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玄言诗研究.pdf_第1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玄言诗研究.pdf_第2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玄言诗研究.pdf_第3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玄言诗研究.pdf_第4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业论文)玄言诗研究.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 魏晋玄言诗在中国诗歌史上是别具一格的,其浓厚的说理特点不同于其它任 何一个时代的诗歌。中国人重形象思维,中国诗歌则缘情言志,而玄言诗说理的 特点是与此相背离的。因此,玄言诗也倍受抵触和漠视,其价值一直被忽视。笔 者以为,玄言诗能以它独特的一面改变一代诗风,还一直影响着后世的诗歌风格 和文人人格,一定是有它的价值和意义的。前人对它的评价可能有点简单草率。一 本文的主旨就是试图从玄言诗的义界、类型、发展历程和价值影响几个方面作简 单的梳理分析,进而探讨它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全文共三章。 第一章:”玄言诗的义界和类型”,翻检前人关于玄言诗的定义,综合之,将 玄言诗定义为;用玄学义理和玄学思想方法创作的诗歌,其基本类型有:直接说 理的玄言诗、叙述体玄境界的玄言诗、借山水体玄的玄言诗。 第二章:“玄言诗的发展历程”,通过对前代有关材料的分析、发掘,对现有 文本的读解、考查,对玄言诗的发展史程作了较为明确的分期,分玄言诗为发端、 发展、兴盛和衰变四个阶段。 第三章:“玄言诗对后世的影响”,概括为三个方面:l 、扩大了诗歌的写作题 材;2 、对后世言理诗的影响;3 、促进了山水诗的发展和成熟 关键词:玄言诗 义界 类型历程影响 a b s t r a c t x u a n y a np o e mi nd y n a s t yw e ia n dj i ni s t y p i c a l i nt h eh i s t o r yo f c h i n e s ep o e t r y i t s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o t h e r sb e c a u s ei ti sf u l lo fp h i l o s o p h y x u a n y a np o e mi nd y n a s t yw e ia n dj i nh a sa nu n i q u es t y l eo nt h ec h i n e s e v e l s eh i s t o r y c h i n e s ep a ym o r ea t t e n t i o nt ot h ei m a g et h i n k i n g ,w h i l e c h i n e s ep o e t so f t e nu s et h ep o e m st o e x p r e s st h e i ra m b i t i o n s b u tt h e x u a n y a np o e mi nd y n a s t yw e ia n dj i na r et o t a l l yd i f f e r e n tf r o mt h e s e t h e r e f o r e ,x u a n y a np o e ma l s oi ss u b j e c t e dt oa no u t l a wa n di g n o r e s ,i t s v a l u ei sa l w a y sn e g l e c t e d t h ew r i t e rt h i n k st h a tx u a n y a np o e m s ,w h i c h g a l lc h a n g et h e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o fo n eg e n e r a t i o nw i t hi ts p e c i a lo fo n et h e n o o d l e s ,m u s th a v ei t sv a l u ea n dm e a n i n g p e o p l eo ft h ep a s t se v a l u a t i n gi t m a yh a sal i t t l ei nb r i e fa n dc a r e l e s s b u tt h ea u t h o rw a n t st oa n a l y z ei t f r o mt h ea s p e c t so f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 d e v e l o p m e n ta n di n f l u e n c e ,a n dd i s c u s s i t su n i q u ev a l u ea n ds i g n i f i c a n c e t h ef u l lt e x ti st o t a l3 c h a p t e r1 :“t h ex u a n y a np o e ms b o u n d a r ya n dt y p e ”g o i n g t h r o u g ht h ep a s td e f i n i t i o no fx u a n y a np o e t r y , g e n e r a l l ys p e a k i n g ,w ec a n d e f i n ei ta sap o e mw i t hm e t a p h y s i c sm g u m e n t sa n dt h i n k i n gm e t h o d s t h e r e r es o m eb a s i c 够p e s ,s u c ha sd i r e c t l ya r g u i n gp o e m s ,d e s c r i p t i v e p o e m s a n ds o o n c h a p t e r2 :“t h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x u a n y a np o e m ”b yc o m p a r i n gt h e p r e v i o u sm a t e r i a l sa n di n s p e c t i n gt h el a t e s to n e s ,t h ea u t h o rd i v i d e dt h e x u a n y a np o e mi n t od i f f e r e n ts t a g e s :b e g i n n i n g ,d e v e l o p i n g ,b o o m i n ga n d d i s i n t e g r a t i o n c h a p t e r3 :“t h ev a l u ea n di n f l u e n c eo fx u a n y a np o e m ”,i n c l u d i n g t h r e ep a r t s : 1 e n l a r g i n gt h ew r i t i n gm a t e r i a l so fp o e m s 2 t h ee f f e c t0 1 1t h ea f t e r w o r l dp o e m s 3 i m p r o v i n gt h em a t u r ea n dd e v e l o p m e n t o ft h el a n d s c a p e p o e m s k e yw o r d s :x u a n y a np o e m d e f i n i t i o n s t y l e s c o u r s ei n f l u e n c e n 1 j l 刖舌 宗白华先生曾说:“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 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 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一个时代。”。就在这样一个“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的 土壤之上,曾经生长着一朵灿烂的文学之花玄言诗。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历来是缘情言志的,但魏晋玄言诗从正始 发端到晋宋之际走向衰变,历时两个世纪,兴盛百年,却表现出了与传统诗歌重 诗情、重意境的审美趣味所不同的说理特点,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具有独特的价 值和意义。 然而,以往的文学史和评论家往往根据它“理过其辞,淡乎寡味”o 的特征及 由此引起的在文学史上的非主流地位面忽视它应有的价值。 概言之。玄言诗的批评和研究,可分三个阶段: 一南北朝至十九世纪末 南北朝的文学批评提供了玄言诗研究的初始材料,确定了玄言诗评价的大致 走向。刘勰、钟嵘、沈约等人对玄言诗与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玄言诗的发展过 程、作家作品的整体或个别存在状况进行了探讨和评价。他们对玄言诗基本上是 持批判与否定的态度,由于他们的权威地位,他们定下的研究和批评态度和观点 基本上为后世所长期接受。 由唐至清的诗歌评论,提及玄言诗的仍然很少,但已经开始有一些值得注意 的地方。这一对段的玄言诗评论研究有两个特点: 一是整体的观点基本还是承袭南北朝的旧说,固有的认识上的不足,使得评 论和研究仍然沉寂、冷落。很多评论和研究著作都未曾或极少提及玄言诗,纵有 畜及,态度基本上也还是贬抑的 二是随着诗歌批评理论的发展,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独到之见,对认识玄言 诗有一定的启示。如刘熙载诗概说:“陶、谢用理语各有胜境。钟嵘诗品 o 论世说新语 和晋人的美,见宗白华美学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1 9 8 1 年,第1 7 7 页 。( 南朝梁) 钟螓著,曹旭集注,诗品集注k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4 年第科页。本文所引诗品,之文 字均出自此书,此注 称孙绰、许询、桓、庾诸公诗,皆平典似道德论。此由乏理趣耳,夫岂尚 理之过哉! ”回他一面引用钟嵘对东晋玄言诗的看法,一面用“理趣”以说陶、谢, “用理语各有胜境”,对于理解和评价玄言诗也是很有意义的。 二二十世纪初至八十年代中期 这是玄言诗研究由古代向当代的转交时期。新的研究方法和角度不断出现, 一批有影响的学人所运用的方法,所切入的,至今仍有某种典范的意义。刘师培、 朱自清、陈寅恪、马一浮、王瑶、钱钟书等人,各从不同的角度,对玄言诗的研 究提出了一些很有价值的观点。但是,总体上对玄言诗的评价还是没有形成浓厚 的气氛 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至今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玄言诗研究进入了一个活跃的新时期。玄言 诗的研究有了一定的创新和突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为玄言诗研究的深入开展 打下了良好基础。 八十年代中期,玄言诗研究的活跃,最大的因素是来自外力的推助。以1 9 8 4 年 1 1 月在北京召开的玄学讨论会为标志,当时的哲学研究界对玄学的讨论十分热烈 讨论。当时的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对玄学的重新评价问题。虽然并未能达成一致 意见,但对玄学的地位和意义还是作出了较为充分的估价。这对玄言诗的研究显 然有着推动之力。汤用彤先生魏晋玄学和文学理论一文。是其示范,后来许多 论文和专著都是从玄学与文艺的关系角度展开的。九十年代之后,学术视野不断 开阔,研究领域得到拓展,玄言诗也就纳入了研究的范围,成为了堂堂正正的研 究对象。 总而言之,时至今日,玄言诗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玄言诗的研究尚很 不充分,玄言诗的价值和意义仍未获得足够的重视。 本文的主旨就是对玄言诗进行分析,探讨玄言诗的义界、类型、发展历程和 影响。翻检前人关于玄言诗的定义,综合之,将玄言诗定义为:用玄学义理和玄 学思维方式创作的诗歌。其基本类型有:直接说理的玄言诗、叙述体玄境界的玄 言诗、借山水体玄的玄言诗。通过对前代有关材料的分析、发掘,对现有文本的 。刘熙载,艺概,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7 8 年 。汤用彤魏晋玄学论稿,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0 1 年 2 读解、考查,对玄言诗的发展历程作了较为明确的分期,分玄言诗为发端、发展、 兴盛和衰变四个阶段。将玄言诗对后世的影响概括为三个方面:1 、扩大了诗歌的 写作题材;2 、对后世言理诗的影响;3 、促进了山水诗的发展和成熟。 通过梳理分析,我们可以大概勾勒出玄言诗的面貌,这就是:求玄理,轻形 象;重自然,轻名教;乐山水,厌尘网。虽然它“方面缺乏道劲风力,体质上 弱于建安;另一方面缺少美丽辞采,外观藻饰不及西晋”回,但在上述提及的诸多 方面,玄言诗确有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轻视对它的研究,就无法更好地了解它同 此前及此后诗歌发展的关系。可以说,玄言诗的价值和意义更大地体现于它在古 典诗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o 徐公持,魏晋文学史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9 9 年,第4 5 7 页 3 果 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i 、坚持以“求实,创新”的科学精神从事研究工作 2 、本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研究成 3 本论文中徐引文外,所有实验、数据争有关材料均是真实的 4 ,本论文中除引文和致谢的内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其它机构已 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 5 、其他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声明并表示了 谢意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南京师范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学校 有权保留学位论文并向国家主管部门或其指定机构送交论文的电子版 和纸质版;有权将学位论文用于非赢利目的的少量复制并允许论文进 入擘校图书馆被查阅;有权将学位论文的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 索;有权将学位论文的标题和摘要汇编出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 后适用本规定 作者签名:幽! ! 塾 日 期:竺z ! ! :奄 第一章玄言诗的义界和类型 一玄言诗的义界研究 探讨玄言诗的义界问题,是研究玄言诗最基本的问题,是探讨玄言诗的发展 历程及价值意义等其它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什么是玄言诗? 这好像不能成其为一个 问题。但是,过去的研究者有的避而不谈,有的下了定义却又含含糊糊,大都认 为就是以易、老、庄和佛理为内容的诗歌,这未免失之于简单。如何给玄言诗下 一个准确的定义,一直以来并未达成共识。 1 南朝玄言诗论的界定 从现有文献材料看,较早论及玄言诗的是刘宋时期的历史学家檀道鸾,他在 续晋阳秋中说: ( 许) 询有才藻,善属文自司马相如王褒、扬雄诸贤世尚赋颂,皆体 则诗,骚,傍综百家之言及至建安,而诗章大盛逮乎西朝之末,潘, 陆之徒虽时有质文,而宗归不异也正始中,王弼。何晏好庄老玄 胜之谈,而世遂贵焉。至过江,佛理尤盛,鼓郛璞五言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 之询及太原孙绰转相祖尚又加以三世之辞,而( 诗,骚乏体尽矢 询、绰并为一时文宗,自此作者悉体之至义熙中,谢混始改。 他把郭璞“会合道家之言”的五言诗视为玄言诗的发端。郭璞( 2 7 6 3 2 4 ) 字景 纯,学识渊博,精于历算和术数,精熟道典,以善于卜筮闻名他的诗歌以 ,上海大学学报) ,1 9 9 7 年第l 期,第3 2 页 o 刘大杰,魏晋思想论 ,上海古籍出版社,1 9 9 8 年,第1 5 1 页 3 密结合这一点方可能得出玄言诗较为科学的定义。詹福瑞先生说:“所谓玄言诗, 主要是指受清谈风气影响而产生的以表述老庄思想为创作意图,理过其辞,平淡 而缺乏诗昧的作品。” 罗宗强先生指出:“玄言诗的写作,乃是生活中谈玄、谈佛 理的一种方式玄言,就是深奥之言。玄言诗,是指那些抽象谈论义理的诗。” 。许总先生认为,玄言诗是以“清谈言约旨远的语言特征及清谈者麈尾扣案 的举止神态”所体现出的“一种极具艺术性质的精神风度”为“契机”,又与“自 觉时代的文学艺术汇流”而形成的。国詹、罗、许三位先生都是在相关论著中涉 及这一问题的,并无意严格界定玄言诗,但从他们的论述中我们得到了启发,对 玄言诗本质的把握只有在顾及作家及其时代、尤其是他们特殊的精神生活的前提 下才有可能做到。 后来,胡大雷先生提出:“给玄言诗下定义,还有一点应该引起人们足够的重 视,此即是否以玄学思想方法来体悟玄理。以玄学思想方法来体悟玄理的诗,才 是典型的、完全的玄言诗。o 此说显然是为了修正旧有的定义。这种修正,对于 重新界定玄言诗,很有启发性。 综上所述,笔者以为,玄言诗是用玄学义理和玄学思想方法创作的诗歌 关于玄学义理,自不必多言。这里有必要对“玄学思想方法”加以说明。玄 学的思想方法是什么? 这一点向来存在争议,一说是。辨名析理一说是“言意 之辨”。其实,这两种方法都是玄学常用的方法,但较而论之,前者为哲学的一般 方法后者则是玄学的特殊方法。这两种方法,都用于玄学,也用于玄言诗的创 作不同的方法,而有不同的玄言诗在玄言诗创作中,辨名析理的方法,多表 现为直接说理的玄言诗。也有用玄学的观点来观照、解释人生世相的叙述体玄境 界的玄言诗。言意之辨的方法,则通过“立象以尽意”o ,提供了将哲学的推演转 化为艺术表现,将抽象概念转换成艺术形象的可能途径,也就促进了后期大量出 现的借山水体玄的玄言诗。此时,言意之辨也完成了由哲学方法向艺术思维的转 变例如,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其一云: 。盘福瑞,走向世俗一南朝诗歌思潮) 。百花文艺出版杜,1 9 9 1 年,第3 l 页 毒罗宗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史 ,中华书局,1 9 9 6 年,第1 4 5 页, 许总,中国古代哲理诗三阶段的特征及发展轨迹) ,晋阳学刊 9 9 8 年第l 期,第6 5 页 。胡大雷,玄言诗的魅力及魅力的失落。文学遗产 。1 9 9 7 年第2 期,第5 9 页 。金景芳、吕绍纲,周易全解系辞传上 ,上海古籍出版社,2 0 1 ) 5 年,第5 6 6 页 4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馀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这酋诗一直被世人所传诵,是用来说明陶渊明思想的重要材料。但在谈这首诗时, 其思想及意象的来源则常为人所忽略。诗的末二句云:“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自然”的概念源自老、庄自不必说,“樊笼”二字其实可以溯源到庄子。庄子养 生主 日: 泽雏十步一啄,百步一饮,不蕲畜乎樊中神虽王,不善也 郭象注:蕲,求也樊,所以雉笼也夫俯仰乎天地之问,逍遥乎自得 之场,固养生之妙处也,又何求于入笼而j l p 养哉! 成玄英疏:蕲,求也樊中,雉笼也夫泽中之雉,任于野性,饮啄自 在,放旷逍遥,岂欲入樊笼而求服养! 譬养生之人,萧然嘉遁,唯适情于林 籁,岂企羡于荣华! 。 “泽雉”的意象在嵇康、张华诗中已经出现。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十八 章云: 泽雉虽饥,不愿园林安能服御,劳形苦心 身贵名贱,荣辱何在贵得肆志,纵心无悔。 又与阮德如诗云:一 泽雉穷野草,灵龟乐泥墙蓉名秽人身,高位多灾患未若捐外累,肆 志养浩然霍 张华诗云: 乘马佚于野,泽雉苦于樊役心以耍物,岂云我自然。 羊权萼绿华赠诗云: o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第9 9 1 页 叠( 清) 郭庆藩,庄子集释,中华书局,1 9 6 1 年,第1 2 6 页 o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第4 6 6 页 o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4 8 7 页 o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第6 2 3 页 5 翘想樊笼外,俱为山岩士。 与诸人相比,陶诗是有独到之处的,根本的一点,就是“立象以尽意”。马一 浮先生论陶说;“吾尝谓靖节似曾点,以其绰见天理,用现下语言说现前境界、本 地风光,略无出位之思。” 陶渊明所见之“天理”就是对人的生存处境即关于“自 然”、“樊笼”的思考,就这一点说,和前人并无不同。和前人不一样的是他的表述 方式,借助于“象”也即“现前境界、本地风光”来表述思想,这“象”就是“榆 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户 庭无尘杂,虚室有余用”的田园风光。 陶渊明对前人的超越,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完成了玄言诗由演绎玄理向用 玄学思维方式创作的转变,将抽象的哲学概念转换成了艺术的形象。玄学义理已 经融入到诗人的生命意识之中。 二玄言诗的类型研究 人们一般把玄言诗粗分为两类;一是直接从理性入手、言玄理的,多为枯燥 的玄理诗;二是从借感性现象叙述玄理,形成由一定的感性现象和一定的理性内 容结合起来的诗歌。这样的分类,不能说不全面,但失之于简单,因而缺乏理论 意义和认识价值。参照王澍先生的分类方法,笔者把玄言诗分为直接说理、叙述 体玄境界和借山水体玄三类。o 1 直接说理的玄言诗 文学的发展是离不开时代背景、人文背景、学术思潮等因素的。进入魏晋时 代,文学开始脱离“实用的社会使用,而趋于浪漫的神秘的哲学的发展”雪。这对 于诗歌题材的扩大和诗歌创作的繁荣是有益的。当时,玄学处于显学地位,玄学 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性与深刻性,及玄学在思想方法上的概括性与抽象性。也促使 诗人通过诗歌探寻事物所蕴含之理,玄学的内容才能成为诗歌的新主题。但是, 起始阶段的玄言诗的主流是直接阐释玄理,将诗歌变成理论的探讨。玄言诗之所 以各受世人抵牾,也就是由于这类诗篇豹出现。这种“淡乎寡味”的作品,被认 o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1 0 9 6 页。 。马一浮诗话,丁敬涵编洼,学林出版社,1 9 9 9 年,第3 0 页。 。王澍,再论玄言诗的定义和分类) ,思想战线 2 0 0 2 年第6 期,第跎页 。刘大杰,中周文学发展史 ,百花文艺出版社1 9 9 9 年版,第1 8 3 页 6 为仅仅是玄理的韵化。这一方面是因为玄言诗是在玄学清淡风气的影响下产生的, 许多诗人在作品中讨论玄理,互为酬唱,诗歌也成为了玄谈的方式之一。另一方 面,作为说理诗的开创者,玄言诗在如何言理上还处在探索之中。我们认为,说 理诗好不好。关键不在于其陷于理障还是富有理趣,而要看诗歌所言之理是否穷 理尽性,发人深省。象苏轼的名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情理交 融,是佳句;但象陶渊明的“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国之类,直陈哲理,也是 佳句。由此看来,部分玄言诗之弊,不在其言理的方式,而是在于其所言之理多 踪辞滥调,缺乏警策,难以让入感受到理性的震撼。如孙绰赠温矫涛其一云; 大朴无像,钻之者鲜玄风虽存,微言靡演邈矣哲人,测身钩缅谁 谓道辽,得之无远。 孙统兰亭诗二首云; 茫茫大造,万化齐轨罔悟玄同,竞异撩旨平勃运谋,黄绮隐几凡 我仰希。期山期水o 王羲之 ,第6 7 、8 8 页 o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第4 6 8 页 0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4 5 8 页。 是正始玄学的领袖,其思维自然离不开玄学的圈子。由此,我们应该看到更深一 层的问题。通常,人在生活中总有一个立场,尤其处在矛盾斗争的漩涡之中时, 人们总会找个自认为合理的立场,相信它的合理性并坚持,这样即使面临危险 也不会忧虑,因为他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可以依附。丽在言志诗二首体现出的 是一种无所依附的悲哀,把诗人的遭遇引向了一个哲学问题:自由的不可能性。 当然,由于何晏诗歌存世极少,今天对他的创作不能作确切的论断,但何晏 生活的时代。黑暗的社会政治状况是玄言诗呼之欲出的背景和土壤,而文士们受 到压抑的学术活动和政治遭遇则可能是玄言诗形成的契机,以何晏一人兼玄学家 及诗人的双重身份,玄学对其诗歌的影响是必然的。所以,综合前人的论述,将 何晏看作玄言诗创作的肇始,把玄言诗的萌芽阶段上溯到何晏应是一种较为合理 的推想。田 何晏首开玄言诗之风,然而正始玄言诗的真正代表却是嵇康和阮籍。虽然嵇、 阮= 入的仓作年代皆在正始( 2 4 0 2 4 9 ) 之后,然而习惯上仍将二入归于正始文学 这一范围之内,可能是刘勰“正始明道,诗杂仙心。何晏之徒,率多浮浅,唯嵇 志清俊,阮旨遥深”。的评论起了作用。从文学角度,尤其是诗歌看,正如刘勰所 言,嵇、阮与何晏的平浅诗风不同;然而就思想而言,整个魏晋南朝,几全为玄 学所笼罩,两此一思潮的主干恰奠基于正始这九年,这九年中诗学的发展远逊于 哲学。不足以独立分期,然而正始玄学在哲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又使人产生了将之 作为一个具有独特特征的诗歌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故有正始诗歌的提法,而且 将正始以后的嵇、阮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纳入了正始文学的范围之内。 嵇、阮被目为竹林名士,他们的玄学思想与何晏、王弼等正始名士有很大不 同,其最明显的区别是由调和名教自然变为越名教而任自然。司马氏专权之后, 因为谈玄论道之人大多与曹氏关系密切,故大加杀戮,以至天下名士减半。同时, 司马氏为了巩固统治,又宣扬名教、礼法,以标榜自己继承汉代“以孝治天下” 的政治合理性。而这都与玄学思想抵牾甚深,故使玄学发生了扭曲变形。正始玄 学以老学、易学为主,又兼及其他一些儒家经典的重新阐释,何晏的著作有道 德论和论语集解,王弼则有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 。胡大雷,何晏诗作为玄言诗的尝试之作辨 ,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 0 0 5 年第1 期 o 文心雕龙注,。第6 7 页 1 6 论语释疑,二人都是儒道兼论却并不独重老、庄。但是,嵇、阮的玄学思想都 有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以阮籍为例,其青年时代的通老论、通易论和乐论等都主自然又 不废名教。和何、王无甚区别。然而正始以后。他的达庄论、大人先生传 等都是受庄子影响的作品,主任性逍遥的思想及名教与自然的对立,由政治哲学 变成了人生哲学。这是因为他们己对政治的未来感到绝望,故由社会反归了自我, 这恰好符合庄子哲学的精神。 和阮籍一样,嵇康原来也有一个名教与哲学相协调的理想境界。其答( 难养 生论 云: 至人不得已而临天下,以万物为心,在宥群生,由身以道,与天下同于 自得穆然以无事为业,坦尔以天下为公虽居君住,飨万国,恬若素士接 宾客也虽建龙旗,服华衮,忽若布衣在身也故君臣相忘于上,蒸民家足 于下岂劝百姓之尊己。割天下以自私,以富贵为崇高,心欲之而不已哉! 。 完全是君无为于上,臣民有为于下,并非摒弃名教。而是希望名教这种君臣、父 子、夫妇间的宗法等级制度是自然又和谐的,是真诚地发自内心而非后天强制所 为。在不。太平”的世界,希望君临天下者不“割天下以自私”,这真是幻想。嵇 康又在声无哀乐论中陈述住的政治理想说: 古之王者,承天理物,曲崇简易之教,御无为之治君静于上,臣顺于 下;玄化潜通,天人交泰枯槁之类,漫育灵液,六会之内,沐浴鸿流,荡 涤尘垢;群生安逸,自求多福;默然从道,怀忠抱义,而不觉其所以然也 大a t e - 隆,莫盛于兹,太平之业,莫显于此。 然而司马氏倒行逆施己使世事决无可为,正如嵇康太师箴所说: 季世陵迟,继体承资,凭尊恃势,不友不师,宰割天下,以奉其私故君 位益侈,臣路生心,竭智谋国,不吝灰沉,赏罚虽存,莫劝莫禁。若乃骄盈肆 志,阻兵擅权,矜威纵虐,祸蒙丘山,刑本惩暴,今以胁贤,昔为天下,今为 一身,下疾其上,君猜其臣,丧乱弘多,国乃陨颠事 。戴明扬,嵇康集校注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2 年,第1 7 1 页 o 同上,第2 2 1 2 2 3 页 o 同上,第3 1 1 3 1 2 页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嵇康提出了魏晋时期最富代表性的口号:“越名教而任自然”。 他认为只有超越名教的束缚,才能内心自然,气静神虚,行动上才会任性而为, 才会在逍遥中得到自足。 阮籍诗歌的代表作是咏怀八十二首。钟嵘 ,第5 0 4 页 1 9 哉世间人,何足久托身。 这里很明显见出嵇康游仙诗的特点,就是因为厌鄙政治之污秽而出游。其游仙 诗诗末也有“i 临觞奏九韶,雅歌何岜邕,长与俗人别,谁能睹其踪”。之句,其 避俗的特点极为突出,可见其秉性的高洁。这也正是他的游仙诗与那些片面地追 求长寿享乐的游仙诗的最大不同,即用游仙诗抒发对自由的渴望,更有精神追求 的意味。而这在游仙诗中也成了一个传统,上自曹予建,下启郭景纯,象他们这 些有雄心、有浪漫思想和澎湃激情的入,遇到生活的挫折,只好借游仙诗来抒发 感慨,这就象嵇康幽愤诗结尾所言: 予独何为,有志不就惩难思复,心焉内疚庶勖将来,无馨无臭采 藏山阿,散发岩岫,永啸长吟,颐神养寿。 嵇康为人处世并不是一个受道家影响、善于韬光隐晦的人,据其自言也是“轻 肆直言,遇事便发”,故而羡慕嗣宗的“至慎口不论人过”而。欲师之”。固其文章 也如其人,少有避讳,近于庄子而他的诗则是老子思想要多一点,且冲穆平和, 和他的议论文风格不太一样。其代秋胡歌诗七章就阐述了以下之处世原则:“富 贵尊荣,忧患谅独多”、“贫贱易居,贵盛难为工”、“劳谦寡悔,忠信可久安”,“役 神者弊,极欲令人枯”、“绝智弃学,游心于玄默”, 都是老子之学。其答二郭 诗三首也有自述: 昔蒙父兄祚,少得离负荷因疏遂成懒,寝迹北山阿 但愿养性命,终已靡有他。 详现凌世务,屯险多忧虞施报更相市,大道匿不舒 夷路值枳棘,安步将焉如权智相倾夺,名位不可居 鸾凤避胬罗,远托昆仑墟庄周悼灵龟,越稷畏王舆 至人存诸己,隐璞乐玄虚功名何足殉,乃欲列简书 所好亮若兹,杨氏叹交衢去去从所志,敢谢道不惧母 o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第4 8 9 页 o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4 8 8 页。 o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第4 8 1 页 。与山巨源绝交书。戴明扬,嵇康集校洼 ,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6 2 年,第u 2 1 3 1 页 o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4 7 9 - - 4 8 0 页 其二,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第4 8 7 页 。其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4 8 页 诸如此类,可以看出诗人对人世险恶的认识非常深刻,但他个性刚肠疾恶,轻肆 好发,然而他又清醒地知道这种性格的致命危险,故而用老庄之义行韬晦之术。 这在他的诗里表现十分清楚。正是因为嵇康本身个性的“冥顽不化”,故而另一个 自我便在其诗中反复叮咛,因此嵇康诗歌中的玄理成分要比阮籍多。 他的答二郭诗述志诗杂诗与阮德如诗等均为谈玄述志之作,像 “至人存诸己,隐璞乐玄虚”( 答二郭诗其三) 、“流咏太素,俯赞玄虚”( 四 言诗其十一) 、“遗物弃鄙累,逍遥游太和”( 答二郭诗其二) 一类的玄言, 在嵇诗中也时常可见。再如他的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诲十八章,将沿途所见的 景物纳入诗中,运用比兴的手法,表明自己“贵得肆志,纵心无悔”固的决心和“含 道独往,弃智遗身寂乎无累,怡志养神”o 的处世哲学。诗中景物处处为情为理 而设,自然不能与以后空泛僵滞的玄言诗相比,但这样的玄言诗也往往遭到人们 的忽视。 正始时期,诗歌总的发展趋势还是继承“建安风骨”对社会现实进行讽刺和 揭露的诗风,发挥诗歌的抒情特点,着力表现诗人的主观感情这里既有表现诗 人适意、达志、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方面,也有对宇宙无限、人生短暂的体认 方面。玄学在这个时期己经开始影响到诗坛,但还没起主要作用。产生了一定数 量的玄言诗,但这些诗里的玄理往往与忧生之嗟叹交织在一起,倾注着作者的感 情,所以往往被人们所忽视,实际上还是处在起步阶段、萌芽状态。 二中朝发展 嵇、阮之后,武帝易代,新朝对士族门阀采取优容怀柔政策,局势也渐为安 定,士人的偾激也日渐平和,毕竟时闻可以抚平过去的屈辱和创伤。因此,西晋 诗歌主潮由于没有了建安时对建功立业的追求和正始诗人嵇阮的心灵痛苦挣扎, 直接导致了“晋世群才,稍入轻绮,张潘左陆,比肩诗衢;采缛于正始,力柔于 建安”。,也就是“结藻清英,流韵绮靡”。 此时玄学兴盛,郭象提出了“庙堂即山林”的说法,认为天下人只要都安心 自己的身份职能,满足于自己现有的境遇,尊卑贵贱各安其位,君臣上下各处其 o 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十八。第4 8 4 页。 尊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十七,第4 8 3 页 o 文心雕龙注 ,第6 7 页 o 文心雕龙注,第6 7 4 页 序,天下就没有祸患了。这种观点既可以为口谈玄虚、不问世务找到理论根据, 又可为任情纵欲、满足个人欲望找到合理借口面对社会责任时他是出世的,满 足个人欲望时又是入世的。士人们开始由任性自然走向个人欲望的无节制的发展, 生活上放纵,出现行为乖张,道德观念淡薄的情况。于是玄学家们以“贵无”为 宗旨,以“自然”相标榜,玄学大盛,为玄言诗的发展准备着温床。 这一阶段,玄学对诗歌的影响并不大。这可能是由于西晋前期经学复振,司 马氏政权提倡兴儒重礼,从而对尚玄之风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的结果。司马氏政 权的基础是名门大族,其中主要是儒学世家,他们提倡名教,重视礼乐孝道。而 且当时的文坛名家傅玄、张华的诗作也大多以儒家思想为本,他们既有很高的社 会地位,又在士林中拥有极高的声望,所以他们的创作实践必将对当时文坛产生 影响。另一方面,玄学领袖王衍、乐广,理论代表郭象都不擅长诗赋创作,这也 必然影响到玄言诗的发展。所以,这个时期的玄言诗创作平缓发展,玄言诗的数 量较少,但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玄言诗人和玄言诗歌。这里特别提到孙楚的征 西官属送于陟阳候作诗: 晨风飘歧路,零雨被秋草倾城远追送,饯我千里道三命皆有极,咄 嗟安可保莫大于殇子,彭聃犹为夭。吉凶如纠缝,忧喜相纷绕天地为我 垆,万物一何小达人垂大现,诫此苦不早乖离即长衢,惆怅盈怀抱孰 能察其心,鉴之以苍昊齐契在今朝,守之与偕老。 孙楚是西晋诗人,但这首诗却已具备了东晋玄言诗兴盛时的风格。可以说, 孙楚是玄言诗发展中的重要代表这首诗是一首饯别诗,对象是为自己送行的朋 友。诗人说,“三命皆有极0 人难免一死,不要惊惶,不要哀叹,不要悲伤,世 间万物都是相对的,吉凶纠缠,忧喜相绕,生不必喜,死不必悲。天地是一只陶 冶万物的炉子,人在其中是何等的渺小,不应该为此渺小的生命而悲哀。如果整 天为年寿忧愁,那就背离了道家之义,苦海无边了。最后,诗人表示,自己愿意 用庄子的齐物论思想来武装自己,“守之与偕老”,以老庄高蹈玄虚的哲理来代替 生死悲喜。这样的追求,超越了古诗十九首、建安诗歌等的忧生愁死,开启了 一种新的风气,正式宣布:玄言诗兴盛的时代即将到来。 o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5 9 9 - 6 0 0 页 三东晋兴盛 玄言诗的兴盛应为过江之后的事,且与郭璞直接关联。檀道鸾续晋阳秋 说:“至过江,佛理尤盛,故郭璞五言始会合道家之言而韵之。”他把郭璞的创作 看作是玄言诗的发端,就是用诗歌来表现道家思想。钟嵘诗品序说:“先是郭 景纯用隽上之才,变创其体,刘越石仗清刚之气,赞成其美,然彼众我寡,未能 动俗。”钟嵘认为以写游仙诗为主的郭璞不是玄言诗人。他又说:“( 郭璞) 游仙 之作,词多慷慨,乖远玄宗。而云“奈何虎豹姿”,又云“戢翼栖榛梗”,乃是坎 壤咏怀,非列仙之趣也。”o 若只论此二句并无不可,倘若以全体游仙诗而谈, 则值得商榷自然,郭璞游仙中坎壤咏怀之作不在少数,此为其区别于其余 游仙诗的一大特点,然而其中仍有很大一部分是抒发作者对神仙生活的企慕之情, 保持了传统游仙诗那种生动形象、富于变化的特点。但也开始表述老庄义理了 如游仙诗其八云; 砀谷吐灵曜,扶桑森千丈朱霞升东山,朝日何晃朗回风流曲棂,幽 室发逸响悠然心永怀,眇尔自遐想仰思举云翼,延首矫玉掌啸傲a t e : 罗,纵情在独往明道虽若昧,其中有妙象希贤宜励德,羡鱼当结网。 郭璞游仙诗的别具一格亦可证明玄言诗确为东晋诗歌的主调,这一点也可从其他 论者那里得到证明。 沈约宋书谢灵运传论云:“有晋中兴,玄风独振,为学穷于柱下,博物 止乎七篇,驰骋文辞,义单乎此。自建武暨乎义熙,历载将百,虽缀响联辞,波 属云委,莫不寄言上德,托意玄珠;道丽之辞,无问焉尔”义熙( 4 0 5 - - 4 1 9 ) 是东 晋安帝司马德宗的年号,离刘裕永初元年( 4 2 0 ) 立国仅一年。也就是说,沈约将玄 言诗基本放在了东晋一代之内。刘勰也在文心雕龙明诗中评价:“江左篇制, 溺乎玄风,嗤笑徇务之志,崇盛亡机之谈。”文心雕龙时序又有:“自中朝贵 玄,江左称盛,因谈余气,流成文体,是以世极适遮,而辞意夷泰,诗必柱下之 旨归,赋必漆园之义疏。”至于钟蝾诗品前文已引,也与此二说类似,故玄言 诗兴盛并衰变于晋宋之交并无疑义。 玄言诗极盛时的代表无疑是孙绰、许询。孙绰,字兴公,约生于晋愍帝建兴 o 诗品集注 ,第2 4 7 页 o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第8 6 6 页 二年( 3 1 4 ) ,卒于简文帝咸安元年( 3 7 1 ) ,太原人,永嘉乱后南迁。其遂初赋序 日: 余少幕老庄之道,仰其风流久矣却感于陵贤妻之言,怅然悟之,乃经 始东山,建五亩之宅,带长阜,倚茂林孰与坐华幕击钟鼓者同年而语其乐 哉。 可见他是一个道教思想颇浓的人,少年时仰慕老庄出世之道,年长后调和儒道, 出仕为官,身居庙堂而心怀山林其自叙日; 下官才能所经,悉不如诸贤;至于斟酌时宜,笼罩当世,亦多所不及 然以不才,时复托怀玄胜,远咏老庄。萧条高寄,不与时务经怀,自谓此心 无所与让也。 这是典型的玄学名士之风。其玄言诗中也有这种思想的流露,如赠温峤诗五 章其二云: 既综幽纪,亦理俗罗神濯无浪,形浑俗波 颖非我朗,贵在光和振翰梧操,翻飞丹霞o “既综幽纪”是指心怀玄远。“亦理俗罗”是指不费俗务“神濯无浪”也即神濯 “无”之浪,玄学中人常以无为本,故此“无”即指玄,即精神上服膺玄学。“形 浑俗波”乃取月满则缺,当和光同尘之意。全诗调和儒道的玄学意味极浓。 仍以孙绰为例,赠温峤诗五章其一: 大朴无象,钻之者鲜,玄风虽存,微言靡演 邈矣哲人,测深钩缅谁谓道辽,得之无远。 他这苜诗主要是称赞温峤的道家思想,认为温峤的才能来自于他胸怀玄理,来自 于他对道家哲学的深刻钻研。温峤能做到“测深钩缅”,因而能把幽深久远、奥妙 莫测的道,变得可亲可近,“得之无远”诗中玄学概念较多,带有纯说理的色彩, 缺少形象,晦涩难懂。这是部分玄言诗的共性,可见孙绰这酋诗还是走了玄言诗 的老路。 再如他的答许询诗九章其一云: o ( 清) 严可均授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 ,中华书局,1 9 5 8 年,第1 8 0 7 页。 o 世说新语校笺品藻篇“抚军问孙兴公”条,2 8 5 页 o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第8 9 2 页 o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8 9 7 页 仰观大造,俯览时物机过惠生,吉凶相拂智以利昏,识有情屈野 有寒枯,朝有炎郁失则震惊,得必充诎。 这首玄言诗同样带有浓厚的说理色彩,诗歌宣扬阐释庄子天地篇,其思想、 词语都来自庄子天地篇。全诗就像哲理一样,具有极大的概括性。他认为仰 观造化,俯览万物,还是应该无为自然,不要挖空心思,运用机心。机心过多, 祸患必生。机心也许会带来吉利,但凶险也会随之而来。利会使智昏,情会影响 见识。在野在朝,各有利弊。或得或失,也都会走向各自的反面。 诗歌内容比较枯燥,正所谓“理过其辞,淡乎寡味”。但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 个现象,这些较为纯粹、极为板滞的玄言诗全为赠答诗,且题赠的对象全为玄学 中人,这其实是两位玄学大师在以玄学思想作争胜、酬答之句罢了,清谈作为其 基本形式,论说作为其补充,那么此种风气渗透进诗歌这种交际工具也是自然不 过的事情了。所以今存玄言诗大多为玄学家之间的赠答之作,因为这些人都处于 同一话语层面上,在平常人看来晦涩难通的概念正是他们每日清谈中习以为常的, 他们所津津乐道的正是我们眼里淡乎寡味的玄言,这就直接导致了理解上的偏失。 我们今天,甚至象刘勰、钟嵘等对玄言诗的批评,也都是以诗,并且是寻常人所 能理解的诗的标准去评判这些人相互间的酬答。而在创作的当时,无论是以口头 的表达( 清谈) 也好,笔头的散文论说也好,还有诗歌形式的表达( 玄言诗) 也罢, 都只是服从于哲学上纯理论的切磋这一目的。言、文、诗在玄学家眼里都是第二 位的,近乎可忽略的思想交流的载体而己。能不能写出好诗,他们是全不在意的。 知道了这一点,我们的批评才显得不过于盲目: 正是这种对诗歌本身特质的人为忽视,使得玄言诗中诗味十分淡薄,再加上 玄学家大都重本轻末、重无轻有、重意轻象的,所以使得很多玄言诗沦为蹈空践 虚之作,以空写空、以理写理,而非以象写理。玄言诗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无非 由内在的内容与外在的形式所构成。有些批评者对玄言诗加以否定,其理由是诗 歌不应说理;也有些人从诗歌与说理并不冲突而加以驳斥。其实,真正的问题所 在不是能不能说理,而是如何说的问题。如果离开了形象这个中间环节而直接说 理,就很难避免诗歌的枯燥乏味。 o 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第8 9 9 页 所以,当孙绰等玄言诗作家脱离了清谈这个圈子,扔掉了以理论相互论辩赠 答的沉重负担后,他们的诗就显得轻快多了。以孙绰秋日诗为例: 萧瑟仲秋月,慝戾风云高山居感时变,远客兴长谣疏林积京风,虚 岫结凝霜湛露洒庭林,密叶辞荣条抚菌悲先落,攀松羡后凋垂纶在林 野,交情远市朝澹然古怀心,濠上岂伊遥。 这首诗向来不受人重视。细看来,其实它是把玄理、景色、感情巧妙结合的好诗, 已经看到了山水诗创作的萌芽,玄言诗中已经开始出现山水因素,这是一个值得 注目的现象。诗歌写的是秋景,开头先交待对阆及出游缘起,中阈写景,结尾以 玄理完篇,观察摹写极为细腻,风格与谢灵运极为相似。诗人抓住了秋天萧瑟变 凉、落叶等特色,写景疏阔清淡,景中蕴藏着萧瑟、凄凉之感及生命短促之悲, 但又不显得悲伤,因为字里行间还有一种淡然古朴、逍遥闲适之乐,冲淡了诗中 的悲秋之情景色美好与心境的恬淡自适融为一体,在东晋诗坛实为少有的佳作。 玄言诗宜按说理的成分逐渐减少,借山水体玄悟道之作逐渐增多,与门阀贵 族自东晋鼎盛以后的迅速衰微有关。刘宋以来,执掌枢机的人多是寒士,世家大 族徒享清贵之名,实际己被新兴政权边缘化,作为其贵族生活标志的清谈也就渐 渐衰微,玄言诗随之走向衰亡也就十分自然了。 玄言诗作由直接说理。而逐渐变为以山水体玄,也与玄学自身的发展有关。 玄学有一个核心的命题言意之辨,它是整个玄学思想体系的基础。王弼“言 者所以明象,得象而忘言;象者,所以存意,得意而忘象”。,在言意之间强调了 “象”这个中介,也就为山水体道铺平了道路。到郭象时,则有“夫造物者有耶? 无耶? 无也。则胡能造物哉? 有也,则不足以物众形;故明众形之自物,而后始 可与言造物耳”q 。既然道体本身并非是超越性的有或无,而是万物自身,那么对 万物自身的观照也就是体道本身。至此,对山水的鉴赏就成了玄学家必需的技能。 如世说新语赏誉有这样一段记载: 孙兴公为庾公参军,共游白石山,卫君长在坐孙曰:“此子神情都不关 山水。而能作文! 。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