i t e r a t u r eo w n sm o r em o d e r n i t y o f 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t i c i s ma n dc a nb e t t e rr e v e a lt h ec u l t u r er o o to f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t i c i s m i nm o d e mc h i n aa n dt h ep r o c e s so fm o d e mc h i n am a r c h e st o w a r d st h ee c o l o g i c a l c r i s i sa b y s sg r a d u a l l y t h i st h e s i se m p h a s i z e st h ee c o l o g i c a li n t e r p r e t a t i o no fw a n gz e n g q i sn o v e l s , t h em u t u a le c o l o g i c a l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a m o n gn a t u r e ,c u l t u r ea n dh u m a n i t y , a n dt h e i d e o l o g ya n dc u l t u r er e a s o no ft h em o d e m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s i s t h et h e s i si sd i v i d e d i n t of o u rc h a p t e r s c h a p t e r1p r o v i d e st h et o p i c sa n dt h ei m m a n e n tr e s e a r c h t h i n k i n go ft h i st h e s i s c h a p t e r2i n t r o d u c e st h a t “t h eh a r m o n yb e t w e e nh u m a na n d n a t u r e i nw a n gz e n g q i sn o v e l si st h ec u t i np o i n to f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t i c i s m t h e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v 页 “g a o y o uw o r l d ,ah a r m o n i o u se c o l o g i c a li d e a lw o r l dt h a tw a n gz e n g q ic r e a t e d f o ru si nh i sn o v e l s ,i sh i sh o p eo f r e t u r n i n gt on a t u r ea n dr e s c u eo fh u m a nm i n d c h a p t e r3d i s c u s s e st h ee x p l o r a t i o no fe c o l o g i c a lw i s d o m , t h er o o t so f n a t u r e t h a t i n d i s p e n s a b l ef o rl a b o r , a n dp o i n t s o u tt h a tt h e e c o l o g i c a lw i s d o mi nw a n g z e n g q i sn o v e l si sm a i n l yf r o mt h ec h i n e s et r a d i t i o n a lc u l t u r e c h a p t e r4p o i n t e s o u tt h a tt h ed i s a p p e a r a n c eo fn a t i o n f i lc u l t u r e sb e c o m ee c o l o g i c a lw o r r i e so fw a n g z e n g q i ,a n da l s oa r et h em a i nr e a s o no fp o e t r ym o d e mm e n t a ld e c l i n ea n d d i s s o l u t i o no f v i l l a g el i f e 。 i ti sb e l i e v e dt h a tw i t h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t i c i s mt h a ti n h e r e n ti nw a n gz e n g q i s n o v e l s ,i tc a nr e v e a lt h ee c o l o g i c a lt h i n k i n ga n dt h ee c o l o g i c a la e s t h e t i cw i s d o m t h o s ea r ei g n o r e db u te x a c t l ye x i s ti nw a n gz e n g q i sn o v e l s t h ei d e o l o g ya n d c u l t u r er e a s o no fm o d e m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s i st h ew o r l d ,e s p e c i a l l yi nc h i n a ,a r e s u m m a r i z e di n t h i st h e s i sa n dt h ee c o l o g i c a lc r i t i c i s mi sp r o m o t e dt oad e e p e r c t i c a lf i e l d k e yw o r d s :w a n gz e n g q i sn o v e l s ;e c o c r i t i c i s r n ;e c o l o g i c a li d e a l ,e c o l o g i c a l w i s d o m ;e c o l o g i c a lw o r r i e s n o v e m b e r 2 0 0 9 西南交通大学曲南爻通大罕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 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 和借阅。本人授权西南交通大学可以将本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 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印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本学位论文属于 1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2 不保密一使用本授权书。 (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4 )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歇俊拖指导老师签名: 日期:) 叶,n 一1 日期: i ,了, w 一 西南交通大学学位论文创新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 所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 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 均己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本学位论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 本篇论文以生态批评的视角来研究汪曾祺的小说,首先能够揭示出汪曾祺 小说中被人们忽视而又确实存在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审美智慧。其次,进一步将 我国的生态批评研究深入到中国现当代文学这个领域,因为近年来我国的生态 批评研究将重点一直放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意蕴的发掘并逐步将其转化成 生态批评的话语资源这一方面,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思想挖掘相 对较少。总之,本篇论文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时代背景下,以生态批评的视角 解读汪曾祺的小说,探讨汪曾祺小说中所蕴含的自然、文化、人性之间的生态 互动关系,在此意义上使生态批评的焦点不是仅仅集中在对生态灾难的描写和 呼吁自然保护这个层次上,而是将“批判 向更深、更广阔的生态领域扩展。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页 1 1 问题的提出 1 1 1 研究意义 第1 章绪论 汪曾祺是个衔接现当代文学的作家,也是个很难归类的独特的小说家。他 的小说不仅弥漫着传统文化的底蕴,而且渗透着西方世界的人文关怀,他超乎 寻常的创作经历和坎坷崎岖的生命历程,使作品的内涵呈现出丰富性和复杂 性。同时,汪曾祺小说的结构与叙事呈现出散文化倾向,语言文白相间、雅俗 互化,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1 9 8 3 年,关于汪曾祺作品的评论开 始增多,汪曾祺辞世后,文学界又掀起了新一轮研究汪曾祺作品的热潮,发表 在各类期刊上有关汪曾祺作品研究的论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取得了令人 可喜的研究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汪曾祺的创作天然的闪烁着生态思想的光彩,他在作品中不 但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生命形式存在的理想画卷,而且对现代人的生存困境进 行了合乎生态主义的反思,如何应对现代社会精神的危机成为汪曾祺小说的一 个贯穿性主题。对具有“传统与现代遇合特征的汪曾祺小说进行生态批评对 于中国的生态批评乃至世界的生态批评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我国的生 态批评研究将重点一直放在对中国传统文化生态智慧的发掘并逐步将其转化 成生态批评的话语资源这一方面,而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生态意蕴挖掘 相对较少。实际上,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来说,更具生态 批评产生的“现代性 ,更能揭示出导致近代中国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 揭示出近代中国如何逐步迈向了生态危机的深渊。所以说只有改变人类根深蒂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2 页 固的非生态和反生态的思想文化,才能推动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科学研究和 发展模式的变革,才可能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最终从根本上消 除生态危机。 文学艺术与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似乎有着天然的联系,艺术的生殖力得之 于大地的生殖力。1 9 8 7 年秋天,著名作家王蒙在意大利第1 3 届代洛国际文学 奖授奖仪式上讲话时迫切地发问:“诗歌是否还有能力挽救蓝天绿树,是否还 有能力挽救我们同时代人的心灵? ”文学艺术不仅是一种游戏娱乐,还有实用 的一面,是人类的一种近乎本能的精神需求,一种根本意义上的存在方式。在 生态危机愈演愈烈的时代,在生态文明日益受到人类重视的时代,人们越来越 清楚地认识到,要从根本上缓解生态危机,必须变革人类的思想文化。文学艺 术正是人类思想文化的结晶,也因此文学艺术在挽救当代生态危机这一重任上 担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汪曾祺对于文学的社会职能曾经有过这样的论述:“我 觉得文艺应该写美,写美的事物。美首先是人的精神的美、性格的美、人 性美。使读者( 观众) 于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让读者感觉到活着是美的, 有诗意的,生活是可欣赏的。”而人心或日人性,是与自然生态紧密相关的。 “人心是什么? 是人的心理、心境、心向,是人的欲望,需求,人的情绪情感, 人的是非善恶,人的意向选择,人的意识观念,人的信仰理想,即人的心灵世 界、精神世界。信仰的力量、内在的精神充实,消减了外在物欲的追求, 精神能量的升华替代了物质能量的流通。 所以,汪曾祺致力于“使人在文 化素养上有所提高、使这个世界更诗化 的小说创作,在终极意义上是对当今 生态文明的发展有所益处的。1 9 8 7 年9 月,汪曾祺赴美国爱荷华,参加为期 三个月的国际写作计划,汪曾祺对于美国的公园、花草树、怀旧等等颇不以为 然,但在野鸭子是候鸟吗? 美国家书中则对美国人保护动物的文明是 非常赞许的,他认为这是一个国家的文明水平所致:“在保护动物这一点上, 。使这个世界更诗化汪曾祺全集六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 1 8 1 - 1 8 2 1 9 9 8 。鲁枢元猞猁言说关于文学、精神、生态的思考 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p 2 7 0 2 0 0 1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3 页 我觉得美国人比咱们文明。他们是绝对不会用枪打死白天鹅的。 一个人的精 神世界越丰富,越能欣赏自然万物的美,也就越不会破坏生态环境,试想一个 能够欣赏白天鹅的美的人,又怎会吃白天鹅的肉呢? 1 1 2 研究对象 汪曾祺( 1 9 2 卜1 9 9 7 ) 出生于江苏省高邮县( 今高邮市) 一个旧式地主 家庭,1 9 3 9 年夏,他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合大学中文系,师从沈从文、闻 一多、朱自清等先生,尤其深受沈从文先生的诸多影响和提携。解放前发表有 复仇、老鲁、绿猫、戴车匠、落魄、异秉、鸡鸭名家等短篇 小说,并出版了第一本作品选集邂逅集。建国后,汪曾祺的小说创作陷入 沉寂,直到1 9 8 0 年,小说受戒发表于当年1 0 月号的北京文艺,并获 该年度北京文学奖,才在中国文坛上重新引起人们注意。随着一批文学作品的 发表,汪曾祺也终于迎来了他的创作丰收期,到1 9 9 7 年谢世为止,共出版了 汪曾祺短篇小说选、晚饭花集、晚翠文谈、汪曾祺文集( 五卷本) 、 中国当代才子书( 汪曾祺卷) 等作品二十余部,涉及小说、散文、文论、 戏曲、诗歌等各种体裁。 在这里我们用“准生态文学”来定义汪曾祺的小说,即没有用系统生态主 义理论来明确指导创作,却在其作品中不自觉地包含一定的生态意蕴的文学作 品。首先我们要明确“生态文学”的定义,“生态文学是以生态整体主义为思 想基础、以生态系统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考察和表现自然与人之关系和探寻 生态危机之社会根源的文学。生态责任、文明批判、生态理想和生态预警是其 突出特点。 因此,用生态批评的角度研究汪曾祺小说的目的,是要揭示汪曾 祺小说中被人们忽视、然而又确实存在的生态思想和生态审美,推动人们建立 野鸭子是候鸟吗? 美国家书汪曾祺全集四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 3 3 7 1 9 9 8 。王诺欧美生态文学 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p 1 1 2 0 0 3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4 页 起生态的文学观念和生态的审美观念,寻找世界尤其是近代以来的中国生态危 机产生的思想文化根源,最终能够推动当代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文化变革和生态 文明建设。 如果以“是否作者在写作时具有清醒的生态意识”为标准来界定生态文学, 那么在此视野下的中国现代文学没有一篇作品属于严格意义上的生态文学,但 我不认为中国现代文学中不存在生态文学,不仅如此,有很多作家的作品都可 以说是“准生态文学 。所以我把汪曾祺的作品看作是生态文学是出于以下考 虑:首先,他的创作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强烈关注和对人的诗意和谐生存的追 求方面,与同时代的其他作家作品相比,显示出了独特的生态审美价值与意义。 其次,他对具有“生态整体利益观”的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的表现,以及全球化、 工业化形势下近代中国民族文化消失的反思,表现出他所具有的初步的生态责 任观和自觉的文明批判,并因此使他成为促生现代生态意识以及以生态问题为 核心内容的生态文学中的重要一员。 汪曾祺能够写出合乎生态主义思想的小说首先是与中国传统文化分不开 的。汪曾祺的小说中饱含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这是作家自己也承认的,汪曾 祺在我是一个中国人散步随想一文中说:“我是一个中国人。中国人 必须会接受中国传统思想和文化的影响。我接受了什么影响? 道家? 中国化了 的佛家禅宗? 都很少。比较起来,我还是接受儒家的思想多一些。 林江、 石杰的汪曾祺小说中的儒道佛( 发表于广东教育学院学报1 9 9 5 ,0 4 ) 、 刘明的汪曾祺小说中的儒、道文化精神及其现代性意义( 发表于山东社 会科学2 0 0 3 ,0 5 ) 等多篇文章都论证了汪曾祺小说中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 文化。“天人合一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精神和最高境界。“天”既指“广 大自然”,也意为“最高主宰”及“最高原理”。矗合一 有自然的天与人合一, 信仰的天与人合一,德性的天与人合一,天道与人道的合一等诸种意蕴。而其 我是一个中国人散步随想汪曾祺全集三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 3 0 0 3 0 1 1 9 9 8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5 页 原初之意是自然的天与人合一,后来才演化成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必须和谐发 展的思想。尽管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是农业文明的产物和指导思想,但深为西方 生态学家赞赏,它所蕴含的生态智慧可以遍润万事万物,贯通在人的知性行为 中,成为当今人们解决生态危机的指导性的哲学依据。 其次,汪曾祺能够写出合乎生态思想主题的小说与西南联大也是分不开 的。西南联大是四十年代中国现代主义思潮的重要温床,九叶诗派中有好几位 诗人即出身于此。这里集中了当时中国知识分子的精英,有胡适、冯友兰、钱 钟书、冯至等等,他们共同的特点是有着完整的中西文化教育的背景,欧化程 度颇高。西南联大的作家主要集中在中国文学系和外国语文学系,有朱自清、 闻一多、沈从文、李广田等等,可以说新文学的力量是很强的。“西南联大八 年,设备条件那样差,教授学生活那样苦,为什么出的人才比北大、清华、南 开三十年出的人才都多? 秘诀何在,一位曾在联大任教的作家教授在美国讲学 时回答了两个字:自由。”1 9 8 8 年,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文系一文中回 顾:“中文系的学风和别的系也差不多:民主、自由、开放。联大中文系 读书报告不重抄书,而重有无独创性的见解。有的可以说是怪论。联大教 授都很爱才。我要不是读了西南联大,也许不会成为一个作家。至少不会 成为一个像现在这样的作家。” 1 9 4 0 年,汪曾祺在西南联大加入冬青文艺社,冬青社聘请闻一多、冯至、 卞之琳为导师,成为联大最活跃的团体之一。就是在这一时期,在卞之琳的影 响下,汪曾祺开始广泛接触西方文学,俄国、东欧、英国、法国、西班牙、美 国文学,都曾涉猎,陀思妥耶夫斯基、叔本华、萨特、纪德、契诃夫、阿索林、 伍尔芙、普鲁斯特等作家对其创作都有直接影响。二战结束后,在西方兴起的 现代主义思潮和文学,尤其是存在主义思潮对汪曾祺的影响是巨大的。“我读 回新校舍汪曾祺全集五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 3 9 7 1 9 9 8 西南联大中文系汪曾祺全集四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 3 5 5 3 5 9 1 9 9 8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6 页 的是中国文学系,但是大部分时间是看翻译小说。当时在联大比较时髦的是 a 纪德,后来是萨特。 “联大学生热衷于现代派,除了因为有当时在联大 任教的英国现代派名诗人燕卜逊这样的导师引导,更因为在漫长的抗战相持阶 段,远离家乡亲人的流亡学生们在穷困卑屈的生活中,所滋生的对于现实的不 满,对国家与个人前途的担优。几乎每一个人,都程度不同地怀有焦虑感、失 落感、无奈感和某种生活的荒谬感。”汪曾祺的写作也明显地受到了现代主义 的影响:礼拜天早晨通篇运用意识流表现大清早泡在浴缸里的“我的空 虚和百无聊赖;落魄表现的是厌恶,对与现实环境不能协调和适应的生活 中的多余人的厌恶,既是针对扬州人,也针对自身,显然受了萨特厌恶等 篇影响;囚犯通过“我与三个被抓获的旧军队逃兵同乘一车的经历,深 切表现了一个文化人在残酷现实面前的无奈,同时批判了“我 度颇为自得 的人道主义思想的虚伪与苍白。因此,表现现代人的生存危机,探索现代性的 拯救与出路,成为汪曾祺贯穿一生的文学主题。 1 1 3 研究方法 本篇论文主要以生态批评的视角来挖掘汪曾祺小说中蕴藏的生态主义思 想。生态批评是生态学与文学研究结合的结果,生态学在最初提出时,只不过 是生物学中的一个分支,一门研究“三叶草”、“金龟子”、“花斑鸠”、“黄鼠狼 之间相互关系的生动有趣则又无关宏旨的学问。然而随着近年来地球生态环境 问题的日益严重,到了2 0 世纪初,生态学开始渗入人类社会的种族、文化、 政治、经济各个方面,促使一批新的社会科学诞生,生态学从此呈现出越来越 浓重的人文色彩,它已远远不仅是一门学问、一门科学,而成了一套完整的观 念系统,成了一个包容生命与环境、人类与自然、社会与地球、精神与物质的 自报家门汪曾祺全集四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p 2 8 8 1 9 9 8 口杨鼎川汪曾祺与外国现代主义文学 j 佛山大学学报0 2 1 9 9 6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7 页 世界观。在日益拓展的生态学研究中,人是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链环,人与蓝天 白云山川河流森林草原飞禽走兽昆虫在存在的意义上,是平等的,息息相关的, 如果有所不同,也只是因为人是自然万物中的一个思考者、发现者、参与者、 协调者、创造者,因此人的责任更为重大,人将同时通过自身的改进与调节, 努力改善与自然万物的关系,从而创造出一个更美好、更和谐、更富有诗意的 世界。 生态批评的端倪出现在2 0 世纪7 0 年代的美国,自9 0 年代开始迅速发展。 关于生态批评,就目前来看,有两个定义受到了较为广泛的接受,“其中一个 是布伊尔( l a w r e n c eb u e l l ) 提出的定义:生态批评可以简要地定义为本着 拯救环境之精神研究文学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另一个是美国生态批评的主要 倡导者和发起人彻丽尔格罗特费尔( c h e r y l lg l o t f e l t y ) 的定义:生态批 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研究。两个定义都强调文学与环境的关系, 前者更具体些,后者显得太宽泛。”王诺教授给生态批评下的定义更具有总结 性:“生态批评是在生态主义、特别是生态整体主义思想指导下探讨文学与自 然之关系的文学批评。它要揭示文学作品所蕴含的生态思想,揭示文学作品所 反映出来的生态危机之思想文化根源,同时也要探索文学的生态审美及其艺术 表现。”圆事实确实如此,人类社会中的生态失衡、环境污染正在不知不觉中走 向人类的心灵世界、精神世界,“精神的失落、“人性的衰败”越来越成为一 个引人注目的话题。神学家阿尔贝特史怀泽说:“我们的灾难在于:它的物 质发展过分地超过了它的精神发展。它们之间的平衡被破坏了在不可缺少 强有力的精神文化的地方,我们则荒废了。” 所以说2 0 世纪首先在西方国家 出现的环境困境、资源困境、和人口困境,其根本的、内在的、主观方面的原 因,是由于工业文明不合理的发展导致的西方社会精神的衰落。 。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p 1 6 2 0 0 6 国王诺欧美生态批评一生态等皂研究概论 m 上海:学林出版社,p 6 7 2 0 0 8 阿尔贝特史怀泽敬畏生命 m 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f 4 4 5 5 1 9 9 5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8 页 与2 0 世纪以来多数文学研究流派和批评流派不样,生态文学研究或称 生态批评崛起的主要推动力不是来自文学研究内部,不是来自研究者标新立异 的冲动,而是来自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的催促和强迫,是人类对防止和减轻生 态灾难的迫切需要在文学领域里的表现,是在具有社会和自然使命感的文学研 究者对拯救地球生态的强烈责任心驱使下出现的。正因为如此,“生态文学研 究的主要任务是以生态整体观、联系观、和谐观作为指导思想、以文学作品为 媒介进行思想文化批判。其主要目的是挖掘并揭示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根源, 揭示人类的思想、文化、科技、生产和生活方式、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 至决定了人类对自然的恶劣态度和竭泽而渔式的行为,如何导致了生态的危 机,进而促进人类的思想文化变革。” 1 1 4 研究现状 比较而言,中国的生态批评研究起步较晚,但是,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 加速,生态危机也日益加剧,我们今天面临的生态危机仿佛是二战以后西方生 态危机的重演,这迫使中国学界对生态问题作出深刻的反思,探寻导致生态危 机背后深层的社会文化根源。1 9 9 4 年前后,生态批评的命题开始在中国出现, 近十五年来,我国的生态批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有了一定的成绩:“在 具体的学术活动中,他们一方面从现代自然科学,尤其是现代生态物理学等学 科中汲取生态智慧,借鉴阐述模式,另一方面,他们回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 寻求生态思想资源,并赋予它们现代气息,比如,道家、儒家就是中国生态哲 学的重要生态资源。”在对欧美生态哲学和伦理学的引进和研究方面,余谋昌 教授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出版了生态伦理学:从理论走向实践( 首都师 范大学出版社1 9 9 9 年) 、生态哲学(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2 0 0 0 年) 等专著。 。王诺欧美生态批评一生态学研究概论 蝴上海:学林出版社,p 0 4 2 0 0 8 圆胡志红西方生态批评研究 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p 3 5 3 2 0 0 6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9 页 王诺教授在对欧美生态文学和欧美生态批评的引进和研究方面做出了突出的 贡献,出版有欧美生态文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2 0 0 3 年) 、欧美生态批评一 一生态学研究概论( 学林出版社2 0 0 8 ) 等专著。鲁枢元教授在9 0 年代就开 始关注生态文艺学这一领域,2 0 0 0 年出版了我国第一部生态文艺学( 陕西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2 0 0 6 年是鲁枢元教授的学术研究向生态批评倾斜的标 志性的一年,这一年,他出版了专著生态批评的空间(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 社) ,主持完成了一项浩大的工程:一百多万字的生态批评文献汇编自然与 人文:生态批评学术资源库( 学林出版社出版) ,这部文献汇编为生态批评的 研究与教学提供了相当丰富的资源,堪称中国的“生态批评读本 。同时,我 国高校有一大批博士论文以生态批评、生态文学或与之密切相关的课题作为选 题,其中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曾建平的自然之思:西方生态伦理思想探究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6 年) 、四川大学胡志红的西方生态批评研究( 中 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 0 0 6 年) 等专著。 与欧美的生态批评相比较,我国的生态批评具有自己的特色。“首先是我 国的生态批评研究与生态美学和生态文艺学密切结合,特别重视生态美学和生 态文学理论的建构。我国生态批评的第二个特点是明确提出了一系列与欧美学 者不同的观点,如生态整体主义而非生态中心主义、生态批评而非环境批评、 生态文学而非自然书写、以及在生态批评和生态文学的界定方面的不同看法。 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思想是我国生态批评的第三个特点,曾繁仁教授、 曾永成教授和王诺教授都对此问题进行了研究。我国生态批评的第四个特点是 有意识地积极发掘和研究中国古代的生态思想资源,尤其是对中国儒、道、佛 中蕴藏的生态思想的研究,这方面有余正荣教授的专著中国生态伦理传统的 诠释与重建( 人民出版社2 0 0 2 年) 等。 回 关于汪曾祺小说创作的研究主要围绕着四个论题展开:汪曾祺小说创作的 。参阅:王诺欧美生态批评一生态学研究概论 m 上海:学林出版社,p 2 3 1 - 2 3 4 2 0 0 8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0 页 文学渊源、小说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的关系、小说的创作特点与文体风格以及 对其小说创作的综合研究。汪曾祺小说创作的文学渊源主要讨论了汪曾祺小说 创作与中国传统文学以及西方文学的关系,石杰的汪曾祺小说中的儒道佛 ( 发表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 9 9 6 ,0 4 ) 、孔小彬的诗骚传统艺术精神 的绵延一一论汪曾祺的诗化抒情体小说( 发表于九江学院学报( 社科 版) 2 0 0 6 ,0 2 ) 、吴迎君的汪曾祺的现代主义面孔( 发表于当代文坛2 0 0 6 , 0 6 ) 等可谓这个论题研究的力作。在汪曾祺小说传统性与现代性之间关系问题 的研究上,刘明在汪曾祺小说中的儒、道文化精神及其现代性意义( 发表 于山东社会科学2 0 0 3 ,0 5 ) 一文中指出汪曾祺在中西结合问题上走出了一 条独特的路子,将儒家道家精神作出了新的现代性的阐释,表现出鲜明的现代 人文主义思想。卢军的一民间启蒙现代性解读汪曾祺创作的民间价值 取向( 发表于山东文学2 0 0 6 ,1 2 ) 认为汪曾祺笔下的民间世界,不仅与 珏方的人文主义思潮联系在一起,而且与中国民间文化中所包含的“民主性” 思想有着深刻的联系。汪曾祺小说的艺术价值也是评论界感兴趣的话题,大多 数评论者用“淡中有味,飘而不散 、平淡、和谐来概括,认为汪曾祺小说“散 文化 的特点,是对传统小说观念的消解,同时又融入了中国诗歌、散文的创 作手法。对于汪曾祺小说创作的综合研究,研究者往往把他纳入到京派系统来 考察,如柯玲的汪曾祺与京派文学( 发表于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 0 0 0 , 0 3 ) 论述了汪曾祺小说创作对京派的继承以及超越。另一方面,研究者开始注 重运用全新的价值观念从文学史角度来考察汪曾祺的创作,黄子平在汪曾祺 的意义( 发表于作品与争鸣1 9 8 9 ,0 5 ) 中指出,汪曾祺的小说方面是 对中断已久的现代抒情小说这一条“文学史线索 的接续,一方面成为八十年 代中国文学主要是寻根文学与四十年代新文学、与现代文学的一 个中介。 随着生态批评在国内的兴起,已经有研究者开始把生态批评引入到汪曾祺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 1 页 小说的研究之中,如马廷新的汪曾祺小说的生态伦理叙事( 发表于山东 理工大学学报2 0 0 6 ,0 3 ) 认为中国文化传统中深蕴着生态伦理思想,它不仅 使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满含生态意识,也使许多作家在自己的创作历程中承继 着传统的血脉、注塑着生态性的品格,汪曾祺就是较为突出的一例。他在创作 中表现出的关爱生命的人道倾向,对世界内在和谐的美好境界的创设以及对处 于边缘位置的人和事的孜孜不倦的描摹与关注,无疑是奠定了他生态伦理叙事 的坚实基础,在绿色文学中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刘海燕在和谐生态美: 一个四十三年前的梦汪曾祺的代表作( 受戒) ( 发表于广西师范学院学 报2 0 0 7 ,1 0 ) 一文中指出小说受戒探索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生命关联和人 对自然的依存性,以及人在自我生存中追求主体内在“心性 与外在“物性 和谐,构造了“一片没有权利浸染而宁静的乡土,一片近乎沉淀着淳朴和温情 和谐的所在。伍曙亮的生态批评视阈中的汪曾祺小说( 发表于温州大学 学报2 0 0 9 ,0 1 ) 论述了汪曾祺的小说注重展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侧重从 爱与美的角度观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同时,汪曾祺对民间文化的诗性提炼与 描摹和对家园的孜孜守望,在小说中构筑起一幅幅和谐的生态图景。这些论文 都以生态批评的视角对汪曾祺的小说进行新的审视,成为汪曾祺小说研究的新 亮点,尽管论述还比较浅显和片面,但对本篇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 意义。 1 2 本论文的内在研究思路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的是汪曾祺小说中所蕴涵的自然、文化与人性之间的生 态互动关系,试图指出近代中国如何一步步迈向生态危机的深渊: 首先,我将汪曾祺小说中“重返与自然的和谐”的内容作为对其进行生态 批评的一个首要切入点。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汪曾祺对于“自然”的理解, 更带有“道的源头的意味,由此意图指出人是百然的一部分,脱离自然的人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2 页 的精神之花终将枯萎,破坏自然美与人的精神沦丧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汪曾 祺力图在小说中为我们创造出天人和谐的生态理想“高邮世界”,将它作 为回归自然、挽救世道人心的希望。 其次,我将汪曾祺小说中对于中国传统生态智慧现代化的探索作为对其进 行生态批评的一个重要切入点。汪曾祺的生态智慧来源于中国传统文化,儒家 的“仁民爱物”、“参赞化育 、道家的“无为而治”等思想对于力图实现生态 和谐社会的当今都是很有益处的。汪曾祺塑造的“有古风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能够合理地利用万物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并且拥有现代社会枯燥单一劳动所 缺少的“大自然之根”,从而使他们保有了人的精神世界的不受损害,这些也 是对现代社会的劳动者有所启发的。 最后,随着无可阻挡的全球化进程,文化多元性遭到破坏、民族文化逐渐 消失成为汪曾祺生态隐忧的表达,也是汪曾祺认为现代人精神衰败的重要原 因。对于这样的状况,汪曾祺的态度是无能为力的叹惋。 总之,如果生态批评仅仅将批判的焦点集中在对描写生态灾难和描写自然 的保护这个层次上,显然是不能从根本上找出造成生态危机的思想文化的根 源,本篇论文将“批判向更广阔更深层的生态领域发展,除了要表现人与自 然的和谐相处,还要试图揭示出自然、文化、人性之间的生态互动关系。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3 页 第2 章 生态理想的呈现:人与自然和谐相生的“高邮世界 汪曾祺的小说最精彩的部分大都描写的是童年时代的“高邮世界”,故乡、 女性、手工业者、河流、传统艺术、村庄等等这些都是汪曾祺小说的重要元素,。 高邮世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天地以及于此相伴的“顺应苍天、正视人生”的 人生观成为了汪曾祺小说“回归”的主旋律,成为汪曾祺“四十三年前的梦”, 成为汪曾祺回归自然、挽救世道人心的希望。 汪曾祺于1 9 8 0 年在北京文艺发表了小说受戒,次年又有大淖记 事发表,这两部小说和沈从文的边城、长河有异曲同工之妙,由此他 成为了真正“复兴乡土诗意世界”的当代作家。1 9 8 0 年,正是中国迎来解放 思想、改革开放的新时期,汪曾祺所塑造的高邮世界,即是世俗人生和谐的最 高处入的生活处于一个自由自在的状态,精神获得了最大的自由和超脱, 不受神权戒规的侵害,也没有尘世功名利禄的诱惑。汪曾祺在当时展现伤痕、 进行深沉反思的文学背景中,却写出“高邮世界”这样一个自由之境,其创作 意图可见一斑。但也正是这充满浓郁地域色彩和诗情画意的“高邮世界”,让 我们看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天人合一 、“物我和谐”的生态世界。 2 1 自然人性的诗意表达 文学作品中的“自然 是生态批评最为关注的话题,特别是那些以生态环 保为主题的“生态文学 中的“自然 已成为生态批评研究所引证和考察的重 要资源与对象。重返与自然的和谐,是生态批评的一个重要切入点。表现自然 对人的影响、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自然万物与人的联系、人对自然地破坏、 西南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第14 页 人与自然地融合等是生态批评的首要任务。事实上,生态批评还试图将人性的 解放与自然的解放结合起来,探寻自然人性的合理诉求,追求人的身心和谐、 人与自然的和解。 作为后现代主义批评范畴的生态主义批评,首先要批判的是一种反生态的 思想观念即“人类中心主义,因为它是与生态主义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西 方生态作家、批评家把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批判一直上溯到对圣经等古代经 典的相关思想的批判。“林恩怀特在我们生态危机的历史根源( 1 9 6 7 年发 表) 认为旧约卷首的希伯来的创始故事不仅建立了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 而且还坚持认为,正是上帝的意志,才使人类为了自己的正当目的而剥夺自然。 约瑟夫米克在生存喜剧( 1 9 7 2 年发表) 中也认为古典悲剧强化了人类中 心主义,它设想自然是为人类福利而存在的,相信人类道德可以超越自然的限 制,相信人本主义所坚持的个人具有至高无上的重要性。 “人类中心主义” 是生态危机思想文化之根当中最大、最深的一支主根,征服和控制自然的观念 与之相伴而生,古往今来,有大量文学作品表现人对自然的征服掠夺和控制改 造,正是它们造成了我们与大自然的疏离,这种疏离是精神层面的疏离和地理 层面的疏离的交互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生活在远 离自然界的地方,因而他们也越来越不在意自己的一举一动对于地球的改变。 但是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脱离自然的人的精神之花终将枯萎,破坏自然美与人 的精神沦丧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只有停止对自然地掠夺与蹂躏,平等地对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慢阻肺考试题库及答案
- 留学合作协议履约承诺书(9篇)
- 2025年事业单位化工类综合能力测试试卷(附答案与解析)
- 新解读《GB-T 39315.1-2020军民通 用资源 数据模型 第1部分:物资类 油品》
- 正心泰国际化市场分析-洞察与解读
- 三维空间索引模型-洞察与解读
- 进化速率测定方法-洞察与解读
- 2025国考大连证监计算机专业科目高分笔记
- 2025国考包头市海洋管理岗位行测预测卷及答案
- 运动鞋服智能配色算法-洞察与解读
- 三品一标知识概述课件
- 我是谁?-认识自我 心理健康课件
- 供货商环境稽核检查表
- 18CS01 装配式箱泵一体化消防给水泵站选用及安装-MX智慧型泵站
- 年产10万吨超细重质碳酸钙项目可行性实施报告
- 《寻找中国巴菲特》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下载
- 员工再培训记录卡
- LY/T 2787-2017国家储备林改培技术规程
- 土木工程力学(本科)学前及自测1-8答案
-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第4课《选举产生班委会》优秀课件
- 油泥模型制作过程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