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体育教育干预措施的研究.pdf_第1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体育教育干预措施的研究.pdf_第2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体育教育干预措施的研究.pdf_第3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体育教育干预措施的研究.pdf_第4页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论文)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体育教育干预措施的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体育教育干预措施的研究 摘 要 导 师邢文华教授 研 究 生袁 存 柱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我国人口素质优化与健康促进的重要课题在体育 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要求与趋势本研究的主要目的一 是研究海南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 二是探讨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提出高校体育教育干预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和方案 经对 1208 名学生采用了 scl-90 量表陈量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体育锻 炼感觉量表自制体育教育调查表等问卷调查对所得数据进行了独立样本 t 检 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 在心理健康方面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国青年组常模海南省 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 表现为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女生 乡村学生的心理问题明显多于城市学生体育专业学生积极性的心理健康水平明 显高于文理科学生在恐怖性因子上也优于文理科学生二年级学生的心理 健康水平优于一年级学生 在高校体育教育方面海南省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教学内容教学 方法教学效果教师能力的评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生对体育课的喜爱程度 存在性别年级 来源专业之间的显著差异海南省大学生的运动量低于我国 体育人口中所要求的最低运动量并且存在性别来源专业的显著差异海南 省大学生体育锻炼感觉存在性别年级来源专业运动量的显著差异 高校体育教育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面学生课外锻炼的运动量与心理健康水 平呈稳定的低度正相关大中运动量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学生对体育课的 喜爱程度与心理健康水平呈稳定的低度正相关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体育锻 炼感觉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 本研究就体育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提出了干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 心理健康 体育教育 干预措施 the research into haina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and the intervening scheme of pe (abstract) supervisor: prof. xing wen-hua graduate: yuan cun-zhu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in population quality optimiz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in our country. it is a requirement and tendency of modern educational reform to develop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physical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research: first, to research into haina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econd, to probe into the relation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nd present measures and scheme to interven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by phy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after surveying 1208 students with scl-90 form, mr chens questionnaire, pars-3, efi and self-made survey form of pe, there are findings as follows: in mental health, hainan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andard is lower than the normal standard of the youth group in the whole country;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andards are obviously different between different sexes in that boy students mental problems are more than urban students; pe students active mental health standard is obviously higher than that of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arts and they are superior to students of science and arts in the terroristic item; sophomores mental health standard is higher than freshmens. in pe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hainan college students give a little more than moderate marks to love for pe lessons, its teaching content, methods, effect and teachers ability; students love for pe is obviously different considering different sexes, grades, sources and majors. hainan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amount is lower than the lowest amount required for the sports people in our country, and it is obviously different considering different sexes, sources and majors; hainan college students sports feeling is obviously different considering different sexes, grades, sources, majors and sports amount. in the relation between physical education and mental health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physical training amount has stable slightly positive relations with their mental health effect; students love for pe lessons has stable slightly positive relations with their mental health; there is certain linear relation between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andard and students physical training feeling. this research presents intervening scheme for promoting students mental health standard with physical education.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health physical education intervening scheme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1 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体育教育干预措施的研究 1. 前 言 心理健康是完整健康概念的组成部分在个体的健康与疾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 是个体良好素质的具体表现人类对健康概念的认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人类自身认识的 深化而不断丰富的随着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节奏的加快给人 们带来了更多心理压力和痛苦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故人们的心理健康问题早期 发现早期干预对提高现代社会中人们的生活质量显得非常重要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 20 世纪教育改革运动中出现的新观念是现代心理学教育学社 会学生理学等多学科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现代教育观念和新颖的 教育活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国 际教育工作会议1995指出心理健康与教学工作并行是推动现代学校前进的双轮由 此可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现代学校教育的重要标志 心理健康对大学生成才有着重要的影响 健康的心理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学习 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大学期间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当代大学生面 临着新世纪的挑战科技的发展经济的振兴乃至整个社会的进步都取决于人才素质的提 高和合格人才的培养心理素质是人才素质系统中的基础心理健康是良好心理素质的基本 要求为了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培养合格的跨世纪人才加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 非常必要和迫切的 1.1选题依据 1.1.1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1.1.1.1 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 1 9 9 9年 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 教育工作会议 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 应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可见我 们的党和政府已经清楚意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其次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要求是世界人才培养的大趋势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 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心理冲突和容易导致心理障碍的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活压力越来越重由此而产生的心理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为了 保持健康的心态大学生们必须要学会自我调适和应付否则在复杂的社会生活中稍不留 心就可能出现心理疾病影响健康影响发展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对大学生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心理健康不但直接关系到大学生学业 的成败而且还直接影响到知识结构的完善思维方式的形成创造能力的形成和发挥以及 成才的规格和质量 1.1.1.2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从大学生的现状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和紧迫1 9 9 2 年四川省大学生心理 咨询与治疗课题组对西南地区八所院校 4万名大学生抽样调查表明有心理障碍的大学生 高达 3 1 . 1 3 其中偏严重的占 1 2 . 4 2 严重者占 0 . 8 1 1 国内的众多相关研究都表明 当代大学生是心理健康和心理疾病的高危人群 2 当然 大学生中心理健康不佳的现象虽然比 1 何成银. 大学生心理咨询与治疗. m . 四川教育出版社. 1 9 9 2 . 2 崔尹薇. 大学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相互关系的研究. j . 中国学校卫生. 1 9 9 6 . 3 . p 2 0 0 . 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体育教育干预措施的研究 2 较普遍但是真正成为心理变态者还是极少数然而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即或是心理严 重变态的大学生的比例不大但它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却不能小视 1.1.2 学校体育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有效手段 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之一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其健康水平 1 而健康的标准不仅局 限于身体的无病心理健康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从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志和基本内容来看 学校体育教育比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将更自然更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夏 峰1993 1990 年 6 月颁布实行的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 第三条指出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 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的能力和 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 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和进取精神 2002 年 8 月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 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也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五大目标之一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 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 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其中心理健康目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能 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 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发展性 目标是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情景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2 由此可见我国的体育 教育十分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2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研究从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的视角出发采用心理量表和体育教育问卷了解海南省大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而提出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途径和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调查海南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为在海南地区开展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及时发现各种心理问题提供依据 2 分析海南省高校体育教育的现状为海南省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3 分析体育教育中体育课和课外锻炼的不同形式等对心理健康的干预作用探讨体育教 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提出体育教育干预心理健康的措施为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和促进大学生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上的参考依据 1.3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进一步了解海南地区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特点海南作为全国最大的经济特区有 其独特的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方式生活在海南特区的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 况如何他们与全国其它地区大学生相比又有何特点等等这些都是非常值得我们探讨 的问题因此本研究将考察海南地区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在海南地区开展与加强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预防和及时发现各种心理问题提供依据 1.3.2 探讨高校体育教育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高校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 积极因素 1.3.3 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提出体育教育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提出高校体育教育增 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措施以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参考 和依据 1 体育学院通用教材. 学校体育学. m . 人民体育出版社. 1 9 9 1 . 2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教育部体育卫生艺术司2 0 0 2 1 3 号. 2 0 0 2 . 8 .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3 2. 国内外研究综述 大学阶段是人才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生是高级人才的预备队从个体发展的角度 看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过程这一发展特点决定了大学生活将是个体逐渐 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重要历程大学期间每一个学生都将面临一系列的人生重大课题 而这些人生课题的完成与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综述 2.1.1 心理健康概念的界定 2.1.1.1心理健康的涵义 由于国内外学者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研究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相异有关心 理健康的涵义迄今尚未有统一的意见正如 k a p l a n l . 所说许多人都试图定义心理健康 但这是一个混合的领域它不仅包含知识体系也包含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人际关系的 质量 1 早在 1 9 4 9 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 h o 成立之时公布的章程就已经指出健康不只 是没有身体上的疾病和虚弱状态而是躯体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应处于完整状态1 9 8 9 年 w h o 又进一步深化了健康概念提出健康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 康 4 个方面郁景祖1 9 9 5从 1 9 4 9 年 w h o 健康定义到 1 9 8 9 年对健康概念的重申与解释 健康概念被赋予更为丰富的含义健康研究从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方面拓 展涉及学科向高度综合和高度分化推进单一健康模式转向多元健康态度大健康观取代 小健康观整体健康观取代局部健康观现代健康观取代传统健康观考虑到其中心理健 康对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的前提作用我们仍可认为 w h o的健康概念仍是以 躯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为核心的 2 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的定义心理健康指个体心理在本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 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不是绝对的十全十美状态 3 精神病学家孟尼格尔k.menniger认为心理健康指人们对环境及相互之间具有最高 效率及快乐的情况不仅仅有效率也不只有满足感或愉快接受生活的规范而应三者同 时具备心理健康者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令人愉快的气质 4 心理学家英格里斯h.b.english定义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人能进行 良好的适应具有生命力并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的持续的心理状况 5 日本学者松田岩男认为心理健康是以预防心理疾病和各种心理的不健康以及维护和增 进心理健康为目的的实践和理论 6 心理健康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张春兴1 9 9 1心理健康的含义至少应包含 4 个 维度认知维度情绪维度人格维度和社会适应维度毛志雄王则珊1 9 9 6如果将人 格中的许多生活习惯归因于认知则人格维度可与认知维度合并成为三个维度即认知 情绪和社会适应 7 我国学者张厚粲1 9 9 7 认为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三方面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具有同一 1 k a p l a n , l . f o u n d a t i o n s o f h u m a n b e h a v i o r . m . 1 9 6 5 . p 3 2 3 . 2 张力为毛志雄. 运动心理学. m .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3 . 1 2 . p 3 6 1 . 3 转引自李寿欣等. 中西方关于心理健康标准问题的探讨及对我们的启示. j . 心理学探新. 2 0 0 1 . 3 . 4 m e n n i n g e r , k . t h e h u m a n m i n d . ( 3 r d ) . 1 9 7 7 . p 1 . 5 周燕. 关于我国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几点思考. j . 教育研究与实验. 1 9 9 5 . 1 . 6 转引自颜军等. 体育教育心理学. m . 淮阴神州出版社. 1 9 9 3 . 7 张力为任未多等.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 0 0 0 年版. p 5 3 8 - 5 8 4 . 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体育教育干预措施的研究 4 性心理过程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个性心理特征具有相对稳定性 1 沃建中等人2 0 0 1 将学生心理健康的概念划分为狭义的心理健康是指基本心理活 动过程的内容完整协调一致主要目的是预防心理和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是指一 种高效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他以促进心理调节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为目标使人更好地适 应社会生活更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 2 综合心理健康的各种定义可以认为心理健康是一种持续且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在 这种状态下主体能作出良好的适应并能充分发挥其身心潜能心理健康包括两层含义 其一是没有心理疾病这是心理健康最基本的含义其二是具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这是心理健康最本质的含义它意味着要消除一切不健康的心理倾向使一个人的心理处于 最佳状态 3 2.1.1.2 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标准是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化由于人们对心理健康概念的理解不同评价心 理健康的标准也不尽相同中外许多学者分别给出了不同的心理健康标准且新的标准不断 地被提出 世界心理卫生协会心理健康的标准1 身体情绪情感能力意志言行等十分 调和的人格2 怀有幸福感和信心3 社会生活环境中对待他人彼此谦让适应能力 强4 对待工作和职业采取措施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能和创造 马斯洛等人提出了 1 0 条心理健康的标准1 有足够的自我安全感2 能充分地了解 自己并能对自己的能力作出适度的评价3 生活理想切合实际4 不脱离周围现实环 境5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6 善于从经验中学习7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8 能适当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9 在符合集体要求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1 0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要求 4 张春兴1 9 9 1 指出心理健康是一种生活适应良好的状态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大多 能符合下列条件1 情绪较稳定无长期焦虑少心理冲突2 乐于工作能在工作中 表现自己的能力3 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而且乐于和他人交往4 对于自己有适 当的了解并且有自我悦纳的态度5 对于生活的环境有适切的认识能切实有效地面对 问题解决问题而不逃避 5 刘协和1 9 9 3 指出的 5 条心理健康标准是1 没有心理异常2 正常发育的智力 3 健全的人格4 充沛的精力5 丰富的情感生活等 6 柯永和1 9 8 5 心理健康标准从静态观点讲良好习惯多不良习惯少就是心理健康 从动态立场说内外综合压力大于个人自我强度时心理不健康等于或稍小于自我强度时 个体就可维持心理健康两者经常互相影响 陈学诗心理健康观点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健全的人格表现为经常想到别 人愿意帮助人能客观地妥善地处理问题情绪比较稳定经常愉快愿意与人交往 总是以理性的态度对待问题有一定的爱好 王极盛1 9 8 2 心理健康标准1 智力正常2 情绪稳定而愉快3 意志健全4 统一协调的行动5 人际关系的心理适应6 行为反应适度7 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1 张厚粲. 行为主义心理学. m . 台北市东华书局. 1 9 9 7 年版. p 3 3 2 . 2 沃建红马红中等. 走向心理健康发展篇. m . 北京华文出版社. 2 0 0 2 年版. p 2 . 3刘宇晔. 不同项目中小强度的专项选修课对女大学生心境及心理健康的影响. 扬州大学硕士论文. 2 0 0 3 . 5 . 4 - 6 张力为任未多等.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 2 1 章身体活动与 心理健康. 毛志雄翟群. 2 0 0 0 年版. p 5 3 8 - 5 8 4 .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5 季浏1 9 9 5 认为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是1 智力正常2 适当的情绪控制能力3 对自己能作出恰当的评价4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樊富民1 9 9 7 认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 能保持对学习较浓厚的兴趣和求知欲 望2 能保持正确的自我意识接纳自我3 能协调与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4 能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5 能保持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6 能保持良好的环 境适应能力7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1 分析不同的心理健康标准不难发现无论其心理健康标准如何都是一种相对的衡量尺 度大致都遵循两种原则与两种标准分别为精英原则和众数原则适应标准与 发展标准 2 精神医学家 k . m e n n i n g e r 用自我控制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定义心理健康并认 为个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以分为不同的等级由最佳心理健康到严重的精神疾病构成心理 健康/ 疾病连续谱 体现了适应和发展的有机结合 3 如果将制定心理健康标准的 精英原则 和众数原则适应标准与发展标准有机结合既包括了消极性心理健康心理问 题或病理也包括了积极性心理健康心理幸福, 则与 m e n n i n g e r的谱系模式一致消极 性心理健康包括自卑焦虑抑郁孤独恐怖强迫疑病冲动愤怒敌对猜疑等 而积极性心理健康包括幸福快乐满足愉快自信友好信任等 4 在本研究中心理 健康量表的选择就是依据这两个方面来选择的 2.1.2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理论基础 2.1.2.1身体锻炼产生心理效益的可能机制 美国学者 c o x ( 1 9 9 4 ) 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 提出了 6 项基本假说 试图从理论上解释 身体活动和或身体锻炼产生心理效益的机制这 6项基本假说分别是认知行为假说 社会交互作用假说分散注意力假说心血管功能假说胺假说内啡呔假说 5 1 认知行为假说 其基本前提是身体活动或锻炼可诱发积极的思维和情感这对抑郁焦虑和困惑等消极 心境具有抵抗作用 这一理论解释同班图拉的自我效能感理论b a n d u r a , 1 9 7 7 是一致的班图拉认为人 们完成了一项自己认为较为困难的任务后会体验到自我效能的提高对于没有锻炼习惯的 人来说身体锻炼是一件困难的事该理论认为如果能够养成锻炼习惯人们就会体验到 一种成功感和自我效能提高感这有助于打破与抑郁焦虑和其他消极心境状态相关联的恶 性循环 2 社会交往假说 其基本前提是身体活动或锻炼中与朋友同事等进行的社会交往是令人愉快的它具有 改善心理健康的作用n o r t h e t a l . , 1 9 9 0经验和证据表明活动或锻炼不论是集体进行还 是单独进行都具有健心作用张力为毛志雄2 0 0 0 3 分散注意力假说 其基本前提是身体活动或锻炼为人们分散对忧虑和挫折的注意力提供了机会这种对注 意力的有效集中或转移可以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从而有利于锻炼者的心理健康b e r g e r 1 樊富珉, 王建中. 北京大学生心理素质及心理健康的研究. j .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2 0 0 1 . 4 . 2李寿欣 张秀敏. 中西方关于心理健康标准的探讨及对我们的启示.j. 心理学探新. 2 0 0 1 . 2 134 7 - 5 0 . 3 h a l e s d . y o u r h e a l t h . t h e b e n j a m i n / c u m m i n g p u b l i s h i n g c o m p a n y , i n c . , 1 9 9 1 : 1 2 - 3 5 . 4 许明智. 心理健康量表的编制和信效度研究. 中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 2 0 0 3 . 4 . 5 张力为任未多等. 体育运动心理学研究进展. 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第 2 1 章身体活动与心 理健康. 毛志雄翟群. 2 0 0 0 年版. p 5 7 9 - 5 8 1 . 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体育教育干预措施的研究 6 & m a c k e n z i e , 1 9 8 0研究表明b a h r k e & m o r g a n , 1 9 7 8身体活动沉思或者安静休息都 可以降低人的焦虑还有研究n o r t h , m c c u l l a g h & t r a n , 1 9 9 0 显示长期身体锻炼对于人 们减少消极情绪更为有效 4 心血管功能假说 其基本前提是心境状态的改善同心血管健康状况的改善相关身体锻炼能增强心血管系 统的功能增加心血管的收缩性和渗透性健康的血液循环可使体温恒定有助于保持纤维 的正常传导性从而有利于心理健康 5 胺假说 其基本前提是神经与肌肉之间起着传递信号的作用研究表明抑郁的人经常出现胺分 泌量减少的情况如去甲肾上腺素血清基和多巴胺等的减少而进行身体练习的大鼠则出 现去甲肾上腺素水平升高的现象从理论上分析身体锻炼刺激了神经递质的分泌进而对 心理健康起到促进作用 6 内啡呔假说 内啡呔假说认为身体锻炼能促进大脑分泌一种具有类吗啡作用的化学物质内啡呔引 起的这种欣快感可降低抑郁焦虑困惑以及其他消极情绪的程度 综上所述前三种假说主要是从心理角度后三种假说主要是从生物化学角度来说明身 体活动或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的尽管目前尚缺乏一个综合解释身体锻炼与心理健康 之间关系的明确结论但是诸多研究表明适宜的身体锻炼对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具有重要 的价值 2.1.2.2 体育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与促进理论 1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 体育教育过程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它使学生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感官通过视听觉感知 动作形象通过触觉和肌肉本体感觉感知动作要领肌肉用力程度及动作的时空关系等从 而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表象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感知能力观察力以及形象记忆动作 记忆能力等均得到发展与提高 体育运动对学生的呼吸循环神经细胞的兴奋与抑制等都极为有益更有助于学生的 注意记忆思维想象等心智能力的发展姒刚彦1994认为运动中与运动后体内的 生化变化影响着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e l l i s 1 9 9 4 也指出每人都有一种中枢神经系统 最佳激活水平使之觉得舒适运动活动是使激活达到这一水平的最佳途径 2 促进学生情感的发展 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吸引力与复杂性能使人从中体验到满意欢乐紧张兴奋 焦虑等多种不同程度的情感体验体育教学的团体性以及同学之间的互助互学等能启发学 生的社会意识增强自尊自信以及责任感体育教学的竞争性能激发学生进取心鼓舞 意志使各种情感体验更加深刻在这种轻松自主的活动中学生通过领略体育锻炼的乐 趣愿意主动参加和长期坚持使身心健康的发展更协调而持久对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 的控制和调节作用更为显著b e r g e r & o w e n , 1 9 8 8c o x , 1 9 9 4p e t r u z z e l l o , 1 9 9 1 l a f o r t a i n e , 1 9 9 2许多研究认为运动愉快感是使运动的心理健康效应达到最大值的重要 因素b e r g e r , 1 9 8 8 l e i t h , 1 9 9 0 s i m o n s & b i r k i m e r , 1 9 8 8w a n k e l ( 1 9 9 3 ) 认为运动愉 快感使运动产生更显著的积极效应它使人更易坚持运动而促进健康并使参加者更易获得 积极的心理健康状态 3 促进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克服困难改变现状的心理过程体育锻炼 需定出目标为取得应有的成绩去克服困难并承受最大的负荷这些都促进了意志的发展 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总是会遇到各种困难与障碍其中有来自内心的如紧张害怕失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7 意等情绪也有来自外界的如教学条件设备环境气候身体素质与能力的限制等为 了实现目的就必须发挥意志的作用克服困难所以体育教学的过程就是意志行动实 现的过程可以发展学生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等良好意志品质 4促进学生人格的发展 人格的形成及发展与人的行为密不可分体育教学内容的多样性为培养学生的社会适 应能力促进人格的多元化发展提供了条件brawley1979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 动者更易与他人形成亲密的关系人际交往能力亦增强bos 等人1993进行的一项元分 析表明绝大多数有关体育与心理健康的研究表明体育活动对人格的培养有积极效应李 玉玲等人的研究发现1995在体育教学中增加情绪感染快乐教学培养自信心意志力 锻炼社会交往锻炼和心理诱导等项内容和方法使学生在社会适应意志自信合作 身心调节和自我评价 6 方面均较对照组有更显著的提高 5减缓应激和增进心理健康 梁德清等人1994的研究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可以消除疲劳减缓应激体育 锻炼可以作为一种发泄方式将各种烦恼焦虑不安等应激情绪宣泄出去从而增进心理 健康中等运动量最能减缓应激增进心理健康蒋碧艳等人1995的研究也表明体育 教学和锻炼有助于大中学生消除疲劳减缓紧张愤怒抑郁慌乱提高精力和自卑感 增进心理健康水平中等到较大强度的运动量都有较好的心理健康效应 6提高体育锻炼兴趣培养终生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体育教育中的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对学生更具有吸引力在这种轻松自主的活动 中学生可以更多地领略和体味体育锻炼中的乐趣愿意主动积极参加和长期坚持使其身 心健康的发展更协调和持久对一些焦虑抑郁等消极情绪的控制调节和治疗作用更为显著 berger & owen,1988 cox 1994 petruzzello1991lafoutaine1992许多研究 结果都认为 运动愉快感是使运动的心理健康效应达到最大值的一个重要因素berger 1988 leith 1990simons & birkimer1988 2.1.3 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现状 自 2 0世纪 7 0年代以来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国内外学者较为广泛的关注概括而 言国外有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学生活动过度注意分散焦虑抑郁 攻击退缩等大量具体的心理问题揭示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和流行率建立诊断其心 理问题的标准与评估工具探讨个体自身与家庭因素对学生心理问题形成及变化的影响并 发展了许多心理行为问题矫正技术目前国际上有关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研究的主要发展趋 势是重视探讨学生心理健康与其所处家庭学校同伴团体社区等社会环境的互动关 系强调从个体家庭学校等多方面入手采用综合干预来矫正学生心理问题 8 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积极研究其成果主要集中在对学生 学业成绩信心情绪智力焦虑抑郁等领域主要揭示我国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 的普遍问题表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研究和教育具有相当迫切的现实需要在学生心理 健康成因和影响机制方面研究者考察了家庭同伴等对学生焦虑抑郁恐惧等内向型心 理及对攻击型违规适应不良等外向型心理问题的影响 有研究表明张增杰1984大学生最常见的自我矛盾主要表现为闭锁性所导致孤独 感与强烈的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的求知欲与识别力低的矛盾情 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愿望幻想与当前现实的矛盾等这些多种矛盾的存在正是青年大 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与尚未真正完全成熟的一种体现近年来在当代大学生 中由于各种心理内部矛盾引发的心理健康问题有增多的趋势如有研究表明有 10-30 的大学生存在着各种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强迫人际关 系敏感抑郁敌对等症状r e i f l e r , 1 9 7 1 王晓刚1 9 9 2 曾芊等1 9 9 5另有调查研究 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体育教育干预措施的研究 8 表明在大学生中有 2 0 左右的人呈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适应不良心理障碍发生率呈不断上 升的趋势樊富珉1 9 9 5如对全国 1 2 . 6 万名大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 1 9 8 9有 2 0 . 1 3 的学生有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季建林等人1 9 9 0 应用 s c l - 9 0 对大学生的调查表明大 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问题为强迫人际关系敏感和情绪抑郁其中达到中等严重程度的占 1 0 以上王晓刚等人1 9 9 2 的类似调查结果则显示有 2 2 . 0 9 的大学生存在心理异常反常 2.1.4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及成因 2.1.4.1 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 从个体心理发展的角度看大学生正处在青年中期向成人的转变几乎所有的心理学家 都承认从青少年向成人的转变是一个相当艰巨充满危机的时期大学生特别是大学新 生由于独立性的不完善对家长有较大的依赖对社会了解有限过于理想化环境突变 难以适应对自我的认识摇摆不定而难以定位等从而心理特点上显露出一系列的矛盾与冲 突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环境应激问题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与性 有关的适应不良等从发生心理问题的领域看主要集中在 1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在考试焦虑成绩波动过大专业不满意学习负担 过重等方面一项关于学习的调查发现由于专业学习和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由此而引发的 心理障碍越来越多据调查学生中认为时时感到一种压力和竞争的占 7 2常常为自 己的学习成绩而担心不安的占 6 0 . 3 2 与人际关系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沟通不良交往恐怖人际关系失调人际冲 突孤独无援缺乏社交基本态度及技能代沟等良好的交往愿望和人际关系不协调的矛 盾常常导致青年学生内心的冲突而心理失调我国已故著名心理卫生家丁瓒先生曾指出人 类的心理适应最主要的就是对于人际关系的适应所以人类的心理病态主要是由于人际 关系的失调而来的 3 与恋爱和性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异性交往困难陷入多角关系不能自拔单相 思而苦恼失恋的痛苦对性冲动的不良心理反应性自慰行为产生的焦虑自责等除了恋 爱问题导致的心理困惑外更沉重的心理负担是性心理方面的问题 4 与求职有关的心理问题表现为缺乏选择的主动性不了解自己个性能力相匹配的 职业领域对面试缺乏自信过于追求功利缺乏走上社会的心理准备等随着高校毕业分 配制度的改革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毕业分配已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择业所代替 不少应届毕业生对这种新的变化不适应而出现种种困惑和苦恼 5 其他如家庭关系经济问题出国留学余暇生活个性发展人生态度等方面 出现的困惑或苦恼 综上所述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几乎涉及到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 2.1.4.2 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分析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受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一般而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既有个人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内在原因又有社会环境中的不良因素等外在原因 其一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因 1 生理因素许多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要受其自身的遗传生物化学 性别年龄神经活动等生理因素的影响此外神经系统的类型特点对个体的心理健康也 有影响 2 心理因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心理素质和心理承受力有着正相关同样的生活 事件对于不同的大学生往往具有不同的意义因而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不相同的一般而 言个人的认知态度自我意识性格特点等方面的差异会使不同的大学生对同一事物采 取不同的评价态度从而对心理健康产生不同的影响 第一认知态度人的心理健康特别容易受情绪的影响而情绪又受人的认知态度所支 北京体育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 9 配不同的学生由于家庭出生和教养不同所受的学校教育与生活经历不同形成了不同 的认知态度产生不同的情感体验从而对同一事物产生不同的影响 第二自我意识外界事物和生活事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都要通过个人的自我意识作 中介和调节一项研究表明大学生如何看待自己的现状以及是否对现实自我满意或接纳 与心理疾病尤其是抑郁有关面对成功和失败如何积极控制自我调节自我成为预 防抑郁和人际关系敏感的重要因素大学生对生理自我的认识接纳程度以及生理疾病等都 会影响心理健康 1 第三性格特征性格对应付生活事件会起到重要作用中山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 学心理教研室采用应付方式问卷艾森克个性问卷生活事件量表等对 4 2 4例不同职业人 群进行评定结果表明个性特征生活事件文化程度和年龄等因素对应付方式有影响 稳定和偏外向性格特征丰富的生活经历文化修养高等因素有利于改善人们的心理应付 方式 2 此外大学生心理发展中的内在矛盾也常常成为其心理障碍的动因这些矛盾使他们经 常处在情感波涛中长期的内心矛盾或者内心矛盾冲突强度过大使他们心理平衡遭到破坏 而引起心理与生理上的疾病 其二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外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除了受个人内在的生理和 心理因素影响外还要受外在的社会环境因素的制约家庭学校社会环境以及不幸的 生活事件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发生影响 3 1 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一个人最早接触到的社会环境家庭对一个人的 性格形成和思想成长心理发展等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家庭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 的影响也较大 2 学校因素大学生的主要时间生活在学校里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同学校的教育和 管理是分不开的由于大学生与学校的关系紧密因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不可避免地会受 到学校因素的影响当前在大学生活中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表现在教学方式方 法简单不能适应学生学习生活的要求大学生缺乏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不能与同学和老 师进行适当的交往业余生活单调枯燥等这些都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形成一定的压力 3 社会生活事件陈捷1 9 9 6 研究发现学习恋爱人际关系家庭健康环 境状况等 6 方面 3 3 项内容中 有 3 2 项都对大学生心理健康产生了影响 王春燕 武博 1 9 9 5 研究发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达 2 5项之多其主要因素为毕业就业困难6 9 学习负担过重6 2社会不公平8 2教师教学水平低7 4情绪不稳定6 7 经常性考试失败6 1缺乏意志力6 2等因素 2 . 2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的局限性分析 1 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测量工具的运用较为庞杂目前尚缺乏一套较好的适合大学生心理健 康普查的量表已有的量表大多是从国外引进的用于大学生心理健康评估普查有一定的 局限性 2 问题研究多影响机制研究少干预研究少横向研究多纵向研究跟踪研究少心 理障碍层面的研究多心理发展层面的研究少 3 体育教育尚未充分在学生心理健康促进领域发挥其理论上的重要作用相关的具体教育 方式方法评价等一系列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1 樊富民付吉元. 大学生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 j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 0 0 1 . 2 . p 7 6 - 7 7 . 2 温盛霖等. 影响心理应付方式的因素分析. j .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 0 0 1 . 3 . p 1 5 8 - 1 5 9 . 3 梅传强.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m . 北京: 中国法制出版社. 2 0 0 1 . 8 版. p 1 - 1 0 . 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与体育教育干预措施的研究 10 3 . 研究假设 本研究采用症状自评量表陈勇嘉研究的量表在本文中简称陈量表下同体育 活动等级量表体育锻炼感觉量表体育教育问卷自编以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为因变 量以体育教育各指标为自变量研究海南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体育教育对心理 健康的干预作用 1海南省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与全国青年组及大学生组共性的一面也有其特殊性 海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在性别来源年级专业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2 高校体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与其从事的运 动量有一定的关系适宜的运动量可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与学生体育 课体育锻炼后的心理感觉有一定的关系 3 对陈量表运用于普通大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假设陈量表应用于普通大学生其敏感性也 较高 4.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4.1 研究对象 4.1.1 研究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以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是因为高校体育课在大学一二年级作为必 修课进行教学便于本研究中体育教育等问卷的运用 4.1.2 研究对象的一般特征 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海南省五所高校中的具有代表性的两所学校海 南师范学院海南大学一二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此两所学校从硬件条件师资设备 生源等在海南省都具有代表性 其中一年级学生 6 3 0 人 二年级学生 5 7 8 人 平均年龄为 2 0 . 6 5 1 . 0 8 共获得有效数据 1 2 0 8 组男 6 2 2 人女 5 8 6 人 4.2 研究方法 4.2.1 文献资料法在论文开题和研究过程中先后查阅了有关心理健康体育社会心理 学健康教育学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