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介词研究.pdf_第1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介词研究.pdf_第2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介词研究.pdf_第3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介词研究.pdf_第4页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介词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论文)《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介词研究.pdf.pdf 免费下载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摘要 、体词是一个封闭的、其类别可以穷尽列举的词类。介词是从动词语法化而来 的,因此它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原动词的部分语义特征。这种语法化过程从上古汉 为九类:引进目的语( 构成把字句) ;引进施事者( 构成被动式) ;引进方位、处 所和时间:引进原因和目的;引进工具、条件;引进比较、比拟的对象;引进关 涉、指向的对象;引进包括、强调的对象;引进排除的对象。通过对这九类介词 依次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以期择取动词向介词语法化链条上的一环,认识这 些介词在当时语法化的程度和面貌。我们发现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介词系统中, 除了少数书面语保留了古代汉语的介词如“于”、“以”以外,部分介词的语法化 已经达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如“从”已经和现代汉语的用法极为接近;有的尚不 成熟,如“和”“与”,分工不明确;有的介词在现代汉语中有了进一步的虚化, 如“跟给”,在元刊杂剧三十种中只能作动词,“在”也只是表示方所的介 词,而现代汉语中则进一步虚化为表示时间的助词。本文通过共时平面的研究, 展现一个时期介词系统的特点,对于历时地了解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介词对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及动词向介词语法化的进程也有帮助。 关键词: 弋元刊杂剧三十种老介词语法化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a b s t r a c t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a sac l o s e dp a r to fs p e e c h h a v eal i s t a b l en u m b e ra n dc l a s s i f i c a t o r y m o s to ft h e mg r a r n m a t i c a l i z e df r o mv e r b s s o 也e yk e e pt h es e m a n t i cf e a t u r e so fv e r b s l e s sa n dm o r et h e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t h a tb e g a nf r o m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d o e s n ts t o p e v e nn o w ( y u a n k a nz a j us a n s h iz h o n g ) ) ,w a st h eo n l yo n em o d e m s c r i p to f y u a n d y n a s t yo p e r a sw h i c h w e r ek e p tw e l l i ti st h em o s ti m p o r t a n to r i g i n a lm a t e r i a l sf o rt h e r e s e a r c h e r so fy u a nd y n a s t yo p e r a s t h i sp a p e re n u m e r a t e sa l lo ft h ep r e p o s i t i o n si n t h i sb o o k ,a n dg e tn i n ek i n d sf r o mo v e r5 0p r e p o s i t i o n s :“b a s e n t e n c e ;“b e i ”s e n t e n c e ; i n d i c a t i n gl o c a t i o n ,t i m ea n dp l a c e i n d i c a t i n gc a u s e ,p u r p o s ea n dr e a s o n s ;i n d i c a t i n g m a n n e ri n s t r u m e n ta n d c o n d i t i o n ;i n d i c a t i n gc o m p a r i s o n a n dm e t a p h o r ;i n d i c a t i n g i n c l u d i n ga n de m p h a s i z i n g ;i n d i c a t i n ge x c l u d i n g t h r o u g ht h es e p a r a t ea n a l y z eo n q u a l i t ya n da m o u n t ,w et r yt oc h o o s eap e r i o df r o mt h el o n g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c h a i n t o a c q u i r et h ed e g r e ea n da s p e c to f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 i nt h ep r e p o s i t i o ns y s t e mo f ( y u a n k a n z a j u s a n s h i z h o n g ) ) ,e x c e p t f o ra f e w o f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s u c ha s y u ” r ”, k e p ti nw r i a e nw o r d sw h i c hs t e m e df r o m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 ,s o m eg r a r n m a t i c a l i z e dt oa h i g hd e g r e e 、f o re x a m p l ec o n g t h a ta l m o s th a v et h es a m ef e a t u r e sa sm o d e mc h i n e s e 。 s o m eo ft h e md o n tm a t u r e ,f o re x a m p l e ,“h e ”,t h a th a v eu n c e r t m nf u n c t i o n s s o m e o t h e r sc o n t i n u e 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i n g t i l ln o wa n d c h a n g e f r o ma p r e p o s i t i o n t oa c o n j u n c t i o no ra na u x i l i a r yw o r d ,f o re x a m p l e z a i ”t h i sp a p e rs t u d i e st h e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y s t e mo f ( y u a n k a nz a j u s a n s h z h o n g ) ) s y n c h r o n i c a l l y t os h o w d i a c h r o n i c a l l yt h e p r e p o s i t i o n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nc e r t a i np h a s e ,a n dr o l eb e t w e e na n c i e n tc h i n e s ea n d m o d e mc h i n e s e i t su s e f u lt or e v e a lt h es p e e do f 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f r o mv e r b st o p r e p o s i t i o n s k e 3 w o r d s :( y u a n k a nz a j us a n s h iz h o n g ) g r a m m a t i c a l i z a t i o n p r e p o s i t i o n i i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引论 1 1 关于元刊杂剧三十种 元刊杂剧三十种( 下称三十种) 是现存元代杂剧中唯一的当代刻本, 也是今人研究元人杂剧的最重要的原始材料。它的地位,兰州大学的宁希元( 1 9 8 8 ) 说,“如汉魏乐府之于两晋南北朝诗,敦煌曲子词之于五代两宋词,永乐大典戏 文三种之于明清传奇”。三十种原来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黄丕烈收藏的,清 末民初,转入罗振玉之手。罗氏流寓日本时,借给日本京都帝国大学复制,后又 在上海中国书店影印了这一复制本。但这三十种杂剧,刻工粗略,讹文,脱落, 俗体,增衍随处可见,加之流传之日又久,愈加模糊不堪,甚至出现很多的空白 和半边字。现代学者卢前、隋树森、郑骞等先生曾做过校订和编印工作。徐沁君 的新校元刊杂剧三十种和宁希元元刊杂剧三十种新校都分别吸收了前人 的成果,同时又提出很多自己的见解。本文以吉本戏曲丛刊四集中的元刊 杂剧三十种为基础,参校以徐沁君和宁希元的校本,并吸取了其他学者的校勘 成果,首先形成个相对来说比较完善的文本,再对文本中的介词进行系统地研 究。 三十种所代表的方言是北方宫话。 1 2 介词的语法特点及其分类 介词是一个封闭的,其成员可以穷尽列举的词类。关于介词的语法功能,最 早提出的是马氏文通“1 :“凡虚字用以连实字相关之义者,曰介字。介字云者 犹为实字之介绍耳。”通俗地讲,它主要和名词或名词短语组成介词短语,作动词、 形容词的附加成分,引进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范围、原因、目的等 等a 上古汉语中介词已经出现,但是较少,甲骨f - 辞中的介词主要有“于乎、在、 自、从、以、及”。这些介词在周秦两汉继续存在,同时又新产生了大量的介词, 如左传里已经有2 0 多个,史记里有5 0 多个删。 中古汉语也有新介词产生,同时,有某些旧介词在消亡,某些旧介词的用法 在扩大。近代汉语的介词,大多数是上古和中古保存下来的,这充分显示了汉语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古今介词的继承关系。一部分介词是新产生的:新产生的介词除了“为了”“为着” 以外,其他也都是由动词转化而来的,并且其中一些即使在现代汉语中仍然是“动 一介”并用。 介词由动词演变的过程,称为语法化,即“语言中的意义实在的词转化为无 实在意义,表语法功能的成分这样一种过程或现象。”1 传统的中国语言学称为实 词虚化。介词多由动词虚化而来。如“把”、“被”、“从”等原来都是有实在意 义的动词,后来虚化为介词。虚化也有时间和程度的区别。有的虚化的时间早, 有的虚化的时间晚,有的动词虚化为介词,有的再从介词进一步虚化为更虚的连 词,如“跟和”,有的从介词虚化为助词,如“在”。 动词向介词的虚化,一般要经历如下的过程: 首先,x ( 动一介虚化的词语) + n p 之后出现另外一个v ( p ) 。首先是一个连 动句,两个动词性结构出现于同一句中相同的句法地位,必然产生相互均衡。而 汉语往往把新信息放在句末,因此后一个动词或动词性词组就成为句义的重心所 在。x + n p + v p 中x + n p 的附加、次要的地位就可能导致x 的词义及词性的虚化。 然后,动词的某些实在义素的消失,导致x 与另外一个v p 的相互制约减少。 随着义素的进一步失落,n p 的范围扩大,不仅可以是具体的东西,而且可以是抽 象的名词。 最后,句法位置基本固定化。x + n p + v 的句法形式逐步固定,x 完成由动词向 介词的语法化过程。 由于有的动词虚化为介词的界限不十分明显,很多介词或多或少地保留了原 来动词的语义特征。因此有些动词和由它虚化而来的介词难以区分开来,故介词被 有的学者称为“次动词”或“副动词”。同样,介词和连词的界限也并不是很明显, 因此也很容易引起混淆。 现代汉语中的介词的语法特点般归纳为: 1 ) 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不能单独回答问题。 2 ) 一般不能带“着、了、过”等动态助词,少数可以带; 3 ) 不能重叠。 4 ) 后面必须有宾语。 5 ) 否定词“不”“没”常放在介词前。 关于介词,不论是哪个阶段的介词,研究的学者都很多,但往往是针对单个 介词的发展演变而展开的,比如吕叔湘、王力等大家就对“把”“被”及其他介词 2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作过深入的研究,温州师范学院的马贝加先生也写了一系列的文章研究介词“将”、 “同”、“缘”、“沿”、“向”、“就”的产生和发展。当然任何词类的个体的研究都 是必要而且是重要的,它是进行系统研究的前提和基础。但是仅仅是纵向的零散 的个案的研究又是绝对不够的,还需要从横切面上了解一个时期介词的系统,所 以有必要对介词进行专书的研究。 本文就是针对元刊杂剧三十种的介词所作的共时研究。作为元代的最可 靠的珍贵语料,三十种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反映元代书面语中介词发展和分布状 况。 我们判断一个词是动词还是已经虚化为介词,通常看x + n p 是否能独立使用。 如果能独立用用,说明这个词还是动词,反之已经虚化为介词。 三十种中的介词,部分是继承上、中古的介词,有的特点基本上没有变 化,如“于”:有的是新产生的。根据介词的语义语法功能,我们把三十种中 的介词分为9 类: 1 ) 引进目的语,构成处置式:把、将 2 ) 引进施事者,构成被动式:被、吃 3 ) 引进处所、方位、时间:在、于、自、自从、从、向、以、去、往( 望) 、 沿、着 4 ) 引进原因或目的:缘、为、因、 j ) 引进工具、条件:着、用、就、以、将、把、依、据、凭、按、闻 6 ) 引进比较、比拟的对象:比、似、如 7 ) 引进关涉、指向的对象:向、对、问、借、与、把、将 8 ) 引进协同、强调的对象:和( 合) 、国、同、与、共、并 9 ) 引进排除的对象:除、除了 b 夕i - ,有的虽然不是介词,但具有介词的功用。如汉语受到蒙古语影响而产 生的用方位词表示存在的处所、原因等,相当于介词在”、“对”、“因,等等的 “因上( 头) ”、“为上( 头) ”、“以上( 头) ”、“上( 头) ”;引进目的、 对象的后置词“一行”、“根( 跟) 底”、“根( 跟) 前”等。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 2 1 处置式 2 介词的分类研究( 上) 处置式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法结构,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是王力先生 ( 1 9 4 3 ) :“凡用助动词把目的位提到叙述词的前面以表示一种处置者,叫做处置 式。”汉语史稿( 1 9 8 0 ) 中,王力先生说,处置式就形式上说,它是一个介词性 的动词“把”字把宾语提到动词的前面;就意义上说,它的主要作用在于表示一 种有目的的行为,种处置。关于处置式这种说法一些学者表示异议,认为不是 所有的“把”字句都表示处置,王力先生又解释说,正如动词不都表示动作一样, 处置式不都表示处置,但是在现代汉语中,这一结构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处置;它 在现代的文学语言里更是表示处置。可见处置的作用是主要的,能产的。我们认 为,抓住一种结构的主要作用来给它一个名称是合理的。 在七世纪以前,汉语中还没有处置式。在现代汉语中用处置式的地方,唐以 前只能用一般的动宾结构。如: 皆沉船,破斧甑,烧茅舍。( 项羽本纪) 现在所谓的处置式,在较早时代不常表现为“把”字句,更常表现为“将” 字句,现代汉语中则只有“把”字句,没有“将”字句5 1 。吴福祥( 1 9 9 6 ) 中, 对唐五代文献里的处置式作了统计,处置式以“将”字式的使用居多,“把”字式 :少见,甚至在有些文献里不见使用。这种情况说明,“将把”由动词虚化成表 ;示处置的介词,时间有先后。“将”字在前,“把”字在后。 在元刊杂剧三十种中,“把”和“将”的用法都非常复杂。 下面我们分别考察介词“把”和“将”的情况。 :! 1 1 把 “把”在唐代以前一直是动词,本义为“执持”。说文手部:把,握也, 从手巴声。三十种仍然保留很多动词的用例。如在宾白中,多次出现“把盏” 一_ - _ _ _ _ _ 一 4 。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的用法。 但此时“把,已经虚化为介词,主要是由于“把”字作为句子的非主要动词, 用于偏正式的连动结构中,“把n ”在语义上说明主要动词( 称为v z ) 的方式或情 态。这种句法关系和组合关系的变化使得“把”的动作性开始减弱并逐渐虚化。 “把,在句中失去词汇意义而只成为起某种语法作用的语法单位。这种虚化,从 中唐以后开始。我们把三十种中的“把”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如下的分类: a 语义分类 王力先生( 1 9 8 0 ) 说,“在唐代,将字和把字可以同样地适用于处置式 和工具语。”三十种中的“把”除了王力提到的处置式和工具语以外,还可以 引进涉及或比较的对象,相当于“对”、“向”;引进处所,相当于“在”、“从”: 还可以表示致使义,相当于“使”、“让”。虽然用作介词的“把”“将”在三十 种有多种不同的用法,但是因为表示处置是其主要的和最常见的用法,所以本 节的小标题仍为“处置式”。 a 引进工具语。如: 这言语没掂三,可知水深把杖儿探。( 好酒赵元遇上皇四) 吃不得往外溱,疃不了的牛肉把指头填。( 马丹阳三度任风子一) 折末把陶朱公遗像把黄金铸。( 陈季卿悟道竹叶舟一) “杖儿”、“指头”、“黄金”都是工具或材料,由“把”字引进。这是“把” 虚化程度最低的一类,因为和“把”的动词义最为接近。但是“把n ”在句中不 能单独作谓语,因此“把”已经虚化为介词。 b 引进比拟的对象,表示拿什么和什么相比,是工具语的一种引申,相当于现 代汉语中引进比较对象的介词“和”“跟”或“用”、“拿”。 怎把山鸡比凤凰,不信是飞在梧桐上。( 死生交范张鸡黍四) 富贵把浮云可比。( 泰华山陈抟高卧三) c 处置式 这种用法在三十种是最为常见的。在现代汉语中亦是如此。所谓处置, 就是对人或事物加以处理或处置,由“把”把那个人或事物提到前面来,然后说 出动作,这种动作就是处置的方式。如: 一自为臣不曾把君诳。( 关张双赴西蜀梦二) 并不是婆娘人把你抑勒招取,那肯心儿自说来的神前誓。( 诈妮子调风月 二)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嗤嗤把头发揪,使脚撞。( 好酒赵元遇上皇一) 今1 3 把俺子父情都撇在九霄外,三! z l 儿生忾插两处分开。( 看钱奴买冤家债 主二) 把屠岸贾万剐犹轻,报不了三百口家属苦痛。( 赵氏孤儿二) 把船缆在枯桩便辞舟。( 陈季卿悟道竹叶舟三) d 引进动作指向的对象。 边关事明日提,早朝把君王谏。( 李太白贬夜郎四) i e i 你灌半碗浆水把我题名唤,提一陌纸钱把我咒念着烧。( 鲠直张干替杀妻 三) e 引进处所,相当于“在”。 居在人间世,则合把路上经过,向阴云中步行因什么? ( 关张双赴西蜀梦 三) f 表示致使义 吕叔湘先生( 1 9 8 1 ) 曾经举过一个这样的“特殊句子”: 一个春节把孩子们的心都玩野了。 他觉得这句话“循规蹈矩”的说法是: 一个春节使得孩子们玩儿得心都野了。 这种“把”的用法被很多人称为致使义把字句,结构上,这类处置式不具备 大多数处置式的提宾功能,因此不能按照一般处置式的变换方式变换为一般的施 事主语句,去掉介词后,剩下的部分就是可以独立的一般施事主语句。在三十 种中也出现了这一类的“把”字句,并且不少见。 眼睁睁因财把我绝后代。( 散家缘天赐老生儿一) 把全家儿绝嗣了。( 赵氏孤儿三) 把俺这等嘿交易难成? ( 诸宫调风月紫云亭一) 常是不记蒙恩出建章,身踉跄,把一领锦宫袍常惹御炉香。( 李太白贬夜i i ! 1 1 ) ) ) 我把他酒色财气都交弃了,随我去做个徒弟。( 岳孔目借铁拐李还魂三) 把座摘星楼变做尘埃。( 晋灵公火烧介子推一) 你把这瓮内酒休交剩。( 严子陵垂钓七里滩三) 有一日激恼的天公降祸灾,不似你这不义之财,风雹乱下一齐来,把农桑坏。 ( 看钱奴买冤家债主二) 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说着那庞居士,做了些亏心事,恨不的把穷民来捐死。( 同上四) 蒋绍愚在他的 把字句略论兼谈功能扩展( 1 9 9 7 ) 一文中,提到这是 一种,施事式把字句”,这种把字句分为三小类,表致使义的一类是由“v c + n ”或 “v + 得+ c 十n ,的动宾旬转来的。动结式加宾语构成的v c + n 表示v 使得n 具备了c 这种性状。由这种动宾句转换而成的把字句,去掉“把”就是一个施事主语句。 如: ( 把) 全家儿绝嗣了 ( 把) 俺这等黑交易难成 他说,这种把字句都有致使的意思,如果把字句中的“把”字换成“使”字,意 思不变。因此有人认为把字句是一种使动旬。 b 结构分类 三十种中,把字句有多种结构形式。蒋冀骋、吴福祥( 1 9 9 7 ) 把元、明、 清的处置式分为三类:广义处置式,结构形式是p o ,v ,o 。v :,其中的0 。多为词组形 式,而在唐宋时期广义处置式多为p o ,v0 :,0 多为单个体词形式;狭义处置式, 结构形式为:卧( 状语) o + 补语动态助词;致使义处置式:特点有二,一是无主 旬,且无法补出某一具体的施事。二是表达出一种对叙述者来说是不幸、不如意 或不期望的遭遇。 单纯按照结构,我们把三十种中的把字句分为两大类:p o v 和p o ( 状) v ,补语动态助词v :o 。,也就是分为谓语是光杆动词和复杂的动词短语两种。文中 把字句共3 0 2 句,句子用光杆动词( 即p o v ) 的有1 5 9 例,将近半数。如: 将西蜀地面争,关将军听的又闹,敢敌下风雹。( 关大王单刀会一) 上阵处三绺美须飘,将九尺虎躯摇,五百个爪关西簇捧定个活神道。( 同上 一) 折末为经纪,做货郎,使牛作豆将田耩,搽灰抹士学搬唱,剃头削发为和尚。 ( 好酒赵元遇上皇一) 其他各例谓语动词都有附加成分,如补语、宾语或附加助词。这说明,近代 汉语处置式中的谓语动词较之以古代以光杆动词为主的情况,已经大大地复杂化 了,但是与现代汉语比较,仍然有一定的区别。如三十种中把字句动词前的 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可能放在把字的前面,或者以补语的形式放在动词的后面。 如: 把那厮四肢梢一节节钢刀判。( 关张双赴西蜀梦三)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现代汉语中,我们可能会说,用钢刀一节节地把那人判死。 c 否定式 现代汉语的“把字句的否定形式,一般是否定副词放在“把”的前面( 少 数熟语除外) ,但是三十种中的否定副词的位置比较灵活,可在“把”前,可 在“把”后。如: 把这滕不打死呵朝中又弄权。( 尉迟恭三夺槊四) 这厮不彪折脊梁也难消我这恨,把这厮不打碎天灵嗲怎报我冤? ( 同上 四) 就里则是个大村叟,龙椅上把身躯不收。( 汉高皇濯足气英布三) 不是莽撞头把官人厮赢厮赛,错认了把老身休怪。( 公孙汗衫记三) 以上“不休”放在动词之前。 休把我厮催逼,相撺掇,英布也今番去波! ( 汉高皇濯足气英布一) 随何! 是绾角儿弟兄,汉中王不把咱钦敬,都说他是真命。( 同上二) 对君王休把平人陷,赵元酒性腌。( 好酒赵元遇上皇四) 不把我人也似觑,可将我谜也似猜。(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一) 以上的“不休”放在“把”的前面。 d 把字句中动词的宾语情况 王力、朱德熙和吕叔湘先生都论述到,把字句中的宾语必须是有定的。另外, 由于动词的受事已经通过介词提前,谓语动词后一般不带宾语。唐宋时期,处置 式中的动词带宾语的情况很少见。但是到了元明时期,处置式谓语带宾语的情况 逐增,吴福祥( 1 9 9 6 ) 等认为元明请的处置式的宾语主要有结果宾语、偏称宾语、 保留宾语5 1 、隶属性宾语。但是三十种的宾语则略有不同。它主要包括:受 事宾语,处所宾语,结果宾语,隶属性宾语 a 受事宾语 一般来说,受事宾语被提到把字的后面,动词的前面。但是,在三十种 中。“把”如果引进工具语,受事宾语可以放在动词的后面。如: 这喜孙儿把火自焚了身,正日午未黄昏。( 小张屠焚儿救母四) 这里的“身”和施事主语“喜j ;! j , j l ”之间有隶属关系,但同下文讲到的“隶 属性宾语”不同,后者指介词宾语和动词宾语之间的关系。 b 结果宾语 生把个菱花镜里妆,做了个水墨观音样。( 李太白贬夜郎一) 子为个肥肌体,把锦帏绣幄,幔垂帘,做了张盏世界的鸳鸯被。( 同上三)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把媳妇强吓为妻也! ( 公孙汗衫记三) c 隶属性宾语 你把我桠揉了面皮,我把你扯住衣袂。( 薛仁贵衣锦还乡三) 把那厮剜了眼睛,豁开肚皮,摘了心肝,卸了手足。( 赵氏孤儿四) 把那禽兽,剐割肌肉,号令签头,豁不尽心上忧。( 东窗事犯三) d 保留宾语 吕叔湘说,宾语跟动词结合成一个熟语,已经可以当作一个复合的动词看, 这类宾语称为保留宾语。如: 咱则待剪草除根,直把这坑陷我的冤仇证了本! ( 尉迟恭三夺槊三) 当然,保留宾语可以同其他宾语类别重合。如: 这喜于j dl , 把火自焚了身,正日午未黄昏。( 小张屠焚儿救母四) “身”既是受事宾语,也是保留宾语。 e “把个” 有一种特殊的把字句已经被学者们广泛关注,就是“把你个+ o ”。这种处置式 的特点是只出现介词和被处置的对象,“由于述语的省略,整个格式并没有表达出 说话者对受事成分如何加以处置。”“元明时期北方多见的这种句子多数是詈语, 把字仍属处置,詈语动词或为周知或为不便说出而隐去。”。三十种中没 有发现类似的用例,出现的两例“把你个”句子后面都有谓语动词。如: 不争这楚天臣明道破,却把你个汉随何谎对脱。( 汉高皇濯足气英布) 俺二人商议我先招,来到舌尖却咽了,我死呵休想把你个程婴道。我怎肯有 上梢无下梢。( 赵氏孤儿三) 还有一种结构是“把个+ o + v ”,如: 提起那冯员外便望空里助采声,把个苏妈妈便是上古贤人般敬。( 诸宫调风 月紫云亭一) 谁似你把个嫩勤儿丫定怎将擎? ( 同上一) 则明日管舞旋旋空把个裙儿系,劳穰穰干将条拄杖儿拖。( 同上三) 生把个菱花镜里妆,做了个水墨观音样。( 李太白贬夜郎一) 、 怕不待倾心吐胆,尽筋截力把个牙推请,n t l | - j 处尽是打当。( 闺怨佳人拜 月亭一) 现代汉语中,有这样的句子: 偏偏又把个老王病倒了。”3 一 _ _ _ _ _ _ _ _ _ - - _ _ - - - - _ - _ _ _ _ - _ _ _ - _ _ _ - _ _ _ _ - _ _ _ - - 一 9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老王”是有定的,可是前头有不定数量词“( 一) 个”,这似乎是矛盾的其 实,这里的“个”虽然是“一个”的省缩,可不一定表示后面的名词的无定性”1 。 朱德熙先生是这样解释“老王生病”这种现象的:老王虽然是一个确定的人,可 是说话的人没有想到生病的会是老王,而不是别人,所以老王又不是已知的,所 以前面要加一个“一个”,这种用法一般增加句子的口语色彩。 陶红印、张伯江( 2 0 0 0 ) 把这种句式称为“无定式( i n d e f i n i t e ) 把字句”, 其特点是“把个”后面常常带上专有名词,尤其是以人名的形式出现的专名。动 词常常是不及物的,常是表示心理状态和情态变化的语词,如唬、吓、急、乐等 等。其次,“把”前的主项不是一个具体的名词,而是空位,这个空位常常代表的 是一个整体的事物或事件。从篇章功能的角度看,这种把字句可以起到一种转换 们描写的功能,即从对前一个人物或事件的描写转入对下一个人物的心理描写, 并体现出二者之间的前因后果的关系。如:“菱花镜里妆,做了水墨观音样”和“生 把个菱花镜里妆,做了个水墨观音样”相比,前者纯粹是描写性,而后者蕴涵了 前面事件或人物对后面人物心理情绪的促进作用。 “将个”在三十种中只有一处用例: 画着青鸦鸦几株桑树,闹吵吵一簇村夫,这一人血漉漉臂扶着一轮车,这一 个槐树下死,这个剑锋诛,这个老丈丈将个小孩儿分付与。( 赵氏孤儿四) 2 i 2 将 上古汉语中,“将”和“把”一样,也是从一个完备的动词变为介词的,“将” 作动词时,主要是“执持”和“引领”的意思。如: 吏谨将之。( 苟子成相篇) 两汉以后,“将”开始用于连动式,如: 于是即将雌剑往见楚王。( 搜神记) “将”只是“往”的伴随状态,显然处于不重要的地位,“将”的动词意义减 弱,词义开始抽象化。“语言中的某一成分所表示的意义( 这里指的是行为) 如果 :再显著的话,( 因句中另一行为表示的意义更为显著) ,那它所表示的意义就容易 在人们的印象中逐渐消失掉。”。1 三十种中,部分“将”仍然保留动词意义, 但多数已经进入了偏正结构中,“将”是介词“将”字短语作状语。这种虚化从 中吉开始。 a 语义分类 1 0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引进工具语,表示凭借,相当于古代汉语的“以”和现代汉语的“拿”“用”。 这是由“执持”义虚化而来的。如: 非干,不奈烦,他将斩父恨仇心将天下反。( 同上一) 这人每待去借个产驴,交俺骑着,将草棍子打我哩。(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 一) 百姓将及时甘雨把君恩并,却难主上望长生。( 辅成王周公摄政一) 为他把恶语伤,匹面抢,先打后商量。你这般欺良压善心偏向,将性命偿, 自身做自身当。( 看钱奴买冤家债主三) 你待要着死撞活,将功折过,你休那里信口开呵。( 汉高皇濯足气英布一) 量这些儿早不将心记想。( 张鼎智勘魔合罗三) 现代汉语的成语和成语中,仍然存在这些用法。 将功折罪恩将仇报将心比心将鸡蛋碰石头 b 表示处置式。 和“把”一样,“将”表示处置意义的用法是最普遍的。 把兔鹘解开,纽扣相离,把袄子疏剌剌松开上拆,将手帕撇漾在田地。( 诈 妮子调风月二) 非干,不奈烦,他将斩父恨仇心将天下反。( 楚昭王疏者下船一) 他将骏马牵着,苦也,这正是马有垂缰报。( 马丹阳三度任风子四) 不把我人也似觑,可将我谜也似猜。(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一) c 引进对象和方向,相当于“向”、“对”“为”等。 将您那九岁子四旬妻八十娘,另巍巍分区小院,高耸耸盖座萱堂,我情愿奉 晨昏亲侍养。( 死生交范张鸡黍三) 试将碧悠悠阳福高天问。( 赵氏孤儿) 若是秦穆公将卿傲慢,你子是必曲着脊躬着身。( 楚昭王疏者下船一) 但得一个残疾小厮来,兴衰,天数该,将时辰问甚好共歹。( 散家财天赐老 生儿) 我待学垒卵攀栏,将我那有仁德帝王谏。( 霍光鬼谏四) 、 d 表示致使义,相当于“让”、“使”。 我这里自量度,须索耽饶,他把我停了俸追了钱将我来断罢了。( 岳孔目借 铁拐李还魂一) “将”与“把”在语义上有细微的差别。“把”的用法较“将”稍复杂,“将”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没有“把,的处所义,但是“把和“将”字句的否定形式一样,否定副词可以 放在“把”的前面,也可以放在后面。 那的是女不将娘敬重,却是钱引的人生分。( 散家财天赐老生儿四) 我若不关心,不将伊盘问,有恩的合报恩。( 赵氏孤儿一) 第一来将女色再不亲,第二来把香醪再不吃,堆金积玉成何济。( 马丹阳三 度任风子三) b 将字句中动词宾语的情况 a 受事宾语 将叔鲜进封管叔,叔度封蔡叔,叔处封霍叔,名为三监。( 霍光鬼谏楔子) 休将军国咨臣下,能把文章教尔曹。( 同上二) b 结果宾语 臣争战了十数载,将功劳翻做罪责。( 东窗事犯四) 你将那英雄辈,都向钢刀下做鬼,云阳内血沾衣!( 东窗事犯二) c 隶属宾语 将秦桧剖棺梆,判尸骸,恁的呵恩和仇报的明白。( 东窗事犯四) d 保留宾语,是结果宾语的一种。 你将那英雄辈,都向钢刀下做鬼,云阳内血沾衣!( 东窗事犯二) 2 1 3 处置式小结 元刊杂剧三十种中的把字句和将字句存在许多的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现总结如下: a 把字句和将字句的结构分类。 我们总结处置式的结构形式,总结出以下的表格“: p 表示引进被处置的对象的介词,0 ,是被处置的对象,v ( v 。) 表示处置行为的 动词,x 代表动词的前加成分,如状语,y 代表动词的后加成分,如补语、动态助 词、动词的重叠式,0 :表示动词的连带成分,即动词宾语。v 。表示动词后的第二 个动词,即连动式。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潦 把将 p + o + v 1 5 91 8 3 p + o + x + v 4 42 l p + o l + v + 0 2 08 p + o + v 十y 7 44 1 p + or + x + v + 0 25 o p + o + x + v + y1 l2 p + o + v l + 叶v 2 lo p + o l + v + y 十0 2 3o 合计 3 0 22 5 5 吴福祥统计的敦煌变文中的把字句和将字句的统计结果如下 泌 把将 形式 p + o + v43 p + o + x + v81 4 p * o l + v + 0 2 1 44 9 p + o + v + y15 p + 0 1 + x + v + 仉 01 9 p + o + x + v + y07 合计2 79 7 吴福祥得出结论:无论是结构类型还是使用频率,敦煌变文中“将”字式 都占居显著优势,把字句则次之。 而从三十种得出的结论则相反:无论从结构类型还是使用频率,把字句 都占居显著优势,将字句则次之。 现代戏剧中“把”和“将”的使用比例,有人以雷雨、日出、北京人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为例,得出1 2 0 :l ,1 0 :l 和6 5 :1 的结果。 这说明把字句和将字句的发展趋势是,“把”愈来愈占居优势,“将”的使用 则受到语体等的更多的限制,越来越处于次要的地位,直至渐渐消失。 b 处置式谓语部分的复杂化。 从上表可以看出,无论在把字句还是将字句中,谓语是光杆动词的仍然占最 大的比例。这应该跟语料的性质有关,三十种中绝少宾白,绝大多数是曲文, 而曲文由于受到格律的限制,因而有可能超出口语的常轨。总的来说,处置式中 的谓语部分复杂化的特征是明显的,主要体现在动词前有状语,修饰动词后有补 语、动态助词等后加成分及宾语等连带成分。 a 状语+ 动词,这时的状语在结构形式上由唐宋时期的比较简单趋于复杂化。 干身事别无甚么拜见,将一个亲姊妹向君王行托献。( 霍光鬼谏二) 烧残半橛柴,支起九鼎镬,把他那厮四肢梢一节节钢刀判。( 关张双赴西蜀 梦三) b 动词+ 补语动态助词,包括出现动词的重叠式如“v v ”。 因此上把婆娘坏了。( 鲠直张千替杀妻三) 你却把那两只手拳得没缝,真个将黑白子暗包笼。( 同上四) 以上动词带助词或动态补语。 您知他谁是谁,我将你来记一记。( 岳孔目借铁拐李还魂三) 以上出现动词重叠,全文只此一例。 将先天祝册错放在金滕中,待取去,争奈宣唤紧!( 辅成王周公摄政一) 以上是处所补语。 把房门忙闭上,将衣袖紧揪者。( 死生交范张鸡黍二) 以上带趋向补语。 c 动词后有宾语 这一点我们在前文已经讨论过。处置式中动词不仅可以带宾语宾语的类别 也多样化,而且可以是双宾语句。 c 关于“把来”和“将来” 元杂剧中经常在一些前置短语( 常常是受事成分) 后用带有连接词作用的 “来”,帮助前置词( 这里是介词) 把有关的成分( 这里是介词宾语) 介引给动词, ! 加: 您知他谁是谁,我将你来记一记( 岳孔目借铁拐李还魂楔子)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你把刘邦来奚落,将英布相扶! ( 汉高皇濯足气英布二) 谁待将您那没道理的君王他那圣明来等! ( 同上二) 你子索躬着身将他来问候,跪着膝殷殷劝酒。( 关大王单刀会二) 关于虚词“来”的功用,刘丹青( 2 0 0 1 ) 解释说,由于汉语介词短语主要在 动词前,同时使用前置词为主,使介词不在中介位置上,不符合人类语言的常规。 连接性成分“来”是为了弥补中介位置的空缺。刘丹青称之为语法化中的“连接 强化”作用,即在表达句法关系的虚词( 如“把将”) 上再加上起连接作用的 虚词( 如“来”) 。“来”只起到结构连接的作用,没有语义标记的作用。试比较下 面两例: 玉阶前圣主将臣来问,听臣说太师元因。( 东窗事犯四) 将他乾坤忠孝,盖世英雄,来报那父母冤仇。( 楚昭王疏者下船二) 这里,前一个“将”“来”用在同一个分旬中,后一个用在上下两个分旬中, 前者“来”无语义标记的作用,后者“来”表示趋向活意图。前者只是配合诗词 曲文的节律的需要,作用是补足音节,在口语中不会出现,而后者是口语中常常 用到的。 d “将把”出现在上下分句中。为了句子的对仗和富于变化,“把”和“将” 常出现在上下两个分句中。有时“把”在前,“将”在后,如: 今日盂尝君紧把贤门闭,交你个柳盗跖新将解库开。( 看钱奴买冤家债主 二) 有时“将”在前,“把”在后,如: 痛杀杀将父母离,跟睁睁把妻子抛。( 同上二) 安喜县把督邮鞭,当阳桥将曹操喝。( 关张双赴西蜀梦三) 我常把伊思念,你不将人挂恋。( 闺怨佳人拜月亭四) 往常我将心硬揣,信口胡开,将神佛毁谤,把僧道抢白。( 散家财天赐老生 儿一) 将生圹亲修,把古道长挨,将尸首深埋,把松柏多栽。( 同上一) 有的同一个小句子中出现“将”“把”连用,或“将”将”连用的情况。如: 非干,不奈烦,他将斩父恨仇一i l , 将天下反。( 楚昭王疏者下船一) 第一个“将”引进工具语,第二个引进处置式。 折末将陶朱公遗像把黄金铸,也是泛烟水洞庭湖。( 陈季卿悟道竹叶舟) 这里前面的“将”表示处置式,后面的“把”引进工具语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2 2 引进施事者,构成被动句 被动句是汉语中一种古老的句式。其最早的形式“于”字句可以追溯到西周 金文。被动句也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早期的被动旬可以分为三类:“于”字句、 “为”字句和“见”字句。中古汉语中,“被”字句的用法更为普遍,形式也进一 步复杂化。在一般口语中,“为所”也被“被”字句所替代,而且“被”字的 后面也出现了关系词( 施事者) 。在近代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指“被”字句和少量 的“噢( 吃、乞) ”“给叫”的句子。三十种中,则主要表现为“被”字句 和“吃”字句,“被”“吃”的作用在于引进施事者。 2 2 1 “被”字句 “被”作介词源于“蒙受”的动词义。在虚化为介词之初,不带关系词。汉 末带关系词的“被”字句产生。“被”字句在隋唐以前,句中的动词不带宾语,因 为宾语被提前作了主语。动词则是一个光杆动词,而且往往是单音节动词。 近代汉语的“被”字句,也有被字句用光杆动词的。如在三十种中, 今日被歹人将你算。( 关张双赴西蜀梦一) 俺那厮一日一个王魁负桂英,你被人推、人推更不轻。( 诈妮子调风月三) 子您治家勤,齐家俭,因此上惹得人见我这子孙缺少子被钱财占。( 散家财 天赐老生儿楔子) 今人,被名利引,赤紧的翰林院老子每钱上紧。( 死生交范张鸡黍一) 补氤氤氟走兔被烟迷,忒楞楞扑飞禽被那火淋。( 晋灵公火烧介子推四) 泪洒西风怨恨多,淮阴壮士被穷磨。( 萧何月下追韩信二) 但是较之于古代汉语,近代汉语中的被字句还是发生了很多的变化。 a 结构成分的复杂化。 a 动词由单音节词变为以双音节为主。 魏晋后,被动句中双音节动词出现。近代更进一步普遍,如在三十种中, 就有很多双音节动词出现在被动句中。 身躯被病执缚,难走难逃。咽喉被药把捉,难诉难学。( 张鼎智勘魔合罗 :二) 那厮枪尖儿武艺都呈遍,被我遮截架隔难施展。( 尉迟恭三夺槊四) 只被宿酒禁持,轰腾杀浩然之气。( 李太白贬夜郎 三) 1 6 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b 成分的复杂化。旬中的动词前可以有状语( 除去“被”字结构作状语) 。如: 倒大个张车骑,今日被人死羊儿般剁了首级,全不见石亭驿。( 关张双赴西 蜀梦一) 则被这君章、子征将我紧逼逐,并不肯相离了左右。( 死生交范张鸡黍二) 动词后可以有补语或动态助词,如: 见那厮手慌脚乱紧收拾,被我先藏在香罗袖儿里。( 诈妮子调风月二) 这里动词后跟处所补语。 又被哨马赶上,轰散俺子母两人。( 闺怨佳人拜月亭二) 这里动词后跟趋向补语。 先交人掩扑了我几夜恩情,来这里被他骂得我百节酸疼。( 诈妮子调风月 三) 这里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